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共4篇)
长善 篇1
引言
近些年职业中专体育教育引入“通过体育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 强调体育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更要注重于对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引导。职业中专体育教育的标准在提高, 但很多地方的体育教学理念却没有改变, 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教学方法简单随意。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 对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不断探索, 发现要扭转目前职业中专体育教育的颓势, 将长善救失原则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不失为一剂良方。
一、长善救失原则概述
长善救失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是说作为教育者,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并加以指正、引导, 将短处转化成长处。长善救失原则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含义为:能够针对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身材身形、运动天赋、兴趣爱好等不同方面因材施教, 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和缺点, 并加以引导, 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将缺点变成优势。
长善救失原则对于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推动意义。这一教学理念能扭转以往体育教学低效率、低影响、无作用的局面, 真正从每一个学生出发, 以人为本, 尊重客体差异, 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教学硬件条件、学校教学环境、社会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制订有效的教学方针方法。从学生入手、从教师入手、从教学方法入手, 将各个有利因素凝聚起来, 将不利因素有效转化, 真正实现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既锻炼学生身体, 又培育学生品格的教学目标。
长善救失原则在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 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教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长善救失原则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强调教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如果不能把握好这几个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失去根基, 教法对学生的促进将缺乏依据, 长善救失原则的应用将无从谈起。要把握好这些关系, 则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以因材施教为基础和以因势利导为核心。
二、因材施教是长善救失原则应用的基础
长善救失原则的理念是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并施以恰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改正、提高。这一原则得以应用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其身体条件、性格特点等是相适宜的。倘若这项教学内容学生本身就无法掌握或者兴味索然,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都无法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长善救失原则是将本来是好的东西从错的地方搬到对的地方, 而无法将本来就不适宜的东西变成适宜的。所以, 要做到长善救失, 因材施教是基础。
1. 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先天身体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 有的人骨骼粗壮、四肢短小, 可能不适合耐力型运动, 但一些力量型运动对于他也许就得心应手了;有的人天生瘦弱、四肢颀长, 去推铅球肯定不合适, 但去跑步肯定就得天独厚了;有的人看起来各方面的运动条件都不突出, 但小脑非常发达, 各类健美操对于他而言便是小菜一碟了。因此, 我们必须将这些身体素质各异的人进行分组, 使所有学生在接下去的课程学习中能够各得其所, 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能有的放矢。这需要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科学的体测, 体测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骨骼结构、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平衡感等。根据体测所得数据对学生进行一个大概范围的划分, 这是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第一步。
2.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简单地把因材施教的“材”认为是学生的身材, 即身体天赋。因此在分组的时候直接根据体测数据一分了事。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 因为学生的身体天赋只是“材”的一部分, 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则是“材”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比如, 有的学生生性好动, 慢悠悠的太极拳对于他可能就是煎熬;有的学生喜静, 太过激烈的篮球运动他一定提不起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性格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 如果生硬地割裂性格和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 唯数据论地进行简单分组, 那么这样的因材施教最多只能是让教学变得便利, 而无法保证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因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入学体测后, 对学生适宜运动类型进行划分便不能是一个单向的、教师独断的过程。根据体测的数据由教师划分出一个大概的范围, 有多个选项可供选择, 学生依据自身性格爱好进行选择。这样双向的、师生互动的选择结果就比较符合因材施教的目标了。
3. 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发展需要因材施教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 因此因材施教不能单纯地考虑“材”, 还应考虑施教的环境, 即我们的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结合已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 对于一些目前教学条件还无法满足的教学内容要善于转化, 使其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此外因材施教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职业中专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要直接走进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 体育课程教学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需要服务, 让学生不仅仅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受益, 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受益, 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三、因势利导是长善救失原则应用的核心思想
因材施教是长善救失原则应用的基础, 但要真正发挥长善救失原则的作用, 就要把握好一个核心思想——因势利导。也就是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加以引导, 帮助学生提高, 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不断互动的过程, 要实现因势利导, 需要教师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 不断发现和解决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的问题, 把握势、做好导, 实现长善救失。
1. 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手段, 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基本喜好、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一些认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可能采取的参与方式等, 并从中发现学生已有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然后再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抽查、定期考核等方式,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发现学生不足后加以指导, 进而改善教学效果。
2. 通过现代通信交流平台, 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比较紧凑, 教学速率较快,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足的机会并不多, 因而教师应该注重课下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 通信交流平台种类繁多, 通信方式也愈加便捷, 教师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博群、微信、微信群等现代通信工具, 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 加强课下与学生的互动。笔者调查发现, 学生喜欢在微博上发表心情、抒发感想, 充分利用好这些现代通信交流平台, 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想法, 听到他们对课程教学的意见, 并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 对症下药, 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水平。
3. 通过建立小组长反馈机制, 加强师生了解
无论课上课下, 不论教师多么努力想融入学生的生活, 都会因为时间、精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无法真正实现。这意味着仅仅依靠以上方法, 教师是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 无法完全了解便无法真正做到长善救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建立了小组长反馈机制:班里学生以五人分为一组, 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这些小组长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组长, 并不需要特别突出的能力, 也不需要去管理同学, 这些小组长往往具备跟同学打成一片的能力, 比较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笔者定期与这些小组长沟通交流, 通过他们来反馈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们深入同学的学习生活, 所以这些反馈结果往往都比较准确;这些反馈并不与其他考核奖励相挂钩, 没有利益之争, 也就比较客观。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结果, 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因势利导,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使长善救失原则发挥最大功效。
结语
长善救失原则的提出是为了改变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教学的难题, 该原则的应用是以因材施教为基础, 以因势利导为核心精神。但无论是因材施教, 还是因势利导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长善救失原则本身就是基于教学者提出的要求, 因此需要教师花些心思, 真正参与到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执行中去, 不断努力, 最终达到提高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教学问题长期不受重视, 课程教学无法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必要支持, 因此必须扭转这个局面。长善救失原则对于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要将这一原则应用到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教学中需要做好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两个方面。
关键词: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赵玉娟.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体育教学与研究, 2010 (3) .
[2]谢禾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文学教育, 2009 (12) .
[3]陈恩富.中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探讨[J].教学研究, 2012 (7) .
长善 篇2
——庆祝第29个教师节致辞 涪陵十六中校长 邓发国
同志们:
即将到来的9月10号,是第29个教师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利用周前会的时间,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获得表彰的区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和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员,以及考核为优秀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自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至今,已经走过了29年的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日益提高。身为教师,在莘莘学子的深情问候中,我们能感受到教育生涯的美好;身为教师,面对来自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尊重和期待,我们感受到肩负的责任重大;身为教师,站在十六中教室的讲台前,面对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的内涵。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学校已经迈上了新一轮发展的新征程,广大教职工要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为把我校打造成涪陵区初中品牌窗口学校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教师提三点希望: 一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每位教师都要视学生如儿女、如亲人,洒向学生都是爱,就一定能创造教育的奇迹;我们要用理想做教育,春风化雨润桃李,长善救失育新人,投入教育都是情,就一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二要提高师德水平,依法执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是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品求上善,知行一体,气养六合。
三要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我们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学习,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老师们,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把教书育人作为奉献社会的职责使命,把为人师表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十六中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善救失 各显其能 篇3
一、分别看待,使学生各就各位
这里所说的分别对待,是指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了解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根据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典型的共同特征对他们“同等看待”。只有坚持“分别看待”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各就各位”,也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许多优秀教师成功的教育经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同是解决学生学业成绩不良问题,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态度不好的令其端正态度,对于信心不足的帮其树立信心,对于方法不好的教其掌握方法,对于能力不强的助其提高能力。又如,同是使用表扬手段,对于自尊心强而且倔强的学生可能生效;对于顽皮而习惯于畏服的学生则不一定生效;对于怀有成见且戒心很重的学生,甚至被看作是讥讽,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反感或对抗。可见,倘若无视差异,把任何一种好的教育方法看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势必形成一般性原则解决不了特殊性问题的尴尬局面,难以收到“对症下药”之效。即使偶尔奏效,充其量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
二、分别要求,使学生各有所能
所谓分别要求,是在“分别看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有的不同水平和可能达到的不同目标,分别提出对他们来说是切实可行的要求,进而使他们在“各就各位”的基础上各有力所能及的训练,各求力所能及的发展。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年龄阶段,同一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一般认识能力发展是很不均衡的。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看,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能抓住老师讲解的要点,有的则需要经过一定的反复才能理解,而个别学生也许根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再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看,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概括水平高,因而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运用,或者,当正面掌握某些知识后,便能迅速地辩解或理解逆向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则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从这种差异的实际出发,而用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图省时省事,求得心应手,往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安排上,只着眼于几个“尖子生”,只考虑少数优生的发展,让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少数差生成为事实上的“陪读”,使他们感到在课堂上没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做,进而产生“无所作为”“自暴自弃”的念头,分心、畏难、厌学等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了。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就会因长期得不到适量的锻炼而萎缩退化。反之,从大多学生的水平出发,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各有所能”的收获与喜悦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以自己的方式不断求得发展,即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分别指导,使学生各得其所
所谓分别指导,就是根据学生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对学有余力者“长其善”使其“吃得饱”“吃得好”,而对学力不足者“救其失”使其“吃得下”“吃得了”,进而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当然,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条件下,教学不可能事事从个别学生的水平出发,更不能以个别辅导代替课堂教学,但并不等于无法进行“分别指导”,因材施教来“分别指导”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渠道:
1.课前预习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准备阶段,要使各种不同学力的学生在上课前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准备,分别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对差生显得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在布置指导预习时,总是在指出一般要求后,对差生单独指出不同要求并进行个别帮助。如学习难度大一些的课文,对差生只要求他们查字典,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文中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发现他们在预习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解决。如告诉某些学生部首是什么,怎样结合句子的意思正确选择词义等,由于坚持分别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便各有所得,也就为教学时“各有所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别指导,当然不可能像旧式私塾先生那样,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个别辅导,而是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意识地把训练项目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去。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普通话发音比较标准,读书富有表情,教师就有意识地在需要个别读书的时候,指名让她单独朗读课文中感情起伏的段落章节,使其潜在的长处得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并加以充分肯定,还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听、说、写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3.作业练习
作业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其语文学习的起点肯定是不同的,因而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终端目标不可能在整齐划一的尺度上,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布置检测评定等环节上,也都坚持分别指导。如对差等生,以安排理解性、记忆性的练习为主,对优等生,以安排思考性、迁移性的练习为主。在这方面,不少教师都创造了可取的经验。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根据写作能力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分别提出写作训练的不同要求,如练习写人的记叙文,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用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物的高贵品质,并在两件事后,各写一段议论、抒情的话,点明中心。对一般程度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两件事后,总的写上一段或几段议论、抒情的话,点明中心。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主要是通过这条途径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学生对各种课外活动的选择性参与,是需要、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驱动的结果,而各种课外活动本身又是分门别类的,因此,对整个课外活动来讲,分别指导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毋庸赘言的。需要强调指出的,倒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其发展潜能,通过提供外部诱因,激发其内在需要,分别指导学生选择适应自己个性的课外活动。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各显其能,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长善 篇4
2013年3月25日,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按照教学处和教科室的教研计划与教研要求,开展了本期的第二輪“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闫××老师和陈××老师共同执教《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课的第一教时,两个人的教学都能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并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价值,课堂上教学生动活泼。
一、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陈××老师和闫××老师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提出了具体的预习要求与目标,这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是,陈××老师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定为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为导课、朗读、理解内容、探讨思想、拓展迁移等六个环节;而闫××老师则以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思想内容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为导课、诵读翻译、文言知识的落实、整体感知、思想内容的理解、归纳积累等六个教学环节。陈老师选择了学生主持教学、学生展示交流;闫老师则选择了相对较为保守的教学方法,以老师的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辅。
二、我的一点认识
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老师讲解更有可比性,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在比较中去借鉴学习。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的触动特别大,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特别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参与的多种途径,这些都特别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
总之,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展现个性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以,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长善】推荐阅读:
新八德长善教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