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晕针

2024-08-28

采血晕针(共5篇)

采血晕针 篇1

晕针是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1], 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恶心恶吐、大汗淋漓, 重者出现意识丧失, 血压下降, 休克等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针对晕针的各种诱发因素, 通过护理干预, 可大大减少晕针发生率, 提高护理效果。

1 原因分析

1.1 精神心理因素

体检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 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1], 血压下降, 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此类人一般很少去医院打针吃药, 由于缺乏经验, 而产出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情绪。首次抽血者心理适应性较差[2], 适应环境能力差, 心理承受力差, 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或对抽血知识了解甚少, 或担心采血针头的安全问题, 认为抽血后会损害身体。也有一些人是升学或求职体检, 担心体检不合格不能被录用。

1.2 机体状态因素

空腹饥饿者由于刺激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1], 胃蠕动加剧, 此时处于空腹状态易出现虚脱。大汗、大出血或体位不当、过度疲劳者, 体质较弱者, 营养不良者, 也容易发生晕针, 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针者, 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1.3 穿刺疼痛因素

多数医院为教学医院, 由于实习护士或新上岗护士技术欠娴熟, 来回穿刺局部的疼痛增加了紧张的心理, 拔针时或拔针后按压不当, 局部疼痛刺激, 全身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3], 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

1.4 病理生理因素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4], 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者或神经官能症史者, 多易发生晕针。

1.5 操作环境因素

陌生环境, 声音嘈杂, 气压低, 闷热季节, 诊室空气浑浊不流通, 抽血空间狭小拥挤, 室内色调不协调等, 体检者易发生晕针。

1.6 医护态度因素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 态度生硬, 表情冷漠, 或因接待大批量体检者而不耐烦, 患者抽血情绪受到影响, 也容易发生晕针。

2 护理对策

2.1 备齐急救用品

进行体检抽血时, 必须常规备用抢救药品和物品, 如氧气, 血压计, 听诊器, 温开水, 葡萄糖粉等。对健康人群体检抽血前应先询问既往史, 包括既往心脏病史、抽血晕针史等。

2.2 营造安静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外

因刺激源。舒适清洁的治疗环境会给体检者一种安全感, 如体检抽血者秩序的维护, 抽血台面的清洁无污染, 消毒程序的严格规范, 采血用品的质量保证等等。这些抽血环境的好坏与否, 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

2.3 做好健康宣教

做好采血前的宣教工作, 让体检者熟悉周围环境, 特别对体检表情紧张者, 要做好解释和心理安抚工作, 也可通过一些宣传手册和宣传板报, 让体检者对采血前的知识有所了解。并要了解体检者当日是否空腹及服药, 讲解空腹检查的意义。还要告知最好在平静空腹状态下采血, 避免在急促上下楼剧烈运动后进行[2]。

2.4 采取正确体位

协助体检者采用舒适体位及姿势, 以利于身体放松。尤其是有晕针晕厥史, 体检者应采取平卧位[4], 体检者最好避免观看操作过程, 在采血前、中、后密切观察体检者情况变化。

2.5 确保穿刺质量

培训好新上岗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尽量选择明显粗直的血管, 避免反复穿刺, 切忌在体内来回退针[3],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于血管不明显的体检者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采血。抽血时, 护士要注意言谈举止,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穿刺技术, 能使抽血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抽血时, 应严密观察患者脸色, 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抽血, 迅速拔出针头。

3 晕针的处理

轻者, 患者自述头晕眼花, 心悸气短, 恶心呕吐, 四肢无力等症状, 立即原位休息, 饮温开水或糖水及进食, 等待症状完全消失。发作期, 晕针者瞬间意识恍惚, 脸色苍白, 晕厥, 四肢冰冷, 血压下降, 脉搏细速, 应立即指压人中或合谷穴, 抬到就近通风处予以平卧, 头部放低, 松解衣带, 天冷时要注意保暖, 安慰患者不要紧张, 缓解后饮温开水或糖水和食物。严重者, 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 给予氧气吸入, 无需特殊药物治疗[4], 数分钟后即可缓解。对老年人或有心脏病的患者, 应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需加强生命体征的检测。

参考文献

[1]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青岛: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41-143.

[2]姚晓红, 张娅男.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7) :551-552.

[3]赵颖军, 宋志敏.门诊静脉抽血患者穿刺点护理行为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3) :45-46.

[4]黄瑞珍.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4) :2525-2526.

采血晕针 篇2

【关键词】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75-01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多用人单位加大对于员工的福利,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在体检中,会有一项重要的环节就是抽血,但是很多体检者出现晕针的症状。引起晕针的主要因素是员工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环境、护理人员的技术[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时有抽血晕针症状的50例体检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抽血前晕针22例,抽血中晕针18例,抽血后晕针10例。

1.2原因分析

对体检者按照性别、年龄、抽血等情况进行统计,回顾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

1.2.1心理原因

由于大部分的体检者对于抽血的相关知识不太了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相对陌生的项目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身体状况會因为抽血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此,对于抽血会有一定的担忧,从而加重了心理上的紧张,引起小血管持续扩张,严重的影响体检者的血压状况,最后导致晕针的情况发生。

1.2.2环境影响

由于相关规定要求采血时,要在特定的采血室进行。如果采血室的环境较为干燥,就会影响到整个采血室的空气流通,同时采血室会聚集大量的体检者,嘈杂的声音会使得整个采血室形成一个较为压抑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会直接的影响到体检者的心情,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最后在采血过程中造成体检者的晕针情况[2]。

1.2.3抽血者身体素质

由于每一个体检者对于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印象中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知也是不同的。第一次采血的体检者,也会受到其他体检者的影响,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疼痛程度的印象,所以在采血时,体检者的精神高度集中,这样下来,会对疼痛更加敏感,出现晕针的症状。还有一些体检者因为体质相对较弱,所以在受到针管的刺激时,血管扩张造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晕针。

1.2.4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当护理人员的技术相对较差时,在对体检者实施穿刺时,会引起较大程度的疼痛,并且拔针的过程中,没有实施及时的按压,突然间的疼痛会影响体检者的情绪,导致体检者的心理紧张、恐惧,最后会出现晕针。

1.3护理方法

由于体检者出现晕针的症状,主要的原因是心理、身体、环境、护理人员的技术,所以在对其进行护理时,注意从这几个方面施以护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体检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抽血的情况,可以发现,因为心理原因造成晕针的体检者有10例,占总人数的20%,因为身体状况造成晕针的体检者13例,占总人数的26%,因环境影响造成晕针的体检者11例占总人数的22%,护理人员护理技术造成晕针的体检者12例,占总人数的24%,其余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详见表1。

3讨论

为了减少体检者出现晕针的情况,我院对体检者出现晕血的原因简要的进行了探究,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3.1对体检者施以心理疏导

前文已经对因为心理原因造成的晕针情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此我院对体检者实施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首先就是在抽血前,向体检者讲授关于抽血的相关知识,并且积极的与体检者沟通、交流,降低体检者的紧张程度。其次是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体检者的心理情况,平稳体检者的焦躁情绪,使其能够主动配合采血[3]。

3.2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护理人员在对体检者进行采血时,保证采血室的空气流通,并且院方将采血室设置在较为宽敞、安静、整洁的房间。由于室内的湿度、温度都会影响采血者的心情,所以护理人员对其认真的控制[4]。在采血室内,设有舒适柔软的座椅供体检者休息。在整个体检过程中,设置了导诊室,会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体检者施以专业的指导。并且在采血室内,会准备大量的应急药物,当有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的对体检者施以治疗,从而保证了体检者的生命安全。

3.3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很多人对采血有恐惧心理,都是因为曾经的经历或者是同伴的经历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了提高。在对体检者实施采血时,护理人员会对体检者的血管认真的选择,尽量的缩短采血时间[5]。在对针头的选择上,也是以体检者为准,保证一针就可以完成采血。在采血时,护理人员与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完成整个采血,这样就可以尽量的转移体检者的注意力。采血穿刺与拔针时,尽量保证做到最快,减少体检者的不适感。拔针时,应该用无菌棉签按住针眼上方,拔针时,向下按,尽量减轻体检者的疼痛程度,从而减少晕针情况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陈玉芳,冯欢,李蔷薇等.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7):120-121.

[2]徐云芳,李宁.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716-6717.

[3]马珂,朱金燕,孙新艳等.浅论健康体检中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126-127.

[5]尚淑平.大学新生体检静脉抽血晕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86-187.

采血晕针 篇3

关键词:外出体检,采血晕针,因素,护理

晕针也称血管性晕厥, 是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 使迷走神经兴奋及亢进, 内脏器官血管扩张, 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 造成大脑供血不足[1], 导致姿势性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或跌倒。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中时有发生, 晕针跌倒时严重可造成其他外伤甚至骨折。抽血是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 而外出健康体检携带药物和抢救设备有限, 降低和预防抽血晕针的发生率,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某大型船务公司6157名员工体检时共发生采血晕针23例, 详细记录了晕针者当时的健康状况及相关诱发因素, 进行比较分析, 制订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大型船务公司2011年3-9月体检人员6157人。男3369人, 女2788人, 2012年3-9月体检人员6519人, 男4057人, 女2462人, 年龄19~58岁。所有体检者均为空腹采血。

1.2 方法

根据2011年该公司体检采血发生23例晕针者当时的健康状况及相关诱发因素, 认真分析, 制定了对应的护理措施, 对2012年该厂6519名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

2 结果

通过对体检者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 在相同的厂区环境内, 2012年度体检采血晕针率为0.05%, 与2011年0.37%相比有了明显下降。缩短了体检者体检时间, 取得了厂方和体检人员的一致好评, 2年体检者晕针发生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

3.1.1 环境与气候因素

广东地区长年气候湿暖, 相对湿度高, 使人体感觉闷热烦躁。外出健康体检场地由受检单位提供, 环境可能相对简陋狭窄。若受检人员较多时, 会导致通风不良, 拥挤嘈杂, 空气污浊容易导致缺氧[2], 是晕针发生的主要诱因。

3.1.2 精神心理因素

受检人员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低 (以女性为多) , 情绪过度紧张、恐惧, 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对抽血了解甚少, 认为抽血后对身体有损害;看到血液在短时间流至采血管内霎时间感觉自己失血过多;抽血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疼痛感受更加敏锐, 痛觉加剧[3]。

3.1.3 体质因素

体质虚弱者、疲劳、血糖相对较低、生产企业实现24 h轮班制, 部分体检者晚上值夜班后马上进行体检, 导致过度劳累, 贫血、感冒、生理期 (月经期、早孕期) 等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当受到针刺疼痛刺激、缺氧及精神因素影响,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 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 血压下降[4], 脑供血不足。

3.1.4 体位因素

不同的体位可影响人的脑部氧合量。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 血液蓄积于下肢, 回心血量减少, 影响脑部血供不足。

3.1.5 护理人员的因素

受检人员在静脉穿刺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紧张的心理, 需要护理人员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精湛娴熟的操作技能, 但采血护士平均一上午接待抽血人员上百人, 工作强度大, 容易忽略受检者流露出的恐惧紧致, 不安情绪, 以至不能及时有效缓解受检者不良情绪[5]或用生硬激烈的言行刺激受检者, 容易造成受检人员的情绪波动, 促使其出现晕针现象。

3.2 护理对策

3.2.1 做好外出体检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急救物品, 如急救箱, 氧气袋, 速溶方糖等。与体检单位充分沟通, 安排身体不适或晚上值夜班者应先充分休息, 后再进行体检。提前把体检册及验单填写受检人姓名等基本信息, 让体检者到场拿到体检册后马上进行体检, 缩短受检者空腹等候的时间。

3.2.2 体检场地的准备

选择空间大、光线充足, 空气对流, 环境卫生的场地。有条件者可选空调房间。与受检单位协商提前准备好温水及休息长椅, 为抽血前和抽血后体检者提供良好休息环境。

3.2.3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根据个体血管的特点, 尽量选择显露明显、弹性好, 粗直的血管, 进针时绷紧皮肤,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发现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缓慢或没有血液流出时, 应首先更换采血管排除真空泄露的情况, 切忌将针头体内来回退针, 导致皮下血肿和增加体检者的疼痛感与恐惧心理。遇血管过于纤细的体检者, 可指导其下垂穿刺肢体2~3 min[6], 使血管充盈。扎止血带避免时间过长过紧, 研究发现当扎止血带时间>1 min时, 血流速度明显较正常时减慢, 血流量减少, 易发生静脉血管扁瘪现象[7]。

3.2.4 语言交流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具备主动灵活与受检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 观察其情绪和心理反应。耐心解释采血量仅占人体全部血量的0.05%左右[8], 并不会引起贫血或血压下降, 更不需要特殊营养的补充。讲解体检的项目和好处, 减轻心理负担, 尽量分散其注意力。

3.2.5 重视高危人群

对表情紧张、紧闭双眼, 上肢发抖诉有晕针、晕血史的高危人群, 可嘱其做深呼吸, 态度和蔼、耐心倾听, 热情关注体检者的心理需求[9], 转移其注意力和消除顾虑。可嘱体检者采取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采血, 研究发现:正坐位采血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高于平卧位采血及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采血, 后两者发生晕针的几率无明显差别[10],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位体一方面可使受检人脑供血增加, 另一方面身体大部分重心落在采血台上, 万一发生晕厥也可减少姿势性肌张力丧失倒地引起外伤的可能。

3.2.6 加强外出体检流程的管理

为了确保外出体检有序的进行, 应与体检单位充分沟通采取错峰分批体检, 这样既不影响厂区的日常工作又缩短受检人员空腹排队轮候时间, 严格加强体检工作人员的管理, 分岗到位, 责任到人。配备急救巡查人员1名, 合理疏导分流体检人员进行体检, 避免抽血处排队等候人员过多, 维持体检秩序, 创造适宜安静的体检环境。发现晕针或其他突发情况及时进行救治。

采血晕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5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受检者300名, 其中, 男180名, 女120名, 年龄21~63岁, 平均 (38.4±1.5) 岁。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50名,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即做好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常规穿刺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 心理干预:护士在行静脉抽血的过程中, 应该边操作边与受检者沟通, 缓解其恐惧心理及紧张心理, 运用温柔的目光积极鼓励受检者[3]。如果受检者出现不良情绪, 则应分散其注意力, 可运用温柔的语气询问道“抽血痛吗?马上完成抽血了。” (2) 疼痛护理干预:护士应该熟练掌握静脉抽血的技巧, 选择粗直的静脉血管, 减少反复穿刺操作。平时注重缓解疼痛的静脉采血技术的练习及掌握[4]。 (3) 环境干预:可室内安装冷暖空调, 结合天气情况而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及湿度,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积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可在室内及室外的墙壁上开设卫生健康宣传栏, 对体检目的进行重点宣传[5]。 (4) 采血姿势干预:建议受检者呈平卧位采血或者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采血。 (5) 晕血晕针的护理:如果受检者发生晕血晕针, 则护士应该停止釆血, 立即拔针, 让受检者平卧, 保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6];同时可给予吸氧, 建立起静脉通路, 注意给其保暖;可让其含糖块或者饮用温开水[7], 待医师到达之后则协助医师进行妥善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静脉采血效果, 从采血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评价受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采血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一针见血、晕针晕血、采血后不良反应等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对采血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晕血晕针是静脉采血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血管性迷走性晕厥[8,9,10,11]。诱发晕血晕针的因素主要有心理比较紧张、体质瘦肉、体位因素、针刺产生的刺痛、环境嘈杂及护理服务态度不佳、护士采血技术不熟练等[12,13,14,15,16]。鉴于此, 本研究从心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方面对受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研究表明, 观察组一针见血、晕针晕血、采血后不良反应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提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晕针晕血的发生率, 提高受检者静脉采血的体检效果。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项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17,18,19,20]。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受检者对采血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受检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采血晕针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健康体检者中有198例抽血晕针综合症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15例, 女83例, 年龄14~64岁, 平均年龄32.4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有晕针综合症的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由研究组成员亲自发放问卷, 遵循自愿的原则, 调查前对本次调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 完全理解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 对无书写能力者可通过询问方式进行笔录代填, 可采用反问式、多项选择方式[3], 由调查者一对一提问后记录, 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 回收有效问卷48份, 有效回收率为96%。

1.3统计分析将所得的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百分率的形式描述体检者对抽血晕针的认识, 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因素与抽血晕针的相关性, 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抽血晕针综合症前后研究对象的知识掌握情况,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生抽血晕针综合症的主要因素, 见表1。抽血晕针最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 其次为身体因素和疼痛因素。

2.1发生抽血晕针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见表2。发生晕针的主要表现为轻度症状。

3讨论

3.1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

3.1.1心理因素抽血晕针主要原因是体检者的心理因素。抽血过程中过度紧张等因素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 并通过下丘脑的反射作用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使其功能紊乱引起的[4]。

3.1.2身体因素体检者年龄的差异也会造成抽血晕针。据统计抽血晕针主要发生在现代青年人。青年人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熬夜、休息时间短、不按时吃早餐等, 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空腹状态下抽血极易诱发晕针。

3.1.3疼痛因素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 现代青年人对于疼痛刺激特别敏感。抽血时, 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到疼痛刺激后, 引起过度性的紧张, 反馈性地作用于血管舒张, 减少回心血量, 降低血压, 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

3.1.4工作人员因素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操作技术也会对体检者产生影响, 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 技术不熟练, 都会加重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 导致其精神高度紧张而诱发晕针。

3.1.5环境因素由于体检采血时间的特殊性 (多为空腹) , 体检者都相对集中在上午, 如果抽血环境室内人多嘈杂, 空气不流通, 再加上气候干燥、闷热等因素, 极易使体检者在抽血过程中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 诱发晕针。

3.1.6采血体位因素静脉采血一般是坐位, 坐时下肢肌肉张力低, 血液蓄积于下肢, 回心血量减少, 故晕针发生率高于平卧位。3.2预防措施

3.2.1抽血前加强心理护理在抽血前向体检者宣传抽血检知识, 使他们对于抽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提高安全感;询问有无抽血晕针综合征病史, 做好安慰工作, 缓解体检者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在抽血的过程中与体检者交谈, 转移其注意力, 有效地降低抽血晕针率。

3.2.2强调体检前的注意事项了解体检者的基本情况, 嘱咐体检者避免处于饥饿、劳累、疲倦、剧烈运动后等应激状态下体检。对于有晕血史的或饥饿、劳累、疲倦的体检者一律取平卧位, 以防止晕针的发生。

3.2.3提高工作人员的态度和技术工作人员在抽血过程中态度要和蔼, 动作要轻巧、娴熟、压脉带松紧适度,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一次达标”, 拔针后迅速将针筒试管离开体检者的视线, 以减少血液的刺激。采血结束后叮嘱其按压针孔处3~5 min, 不得按摩、放松, 同时告知在抽血室门口静坐片刻后再离去;如有不适 (头晕、目眩等) , 尽快平躺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5]。

3.2.4营造温馨的抽血环境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注重诊疗环境、等候区域的人性化设计, 在健康管理中心设计向“宾馆式”、“园林化”靠拢, 播放轻松快乐的音乐实现听觉享受, 蓝色与绿色相结合的色调实现视觉享受, 整洁、宽敞、明亮、通风的体检环境, 适宜的温湿度, 使体检者心情愉悦, 有效地减少抽血晕针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 晕针是由于血管的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导致血管扩张,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进而减少回血量及降低心输出量、血压的一种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晕厥现象[7]。近几年,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的提高, 健康体检抽血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健康体检中经常会出现抽血晕针的现象[8]。心理因素是静脉采血晕针的主要原因, 首先对抽血要有正确的认识;实施灵活个性化语言交流, 采取人文关怀, 结合心理知识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使体检者摆脱不良情绪;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 采取适当的体位姿势, 进行熟练的穿刺技术[9]。从本次调查中发现, 对于轻、重度的抽血晕针综合征体检者进行对症护理, 可有效减少晕针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晕血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 根据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体检者的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疼痛因素及当时的环境因素均可造成患者抽血时发生晕针综合症。结论 通过对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症护理,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情绪并预防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体检,抽血晕针,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胡红, 陈维信.健康体检静脉抽血晕针5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4 (11) :32-37.

[2]陈玉芳, 冯欢, 李蔷薇, 等.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 201l, 17 (7) :120-121.

[3]谢秀全.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5, (3) :152-153.

[4]蔡亚男, 张彤.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今日健康, 2015, 1 (14) :258-259.

[5]袁文平, 王超.健康体检人群38例晕血者的处理与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1, 8 (23) :387-388.

[6]蒋欣.大规模人群体检中习惯性晕血症的快速识别和处置[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3 (13) :78-79.

[7]柳小平, 乐永芳.健康体检抽血时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9) :231-232.

[8]苏晋蓉.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河南中医, 2013, 33 (10) :298-299.

【采血晕针】推荐阅读:

抽血晕针07-10

上一篇:现代租赁下一篇: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