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查询

2024-11-2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路线查询(精选12篇)

路线查询 篇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可实现线路查询的网络化, 使得普通市民即便足不出户, 也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线路。掏出手机, 就可以轻松查到, 随身随时通过手机查询城市线路等相关信息, 是出行的好帮手, 因此查询软件也就成了手机里必备的查询工具。根据现有系统的一些不足, 文章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些查询方式, 例如自动优化路线, 地理编码自定义绘制位置等, 使得用户能实时实地、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更高效的路线方案。

关键词:智能查询规划,eclipse,Android SDK环境,Android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地图被广泛应用, 其中应用最为显著的是在路线规划中。因为它不仅能够提供给路线规划的各种功能, 同时能够提供一些道路的辅助信息。但是如何高效、快捷地利用电子地图, 这也是现在路线查询工具的主要问题。本智能路线查询规划系统采用web端服务器和Android端模式, 拥有路线查询规划、位置对比展示、地理位置关键词查询、导航、地理编码自定义绘制、定位、短串分享、LBS.云检索、添加覆盖物、卫星与交通图查看等功能。该系统利用Java, Xml等编程语言, 在eclipse, Android SDK环境下开发, 通过GPS和网络对位置信息定位, 支持路线查询规划。

1 设计流程

该系统是一个智能查询系统, 无论是web端服务器还是Android端, 在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中要做到连贯和实效, 将整个工作流程的功能整合起来, 相互作用, 实现功能的最大统一化, 提高查询的精确度和效率。本系统包括路线查询规划、位置对比展示、地理位置关键词查询、导航、地理编码自定义绘制、定位、短串分享、LBS.云检索、添加覆盖物、卫星与交通图查看等功能, 为人们出行提供便捷。

本系统是以android为开发平台, 采用了基于Java和MVC模式的开发框架, 并以Java语言为开发语言, 主要在eclipse, Android SDK环境下开发此系统。当然, 智能查询路线就必须要智能调用百度地图的API了, 它是基于Fragment的地图框架, 不仅提供地图的基本接口, 还提供了本地搜索、路线规划、定位等服务。

2 软件设计

目前,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了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 从而影响了城市交通, 如何使小汽车和公共交通系统“友好并存”, 如何选择交通政策等, 都将会影响这个系统对路线的规划及选择。下面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简单的阐释。

2.1 地理编码

现有的系统一般支持的查询流程是输入当前出发地的位置即起点和目的地的大致位置即终点, 然后才能点击查询公交路线 (步行或驾车) 。但是对于不熟悉本地交通道路或站点名称的市民和外来人员, 对于输入公交站点的硬性要求或者是其他一些要求, 就带来不便了。使用地理编码, 用户即可输入起点和终点, 终点位置可精细到街道门牌号。自己输入地理位置编码, 可省去一系列的查询过程, 提高用户的办事效率。下面以“北京海淀区上地十街10号”为例介绍地理编码的流程。

要对“北京海淀区上地十街10号”地址进行地理编码, 首先对地址切分、标准化、细致化, 即“北京” (市名) “海淀” (区名) “上地十街” (街道名或街道单位) “10” (门牌号码) 等标准化的词组。然后, 根据一定的地址匹配策略与GIS系统标准地址库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对比, 通过插值等方式获取位置坐标。其中地址匹配就是将标准化后的地址各个元素与地址数据库中的各条记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匹配, 从而获得匹配记录的过程。

2.2 路线规划

现有系统的路线查询大多数采用静态查询, 也就是说用户在输入起点和终点之后, 显示的结果是罗列几种公交车乘坐方案或者是驾车路线, 但是当用户有短时间内的乘车需求或者是其他需求, 显示的查询结果并不能解决用户的需求 (见图1) 。

Web端用户进行路线查询后调用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通过实时路况、街景展示和3D地图将信息综合之后反馈给Web端用户;Android端用户进行路线查询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乘车方案展示、驾车路线或步行路线等信息。其中Web端除了有主要的线路查询和地图查询功能外, 对线路查询的道路实时路况分析可以进行更好的道路选择;Android端的实时定位查询功能可以快捷地获得位置信息。

当用户定位成功之后, 数据库将用户的位置信息提取后向电子地图web服务器进行验证, 确定此地理位置信息的有效性。若有效, 电子地图的web服务器返回用户输入起点的地标的经纬度, 接着使用后台的Fragment API向服务器请求服务, 返回一个包含用户所需的路线信息的XML文件。接收到文件之后, 需要分析该文件的内容, 提取出其中的路线、主要地标、地标经纬度等信息。成功提取信息后, 将所得信息以列表的形式向用户展示。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得到满意的线路规划方案。

关于得到的实时路况信息, 其实主要来自于Web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 根据请求执行对应脚本进行查询功能。查询功能主要分为4种, 即:高速公路信息省份查询, 高速公路信息编号查询, 城市道路快捷查询, 城市道路详细查询。将所得的信息处理成客户端需要的格式后返回。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实时路况信息的时效性强, 所以有自动更新、自动删除的功能。

2.3 LBS.云检索

LBS的搜索服务主要的就是搜索, 有2种搜索服务方式:一种是普通搜索, 另一种就是基于地图的搜索。地图搜索就是在电子地图上提供一个接口, 终端可以通过这个接口来和web服务器进行通信, 查询所需要的东西。例如搜索周边的超市、电影院等, 终端向服务器请求后得到的信息会显示在终端的屏幕上。但是利用LBS云搜索服务没有时效性, 这种信息是预先处理好的 (见图2) 。

在该系统中只是运用了云检索功能的一部分内容, 其实云检索的运用很广泛, 可以提供较强功能的定位和搜索服务, 同时还具备新闻浏览和好友定位等功能, 可以说在使用过程中定位精度较高, 搜索类别多。

3 结语

在网络技术大发展的情况下, 通过Android手机查询路线节约时间成本将会成为一种新的需求。本款软件的Android手机智能路线查询规划技术, 针对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给出各部分的功能模块, 并且这些模块相互关联、相互融合, 以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该系统的功能作用。当然, 该软件的用户不仅可以是上班族或者是出租车司机, 救护车司机、消防队等遇到紧急情况的人也可以很好地应用。所以说这种系统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Clodoveu A, Davis J, Fonseca F T.Assessing the Certainty of Locations Produced by an Address Geocoding System[J].Geoinformatica, 2007 (1) :103-129.

[2]代敏.基于Android平台下手机定位程序的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2 (4) :143-145.

[3]郭会.地理编码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9 (1) :250-251.

[4]王伟超.手机交通实时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2.

[5]孙明.城市智能交通查询系统[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3.

路线查询 篇2

在搜索窗口输入“中国社保网”

点击查询门户

点击社保查询

进入后点击个人社会保险查询网址入口

进入之后,我们以北京市为例,点击北京市

输入 相关信息登陆即可查询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社保查询个人账户缴费明细

2.上海市社保查询个人账户

3.社保查询个人账户密码是什么

4.惠州社保查询个人账户

5.上海社保个人账户信息查询

6.重庆社保网上查询个人账户

7.五险一金个人账户余额查询方式

8.社保查询个人账户查询介绍

9.社保查询个人账户

路线查询 篇3

关键词:新理念 高速公路 设计

中图分类号:U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018-01

交通部于2005年编写发行了《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总结出“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按照国家标准和部颁的有关公路勘察设计方面的现行标准、规范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转變设计理念,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总体设计中坚持:安全性原则、服务社会原则、尊重地区特性原则、整体协调性原则、自然性原则、节约资源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同时.加强动态设计,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合理运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争创精品工程,实现公路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

1 新理念路线设计原则

1.1 景观协调考虑

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条件,路线布设顺势而为,线形走向尽可能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接近自然,融入自然,达到自然景现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同时。对再造景观用连续的手法,通过形态、质地、色彩的渐进,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

1.2 贯彻“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 路线设计结合地形,顺势而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

路线方案选择:本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线位方案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规模及施工、营运的安全。路线方案选择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和安全选线,并对可能潜在的路线方案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比较,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路段;对重点、难点路段进行重点研究,选择有利于环保、纵坡平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占用耕地少、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根据上述原则本项目,布线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1.3 运行车速检验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合理运用工程技术标准.采用适宜技术指标,确保整体线形的均衡、连续。运用运行车速理念来检验设计指标,严格控制衔接路段的级差,确保相接路段衔接顺适,使相临路段速度差在20公里/小时以内。

1.4 线形指标掌握 根据地形、地物、地质条件,在保证行车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少占农田的前提下,对强制性条款规定的线形指标严格掌握,对一股线形指标灵活应用,不片面追求高指标.以保持线形连续、行驶顺畅、环境优美、景观协调。

1.4.1 平纵指标

一般地形条件下,路线平曲线半径采用1000~3000m。曲线长度控制1000-2000m,路线纵坡采用0.3%~2%}地形复杂路段,平曲线半径采用400-1000m,最大纵坡采用5%,设置隧道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采用720m,最大纵城采用3%;设置特大、大桥路段,最大纵坡采用4%。

1.4.2 平纵组合

充分考虑驾驶者在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在满足汽车运动学与力学要求的前提下,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采用大小均衡,组合得当,做到安全、舒适,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1.4.3 路幅布设

根据自然条件,对地形平坦、自然横坡较缓的路段,一般采崩整体式路基断面;对设置隧道的路段,一般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对地形复杂、自然横坡较陡、有条件分幅的路段,一般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或设计为半路半桥、半隧半路,以减少挖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增加路容的多样性。  1.4.4 路线纵断面设计  对现有道路及规划道路的规模及标准等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收集调查,并结合地形起伏情况辅设路线的纵面线形,同时认真考虑司机在视觉上的自然诱导感、心理安全感及操作上的舒适感,井通过路线透视图进行检查,力求路线的平、纵组合更合理,线形更顺畅,构成顺滑的立体线形。与沿线的自然景观取得协调。

2 新理念路线设计原则在路线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1 一般路基设计 边坡坡率:一般路基填方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率为1:1.5;当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上部8m取1:1.5,下部边坡取1:1.75,两级之间设2m宽的平台;填石路基边坡坡率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上部8m取1:1.1~1:1.5,下部边坡取1:1.3~1:1.75,两级之间设2m宽的平台,挖方边坡坡率视开挖高度、地质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而定,一级为4m,其余分级高度为10m,碎落台宽2m。

对低填方路段(h<3m)、互通区、服务区匝道结合废弃方,在有条件路段和不占有農田的前提下,尽可能放缓边坡,既安全又美观,坡顶土路肩做成圆弧形,形成草皮路肩,与原地貌融为一体,使其成为缓冲带,提高安全性。 对挖方边坡结合路堑地质资料,改變一坡一式的设计方法,对边坡逐段进行细化设计,合理确定边坡坡率,确保安全。

(1)弧形边坡。在边坡高度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坡顶、坡角采用弧形过渡,高陡边坡若采用弧形边坡则对原地表植被破坏较多,不宜采用。

(2)边坡侧面。设计中往往比较重视边坡坡面的坡率,由于行车中首先看见的是边坡的侧面,宜适当放缓每段路堑起始处的坡率,使整个坡面在纵向也有圆弧过渡,尽量与周围山体融为一体,从侧面视觉上消除一刀切的现象。

(3)边坡形式。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改變传统的8~10m一级坡与2m平台交错的形式。适当降低每级坡的高度,使坡面形成锯齿形,然后对其进行点式锚固防护,再进行覆土绿化,将来植被恢复后能更贴近自然。

2.2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止路慕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本工程按照“安全、耐久、美观、多變、经济”,的原则针对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从安全角度出发确定路基防护方案,并与周围环境景观保持协调。

全线以绿色防护为主,增强道路最观,美化环境。沿线绿化追求主体化和四季常绿,植树种草要富有层次,体现多样性、多變性,并注意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路基防护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提倡“不见土少见石,适应地形、保持原样,披上绿衣”的防护设计理念,坚持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屡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

防护应灵活掌握,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在半填半挖路段采用以下方式:半填半挖路段设置为抛物线形横断面形式,充分利用废方,在填方处填筑一定高度使之形成类似于路堑的断面,然后采取喷草籽绿化防护。

3 结语

路线查询 篇4

关键词:Ajax,GoogleMap,路线查询

1 背景知识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 Web应用开发的方式和理念有了巨大的变化。Ajax已经成为Web应用程序客户端开发的主流技术, 通过Ajax可以非常方便地开发出各种良好用户体验的RIA。

在这种背景下, Google、Sun、Apache等国际知名企业与开源组织也分别对Ajax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支持, 其中很著名的就有Google推出的GoogleMap。

GoogleMap是由Google提供的全球地图信息系统, 其中不但有传统的地图, 还可以方便地查阅对应地点的卫星图片。同时GoogleMap支持基于Ajax进行二次开发, 可以通过Ajax开发出各种需要地图、导航等功能的应用, 如本例中的行车路线查询应用。

2 案例功能

将结合行车路线查询Web应用的开发来介绍Ajax、GoogleMap在开发中的使用, 下面首先对本Web应用的功能、界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Web应用的界面

本应用主要包含一个界面, 其中分成3个部分, 每部分用于显示不同的信息, 如图1、图2所示。

界面中每一部分的用途如下:

(1) 左上部分用于显示行车路线经过地域的地图。

(2) 左下部分为让用户输入地址信息的面板。

(3) 右侧为显示行车路线详细描述的面板。

2.2 Web应用实现的主要功能

(1) 用户可以在地图上用鼠标点击选择行车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此时在选择的起点与终点位置会出现与图标。在选择完起点和终点后, 应用会通过网络查询行车路线。

(2) 用户也可以在右下侧面板的文本框中输入起点与终点的地址描述, 并按下按钮查询行车路线。

(3) 行车路线查询成功后, 应用会将行车路线显示在地图上, 同时还会在右侧面板中显示详细的行车步骤描述。

(4) 用户可以用鼠标选择某个行车步骤, 应用会使用三角箭头标出此步骤对应的行车方向和位置, 并将此步骤对应位置置于地图中央。

(5) 如果用户是通过输入详细地址查询行车路线, 若地址不存在, 系统还会弹出错误提示对话框, 如图3所示。

3 界面搭建

开发应用的各项业务功能之前, 首先要进行界面的搭建及代码框架的开发, 步骤如下:

(1) 首先在磁盘上创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应用需要使用的各个文件, 如“C:GoogleMapDirections”。然后在此文件夹下创建页面文件“行车路线查询.html”。要注意将页面文件的实际编码设置为“UTF-8”, 否则浏览器可能不能正常显示中文。

(2) 用文本编辑器 (如:UltraEdit等) 打开“行车路线查询.html”文件, 在文件中输入如下HTML代码:

其中ID为“MapDiv”的div用来显示地图, ID为“directions”的div用来显示行车路线对应的详细步骤描述信息。

另外需要读者注意的是, 按钮事件需要触发的方法也已经写到了代码框架中, 只要后面各个方法开发完成, 程序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完成了界面框架的搭建后, 需要开发一些CSS代码来控制各个控件的显示外观, 使界面更有吸引力。在上述代码的“head”部分“title”下添加如下CSS代码:

完成了上述工作后, 界面的搭建就完成了, 下面就可以进行各项业务功能的开发了。

4 前期工作

由于本应用中使用了GoogleMap的Ajax API, 因此在开发前首先要登录到GoogleMap的官方网站申请API Key。

完成了API Key的申请后, 在上述代码框架的“head”部分“style”下添加如下代码, 引入需要使用的API。

上述代码中第一个“script”标记引入的是GoogleMap的API, 第二个“script”标记引入的是Google的通用Ajax API。

另外请读者特别注意的是, 上述代码中有下划线的部分是作者申请API Key, 读者有需要可以去Google的官方网站申请自己的免费API Key。

5 业务功能的开发

完成了前面的准备工作后, 就可以着手开发各项业务功能了,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特定方法的注入

(2) 全局变量的声明

(3) 地图初始化方法的开发

(4) 行车路线查询功能相关方法的开发

(5) 行车步骤导航功能相关方法的开发

5.1 特定方法的注入

由于JavaScript自带的Number (数值) 类型中没有提供相关的角度与弧度转换方法, 而在本应用中很多地方会用到角度弧度转换功能。因此, 首先通过原型注入的方式扩充一下Number类型的能力, 使Number类型具有角度弧度转换功能。具体做法为, 在“head”部分的最后添加如下代码:

5.2 全局变量的声明

在开发各个业务方法前, 首先要声明一些记录系统信息的全局变量。具体做法为, 在前面代码中“此处未来添加全局变量的声明代码”注释后添加如下全局变量声明的代码。

上述代码中vertexMap代表的是对应于vertices的顶点数组的索引值数组, 例如行车路线 (vertices) 中对应的顶点为[a, a, b, c, d, d, e], 则顶点数组为[a, b, c, d, e], 则行车路线中顶点对应的顶点数组索引映射 (vertexMap) 为[1, 1, 2, 3, 4, 4, 5]。

将行车路线 (vertices) 中的各顶点转化为顶点数组索引映射 (vertexMap) 有利于简化很多方面的计算。

5.3 地图初始化

完成了全局变量的声明后, 就可以开发地图的初始化方法了, 在前面代码中“此处未来添加各个业务方法”注释后添加如下对地图进行初始化的“load”方法代码:

从上述代码中可以看出, 地图的初始化方法还用到了其他一些辅助方法, 如getCarMarker、getStartEndIcon等, 将这些方法的代码添加到load方法之前, 代码如下:

从上述代码中的getStartEndIcon方法可以看出, 本应用中还需要两幅表示行车路线起点与终点位置的图片。这些图片都位于与页面文件同一文件夹下的“img”文件夹下, 如图4所示。

5.4 行车路线查询功能相关方法的开发

完成了地图初始化方法的开发后, 就可以开发与行车路线查询功能相关的各个方法了, 在“load”方法后添加如下代码:

其中“/*@if (@_jscript_version<5.7) ”是用来判断浏览器支持的javascript版本的, 不同的版本执行不同的操作。

5.5 行车步骤导航功能相关方法的开发

完成了前面业务方法的开发后, 最后就可以开发行车步骤导航功能的相关方法了, 在上述代码中的setWaypointIcon方法后添加如下代码:

完成了行车步骤导航功能相关方法的开发后, 本Web应用的开发就完成了, 此时读者只要在一台连接着Internet的计算机上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即可看到如前面图1、图2所示的界面了。

6 结语

上海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查询 篇5

1、登陆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

操作流程:选择“个人办事”,在“社会保险”栏目,选择您想查询的信息,包括个人账户查询、个人查询综合保险缴费记录、个人独立缴费账户启封等等,输入身份证和密码,即可!

备注:请使用原上海劳动保障网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办理!外籍、或者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台港澳来沪工作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费情况查询。输入护照号码和密码!

2、拨打上海社保电话,医保咨询医保专线。上海市劳动保障电话咨询中心面向社会、实行365天24小时全天候咨询服务。

路线查询 篇6

今年来,围绕建设“平安韩城、畅通韩城”、创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法治环境总目标,按照上级总体安排,韩城市交警大队日前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该大队教育实践活动从2014年3月份开始,9月底基本完成。

重点工作“路线图”。一是着力解决群众观点不牢的问题。要求全体党员民警通过学习教育,自觉遵守《党章》,在实践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克服一切脱离群众、违背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主要涵盖三大块:领导干部、窗口单位、综合科室。三是着力解决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上三方面的“路标”式重点,都详细列出了需要克服和解决的具体情况,有些是老大难顽疾,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些则是“四风”新动向,如“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等。

方法步驟“时间表”。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40天时间。以“三学三问”(学党章、学理论、学先进,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活动为载体,经过动员部署、精心学习、听取意见三个环节,查找党员民警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突出问题。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70天时间。以“四查四看”(查思想作风,看是否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问题;查工作方法,看是否存在简单粗暴、态度生冷问题;查纪律作风,看是否存在令行不严、违反纪律问题等)活动为载体,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设有四个环节:谈心活动,分析查找,对照检查,召开民主生活会。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60天时间。以“五改五建”活动为载体,分制定整改方案、整改突出问题、强化正风肃纪、健全长效机制四个环节,坚持把整改贯穿活动始终,落实整改措施,抓好建章立制,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一种面向动态连续查询的查询索引 篇7

关键词:动态连续查询,查询索引,更新性能

0 引言

随着传感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实时流数据,如何建立流数据管理系统进而有效管理流数据是当前数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在流数据管理系统中,流数据的有效监控是其主要功能之一[2]。连续查询是一种有效监控流数据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流数据的监控条件定义为查询,向流数据管理系统注册。之后,随着流数据的不断变化,系统连续地将匹配查询的数据结果返回给系统进行监控[3]。例如,在一个城市车联网交通管理系统中,需要对城市特定道路上的车辆密度状态的跟踪,可通过预先设定多个范围查询并注册到系统中来表示需要监控的区域。之后,系统实时接收车辆的GPS定位流数据,并随时间连续执行多个范围查询,统计不同区域内的车辆密度,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信息[4]。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在流数据管理系统中,多个连续查询需要随流数据的不断地被执行,故,如何高效执行连续查询一直以来是一个开放性问题[5]。在过去几十年中,大量研究工作关注利用索引来优化连续查询的执行过程,这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面向流数据的索引和面向查询集合的索引。由于相对于流数据,查询集合数据规模较小且更新不频繁,查询索引能够避免昂贵的索引维护开销[6]。因此,查询索引是主流的连续查询的优化方法。查询索引主要分为两类: 基于网格的索引结构[7,8]和基于树的索引结构[9,10]。两类索引有各自的优缺点,基于网格的索引更新效率更高但空间开销巨大,而基于树的索引空间开销小但更新效率较差。

近年来,随着流数据应用的快速发展,连续查询优化面临新的挑战。过去,连续查询是静态的,查询一旦注册到流数据管理系统中后就不会变化,直到超时。而如今,在移动对象跟踪应用中,每个查询与一个移动对象相关联,由于移动对象会频繁改变查询请求,连续查询会动态地被频繁更新。例如,移动中的计程车会不断地发送不同范围值的连续范围查询给呼叫中心以发现周围的打车客户。故,当前面向连续查询的查询索引要求能处理动态的连续查询[11]。然而,传统的连续查询索引无论是基于网格的还是基于树的都没有考虑查询的动态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一种自适应数据的网格结构[12]和一种树结构KDB树[13],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动态连续查询的混合查询索引结构,被称为GRID-KDB树。GRID-KDB树结合了自适应网格和KDB树的优点,能够适应动态连续查询所导致的索引频繁更新,并且比网格索引占有更低的空间开销。注意,本文连续查询类型是范围查询,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查询方式是直接的。

1 相关工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关注如何利用索引技术来处理连续查询。这些工作主要分为两类: 数据索引和查询索引。数据索引利用不同的索引结构直接索引流数据本身来获取连续查询结果。比如,R树[14]和TPR树[15]被用于索引移动对象的位置信息已支持当前和近未来连续查询。再如,一个自适应网格结构[12]被用于划分索引空间以存储移动对象的轨迹数据以支持连续查询。但是,频繁的流数据更新导致数据索引的高维护开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对流数据,查询更新频率要低,查询索引能避免昂贵的索引维护操作。另外,由于查询结合比数据集合小得多,查询索引能常驻内存,能更快速地查询流数据[7]。

查询索引分为两大类: 基于树结构和基于网格结构。基于树结构的查询索引利用R树和它的变种来组织查询数据。比如,Prabhakar等提出了一种基于R*树的查询索引来监控移动对象[10]。但是,这类索引的中间索引节点存在重叠,导致多路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查询路径,进而影响海量流数据的查询性能。另外,树型结构的索引不适应频繁的数据更新。最近,一些无节点重叠问题的树型结构被用于索引连续查询,如KDB树[9]。但是,KDB树依然有更新开销大的问题。而基于网格的查询索引利用网格结构[7,8]划分索引空间为多个等尺度的网格单元来组织查询数据。相对树索引,网格索引有更好的更新性能,但是其空间开销非常巨大。

不同于已有的查询索引,本文提出的GRID-KDB树查询索引继承了树索引和网格索引的优点,实现高更新效率、低空间开销的新型索引结构。

2 GRID-KDB树结构构建

基于一种数据自适应的网格[12]和KDB树[13],设计GRIDKDB树索引以支持连续查询。GRID-KDB树的构建过程包含两个阶段: 网格构建和树构建。

2. 1 网格部分构建

在这个阶段,范围查询数据被平均分布到一组网格单元中。假设查询集合为Q,每个网格单元存储的最大查询数据数目为T。基于文献[12]中的数据索引自适应策略,当一个网格单元存储的查询数据索引数目超过T,该网格被进一步划分为g个等尺度的子网格单元,该过程递归执行,直到任意网格单元中的索引数目到不超过T为止。例如,图1 中,10 个查询数据被网格结构索引,T = 4,g = 4。一开始,所有数据在一个网格空间中,对网格空间进行划分,产生C1、C2、C3和C4四个子网格单元。10 个查询数据被插入到这四个网格中,当出现查询范围与多个网格单元有重叠时,将这些查询被划分,并插入多个网格中。例如,图1中的查询数据D4,被划分成四个子查询并分别插入到C1、C2、C3和C4中。接下来,由于C1中包含了6 个数据项,大于T,故C1被继续划分为C1,1、C1,2、C1,3、C1,4。由于再次划分后,任何网格单元中的索引数目都没有超过4,构建结束。

根据上述构建过程,可以看到为了利用网络来索引数据,网格单元和子网格单元需要被有效编码。由于所给出的网络索引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故假设r为一个网格单元所在的层数,则一个网格单元编码能被表示CL1,L2,…,Lr,其中Li( i ∈ [1,r - 1])是包含该网格的双亲以及祖先网格的编码值,而Lr表示该网格所在层的编码。比如,在图1 中,子网格单元的编码C1,2的产生如下: 首先检查它的双亲所在层的编码为C1,也就是得到L1 =1,之后,它所在层的编码L2 的值被判断为2。

2. 2 树部分构建

在完成网格索引构建过程中,一个查询数据根据网格单元或子网格单元的边界可能会被划分成多个子查询,如查询数据D4。这产生大量索引项并导致高空间开销。为了避免该问题,利用大尺度的网格单元,这样可减少查询数据被划分的可能。但这样会导致一个网格中索引数目的增加,查询效率随索引数目的线性增加,由于网格单元中的索引数据的传统组织结构是数组或链表[7]。故,本文利用KDB树组织每个网格单元中的查询数据以提高网格内的索引查询效率。选择KDB树的原因在于它四一种无节点重叠的树,因而可提供单路径查询。另外,KDB树已被成功用于构建连续查询索引[9]。KDB树包含两类节点: 中间节点和叶子节点。每个中间节点对应一个索引空间区域和最多M个索引项对应M个孩子节点。每个索引项包含一个孩子节点的索引区域和指向该孩子节点的指针。一个中间节点中的所有索引项的空间区域是不重叠的,且其组合是该节点的索引空间。每个叶子节点存储了最多m个数据项。文献[9]中的数据插入算法被利用来构建KDB树。

图2 解释了GRID-KDB树的树结构构建过程。在图2 中,10 个范围查询数据被索引到7 个网格单元之后,在C1,2中的D3、D5、D6 和D7 形成一棵KDB树。注意,根据文献[9]的插入算法,由于在建树过程中,D3 跨越了两个叶子节点,故叶子节点1 和叶子节点2 均存储D3。注意,图2 中除了C1,2以外,其他单元格中也产生KDB树,为了简单说明,没有给出。

3 GRID-KDB树查询和更新算法

基于构建的GRID-KDB树,提出相应的数据查询算法和索引更新算法。

3. 1 查询算法

假设在一个N维索引空间中,基于一组查询数据Q ,构建了一个GRID-KDB树,GK。对于一组特定时刻的流数据S ,利用GK,获得查询结果RS( Q) 。该连查询过程通过算法1 描述。

算法1 基于GRID-KDB树的查询

在算法1 中,某个时刻下,一个流数据集合通过GRID-KDB树索引,得到满足被索引的连续查询集的流数据。该查询过程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定位到包含s的网格单元。由于本文提出的网格是一种层次的网格结构,每个单元被编码为CL1,L2,…,Lr( 详见2. 1节网格部分构建) ,故需要O( r) 的时间开销定位网格单元;

第二步在第一步定位到的网格所包含的KDB树中查找包括s的叶子节点。该步骤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该KDB树的高度。下面理论推导树高度H的值,假设该KDB树中存储了T个索引项,一个叶子节点中最大容量为m ,则KDB树的第H层叶子节点数目; 进一步假设KDB树的中间节点的容量为M ,则KDB树的第H - 1 层的中间节点数NUMH -1= NUMleaf/ M 。 依次类推,KDB树的第1 层的中间节点数NUM1= NUMleaf/ MH -1,由于第1 层的中间节点数为1,则,可知MH -1= NUMleaf,也就是。故,该步的时间开销为;

第三步在第二步中找到的叶子节点中,遍历查询结果。由于,每个叶子节点的最大容量为m,则该步时间开销为O( m) 。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故针对一流数据集S的连续查询的时间开销为。

3. 2 更新算法

为来适应动态连续查询数据的实时变化,给出GIRD-KDB树的更新算法。假设GK为一个GIRD-KDB查询索引,q和q'分别为存储在GK中的原查询数据和它的更新查询数据。

算法2 GRID-KDB树的更新

根据算法2 可知,更新过程包含两个步骤: 1) 查找并删除原有的q; 2) 插入新的数据q'。在步骤1 中,假设q覆盖的网格数为| CS | ( 见算法2,S1) 和在一个网格单元的KDB树中覆盖的叶子节点数为| NS | ( 见算法2,S4) ,则步骤1 更新开销为2 ×| CS | × O( r) × | NS | ,其中O( r) 是定位到一个网格单元的时间开销,| NS | 是查找KDB树叶子节点的时间开销,2 表示一个查询操作和一个删除操作。在步骤2 中的更新开销类似步骤1( 区别是每次更新操作包括: 一个查询和一个插入) ,故步骤2的更新开销为2 ×| CS' | × O( r) ×| NS' | 。由于,GIRD-KDB树一次更新只涉及到整个索引的一部分网格单元,和网格单元中的KDB树,这样避免了传统基于树的索引的更新过程中,对整棵KDB树的更新,更新效率得以提高。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1 实验准备

为了评估GRID-KDB树的性能,建立其试验平台如表1所示。

数据集: 流数据和查询数据集通过一个人工数据仿真器产生。该仿真器仿真移动对象在二维空间中的随机移动,周期性产生移动对象的定位坐标数据; 在查询数据方面,随机产生不同尺度的正方形范围查询。

4. 2 空间开销评估

在该实验中,随机产生N个范围查询数据,比较GRID-KDB树与基于GRID的索引[7]和KDB树的空间开销。其中GRIDKDB树中的网格单元的最大索引容量为1000,KDB树的M =12,m = 21 ; 而GRID的参数参见文献[7]。实验结果如图3 所示,随着查询数据N的不断增加,GRID-KDB树索引大约只占GRID索引开销的十分之一。因为GRID索引是更加查询数据,划分出大量的小尺度的GRID单元,这造成大量单元格的空间开销,而GRID-KDB树用较大的GRID单元格结合单元格内的KDB树,避免了大量GRID单元格的产生。另外,GRID-KDB树的空间开销高于KDB树5% ,因为对于KDB树,GRID-KDB树的有额外的网格索引开销。

4. 3 更新性能评估

在该实验中,基于数目为50 000 的查询数据集Q ,分别建立GRID-KDB树和KDB树,并对两个建立的索引进行更新操作。一个更新操作可分为删除和插入两部分。通过更新带来的时间开销来衡量索引的更新性能。更新的数据规模占Q的百分比P是可变的从10% 到50% 。图4 中的实验结果显示,GRIDKDB树的更新效率高出KDB树70% 左右,这是因为KDB树的更新需要对整棵树进行查询和维护,导致大量的索引节点和数据的更新。而GRID-KDB本质上是一棵分布式的KDB树,更新操作只是涉及整个KDB树的一部分,大大降低了数据更新的时间开销。另外,GRID-KDB树的更新开销与GRID的相当,因为GRID更新中的定位到网格单元开销小,但每个网格中的大量数据是由多个线性链表组成,找到删除数据的开销较大; 而GRID-KDB树更新中的定位到树单元中的数据时执行多叉查询,定位开销相对小,但存在较高的节点分裂、合并开销。

4. 4 查询性能评估

在本试验中,检测KDB树、GRID和GRID-KDB树过滤流数据以得到连续查询结果的查询时间。与更新试验相同,首先基于查询数据Q ,建立KDB树、GRID和GRID-KDB树,然后,分别对N个流数据进行查询,N的取值范围是从100 到500 K。图5中的试验结果反映出GRID-KDB树的查询性能比KDB树高出25% 左右。其原因在于,GIRD-KDB树能首先以O( 1) 的时间效率定位到可能包含查询结果的网格单元,并继续在一棵KDB子树中查询,而KDB树需要对整棵树进行路由。另外,GRID-KDB也略好于GRID,其原因与更新开销中的原因相同。

5 结语

路线查询 篇8

急需的安全设备。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提速线路的不断增加及高速铁路的出现,对列车的控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用于ATP的地面的信息需求量也大大提高。查询应答器系统是一种高速率,大信息量的实时数据传输设备,并且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广泛使用的基础通信信号设备,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可以达到一次投入综合利用与综合服务的目的。查询应答器系统担当了车-地之间数据通信的主要任务,在ATP系统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查询应答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查询天线进行设计,主要对天线的驻波特性以及与应答器天线之间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设计。

(一)查询应答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查询应答器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包括应答器、查询器天线、查询器主机等3个主要设备, 其中, 应答器属于地面设备, 查询器天线和查询器主机属于车载设备。查询应答器是一种原理上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构成的高速点式数据传输设备, 用于在特定地点实现机车与地面间的相互通信。安装于两根钢轨中心枕木上的地面的应答器不要求外加电源, 平时处于休眠状态, 仅靠接收查询器的功率而工作, 并能在接收查询功率的同时向查询器发送大量的调制编码信息。安装于机车底部的查询器不断向地面发送瞬态功率并在机车通过地面应答器时接收来自应答器的编码信息。车载主机除了向查询器发送瞬态功率信号外, 其主要任务是处理查询器接收到的来自应答器的高频调制编码信息。

天线系统的设计方案:按照天线的工作机制和系统的工作机制,天线包括两部分,包括应答器天线和查询天线。应答器安装在地面,要求其天线工作在三个频段,分别为4M, 9M和27M。查询器安装在火车上,其天线工作在两个频段,为9M和27M。其中,4M频段是用于将应答器的信息发送给查询器。9M频段是用于查询器向应答器传输信息,27M频段用于接收查询器天线辐射的能量,并通过整流电路把接收到的能量转化为直流能量,作为电源给应答器中的芯片供电。

从以上查询应答器系统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射频天线在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磁场,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来使电路工作,另外通过天线传输携带有用信息的载波信号。天线的设计尤其重要,不仅要使天线在工作频带范围内阻抗特性良好,并且具有很好的传输特性。本次设计任务为查询应答器天线的设计,其具体的实际指标为:4MHz端口的带宽为1.2MHz, 3.6MHz~4.8MHz,带内驻波比ρ<3;27MHz端口的带宽为0.15MHz, 27.02MHz~27.195MHz,带内驻波比ρ<2。要求与应答器天线的传输效率要高,当两个天线中心距离相距为40cm时,在27.095MHz的频率下,传输损耗S21不小于-23dB。

(二)查询天线的设计

1. 天线结构

查询应答器系统是一小距离通信系统,因此我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环型天线。通过测试与分析,结合查询天线的功能,天线结构选取单环双频谐振天线,天线结构如图2所示。

图中的溃电端口,是功率输入端口。天线的长边为375mm,窄边为265mm,由于频率为30MHz以下,而本天线长度相对于1/4波长,是电小环天线,需要通过加载的电阻、电容(在图2中的加载处)以及阻抗匹配才可以达到设计指标。

2. 天线加载阻抗的确定

天线通过加载的方式,可以使天线达到设计频率范围内的阻抗匹配。但是加载电阻的阻值选择过大就会使辐射效率降低,造成查询器天线与应答器天线之间的传输损耗变大。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得出一组最佳电阻加载方式。

在应答器天线设计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图3所示的测试方案,图中的磁环为电缆绕圈扼流式平衡器,起到平衡馈电的作用。按照图3放置设计好的应答器天线和未匹配好的查询天线,通过矢网测试出查询天线未匹配状态下的阻抗参数,把测试的结果导入到ADS软件中,然后对查询器天线的匹配网络进行优化设计。

加载电阻和电容会影响天线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特性,我们通过测试,然后进行简单的电路匹配发现,调节加载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天线的传输系数具有一个最佳数值,经过反复实验,我们确定加载方式为电阻和电容并联,电阻为5Ω,电容为3900pF。在确定了加载电路后,就可以对电路的匹配网络进行优化设计。

3. 匹配电路的设计

由于天线是双频谐振天线,因此匹配电路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两个频段,我们采用的匹配电路形式如图4所示,在此电路中,电容C4主要起到对27MHz频段的信号进行谐振,L1, L2, C1, C2等元件,主要是对4MHz频段的信号进行匹配,C3, L3在此作为一个串连谐振电路,在27.095MHz频率下,是呈现高阻抗特性,起到阻隔27.095MHz信号的作用,这样可以使27.095MHz的能量全部流经电容C21进入发射天线,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通过仿真优化,最后制作测试,考虑到功率容量,使用寿命和Q值等因素,电路中的电容采用ATC电容,电感采用铜丝绕制电感。最后天线阻抗测试结果如图5,从图5可以看出在4MHz频率端口的带宽达到了1.36MHz,即3.53MHz~4.89MHz;27MHz端口的也有0.2MHz的带宽,中心频率在27.095MHz。达到了设计要求。

4. 传输损耗的测试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我们必须确保查询天线和应答器天线在27.095M频率上,在一定距离上的传输系数S21≥-230.dB,才能使地面应答器把接收到能量转化为直流电压,提供给应答器中的芯片正常工作。按照图3的测试方案,我们测得两天线距离为400mm的时候,之间的传输系数为S21=-18.396dB,满足了设计要求,传输系数测试结果图如图6。在满足条件S21≥-230.dB的条件下,测试结果表明,天线的最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800mm,传输性能优越。

(三)总结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匹配网络设计了高速铁路应答器查询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查询应答器天线,设计天线满足天线设计指标,实现双频带工作,在两个频点满足阻抗和带宽要求,同时和应答器天线之间具有很好的传输特性,最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800mm,可以确保两者之间的正常通信。该天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向红, 李永善, 曹进.高速铁路中的查询应答器[J].铁道通信信号, 2004, 40 (10) , 5-7.

[2]杨志杰, 范浦辉, 薛瑞民, 梁亮, 钱路路.适应于高速运营与提速的查询应答器系统[J].中国铁道科学, 2002, 23 (2) , 42-47.

路线查询 篇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实行正确领导的根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概括地说, “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1]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 活动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党内深入开展。为了深入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群众路线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面从群众路线的角度, 具体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最基本的内容, 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前提,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从群众路线的角度来看,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 党员干部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做好工作都必须从广大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随意地回避和脱离群众实际, 也就是要做到“从群众中来”, 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具体情况, 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 形成一般性的理论和原则。

党的一切工作只有贯彻群众路线, 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这一点要反对几种错误倾向:1.反对主观主义。2.反对机械唯物论。

以上两种极端会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 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了群众的现实情况, 进而造成的“左”的或右的工作倾向, 难以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各种工作也就难以取得进展。

所以,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客观而辩证地一切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实际水平出发, 党员干部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 转变文风、会风, 改进同群众的关系, 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二、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曾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 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 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2]他把这种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从群众路线的角度出发, 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透彻;二要搞清楚群众的实际情况, 不但要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搞清楚群众的实际情况, 还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想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上两点, 应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脱离群众实际的教条主义, 二要反对懒于学习理论, 二者都属于割裂理论和实践的主观唯心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在下工夫钻研理论的同时, 应高度重视理论的来源——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 尊重实践就要做到尊重群众。尊重群众就要尊重群众的切身利益, 尊重群众的各种权利。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的各种成果, 这些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实践基础。以尊重群众来尊重实践体现了“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体现了“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 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具有统一性。

三、实事求是

1941年,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

从群众观点的角度来看, 坚持实事求是要做好以下两点: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研究群众的生活、生产发展的规律;二要善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来探索、发现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领导干部应该看到群众所反映问题的宝贵价值, 要善于从这些问题、现象入门, 透过这些现象研究其内在的本质联系, 通过“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找出我们工作的本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还要解放思想, 打开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禁锢, 而“一切为了群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力与保证。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 此特征使它具有通过实践不断自我检验、自我校正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正是这种特征使我党能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领导干部就要深入群众, 深入实践, 使形成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 把集中起来的理论和原则, 再回到群众中去, 指导群众的实践, 并检验其正确与否。从认识论角度来看, 这体现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过程。做好这一环节, 领导干部要善于到群众中去, 多听意见, 多问情况, 审视我们的方针政策能否经得起群众实践的检验。要让群众畅所欲言, 真正以群众认可不认可, 群众满意不满意来检验党的领导工作。要相信群众的实践可以检验我们的工作, 相信群众可以为领导干部的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认识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新变化, 不仅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经济权益的实现, 也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的实现;不仅要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也要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总之, 党的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 把党的思想路线落到了实处。要想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

摘要: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有必要从群众路线的角度学习和研究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单行本) [M].北京:中共中央印发, 1981.

[2]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801.

路线外一点对应路线中桩算法研究 篇10

互通式立交端部搜索设计程序中1个基础的问题是如何求得路线外1点对应的路线中桩, 也称为定点求桩 (或定点查桩) , 即在路线全线范围内求解路线外1点至路线距离最近点的桩号、距离, 并判断该点在路线的左侧还是右侧。其功能在立交端部搜索、信息查询、路线放样、平面标注、 辅助成图、三维建模等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因此, 如何高效、简捷地求解路线外1点对应的路线中桩里程直接影响到相关程序的开发难易程度。

目前定点求桩的算法主要有:一般穷举法、二分法、逐个线元搜索法[1-2]、自适应动态步长法[3]、 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4]。一般穷举法可将所有可能的桩号点找出, 并且适用于所有复杂情况的平曲线, 但这种等步长穷举法运算次数太多, 运算效率较低;二分法运算效率较高, 但是不能适用于一点对应多个桩号的情况 (如平面线形中有回头曲线) , 否则可能导致迭代发散, 无法求解;逐个线元搜索法则需首先将平面线形分为直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3类, 然后逐个线元搜索, 增加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自适应动态步长法提高了计算效率, 但是不能适用于有回头曲线的复杂平面线形;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同样需要首先将平面线形分为直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等3类, 然后才能开始计算。笔者基于研究较成熟的中桩坐标计算算法, 提出了1种适用于复杂的平面线形, 可以同时搜索多个对应桩号的新算法。

1计算原理

1.1路线中线逐桩坐标的计算

算法流程:首先将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分为若干线元, 分别为直线段, 圆曲线段, 完整回旋线和不完整回旋线 (卵形曲线) , 根据该点的里程桩号来查询其所处的线元, 然后再根据该线元的中桩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出该点坐标。其中每一线元起终点坐标, 起终点切线方位角, 以及相应设计参数已知, 不同线元上中桩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1) 直线段中桩坐标计算。

式中:XST, YST为直线段起点的坐标;D为桩点至直线段起点的距离, 即桩点里程与直线段起点里程之差, m;α为起点的切线方位角, rad。

2) 完整缓和曲线中桩坐标计算。

式中:X∞, Y∞为缓和曲线上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点处的坐标;x, y为支距坐标, 采用式 (3) 计算

η为当缓和曲线曲率半径由R1变化到∞时为 “-”, 当缓和曲线曲率半径由∞ 变化到R1时为 “+”;ε 为曲线偏向符号, 右偏为 “+”, 左偏为 “-”, 下同;l为所求点至曲率半径为∞处的曲线长, m;α∞为缓和曲线曲率半径为无穷大处的切线方位角, rad。

3) 圆曲线中桩坐标计算。

式中:XST, YST为圆曲线起点的坐标;R为圆曲线半径, m;l为所求点至圆曲线起点的曲线长, m;α 为圆曲线起点的切线方位角, rad。

4) 不完整回旋线中桩坐标计算。已知卵形曲线的参数A, 起点曲率半径R1, 终点曲率半径R2, 卵形曲线长度LF, 起点D1点坐标和方位角 αR1, 终点D2点坐标和方位角αR2, 见图1。

(YH为圆缓点, HY为缓圆点)

若R1>R2, 则还原的缓和曲线起点M位于R1一侧, 此时, 根据缓和曲线计算公式:RL=A2, 得出所对圆心角A1=A2/2/R12, 则曲率半径无穷大处的M点切线方位角αM采用式 (5) 计算。

M点坐标可采用式 (6) 计算:

式中:xR1, yR1用式 (3) 计算, 计算时l取。

若R1<R2, 则还原的缓和曲线起点M位于R2一侧, 此时, 根据缓和曲线计算公式:RL=A2, 得出所对圆心角A2=A2/ (2×R22) , 曲率半径无穷大点处的M点方位角αM用式 (7) 计算。

M点坐标为X∞, Y∞采用式 (8) 计算。

式中:xR2, yR2用式 (3) 计算, 式中l取。

最后根据M点坐标和方位角, 采用缓和曲线中桩坐标计算式 (2) , 可以计算出卵形曲线上任一点处的中桩坐标。

1.2点到路线上任一点切线方向的垂足计算

已知路线上点A的坐标 (XA, YA) 和该点的切线方位角αA, 线外1点B的坐标 (XB, YB) 。B点到A点切线方位的垂足为C, 假设A→C为正, C→B为正, B点位于AC右侧, 则。点到路线上任1点的切线方向的垂足示意图见图2, 根据坐标计算公式有:

联立式 (8) 和式 (9) 可得

依式 (11) 和式 (12) 可以计算得出AC和CB, 当AC为正时表示C点位于路线前进方向, 与αA方向一致;当AC为负时表示C点位于路线后退方向, |AC|表示AC之间的距离;CB为正时表示B点位于路线右侧, CB为负时表示B点位于路线左侧, |CB|表示CB之间的距离。

1.3点到路中线对应桩号的计算

1.3.1初始桩号区间的确定

B点为路线外任意点, 其对应的路线里程为Pi。初始桩号区间附近的垂足点变化规律见图3。从路线某一点A0处开始搜索, 根据路线中桩坐标计算方法可先求出A0点的坐标和方位角, 然后根据点到路线任意一点切线方向垂足的计算方法 (式 (11) 和式 (12) ) 求出B点到该直线的垂足点C0, 并计算A0C0。从A0点开始每隔一定步长, 计算得到A1, A2, …, Ai, …并依次求得Ai对应的各。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 当B点位于道路中线一定距离范围内时, 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此区域为第一区域, 如图6中非阴影部分, 而随着BP距离的增大, 则可能会出现由正到正、由负到负或由负到正等多种情况, 此区域为第二区域, 如图6中阴影部分所示。考虑到算法的适用性问题, 有必要计算出BP距离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临界值。

1) 当P点在直线段时。

式中:l为点P与点Ai+1间的距离;A为缓和曲线的参数;R为缓和曲线半径;x, y表示切线支距法求得的x, y值, 计算时根据需要取舍。

求解上述方程, 当A值一定时, 随着L的增大, y将逐渐变小, 如果取步长为10m, 则L最不利为10, 此时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以下简称《规范》) , 匝道最小回旋线参数, 见表1。

当A>20m时, y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 则当A取20m时, y取最小值, 为79.87m。

2) 当P点在曲线段时, y值最小为圆曲线半径。

根据《规范》, 设计速度为30km/h的匝道, 其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为25m, 见表2。

因此y最小为25m。

综合上述2种情况, 保证搜索点B位于第一区域的BP间距最小为25m, 而互通式立交端部位置搜索时, 特征点距离匝道中线的距离不会超过25m, 故在互通式立交端部搜索时, B点位于第一区域内。因此只要线外点至路线的距离不大于25m, 均能在第一区域之内搜索。

3) 若B点垂足点P位于直线段, 搜索步长一定时。

(1) 当前、后搜索点同样位于此直线段时, 一定存在前搜索点处的为正, 后搜索点处的为负, 即搜索点值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则表示B点的垂足点P位于桩号Ai和Ai+1之间, 见图4 (a) 。

(2) 当前搜索点位于曲线段, 后搜索点位于直线段时, 当B点在路线外一定距离内, 前搜索点处的为正, 后搜索点处的为负, 即搜索点值也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也表明B点垂足点P位于桩号Ai和Ai+1之间, 见图4 (b) 。

(3) 当前搜索点位于直线段, 后搜索点位于曲线段时, 当B点在路线外一定距离内, 前搜索点处的为正, 后搜索点处的为负, 即搜索点值也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也表明B点垂足点P位于桩号Ai和Ai+1之间, 见图4 (c) 。

4) 若B点垂足点P位于曲线段, 搜索步长一定时。

(1) 当前搜索点的曲率半径大于后搜索点曲率半径时, 当B点在路线外一定距离内, 前搜索点处的为正, 后搜索点处的为负, 即搜索点值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见图5 (a) 。

(2) 当前搜索点的曲率半径小于后搜索点曲率半径时, 当B点在路线外一定距离内, 前搜索点处的为正, 后搜索点处的为负, 搜索点值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见图5 (b) 。

(3) 当前搜索点的曲率半径等于后搜索点曲率半径时, 当B点在路线外一定距离内, 前搜索点处的为正, 后搜索点处的为负, 搜索点值会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 见图5 (c) 。

因此, 可以通过判断的正负变化来确定垂足点P的初始桩号区间。

1.3.2二分法精确定位垂足桩号点P

在确定了P点初始桩号区间的基础上, 可以逐步缩小步长, 后一步长为前一步长的1/2, 使得现有桩号区间2个端点处的值始终异号, 这样不断缩小区间, 直至达到所需的精度, 见图7。

1.4收敛速度

通过二分法可以细化桩号区间, 一般地, P点桩号保留3位小数, 因此当AAi+1至AAi距离为0.000 5m时方能达到此精度, 考虑最不利情况, 假定找到P点时步长为0.000 5, 步长由初始的20m缩小至0.000 5m迭代步数为n, 如图8所示, 则有:

解上述方程可得, n最小为17, 则二分法最大迭代步数为17.

因此, 对于长度为L的路线, 假设B点对应有m个垂足点, 则最大迭代步数为K=L/20+m×17。

1.5关于可能的特殊解集的考虑和处理

当搜索点位于以下位置时, 需给出判定结果。

1) 当点位于路线范围外时, 无论其是否存在垂足点, 统一取P点为路线起点或终点 (距离该点最近的点) 。

2) 搜索点位于圆曲线圆心时, 此时P点可以为圆曲线上任意一点, 在此约定取圆曲线起点作为所求桩号, 见图9。

1.6适用范围

笔者所介绍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线形复杂的立交, 并且无需限定初始桩号或者桩号区间, 能够1次性将线形中所有满足条件的桩找出, 而后通过相关条件的限制确定所需的桩号。

2程序流程

算法流程见图10。

3实例与分析

根据某设计项目平面文件和相关程序, 打开项目的平面文件, 然后在AutoCAD界面拾取路线外某点, 程序将从起点顺次搜索得到所有的垂足点, 程序运行结果, 见图11。

4结束语

搜索路线外1点对应路线里程的算法是整个立交设计程序的基础, 笔者提出的算法适用于任何线形复杂的路线, 无需给定桩号区间, 并且可实现多点查找, 在这些所有垂足点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指定点, 迭代次数较少, 收敛速度较快。为互通式立交程序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照宏, 符锌砂, 李方, 等.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2]王中伟.路线定点求桩计算的统一数学模型[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10 (6) :8-12.

[3]肖军, 狄庆芸.自适应动态步长法求点对应的平曲线桩号[J].现代交通技术, 2005 (4) :10-13.

[4]刘苏.路线控制点距公路中线最短距离自动求解算法研究[J].公路, 2004 (3) :15-18.

[5]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6]郑勇华.道路卵形曲线测设新方法[J].福建建材, 2008 (3) :25-26.

群众路线实践行 篇11

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今年贷款新政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提高了贷款额度,将原来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学费和住宿费”6000元贷款额度提高到本专科生8000元、研究生1.2万元;二是扩大了贷款范围,贷款对象增加了博士研究生;三是简化了贷款程序,申请表上只需要加盖一个公章。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入学后,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学年8000元)是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学年5000元)由中央与省级财政共同设立,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此外,国家继续在我省设立彩票公益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入学项目,资助标准为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主要用于入學交通费和短期生活费。

据介绍,八种情况可以优先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孤儿及残疾人家庭;遭受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家庭主要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路线查询 篇12

经过数年的辛勤工作,ARP系统开发和运维团队针对多个数据查询分析工具进行了自主创新性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并且形成了稳定的工具维护和升级机理,基本满足了终端用户的数据查询需求。无论是Discoverer、Report Plat还是润乾报表等工具都具有特定的终端用户群,为数据利用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中国科学院系统中涌现出了许多能对这些工具进行熟练掌握的优秀终端用户,极大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使用的ARP数据查询分析工具的优缺点的讨论,建议为研究所层级的终端用户建立数据查询公用平台。

首先明确研究所终端用户的分类及需求,大致可以把研究所层级的终端用户分为三类。

(1)所级领导:需要以图形图表的直观方式向此类用户展现研究所人、财、物,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需要特定数据模型为他们制定研究所总体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展示基本状况的数据模型需要涵盖研究所运行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通过网页方式快速生成。这些数据模型一部分根据研究所领导自己提出的统计需求而设计,更多部分是由研究所各科研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为所领导需求考虑设计。因此,所领导只关心数据结果,不寻求产生这些结果的方式和过程。

(2)研究单元负责人:ARP系统除了日常公共事务涉及到研究所全体员工之外,可以把数据应用只定义到研究单元负责人这一层级,如同所领导需要了解研究所运行的全面信息一样,研究单元负责人也需要了解本研究单元的全面信息,他们需要掌握的数据更为繁琐和细致。这类用户可能既关心整个研究单元的总体经费余额,又关心小到每一个课题单笔支出的情况。,研究单元负责人只有全面了解自己部门的人、财、仪器状况后,才能合理调配本研究单元的科研资源。因此,他们不但需求数据结果,同时还需求自己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组合。他们不关心产生数据结果的工具,但是可能需要设定各类参数,并希望数据以动态网页的方式根据自己设定的参数展现结果。

(3)科研管理业务人员:此类用户是ARP应用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是ARP数据的生产者又是ARP数据的使用者,既要为研究单元负责人提供项目运行服务又要为研究所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此类用户使用ARP系统的水平要求也是最高的。作为数据的生产者,他们需要保证录入数据的质量;作为数据使用者,他们需要依靠业务经验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此类用户既要懂得数据产生过程,又要会使用各类数据查询工具,并且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其它两类用户需求的大部分数据模型都是由科研管理业务人员设计完成的,他们是以上两类用户的业务和技术保障者。但是,鉴于科研业务管理人员不具备IT开发能力,因此ARP系统开发人员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公用平台,转化他们设计的数据模型,准确表达他们的管理思想。

目前,ARP系统对三类用户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信息查询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从ARP系统上线之初对数据的简单处理到目前以多种形式进行有效分析,从中国科学院信息办、ARP中心到研究所的广大基层人员一直努力使ARP系统在科研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多工具多形式查询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使用Discoverer工具,需要对业务数据有深刻理解并具有一定的统计知识和数学函数知识才能做出具有实质内容的表格。至于使用润乾软件制作报表,就更要求具有数据库知识,这也是当前对润乾报表软件缺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它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

而且,即便是具有相同操作水平的人员,使用同一种查询工具,由于责任的不同造成系统工具提取数据的数据源和机理不同,产生的数据结果也具有差异。以一个常见的任务来说明此种差异:让一名财务人员和一名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都用Discoverer做某一特定课题当前会计期间可用资金余额。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只能用Discoverer中‘PA_课题收支总表’文件夹下的选项做出课题余额,步骤和结果如图1和2所示。

当然,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乃至研究单元负责人也可以从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中财务查询功能里查找到此课题当前期间的经费余额,如图3所示。

财务人员只能用Discoverer中的‘FI_子课题收支结余’或‘FI_子课题可用资金(实时)’这两个文件夹中的数据项查询结果。两个人员查询的分歧就此产生,财务人员与科研项目管理人员虽然设定了同样的约束条件和同样的查询方法,但是查询的速度和结果却存在差异。从图4看出财务人员利用Discoverer查询时间较慢,系统提示查询需要两至三分钟才能完成,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即可得到查询结果,但是两个人员查询到的数值竟然也是不一致的。因此财务人员使用另外一个查询工具Report Plat来完成此任务,用以验证查询结果,方法如图5所示。

采用Report Plat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完成查询,查询方式可以选择包含未过账查询和不包含未过账查询,得到的结果分别与财务人员Discoverer查询数据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Discoverer查询数据相互一致。通过对这几种查询工具完成同一任务的比较可以看出:数据查询结果和查询时间与查询机理以及查询的数据源密切相关。以下分别对这几种数据查询工具的查询机理和数据源做出说明:

1.财务人员使用Discoverer查询课题可用余额是反映当前时点全部课题资金状况的一种查询方法,它的数据源是查询了课题发生财务账目以来至查询时点为止所有财务凭证,它是实时查询,但却存在查询时间非常缓慢的弊端。

2.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用Discoverer查询课题可用余额的数据源是通过涵盖了已全部关闭的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过账后的会计凭证生成的可用资金实体化试图。直白的讲,它并非是实时可用资金,然而,生成可用资金实体化试图这种方式,数据查询速度非常快,又因为实体化试图中的课题号图4‘FI_子课题收支结余’查询时间信息能直接关联科研项目模块其它课题信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它制作出多维度课题信息资金报表。

3.财务人员使用的Report Plat工具查询课题可用余额的数据源是每财年过后,年结凭证结转完成的课题余额加上年初至查询时点的所有发生的凭证的金额,它查询速度快并且是实时资金查询。但是,在每年末至下年初财务部门进行年结和财务年度新开帐期间,由于账目中增加了年结凭证,这时采用Report Plat查询课题余额就是不准确的,但是这个时段就恰恰是科研管理部门和研究单元最需要查询资金余额的时段。

4.研究单元负责人所用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中的课题余额查询,数据源是ERP总账会计模块中截止到查询时点,包含了已关闭会计期间和正在打开的会计期间中全部已过账凭证的数据,不包含未过账数据,因此产生的数据结果又有可能和以上那些查询方法产生差异。

通过这些分析,做出如下说明:第一、各种数据查询方式针对同一任务产生的数据结果存在差异,但是每个结果都不能被认为是错误的。第二、查询机理和数据源对查询响应时间产生较大影响。即便每种查询结果都没有错误,但是在终端用户之间却产生了较大歧义。举研究所实际发生的案例:其一、财务人员也需求带有课题信息的课题经费数据,由于ERP根据责任权限对数据查询权限进行划分,财务人员反而往往需要从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那里得到带有课题信息的课题收支表或是研究单元经费总体状况等。但是,财务人员对经费信息要求极为精确,查询差异会导致财务人员对系统的质疑,虽然已经解释了差异原因,但是财务人员总是质疑是否得到了准确的经费信息。其二、研究单元负责人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到的课题经费余额与网上报销系统中计算课题经费余额的方法不同,差异直接影响到了课题组报销借款。研究单元负责人查到的经费余额只统计了包含过账后的经费余额,而网上报销计算课题经费余额是包含过账、未过账、借款未冲销的经费,因此当课题组人员查询某课题还有经费余额时,他们进行网上借款,系统却提示经费已经出现赤字,于是科研人员对ARP系统产生质疑,甚至认为财务核算有错误。所以,如果能对各类终端用户统一查询平台,汲取各种查询工具的优点,避免它们各自缺点,那么ARP的数据应用就能发挥更大效益。

目前的多种查询工具,哪一种经过深入开发更适合作为公共查询平台?

Discoverer由于是Oracle直接产品,与ERP系统关联性强,开发人员容易更新业务区种子,数据查询灵活性高,用户制作查询表格的方式非常方便,可扩展性和易用度也很强,经过培训,容易上手使用。但是Discoverer是客户端软件,无法实现网页集成。只有科研管理人员才能使用,研究单元负责人和所领导既无法也没必要使用Discoverer。而且它的用户权限划分也很严格,查询数据的范围是直接和ERP系统中的责任相关联的,通过它关联各模块共用数据项比较麻烦,因此不适合作为公用数据查询平台。

Report Plat是一种固定数据查询模式,用户无需查询技巧,查询速度比较快,但它也是客户端工具,使用用户范围更为狭窄,不能集成于网页上,也不适合作为公用数据查询平台。

润乾报表工具能够被集成于网页中,表现形式是开发人员发布的带有用户可选择参数的动态网页,能向所有用户开放查询权限。但是,当前各研究所使用版本的润乾报表,对用户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它的推广使用程度也是最低的。然而,通过对润乾报表查询机理和数据源分析,润乾报表是有可能成为公用数据查询公用平台的。

润乾报表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再受ERP系统责任的制约,可以给用户重新分配数据查询权限。业务人员只需设计业务模型,可以向开发人员提出需要哪些ERP中不属于本模块范围的数据项,而不用关心如何得到这些数据项。数据管理员利用后台的开发工具重新建立数据集来满足业务人员需求的数据项。当前版本润乾报表的查询机理如图7示例。

润乾报表可以建立各个模块业务人员的共用数据集,例如:人员基本信息数据集(这里包含了人员所属组织,人员职称、职级变动信息等),课题基本信息数据集(包括了课题所属组织,课题负责人,课题类型,经费来源等),研究所收入支出类型与科目对应数据集,固定资产大型科研仪器数据集等等。当这些共用数据在ERP系统之外进行重新组合,业务人员就可以设计出以前希望得到却又无法实现的创新性数据统计模型。例如:1.人事部门可以调用个人和研究单元的课题信息、经费信息,再结合自有的人事信息,做出研究人员成长评估,展现出研究人员是否随着职称的变动,科研成果也在持续增长,而且还可以把个人关联入研究团队,对整个研究团队做出绩效评估。2.课题管理部门在管理先导项目中,及时获得参与先导项目的人员信息、科研装置信息、支出类型经费信息等,更加主动的管理先导项目,使之按照科学工程规范推进。

建立公用数据查询平台以后,本文之前提出的经费查询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润乾报表在ERP系统外重新组合了数据集,终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查询时点和经费要求选择相同的数据源,因此做到了查询数据的一致性。

建立公用数据查询平台后,对于终端用户的技术性要求降低了,中国科学院业务人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创造业务数据模型,而从模型到查询的实现再到网页显示可以完全交由开发人员完成。业务人员只需要利用诸如excel等方式列出查询任务需要的数据项和阐明任务目的,开发人员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直接在网页上实现。针对所级领导这类终端用户,润乾报表在网页上生成的图形图表,可以直观展现他们需要了解的信息。对于研究单元负责人这类终端用户,润乾报表具有较强的参数设置功能,而且参数都可以通过动态网页形式实时设置,以满足他们的查询需求。

建立公用数据查询平台后,全院业务人员的培训也会更加具有层次化了,今后针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涉及客户端工具使用的技术问题会更少,而专注于系统本身的业务功能的培训会更深入。但是在研究所层次也需要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端人才,对这一部分人员需要加强培训,使之成为研究所业务人员和ARP中心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以便更好完成对业务需求的开发。

结语:数据应用是ARP核心价值的体现,伴随着ARP系统的不断成长,无论是对现有的工具升级改造建立公用数据查询平台,还是根据需求发展新的工具,ARP数据应用必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ARP系统现有数据查询工具中数据源和查询机理的分析,总结了各种查询工具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建议利用其中的一种查询工具——润乾报表,建立一套ARP系统公用数据查询平台。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语言教育即人性教育下一篇:收益可货币化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