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达帕胺片

2024-09-25

吲达帕胺片(共8篇)

吲达帕胺片 篇1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是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也是致死的主要病因。要达到一个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 尽可能采用小剂量, 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是联合用药。本文共观察了111例高血压患者倍他乐克和吲达帕胺片联用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1例, 依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 收缩压 (SBP) ≥140 mm Hg (1 mm Hg=0.133k.Pa) , 舒张压 (DBP) ≥90mmHg,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明显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等。随机分为倍他乐克和吲达帕胺片联用组 (治疗组) 56例, 单用吲达帕胺片组 (对照组) 55例。治疗组平均 (64.7±6.2) 岁, 病程2-13年, 收缩压 (145.8±5.6) mm Hg、舒张压 (100.7±4.6) mm Hg。对照组平均 (65.7±5.6) 岁, 病程3-16年, 收缩压 (146.2±7.6) mm Hg, 舒张压 (99.8±6.8) mm 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血压水平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平均 (64.7±6.2) 岁, 病程2-13年, 收缩压 (145.8±5.6) mm Hg、舒张压 (100.7±4.6) mm Hg。对照组平均 (65.7±5.6) 岁, 病程3-16年, 收缩压 (146.2±7.6) mm Hg, 舒张压 (99.8±6.8) mm 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血压水平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同意停用其他降压药物三周后仍符合上述标准者, 对照组给予吲达帕胺1.25mg, 晨起或早饭后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倍他乐克12.5mg顿服, 疗程均8周。于停用对血压有影响药物的第三周, 以3次非同日血压的平均值为治疗前血压。治疗后每周测3次同时段非同日血压, 第8周的三次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白天每20min测一次, 夜间每30min测一次, 同时记录心率。另外, 前后测肝肾功能、胆固醇、血糖、心电图。

1.3 疗效观察

随诊血压按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标准进行分析。显效, 舒张压下降≥10mmHg并将至正常 (﹤90mmHg) , 或下降﹥20 mmHg;有效, 舒张压下降﹤10mmHg, 但将至正常, 或下降10-20mmHg, 如为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下降﹥20 mmHg;无效, 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例, (%) )

**经Ridit分析, 与吲达帕胺单用组相比, 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比较:倍他乐克和吲达

帕胺片联用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吲达帕胺片对照组 (表2)

注:与各血压差相比, **p<0.01, **Δp<0.05

3. 实验室检查对治疗组56例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钾、钠、血浆胆固醇及尿素氮观察。

结果见表3治疗前后, 两组肝肾功能, 血糖, 血脂, 血尿酸, 电解质无异常改变。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比较, ST, T变化无明显。

从表3可以看出, 治疗前后血清钾、钠、血浆总胆固醇及尿素氮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发病率高, 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 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全世界约有20%的成人患高血压,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 呈明显快速上升趋势, 有半数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未接受治疗;在接受治疗中血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数, 其高血压的控制率尚不足5%[1]。因此, 正确有效治疗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2]。

倍他乐克是β受体阻滞剂, 它特异性拮抗心脏β1受体, 降低心率, 减轻心血管张力, 减少心输出量, 并且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发挥降压作用, 同时保护靶器官, 减少心排出量, 降低外周阻力, 且使用倍他乐克不良反应轻, 患者依从性好, 可长期使用[4]。吲达帕胺是一种非噻嗪类吲哚的衍生物, 是一种具有钙拮抗作用的新型利尿剂, 兼有利尿及扩血管、钙拮抗作用;该药半衰期长, 每日服1次即可保持24H平均稳压, 老年人在服用吲哚怕胺过程中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尤其是低血钾的发生[5]。因此, 上述两种药联用可增加降压疗效, 抵消利尿后血钾的降低, 特别是对伴有心功能减退者可改善心脏的收缩力与舒张力。

结果显示倍他乐克与吲哚帕胺联合用药降压有效率可达98.1%, 提示联合用药能更有效降压, 且服药方便, 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可作为一线联合用药方案, 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Akel A, wiecek A, Nowicki M, et al.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enalapril versus losartan on level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Pol Arch Med Wewn, 2000, 103:123-131.

[2]林金秀, 陈达光, 吴可贵, 等.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1998, 78:200-202.

[3]陈修.心血管病药物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9-240.

[4]Kokkinos P, Chrysohoou C, Panagiotakos D, et al.Beta-block-adem itigates exercise BP in hypertensive male patients.J AmColl, 2006, 47:794-798.

[5]黄骏.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4) :255-256.

吲达帕胺片 篇2

【关键词】 中重度高血压;替米沙坦+吲达帕胺;替米沙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75-02

目前,多采用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方案有多种。本文选择我院高血压患者100例,分别采用替米沙坦+吲达帕胺和替米沙坦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1-2010.12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女20例,男30例,年龄50-76岁,平均65.02岁;对照组50例,其中女22例,男28例,年龄51-78岁,平均64.3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前使用过降压药物停用2周。观察组口服替米沙坦+吲达帕胺,患者每日上午口服替米沙坦40mg,1次/日,吲达帕胺2.5mg,1次/日,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40mg,1片/次,1次/日,对反应不足的患者,剂量可增至2片/次,1次/日;以4周为1个疗程,且在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3d停止服用降血压药物,每天测血压2次。用药后的第1、4周测血压。观察指标用药期间每周检查患者,询问症状、不良反应。测量心率、血压。心率、血压均在每日上午连续测量3次,每次相隔30min,取其平均值。

1.4 疗效判定标准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②有效:治疗后DBP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SBP)下降30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剂,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肪代谢无不良影响,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缓和,疗效确切。Levine等(1995年)报告结果显示吲达帕胺1.25mg,1次/d;或2.5mg,1次/d,同样有效,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1],Welidler等[2]评价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吲达帕胺在产生相同的降压效果时提高了安全性。替米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拮抗剂。替米沙坦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该酶亦可降解缓激肽作用增强导致的不良反应。替米沙坦降压效应逐渐明显。在治疗开始后4周可获得最大降压效果,并可在长期治疗中维持,用替米沙坦治疗的患者干咳发生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Samara等[3]报告结果显示替米沙坦比氯沙坦更为有利。本实验显示观察组第1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8.0%。说明替米沙坦+吲达帕胺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起效快,效果明显。第4周时两组都获得稳定的降压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4.0%。替米沙坦+吲达帕胺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比替米沙坦单一用药效果显著,临床可借鉴用药。

参考文献

[1] Levine CE,Ne ldam S,Tikkanen I,et al.the candesartan and Lisinopril microalbum inuria study[J].BMJ,2001,3219(5):1440-1444.

[2] WelidlerMJ,KatovichMJ,Wang H,et al.Isantisense gene therapy a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n th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J].Am JPhysiol,1999,277(2):423-432.

吲达帕胺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篇3

1 吲达帕胺的作用机制

吲达帕胺 (商品名:寿比山、纳催离、悦南珊) 是一种非噻嗪类磺胺利尿药, 作用于远曲小管起始部, 抑制Na+-Cl-的共转运而抑制钠的重吸收。其确切的降血压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包括: (1) 钙离子 (Ga2+) 拮抗作用 (吲达帕胺能够抑制Ca2+的静息慢通道, 进而影响血管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 使血管扩张) ; (2) 降低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 (吲达帕胺能够增加尿中磷酸盐的排泄, 降低组织和血中磷酸盐水平, 使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 ; (3) 扩张血管作用[吲达帕胺促进舒张血管的前列环素 (PGI2) 的合成, 并抑制收缩血管的血栓素A2 (TXA2) 的合成, 使血管扩张, 达到降压目的]; (4) 利尿作用 (吲达帕胺通过利尿作用降低血容量, 进而降低心输出量, 达到降压作用) 。

吲达帕胺t1/2为13.9~17.8h, 口服后94%经胃肠道吸收, 无首过效应, 其吸收不受食物影响。该药在体内广泛代谢, 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23%经大便排泄, 70%由尿中排泄, 5%~7%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2 吲达帕胺在治疗高血压中的联合用药

2.1 培哚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

培哚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缓缓激肽降解, 提高缓激肽的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和有血管活性的前列腺素的释放;还能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降解, 使其水平增加等多种机制, 使血压降低[2]。吲达帕胺通过减少体内钠盐的容量负荷和扩血管作用, 使血压降低。两者联合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培哚普利还可以减少或抵消吲达帕胺长期使用中的低血钾、激活肾素系统等不良反应,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糖代谢。而吲达帕胺则可以拮抗培哚普利可能带来的高钾倾向。培哚普利与吲达帕胺因药理作用协调和增效, 联合降压疗效满意、达标率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服用方便, 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

2.2 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其对AT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 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 降低血压而不影响心率, 减轻左室肥厚以及改善肾功能。国外资料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和安全性[3]。吲达帕胺为类似于非噻嗪类利尿剂, 其降压机制较复杂, 主要是舒张小动脉, 降低血管张力和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 还具有钙拮抗、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两药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一方面, 缬沙坦可抑制吲达帕胺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作用;另一方面, 缬沙坦的促尿酸排泄作用可减少吲达帕胺的用量, 减轻其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另外, 两者均可每日给药1次, 患者服用方便。目前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甚至靶器官损害的发病率均较高, 理想的降压药物应每日用药1次, 保证24h平稳降压。缬沙坦与吲达帕胺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 两者联合降压作用平稳, 不良反应少, 服用方便, 同时小剂量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降低了用药成本。

2.3 替米沙坦与吲达帕胺缓释片联合

替米沙坦为高度特异的AT1受体拮抗剂, 吲达帕胺缓释片为噻嗪磺胺类利尿剂, 兼有较强的钙通道阻滞及扩血管作用, 两药联用有相互叠加作用。一方面, 吲达帕胺缓释片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而替米沙坦则抑制该系统;另一方面, 替米沙坦的轻度保钾作用又减少了吲达帕胺缓释片可能的低钾副作用, 两者合用既加强了降压作用, 又减少了副作用。有研究显示, 吲达帕胺缓释片谷/峰比>0.7, 降压作用持续30h以上, 服药后14~17h降压作用到达顶峰[4], 这对降低夜间血压、恢复昼夜节律非常有利。替米沙坦半衰期长达24h, 决定了它具有持久的降压效果。两药联用即使在夜间甚至清晨, 仍能维持足够的血药浓度, 从而有效控制24h血压, 特别是夜间和清晨的血压, 从而抑制血压的晨峰现象, 逆转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因此, 两药联用尤其适合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高危患者。

2.4 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

循证医学资料已经证实,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效的血压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 减少视网膜病变和中末期肾病的发生, 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比较, 其获益更大[5]。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是<130/80mmHg。贝那普利 (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不仅对糖代谢无影响, 反而可提高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胰岛素水平, 并抑制动脉平滑肌增殖,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减轻或逆转左心肥厚, 改善心功能。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 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 降压温和, 疗效确切, 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对糖、脂质代谢也无不良反应。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用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较好方案。

3 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3.1 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吲达帕胺的利尿作用部位与其它噻嗪类利尿药相似, JNC已正式将其列入了非噻嗪类利尿药。大剂量吲达帕胺能够导致与噻嗪类利尿药相似的严重的生化和糖、脂代谢紊乱。但小剂量吲达帕胺很少引起血糖代谢紊乱[6]。单用吲达帕胺2.5、1.5mg/d或小剂量联合应用, 能提供24h的血压控制, 且依从性好, 副作用少而轻微, 对高血压患者糖代谢无不利影响。故可用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7]。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吲达帕胺应小剂量应用, 普通片2.5mg, qd;缓释片1.5mg, qd; (2) 尽管吲达帕胺对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 但是严重的糖尿病患者, 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用其它降血压药物; (3)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合用, 可减少糖耐量异常。一般认为利尿剂可损害糖耐量, ACEI能增加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并认为ACEI对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利尿剂造成的糖耐量损害起保护作用[7]。

3.2 对血钾的影响

吲达帕胺为一种非噻嗪类长效降压药, 具有利尿作用及钙拮抗作用,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显示, 单用吲达帕胺可使血钾降低, 少数患者可致较重的低血钾, 并产生相应的并发症。吲达帕胺引起血钾降低机制可能与噻嗪类利尿药类似, 即增加肾远曲小管K+的分泌。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吲达帕胺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往往可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8]。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 (1) 注意饮食补钾, 必要时使用药物补钾, 并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以防低钾血症; (2) 应用吲达帕胺者应注意血钾的监测; (3) 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合用, 需联合其它降压药, 最好与具有轻度升高血钾作用的ACEI制剂或螺内酯联用。

3.3 对血钠的影响

由于吲达帕胺增加了钠和水的排泄, 故有可能引起低血钠, 因此在服用期间需监测血钠[9]。虽然血钠降低较隐匿, 但因低钠性脑病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严重且不可逆转, 故仍需注意监测。

3.4 对尿酸的影响

吲达帕胺通过肾小管对尿酸的排出有影响, 使血尿酸轻度升高, 出现类似痛风症状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本药前应常规化验血尿酸, 若发现血尿酸偏高, 则以不用为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83-48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7, 36 (2) :97-98.

[3]Markham A, Goa KL.Valsaratan: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us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Drugs, 1997, 54:299-311.

[4]郭冀珍, 孙宁玲, 吴宗贵, 等.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吲达帕胺新型缓释片的降压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7) :393-396.

[5]Grossman E, Messerli FH.Goldbourt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diabetesmellitus[J].Arch Intern Med, 2000, 160 (6) :2447-2452.

[6]Josse RT.A review of10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indapamideasan antihypertensive agent[J].Hypertension, 1985, 7:152.

[7]章建梁, 秦永文, 郑兴.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诱发糖尿病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 (8) :516.

[8]梁亚非, 钟以周.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单用和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 2000, 35 (9) :629.

吲达帕胺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对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具有药物过敏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1例, 女9例;年龄40~77岁, 平均 (60±5) 岁;Ⅰ级高血压17例, Ⅱ级高血压9例, Ⅲ级高血压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39~73岁, 平均 (59±4) 岁;Ⅰ级高血压16例, Ⅱ级高血压9例, Ⅲ级高血压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治疗, 10 mg/次, 1次/d。试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治疗, 2.5 mg/次, 1次/d。两组治疗疗程为1个月, 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中的降压疗效评定标准[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舒张压降低超过1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且降低至正常范围, 或降低超过20 mm Hg;有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小于100 mm Hg但降低至正常范围, 或降低10~20 mm Hg;无效:患者的血液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7.6876, *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 乏力1例, 轻度干咳1例, 持续性干咳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 乏力2例, 头痛1例, 轻度干咳2例, 持续性干咳1例和头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认为, 对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其入院时即可给予两种降压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不仅可减少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 而且还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从而使患者的血压在短期内即可达到理想值。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 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临床经验表明, 单一使用依那普利或吲达帕胺无法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并且不能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因此, 采用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是现今临床重点研究的方向[4]。

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可舒张患者静动脉, 降低血管阻力, 进而实现降压效果。同时, 依那普利还可对醛固酮的释放进行抑制, 降低机体的血容量, 减少水钠潴留, 从而进一步加强降压效果。但使用依那普利往往会引起干咳、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而吲达帕胺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 可轻微扩充血管, 其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以促进尿液的排放, 抑制血管中血栓素的形成, 进而达到降压效果。但使用吲达帕胺往往会使患者出现低血钾、头晕、失眠、恶心及便秘等不良反应。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用药, 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由于吲达帕胺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从而明显增强转换酶抑制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实现有效降压[5]。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可稳定患者血压, 且不良反应少。

摘要: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依那普利,吲达帕胺

参考文献

[1]欧阳基鹏, 何慧君, 李艳, 等.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 2014, 35 (15) :2444-2445.

[2]李建平, 霍勇, 刘平, 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39 (6) :614-618.

[3]张玲, 牛建生.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9) :2038-2040.

[4]徐彤彤, 武琦, 吕祥威, 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10) :291-294.

吲达帕胺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 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8年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 男33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 (60±6) 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血糖未稳定的糖尿病及6个月以内脑卒中病史。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 2组一般资料见表1.

各项指标2组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前, 所有病例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 血压仍超过WHO/ISH诊断标准。治疗组服用卡托普利 (开博通,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12.5 mg, 每日2次, 加用吲达帕胺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5 mg, 每日1次, 治疗期间剂量不做任何调整;观察组单用卡托普利12.5 mg, 每日2次,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 每周增加1次剂量, 最大剂量卡托普利25 mg, 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停用其他降压药1周后测坐位右臂血压, 测3次取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 用药后每周同一时间测血压1次。用药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 监测时间:白天08:00~22:00, 夜间22:00~08:00, 间隔时间均为30 min.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1) 舒张压 (DBP) 下降≥1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并降至正常; (2) DBP虽未达到正常, 但下降≥20 mm Hg.须具备其中一项。有效: (1) DBP虽未下降≥10 mm Hg, 但降至正常; (2) DBP下降10~20 mm Hg, 未达到正常; (3) 如为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下降为或超过30 mm Hg者, 须具备其中一项。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以显效+有效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

治疗组:显效17例, 有效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87%;对照组:显效9例, 有效8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57%.2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2.

注:χ2=5.25, P<0.05,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2 代谢指标

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均无明显影响。治疗组出现1例尿酸较前增高。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咳嗽2例, 乏力1例, 尿酸增高1例;对照组咳嗽4例, 水肿1例, 乏力1例;对照组比治疗组副作用多, 但均不严重, 未影响继续服药。

3 讨论

高血压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周围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血压越高, 心脑血管的危险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的, 就是尽量将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减少心脑血管的危险事件, 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降压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Fouad等认为, 高血压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种降压药物不可能同时作用于这些发病机制, 而且加大药物的剂量只能引起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同时刺激机体的代偿机制, 部分抵消了因加大剂量所获得的降压效果。Materson等研究发现, 现在临床上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如果单独使用, 只有50%~60%的患者血压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两种不同降压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 可以增加降压疗效, 减少每种药物用量, 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都是临床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 两药降压机制不同,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起降压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缩血管作用, 增强血浆中扩血管物质缓激肽和前列腺素 (PG) 的水平, 降低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 减少醛固酮生成, 从而减少钠水潴留而达到降压作用, 其副作用主要为咳嗽。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阻止醛固酮合成而减少钾丢失, 可能会发生高钾血症[2], 与利尿剂合用可减少利尿剂用量, 减轻利尿剂所致的代谢不良反应。吲达帕胺是一种磺胺类利尿剂, 通过抑制远端肾小管皮质稀释段的再吸收水与电解质而发挥作用, 兼有利尿及扩血管作用。长期应用本品很少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或肾血流量。研究发现它对生化和激素指标无负面影响, 无噻嗪类利尿剂常有的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 两种药物均为小剂量, 其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卡托普利组, 而且副作用也较轻微。对血糖、血脂、电解质等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仅出现1例血尿酸增高。有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并不是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而其副作用却是随剂量增加而增大。本研究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组也证实了这一点。随着卡托普利剂量的增大, 其咳嗽的副作用也有所增加。上述研究表明: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等特点, 值得推荐为高血压初始治疗方案。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 观察时间较短, 建议在长期治疗中, 继续观察血液中相关指标。

参考文献

[1]胡大一, 王宏宇.高血压病流行的全球趋势及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 22 (4) :193195.

吲达帕胺片 篇6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11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WB-2000恒温水浴振荡器 (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DZF-6050真空干燥箱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 ;DSC4000差示扫描量热仪 (美国Perkin-Elmer公司) ;FTS-4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美国BIO-RAD) ;KQ-30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PB-10pH计 (德国Sartorius公司) ;CP225D分析天平 (德国Sartorius公司) 。

1.2 试药

吲达帕胺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00257-200002) ;吲达帕胺原料药 (济南高华制药厂, 批号20050701) ;HP-β-CD (山东淄博千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 HP-β-CD的增溶作用

2.1.1 紫外检测波长的确定精密称取吲达帕胺对照品、HP-β-CD适量, 用pH7.0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澄清溶液, 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 吲达帕胺在242 nm处有最大吸收, 而HP-β-CD在此波长处无吸收, 因此确定242 nm为紫外检测波长。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吲达帕胺对照品10 mg, 置100 ml量瓶中, 用乙醇溶解, 稀释至刻度, 作为贮备液。精密移取贮备液0.2、0.5、0.8、1.0、1.5 ml置10 ml量瓶中, 加磷酸盐缓冲液 (pH7.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在242 nm处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 (A) 对浓度 (C) 进行线性回归, 结果表明:吲达帕胺在2.0~15.0 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A=0.0586C+0.021, R2=0.9999。

2.1.3 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定HP-β-CD9份, 以药物与环糊精1 ∶ 1的比例, 精密加入80%, 100%, 120%的吲达帕胺对照品溶液, 配成低、中、高3种浓度的溶液, 按上述方法测定, 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1%, 103.28%和105.63%。

2.1.4 不同pH值下吲达帕胺的增溶试验配制pH5.0、pH7.0、pH9.0的磷酸盐缓冲液, 在同一pH磷酸盐缓冲液中, 加入不同量的HP-β-CD制成浓度为0、20、40、80和100 mmol/L的HP-β-CD溶液, 将过量的吲达帕胺加入上述各溶液中, 超声溶解15 min后, 置37℃水浴振荡器中震荡72 h (100 r/min) 。待达到平衡后, 5000 r/min离心15 min, 精密移取适量上清液用pH5.0、pH7.0、pH9.0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在242 nm处测定吸光度, 代入线性方程, 计算药物浓度。以HP-β-CD浓度为横坐标, 药物浓度为纵坐标, 绘制相溶解图, 并对其进行线性回归, 得出不同pH条件下的回归方程。由图1可知, 吲达帕胺的浓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HP-β-CD对吲达帕胺以1 ∶ 1摩尔比例进行包合。根据回归方程, 按以下公式计算表观稳定常数Kc[2] ∶ Kc=斜率/S0 (1-斜率) , 结果稳定常数根据pH从小到大依次为77.86, 71.65, 27.52。

2.2 吲达帕胺-HP-β-CD包合物的验证

2.2.1 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

以空坩埚为参比, 升温速率10℃/min, 温度范围30℃~300℃, 气氛为高纯氮气, 对吲达帕胺原料药、HP-β-CD辅料、物理混合物及所制备的包合物进行差示扫描分析。结果表明:170℃左右吲达帕胺出现吸收峰, 混合物曲线则基本为原料药与辅料的叠加, 而包合物此处未见峰出现。

2.2.2 红外分光光度法验证

以KBr压片法分别制得吲达帕胺、HP-β-CD、包合物和混合物等样品, 在4000~400 cm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在物理混合物和原料中均有吲达帕胺特征峰出现, 而包合物中该波处消失, 说明物理混合物中HP-β-CD和吲达帕胺仅为简单的机械混合, 并未发生作用。综合上述特征表明, HP-β-CD已包合了吲达帕胺, 形成新的物质。

3讨论

3.1 HP-β-CD是β-CD的一种羟烷基化衍生物[3], 与β-CD一样其与许多化合物可形成包合物, 提高被包合物质的稳定性[4], 在提高药物溶解度方面优于β-CD。

3.2 实验中吲达帕胺的溶解度随缓冲盐的pH和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表观稳定常数却随pH的增大而减少, 表观稳定常数越小, 说明HP-β-CD对药物稳定作用越弱, 解离度升高, 使HP-β-CD饱和作用减弱。

HP-β-CD对吲达帕胺具有增溶作用, 不同浓度的HP-β-CD对吲达帕胺的增溶作用不同, 相同浓度的HP-β-CD在不同pH条件下增溶作用也有所不同。本研究为环糊精衍生物提高难溶药物的溶解度提供了依据, 但包合比相差悬殊, 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函待解决吲达帕胺的包封率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昕, 唐素芳, 高立勤, 等.吲达帕胺片体外溶出度考查.天津药学, 2011, (3) :7-10.

[2]刘玉雯, 余祥彬, 吴宏霞.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酮洛芬的包合作用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6, 23 (5) :377-379.

[3]何仲贵, 唐星, 陈宣福等.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2-羟丙基-β-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8, 15 (4) :235-237.

吲达帕胺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内科门诊收治的中危高血压患者146例。其中, 男66例, 女80例;平均年龄 (70.1±9.3) 岁;高血压病史 (14.2±8.7) 年。按照国际统一的血压分类及标准 (2004年) , 所有的患者均诊断为原发高血压1~2级, 舒张压90~110 mmHg和 (或) 收缩压140~170 mmHg。排除有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和器质性心脏病, 没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

1.2 方法

口服用缬沙坦分散片10mg/次, 1次/d;吲达帕胺, 5mg/次, 1次/d, 疗程为1个月。治疗的期间每日查血压, 治疗前后均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规、电解质、血常规及心电图, 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并给与记录和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有效:舒张压下降至≤85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且达到≤85mmHg或下降值>20mmHg。

2 结果

129例口服缬沙坦分散片和吲达帕胺, 29例合并口服其他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4周后, 146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较治疗前有明显低降。不良反应:轻度咳嗽9例, 轻度头痛和头晕10例, 水肿3例, 均能够耐受没有影响治疗过程。用药的肝肾功能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规、电解质、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没有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缬沙坦分散片和吲达帕胺联合的应用治疗老年人的高血压可以提高降压的效果, 这个结果和文献报道基本是一样[1]。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重要病因, 经常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与结构, 并会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缬沙坦分散片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吲达帕胺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扩张血管, 钙拮抗剂主要直接作用于患者冠状动脉平滑肌,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壁有特异性地抗增生的作用, 钙拮抗剂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心肌舒张, 还可增加舒张期的高血压患者心肌充盈量。钙拮抗剂可逆转高血压患者不良的心肌重构, 防止高血压患者充血性心肌衰竭的发生, 钙拮抗剂主要扩张高血压患者肾入球小动脉, 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扩张高血压患者出球小动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血压效果是能够抑制高血压患者循环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主要通过直接抑制高血压患者分泌形成、间接减少醛固酮和交感神经递质, 而发挥降低外周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 有利于血压下降;同时可抑制局部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进而减少高血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降低交感神经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的作用, 起到辅助降压和改善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此外, 钙拮抗剂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通过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的水平, 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纤溶平衡。长期使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且随着血压下降, 左室肥厚逆转, 尿蛋白排泄下降, 眼底病变好转。

本研究显示, 缬沙坦分散片联用吲达帕胺片可增加老年高血压的降压作用, 提高降压的疗效, 血压波动不大, 心率较平稳。此外, 如果高血压患者周围阻力较大, 血压升高, 也可选用硝苯啶;如有心功能不全的可选尼莫地平, 利尿剂如吲哒帕胺作用较温和, 适用于轻、中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顽固的, 可以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吲达帕胺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合并患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96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2例;年龄42~86 (60.4±1.6) 岁;高血压患病时间1~18 (4.1±0.6) 年;并发冠心病时间1~6 (2.5±0.7) 年;治疗组男27例, 女21例;年龄41~88 (60.6±1.5) 岁;高血压患病时间1~16 (4.3±0.7) 年;并发冠心病时间1~5 (2.3±0.8) 年。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组间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用药方案

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次, qd, 治疗1个月。

1.2.2 治疗组用药方案

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次, qd, 口服吲达帕胺片, 1.5mg/次, qd, 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复常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时间、高血压并冠心病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疗效评价方法

显效:舒张压下降程度达到10mmHg以上, 并降至正常范围内, 或下降程度达到20mmHg以上, 心电图表现和心肌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程度没有达到10mmHg, 但已经降至正常, 或下降程度没有达到20mmHg, 心肌功能和心电图表现有显著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两项标准的相关要求[2]。

1.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功能复常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时间

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后7.83±1.37d心肌功能恢复正常, 治疗后10.85±1.49d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 持续药物治疗14.52±2.31d;治疗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后4.47±0.75d心肌功能恢复正常, 治疗后7.22±1.17d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 持续药物治疗11.35±2.49d。两组上述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2.2 疗效比较

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后高血压并冠心病治疗有效为73.0%;治疗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后高血压并冠心病治疗有效为91.7%。两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见附表。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患者在患高血压后, 容易进一步诱发出现心、脑、肾的一系列并发症, 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其中冠心病是该类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且随着患者年龄和高血压病史的不断增长而增高。苯磺酸氨氯地平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的一种, 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水平降低, 使冠状动脉痉挛现象得以解除, 降压作用显著,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少缺血范围, 增加灌注, 保护心脏。吲达帕胺是具有吲哚环的一种磺胺衍生物类药物, 主要通过对远曲小管皮质部再吸收作用产生抑制, 保钠排钾, 从而达到利尿作用, 另外通过钙离子跨膜转运,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程度发生改变, 减少外周阻力, 起到降压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万军.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 2012, 33 (7) :127-128.

【吲达帕胺片】推荐阅读:

上一篇:手段分析下一篇:旅游地吸引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