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黄颡鱼

2024-09-16

全雄黄颡鱼(共3篇)

全雄黄颡鱼 篇1

黄颡鱼俗名黄腊丁、黄蜂鱼, 是生活在内陆水体的小型底栖鱼类, 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笔者在校内基地采用一次性放足鱼种进行商品鱼养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

用于养殖的池塘为基地的1 #、2 #塘, 每张面积约为1333m2, 池形为长方形 (长:宽=5:3) , 东西走向, 塘基为水泥砌砖, 池边陆地10m内无高大树木。池塘底质为泥壤土, 池底平坦, 淤泥10cm, 排灌方便, 水源为地下井水, 水质良好无污染, 池塘保水性能好, 水深能保证1.8m以上。每张池塘配备一台2kW/h叶轮式增氧机。

2 池塘准备

5 月上旬, 每亩用生石灰125kg干法清塘, 泼洒时将生石灰化浆后立刻趁热全塘均匀泼洒, 用犁耙使底泥和生石灰充分混匀, 晾晒一周后加井水至100cm水深。每亩施加100kg发酵过的牛粪培育浮游生物, 6d后根据水色和浮游生物量, 即可放入鱼种。可用100m L小烧杯盛装池塘水, 对着阳光看, 有10 个以上浮游生物即可。

3 苗种放养

鱼种要求规格相对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残, 已进行过人工喂饲驯养。黄颡鱼鱼种来源于朝晖水产公司由广东海大引进的全雄水花苗培育而成。1 号塘共放入鱼种24770 尾, 重60kg, 其中放养黄颡鱼24000 尾, 规格为1000 尾/KG, 配养鲢鱼、鳙鱼、银鲫、细鲮斜颌鲴。2 号塘共放入鱼种30570尾, 重68kg, 其中放养黄颡鱼30000尾, 规格为1000 尾/kg, 配养鲢鱼、鳙鱼、银鲫、细鲮斜颌鲴。为减少鱼种的应激反应, 提高成活率, 放鱼时要调节运鱼箱与池塘的水温差, 使温差不超过2℃。鱼种入池前用5% 的食盐水浸泡5 ~ 10min。

4 饲养管理

4.1饲料投喂

选用广东全兴水产饲料有限公司的黄颡鱼配合饲料。采用人工投喂, 在固定食台内投放饲料, 此法可以减少饲料的散失, 也便于观察鱼吃食情况。饲料的投喂要坚持“四看”、“四定”原则, 即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吃食情况确定实际投饵量, 投饵时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3 次, 分别为8:00、17:00、22;00, 由于黄颡鱼喜欢在夜间活动, 晚上投喂量占全天的60 ℅以上, 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 ~ 5%。7、8 月份每次饲喂以鱼八成饱为适度。

4.2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每天巡塘检查, 早晚各1 次, 了解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生长状况、水质变化、疾病情况等, 并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巡塘过程中, 发现死鱼和垃圾要及时捞出, 保持鱼塘清洁。根据鱼吃食情况和鱼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喂养量。发现水质变坏要及时换水、注入新水, 一般1 个月换2 次水, 换水量在20 ~ 30cm左右。根据天气及时调整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一般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 即:晴天午后开机, 阴天次日凌晨开机, 阴雨连绵或鱼暗浮头时开机。一般傍晚不开机, 阴天白天不开机。根据鱼的活动情况和疾病情况, 及时给予药物调理和治疗。

4.3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是池塘养鱼生产中重要环节之一, 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因此要认真贯彻“全面预防, 积极治疗, 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清塘消毒, 调节好水质, 控制病菌的传播与繁殖, 合理饲养管理, 增强鱼的体质。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并改良水质。养殖中后期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底质, 用光合细菌调节改善水质, 用枯芽孢杆菌改良底质。高温季节, 每月用恩诺沙星拌饵投喂, 3d一个疗程, 有效控制肠炎等疾病发生。

5 结果与分析

5.1养殖结果与分析

2015 年3 月5 日, 分别对两张鱼塘进行捕捞, 其结果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1 号塘共产鱼2825kg, 平均667m2产量1412.5kg, 群体增肉倍数 (池塘所有鱼类的增重量与放养鱼种的重量之比) 为46.1, 综合饵料系数 (饲料用量与池塘所有鱼类的增长量之比) 为1.32。其中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规格为0.12kg/ 尾, 产量为2400kg, 占总产量的比例为84.9%, 成活率83.4%。

2 号塘共产鱼3005kg, 平均每667hm2产1502.5kg, 群体增肉倍数为43.2, 综合饵料系数为1.3。其中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规格为0.10kg/ 尾, 产量为2550kg, 占总产量的比例为84.8%, 成活率85%。这些数据说明1 号、2号养殖鱼塘养殖生产效率都较高。

5.2经济效益分析

1 号塘总产值为60860 元, 投入的成本为42150 元 (主要有苗种费3050 元, 饲料费用32400 元, 电费1800 元, 塘租费3000 元, 人工费1400 元, 药费500 元) , 总利润为18710 元, 667m2利润为9355 元, 资金投入产出比为1:1.44, 资金利润率为44.3%。

2 号塘的总产值为64767 元, 投入的成本为49547 (主要有苗种费3680 元, 饲料费用40567 元, 电费1800 元, 塘租费3000 元, 人工费1400 元, 药费500 元) , 总利润为15220元, 每667m2利润为7610元, 资金投入产出比为1:1.31, 资金利润率为30.7%。以上数据表明两张鱼塘的经济效益均较高, 1 号塘比2 号塘略微好点。

5.3小结与讨论

通过将近一年的养殖, 1、2 号塘均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全雄黄颡鱼雄性率较高, 生长速度比普通的黄颡鱼要快, 饲料系数要低, 养成规格相对整齐, 每667hm2产量均超1t, 是有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摘要:近年来, 黄颡鱼在南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黄颡鱼已成为本市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中主要的养殖对象。笔者于2014年在校内养殖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全雄黄颡鱼的养殖, 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关键词:全雄黄颡鱼,池塘养殖,名特优

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技术 篇2

1 基本设施和技术措施

1.1 塘口条件

夏花培育池共12只, 5×667 m2~20×667 m2/只, 总面积180×667 m2。池塘深度2.8 m, 水泥护坡, 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667 m2配备水车式增氧机0.3 k W, 另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1.2 清塘消毒

鱼苗下塘前10~15 d用专用清塘灵和菊酯类药物带水彻底的清除池塘内的杂鱼、青虾、龙虾、及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后,用强氯精、二氧化氯、生石灰等消毒剂对塘口彻底消毒。鱼苗下塘前7 d抽干池水,彻底晒塘。放苗前2 d进水60~80 cm,并用0.5×10-6的硫酸铜、0.2×10-6的硫酸亚铁、0.5×10-6的敌百虫、0.015×10-6的氯氰菊酯进行水体消毒。

1.3 苗种、饵料来源

卵黄苗来自本公司人繁全雄鱼苗,开口料为浙江明辉公司黄颡鱼专用料。

1.4 适时下塘

放苗前一天,全池泼洒水体解毒剂,放苗当天泼应激药。鱼苗孵化脱膜后3 d(实际2日龄)下塘,鱼苗体色发黑、由集群到上浮散游前用吸管吸出、打包下塘,每667 m2放养20万~30万尾,泼洒黄豆浆3次,黄豆用量0.5 kg/667 m2。下塘前3 h开增氧机至全天,下塘后3~7 d增氧机最好不停。

1.5 做好防病

鱼苗下塘第3天、第5天,各用1次光合细菌,待到第5~7天鱼苗长到1.2 cm后用0.7×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杀虫(最好与甲醛交替使用),再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以后每隔一周消毒一次,10 d左右杀虫一次。

1.6 及时分塘进行二次培育

鱼苗下塘20~30 d即可长到3 cm、规格在3 200尾/kg这时就要及时分塘,进行二次培育,以培育大规格鱼种。

1.7 加强投喂

由于是清水育苗,鱼苗下塘当天就投喂豆浆,一天3次,连喂5 d,具体投喂量根据池塘生物量决定。一般在鱼苗下塘5~7 d后驯食,用蛋白含量在40%~42%的专用黄颡鱼料粉碎后投喂,投喂时将饲料拌潮,以手能捏成团为宜,沿池边每隔10 m投喂一个小团,喂后1 h检查吃食情况,再决定以后的投喂量。3 d后,用半浮性食台,食台上架灯,进行灯光驯化。7~10 d后也可用南美白对虾料代替。晚上、夜里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1.8 强化管理

坚持每日早晚巡塘,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根据水质状况、透明度及水位变化情况定期换水并逐步提升水位,(水位从45 cm到60 cm,最终达1.8 m左右),一般10~15 d换水1次;每半个月用生石灰、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强氯精等消毒剂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在鱼种生长旺季,根据天气和鱼池溶解氧变化情况,按着“三开两不开”的原则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解氧,以预防和解救浮头,保证鱼种正常摄食和生长;每半个月检查1次鱼种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每天检查食台有无残饵,并清理食台,食台每10 d用漂白粉等消毒1次;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随时捞出池塘中的蛙卵和蝌蚪防止抢食饲料。

2 结果

苗种放养与收获情况见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清水下塘

由于黄颡鱼卵黄苗消化系统特殊,培育适口的浮游生物比较困难,难以像四大家鱼苗一样提前肥水下塘,故采用清水育苗,以豆浆、生物制剂作为前期饵料,对提高卵黄苗培育的成活率至关重要,目前该技术培育成活率之高在省内并不多见。

3.2 进水消毒、增氧

放苗前2 d进水、消毒,进水以80目网过滤。放苗前一天用一次解毒剂,放苗当天全天增氧。

3.3 饵料供应

放苗当天及第3、4天以豆浆投喂,夏天由于气温高,黄豆提前3 h浸泡即可,以保持新鲜,豆浆必须过滤,豆渣千万不能进池。每天3次,每次每667m2用黄豆500 g。进苗第5~6天以豆浆培育的浮游生物为食,第7天开始驯食,用高蛋白质饲料破碎料,用半浮性食台,晚上进行灯光驯食。

3.4 病害防治

进苗后第9~11天是育苗第二个关键,是肠炎、水肿的暴发期,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全池泼洒,水体再二氧化氯预防,料饵中添加VC、恩诺沙星、免疫球蛋白。

3.5 敌害清除

及时捞除蛙卵、蝌蚪,检查进排水口,消除隐患,清除杂草。

3.6 苗种捕捞

全雄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控技术 篇3

1 发病原因

黄颡鱼是一种无鳞鱼, 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流行的疾病, 危害苗种及成鱼的饲养, 分析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可以归纳为以下4 点:一是鱼池未经消毒, 尤其是使用时间较长的池塘, 池内淤泥较厚, 池塘及鱼苗的消毒工作不到位, 易引发鱼病;二是苗种放养密度大, 排泄物增多, 影响水质, 易导致鱼类生长过程中缺氧, 活力减弱, 从而易感染疾病;三是饲料腐败变质, 或病死鱼的交叉重复感染, 病害的传播面广;四是持续高温、闷热天气, 使得水体中的有害细菌繁殖加速, 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和氨氮普遍偏高, 降低了鱼的抗病能力[4,5,6,7]。

2 疾病预防措施

针对全雄黄颡鱼病害频发采取的预防措施:一是营造适宜生态养殖条件, 提前1 个月排干池水并清淤与曝晒, 放种苗前15 d进行池塘清整消毒, 彻底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及其他敌害生物;二是放养体质健壮和规格整齐的无病害苗种, 苗种放养时, 先用呋喃西林溶液和3%~5%食盐溶液消毒, 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 适当配搭一定数量鲢、鳙调节水质;三是保证饲料质量, 合理投饵, 及时清除死鱼, 搞好养殖场所的环境卫生, 调查并总结发病规律, 定期泼洒生石灰浆、强氯精等对活饵料、食台、食场消毒;四是维持良好水质, 坚持调节水质成本较高, 且劳动强度大, 但在病害风险日渐升高的情况下应长期坚持。黄颡鱼池塘调水一般可分2步走, 先通过生石灰等沉降池塘中有机物质, 再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等调节水质, 坚持少量多次原则, 一般情况下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将饲养黄颡鱼的网箱置于具备一定流水条件的敞水区域, 注意控制网箱密度, 并经常移动网箱, 此措施对于预防黄颡鱼患病有一定效果。

3常见疾病防治

3.1肠炎病

3.1.1 病原体。肠炎病的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3.1.2 症状。在发病初期鱼游动迟缓, 食欲减退, 腹部膨大, 肛门红肿且有黄色分泌物流出。解剖发现, 病鱼的前肠充血发炎, 严重的甚至全肠呈浅红色, 肠管内充满血脓。

3.1.3 危害及流行。危害鱼种和成鱼, 流行时期为6—9 月, 流行水温25~30 ℃。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底层淤泥中, 也可能来源于天然的饵料, 或通过病鱼直接传播。

3.1.4 防治方法。一是提前1 个月排干池水并清淤与曝晒, 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彻底清塘。二是科学投喂, 避免投喂霉变或腐败的饲料, 动物饲料需彻底消毒后投喂, 在疾病高发的时期注意在饲料中混入0.1%的鲜大蒜汁。三是内服和外用相结合进行治疗, 外用药物可选用8%溴氯海因0.2~0.3 g/m3、10%聚维酮碘0.5~1.0 g/m3或漂白粉1.0~1.2 g/m3全池泼洒。内服药物可选用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等抗生素, 用药剂量分别为15~20、100~150、200 mg/kg, 每天1次, 连续投喂3~5 d为1 个疗程。

3.2 “一点红”

3.2.1 病原体。“一点红”的病原体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3.2.2 症状与流行。鱼脑组织出现弥散性出血, 头骨受到感染, 并逐渐溃烂形成空洞。病鱼死亡前身体失去平衡, 受到刺激时在水中快速旋转, 继而死亡。危害及流行时期为鱼种、成鱼阶段, 高温季节较多发。

3.2.3防治方法。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和光合菌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防止水质恶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聚维酮碘等杀菌消毒药物全池泼洒杀菌消毒;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复方磺胺嘧啶、氧氟沙星等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及时杀灭病鱼体内的细菌。

3.3出血性水肿病

3.3.1 病原体。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所致。

3.3.2 主要症状。病鱼消瘦, 体表分泌黏液, 出现阵发性狂游或旋转游动。头部充血, 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 背鳍肿大, 鳍条溃烂。解剖鱼的腹部发现, 腹部膨大, 肠内残存食物较少, 肝脏为土黄色, 脾坏死, 肾脏上出现霉黑点。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多发。

3.3.3防治方法。改善池塘水质条件, 溶氧量应控制在5 mg/L以上, 并合理控制鱼苗放养密度;发病池用10%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 同时饲料中混入10%氟苯尼考粉, 每1 kg饲料用药2~3 g, 每天1次, 连续3~5 d;投喂的饲料中每1 kg干饲料加四环素0.6~0.7 g, 每天1次, 连续用3~5 d。

3.4水霉病

3.4.1 病原体。水霉病的病原为水生霉菌。

3.4.2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 后期鱼体表面长出菌丝。鱼体受刺激后分泌黏液, 并表现为焦躁不安。患病较严重的病鱼肌肉腐烂, 并且会并发其他疾病, 最终造成鱼池内大量病鱼的死亡。由于水霉菌是腐生性的, 是一种继发性的感染, 水霉病在我国淡水水域广泛存在, 其繁殖适温为13~23℃。

3.4.3防治方法。用20 mg/L生石灰或20 mg/L漂白粉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鱼体抵抗力, 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用“水霉净” (主要成分为地肤子、苦参) 0.2 g/m3和“泼洒水” (主要成分为生姜、苦参) 0.375 m L/m3全池泼洒, 每天1次, 连用3 d。

3.5 寄生虫病

3.5.1 病原体。 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斜管虫与车轮虫等, 常见的是并发症。

3.5.2 症状。病鱼倒卧或侧卧于水中, 呼吸困难, 死亡率高, 严重感染时病鱼出现狂游症状。斜管虫喜寄生于鱼表, 侵袭鱼体表皮肤, 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的黏液。寄生在鱼体表的车轮虫较大, 而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个体较小。

3.5.3 防治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15~25 g/L的食盐水浸浴30 min, 重复2 次;0.4~0.5 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 或“车轮净”化水全池泼洒, 杀灭寄生虫。

3.6 营养性疾病

3.6.1 病原。饲料配方中原料变质或营养成分不足等引起, 或者长期缺乏多种维生素, 或投喂的方法不科学等, 造成肝细胞脂肪化, 从而引发花身、体表的黏液减少、烂身等。

3.6.2 症状。病鱼肝脏和胆囊肿大, 胆汁发黑或呈黄绿。 病鱼零星死亡, 体型较大个体较先死亡。

3.6.3 防治方法。 提高饲料质量, 保证饲料中粗蛋白含量35%以上, 并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科学投喂, 防止投喂量过多或过少。水质恶化引起的花身可以通过换水、调水解决;环境应激引起的体色变淡也可通过缓解应激解决;饲料变质导致的黄颡鱼变黄通过转料也难以完全恢复。

4 注意事项

全雄黄颡鱼为无鳞鱼, 对硫酸铜、高锰酸钾和敌百虫等比较敏感, 尤其要慎用。全雄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24 h半致死浓度为硫酸铜0.69 mg/L, 90%晶体敌百虫2.8 mg/L, 食盐2.5%, 福尔马林68 mg/L, 氮胺总量8.4 mg/L。各种鱼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可能失效, 也有可能毒性增加, 因此用量要准确。用药前应咨询技术人员, 保证科学用药。全雄黄颡鱼病害经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 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全雄黄颡鱼的疾病防控应贯彻 “调节水体, 改善水质, 杀灭寄生虫, 外消内服, 综合防治”的方针, 因此应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做好病害防控。

摘要:总结了全雄黄颡鱼病害的发生原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病害防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全雄黄颡鱼,原因,病害诊断,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朱文锦.黄颡鱼健康养殖疾病防治方法[J].河南水产, 2008 (4) :28-29.

[2]梁正生, 黄钧, 施金谷, 等.黄颡鱼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 2012 (9) :1400-1404.

[3]隗黎丽, 吴华东, 阮记明.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6 (1) :187-192.

[4]杨先乐.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39-140.

[5]王文彬, 罗玉双, 曾伯平.黄颡鱼的微生物病及其防治[J].内陆水产, 2006 (11) :35-37.

[6]吴萍, 崇加荣.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J].水利渔业, 2003 (2) :67-68.

【全雄黄颡鱼】推荐阅读:

上一篇:福兴煤矿下一篇:农药施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