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

2024-09-08

利伐沙班(共7篇)

利伐沙班 篇1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IFF) 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高能量交通事故的增加, IFF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的治疗多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 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减少卧床的并发症和死亡率[1]。

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骨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可以导致肺栓塞, 危及生命[2]。国外髋部骨折术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6%~60%[3], 国内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为15.2%[4]。因此在术后常规给予有效的抗凝药物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抗凝的药物种类众多, 其中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具有治疗窗宽、不需要检测凝血功能和调整药物剂量等优点[5], 已经被众多实验证实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然而, 目前国内外尚无利伐沙班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疗效的评价,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评价利伐沙班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IFF患者156 例, 均为单侧。纳入标准为:a) 年龄大于18 岁、小于70 岁;b) 各种原因造成的单侧IFF;c) 术前超声检查双下肢DVT阴性;d) 术前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未见异常;e) 患者对治疗方案同意。排除标准为:a) 严重颅脑外伤;b)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 术前凝血功能异常, 对抗凝治疗有禁忌者;c)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DVT阳性;d) 术前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患者;e) 对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耐受性差者;f) 拒绝参加患者。

1.2 一般资料

按照术后不同的抗凝方法将15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82) 和实验组 (n=74) , 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体重、骨折分型、内固定方式、麻醉方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

1.3 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实施。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 患者仰卧于手术牵引床上, 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DHS和DCS内固定术采用股骨大粗隆下外侧切口显露股骨粗隆下极, 在股骨颈前侧偏远放置导针, 在透视下观察导针位置良好后安装DHS和DCS系统。PFNA内固定术采用股骨大粗隆上方纵形切口, 于大粗隆顶端内0.5 cm处向股骨髓腔钻入导针并确定其位置, 扩髓后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后拔出导针, 瞄准器引导下向股骨头颈内置入拉力螺钉, 于股骨远端拧入远端交锁螺钉, 近端拧入尾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后外侧切口, 尽量复位粗隆间骨折块, 用钢丝捆绑固定, 然后放置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术后反复冲洗切口, 逐层缝合, 切口放置引流管引流。

1.4 术后处理

对照组:术后8 h (全麻) 或12 h (椎管内麻醉) 开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4 100 IU, 1次/d, 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术后6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口服, 10 mg, 1次/d, 治疗14 d。术后均放置引流管引流, 于术后24 h拔出引流管, 并记录引流量。两组术后康复治疗及其他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5 观察指标

a) 血凝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 d的血小板 (platelet, PLT) 、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PT) 值。b) DVT: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 评估双下肢DVT形成情况。

超声诊断DVT标准[6]:a) 静脉管腔不能压闭。b) 管腔内为低回声或无回声。c) 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d) 脉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或频谱不随呼吸变化。

并发症:a) 治疗期间严重出血, 包括致死性出血、重要器官出血 (腹膜后、颅内、眼内和脊柱内出血) , 临床明显伴有血红蛋白水平至少下降20g/L或需要输入全血或浓缩红细胞不小于2个单位的手术部位外出血。b) 治疗期间非严重出血, 包括术后24 h切口内引流量, 切口大血肿。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凝血指标的比较

如表2所示, 术前两组的凝血指标PLT、APPT、PT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抗凝治疗前后PLT、APTT、PT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4 d两组的凝血指标PLT、APPT、PT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DVT发生情况

实验组发生DVT 8 例, 发生率为10.8% (8/74) ;8 例中3 例Ⅲ型骨折, 4 例Ⅳ型骨折, 1 例Ⅴ型骨折;6 例PFNA固定术, 2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发生DVT 11 例, 发生率为13.4% (11/82) ;11 例中4 例Ⅲ型骨折, 6 例Ⅳ型骨折, 1 例Ⅴ型骨折;9 例PFNA固定术, 2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组间DVT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47, P=0.620) 。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量实验组为 (272.5±45.1) mL, 对照组为 (244.3±30.5) mL,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目前抗凝药物治疗是防治DVT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 其抗凝作用易受多种因素干扰, 治疗窗口窄小, 其剂量难以掌握且作用不稳定, 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某些凝血指标。有证据表明术后华法林的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分子肝素[8]。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 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的活性, 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以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 并不增加出血的发生, 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9]。但其仍存在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且需要进行皮下注射且注射部位易出现皮下血肿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11]。利伐沙班是一种特异性Xa因子抑制剂, 能高度选择性和竞争性的与Xa因子的活性位点结合, 竞争性的抑制游离和结合的Xa因子。通过抑制Xa因子可以中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 从而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血栓形成[12]。作为口服药, 其可行性及依从性强, 可避免其他药物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目前利伐沙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关节置换术后的DVT预防治疗。临床对照研究发现, 应用利伐沙班较依诺肝素更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很少[13,14,15]。我们发现针对髋部周围骨折, 尤其是IFF术后的患者采用何种预防DVT的方法还没有进行相关研究, 因此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IFF内固定术后DVT的效果。研究发现,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IFF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 本研究中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为10.8%, 与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 (13.4%) 具有近似的临床效果。同时, 利伐沙班对凝血指标并无明显作用, 并不增加潜在的出血风险, 术后24 h两组的切口引流量有明显差异, 长期服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这与文献报道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结果一致。另外, 利伐沙班通过消化道吸收而发挥作用, 可以避免长期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血肿, 减少了患者长期用药的不便及痛苦,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依从性, 可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另外, 两组中发生DVT患者的骨折类型多集中于Ⅲ型和Ⅳ型, 可能与粗隆间骨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集中在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中,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手术需要扩髓及髓内固定有关。当然, 由于样本量的关系及多种因素的掺杂, 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来证实这一分析。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我们发现,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 具有与低分子肝素同样的临床效果, 不增加潜在的出血风险,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避免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与痛苦,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依从性。

利伐沙班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能部骨折手术患者40例, 男22例, 女19例, 年龄59~75岁, 平均68. 3岁。全身麻醉11例, 硬膜外麻醉30例。

1.2 方法

术后6 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 mg, 口服, 1次/d, 应用10 d。血管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检形成。

2结果

本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40例患者未发现DVT。

3讨论

3.1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症状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应立即使患者平卧, 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防治措施是早期活动肢体, 抬高下肢位置, 用弹性绷带促进静脉回流。

3.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内在机制主要有三方面: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中又以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损伤最为重要。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 使患者容易形成血栓, 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将导致很高的DVT发生率。

3.2.1 静脉血流淤滞骨科手术的体位以及手术麻醉时均易导致静脉淤滞。静脉造影研究显示, 仰卧位手术中静脉回流明显下降。另外, 为使术野暴露充分, 过度的牵挂、外展和挤压往往也会影响静脉流量。麻醉主要使周围静脉扩张, 从而使血液在静脉中淤滞。

3.2.2 静脉内膜损伤可能是由于术中解剖部位变化和麻醉引起静脉过分扩张所致。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屈曲和内收位均可使股静脉受压变形;在膝关节置换术中, 大腿近端止血带和膝关节屈曲也显压迫低位静脉结构;还有一些下肢牵拉体位也易损伤细软的静脉内膜。这些机械因素的作用最终均可导致静脉内膜损伤, 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形成凝血块。

3.3 骨科手术常用的材料如骨水泥也可引发机体凝血功能的紊乱, 骨水泥相关严重并发症中, 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居首位, 其中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为主。骨水泥单体与骨髓凝血酶结合, 可激活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 导致血流动力学和凝血机制的紊乱。机体组织直接暴露于骨水泥, 也可观察到毛细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骨水泥引发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针对血栓性并发症, 是否要进行抗凝治疗以及如何治疗, 目前仍存在争议。

3.4 注意事项:①严密监护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②保持伤口引流管的通畅, 定时挤压, 避免管路脱出、打折、堵塞, 严格记录引流量并观察其性状。若引流量过多时, 应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③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脉搏、疼痛、感觉较术前有无缓解。若患肢剧烈疼痛、皮肤温度变凉、颜色发绀或发白、动脉搏动较前减弱或消失, 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④下肢特别是小腿有无疼痛、压痛、有无肿胀等, 应警惕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⑤严格准确执行医嘱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定期监测凝血酶原及活动度的指标。

利伐沙班 (rivavoxaban) 是第一个口服直接凝血因子Xa抑制剂, 能抑制游离及与纤维蛋白结合的Xa因子活性, 降低凝血酶原活性, 因此可减少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凝块生成, 防止血栓形成和发展。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100%, 半衰期9 h, 可固定剂量, 口服1次/d, 治疗窗宽, 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小。目前已用于骨科大手术等VTE的预防。与LMWH相比较, 发生DVT、非致命性PTE及死亡率减少49%, 有症状的VTE风险减少64%, 而出血事件、安全性相似。下肢静脉手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有哪些?答:下肢静脉手术后早期活动可以借助肌肉的收缩挤压, 促进血流,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要避免下肢过度肌肉按摩、剧烈运动, 因有可能使静脉栓子脱落, 造成严重的肺栓塞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应进行渐进性的下肢康复训练。严重者则可使用抗凝药 (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 治疗。必要时行手术静脉栓子摘除和静脉滤网置入。总之, 利伐沙班能有效地预防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部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 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髋部骨折手术患者40例, 术后6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mg, 口服, 1次/d, 应用10d。血管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检形成。结果 40例患者未发现DVT。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的预防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

关键词:利伐沙班,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利伐沙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髋膝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 (36.8±4.2) 岁。对照组:男性30例, 女性20例, 年龄20~67.5岁, 平均年龄 (38.1±2.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 在髋膝置换术8 h采用利伐沙班 (生产厂家:Bayer;批准文号:H20100464;规格:10毫克/片) , 1日1次, 每次1片, 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患者, 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克赛) (依诺肝素钠注射注0.4 m L, 商品规格:0.4 m L∶4000Axa IU, 批准文号:H20100485) (生产厂家:SANOFI;批准文号:H20100483;商品规格:1.0 m L∶10000Axa IU) , 4000 Axa IU, 1日1次, 连续注射治疗3周。两组患者在2周后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情况, 以及凝血指标血小板 (PL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比较:

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以及失血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LT、APTT、PT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PLT、APTT、PT的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4%, 对照组出现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14%,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显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在不加以预防的情况下, 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40%~60%, 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临床研究证实, 髋膝置换术后容易发生隐形失血, 静脉血回流减慢, 血液处于高度凝结状态,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 极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成为髋膝置换术成功的关键[4,5]。抗凝治疗是防止深静脉血双的主要方法, 可采用肝素、维生素K、华法林等, 疗效肯定但是使用不方便。肝素不能口服, 华法林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和随时调整使用剂量而受限。传统上, 临床医师常使用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其作用机制是对凝血因子Ⅹa产生作用。其不良反应是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 并且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概率依然在10%左右。利伐沙班高度选择性和可竞争性抑制游离和结合的Ⅹ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 以剂量-依赖方式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板 (APTT) 和凝血酶原时间 (PT) [6,7]。利伐沙班与磺达肝素钠/肝素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不需要抗凝血酶Ⅲ参与, 可直接拮抗游离和结合的Ⅹa因子。而肝素则需要有抗凝血酶Ⅲ才能发挥作用, 且对凝血酶原复合物中的Ⅹa因子无效[8,9]。

本文的研究表明, 利伐沙班组和肝素组的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以及失血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利伐沙班组和肝素组患者术前术后PLT、APTT、PT的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利伐沙班组患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4%, 肝素组出现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14%, 利伐沙班组显著优于肝素组,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患者均无显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9,10]。

综上所述, 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髋膝置换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安全而有效的抗凝预防和治疗, 并且临床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利伐沙班对髋膝置换术后抗凝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髋膝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髋膝置换置换术后, 确认无出血或者渗血时结束手术, 观察组在术后8 h口服利伐沙班治疗, 对照组在术后12 h, 克赛 (依诺肝素钠0.4 m L qd) 皮下注射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情况, 以及凝血指标血小板 (PL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以及失血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PLT、APTT、PT的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4%, 对照组出现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14%,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患者均无显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髋膝置换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并且临床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伐沙班,髋膝置换术,抗凝疗效

参考文献

[1]Harenberg J, Marx S, Diener HC, 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bigatran, rivaroxaban and apixaba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network metaanalysis[J].Int Angio1, 2012, 31 (4) :330-339.

[2]靖光武, 叶树楠, 杨述华.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22) :4028-4031.

[3]黄绍贤, 卢家灵, 徐鸿育.利伐沙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80例[J].广西医学, 2011, 33 (1) :41-43.

[4]胡大一, 郭艺芳.利伐沙班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临床试验介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8 (39) :770-771.

[5]林金矿, 李毅中, 俞海明.利伐沙班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9 (13) :885-887.

[6]蔡振存, 常锦秋, 朴成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3, 15 (2) :94-104.

[7]严文琪, 王凯, 韩生寿, 等.利伐沙班预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12, 2 (6) :37-39.

[8]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 (6) :602-604.

[9]Turpie AG, Lassen MR, Davidson BL, et al.Rivaroxaban versus enoxa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CORD4) :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 2009, 373 (9676) :1673-1680.

利伐沙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53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患者, 男32例, 女21例, 年龄为54~73 (62.9±5.8) 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34髋, 股骨头坏死11例12髋以及骨性关节炎9例10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 (29髋) 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 (27髋) 。所有患者均未患有肝、肾功能疾病;凝血指标血小板 (PL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均未发现异常;手术前均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外下肢静脉血栓。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伐沙班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21髋, 股骨头置换手术9髋, 手术后6~8h内开始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 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22髋, 股骨头置换手术10髋, 术后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皮下注射, 持续2周。2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4d检测PLT、APTT、PT值;术后第14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是否有静脉血栓发生, 同时观测用药期间是否有肺动脉栓塞甚至出血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情况、伤口引流血量, 并对2组患者手术后14d PLT、APTT、PT值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静脉血栓数与伤口引流出血量

2组患者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 (3.7%) , 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 (15.4%)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凝血检测

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APTT、PT、P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虽然本身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血栓一旦脱落便会在患者肺内形成肺栓塞 (PE) 从而危及生命[3]。所以, 有效地防止DVT发生能够减轻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并发症并降低PVE致死的概率。进行款关节置换手术后, 患者发生DVT的概率约为40%, 致死性PE的概率约为2.0%。经有关部门的研究显示, 中国患者发生DVT以及PE的概率与西方患者基本一致。虽然通过如今一些高超的手术技巧以及术后足底静脉泵等可以减少DVT的发生, 但仍无法根治这一问题[4]。所以, 抗凝药物的使用将成为预防髋关节手术后DVT发生的主要途径。利伐沙班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利伐沙班对于静脉血栓的作用高于对动脉的作用[5]。此外, 利伐沙班可以在抗血栓作用时同时防止出血, 对于PLT、APTT、PT指标的影响小。在使用利伐沙班时27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了静脉血栓, 发生率仅3.7%, 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且手术后14d的各项指标都显示正常。在用法的方面, 利伐沙班只需每天口服1次, 不会造成患者因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利伐沙班临床应用方便有效, 对于减少并发症和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佳,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 (56髋) , 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 (29髋) 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 (27髋) 。利伐沙班组术后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 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皮下注射, 持续2周;治疗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状况, 同时检测手术前后APTT、PT、PLT的各项指标并记录手术后的引流量。结果 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 (3.7%) , 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 (15.4%)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APTT、PT、P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髋关节置换手术,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 李佩佳, 高玉镭, 王东辰, 等.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 (11) :998.

[2] 钱建敏, 舒建国.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5) :65.

[3] 杨礼庆, 王程, 沈涛, 等.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 (4) :260.

[4] 吴歌, 李贵斌, 戴彬, 等.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1) :5.

利伐沙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行纳入研究患者共83例,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排除下肢深静脉栓塞。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 男18例, 女24例, 年龄 (68.2±4.8) 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5例, 股骨头坏死7例。B组41例, 男19例, 女22例, 年龄 (69.5±4.2) 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 股骨头坏死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对合并内科疾病的病例, 请相应科室进行评估、治疗。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 术后放置引流管并记录48h内引流血量。

1.2 预防方法

A组:术后6h给予利伐沙班10mg, 口服, 1次/d, 使用时间14d, 术后第2天开始下肢被动功能锻炼及下肢气压治疗。B组:术后6~8h, 6~8h第1次给药, 5000IU皮下注射, 以后每12h, 5000IU皮下注射[2], 术后第2天同样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及下肢气压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两组DVT发生率; (2) 患者的出血情况, 术后伤口引流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发生DVT发生率为4.76% (2例) ;B组发生率为4.87% (2例) 。A组DVT发生率与B组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 。B组患者并发出血者2例, 1例表现为切口渗血, 于术后第2天出现, 停用抗凝药后不再出血。1例为皮下广泛出血瘀斑, 停用抗凝药并注射维生素K1后不再出血, 未发生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现象, 未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随诊3~6个月均无DVT及PE发生。两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和B组在术后伤口引流血量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DVT, DVT可进一步可导致PE甚至死亡, DVT为髋关节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有研究表明国内骨科髋部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2%~57%, 致命性PE发生率0.1%~2.0%[3]。髋关节置换术后需常规给予药物来预防栓塞的发生[4], 并辅以下肢气压治疗, 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及下肢被动活动等物理预防措施。目前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 低分子肝素及凝血因子Xa抑制剂。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抗凝作用确切, 但华法林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凝国际化标准比值, 需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 因此虽然华法林口服用药方便但患者接受度仍较差, 同时华法林被认为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目前有报道表明术后华法林的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分子肝素[5]。LMWH是平均分子量为4000~5000Da的肝素片段, LMWH抗凝效果确切, 而且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较弱, LMWH对于凝血酶及其他的凝血因子影响较小。有研究报道[6,7,8]低分子肝素在不增加重要器官出血的发生率的同时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目前LMWH已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并获得多数临床医师的认可, LMWH的不足之处在于皮下注射的用药方式及皮下出血瘀斑形成的发生, 患者依从性仍较差[9]。利伐沙班是一种凝血因子Xa抑制剂, 其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 利伐沙班通过抑制Xa因子可中断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 抑制凝血酶的产生以及血栓的形成。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高, 用药后起效较快, 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利伐沙班优势在于给药方便, 安全可靠, 目前未发现重要器官出血的临床报道, 利伐沙班不足之处在于用于临床相对于华法林及低分子肝素时间较短, 临床病例较少, 亦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本研究中利伐沙班组DVT发生率为4.76% (2/42) , 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为4.87% (2/41)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表明利伐沙班预防全髋置换术后DVT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治疗期间严重出血, 也未发生大伤口血肿, 伤口引流量也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但低分子肝素组出现2例较轻微并发症。本研究表明利伐沙班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 (DVT) 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42例, 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 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 , 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 (4.76%) , B组出现DVT 2例 (4.87%) , 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关键词:深静脉栓塞,髋关节置换术,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

参考文献

[1]杨刚, 吕厚山, 高健, 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00, 38 (1) :25-27.

[2]邱贵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09, 3 (3) :380-383.

[3]邱贵兴.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 (1) :27-28.

[4]Parisi R, VisonàA, Camporese G, et al.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thromdosis:efficafcy and safety of a protocol of treatment.Treatment of Isolated Calf thrombosis (TICT) Study[J].Int Angiol, 2009, 28 (1) :68-72.

[5]Samama CM, Vray M, Barre J, et al.Extend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a comparison of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with oral anticoagulant[J].ArchIntern Med, 2002, 162 (19) :2191-2196.

[6]Geets WH, Bergqvist D, Pineo GF, 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J].Chest, 2008, 133 (6 Suppl) :S381-453.

[7]Lieberman JR, Hsu WK.Pr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disease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Am, 2005, 87 (9) :2097-2112.

[8]Weitz JI, Hirsh J, Samama MM.New antithrombotic drugs:American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8th edition) [J].Chest, 2008, 133 (6Suppl) :S234-256.

利伐沙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科室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样在本科室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 (64.26±4.56) 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3例, 高中 (含中专) 110例, 大专及以上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及肺栓塞 (PTE) 高危因素评估表DVT危险分度:低度危险0例, 中度危险0例, 高度危险136例, 极高危164例。试验组患者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 (61.71±3.33) 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18例, 高中 (含中专) 124例, 大专及以上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及肺栓塞 (PTE) 高危因素评估表DVT危险分度:低度危险0例, 中度危险0例, 高度危险143例, 极高危1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年龄≥45岁; (2)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胸腰椎骨折伴有或不伴有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 (3) 以上诊断达到开放手术指征并实施开放手术; (4) 每例都伴有1项或以上DVT危险因子:全麻、肥胖、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冠心病、下肢静脉系统疾病、长期卧床 (瘫痪) 、手术时间>45分钟。

排除标准: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术前已诊断为DVT、复合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执行全麻术后常规护理、脊柱术后常规护理及Ⅰ级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施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主要包括发放抗凝药物利伐沙班, 告诉患者及家属服药的方法, 自行服药。

试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 实行规范的方法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 具体如下。

(1) 制定规范口服利伐沙班的方法。将利伐沙班纳入口服高危药品, 建立高危口服药品发放登记本和药品盒, 并做到定点放置, 班班交接。责任护士须遵医嘱将药品每天定时发放给患者, 并严格做到“发放到手、看服到口”, 并且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均须在口服高危药品发放登记本上签字。

(2) 制定规范的脊柱术后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计划。主动功能训练方法:术后1~2 h, 双下肢被动屈伸/踝关节屈伸运动, 每次30~50组, 1次/h;术后2~6 h, 踝关节和双下肢主动屈伸运动, 每次30~50组, 1次/h;术后6~12 h, 双下肢屈伸运动, 每次30~50组, 1次/2 h, 协助患者轴线翻身, 1次/2 h;术后1~2天, 双下肢屈伸运动, 每次50~100组, 1次/2 h, 协助轴线翻身1次/2 h;术后3~6 d, 自主轴线翻身, 增加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 每次50~100组, 3~5次/d;术后6~14 d, 在以上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基础上, 增加仰卧蹬车:3次/d, 每次50~100组, 指导患者进行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或遵医嘱下床活动。被动功能训练方法:以上主动功能锻炼方法由护士按照计划帮助患者完成, 增加人力挤压法、遵医嘱行CPM功能训练、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和微波治疗等。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功能锻炼评估, 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指导。

1.4 观察指标

(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满意率, 分为满意与不满意。满意:护理人员每天能做到将药物定时发放到手、看服到口, 并为患者制定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 包括护理评估、基础预防、主动功能训练、被动功能训练、药物预防、特殊检查、血栓发生后护理等内容, 同时按照住院时间依次采取不同的护理预防措施, 执行者签名;不满意:药物无法按时按量发放, 未制定护理计划表等。

(2)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判定标准为Homan试验阳性[3], 表现为突发下肢肿胀、疼痛、大腿内侧及腹股沟等处压痛, 浅静脉明显充盈, 深静脉行径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静脉管壁增厚、毛糙、血流减慢, 管腔内可见实性中等回声, 彩色血流局部充盈缺损[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规范预防效果满意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DVT规范预防效果满意率为96.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为10.33%, 试验组患者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为0.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 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深静脉承担了90%以上的静脉血液回流, 一旦形成深静脉血栓,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血液回流发生严重障碍, 引发肢体肿胀疼痛, 严重者导致肢体坏死而被迫截肢。血栓在形成早期, 相对容易松动脱落, 而脱落的血块随着血液循环流至肺动脉中, 形成肺动脉栓塞, 可能导致人体呼吸循环衰竭, 甚至猝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另一个严重危害是血栓后遗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不进行规范治疗, 很难被有效清除, 不仅会阻碍血液回流, 还会破坏血管, 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皮肤发黑溃烂, 甚至出现老烂腿。

3.1 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预防的满意度

传统护理方法很难让患者认知到DVT预防的重要性, 在口服药品时常常会出现漏服情况, 而且护患双方对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存在认知差别, 护士督导与患者执行效果缺乏评价标准。采用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后, 责任护士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功能锻炼实行早宣教、早介入, 督导患者执行并签字确认, 分阶段记录、评价。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后预防DVT的健康教育, 能提高患者对DVT预防的认识度, 增强功能锻炼执行的依存性, 护患双方对DVT的预防知-信-行协同一致, 形成了规范的预防流程和体系, 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

在脊柱手术中由于患者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 下肢肌肉完全麻痹, 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长时间卧床休息或强迫体位, 使下肢肌肉松弛血流滞缓, 为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创造了条件, 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要因素。各种大型手术均可引起血小板粘聚力增强, 而开放性手术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金属固定材料和人工材料, 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也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 采用规范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肌肉收缩功能, 充分发挥小腿肌肉泵或“第二心脏”的作用, 加快下肢静脉血的流动速度, 预防局部静脉血流瘀滞, 从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利伐沙班作为新的口服抗凝药物, 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竞争性的直接抑制呈游离状态的Xa因子的药物, 还可抑制结合状态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 对血小板聚集没有直接作用。并且口服方便、剂量固定、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治疗窗宽、无需监测、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小, 在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6], 临床使用相当方便, 安全性高,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进而预防血栓形成,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综上所述, 通过对脊柱开放手术后患者采用规范的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的方法, 能显著提高预防DVT的满意度, 且能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对脊柱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脊柱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结合功能锻炼预防DVT,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系统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及预防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DVT预防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脊柱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脊柱术后患者在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中, 采用规范的方法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利伐沙班,功能锻炼,下肢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丛洪良, 彭长生.利伐沙班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 2013, 41 (7) :689-691.

[2]李信华, 王蔚, 李晓岚.利伐沙班等治疗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 2016, 31 (3) :310-313.

[3]王国胜, 续斌, 高健, 等.利伐沙班联合血塞通在预防老年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15) :2924-2927.

[4]程艳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学, 2016, 22 (4) :618-620.

[5]史锦绣, 高东艳, 张志强, 等.利伐沙班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 2016, 25 (4) :247-250.

利伐沙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1月该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4例患者并拟择期行单侧THA。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 依诺肝素组男14例, 女28例, 年龄32~85岁, 中位年龄 (70.7±4.5) 岁, 体重指数 (28.6±3.9) , 患者吸烟占24.2%, 既往下肢手术史患者占4.2%, 术前Hb为 (127.56±12.66) g/L;利伐沙班组男12例, 女30例, 年龄34~80岁, 中位年龄 (69.3±3.7) 岁, 体重指数 (27.1±4.4) , 患者吸烟占20.8%, 既往下肢手术史患者占6.1%, 术前Hb为 (128.12±13.57) g/L。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具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因排除: (1) 手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呈阳性;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出现了活动性出血或明显的出血倾向; (4) 手术前凝血指标不正常, 无法进行抗凝治疗; (5) 精神病患者; (6) 患者以往有血栓及血管外科手术病史者; (7) 病患曾进行过膝关节翻修手术; (8) 病患本身的疾病能严重损伤肝肾正常的功能。

1.2 治疗方法

由同一组具有2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假体均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固定, 留置引流管24~48 h。在THA术后, 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一致的康复肢体训练规划。利伐沙班组给予口服利伐沙班 (H20130199) 病患剂量为10 mg, 1次/d, 在术后8 h首次给药, 持续用药14 d。依诺肝素组病患进行依诺肝素 (国药准字J20090095) 腹壁皮下注射给药, 根据不同的体重有不同的剂量:当体重<50 kg时依诺肝素的剂量为0.3 m L, 在50~70 kg之间的患者剂量为0.4 m L, 超过70 kg患者的剂量为0.6 m L, 1次/d, 在术后12 h首次给药, 持续用药至术后10 d。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每间隔2 d复查一次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如凝血功能异常 (INR延长>3.0或持续血小板计数<10×102) 则停止用药, 将出现凝血异常的患者归为不良事件。在抗凝治疗期间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该药对凝血效果的影响不大。

1.3 观察指标

1.3.1 任何部位的DVT非致死性PE及死亡事件

(1) DVT诊断:在手术后需要时刻查看病患的局部及全身状况, 假如病患突然觉察到肢体肿胀和疼痛, 一经发现明确还是疑似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体征, 立即采用双侧下肢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假若病患没有出现典型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则在术后第 (7±2) 天对其进行常规行双侧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完成这项检查。

(2) PE诊断:如果患者疑似出现咳血、PE胸痛等症状, 马上采取胸部X线或螺旋CT检查并联合肺血管造影, 确诊后进行相关医治。并通知即将出院的病患, 如果出现类似DVT或PE的症状和体征, 需尽早回到医院行超声等检查。如果病患在疗程结束后没有出现相关症状和体征, 则研究者可术后3个月后门诊和电话随访。

1.3.2 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及输血量

(1) 假如患者术中及术后进行了输血, 200 m L的标准红细胞容量就是在输血中的一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红细胞容量是经围手术期平均Hct转换的, 需要测量术后伤口的引流液及回输的血液。如果患者进行了输血, Hct便出现了变化。所以输血后的Hct应包括在围手术期平均Hct。实际上的失血量等于输血量加上失血量计算理论值。

(2) 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根据Gross[3]计算循环血量的方程计算:失血量=术前血容量×术前平均红细胞压积 (hematocrit, Hct) -术后 (Hct) 。

术前血容量可以通过Nadle:等[4]的方法计算:

术前血容量=kl×身高 (m) 3+k2×体质量 (kg) +k3。

男性患者:k1=0.3669, k2=0.03219, k3=0.6041。

女性患者:k1=0.3561, k2=0.03308, k3=0.1833。

1.3.3 安全性指标

涵盖所有出血事件及并发症。临床并发症 (皮肤坏死、注射部位血肿或药物过敏等) ;相应出血事件 (定义为切口内出现清晰的血肿或切口连续渗血、其他部位≥25 m2的皮下血肿, ≥50 m2的皮下瘀斑、便血或肉眼血尿、呕血或咯血等) ,

1.4 统计方法

由该研究者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的观测指标以成组设计t检验进行分析, 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VT发生情况

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病患术后下肢DVT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双侧和单侧THA病患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组别病患均未出现PE及死亡事件。见表1。

2.2 围手术期的输血状况

利伐沙班组与LMWH组行单侧及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病患的输血率及总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围手术期失血量情况

两组间比较各层间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利伐沙班组和LMWH病人术后除1例腘静脉血栓外, 病患肢体无显著肿胀。伤口没有形成血肿, 全都为一期愈合, 术后没有出现感染, 也无不良凝血事件。

2.4 THA患者预防性抗凝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比较两组THA患者预防性抗凝症不良事件发生率, 见表4。

3 讨论

据相关文献报道, 如果进行了关节置换手术的病患不在术后进行抗凝治疗, 国外THA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5%~70%[3]。Parisi等[4]报道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近端发生DVT与PE有明显的联系, 远端DVT可能会引起患者发生近端DVT。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很大, 并且术后保持激活凝血可达一个月[5]。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是凝血功能的降低, 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出血。法华令引发术后大出血并发症较依诺肝素的几率要低[6]。同样, 磺达肝素的药理作用机制是间接X因子抑制剂, 比依诺肝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DVT方面的疗效要更好, 但是, 使用磺达肝素诱发大出血的风险较依诺肝素要高很多[7]。

该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利伐沙班对THA术后VT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利伐沙班组术后共发生下肢DVT10例, 总发生率为23.8% (10/42) , LMWH组发生下肢DVT 9例, 总发生率为21.4% (9/3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一共有19例发生了深静脉血栓, 总发生率为22.6% (19/84) , LMWH组有1例患者腘静脉形成了深静脉血栓, 症状性PE及死亡事件在本临床研究中未发生。同时本临床研究比较了THA中行单侧和双侧置换的DVT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术后发生皮下淤血或瘀斑几率较大, 小腿及股后侧是最常发生的部位, 同时在足背外侧也很容易发生, 患者术后常为平卧位是导致该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同时肢体屈侧位置较低及皮下组织疏松也对皮下淤血或瘀斑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术后定期复查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时间越长发生淤血或瘀斑可能性越大, 大约在关节置换术后2周淤血或瘀斑逐渐吸收, 然而在输血方面利伐沙班组单侧THA术后较LMWH组发生的几率要高很多, 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手术切口的血肿, 抗凝药物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在隐性失血研究上Pattison等[9]则认红细胞在机体内发生了溶血反应是其主要的原因。该临床实验在失血总量THA后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占36%, 隐性失血量越大THA术后恢复的时间约长, 同时失血量越多可能导致贫血, 然而贫血可引起功能恢复需要的时间越长, 精神状态和行走能力的恢复表现的月明星。

综上, 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THA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与依诺肝素相近, 同时利伐沙班是口服药物, 更加有利于院外的抗凝。同时利伐沙班减少出血的风险较依诺肝素要低。该药给药方便无须皮下注射并且不需要根据病人的体重调节给药剂量, 是THA患者中成人群接受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的良好药物。

摘要: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使用的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 随机对照分为利伐沙班组42例, 依诺肝素组42例。观察术后有无发生非致死性PE事件、深静脉血栓、死亡事件, 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和出血量。结果 利伐沙班组的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出现了10例, 依诺肝素组的DVT出现了9例, 在两组患者中都没有发生肺栓塞及PE事件, 两组患者的DVT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04, P=0.65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安全性类似。结论 利伐沙班预防THA术后VTE与依诺肝素无明显差异, 且利伐沙班较伊诺肝素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关节置换术,髋,静脉血栓形成,利伐沙班,依诺肝素

参考文献

[1]Kassim R A, Saleh K J, Badra M, et al.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South Orthop Assoc, 2013 (12) :103-105.

[2]White R H, Henderson M C.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 bolism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J].Curr Opin Pulm Med, 2012 (8) :365-371.

[3]Swayze OS, Nasser S, Roberson JR.Deep venous throm bosi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Orthop Clin North Am, 2012 (23) :359-364.

[4]Ansell J, Hirsh J, Poller L, et al.The pharma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vitam K antagonists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 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 Journal, 2014, 126 (3) :204-233.

[5]Fedi S, Gori A M, Falciani M, et al.Procedure-dependence and tissue factor-independence of hypercoagulability during orthopaedic surgery[J].Thromb Haemost, 2013, 81 (6) :874-878.

[6]Hoffman M.Mechanism of action of Novo Seven.using a cell-based model[J].Bloodline Reviews, 2012 (1) :5-6.

[7]Smith S A.The cell-based model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of coagulation[J].Journal of veterinary, 2009, 19 (1) :3-10.

[8]Piccini, JP, Maliaffey KU&apos;, et al.Kivaroxaban, an oral direct factor Xa inliibitor xpert[J].Opin lnvestig Drugs, 2012 (17) :925-937.

【利伐沙班】推荐阅读:

上一篇:平原森林城市下一篇:仪器校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