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共11篇)
墙头马上 篇1
2014年马年的到来, “马上”一词火爆“开盘”, 高频率反复使用, “马上体”走红网络:“马上有车”、“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玩具”’、“马上有娃”、“马上有工 作”、“马上有文章”、“马上红”……这些词语已成为最新流行语, 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各种“马上体”的图片、帖子层出不穷, 创意无限……驮着各种礼物的马成了最为热销的产品, “马上有”也被众多商家当作营销口号, 与精心分类的商品一起, 向自己的顾客们热情兜售。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 它与社会息息相关。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特定社会中的一切, 都会确切地反映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中。反过来也可以说, 语言反映了社会的一切现象和一切活动。
中国古代社会, 马与人们的关系由一般上升到重要地位, 由最初只是日常生活上的关系, 上升到礼仪和军政的重要地位, 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殊的马文化。古代社会的人们对于马的意识, 并没有停留在马的物性上, 而是对马的文化属性展开了多方面的思索。从古至今的家畜中, 马是唯一既有驮驾又具快速奔驰能力的家畜。马所具有的这种天然的特性, 就使人们在将其使用于车驾的同时, 也将马运用于古战场的厮杀, 成为一种社会礼制和军事力量的体现。
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 马的流动也带来民俗的流动。中国民俗史上, 马不仅对游牧民族产生习俗上的影响, 也对中原的农耕民族和其他民族产生过民俗的影响。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段和每一个空间范围, 都可以看到由马影响而形成的社会文化, 这种社会文化必定会反映在这个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中。马字汇在六畜中是最庞大的, 《说文解字》收马部字115个, 《康熙字典》记录马部字433个, 《辞源》收马部字136个, 《汉语大词典》收马部字达658个。《辞源》以马字开头的词语有160多条, 《汉语大词典》以马字开头的词语多达七百余条。
“马上体”如此流行, 语言的社会性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民众的诉求与新年的祝福是一种社会需求, 这种社会需求正是“马上体”走红的一种重要的外在社会因素。追求新奇、追求变化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各种活动中。语言成分的创造与使用中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心理状态。新的 理论、新的观念、新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求新创新的心理得到了极大发挥。我们从“马上体”多样化的形式中清楚看出这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马上体”流行, 还有其内在的原因, 语言本身的特点是其成为流行语的内在语言因素。
“马上”一词在古代文献早已有十分广泛的使用。
(1)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 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与表所处“马上”密切相关的 , 唐宋以后 还有“马 上人”、“马上公”、“马上吹”、“马上房 子”、“马上看花”、“马上得天下”等。
(2) 吃毕, 收下来与马上人吃。 (《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
(3) 贾艰难赢项间, 从马上公为客, 一再使越, 崎岖万里。 (文天祥《乐 庵老人刘 氏墓志铭》)
(4) 执事过了, 腰锣、马上吹、提炉, 簇拥着老太太的主亭子。 (《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
(5) 迩年蓟镇, 习为痼套, 凡上司有言, 不论是否, 只是唯唯奉命, 甚至增美其说, 俗语云“马上房子”。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 心中已不然其言, 才一出门, 便生訾议非笑。 (《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
(6) 分明马上看花, 但过眼即忘, 何尝在意。 (《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杯缘》)
(7) 莫言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尽解《诗》。 (林宽《歌风台》)
这里的“马上”一词指马背上, 多指征战武功。到了宋代, “马上”逐渐凝固, 用来借代征战武功的意义。
(8) 马上功成不喜文, 叔孙绵蕝共经纶。 (宋·王安石《嘲叔孙通》)
“马上”一词后引申用来比喻在职做官。
(9) 既而一想, 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 小虽小, 到底还在马上, 不比他失势之人, 我又何必怕他? (清·李伯元《中国现在记》第二回)
“马上”最初表处所和速度快有直接的联系, “马上”用来表示时间是从意义的相关性上发展出来的。“马上”真正用作一个时间副词, 表示即时、立刻之义始见于元代, 明清以后直到晚清被广泛使用。
(10) 爷, 有的就马上说了罢!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
(11) 命下之后, 即便马上差人赍文星驰付山西保定二廵抚处。 (明·唐顺之《请游兵疏》)
(12) 这些家人媳妇, 领了大老爹的言语, 来催赵氏搬房, 被赵氏一顿臭骂, 又不敢马上就搬。 (清《儒林外史》)
(13) 号房传话出去, 随凤占马上满面春风。 (清《官场现形记》)
至此, 在明清文献中, “马上”既可实指, 表明处所, 又可虚指, 成为时间副词, 两者出现的位置又可重合, 有时候我们甚至不能清楚判断文献中出现的“马上”一词是虚指还是实指。
(14) 言还未了, 只见一将出马对阵;文王马上大呼曰:“崇应彪少得行凶!” (《封神演义》)
此句中“马上”一词很难从字面上分辨其性质, 虚指与实指两可, 古文献中的这种用法为如今“马上体”的运用提供了历史的语言基础。
在古代民间流传有“马上封侯图”, 是古代瓷器的一种常见纹饰, 图中有马、蜜蜂、猴子, 借用谐音来表达马上封侯的寓意, 宋代一些诗文也提到“马上封侯”。
(15) 马上封侯事, 相期在少年。《江湖后集·别杨尊》
(16) 原无马上封侯骨, 安用人间使鬼钱? 《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一章道》
诗文中的“马上”还没用作时间副词, 仍表示在职为官之义。随着“马上”一词时间副词用法的出现, “马上封侯”也就增添了新的用义。作为吉祥纹饰的“马上封侯”在民间流传下来, 为如今的“马上体”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创新的基础。
“马上体”中出现的“马上有车”、“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玩具”’、“马上 有娃”、“马上有工 作”、“马上有文章”、“马上红”等这些形式中的“马上”巧妙地将古汉语 中“马背上”与“立刻”两义项整合在一起, 并附于各种创意的外在形式, 引发大众共鸣。“马上体”广为大众接受, 一度成为流行语, 是有其产生的语言基础的, 古语中“马上”一词的有些义项随着汉语本身的发展已不再使用, 但在特定条件之下, 这种不再使用的义项往往会为某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 成为其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因素。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 “马上”一词主要指立刻之义, 作为早期使用意义“马背上”基本不通过此词来表达, 而是采用介宾短语的形式。考察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区代表点, 我们发现“马上”一词活跃于大多方言中。据《汉语方言词汇》, 北京、济南、西安、武汉、成都、合肥、扬州、苏州、温州、长沙、双峰、南昌、梅县、建瓯等地均使用“马上”一词表示立刻之义, 只是由于受方音影响, 读音上有些差异。又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马上”一词, 哈尔滨、济南、牟平、贵阳、柳州、洛阳、西安、西宁、银川、万荣、苏州、金华、长沙、南昌、萍乡、黎川、于都、梅 县、南宁平话、福州、成都、东莞、武汉等地均表示“立刻”之义。在扬州方言里, 除了表示“立刻”之外, 还可表示“等一会、停一会”之义。不少方言里表求“立刻”之义, 既使用“马上”, 又使用有别的词形, 如贵阳又称“立马”, 济南又说“马上马”, 牟平还说“跟着”、黎川又叫“即刻”, 成都又称“跟倒”, 东莞又说“即午”, 湖南娄底、山西朔县、柳林、河南林县等地又称“马下”等等。
这样, “马上”一词在各方言区的广泛使用为“马上体”的流行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语言条件, 也成为“马上体”短时间内为广大群众接受并广泛传播的另一重要的语言因素。
墙头马上 篇2
元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真定人白朴创作的一部婚姻爱情剧。这部杂剧题材源于唐代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1]剧作者白朴一反这首乐府诗“止淫奔”[1]的主题,代之以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爱情的嘉许与褒扬。作为一部杰出的喜剧作品,它的成功不仅在于作者巧妙地构思戏剧冲突,精心地安排情节结构,还在于作者充分调动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在充满浓厚喜剧色彩的氛围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典型李千金。李千金是洛阳总管的女儿,她在墙头看花时与骑马买花的尚书公子裴少俊“墙头马上遥相顾”[2]而一见钟情,当晚便与裴少俊私奔,藏匿在裴家后花园,并与少俊生得一儿一女,七年后被裴父发现,赶出裴家家门。少俊中了状元后裴尚书全家去请千金回裴家,千金执意不肯,最终在一双儿女的哀求下才同意回裴家。
在剧作中,作者将大量的笔墨集中于李千金心灵、情感世界的描述,李千金勇于捍卫女性尊严和独立人格,体现出传统女性对自我生命的珍视,也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扼杀人的生命本能的理性思考。本文试从李千金人物性格和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时取得的艺术成就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李千金性格分析
(一)大胆追求爱情
李千金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她向往自由、真挚、美好的爱情。未与裴少俊相遇时,她就说:“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 [2]见到裴少俊后马上感叹说:“一个好秀才也,” [2]她处处采取主动地态度,毫不掩饰自己对裴舍人的爱慕之情:“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 [2]央着梅香为她传送简帖,约裴少俊跳墙相见。并认为二人的幽会是“天若知道和天也害”。[2]面对嬷嬷给出的两条路:一是教裴少俊求得功名后来接她;二是放他两个私奔。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晚私奔,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哪里有女孩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女孩儿是你十五岁寄居的堂上客。”[2]李千金不羞羞答答,也不装模作样。她敢作敢为,深信自己争取爱情的合理性,这种对爱情热切的追求与大胆的表白是同时代女性所缺乏的。“李千金具有志量过人的胆量”[3]正体现出了这一点。
因此,李千金不像一般官宦家庭中的少女,羞怯柔弱。“李千金
第 1
页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更像是在道学家看来浅露无状的市井女性,那种义无反顾的侠义之气 甚至有些倡优酒肆之家的味道”。[4]追求爱情的直率大胆是李千金性格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由此人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禁锢、勇敢追求自主婚姻的叛逆女性,看到了一个倔强、泼辣、真率和爽快,具有独特思想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可爱女性。
(二)勇于反抗封建家长
李千金这样大胆追求爱情必然会受到封建势力的排挤和打击,而裴尚书正是这样封建势力的典型代表。
李千金在裴家后花园藏匿七年,生得一儿一女,被发现后,做出了强烈而激愤的抗争。当她被裴父发现,院公极力为她隐瞒,她却主动说:“妾身是少俊的妻室。”[2]裴父对她百般辱骂,她道“我则是少俊一个,这姻缘也是天赐的”。[2]这进一步说明她确信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裴少俊迫于家庭压力写了休书,她彻底愤怒了,发誓再也不踏入裴家半步,并批评了丈夫的软弱,讥讽他“读五车书会写休书,兀的不笑杀汉相如”。[2]裴少俊考中状元,裴父也知道了李千金是官宦之女,都前往李家赔礼。李千金先是继续维护自己行为的正确,拒不出门,继续以自己的行为坚定地蔑视、抨击着封建礼法,表现出了她刚强的性格。后来,在母子天性前,儿女的哭求让李千金妥协了。李千金作为大家闺秀,并没有娇羞、矜持这些特性,而是具有一种新的性格因素,也就是思想中提到的市井女性的性格。她的感情方式和行动方式带有民间市井女子的豪爽、率真和泼辣的特征。在冲破封建礼教的习俗的枷锁时,她表现得更强烈、更坚定、更大胆。她对裴父诟骂的回击,对他所作所为进行揶揄和奚落,又一扫大家闺秀的敦厚和蕴藉。虽然李千金的形象大胆、泼辣,但并不流于轻浮。她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骨子里还透着执着。所以面对家长的反对时,李千金特别清醒,裴父百般刁难,她都没有一点畏惧,是一个敢于直面人生,敢作敢当的人物。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她在爱情的追求上最为可贵的一点是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她不注重功名、富贵和封建的门第观念,而是注重感情。而李千金在这一方面表现的不够叛逆,当嬷嬷责备她与裴少俊私会时,她就说:“他承宣驰驿奉官差,比画眉郎多气概,骤青骢踏断章台。”[2]她注重门第,希望丈夫得中高官,“凭男子豪杰,平步上万里龙庭双凤阙。妻儿真烈,合该得五花官诰七香车”。[2]最后与裴少俊和好后,又说:“今日个五花诰准应言,七香车谈笑取。”[2]虽
第 2
页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然剧中描写的李千金陈旧的重视功名门第的思想并不突出,“但正如张大新所言:李千金在从热恋到私奔过程中时常表现出对夫贵妻荣、五花官诰的期盼和向往,与其自主泼辣的性格形成较大的反差。不过,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李千金坚定的反叛女性的光辉形象。因为她用自己的语言与行动批判并揭示了落后、陈腐的封建礼节与家长制。这是我国妇女在封建礼教长期压迫下的觉醒”。[5]
二、李千金形象塑造方面所取的艺术成就
(一)多彩的语言描写
在剧中,作者借裴少俊之口将一个美丽的女子表现出来:“雾鬓云鬟,冰肌玉骨;花开媚脸,星转双目。只疑洞府神仙,非是人间艳冶。”[2]虽为贵族小姐生活在深宅大院,但是李千金并不刻板,相反内心却有着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李千金唱出了“流落的男游别郡,耽阁的女怨深闺”[2]就表现出她渴望爱情。“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和柳浑相泪,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2]这支曲子描绘了暮春的凄凉景象,寄寓了人对春归无限惋惜的心情。曲词清新绮丽,对仗工整而有变化,景物描写创造出一种美的意境,其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衬托出被拘禁于深闺的少女的幽怨,低沉的感情倾诉中,有不平,也有反抗,“东君不管人憔悴” [2]蕴含着对摧残青年的封建礼教的愤懑!这为塑造李千金形象埋下伏笔。在李千金眼里裴少俊也是俊美的:“他把乌靴挑宝镫,玉带束腰围,真乃是能骑高价马,会着及时衣。”[2]简简单单的描写,就将一个英俊少年展现了,也流露出在李千金眼中的美好和喜爱之情。
李千金约裴少俊晚上后花园幽会。在这里,作者不惜笔墨,对此作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发掘,写来颇有情趣。在月夜中,她急切地等待情人到来,甚至按捺不住害相思的心情,时时催促梅香去门外迎接裴少俊,这把李千金对爱情的炽烈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场面描写得很成功,其中许多曲辞极富才情,如第二折中:
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带云)休道是我,(唱)天若知道和天也害。(云)梅香,这早晚多早晚也?(梅香云)是申牌时候了。(正旦唱)几时得月离海峭,才则是日转申牌。(梅香云)小姐,日头下去了,一天星月出来了。(正旦唱)怕露惊宿鸟,风弄庭槐。看银河斜映瑶阶,都不动纤细尘埃。月也你本细如弓,一半儿蟾蜍,却休明如镜照三千世界,第 3
页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冷如冰浸十二瑶台。禁垆瑞霭,把剔团圞明月深深拜,你方便,我无碍。深拜你个嫦娥不妒色,你敢且半霎儿雾锁云埋。[2] 这支曲子先叙说了相思之苦,然后转写盼望时光流驶的焦急心情。面对如水月色,李千金不禁萌生异想,希望它“半霎儿雾锁云埋”。以便幽期不被发现,这就把少女密约偷期时的复杂心情写出来了。词语绮丽婉转,描写极富诗意,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采特色。
由此看出,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非常强,恰如其分。能够在特定的场景下将人物的性格用对话表现得很突出,很鲜明。使读者的心随着主人公的语言此起彼伏,波澜壮阔。充分体现了语言丰富性。这是成功塑造李千金形象的基础之一。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心理从对话言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微妙的心理状态,纯朴天真,耐人寻味。李千金这一形象在花园定情,月夜私奔,父逼休妻,寻亲团圆四折戏剧矛盾冲突中个性得到鲜明的突现。当她游园赏景时,暮春景物的变化,泛起了人物内心的阵阵波澜,从“绿暗红稀”中,李千金联想到自己年华渐逝,愿望无法实现,不禁无限感慨。如[寄生草]一曲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和柳浑相泪,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2]物景与心境交融中,显现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于是以诗为媒大胆传情“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拈青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2]这已大大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界限,表现了李千金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的纯真性格。作者将一个情窦初开,却毫不掩饰,大胆表露的女性形象刻画出来了。李千金对裴少俊传书递简非但不嗔不怒,反而赋诗相答“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恨不得倚香腮左右偎”。[2]大胆落款署名“千金作”,主动而热情,磊落而坦荡。这也将李千金的内心表现出来了,她对爱情并非羞羞答答的女子,而是渴望去拥有,去追求。
当裴尚书发现自己时,李千金又展现出了顽强,敢于反抗的一面。在“瓶坠簪折”[2]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场面中,李千金表现为坚韧不屈,刚毅而倔强,不仅追求人生权益而且维护理想的人格尊严。这一折中语言描写为主,透过辩驳的激烈言语中读者才能体会到李千金有着坚强不屈服的内心。虽然遭到裴尚书的羞辱,她依然不肯低头,就此而无语,而是证明自己因为爱情而付出是值得的。
第 4
页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李千金虽是孤军奋战,但丝毫不服软。到被捻回家时,她并不哀求、乞求,具有刘兰芝被遣回家时的刚毅。临别之际,她以不无调侃和挑战的口吻向裴少俊提出:少俊,你也须送我回家去来!虽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在这特定的语境中却别有深味,表现了她的内心,来时未必光明,迫于封建势力,去时却要磊落坦荡,可见她精神上很坚强。但当李千金后来认亲之时,虽然怨恨少俊懦弱,“读五车书会写休书”,痛恨婆婆“无那母子情”,公公“怎肯相怜顾”。[2]但后来看着一双儿女,李千金的内心又充满了母性的光辉,这种爱抵消了多年积聚的仇怨。她维护了人格尊严,但是她最终还是拾起了曾经被迫放弃的家庭。这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性格的饱满,李千金内心世界也是千转万变的,绝不具有单一性。
(三)典型的细节描写
剧本中的细节描写也很突出,开场裴李父亲的一段“自报家门”很有必要,因为它点出了这对青年产生爱情的客观环境和相爱的基础:由于两人出身官宦之家,而且一个“才貌双全”、“不亲酒色”,一个“深通文墨”、“容颜出世”,[2]所以他们才能互相赏识、一见倾心。在李父的简短自白中,还交代了裴李二家曾议婚姻的往事,这就为结尾裴尚书妥协认亲埋下了伏线。总之,戏的开端为后面情节的法杖作了必要的准备,这样,全剧爱情故事的描写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李千金观赏屏画到游园中景物,作者都详细进行描述,以使读者能够体会人物内心,并突出了人物性格。显现出李千金骨子里有想要冲破封建牢笼,追求爱情的向往。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当李千金初遇裴少俊时:“你觑这一所花园。(做见旦惊科,云)一所花园。呀,一个好姐姐!(正旦见末科,云)呀,一个好秀才也!”[2]“惊”字传神巧妙的写出了他们内心的澎湃。整部戏详略有致,在小姐与丫头的对话中,作者巧妙地安排一个小小的插曲:李千金让丫环替她传诗递简,谁料小丫环梅香突然发作,她对小姐说道:“你往常打我骂我,今日为甚的央我?着我寄与谁?”[2]甚至还威胁说要把简帖送到老夫人那里,吓得李千金十分惊慌,哀告求饶。这时梅香说道:“我逗你耍哩!”[2]原来她并非真的不肯帮忙,只不过是开个小小的玩笑。这个地方的安排使场面增添了喜剧气氛,剧情也显得变化有致。这里的描写是为了剧情调剂的目的,同时对李千金形象的丰富也有一定作用。在剧中,老嬷嬷的地位很微妙,她既是奴仆,可又是承受主命得
第 5
页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管家。她有一定权力,因而敢对李千金“不遵闺训”的行为提出指责,她和裴李的矛盾,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礼法和追求爱情的青年一代的矛盾。另一方面,她毕竟不是封建家长,因而李千金和她抗争,不致造成与家庭彻底决裂的局面,这就为日后被休得以归家留一地步,这种写法是别具匠心的。
全剧的高潮部分,当矛盾激烈时,裴尚书以谴责的口吻质问李千金,气势汹汹,显示了卫道者的凶暴面目。这一折是重场戏,从矛盾的冲突上看,它是向前推进的,但在情节发展上却是一个重大转折,它是主人公的命运发生巨变,因而能扣人心弦。为了使读者注意这场激烈的斗争,作者在此之前先作了铺垫,即裴尚书上场前,让裴少俊和李千金多次嘱咐老院公千万不要让老相公撞入,如第三折中:
我掩上这门,看有甚人来此。(院公持扫帚上,云)哥哥祭奠去了,嫂嫂跟前回复去咱。(见科,云)嫂嫂,舍人祭奠去了。(院公云)老汉有句话敢说么?今日清明节,有甚节令酒果,把些与老汉吃饱了,只在门首坐着,看有甚的人来。(旦与酒肉吃科)(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今日休教出来,只教书房中耍,则怕老公相公撞见。[2]
在这样的情势下,人物间的矛盾激烈地爆发了,这样剧情就能紧扣人心,又富于变化。在这场戏中,作者还有意识地把李千金和裴少俊对照描写。裴少俊软弱无力,屈于父亲的淫威,这更反衬出李千金的刚强不屈。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裴少俊写成薄幸的负心汉。少俊还是有情义的,所以在千金被迫离去时,他“瞒着父亲,悄悄送小姐回到家中”,这一笔不仅为后面中举认亲埋下伏线,同时也映衬了女性叛逆形象的反抗斗争。作品的这些艺术处理,都取得了预期效果。后来裴少俊上朝取应,状元及第到李家认亲时,李千金蔑视功名、拒不认亲,是戏剧矛盾发展到高潮后的又一波澜,李千金的反抗性格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展现,至此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了。
最后,李千金在儿女的哭声中动情了,和裴少俊夫妻相认。这一地方的安排,并不表明叛逆者妥协退让,而是由于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需要。这也符合了主题思想。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
综上所述,在元代,许多剧作家创作爱情剧,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所以白朴借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反
第 6
页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其意而用之,创作了《墙头马上》。“白居易看到了妇女常常被始乱终弃,这种被侮辱被损害的悲剧命运,并作诗以讽喻,确实有醒世意义。然而,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白朴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从而将批判的矛头从妇女身上移向了社会制度,移向了在这个社会制度中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6]在这个戏里,作者就是通过裴少俊和李千金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封建社会青年一代对爱情的追求,肯定了自由恋爱的合理,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倾向。李千金最然出身名门贵宦,却丝毫也容不得封建礼教的拘束,在青春觉醒的时刻,对于她一见倾心的恋人,她敢于主动地去爱,且“志量过人”。[3]为了婚姻的美满而进行抗争,更可以不顾一切地以私奔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婚姻自主。李千金的反叛精神更为强烈,她敢于承担责任,毫不羞涩地表示自己对裴少俊的爱。在第二、三折中,李千金的反叛性格得到了最出色的体现。在戏的最后,作者运用了一句“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2]表达了剧本的主题。在白朴眼中,李千金是他理想中的叛逆女性的典型形象。在她身上作者赋予了大胆反抗勇敢泼辣的性格。作者让人们从李千金身上看到了渴望爱情的李千金,所看重的不仅仅是爱情,而注重的是自己理想和独立人格。白朴清醒的认识到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伦理道德,束缚着男女不平等社会中女子们的思想,禁锢着她们的灵魂,残害着她们自然的天性。于是在剧中,作者赋予了李千金最大的反叛性。在整个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生命冲动的热烈表现以及对幸福爱情的理想主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彭飞.中国的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2:179-181.[2]白朴.墙头马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余霞.试论两个典型的叛逆女性[J].山西: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出版,2008.6(2):62.[4]赵维江.李千金身份之谜试解[J].广东:暨南学报出版,2006.3(3): 116.[5]路迪.李千金与崔莺莺反叛意识浅析[J].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122.[6]王季思.中国古代戏曲论集[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227.第 7
马上有,还是马上做 篇3
马上有的东西,往往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比如“马上有房”,对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全国百城房价环比上涨0.7%,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19个月环比上涨。政府也不轻松,从2011年~2013年底,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总计开建2490万套,基本建成1557万套。即便开足马力的赶工,对那些等着轮候的家庭来说也不一定能“马上有房”。
还有“马上有车”,对于刚刚加入“摇号系”的天津人来说,前提必须是“马上摇号”。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只有深圳还没有“摇号限购”,但2013年末的数据显示深圳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50万辆,而汽车尾气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大污染源。对生猛成长的其他城市来说,也要想想未来的规划该怎么做。马上有车易,马上有清洁空气呢?
欲速则不达。这句话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城市,更适用于这个时代。
百米飞人刘翔可以破纪录夺奥运冠军,但想复制成功时却马失前蹄。拔不掉脚掌中的那根骨刺,他跃不过面前的第一个栏。十个栏与一个栏,差的不是距离,而是准备。有多少个城市,准备像刘翔一样,打破一个又一个的城建纪录,但在城市内里的毛囊中,又有多少根就业、环保的骨刺在悄然生长。
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马上有的,即便传承很久的“龙马精神”,也需要从小培养。在追求个人富裕和国家强盛的过程中,须警惕“马上有”的心态,而要有“马上做”的准备。
于个人而言,想要马上有钱,就应马上制定攻略。准备创业,得马上进行市场调研、资金筹备。准备升级加薪,则应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提高效率,方才会马到成功。更重要的是,除了马上有钱,还可以有点文化,有点公益,有点精神……回家的时候,有点亲情比有点钱更重要。
于国家而言,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给出了改革“路线图”,那就应该马上铺开,不拘一格用人才,万马奔腾竞市场。美好的蓝图不会马上出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也不会一蹴而就,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改造过程。所以,更重要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人?这个国家的使命不仅在于创造历史,而且在于培育文明。
11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打了一个败仗。这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软弱和不足。知耻而后勇,才有了今天中国的改变。新的甲午年开始了,希望我们这个民族能用一种万马奔腾的劲头继续向前。
墙头马上 篇4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关于爱情悲剧的故事可谓数不胜数, 其中的悲剧因素不外乎两种:一是“男子的负心” (例如《诗经》中的名篇《氓》) , 一是封建家长专制的阻挠与破坏 (例如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 。而《墙头马上》则集这两个悲剧因素为一体, 尽管剧中的对白语言爽朗明快, 具有浓厚的市井喜剧色彩, 且在最后有所谓的“携子认亲”的大团圆结局, 满足了看客们的普遍心理期望, 但却依然难以扭转本剧主题的悲剧性涵义, 而“主题的悲剧性”也恰恰使得《墙头马上》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以歌颂婚姻爱情自由为主题的剧作, 这也正是它的特色光芒闪耀之所在。
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到白朴的《墙头马上》,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作者, 不同的文学体裁, 他们所反映的也正是异样的社会, 文化, 人生和思想, 有着各自的时代烙印, 但在这些诸多的不同之中也蕴含着无法磨灭的相同之处。因此, 在下文中, 本文试就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之继承”、“人物的性格与观念之比较”、“剧情情节之变化”这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墙头马上》对于《井底引银瓶》的“主题的悲剧性”的继承与发展。
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之继承
关于《井底引银瓶》的社会背景, 陈寅恪先生有过相关的论述:“乐天《新乐府》和《秦中吟》之所咏, 皆贞元元和间政治社会之现象。此篇 (即《井底引银瓶》) 以‘止淫奔’为主旨, 篇末以告诫痴小女子为言, 则其时社会风俗男女关系与之相涉可知。”同时, 陈先生还指出一点, 唐代社会所继承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旧俗, 大致以两件事来品评一个读书人人品之高下, 一为婚姻, 一为仕宦。结婚不娶名门之女与仕宦不做清望官, 都是为当时社会所不齿的。由此可见, 当时的社会风俗对于门第观念是极为重视的, 它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读书求仕之人的准则, 因此, 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始乱终弃”成为当时社会男女之间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 例如唐传奇《莺莺传》就是一则最好的例证, 关于这一观点, 前人已多有论述, 笔者在此就不多加笔墨了。
在《墙头马上》中, 白朴将这段爱情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了唐高宗即位的仪凤三年, 如此一来, 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那一个大的社会环境, 继承了那自南北朝以来就盛行的门当户对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婚姻观, 这种具有史家笔法的写作风格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也为本剧的悲剧性色彩埋下了一个伏笔。
白朴将这种社会影响之下顽固的门第观念赋予到了裴少俊的父亲裴尚书的身上, 在裴尚书的心中, 通过科举来进入上层社会才是读书人应走的正途, 从而以此身份再进行政治联姻来达到攀龙附凤的目的, 进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这样的功成名就才是当时社会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因此这种婚约的背后所隐藏的封建等级观念和门第观念对人们思想的腐蚀, 正是《墙头马上》的悲剧之所在, 也是那个社会所有女性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源。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腐蚀之下, 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私定情缘被裴尚书认为是阻挡裴少俊科举之路的一块绊脚石, “高明”的裴尚书是以“毁家以立业”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着这贼丑生与你一纸休书, 便着你归家去。少俊, 你只今日, 便与我收拾琴剑书箱, 上朝求官应举去。”而在裴少俊状元及第, 做了洛阳县尹之后, 裴尚书却亲自牵羊担酒, 登门认亲, 不为别的, 只因为他已得知李千金是李总管李世杰的女儿, 是李广之后, 是皇室宗族, 完全符合他心目中名门之女的要求, 裴少俊的仕途顺畅和李千金的身份地位才是这一场大团圆结局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这两个理由真正是李千金奋力抗争, 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无声否定, 也是这一杂剧主题的悲剧性的完全体现。
三、人物的性格与观念之比较
《井底引银瓶》和《墙头马上》里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的主动权上, 在反抗外力, 争取婚姻幸福的斗争中, 所表现的性格是大不一样的, 本文就试以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为例, 从她们性格和观念的比较中论述主题悲剧性的继承与发展。
白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塑造只是作为白居易“止淫奔”故事主旨的一个载体, 从“感君松柏化为心, 暗合双鬟随君去”的私奔到“为君一日恩, 误妾百年身”的黯然神伤, 她都只是抱有着一种相对被动的心态, 只是一味地去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 当然, 这和白居易创作本诗的初衷有很大的关系的。在诗篇的末尾, 白居易以“寄言痴小人家女, 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口吻否定了淫奔的合理性, 这无疑是显示了作者在主观意念上还是维护封建礼教而不赞成私奔的, 这也是对所谓的“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传统思想的认可。诚如霍松林先生所言:“这首诗是有暴露封建礼教的积极的作用的……这首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客观效果, 是和作者主观上同情妇女的不幸遭遇分不开的。但是作者又是维护封建礼教的, 他同情女主人公的不幸, 却认为要避免这种不幸, 就得‘止淫奔’, 按照封建礼教办事。”
因而, 《井底引银瓶》的悲剧性只是主人公单方面承受不幸遭遇的悲剧, 一种被动消极、顺其自然的悲剧, 她受自己的时代所限, 承认了封建礼教的合理性, 不仅承受着它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而且也无力去反抗它的不公。而经白朴改编后的元杂剧《墙头马上》, 却显现出与原作大相径庭的思想倾向, 女主人公李千金这一鲜明的形象正是剧作所反映出的反封建礼教意识的最为有利的佐证, 赋予了剧作民主的气息和理想的色彩。
相比较起白诗中女主人公的默默承受, 李千金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 懂得开始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并且抗争一切外力对她的阻挠, 例如在她游春之时便敢于大声说出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毫不掩饰自己对裴少俊的赞赏“呀, 一个好秀才也”;在她与少俊的约会被嬷嬷撞破之后, 也敢于为自己的幸福自由权利而据理力争;在被裴尚书指责不守妇德, 驱逐离家时也敢于坚持“这姻缘是天赐的”;即是是在裴家担酒牵羊、登门认亲时, 她也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拒绝自己渴望已久的爱情与幸福。可以说, 一部《墙头马上》就是李千金热烈纯真、为爱而战的抗争史, 她在这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极大地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大胆、勇敢主动的精神面貌, 这无疑大大消弱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
然而,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过的“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个人看。”率真倔强如李千金在故事的最后也不得不接受那样一个具有欺骗性的“大团圆结局”, 具体的原因笔者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有所论述, 在此便不再做过多的重复。这样, 比起原作中顺其自然的悲剧, 如李千金这般抗争之后仍不免妥协于封建礼教的委曲求全显然更能揭示出封建礼教对时人的迫害与罪恶, 也更能发人深思, 引人落泪, 具有一种更为强烈的悲怆的动人情感。
四、剧情情节之变化
作为乐府叙事诗的《井底引银瓶》和作为元杂剧的《墙头马上》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 存在的时代也相差数百年之久。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 民间俗文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白朴则更是这一素材的集大成者, 在他的努力下, 一个人物不明晰、情节欠缺且高度概括的乐府叙事诗被敷衍成一部一本四折近百支曲组成的人物鲜明、情节完整的元杂剧作品。
除却上一节所论述的人物性格观念之变化, 白朴在整个故事的情节矛盾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丰富与渲染。因为原诗《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 且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中曾有言:“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 《诗》三百之义也……总而言之, 为君, 为臣, 为民, 为物, 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由此可见, 白居易创作《井底引银瓶》是由事而发, 继承了《诗经》中现实主义的手法, 虽然蕴含着对于女主人公的同情和感慨之情, 但更多的是为了彰显诗歌小序中“止淫奔”的主旨, 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教育意义。因此, 白居易在创作时所采取的叙事时间的直线是“相别—忆昔—寄言”, 故事发生的逻辑顺序是所“忆”在前, 随之才是“相别”和“寄言”。他使用从“现在”来讲述“过去”, 叙述“妾”亲身经历之事。在叙述视角上, 白居易采取的是限制视角, 即选择“妾”作为讲述人, 以第一人称自叙其遭遇, 作为一首讽喻诗, 白居易要求其诗要“为事”而作, 且“核而实”, 这首诗内心的细致活动和悲欢离合, 通过亲身经历的“妾”之口讲述出来, 显得就更为真实了。如此一来, 白诗倒叙的叙述手法和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都给人一种极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而作者所要表达的“寄言痴小人家女, 慎勿将身轻许人”的教育意义也就更为突出了。
而在《墙头马上》中, 白朴保留继承了《井底引银瓶》的基本故事情节, 却增加了丫鬟梅香、嬷嬷、裴氏夫妇、老院公、一双儿女等人物, 并将原诗发展成了“游园相遇—月夜私奔—分离归家—团圆相遇”的完整爱情故事。整部剧情跌宕起伏, 节奏紧凑, 大大丰满拓展了原诗中的信息含量, 成为了一部成功完满的爱情剧作。相较原诗来说, 《墙头马上》的最大改变便是女主人公“妾” (即李千金) 的再度塑造与丰润, 以及最后结局的全力扭转, 从原诗中的“其奈出门无去处”到剧作中的“愿普天下姻缘皆完聚”的大团圆结局。
五、结语
本文中, 笔者从主题的悲剧性这一角度将《井底引银瓶》和《墙头马上》这两部作品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对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墙头马上》是在元代两种异质文化的的冲突之下形成的杂剧作品, 它除了对《井底引银瓶》有所继承但又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对待李千金和裴少俊之间的婚姻爱情, 对于悲剧性主题的阐述更为深刻, 也更为透彻, 而这些都是白朴的个体自我意识解放的表现, 同时也使得《墙头马上》的悲剧性主题呈现出了一种较之前时代以及同时代的爱情剧作所不同的进步思想倾向。
摘要: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是元杂剧百花园中的名作, 这个故事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第四十首《井底引银瓶》, 经唐至元, 两部作品在人物的身份地位, 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情节矛盾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这些不同的处理都真切地反映了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民众的心理表现及他们的理想世界等等, 因而本文就将从“主题的悲剧性”这一角度着重分析《墙头马上》对《井底引银瓶》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主题,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3]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4]吴永萍.试论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的悲剧色彩[M].社科纵横, 2006.
[5]霍松林.白居易译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6]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见《鲁迅全集》第一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马上的女人 篇5
对于马,特别是女人骑的马,是有讲究的,这种马要是纯种马,最好是白色的或者棕色的,鬃毛鲜亮,肌肉健硕,体态匀称,而且训练有素,恭良温和,很通人性;骑马的女人,她们大都是白领,气质高雅,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样的女人骑在这样的马上,才会使人马相得益彰。
女人骑着马,不徐不疾地奔跑在草地和树林之间的时候,很轻松,也很会产生联想。她会觉得自己是一种主宰;她还会回忆起一些浪漫的战争年代的爱情故事,甚至她会把自己想像成嘉宝扮演的瑞典女王安娜,穿着马裤,策马扬鞭,一路冲进皇宫。即使让骑马的女人穿行在闹市,也是一种特别的风景。试想,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其他现代化的建筑之间穿行的骑马女人,是如何的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骑马的梦想不是一般的都市女人可以实现的。于是她们选择了与马有关的东西,她们甚至觉得比骑马的味道更好。比如一些女人喜欢马裤胜于喜欢骑马,她们就喜欢穿着紧身的小背心和宽大的马裤,戴着黑色的礼帽,手里甩着马鞭,在空旷的地方走一遭。她们觉得有大片的马群作自己散步的衬景,也是很得意的事情。有时候,男人会奚落她们故作姿态,她们就反诘道,穿高尔夫衫的男人也不是都在打高尔夫呀。
要知道,这何尝不是一种风情,不是一种创意啊!
我们经常看到,也有一些都市里的年轻的女人,隔三差五地到马场来,也不坐骑,只是尽心尽力为马刷毛、洗澡、喂草。有时,在黄昏的阳光里,她们牵着马在马场上溜达,一边走,一边还与它喃喃细语,很显然,她们是把马当作宠物来豢养了,有时还把它们当成朋友了。这种现象似乎成为一个热点的开始。近年来,女人的宠物有大型化趋势,从前的小猫小狗演变成现在的德国牧羊犬和其他大型动物。可以预测,要不了多久,女人会把马作为礼物和宠物,也许这些会成为一种时尚。
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一些城市里,大规模马场正在相继兴建,那里有大片的草地和树林,有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缓坡,更有成群的良马在逆光中伫立。这样的场景,是极富诱惑的。看样子,女人经常出没于马场的日子,指日可待。
立即、立刻、马上 篇6
淤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于您如果有诚意的话, 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 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决不失信。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立即:立刻。马上:立刻。这两个词的解释都是“立刻”, 那么“立即”与“马上”“立刻”可以交换吗?
这三个词都是副词, 都表示某件事情将要发生。先看词典上的例句“快进去吧, 电影马上要开演了”。其中的“马上”, 可以换为“立即”或“立刻”, 因为都能表示电影将要开演。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三个词不能交换使用, 如“快进教室吧, 马上要下大雨了”中的“马上”不能换为“立即”或“立刻”, 因为下大雨是大自然的事, 不是谁说“立即 (立刻) ”, 就立即 (立刻) 下雨。句中用“马上”, 是对要下雨的一种估计, 也就是说, 下雨前的时间长短难以确定, 有时折腾一个多小时也不见掉雨点。
下面另举几例:
1援你马上要成为中学生了, 可还要妈妈给你端洗脚水。
2援爸爸一闻到浓烟, 咽喉就会发痒, 立即咳嗽起来。
3援同学们不要着急, 新老师立刻会调来的。
4援打开开关, 电灯立刻亮了。
例1:“要成为中学生了”这件事, 时间长短不好确定, 短可十几天, 长则半年、一年, 这只是说话人心目中认为的时间很短。此句应该用“马上”, 表示时间很快, 意在劝导孩子早些自理, 不能用“立即”或“立刻”代替。
例2:咽喉过敏发痒与咳嗽, 其间的时间很短, 没有伸缩性, 句中用“立即”是对的, 不能用“马上”。
例3:“新老师会调来的”, 显然不是立刻能办到的事。句中的“立刻”用得不当, 应改为“马上”或“不久”, 这样在时间上就有了伸缩性。
例4:“电灯亮了”在时间上不可能伸缩。这里用“立刻”或“立即”都可以。
综上所述:这三个词有时可以交换使用, 有时不可以交换使用。如果表示的短促时间比较确定, 就用“立即”或“立刻” (同义词) ;如果表示的时间有较大的伸缩性, 就用“马上”。
马上有辙 篇7
(一)谈决心:转型需要一颗王者之心
为什么?所谓王者,应是意志“坚定”的代表,是值得员工们信赖并愿意跟随的。这一点在起起伏伏的转型路上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目前在我国的报业集团中,转型少有成功者,虽然有些做的的确很有起色,但这些成绩也都是经历多次的挫折换来的。因此,我想说的是,一旦确立了发展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经常有人说,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对此,我很赞同。为什么?因为转型实际就是一场变革,关系到报社未来的生死存亡,只有报社的一把手以及报社的最高决策层坚定信念不动摇,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当然,王者之心也必须是宽容的,是可以容忍失败的,是可以让团队迸发出创新热情的。适应新兴媒体业态,对我们传统报纸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试图拥抱新媒体的时候,自然会迷茫、会无措,但是不论结果如何,只要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即使脚步踉跄了也不用在意,重要的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二)谈用户:获取有效的用户数据是根本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管是大数据、云计算、4G还是高清等等,实际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情,就是最大限度的拉近我们与用户的距离。对于传统报社而言,昨天的读者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用户,他们是超过11亿的手机用户,超过5亿的手机上网用户,超过2.8亿的微博用户和超过6亿的微信用户,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如何才能赢得用户的芳心?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转型,不再是我们拍脑袋式的闭门造车,而一定是用数据来驱动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卖点是定制、精准和个性化,并且能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率、最具针对性地满足个性信息的需求。
(三)谈品牌:品牌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品牌是块宝,利用好自身品牌,方可四两拨千斤。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真正的优势在哪里?有人说,在于我们专业化、职业化的生产方式,在于权威性、客观性的报道内容,这些当然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坚守的职业操守。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守,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苦心的经营,我们便有了一样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品牌,是几代媒体人用心血在用户心中树立起来的口碑,而这一点或许恰是现在的新媒体所不足的。我们需要用心呵护我们的品牌,大力发掘我们自身的品牌价值,发挥品牌优势在新媒体的领域里争得一席之地。
(四)谈服务:从信息咨询服务过渡到带有电子商务平台的增值服务
“媒体电商化”正成为传统媒体拥抱变革和数字化的新方向。传统媒体多年累积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广泛的读者资源都是向电子商务领域进军的强大优势,当然优势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善於内容制作的传统媒体必须将媒体资源转化为真实销售的商业能力确是一大挑战。目前国内某些行业媒体,或者说垂直类媒体,已经跨步进入到电商行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4,船市马上复苏? 篇8
或许是“寒冬”来得太过猛烈,多数船东和船厂对船市复苏都充满期待,却不敢轻言到来。的确,如果从供需角度考虑,船市复苏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
正如某大船东所说,全球经济持续低增长,使得海运需求低于预期;新的运力不断投入,致使近几年每年新交付的运力远大于拆解的运力,预计运力过剩局面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明显缓解;去年新船订单主要来自船东对节能环保船型的青睐和部分船东抄底的冲动,大部分航运企业营运成本呈上升趋势,仍在亏损边缘挣扎。
造船与航运唇齿相依。船东需求不振,船企形势自然不容乐观。尽管全球订单比上一年大幅增长,但仍有不少船厂特别是中小型船厂收获寥寥无几。预计在新的一年里,“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现象仍将持续。
不过,对中国造船界来说,春天的脚步确实近了。
岁末年初,工信部等出台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提前淘汰老旧船舶给予实质性补助。同时,随着新一届政府履新一年,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公务船、远洋渔船、海洋执法装备大规模升级改造,这些变化对船舶工业构成重大利好。
此外,由于去冬今春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预计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绿色航运的推进力度,几年前已经开始的气化长江及内河船舶双燃料化改造、LNG供应链建设将提速,给我国船企及配套企业带来新的订单。
对以建造出口船为主的大中型船企来说,席卷全球的绿色船舶潮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近年来,我国船企在这一领域厉兵秣马,取得了不少成果,有些船型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2013年新接船舶订单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以载重吨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未来几年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更令业界惊喜的是,工信部等部委近期专门出台了IMO新规范等培训计划,并在不久前举办了首期培训班。大规模培训将有力促进我国船企研发新设备、新船型的工作。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下,即便船市的春天没有到来,2014年,也将是中国造船充满希望的一年。
安全生产慎用“马上体” 篇9
由“马上体”论及老生常谈的安全话题, 试想, 假如在环环相扣的安全工作中对每一个环节, 每一项制度, 每一处隐患, 没有超前意识, 没有绝对保障, 急着“马上执行”, 势必使安全工作“马马虎虎”, 成为诱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笔者认为, 在刻不容缓、丝毫不容懈怠的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是应该慎用“马上体”的, 要的是“绝对体”。
首先, 思想上要绝对重视。我们有少数人错误认为安全生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只要眼前不出事故, 就万事大吉, 于是对“小问题”“小隐患”处理不够“绝对”, 正是这种侥幸心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各级人员对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敏感性, 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潜在的经济效益, 始终把握安全脉搏, 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辩证关系, 向安全要效益。
其次, 制度上要绝对健全。开展安全工作不仅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并融会贯通运用到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中来, 亦要通过不断创新机制, 抓好制度建设, 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安全保证体系、监督体系、责任体系, “绝对”确保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固若金汤, 从而促进安全工作持续、长久、更深入地开展。
户籍不能马上放开 篇10
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预示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城镇化背后是现行户籍制度的逐步取消,户籍制度背后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近期,在京沪等大城市,出现了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之间为中考、高考资源激烈争斗的局面,说明目前中国人口为争夺稀缺的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没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不可能存在自由迁徙制度。
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公共资源极不均衡,一些地区公共资源较多,户口溢价较高,一些地区公共资源较少,户口溢价较低,而中国农村地区的基本保险体制近几年才建立。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认为:“如果仅是表面上统一了城乡居民户口,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福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011年两会期间,《财新》杂志报道,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马力测算,中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就其中最基本的几项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公共设施共享以及就业服务而言,农村和城市费用差约为每A30]O元,一般来讲大城市是50万元以上,中小城市是十几万元。
户籍改革需要的成本是多少?
社科院蓝皮书指出,假设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城镇化率以0.8%到1.0%的速度推进,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4L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简单计算成本,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调查,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万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仅此一项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成本。必须指出,这是不计入通胀、只计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数字。
各个城市大小不同、吸附能力不同,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不同。
以上海为例,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预算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2012年上述四项支出预算为15.4亿元,当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截至2010年底约为1412万人,也就是说,当年平均每个人每年110元;2011年上述四项实际支出为16.5亿元,当年平均每人每年约为120元。同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中山市,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2012年项目预算支出124295600元,是用于保障局机关和局属财政核拨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或事业发展的经费支出,平均每人每年82元。笔者试图查找中西部城市的相关数据,西安户籍人口781万,2012项目预算支出4258万元,人均仅5.4元,兰州、银川尚未查找到该项数据。
上述数据可以印证不同地区社保水平完全不同。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表示,“北京市有2000万人口,大概有700万—800万是外来人口,占2/5,如果把北京的公共服务匀出来给这些人口,将造成两个结果:第一,公共支出大幅度转向新增人口的时候,城市财政能力承受不住;第二,城市原有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下降。这会引发新的矛盾”,郑州等地的尝试就因为人口过度流入而停滞。
户籍制度有必要在局部改革,在公共水平基本均等的地区率先实行。如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人口素质、城市资源集聚度以及公共服务相差不远,可以尝试在这四大城市中进行户籍人口流动。
其次,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着力发展小城镇,十八大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是城镇化而非城市化,更不是大城市化。扩大当地的就业范围,通过非农化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城镇社保体系,逐步实现某个区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最近,内蒙古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就是全面取消创业者户籍限制,进一步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尝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已经实现了资源均等化,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资源占有量相差无几,因此,在嘉兴等地实现市民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兴趣不大,而中山、顺德等地居民也不着急把户口迁移到广州。
“顿时”与“马上”的比较研究 篇11
关键词:顿时,马上,比较
“顿时”与“马上”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的时间副词, 表示时间接近, 有“立刻”、“一下子”的意思。因此很多时候两者可以互相替换而句子的整体意义基本不变。例如:
(1) 孩子们来了, 屋子里马上热闹起来。
孩子们来了, 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但是这两个副词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在具体的义项和用法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能互相替换。例如:
(2) 奶奶马上八十岁了。
*奶奶顿时八十岁了。
(3) *老师走进教室, 学生们顿时站了起来。
(4) *我在等你, 你顿时下来吧。
我们不难看出, 以上三例用“马上”替换“顿时”后句子成立, 为解决“顿时”和“马上”在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两个副词在语义、句法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全面考察。
1 语义特征比较
“顿时”与“马上”在语义上都表示“短时”的特征, 两者意义十分接近, 但并不是完全等同, 它们的语义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客观短时义和主观短时义的对立
“顿时”与“马上”在语义上的对立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对立。“顿时“表示客观上时间确实很短, 称为“客观短时义”;“马上”既可以表示客观上时间很短, 也可以用来表示“主观短时义”, 称为“主观短时义”。例如:
(5) a.第一次从车窗里看到这庄严而神圣的世界第一广场时, 内心顿时 (马上) 翻腾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与兴奋。
b.只剩30分钟了, 快来不及了, 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
a句表示一种“客观短时义”, b句虽然离电影开场还有30分钟 (客观上并不短) , 但由于说话人担心30分钟赶到电影院可能会来不及, 所以主观上认为“快来不及了”, 用“马上”来表示一种“主观短时义”。
1.2 已然和未然的对立
“顿时”只能用于已然体, 而“马上”还可用于未然体。
(6) 接到皇上密令, 要我马上 (*顿时) 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例句中的“进京讨伐杨国忠”在当时是未实现或未完成的动作, 是未然的事实, 显然不能用“顿时”来替换。
“顿时”只用于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例如:
(7) 刘少奇的这一提议, 顿时赢来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需要注意的是, 在虚拟语体中, 当“顿时”句中出现“如果、假如、一旦”等表示假设关系的词时, “顿时”也可用于未然体, 表示尚未发生的动作。例如:
(8) 如果进入眼中, 眼睛顿时失明;一旦进入血液, 能使肌肉松弛、血液凝固, 心脏停止跳动。
“眼睛失明”在说话当时是尚未发生的动作, 但是, 句中用了“一旦”表示假设, 默认在说话当时出现了这一动作, 从而导致在短时间内另一动作突然发生。
2 场面性和动作性的差异
“顿时”往往强调刺激性, 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出现某种结果。从某种角度来说, 我们可以将“顿时”看成是语义项的一个连接标记。它所联系的三个语义项分别是:
语义项一:受到外界条件影响的主体, 既包括人或物, 也包括场景或状态;语义项二:主体发生某种变化的客观原因;语义项三:主体受到变化后瞬间所呈现的状态。
总结一下, “顿时”的语义内涵就是:人或事物在某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 瞬间产生某种变化或出项某种状态。这种状态大多是描写场景、表情、心理活动、外观等, 强调刺激性和场面性。
而“马上”表示在前一动作发生或完成之后, 紧接着出现另一动作, 它所强调的是动作性。例如:
(9) 读大学时父亲因病去世, 全家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10) 谁知, 他刚坐下, 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 我做完了。”
例 (9) “因为父亲去世”, 导致的结果是“全家经济陷入困境”, 符合“顿时”句所包含的三个语义项;例⑽“他刚坐下”这一动作发生之后, 紧接着“一个学生举手”, “马上”一词强调动作性。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顿时”强调场面性, 多用来描写场景、表情等;而“马上”多用来表示动作性。
3“顿时”与“马上”在句法上的差异
“顿时”与“马上”两词都属于可移位的副词 (movable adverb) , 都可以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充当状语。根据我们对北大语料库中“顿时”与“马上”作句首修饰语的有效语料各443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顿时”做句首修饰语共有55例, 占12.4%;“马上”共有4例, 占0.91%。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两者都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 但是用法存在差异:“顿时”可单独用在句首, 并用逗号隔开;而“马上”用在句首, 一般不能用逗号隔开。例如:
(11) 顿时, 已经等候一个多小时的运动员们情绪更加高涨。
(12) 马上我就给章明基打了电话。“上面说什么?”章明基问。
“顿时”与“马上”两词都可以出现在句中, 但均不能出现在句末。例如:
(13) 稿子发出后, 《人民日报》很快转载, 顿时, 邱少云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宇航员用手推一下天花板, 马上就能回到楼下, 比爬楼梯轻松多了。
上述两例的一个显著差异是:“顿时”可以出现在句中, 并且用逗号隔开, 而“马上”出现在句中则不能用逗号隔开。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两词各443例进行统计, 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及能力的限制, 虽然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短时类副词“顿时”与“马上”做了系统性地比较和研究,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和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 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郝红艳.“马上”和“连忙”的多角度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2) .
[3]高会成.“立刻”与“马上”两词辨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1997 (4) .
[4]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吴志霄.“赶紧”“、立刻”“、马上”的意义和语法特点[J].汉语学习, 1984 (2) .
【墙头马上】推荐阅读:
墙头马上论文稿07-18
休日马上,休日马上陈与义,休日马上的意思,休日马上赏析05-18
马上有见,马上有见李茂复,马上有见的意思,马上有见赏析07-03
真州马上作,真州马上作王安石,真州马上作的意思,真州马上作赏析07-08
马上体07-08
马上办,抓落实10-20
马上就要开学了日记08-11
“马上就办”重要论述学习心得体会06-28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红灯绿灯马上开灯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