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2024-10-20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精选15篇)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篇1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有主动养成的,有被动养成的。我现在习惯沉默。

记得之前我是活泼开朗的,爱说爱笑,但现在别人和我说话,我迟钝的很,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弄明白人家是在和我说话,对方话语的意思我也要思索一下才能懂。我心下明白之前的我已经死去,现在的我是另外一个人。

又是一个黄昏,我看见院子的围墙上褪去耀眼,只剩了一层有些厚度的白时,有些心不在焉。不过这没有妨碍我手里的筷子,我饿了,筷子准确地将面前石桌上的饭菜送到我的嘴里,没有一点差错,用筷子吃饭的动作我继续了三十多年,熟能生巧吧,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

习惯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一个长期重复了的变成自然的动作。就像拿筷子吃饭,成年人不用眼睛看,也可以让筷子准确无误地把饭菜送到口中。而孩子不行,给他一双筷子,他不是笨拙地夹不起食物,就是用筷子在脸上乱碰,最后就算把筷子送到口中,筷子上的食物在他别别扭扭的过程里已经所剩无几。由此可见,习惯需要慢慢练习,逐步养成。

时间的蜕变才能够养成习惯,时间很厉害,可以把人改变的找不到当初的影子。我想这话对,不会用筷子吃饭的小孩子最后能够在黑暗中准确无误的使用筷子,这就是时间的结果。当初的我和现在的我,不是判若两人吗?之前的我就像房梁底下不安分的小燕子,现在的我却是机械的木偶。

其实,改变的又何止是我呢?那边有好些牵牛花的,当初的时候,藤藤蔓蔓缠绕着地上的杂草很是茂盛,心形的叶子上象抹了油一样闪着柔柔的亮光,很是诱人,再加上那些紫色的、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花儿点缀着,非常漂亮,我常常伫立着出神地看它们,看着这各色的“小喇叭”在风中摇曳,似乎在吹奏生命的精彩。我静静地聆听这来自植物的无言音律,那是用经历拨动心弦弹奏的一种意境,无声但是有厚重的感悟,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它们本身就是一副美丽而多情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又用丰富的蕴涵深意的只有用心才能领会的歌唱出来,非常奇妙,所以我总是陶醉在这一片浪漫而激情的韵律中,忘了今夕是何夕。但是现在,这杂草有些衰败,杂乱无章地在地上铺着,牵牛花那油亮鲜嫩的叶子也失去了光泽,软软的发着蔫,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不过花儿仍旧艳丽,仍旧芬芳着,但我很明白,总有一日,它们也会失去这神韵。这样想来不免更加的落寂,有些凄凉了。

倒是它们旁边有两棵另类的“花”好生鲜艳,鲜艳的不同凡响,精神抖擞地昂扬着。说实在,我不知道它是花是草,也不知道它的名字。说它是花,它没有普通花儿的花朵,说它是草,它的叶子不是普通草的绿色。它们独特立行,挺立着粗壮的茎,茎上所有的叶子都是半红半黄,红的部分如同热情的枫叶,黄的部分就像枝头柿子的颜色,它究竟属于那一种花或者属于那一种草,我说不上来,只是听别人说它叫“老来红”。看着它,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笑了,“老来红”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我是吃着饭的。哦,我已经吃饱了,因为面前的盘子和婉都是空的。

光线更加暗沉,墙上的白色密密麻麻。我抬起头时,湛蓝的天空也笼上了一丝苍茫的灰色了,夜快要来临。

时间真的好快啊,刚才不是还有明亮的光线么,转眼间就朦朦胧胧。我急忙起身将碗筷收拾,拿去洗刷。

等我都收拾好,再次出来的时候,夜的影子已经来了,我凝望天空,高远的苍黑的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罩子扣下来,罩子里是闪烁的星星,隐隐约约却让人感觉到真切。真快,夜已经来了,黄昏好短暂那。其实何止是黄昏短暂?想一想所有的时段不都是短暂的么?春的复苏还没有感觉,夏的火热已经劈头盖脸,紧接着这萧瑟的`秋也赶着到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恍惚一瞬间。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这看似恍惚的一瞬间里改变的,就像我对自己的记忆,当初的我不是天真烂漫,整日里唧唧喳喳象小鸟一样吗?现在的我却是沉重如山,静默如哑的啊。其间的过程一定有很多,但恍如一瞬就是现在的样子了。

只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改变的如此之快,但我知道我现在是一个死板的人,我把改变了的自己慢慢变成一个习惯,坚守着现在的习惯,我愿意、甘心情愿守着自己的习惯。想来,当初改变的时候肯定也是为难的了,就像小孩用筷子一样,不过终于熟练直到成了习惯,一切就都好了。我坚持我的习惯,肯定也是经过磨练觉得正确才坚持的吧,因为时间之快我没有细想过,但我认为是这样。

找到正确的方法然后坚持下去,这是我要做的,我要把正确的方法变成习惯然后坚持一生。

星星渐渐明亮,我看着变暗的牵牛花和那两棵“老来红”,心情激动起来:不知道动物植物能不能选择自己的种类呢?如果能够自由选择让我选择做一种植物的话,我想我还是选择做“老来红”吧,我将积攒一生的学识和经验,把自己的丰富用最鲜艳的颜色绽放枝头,在百花萧条的季节里,给人们带来美丽的享受。

心里想着,我突然笑了,原来我是在沉默中遐想的,我养成沉默的习惯是为了独立思考。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篇2

除了药物、锻炼和饮食之外还有很多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方法。最新的研究证实,练习冥想技术的人患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或五年内死亡的风险明显减低。哈佛医学院教授,心脏病专家迪帕克·巴特博士说:“冥想技术在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中作用非凡,我大力推荐把冥想技术与饮食和锻炼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帮助减低压力和焦虑感。”

冥想技术是如何影响你的生理过程的?“这种技术似乎对大脑的活动产生改变,它也可以降低你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耗氧量、肾上腺素和应激反应中释放的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水平。”哈特博士说。

有许多类型可对人的生理有好处的冥想技术,如通过意识图像对你产生帮助的引导冥想,通过重复的声音或语言刺激帮助你将排除杂念的冥思静坐,以及只注意当前时刻并帮你不加判断地接受的无念冥想。要获得这些冥想技术的好处,请接受世界知名的身心医学专家,哈佛医学院教授赫伯特·本森博士的意见。“要想开始进行冥想很容易,你可以在一分钟内学会,但要想获得生理效应你每天必须做至少10分钟冥想。”他说。

来尝试一下这些快速入门指南

来自哈佛大学的赫伯特·本森博士的一个基础冥想练习:

1、闭眼静坐,缓慢呼吸。

2、放松肌肉,从你的脚、腿和大腿开始。耸一耸肩,左右扭扭脖子。

3、在每次呼气时说“要心平气和”。

4、当脑海中浮现出意念时,一定要把心绪收回来,重复说“心平气和”。

穿越神迹的冥想 篇3

《光环效应》(The Halo Effect)正是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不提供答案的书,尽管反思和批判贯穿全书,但是掩卷之余,每位读者都需要抛弃对神话的痴心妄想,静静地冥思苦想,试着独自穿越迷茫的小径,以自己的智慧推开思想之门。

从《追求卓越》到《基业长青》,书写一种神话显然比现实中铸就一个奇迹要容易得多。看看IBM、惠普、摩托罗拉,再看看花旗集团、美国运通,还有波音、强生、通用电气……一个个商业巨人的成就开启了大众某种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不仅仅是“为极致成就喝彩”的盲目与狂热,更预示着对不断创造新商业奇迹的渴望。

商业图书的发展恰恰迎合了这一市场,迎合着妄想者按图索骥的期许。从这个层面上讲《追求卓越》也好,《基业长青》也罢,甚至日后进一步出版的《从优秀到卓越》,都可以看做是出版业商业运营上的成功范例。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依托于“神迹”的总结和提炼,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一些人恍惚间感到了“暴发户”般的力量。

时间不可逆转的现实被抛诸脑后,“卓越”和“长青”们以专著的笔法和技巧撰写了一本又一本“玄幻小说”。问题是,读者的态度并没有阅读玄幻小说那么轻松,书籍的名字和结构似乎都预示着—本书将为你揭开商业成功的真实路径。那些成功的企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拿来“说事儿”,似乎我们这个星球上有足够的条件铸就十几个IBM、几十个通用电气、上百个微软。没错,这的确有点不靠谱,问题没那么简单,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就都不可以这样简单重复的,且不说商业机遇不可复制,单说企业本身也难以简单复制,除非你能找到几个比尔·盖茨或者杰克·韦尔奇,当然,还有他们那庞大帝国的各个重要人物,你能吗?

企业既然不可复制,商业机遇自不用说,那么复制成功又谈何容易。不仅如此,一家企业始终都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无论曾经多么强大,无论过去多么辉煌,都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成功像一个放大的光环,刺眼的光晕掩盖了许多的问题,这种危机不仅置身企业之外难以洞悉,身为管理者也未必能够轻松掌控。

谁会想到依靠PC成就自身的IBM会将PC业务脱手给一家中国的企业—联想,谁又会想到当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进化放缓时,AMD带来了多核时代的强劲冲击。商业社会的成功因素不可捉摸,怎能像教条一样可在某本书中历数。当然,即使这里谈到的《光环效应》也不能例外,作为一本着力引人思索的书,书中对以往某些著作中的谬误毫不留情,对商业研究中存在的误区更是态度鲜明地提出批评。“作者揭示了惯见于商界中的各大假象,尤其是光环效应如何蒙蔽我们的视野。在作者抽丝剥茧的分析之下,成功秘诀的神话一一破灭……”

有趣的是,这本基于批判既有理论而撰写的书,自出版后,已被多家商学院用作MBA教材。从中不难看出,本书的价值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静静的墓园的抒情散文 篇4

那静静的墓园寄托着对祖母绵绵的哀思。

从县城向西驱车而行,行至那荒滩尽头,在斜斜的山坡那片墓园,祖母便长眠于此。

北方初冬,初降积雪,暮色青冥,薄薄的笼罩着整个山岗,夕阳把残存的积雪映红,我看见那座座坟冢上的芨芨草在风中摇曳,好像祖母默默无闻、辛苦飘摇的一生。

像千千万万个我们的父辈,祖母一生都行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一走,就是一生。

我对祖母的记忆始于小学。记忆中的祖母瓜子脸,清瘦的面庞,高高的鼻梁,下边有一颗老人痣,布满皱纹的`额头上,是一缕缕的银发,岁月的沧桑将她的皮肤打成了古铜色,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布满笑意与慈祥。

那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每逢周末,缠着祖母给我讲那些她所知道的神话故事,记忆中的祖母好像有讲不完的故事,总是能让我在该睡觉的时间,依然困意全无。傍晚饭后,她总是绕着老屋后边那大片大片的麦地散步,有时候她会绕着麦地两边那排与老屋齐高的白杨走上好几圈,喃喃自语,或许是怀念她年轻时种下的那几棵树吧?再或者让她想起了什么值得感念的东西。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那离开的那天。我知道,这背后深刻的含义,那种一辈子和土地难以割舍的情怀。

祖母地主出身,所在在那个特殊的年月,她总是吃了比别人更多的苦才把四个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艰辛我不得而知,我只记得她说生下我姑时家里的粮食不够,她跑了几十里路去借粮的事,生下我妈时家里人多,公社按工分领粮,家里孩子多,所以她总是要劳作到很晚以便挣更多的工分领粮,祖父过世的早,于是整个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肩上。老人总是那么节俭,她把家里的剩饭剩菜舍不得仍,即使下一顿吃不完,也要留下来,怕浪费;她生病时,能忍就忍着,不去就医,除非家里人问急了,她才勉强去医院,她说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有时小跑一会她便累的气喘吁吁,此时她总是感慨,人老了不中用了。祖母的一生便在坚韧与辛劳中在她那片辛勤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中渐渐老去。

春雨如酒,扑面微醺,她在那片土地里辛勤播种;夏雨急骤,猛烈磅礴,她在那片土地里辛劳浇灌;秋雨如丝,细密缠绵,她在那片土地里含笑收获;冬雪静穆,素雅清洁,她在那片土地里守望。岁月更迭,年复一年,最后,她和她的土地一起走向了贫瘠,衰老了。

公元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六,中秋节后一天,她离开了。

时至今日,我总在想倘若她老人家依然健在的话,我定能从她身上得到诸多启示,有人常常说一代比一代强,我想我们都不过是时代向前发展,不同境遇下的收益者罢了,是否真的做的好,依然有待考证。

后来我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有一片必须属于他自己亲身耕种的土地,想要收获,就必须在上面挥汗如雨。我想这是祖母带给我的最大的精神启示。

暮色更深了,我起身朝祖母的坟冢,叩头!

静静的蔷薇河优美散文 篇5

花开花谢,日升日落。祖辈们世代生活在这个小镇上,从我记事起,就看见人们在这个小镇上买菜,洗衣,做饭,聊天,逛街,走亲,访友。

蔷薇河静静地从这个小镇穿过,河水日夜流淌,船只来来往往地行驶。我不知道祖先们为什么给她起这个名字,但只一听说“蔷薇河”这三个字,便产生了亲近她的欲望,眼前也便出现一株悄然开放的蔷薇花,洁白的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水,仿佛一位遗世独立的白衣仙女,她正亭亭玉立在蔷薇河畔,优雅而从容。

蔷薇河畔风光旖旎。尤其是烟花三月,景色最为别致。站在蔷薇桥上俯瞰两岸,桃红柳绿,梨香满枝,蜂飞蝶舞,莺儿在丛中轻啼,燕子在帘间穿梭,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春去夏来,蔷薇河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一位年轻的小媳妇端着一大桶的衣服来了,她小心翼翼地迈过一级一级的水泥台阶,在临水的一级台阶上站定,并放下衣桶,卷起裤脚,脱掉拖鞋,一脚跨进河水里,清凉的河水吻着她的细腻光滑的皮肤,使她在忙碌中也享受到了一份柔情蜜意。她熟练地展开双臂,用她那纤细白嫩的手漂洗着桶里的衣服,一甩,一搓,一拎,一挤,很有节奏,衣服上的肥皂泡沫随着水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赤日炎炎的午后,蔷薇河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男孩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赶来,纷纷跳入河里。他们在水中抢球,打仗,摸河蚌,捉小鱼儿,追小伙伴……孩子们在水中自由嬉戏,上下穿梭,他们的欢呼声把蔷薇河吵了个底朝天。瞧,河边浅水处,一位父亲正在教他的孩子游泳,孩子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手不停地划着,脚用力蹬着,笑容慢慢地写到了孩子的脸上。“游泳真有意思!”孩子高兴地喊着,并不时朝岸上的母亲来个飞吻,做个得意的表情。

傍晚,游泳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催促声中一一回家了,喧闹的蔷薇河又恢复了平静,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荡起了一圈圈金色的涟漪。此时,手摇蒲扇的老人们开始到蔷薇桥上纳凉,淘气的孩子们也来凑热闹。爷爷就坐在竹椅上,手指着天空,与孩子们一起细数天上的星斗,然后讲那“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萤火虫在爷爷与孩子们的眼前飞来飞去,蔷薇河的水面上星星点点,波光闪烁。月上柳梢时,纯情的少男少女们喜欢到蔷薇桥上看水,赏月,嬉闹,风儿吹动着姑娘们的长发,飞舞着的青丝牵动着少年的心。

静静的等待奇迹的出现散文 篇6

三年的时间里

我们之间

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高兴、悲伤、忧愁、不舍

当初自己独断的决定

使我们现在变得陌生万分

轻轻的拾起曾经的记忆

往事的欢笑尽显眼前

悲伤的时刻依旧刻骨

不曾想象自己会怎样

不曾安抚你忧伤的心

自己就是这样

时间在流逝

我们在改变

曾经的一切

都已过去

忘记是一种解脱

想你是一种自残

每天依旧轻松的.生活

每天依旧傻傻的乐笑

真的只希望自己好受

不想这样会使我

变得更加难受

两年后的今天

也许我们各奔东西

也许我们一起努力拼搏

可那是漫长的等待

漫长的等待丫

你的猜测

你的怀疑

你的决断

往往使我无奈

可我别无选择

既已如此

何必当初

错就是错了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你的选择

我无法预知

但你的承诺

都刻在我心

现在我们只有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篇7

绘画的泰戈尔

无需在寺庙前屈膝祷告, 先要学会与他人的谦恭相处。

——泰戈尔

绘画的泰戈尔?有莫搞错?好陌生!

至少, 我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如此表达的。当然, 不会搞错!神异的人必有其神异的内核与表现。绘画, 恰恰是泰戈尔后期最离奇、最杰出的作为!行至晚年, 诗人的泰戈尔, 乐者的泰戈尔, 已是“江郎才尽”, 亦或说, “中气难续”了。多情的他, 也许是先知先觉者的他, 却迅速转向了他命里既已潜在的、生命的另外一个方向——视觉色彩领域:绘画。不可思议!然而, 从其余生十六年里创作, 传世的近二千件油画、素描、水彩、速写作品来看, 必堪称是其所创造的又一神话与奇迹!

2、泰戈尔作品4

2011年, 配合泰戈尔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印度政府在世界各地选点, 举办了可说是盛装亮相的《泰戈尔绘画艺术展》, 堪称为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文化艺术盛事, 令世界震惊, 令世人咏叹。上海, 泰戈尔曾经游历的故地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在我们探视泰戈尔的绘画之前, 我想先预设这样一些问题, 因为它们关系到艺术的价值与生命。这里并不能给出答案, 只是一个思考的提示:

必须学艺术才会有艺术吗?

学习艺术愈久你愈有艺术吗?

艺术就是技术与思想的总和吗?

你有技术有思想所以你就有艺术吗?

你认真学艺五十年所以你就是大师吗?

据说, 泰戈尔从未学过绘画艺术。他的绘画创作是在某种情绪煽惑下的突变行为, 而其结果, 却似将一种随身生成的、久已成熟的、被忘却在一角的存在信手拈来。

有确凿依据表明, 少年时期的泰戈尔即已流露了绘画的天赋才能, 早期的诗稿中存留有其不经意间信手而来的插画, 而相当正式的绘画作品, 则是在六十多岁时创作出来的。

诗人的回光返照发生在1924年的大海上。旅途的泰戈尔踱步在邮轮的甲板, 酝酿着尚待完成的诗稿《大海》。秋日的海风竟如同拂面的纱缦, 轻抚飘荡, 令人心醉。恍惚神离的刹那, 诗人的句式里闪现岀一个意外的声响:我要画画!我这就要画!

神说:要有光, 于是天下有了光;诗人说:我要画, 于是天下就有了泰戈尔的画。这实在是发生在人类世界的一个离谱的真实, 却又像神话一般不着边际。从此, “我要画”, 这一强烈而明确的声音, 竟纠缠了诗人一辈子!无可奈何的他, 从没学习过绘画的他, 不得不时时屈从于这一声音, 他拿起笔, 竟也就画成了, 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当然, 更多的是他满心喜悦地去顺从、迁就这一声音。从此, 沉积于诗人胸怀深处的诗情画意, 被诗人手上的画笔, 转移至调色板, 溶化到色彩中, 凝结在画布上。从此, 斑斓的影像图形便成了诗人新的篇章。

1、泰戈尔作品19

是的, 人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伟大的先知总是听从天的声音, 世上存在的一切美好, 总是由他们的觉悟而先得天机以传扬。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另一位杰出艺匠康定斯基也是这样, 回忆录中他留下了自己童年的诡异印象, 那天, 他随父母来到了敖德萨 (今属乌克兰) , 置身在一个礼拜仪式中的教堂, 伫立的管风琴奏鸣着轰隆的圣乐, 排山倒海的声浪阵阵来袭, 七岁的他, 耳边仿佛冒起了金花, 眼前高耸而昏暗的圣殿空间飘起了奇异的幻像, 它们是莫名符号的游离、交织与回荡。此刻的音符竟然就是纷繁的像素, 是一幅幅优美视图的闪烁与展现, 是超越人生常态的感觉经验。它们在画家后来的绘画创作生涯里, 竟一次又一次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画家拿着画笔, 从事的却是用色彩进行生活记忆的追溯, 表情亦或是所谓“抽象的”, 却又是逼真的、写真的、生活的。所以康氏一直强调, 反复解释:我只是随从天的声响, 用音符与记忆来作画。

泰戈尔的早期绘画作品也突显出无形的色彩形态。对此, 自传里他与康定斯基的说法竟又是那样神合:我不知道是谁在记忆的画布上画出这些图像。但不管是谁, 他是在画图像, 我的意思是说, 他不仅仅是拿着画笔忠实地记录发生的事。他根据他的口味进行取舍……总而言之他是在作画, 而不是在写历史。

诗人的精神仓库里积满了“零件与素材”, 人为的文字终有其排列组合的死角或极限。先觉的诗人竟在方寸的色板上, 再一次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那样的悠然若定, 气爽神清。

泰戈尔的画从来不是画家的画!泰戈尔的画从来就是艺术家的画。艺术, 与技术, 相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它们之间的屏障是不可逾越的。听不懂吗?没关系, 这样的判断只对听懂的人有效。亦或, 当你听懂的时侯, 泰戈尔的创作意愿也就真正达到了。

2、徐悲鸿, 泰戈尔像, 国画, 51cm×50cm, 1940

通常, 我看到, 有人把泰戈尔的画从题材表现上进行了三分法:景观画、人物画、抽象画。这样的做法的确能呈现事实存在的一部分, 从旁观者的角度, 却是不够的。诗人的绘画, 艺术家的绘画, 从来就是精神状态与灵魂形态的流露与呼应。它是一个内在心灵的结构, 无需借助于俗套中的任何言语, 甚至还会在潜意识中有意规避世俗的“形”。古印度的《奥义书》中就有这样一种表达:“譬如有人持坚牢船度于大海, 不动身心如到彼岸。”高尚的艺术手法也恰恰如此, 不着一“形”也能够尽得风流, 直达神情圆满的自由之境;而高尚的心灵, 由于它的高尚与稀缺, 它的傲岸, 在日常的经验中是很难成为常识与共识的。它总是按照自己心灵的声音去创造:是什么, 就是什么;而绝非为了别的什么, 而去什么!它所展露的, 是“天”的“内在音响”, 康定斯基如是说。即便是“抽象的”, 也是现实的, 现实的心灵感悟, 并现实表达出来的真实。也许, 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另种表达, 或像法国人加洛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所言:现实主义, 就是一种对“无边的”现实所做出的真实反应与表达。弯弯绕绕?有点;然而人类文化的精致奥妙, 往往又不得不由复杂的程式或程序去传载。

1、泰戈尔作品1

面对人类高端文化遗产, 任何企图不学而获、不思而成的想法, 都是低级下流的。不在这里的讨论范围。

泰戈尔的绘画是顿悟式的, 好似于中国人所说的“禅”、“禅悟”。印度的传说里, 从来就不缺少的, 是对于遗传也就是他们所说的转世的津津乐道。当然, 遗传并非转世, 它是基因传递中的真实。按照现代遗传理论的逻辑起点出发, 泰戈尔身上当然会携带着祖先所赐的、与生俱来的与芸芸众生不同的复杂差异性原素, 它们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作用, 产生化学反应。我想说的是:所谓“天才”的意义, 无法脱离与生态的联系而独立存在。无疑, 他是天才的艺术家, 天才的作品充满“鬼”气, 非同与任何人, 任何宗派。它们会不由自主地在适合的人群中形成互动的回响, 而无论如何也不能要求其在所有人群中产生自然共鸣。也许, 这也正是这里所说的, 画与画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及其原因。

泰戈尔的画, 同样是从线条的游动、色彩的堆砌开始。重要的是:它不是以自主意念中的目的性为起点的, 既不模仿什么, 也不回避什么;既无力透纸背之诉求, 也无皴法笔法之卖弄;既无语惊四座之企盼, 也无等米下锅之焦虑。它只是或匆匆而就, 或娓娓道来的那一幕幕有意味的图形, 黑白的、彩色的;随机的、偶遇的;活灵活现的、刻板沉闷的, 是作者心潮起伏的波动与记录而已。或就像医院的心电图, 你看不懂, 没关系, 这不是给你看的, 也不是给所有人看的。文化, 艺术, 它可以是高尚的、娱乐的,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 攀登至不胜寒的云端。

看他的画, 请不要问:这是画小鸟吗, 那是画大树吗, 怎么不像美人。没有答案, 因为连画家自己也并不清楚。可笑, 很可笑!当一个高僧念念有词地自我陶醉在与神灵的热切交心情态时, 又有谁能知道他们在叽咕着什么呢。

所以, 泰戈尔在《我的绘画》中坦言:“我的绘画就是线条的韵律, 是诗化的线条。我的画如果有一天被人们认可的话, 那也肯定是因为画中的韵律被人们认可, 而不是因为它阐明了某种思想或某种事实而被认可。”

在我眼里, 泰戈尔的绘画就是一部不仅仅关于绘画、关于艺术的, 更是关于生活、关于信念、关于灵魂的现代启世录。它所揭示的, 是关于人类纯真生活的真相, 无需迁就与讨好任何的技法、任何的流派、任何的公式、任何的舆论, 只顺从内心对美好的认知、对信念的良思、对爱心的修炼、对感情的悟对。如实将冥想意念中的情景形态, 用画笔、用颜色去进行简单而流畅的表达, 这就是泰戈尔在其绘画中所要做的、所能做的、所做成的。

泰戈尔绘画作品的收藏几乎为印度政府所“垄断”, 这与作者本人在世时, 就从未将之作为赚钱工具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近年来西方艺术品市场努力征寻到数量极少的民间旧藏, 上市成交, 其价格也是高得惊人的。2010年他的一小件题为《女人肖像》的画作, 在伦敦拍出了33万美元的天价。

这里, 我们再借用泰戈尔的另一妙语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顺其自然吧, 我抚心自问:奔腾的血液是否能悟通前方尚未探明的管道。

最好的冥想 篇8

抛开自然条件和外在着装,时尚杂志的高端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本身,这些与奢华无关,只和品位有缘。比如饮食上的要求,无论是与美食博主喝咖啡还是参加美酒品鉴或米其林大厨试餐,在了解高端生活方式的同时,我们变得更包容,更愿意去尝试,注重体验感又乐于分享。从最开始对帕玛森和满是白色霉菌的萨拉米难以下咽,酸涩粗糙的黑麦面包让我忍无可忍地反胃,到最后可以灵活驾驭并且去享用它们,我的味蕾也逐渐被打开。帕玛森、必然芝士、Pines、Soft taco、藜麦、Carapelli橄榄油等等,这些常伴手边的食材和调味品常常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满足感。菲力、眼肉、西冷还是沙朗牛排一眼就可以认出,并且深深迷恋肉类下锅时油滋滋冒气的声响,打发蛋白后爱盯着烤箱观察面粉神奇变化,喜欢摘一片自己种的罗勒打碎后做青酱意面,对刚出炉的舒芙蕾绵柔的空气口感上瘾……时间久了,不得不因为贪嘴后的身材被归到微胖界。并且近两年常常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就是过劳肥吧。

三周前,因为4月刊大专题栏目对乐动力公司进行采访,有幸与他们的主创人员深度沟通,并且有机会参与到乐动力的减脂训练营。最开始,对这个减脂营的效果我并不确定。仅仅是一个线上的微信群,每天三餐及运动的打卡机制和四周不同的运动作业就可以减脂?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惰性,尤其是上班族,当然我也不例外。

入营体质测试中所有项目专业得令人发指,要清楚地填写自己的身高、体重、三围等不堪的数字之外,还需要做心率、晨脉、体能等测试。我破天荒在狂风肆虐的3月深夜里靠着超级不专业的装备跑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2分钟跑,距离是1.9公里。气喘的急促、紫红色的面部和酸痛到僵硬的身体……头发散乱的狼狈状历历在目。与其说是减掉脂肪,不如说是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三餐的饮食要求加上力量训练的作业,迫使我必须改掉加班餐和晚睡的习惯。下班后健身房都已经关门,那就把身体交给大自然吧,无论是刮风还是雾霾,我坚持完成每周两次5公里的慢跑。每餐的仪式感摆盘和拍照,让我惊叹3周的时间里我没有吃过汉堡、零食、巧克力、果汁饮料,甚至连米饭都没有碰过。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大,工作忙,我相信现在人们对于美食的向往早已不仅仅是吃好这么简单。吃得健康、科学、营养并且美味,当然最好还得简便易操作。说到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效果,我算是小基数的体重,3周减掉了4斤。体重数字不算漂亮,但是围度上还是有惊喜,大臂缩小4cm,腰围4cm,大腿围2cm,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不要小看这几厘米,穿衣的效果完全不同。之前常常失眠或者熬夜去写稿,我把最好的冥想和深思的时间用在了洗澡上。就在上周末夜跑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一丝开始享受慢跑的过程,就在这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工作的计划、团队建设、如何处理客户关系等等,都是我思考的命题;当然有时候还会天马行空,比如,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发现运动冥想是我目前最好的思考方式。原来需要中途休息走几分钟的我,现在也可以尝试一口气跑出5公里。驻足后无比轻松。曾经采访过探险家金飞豹,他并没有在精彩传奇的探险人生中就此满足,跑遍七大洲马拉松的时候他已经年过五旬。那本他极力推崇的《跑步圣经》很快就成了我的枕边书。很多人喜欢用香烟和酒精来点燃一下自己,或者像这期的封面人物,U+优财创始人简毅一样,他喜欢我叫他简,因为简单,他住遍国内及东南亚所有的庙宇,封闭自己积蓄能量。每个人的方式不同,如果说是找到一种集中注意力并能安静下来的方式,我想我也找到了。

另外说一句,我并没有节食,而是节制地去饮食。比如下午茶的情怀当然还会有,望着甜品还会垂涎,出了国门无比怀念中餐,只是欲望在现在的灵魂里,安静了许多。天气这么好,如果不知道踏青吃什么,看看我们这期的野餐专题吧。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篇9

时光是一颗任性的种子,任你辗转踟蹰,它总是走得果断,走得决绝,不给人留下一丝重新来过的机会。站在岁月的末端,与逝去的时光对望,那两行歪歪扭扭的脚印,是否可以串起一串串流苏,倒挂窗前?忘记了什么时候,恋上了一个人的安静。一份静默,一份孤独,那是一条心路。也许,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可以于静谧中把灵魂安放,那些红尘中的繁华烟云,化为冷却后的落尘,沉静、默然。

你说:人本孤独,路,总是要一个人静静地走,走进了孤独,便是走入了盛大。是啊,路,很长,我们无法携带路边恋恋难舍的风景,前方,还有等待探索的未知。然,路,也很短,当我们还在炫耀资本的时候,时光,已经偷偷拿走了我们的青春。我知道,有一条路没有尽头,那就是文字引领下的思想之路,也是思想对人文文明的探索之路。也正是你的文字,燃起暗夜中的灯盏,为我引渡领航,指导前行的方向。倾注心血的文字,便是对友情的感念吧。感恩的心,化作文字的絮语,一程山水,飘过云天,无需你懂,只做一份遥寄。莫说岁月静好,时光轻轻浅浅,荏苒岁月总会有风雨雪霜的演绎。风是云的呼吸,雨是云的倾诉,莫让尘烟把这份清新惊扰。心向一片自由的天空,于云天外展望壮观的长河落日、塞外飞雪,于大漠间一览风沙漫漫、地阔天远。莫论红粉蓝颜,一份友情,浅浅淡淡,从容走过的路,我们已搁浅了风月。

也许,在我的心中,你就是一株绽放异彩的珊瑚树,深海幽浮,难入浅滩,生存的意义,凝聚在你指尖下的字里行间。我相信,我们一直走在同一条路上,我更相信,这条路我们会文字携手走得很远、很远......拥挤的人群中,注定了你我的相遇,不是美丽的邂逅,却是友情的悠深。你把理性放进了文字,引领我一路的成长,回归自己,不再一度迷离。打开记忆的包裹,是一捧满满的收获,而我的收获,却是你的孜孜耕耘、淳淳诱导,一念心语,唯有感恩......也许,没有一种记忆,会到天荒地老,一起走过的路程,便是生命中的鉴定,这一路,有你,有我......冬日,注定是荒凉的季节,默然,不代表疏远。所以,一个人的冬天,我静静地独行,只为执着等待,等待春的再度群芳姹紫!在冬的角落安然守望,静享一份孤独,却不是孤单。若可,请许我绘一幅眸中的风景:春暖涟漪绿,风吹瘦青莲。红蜓池中舞,紫燕吟呢喃。请,不要嘲笑星星对月光的等待吧,心存一念期许,意志就不会沉沦。请,不要指责月光的姗姗而至吧,为了一线光明,总是要唤醒一帘又一帘的痴痴幽梦。

夜,如一泓静水,青灯烛影中,依然回荡着那首熟悉的歌。是否,还有一时的情动心动?是否,某一个瞬间也能化为记忆的永恒?夜,很冷,心中却是春的情怀,只因,眼中尽是橙色的安暖、和紫色的浪漫。或许,我不该有太多的感性;或许,我当如冷月一枚;或许,我们都不需要对孤独的抚慰。如是,一个人的冬,我依然执着地静静独行。我相信,不远处,便是花开、便有日暖......(二)春日寻“春”

冬季没有雪花,似乎是一种难喻的尴尬,而喧嚣的春潮,也有点迫不及待地来赶走那张枯涩的面孔。尽管它还心有不甘地丢下一丝冷冷的冬意,却也毫无底气地蜷缩在午夜黎明。风,开始变得绵柔,冰解后的河水也潋滟灵动起来。那层层涟漪的波动,逗引着岸边的桃色媚情,等待那一池的落英,等待香绿翡翠的披纱。

春,的确是个让人沸腾的季节。看,那些花衣绿裙早已忘记了“俏也不争春”的气节,努力复古着青春的俏丽,一抹霞彩敷面,掩盖着岁月的印痕,流波婉转,顾盼生姿,雀跃在山花烂漫间,风含情,水含笑,一曲婉转醉人间。听,晨钟暮鼓中时时泛滥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吟咏,仿佛一时的懈怠,便抓不住填充空虚的你浓我浓。桃花开得实在是热闹,浓浓密密坠满枝头,引得那蜂儿蝶儿都扑打着翅膀纷纷赶来,一头扎进花蕊深深处,恣意贪婪着,顾不上肆意孽春的疯狂。树影遮光,潮湿的土壤,再难见阳光的照射,只有小草与泥土执着地亲昵。一缕风掠过,我仿佛听到一声长长地叹息……

不恋如此春潮,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轻轻触摸着时光的脉搏,聆听汩汩流动的声音:走吧,不要等到青丝披上了银霜,你还站在原地!路边的一棵老古树,没有人知道它生长了多少年,它晃动着近乎枯秃的枝叉,嘎嘎作响,招摇着它的古老,愈得一份赞美。看到它沧桑的样子,我茫然。该赞美你什么呢?古老,是炫耀的资本吗?外表已经丑陋不堪,是因为里面生满了蛀虫吧!古树啊,为了维护你外表的尊严,你强忍着被啃食的苦痛,伪装着腐烂的躯体,还要炫耀你的伟大和庄严!你,真的好可怜!心,一阵刺痛……

静静流淌的夜,随风飘散的雪散文 篇10

题记:爱是什么,是一片雪花,随风飘散,尽散她的艳美,随之而来的是着地的凄凉;情为何物,是一抹光阴,乘夜消逝,抹去隽刻的记忆,接踵而至的是永久的忘却。

寒风肆意无情的叩打着我的窗,雪花摔打在玻璃上,静静的.融化、流淌着。手指间默默燃烧的香烟谱写着心里的惆怅,火星触及皮肤带来的一阵刺痛,察觉到自己早已心慌迷离。

“景”与“境”的冥想 篇11

和韩朝相识多年,一直很关注其山水画创作,愈发感觉他的画有味道、有想法,耐看而醒目。作为一个对于中国山水画研究具有问题意识、在创作上有感觉、有胆识的画家,韩朝致力于发掘山水画笔墨结构背后的形式感与现代格调,并试图在保持传统笔墨味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构成意识和视觉样式;在顿悟性的写意精神和图式的开合中,保持着对于笔墨本体的自觉,同时强调山水画语言符号的独立审美价值。

在某种角度看,韩朝的山水画虽然沿用了某些传统山水画的观念和技法,但对于这些观念、技法的解析与重构,却使他的作品别具新意,耐人品咂。如在传统笔墨技法中,皴、擦、点、染诸法常常各自分明,而韩朝常将这些传统符号分离解析组合,并刻意强化、扩大了“点”与“线”的表现力量与运用范围。从图式上,他的多数作品在构图上体现出宏阔粗放的气势,仿佛聚焦放大了传统山水画的局部,而观瞻方式和表现手法却自创一格,展现出一种特有的奇崛与沉厚。如其“山水日记”系列,一方面在局部上变异化的呈现出明人浙派山水的刚折笔墨,以粗砺笔势与笔墨的速度感表现山石的浑厚与坚韧;另一方面又通过墨色的晕染强化山水物象的生命意趣,凸显出某种扩张、伸延与伟岸的形式感,使画面整体更富时代特点和现代意味。在这组作品中,我们既可看到笔墨的擦和点的形式组合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黑云压顶的雄浑气势,同时又可感受到画面中局部树石的描画所体现出某种灵秀的微茫感,显现出画家对于传统笔墨的精妙仍然怀有深深的迷恋。而在他的“大风景”系列中,更可看到大笔大墨的酣畅淋漓,以及“大胆铺陈、小心收拾”的视觉秩序。如其近作“大风景之30”一幅,整幅画面浸透在一股苍凉冷寂的意境中,仿佛画家在墨色的单纯变化中,展开了一场墨法语言与情境营造的实验;画家刻意放大了墨色肌理的视觉效果,同时又通过山峦树石的结构提示,避免了无意识地游弋至抽象水墨的领域,而是将饱满的情绪投射到山川造化之中,以独具笔情墨趣的个性语言完成山水造境。在“风物”系列中,韩朝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的题材和笔墨语言融汇一体,通过一种近乎冥想式的体悟与表达,一方面有意识地解构传统山水的结构形貌,另一方面在笔墨勾勒轮廓的状物功能中强化了其独自承担表现主体情绪的作用,暗示出现代山水画的核心价值和当代表达的可能性,同时在画面图式和意境的营造方面,表现出难得的胆魄。

在韩朝山水画较为突出的个人面貌与风格特色中,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在他的画中对传统文人画趣味中的柔弱、文雅等意趣的自觉反思与重建意识。历来对于中国文人画、尤其是山水画的文雅气韵的讨论,承载着中国画传统精神的内核问题,自明人董其昌提出“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笔墨的独立性能即被认为是营造山水意象的重中之重,乃至寄托着士大夫文人的文化信仰与理想境界。作为画家的韩朝,性格中既有传统文化平和中正的中庸特征,努力寻求对立事物之间的平衡,又兼有着不破不立的创新意识,希望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打破平衡,达到一种艺术本体的真实。也正因如此,他的画中既有元人山水的微妙意趣和虚和品格、宋人山水的笔墨程式和山石结构,又始终保持着对于山水画传统的建设性、批评性反思,试图在创作中回归画家主体的性情,表达当代人面对山水自然的直接感触。在其近作中,既可看到受其师刘巨德等前辈画家的影响,又可感受到他对于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吴冠中等20世纪中国画大家的转益多师,乃至对于其人格精神的探研。

中国画历来讲求人格、修养与画境的关联,一个人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解与感受越深入、精到,他在其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所呈现或爆发出来的能力和潜质就越深厚、越敏锐;只有厚积薄发,将不同的学问打通、连纵之后,才能获得心性的自由,在实践与反思中领悟真谛。作为一个素养全面、画文俱佳的学者型画家与中国画研究者,近几年来,韩朝的绘画作品中愈发体现出某种学者气的审思精神,同时又有意识地与传统文人的书卷气拉开距离,这与他在艺术理论方面的思考有着直接性关联。例如在韩朝近年来撰写的几篇文章中,敏锐地发现并较为深入的探索厘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内在异同,在对于“山水画”和“风景画”概念的讨论研究中,以反思性的态度从二者之间的精神本质与材料特性诸方面发现了统一性和延续性,继而将这一母题延伸到对于中国画笔墨语言程式的思考,乃至聚焦于“景”与“境”的视觉图像终极问题的反思。在他看来,传统山水画是依据“心”的需要来取舍和营构画面的图式,而一旦这种图式被程式化的“模具套住”,创作的视角与方法便不再敏感于新的发现。据此韩朝提出,“假设我们不再追求‘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的宏大气象,而只是单纯地就眼前所看到的实景用‘笔墨’(此笔墨非彼笔墨)表现出来,就可能丢掉习见的负累和包袱,径直到自我境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对于传统笔墨与图式的反思一直以来为中国画家所重视,而韩朝更为注重中国画传统的内在转化,不回避吸取西方绘画的养分,但主张在多元化的面貌中,“不失诗性与意境等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可谓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

从“风物”、“山水日记”到“大风景”等系列创作,从对于山水画、风景画本质的探讨到对于笔墨问题的辨析,韩朝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体现出一位画家与学人面对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自觉思考,并在作品中凝聚展现了这种思考的整一性。我相信,这一可贵的探索将持续伴随在韩朝的创作历程中,为更多人所注目与认同。

静静的建筑与景观 篇12

建筑一开始并没有被看作是一门艺术。随着时间的推进, 建筑渐渐的超越了其实用性而承载了人类的情感, 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又各不相同。建筑便以其独特的文化表现成为与绘画、音乐一样崇高的艺术。历史中许多伟大建筑都深深的烙有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特色, 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人类的生活与建筑无时无刻不无相关。

说到中国的建筑, 故宫的雄伟已令世人折服。故宫即紫禁城, 是中国规模最大, 形态最复杂的四合院建筑群, 它体现着整个中国封建帝制和文化礼教的意识形态。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和杰出的典范。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理政的地方。它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帝王希望自己千年万代的统治的意愿而兴建的。紫禁城的布局以南北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主, 东西两侧建筑呈对称分布, 展现了皇家的尊严与气势。紫禁城的重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前边是天安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 后边则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 这种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故宫设计者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

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也是中国现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故宫所带给我们的美是雄伟的, 带有一种尊严, 带有一种气势。故宫充分利用色彩、线条、起伏、布局的作用去迎合封建礼制的原则。建筑师在这种原则的支配下, 尽情的发挥了自己的才智, 让建筑的宏伟之美尽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座贯通历史, 承载艺术的经典建筑我们毫无理由不去用真诚的心去热爱、去品味……。建筑大师辛克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建筑是会说话的。”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故宫, 正静静地诉说着它的辉煌过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峰山太华千寻, 一勺水江湖万里”等。中国的园林景观建筑或多或少地有以上的特点。空间对于我们人类有着发自内心的意义, 变换的空间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中国园林艺术就是充分利用了我们人类的这个特点, 园林景观建筑作为空间艺术, 迎合了我们追求精神空间的需求。

园林艺术以追求接近自然山水为特色, 让人的居住环境尽可能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园林空间中的虚实变化无常, 可以勾起人们探索与猎奇的欲望, 让人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去体味园林艺术的魅力, 这就达到了园林设计师的目的。

中国的园林当属苏州园林为典范。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折射出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江南的私家园林主在造园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在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中, 私家园林是个人修养、品味的体现。所以, 私家园林的每一处景点, 都会有着园林主的个人审美文化在里面。“造园须曲, 交友贵直”是我们古人造园与交友的基本原则。曲径通幽, 是园林设计师在建造园林时所要必须考虑的因素。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讲究有含蓄美, 这在中国园林设计里有充分的体现。正是在这种含蓄美中, 游览者充分地体会到了园林的意境之美, 这种美体现着我们所有感性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南方园林中融合了当地的人文、自然、地理等特有因素, 所以说造园不仅是为了居住, 而是与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园能够寄寓人的品德情操, 在和谐优美的园林意境中品味人生道理, 塑造高贵的品格, 可以切身感受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拙政园所处之地原本是唐代文人陆龟蒙的故宅, 元代为太宏寺。明嘉靖年间御史王敬之以寺为基改建, 起名拙政园。其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拙政园以布局“毫发无遗憾”著称。中部是全园的主要部分, 以开放的水景为基础, 建筑景观为辅, 二者结合, 组成了景观变化无穷的景区。水在苏州园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拙政园的池中堆有大小两座岛, 在岛的周围植有荷花, 西面岛上的亭子便是因荷得名, 叫荷风四面亭。河岸上的垂柳与簇拥的芙蓉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围墙, 这起到了半隔断的作用。水池西边有两座廊桥横跨水上, 这样池水的尽头被遮挡, 造成了一池活水无尽头的假象。这种理水手法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拙政园在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无微不至的设计令园主一年四季都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中。可见能充分调动观赏者各种感官且令观赏者舒适的设计可以称之为好的设计。

正是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创造了中国式的建筑文化, 中国的建筑以其严谨的作风, 深刻地人文理念, 成为中国特有的符号, 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 西方经典建筑

提到西方的建筑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词便是包豪斯。包豪斯学校校长格罗庇乌斯曾这样描述建筑:“建筑是任何有创造力的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看出格罗庇乌斯以创造力的精神去对待建筑。格罗庇乌斯在建筑设计中坚持突破旧传统, 坚持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这些设计理念在格罗庇乌斯所设计的建筑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建立于1926年的德绍包豪斯校舍充分体现了格罗庇乌斯的设计理念, 其室内的装修, 内部设备和装置, 无一不出自学校成员的设计和制造, 包括学生和大师。现在我们就更为细致的了解一下这座至今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建筑。首先, 格罗庇乌斯的悬臂结构, 是他建筑特色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学校的每一个实际结构都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描绘, 表现了基于每个组织的理性主义色彩。格罗庇乌斯相信, 艺术和生活是一个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一个依赖于每个部分都有着清楚概念的整体, 我们可以从包豪斯校舍的设计中看出, 这个设计是他对这种信仰的表述。包豪斯倡导外形的简约和标准, 这一原则影响之深远, 我们完全可以从现代建筑中找到影子。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 格罗庇乌斯按照功能把建筑分成几个部分, 根据功能需要及各部分的关系来决定外部形体。这种由内向外的设计理念在当时是一种创新。这符合格罗庇乌斯所说过的:“要想正确了解一座建筑, 必须在建筑里面穿行浏览一番。”格罗庇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 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包豪斯校舍实验工厂的设计正是充分运用了玻璃幕墙。这一设计充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 在现代建筑中这一创造性的设计思想仍被广泛采用。包豪斯校舍以其独特的思维表现形式, 突破传统地表现手法, 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不仅需要自己知识的积累, 同时还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思维, 只有这样设计师的作品才能够体现新颖, 甚至成为时代的典范。建筑虽然是静止的, 但因其承载着人文信息, 却时刻在诉说着它们的历史。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品味这低调的华丽。

摘要:设计是动态的, 却给人一种静态美。说设计是动态的, 是因为设计师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运动, 这种运动凝结着设计师的才华智慧, 是设计师精神的表现, 是带有理智与智慧的运动。在世界各地有各种风格的建筑样式, 其样式的多样性真的可谓是疯狂的, 但静态中的建筑所呈现给人的美却如同音乐一般。德国诗人歌德就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刚刚建成的哈利法塔建筑因其828米的高度, 经典的外观设计, 可谓是人类文化的一次高歌。

关键词:建筑,景观,园林,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2]《园林建筑设计》成玉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

[3]《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

浅浅喜,静静散文 篇13

时光清浅,岁月悠长,浮生渐老,初心不忘。红尘纷扰,人生脚步匆匆,每个人都渴望一片恬静。

风动花香,一茶,一书,于浮世清欢里细煮光阴,在得失荣辱中点缀流年。指缝太宽,时光太瘦,岁月总与沧桑有关,人生总与无常有染。

当记忆里不再重复昨天的画面,一些人,早已相忘于江湖,一些事,早已归入尘土。我们总喜欢在别人的快乐,或忧伤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岂不知别人的经历又怎能圆自己的`梦。

花开花落间,生活的繁杂,淹没了心动的瞬间。多少鲜衣怒马,终将回归平静。记得或遗忘,都是一场自我的救赎。

心生安静,一地光芒。拥阳光在心,守望自己的风景,任岁月温良如玉,独享清宁时光。不管几渡蒹葭,几度花开,不想前尘,不念过往。

静静情思,默默泪痕散文 篇14

爱玲,一个从美丽与哀愁的烟雾中走出来的女人。

美丽,是她的外壳,哀愁,才是他的灵魂。

初识爱玲,是在儿时的时候,因为《半生缘》。现在回想起来,对《半生缘》映像最深的一幕该是在桃花林中,风吹桃红飘如雨,花美人更美,而她,则是巧笑言兮,顾盼生姿,那是,曼贞还是幸福的。此后的一生,则是悲情苦味的。我只为她欢喜了好一段岁月,也为她悲戚了几个年华。

而我,后来才知道的是,曼贞的形象是爱玲的灵魂塑造的。

出生于大家之家, 继承了母亲的美丽与气质,却在“大家”之中被培养成为一个笼罩着哀愁面纱的女人这与她的身世经历是分不开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远渡英伦,留下她和弟弟由父亲抚养。也和所有的现实一样,父亲再娶,后母也扮演着所有人心中的角色,不喜欢她和弟弟,尤其是对酷似爱玲母亲的弟弟,更是备受折磨,看着弟弟一天天的沉落下去,除了难受流泪,她连话都说不上。更甚的.是,她曾被父亲囚禁在家中长达半年,不见天日,不问人事,完全与外界隔离开来,这段经历,在爱玲的心里留下了莫大的阴影。

爱玲的大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是心里有病,就是生理有病,有的甚至是生理心理都有病,这些人大多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所谓的现实,就是爱玲生活的那个复杂而病态的封建社会。如在《沉香屑》里,葛微龙和梁太太,她描写微龙的堕落,极力的些梁太太的住宅来暗示微龙堕落的心里变化。《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虽然是个心理变态,他憎恨自己的父亲和家,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他们,世界变成他的,但这是一种悲哀的现状……

在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的而且是完整的。任务的性格在发展中得到完成,具有完整美,而人物的性格也不是是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所有人的面貌都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

记得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喜欢更有深长回味的苍凉。她总是参差对照写出现实生活中人的虚伪与真实,浮华与朴素……

翻看爱玲的照片,发现几乎所有的神态莫不是头高高昂起连同眼神一起。我只想得起淡云胧月,离烟漠漠,清幽寥远来形容,谈不上什么意思或者是来源,只觉得该这样形容才是恰当。就像有人评论说她是悲天悯人又远离众人,如月在高空与你相见却又永远无法触摸到。

喜欢爱玲,悲她所悲,喜她所喜。她就像轻雾缭绕的湖面上伸出的白莲,纤尘不染而又绽放七彩光芒。还喜欢她那种近乎寡淡的临时态度——世界,你乱你的,我自有我,一切人情,你只管欢喜,不要管我怎样平淡。一切尘世的喧嚣永远进不了她的眼耳和心。她算是不入世,还是心已经出世了。

记得她曾经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让我无法忘却——

默默情思,静静泪痕,却像是晴天落了白雨;

物物清正,既非感伤,也不悲切,不是痛楚,只是苦楚;

没来由的喜欢,若真要说出个所以然,可能是她把情感写的太细腻了,太形 象了,也可能是她那悠悠远远的情怀触动了我。

有时候,我总在想,我们的世界无论多大,都始终是有一层外壳的,我们生活在里面,可以看清外面的师姐,但怎样也走不出去,而走出去的。回头看 ,尘世纷扰,心若多想,就产生了一切的苦吟和悲情,李清照如此,爱玲如此,海男如此。

爱玲,很苦。

若是李煜的愁苦可如东水流去,那爱玲的苦也随西水逆流,苦涩了一整个年华,苦了她经历过的所有人和事,也苦了读她的人,苦了时光。

日日说不完,夜夜诉不尽。

静静的冥想的散文 篇15

冥想音乐作为新世纪音乐的初始功能, 其作用本身就是它们是一些带着新世纪哲学理念的和谐与非破坏概念的音乐元素, 可以鼓舞精神上的超脱和生理上的治疗, 既能给我们以艺术上的享受, 又能给我们以精神上的恢复。第一, 大学生的年龄、社会属性和心理特点, 决定了冥想音乐 (新世纪音乐) 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和缓解大学生们不停变化和撞击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虽然在物质方面人类有人种、肤色、语言、宗教信仰等等的不同, 但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共通点。正因为这一点, 所有人都是同宗同源的, 平等的。正如“神秘园”乐队的主创罗夫兰 (Loveland) 所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园, 你可以在这里寻求慰籍。当你一个人静下心来聆听《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就会知道此言不虚了。”第二, 音乐本身具有陶冶情操、保健身体的作用。“乐者, 亦好药也”——元代名医朱丹溪如是说。清畅性的音乐既可以解除疾病, 又可保养心性, 有益于身体健康。冥想音乐的风格初听上去, 介于古典乐和轻音乐之间, 但并不是单指一个类别而是指一个范畴, 一切自然界的声音都可能出现在音乐中, 跨度从宗教音乐到电子音乐,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面对大学生因来自社会、学习和就业的压力造成心理障碍日益严重的情况, 如果我们尝试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 适时的加入冥想音乐, 以不同年级和年龄层面学生所面对不同的生活现实问题, 如学习压力、环境适应压力, 人际关系处理压力等等, 冥想音乐不仅能使大学生的情绪变得健康、开朗, 而且对大学生由于心理障碍造成的不良情绪起到缓解和调整的作用。体现在冥想音乐对于欣赏者的情绪调整及提高自控能力的方面的是:1.音乐很少有强烈的节奏 (个别除外) , 这点同饶舌和摇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两者几乎通篇就是各种打击乐, 除了节奏还是节奏, 这样就不同程度的舒缓了节奏带来的紧张情绪与压迫感;2.新世纪音乐总是避免使用刺耳与急促的声音, 因为这会增加音乐的压力, 从而破坏聆听者的感觉;3.冥想音乐的声乐基础是合音与和谐音, 它摒弃了爵士和摇滚的发声方式, 因为这会带来不和谐与不悦耳的感觉, 第三, 音乐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冥想音乐新世纪风格通常是以电子合成乐音为演奏的主体, 再结合他们所采撷的大自然音效, (如“班得瑞”音乐团体[冥想音乐]蓝色天际、[心灵音乐]日光海岸) 在这两相结合之下, 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感觉, 听了这些声音, Alpha脑电波会增加, 左右脑的沟通亦会更加有效, 智慧因而慢慢打开……第四, 冥想音乐欣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研究和创造思维能力。

新世纪音乐是注重感觉的音乐类型。它的分类前提不是音乐上的元素而是听觉上的效果。比如太空音乐, 环保音乐, 气氛音乐, 圣歌, 这些都是在听觉上的分类。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的音乐形式吧:1.节奏:大部分New Age之所以要摒弃传统的节奏, 是因为有了鼓、贝司与打击乐器, 音乐的形态就会被限制死了, 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 有着风一般的流线姿态;2.旋律:新世纪音乐即兴演奏的味道很浓。聆乐者不仅很难记住旋律, 而且更不知道旋律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终止。这也就是New Age音乐结构赋予大家极大想像空间的原因之-;3.和声:New Age所用的和声大部分是相当和谐的, 不协和音在New Age里使用甚少。这也是为何New Age听起来予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4.音色: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 充满朦胧氛围, 听New Age听到深处时, 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变幻。

当然, 作为音乐教育者, 我们在探索教学创新时, 除了考察其理论性, 实用性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探讨课题的操作性。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对方法的探索, 结合现有的音乐欣赏课程体系, 将其作为功能性课程与基础课程统一起来, 循序渐进, 化有形于无形, 深入到大学生的精神领域, 并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 才能真正体现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担当的重要作用。

摘要:冥想音乐是新世纪音乐风格的创作出发点以及主要功能代表, 来自于一种可以带来内在平静的审美观点。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基础上, 丰富大学生情感, 加强大学生情感感受能力与情绪自控能力, 拓展大学生想象力, 激发创新能力,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达到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冥想音乐,新世纪音乐,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婷婷.浅谈音乐欣赏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7年, 第11期.

[2]王道静.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 Vol.12No.4 (2007) .

上一篇:王金利教授教大家如何预防甲状腺疾病下一篇:17歌手大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