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技术演变与发展

2024-10-01

加密技术演变与发展(共6篇)

加密技术演变与发展 篇1

0 引言

(1) 加密技术的历史背景

从古代我国就有着在数据加密方面的形式, 虽然古时的加密不是现在所说的信息加密技术, 但是在雏形上反映了加密过程形成的开端。在20世纪以来, 加密技术逐渐的成型, 有香农发展的信息论在传统的加密方法上有了相当详细的论证, 这使得传统的加密的方式通过香农的论证就可以从密文中解密, 是的信息加密机制有了相当大的考验。而在这之后, 新的密码学的机制得到了发展, 新的加密机制逐渐的成型, 使得全新的加密技术进入了完整的安全的阶段。

(2) 加密技术定义

加密技术, 在当今时代来看, 是针对信息, 进行数学或者物理的信息加载手段, 然后再信息的传输和交换等过程中就不会暴露出真实的信息资源, 完全的保护了信息的安全性, 保证了不被泄露。在加密技术应用较多的就是在通信方面和计算机方面, 如今在一些需要安全保证的产品中也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但是, 实际上不存在不可破解的加密措施, 所以加密技术也是一直朝着新的加密方式来发展。

(3) 研究意义

加密技术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是绝对必要的, 只有加密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 产品私有化等方面形成私有化, 才能保障电子信息上个体的信息版权问题。互联网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 全部要考信息安全技术的支撑, 加密技术带动着网络的发展更新, 所以在现阶段对加密技术有着相当大的需要, 在加密技术的创新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1 加密技术当今现状

1.1 网络环境中的安全现状

目前网络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阶段, 信息量已经发展到鼎盛的时期, 在数据加密方面, 无论是在军事、外交还是在个人的网银、电子商务等方面都是已经有着相当成型的应用。比如网银中的转账、支付、账户管理等, 电子邮件的传输等种种迹象都包含着加密技术的应用, 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网银盗取案件、电子邮件盗窃案件等等都在不断的发生中, 这就预示着在加密技术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信息数据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极强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一直要处在一个不可松懈的状态中。

1.2 加密技术当今技术类型

目前的情况来看, 加密技术已经是非常的成熟, 表现为两个类别。

1.2.1 对称密码加密机制

对称密码加密应用的就是加密技术中的对称性加密, 是通过对称算法来实现的。这样的机制就会使加密的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数据传输的双方在处理加密信息的过程中不必去考虑加你的方式以及加密的解密机理, 就是说只要私有密钥没有被第三方得知的话, 就不会出现信息泄露的危险。

1.2.2 公钥密码加密机制

这种公钥密码加密机制相对于对称的加密机制可以称作非对称加密机制。这个加密方式主要的应用在数据签名、身份认证等方面, 设计信息传输的双方在加解密中通过不同的加密算法, 使用不同的密钥, 这就是非对称加密方式的机理。在加密过程中通过共有密钥进行信息的处理, 而在解密过程中是通过私有密钥的解密方式。

2 加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1 当今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对称密码算法当中, 我们已经成熟的掌握了其机制, 在应用方面也是在DES、AES、RC5D等方面已经相当的纯熟。可是在对称加密当中有着根本性的弊端。一方面在密钥的分配和保管方面, 因为加密和解密应用的是同一个密钥, 所以信息交换的双方都要对加密的密钥进行保密性的工作, 任何一方对密钥的泄露将会是加密完全的失效。在加密处理方面, 对称机密机理进行的是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 在两个过程中应用同一个密钥, 这就不能进行数字签名和无法进行用户的个人信息的保障。

2.2 新的加密技术的体制

新的加密方式不断的在科学者的探究中成型, 使得人们在加密方式中有着新的认知和探索, 近些年的创新加密技术的研发中, 表现出了几种发展机制。

2.2.1 量子密码学

在目前来看主要发展出了3类的量子密码方案:基于单光量子子信道中测不准原理, 基于量子相关的贝尔原理, 基于非正交量子态的双原子性质。在量子密码学中, 研究虽然成功的得出了应用, 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可关键性的地方还尚不成熟。在量子密码的构建上, 如何找到相应的量子学的物理反应得到所设定的密码还是有待克服的, 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量子密钥, 然后进行多个信息交换对象的密钥分配。

2.2.2 DNA 密码学

DNA密码学的机理就是通过运用DNA为信息的载体,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 来实现DNA技术在密码学中德应用, 这种在DNA中体现出的信息量的高存储性, 这就正好的实现了加密、认证、以及签名等密码学的功能。从DNA的计算理论中分别提出了两种DNA技术的密码模型的建立。在DNA中的密码应用中,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次信息交换对应一次加密的加密方式, 在DNA中进行数据的隐藏方案。

2.2.3 混沌密码

混沌加密的措施中, 我们针对混沌加密的具体方式形成了一套理论基础。混沌密码理论体现出的事混沌系统当中的对初值的极端敏感度和高度的随机性的性质上。将收到的加密的信息中的数据进行混沌序列的解密。这恰恰是应用混沌原理进行的对信息的载体加密过程, 由于混沌原理的不可辨识性, 使得侵犯者想通过频率分析或者穷举方式进行信息的恶意攻击中, 得不到混沌加密的加密密钥, 这也是混沌原理突出的不可预知性的优势特征值。

3结论

在本文中, 对现今的加密技术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并对加密技术未来演变的方向也做出了相关的介绍, 就目前来看, 现有加密技术的完善和未来三种新技术的发展要有一个承接的过程, 这一定将会是加密技术有着一个全新的发站内阶段。但是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 在实际研究中可能会有观念性的权限, 导致研究工作的误差甚至错误, 希望广大的研究者能够指正, 也希望在密码学奋斗的工作者能成功的研发出新的密码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冯邓国.国内外密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学报, 2002, (03) .

[2]林德静, 林波刚.三大密码体制:对称密码、公钥密码和量子密码的理论与技术[J].电视技术, 2007, (05) .

[3]曹双兰.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信息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 2006, (11) .

[4]黄石全.网络安全及其基本解决方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03) .

[5]徐智广.信息网络安全加密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 2007, (09) .

加密技术演变与发展 篇2

台球是一种用球杆在台上击球、依靠计算得分确定比赛胜负的、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高雅室内体育运动。

台球运动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关于台球的起源,有的说是法国,有的说是英国,众说纷纭,目前尚无确切考证资料。但是,台球起源于西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台球并不是一出现就尽美尽善,而是在长期流传中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丰富,现已达到了比从较完善的程度。

世界上第一张台球桌出现在1400年,当时球桌上没有袋,只有拱门或门柱。在台球桌出现以前,人们是在户外的地上玩一种被称为滚球的游戏。后来这种游戏被人移到室内的台桌上,于是滚球游戏变成了户内的桌上游戏。不久桌面上被人们开了几个洞,于是这种室内桌上游戏的趣味性大增。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台球作为一项正式的娱乐项目,进人了英国上流社会。1510年,法国也开始了台球的娱乐活动,并深受法国人喜爱。

最初玩的台球,球台上只有两只球。传到法国,法国人又加入了一个红球,英国人也跟着模仿。此时在球台上便有了三个球。并把这种玩法叫“开仑”,击球人把对方的球顶进球袋,或同时击中两个球称“双着”,都可以得分。这种玩法,就是我们现在玩的三球落袋式台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台球“比力”。美国的台球运动,是西班牙人于1504年经佛罗里达州传入的。1607年,英国人又把台球带到维吉尼亚洲。1690年移居南卡罗来纳的法国人也将台球运动带到美国。当时虽然多方面把台球运动传入美国,但并没有很快得到发展,直到1800年以后才开始盛行起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直到十九世纪中,对台球的技术、比赛方法和规则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进完善贡献,直到在世界台球运动中,独创了美式台球一大流派,与法式台球、英式台球并驾齐驱,现已流行于东西方

比较流行的英式斯诺克台球,起源于1885年,这种打法已延续了一百多年。关于斯诺克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最可信得说法要属下面这个。

在19世纪晚期,台球运动风行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当时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这种玩法用1个白球,15个红球和1个黑球。1875年的一天,驻扎在印度贾巴尔普尔的英国陆军上校内维尔-张伯伦和他的战友们觉得这种玩法过于简单、乏味,便决定增加黄色、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再加上了棕色和蓝色球。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从而导致了斯诺克台球的诞生。而斯诺克一词则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这使得斯诺克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最终则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1885年,当时的英国英式台球冠军约翰-罗伯特在印度旅行时见到了张伯伦并从他那里知道了斯诺克这种新玩法。回国后,罗伯特就把斯诺克台球带回到英格兰。但是,当时正处于英式台球热,斯诺克台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式台球日渐衰落,许多名手才逐渐转向斯诺克台球。这其中包括斯诺克台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戴维斯首先意识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诺克台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将明显可以打进的球入袋之后做一杆斯诺克防守。而乔-戴维斯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连续得分能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斯诺克运动的水平。从此斯诺克台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并流行到世界各地。

关于台球运动组织的建立,最早的国家是英国,于1885年由业余与职业球手组成了台球协会,并制订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赛规则。1908年又由对立的一方组成了台球管理俱乐部。这时候台球游戏开始逐渐变成了竞技运动项目。于1919年,台球协会和台球管理俱乐部达成合并协议,组建了英式台球和斯诺克台球的最高组织为台球联合会,主持两种台球的比赛和制订规则。1940年成立了世界台球联盟,是国际台球活动的组织机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行政中心设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世界台球联盟负责世界性的台球比赛。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有台球活动,并建立有台球协会。加入世界台球联盟的国家已有三十多个,都是该联盟的会员国。1948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台球协会,机构设在芝加哥。这些机构的成立,促进了台球竞技运动的开展。本世纪三、四十年代间,台球在我国大城市的上层社会曾很流行。80年代以来,台球在民间日益普及。台球分为落袋台球(比例式)、22彩球(司诺克)、4球(撞击式即开伦式)三种。打法以英国的大球台和日本的小球台最为著名和标准。在球技上也形成了“英国式”和“日本型”的各自打法。

加密技术演变与发展 篇3

关键词:安全性;安全机制;无线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03-01

Encryption on the Wireless Network Analysis and Research

Yu Qingya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District,Academ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ikou571127,China)

Abstract: Wireless network functionality and cost savings advanta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le the wireless network is to use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to achieve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transmissionand,so there are security of access control and confidentiality issues. In this thesis,for ensure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mechanisms and encrytion methods to do some research.

Keywords:Security mechanism;Encrytion method;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无线局域网指的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首先,无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延伸。使用无线技术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减少了用户的连线需求。线网络主要是指允许用户远距离建立无线连接的数据网络和全球语音,同时也涵盖了无线连接近距离连接的射频和红外线技术,在功能上与有线网络有着共同的性能,但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如果利用无线电技术替换网线,就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备份。

一、关于无线网络加密技术的分析

无线网络,特别是无线局域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提供了无处不在的、高带宽的网络服务,但是,由于无线信道特有的性质,使得无线网络连接具有不稳定性,存在着很大的威胁。目前,无线节点设备的加密技术主要分两种,由于版面的有限,这里只着重谈一下WEP加密技术。WEP技术也叫对等保密技术,可提供最低限度的安全,WEP加密技术主要是在网络链路层实现RC4加密对称,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用户无线上网密码必须和与无线节点的密码相匹配,只有这样就能实现链接和访问的正常运转。 该技术的加密为大量的底层用户设置了40、128、152位等长度不一的多种密码用算机制。只要无线上网信号经过WEP技术的加密后,如果无线网络用户在其周边有非法用户利用高超的通讯专业工具窃取到了网上传输的信号,但他还是不能看到传输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利用WEP技术的加密发送数据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接收隐蔽性。不难看出,如果WEP加密数字越大也就是说位数越高,非法用户盗窃无线上网信号成功率就会越小,从而导致了本地无线网络安全的较高系数。

二、关于无线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无线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问题,所有用户必须认识到这一事实,只有在共享的环境中同时在几条战线上对付攻击者,才能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威胁是无线网络自身所带有的,无线通讯最牢靠的安全方式就是针对无线通讯数据进行加密,加密方式种类也很多,从最基本的WEP加密到WPA加密。然而从去年开始这些加密方式被陆续破解,首先是WEP加密技术被黑客在几分钟内破解;继而在今年11月国外研究员将WPA加密方式中TKIP算法逆向还原出明文。用户在网络间的相互访问,其控制是通过AAA服务器来转载的。这种传输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大更好的可扩展性,为了安全很多访问控制服务器都在802.1x的安全端口上提供了自定义的机器认证号码,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只有使用者成功利用802.1x规定端口的识别码后才能进行端口访问。另外,目前还有通过SSID和MAC地址过滤。SSID是当前无线网络访问点所采用的识别字符串,它的特点是标志符都是由设备制造商所制定的,每个标识符都要通过默认短语,因为所有的无线工作站的网卡都会配有自己独特的物理地址,所以每个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访问点,设计一套允许的MAC 地址列表,从而实现了物理地址过滤。需要指出的是,这要求AP 中的MAC 地址列表要随时更新,其缺点就是可扩展性差,无法实现机器在不同AP 之间的漫游。同时,MAC 的地址还可以用高科技技术去以伪造,所以说,这种加密技术还是较为低级的授权认证。它的优点就是,他可以完全阻止非法访问无线网络,能有效保护网络的安全。在实践中很多用户通过WEP或TKIP无线网络提供数据包原始完整性。WEP加密技术也提供认证功能,当其加密机制功能开始启用时,所有客户则要在客户端要连接AP,连接成功后AP 会发出一个Challenge Packet 地址给客户端,客户端利用中间的共享密码将此值加密然后送回存取点以进行认证比对,直到验证到正确无误,才能获准存取网络的资源。在IEEE 802.11i规范中,TKIP Tem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负责处理无线安全问题的加密部分。

参考文献:

[1]YangJinlin,Evansn.Dynamically.Inferring.Temporal.Proper—ties[C] }Pr oc.the ACM-SIGPLAN-SIGSOFT Workshop onProgram Analysis for Software Tools and Eng]neering,2004:23—28

竞技体操的发展与演变 篇4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对古代体操、现代体操、中国体操以及体操规则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体操的起源和发展,看中国竞技体操对世界体操的突出贡献,以及由此引发思考。关键词:体操运动;起源;演变

The Origin of Gymnastics and Evolution zhao chuan sheng,tong shao gang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so on, we discussed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gymnastics, modern gymnastics, Chinese gymnastics the rules of gymnastics.From the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we could find that Chinese gymnastic athletes ha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gymnastics.And this will suggest the further research in gymnastics.Key word:Gymnastics;Origin;evolution 1.前言

体操运动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体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体操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广义的体操运动指广播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团体操等。1896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并在当年将体操列入第一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由此,现代体操被正式称为竞技体操,简称体操。中国竞技体操从50年代开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创造了许多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高难度动作,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体操的起源与发展

2.1古代体操的起源以及称谓的由来

“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希腊语叫gymnos(即裸体的意思,由于古希腊人在锻炼身体时多赤裸身体,名称由此而来),体操的含义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把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诸如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这个概念被沿用了很长时间。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对这个词非常重视,后来,希腊人斐劳斯特拉托斯正式提出体操法,并在公元前220~230年著有《体操术》一书。这个时期的体操包括一切体育运动在内,和现代体操运动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希腊“体操”一词的出现到斐劳斯特拉托斯的《体操术》为止,本文将这段时期的体操称为“古典体操”(西方文化史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由此,本文将这一时期的古希腊体操称为古典体操)。古典体操的外延更接近于现代体育。

体操运动在印度、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等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和其他国家,都曾有在节日里表演单个体操的动作和技巧动作的习俗,通过表演来展示人的力量和灵敏性。我国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舞蹈,大量的技巧等动作融入其中。西汉初期的帛画《导引图》有立式、步式、坐式,有徒手的、也有持器械的,注重身体的全面运动,在很多方面与现代的徒手体操相象。《导引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和最完善的体操动作图谱。

2.2 现代体操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现代体操运动,起源于欧洲。在18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出于军事的需要,把体操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使体操运动逐渐活跃。在德国,有些人研究了希腊体操后认为器械练习是发展力量,增强意志品质的最好办法。于是,以杨为首的“杠子运动”—德国体操学派很快形成。近代,在体育之父古茨穆茨的倡导下,开始了体操运动,他建立了古氏体操体系,开创了体操运动的分类学,使体操项目趋于明朗化。十九世纪初,体操之父德国的杨氏发明了德式体操;几乎同时,瑞典的林氏,丹麦体操家奇蒂哥尔,德国的施皮斯等也创立了各自的体操体系,各种体操器械也随之产生。到了十九世纪末,各种器械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单杠、双杠、木马、跳马等类似与现代竞技体操的比赛项目。

1881年,欧洲成立了体操联合会古典体操,1896年成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国际体操组织的成立,使现代体操走上了有组织的迅速发展道路。同年,体操被列入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比赛项目有单杠、双杠、鞍马、吊环、爬绳等。1928年、1934年,女子竞技体操被列入第9届奥运会和第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比赛项目。体现了反对性别歧视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的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双杠6个项目被固定下来。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女子竞技体操的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4个项目被固定下来。因此,学术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竞技体操,开始于1952年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2.3中国现代体操的演变与发展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发展使西方体育陆续传入中国,现代体操运动最先在中国的教会学校和军队中传播。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曾掀起一股“体操热”,体操被运用到学校教育、军事训练、日常锻炼、大型表演和庆典活动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体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世纪50年代,我国己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体育制度,学校体操迅速兴起。1953年之后,国家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方针、政策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鼓励竞技体操的发展。1978年—1980年的三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举国体制的正式形成。这样现代竞技体操运动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新中国体操的起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新中国体操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体操从此走向世界。80年代以后是中国体操腾飞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为强化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竞技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随后,国家体委制定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奥运争光计划”。以竞技体育为中心这一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体操迅速崛起,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80年代末,中国体操队已经成为世界体坛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3.1体操评分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体操联合会(即简称国际体联“FIG”)在1896年成立,但是国际体联第一个真正的评分规则却产生于1949年。在二战前,体操评分只对体操技术一般特点进行简要的说明。体操评分规则发展的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体操技术动作飞速发展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动作和体操运动的发展。1949年,国际体操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出版了体操评分规则,书名为“Code de pointage”。在规则中明确提出了评分的三个因素:难度、编排和完成情况。根据比赛情况,还调整了各项裁判员组的形式,每项配有4名裁判员,一名裁判长。有效分采用两个中间分的平均分。这本规则在195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首次使用,为体操规则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规则中,没有考虑到自选动作的难度,因此,阻碍了体操动作的创新。1954年,重新修订体操规则。“规则”首次包括了比较完整的难度动作,并对新的评分因素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3.2体操评分规则的完善与发展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体操开始出现单项决赛。这样对难度的划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新规则对难度动作重新划分,确定了分值;新规则鼓励“惊险性、独特性和熟练性”的动作。这套“规则”的使用,促进了体操难度动作的快速发展,并为1964年规则的修订奠定了基础。1964年版的新规则修改了难度动作的分组,首次补充了惊险性、独特性和熟练性的加分条款。这套规则对难度动作做出了明确地划分,进一步鼓励了体操动作的创新,使体操难度动作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3.3体操评分规则成熟与稳定

1971年,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对体操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72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以往的评分规则。这次规则的“修改与补充”,使体操规则的模式基本形成。1975年和1979年重新出版了体操规则,只进行了少量修改,取消了“少减分”的规定,1984年12月31日开始使用。至此,现代体操“规则”基本发展成熟。之后的规则修订主要是对1984年“规则”的完善。

1989年出版的规则补充了“技术和姿势错误的划分等级,即小错误、中错误和大错误”;在单项决赛中,有条件的裁判员评分使用0.05分。1993年的规则扩大了0.05分使用范围,增加了加分,明确了各项目的特殊要求。1997年版的规则对裁判的组织和职责作了较大的修改。即 A组负责对成套动作评分和B组对动作的完成情况评分。2001年版的规则在动作组的划分上修改比较大,各项动作分为5个结构组。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规则中,取消了10分为满的做法,使打分更加细化。把裁判打分分为难度分(A)和完成分(B)两组。A组的起评分为0分,没有上限;B组满分为10分。这样体操分数可以不断被刷新。从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来看,体操评分趋于标准化、细节化,规则更具操作性,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从而将体操比赛引向公平、公正的发展方向。

4.中国体操对世界体操的贡献 4.1中国体操的快速发展和腾飞

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于烈烽获得鞍马第3名,首次在世锦赛上升起中国国旗。1979年,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马燕红获得了高低杠冠军。这是中国体操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在1979年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马燕红一举拿下夺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获得者。被外界誉为“中国体操走向世界高峰的报春花”。1980年10月第五届世界杯体操赛上黄玉斌获得了吊环冠军,成为中国第一男子体操冠军。在1982年世界杯赛上,李宁一人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和单杠6枚金牌,成为历史上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同年,李宁和吴佳妮分别当选为“世界体操年最佳男女运动员”。在1983年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子体操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童非、楼云分别获自由体操、双杠的金牌。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李宁分别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的冠军,楼云获得跳马的冠军和马燕红获得了高低杠的冠军,改写了中国体操在奥运会上没有金牌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中国男子体操队已经属于世界强队之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女子体操队相对较弱,没有具备与世界强队抗衡的能力。

4.2中国体操走向成熟和登上世界体操顶峰

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小双和陆莉分别获得男子自由体操和女子高低杠的冠军,令世界体操界震惊。在1995年第3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队蝉联男团冠军,女团也获得了历史性的第2名,李小双锦上添花夺得男子全能冠军,成为中国人在世锦赛上的第一个“全能王”。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小鹏和刘璇分别获得男子双杠和女子平衡木的冠军,中国体操队获得男团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1994年、1995年、1997年、1999年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男队都获得了团体冠军,奠定了中国男子体操在世界的领先地位。2006年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体操队获得了14枚中的8枚金牌。其中男队贡献了5枚金牌(肖钦和陈一冰分别获得了鞍马和吊环的冠军,而杨威一人就获得了双杠和全能的两项冠军),确立了中国体操男队的霸主地位。程菲获得了跳马和自由体操两项冠军,并且获得女子团体冠军。中国女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女子团体冠军,翻开了中国女子体操的新篇章。可以说,中国体操登上了世界体操的顶峰。

4.3中国体操动作创新对世界体操的贡献

几十年来,中国体操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1953~1963年,竞技体操发展的雏形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对体操动作创新比较单一,在鞍马项目占有很大优势,而其他项目发展却比较慢。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于烈峰创造了鞍马的“单环全旋”新动作,在当时可以说是鞍马技术的一次革命。由于它的出现,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引起了鞍马各种类型动作的变化。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中国竞技体操的发展遭到了严重地挫折,竞技体操处于瘫痪状态。

在1980年以后,中国竞技体操重新登上世界舞台,动作创新全面开花。李宁创新了吊环上的“李宁悬垂”、鞍马上的“李宁转体”、双杠的“李宁回环”;王崇升创新了鞍马的“王崇升鞍马”,李月久创新了自由体操的“月久空翻”、娄云创新了自由体操的“娄云空翻”,跳马的“娄云屈体、直体”,童非创新了鞍马“童非倒立”和肖瑞智单杠飞行动作“肖空翻”等12个世界从来没有见过的中国式难新动作。它们已经被列入了“国际体操男子平分规则”的难度表中,并以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命名。优秀运动员李小鹏以举世无双的“李小鹏跳”(后手翻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900°)蝉联2002年和2003年的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跳马冠军。在刚结束不久的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女子体操队员程菲又以“程菲跳”夺得了跳马冠军,该动作的难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天下无敌。敢于拼搏,开拓创新,成为中国体操屹立世界体坛强国之林的法宝。

5.结束语

体操运动的起源和演变史源远流长,而现代竞技体操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竞技体操则起步更晚,但经过体操界人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中国体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体操强国,中国体操的每一步都在世界体操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世界竞技体操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参考文献:

[1] 体操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著.体操大辞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 陈镇华,陆恩淳,李世铭中国体操运动史.武汉出版社,1990.[3] 俞继英,张健.竞技体操高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 国家体委翻印《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1971~1993),《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1958~1993)

[6 ] 国家体委翻印《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2006~2008),《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2006~2008).[7] Report on the 1999 World Gymnaestrada Youth Camp-Goteborg,Sweden [8] USA Gymnastics membership-General Gymnastics [9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Men’Technical Committee.Code of Point 作者简介:赵传生(1983-),男,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童昭岗(1950-),男,扬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体操教学与训练。

中提琴的演变与发展 篇5

中提琴是一件古老的乐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现代的交响乐队里,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讲的是中提琴及弦乐器的发展,乐器的进化,以及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在16世纪初,弦乐器的早期形态“维奥尔”诞生,它的音域和今天的中提琴最为相似。到了16世纪中叶,维奥尔分成两种,一种叫“viola da gamba” 是演奏者把琴夹在两腿中间演奏;另一种叫”viola da braccio”是放在肩上演奏的。这两种乐器有个共同的词语”viola”,正是今天中提琴的名称,因此也有人认为中提琴是弦乐器的鼻祖 。在当时的宫廷贵族中,乐师们演奏这些乐器,以供贵族消遣,娱乐。到了17世纪中叶,在民间出现了“violin”,就是小提琴,它的音域比“viola da braccio”要高,演奏者多为贩夫走卒,而贵族们对此并不认可,因此“violin”早期的含义又有混混,二流子的含义,可见当时的宫廷对这个新出现的乐器并不认可。而“viola da gamba”则变成低音乐器,名称变为“Violoncello”,后简化为“cello”,就是今天的大提琴。当时的乐器构造也和今天不尽相同,尺寸也没有固定,总体来说,比现在的乐器尺寸略小,短一些,内部没有低音梁和音柱,而是用木头片把琴箱隔开,就像是给房间打上隔断一样,以支撑面板和背板。而且指板有品,琴弦则用羊肠,琴弓和今天的二胡弓有点像,因此整体音量非常小,定音也比现在低很多,因为琴弦达不到现在的张力。而早期的作曲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使用人海战术,演奏f时,全体演奏;演奏p时,部分演奏。因此早期的音乐很少有大幅度的渐强渐弱,通常是整段的f和整段的p交替进行,这一点在维瓦尔第的作品中有明显体现。

在17世纪末,在意大利的克雷莫纳几乎同时诞生了三位大师级制琴人物,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里。阿马蒂率先为提琴的制作制订了相对的标准,规范了琴头的比例,当时的提琴已经和现在非常接近,而斯特拉迪瓦里则在细节上更加完善,把小提琴和大提琴固定为现在的尺寸。瓜内里的琴用料偏厚,但存世不多,因此极其珍贵。有意思的是,很多演奏家死后会把斯式琴卖掉,但瓜式琴则捐给博物馆或国家以及一些基金会。这些名琴时至今日,无法超越,本人有幸,曾见过一把瓜氏的大提琴,和一把斯氏小提琴。

刚才说斯特拉迪瓦里把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尺寸固定为现在这样,唯独没有固定中提琴,直到今天也是这样。中提琴从14寸到18寸都有,即390到430甚至更大(这个数据是指琴背板的长度,单位是毫米),我想也许是因为在乐队中中提琴的角色所決定的,琴箱大,意味着音量大,作为内声部的衔接,在现代的交响乐队中,需要中提琴声音越来越响,因此早期中提琴普遍偏小,现在则越来越大,目前,国内乐队中普便用410-420的,而国外乐队由于欧洲人普遍比亚洲人高,则多用420-430,甚至更大。

而影响琴声音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琴的漆。从声音上来讲,白琴,即不上漆的琴声音是最好的,但是这十分不利于琴的保护,如果刷上漆,就相当于给共鸣箱裹上一层“衣服”,会对音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用什么样的漆就成了制琴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按油漆的材质来讲,通常分为三种漆,分别是油性漆,半油性漆和酒精漆。油性漆最为讲究,一把琴至少要刷四十到五十遍漆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厚度,而每刷一遍漆,都要等它完全干透才能刷第二遍,因此,需要较长的制作时间,通常这种工艺会用在较高档的琴上。而随着工业的发展,酒精漆用在了制琴上面,这种漆由酒精调配,挥发比较快,而且,只要刷三十遍左右又可以了,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种漆通常用在普通琴上。至于半油性漆,则介乎两者之间。当然,这只是大体上油漆的种类,而具体的油漆配方则是商业机密。几百年来,每位制琴师傅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而那些传世名琴之所以珍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制琴大师的油漆配方失传了,因此,这些名琴就再也无法复制了。

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演变与发展 篇6

关键词:公益诉讼 行政程序 司法审查

随过对外国典型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考察,可以从中思考这些制度背后的发展规律。

一、美国的“私人检察长”制度

美国是最早实行行政公益诉讼的国家之一,其行政公益诉讼脱胎于民众提起的行政诉讼,通过一系列案例把起诉条件由“权力损害”调整为“利益影响”,并且建立了公民个人、非政府组织以“私人检察长”身份起诉无利害关系的行政行为的制度后,才正式形成。受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影响,美国对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一开始是非常严格的,当事人也只有在法定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才有起诉资格,称之为“直接利害关系”原则。直到1940年桑德斯兄弟无线电广播站控诉美国联邦电讯委员会一案,美国法院承认了竞争者的起诉资格,把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从“权利损害”逐步调整为“利益影响”之后,美国的行政公益诉讼才开始得以确立。对于那些并不属于行政行为的直接、明显当事人,其权利未受到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但其利益受到侵犯的利害关系人的保护正式进入美国司法审查的视野。此后,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判例,逐步肯定了竞争者、消费者以及环境消费者等非直接相对人的原告资格。

在三年以后的纽约州工业联合会诉伊克斯案件中,第二上诉法院首倡了“私人检察长理论”。为适应判例中原告资格限制越来越宽松的趋势,美国立法也相应地作出调整。对起诉资格作出普遍性规定的是1946年《行政程序法》,该法第702条就“复审权”作如是规定,“因行政机关致使其法定权利受到侵害的人,或受到有关法律规定内的机关行为不利影响或损害的人,均有权诉诸司法审查。”有些州在法律中明文确认了个人代表公众提起旨在禁止或取缔公益妨害的诉讼资格。以环境诉讼为例,密执安州《1970年环境保护法》是美国首次确认公民对构成公益妨害的污染行为可以个人身份提起诉讼的资格的法律。70年代后的主要联邦法规也都规定了公民的起诉资格,从而在各自调整范围内取消了传统法律关于起诉资格的障碍。

为了倡导民众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弥补检察总长关注民众利益的不足,美国设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风险报酬制度。如果公益诉讼胜诉,律师的报酬是赔偿数额的一定百分比。此机制为很多本来无法支付诉讼费的人提供了私人律师,但同时也阻碍了一些诉讼标的小却很有意义、或救济方式非金钱补偿的公益诉讼案件。二是颁布费用转移法规。1976年民权律师费补偿法案规定,国家为金钱补偿较少、被告通常是政府机关的公益诉讼诉讼提供合理的律师费。这些法规使一系列以前不会被考虑的案件有机会接受审理。三是奖励告发人诉讼。这是联邦民事欺诈索赔法案中的一项条款,该条款允许个人代表美国政府起诉任何收到或使用政府资金并从中获利的个人或实体(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的欺诈行为。在所谓的“吹哨人”(即告发人)进行投诉、告发案件书面存档受理之后,司法部需要在60天内对告发的信息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参与该案件的诉讼,司法部也可以要求延期。如果司法部决定参与诉讼,则将承担起案件起诉的主要责任,并且告发人可以获得赔偿的15%至25%;如果司法部决定不参与案件,告发人可以自行调查并提起诉讼,如果成功,将能获得赔偿的25%至30%以及补偿预先支付的律师费和其他合理费用。告发人诉讼是政府法律救济私人化现象的一个例子,它允许个人担当“私人检察长”以打击腐败行为。告发人诉讼赔偿金额在美国累计达80亿美元,告发人从中获得的金额达到了10亿美元。[1]

二、法国的越权之诉

法国的行政公益诉讼表现为越权之诉。法国行政诉讼分为越权之诉与完全管辖权之诉两种,越权之诉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违法的行政行为,保障良好的行政秩序,而不是限于保护起诉人的主观权利。该诉讼着眼于公共利益,力求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对事不对人的客观诉讼。越权之诉的判决发生对事的效果,而不以申诉人为限。一种客观行为,无论是总统作出的,还是最下层的行政官员所为,都可以被公民以“越权行为”提起诉讼,由行政法院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虽然法院在决定是否受理此种诉讼时要求起诉者表明他在其中的特殊利益,但这种利益可以是非常间接的,如纳税人可以主张由于其所在的地方市政委员会未按照法律订立合同致自己利益受损。这种利益还可以是道义上,如一位具备担任某一官职的资格的公民可以阻止任命那些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2]法国甚至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规定越权之诉可以免去律师代理,事先不需要交纳诉讼费用等,来鼓励人们提起越权之诉。

法国的越权之诉有着自己的制度特色。首先,越权之诉体现法国司法权对于公共利益的救济与保护。越权之诉有三个特点,一是公民通过起诉来反对行政机关的某个行政行为,法官主要是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二是越权之诉是有关公共利益的起诉,此类诉讼不需要律师,公民自己提起即可,这种诉讼对起诉人诉的利益的理解面是宽泛的。三是越权之诉的起诉人放弃起诉后还可重新提起诉讼。越权之诉主要体现出法国司法权对于行政权的牵制和约束。法国行政法院的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些法律标准取消被诉的政府行为,这些法律标准是分等级的,最高是宪法标准,其次是欧盟法标准,再次是普通法律标准,最低是法规标准。其次,越权之诉审查的范围宽泛,既包括形式审查也包括实质审查。对于司法权在那些范围内可以监督行政权,这在法国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总的呈现出司法审查的范围和深度逐渐扩大的趋势。现在行政法院的法官有权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形式和实质内容的合法性都可以进行审查。法官审查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指需要查明行政机关是否有权做出此行为。法律规定任何行为的做出都应有动因(动机),如果法官认为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找不到动因(动机),该行为将会被撤消。法官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实质审查主要围绕行政机关做出决定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包括审查行为人做出该行为是要追求什么目的。被诉行政行为追求的目的很明显是为谋求私人利益的话,这个行为肯定要被撤消。第三,越权之诉中被诉行政行为如果被判决撤销,该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第四,越权之诉的启动主体和审查范围都十分广泛。这与法国发达的行政诉讼制度有很大关系,作为司法权的行政法院对于行政权的合法运行具有强大控制力。在法国,行政决定的直接相对人、因为违法行政决定而受到直接利益侵害的第三人、集体利益受到行政决定直接影响的工会、社团等团体、负有维护公益职责的行政机关,甚至行政机关自身都能提起越权之诉。当然,行政机关提起越权之诉的条件是当行政机关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受到其他行政机关的决定的侵害,而其本身无权撤消或改变此项决定时,可以向行政法院提起越权之诉,请求撤消这项违法的决定。越权之诉的原告要求保护的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性利益,也包括精神性的利益,例如宗教尊严、集体荣誉、环境美等,而且不限于现实利益,将来的利益如果确实存在,也可提起越权之诉。

三、日本的民众诉讼

在日本,行政公益诉讼被称为民众诉讼。《行政事件诉讼法》第5条规定:本法上“民众诉讼”,指对以选举人资格及其他与自己法律利益无关之资格,请求对国家、公共团体机关违反法规行为,请求纠正的诉讼。《行政事件诉讼法》第四章第42条规定:“民众诉讼及机关诉讼,限于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所规定者才能够提起。”民众诉讼具体包括“公职选举有关的诉讼、与直接请求有关的诉讼、居民诉讼、基于《宪法》第95条的居民投票的诉讼、有关最高法院法官的国民审查诉讼”。[3]日本民众诉讼的原告可以是纳税人,也可以是利益受到普遍影响的选举人或者其他公众之一,可以准用抗告程序、当事人诉讼的程序。

日本行政法学者认为,民众诉讼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国民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保护客观上的法律秩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利益。使国民以选举人的身份通过诉讼手段制约国家机关或公共性权力机构行使职权的行为,监督行政法规的正确适用。因此,它具有客观诉讼的性质。日本实务中比较典型的民众诉讼形式有:选举无效诉讼、当选无效诉讼以及居民诉讼等。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民众诉讼只能在法律所规定的场合由法律所限定的人提起。而且,日本现行《行政事件诉讼法》不存在国民对国家的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的职员等的违法或不当的公款开销、财产取得、管理或者处分直接要求予以监查或纠正的制度,日本的居民诉讼只有在与地方公共团体发生纷争的场合才被承认,在与国家的关系上不承认这种诉讼。

四、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

除了上述三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外,私力救济的行政公益诉讼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落地生根。在这些制度的构建和发展中,出现了以下的特色和共同的发展趋势:

一是诉讼主体范围不断扩张。各国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基于维护公益的需要提起行政诉讼虽然作了种种限制性的规定,且宽泛不一,但是扩大参与行政过程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其权益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直接或间接相对人,甚至任何人,均可依法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成为现代行政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法国的越权之诉中,家庭保护全国联合会、防止酒精中毒委员会、省狩猎联盟、维护著作权的作家协会等社团都享有行政公益诉讼的诉权。美国行政诉讼的主体先从明显的当事人扩大到了竞争人、再扩大到了消费者;先扩大到现有经济利益的消费者,再扩大到了受非经济损害的消费者,最后发展成非利害关系人均可提起。

二是司法审查范围不断宽泛。很多国家没有在行政行为的类型方面加以限制,只要影响到了公民利益,即可成为被诉对象,这是公民运用诉权通过司法权全面规制行政权的广泛实现。尤其是被诉行为并不仅仅指针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若是行政主体的抽象行政行为侵犯了公共利益,普通民众诉讼亦可对此抽象行政行为起诉。法国、美国等对此都有明确的判例和规定。德国行政法院规定,除了违宪案件和联邦法律明确授于其他法院管辖权的公法案件以外,行政法院受理一切公法案件。在美国,具有重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义的争议通常都会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并且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得以最终解决。

三是寻找行政权规制与维护的平衡。尽管诉讼主体和审查范围在不断扩大,这些国家也都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必须依法律有特别的规定为前提,严格诉讼受案范围,以防止原告滥用诉权,影响政府正常发挥作用。尤其是普通民众把维护公益作为义不容辞的公民义务,乐意采取诉讼行动为公益维权的背景下,仍须采取一些措施在行政权的规制和维护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注释:

[1]刘卉:《美国公益诉讼全方位保护公众权益》,《检察日报》2004年11月23日。

[2]赵慧:《国外公益诉讼制度比较与启示》,《政法论丛》2002年第10期。

上一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下一篇:TACE治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