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2024-10-11

多管齐下(精选12篇)

多管齐下 篇1

1. 创设环境——识字呼吸

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往往会学得主动,学得好,而浓厚学习环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景,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识字状态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巧妙地设计识字壁画、条幅、名言欣赏、生字板报、词语台等,可使孩子们轻松识字;“心语角”中每天送给孩子们一句话、留言便笺中的三言两语,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识字资源。有了这样的识字氛围,抬头是字,低头是字,眼里是字,心中有字,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扩大,认识的字不断得到巩固。

2. 掌握方法———识字运动

根据汉字自身的结构特点,识字方法可简单归结为:猜一猜、数一数、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移一移、说一说、用一用、写一写等。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识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再加上汉字的形声、象形、会意、指示、转注、假借等各种造字方法,均可帮助学生识字。

汉字的形近字较多,字形字义都易混淆,这类字认起来比较有难度。可依据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将各种形近字用编口诀的方法区分。如“渴”和“喝”,“买”和“卖”等,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编歌诀。如:找水是渴了,喝水要用嘴。十个东西开卖店,一样没有快去买。这些有趣简单的方法便于记忆,用起来效果显著。

3. 快乐活动——识字串烧

识字魔方。汉字通过偏旁、部首的异同构成了庞大的形近字系统,如“请、清、情、晴、蜻、倩”等。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它不同的偏旁了解其读音和字义。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制汉字魔方。魔方的主体是“青”字,每一侧都有不同的偏旁和组词,这样旋转起来,既有趣,又好玩,同时也能达到转一转识百字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动手,乐于识字。

汉字闪卡。在巩固、检测汉字时,除了认读、指读,还可以增加再现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形象性。通过制作各种色彩艳丽的汉字闪卡,快速再现,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检测的速度和质量。

识字档案。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是识字的大阵地,学生可在家长的配合下采集各种食品、服装的商标,留意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还有亲戚朋友的姓氏等,这些都是识字的良好途径,可以在不教中教,在不学中学。

多管齐下 篇2

王红强

(云南警官学院11级法学专业3区)

随着中国道路里程的逐年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渐完善,中国的交通事业也呈现飞速发展趋势,交通事故也水涨船高,呈上升趋势。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则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为此也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尽管如此,仍有无数无辜的生命死于交通事故。据统计,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年跃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6%。2010年和2011年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额分别是65225人和62385人,也就是说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人死亡于交通事故。同时,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也增长,家庭人均汽车保有量也增长,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也十分严重。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荣乌高速公路堵车5小时,市民在高速公路上休闲娱乐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时候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交通拥堵容易导致汽车刮蹭、追尾等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的发生油气是重大交通事故也会导

致交通拥堵。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注意。网络上又这样一段话恰好深刻地说明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每一辆汽车,都是流动的棺材;每一个司机,都是潜在的杀手;每一个时辰,都是悲惨的祭日;每一条公路,都连接阴曹地府;这就是汽车文明的功绩,这就是四个现代化的坟墓。”因此,社会大众赢时刻警醒道理交通安全连接着生命,不是儿戏。

为促进了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从2012年国庆节开始首次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限定为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伴随而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也因老百姓的趋利消费观念频繁发生。2013年春节是我国实行节假日公路免费出行政策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期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8.6%,受伤人数同你下降55%,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同比下降57.1%,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全国27万交通警察和24万交通协管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连续奋战,确保了全国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畅通,为发生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拥堵。而去年春节期间,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547人、受伤2080人。这就说明公路是否免费通行,不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和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和有效方法,关键取决于国家及

其交通主管部门是否严格、规范执法以及贯彻落实相关道路交通法规。

新时期也是道路交通法规政策改革的新阶段,节假日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将惠及更多的人群,并且节假日免费出行困难涉及、扩展到更宽的领域。同时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职权也更加明确,公安机关如何开展执法和服务,构建和谐交通,将面临诸多的问题,在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立法,依法行政

2011年中国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中《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也突出了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的作用,做到了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而法律体系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科学立法,使广大公安民警在交通执法中更加有效、规范的适用法律,依法行政,避免法规的竞合,规避法律漏洞。同时公安民警也应该依法严格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不得乱用、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

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处在公安工作的底层,经常和广大人民群众接

触,因此必须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主动帮助人民群众,替人民群众解决道路交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体现“人民公安爱人民”的优良传统,杜绝公安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恶习。因为人民警察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才称之为人民警察。人民警察这个群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和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上机领导首先应该严于律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应该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普及法制知识

在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要素中人、车、路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关系,路是基础,车是纽带,人是中心,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就是针对交通参与者的一种警示、教育,以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也应该紧抓法制教育,使交通参与者懂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法制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厂区等特殊人群和特殊区域,使基层群众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四、合理通行,有效疏导

随着中国居民汽车人均保有量的增长,中国面临的交通压力也会更加严重,因此公安机关应该采取措施要求交通拥有人合理通行。在部分省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汽车分单双日或者车牌号单双数通行。接下来应该扩大范围实施,鼓励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以此缓解交通压力,保护人居适宜环境。同时也应该增加基层交通民警和交通协管员数量,有效疏导交通。

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保证交通通畅和安全;公安机关也应该倡导人们错峰出行、科学出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积极缓解当前严重的交通压力。

多管齐下训练口语 篇3

一、设情境,激语趣

这里的情境,就是指学生相互交谈时彼此均有话可说的场合氛围。学生能自然置身其中,激起浓厚的交流兴趣和情感,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要求。正如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要求,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教学手段,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安排不同话题,激活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例如“自荐担当志愿者”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让学生事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社区的招募现场情境,先推选两名学生充当社区招募人员,其他同学充当自荐人。这样,随着招募场境的营造,学生便很快进入招募人员和自荐人的角色,兴致勃勃地打开话题,自然地进行交际活动。

二、重互动,促参与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形式,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听说双方自然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通常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生生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思想认识的过程。自我介绍与提问,学生刚升入中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需要尽快熟悉、互相了解,作为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自我介绍且相互提问为主要内容,这样,既利于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又可保障正常语言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2、师生互动。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推选奥运会吉祥物”,教师就可以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点学生所推选的吉祥物须与中华文化的特点相吻合,当学生在陈述本小组的意见时,如果出现“卡壳”现象,应及时提示。同时又是合作者、参与者,如学生有时表述不清楚,老师也可帮助学生补充说明;当学生在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质询时,如果不能回答到点子上,教师应及时以委婉、巧妙的方式帮助学生,让学生回到议题上,有条理、有中心地继续说下去。

3、群体互动。这是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他人交流。如“说家乡”,就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并加工整理,再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三、变形式,明目的

口语交际活动,不要仅限于口语交际课规定的专题训练内容,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交际活动。

1、课前三分钟的自由交际训练。教师可就内容、语言、语气、语调、体态语等方面先提出具体的要求。

2、活动课的感情赛读训练。赛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如果平时经常注意一些朗读技巧训练,如语音的强弱处理,节奏的快慢调节,语调语气的高低变化,并带一定的感情,活动课就有赛读的基础。只要在学科活动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意识培养学生感情赛读的技能,口语交际能力定能迅速提高。

3、课后的复述故事拓展训练。课后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主要语句将故事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讲述出来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口语表达技能的目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

四、借教材,创机遇

1、观插图说。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主要内容,而且是围绕观察方法、思维训练要求有意设计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口语训练。

2、设话题说。课文学完了,有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畅所欲言,尽情表达各自的所思所感。

3、借课本剧说。一可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现成的戏剧作品,借台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演技能。二是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场景、台词等,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4、凭日记、作文说。日记应是天天用笔记录的,这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项负担,有的学生平时为了完成日记,往往草草数笔,短短几句便应付了事。那么,我们何不来个变革,将“写日记”变为“说日记”呢?让学生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说出来,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听听别的学生说日记,也会从中受到启发,还可以进行说作文的训练。

总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多管齐下,扎实训练,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多管齐下,助推建筑节能 篇4

在屋顶节能技术方面, 专家指出,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 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 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 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在英国有另外一种保温层做法是, 采用回收废纸制成纸纤维, 这种纸纤维生产能耗极小, 保温性能优良, 纸纤维经过硼砂阻燃处理, 也能防火。施工时, 先将屋顶的钉层夹层, 再将纸纤维喷吹入内, 形成保温层。屋顶隔热降温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屋顶蓄水或定时喷水、屋顶绿化等。以上做法都能不同程度地满足屋顶节能的要求, 但最受推崇的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 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表示, 我们正面临四大趋势, 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也是承载前三个趋势的最大的一个趋势之一。因此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的问题, 建筑节能被认为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之道。

武涌表示,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五个体系, 分别是:形成了有利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法律和法规的体系;正在建立激励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来了有效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能力建设的体系;正在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这些体系正在有序地进行完善中。比如, 在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有节能法, 有可再生能源法。在条例里面, 行政法规里面已经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和公共机构管理条例等等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同时以省为单位, 也正在建立地方特色的行政法规体系, 两层的法规体系构建起了依法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体系。在政策方面, 财政部与建设部, 出台了很多政策如鼓励在北方的沿海和寒冷地区, 以及夏热冬冷地区进行既有的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怎么把过去没有按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造的这些住宅进行有效地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规模化应用的政策, 以及对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立监管体系的政策体系等等, 还要推动绿色生态程序发展的政策体系。此外, 怎么从单体的建筑向区域的绿色去转变。其中正在推动的一种模式为绿色生态的城区。也就是从区域的层面, 以绿色和低碳为导向, 来推动整个区域的绿色化。据介绍, 财政部和建设部已经在全国做了八个绿色生态城区的实践, 目前正在进一步地总结经验, 使它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在未来去引领整个城镇化进程的绿色化。同时, 怎么能够实现从浅绿向深绿的转变也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几年也做了一系列的示范。比如说在秦皇岛在水一方的项目, 被动式房屋, 通过一个冬天的实测, 不用任何辅助性的采暖设施的情况之下, 最低的温度在冬季没有低于19摄氏度。

中国被动房研究与促进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被动式集成房屋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刘思敏介绍, 被动式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一个亮点, “被动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教授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首先提出, 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 在建成至今的时间里, 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中国推广的国外被动房技术有德、美等国。不仅在北方地区, 南方的湖南省也在做被动房的项目试点, 这将是对被动房技术的一次挑战。

刘思敏介绍, 被动房技术在国内是一个新事物, 一种新的建筑评价方式。目前国内被动房项目带动了许多新的产品, 门窗、真空玻璃、高性能新风设备、以及低污染材料。被动房用到很多新技术高性能材料, 如果被动房得到大规模推广, 这些材料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中包括:高保温门窗、真空玻璃、气凝胶保温、还有特殊的材料。被动房不是一个能量标准, 而是确保建筑最高舒适的水平综合概念。确切的说被动房是建筑物的节能表现形式, 建筑的热舒适度仅通过新风后的后采暖或后制冷获得, 无需额外空气循环就可以取得优质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 被动房是一个全功能的定义, 在所有气候区都符合, 这是一个基本概念。被动房并不是被发明的, 其原理是被发现的。被动房的主要基本原理是通风系统至少供应并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所要求的新风数量, 满足人对空气的需求。新风采暖可以提供人均约300瓦特的供热, 假如人均30平米的居住面积, 在一定的时间点供热量不会超过每平方米10瓦特, 与气候无关。因为新风系统, 被动房的空气是首先得到保证的。在我国已有许多企业在研究、开发、推广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可收集人体、家电、太阳等热量, 减少能源利用。在世界许多的气候区条件下, 如果建筑物被成功改造, 建筑物是不需要采暖和主动制冷的。我国南部气候区条件下制冷比采暖更加重要, 所以南方要求隔热, 北方要求采暖。隔热保温, 被动房技术满足我国所有气候区需求, 且均适用。

刘思敏介绍, 被动房并没有太复杂的技术, 最大的问题是解决“跑、冒、滴、漏”。解决以上问题, 加上优秀的设计理念, 使用优质的材料就可实现“被动房”。被动房可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不管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都有很高的舒适度, 并以其合理的建造成本让社会群众认可, 让被动房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需求。严重的雾霾也推动了被动房的发展。严格意义上来讲, 节能90%以上才能称之为“被动式”房。加强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是“被动房”建筑设计和建造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无热桥设计, 利用隔热围绕整个建筑, 使其没有任何热量流出, 确保被动房高质量、高舒适度, 同时也可防止由于水份冷凝而引起的损坏。被动式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都适用。改造后符合机能要求的房子, 比普通住宅节能90%以上。此数据是经多点测试的实践结论。

被动房的投资有良好的收效, 在我国例子已得到证明。发达国家被动式建筑较普通建筑增加的成本在10%以内, 在中国约15%~20%。增加的成本并不是材料等成本的增加, 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增加。被动房的主要结构有轻钢结构、木质结构、复合结构。被动房领先理念有:保温、隔热、无冷热桥设计、气密性施工、通风、高度隔热门窗等。被动房如此节能主要是通过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实现。被动房“密闭”后, 需要通过新风系统不断地供应新风, 制造舒适的空气质量, 保持室内湿度舒适。一套高效的热回收装置, 使得在空气的热量重新被利用, 但没有削减建筑物的舒适度, 相反舒适度大大增加。普通建筑的门窗的主要功能室通风和采光, 实现“被动式”后由于新风系统的使用, 门窗可能会紧闭, 某种意义上讲这样会更加安全。

建筑节能, 离不开门窗这一“大户”, 据统计, 门窗幕墙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40%以上, 而门窗幕墙既是能源得失的敏感部位, 又关系到采光、通风、隔声、建筑立面造型等各种因素。因此, 门窗幕墙的品质以及节能性, 就成为保障建筑物品质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绿色建筑的发展, 对门窗幕墙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 提升门窗幕墙的品质和性能, 成为门窗幕墙行业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泰诺风保泰 (苏州) 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军认为, 相比传统门窗产品而言, 系统门窗是有完备技术体系支撑的、涵盖门窗所有技术环节的、建筑门窗应用一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门窗行业的现实问题是:到目前为止, 由于采购门窗的并不是最终用户, 而门窗行业的门槛较低、专业程度要求较高, 以致市场上充斥相当数量的劣质门窗。加之社会、科研部门及消费者长期以来忽视这一领域, 导致门窗成为用户投诉的热点, 更成为建筑能量流失的漏斗和黑洞。因此, 研发和推广低能耗高性价比的节能门窗幕墙系统, 替代目前市场上的劣质门窗幕墙, 是绿色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们门窗幕墙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可喜的是, 近几年我国的门窗幕墙产业有了较大的提高发展, 涌现了一批重质量、重信誉的门窗幕墙企业, 同时大批国际品牌门窗系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助推着中国门窗幕墙市场加速更新换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国家对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换代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要求。同时, 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享受低碳生活的愿望日益迫切。可以预见, 节能建筑、系统门窗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塑料门窗用量不断增大, 正逐渐取代钢、铝合金等能耗大的材料。为了解决大面积玻璃造成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 人们运用了高新技术, 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 镀贴膜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智能玻璃能感知外界光的变化并做出反应, 它有两类, 一类是光致变色玻璃, 在光照射时, 玻璃会感光变暗, 光线不易透过;停止光照射时, 玻璃复明, 光线可以透过。在太阳光强烈时, 可以阻隔太阳辐射热;天阴时, 玻璃变亮, 太阳光又能进入室内。另一类是电致变色玻璃, 在两片玻璃上镀有导电膜及变色物质, 通过调节电压, 促使变色物质变色, 调整射入的太阳光, 这些玻璃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建筑节能的理念与行动也让建筑新材料“大展用武之地”, 譬如聚氨酯。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专题库专家、上海市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首席专家黄茂松认为, 采用保温材料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例约为30%, 既有建筑中80%以上的建筑属高能耗建筑。聚氨酯材料保温效果是聚苯板的1.75倍、砖石的29倍、木材的85倍、混凝土的89倍, 在欧美发达国家,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中岩棉板有50%, 采用聚氨酯材料, 而我国目前使用率还不到10%。业界普遍认为, 目前国内外在实行的建筑节能各项措施中, 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是防止建筑能耗损失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聚氨酯材料是目前最理想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

黄茂松认为, 聚氨酯保温材料节能与防火安全可两者兼得。纵观世界外保温材料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 始终将有机材料的隔热保温性放在首位。国内外保温材料目前均以有机保温材料为主体, 占80%左右。有机材料是未来保温材料发展主流, 一般情况下, 有机保温材料的保温性好, 但防火安全性能不足;无机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好, 但保温性能不足。将两种材料构成复合材料, 可发挥其各自优点, 克服其各自不足, 无疑这是未来保温材料技术上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品形式包括PU有机/无机复合板、含高固阻燃剂PU保温材料等。为了切实保证安全与节能兼得的效果, 保温系统必须走保温材料与构造防火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尤其对防火性能要求高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更是如此。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防火安全性能要达到规定指标要求, 单纯靠保温材料是难以达到的, 必须依靠相应的构造防火, 如防火隔离带、档火梁等防火结构。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达到外保温系统墙体的防火安全性能要求。

黄茂松认为, 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是目前市场上满足安全、环保与节能要求兼得的保温材料。其具有卓越的保温性能, 导热系数可达到0.017~0.025 w/m.k, 是目前有机和无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最低、在外保温系统得到大面积应用的一种材料。聚氨酯喷涂硬泡外保温系统的抗风压、抗自重、抗冲击能力明显超过了聚苯板 (EPS) 、挤塑板 (XPS) 和酚醛板等外保温系统, 其安全优势可见一斑;防水性、耐温性能使得聚氨酯保温材料所覆盖的墙体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 以便于适应我国各地域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应用面广、产品形式多样也是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优势所在, 通过喷涂、浇注、板材的各种产品形式, 广泛应用在墙体、屋面保温中, 其中PU玻纤材料还可用于门窗隔热材料, 其导热系数比铝合金低几十倍。由此可见, 聚氨酯保温材料产品形式之多、应用面之广、节能效果贡献率之高, 是目前任何无机和其它有机保温材料无法与其相比的。他同时也提到, 目前由于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有一些负面宣传、一些施工单位对产品的施工工艺不甚了解, 检测体系尚不完善、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等一系列原因, 一定程度影响聚氨酯材料发展。聚氨酯保温材料行业应在提高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提高生产及施工过程中的自律性的同时, 积极与建设部系统等政府机构、设计系统、房地产部门密切配合, 将生产、施工和检测过程规范化, 将具有综合性能优势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积极推向国内外市场。

多管齐下,拓展国防教育途径 篇5

海安县角斜镇中心小学刘 华

我校地处全国闻名的“红旗民兵团”所在地——角斜,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一九九〇年创办了南通市第一家少年军校——角斜镇少年军校之后,国防教育活动更是借助这一阵地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效益。为了巩固和提升办学特色,使国防教育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社会要求,我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课程建设、活动组织、资源整合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拓展和丰富了国防教育的途径。

一、构建多方协作的国防教育网络

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在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成效。我们充分利用少年军校的共建优势,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区教育为阵地,努力构建“协同施教,合作育人”的立体国防教育网络。

1.整合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我校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思路,密切联系部队和社区,做好共建工作,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的作用,丰富国防教育内容。首先,我们依托校外活动基地和共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都组织少年军校学员到角斜镇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汽步枪的射击训练、攻占山头的实战演习;深入到部队营房参观战士们的内务整理,观看战士们的队列、军体拳、入炮操表演。其次,积极开发周边的教育资源,我们先后组织全校学生参观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海安烈士陵园”“南通兰波实业有限公司”“中洋集团南通龙洋水产品有限公司”“老坝港边防哨所”,让学生深切感受社会主义新风貌„„再次,我们把社会作为国防教育的大课堂,组织学生们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开展“我与祖辈比童年”、尊老助老、扶助孤寡、慰问军烈属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提高思想认识,让爱国爱家乡的思想从小扎根在孩子们心中,消除社会不良现象对学校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2.创新形式,拓展教育途径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丰富了国防教育的育人途径。我校建有“拥军班”、“拥军优属服务班”,每年的新兵欢送仪式,我们都组织军校学员给新战士佩戴大红花,敲锣打鼓欢送他们启程入伍,让热爱国防、保家卫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触动学生的心灵。每年的清明扫墓活动,我们都邀请老战士、英模代表给学生讲战斗故事,让学生们体会革命前辈勇于牺牲、不畏艰难的高尚精神,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还结合形势聘请共建单位的领导和专业人员为全校师生上法制教育、交通知识和安全讲座,教育学生从小遵纪守法、关爱生命。我们还注重搭建家校育人桥梁,充分利用多数学生家长是地方民兵的优势,通过家长学校指导他们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并积极宣传家长中的致富典型、敬老模范„„这些形式新颖的军校德育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他们都能积极参

1与、乐于接受、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二、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防课程体系

国防课程一直是课程建设的“短板”,相对比较单

一、零散。我校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积极建设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努力创建国防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国防知识教育,树立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操。

1.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以国防教育为依托,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依据教育部《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国防教育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把地方国防教育资源与《中小学国防教育纲要》有机融合,制定了《角斜镇中心小学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纲要》,并依据纲要编写了上、中、下三册校本教材——《国防》,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国旗、党旗、军旗、国徽、国歌、版图、领土(领空、领海)、边防(海防、空防)、主权、常规兵器、核武器及高新技术武器知识、反侵略斗争历史知识、军史知识等知识。为了丰富国防课的教学内容,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国防课教案和活动案例的征集评比活动,择优编制成册;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国防课教学资料库,收集了一大批图片、影视资料,有效地服务了国防课的教学。

2.加强学科渗透

我校一直注重将国防知识传授、国防意志磨练、国防观念培植融入学科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国防素养。为了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有关国防教育的素材,我校制定了《国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方案》,按年级分学期编排出教材中的国防教育要点,并针对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便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和实施。如语文课结合军事题材课文的学习,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艺术课通过传唱军旅歌曲,感受军人乐观向上、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风貌;体育课通过教学军体拳,强身健体,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学校还定期组织研讨会,开设示范课,建立学科渗透机制,探索寓国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了国防教育与各科教学的有机结合,融知识、思想、科学、技能、趣味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国防教育。

3.开展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国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空间。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书报刊、查阅网络、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军营一日”、“军事夏令营”、暑期“五个一”活动(读一本讴歌军人的书,写一封给解放军的信,讲一个军人的故事,看一部军事电影,慰问一位军烈属)„„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思想受到了熏陶。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年军校活动

少年军校作为新时期对少年儿童进行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阵地,它以活泼多样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集体生活和团队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

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从小养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发芽。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以国情、校情、学情为切入点,一方面将少年军校的传统活动进行打磨优化,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育人性;另一方面,结合新时期的需求,重新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军校的各项活动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1.有机结合,优化活动形式

我们将少年军校的传统活动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少先队活动、学科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常态化、多样化。一是正常组织升旗仪式、军校值勤、“军校之声”广播等军校常规活动;二是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师生远足踏青拉练等专题活动;三是开展读书征文、国防知识竞赛、形势报告会等知识类比赛活动;四是开展军校社团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因时制宜,丰富活动内容

除了开展一些常规性和传统性的活动之外,我们还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例如:结合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的契机,开展了“亲亲艺术,喜迎奥运”艺术节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举行了“心系灾区,情系中华”大队主题会,动员学生为灾区献爱心;“玉树地震”,我们又组织学生向灾区的小朋友捐赠爱心包裹;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在学生中开展“争做四好少年”的活动„„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学生乐于参与、深度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文体并举,展示学生风采

我校把每年“六一节”前一周及十一月份最后一周分别定为“军校艺术节”和“军校体育节”,全校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文艺节上,“庆六一”文艺汇演精彩纷呈;“军歌嘹亮”拉歌比赛,激昂的歌声久久回荡;诗文朗诵、课本剧表演、中队会评比,演绎着书香校园浓厚的文化底蕴;书画作品、手抄报征集评比,为小作家、小画家和小书法家们搭建了一展身手的平台„„体育节的比赛项目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跳绳、踢毽子、运球跑、二人三足跑,当然还有压轴大戏——拔河,师生齐上阵,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在这里,比赛的名次已被忽略,更多地是体验参与的快乐。既愉悦了身心,又增强了体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打造品牌,提升活动特色

作为少年军校的重头戏,我校先后组织了近十期“军事夏令营”,把学生带入模拟的军营。在一周的准军事化训练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军人的生活,锻造经风雨、抗摔打的强健体魄,而且激发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锤炼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更为主要的是学到了严于律已、勇于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市、县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相关报社都对我校举办的“军事夏令营”做了专题报道,社会反响热烈。现今,海安县民

兵训练基地已在角斜落成,我校计划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改革和创新少年军校军事训练形式和内容,相信我校的军事夏令营活动必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5.紧扣机遇,开展主题活动

我们依托“角斜红旗民兵团”这一优势资源,抓住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1996年和2006年,我们先后组织了一百多位师生参加了“角斜红旗民兵团”命名三十周年和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表演了队列、擒敌拳、军体拳,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迟浩田将军高兴地说:“太好了!十几岁的娃娃爱军习武,表演的动作整齐划

一、精彩有力,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1999年5月,学校接到参加第二届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的通知后,在队员中迅速涌起一股踊跃报名赴京参检的热潮,经过一个多月军事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考核,筛选确定了46人的赴京参检队伍。经过队员们的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一举夺得队列竞赛、野外拉练赛两个最佳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开展扎实有效的国防校本研修

教师是国防教育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研究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为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适应新时期国防教育需要,我们在校本培训的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通过研修使教师不断增强国防意识,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调动教育科研的兴趣,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组织国防理论培训。

我校遵循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防教育法》《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等文件,充分认识开展国防教育对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及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性,从而做到全员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2.开展军事技能训练。

我校充分发挥红旗民兵团的优势,在每年民兵大练兵的时候,学校都选派业务骨干参与训练。每年的暑期军事夏令营,全体教师均参与其中,除了做好服务和教学工作,也参与军事训练,训练的内容有队列训练、实弹射击、野外救护、应急处理等项目。从而使教师明确了学员训练的要求,掌握了训练的方法。同时,军事化的训练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教师参加培训后,组织学生开展军事活动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年的军校体育节中,除了教师的趣味体育活动外,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基本的军事项目比赛,以检验和展示教师的军事业务技能。

3.磨练课堂教学技艺。

我校开设了《国防》校本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专门成立了《国防》课教研组,每两周定期进行一次集体教学研讨,上教研课,征集教学设计和活动方案,提高教师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比赛和案例评选,将成绩计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获奖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中相应项目进行加分奖励。从而真正做到“我是角小人,我懂国防教育,我能进行国防教育”。

多管齐下防秋燥 篇6

注意滋润口鼻

秋季,孩子常感到嘴唇干燥,因而会不自觉地用舌头舔嘴唇。唾液中有黏液素、蛋白质、淀粉酶等物质,舔在嘴唇上,水分一蒸发,会使嘴唇更加干燥。所以,要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过于甘甜、油腻的食品。还要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因为这样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可以防止盐分吸收口腔中的水分。

给孩子准备一支儿童专用润唇膏,早、中、晚饭后和睡觉前用温水给孩子洗干净嘴巴,涂一些润唇膏。如果孩子的嘴唇已经比较干燥,甚至有干裂、脱皮等现象,就需要多涂几次。尤其是在睡前,可以多涂一些。除了专用的润唇膏,麻油、金霉素眼药膏、维生素E胶丸中的油脂也能起到很好的滋润嘴唇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涂甘油,因为甘油本身不是油剂,是一种多元醇,有脱水作用。

幼儿的鼻腔内黏膜血管丰富又极其脆弱,干燥的空气很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导致流血。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可以安装加湿器。还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给孩子滋润鼻腔,保持孩子鼻子通畅。忌用油性润滑剂,以免吸入引起类脂性肺炎。

如果孩子流鼻血了,首先不要惊慌,应该马上让孩子坐下或者躺下,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孩子鼻翼两侧及上面软组织处。按压几分钟后,轻轻松开手指,一般鼻血就可以止住。如果出血比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呵护好皮肤

幼儿的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出现痱子、湿疹等各种皮肤问题。在秋季,要坚持给孩子勤洗澡,洗澡时要用儿童专用的沐浴露。如果孩子皮肤干燥,或有脱皮现象,可在浴盆中放入适量婴儿润肤油,洗完澡后还要趁着皮肤湿润给孩子全身擦上润肤露,防止皮肤表面的水分散失。

夏秋交替之际,气温变化大,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不能总是怕孩子受凉给孩子穿太多;否则,孩子容易出汗,引起痱子。

维生素 A的主要功用是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构造,如果孩子缺乏维生素 A,就会发生皮肤干燥的现象。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多给孩子吃含有维生素 A的食物,如含脂的牛乳、豆类食品、蛋类、胡萝卜、菠菜、番茄等。

孩子的衣服,尤其是贴身的内衣,要尽量选择纯棉制品。纯棉衣服刺激性小,比较透气,也有利于吸汗,对孩子娇嫩的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呼吸系統的调养

每到秋季,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幼儿都会增多。中医认为外燥伤人,且多从口鼻而入。此时,身体首先会以肺来抵抗。所以,燥易伤肺,会出现干咳、痰量少、气喘、胸闷等症状。幼儿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的变化较成人更为敏感,也就更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为防止秋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就要注意让孩子多喝水,多吃一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蔬菜,比如萝卜、莲藕、荸荠、梨等。这些食物不但滋阴润肺,而且水分多。富含大量水分的食物能够滋养身体、平衡干燥的空气。另外,蜂蜜、芝麻、银耳等也都是有滋润效果的食物。

此外,要让孩子多喝一些应季的时令粥及汤水,比如金银花茶、白菊花茶、乌梅甘草汤、梨和粳米同煮的秋梨粳米粥、百合和银耳同煮的百合银耳粥、银耳和冰糖同煮的银耳羹等。这些食物可以从身体内部补水,能滋润呼吸系统器官,有效防止皮肤干燥。

防秋燥还要少吃热量高的油炸类食物、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干果。这些食物油分大、易上火、影响消化,吃多了会出现“上火”症状。

总之,秋季要多喝水,多喝汤、粥等,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和酸味的食物,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宜偏寒凉,少食热类食物。还要注意润泽皮肤,保持皮肤表面的湿度。只有做到内外兼补,才能有效地防止秋燥,让孩子安然地度过容易“多事”的干燥初秋。

多管齐下破解“减负”难题 篇7

2012年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晚自习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撕书。“同学们烧书、撕书,不但因课业负担沉重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而且对学校乱收费、乱发辅导资料表示强烈不满”。一个学生这样吐露心声。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在主持节目时称:“这些孩子们,突然像陈胜、吴广一样起义了。”

2011年6月15日,陕西省蓝田县孟村乡大王村,10岁的小学生小南因未能完成作业在家中喝下一瓶敌敌畏,离开了这个他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欣赏的世界……这一桩桩新闻无不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面对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沉重的课业负担,广大中小学生强烈要求“减负”,盼望能轻轻松松上学,高高兴兴回家。

“减负”是个老大难的话题,为何越减越重,事出有因,先从一则寓言故事说起。

盛夏的一天,有对富翁夫妻带着10岁的儿子去市场买衣服。

其父说:“还是给孩子买个鹅绒袄让他保暖。”

其母说:“鹅绒袄穿起来太肥胖,还是买件羊毛衫更合适。”

经销商趁机劝诱说:“你们夫妻俩都别争啦,把鹅绒袄和羊毛衫都买回家,岂不更保暖吗?”

这时候,一个穿着短裤的乞丐插口说:“你们都是‘豆腐乳加煎’,问问孩子需要什么,不就清楚吗?”

脸色苍白的孩子有气无力地说:“我想和叔叔一样,穿条短裤就行了,穿过厚过多衣服我实在受不了呀!”

这则寓言故事至少折射出了当前教育存在的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违背了孩子的真实意愿,不顾孩子的感受,原本健康活泼的孩子被父母折磨得精疲力竭,苍白无力。当今的教育岂不如此?强加给孩子身上过重的课业务担,参加课外辅导班,让孩子过早的“身心受摧残,白了少年头”。

二是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和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规律,逆道而行,拔苗助长。按理说,到了寒暑假,应该让孩子走向大自然,融于大自然,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春游秋泳,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看似与学习无关,却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是孩子们未来人生轨迹的发射平台,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成长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部分经销商心态不端,唯利是图,昧着良心挣黑钱。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班、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资料,少数师德素养有待提高的教师,为了捞处补课费,有意在课堂上把重难点搁放在课后补课再讲等,种种节外生枝的现象无疑是给孩子“减负”雪上加霜。

四是没有真正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孩子是教育的相关者和受益人,他们理当在教育改革的探讨和实践中具有主体的地位。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来就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能继续成年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只能呆呆旁观,没有表达自己真实要求的机会。学生的权利应当切实得到维护,“国旗下换稿”“学生撕书、烧书”等事件充分说明,学生已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到了极限,要摆脱“炼狱一般的生活”,发出了“发条拧得过紧会断掉”的信息了。

办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这类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删繁就简,归根结底,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他们适应未来的生存环境,追求卓越,使人变得优秀,能获得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优秀成就,过和谐、幸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优质生活。这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使命和责任,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而履行并完成这一使命的首要条件,就是如何破解“减负”难题?笔者认为:

一、端正“减负”态度,无私奉献教育

当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期初严禁乱收费,狂风过后又平静。补课收费又搭车,不堪重负叫妈爹。违规资料满校飞,课内省略课外“挣”。节外生枝只为钱,高喊“减负”枉徒然。

为了金钱,违背良心,巧立名目,不择手段,这是社会上部分小商贩的缺德伎俩。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廉洁从教,无私奉献。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丰富和改善,人们面临的诱惑大大增加,私欲极易膨胀。一些教师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了,少数不甘寂寞与清贫的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做出了国家“减负”令严禁的事情,而这些不和谐因素与当前迅速掀起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活动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张丽莉老师,无疑就是这样的“神”。据张丽莉老师同事介绍,为了带好初三毕业班,张丽莉老师暂时先不生孩子,每天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每月还无私地资助贫困学生100元,这一点一滴的付出,让身边的同事很是敬佩。正因为有太多的情愫蕴藏在这份职业当中,有太多的牵挂寄托在学生身上,才有了关键时刻张丽莉老师穿透灾难的阴影,创造生命的奇迹,具有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

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的张丽莉,爱生如子,倾尽全力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求学,舍生取义,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学生飞翔。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能像张丽莉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追寻楷模精神,坚守师者信念,直笔写正字,清廉塑师风,就不难拨出阳光明媚的教育新天地,育出道德高尚的和谐社会好公民,塑出风清弊绝的美好师德新形象。

为人师者要扪心自问,“全国学丽莉,我该怎么办?”为此,每位教师都要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要精心育人,塑造大爱、大美、大善、大勇师魂,廉洁自律为荣,模范地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守住道德底线,以“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前途负责”的精神,挚爱着自己的教师职业,淡泊名利、敢于清贫、廉洁从教、乐于奉献,勇做“减负”排头兵,永葆人民教师的政治本色。

学高为师心态好,行为世范身心净。学习楷模张丽莉,两袖清风育桃李。

二、降低考试难度,删减垃圾知识

新课改之后,中小学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难度,扩展了知识面。但在升学选拔机制下,考试的难度降不下来,学校把学生是否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更高效地“考得高分”作为根本目标,这导致学生学习既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这是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在高考评价中,如果不能对评价体系所暗含的根深蒂固的“知识导向型”目标体系进行改变,不追求培养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的“能力导向型目标”,那么“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现今中小学课堂教学充斥着太多的“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从上大学的角度看,大学学习不需要,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生活也不需要,最多是在应付考试时有用,考试后学生很快就忘记了,成了所谓的“垃圾知识”,而且由于知识量太多太难,教师不得不拼命赶时间、赶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那里还有时间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呢?

教育应该呵护孩子自主发展,需要真正回到人本、学本、生本之上,从学生出发,认识学生,尊重人的天性、权益、尊严、兴趣等。教育,不仅仅要赢得分数,赢得升学率,更要赢得学生的身体、生活和精神成长,赢得生命的独立和发展。为此,降低考试难度,删减垃圾知识,把“减负”落到实处,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上,引导学校追求“绿色升学率”,实行“能力导向型目标”,向更为科学、更符合教育理想的方向前进。一是在把知识分数作为大学入学条件的同时,把品格、情操、社会责任感等作为要素纳入入学资格考查范围;二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实现高考多样化、多层次化,创造条件实施因地制宜的考试;三是转变命题思想,少一些学了之后多数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难题,多一点应知、应会、应当面对、应当思考的现实问题;四是把学生学业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提升的途径与方法,锁定在高效课堂,借助高效课堂的平台达到解放学生、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教育的目的。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交往、感悟的时间,让全社会对教育都有宽容之心,让学校、学生个性张扬、百花齐放,为学生到大学探究高深学问奠定所需要的基础,让学生离校时带走的是充足、轻松的思维空间和浓厚、持续的学习探究的兴趣,走上新的学习工作岗位充满信心、充满幸福,为他们终身学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降低考试难度,删减垃圾知识,让基础教育成为“绿色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等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寻找通往“绿色教育”之路,营造绿色的教育环境,实现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和绿色升学,基于人性,符合规律,服务于国家,造福于人类,“减负”难题则不攻自破。

三、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孩子

据媒体报道,某地有一名4岁的留守儿童,因不听话被“狼爸”殴打致死;某地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因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被“狼爸”当场用大石块砸死。小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打伤、烫伤事件也屡见报端。这些体罚、变相体罚儿童的教育方法,令人震惊和深思。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差,犯错误是难免的。如今,部分家长和老师只顾提高小孩的成绩,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对不听话或成绩差的儿童非骂即打,“不打不成才”,认为“严”就是体罚,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大学生”等。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今后会依然“棍棒”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今后会依然棍棒自己的学生。久遭打骂,就造成许多恶果,不但会引起小学生不满的情绪,有损他们的自尊心,还会造成他们说谎、离家出走、具有攻击性等不良行为。

有资料显示,被打骂的儿童有40.3%是不服气的,内心抵制,容易形成自暴自弃、对人粗暴等不良性格。如果被打骂的孩子变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充满了恐惧,而不是真正理解了自己的错误。孩子越打越犟,打骂丝毫不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只会教他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别人的办法,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

部分家长在分数和考试面前,可以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弃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当孩子失去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后,家长才会痛苦万分地反省:在孩子的健康和分数之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前者。

一个值得注意的反差是,中国人喜欢讲少年早慧,而美国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不管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林肯,他们的经历表明:历经磨难大器晚成,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规律。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很多家长对于早慧儿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倾注了太多的热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错误。

那么究竟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一些名人的教育观值得学习。大多数名人成名之后都是平平淡淡的,而且他们的家长也不要求他们出人头地,成为名人。例如,著名作家老舍对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长;三是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教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是帮助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评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一般有两个标准: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他能够与书为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一般不会学坏”。二是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形成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如果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

家长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所要改变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家长们不要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奇谈怪论所迷惑。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坏在起跑线上。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家庭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

家庭教育不能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更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望子成龙,人皆有之,但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着眼于开发孩子内在潜能和培养孩子自主建构能力,使孩子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多样化地发展;教育孩子要懂得做人做事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个有道德的合格的现代公民,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守望的文明家园,这是现代家长对现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

家长素质高低,教育孩子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孩子的前途,关系家庭幸福,也关系国家的命运。只看重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终将害了孩子,害了家庭,也害了国家。我们要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变“逼迫”教育为“宽容”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要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参与权和隐私权,在开放式教育中,把孩子培养成适应各种环境和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拔苗助长,适得其反,逼之过急,压力过大,孩子不堪重负。为此,家长理应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科学的育人观,要与未成年人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注意平时言传身教,坚持以理服人,体罚未成年人的教育方法当止,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轻松的成长环境,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共同减轻未成年人课业负担,促进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四、加快改革步伐,综合根治“减负”

“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综合根治。

一要规范办学,依法治教,坚决查处各种违规违纪办学行为,严打非法印制违规教辅资料的地下出版社,严惩非法经销商,要像严打贩毒分子一样,毫不心慈手软,有关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一经查实,重奖举报人。

要严管教育系统内部人员,一经发现与推销违规教辅资料有关的人,就要立案查办,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假如校领导严守校门关,对上对下铁面无私,违规教辅资料能进校门吗?假如每位教师上课尽责每一秒,充分利用上班时间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学生还会“自愿”送钱去补课吗?假如教育系统内部人员有违“减负”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解聘开除,还有谁敢去踩高压线?假如人人拒食糖衣炮弹,而不是期初刮“龙卷风”,风声过后又瞒上欺下乱补课、乱收费,“减负”令从上到下像抓禁毒一样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还用天天喊“减负”吗?

一个人违规是素质问题,几个人违规是管理问题,多数人违规则是上层制度管理问题。一等工匠善建模,一等管理善建制。“减负”管理高层应该在制度、机制方面寻求突破。要切实把“减负”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度创新,让每个人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做正确的事,彻底杜绝违背“减负”令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要抓住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家办学,加快校长专业化的步伐,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办教育。锻造师德,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求每位教师要以廉洁自律为荣,模范地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守住道德底线,永葆人民教师的政治本色。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将通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探索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进聘任制改革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大规模的城乡交流、校际交流,重点是由城市到农村、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建立校长任职的专业资格标准和职级制,全面实行任期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为此,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公办学校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等。

四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保障每个孩子具备基本的公民素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切实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减少对学校的各种行政干预,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同时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减负监测机制等。

五要大张旗鼓宣传“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能提供适合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各学校不断丰富内涵,各具特色。

多管齐下,畅通育人渠道 篇8

1 德育工作要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做到“教书育人”

教学工作虽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德育工作应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这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尤显重要, 因为这是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1.1 重视德育课堂教学,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校应抓住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不放, 充分发挥它的重要功能。学校应配备水平较高、经验丰富、觉悟高尚的专业教师担任德育理论课程的授课或辅导任务。在系统讲授德育知识的基础上,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将德育理论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 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一些深层次上的问题, 使他们能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思想观点和生活经验, 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得出正确结论, 提高对美丑的辨别能力, 而不至于目迷五色、良莠不分, 成为各种错误思潮的俘虏。

1.2 将德育工作渗透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

必须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 其他任课教师不应该把德育工作看成单纯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的事情, 只顾“教书”而置“育人”于一旁, 而应该把学生的德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联系生活实际, 将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一些思想上的教育。语文课、音乐课, 甚至任何学科的课堂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好场所。

2 德育工作要与管理工作相结合, 做到“管理育人”

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对学生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其内在的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使德育工作与管理工作有效结合, 保证管理质量, 提高德育效果, 在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倡导“务实”、“创新”精神。

2.1 责任落实

为使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 学校应配备一套既有很强管理能力, 又有一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而且还乐于奉献的强而有力的领导班子, 明确其岗位职责, 专门负责督促、指导、检查, 同时联合党、政、工、团、队以及教师齐抓共管, 还应积极发动学生力量, 使其实行“自我管理”, 从而达到自我约束。这样, 从校长到学生干部, 层层落实, 人人有责, 形成管理网络。

2.2 制度落实

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及社区实际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如《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 将学生的行为纳入规范管理, 从组织上、纪律上、制度上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将从严治校具体化、规范化, 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该做的, 什么是不该做的。

2.3 奖惩落实

这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学生中彰显出的优点要不拘形式适时地鼓励和弘扬, 使其影响得到最大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出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而且在不同情况应使用不同手段去处理, 情节严重的应对照有关规定予以抵制抨击, 压邪气, 树正气, 使校风纯净严明。但在处理工作中, 我们必须注意:一要重“超前”忌“滞后”, 学校相关领导应经常深入学生中调查研究, 见微知著, 防患于未然, 对症下药,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决不能对问题听之任之, 顺其自然, 待酿成大患, “滞后”而处理, 乃“亡羊补牢”, 实属下策;二要重“疏导”忌“堵塞”, 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促进其思想向积极方面转化, 切忌不问根源, 不去解开问题的症结, 动辄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 这种盲目“堵塞”的做法, 治标不治本, 长此以往, 必使“川壅而溃”;三是要重“激励”忌“滥罚”, 应激发鼓励后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并通过引进激励机制, 使学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人人争先赶优,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经常表扬先进, 弘扬正气, 而不能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味地批评、指责, 用尖锐的言辞挫伤其自尊心, 如此定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对立情绪, 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3 德育工作要和后勤工作相结合, 做到“服务于人”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基本建设、财物管理、学生吃住等繁重的工作任务, 与学生密切相关。后勤人员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 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3.1 环境育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这是古人对环境育人的精辟阐述。

环境对育人如此重要, 学校在校园的规划、布局上应紧扣这个主题, 使建筑、景观、花卉、树木、草坪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中, 应根据自己学校地形地貌的特点, 因地制宜, 讲求地域和空间的系列变化, 使校园四季常绿、四季见花, 置身其间, 使人感到秀美、清雅, 可焕发生机。校园面积较大的学校要能造成宽阔处成片、狭窄处成点, 点片结合, 步移景异, 使初至者有变化无穷、美不胜收之感。校园环境建设要借用文艺学的成果, 要能产生欣赏价值, 通过欣赏达到心灵的震动。别具匠心的借景寓情, 以景言志, 可使校园的景物发挥育人的作用。

3.2 服务育人

要确立“一个好后勤就是半个班主任”的思想, 后勤工作人员应妥善安排学生的吃饭、住宿等问题, 动脑筋想办法, 让他们吃得实惠, 住得安稳, 应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 问寒问暖, 听取他们对生活良好的建议,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 增加双方的沟通、信任、理解与支持,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从而热爱集体, 热爱学校, 给德育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学生遇到困难了, 我们应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他们解决。如果我们放着学生的吃、住等困难不闻不问, 而去空讲“爱集体”“爱国家”“团结友爱”等问题, 必然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实践证明, “服务育人”不可轻视。

3.3 角色育人

后勤管理人员要进入教育者角色寓教育于服务管理之中, 不仅需要极大的爱心与热情, 同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欲正人, 必先正己, 后勤管理人员是不上讲台的教师,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教育学生爱惜粮食, 就从炊事人员抓起, 让他们珍惜每一粒米, 节约每一滴水。后勤组每学期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一些校园劳动, 使不怕脏、不怕累、抢重担、讲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学生, 当粉刷完教室墙壁, 修剪好花枝树木后, 精心地插上“请爱护树木”、“请爱护公物”等标牌时, 校园绿化环境就会得到自觉的维护,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觉维护校容校貌的良好氛围。

学校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 是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的无声的教育, 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在课堂上、教科书中无法找到或看到的, 而这些, 对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又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4 德育工作要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做到“熏陶育人”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育人环境, 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育人氛围。欧文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于学校来说,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往往比制定一大堆刚性的规则或制度更为重要, 因为良好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磁场, 她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刻骨铭心的。

4.1 文化育人

学校应重视营造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使身处其中的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感染, 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工作效果。譬如墙面文化、运动场上的标语和图案, 足以体现一个学校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的倡导。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定能感染学生对奋发、健康、运动的崇尚。触动内心的影响完全可以转化学生对不良倾向的注意力, 无聊的时间就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良好的班级文化, 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让人身处其中, 耳濡目染, 日夜熏陶, 对学生的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刻意求新的标语、雕塑、书法、绘画精品的布局, 突出文化氛围, 创造出一个优美、高雅、充满园林情趣、艺术感染力强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景点典雅、明快, 宣传设施活泼多变, 文化小品、诗词字画、警句名言鲜明突出, 随时随处直击学生视野, 受教育者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吸取多种营养丰富自己, 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4.2 活动育人

一个好的主题队会, 可以帮助队员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能打开队员的眼界, 扩大队员们的生活天地, 增加社会和自然知识, 锻炼队员的组织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丰富队员的想象力、创造力, 给队员幼小的心灵留下一个深刻的影响。组织艺术节和其它节日庆祝活动, 举办田径运动会, 进行越野赛、拔河和各种球类比赛。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 在宿舍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使小小寝室变成温暖、舒适、富有文化色彩的“幸福之家”。活动形式越新颖活泼, 它的生命力就越强;活动越丰富多彩, 它的号召力就越大;活动越有影响力, 它就越能教育广大少年儿童;活动越有价值, 它就越能看得见、摸得着、留得住;活动越有教育意义, 它就越越能团结广大少年儿童, 号召他们努力奋斗起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英国多管齐下应对气候变化 篇9

一、政策法规改善气候路钱图

英国是一个岛国, 气候多变, 资源不足, 很重视可持续发展。自1 9 9 0年以来, 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减少了2 0%, 超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在政策法规方面, 英国抢占了“制高点”。2007年, 英国推出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 2008年开始实施, 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今年4月, 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 明确提出2008年至2022年期间, 每5年为1个周期, 设立3个减排周期。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减少34%, 到2050年减少80%。7月15日, 英国政府又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 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 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正像英国环境和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所指出, “我们正在推出一张路线图, 旨在规划从现在到2 0 2 0年及以后该怎么做”。

二、力推低碳经济

如果说英国在改善气候的政策法规方面先行一步, 那么在具体措施方面也是“办法多, 劲头足”。

其一, 开发再生能源是重点。根据4月公布的“碳预算”,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1 5%, 其中3 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相应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 0%, 石油需求降低7%。英国风力资源丰富, 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0年12月开始建设,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英国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 5 0万户家庭使用。按计划, 2 0 0 9年到2012年间, 英国将投资90亿英镑用于发展海上风力发电, 向280万户家庭供应电力。

其二,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今后两年内, 英国政府拟提供3.7 5亿英镑用于企业、公共建筑和家庭住房采用节能新技术。比如:建设更多生态城, 对居民住房加建隔热层, 更多地推广节能灯和“智慧节能表”等等。

其三, 支持低碳产业和“绿色制造”。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供应链等产业倾斜, 确保英国在这些新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的电动汽车、氢电池、社区低碳企业等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和开发之中。据统计, 与低碳经济有关的产业每年能给英国创造8 8万个就业机会。

三、全民动员更快走向“低碳社会”

时下的英国, “减少碳足迹”、“发展低碳产业”、“环境友好型”、“更多绿色”等已是深入人心的时髦用语。上自达官显贵, 下至普通百姓, 都在为建设“低碳社会”而努力。今年3月在伦敦举行的“理想家居展”上, 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节约金钱, 节约空间, 节约能源”。英国有多个城市正在试行“自行车城市计划”, 鼓励市民出行少开车、多乘公交或骑车。有家自行车俱乐部今年夏天推出一项“绿色旅行”计划, 号召人们骑自行车度暑假, “健身、省钱、减少碳足迹”三不误。在英国, 鼓励节约、爱护环境也是蔚然成风。倾倒家庭垃圾时, 人们自觉地将纸张、塑料、易拉罐等分类送进“回收垃圾筒”, 伦敦许多社区将其定为“法定回收系列”, 违者如被发现要处罚款。

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暖

多管齐下铺就平安上学路 篇10

如何杜绝黑校车?校车运行应该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日前, 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对校车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推广专用校车迫在眉睫

一方面, 国内运营的校车车型混乱、不规范。农村学校把报废车、拼装车、微型面包车、三轮农用车作为校车极为常见。另一方面, 专用校车却很少。据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崔继勇介绍, 以广东为例, 校车保有量为900多辆, 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 农村专用校车的保有量很低。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起草人之一、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碰撞实验室主任李弢说:“在我国农村和偏远地区推广专用校车, 迫在眉睫。”

201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对专用校车的座椅、安全带、标志和驾驶员等方面都作了强制性规定。“校车内应标配适合学生乘坐的专用座椅、行车记录仪、应急门等专用保障设备, 这对学生交通安全意义重大。”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介绍, 目前, 中国有2.33亿名中小学生, 其中9000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 专用校车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00万辆。

立法建校车管理机制

在我国, 始终没有对校车立法。因此也就没有校车的特权, 更没有法律规定其他车辆要避让校车, 孩子们在车内的安全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校车都有明确的相关立法。在美国, 相关交通法规赋予校车一系列特有的通行“特权”:校车停在路边等候学生上下车, 要亮起红灯同时竖起停车牌, 附近车道上的车辆必须停驶, 而且保持一定距离, 校车不动, 其他所有车辆就不能移动。在法国, 交通法明确规定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享有交通优先权。

我国为校车立法时, 也应当明确校车的一些特权, 同时也要明确校车的管理机制。我国校车的三级管理机制应当是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校车交通安全法规, 出台校车运营管理指导意见, 明确校车优先地位。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省中小学校车管理与实施办法, 并在财政和督导等方面强化统筹力度。而县级政府是校车管理的责任主体, 要将校车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监管下的商业化运营

目前, 我国的校车运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校车运营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在大多数地方, 校车处于完全市场化的运作状态, 而由于校车获利较少, 许多司机就采取“超载”的方式来获利, 这也是“超载”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借鉴国外经验, 考虑我国实际, 应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一是需要政府切实承担起责任, 把运营的业务进行公开招标。这个过程应该得到媒体、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公开透明地进行。二是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资质通过审核, 管理、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专业化运输公司通过竞标获得政府合约, 提供校车服务。三是政府对承担营运的企业提供一些法规、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倾斜, 并履行监管责任。政府监管下的商业化运营有助于实现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 推动校车安全管理迈上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完善校车社会保险制度

据了解, 校车主要投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等7个险种。目前, 大多数校车的保险费均由车主个人缴纳, 参保的险种普遍较少。

在专家看来,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将校车纳入社会保险。可以通过财政统筹方式为校车缴纳保险, 车主先投保, 经审核后由财政报销。

关注学生,多管齐下 篇11

在以往的接触中,这位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是还是不错的,关心集体。先和她一起分析了一下她的考试成绩,优势科目没有考好,弱势的学科分数离平均分也越来越远,看得出她比较沮丧,情绪很低落。

她说,在优势科目考试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好像身边有什么人在催,于是会做的题也没有作对。她并不是害怕这一科,平时确实有一定的水平,而考试又确实是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出水平。那她为什么紧张呢?沉默一会后,她小声地说,这次考试成绩能不能不告诉家长?因为她的家长对学习成绩特别关注,相当重视她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加节制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说是“人没压力轻飘飘”、“有危机感才有动力”,认为孩子越害怕不良后果就会越重视学习,越重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而她又特别想在自己有优势的科目上发挥水平,结果当她面对试卷时,心里想的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考不好家长的训斥。她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试的“后果”上去了,没有办法集中在考试本身上。

这样几次下来,学习对于她也变成了一件无趣的事,于是她便更加专心于体育训练,广播站播音,跆拳道练习等,在这些活动中她体会到了快乐,有成就感。同时,面对母亲的询问,她都找各种理由掩饰,因此整体精神状态不好,心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晚上睡不着觉,导致白天听不进课,因而马虎偷懒,对于自己基础好的课程还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弱势科目她几乎已经采取放弃的态度,不断地恶性循环。

根据本次学习,我知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具体关注:①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②达到适当的学业水平;③处理个人的情绪问题;④发展一些实际有效的抉择办法。其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在于接纳多元性和暂时性:多元性是世界存在的一个重要本质,健康心理学欣赏多元性;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不同类别的人都有与他类的不同之处;“与众不同”是事实和本质,不能将其标定为“优等”和“劣等”;资源应该平等分配到各个独特个体和独特类别的人身上;人在过程之中,不会在终极目标状态。学生在学习中成绩的起落,是一种正常的人生状态,是成长的契机!“厌学”不是错误,成绩落后不是错误,“退步”不是错误,孩子需要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劝导她尽可能的稳住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同时抓紧时间和她的家长交流看法。在表示出对家长心情理解的基础上,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对一件事过分重视会导致恐惧。我们应该多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继续制造恐怖气氛。既要对孩子严格教育,又要给她个人的空间。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更多的是鼓励,让她体会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给她信心和勇气。这位家长认真反思后,觉得自己的一些做法太过于急切,也愿意配合改变教育的方法。

家长方面的问题解决后,我开始从学生本人着手。关于偏科现象,学生一般都是这样,哪壶开提哪壶,某一科能得到好分数,老师表扬她,对她微笑,她就学的越有劲;如果老受挫折,看不见老师的笑脸,就会越来越消极,时间长了,就形成偏科。一般学生能适应各種老师,有的学生性格特别敏感,受不了老师的这种教育风格,学生学这科总是得不到表扬,成绩总是不理想,就容易有失败感和挫折感。长期积累,如水中拖稻草,越拖越重。这位学生也是这种情况。

在交谈中我不催不逼,而是采取帮助。理解和疏导比批评更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使她走向厌学。我告诉她:“我理解你的感觉,但是有些科目不学是要影响,所以你最好克制自己,尽力学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能得多少分得多少分。你也可以同时在自己的强项上再加一把劲,尽量争取多得一点分数,以弥补弱项上的损失。” 听完之后,她问:“老师,你觉得我在这门课上还有希望么?”这句话让我觉得她这时已经有了改变状况的想法,但缺少信心。抓住这个机会,我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1单独收取,最先批阅

及时催收她的作业,面批。运用多种形式方法,动员优秀同学督促其及时做作业,并与之手拉手。

2及时表扬,评语激励

表扬鼓励是比较有效的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当看到她又点滴进步时及时适度表扬。通过写激励的评语,展示、悬挂其作业等方式鼓励她,使其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中认真学习。

3精选习题,乐学愿学

船夫撑船,船篙离船太远,船前进的速度就慢;而船篙离船近些,船前进的速度就要快很多,这就是“靠船下篙”的道理。从她能接受的得了的知识开始,学生就容易听得进;让她写她能写上答案的作业,她便有了积极性;出一些让她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思考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她认识到作业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是自己学习的延伸,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学生对作业的认识与态度。让学生在快乐地作业中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刚开始要求不太高,数量少一些,让她自觉自愿地学习。

4多管齐下,常抓不懈

为巩固养成好的良好习惯,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其他学科老师联手,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常抓不懈,直至其彻底改掉原来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止。

剩下的就是等待。在等待中不断地激励,在等待中期待她点滴的进步。以后的学习中,她在课堂上精神比较集中,期末考试中,成绩也有进步,最重要的是,对于弱势学科,她没有放弃,而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前进。

高中作文教学应“多管齐下” 篇12

一、明确作文的重要性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40%,60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其潜在的重要性却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学生重视不够。作文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范围、语言运用等基础上的,作文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其他能力肯定也不低。可见,写好作文会达到一箭多雕之效。在八股取士的时代,一篇文章就可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做官,从而改变一生,就足见写好文章十分重要。在近现代,它在反映一个人人格、素养、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些应在语文教学时告诉学生,使学生重视起来。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在学生写作则多是牛不吃草强按头,吃的草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道,写的作文也是应付了事,这种情况应逐步避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观察法。将作文教学移到课外,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从中有亲身体会和感悟,产生兴趣。

(二)陶冶法。多读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融入个人情感,读出味道,培养兴趣。

(三)口头作文法。可采用辩论赛、小主持人比赛、课前五分钟演讲等形式,激发兴趣。

此外,可采用手抄报、作文园地、作文竞赛等形式,也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

三、处处留心皆是文

在语文教学中,讲授课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几乎都是古今名人大家的佳作,所包含的题材也各不相同。在讲课时,不妨将每课在写作上的优点做总结,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学生纵使学得不十分像,学到一两分像收获也不小。老师应每节课突出总结,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效,学生会在不断的提醒中养成习惯,见到文章就观察其写作方法,之后,在无形之中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写作无处不在,榜样、方法就在身边,正所谓:处处留心皆是文。

四、写作知识讲解不可少

理论在一般的情况下,都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讲解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专门的写作理论会对学生的写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可采用集中讲授和分别讲解的方式。

在考前进行一次集中讲解,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内容包括:卷面干净、字迹工整留下的印象;开头、结尾的一般方法;怎样将开头、结尾写得出彩;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明显区别;命题人意图的把握;作文中心该怎么侧重?详略该怎么安排?怎样才能将作文写得有新意、有深度、有文采……

可在每次写作前,将牵扯到本次写作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如:写说明文之前,告诉学生说明文的特征,怎样安排结构、顺序?怎么写得生动……用心的同学就会对这种体裁的禁忌心如明镜,也就有了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的可能性。

五、教师应以情带动

许多作文课都是教师将写作题目撂下就完事了。而学生却面对题目,觉得无从下手。教师不妨将自己见到这个题目后的想法告诉学生,如果自己写这篇文章将会有怎样的思考?会先确定文体,考虑全文布局?是总分总,还是时间顺序呢?……自己的脑海中会首先蹦出什么?会首先联想到什么……这样也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有时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所以应灵活掌握。

其实,也不妨启发学生,因年龄不同、阅历不同、视野不同,每个人的想法会千差万别,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最有感触的来写。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题目的距离,拓宽学生的思路。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学生有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适可而止了。

教师写下水作文、范读优秀例文等方法,同样也会带动学生写作,只是会更加约束学生。相比之下,教师以情带动,会给学生创造更宽松的写作环境。

六、作文评语要注意几点

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较重要的环节。其中,评语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巨大,在下评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优、缺点明确指出。

在评语中将学生的优点、缺点罗列清楚,便于学生扬长避短,使作文提升不再盲目。

(二)语句要文学化。

作文评语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述,学生会在读后既明白自己的问题,又受到熏染,从而模仿用句。

(三)语气要以鼓励为主。

评语切忌太过严厉,把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应在努力发现学生优点,肯定优点之后,希望学生在某方面改进。对确实写得好的同学,更要不加吝啬地赞扬。

(四)评语分数化、等级化。

按60总分给学生作文判分,学生就会对自己的作文有更明确、更清晰的认识。

【多管齐下】推荐阅读:

上一篇:保险业务监管下一篇:尿道结石的一般护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