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汤显祖纪念馆

2024-06-27

抚州汤显祖纪念馆(共3篇)

抚州汤显祖纪念馆 篇1

??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妙高镇北街五弄,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重檐翘角,粉窗花墙。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庚先生题写了馆名。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其主体是一座五开间前后厢房两层木结构建筑,

 

资料

大门两边围墙上各有两个花窗,是据汤显祖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的`剧情设计的。正房大厅居中大理石底座上,立着汤显祖半身铜像。大厅两旁陈列室陈列着有关照片、实物、书籍等,分别介绍汤公生平事迹、艺术创作成就以及汤显祖作品的各种译本及研究成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遂昌县政府于1994年开始筹建纪念馆,1995年4月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抚州汤显祖纪念馆 篇2

此次纪念活动将以海内外举办座谈会、主题展示活动、文化交流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对两位剧作家创作的优秀剧目进行展演,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于7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盛大开幕,历时近2个月,涵盖汤显祖4部经典传奇剧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共7台昆曲经典剧目,演出11场次。演出团体由4家优秀昆曲剧团担任,分别是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此次展演以《南柯梦》作为收官之作圆满结束,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空前热烈。古曲新唱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古典美学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堪称百年难遇的昆曲佳作。

一、优秀剧目展演的压轴之作——《南柯梦》

为什么将《南柯梦》作为优秀剧目展演的压轴之作?在笔者看来,其因有三。

第一,《南柯梦》传奇古本的历史魅力。

此次《南柯梦》全本搬演,共44出,分上、下本两场演出。传统昆曲近百年来,多以演出经典折子戏作为基本演出形式,《南柯梦》的全本搬演,弥补了昆曲表演原貌呈现的缺憾。它以“连台本戏”的完整规模重现了400年前昆曲艺术的原始韵味,重新挖掘了传统剧目的艺术表现力。剧中所有唱词念白和曲牌均采用汤显祖传奇原始剧本,仅对剧目作删节并未作改动。

《南柯梦》本身就是一部历经岁月打磨和历史传承的传奇剧本。“传奇”在唐宋时期指内容奇异的文言体小说,以后的宋元南戏和元代杂剧有时亦称作“传奇”。发展至明代,“传奇”逐渐成为专指由南戏发展起来的南曲戏曲剧本,务求情节新奇。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就是明代传奇剧本的巅峰之作。清初戏曲家吴梅认为,四梦中“惟南柯梦最为高贵”。传奇剧本《南柯梦》最初名为《南柯记》,是根据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汤显祖之前,还有上虞人车任远所作杂剧“四梦”,其中亦有《南柯梦》。车氏《南柯梦》已佚,汤显祖存世刊本较多,主要有明万历唐氏广庆堂刊本、明万历刻臧懋循订本、明刻《玉茗堂全集》本、明崇祯刻独深居点定本,较流行的是民国间《汇刻传剧》本,建国后保存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汤显祖戏曲集》本、《汤显祖全集》本。本次展演的《南柯梦》所有台词全部摘录自明代汤显祖传袭下来的原始剧本,为听众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古代戏曲艺术和辞藻创作的魅力。

昆曲《南柯梦》囊括古今奥义,词义深邃,韵律曲折。在故事情节上不拘泥于单一的爱情主题,赋予了超越性的禅宗美学思想。由正生角色作为人物线索的人生悟道成佛历程,刻画了主人公淳于棼在官场社会、情感生活、世间世外上面临的人生际遇和抉择。故事时间跨度从主人公少年到暮年,达30年之久。故事场景跨越人间与蚁国,最终由人间到佛国。全剧几乎涵盖生旦净末丑所有角色行当,文戏和武戏交替演绎,充分展现了昆曲艺术的闳约深美和博大精深。在戏剧的表现手法上,该剧采用以物喻人的比拟手法和由梦生情的超现实主义构思。这部传奇剧本以“人生如梦”的描摹为基调,故事场景游移于梦境与现实转换交织的过程中,戏曲情节中穿插了佛法义理和经书梵呗。

《南柯梦》讲述了唐贞元年间,淮南裨将淳于棼因贪酒误事失官归里,郁闷寡欢。一日去寺庙听禅师讲经,恰逢槐安国国母派遣侄女琼英郡主来此为女儿瑶芳公主召选驸马。琼英相中淳于棼,归告国母。淳于棼酒后在寺庙庭院中的大槐树下酣然入睡,梦见紫衣使者将其迎至大槐国召为驸马,后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南柯郡20年,淳于棼经历了官场沉浮以及和瑶芳公主的爱情生活。后檀萝国入侵,部将周弁错失战机,公主病故,淳于棼被诏还朝,遭朝中右相所忌,国王听信右相谗言,遣其返回人间。淳于棼梦中惊醒,杯中酒尚温,追忆梦境,掘开槐根,蚁穴历历如梦中之国,檀萝国即不远处上附藤萝的檀树。在契玄禅师点悟下,淳于棼做水陆道场超度蚁国众生后,顿悟超脱,立地成佛。故事通过风流才子淳于棼梦中入大槐安国,经历美满婚姻和宦海沉浮,由“情著”至“情尽”的人生历程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创作旨意。“情尽归佛”的结局表现了汤显祖晚年笃信佛禅出世的人生追求。

第二,昆曲古朴传承的艺术魅力。

此次《南柯梦》在唱腔的谱曲格律上也严格遵循了《纳书楹曲谱》的古本。《纳书楹曲谱》是清代乾隆年间由苏州叶堂选辑校订的昆曲曲集巨著。叶堂尤善音律,乾隆五十四年起,他严格恪守昆曲曲谱格律和平仄声韵的唱词,以50年的唱曲经验历时3年整理增补校订了《纳书楹曲谱》。叶氏第五代传人周传瑛和俞振飞晚年打破了曲谱秘传的规矩,精心培养出身梨园世家的周雪华,传授其古谱译谱心诀。周雪华的曾祖父周钊泉是清朝光绪年间第一昆剧名小生;祖父周凤文也是上海著名昆剧演员;父亲周云瑞是著名评弹演员。周雪华本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作曲系,师从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和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经过六代人的传承,周雪华将《纳书楹藏板》中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加入原著念白和角色设计,出版了有唱有念白的全本。本剧由张继青的“御用笛师”——孙建安担任音乐设计。《南柯梦》音乐编修亦是本着“修旧如旧、溯本求源“的原则,在韵曲风格上继承了南昆“情正而调逸,思深而言婉”的音乐风格。

本次演出是历经昆曲大师和业内方家反复推敲打磨的精雕细琢版。《南柯梦》的筹备工作于2008年展开,历时8年,从剧本的修订到物色艺术创作群,以及演员团队的严格考察。担纲此次演出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以古典质朴的风格著称,剧中扮演淳于棼和瑶芳公主的两位主演是昆剧院的第4代优秀青年演员施夏明和单雯。全剧由国宝级昆曲大师蔡正仁和张继青分别担任艺术总监和艺术指导,他们从手、眼、身、法、步等各方面对演员们进行指导和训练。在戏曲表演上,保证了《南柯梦》的演员们严谨细致地沿革了昆曲的传统表演原则,以传统唱腔、身段、眼神、走位、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综上所述,传奇昆曲《南柯梦》虽然是新打造的剧目,但是无论是在文本考订,还是唱腔韵曲方面,都严格遵循昆曲的传统程式规范,讲究修枝删叶,去芜存菁,不离本根。演员在“唱念做打”上还原了昆曲的古典面貌。

第三,明星主创和梦幻表演团队的创新协作。

整台《南柯梦》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缘于明星主创和梦幻表演团队的完美协作。除了上述提到的蔡正仁、张继青、孙建安外,台湾新生代艺术奖导演王嘉明首度跨界执导,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服装设计师赖宣吾担任服装设计和造型设计,国际舞台设计大奖获得者黄怡儒担任舞台设计师,台湾知名灯光设计师王天宏担任灯光设计,等等,强强联合的主创和设计团队共同塑造了别出心裁的昆曲新作。主创团队在极力复原昆曲表演原貌的同时,引入了现代新鲜元素丰富戏剧舞台表演。

群星荟萃的表演团队和旺盛的音乐创作力是《南柯梦》成功的根本。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坚持对昆曲传统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致力于古典名著的整理改编,拥有一大批精品剧目和几百折经典折子戏。其演员功底扎实、行当齐全,具有鲜明的南昆风格和吴文化底蕴。该昆剧院拥有4代昆曲表演艺术人才,有6位表演艺术家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称号,有9位表演人才荣获“中国戏曲梅花奖”。昆剧《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白罗衫》《小孙屠》《梁祝》等大型剧目成为该院的保留剧目,曾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该院编排的昆剧《血冤》《桃花扇》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1699桃花扇》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特别奖”等。

《南柯梦》剧本经过精心整理与设计,导演王嘉明和编剧杨汉如严格筛选戏中每个角色的戏份,故事情节以简驭繁,舞台表演文武场并重。《南柯梦》的舞台设计本着对传统戏曲舞台“一桌二椅,空灵写意”的表演风格,巧妙利用两道流线弧度及数十根悬吊木椿道具的排列变化,营造了“南柯一梦二十年”的时间流动感。以沈静球体象征梦中日月,悬挂在舞台穹顶,加之先进的舞台灯光技术虚实转换,给予观众身临其境和如梦如幻的艺术享受。

戏曲作为综合的舞台艺术,服装和道具的统一是戏曲美学情境合一的必然要求。在昆曲戏服的设计上也相当考究,设计师保留了传统戏服褶子、帔、靠、蠎、官衣、宫衣等形制,仅在细节处做变化。赖宣吾的服装设计分别为人物角色和舞台场景打造了不同的服装元素,区隔了人间与梦境的服装基调。吴门画派作为苏州精研笔墨的文人传统,师承南派山水的精髓。淳于棼身处人间的戏服以青花瓷为元素,梦入大槐安国的戏服则结合蚂蚁的生态环境,以明代吴门画派花鸟山水为元素,最终再将这些设计元素转化成绣图,请苏州剧装厂的绣娘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古意盎然和清雅秀丽的审美追求与昆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崇尚文雅端淑的笔墨传统与古韵清幽的昆曲表演相得益彰。

《南柯梦》音乐创作本着“溯本求源、修旧补旧”的昆曲传承理念,同时也融入了新的设计元素。该剧采用西方音乐“主题贯穿”的创作技法,为剧中淳于棼、瑶芳公主、契玄禅师、蚂蚁等主要角色设定了主题音乐,强化人物性格。在禅院和水陆道场的特定场景中,加入“阿弥陀佛圣号”、“香花献贡”等佛教音乐烘托气氛。在音乐配器方面也非常全面,保留了传统的管乐器——笛、箫;弦乐器——琵琶、古筝、月琴;吹奏乐器——唢呐;打击乐器——扬琴、鼓板、大锣、小锣、云锣、堂鼓、铙钹、小钹。乐队加入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填补了传统民族乐器低音区的不足。

总体看来,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在剧本编排、角色行当、音乐唱腔、造型服饰等方面,既有规范性又具灵活性。在传统传奇剧本的故事诠释上,以及韵曲行腔上既遵循传统古朴,又糅合了现代剧场的舞台设置、华丽的服装和青春靓丽的扮相,复古传统与协同创新相得益彰。主创团队的“创新”并不损害昆曲所特有的古典美与程式美,利用现代声光电的舞台与灯光技术,打造绚丽的舞台效果。两岸团队的通力合作、昆曲大师的倾囊相授、青年演员的鼎立演出,共同铸就了昆曲传奇大戏《南柯梦》(连台本戏)在国家大剧院的圆满成功。

二、新生代青年演员灵动的艺术表现力

《南柯梦》复杂多变的创作构思,涵盖了昆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要求演员文戏武戏兼备,唱念做打功力俱佳。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4代青年演员挑大梁,投入超过50名优秀演员与音乐演奏阵容,主演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主要演员的扮相于古典雍容之中又不失青春时尚,饰演淳于棼的施夏明和饰演瑶芳公主的单雯更是被戏迷们誉为“金童玉女”。两人在《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多部剧目中均有合作,默契十足。

根据《南柯梦》的剧情需要,要求演员打破行当之间的限制,要能文能武。这对“文戏翘楚”的生旦组合无疑是一场巨大挑战。单雯扮演的闺门旦瑶芳公主耍起了枪,一向扮演小生的施夏明则首次扎起硬靠。全剧高潮“瑶台”一折武戏的表演,两位青年才秀都给观众带来意外惊喜,穿上战袍手持花枪,才子佳人英武非凡,舞剑耍枪之间尽显飒爽英姿。文戏时,两位主演唱腔顿挫徐疾,咬字吐音都力求复古,字正腔圆、舞姿翩跹,将昆曲水磨声腔之美和婀娜身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明清传奇承接宋元南戏以来的表演传统。《南柯梦》除了作为主角的生和旦,各个行当演员照例都要一人饰多角。青年演员赵于涛分饰檀萝四太子和契玄禅师;钱伟分饰山鹧儿和报子;朱贤哲分饰田子华和女兵;唐沁分饰小女、宫娥和女兵等多个角色;孙晶分饰槐安蚁王和檀萝蚁王,还兼任该剧脸谱设计。此外,多位青年演员分饰士兵、朝臣、小僧、宫娥、女兵等角色。老生花脸演员的沉稳表现为全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人分饰多角的花脸演员赵于涛在“瑶台”一折中将匪气十足的檀罗国四太子刻画得活灵活现,扎实的武功底子、生动的身段表演为该段折子增添了亮点。在下本“情尽”一折中,赵于涛饰演契玄禅师,其念白苍劲有力,表演稳重大气。饰演报子手和山鹧儿的青年演员钱伟,以清脆流利的语调和语词诙谐的念白表现了文丑的插科打诨,又以轻巧敏捷的身手和翻跳跌扑的高超武艺展示了武丑的机警幽默。

出演《南柯梦》的这批新生代演员,虽然年轻,但个个都技艺超群,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无一“短腿”。小到马夫、报子这样的龙套演员都很出彩,不仅腿脚功夫了得,而且舞台表演也很到位。综观全剧,丝丝入扣,高潮迭起。檀板清歌与管弦相互融合,温情缠绵与调笑洒脱合理穿插。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一点情千场影戏,做得来无明无记”(《南柯梦》淳于棼唱词)的剧场写照。

三、以情为本和情境合一的戏曲美学

古典戏曲艺术以“礼出于情”作为审美特征,高度注重艺术形式的锻造。明代阳明心学的阐发影响了戏曲创作美学的变迁。王阳明主张人心即道心的情本论美学赋予了汤显祖传奇创作的灵感,昆曲创作中更加注重对人性和情欲的阐发。汤显祖在戏曲美学思想中,高扬以情为本的创作理念。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云:“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怨,感于幽微,流乎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修。”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以直觉的体悟,注重情感直觉顿悟的心灵哲学。体验者心上情出的审美过程与舞台艺术眼前景明的体验过程相互交融。《南柯梦》以人情为主线,再现了天地造化之功与悟道成佛之妙的艺术体验历程。以正旦瑶芳公主与正生淳于棼的情感为切入,追求一种如同《沧浪诗话》所论的“水中之月”和“空中之影”般不可言传的人心顿悟审美诉求。戏中以“情至”造立了整部大戏的基调,“情尽”最终以万念为空的立地成佛了却曲终。人情超越生死轮回,悟道超越人间时空的思想深受禅宗哲学影响。《南柯梦》对“情至”这出戏的推崇,将戏曲美学引入以情为本的审美旨趣。

四、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纪念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汤显祖三大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的活动。目前中国、英国、西班牙、美国、法国等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全球范围内掀起对这三位大师的关注热潮。正如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上所言,“回望历史、重温经典,感知汤显祖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当代价值,解读其文化基因,对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着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昆曲,既可以跨越时空回溯传统,又可以超越国度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既可以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又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

南柯一梦四百年,梦醒今朝续前缘。素有“百戏之母”之称的昆曲,融合诗、歌、舞、戏之美于一身,充分表现出中国抒情、写意、诗画的美学传统。昆曲实至名归,自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文化的至高殊荣。昆曲自诞生至今,已存世600多年,有400多出经典剧目和折子戏,而如今常在舞台上演出的不过几十折,昆曲传承的当务之急是修复传统经典剧目。

《南柯梦》整体制作精致而壮阔,托古创新的舞台盛宴重现了昆曲雅致古朴的特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台湾团队联袂打造的《南柯梦》,正是传统戏曲原貌传承和创新挖掘的典范。

摘要:恰逢中国戏剧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文化部举办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16年9月4日和5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演出汤显祖传奇昆曲《南柯梦》整本大戏。《南柯梦》作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的收官之作,整体制作精致而壮阔,一部托古创新的舞台盛宴重现了昆曲古典优雅的特质。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空前热烈,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堪称百年难遇的昆曲佳作。

汤显祖纪念馆的人文洗礼 篇3

汤显祖纪念馆的入口处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闯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视线。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两边都是高低错落、洋溢着现代化商业气息的楼群,就这样,在两幢楼之间,一个歇山式的仿古门楼,有些显得不太协调的姿态,渊渟岳峙,巍然耸立着。心想,东道主热情引领我们前来,难道这里有什么特别的景观,等着我们去赏游和领略。

一行人从门楼下鱼贯而入,浊黄的灯光下,一条数米宽显得非常逼仄的小巷,几十米处,又是一个临街的歇山式门楼,门楣上几个烫金大字“汤显祖纪念馆”,在灯光下幽幽闪着光。至此才明白,我们来到了遂昌的文化高地。

汤显祖,这位出生于江西抚州的才子,因不事权贵,先被发配粤地徐闻,后又调任遂昌,在遂昌的知县任上一干五年。五年里,他勤政爱民,办学化民,劝农为民,成为遂昌人民最受爱戴的父母官。后因不满矿税及不甘与权贵为伍,毅然挂冠返乡,在遂昌五年里积贮素材和酝酿创作后,回抚州老家就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临川四梦”。即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临川四梦”这样的名篇佳作,依然是中国戏剧界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离开遂昌后,这个当时叫平昌的浙西南小县,依然是汤显祖魂牵梦萦的一个情结,时常和遂昌的朋友书信来往。遂昌和抚州相隔千里,交通基本靠双脚长途跋涉,即便如此,感恩的遂昌百姓经常专程去抚州看望汤显祖。在遂昌,百姓还给这位令人崇敬的汤知县汤公,建生祠以祀之。这样的待遇,在东汉已经设县的遂昌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足以想象汤显祖在遂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纪念馆面积不大,先期的纪念馆加上后来从其他地方移建的陈家大院,扩建后也不过2000多平米。可是走完整个纪念馆,你会发现这里完全是江南园林那种精致巧妙、鬼斧神工的杰作。

整个纪念馆就是一座江南民居的建筑样板,一般江南民居的营造模式,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样式,雕梁画栋,格调高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园中有园,别有洞天;砖雕木雕,浑然一体。整个古建筑完全按照古人那种自然与人文天人合一的理念,向我们展示明清两代江南民居的营造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

作为遂昌重要文脉传承的纪念馆,我们得以比较详尽地了解了汤显祖一生的坎坷经历,从少小求学到因为不愿意依附朝廷权贵,屡试不中。即便后来考中进士后,满腔爱国爱民的报国宏志,依旧得不到施展,以至于得罪权贵,一贬再贬,最终含恨弃官,挂冠回家,做他的田舍翁去了。于汤显祖而言,正直为人,清廉为官,一生宏愿的最终付诸流水,是那个黑暗时代酿成了他的悲剧。于遂昌而言,汤显祖在任五年勤政廉洁、爱民如子的执政,是设县千余年来的幸运,也是上天对当时遂昌人民的特别眷顾。

纪念馆里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有着“东方的莎士比亚”美誉的汤显祖艺术生涯和成就的展示,如“临川四梦”的由来,尤其是《牡丹亭》的艺术成就和地位等。让我们对这位几百年前的临川才子,天生异秉的横溢才气,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顿时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和高山仰止的崇敬感。

从东道主对汤显祖充满深情的介绍中,我们还知道,在遂昌,汤公文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这个纪念馆里。漫步遂昌城乡的大街小巷,就会感受到汤显祖对遂昌人民的影响——汤公路、汤显祖公园、汤公饭店等等以汤显祖人物命名的地点处处可见还有遍及遂昌城乡的汤显祖故事传说,简直不可枚举。

事实上已经不需要东道主主动介绍,我们已经在纪念馆里看到传承和弘扬汤显祖文化的实例和成果,真切感受到了遂昌人民爱戴汤公、崇拜汤公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敬仰之情。

纪念馆里有个资料,详细介绍了遂昌因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故里结成了友好城市,双方已经进行几次交流活动。这个小小的纪念馆,成为了汤显祖走出国门的跳板,他不仅是遂昌的,也不只是中国的了,汤显祖已步入了世界艺术大师的行列。

刚刚步入纪念馆大门时,一阵婉转柔美、悠扬徐缓的昆曲传入耳膜,令人不由自主地闻声而去,方知纪念馆大厅有业余的昆曲爱好者在排练节目。我们都忍不住站在前厅门口聆听,不愿离去,进去时几个年轻女子唱完下场,随即上来四个十来岁的女孩子。乐声想起,这几个女孩子一边齐声开唱,一边分别用手中的道具折扇,配合唱词,点戳挥甩,一板一眼,非常整齐,一看就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时下各种传统文化式微,特别是地方戏曲后继乏人的窘况,已经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吁。昆曲是国内几百种传统戏曲中历史悠久的剧种,也是给京剧发展繁荣带来最大影响的戏曲。昆曲堪称戏曲中的阳春白雪,想象它的传承和发展,不由得不人担心。眼前的遂昌已经从孩子抓起,重视昆曲的发扬光大,想来创作经典昆曲《牡丹亭》的汤显祖,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深感欣慰的。

神龙谷的折叠之美

一进入神龙谷景区的大门,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轻轻抬起,缓缓放下,唯恐自己的冒然闯入,惊扰了眼前这个幽静山谷的沉寂和优雅。

冬日的阳光在神龙谷茂密繁盛的植被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透过树隙的阳光,在谷中的角角落落,漾成淡淡的光晕。触目之处,一片迷离,雾里看花,两者似乎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耳膜里传来远处隐约的水声,或高或低的不知名的鸟鸣,时有时无的风声。除了这些天籁,还有替代春夏之际各种草本、木本植物的拔节之声的,应该是若有若无的各种阔叶、针叶的坠落声,东飘一枚,西荡一叶,声音大多时候轻柔得可以忽略不计。数尺之宽的山道上,触目金黄、赭黄的落叶,铺得严严实实,抬脚感觉无处再落,这一切分明是为了诠释冬天这个季节。

春季的的神龙谷是那样的浓烈和勃发,万物萌发生长,一切欣欣然,树木森郁,百草丰茂,杜鹃如火,哪怕只是路旁尺许上下的纤细小草,水边苍绿一片的苔藓,都会各自使尽浑身解数,露出些许绿茸,分得几分春色。

如果说春天的神龙谷,就像一个青春焕发、魅力四射的少女,冬季的神龙谷,已经成了一个素面朝天的半老徐娘。没有花的粉饰,也没有果的妆扮,她不事妆饰,敞开胸怀,接纳每一个走进神龙谷的不速之客。不管士绅商贾,还是鸿儒白丁,一概不卑不亢,淡然处之,安然待之,让每一个来客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欣然而来,陶然而归。

nlc202309051616

感于东道主的热情和周到,此番造访神龙谷由上而下,屈曲如龙、斗折蛇形的下山石磴道,时隐时现的山涧清流,顺着我们下山的盘山小路,一路盘旋腾跃而下。清澈的涧水,时而出现在巨石之间,欢跳喧哗,时而探首古木之隙,悄然淌流。穿梭于郁黛的古树草木之中,倘佯于乱石叠嶂的山谷之间,几疑每个人不再是移步换景交相辉映的外来客,不知何时,早已成为神龙谷中幽静雅致景色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幽深的山谷里,渐走渐远,光线益见明亮,水声更加响亮,方知最能代表神龙谷景观折成三截的瀑布,就在脚下了。岩势太陡,只能继续顺绝壁栈道慢慢降下,身后是壁立百寻,身旁是白练千尺,其时其境,每一个游客都已融为景观,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

到得岩下,仰观虚空飞腾而来的一泓碧水,凌虚直下,在不远处的平坦崖壁上,舒展成一匹白练,壮观有之,气势足之,宛如神龙出水,直冲九霄云天,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向下,又是绝壁栈道,壁立百寻,第二折瀑布同样的凌虚而下,溅珠喷玉,气势万千,造化之神力,非人力之可及,只教人觉得匪夷所思。

落差超过百米的第三折瀑布,因其所挂岩壁太过陡峻,或许是景区觉得不想去破坏瀑布、壁崖的整体感,没有可登临的栈道近距离观赏瀑布。一条蜿蜒于山腰的栈道,若从云间漫延,从绝壁、绿树、碧草之间穿梭远去。中途突遇一亭,赫然“观景”意蕴。入亭,回首,方知缘由,此地可以远眺神龙三瀑的全景。远观,若一条数百米长的巨龙,腾跃挪移在斗折屈曲的山谷里,洁白的龙身,时隐时现,正印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说法。

身旁有同伴说,三段瀑布加起来长度接近三百米,假如连成一条,那该有多么壮观和气势万千,顿时令我想起一个关于神龙谷瀑布的传说来。

相传深受遂昌人民爱戴的明代文学家汤显祖任职遂昌县令时,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劝农办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当年他得罪权贵,被贬到遂昌当县令。到任不久,听说遂昌南乡一带已经大半年没有下过一滴雨,这对本来就靠天吃饭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大旱之年要想活命,只能逃奔他乡。汤显祖得悉后,就不顾山高林密,亲自来到南乡,察看旱情,和山民一起查勘水源,效果不佳。汤显祖食不甘寝不安,一天晚上,他在翻看以前留下来的山势水脉资料时,劳累中不知不觉睡着了,蒙蒙眬眬中,看见一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人来到面前,告诉他这次大旱是因为天上有条神龙犯了天条,被罚在南乡一个神秘山谷的深潭里面壁思过三日。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要想旱情解除,还得等这条天龙三年处罚满了才行。汤显祖醒来后,就向当地山民打听这个神秘山谷在何处?山民说有个山谷方圆数十里没有村子,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平常没有人会去那里。汤显祖一听,这就对了,不是深山冷坞,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奇事。

次日,汤显祖带上几个随从,备齐祭品,请山民带路,一路披荆斩棘,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山民所说的神秘山谷。只间壁崖千寻,一道巨瀑仿佛从天空中直挂而下,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宏伟气势。瀑布下一泓清流,深不可测,隐隐有寒气沁出,确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之状。于是,汤显祖令随从摆好祭品,向上天和受罚的天龙陈述了周边百姓受旱的惨状,并希望上天体恤下情,早降甘霖,免得百姓流离失所,远奔他乡,早日结束对潭中天龙的处罚,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天上玉帝听了汤显祖的求雨和陈情文书后,觉得处罚天龙连累百姓也有所不妥,就收回成命,让天龙提前结束面壁,重返天庭。天龙一听可以结束处罚,非常感谢汤显祖,腾空上天之际,向着汤显祖离去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以示谢恩。不料在激动磕头之际,龙尾挥动处,击破壁立千寻的山崖,顿时,一条贯天瀑布断成三截,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神龙瀑折成三截的现状,这个深谷从此也被人称为神龙谷。

再回首视线远处的神龙谷以及折成三跌的神龙三瀑,暗里思忖。假如整个山谷除了树木森郁,加上一条如匹练悬挂岩壁的瀑布,不就显得太过单调,景致也会觉得过于单薄,更遑谈深入谷中探奇访幽,品读曲径通幽的优雅,分享柳暗花明的欣喜。仅仅瀑布,那种跌宕起伏、时隐时现,显示神秘莫测、变幻无穷的神龙雄姿,亦是无从谈起。

好看的山水自然风光,应该是曲折有致、高低起伏,唯如此,才能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远眺神龙谷,感觉此行不虚,或许就在于走过神龙谷时的所见所感所悟所思,全部蕴涵在这番高低曲折环绕、迂回盘旋升降之中。

南尖岩的奇崛之胜

南尖岩景区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展示到每一个到访者的面前的。

进入景区大门,几分钟后,可以站在一个四面凌空俯瞰景区饱览景点的观景台。南尖岩以云海、梯田、竹海等景致名扬八方,站在这个用特制玻璃为墙为底的观景台,基本可以一览无余。透过玻璃,脚下壁崖千尺,令人摄魂噬魄,胆小者不敢涉足。极目四望,远处高山梯田如一幅舒张的丹青,花一样绽放在大地之上,层层叠加的梯田,绵延数百亩,错落有致,气势壮观。据说这些梯田一年两熟庄稼,春天油菜秋天稻子,想象春天油菜花盛开之际,一片金黄海岸,不知会牵动多少人的情思。左为连绵数里的叠翠竹浪,右为腾龙游蛇一样出没绿树翠竹间的盘山公路。

观景台下一道数尺宽的石阶,伸入绿荫深处,这是走向景区纵深的唯一通道。拾级而下,很快可以看到一线天的神奇,两山之间,豁然中开,留有一隙可仰望天宇。其实退后一点换个角度,可以看见这条中缝透出的白光,俨然一道如刚出鞘的宝剑亮光,白晃闪亮,说是“剑光峡”似乎更为恰切。

自此之后,恰如一篇文章,完成了铺垫,开始进入正文的铺陈和叙述。石阶变成欲断还续,更多的是环绕在陡峭崖壁的栈道,如珠链一样上下高低屈曲盘旋在如削的危岩之上。远近高低各不同,无限风光在其中,岩上岩下的各种奇观美景,也就随着栈道的延伸,次第如花一样陆续展现出来。神龟下山、仙猴扮酷、情侣执手等等,一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更有两处壁立近乎直角的台阶,从上往下,令人目眩,脚伸处无不颤颤兢兢。用一位游伴的话说,好不容易挪下了这些石阶,用手扪住不曾平静下来的胸口,回首看去,仿佛自己那颗未曾归位的心,还在那些石阶上,“骨碌碌”地一级级往下滚呢!

nlc202309051616

平铺直叙,容易带来阅读的疲劳,穿插一些精彩的细节,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节,迅速起到转换视角荡涤胸中郁闷的作用。于是,一律几百年前的古榧林,一眼看不到头的大竹海,在脚下的栈道前面,接踵而至。九级瀑布从天而下,在你身前打个招呼,又朝山下欢跳而去。南尖岩的环山栈道,就是这样匠心独具,巧妙地把景观的精髓,串成一线,峰奇石峻,岩危崖陡,远眺近观,尽收眼底。即便在返程的上山途中,如枪似戟的竹林中间,点缀了悬索桥、竹亭等景观,平淡之中凸显起伏,令人难忘。

站在南尖岩景区的出口,回过头去,细数走过的路线和看到的景观,除了深深为大自然的造化之力折服,也会为景区游览路线的经典设计叹为观止。整个景区,就像一篇倒金字塔式的新闻作品。站在观景台上统揽大部分景观,正是告诉了核心的事实,直击内心。接下去就展开新闻事实更为具体详尽的内容,其间茂林修竹,奇峰异石,还有巉岩林立,流水潺潺,远眺山里人家屋舍俨然、高山梯田层层叠叠、一线天缝如宝剑出鞘等等,或移步换景,或曲径通幽,或层层深入,来补充、阐释、回应开头导语中点到的核心景观。

躬耕书院的归真

听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遂昌境内,有一个至今不通陆路、仅靠轮渡出入的山村,我的心里就充满好奇,这种在海边存在的境况,会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眼中。

还有,这个不通陆路的叫黄泥岭的山村,有一个叫躬耕书院的神秘所在。说是一个杭州老板投巨资兴建的,他请名师在书院里教授村里孩子诵读国学经典,雇村里人用最原始的方法种植庄稼……云云。

我们每人的好奇心,都被这两则说法,撩拨得痒痒的,恨不得每个人拥有铁掌水上漂的高深武功,越过湖山水库碧绿清澈的水面,去黄泥岭村、躬耕书院看个究竟。

搭乘快艇到了黄泥岭村,恰逢一阵急雨骤停,正在修筑扩建的简易码头,地上一片泥泞,沾脚处都是黄色的胶泥,黄泥岭这个村名倒也名副其实。抬眼望去,大多是泥墙黛瓦,偶尔有几幢水泥钢筋结构的建筑,老房子、新房子,按照户主自己的喜好修建,使得整个村落不洋不土,显得不伦不类的搭配着。感觉有些失望,江浙一带,不管哪里,这样的村落组合,可以说比比皆是,说不出来心里一种什么滋味。

躬耕书院在村子尽头,远远地,一位身材颀长、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这位姓杨的年轻人,是书院的接待和教务。进入有点仿古门楼的大门,一座简易栈桥架在茂密的竹林之中,透过竹林的间隙,右边可以眺望林外的村落,左边花木扶疏,隐约看见远处的翘檐。环境清静幽雅,走在这样别致的过道上,心里莫名地喜欢起来。

步上几级台阶,就是前厅,迎面一尊儒家先圣孔子的立像,正上方一块巨匾——“归真”两个字特别醒目。转过立像后面,彻底看清了书院的主要建筑,是一处仿照古民居结构建筑的四合院。左右两厢分别是琴房棋室,中间一池碧水,池后又是明显高于前厅的主建筑,也是书院的教室。杨先生站在教室前面的石阶上,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

整个书院不大,建筑不多,讲究不小。整个建筑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刚好把前厅和教室中分,池水刚好取半亩方池之意,又暗喻方砚一块。琴房棋室和边上的藏书室、创作室等组成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教室前的空地一边栽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另一边种了松竹梅苏寒三友,还有金桂、玉兰,暗含金玉满堂。整个书院建筑前对远处的笔架山,背倚黄泥岭村后的来龙山,左白象右玄武,一左一右拱卫守护着整个书院。目前书院有三个教授国学的班级,一个是针对黄泥岭村的孩子,一个是黄泥岭村所在的湖山乡范围内,挑选出来的一个国学班,这两个班都在周六开课。另一个是湖山乡范围选拔出来的音乐苗子,由书院聘请的一位作曲家,每周去湖山乡校授课。三个班都是免费的公益教授,旨在为传承和发扬国学,从下一代抓起,开办几年来,反响很好。

原以为书院参观已经画上句号,不料杨先生带着我们走出了书院后门,书院后粗看就是一个江浙到处可以看到的山谷,浅浅的。水稻已经收割,留下哨兵一样整齐立在田里的稻草把子。油菜一片葱绿,青菜等一样长得正欢,只有星散的一些果树,泛黄的树叶,昭示冬天的消息。一塘残荷,让人不由自主想起盛夏满池碧荷摇曳的诗情画意。

杨先生告诉我们,躬耕书院的中心词“耕”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视线所及的整个山谷,都是书院租下来的,书院雇用村里的住户,完全采用最原始的种植方法,按现在时尚的说法,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农作物,从种子萌芽、破土生长、开花扬穗到结果收获,都是用最传统、最生态的方式,不沾一点化肥农药。杨先生说,从保留传统种植方式,到培养下一代的国学启蒙教育,一切都在选取我们泱泱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让它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这也就是书院进门前厅看到的“归真”两字之精髓所在。至此,也明白躬耕书院这个乌托邦式现代书院加农庄的建立,其实是创办人一种生活方式的实践,一种别样人生的抉择。

一个近乎闭塞的落后山村,一处利用现代设施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两者看上去并不协调。就这样,在遂昌一个叫黄泥岭的小山村相辅相成、和睦相处,成为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长濂村的穿越

从黄泥岭村的躬耕书院到长濂村的鞍山书院,顿时觉得有一种时空交换的穿越感觉。躬耕书院大多是水泥钢筋的仿古建筑,充满现代建筑的匠气,鞍山书院是一幢明代的木结构建筑,古色古香,一脚踏进大门,仿佛走进一种历史的纵深和悠远。

公元1587年,因功累升的长濂村人郑秉厚死于淮次任上,一代名臣只剩下清名留存故里。又过六年,才华横溢又为官清正的汤显祖调任遂昌任一县父母官。果然,经过汤公数年的勤政爱民、苦心经营,遂昌上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名扬四方。于是,县内外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纷纷奔赴遂昌,如明文学家屠隆多次远道跋涉到遂昌,和汤显祖诗酒唱和,留下不少精美诗文篇章。遂昌人叶澳堪称学富五车,著作甚丰,也与汤显祖交往甚密,一起寄情山水,诗文唱和,堪称莫逆之交。

同时期的慈溪读书人杨守勤,应该是又一个慕名前来遂昌的士子,可惜他来时,汤显祖已经弃官返乡。正当他失望之际,听说离城十余里路的长濂村有个叫郑秉厚的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德泽一方,享誉乡里,人虽仙逝,故里留下了许多他的遗存。杨守勤就临时决定去长濂村走走,去感受一下这位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好官的故里风情,就这样,一代名士和鞍山书院这个偏僻山乡的村塾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一段流传几百年不衰的佳话。

杨守勤来到长濂村时,看到这个山村确实与众不同。村子四周群山环伺,濂溪水潺潺西去,村口古木森郁,一片浓荫,把个村子掩藏其中,身在村外,几乎看不见浓荫深处的古村落。

正当杨守勤陶醉于村前美景之际,一阵琅琅的读书声,从树荫深处传出来。闻声而去,找到了坐落在村右侧山脚下的村塾——鞍山书院,看见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杨守勤心里一阵莫名的喜欢,忍不住抬脚走进书院。一个小巧情致的四合院,前厅是先圣孔子像,学童清脆的读书声从后进院子里传来,杨守勤恍如回到了家,回到了家乡自己执教过的学堂。他信步来到后进的教室,看到一群稚气未脱的孩童正在认真读书,对他这个不速之客恍如不见。

看到书院来了客人,任教的先生和村里执事的闻声而来,一看客人还在学生的作业上进行了批改。交谈后,感觉来客谈吐风雅,出口成章,就知来者也是个饱学秀士有道高人,不是那些浪得虚名的无名之辈。就执意挽留他住下,在书院里传道授业。杨守勤一方面爱上了长濂村的清幽环境和村里的盛情,另一方面也觉得这或许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就留下来当上了鞍山书院的老师。

“碧小浮新沼,儿童芥作舟。有帆常不卷,无棹任漂流。去去沙为梗,行行石又留。遥知蔽日舰,须向尾闾游。”这首《题池上小舟》就是杨守勤在书院执教时写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杨守勤从长濂村赴京赶考,一举考中了状元。从此,名不见经传的鞍山书院一时名扬天下,连长濂村也顿时拥有了状元村的美誉。

事隔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鞍山书院的外面,眺望树荫深处翘檐高耸的书院,心里依然感慨万分。村前一道土坡,俨然天然屏障,坡上两棵古枫直耸云天,众多樟、槠等常绿乔木拱守如幕,林外几乎看不见整个村落。书院门前杂树生花,一片绿荫,左右两山夹峙,俨然大山环成一个坚实的臂弯,把鞍山书院这个小小的院落,揽进自己的怀里。如此天成地设的绝妙佳境,培养出杨守勤状元这样的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感叹这个明代的古书院,几百年来,使得遂昌的东部一带,大多名士仁人均出于此,成为长濂村的文脉所在,实在是得天独厚地占据了一处好风水。

长濂村除了鞍山书院,还有郑秉厚府第、郑氏宗祠、赤山庙、长濂八景以及明清古建筑群等多处人文景观。时间关系,没能继续畅游,只好留下了这一份美好的遗憾,期待再一次相约仙县遂昌,做一次长濂村的座上宾。

上一篇:设计公司年会邀请函下一篇:考研常用祝福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