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2024-09-09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共10篇)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1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物理教案《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功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3)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如果用人搬运和用起重机搬运,你觉得那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两种方法中搬运同样多的砖所用的时间不同,用起重机搬运所需时间较短)他们谁做的功更多?(一样多)

这说明了什么呢?

(他们做功快慢不同)水做功更快呢?(起重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功率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课

【学生讨论】在课本的想象议议中

1.老头和小女孩同时爬楼,但小女孩先爬到楼上去,那么谁做功快呢?(小女孩,或老头或无法判断)2.如何比较女孩和老头做功的快慢 有两种方法: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3

照相机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一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国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观察像是否仍然是倒立的?与上一次实验得到的像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移动蜡烛,缩小与凸透镜的距离再做一次.观察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

再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倒立,和物体比较像的大小怎样?

实验观察结束,先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教师再进行小结;当物体(烛焰)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或变小).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黑板板书)

2.讲解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我们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了.现在就可以回答本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

出示照相机,教师讲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在胶片上.胶片上的感光物质被感光.感光后的胶片用化学药水冲洗成底片.用底片再洗印出照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课本上图6—18的成像光路图.

3.简单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造及使用

①对照相机实物逐一介绍调焦装置、光圈、快门及它们的作用.讲解如何根据景物离照相机的远近正确调节焦距,根据景物的明暗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大小及曝光时间长短.

②空机进行操作示范.讲解照相的全过程.

三、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重点内容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同时强调什么是“放大”、“缩小”、“变大”、“变小”,什么是“正立”、“倒立”.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完成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2.

讨论:给某同学照相时,要得到较大的像,该同学离镜头是远些还是近些?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8题前半题,第10题第1横行.

(四)说明

1.本节课学生要进行分组实验,应在实验室遮光条件下进行.

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大致在同一高度.凸透镜和光屏一般是装在金属杆上的不好调节.它们的中心高度相近.主要是调整烛焰的高度.

2.有条件的,可用光具座在遮光条件下做学生实验.用光具座学生操作方便.需指出的是用光具座改变物距时是移动凸透镜,不是移动蜡烛.不论是移动凸透镜还是蜡烛,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改变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3.小结成像条件与变化时,要向学生强调指出:①所谓放大、缩小是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比较.②变大、变小是物距不同时,像与像的大小比较.③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并不是生活中的“倒立”、“正立”.上述概念学生经常搞错.

初中英语第一册第65课教案 篇4

1、四会掌握下列单词和词组: could, minute, Tuesday, February, listen to, careful ,etc.

2、理解和运用下列表达日期、请求帮助的交际用语:

Today is Tuesday, February 18th.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3、通过师生的对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所列内容1、2。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图片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1、 师生相互问候、打招呼。

Hello, Li Ming!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are you ? etc.

2、 利用教室情景,复习有关物品名称的单词和交际用语。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What colour is it ?

Is it yours ? Whose is it ?

3、 利用下列时间表,复习时间表达法(投影)。

6:00 get up 4:30 play games

6:30 go to school 5:00 go home

7:15 read English 6:15 have supper

11:45 have lunch 8:40 go to bed

A: What’s the time ? (What time is it ?)

B: It’s … .

A: It’s time to/for….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利用时钟,学习用minute表达时间的方法。

Look at the clock . It has three hands: an hour hand, a minute hand, a second hand. Ask:

What time is it now?

It’s fifteen minutes past eleven.

There are sixty minutes in an hour.

2、 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学习表示请求的交际用语。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Certainly/sure.

Who’s on duty today? I am.

Is everyone here today?

Where is he/she?

3、 利用日历,学习日期表达法、星期名称等。

What day is it today? Today is Wednesday.

What date is it today? It’s February 18th.

4、 听Part 1的录音,回答问题。

What day is it today ?

Step 3 Practice

1、听读训练。

Play the tape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repeat. Then get them read in pairs.

2、语言运用。

①模仿性练习。替换不同的日期、时间等,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

②运用性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编对话。

3、学生独立完成Ex 1、Ex 3, Wb Lesson 71.

Step 4 Presentation

1、学习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利用two sticks教long、short。

2、猜谜游戏。

describe the riddle to the Ss. Use the words of one’s body.

3、通过Polly says游戏,巩固单词。

Show me your eyes/ears/hand(s)/face, etc.

Step 5 Consolidation

1、Fill in the blanks (投影).

1)It’s time (go) home. Let go (we).

2)Are these (bus)?

3)We have a cat. (it) name is Mimi.

4)There is (a) orange on the desk.

5)The (boxes) is very heavy.

2、Give the English for the following (投影).

1) A:请问现在几点钟? A:Excuse me. is it now?

B:八点半。 B: It’s seven.

A: 该是睡觉的时间了。 A: to bed.

2) A: 今天谁值日? A: today?

B: 是我。 B: .

3) A: 能帮助我一下吗? A: , please?

B:当然可以。 B: .

4) 请把这本书给Jim。 Please the book Jim.

Step 6. Homework:

1、完成一课一练。

2、Preview Lesson 66.

3、Finish Ex 2 in Wb.

设计思路:

第65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因此,本课首先安排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组织学生对有关语言知识与交际用语的训练;第二,运用实物、图表、日历、师生动作等多种教学情景,学习日期、时间、请求帮助的交际用语;第三,借助教材中的对话,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第四,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编对话,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组织当堂训练,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评 析:

本课能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通过Revision, Presentation,Drill, Practice和Consolidation等“五步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教师能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在学习用minute表达目标时,教师让学生感知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把时间表达法的学习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身体部位的单词时,通过动作、猜谜等形式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5

第十五课 追求高雅情趣(情趣在生活中寻觅)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能 力】

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独立思考、正确判断、自我控制,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 识】

懂得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区别,了解高雅情趣的培养途径。

全面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知道它们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情趣的雅与俗

教学重点:要培养高雅情趣

导入――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有关生活乐趣的一段名言入手,引发学生对富有情趣的生活的向往和思考,并用优美的语言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式的描述,提出专题课的学习目标,

一 、情趣有雅俗之分

1、分清情趣的雅与俗

介绍生活中的两种不同的情趣――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情趣指意趣、性情志趣。在教材中主要指生活情趣。情趣从兴趣开始,发展为志趣。凡是人们的兴趣、爱好、玩赏、消遣都可以归入生活情趣的范畴。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有高雅情趣,也有庸俗情趣。不同的情趣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作用。

2、什么是高雅情趣:

图片情境导入,提供 三幅反映中学生高雅情趣的照片:参加义务劳动、练习书法、健身长跑。直观地启发学生, 设置 思考和讨论题:漫画中体现的情趣高雅吗?这样的情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高雅情趣的`外在表现和内涵分析什么是高雅情趣。健康、科学、文明、向上是高雅情趣的四方面表现,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较好的内在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情趣有雅俗之分,是其积极的生活状态的反映。提供相关链接,让学生阅读季羡林先生的事例,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高雅情趣。

3、什么是庸俗情趣

设计 漫画情境导入,提供了三幅反映中学生庸俗情趣的漫画:看不健康书刊、吸烟、沉溺网络。同样也设计了思考讨论题:漫画中体现的情趣高雅吗?这样的情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庸俗情趣是高雅情趣的反面,是不符合健康、科学、文明、向上要求的情趣。 分析庸俗情趣会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带来的消极后果。

二 、要培养高雅情趣

1、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以英国现代戏剧家萧伯纳的生活作为情境设置,让学生在事例的阅读和讨论中体会高雅情趣对人的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搜集身边的类似的典型事例, 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

2、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

“读一读”提供一位爱好集邮的中学生小唐的事例,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体会集邮给小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益处,说明高雅情趣有助于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激发创造力。

3、高雅情趣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分析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名言,指出高雅情趣能催人上进,提高个人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设计 课堂小活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深对这一点的体验,能主动积极地向往和追求高雅情趣。

归纳小结:知识串讲

布置作业: 填写36页“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追求高雅情趣

第一框 情趣有雅俗之分

一、情趣的雅与俗

1、什么是高雅情趣

2、什么是庸俗情趣

二、要培养高雅情趣

1、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2、高雅情趣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6

案教学设计)

大方县迎江中学

徐永胜

教学内容

section a(教材p59~6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情态动词can “询问和谈论能力”;通过谈论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学习情态动词can的基本用法。过程与方法:

采用classifying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各种乐器)或制作课件(演奏各种乐器)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能力”的课堂教学和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话题是能力。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询问和谈论彼此的能力和特长; 语法难点:

情态动词can的构成和使用。教学突破:

section a重在通过使用情态动词can来询问和谈论能力,因此如何使用情态动词can就成了关键。教师可通过模仿、操练使学生掌握can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再进行谈论能力的训练就容易多了。教学内容: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情态动词can“询问和谈论能力”。在导入新课时,可采取演绎导人法和视听导入法。

1.出示一些反映各种活动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谈论活动: he/she can dance/swim/sing/"••but i can’t dance/swim/sing/...等,学习表达活动的动词短语。

2.教师可携带一些易于演奏的乐器,也可带一些演奏乐器的图片,一边演示乐器,一边说.i can play the guitar.…等;再指着图片说:he/she can play the violin.but i can’t play it.等;然后询问学生:can you play the guitar?….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3.出示1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播放该内容的课件,引导学生将活动与人物进行搭配,完成la部分的教学任务。

1.观看教师出示的反映各种活动的图片、幻灯片或课件,谈论其所反映的活动:he/she can dance/swim/sing/…but i can’t dance/swim/sing/...等,学习表达活动的动词短语。

2.观看教师的演示和谈论,仔细听讲,理解情态动词can的基本用法,回答教师的提问:yes,i can./no, i can’t.3.观看1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该内容的课件,将活动与人物进行搭配.完成la部分的学习任务。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lb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出对话的顺序,完成1b部分的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l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会运用can询问和表达能力。3.播放2a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圈出俱乐部的名称,完成2。部分的教学任务。

4.引导学生根据对话内容选择合适的单词填空,补全对话,再播放2。部分的第一个对话录音让学生进行校对。练习听力和写作能力,完成2b部分的教学任务。

5.引导学生展开groupwork活动,完成2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先练习2b部分的对话,再根据图示改编对话并进行操练,运用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club.等目标语言。6.引导学生将3a部分的对话整理成序,运用what can you do? i can…等目标语言,完成3a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

7.引导学生展开调查活动,互相询问彼此的能力和特长并进行回答,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目标句型,完成3b部分的教学任务。1.听1b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出对话的顺序,完成1b部分的学习任务。

2.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1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学会运用can询问和表达能力。3.听2a部分的录音,然后根据录音内容圈出俱乐部的名称,完成2a部分的学习任务。

4.根据对话内容选择合适的单词填空,补全对话,再听2a部分的第一个对话录音进行校对,练习听力和写作能力,完成2b部分的学习任务。

5.展开groupwork活动,完成2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先练习2b部分的对话,再根据图示改编对话并进行操练,运用what club do you want join? i want to join…club.等目标语言。

6.将3a部分的对话整理成序,运用what can you do? i can…等目标语言,完成3a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

7.展开调查活动,互相询问彼此的能力和特长并进行回答,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要学会运用所学目标句型,完成3b部分的学习任务。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job interview小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广告之后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询问谁能胜任所招聘的工作,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完成第4部分 的教学任务。进行job interview小组活动,在阅读告之后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询问谁胜任所招聘的工作,练习运用所学目语言,完成第4部分的学习任务。板书设计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 a 生词:guitar, dance, swim, sing, chess, speak, can’t, job, children, kid, summer, camp 重点句型:can you swim/paint/sing? yes, i can./no, i can’t.can you/he/she/you dance?/ yes, i /he/she/we can.no, i/he/she/we can’t.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club.语法重点:

情态动词can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情态动词call的用法:情态动词can不能单独使用(简单回答除外),后须接动词原形才能表达完整含义。在变成疑问句时,要将其移至句首,在变成否定句时,只需在其后面加not。can一般有两种含义:(1)表示能力,意思是“能;会”,如:i can swim.我会游泳。i call play the guitar.我能弹吉他。(2)用在主语是第一人称的疑问句中,表示征求意见,意思是“可以”,同may的用法,如:can i help you? 我能帮助你吗? can/may i know your name?我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吗?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学校的各个特长俱乐部要招生。今天,有两个好朋友mario和lisa一起去参加面试,请完成下面主考老师与他们之间的对话

teacher:(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io、lisa:we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teache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io:i can sing.

teacher:(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sa:yes,i can also play the piano,but i can’t play it very well. teacher:(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ario? mario:yes,l can also play the guitar. teacher:(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io:sorry,i can’t play it very well.

key:1.what club d0 you want t0 join 2.what can you d0 3.can you sing 4.can you play the piano 5.can you play it well 教学反思: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7

第一框 日新又新我常新

(说课稿)

旭东中学 朱志国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在本书以及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如何?等等。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本课共设计了三个框题的内容。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着重引导学生从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己,初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一些认识自我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节课我要认识什么?态度如何?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等认识自我的新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小组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得同学们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从而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自我新认识”中关于“优缺点”的反思。

将这一知识点设计为重点的原因在于要让学生自觉形成发展、全面看待自己的观点。初中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会把事物看成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的过分影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重点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用新的、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自身。要认识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正确看待。

2、教学难点:

从“内在”与“外在”等多个角度来全面认识自己,强调“内在美”对人的重要性。

将这一点设计为难点的原因是:初中生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略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1、 请学生认真预习本框内容。

2、 准备好“我的变化”的演讲稿。

[物质准备]:

1、制作教学软件和投影片

2、必要电教设备。

二、说教法

1、 抓住重点、难点,详略结合。

2、 认真组织好课堂讨论和演讲比赛。

3、 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三、说学法

1、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指向学生自身,取材十分便捷,要尽量多给学生时间用于回忆、反思自身情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在审视自身中不断建构对自己的新的认识。

2、 在本课的教学中特别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向我们敞开,这样才能使我们顺利帮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

3、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应该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反思和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第一课时】

(一)、“说说新生活”演讲比赛(活动一):

“我的变化”

在两个多月的初中学习生活中,我的变化有:

● 学识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对待事物方面:(例如:更愿意结识新同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性格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能力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学习品质方面:(例如:学会了倾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还有什么方面的变化吗?

● xxxxxx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x。

● xxxxxx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活动设计为三分钟“演讲比赛”,演讲内容参考以上内容(结合课本第46页和练习第43页内容),演讲要求如下:

1、 声音清晰响亮。

2、 使用普通话。

3、 脱稿演讲。

4、 演讲中面对同学,眼睛看着同学,学会用目光进行交流。

5、 注意身体的`恰当运用,自然大方。

6、 注意演讲的礼仪,如演讲结束后要告诉大家:“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7、 自信地演说,语气要注意抑扬顿挫。

8、 演讲力求清晰(声音、思路、辅助的图片文字等)、明确(内容切题、观点明确)。

9、 视角独特、多样,演讲方式和内容力求有新意。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有助于完成教材第46页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共同来探究自己身上发生了那些新的变化。

(活动结论):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二)、讨论“她漂亮吗?小故事”(活动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6~47页的“她漂亮吗?”小故事,和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漂亮”姑娘为什么不能令人赏心悦目?

2、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什么联系吗?

4、 言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吗?

5、有道德的人往往有着什么样的外在表现?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等,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

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很多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我准备在这里穿插一个关于“追星”的大讨论。以深化学生对这一学习难点的认识如:怎么看待追星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注重但又有点迷茫的问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帮助他们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并不是注重外在形象就是错的(老师就很注重自身形象,为人师表!),而是更应该注重(或者首先要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追星要分好几种情况来看,若仅仅看重明星的外貌,这种追星不值得花很多心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也只需略加欣赏就可以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与学生认真探讨,真正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结合前面讲的第二个“学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

(三)、“回顾自己”(活动三):

●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几件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对照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优点。

经验

优点

母亲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我想方设法安慰她,开导她,使母亲转忧为喜。

我善解人意,善于与人相处。

● 根据自己的教训,总结自己的缺点。

教训

缺点

有一次,朋友弄坏了我的铅笔,我大发雷霆,结果失去了这位朋友。

缺少对他人的宽容与理解。

其中,我最想改正的缺点是xxxxxxxxxxxxx,我要通过xxxxxxxxxx来改正。改变这一点,会让我变得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这里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在连续的内省和反思中强化这一学习重点。

【第二课时】

(一)、认识自我的途径(活动一):

让我们站到心灵的镜子面前端详自己,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会有骄傲、感动,也可能会有羞愧、不满。

回顾“我”在两个月的初中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表现

我对自己的评价

例:我有很多好朋友,朋友碰到困难我会热情帮助。

我热情、善解人意。

例:我写作业总是会拖拉。

没有珍惜时间,处事不果断。

设计本活动有助于完成课本第48页相关内容学习。让我们尝试着通过自我观察的途径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最了解的人是自己,要认识自己就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是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要呼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里提及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活动二):

在下面粘贴上同学、父母或老师对你的评价卡,也别忘了从本书第95页剪下评价卡片,填写好你对同学(最好的)的评价送给他(她)!

xxxx同学:

我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议你在xxxxxxxxxxxxxxxxx方面更加完善自己,就更棒了!

签名xxxxxxx日期xxxxxxx

xxx同学:

我觉得你最吸引人的地方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如果你能够xxxxxxxxxxxxxxxxx,那你将更受大家欢迎!

签名xxxxxxx日期xxxxxxx

你可以设计有个性的评价卡!

(活动要求):

别忘了赞美要诚恳、具体,还需要适度!适度的赞美才可能是真诚的!(这一点“伴你成长,助你成功”在整个第二单元中都特别强调!)

(活动提醒):

一定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要冷静地分析,不能盲从。

(活动结论):

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里是第2课时第一个教学难点),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

在这里要澄清对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认识。可适当开展辩论,也可让学生来讨论究竟有多少种解释,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来勉励自己。另外,再结合第四课第二框中“男女同学如何交往”知识点和课本第49页话题进行联系和讨论。

本活动有助于完成课本第49页相关内容学习。听一听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

(三)、班级之最(活动三):

在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中,你是积极参与的一份子吗?你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吗?你受同学们欢迎的程度如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来评选我们的“班级之最”:

个子最高的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跑步最快的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唱歌最快的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数学最棒的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画画最好的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打扫卫生最认真的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在xxxxxxxxx方面在班上最xxxxxxxxxxxxxxxxxxxx。

我还被同学们评为哪些班级之最?xxxxxxxxxxxxxxxxxxxxxx。

活动后的感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综合自我、他人与集体,得出对自己的总体评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这里选用练习册上的活动,没有选择课本第50页的活动内容,因为本活动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我准备借鉴它的形式,但内容则结合刚刚结束的我校第四届运动会,运动会是全校、全班同学集体参加的活动,在这次运动会上你为班集体做出了哪些贡献,(不仅仅是运动员,包括啦啦队、志愿者等等),你给全班同学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其他同学对你评价如何?相信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共鸣!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延伸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教学,学生虽然获得了对自我的正确的认识,但在课的最后,还需加以总结延伸,以进一步明确、强化,促使学生从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我,初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结合板书)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简明扼要,环环对比,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我新认识

(认识什么?态度如何?)

自我新期待 →日新又新我常新 全面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的途径

(怎么认识?)

在这里,把“总结延伸”和“板书设计”结合起来,请一位或几位学生结合板书尝试总结本课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七、作业布置

1、 请每位同学课后收集一个关于人的巨大潜能的事例。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8

1.3融入新集体(第一课时)

目标要求

1、 知识和能力

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知道集体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听故事,参加“回忆以前的班集体”、“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的讨论活动,感受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共同担当起建设新集体的责任。

一、导入(小水珠的故事)

故事:有一滴小水珠,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妈妈的怀抱。它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抛到了高处,刚被抛到高处时还有些害怕,但渐渐地,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阳光、亮丽的彩虹、湛蓝的大海,它陶醉了,没想到空中的景色这么美!小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呀飘呀,忘却了一切。这时,传来了海妈妈焦急的声音:“小水珠,快回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小水珠满不在乎地回答:“妈妈,我再玩会,这儿太美了…”

可还没等它说完,一束强烈的阳光照过来,小水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小水珠离开大海妈妈的怀抱后,会马上消失?

2、 如果小水珠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它该怎么办?

分析: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由这个故事了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妈妈的关系一样呢?

学生回答(略)

二、“说说原来的班集体”

过渡:雷锋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体事业紧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集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可以这样说:“我们是在集体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那么,回想一下你们原来的班集体,你们原来的班集体是怎样的呢?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略)

分析:综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里,才有归属感和力量感。相反,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涣散、一盘散沙般的集体里,对我们的成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畅谈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

同学们,我们知道,班集体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作用。为了使我们的班集体变得更好,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又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畅谈我们一下“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从旁引导)

总结:有人把班集体比喻为一个大熔炉,班里的同学则像一块块的煤炭。大家想要得到温暖,就必须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块越多,烧得越旺,那么我们的班集体也就越温暖。我们要记住,温暖的班集体不是别人给予的,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是靠全班同学的热情和爱汇聚起来的。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我们谈了一下心目中的班集体。我们都希望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而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学会在Word 中用打印预览来观察打印前的效果。(2)会根据预览的效果来进行纸张大小的设定。(3)通过预览掌握设置页边距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打印预览的使用,并能进行纸张大小的调整和页边距的设置。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准备一篇文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编排好一篇文章,想把它打印出来,但又不知效果会怎样? 我们通过Word 中提供的“打印预览”功能,就能看到打印机“打印”的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打印预览》。

二、教学打印预览

1.首先我们打开文件(教师演示)现在我们要使用“打印预览”,单击“文件(F)”菜单,选中“ 打印预览(V)”命令。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打印预览窗口,显示的就是文章的打印效果。大家注意到这时鼠标变成放大镜形状,如果想看清文章某一部分的打印效果,可以单击文章的那一部分。要想回到原来的界面再次单击就可以了(教师演示)。预览结束,单击“关闭(C)”按钮,返回到编辑文本窗口(教师演示)。2.学生操作“打印预览”这一功能,教师注意个别辅导。

三、纸张大小的设置

1.从刚才打印预览效果看,一张纸只用了上半页,下半页空的太多,不太好看,怎么办呢?在Word 中纸张大小是可以选择的,现在我们换一张小一点的纸试试(教师演示)。首先,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页面设置(U)”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纸张大小(S)”。

接着,单击“纸张大小(R)”框右边的▼,弹出纸张类型列表。在表中选择适当大小的纸张。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束页面设置。再单击“打印预览”图标,预览打印效果。2.练一练

让学生根据自己文章设置一下纸张大小。

四、设置页边距

教师:刚才预览的结果下半页空的太多,不用担心,在Word 中页的边距也是可以调整的,下面再让我们来试试。首先,单击“页设置”,在对话框中,单击“页边距(M)”选项卡。接着,单击“上(T)、下(B)、左(F)、右(G)”栏右端的上下箭头调整页边距,也可以在上(T)、下(B)、左(F)、右(G)框中直接输入页边距数值。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边距设置。(教师演示)

五、巩固练习

设置不同大小纸张,通过打印预览查看《秋游》的打印效果,并通过调整页边距,得到满意效果。

六、小结

第一册《自序》-教学教案 篇10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指导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加点的字板书)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多一篇〈〈不周山〉〉。)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二:介绍“序”

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

提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投影显示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三:分析课文 1.引出“梦”

问:缘由即来由,那么本文在哪里概括交代了〈〈呐喊〉〉的来由? 明确:开头部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问:是什么的“一部分”? 明确:“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的一部分。问:这里“梦”指的是什么? 问:为何理想叫做“梦”呢?

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问: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绍兴 侍亲疾

先请一学生找出文中地点: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再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学生大体完成后再讨论明确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见下,学生概括恰当的少讲评,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导)

(1)绍兴侍亲疾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明确: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并寻找药引。

中心事件是服侍久病的父亲,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侍病父”或“侍亲疾”。这段生活经历,鲁迅的感受如何?

提示: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们可结合鲁迅的家庭情况。鲁迅幼时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但十三岁那年,家庭突遭变故,祖父因科举案件下狱,继之而来的是父亲患了重病,家庭陷入困顿,只得靠典当衣服首饰来换钱给父亲治病,在侮蔑里接了钱,昔日闰土眼中的“少爷”遭到了别人的歧视与白眼,倍感人间的冷漠,看透世态炎凉,于是想走异路,产生了第一个梦“学洋务”(2)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明确:渐悟中医是骗子,知道西方医学能维新,于是去仙台学医,“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疾苦,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因此我们可概括为“选择学医,救民报国”。(3)仙台攻医学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明确:原因是看时事画片。领悟了要著,弃医从文。

时事画片的内容是日本人杀中国人,围观的是自己的同胞,这场景使鲁迅受到极大震动,他为麻木得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同胞感到激愤和悲哀,这使鲁迅的学医之梦彻底破灭,以此为转折,树立了新的梦想,提倡文艺,开始了新的人生,去东京,进行最初的文学活动。

(4)东京搞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在东京,鲁迅为搞文艺从事了许多工作,文中主要叙述了办杂志〈〈新生〉〉。〈〈新生〉〉的结局如何?(并未出版)〈〈新生〉〉的失败,给鲁迅以沉重的打击,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他那时心情的词语:悲哀、寂寞,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看见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请大家思考:鲁迅为什么感到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的悲哀?

明确:客观原因:国民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非赞同,也不反对。

主观原因:对自己寄托希望过高,认为自己是英雄,思想不切实际,青年人特有的狂热病。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办杂志,一旦希望破灭,那失望也是很深,很痛苦的。为了驱散这种痛苦与寂寞,鲁迅采用了种种麻醉法,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于是去了北京s会馆抄古碑。

(5)北京抄古碑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抄古碑并没有奏功(从“似乎”一词可看出),从院子里有缢死过一个女人的槐树和槐蚕是每每冰冷地落在头颈上,可以看出当时居住的环境是冷静、寂寞的。“客中少有人来”,生命在暗暗消去,可见鲁迅没有了先前的慷慨激昂,保持了沉默,“这也是我唯一的愿望”是一种自嘲,实际上是不愿如此沉默,可又不得不如此的无可奈何的苦闷。这种苦闷实际是奋斗者找不到变革现实途径时产生的彷徨,这种沉默实际上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酝酿,沉默苦闷并非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而是仍在苦苦思索追寻着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出路。(6)北京应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说:“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金心异的索稿,结束了鲁迅沉默的抄古碑的生活。文中有金心异与鲁迅争论铁屋子能否被摧毁的一段对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用投影复片)提示:“铁屋子”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的险恶。鲁迅:铁屋子万难破毁,即使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也无济于事。金心异:既然有人起来,就有可能破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鲁迅最初的社会观,把黑暗的旧社会估计得过于强大,对社会认识很深刻,但同时也体现了他思想的弱点:对群众力量估计不足。争论的结果是鲁迅否定了自己最初的看法,看到了希望,于是振笔呐喊。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先前的思想发展是形成〈〈呐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而金心异的来访则是写作〈〈呐喊〉〉的直接契机。至此,完成表格。(见后附录)

上一篇:浙江劳动合同范本下一篇:如何上好复习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