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精选5篇)
《山鬼》 篇1
《楚辞·九歌》是一组与楚人祭祀相关的歌诗, 所祭都是各种神祇。正如熊良智先生在《楚辞文化研究》中所说:“《九歌》虽然是用于祭祀的一套乐歌, 而其起源就与祭祀结下不解之缘, ……。现存《楚辞·九歌》十一篇, 从第一篇《东皇太一》开始, 到最后一篇《礼魂》确实可以看出一套完整的祭祀结构。其中包括有天神《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有属于地祗的《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 有祭人鬼的《国殇》……”。
明人汪瑗在《楚辞集解》之“九歌卷”中继承了《文选》五臣注“《九歌》每篇皆楚之神”的说法, 而言“山鬼”即为“山神”云:“谓之山鬼者何也?《论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盖鬼神可以通称也。此题曰‘山鬼’, 犹言山神, 山灵耳, 奚必夔嘄魉魍魑魅之怪异而谓之鬼哉?”从中可以看出五臣、汪瑗等都主张“山神”是“山鬼”的最佳解释。而且此种说法流传较为广泛。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认同并进行详细的诠释。又如刘梦鹏、马茂元等人也持此说法。
怪兽说主要是以洪兴祖和王夫之为代表。宋代楚辞家洪兴祖在《楚辞补注·山鬼》题解中说“《庄子》曰山有夔, 《淮南》曰:‘山出枭阳’。楚人所祭, 岂此类乎?”夔之为物, 习见于典籍, 传为一足怪物。“枭阳”, 《淮南子·汜论训》高诱注云:“山精也。人形, 长大, 面黑色, 身有毛, 足反踵, 见人则笑。”在后世传说中, 二者乃为一物。王夫之《楚辞通释·山鬼》篇:“旧说以为夔, 枭阳之类, 是也。孔子曰‘木石之怪夔罔两’, 盖依木以蔽形。或谓之五通神。巫者缘饰多端, 盖其相沿久矣。此盖深山所产之物类, 亦胎化而生, 非鬼也。以其疑有疑无, 谓之鬼耳。”洪、王之说固然事例确凿, 信而有征, 但据包山楚简载所祭有:“太, 后土, 司命, 司祸, 大水, 二天子, 夕山”, “二天子、司榾 (木可能是示) 、地主、后土、司命、大水、宫、社、行、人禹、不古 (“古”字左边加“歹”旁) 、高丘、下丘、峗山”、远祖、近祖等。另外还有, “太”、“蚀太”、日、月、“岁”、“五山”等。由此可知, 祭山与祭楚之先祖老僮, 祝融, 鬻熊同列, 若《山鬼》所祭为鬼兽, 能与楚祖同祭?因此, 此说只是妄言臆造, 乃无稽之谈。
“巫山神女”之说, 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 又经游国恩, 郭沫若的阐发, “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 遂被广泛接受。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 认为山鬼即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国境内的名山, 巫山神女是楚民间最喜闻乐道的神话。然而汤炳正先生在《屈学答问》中则指出:“……《九歌·山鬼》‘方容容兮而在下’句‘兮’即代‘而’, 今本‘而’字乃后人所加, 又如‘采三秀兮于山间’。‘兮’即代‘于’, 今本‘于’字乃后人所加。因此, 郭沫若释‘于山’为‘巫山’者, 实为据世误本以为之说, 不可信。据误文以释本义, 殆所谓‘郢书燕说’之流, 此郭沫若说不可信从的根本原因。”因而, 此说穿凿附会, 难以站稳脚跟。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当属“自托说”。宋朱熹认为:“《国语》曰:木石之怪, 夔、蝄蜽。岂谓此邪?今按此篇文义最为明白, 而说者自汩之。今既章解而句释之矣。又以其托意君臣之间者言之, 则言其被服之芳者, 自明其志行之洁也。言其容色之美者, 自见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 言怀王之始珍己也。折芳馨而遗所思者, 言持善道而效之君也。处幽篁而不见天, 路险艰而又昼晦者, 言见弃运而遭障蔽也。欲留灵修而卒不至者, 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改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 又知君之初未忘我, 而卒困以谗也。至于思公子而徒骚忧, 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望君臣之义也。以是读之, 则其它之碎义曲说, 无足言矣。”祝尧则释语曰:“赋而比也。前诸篇皆言人慕神, 比臣忠君。此篇 (指《山鬼》) 鬼阴而贱, 不可比君, 故以人况君, 以鬼喻已, 而为鬼媚人之语。凡言余与我, 及‘若有人’、‘山中之’类, 皆托鬼自喻, 言‘子’与‘君’及‘所思’、‘灵修’、‘美人’、‘公子’之类, 则况君也。反复曲折, 盖言已与君始亲终疏。今君虽未忘我, 而卒困于谗, 已终拳拳, 不忘君也。”近人赞成此说者的颇多。这实际上是将王逸说的“见己之冤结, 托之以风谏”具体化, 用“君臣之义”给此篇作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解释。后来, 谭介甫将朱说加以发展, 把屈原使齐的事也附会进来, 他说:“……《河伯》《山鬼》为一偶, 本来山与河是相对的, 那么, 鬼与伯也是相对的吗?《河伯》内容是说齐、楚使臣间的交际和别离, 而《山鬼》虽多言楚事, 但其间也言使齐事, 还有一处提及齐国和齐王, 已可见此两篇自有相同之点。我本认为《九歌》分题都是因事发挥, 只有《东皇》列在最前, 表示楚先王的强盛, 作为后王衰弱无能的对比, 一以表夸张, 一以示鉴戒。
但是对以史实附会的解释方法, 王夫之早就表示过反对的意见, 他说:“此章 (指《山鬼》) 缠绵依恋, 自然为情至之语, 见忠厚笃悱之音焉。然必非以山鬼自拟, 巫觋比君, 为每况愈下之言也。”而且不限于《山鬼》一篇, 就《九歌》的整体来说, 大部分是情歌, 也有个别祭歌, 而不是什么“忠君之赋”。
而现在学术界谈论最多的则是:“野人说”。据张崇深先生考证, 山鬼的原型为野人, 后被附于巫山神女, 屈原的笔下融入了爱情的内容就成了动人的少女形象等等, 各说竟起, 不一而足。另外李诚先生对此则谈到:“《九歌》中不止一次地出现的‘君’, 固然可以说成神, 但考虑到《山鬼》中的‘灵修’一词, 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所分析过的八篇中的‘君’, 二方理解为即指神, 又指君王, 一语而双关呢?总之, 我认为, 《九歌》中表层的意义和内容虽关于男女情事, 但更深一层的涵义为对君臣际会共成事业的期盼, 以及因企无望而流露的幽怨。正因为存在着这样表层和深层的两涵义, 因此如若象朱熹那样句句字字都落实到君臣大义上, 固未免失之于鉴, 但若象学术界所通行的一种看法, 完全无视其中诗人一贯的思想和表现形式, 而否认作品中存在君臣之思想, 恐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吧。”
鉴于以上诸说, 我认为《九歌·山鬼》中之“山鬼”应是祭祀其远祖之神。因为楚国社会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中孕育出来的, 所以楚人的精神世界中, 保留了许多氏族社会的遗风。当中原的理性精神逐渐突破鬼神迷信的束缚之时, 楚人却仍沉浸原始宗教狂热之中。在初期是以拜日崇火尊凤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疆域的扩展, 楚人除了保留本氏族的传统信仰之外, 还把征服的各地的神灵兼包并蓄于自己的意识之中, 逐渐形成多元的信仰。《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 重淫祀。”[11]即指楚人原始宗教中这种泛神论的倾向。为了适应新的环境, 迎合新的时尚, 其信仰也经常改变成分, 更换形式。而且, 他们逐渐依照中原儒家之礼的要求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那些无后之功臣也进行歌功颂德, 顶礼膜拜。他们信奉的神灵主要有天神, 如有上皇 (太乙) 、日神 (东君) 、云神 (云君) 、司命 (大司命、少司令) 、风伯 (飞廉) 、雨神 (屏号) 、日御 (曦和) 、月御 (望舒) 等;有地神, 如有水神 (地宇) 、土伯 (冥主) 、海若、河伯 (冯夷) 、洛嫔 (宓妃) 、湘君、湘夫人等。还有人神 (祖先之神) , 有祝融、颛顼等, 当然了山鬼也是其中之一。那么, 山鬼究竟是何方尊神呢?《汉书·郊祀志》言:荆巫有司命。[11]《楚辞·九歌》之《大司命》, 即《祭法》所谓王所祀者也;其《少司命》, 即《祭法》所谓《山鬼》, 《礼记·祭法》注曰:今时民家祠山神, 山即厉也, 是以山鬼即《祭法》所谓族厉也。《左传·昭公七年》载, 郑良霄被杀, 其鬼为厉, 子产立良霄之子良止为后, 子大叔问其故, 子产答曰:“鬼有所归, 用不为厉。”[12]可见, 厉是指无所归宿之鬼。根据其身份等级不同, 厉有泰厉、公厉和族厉之别, 楚简中的各类厉鬼, 包括夭殇、兵死、无后、水上及溺人、不辜、强死等多种。包山楚墓墓主昭氏虽为王族, 但死于非命者不少, 该墓所出简中屡见有“攻解”的对象几乎包括了以上几种的全部。简227所载的“举祷兄弟无后者邵良、邵乘、县貉公”, 以及墓主邵佗在弥留之际“有祟见于绝无后者” (简250) , 都是他族中无后的厉鬼。有学者已考证, 简中所祭的东陵连嚣子发, 也是绝无后者, 属于墓主邵佗族中的叔伯之辈, 自然也是族厉之列。章太炎先生“《祭法》七祀采楚俗说”谈及此事时说, 在早期的儒家经典中, “七祀”之说仅仅见于《祭法》, 它多出“五祀”的两神分别是司命和厉 (厉根据天子、诸侯、大夫的等级又分为泰厉、公厉和族厉) 。综上所述, 我认为屈原《九歌·山鬼》中之“山鬼”在其祭祀的神龛上应该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并不是如诸说般臆断猜测, 无中生有。
《山鬼》 篇2
山坡上有一株野桃树,树上结满了野桃。阿豆站在野桃树的这边,山鬼站在野桃树的那边。阿豆和山鬼在彼此看到对方时,都吓了一大跳——山鬼圆圆的、大大的、白仁多过黑仁的眼睛紧张地瞪着阿豆。阿豆咽着唾沫,也紧张地看着山鬼。
一阵风过,阿豆吓了一跳,以为是山鬼朝他扑了过来,于是往后急退。山鬼见阿豆的滑稽状,却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树上的野桃随着山鬼“哈哧,哈哧”的笑声,“啪嗒啪嗒”地往下掉。阿豆看看落在地上的野桃,又看看在风中露出白森森牙齿的山鬼,情不自禁也笑了。
山鬼的头发红红的,两只粗短的角也是红红的,而棕青色的脸因为两颗凸出的前牙显得有些诡异,也显得有些滑稽;他身上的其余部分除左胸有些醒目的赤红斑点外,却全呈青色了;而且,他既没有穿上衣也没有穿裤子,只是在腰间围着一些宽大的绿叶子喔。爸爸曾这样向阿豆描述过山鬼的样子。现在山鬼就站在阿豆的面前,他和爸爸描述的一模一样。
有几个野桃停在半空中。山鬼龇牙笑着,野桃不能落下。阿豆愣了愣,看着停在半空中的野桃,又看了看歪着脑袋看自己的山鬼——他这是在向我征询意见呢。阿豆想。于是便摇了摇头。随着阿豆的摇头,那几个野桃便“咻”地飞回了野桃树的枝头,就像它们从不曾离开那里一样。山鬼做完这一切,叉着腰,有些得意地看着阿豆。阿豆看了看飞回原处的野桃,又看了看满脸得色的山鬼,又情不自禁地笑了。看见阿豆笑了,山鬼也笑了起来。
“笑着的山鬼虽是面目狰狞,但却并不可怕呢”阿豆想。
阿豆开始捡地上的野桃,用手一个又一个地往衣兜里装。山鬼也开始捡地上的野桃,不过不是用手,而是用嘴将野桃一个接一个地吹向树林中最高的那株树的顶端。
“那是我的家”山鬼对阿豆指了指那株最高的树,又指了指自己。
“那是我的家”阿豆对山鬼指了指山脚下几间青砖瓦房,也指了指自己。
然后,山鬼和阿豆第一次相视而笑——“哈哧,哈哧”、“咯咯咯”——两种笑声在山坡上飘来荡去,然后交织在了一起,甚是怪异,也甚是好听。
“阿豆,怎么跑到了这里?”爸爸沿着山坡的小径,找到树林中。
“喔……因为,因为……”因为什么呢,是因为野桃发现了山鬼,还是因为听到这里有奇怪的声音才发现了这里的野桃呢。阿豆不知如何回答爸爸的问题。
“刚才和谁在一起吗?”爸爸好奇地看着野桃树的那边。
野桃树那一边的山鬼不见了,只有旁边的灌木丛上莫名其妙地结出了一颗野桃。阿豆知道那是山鬼留给自己的。于是,又笑了起来,对爸爸的问题既不摇头也不点头。
“爸爸,山鬼真的很可怕吗?”下山的时候,阿豆问着爸爸。
“是的,很可怕。”
“为什么很可怕呢?”
“因为他们长得青面獠牙!”
“因为他们长得青面獠牙就可怕吗?”
“这个……当然不是,他们还很凶恶,很凶狠。”
“很凶恶,很凶狠,是因为害过人吗?”阿豆好奇极了。
“可能是吧。”爸爸有些迟疑,有些吞吞吐吐。
“可能?那也就是说,也可能不是哦。”
“这个……总之,他们很凶恶,很凶狠,很可怕啦。”爸爸搔着头,支吾起来。
阿豆看了看爸爸,又回头看了看林中最高的那株树,想说点什么,但最终却什么也没有说。
野桃树上还有野桃。过了几天,阿豆又来到野桃树下。
“哈哧,哈哧”山鬼坐在野桃树上,冲着阿豆笑。接着,野桃便一颗接着一颗飞到阿豆的.面前。
野桃脆脆的,很香。阿豆“咔嚓,咔嚓”地啃了起来。吃饱了,拍着肚子,仰头问山鬼:“我也能上去吗?”
听了阿豆的话,山鬼便“呼”地朝他吹了一口气。接着,一股风便将阿豆抬上了树。
树的枝丫有些细,阿豆有些害怕。
“有我在,你不会掉下去的”,这是山鬼对阿豆说的第一句话。因为这句话,阿豆镇静下来,并很快适应了像一颗野桃一般被风摇晃在枝头。
“奶奶说,山鬼不会在白天出来的。”阿豆认真地对山鬼说。
“可我是山鬼中喜欢白天的那一个呀。”山鬼又咧嘴笑了。
“那你很特别喔。”
“你也很特别呀”山鬼朝阿豆龇嘴露出两颗尖尖的牙,“因为你一点也不怕我呢。”
“呵呵,我们一个是特别的鬼,一个是特别的人呢。”
“特别的人和特别的鬼并排坐”山鬼跃到阿豆旁边的树枝上。
就这样,阿豆和山鬼肩并肩,坐在桃树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就这样,阿豆和山鬼彼此熟悉了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树林的颜色由嫩绿变幻为深绿,又由深绿变幻为满山遍染的金黄。阿豆和山鬼随着树林颜色的不断变幻,话题也越来越多。
“你才六岁呀,我已经一百八十八岁了,大你整整一百八十二岁呢。”
“那你肯定是很老很老很老的山鬼了。”
“才不是,我爷爷已经九百九十三岁了,我爸爸已经有六百六十四岁了。”
“呃?那你是很小很小的山鬼咯。”
“正是这样,谁说不是呢。”山鬼重重地冲阿豆点了点头,笑了。阿豆也笑了起来,轻轻地用手去拉山鬼的手。阿豆的手和山鬼的手放在了一起。山鬼绿色的手很大很粗,指甲也长长的,透出莹莹的绿光,看上去很可怕,但实际上却很温暖。
“你们是害怕白天,才在晚上出来吗?”阿豆问。
“才不是,是因为不喜欢,就像你们不喜欢在白天睡觉,在晚上活动一样。”
“哦,原来是这样呀。”
……
冬天很快来了。新年也近了。村寨中一年一度的驱鬼仪式要开始了。
奶奶正认真地剪裁着一匹红布,那是为前来驱鬼的巫师准备的。
“奶奶,为什么大家不愿山鬼和我们住在一起呢?”阿豆问奶奶。
“因为山鬼很凶恶、很凶狠、很可怕呀!”奶奶说。
“山鬼才不可怕,他们只是和我们不一样而已。”
“你怎么知道?”奶奶扭头问身后的阿豆。
“因为我和山鬼是朋友!”
奶奶有些诧异地看了看阿豆,又看了看旁边的儿子。
“你爸爸在很多很多年前也说过和你同样的傻话”奶奶说,“不过,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很傻很傻的傻话。”
阿豆直视着爸爸。
“呵呵,我不记得了”爸爸有些尴尬地搔了搔头。
“瞧,如果说的是真话,如果说的不是傻话,哪会不记得呢?”奶奶撇着嘴,开始将红布裁剪成一件大红袍的样式。
……
外面的鞭炮响了。巫师来了。整个村子开始沸腾起来。阿豆趁大家都沸腾时,拼命地朝山坡跑去,朝树林跑去。
“我要走了”山鬼站在野桃树的那一边说。
“是因为害怕巫师吗?”阿豆站在野桃树的这一边,问。
山鬼摇了摇头,“那些巫师并不能伤害我们。我们离开,只是因为这里的人希望我们离开。”
“可我不希望你们离开!”
“不希望我们离开的人只有你一个,不愿意离开的鬼也只有我一个,我们并不能代表全部的人和鬼呢。”
山鬼原来是山魈 篇3
山魈被传为鬼魔
在古籍的记载上、在人们的传说中,一直将山魈描述为“山鬼”,对它的本领加以夸张渲染,有的说它们能呼风唤雨,驾驭神灵;还有的说它们会使用魔法,能够做到来无影、去无踪。
传说中,山魈在山中,所有动物包括凶猛的虎豹都必须听从山魈指挥,如有谁敢不服从,山魈便立刻发怒,轻则躲不过武力制裁,重则将会被活活吃掉。
如果山魈跑到山外来呢?传说中就更悬乎了,说是山魈进到哪个村庄,哪个村庄就会遭到灾难。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是山魈专门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它们在村子里一旦发现美貌女子,就要抢走,把女子带进山里去,为它生小“山鬼”。
如此种种传说,山魈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鬼魔。
长相是个“大花脸”
这些传说可信吗?“山鬼”的真实面貌到底是个啥样子?
动物学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先是找到了它们的栖息地,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在喀麦隆萨纳河南部、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加蓬和刚果均有它们的家园。
山魈喜欢群居,每群少者几个,多者有50余个。它们最喜欢多岩石的小山,白天多在地面上活动,也有的上树睡觉。它们一般以山中的水果、核果、昆虫、蜗牛、蜥蜴、小鸟、野鼠等为食。但有时候,山魈会集成大群,跑到农田里觅食谷物,给农作物造成巨大损害。
山魈的长相很奇特,尤其是它的脸部,鼻子深红、鼻梁两侧有皱纹的皮肤深蓝又加白边,嘴上有白须,颌下一撮黄色的山羊胡子,眉目很高,两只眼睛漆黑深陷,当地人称其为“大花脸”。乍一看,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还真有些“鬼怪”样儿。
再看山魈的全身,毛为黑褐色,肚皮下灰白,屁股为淡紫色,由于血管丰富的缘故,兴奋时,这种颜包更为明显,有时会变得鲜红。尾比较短,像个拳头似的贴在那儿,头却大得出奇,几乎同雄狮的头差不多。其身长可超过80厘米,站立时有1米多高,体重一般30~40公斤。
“最大的猴”
山魈被划为哺乳纲、灵长目中的猕猴科。山魈又叫鬼狒狒,灵长目猿猴亚目窄鼻组猴科的一属。除山魈外,还有黑面山魈,均分布于赤道非洲。黑面山魈面部为黑色,骨质突起上只有两条沟。山魈5岁性成熟,孕期190天左右,每胎1仔。山魈的寿命约为20年。
山魈最突出的特点是剽悍强壮,肩宽体大,有些体重可达50多公斤,因此被称为“最大的猴”。其实,山魈还是“最凶狠的猴”。它性情变化莫测,凶猛暴烈,角斗有力,遇到猛兽时会迎上前去与之搏斗。成年的雄性山魈有长且尖利的獠牙,一张嘴便会露出来,看上去就让人恐惧,极有杀伤力。而且獠牙长短,还代表着它的地位,即獠牙越长,地位越高。
山魈还善于集体作战,如果它们成群活动时,就连狮子和金钱豹也畏惧它们三分,有人形容它们畅行无阻没敌手,不过它们最常发生搏斗的对象是与狒狒和黑猩猩。
战斗中,山魈不仅仅靠死打硬拼,它们还会巧妙地使用“武器”。比如它们会折断树枝,用以阻挡“敌人”;它们会搬起石头,投掷“敌人”。“武器”的作用又给它们的凶狠如虎添翼。
随着科考人员的深入考察,将一个真实的山魈呈现给了人们,蒙在它头上的神奇而纱被揭去了,因而扣在它身上的鬼怪传说自然不攻自破,“山鬼”正名为山魈。
如今,山魈已成为了动物园里饲养的珍奇观赏动物,可能正是因为它拥有奇特漂亮的长相,也可能因为历史上对它的那些神鬼传说,常常引来游人争相观看。
《山鬼》 篇4
一、千年丽影
《硕人》和《山鬼》中都有一个“美人”,但是却十分不同。“硕人”是温婉、美丽、高贵,华贵、端庄的形象,“山鬼”则是可爱、温柔、奔放、率真、艳丽、痴情的形象。一个美丽端庄,一个温婉多情。《诗》之前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还没有如此鲜明,多是通过人物事迹和言语来抽象塑造人物的整体面貌,而从《硕人》开始,人物的形象开始慢慢变得清晰,《诗》中已经出现了淑女、淑姬、硕女、静女、姝者、美人等人物描写,如形容仪态之美称“窈窕”、“如玉”、“其姝”、“展如”、“其娈”、“洵美且都”、“然如清扬”,形容身材之美则称“硕大且卷”、“硕大其俨”、“硕人敖敖”,面貌之美则称“颜如舜华”、“颜如舜英”。但总的来说,也不如《硕人》鲜明,还只是朦胧的美人。
关于“山鬼”原型,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和考证,有山精、巫山神女、山神、酒神、人鬼、地祗、野人等说,近人以郭沫若主张神女之说影响最大。其实,就方法而言,文学不能迷信考据,文学来源于生活,却要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作品诞生之后,便“遗世而独立”,任何证据都很难准确地证明。文学作品可以切磋琢磨以体悟真味,领略其意,但却不能单纯地依靠似有逻辑的道理和证据。况且“设文之体有常,而变文之数无方”,文以时变,时代变化会赋予作品新的含义。文学是审美的,是感悟的,是品味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钱钟书说:“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遇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证只断定己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1]而原型研究可以增加了文学宏观感悟和内在体验,有助于作品背景的研究,是具有普遍性,但指向却不明确,很难帮助对具体作品阐释,可能会产生误导,导致以偏概全。
二、艺术手法
孙联奎《诗品臆说》说:“《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亲见其笑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称:“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硕人》的人物塑造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作者通过连缀物象,以一连串比喻,刻画硕人美好形象,细致、生动、自然、贴切,用比兴渲染出嫁时的盛大仪仗,衬托主人公的高贵。
《山鬼》取材于民间传说,全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山间景物和美人形象交相辉映,花草与美人,人与物之美互相依存,形成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意境。诗歌通过侧面的烘托,以环境和配饰来表现人物之美,写山鬼内心的情感纠葛,揭示女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展露丰富内心世界,既细腻传神,又富于变化。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穴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情节跌宕离奇,想象丰富诡异,还运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运用楚地方言,彰显了浓郁地方色彩。《山鬼》通过写神来写人,把神下降为人,赋予人的感情。屈复《楚辞新注》说:“此篇以山鬼自喻,文义明白。其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其言容色之美者,自见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怀王之始珍也。……处幽篁而不见天,路艰险而又昼晦者,言见弃远而遭障也。……至于思公子而徒离忧,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忘臣之义也。”戴震《屈原赋注·九歌》:“《山鬼》六章,通篇皆为山鬼与己相亲之辞,亦可以以假山鬼自喻。盖自吊其与山鬼为伍,又自悲其同乎山鬼也。歌辞反侧读之,皆其寄意所在。此歌与涉江相表里。以此知《九歌》之作,在倾襄复迁江南时也。”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衡,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花猫的山鬼形象。
在句式上,《硕人》四言,《山鬼》七言,前者音律相对滞缓庄重,的后者则相对灵活,内容上更适合情感多样曲折的抒发。《诗》的人物情感也比较丰富,但楚辞的人物更富于变化,或是失意的神仙、君王、英雄、怨妇、美人等,他们的情感也都呈现发展变化的过程。《山鬼》对《诗》的美学思想有接受的地方,山鬼身上有许多特点是学习《诗》的。在艺术手法上,《山鬼》对《硕人》有继承和发展的地方,如都用赋、比、兴手法,都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都用烘托手法来渲染人物。
三、美的选择
《硕人》与《山鬼》两首诗在审美取向上有很大的不同。《硕人》注重礼仪、容饰和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属性之美,而《山鬼》注重美的自然性,强调美要和自然紧密结合,肯定主观情感因素。《硕人》是以颀硕为美。《毛传》云“:颀,长貌。”《郑笺》云“:硕,大也。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颀颀然。”毛亨以为“有大德之人,其貌颀颀然长美。”这在当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经》中很多篇章也有这种以颀硕为美的观念。如《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考盘在陆,硕人之轴。”《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小雅·大田》“:既庭且硕,曾孙是若。”《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战马也是健硕的好,如《秦风·驷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作诗也讲求硕,如《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房子也要高大宽阔,如《颂颂·閟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硕人》还以白为美,对于硕人的外在着重刻画其白的特点,言其手则如柔荑,其肤则如凝脂,脖子像是蝤蛴,牙齿似瓠犀,眼睛则黑白分明。
那个时候很看重血缘和门第。关于硕人的身份,《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硕人》中的庄姜,是齐侯的女儿,太子的妹妹,她姊妹嫁给了刑、谭国君,身份十分高贵。《硕人》中人物注重服饰之美。硕人自己穿的是锦衣,文锦之服,而上加以褧襜之襌衣,随从也都是各个衣着华丽,仪仗鲜明。在春秋时期十分注重礼乐制度,做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国君夫人当翟衣而嫁“,衣锦褧衣”,是在道路上所穿之服。道近郊,按礼制就要改穿翟衣入国。《毛诗正义》曰:以言朱幩,朱为饰之物,故幩为饰。又解朱所饰之状,故言“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因以为马之饰。而且凡公女嫁于敌国公子,要下卿送。《诗》中所记都是按照礼仪穿着与之相匹配的服饰,这样的美是需要一定的文明发展积淀的。
《山鬼》崇尚自然美,主人公用自然花草和景物作佩饰,突出了其山野精灵、神女的身份。她站立于高高的山谷之上,按“薛荔”为衣,以“女萝”为带,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是典型的香草美人的形象。《山鬼》以凄婉悲怨之美“,楚辞一系,以怨丽为准”[2]1182。《诗》的怨妇着重点在揭露,而《山鬼》则追求凄婉之美,如项羽吴江自刎的豪迈凄婉,如屈原沉江殉国的悲壮哀怨。楚人一直有以哀怨为美的传统,而诗歌言志,也多是抒发离愁别恨,遭离之苦。子曰“《诗》可以怨”,孔子所说的怨,是怨而不怼,是中正平和的怨,正如《周语上》邵公云“: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而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而钱钟书把其看成诗歌的使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主张[3]。傅道彬先生总结说:我们罗列了诗三百篇中的种种哀怨之辞,证明“怨”是“变风变雅”里一种普遍的情绪,但是怨怒情感在作品中的尽情表达与理论家们是否积极倡导并不是一回事[4]。
《硕人》是对女性之美最早最经典的表现之一。只是客观的描写,没有男性的欲望,对象的主观意识,思想上“思无邪”,也强调生命意识。《山鬼》中则作为男性欲望对象的女性魅力的文学表现。《楚辞》也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宋玉·招魂》描写婀娜体态,娇嫩的肌肤,撩人的眼波,可爱的醉态,光艳的发式,魅力的服饰,《大招》更严重,用了五段文字反复盛称女色之丽。美人既是理想的寄托,也可以使主人公忘记忧思。王逸《楚辞章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美女鲜好可以安意舒缓忧思”。
《硕人》对之前的女性形象作了较大发展。在《硕人》之前的女性或是《诗经·生民》中姜媛的类型。如《国语·周语》:“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杞、缯由大姒,齐、许、申、吕由大姜,陈由大姬,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利亲是评价她们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时候的文学形象还是被道德、现实利益所包裹着的,她们具有崇高品质,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出身高贵。与此相对的则是“祸水论”“: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须由伯姞,郐由叔妘,聃由郑姬,息由陈妫,邓由楚曼,罗由季姬,卢由荆妫,是皆外利离亲者也。”(《国语·周语》)
“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晋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宠,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两者虽然在立场上各有褒贬,但都是从社会性和实用功利的视角来审视他们的形象。
四、文化的差异
两种塑造方式体现了中国诗歌“美人”原型的两种路径的代表,后代的诗歌美人塑造都不同程度在其中进行了借鉴,对后代诗歌女性人物的塑造产生了很大影响。《硕人》和《山鬼》是周民族和楚民族文化结晶。审美取向的不同,体现了周民族和楚民族的文化差异。
在风俗上,楚国人尚巫重祀。《汉书·地理志》说“楚俗尚巫”“,信巫鬼,重淫祀”。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又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地域性的差异使得先秦时期文学作品风貌呈现显著差异。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论》分析古代地域性因素对学术的影响时说“:中国古代,舟车之利甫兴,而交通未广,故人民轻去其乡。狉狉榛榛,或老死不相往来。《礼记·王制篇》有云:‘广谷大川,民生其间者易俗’盖五方地气,有寒暑燥湿之不齐,故民群之习尚,悉随其风土为转移。”[5]177(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王船山《黄书宰制篇》可见)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各地的风俗不同、嗜好不同,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术和文学的差异。
而关于《诗》和《楚辞》的差异,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惟《诗》篇三百,则区判北南。《雅》、《颂》之诗,起于歧、丰;而《国风》十五,太师所采,亦得之河、济之间。故讽咏遗篇,大抵治世之诗,从容揄扬;衰世之诗,悲哀刚劲;记事之诗,雅近《典》、《谟》。北方之文,莫之或先矣。惟周、召之地,在南阳、南郡之间。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益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鼓钟篇》曰“:以雅以南。”非诗分南北之证欤!
屈平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灵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洁行芳,符于二《南》之比兴。而叙事纪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南方之文,此其选矣。又纵横之文,亦起于南。故士生其间,喜腾口说。甚至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以诡辩相高,故南方墨者,以坚白、同异之论相訾。虽其学失传,然浅察以衔词,纤巧以弄思,习为背实击虚之法,与庄、列、屈、宋之荒唐谲怪者,殆亦殊途同归乎!观班固之志艺文也,分析诗赋,《屈原赋》以下二十家为一种,《陆贾赋》以下二十一家为一种,《荀卿赋》以下二十五家为一种。盖屈原、陆贾,籍隶荆南。所作之赋,一主抒情,一主骋辞,皆为南人之作。荀卿生长赵土,所作之赋,偏于析理,则为北方之文。兰台史册,固可按也[5]。
王国维《屈子之文学精神》也认为,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文学可分之为南北两派,且风貌迥异:南方之人,以长于思辨,而短放实行,故知实践之不可能,而即于其理想中求其安慰之地,故有遁世无闷,嚣然自得以没齿者矣。若北方之人,则往往以坚忍之志,强毅之气,持其改作之理想,以与当日之社会争;而社会之仇视之也,亦与其仇视南方学者无异,或有甚焉。故彼之视社会也,一时以为寇,一时以为亲,如此循环,而遂生欧穆亚(Humour)之人生观。《小雅》中之杰作,皆此种竞争之产物也。且北方之人,不为离世绝俗之举,而日周旋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此等在在界以诗歌之题目,与以作诗之动机。
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放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放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故庄、列书中之某部分,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夫儿童想象力之活泼,此人人公认之事实也。国民文化发达之初期亦然,古代印度及希腊之壮丽之神话,皆此等想象之产物。以中国论,则南方之文化发达较后于北方,则南人之富于现,亦自然之势也。此南方文学中之诗歌的特质之优于北方文学者也。由此观之,北方人之感情,诗歌的也,以不得想象之助,故其所作遂止于小篇。南方人之想象,亦诗歌的也,以无深邃之感情之后援,故其想象亦散漫而无所丽,是以无纯粹之诗歌。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也。屈原为南人而学北方的学者,南方学派之思想,卒与当时封建贵族之制度不能相容。故虽南方之贵族,亦常奉北方之思想焉,观屈子之文,可以看得出来。其所称之圣王、贤臣皆北方学者之所常称道,而于南方学者所称黄帝、广成等不一及焉。屈子之文学,有负于北方学派者。变《三百篇》之体,而为长句,变短什而为长篇,于是感情之发表,更为宛转矣。
此外,两者都受到东夷族的文化影响。文化是文学的母体。卫为殷商故畿,殷商是东夷的一支,殷商文化中带有许多东夷文化的因子,因此在卫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夷的风俗习惯,如宗教信仰习俗和生殖崇拜习俗等对这些地区的文化都有显著影响。屈原的流放地沅水流域属于东夷文化生态,那里的居民是东夷血统。《九歌》中《山鬼》等都包含东夷文化基因。东夷族的祭祀、丧葬,以及灵魂归宿观念,都在《九歌》中有体现。用东夷文化观照楚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也有所涉及,并对古代相关文化现象作了解释[6]。而东夷族有很强的女神崇拜的心理,商、周也都信奉女祖神。
五、两条河流
《诗》之前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比较模糊。美人形象从《诗》发端后,《楚辞》在吸收其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硕人》开创了中国文坛最醒目的美人形象,《山鬼》继承并发展了其人物塑造艺术。《硕人》和《山鬼》中的美人形象对后来的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美人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曹植《洛神赋》充分借鉴《硕人》和《山鬼》的创作经验。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其后描述美女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此诗定下的几个标准,千古美人也都逃不脱庄姜的影子。无论是《洛神赋》的甄洛,还是《长恨歌》的杨玉环。吴闿生《诗义会通》提到《硕人》对《洛神赋》的影响时说“:生动之处《洛神》之蓝本也。”宓妃也是山鬼似的出场,立于山间“,于岩之畔。”而其具体的形貌,则以四言句式,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写人物形象:“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秾纤得衷,骨象应图。”句式上间用七言,而飘逸风格也和《山鬼》相似“: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灼若芙蕖出渌波。”也有二者结合之处,外在修饰是硕人式的,但是行为举止却是山鬼式的“:披罗衣之璀粲兮,采湍濑之玄芝。”仿照《山鬼》对洛神体态和心理作细致刻画:“余情悦其淑美兮,申礼防以自持。”此外,在后代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人文审美意识的觉醒。《雅》《颂》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仪式性和现实的创作需求,对人物、事件进行描绘和讴歌,但不关注具体的人物形象,而《国风》开始则注重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述,需要类似的事物和形象来表象,以更好地抒情言志。美人的形象的出现,体现了创作者审美意识的解放,受众审美需求和能力的提高,客观上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加速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本体化发展。
文学与诗学的美人主题产生了。两者之后,都引发了大量的类似主题作品的出现,这股潮流一直延续,从未断绝,我们从《楚辞》中塑造了大量的美人形象可见一斑。美人形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本身向美物、美辞、美质、美文以及文学美育功能的转化。中国文学开启了文学向本体化转折的新历程。文体从诗演变到辞赋再到散文,美人的意象都存在于文本之中,存在于文人的思想之中,既是他们超脱现实之美好理想的比匡,也是他们高洁人格追求的寄托。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宋诗选注·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4).
[2]刘咸炘.推十书·戊辑三[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钱钟书先生的演讲[J].文学评论,1981(1).
[4]傅道彬.诗可以怨吗[J].文艺研究,2007(11).
[5]刘师培.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山鬼的爱情故事 篇5
从前有座山叫臧青山。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个青年小伙子叫阿良,他常常到臧青山上打柴,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以此用来补贴家用。阿良父亲早亡。家里仅有个老母亲。阿良的孝顺出名,远近皆知。
邻村有一个郎中的闺女叫阿玉,时常也到臧青山中采药。因此阿玉在臧青山也经常遇到阿良。渐渐地两个人走在了一起。不知不觉中,阿玉爱上了这位耿直的青年。而这憨厚的小伙子怕人家嫌自家贫穷,又加上阿玉父亲极其严厉,一直没敢登门提亲。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媒人走进了阿玉的家,托媒的正是林员外家二公子。当郎中把这件事告诉刚采药回来的女儿阿玉时,阿玉立马回绝了。郎中暴跳如雷,也略有所闻,阿玉喜欢上了一个穷小子。所以郎中把女儿阿玉锁了起来,不让她出门。
再说阿良好几日上山砍柴不见阿玉,倍感思切之余心中顿生疑虑。一打听才知道阿玉被他父亲关在家中。从此他更加努力地打柴,希望能够赚更多的钱来迎娶阿玉。
大约过了两个月后的一天,黄昏过后,天很快的黑了下来,乌云斗暗。而阿良还在山上拼命的打柴,不会而便下起了大雨。他只好背着打好的柴往家赶。半路上,阿良看到浑身湿透的阿玉跌跌撞撞跑了过来,他连忙上前问怎么回事。阿玉告诉阿良,她趁她爹不注意逃出了家门。而且告诉阿良,立马跟他一起远走天涯,离开这个地方。
阿良告诉阿玉,他还有一个老母亲,此事还得考虑考虑。阿玉告诉阿良,来不及了,她父亲派的人很快找到这里来了。如果被抓回去了,他爹会逼她嫁给一个她根本不喜欢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跟阿良见面了。
阿良只好叫阿玉到山上一个茅草屋里躲躲,他需要回趟家,安顿好了便上山找她。
就这样,阿良就回家了。他卸好柴,安顿了母亲,就急急忙忙的跑上山去,一路泥泞和雨水,阿良发现路上许许多多的脚印,心中顿生不详,他连忙找到了那个湿漉漉的茅草屋,没有见到阿玉,地上一些杂乱的脚印告诉他,阿玉可能真的被抓回去了。
第二天,噩耗传来,她爹果然派人上山抓人,但是阿玉并没有被抓回去,而是被迫跳下了山崖!山崖地势险恶,加上夜暗不明。派来的也没敢下山寻找。阿良闻讯后,顿时感到晴天霹雳,悲痛不已。他一个人沿着陡峭的崖壁,一路寻找着阿玉的遗体。
最后他在泥泞草丛中寻到了阿玉的一只鞋子,却始终没找到阿玉的遗体,他握着鞋子悲天悯地大喊苍天!悲情久久的回荡在山谷之中......************
从此他寡言少语,整天的每日的呆在山上打柴,也时不时的望着那个山崖发呆。自从那时,有村民说,傍晚时分,只要经过这个山,经常隐隐约约看到有一个人影站在茅屋口,浑身湿漉漉的。这个时候大家自然想到了阿玉。也有人说是阿良,但也有人说不是的。渐渐地
这个悲切的结局便在这个宁静的山蒙上了可怕和怪异的阴影。此后的村民黄昏之后,决不敢登山。
多年后,阿良的母亲离世了,而阿良却悄悄地离开了这个村庄。而这个山中女鬼的传说还在继续。阿良离开村庄后参军。又因性情耿直和勇敢,受将军的重用,慢慢地也成了一位将军。
一天,阿良带着家小和部下奉命到一个地方防守疆域,恰巧路过老家,而且还要跨过这个与他有着宿命之缘的臧青山。部队走到山脚下,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阿良告诉部下,山上有个茅草屋,命全体人到茅屋下暂避。
雨一直在下,一群人走着走着,阿良隐隐约约的发现,不远处,茅草屋口阿玉湿漉漉的淡淡的身影。他大惊!连忙擦了擦眼睛,发现又不见了。阿良赶紧命令部下速速撤退,在山下不远处安顿,打算明日绕道而行。
在梦中,阿良看到阿玉在茅草屋口用那幽怨的眼神望着他,说你辉煌发达了,忘记了曾经的约定了,而且娶了另外的女人了,而且说她一直在等他,等着那个心爱的男人把她接回去跟他过日子。等了不知道有多少年了,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她说要他们全部的人陪她下去!阿良”啊“的一声吓惊醒了。
阿良安顿好了部队和家小,他独自一人带着水果和蜡纸上山。在茅草屋里,还有在悬崖边上他不止一次的呼唤着阿玉的名字。而且告诉她,他之前一直在找她。除了一只鞋,什么也没找到。他请阿玉放过其他无辜的人,现在如果能够见她一面,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时大地顿时抖动,山崩地裂......第二天清晨,村民从惊慌中回过神来,昨晚臧青山的那一边发生了地震,整个臧青山都崩掉一大半。之前的那个茅草屋被深深的掩埋到山底下去了。附近一支部队的首领,据说上山之后再也没有下山,好像是本村人,叫阿良。而他的部队也给副首领带走了。
【冥冥中,这两个灵魂多年分离,终于相会了,透过神的眼睛,我们似乎发现阿良的灵魂拿着一只鞋在崩塌的山洞里发现阿玉雪白的骸骨,这时阿玉的灵魂正拿着另一只自己的鞋子,微笑的走来,问阿良,这个决定你后悔吗?你知道吗?自从我摔下山崖死了以后,一只野狗把我叼到山洞里去了,因为那天下雨,当它还没来得吃掉我,这时巨石轰轰地把这个洞口给堵住了。野狗拼命落荒而逃。
【《山鬼》】推荐阅读:
山鬼的爱情故事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