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精选6篇)
东篱 篇1
如何进行高效复习,这是每一位高三数学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每年高考总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适度创新,而且为后一年的高考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若能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制订高考复习策略,可以使复习更有效,正可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文以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题为例,谈一些体会与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采菊东篱下———解读高考试题
笔者仔细认真地做了浙江省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上的每个题,并且对整份试卷从双基考查情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试题的创新性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认为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入口宽 重思维
试题设计了较多的内涵丰富、入口宽、解题方法多的试题,这些充满思辨性试题突出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例1(理科卷第17题,文科卷第10题)如图1,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 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的射击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 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
此题在立体几何与三角函数知识的交汇处命题,是一道应用题,又是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的正切值的最值问题.
思路1过P作PD⊥BC于点D,连结AD,则∠PAD=θ,在 Rt△PDA 中,在△ADC中,由正弦定理,得.因此,当∠DAC=90°时,tanθ有最大值
思路2过P作PD⊥BC于点D,连结AD,则∠PAD=θ,设CD=x,在△ADC中,由余弦定理,得
思路3过点B作BQ⊥BC交CM于点Q,过点Q作QR∥AP与直线C A交于点R, 则θ =∠PAD=∠QRB. tanθ=(BQ/BR),BQ为定值,当BR⊥AC时,BR最小,tanθ最大,最大值为
思路1利用转化思想,将求tanθ的最大值转化为求△ADC中两边长之比的最大值,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思路2先以CD为自变量,建立函数关系,然后求最值,由于函数的解析式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合理的变形才能得出答案,过程相对较繁;思路3运用动静转换,通过平移,转化为点与直线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问题,解题过程简洁明快.
类似的还有理科卷第8、9、10、13、15、16、20、21、22题,文科卷第9、15、17、22题等,这些题可以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考试目的的新课程观.
(二)背景熟 重通法
许多试题以学生熟知的某知识为背景,给学生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顺利展开.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考查的重点,突出通性通法.
例2(理科第22题) 已知函数
(Ⅰ)若f(x)在[-1,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为M(a),m(a),求M(a)-m(a).
(Ⅱ)设b∈R,若[f(x)+b]2≤4,对x∈[-1,1]恒成立,求3a+b的取值范围.
本题沿袭前两年的压轴题,以带绝对值的三次函数为载体,入手明显比往年还要容易些,考查导数的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Ⅰ)小题起点较高,第(Ⅱ)小题只需利用第(Ⅰ)小题的结论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了特殊化思想,观察、归纳、转化、分类与整合等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思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等数学思想及基本逻辑方法在试卷中均有很好地体现.全卷所有试题都可以用通性通法,规避了特殊技巧.
(三)立意新 重本质
编制立意新颖、而问题的解决所需的知识不多的试题,凸显数学本质.
A. I1<I2<I3B. I2<I1<I3
C. I1<I3<I2D. I3<I2<I1
此题是考查学生理性思维的极好题目,是集函数、数列、不等式于一身且方法开放的问题,又渗透了微积分中的分割思想,本题相当于把函数的定义域[0,1]进行99等分,因此它具有高等数学背景.
思路1直接计算,利用图象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数列求和的方法,可得故选B.
思路2实质是求质点从起点(原点)出发,依次沿各自图象上的分点,跳动到终点,比较竖直方向上所走路程的和的大小问题,如图2 ,得(其中A,C,F为各自图象上的最高点,故选B.
思路2是深刻理解本题的本质,利用几何意义给出的解答;而思路1利用按部就班的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并且要耐心细致,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考查了学生创新的潜质,是今年试卷的最大亮点.
理科第5、8、10、14题,都是学习型问题,解题关键是对新定义的理解,及推理论证,体现了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
二、悠然见南山———探寻复习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设计是从现实问题或几何背景出发,构造出素材朴实、内涵丰富的试题,充分体现数学的内在实质,试卷中的题目处处闪现着问题解决的智慧. 加强了概念、思维的考查,这种考查方式对于搞题海战术的学校是一种打击,而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引导教师、学生避免将大量精力消耗在盲目地套用所谓的解题技巧的教学和学习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对客体或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启示我们,基于提升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开展复习教学,进行知识、方法的重组,实现夯实基础、领悟思想(方法)、优化思维,从而使复习有效、高效.
(一)整合
归纳总结各主干知识块的问题特征、解题策略、易错点、解题的误区. 还可以编织各个条块内容的知识网络结构,按照知识、策略进行归纳,突出知识、策略间的联系及适用范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知识、方法条理化、有序化、结构化,实现知识从厚到薄,达到“拎起来成条线,撒下来铺满地”的较高境界.如数列,可以按表1归纳.
(二)突破
找准难点、重点及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切忌盲目操练,重复操练.对于不太熟悉的方法,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它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如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变量范围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清晰解决这类问题的几种常见策略. 可以选择以下问题,供学生练习.
问题1点P是抛物线C:y2=2x上的动点,点R,N在y轴上,圆(x-1)2+y2=1内切于△PRN,求△PRN的面积的最小值.
问题2已知点A(-2,0),抛物线y=x2-4上存在两点B,C使AB⊥BC,求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问题3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若在右支上存在点A,使得点F2到直线AF1的距离为2a,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待学生尝试解决了三个问题后,归纳概括出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变量范围(最值)问题的常见策略:一是建立目标函数,如例1,选择点P的横坐标x0(x0>2)为自变量,建立以△PRN的面积为因变量的函数,再求函数的最值得Smin=8;二是先建立关于该变量的不等式,再解不等式,如例2,根据已知条件AB⊥BC,可得到关于B,C的横坐标x1,x2的关系式,此关系式可视为关于x1的一元二次方程,由判别式非负,便得到关于x2的不等式,解得x2≤-4或x2≥0;三是数形结合,如例3,不妨设A在第一象限内,考察直线AF1与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便得到关于a,b的不等式a/b<b/a,即b/a>1,从而得到离心率的范围为
三个问题,方法各异,需要根据问题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方法. 学生在方法的比较中领悟各种方法的本质,及适用的情境,从而实现突破瓶颈,以不变应万变.
(三)优化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一种分析的态度,一种探究的目光,对课堂上的某些问题适当加以延伸、推广等,并引导学生加以解决,这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发思维的碰撞,从而开拓思路,优化思维.
如向量问题是难点,向量具有代数、几何两重特性,大部分学生不知该从代数角度还是从几何角度考虑,怎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笔者选择以下问题,供学生练习.
如图4, 已知O为△ABC的外心,AB=2a,AC=2/a,∠BAC=120°,则 x+y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
待学生解决了本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解法是怎么想到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x,y分别用a表示,进而把x+y表示为a的函数,问题便不难解决.为此需建立关于x,y的方程组,一种方法是建立如图的坐标系,写出四点A,B,C,O的坐标,利用向量等式得到关于x,y的方程组;另一种方法是将向量等式两边分别与作数量积,也得到关于x,y的方程组. 两种方法均得到,从而x+y的最小值为2.
哪种方法更简捷?前一种解法需写出线段AC的中垂线方程,与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联立解出点O的坐标,有一定的运算量;后一种方法是从几何视角出发,巧妙利用三角形的外心的特征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解题过程简捷.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多种解法的典型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比较方法的繁简. 此外许多数学问题的解法不是唯一的,有些方法教师一时也会想不到,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一些想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思维. 期望学生在高考考场上能够解决新颖问题,并能用最简捷的方法解决,关键是平时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篇2
“他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着执着的个性和些微的憨傻。他太‘单纯’了,如同一个忠贞的少年,把自己‘嫁’给了教育,上天致思,入地践行;他又太‘天真’了,如同一个孩子在童话中恣意畅游,将自己寄托在‘田园教育’的乌托邦梦想中。”同校教师如是说。
教育界同行评价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实干家、一个哲学家、一个充满激情的诗人、一个殉道者、一个工作狂人、一个播种者”,也说他是“能给深圳教育带来希望的人”。
他就是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央校)校长李庆明。
采访李庆明是件令人享受的事情。做校长“帅得有点浪费”的李庆明天生一副好嗓子,张嘴就给我们唱起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的《祈祷者》,犹若原版。他说自己“唱的比说的好,说的比做的好,做的比唱的好!”智慧俏皮,名土“狂狷”之态毕现。
守望教育的乌托邦
2003年9月,李庆明肩负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托,就任央校校长,挟一袭风尘来到南国深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中国文人梦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李庆明把陶渊明的这幅书法作品挂在自己办公室墙头,把他早期在江苏海永从事的“田园教育”带到了深圳这块沃土,提出了“都市田园教育”的教育理念。李庆明认为,都市田园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文明成果,创造性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建构自由、开放又富有厚重文化内涵的教育,全力打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个性,引领儿童回归生活,走向大地,释放生命灵性。
2008年,李庆明攻读朱永新教授的哲学博士,系统梳理了欧美新教育发展历程,及新教育在中国的回响,将央校融于了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运动的滚滚洪流,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大力推进新学力教育、新阅读教育、新综合教育和新精英教育行动,探索走向卓越的新教育实践的央校模式。
首席研究者
在央校,找李庆明,就直接去教室。他是最喜欢“泡课堂”的校长,每个学期和老师磨课都在100人次以上。平时,我们看到最多的也是他在课堂内外忙碌的身影。
李庆明说:“从传统的眼光看,我不务正业,最不像个校长了。不过,以现在国际盛行的‘校长教学领导’理念来看,我还只是初出茅庐!”他引用了美国著名教育管理学权威约瑟夫·墨菲的话:“有效学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课程——教学领导角色的校长。”他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或“哲学家”。但是,他又特别反对把哲学致思建立在游离日常生活世界的思辨王国。他说,教育的哲学探寻应当走出玄想,归真反朴。校长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更不是不可冒犯的行政权威,他不过是一个平凡的“首席教师”、“首席研究者”。
“幸福原是一个希腊词,最初的含义是‘有一个好的神灵在照顾’,和中国古代‘吉星高照’的意思差不多。那么,幸福对于今天的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先讲一个绵羊塞尔玛的故事吧。”这是一堂儿童哲学课,李庆明正在给学生讲德国作家尤塔·鲍尔创作的图画书故事——《幸福》,该书曾荣获2010年安徒生奖插画大奖,它对幸福做了最好的注解。
听完这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李庆明并没有马上评判谁对谁错,而是通过几段名人对幸福看法的文字来启发学生。
在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经过讨论逐步认识到:“幸福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圆满,是一次又一次从起点出发又返回新的起点的心灵轮回,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追求一生的永恒。”
文化立命
新教育是一种新文化,“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这种良好的文化状态。
在李庆明的主导下,央校创造性地建构了学科文化课程、主题文化课程、阅读文化课程和学院文化课程。学科文化课程以打造学生理想的课堂生活为使命,倡导“活力教学”,通过低年级潜能开发、体育百分、语言文学分科等12个特色项目的开发与变革,释放儿童生命活力。主题文化课程则通过异彩纷呈的主题环境优化、主题阅读指导、主题活动系列、主题教学研究等活动,培育儿童综合素养。
央校的阅读文化课程以“文化阅读”为理念,以学科阅读、主题阅读、经典阅读、当代作家系列阅读等为主要领域,以班级阅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等为主要形式,以充满激励功能的星级阅读评价机制为主要支撑建设儿童阅读生态。李庆明还主持编写了《天堂鸟书林阶梯阅读手册》,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班级读书俱乐部”、“田园文学社区”、“与作家对话”、“讲述、诵读大赛”、“星级阅读评比”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了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李庆明还大力推进“文化强师,建设教师文化共同体”的教师发展战略,从坚持文化操守、提升文化品位和促进文化养成三个方面,通过文化讲坛、文化鉴赏、文化研修、文化沙龙、文化阅读、文化创造、文化耕耘等途径,涵育终极情怀,增长田野智慧。目前,央校已经形成了“燕晗山”名家大讲堂、“周末佳片有约”经典影视欣赏、“相约星期二”教师文化沙龙等教师研训品牌,老师们每周可以观看一部国际获奖经典大片,每两周可以参加一次高水平的教师文化沙龙,每个月可以聆听一场高质量的名家学术讲座。
一位老师在参加完沙龙后写下这样一句话:“当开始与孩子共同分享美好阅读时光时,当学校文化让老师变得更有人文气质时,也许就离‘把童书还给儿童,把幸福还给教育’的期望不会太远了。”
相信这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东篱 篇3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 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
1 多元化特色的生态旅游模式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 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 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 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2 生态游的特征
与传统旅游相比, 生态旅游的特征有: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 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 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 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 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 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 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 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 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3 生态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求:
一是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维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生态系统的对象主要是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所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促进旅游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 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因此, 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经济方面, 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 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 提高了素质;从环境方面, 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在整体层上, 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 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 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 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4 特色生态游的开展
4.1 积极培育旅游市场, 形成规模、形成网络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一再提高, 休闲度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高科技农业观光游的新兴, 更加为这种需要增添了色彩。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加入到农业观光这种返璞归真的旅游活动中来。由于分院的旅游起步较晚, 因此旅游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旅游市场的培育上, 大力度的挖掘农业旅游市场的潜能。基于这种情况, 要首先加大了导游人员的培训力度, 教育员工爱岗敬业, 督促每一位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努力争取实现客户满意的宗旨。其次为提高工作效率, 将园区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工作组, 采取轮班制, 每位员工都身兼数职, 每位导游都兼市场开发, 分片负责, 实现了市场开发和正常工作两不误。第三是在市场开发上, 针对团体游、自助游、婚庆录像开展特色服务, 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通过口碑传播等多种手段, 起到市场宣传和拉动作用。
4.2 加强横向联合, 实现共赢
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 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 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联合开发高新技术。与周边相关旅游区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双向共赢合作, 工业游、农业游同时开展。
4.3 坚持特色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找出新亮点
坚持以人为本, 走绿色旅游、生态旅游道路, 营造乡土气息浓郁、自然风光秀美的都市庄园。丰富的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广大游客展示了神农奇观, 特别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然、了解农业的第二课堂, 学生们通过农事活动的亲历亲为, 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 亲近自然、感受生活, 让孩子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 增强环保意识。与教委联合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争做报春第一人”、“我与大地零距离”、“体验农民的一天”、“田园认知”、“亲近自然, 拥抱绿色”“亲子游”、“收获游”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院长倡导的对学生和儿童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 将常年进行下去, 孩子们在游玩过程中, 将院内垃圾放入垃圾袋中, 到出口领取小纪念品, 这个主题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积极响应, 既保护了景区环境, 同时也增强了少儿强烈的环保意识, 效果显著, 意义深远。使科普教育和素质教育扎实、深入地向前发展。
4.4 强化管理, 充分调动积极性, 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一方面在内部管理方面, 制定旅游部管理规定以及工作制度, 制订售票员工作准则;导游人员管理准则;导游工作准则, 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 根据工作强度, 适当调整, 做到张弛有度。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建设, 是强化培训, 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旅游活动是一项寻觅美、欣赏美、享受美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导游服务人员的形象是游客之友、游人之师、单位形象的代表。所以语言、知识、服务技能三者的和谐统一, 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摘要:简述了生态游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重点探讨如何开展特色生态旅游。
关键词:生态游,特征,可持续发展,开展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0 (2) .
东篱黄菊赏秋月散文 篇4
人世如高山流水,我真庆幸能与白杨兄为知音。6月底收到白杨兄自河南寄来的诗集《夜雪伴着他们回家》,欣喜的有些忘形了。认识白杨兄已久,但是,两个人并无深交,上网遇见了就问候一声,逢年过节,互相发个短信,我想,我与他之间的友情是风飞过高山,是燕飞过屋檐,只要心里有过,就足够了。
他不喜热闹,不喜张扬,许多时间只是安静地写作,因而收到他寄来的书,我只发个短信说了声感谢,他回我,清荷弟,你我之间何须言谢,再者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大海之间是不说谢谢的。但中国文明原是人行于五伦五常,当中秋节快要来临时,我想到了远在河南的他,好不好寄盒月饼给他呢?看看,我本就是俗人,原就有出尘之想,想着想着就弯回了烟火人间。
心念刚动,儿子隔窗叫,妈妈,你中午拿回来的月饼真不好吃,我吃不完,可不可以给笨笨?我好心情的回答,行。谁知,笨笨闻闻,转身走开了,我看得又好气又好笑,在笨笨屁股上拍一掌,笨笨跳将起来冲我汪汪两声,昴着头走了。突然间感觉自己真是俗不可耐,中秋吃月饼是传统文化,表示人月双圆,其文化符号意义远大于美食意义。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月饼已经是过了时的口味,许多人并不喜欢这种甜腻的味道。正如月饼,它肯定早已不再是先祖祭祀月亮时的味道了,而且,它的味道还会不断地变化。如此,对白杨兄这般清奇的人而言,寄去的月饼还有意义么?
一时对着蓝底白花的诗集封面有些失神了。随手翻开,一首描写焊工的诗映入眼帘:蹲稳身形几十年的功夫/眼手脚非比寻常/骨头的支撑大于地心引力/大于内心的恐慌。寥寥几句,便将钢铁厂一群处于生产第一线的焊工形像写了出来,在文学的审美传统中,比如泥土,比如天空,比如情感,一直非常富有文学生命,而钢铁却没有。现在不同了,钢铁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半壁江山,成为了一大批人的全部生活,构成了形成文化的重要基础。站在新的钢铁文化的角度上看,这种诗歌的最大功用,是赋无生命的东西以文化生命,逐渐增加新的文化因子,以至于构成新的文化形态,至此人的世界就完全变了,美不再从泥土中来,冶炼的`霞光比月光明丽,于是便有了手中的这本钢铁诗集《夜雪伴着他们回家》,耀眼的弧光唤醒生命,小草的叶片导引春天,蹲踞的姿势安稳凝重,身后的钢铁握手言欢。
身后的钢铁握手言欢,这样的句子令我想起了诗人一手牵着沧邈的远古,一手挽着激越的当代。还令我想起了一派林立的钢铁建筑,在一派明媚的芳草地上。历史上不曾有过这种景象,现在蓦然出现了,和泥土的文化完全不同,而且非常漂亮,非常震撼!
和钢铁在一起,感受交响乐的悲壮,并不凄凉。
“老邻居”饭香,飘逸在东篱园 篇5
直到来到位于奉贤郊外的“老邻居饭庄”,我终于豁然开朗。苦苦寻求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竟然就藏匿在这距离松江不到30分钟车程的地方。
这里美不胜收。汽车一驶入园内,古式门楼上“东篱园”三字就与那份对清幽的渴盼相呼应。沿着水塘开进,一路上瘦竹摇曳,芭蕉婆娑,微风夹着细小的水珠扑打着脸颊,好不清爽惬意!放眼望去,一大片的水塘清澈见底,水塘上设置的七座亲水平台,由不得你不欣喜若狂。撑起那欧式遮阳伞,躺在休闲的藤椅上;亲友们在一起,打牌、聊天;或者泡上一壶茶,临着湖面,就着微风;兴致更浓的时候,就来一场钓鱼比赛吧!一座二十多米高的喷泉,把水的清凉、水的包容、水的灵性演绎得淋漓尽致,阳光照耀下,水面泛出七彩虹桥,不要以为到了天宫,这里可是 “老邻居饭庄”。至于那成林毛竹的幽静,成片栀子的花香,青砖搭起的酒窖,新鲜应时的果蔬,田间嬉戏的鸡鹅……总之,近6公顷的田园风光,给人们带来的是不断的惊喜。
这里美食荟萃。木质的点菜房中,根据食物拍摄的菜式彩图陈列在摆渡的木船上,明码标价,特色凸显。这里的菜式风味独特,比如龙凤汤、红烧鲈鳗,用料讲究,烹制精工,令人回味无穷。这里还能品尝到最地道的上海本帮菜:外婆红烧肉红油赤酱,肉质选用三精三肥的五花肉,肥而不腻,筷子夹上去能感觉到肉的弹性,吃到嘴里香甜润滑,咬一口肉汁溢出,香味十足;八宝辣酱炒年糕色泽艳丽、辛辣鲜香,年糕吸收了辣酱的鲜香,有嚼劲又不粘牙。这里采用的是最新鲜的食材,做出的却是最创新独特的菜肴。蒸土鸡里加入了新鲜菌菇,慢火炖上几个小时,肉质酥软,汤汁金黄;寻常的海蜇、芹菜、紫甘蓝等切成丝拌入特色酱汁,就成了一道清爽解暑的八宝菜;最普通的山药块,经过特殊处理后淋上蓝莓酱,色彩的交杂和口感的融合成了一道最受孩子青睐的美食。这里的菜肴不仅味美而且价廉,每月都有“一元菜”回馈顾客,如蛤蜊炖蛋、绍兴醉鱼,真的都只需一元!
这里美意不绝。餐厅包厢装修豪华,落地窗外绿意盎然,一间间的特色小木屋,毛竹环绕、清净幽雅。还有可以摆放12桌的亲水大厅正在装修。10多间的标房风格迥异,泰式楠木小屋、维族毡房等,都布置得温馨整洁,还有可以同时容纳40多人办公需求的会议室。水塘的另一侧,篮球场、开心果园,还有即将开放的足浴房、K歌房。休闲娱乐美食,应有尽有。大门边上的小竹屋里,还供应特色的野鸡蛋,包装精美的礼盒,是走亲访友的不二之选。
东篱园——老邻居饭庄,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了美景、美食和美意的世外桃源。那纯净的乡土人情,让人感悟自然的乐趣和生活的真谛,它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人文与自然,纯朴与时尚的完美结合,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东篱园——老邻居饭庄,这是一个可避尘扰、可得悠闲、可享美食的最好去处。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邬桥镇张塘镇(A4叶大公路出口西行八公里)
田间地角诗材料 采句东篱日影斜 篇6
“蹲守孤村雪满身。几回梅影下,暗香循。当时偏爱落花茵。征衣湿,松竹掩柴门。案犯久相邻。石阶芳草绿,又清晨。个中滋味向谁论?闻警令,收网在黄昏。”这首《小重山·埋伏》,哪儿是公安词,分明是一首全新的田园词。田园,成为公安人员办案的舞台,诗意栖居的乡村,怎么能容忍逃犯漏网藏匿呢?作者如一位高超的画家,轻轻落墨,淡妆素抹,便把一位忠于职守的侦察员的风采,惟妙惟肖地勾画了出来。词写公安跟踪围捕“疑犯”,却描绘出一副暗香疏影的田园画卷。及至点出“芳草绿”之节序推移,由冬入春,年年岁岁,忠于职守,势理具足。“收网黄昏”,已见胜果,含而不发,引人遐想。看似万难之题材,竞写出前无古人之佳作,始知诗意在心,不囿于物。作诗填词,立意在先,境界为上,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此词当之。
再来看《御街行·清明东湖执勤》:“绿杨枝上黄莺闹,水万顷、樱花俏。风筝直与碧天连,谁在湖心垂钓。踏青车马,如龙交织,长是乡思扰。警徽相映斜阳道,但只把、平安报。暮云家犬村头吠,祭祖何时归告。田间月下,双亲病卧,无计床前孝。”这首词被作者视为公安诗词,但我认为,更是一首田园词。诗无达诂,作者知其然,读者未必知其所以然。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警察,为了保一方平安,节假日常常放弃休息,自是忠孝难以两全。舍小家为大家,纵然故乡“田间月下,双亲病卧”,由于警务在身,只得将对父母的挂念,深深地藏在心底,植入诗词。作者把田园风光和公安的奉献结合,将忠孝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画意警情,物我相融。其崇高的为国为民之情,在“绿杨黄莺、风筝碧天、警徽斜阳、田间月下”,构成的一幅幅画卷中尽得彰显。涂运桥出生在农村,并在乡下生活多年。他一直把自己当做农民的儿子,始终不改淳朴的本色。被业界誉为“诗警”后,仍把自己当做长城上的一块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他都无比热爱。每一点变化,都令他欣喜。他的公安词,大都打下田园的烙印。他的《渔家傲·油菜花地采风》,更是把农村城镇化这一时代的变迁的具象,表现得非常到位:
“碧野蓝天蜂蝶舞,春风漫卷黄金缕。花径深深逢老妪。传笑语,儿孙飞向高楼住。不入群芳无所虑,甘为农户添财富。调味佳肴香远誉。闻锣鼓,谁家今又新娘娶。”作者轻挥画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自然而然,实境写照,最后金声玉振,从娶新娘身上,道出了农家的甜蜜幸福生活,间接地折射了国家的富农政策,落到了实处。碧野蓝天、蜂萦蝶舞、春风漫卷、黄花铺地,美不胜收。作者在采风过程中,寻花径,通幽巷,逢老妪,闻笑语,看“儿孙飞向高楼住”,率直天然,怡然自乐。读到这里,不禁想起杨万里的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然而,此时儿孙,是人高楼;彼时黄蝶,是人菜花。二者相映成趣,引人玩味!
《鹧鸪天·故园今昔》其一:“漠漠农田寒雨纷,荆榛遍地草如茵。耕耘一载难温饱,播种三春费苦辛。儿辍学,女离村。至今老树认乡亲。伤心最是爹娘语:长大争当城里人。”其二:“拔地高楼日日新,还家难觅旧时痕。梁湖道上花香袭,锦绣山中鸟语闻。寻足迹,费艰辛。谁裁锦绣布乾坤?春风卅载故园换,今日城乡难细分。”这两首词,可谓其田园诗词的代表作,如两幅画卷。其一作于三十年前,其二作于而今。两幅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震撼人心。其一读来尤其感人肺腑,一句“长大争当城里人”,曾是多少乡村少年的梦想。在今天某些农村,这一现象依然存在。这句可谓词眼,振聋发聩。三十年前农村贫穷凋敝的现状,作者用“荆榛遍地”形容,沉郁苍凉。下片“儿辍学,女离村”,更是真实写照,也是词人的体验。其二,展现的农村面貌一新,鸟语花香袭人。“春风卅载故园换,今日城乡难细分。”万千感慨,尽在春风已把故园更换中。时代沧桑,故园今昔,用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确实来之不易。
【东篱】推荐阅读:
东篱,东篱陆游,东篱的意思,东篱赏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