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行业

2024-09-22

衍生品行业(共11篇)

衍生品行业 篇1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其中金融衍生品的异化起了推波助澜、使经济加速恶化的负面效应。探讨分析金融衍生品异化的原因, 可以为研究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问题打开一个新视角, 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产生诸多新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异化,银行,金融创新

一、金融衍生品异化的原因

自1970s以来, 金融衍生品种类和品种的不断创新使其迅速成长为金融创新的主要对象, 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就在金融衍生品如火如荼之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 并扩展到实体经济, 逐渐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 而这一过程中, 金融衍生品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 一个关于金融衍生品的异化问题也逐渐映入人们眼帘, 引起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异化一词最早来自于法文的“aliéner”, 本义是“转让”或“出卖”[1]。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将金融衍生品异化定义为:以规避风险和追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过程中, 偏离了预定轨道, 背叛了其创造者, 成为其创造者和使用者无法真正认识, 也无法完全控制的金融工具。对于此次金融衍生品异化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反复衍生后的信用担保膜化

近几年, 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更加频繁和大胆, 对同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可以进行四五次的翻新、融合, 最典型的就是CDO系列衍生产品。但这样的创新产品却早已脱离了其原本的基础资产或指数, 使原本用于规避风险和进行信用担保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异化为一种“赌博”工具, 在风险面前不堪一击, 更难以发挥信用担保的作用。

2、典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 (1990) 认为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说的是一种自我强化和锁定的效应[2]。近十年来,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越来越远离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的初始目标。房地产行业、贷款抵押公司、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等众多机构逐渐在衍生品市场上立足, 通过主动制造和放大泡沫赚取了巨大利润, 于是这一路径渐渐成为一种为之所依赖的范式, 其中潜在的巨大风险却被逐渐淡漠。

3、行为趋同性促使金融衍生品异化

一方面, 虽然衍生品市场规模庞大, 远超过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 但它的流动性却比较小, 极易产生行为趋同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过度竞争使得金融产品创新趋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是包括大投资银行、主要货币中心银行等在内的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机构。这些机构在同一个方向上从事创新竞赛, 致使产品趋同, 也使得市场损益相关性提高。它们一旦在同一产品上失误, 则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造成衍生品的异化。

4、微观金融监管乏力, 宏观监管缺位

监管部门历来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与金融创新相比, 监管总是处于滞后状态。同样, 在此次危机前, 大量频繁的金融创新浪潮也使监管部门渐渐处于下风, 从而为金融衍生品的异化创造了舒适的温床。微观金融监管 (一般指金融机构对其自身的监督管理) 未能发挥自身的内部控制优势, 难以对自己在创新领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3], 出现了内控乏力问题。宏观监管也即外部监管, 其监管架构与联系日益紧密的各类市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不适应, 原先“多头双线”的监管模式也与金融体系结构产生脱节, 再加上监管标准的不统一, 造成了宏观监管的缺位。

二、透过金融衍生品异化反映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问题

从上述金融衍生品异化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 是为追逐高利润的盲目创新、对创新路径的盲目依赖、过渡趋同的创新行为和监管的滞后酿成了金融衍生品异化的恶果, 有鉴于此, 回观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也不难发现类似的问题:

1、从创新动机看, 目前国内银行的创新动机主要在于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和资源, 追求盈利的创新多, 防范风险的创新较少, 这种粗放经营方式使得银行金融创新很难有质的提高, 虽然这些创新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效率, 但由于疏于防范风险, 却加大了风险程度, 偏离了金融工具风险保障的性质[4]。

2、从创新产品类型看, 也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和过度创新行为。创新产品中吸纳性创新多, 原创性创新少, 创新产品的差异性不大, 同质化现象严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创新的金融工具已达上百种, 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雷同, 产品缺乏特色, 金融工具品种少、结构单一, 其中85%左右都属于吸纳性创新或复制国外的创新路径进行的创新, 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明显偏少[4]。

3、从监管方面看, 首先, 银行业内控机制不健全, 对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能力较差, 普遍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风险管理的现象, 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已显落后, 无法起到有效的监控、制约和预警作用[5]。其次, 宏观监管方面, 我国银行业三个层级的监管法制体系不协调, 相互之间有诸多重叠或抵触, 使监管无法完全到位, 存在监管的漏洞。

三、金融衍生品异化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启示

金融创新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但任何产品都是双刃剑, 创新产品更是如此, 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异化现象反映出的我国银行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 为我国银行业继续进行金融创新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 风险控制是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前提

如何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 确保创新稳健、快速地发展, 是国内银行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金融创新是有风险的, 而且这种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创新的金融工具其作用是可以分散风险, 但正因如此, 也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它的隐蔽风险。而金融创新本身也只是转移了风险, 但并没有消灭风险, 更无法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冲击。金融创新业务是商业银行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其专业性强, 风险管理难度大[6]。商业银行应设置金融创新业务协调管理部门, 建立健全的创新产品审批体系, 建立或指定对新产品准入进行牵头管理的专门机构, 对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 创新方向和策略的明确把握是创新的重要保障

1、摆正创新动机

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无非有四个:追逐利润、规避管制、转嫁风险和金融自由化, 其中追逐利润是最根本的动机。但无论是哪一种创新动机, 都必须在创新的同时注意产品或业务的风险问题, 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审慎原则和对客户负责的原则, 端正创新态度, 不盲目跟风, 有效地避免因行为趋同和路径依赖所导致的风险系统化、扩大化。

2、顺应政策指引

目前国内银行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政府和监管部门日益鼓励创新。商业银行应把金融创新作为发展的一项战略, 顺应国家政策指引, 科学运用, 通过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3、善于根据经济的实际需要寻求创新空间, 避免重复创新

和过度创新

当前创新领域要特别关注和支持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 包括中小企业融资, 从技术、平台、机构、产品等方面寻找新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渠道, 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预案,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风险的集中。

4、提高针对金融创新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坚持在稳健经营原则下进行金融创新

银行业必须加强自我约束, 合理评估创新产品中的内在风险, 综合测算潜在成本和收益, 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同时, 在创新活动中始终坚持稳健经营, 把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各项活动的首要考虑, 对盈利性的追求必须以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为基本条件, 否则, 对盈利性的过度追逐可能置商业银行于危险之中。

(三) 创新监管应科学化、全面化

科学高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创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议各宏观监管部门继续紧跟我国国民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不断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在业务产品创新问题上的联络沟通, 促进金融创新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对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实施差异化监管, 鼓励创新能力强、风险管控好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产品创新上先行先试。同时, 作为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银行内部控制也必须进行重新审视, 加强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 以期把金融创新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凤荣.金融异化的制度诱因与风险[J].西安金融, 2002, (10) .

[2]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94.

[3]张恒.美国金融发生的金融衍生品异化的解释危机[J].财会研究, 2009, (12) .

[4]刘振全.经济危机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面临的十大难点[J].黑龙江金融, 2009.

[5]王华峰.金融创新视角下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J].金融经济, 2009.

[6]戴薇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衍生品行业 篇2

1.期货保证金账户的最低余额被称为()。

A.变化保证金

B.清算所保证金

C.维持保证金

D.初始保证金

2.如果公司通过自有证券库存交易,则这家公司被称为()。

A.交易商

B.经纪商

C.代理商

D.中介

3.买卖期货所要求的诚信资金被称为()。

A.清算所保证金

B.维持保证金

C.初始保证金

D.变化保证金

4.下列关于场外市场(OTC)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易

B.可以通过交易所场内交易

C.可以通过电话交易

D.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易

5.如果一家公司作为交易主体参与交易,则其可以通过()从交易中获利。

A.与竞争者相比,向客户卖出更多证券

B.与竞争者相比,从客户处买入更多证券

C.以高于可以转售价格的价格买入证券

D.以高于买入价格的价格卖出证券

6.()不是电子交易的优势。

A.利用资金暗池

B.减少交易足迹

C.成本更低

D.专家做市

7.一般来讲,芝加哥交易所(CBOT)对1.6万美元的期货合约的初始保证金要求为()。

A.50%

B.10%

C.2% D.100% 8.下列关于期货空头头寸持有者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不需要支付初始保证金

B.他们通常需要支付期货价值的100%作为初始保证金

C.如果逐日盯市价值低于维持保证金,则不需要采取行动

D.如果逐日盯市价值高于维持保证金,则不需要采取行动

9.买方与卖方直接进行交易的市场被称为()。

A.电子通讯网络(ECN)

B.场外市场(OTC)

C.指令驱动市场

D.算法交易市场

二、判断题

10.买方与卖方直接进行交易的市场被称为场外市场(OTC)。(正确

艺术衍生品 篇3

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瞿广慈,196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瞿广慈1999年起便获邀于中国、德国、法国、美国、东南亚等重要国家展览; 迄今成功举办9个雕塑个展,代表作《天使》、《站在高岗上》、《龙王》、《鸟儿问答》等。他于2007年正式辞去大学教职,成立向京+广慈雕塑工作室。2010年与向京一同创办“稀奇”品牌,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获得者,瞿广慈的雕塑技法很早便为艺术圈所推崇。瞿广慈在当代雕塑语言、后政治化表现手法的探索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小胖人”系列最为著名。

瞿广慈的作品多呈现一种双面性,令观者可以有无限的联想空间。而在瞿广慈的作品中亦多呈現人性和神性的自洽状态,既非天使也非魔鬼,既不代表冲突亦不代表纠结,所蕴涵的意义足以折射一个中国的独特时代。

向京 Xiang Jing

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向京,1968年出生于北京文艺世家,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举办首展,被称为“天才”艺术家。1999-2007年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教师,2007年起与丈夫——艺术家瞿广慈一起成立X+Q雕塑工作室。2010年与瞿广慈一同创办“稀奇”品牌,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衍生品行业 篇4

能源,交通,建筑,农业,食品零售等行业的收益与成本与天气状况息息相关。不利的天气状况导致收益下降,有利的天气状况导致收益提高,比如连续高温天气使得农业收成不好,农民收入减少,但却使得空调厂家,冷饮零售商的销售额加大,收入提高。天气衍生品就是以各种天气指数为标的,构造期货,期权或者互换合约,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来对冲不利天气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它起源于美国,97年安然公司与科赫公司间的交易宣告了其诞生。10年时间,天气衍生品得到迅猛发展,从市场分布看,已走出美国,引入北美,欧洲,亚洲这三个经济大洲,仅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产品就包括美国的18个城市,欧洲9个城市,日本2个城市。(见表1)

另据最新报道,现在WRMA正在积极开拓印度以及南美市场。从合同量上看,根据2007年WRMA(天气风险管理联盟)的年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从06年4月到07年3月,世界范围内的天气衍生品OTC交易加CME交易是730087单合同,比起05-06年整年的超1000000单合同虽有所下降,但明显超过其他年份,根据下一个报告的前期数据显示,07-08年的合同量还将超过05-06年度。全球天气衍生品市场的的名义交易金额每年也均呈递增趋势,在05-06年度更是爆增到450多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市场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8%,仅落后于北美,远超过了欧洲。在行业所占比例中,能源行业占了最终消费比例的46%,据分析,温度对发电行业的影响达到了90%,温度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达到了85%,温度对原油行业的影响达到了75%,所以在现代社会高能源消耗的背景下,能源行业受天气变换的影响最大。此外,农业也占了12%。天气就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它对农业的影响更是显而意见,而我们国家地处亚洲,又是高能源消耗的国家,农业大国,却没有参与到全球天气风险管理市场中去,不得不说与世界的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对我国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启发

2.1我国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基础

首先,中国存在对气候衍生品的巨大需求。据保守估计,中国约有1.5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规模直接暴露于气候风险,在我国天气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每年因各种天气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影响人口达4亿多人次,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农业,能源、交通、电力等对气候衍生品有着巨大的需求。

其次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中国气象体制改革正向市场化方向迈进.气候风险市场所需要的气象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2.2我国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的设想

要使天气衍生品成为转移天气风险的工具, 就必须对天气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 反而会加大天气风险, 目前, 我们国家企业的研发部门比起国外先进企业都还很弱, 企业对天气数据的收集很少, 这样进行OTC交易难度比较大, 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发展我国的场内交易市场, 然后企业再参照场内交易的各种品种数据, 创造自己的OTC交易产品。在种类繁多的天气衍生品中, 我们应该首先设计那些对国家经济影响大, 覆盖范围大, 易于测得的天气因素作为我国天气衍生品的先行产品, 在这些先行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后, 再去研究更加个性化的天气衍生品。这里, 我建议选择温度, 雪和雨这三类天气, 温度衍生产品可适用于全国, 降雪量衍生品主要适用于受雪量影响较大的北方地区, 降雨量衍生品主要适用于受雨量影响较大的南方地区。

摘要:天气衍生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原因在于为有天气风险头寸的企业提供了天气风险管理的途径, 为衍生品投资者提供了利用天气变化赚取利润的机会。目前, 我国各行业关于规避天气风险的意识浅薄, 学术界关于天气衍生品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 本文在介绍世界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基础上, 来探讨对建立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启发。

关键词:天气衍生品,天气风险,天气管理

参考文献

[1]、Weather Market History, www.wrma.org

[2]、Felix Carabello:CME Weather Market Update, 2007.5.10

[3]、Jens B?ning:Exploring New Frontiers一Beyond Standard Degree Day Contracts, WRMA Annual Meeting2007, 2007.5.10.

中国电影衍生品合作构想 篇5

第一部分:东谷文化简介

济南东谷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系统集成开发设计、生产制造、批发、零售等产业链环节进军电影衍生品市场。旗下拥有国内新锐工业设计开发师,100多家工艺品制造合作工厂,以及品牌运作管理大师。致力于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开拓及发展。

此外东谷礼品也是工艺礼品整合商,以金、银、玉、瓷、木材料的各种工艺品以精准的市场定位,精湛的工艺设计大为畅销。把服务理念导入公司业务。明确定位为综合礼品行业组织运营服务企业,致力于为最终消费者,终端采购企业及整个礼品行业提供专业的礼品及促销品综合服务。

公司内部抽调各部门骨干,成立专为大客户服务的客户服务中心及市场策划部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协调整体公司进行有机运作。同时根据礼品市场情况和大客户的礼品需求特点专门策划对应的服务产品。旗下“东谷”礼品顾问营销服务品牌。

第二部分:东谷在电影衍生品方面的瓶颈

东谷文化从成立之初就明确表示尊重知识产权,绝不做假货、绝不抄袭、绝不侵权。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积累了一定的自身的实力。但是实力的积累是需要痛苦的代价的。

第一:我们没有电影方面导演、制片人、或者电影发行公司方面的资源。往往看到有电影方面的资讯,我们去谈合作也谈不成。因为没有重视及普及。很多电影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意向。所以,授权成了我们最大的瓶颈。

第二:由于不想侵权,所以我们只有在慢慢的等待,但是进取的步伐不能停止。但是电影投拍方面的信息我们接触到的很少。比如某某导演的某某电影开机了,在此之前我们得不到消息。如果之前能得到消息,那么我们在之前就能参与及谋划。所以,电影方面的资讯信息城为一个瓶颈。

第三部分:东谷在电影衍生品方面的构想

目前,中国电影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衍生品方面也得到很多从影人员的关注,通过美国电影衍生品的例子,都知道这是一座还没有挖掘的金矿。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成功呢?其实是缺乏成功的环境。

很多想从事这方面开发的人员或者公司,往往都面临着授权的问题。电影发行方都只注重票房,而将这方面看的很淡。也有电影公司重视,但是是自己运营。自己运营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我个人调查发现,如果电影公司成立部门自己做电影衍生品确实是很便利,从剧本开始就可以近水楼台的先谋划,但是忽视了关键的一点,就是专业。除非你聘请行业内很专业的人士才可以。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批发、销售、宣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的积累。

东谷文化也不敢自诩专业,但是在几年的发展中深深懂得市场及消费者的心里,对于产品的设计及研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未来的道路中,期望能取得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共同积累经验,为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谢谢。

济南东谷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朱东亮

“怪招”热卖电影衍生品 篇6

这位年轻人姓江,别看他的公司在2011年5月底才成立,主要销售电影衍生玩具,最初投入四五十万元,但往往一部电影就给他带来上百万元的销售额,净利润二三十万元,其中经典的案例——销售电影《蓝精灵》的玩偶,短短3天时间就收入15万元。

卖货地点怪只在电影院卖

众所周知,电影衍生品都是在专卖店、商场专柜或网店销售,而小江另辟蹊径,只在电影院里销售。理由很简单:将专柜放进电影院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与顾客“零”距离接触,而且人们最想购买电影衍生品的那一刻,往往是刚刚看完电影的那一刻,此时人们最容易形成冲动型消费,相当于将传统的小众消费群体变成大众消费群体,有效销售几率相当高。像与自己合作的十几家电影院,任意一家日销售额相当于其他专卖店或专柜10—15天的销售额。另外,从商业角度看,还有两点因素,一是电影院的租金要远远低于商铺或者商场,大约只有其他地方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二是自己在电影院里销售省去不少渠道费用,如商场进场费、活动费等等,这样可以提升销售利润。

小江透露,自己现在与各个电影院有三种合作方式,一是分成制,即电影院不收任何租金,只从专柜销售中拿走一定比例的分成;二是租金制,即自己向电影院按日支付租金,毕竟现状是,不是所有电影都有衍生品可以销售;三是分成加租金制。目前合作最多的还是分成制,自己也比较青睐分成制,毕竟当利益捆绑在一起时,双方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时下,凡是采取分成制合作的电影院销售业绩要比其他方式合作的电影院高出1—1.5倍。

卖货方式怪依托主题活动区

小江介绍,在电影院里销售电影衍生品的模式并非自己首创,之前万达影城也采取这个模式,但销售方式过于传统,采取货架陈列方式,而且销售人员就是卖票员工。因为销售人员身兼两职,而且消费者购买衍生品高峰期是卖票高峰期,所以销售人员很难兼顾,慢慢地一个销售专柜变成了电影院用来陈列展示衍生品的“博物馆”了。自己则采取了互动销售模式,根据电影内容将销售区域做成一个主题活动区,活动区中的衍生品采用堆头的模式陈列,观众不仅能买到衍生品,还能拍照留念,甚至是参加一些互动活动,如有奖竞猜、DIY玩偶。

首先,主题活动区的出现,可将观影者看完电影后的激动心情最大化延长,也能吸引大量观看其他电影的观众,利于销售。

其次,虽说是堆头方式陈列商品,但不是简单码放,而是有技巧的。以变形金刚玩具为例,是将霸天虎和汽车人分开摆放,其中电影中的主要变形金刚,如大黄蜂、擎天柱、威震天等只在堆头最上面,最醒目的地方,摆放一两个样品,目的是吸引顾客的眼光,其余的全部放在中下层,这样顾客在挑选变形金刚的时候,除了购买几款畅销的之外,还有可能购买其他变形金刚,可有效提升销售量。

第三,自己对销售人员都要培训,销售人员需要完全理解电影的情节以及主角之间、主配角之间的关系,并要了解玩具的特性,这样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种种疑问都会被有效解答。

解决风险方式怪全靠“负库存”

小江介绍,电影衍生品最大的风险就是产生库存。一部电影的热度最长不会超过3个月,3个月后该电影的衍生品就会滞销。而在电影院里销售衍生品,虽然与顾客“零距离”,但是无形中将销售周期缩短了,大约只有1个月的时间,因为一部电影在一个电影院中播放的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这意味着小江必须在1个月内销售完所有衍生品,否则剩一分货,就是赔一分钱。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小江采取了“负库存”方式。所谓“负库存”就是指小江不仅没有库存,还经常欠着顾客已购买的货。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江为了杜绝库存,经过几次摸索,他采取日进货方式,而且每日进货标准是前一日的80%—90%。因为随着放映时间的延长,观影人数会逐步减少,衍生品销售量也会逐步下降。但这种方式让他遇到另外一个问题,每日都有卖断货的风险。小江表示,自己并不害怕卖断货,缺货自己可以补,而富余货却很难退掉。为了不损失顾客,自己采取了接受订单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顾客付完钱后第三天就能通过第三方快递机构拿到自己购买(在现场可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避免了顾客产生付钱得不到货的疑虑)的衍生品,不影响自己的销售,往往自己堆头摆放十几个玩偶,但是一天销售量确是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玩偶;二是现在的电影衍生品的规格有变大的趋势,像一个蓝精灵玩偶就80公分高,如果大量进货,自己还要增加库存成本,这种订单方式也帮自己节约了库存成本。

(责任编辑 陈源远)

奇异金融衍生品——KODA 篇7

关键词:KODA,障碍期权,套期保值,杠杆,金融风险

随着中信泰富澳元外汇合约巨亏150亿元、碧桂园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12亿元和中国内地投资者香港理财导致数亿元亏损事件的不断暴光,一种叫做KODA的金融产品进入了中国大陆公众的视野。人们不禁要问:KODA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能使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中信泰富和碧桂园遭受如此重创,令已经具备一定风险意识的内地投资者的财富转瞬间灰飞湮灭?

KODA的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也被称为Accumulator,国内翻译为累计期权。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奇异期权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期权产品,奇异期权主要对到期收益的特征、附加期权激活或终止机制、多种标的资产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以障碍期权为例,只有当标的价格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期权合约才会被激活生效或者终止废除。奇异期权特征源于业界对高风险管理产品的需要以及投资银行为客户创造个性化金融产品的动机。

而KODA正是一种复杂的障碍期权,它可以和外汇、股票、石油期货等挂钩,设有取消价及行使价,在合约有效期内(通常不超过1年)以低于现时价格的水平为客户提供外汇、股票等标的资产。KODA有四个特性:一是买入标的资产的行使价往往比现价低10%-20%;二是当标的资产的价格升过现价3%-5%时,合约自行取消;三是当标的资产的价格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标的资产;四是合约期一般为3个月至一年,投资者只要有合约金额40%的现金或标的资产抵押即可购买,因此这一产品往往带有很高的杠杆性。Accumulator因其杠杆效应,能在牛市中放大收益,在熊市中加倍损失而被香港投行界以谐音戏谑为“I KILL YOU LATER”。这种产品最大的杀伤力是:客户的盈利在事先就被锁定,但是如果市场逆转,其亏损将被无限放大。

以标的资产是中国移动股票为例:若中国移动现价为100元/股,KODA合约规定20%的折让行使价(strike price), 3%的合约终止价(knock out price),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100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80元行使价逐月按合同约定数量积累中移动股份。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103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合约不满一个月便终止,投资者至少能够获得一个月的股份,并可以立即售出获利。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80元,投资者必须以80元价格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2007年股市高峰时,不少股票特别是中资股单日暴涨的不在少数,这对于KODA投资者来说,就像“捡钱”一样,合约也经常在签约后数天甚至是当日自动终止,投资者超短线收益20%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投资者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而且多采用杠杆借贷。不过,当市场越走越高,行使价也越来越高,尝到甜头的投资者开始加大筹码,他们似乎不知道风险也在悄悄倍增。11月以后,港股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KODA投资者们也只有照单全收,如果合约要求双倍吸纳,那么连续几个月的跌势对于他们来说不堪回首。仅在2007年,整个香港金融市场成交的累积期权合约总值就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7年,香港的GDP总量也才1600亿美元),涉及到包括星展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汇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同时,2007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3万亿美元,但是华尔街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就达到了60万亿美元,是实体经济的4倍多。与金融衍生产品同步急剧增长的是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的奖金和分红,2007年华尔街仅高管层的奖金总额就高达400亿美元。但盛宴的狂欢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正是因为这种贪婪和疯狂导致了2008年的华尔街风暴。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KODA产品积聚的风险随着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暴跌急剧放大,把投资者的财富席卷一空。

星展(香港)的私人银行客户郝婷在2007年7月、8月间,累计往星展(香港)账户存入8088万港元,同意购买所谓的“打折股票”其实是KODA。2007年11月,薛女士在星展(香港)的账户被冻结,银行的对账单显示,其总资产净值为-9446万港元;北京律师赖建平,在香港荷兰银行投资2000多万港元购买KODA,如今不仅一分钱不剩,还倒欠荷兰银行200多万港元。”同样被KODA击中的中信泰富更是损失惨重: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称,其与银行签订的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因澳元贬值而跌破锁定汇价,按公允价值计,损失约147亿港元。

为什么这样一种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会让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原因之一是有些投资者确实偏好高风险高利润的理财产品,另外许多投资者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并不了解。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这种产品的收益,而不知道它的巨大风险。在杠杆的作用下,假设你的账户里有1000万元,那么你的合约数值就会高达五六千万,在收益放大的同时,风险也随之放大。下面以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合约为例,对KODA的风险收益进行简要分析。

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合约头寸主要有四类: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澳元日累计合约、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和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其中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是亏损最严重的,合约规定,中信泰富须以固定汇率(加权汇率0.89美元/澳元),每月买入一定数额的澳元,到期日2010年10月,累计最大买入数额为90.5亿澳元;其中每一份合约都有最大收益终止(Knock Out)条款。中信泰富在08年7月密集签署了16份每月累计外汇远期合约。合约杠杆倍数绝大多数为2.5倍。当价格对中信泰富有利时,每月的购买量为3000万澳元到416万澳元不等。将上述16份合约标准化为15个同样的合约。即,交易标的:澳元兑美元汇率;签署时间:2008年7月16日;合约开始结算时间2008年10月15日;到期时间:2010年9月(24个月)。价格有利时买进1000万澳元,价格不利时买入2500万澳元,加权行权价为0.89元,按月支付。

中信泰富的这个外汇合约可以分解成两种障碍期权组合,一种是向上敲出的看涨期权(Up-and-Out Call);另一种是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权(Up-and-Out Put)。从障碍期权结构看,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条款是一样的。通常这种合约在签订之时,双方没有现金支付,相当于在未来两年内的每一个月,中信泰富获得1个向上敲出的看涨期权,同时送给银行2.5个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权作为对价。据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定价测算,按汇率历史波动率(约15%)模拟,研究表明,中信泰富在签订这单笔外汇合约当时就亏损了667万美元。其原因就是中信泰富得到的1个看涨敲出期权的价值远远小于其送给交易对手的2.5个看跌敲出期权的价值。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合约是“公平的”,签订时合约双方没有现金支付,那么在合约签署时,其价值应为零,即合约双方都没有占对方便宜。但这笔合约,投行却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按历史波动率测算,既然中信泰富一份合约的损失为667万美元,那么整个15份外汇合约在签订时就损失约1亿美元。倘若波动率变大,如30%,亏损更将高达4.5亿美元。导致中信泰富亏损的主要衍生产品是“含敲出障碍(Knock Out)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澳元/美元累计远期合约”,以及更复杂的“含敲出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欧元-澳元/美元双外汇累计远期合约”。中信泰富从这些合约中得到的,除了向上利润有限、向下亏损要加倍无限以外,更可怕的是,一旦每月利润超过一定额度,则交易对手可选择取消合同,导致仅有的利润也化为乌有。

中信泰富由于没有识别出合约隐含的下述四大缺陷才酿成今日巨额损失的苦酒:一是目标错位。作为未来外汇需求的套保,其目标是锁定购买澳元的成本,也就是最小化澳元波动的风险。但是其签订的这些Accumulator合约的目标函数却是最大化利润,对风险没有任何约束。换言之,中信泰富的风险是完全敞开的。二是量价错配。中信泰富在7月的前三周内,签订10多份合约。当澳元兑美元的价格走势对其有利时,最多需买36亿,而当价格大幅下跌时,则需要购入最多90亿澳元。而中信泰富的真实澳元需求只有30个亿,这是量上的错配。在价格上,中信泰富的选择更是糟糕。7月份,美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并逐渐转化为经济危机。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澳大利亚作为主要的铁矿石、铝矿石和铜矿石等资源出口国,其经济必将受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即使在当时看,澳元走软的可能性也很大(附图1)。三是工具错选。Accumulator不是用来套期保值的,而是一个投机产品。虽然企业需求各异,通常需要定制产品来满足其特定需求。但是在定制产品过程中,企业自身发挥主导作用,而不应是被动的角色。另外,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对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等进行组合,也可以达到企业特定的套期保值需求,而不必通过Accumulator。四是对手欺诈。这些国际银行利用其定价优势,恶意欺诈。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信泰富最大盈利5150万美元,但是因为定价能力不对等,签订合同时,中信泰富就已经亏了1亿美元。

奇异衍生金融工具KODA无论从定价到对冲机制都很复杂,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产品应如何估值,不知道如何计算与控制风险,因此很容易在高价买进同时,低估其潜在风险。而作为交易对手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对于衍生品的数学模型有多年研究,充分掌握估值与风险对冲技术。因此,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知识与信息不对称。单从定价角度考虑,与国际银行做复杂衍生产品交易,就好像普通人与乔丹一对一进行篮球比赛,输赢早已显而易见。

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同时又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绝非小数目。面对价格的剧烈波动,国内企业存在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国内企业巨大的套保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内券商的业务开展被牢牢束缚,衍生工具又经常被误解为洪水猛兽,基本金融衍生工具迟迟推不出来,场外衍生品几乎没有。由于避险需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迫使企业只能选择与狼共舞:不少民营企业及境外注册国企通过国际投行参与衍生品交易,一些境内国有企业被迫避开监管涉足场外衍生品交易。中信泰富等中国公司参与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接连失利,彰显中资企业在对冲风险、寻求金融支持过程中的无奈与尴尬。

我们反对高杠杆率下的金融创新,但在坚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必须遵循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适时推出基本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避险工具是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昌云:金融衍生工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

我国金融衍生品创新探讨 篇8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创新,特点和功能,原则

所谓金融衍生品是对未来某个时期特定资产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安排的金融协议, 之所以被称之为“衍生品”, 是因为它通常都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在实务中更为宽泛, 指根据某种相关资产的预期价格变化而定值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和功能

虽说金融衍生品在金融业发展初期就已经出现, 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于1972年5月推出的世界首张场内交易的外汇期货合约, 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 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金融衍生品应用的开端。随后, 市场上开始出现更多种类的金融期货合约。进入20世纪80年代, 由于众多大型金融机构的介入, 以柜台交易 (OTC) 形式为主的期权和互换交易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至今, 新的金融衍生品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已逐渐趋向成熟, 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金融衍生品的特点

金融衍生品具有衍生性、跨期性、联动性、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1. 衍生性

金融衍生品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原生产品 (基础产品) 的基础上产生的。由货币、外汇、股票和债券等原生金融产品, 通过一系列的组合变异, 形成众多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衍生品。因为它们的原生产品都直接是对某种实物资产的要求权, 所以投资于这些金融衍生品所得的收益来自于相应的实物资产的增值。

2. 跨期性

金融衍生品是一般是对未来某一时间或时间段的预测结果进行交易的合约, 所以具有跨期性的特点。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品市场, 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间上的现金流, 这就要求交易的双方对利率、汇率和股价等原生产品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而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亏。

3. 联动性

由于金融衍生品是由原生产品派生出来的, 它的价值也就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的关系非常紧密, 原生产品的价值变动也会带动衍生品的价值随之变动。这种联动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也可以是非线性函数或者分段函数关系, 在交易所指定标准合约的时候都会直接体现这一联动关系。

4. 高杠杆性

衍生产品的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 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资金只需满足基础资产价值的某个百分比。市场的参与者只需动用少量资金, 即可控制资金量巨大的交易合约。杠杆作用无疑可显著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风险。

5. 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结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品市场未来价格的预测准确程度。市场价格的变动带有不确定性, 这也就决定了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 杠杆原理和未来判断不准确, 形成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风险性。有报告显示, 在国际上接受调查的7185家企业中, 有60%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企业在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时要充分认识到各种风险及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加强内部控制。据报道, 有“股神”美誉的巴菲特由于2005年在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时没有及时收手止损, 最终亏损4.04亿美元。

(二) 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1. 规避风险, 套期保值

规避风险是金融衍生品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而防范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套期保值。在金融市场上,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往往因为时间、利率、汇率的变化而产生或大或小的风险, 不同的投资者, 其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这就产生了转移风险的需求。例如期货市场, 就是为了转移风险而设置的, 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套期保值功能, 市场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 使得风险分离, 保持原生产品或工具的价值不变。

2. 价格发现

金融衍生品尤其是在场内交易过程中, 集中了各方面的投资者进行公开竞价, 把对该商品价格有影响的所有因素汇总到一起, 并由不同买卖方对未来价格做出一个预期,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该商品的价格, 也就使真正的价格得以发现, 当然这种发现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基础市场的高度相关性, 价格发现的功能能够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

3. 增加市场流动性

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的作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来, 市场投机者也大量的参与交易, 无形中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 对稳定、完善和发展原生金融品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衍生品的传统种类

金融衍生品可以按照基础工具的种类、风险、收益特性以及自身交易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 但按照自身交易的方式和特点进行分类是金融衍生品最普遍采用的分类方式, 可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品。

(一) 金融远期合约

所谓金融远期合约是指规定合约双方在场外市场上通过协商, 按照约定价格在指定的未来日期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或金融工具的合约。金融远期合约规定了将来交割的资产、交割的日期、交割的价格和数量, 合约相关的条款经双方协商确定。目前主要有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利率协议和远期股票合约等。金融远期合约的交易一般规模较小、较为灵活、交易双方易于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二) 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 是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基础的期货交易, 目前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股票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四种。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只在交易所内完成, 合约的内容都是标准化的, 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交割地点等都由交易所统一规定。

(三) 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是一份具有选择权的合约, 是合约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 在约定日期内享有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合约卖方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契约。包括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两大类。目前主要有外汇期权、外汇期货期权、利率期权、利率期货期权、债券期权、股票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权等。在交易所有交易的标准化期权和权证, 在场外市场还有交易的新型期权, 通常称为奇异性期权。期权分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个基本类型。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

(四) 金融互换

金融互换也叫“金融掉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 在约定的时间交换一定金融资产的交易。通常参与互换的各方还会找第三方作为担保人, 以维持合约的正常履行。目前国际上主要的金融互换品种有外汇互换、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债券互换和抵押贷款互换等。

(五) 结构化金融衍生品

结构化金融衍生品是在简单金融衍生品的基础上, 按照金融衍生品的结构化特性,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衍生品通过相互组合方式, 或与基础金融工具相结合, 开发设计出的具有复杂特性的金融衍生品。例如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各种结构化票据等, 都具有相对复杂的特性。

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一) 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坚持适度原则

适当的金融创新能够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维持金融及经济的正常运转, 本来无可厚非。但是, 流动性太强就会造成泛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的鲜活例子。在本身就充满信用泡沫的次贷资产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系列市值更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 最终冲毁次贷泡沫并引发全球各种金融危机的风险和危害就可想而知了。由此也给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反面教材。

(二) 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坚持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的原则

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二者就如同现代经济的两个车轮, 尤其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容易引起过度繁荣的虚拟资本泡沫, 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创新, 犹如空中楼阁, 没有稳定的基础, 一旦走向泡沫, 只会给经济体的发展带来重创。只有双轮和谐驱动, 经济才能稳定健康发展。

(三) 金融产品创新应坚持本国需求原则

一国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不是跟风、不是随大流, 更不是盲目的与国际接轨, 而应是根据本国国情, 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状况、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等诸多客观因素, 特别是国内经济活动主体, 包括微观主体和宏观主体是否对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有内在要求。

(四)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坚持渐进的原则

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条件, 在推进我国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适时发展已具备条件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经济活动, 而是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完善和实践的过程。坚持金融衍生品的渐进原则, 可以为纠正失误提供机会, 为市场反馈提供时间, 也为下一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回旋的余地。

(五)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坚持风险可控原则

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特征, 因此要加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 始终将潜在风险置于可控之下。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次级贷款这一金融衍生品, 近乎无限制的“造币”功能势必造成房地产及其他衍生品市场上的货币泛滥, 引发流动性过剩, 形成资金泡沫。在投机泡沫和资金泡沫双重推力联手冲击下, 各金融分市场 (包括房地产市场) 的价格泡沫便很快形成, 各种价格泡沫累加便汇聚成了一个大得可怕的市值泡沫, 远超过美国年GDP大约14万亿美元的水平, 达到后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次贷衍生品上百万亿的市值泡沫, 使美国的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到了惊人的地步, 从而也陷入了危机四伏的险境, 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到来。

我国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途径

(一) 建设适合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制度环境

首先, 以政府为主导, 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和衍生市场的建设必须由政府控制其推出顺序和节奏, 并且坚持立法与监管先行, 避免走“先发展, 后规范”的老路。其次, 构建有效率的金融衍生品创新监管模式。目前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顾虑是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在市场发展的同时, 如果监管缺位, 将可能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再次, 放松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法律和会计制度并不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衍生品市场, 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及早放松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准人限制, 应该是衍生品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向。

(二) 因地制宜开展衍生品创新

不同的衍生产品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 因此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应科学地安排顺序, 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1.优先发展场内交易, 适度发展场外交易

考察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可以发现:场外交易在金融业比较发达、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监管机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容易取得成功。由于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 在目前, 我们重点应该是发展场内交易。场内交易具有流动性强、高度透明、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 更安全, 有利的监管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于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其根源在于一些劣质的信用衍生产品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OTC) 的交易, 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政府监督。造成一定的交易活动量导致连锁反应。以上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存在缺陷, 在期货市场, 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都是基础的金融衍生品, 信用风险是非常小的, 大量的金融期货风险事件的概率是比较小的。美国的金融危机中, 我们应该反思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吸取的经验教训, 但不能舍本逐末。

2.先发展远期、期货交易

在远期、期货、互换、期权4种基础衍生品交易中, 先发展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远期交易是比较简单的, 可以启动在我国的外汇市场上多种货币的远期外汇交易, 以满足进口商和出口商需要防范汇率风险。我国有多年的商品期货的操作经验, 金融期货已经进行试点, 金融期货的条件更加成熟。更复杂的掉期及期权交易, 需要更严格的贸易条件和改善市场环境, 其推出的复杂的技术要求, 需要一定的时间。

3.金融衍生产品首推股指期货

在种类众多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中, 利率期货、股指期货、汇率期货在国际上都有成功的先例, 并且在我国市场的需求已经显现, 国内对有些品种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但比较而言, 股指期货的条件最为成熟, 目前, 我国股指期货的现货基础比较扎实, 其成功推出的关键在于相关法律的修订和证券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2008年10月, 融资融券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为我国加快金融衍生品创新步伐开了一个好头。

对于利率期货而言, 由于我国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另外, 国内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单一, 利率产品和汇率产品价格互相隔离, 缺乏一种利率汇率的组合产品。在外汇期货方面, 美元资产在我国外贸、外汇、外债中所占的比例巨大,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逐步升值, 只有我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后才能推出汇率期货品种。因此, 目前我国推出利率、汇率期货品种还不成熟。

结论

我国进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应当在清楚认识到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性、高风险性、高联动性等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的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 而有意识规避金融衍生品对经济体的消极影响, 立足我国国情, 坚持适度、协调、渐进、风险可控等原则, 进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颜廷标, 崔巍.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的选择[J].决策咨询通讯.2004, (5) :34.

[2].辛乔利.次贷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3-18.

[3].时寒冰.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2-17.

[4].杨松.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反思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风险[J].改革与战略, 2011, 27:59-62.

[5].赵川.浅谈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贵州农村金融, 2009, No.25704:10-13.

[6].付优生, 史焕平.我国金融衍生品创新及风险防范—美国金融风暴的启示[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8, No.20412:70-71.

[7].熊维强.从次贷危机看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与监管[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2 (2) :61-66.

[8].陈琦.我国外汇衍生品创新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篇9

以往的监管方式在衍生业务蓬勃发展的现实面前己面临严峻的挑战, 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业务发展速度惊人, 不仅交易品种千差万别, 操作程序也相当复杂, 统一的外部监管措施难以包容现有的全部产品, 更不用说将可能衍生出来的新产品了;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在新市场条件下会利用现行法规体系中的漏洞, 想方设法逃避监管, 以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 出现所谓“监管套利”现象。在这种形势下,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使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实现自律性约束的重要性。日前, 西方国家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 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市场参与者的监督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市场参与者, 尤其是金融机构, 直接从事衍生业务的经营、交易,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时时关注银行的行动, 能对市场和交易头寸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映, 其效果要比监管当局独立行动及时、有效。只要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就有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也就必然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安全稳健的运行。

一、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

对于新兴市场, 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正确政策方向。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危机爆发后监管机构大力倡导通过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见, 交易所或清算所在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及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重大优势。由于信用风险高等原因, 重点发展交易所市场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 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时, 应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 在监管严格、信息透明、风险控制完备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简单产品, 降低监管难度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还欠缺衍生品交易经验的情况下, 应该优先发展基本的、简单的场内标准化金融衍生品, 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和相应的期权。

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应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产品开始发展, 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 以便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通过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积累经验, 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建立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场外衍生品市场信用风险的重要政策建议, 而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是场内交易的重要基本制度。因此交易所市场的成功运作可以为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丰富的风险控制经验。

三、建议将场外衍生品纳入到未来期货法的监管范畴

目标在于强制提高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把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由仅存在行业自律提升到政府监管的高度。

四、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研究, 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

财务报告信息是提高场外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措施, 理想的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可以使监管者和投资者充分了解金融衍生品价值、风险水平等信息。

五、稳步推动由政府主导型创新向市场主导型创新的转变

推动政府主导型创新向市场主导型创新转变, 实质是建立金融创新的长效机制, 促进金融创新的可持续性。当务之急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变微观主体的内部经营机制, 培育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 解决微观主体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管理部门的作用主要是营造金融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通过市场的手段对微观主体的金融创新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有效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在法律环境方面, 需要借鉴发达市场的经验, 对新产品、新服务采取灵活鼓励的方针, 避免管得过死。在创新活动初期, 可以由部门规章进行初步规范, 待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 再上升为法律法规。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 促进征信体系和征信法规建设, 惩戒失信行为, 激励守信行为。

六、发展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

当前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 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的规模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有些国家, 场外交易的规模甚至占整个衍生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加大, 市场需要对冲风险的工具。在推出了债券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外汇交易和人民币与外币互换等产品的基础上, 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依托银行间市场, 以现有的交易平台和托管结算平台为基础,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人民币和外汇衍生品市场, 应当谋求场内与场外市场并存、标准产品和非标准产品功能互补的多层次、有竞有合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格局。

七、结语

综上说述金融衍生工具及衍生交易市场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 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 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与防范, 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时期, 深入研究和认识金融衍生工具, 对中央银行强化金融监管和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桂姿;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内部会计监控研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1、王桂姿;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内部会计监控研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程赣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研究[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2、程赣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研究[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动漫衍生品创新方法初探 篇10

衍生品作为整个动画产业链中最具价值和潜力的一个部分,而在动画创作中人物造型元素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衍生品的开发成功与否与其动画人物的设定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可以对动画人物形象本身进行创新。人们购买动画衍生品的冲动多源于对动画作品本身的喜爱,对动画作品当中人物的喜爱。这种衍生品多为手办人物模型, 是对动画人物原型的模仿。因此对动画人物形象本身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进一步加强动画人物自身的个性化处理,比如头身比例、色彩搭配、甚至是各种形态的拼贴,用以丰富其视觉上的感受。以亚洲的动漫大国日本为例,按照不同的年龄人群来绘制动画,以这样的设计思路来创新作品的人物形象,根据这部是为哪个年龄段放映的影片来设计符合年龄段的形象,以这样的动画形象为基础生产出来的形象衍生品会产生从儿童到少年,再到成人的几个年龄层次的消费群体。

其次,在道具上进行创新。道具是动画造型的配件,装饰。我们可以把它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某种特殊意义, 使它的造型深入人心,使人们看见这个道具的时候就会想起这是某部动画片中的某个重要角色了,把道具作为这个角色的代表或补充,这是一种衍生品的扩容方式。

再次,在人物服饰上创新。服装更有设计感,满足人们对服装审美的需求,动画中人物角色的服装多以单色平涂为主,可以在衣服上适当的加一些装饰性的花纹图案。还有一些装饰性的饰品等等。还有服装的多元化,汉服旗袍等有中国元素的服装都可以设计在动画形象中,既彰显了人物个性又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在实现样态上创新

首先,在实现手段上创新。在销售市场中衍生品的主要以书包,抱枕,水杯饰品等这类生活用品为主。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创新动漫衍生品的实现样态。例如,我们通过采用现在流行的3D打印技术,把自己喜欢的动漫做成生活用品比如碗、 筷子、汤匙等。也可以用纳米技术把形象打印到衣服上去, 这样衣服上的图案永远都不会消失。还可以建设以动漫为主题公园和游乐场等。

其次,在材质上创新。衍生品通常会采用树脂、金属、 塑料或是布制的。这些材料都具有价格低廉可塑性强的特点,但是过于普遍化,较为常态。衍生品作为工艺品存在, 原料的选择是值得扩展的一个领域,可以开发更多元化的材质。比如木质的,用木雕做一些精美的动画中的器具,人物或是建筑。还有陶瓷,泥类,玻璃,食材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材质,从而扩宽衍生品的实用功能。

再次,在色彩上创新。动漫衍生品主要的消费群里是儿童和年轻人。但是他们各自的审美视觉是不一样的。例如, 儿童喜欢纯度较高的色彩,这样才符合他们的视觉效果。而年轻人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来看待事物,比如高兴的时候会选择明度较高的色彩,伤心和忧郁的时候会选择明度较低的色彩等。对于情侣来说他们可能喜欢比较温馨浪漫的颜色,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幸福甜蜜。这充分说明了色彩影响了心理,迎合了心理需求。

总之,只有实现样态的创新才能打破动漫衍生品实用空间的固有思维,使开发者和设计者有了新的设计方向不再拘泥于原来的想法,才能让衍生品更吸引人们的目光和购买的欲望,这样能为衍生品带来一个新的起点。

三、在流通和销售中创新

首先,在流通中创新。中国动漫衍生品历史很短还处于学习和借鉴动漫大国的阶段。我国无论是动画片还是衍生品都只是针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来设计的;而国外不仅有适合儿童看的动画片而且还有适合成人看的动画片,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在设计衍生品的时候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样在消费者购买时会不知不觉的看到了中国元素,这样一来慢慢地在流通中增加了人们对衍生品新的了解。

其次,在销售中创新。中国动漫衍生品的产业链跟国外的对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还缺乏完整的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有非常著名的主题公园,比如,迪士尼主题公园、奥尔塔顿、布希公园、加达云霄公园。而在中国却没有这样一个主题公园。我们可以开发类似这样的主题城堡里面包括, 游乐场、餐厅、电影院、动漫衍生品屋。在餐厅和电影院里可以分为情侣空间和家人空间;在游乐场里可以分为一个是适合2到6岁儿童的游乐场,另一个是适合10岁以上以及情侣玩的室外游乐场,动漫衍生品屋里面专门卖各种衍生品。这是一个集消费、娱乐、放松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动漫衍生品的气息又能增加衍生品的利润。

综上所述,现在中国的动漫产业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应突破原来所固有的思维对动漫衍生品进行创新发展。这样动漫衍生品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赶上西方动漫大国的步伐。

摘要:动漫衍生品这个市场在国外已经有非常庞大的体系和产业链,而国内的体系和市场还不太健全,如何能让国内衍生品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思考 篇11

Q版英雄公仔、英雄配件U盘、雷神的铁锤、鹰眼的弓弩、钢铁侠的面具等, 都是近期和影片《复仇者联盟》一起火起来的电影衍生产品, 且掀起的玩具总动员风暴丝毫不亚于影片本身。

电影衍生品源于电影, 是除银幕放映以外一切增加电影产业下游产值的产品, 包括各类玩具、音像制品、图书、电子游戏、纪念品、邮票、服饰、海报甚至主题公园等等。衍生品可以在电影放映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为电影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衍生品“金矿”待开掘

电影衍生品的概念和生产来源于美国, 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但在中国是近十几年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存在巨大的空间。

在开拓电影衍生品市场方面, 美国的好莱坞经验丰富, 很多影片在开拍前就已经做好了衍生品的生产和营销计划, 以确保衍生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而问世, 以争取足够的市场空间。在所有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中, 《变形金刚》无疑是衍生品中做得最成功的一部。1983年在东京玩具展上, 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与日本特佳丽公司联姻, 推出了变形金刚玩具。玩具推出后的第二年正式推出了《变形金刚》动画片的第一集。20多年以来, 变形金刚的玩具已经风靡全球, 好莱坞的派拉蒙公司才推出了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变形金刚》。电影的上映使变形金刚玩具再度火爆, 电影和玩具, 在《变形金刚》这里已经融为一体, 究竟谁是谁的衍生品已经不重要了。

在中国, 虽然近年来少数国产电影也曾对衍生品全面开发做过一些尝试, 如张艺谋的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后, 其网络游戏《麻子面馆》也随之上线, 《建国大业》也推出过打火机等衍生产品, 然而这些零敲碎打的努力对电影收益的贡献微乎其微。同样, 2011年一部《让子弹飞》让姜文“站着就把钱赚了”, 曾被众人所羡慕。其实, 姜文没有赚到的钱还有很多, 最重要的就是电影衍生品开发乏力。

电影衍生品的开发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原型及富有远见的市场开发人员。国内电影企业多数只有发行权, 没有原授权, 因此不具备开发衍生品的条件;或者有授权, 但没有开发意识;或者是有开发意识, 却没有独立开发的能力。目前, 国产电影收益几乎全部靠票房, 电影衍生品大多是配合电影宣传活动的摆设。总之, 从整体看国内传统的电影衍生产品产业还处于低端、初级, 在衍生品市场的主要表现是不够规范, 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也不够完善和通畅。但即便这样, 随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越来越重视, 对电影衍生品价值的认识不断提升, 中国的电影衍生品产业犹如一个巨大的大金矿, 亟待开发, 前景诱人。

衍生品开发有软肋

与世界电影的发展相比, 中国的电影也不应该单靠票房“一条腿走路”, 而是要依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运作体系, 形成电影产业的多元化支撑。然而, 对于国内大部分电影公司来说, 电影衍生品市场仍旧是缺失的。人们对电影的关注点大多还集中在票房上, 忽略了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

那么, 制约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的软肋在哪?首先, “制约中国电影衍生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盗版横行, 不仅压缩了正版产品的盈利空间, 还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集编导演于一体的一线明星徐静蕾如是说。除此以外, 还有两个因素更不可忽视:一是电影产业和衍生品市场需要的是精耕细作, 需要的是流水化的完整产业链, 但目前国内电影衍生品市场不仅缺乏资金、人才、经验, 理念也是急功近利的;二是国内地面院线资源的短缺, 电影衍生品发展受到了场地、渠道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国外, 地面推广在衍生品市场占很大比例, 而国内电影衍生品的推广目前主要依靠电商的线上运营。

衍生品版权保护要跟上

前不久, 北京东城法院开庭审理华谊兄弟传媒诉广州千骐动漫公司网络游戏侵权案, 引发业界关于对电影衍生品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关注。由华谊兄弟传媒出品的谍战电影《风声》, 曾以悬念、曲折的剧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由广州千骐动漫公司开发的以《风声》命名的在线游戏、桌面游戏、纸牌游戏等网络游戏近期也风靡网络。然而, 作为电影出品一方, 华谊兄弟发现这款游戏的开发方并没有获得授权, 于是以该游戏侵权为由, 起诉并索赔50万元。由此可见, 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来说, 侵权盗版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 很多电影公司在影片开拍前, 就已经做好了衍生品的生产和营销计划, 以确保衍生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上映问世, 占领足够的市场空间, 但盗版产品的生产商往往以正版产品为原型进行模仿, 在电影上映档期快速仿制生产, 并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 迫使制片方对这部分收入基本放弃, 只制作少量产品以起到宣传或礼品作用。盗版产品压缩了正版产品的盈利空间, 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不仅导致正版经营者竞争压力加大, 还会产生逆向挤出效应, 制约着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据统计, 在目前国内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中, 盗版产品占80%, 主要来自粗劣的手工作坊和批发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 制度保障的缺失, 使电影衍生品盗版成本低收益大。

【衍生品行业】推荐阅读:

上一篇:《寂静》下一篇:智能辅助软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