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撕裂伤

2024-07-29

肺撕裂伤(共3篇)

肺撕裂伤 篇1

胸部遭受车祸、挤压伤、减速伤、猛烈钝器伤、坠落伤后可出现严重肺撕裂伤, 可形成肺挫伤合并含气、含液、含气液的囊肿样病变, 可统称为创伤性肺囊肿[1]。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创伤性肺撕裂伤患者16 例, 探讨创伤性肺撕裂伤的CT诊断及治疗,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1 月-2015 年6 月收治创伤性肺撕裂伤患者16 例, 男12 例, 女4 例, 年龄22~68 岁, 平均42.2 岁。交通车祸16例, 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 脾破裂1 例, 四肢、胸椎及骨盆不同程度骨折6 例, 均有多发肋骨骨折伴不同程度的血气胸及肺挫伤。临床以胸痛、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均有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症状。伤后平均住院时间26.2 d。

CT检查及评价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 及64 排螺旋CT机, 患者仰卧, 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 层厚5~10 mm, 螺距1.0。部分行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由两位影像科高年资医师共同读片, 重点观察肺撕裂伤的位置、形态、密度、伴发病变及CT随访变化等。本组均有2 次以上 (最多7 次) 检查CT资料。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参照文献[1~3], 本组入选标准: (1) 有明确胸部急性外伤史及胸痛、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等临床表现; (2) 囊肿周围合并肺挫伤, 同时可伴有同侧胸廓损伤、液气胸、纵隔及皮下气肿以及其他部位损伤; (3) 短时间复查:囊肿及周围挫伤变化明显; (4) 临床排除其他空洞或空腔性病变。

治疗方法:多是先处理严重并发症:1 例急诊手术行脾脏切除术, 2 例因多发多处肋骨骨折, 畸形严重, 合并肺撕裂伤, 行肋骨骨折内固定及肺裂伤修补缝合术。对其余患者的肺撕裂伤均给予保守治疗,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6 例患者因疼痛, 咳痰困难或连枷胸, 氧饱和度持续下降, 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通气模式SIMV+PEEP, 使用时间7~15 d, 所有患者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间断吸痰及盐酸氨溴索灌洗。一般治疗给予止血、化痰、预防感染、止痛方法及早期给予激素, 减轻肺水肿[5]。1 例患者治疗期间肺囊肿增大, CT引导下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入囊内, 适当负压引流。

结果

CT表现:本组16例, 单发9例 (图1~4) , 多发7 例, 共37 个病灶。左肺21 个 (上、下叶分别为9个、12个) , 右肺16个 (上叶、中、下叶分别为4个、6个、6个) 。位于外带13个, 中带19个, 内带5个。位于胸膜下20个。以首次CT检查情况分为3型:肺挫伤合并气囊或气液囊 (n=9) 、肺挫伤合并血肿 (n=6) 、单纯血肿 (n=1) 。

预后:16 例无1 例死亡, 均痊愈出院。肺内血肿及肺假性囊肿治疗后, 经随诊均吸收, 本组病例最长4 个月左右基本吸收, 最短1周左右吸收, 平均42 d左右。吸收时间以下特点:气囊型最短, 气液囊其次, 血肿最晚。同样大小的血肿, 单纯者的吸收快于肺挫伤者, 肺实质内的吸收快于胸膜下吸收。治疗过程中出现6 例叶段肺不张, 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后好转。

讨论

CT诊断价值:肺挫伤是胸部钝性伤后肺部最易出现的损伤, 早期的病理可见肺泡内出血、水肿、实变和实质破坏及肺不张,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进而产生肺泡和间质水肿, 导致低氧血症。胸部钝性伤及震荡伤较大时, 肺组织可撕裂, 周围肺组织可回缩, 裂口内溢入气体和液体形成肺气囊、液气囊或血肿。仅有气体充盈裂时, 则形成肺气囊腔;当气体、血液同时充盈时, 则形成液气囊腔, 当血液完全充盈裂口内, 则形成血肿。病灶多位于胸膜下, 可单发或多发, 以多发为多见。本组单发者多。本症易于合并 (液) 气胸、纵隔气肿、肋骨及胸椎椎体骨折等。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以多方位、多个角度地观察气囊、液气囊及血肿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分布, 还可观察肺内其他病变及胸壁脊柱等创伤情况[6]。大部分病变一周前后复查CT多见囊肿缩小[7]。CT可很好地评价气囊、液气囊、血肿形成、转变、转化及消失的过程, 这为诊断肺挫裂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8]。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的立体分区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CT引导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9]。

临床治疗:本组多以保守治疗, 患者由于疼痛或连枷胸造成咳痰困难, 出现持续的低氧血症。给予SIMV+PEEP模式机械通气, 平稳度过肺水肿及ARDS高危期。由于疼痛、反常呼吸造成咳嗽无力, 痰不易咳出及肺撕裂伤后肺泡内血液及分泌物潴留, 导致肺不张的发生, 影响血气交换, 间断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化痰药物冲洗, 可明显缩短呼吸机使用天数, 减少肺不张及感染发生。本组1 例外伤性肺囊肿时间短, 未形成致密囊壁, 经CT引导下穿刺置管, 适当以负压吸引。囊肿逐渐缩小。我们对部分病例早期进行激素治疗, 对减少肺组织水肿, 止血, 预防应激性溃疡, 止痛及化痰, 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症多以对症处理, 但一旦出现以下情况, 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外科干预:一次咯血量在300 m L以上或24 h咯血量超过600 m L的大咯血;因胸腔内失血较多致低血压、休克者;胸闷、气促明显并伴有肺呼吸音明显减低, 经过吸氧等积极内科处理, 低氧血症难以纠正者;内带型、中带型或混合型肺实质内血气囊肿直径≥5 cm者;外带型肺实质内血气囊肿直径>6 cm者;胸腔闭式引流量明显少于患者总失血量者;患者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等症状、胸部CT复查提示创伤性肺挫伤及肺囊肿增大、保守治疗效差者, 宜行亚急诊手术;患较为顽固性的咯血者, 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肺气囊肿与胸腔相通且重度漏气, 难以维持呼吸者;多发肺囊肿有交通、并发感染者, 可考虑在CT引导下经皮肺囊肿穿刺抽液并同时注入抗炎药物或行囊肿引流等处理[10]。对病变CT引导下穿刺抽吸、置管引流可能有利于病灶吸收, 预后好[11]。

严重肺撕裂伤抢救不及时的死亡率较高, 首诊在呼吸、循环稳定下争取胸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组2例因严重肋骨骨折畸形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肺撕裂伤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 外伤后常有对重要脏器功能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更加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术。因此, 我们强调使用呼吸机及纤维支气管镜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CT诊断和治疗。方法:收治创伤性肺撕裂伤患者16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肺挫伤合并气囊或气液囊 (n=9) 、肺挫伤合并血肿 (n=6) 、单纯血肿 (n=1) 。临床采取对症处理, 随访1周4个月, 病灶基本消失。结论:CT在创伤肺撕裂伤诊断及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撕裂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撕裂伤 篇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6岁。2011年3月13日主因头晕3 d来我院就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在门诊给予临时输液治疗。(1)0.9%盐水+血栓通0.5 g;(2)5%葡萄糖注射液+丁咯地尔0.1 g静脉点滴。使用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输液贴进行固定,第2天输液结束拔针时,护士未将固定针眼及针柄处的胶布及时揭除,让患者按压至不出血后自己揭除,患者离院。30 min后患者返院,因粘贴针眼及针柄处皮肤在揭去输液贴时致皮肤被撕裂2 cm×3 cm,要求处理。我科立即给予积极治疗,询问患者无糖尿病史后,为患者进行消毒、换药、包扎,嘱其每周1、周4来院换药,2周(换药4次)后发现创面红润,但没有新生皮肤生长。考虑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手背部皮肤较薄且松弛,皮下组织较少,创面愈合困难。嘱患者(1)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饮食;(2)患侧手背尽量避免下垂,并按摩患侧手背皮肤,促进血液循环;(3)换药后在创面涂抹去腐生肌膏。又1周后创面皮肤开始生长,继续给予换药治疗,4月8日创面基本愈合。

2 体会

2.1 该病例提示护士一定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护士由于患者较多或其他原因,在为患者拔除液体时,习惯将贴针眼处带吸收垫的敷贴留下,由患者按压至不出血后自己揭除。要注意婴幼儿和老年患者皮肤较薄,且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特别是皮肤有破损时,在揭除输液贴时不注意容易致皮肤撕裂。

肺撕裂伤 篇3

1.1 本组20例跟腱撕裂的病例中, 男性16例, 女性4例, 年龄16~30岁, 平均23岁;左足9例, 右足11例;均有明确的急性外伤史, 足跟局部肿胀疼痛, 足伸屈功能障碍, 合并内踝骨折3例, 内外踝骨折2例, 跟骨骨折3例, 踝关节积液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探查最终确诊为跟腱撕裂伤。

1.2 使用东软supopen 0.35T开放式MRI仪, 在踝关节自然伸曲状态下, 以内外踝连线上方2cm左右为中心将下肢置于膝关节线圈内 (检查范围较广) , 分别行失状位成像和横断位成像;患者序列与参数: (T2 TSE:TR/TE=5500.00ms/144.00ms;层厚/层间距=4.00mm/5.00mm/;视野=200mm;矩阵360×300。T1 TSE:TR/TE=500ms/20.00ms;层厚/层间距=4.00/5.00mm;视野=200.00mm;矩阵360×300。T2 IR-TSE:TR/TE=6530.00ms/136.00ms;层厚/层间距4.00/5.00mm;视野=200.00mm;矩阵216×180) 。

2 结果

2.1 MRI表现

跟腱完全断裂14例, 表现为跟腱广泛性增粗, 连续性中断, 断端形态不规则且缩短;跟腱部分撕裂伤6例, 表现为跟腱内信号不均匀增高, T1WI等低信号, T2WI高信号, T2 IR-TSE明显高信号, 跟腱增粗, 部分腱束不连续, 周围软组织积液 (积血) 7例。

2.2 手术所见

本组20例均行手术治疗, 术中所见14例为跟腱完全断裂, 6例为不完全断裂。跟腱撕裂伤部位:跟腱上段10例, 中段7例, 下段3例。Kuwada分类法分为一型:6例, 二型:5例, 三型:7例, 四型:2例。与手术所见结果相比, 术前MRI检查结果阳性率为95%。一例轻度不完全撕裂伤未能显示明显异常的MRI征象。

3 讨论

3.1 跟腱解剖结构

跟腱是人体内最大的肌腱, 是踝关节主要的跖屈肌腱, 由小腿浅层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腱组成, 远端呈扇形, 紧密附着于跟骨后面, 正常情况下成人肌腱厚度应为5~10mm。跟腱由3部分组成:跟腱、肌肉结合部 (上段) , 跟腱部 (中段) , 跟腱跟骨结合部 (下段) , 跟腱撕裂伤的诊断应包括撕裂的部位、程度、是否合并骨折等。

3.2 跟腱撕裂伤的MRI表现

图1、图2为跟腱撕裂伤的MRI表现。

3.2.1 跟腱撕裂伤所致的MRI形态的改变

MRI影像上跟腱形态的变化是判断撕裂程度的直接依据。完全性撕裂患者MRI矢状位表现为跟腱连续性中断, 断端分离、肌腱缩短[1,2,3]。不完全撕裂患者, 表现为连续性至少有一个层面存在、部分层面跟腱连续性中断、边缘毛糙, 轻度的不完全撕裂伤患者在MRI图像上容易漏诊。本组1例轻度不完全撕裂伤的患者在MRI影像上未能明显显示, 但在骨折内固定术过程中发现有轻度纵向撕裂伤。

3.2.2 跟腱撕裂伤部位及MRI信号改变

外伤性跟腱撕裂好发于跟腱部, 以跟腱中段多见, 本组12例发生于跟腱部中段, 7例发生于跟骨结合部。完全性跟腱撕裂者:断端局部可见T2WI高信号, T2 IR-TSE明显高信号。不完全跟腱撕裂者:肌腱内斑片状及 (或) 条索状T2WI高信号, T2 IR-TSE明显高信号, 在其周围往往合并皮下组织肿胀, 出血及积液信号改变, 表现为T2WI、T2 IR-TSE高信号。本组跟腱撕裂病例中, 7例 (35%) MRI显示跟腱周围明显积液 (包括血肿) 或水肿, 6例 (30%) 跟腱周围仅有少许水肿, 3例 (15%) 腱周未见明显信号改变。

跟腱增粗和信号升高与腱内积液、积血、黏液样变性和肉芽形成有关, 这些改变可源于腱周或腱内, 跟腱不同于其他肌腱, 腱内有少量血供, 损伤后当即发生腱内出血和渗液有限, 但日后可出现大量血管增生伴随肉芽形成[4,5]。跟腱修复过程中, 腱内的液量逐渐减少和肉芽老化, MRI表现为跟腱信号回落至低信号或无信号, 肌腱肿胀渐退。

3.3 跟腱撕裂的影像学检查价值比较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 多平面成像等特点, 不仅能显示跟腱信号及其形态改变, 明确跟腱撕裂的部位和程度, 而且还能显示跟腱周围结构变化, 对跟腱的评价准确、全面, 是急性跟腱撕裂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尤其是矢状位图像显示跟腱损伤部位、有无缩短比较直观, 但对纵行撕裂伤易漏诊, 需要轴位图像辅助判断。CT对软组织分辨率比较低, 对骨折的分辨率较高, 可作为排除隐匿性骨折, 而跟腱撕裂伤的最终确诊有懒于MRI。

3.4 MRI检查对跟腱断裂治疗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MRI通过不同序列, 不同扫描方法, 能全面了解跟腱撕裂的程度和部位。对跟腱断裂, MRI不仅能明确诊断, 更重要的是能明确断端形态及其之间的距离而进行损伤程度的分类, 对临床定位跟腱断端及判断其位移情况,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Kuwade分类法分为四型, 一型:<50%以下的部分撕裂。二型:范围≥50%且修除因损伤而变性坏死组织后跟腱断裂缺损<3cm。三型:完全断裂, 断端缺损为3~6cm。四型:完全断裂, 断端缺损>6cm。Ⅰ型可以行非手术治疗, Ⅱ型可直接断端缝合, Ⅲ型以上要加固缝合。当MRI显示肌腱完全断裂时, 需要手术治疗, 如肌腱不完全断裂时, 则要看撕裂程度, 如果撕裂范围广泛, 或肌腱撕裂碎片相隔较远时, 亦需要手术治疗, 否则会导致跟腱延长愈合、松弛无力;而撕裂范围较小时, 撕裂的肌腱碎片相邻近时, 可以保守治疗 (图1、2) 。同样MRI对于术后跟腱恢复情况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图3) 。

摘要:目的 探讨跟腱撕裂伤的低场MRI扫描序列组合和影像学特征、敏感性及其对于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经手术最终确认跟腱撕裂伤患者的所有MRI影像资料特征, 评估术前低场MRI不同序列组合对跟腱撕裂伤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价值。结果 跟腱撕裂伤的低场MRI影像表现为T2WI、T2IR-TSE序列肌腱内信号增高, 跟腱肌腱增粗、缩短, 肌腱腱束连续性中断, 局部积液及软组织肿胀。本组中完全性、不完全性跟腱断裂的灵敏度为95%, 特异度为100%。结论 低场MRI在跟腱的解剖结构显示及跟腱撕裂的诊断准确性和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跟腱撕裂伤,低场MRI常规序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建荣, 王皖, 何鸿渊, 等.跟腱撕裂磁共振[J].放射学杂志, 2002, 18 (9) :783-786.

[2]kuwade GT.Classification of tendo Achillis rupture with consi-deration of surgical repair techniques[J].J Foot Surg, 1990, 29 (4) :361-365.

[3]余家阔, 曲绵域, 田得祥, 等.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和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 1998, 18 (7) :391-395.

[4]汪立红, 李颖, 宫丽莉, 等.跟腱损伤外科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6) :468.

上一篇:垄断理论下一篇:东北春玉米栽培技术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