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导练

2024-10-20

四步导练(精选4篇)

四步导练 篇1

一、文言文教改发展历史概况

语文教改一直轰轰烈烈、红红火火, 但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却一直波澜不惊, 至今依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冯梦龙先生在他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谈到:文言文的教改“疏密相间, 略其所当略, 详其当所详”, 不可死扣词句, 嚼得过细, 要给学生留下“空白”, 另外要特别重视诵读的指导。在此基础上, 一批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现在及出路进行了讨论, 会上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重视读背指导 (导读) ;二是重视读背的检查 (导练) , 废除了课堂上满堂灌, 教师越俎代庖违背规律的做法。

二、文言文“四步导练法”基本内容

文言文“四步导练法”, 是指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按照“引导—导读—导译--导练”四步进行, 从而达到“节时高效”,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方法。“四步导练”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张”, “导”、“练”贯穿四个步骤的始终。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死板无生气。教师要么照教参讲一通, 读几遍, 逐句翻译, 让学生抄抄译文, 久而久之, 学生对文言文失去了兴趣, 兴趣和信心恰好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四步导练”第一步引导就是创设情境, 激发需要。或以成语概述导引:成语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就出自课文, 对这类文言文若采用相应的成语引入, 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有助于理解文言字词教学, 有利于加强对成语的理解掌握, 达到丰富学生词汇的目的;或以故事引入:大多数文言文有很强的故事性, 若老师先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学习内容, 就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文言文信息。

目前造成文言文教学不良效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阅读指导不得力。具体表现为忽视范读;讲解、翻译语句多;架空课文分析,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无从体现。钱梦龙先生说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又是一个文章大国, 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写文章、读文章和教文章的丰富经验, 这些经验是我国语文教学教育理论中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

1、导读:主导求知, 粗懂课文

(1) 以导读解词释句。教材选文疑难词句课后多有注释, 剩下真正难解的词句, 大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导读三两遍, 含义也就自然明了。在范读或学生自读中, 要求辨明文体, 圈点重要语句, 把握大意, 大体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 或故事梗概, 人物关系, 或说明对象, 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境, 便于对个别难词难句进行辨析。在文章整体大意的关照下, 引导学生从词句的语气、停顿、词语对称、修辞等角度读出意义用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教师讲明白是不一样的。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自己感受语言形式和内容, 进而领悟来的, 更便于记忆积累, 利于能力培养。

(2) 以导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结构形式。文章的结构及句式的安排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表达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对应文章的结构层次读, 能突出显示文章的思想感情, 加深理解和感受。

(3) 以导读感受领悟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文章中有正反对比的采取分读, 有议论的采取集中阅读, 有排比顶针的采取快读, 读得上下句分而不断, 连绵圆转, 读出句子组织的错综复杂, 语调的抑扬顿挫与铿锵有力。学生对语言的妙处的感受, 领悟的效果, 绝对是教师讲解不能替代的。导读能给学生创造意会的条件, 使其思维活动有序的进行, 并养成自觉意会的习惯。

2、导译:纵向深入, 突出重点

通过导译让学生达到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可采用双向问答即教师和学生互问互答, 解决语言因素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简要按文言知识类板书, 然后依次由学生问答。这期间可争论、可评论,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做好整理, 纠正, 补充, 拔高的工作, 这样既解决了疑难, 又突出了重点。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从整体上讲应着重在文言文词语、句式和文化知识方面。因此, 对于那些含有需要掌握的常用词以及好句子, 那些特殊句式的句子, 那些含有文化常识的句子, 指导学生进行书面翻译, 要求准确、通畅, 直译为主, 要求学生像记理化生公式一样牢记。

3、导练:注重双基, 及时归纳

(1) 以小型练习抓实词积累。引导学生记住课文中的重要注释, 并通过小型练习, 当堂留下深刻印象, 及时巩固, 以达到化整为零, 日积月累的目的。

(2) 以梳理练习及时归纳、重点突破。一词多义的实词, 同一虚词的不同词性和用法、词类的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须加倍注意的。采用梳理归纳的练习, 将有关语句一一列出, 让学生通过比较, 求同辩异,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以求重点突破。

(3) 造句或写出例句练习。对应掌握的实词或特殊句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造句或写出例句练习。

(4) 迁移鉴赏练习。把课文中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语语素结合起来, 从而更好的理解现代汉语, 尤其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成语。通过辩论、讨论、写读后感、文学评论、语文小论文, 改写课文等练习培养其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 引导—导读—导译—导练的教学实验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 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摘要:文言文“四步导练法”是指在文言文教学中按照“引导—导读—导译—导练”四步进行, 从而达到“高效节时”,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目标改革试验。

关键词:四步导练,文言文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翠薇.诵读, 文言文教学的阶梯[J].教育科学论坛, 2011, (9) .

[2]刘永强.朗读背诵法是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法[J].江西教育论丛, 2004, (4) .

[3]陈佳.有效提问, 整体阅读——中职文言文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1, (9) .

学、议、导、练,四步导学 篇2

数学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省级课题下确立了子课题“问题索引,学议导练,分层达标”即初中数学新授课学与教模式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数学教育教学已步入正轨,呈现出良好的循环态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在此课题的研究中,个人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一、“问题索引学议导练四步导学”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初中数学新授课学与教模式的操作程序

1. 学.

分课前自学和课内自学两种(是个别解决问题的阶段).课前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时,能做到这样几个字:一划、二仿、三练、四做.一划,是在看了课本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对这节里的概念、定义、法则、定理、公理等用笔画出.这些是这节课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划”能使这节课的重点更加凸显;二仿,数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精选了很多例题在课文中,这些例题反映出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仿的步骤是先看懂,再模仿着做.如果有困难,还可以回过头来再看,直到能仿做出来为止.一般用铅笔仿做在书上;三练,是完成本节课后的练一练或者是练习,达到提高巩固的目的.一般用铅笔做在书上;四做,现在学校各年级都在应用讲学稿,我们初中数学在讲学稿的前两项是复习回顾和课堂突破,这两项的主要内容一般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里要求学生的做,就是完成这两项内容.

课内自学,教师课前明确新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即问题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自学是教学的开始部分.自学时,要求学生列出问题,明确重难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巡视,掌握学情动态,同时也可适时适势地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2. 议.

这是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是生生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的阶段).讨论问题方法有许多种.可以是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也可以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或集体讨论;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或结论,然后指导学生去探究、交流,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讨论分析后,最终达成共识.

案例1:议能实现学生互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我,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习的氛围宽松和谐,从而在教学上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②”这一节课时,引入这样一个情境: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最省事的方法是()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同学们展开激烈地讨论交流,有人说他带第①块,也有人说带第②块,还有人说带第③块……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紧接着适时地提出“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学习完本节课就能解决此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课题“三角形全等判定②”,实践显示,这样的设计教学效果较好,这样的议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导.

这是教师帮助学生对共性问题或生成性问题的提炼过程(是师生合力解决问题的阶段).“导什么”“怎么导”,切忌面面俱“导”,应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时刻遵循导在“关键处”“易混处”和“易错处”的原则.这样不但使问题目标集中,而且能促使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动机、情绪等理解关注,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利于形成师生思维的“同频共振”,实现教育信息的最佳接受.

例如: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BC上,且DE=BC,AF⊥DE,垂足为F.

求证:EF=BE.

在教学此例题时,设置系列问题:第一层次,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证明?它们体现了一些什么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点拨,得出了很多解法:如综合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第三个层次,你能不用全等的方法解决吗?(培养创新能力).经过学生小组探索,教师适时的点拨,即“导”,确能得到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

4. 练.

这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巩固问题的阶段.学生经过“学、议、导”几个过程后,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新知识,教师要专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课堂上的练习主要是师生一起合作完成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例题是为学生课后作业扫除障碍的,并希望通过学生的“练”,去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的目的.但不宜把求知的目标定得太高,以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时不妨稍稍降低一些训练的难度.训练应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引导学生“拾阶而上”,一步一步地登堂入室.

四步导练 篇3

“四步导学”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四个阶段,也是教学的四步骤。即:自主学习,知识准备;合作互动,探究解疑;导学合一,知识梳理;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四步导学”将学习过程延展,分课前、课中和课后,将预习目标和问题前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我们面向全体、立足个体,遵循“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学生对话交流、互动合作、探究解疑、共同提升。

一、自主学习,知识准备

这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认真研究学生、学情、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已学知识,确立学习目标并设计一定的习题等形成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要求按时完成并及时检查。在上课前,教师会将知识准备部分的学案收上来进行批改,以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寻求好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前置,同时对要学习的知识做必要的准备。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在导学案中将学习过程要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性工作。一般情况下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等要有所了解,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感知,并能就自己在理解上有难度的问题提前呈现。从而,帮助教师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节省课堂时间。另外,学生在预习准备的过程中,也能对文本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指导能够完成的, 这样在课堂中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合作互动,探究解疑

上课以后,教师点评上节课检测练习情况和本节课预习情况并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对上一节课的当堂检测部分出现较多错误的习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进行巩固性学习。这样一举多得,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批改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就检测中出现错误较多、较集中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改正。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在反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补差。然后,用一些时间,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解疑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导学合一,知识梳理

学习内容基本完成后,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课内导学部分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了知识准备的奠基性工作,课内导学则是主体工程。课内导学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部分。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就知识准备部分学生提出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方式,5个~6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来组织协调组内的活动。集思广益,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看法,讨论中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但是结合文本及写作背景,每个小组需要将不同的声音糅合成为最和谐的乐章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及老师。当然,老师这时并不是退居幕后做一个纯粹的观众,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在学生迷茫的时候,适时伸出援助之手,进行点拨指导,毕竟因为时代的差距或者个人阅历的不同,很多学生对于作者在文本中所要呈现和表达的东西不能很好地理解,作为比学生成熟、经历多的教师,这时就要参与其中,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巩固训练,当堂检测

为训练和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导学案预设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检测。这是对当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是“学”与“练”的一个紧密结合。中国有句古话“光学不练是假把式”,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当堂检测的目的就是来检验一下学习的成果,做到查漏补缺,让学生和老师都能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当堂检测的内容一定是要紧贴文本,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要有能力的提升考察,甚至是基于文本知识的类似文本的迁移与拓展练习,这些都要有所体现。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不是为了获得死的知识, 而是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所学转化为自己所有。

“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让教师从繁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意识到只有自己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最牢固的认知。“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一点点将其完善,我相信,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 它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收益。

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会有困难,但是改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四步导学”模式是我们的初步尝试,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但他们都能成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可谓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进行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四步导学”模式的尝试,以期找到一条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探求一个高效的教学新模式。

高中化学四步导学教学模式探究 篇4

一精心导学

编写导学案是“四步”导学教学的第一步。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经全组教师集体备课、集中讨论, 进而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 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之用。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目标导学

即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师针对性地制定如下导学目标: (1) 加深对初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学习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 能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 重点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电子转移的本质。通过目标导学, 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及本节的重点、难点, 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突出学习要点, 做到有的放矢。

2. 情境导学

就是从学生的课堂兴趣入手, 巧设情境。如盐类水解应用这一节,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 火灾事故经常发生,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泡沫灭火器, 它的原理有谁知道呢?通过本节的学习, 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通过情境导学,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

3. 问题导学

围绕教学内容, 教师逐层递进设问题, 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如在氧化还原第一课时, 笔者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导学: (1) 从化学反应的类型分类标准看, 你学过哪些类型的反应? (2) (列方程式) 请同学们判断区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 进一步明确得失氧与化合价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4) 归纳出“中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与“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这样, 每一个问题就成为拓展学生思维的阶梯。

4. 随堂巩固

这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有效检验, 它可包含选择题、实验设计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 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还应有知识的延伸、迁移。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四步”导学教学的第二步。这一阶段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三个步骤的任务:一是阅读教材解决基础知识。二是思考并解决导学案设计的问题, 查阅资料探究疑难。三是小组交流纠错改进, 最后筛选出共性的问题。自主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更为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促进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发展, 引导学生建构有用的知识框架。此外, 教师还可通过观察个体或小组的学习活动, 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找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展示课做好铺垫, 才能真正明确课上“展示什么”“怎么展示”,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三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四步”导学教学的第三步, 也是整个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说, 被动“听”不如主动“写”, 主动“写”不如创造性“讲”。教师组织课堂, 以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为主线, 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自主课上发现的问题, 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本节教学。在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中, 要求每一个成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做好为全班同学讲解展示的准备。讨论结束后, 老师重新组织课堂, 学生开始走上讲台展示。比如, 在教学盐类水解应用一课时, ××同学结合小组讨论和问题反思, 条理清晰地讲出了泡沫灭火器的内在构造及反应原理, 又结合第一次接触泡沫灭火器的亲身经历, 讲到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学生们的热情也被瞬间点燃, 期间不时有同学站起来质疑提问、交流互动, 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教师在展示课上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既要评价展示者, 又要评价小组;既要评出优点, 又要指出不足。最根本的是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使他们敢于大胆发言、争问抢答、激烈辩论、把课堂构建成为有活力的课堂。

四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四步”导学教学的最后一步。对学生而言, 反思总结主要体现在自己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概念的理解上。对教师而言, 反思就要做到“教然后知不足”。每节课后, 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做反思。总之,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激发教师自身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导学、自主、展示、反思四个环节中, 导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点;自主让学生在导学基础上生成本课的重难点, 并初步完成学习目标;展示环节则通过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炼提升;反思总结, 则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总结这种“四步”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立体式, 即目标知识三维立体式, 知识落实到人、组, 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大容量, 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演绎、提升, 课堂活动多元化, 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 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 周密安排,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新课程改革重点就是围绕学生的“学”不断改革我们的“教”。高中化学四步导学教学模式,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为目标, 变传统的单向式教学为多元化、立体式教学, 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四步导练】推荐阅读:

上一篇:调度控制系统下一篇:微环境影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