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

2024-07-23

自恋(精选12篇)

自恋 篇1

说起丁冠淮, 他可是咱们班的“风云人物”, 他身上的趣事给大家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乐子。鉴于他的“出色表现”, 大伙儿为他取了个与众不同的雅号———自恋达人!

“自恋达人”顾名思义就是“过于自信”的人。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学时他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我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 只要我不懈奋斗, 必定前途无量!我要力争当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全市第一!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热烈的掌声中, 我打量着台上这位矮小瘦弱的男生, 不禁被他这股“牛劲儿”感动了。

他“牛”在永不言败。“自恋达人”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但作为竞争对手, 我的名次总是“醒目”地“屹立”在他的前面。虽然连连败退, 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磨灭掉他的信心:他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并时刻关注我的动向。经过一学年的艰苦奋斗, 期末考试的成绩揭晓了, 我考了全班第四, 而他却以四分之差屈居第六!在一片哄笑声中, “自恋达人”从容地捧着给我的“战利品”, “毕恭毕敬”地对我说道:“对不起, 我输了!”一瞬间, 我发现他的眼眸里掠过一丝失落和惆怅。但他很快恢复了常态, 用力拍了拍胸脯, 声音洪亮地继续说道:“不过, 我永远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总有一天我会战胜你, 咱们走着瞧吧!”字字句句中透着永不言败的坚定和执著。

他“牛”在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自恋达人”的演讲水平堪称一流, 但是在学校一年一度的“语文节”上, 老师却选我参加了演讲比赛。受宠若惊的我不禁暗暗担心:这该给争强好胜的他多大的打击啊!但是出乎意料, 他竟然依旧有说有笑, 似乎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瞧着我大惑不解的神情, “自恋达人”轻描淡写地解释道:“老师这么决定必有她的道理, 我干嘛乱操心啊?”接着他眼珠一转, 笑嘻嘻地猜想道:“也许是老师怕我累坏了身子, 才拉你替补的哦!”说完便飞快地跑了, 留下一串顽皮的笑声。他的乐观和从容再一次深深地感染了我。

“自恋达人”充满自信, 脚踏实地成长着, 同时也给周围的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勇气和欢乐。闭上双眼, 我在心里由衷地祝愿他:“总有一天, 你会是最棒的———加油!”

(指导教师:黄兵)

自恋 篇2

在我上五年级的某一天,妈妈说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我的表哥,因家中有事会在我家住上几天,当听到这个消息那刻起我就幻想着他的样子并盼望着他能赶紧来跟我玩。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晰地回忆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呢:那天我放了学就早早回家了,一推开门,天啊,家里有个陌生人,看他专注地看电视的模样,似乎忘记了世界忘记了自己,当然也没察觉到我的到来,我想:盼了这么多天,终于来了,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如先打个招呼试探一下。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我们竟然只是互相问了声“你好!”天哪,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见面情景,我无语了。不过,嘿嘿,趁着这个机会我还是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单眼皮,不大却明亮;头发长长的,一双修长白皙的手很有礼貌的放在腿上,一副标准的“乖乖男”形象。“啧啧,没想到表哥居然会是一个这么安静的男生,要他主动跟我玩的愿望估计实现不了了!”我边想边回自己的房间——写作业去吧。

表哥在我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渐渐地我们俩熟悉了,可谁知他的形象完全变了,我想他以前的样子只是装的,或者说刚来一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造成的,你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是个“超级自恋狂”!

有一次我在家睡午觉醒来后发现家里没人,就觉得无聊只好看电视来解闷。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一声雷鸣在我耳边想起“妹——我回来了!”“啊!你想吓死我啊!你走路没声音的吗?”我拍着心脏的位置指责到。“没事,吓不死的。来看看你哥我的新发型怎么样,帅吧!”他朝着我抛了一个媚眼,然后甩了一下他的头。“呃,老哥你别恶心我了好不好啊!我肚子里没东西可吐了!”我瞟了他一眼。“切,老妹你不用不好意思了,你老哥我这么帅,已经让你快吐了,看来我真是帅到无可救药了!”“呕——”我做出呕吐状给他看,“你也太自恋了吧!”“no,no,哥不是自恋,哥是在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的爱慕之情罢了!”他摇着食指对我说。而我呢,无奈只好作当场晕倒状以期待他不要再来恶心我了!

唉!我真是有眼无珠啊!我竟然把一个“超级自恋狂”定位成“乖乖男”老天啊,来块豆腐砸死我吧!……

自恋领导力 篇3

自恋者通常能说会道。他们需要刻意表现自己的优越、强势和自信,渴望别人的敬佩和尊仰。如此,其自恋情节必定要包装得令人着迷向往。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原君》中说:“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以天下为己任”不是自恋,又是什么?本来,大家都各扫门前雪,有人声称要帮大家扫街上的雪,甚至要替你扫你门前的雪,你相信,与其同行。于是,有了各种有关领导力的行为艺术和神话传说。

乔布斯有个令人走避的恶名:地狱来的老板。他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也无法忍受不够聪明的员工。在他最著名的每周一马拉松式的会议里, 他会和相关团队检查整个事业体, 包含上周公司卖了哪些产品、每一个还在发展中的商品、每一个遇到瓶颈的设计, 一件一件仔细检查讨论。在与乔布斯的合作中,很多人并不能立刻理解、认同他的要求,但很多人承认,乔布斯的压力让他们做了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成果。

自恋者所拥有的很多品性正是领导者所必备的特质:很有想法、极度自信、非常果敢等。这些在正常情况和尺度下,可能被认为是重大性格缺陷的特点,在某些动荡的时期和环境下,比如战争和巨变时代的企业竞争中,可能会显得尤其引人瞩目,能够使自恋者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乔布斯重掌苹果公司之后,果断砍掉了大多数项目,力排众议以“云系统加移动智能装置”为蓝本构建的新商业模式,契合了当时美国发展的潮流趋势,使得苹果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风骚。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这些领导者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极具杀伤力和破坏性。他们往往拒绝挑战,无视他人。当他们的判断与外部趋势南辕北辙的时候,业绩会快速滑坡,自恋者身上这些极端的特点便会显得令人难以容忍。

惠普前CEO卡莉·菲奥莉娜就是典型的破坏性自恋型领导者。这个曾经连续六年被《财经》杂志选为美国最有权力的女性,也曾是道琼工业指数30支成分股中唯一的女性执行长。《华尔街日报》在菲奥莉娜下台后引用麦科比的理论指出,菲奥莉娜屡屡成为商业杂志的封面故事,并不是她在该产业市场上有什么开疆拓土的成就,而是她擅长以远大的愿景、迷人的气质和言行包装自己。这种自恋型领导者只在乎自己的形象和名声,有好的表现都是她的英明,成绩不佳就是下属无能。专业不足却极度自大,导致身边围绕着不说真话的人士。黯然下台后,她却要求光彩离职,离职补偿金高达6.7亿美元。动辄裁减员工却宽以待己,她离职当天员工开香槟庆祝。可以说,正是因为卡莉·菲奥莉娜过分的自恋性格,导致她最终的失败。

自恋也分健康与破坏的。我们不禁幻想,如果不自恋的人当领导会有怎样的领导力?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满眼望去,不自恋的人当上领导的可谓凤毛麟角。最终而言,自恋与否和程度如何,也许都是定义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自恋者身上的独特品性既是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是破坏性的源泉。当其创造力大于破坏力的时候,领导力的正面效果就会占主导。当其破坏力大于创造力之际,他们也会遭到原先追随者们的唾弃和不齿。

论画家的自恋情结 篇4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丢勒的第一幅重要作品是他十三岁时的自画像。这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现存的最早的一幅自画像作品,开创了自画像这样一个绘画范畴。丢勒一生画有多幅自画像。《自画像》1498年/油画/52×41cm,在本作品中,丢勒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深刻传神的表达,既成功到位地刻画出了画家沉着冷静、仪表堂堂的外貌气度,又含蓄自然地向观者传达了他才华满腹、信心十足的内心境界。该作品形象逼真、神态自若,令观者无不惊讶。

在现在新生代里方力钧的光头形象以其优美得近乎是平涂的手法,把有明显个人标记的光头形象结合进平凡的、司空见惯可以熟视无睹的场景,表现一种失落的和无目的的感觉。新生代画家刘晓东和喻红夫妇也热衷于刻画日常生活中最庸常、平淡甚至有些许无聊的场景。如刘晓东描绘其家人的《没办法之九》和《母与子》,在这些作品中画家有摆脱政治和社会的观念。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是生命的自恋情结。但凡是搞艺术创作的人,都有那么点自恋。虽然不是绝对,但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笔者自己来说,我喜欢有那么点自恋的艺术家。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在内心深处承认自己、欣赏自己,那么未必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心灵的工程,需要用人的心智去劳动,甚至还需要一定的天赋。为什么这一类人都容易自恋呢?因为创作本身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没有对自我的肯定,是很难完成的。当然,自恋的背后还是自信,自信的背后则是实力。

艺术作品都是源自创造者生命自身的一种真实的审美表达或者审美再现,无不带有创造者自身的生命印记。也就是说,艺术作品是作者自身一种经过审美化的自我审美再现或表现。大凡艺术创造力强而旺盛的人,必定是极度自恋的人。梵高,在他有生之年,作品受自己兄弟控制,卖画卖得连自己生活费都挣不回来,向兄弟要卖画款好像要等自己弟弟施舍似的。就这样一个在那个时代人眼中不算成功的画家,一个饱受忧郁症折磨的画家,梵高自恋的程度,远高于一般人。笔者每一次翻开梵高画册,都为梵高许多幅自画像着迷:一个农民形状的荷兰人,两只深而忧郁的眼睛,从各个角度观察自己、欣赏自己,仿佛要把自己骨子里的哪怕藏到角落里的好都要看个透、回味个够似的,这就是一个极度自恋的梵高。至于大家熟悉的蒙娜丽沙,有考证说那幅画其实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只不过被画家加了女人的外形而已了,如果这个考证属实,达芬奇这个古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就是个最自恋的人。

艺术创造的原动力是自恋,而自恋是孤独的孪生兄弟,因为与人相关的关系,无非是他人与自己(社会关系)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因为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因为正如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所表明的:相知不可获得,因而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必然有某种程度的疏远,也必然有某种程度的不契合,而处在这种不契合的关系中,人必然产生某种焦虑感或者不安。所以,为了求取心灵的安宁,人只有走向自己,寻求自己与自己契合的关系,达成某种平安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孤独。当孤独的时候,因为生命体自我保存本能,人必须自爱,而这种自爱,被外在的力量(社会)定义为自恋。

自恋搞笑的句子 篇5

2、我怎么可以这么帅,帅的不敢出门,我怕一出门所有的男人、男生都会失恋。

3、那种说话超级搞笑,脾气特别好,体贴温柔的人真的无可挑剔,比如我。

4、成绩这种东西,你丑你先排,我帅我随意。

5、咱一路漂移、只留下一路轮胎印......

6、你应该找个可以逗你笑的人,而不是我这种把你美哭的。

7、帅不是我的错,都是因素惹的祸。

8、脑细胞开始造反,失控中。

9、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10、我是神。

11、哥不想说哥很帅,因为哥不想和全世界的人说一样的话!

12、和闺蜜出去旅游,累了在树下休息。突然几滴鸟屎滴到我脸上了,我还没反应过来,闺蜜就拿手帮我抹匀,边说,你的防晒霜没摸匀呢。

13、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的灿烂,一花调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14、我对象很好,象对我也很好,而且我对马,兔子,狗都很好。

15、当你见到本人时,你会发现,原来还有人帅得如此具体!

16、不当坏人,真浪费了你这双鬼鬼祟祟的眼。

17、不要为所能为,不要花尽所有,不要全信所闻,不要言尽所知。

18、啊!为什么蓝天和大海是蓝色的呢?因为我喜欢蓝色。啊!为什么其它事物不是蓝色的呢?那是因为它们都深深地觉得它们配不上我喜欢的颜色!

19、我把你们一个个当朋友,可是你们呢,却把我当女神。

过分解读是自恋 篇6

艾略特在写完《荒原》后发表过一份声明:“承蒙各位评论家把这首诗解释为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甚至是当做重要的社会批判。我本人却认为这首诗不过是个人在完全无足轻重地对生活咕哝几句发泄一下不满罢了,它不过是些带有韵律的牢骚。”

我认为这是作者在面对别人的曲解时宁愿不解释的自谦。一怕麻烦;二来正应了米兰·昆德拉的老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思维本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正如炫耀是人类最要不得的缺点一样。过分解读与神话某人的背后并不是实打实的崇拜,而是自恋的表现。被神化的人在无意和无辜之间竟然充当了这些人的标签,这是最恶俗的欺名与盗世。面对这些人我只有一句警告:连圣贤都说过真理并不一定非要讲出不可,你又何必长驱直入自取其辱呢?

《黑天鹅》:自恋与完美的达成 篇7

在影片开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妮娜在母亲近乎畸形的约束下成为了白天鹅的绝佳代表———无性人。她与母亲相依为命, 生活唯一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像贝丝一样的完美舞者。在剧团和家的两点一线中生活, 哪怕只是迟到一会儿就会接到母亲催促的电话, 生活的一切细节都有母亲着手, 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延续母亲的梦想, 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在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 妮娜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位风姿绰约的舞者, 她不希望妮娜像她一样过早退出舞台, 于是将妮娜的世界守在了自己可以掌控的围城之内。让妮娜走在自己为她规划的道路上, 不允许妮娜有任何偏差, 这样母权兼父权一身要求绝对统治的母亲让妮娜逐渐成为了一个无性人。

芭蕾舞剧团本来就是一个阴盛阳衰的地方, 剧团老板成为了片中男性的最典型的代表, 他高大健壮充满活力, 是妮娜懵懂的对象。而在妮娜和老板的几次交流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妮娜在男性面前是多么的被动无力, 这一切都是源于妮娜对外界的无知。在面对母亲所划定的围城以外的世界, 妮娜充满了畏惧和向往, 对外界的探索既是妮娜从白天鹅到黑天鹅转变的要求, 同时还成为了妮娜最终崩溃的原因。

作为一个无性人的妮娜就像音乐盒里的玩偶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跳舞, 只知道自己要做到完美, 要达成母亲的要求, 要让自己成为像贝丝一样众人关注的对象。这样的妮娜唯一能够爱的就是自己, 因为她的世界里别无其他。

妮娜从一个无性人到女性意识苏醒的过程是痛苦的。她无法达到剧团老板对她的要求, 无法将被压抑的欲望表达出来, 无法继续做母亲的乖女儿, 自身的束缚让妮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她要求自己必须达到完美, 所以她无法接受自己的表演有任何瑕疵。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她开始产生幻觉, 她开始变得敏感、焦躁, 时刻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尽管妮娜一再尝试她还是摆脱不了自己作为白天鹅存在的根本, 最后她走上了和贝丝一样的道路, 将自己完全交付给给黑色的冲动, 用放纵的快感来完成表演。

在影片中将妮娜一步步领向完美的是莉莉, 一只真正的黑天鹅。莉莉是妮娜的对立面, 她性感迷人, 她跳舞时自在放松, 她一开始就得到了剧团老板的青睐。在贝丝离开剧团后, 莉莉成为了妮娜钦慕的对象, 妮娜内心里渴望着成为像莉莉一样的人, 那样她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演绎出魅惑的黑天鹅。在和莉莉的交往中, 妮娜一步步地走出自己的围城, 开始尝试那些她渴望已久的放纵。在莉莉的帮助下妮娜对性的渴望得到了满足,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妮娜的负罪感和自我厌恶。在妮娜开始逐渐退回到无性人的状态的时候, 她的主角位置遭到了威胁, 这是将妮娜推向黑天鹅的致命一击。完全释放的妮娜在幻想中杀死了莉莉, 得到了欲望的宣泄。在舞台上, 妮娜通过完美再现黑天鹅的卓越风姿征服了观众。这样妮娜成就了自己对完美的追求, 她像贝丝一样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得到剧场老板的喜爱。妮娜下场后认识到了自己的幻觉, 她刺伤的其实是她自己, 于是她迅速跳转回白天鹅的状态并完成了剩下的表演。妮娜的完美是通过白天鹅与黑天鹅共同在她身上的展现来达成的。天鹅湖成为了妮娜舞台表演上最大的一个高潮, 也是最后一个。

纵观全片, 事实上妮娜并不曾爱上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她对莉莉的迷恋只是追求完美的一个折射, 实际上妮娜追求的是在莉莉身上反映出的自己的另一面。而妮娜对剧团老板的懵懂是来自对自我肯定的要求, 妮娜需要一个角色来实现自己的完美, 来达到母亲的期许, 来让自己可以站在和偶像——贝丝一样的高度, 而这些离开剧团老板是无法达到的。除此之外, 贝丝和老板之间的暧昧关系, 也成为了她艳羡的内容。她要让自己像贝丝一样成为老板的小公主, 成为舞台的主角, 凡是她的观众都必须爱她的表演, 爱她的完美, 而这需要通过黑天鹅的表演才能实现。而妮娜对贝丝的追逐, 则是因为贝丝是她心中完美的化身。正是这般对完美的绝对追求让妮娜最后会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来促成自己的完美, 哪怕自我放逐也在所不惜。

浅谈如何纠正学生的自恋倾向 篇8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自恋倾向者居多,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核心,家族的“小皇帝”,孩子普遍受到亲人的溺爱,从小就自认为是最完美的或无可比拟的,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唯我是从,这些孩子不知道应该去关心别人,去爱别人,处处表现出了明显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为自恋症的形成铺垫了基础。

有自恋倾向的学生最突出的标志是自我关注和自我标准。他们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过度的自我关注。他们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狭隘的自我身上,并且用自己认定的固定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周围的人和事。不能认同别人,认为周围的同学没有自己有才华、有能力,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当周围的人和事符合他们的主观标准时,他们就表现出高兴或满足;而当周围的人或事不符合他们主观标准时,他们就表现出抑制、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经常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团队工作中总想把自己放在领导的位置,好出风头;而且他们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趋向。他们通常是自我夸大、自我赞美、自我表现,常幻想自己才华横溢,能力超群等。在感情和内心世界中有孤芳自赏的心态。

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有自恋倾向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自恋倾向是自恋的前身,而自恋是我们心灵发展过程中残留的儿童成份,它不仅会严重阻挠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被一些心理治疗大师认定为一切心理疾病的总根源。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刻意关注这类学生,有意的走进他们,做他们的护花使者,做到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当学生出现自恋倾向时,教师应引起高度注意,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纠正。

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目前,大部分家庭构成都是“非常6+1”,即6个大人,1个孩子,三千宠爱集孩子一身,无形中促成了学生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孩子,是最完美无暇的。这成为学生自恋倾向形成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自恋倾向,就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点是纠正学生自恋倾向的基础。

(一)和学生讨论明确“正确认识自己”的含义:

1. 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让学生明白: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

2. 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郑重其事的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陷入自恋,不能自拔。

(二)教给学生认识自我的途径

1.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自我观察是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纠正自恋倾向的重要途径。

2. 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妨借用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二、要求学生同类相比

1.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好胜心强,自以为是,好逞强的学生,可以让他到一个品学兼优但家境非常贫寒的同学家去看看,鼓励他们交往,使其认识到自己不光有优点,也有缺点。认识到自己不是完美的。

2.对于那些家境一般,父母平常,但又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学生,可以和他一起做班级学生家庭构成调查,让他根据调查表,仔细阅读,反复比较,找出差距。从而正视自己,克服自恋倾向。

总之,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比较,学会谦虚待己待人。老子的《道德经》中不厌其烦的指出:“圣人不自大,故能成其大;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因为谦虚、谦卑是抵制自恋倾向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意味着放弃自我比别人优越的态度,虚怀若谷的接受他人或真理。谦虚、谦卑可以使有自恋倾向的学生放下架子,聆听对方,容纳异议,是对自恋倾向的矫治。

三、鼓励学生走进群体

由于家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忽视了学生社会性的从小培养,学生常常缺少与异性和同性伙伴的交往,无疑对自恋倾向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所以鼓励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即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有预防自恋倾向形成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游戏和集体活动,如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把自己和这些学生安排在一起,就像农民偏爱“弱苗”一样偏爱这些带刺的“花朵”,陪着他们大胆与不同性别的学生交往,陪着他们学会帮助别人,帮助他们试着去爱别人,强迫他们放弃单一的自我标准,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从而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扩大自已的兴趣范围,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走出小小的自我,走向大大的社会。

四、强迫学生适当受挫

“0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蜜罐中长大的,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父母总是对他们爱护有加;不管是应该的还是不应该的,父母一律包办代替。这些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因此也就滋养了一部分学生的自恋倾向: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是大家瞩目的焦点,父母为他们所做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面对困难和挫折,总是期待别人帮忙解决,一旦受挫,便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甚至是自怨自艾,消极颓废。这时,教师可以配合家长,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挫折困难,让这些学生适当受挫,再让他们通过努力,克服挫折困难。就像把娇嫩的花朵放到适度的阳光和风雨中,才能变得坚强,才能有担当,敢担当。这样一来,这些学生的自恋倾向就有效地得到遏制。

有自恋倾向的学生就像沾染病菌的花朵,只要教师有意留心,及时发现;刻意关注,找准病因;科学引导,对症下药,就一定能药到病除。我们教师都要像这样去有意栽花,就一定换得满园春色。

摘要: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有自恋倾向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我们作为教师,要刻意关注这类学生,有意的走进他们,做他们的护花使者,做到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第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第二,要求学生同类相比。第三,鼓励学生走进群体。第四,强迫学生适当受挫。只要教师有意留心,及时发现;刻意关注,找准病因;科学引导,对症下药,就一定能药到病除。

关键词:自恋,纠正,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浅论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文艺生活,2010,(07):78-78.

李长吉诗歌中的自卑与自恋 篇9

李贺诗歌风格的一个重要表现, 就是用词十分极端, 钱钟书先生认为“长吉赋物, 使之坚, 使之锐” (1) , “长吉化流易为凝重”, “其每分子之性质, 皆凝重坚固;而全体之运动, 又迅疾流转。故分而视之, 词藻凝重;合而咏之, 气体飘动” (2) 。李贺在自己的诗歌中喜欢用极端的意象, 而且在不同的意象兴致之间跳跃。在李贺的性格中也有极端的一面, 他极度自卑, 又极度自恋。他的自卑主要来源于自己丑陋的容貌, 病弱的身体以及低微的身份。

李贺在诗歌中有数次对于自己外貌的描写, 如“巨鼻宜山褐, 庞眉入苦吟” (《巴童答》) 、“庞眉书客感秋蓬, 谁知死草生华风” (《高轩过》) 。在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中, 也有对李贺外貌的描述:“长吉细瘦, 通眉, 长指爪” (3) , 综合以上诗句和《李长吉小传》来看, 李贺的长相主要有“巨鼻”、“庞眉”、“细瘦”、“长指爪”。李贺对于自己的丑陋相貌非常在意, 他在诗中描述自己相貌, 自称为“庞眉书客”, 其间不无自我嘲讽、心绪低落之意。

李贺自幼体弱多病, 生理上的疾病诱发心理上的隐疾。他经常非正常性落发, 甚至年纪轻轻就惊见白发:“日夕著书罢, 惊霜落素丝” (《咏怀》其二) , “归来骨薄面无膏, 疫气冲头鬓■少”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李贺在诗中反复描述自己发白脱落, 而且长期的病痛让他面无人色, 身体瘦弱, 他反复地哀叹呻吟, 为自己生来就体弱多病而愤懑不平。

李贺是唐代大郑王李亮之后, 但是到他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他的父亲一生官职低微, 在李贺少年时期就早早去世了。但是皇族之后的身份却让李贺念念不忘, 他多次在诗歌中强调自己的皇族身份:“欲雕小说干天官, 宗孙不调为谁怜”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哦鬟醉眼拜诸宗, 为谒皇孙请曹植” (《许公子郑姬歌》) 、“眼大心雄知所以, 莫忘作歌人姓李” (《唐儿歌》) 。除了在诗句中总是以“宗孙”、“皇孙”自居, 他在为诗歌所写的序里也反复强调自己皇族后裔的身份, 例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申胡子觱篥歌》序亦称:“朔客李氏亦世家子。”他对自己早已破落的皇族后裔的身份眷恋不已, 然而现实中的穷困潦倒又让他与皇族应有的境遇越来越遥远。李贺家的实际经济情形, 并非宽裕的富贵之家, 而且十分窘迫, “我在山上舍, 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 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由于家境贫寒, 他的弟弟不得不去南方谋生, 李贺在《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中描写送别胞弟的情景, 悲叹不已:“辞家三载今如此, 索来王门一事无!”他在长安求官三年, 却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不得不靠奴颜婢膝地“索米王门”来求得勉强糊口, 他的内心是极其沉痛的。

李贺举进士不第, 黯然回乡, 后又去长安干谒请托, 最终在韩愈等人的帮助下, 依靠恩荫得官, 被朝廷任命为从九品的奉礼郎。《旧唐书·职官志》载, 奉礼郎“掌朝会祭祀君臣之版位”, “大凡祭祀朝会, 在位者拜跪之节, 皆赞导之” (4) 。它没有任何的实权, 不过是在祭祀时为皇族提供服务的小官。这与李贺内心的期盼相差太大, 于是他在很多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莫大失望之情。其《赠陈商》诗歌开头咏叹道:“长安有男儿, 二十心已朽。”一下子就宣泄出自己身遭悲惨命运折磨的心灰意冷、抑郁苦闷。他叙述自己从事奉礼郎之职的日常工作:“礼节乃相去, 惟悴如刍狗。风雪直斋坛, 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 唯欲承箕帚。”这些都是一些繁琐低微的事务, 作者像奴婢一样被人使唤、任人摆布, 这对以“宗孙”、“皇孙”、“唐诸王孙”自居的李贺来讲, 简直就是莫大的羞辱!他亲眼目睹诸多王公贵族奢华糜烂的生活, 内心受到极大的刺激, 于是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加以无情的讥讽。他的《荣华乐》、《贵主征行乐》等诗篇, 采用大量篇幅和华丽词藻, 描述贵族纵情享乐的奢侈生活, 仅在结尾处引用盛极必衰的例子, 不难看出他“劝百讽一”的倾向。和白居易《轻肥》等讽谕诗歌同情民生疾苦的主旨不同, 李贺的内心怀有对于富贵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并不属于自己, 于是内心感到极大的不平。

人生如同弹簧, 收缩的压力越大, 反弹力也就越大。李贺身处现实环境的无奈之中, 产生了人生难偶的自卑心态;但是骨子里的轻狂与不屈, 又使他不甘就此沉沦, 更不愿被人鄙视和怜悯, 于是每每表露出极度自恋和自傲。他每每以“壮士”自称, 写出一些意气昂扬的诗作, 如其《南园》诗所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马诗》其五亦称:“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这些作品都渲染出蓬勃激昂的壮志豪情, 表达出诗人急于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太平广记》记载:

李贺字长吉, 唐诸王孙也。父晋肃, 边上从事。贺年七岁, 以长短之制, 名动京师。时韩文公与皇甫湜览贺所业, 奇之, 而未知其人。因相谓曰:“若是古人, 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 岂有不知之理。”会有以晋肃行止言者, 二公因连骑造门, 请见其子。既而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 贺就试一篇。承命欣然, 操觚染翰, 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 曰:“ (略) ”二公大惊, 遂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所居, 亲为束发。

这则材料缺乏历史根据, 实属小说家言。不过它也反映了时人对于李贺的看法, 李贺少年天才之名远扬, 为大家所公认。“总角荷衣”、“年七岁”固然太过夸张, 但是他小小年纪就能写出此诗, 让大文豪韩愈刮目相看, 确也说明李贺才气纵横, 非同一般。世人对李贺的评价不光是少年天才, 还有狂傲不羁的一面。唐人康骈《剧谈录》云:

元和中, 进士李贺善为歌篇, 韩文公深所知重, 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 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少, 以明经擢第, 亦攻篇什。常愿结交贺。一日执贽造门, 贺览刺不容, 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 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 惭愤而退。其后左拾遗制策登科目, 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 因议贺父名晋, 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 时辈所排, 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 为著《讳辩录》明之, 然竟不成事。

关于此则材料, 朱自清先生已证明其伪, 犯了关公战秦琼的错误:元稹擢第时, 李贺仅有四岁, 自然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李贺的狂傲确实在当时闻名遐迩, 就连其表兄李藩毁其诗稿的传言, 也是写明“恨其傲忽” (5) 。李贺少年就以诗歌闻名, 最后科举遭人谗毁, 估计也和其恃才傲忽的性格不无关系。他在《巴童答》诗中自评已作:“巨鼻宜山褐, 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 谁识怨秋深。”李贺在诗中自拟与巴童的对答。开头两句诗人哀怜自己外貌丑陋, 自己苦吟而成的诗作, 也无人欣赏。后两句则模拟巴童的回答:若不是有您李贺的乐府歌咏, 谁能知道这深秋怨意呢?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自己才华横溢、舍我其谁的自负与狂傲。

唐代诗僧齐己在《读李贺歌集》诗中总结李贺诗中的“狂”:“赤水无精华, 荆山亦枯稿。玄珠与虹玉, 璨璨李贺抱。清晨醉起临春台, 吴绫蜀锦胸襟开。狂多两手掀蓬莱, 珊瑚掇尽空土堆。”李贺肆意挥洒笔墨, 大量堆砌别的诗人不愿大量使用的色彩浓重的意象, 即使有时会伤害整体诗歌意境也在所不惜, 他炫耀自己的才气, 丝毫不懂得收敛。他的诗里具有极其浓重的色彩, 就像一块块油彩直接涂抹在画布之上, 给人以非常强烈的震撼力量。在这些大红大紫的色彩当中, 处处都有李贺本人抑郁不平的灵魂在跳动。对于李贺来说, 他渴望健康雄健的身躯, 能够策马奔腾, 成为一个孔武有力的男子。于是他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 表达他的报国愿望。诗歌当中金黄、胭脂、紫、红等艳丽的色调, 与黑、白等色调交织运用,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效果。通过浓重色彩的渲染, 歌颂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也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 充满格外豪健雄强的精神力度。

李贺是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他英年早逝, 但诗作颇丰;他“呕心”作诗, 全面展现自身的遭遇、体会、感受, 彰显非凡的艺术感知、内在精神和创作技艺, 以此来实现自己在苦短人生中的存在价值。事实上, 李贺在极度自卑与极度自恋中很难找到平衡点, 只得在现实的低谷和想象的高峰中实现跳跃。人生阅历的匮乏, 让他无法做到淡定从容, 正视自己的苦难, 因此他心绪难平, 难以压制内心的激动, 甚至影响到他的文学风格, 从而在他的诗中体现出如此秾艳奇诡、变幻莫测的风格。所以说, “当痛苦的心灵无从宣泄自身的愤懑与绝望的时候, 便只有扭曲为这种诡异朦胧的诗篇了, 就像一棵生长在山石夹缝当中的小树, 当它无法伸展自己的枝叶时, 便只有扭曲盘旋, 长得奇奇怪怪” (6) 。李贺就是这样的一棵树, 他写出的就是这样的一类奇特的诗歌。

参考文献

[1]吴企明.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2]刘昫等.旧唐书第44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

[3]朱英诞.李长吉评传[M].北京:海豚出版社, 2012.

[4]陈允吉, 吴海勇.李贺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自恋 篇10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基本处于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25岁),这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建立在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基础上,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才勇于与异性建立稳定的爱情关系。大学是个体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时期。由于生理的成熟以及心理上对亲密、归属的渴求,大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切的追求。可是爱情往往是幸福与痛苦交织,快乐与忧伤并存的。大学生在恋爱中可能会面临许多的压力和困境,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虽然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确立了自我同一性。如今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崇尚独立自我,自恋心理逐渐形成或强化。国外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过去的24年里,大学生的自恋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自恋对恋爱质量、恋爱幸福感均有负面影响,自恋度越高的人在恋爱中获得的满意度越低,并由此产生不满、争吵,以至于分手。

恋爱满意度指一个人对恋爱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如果一段关系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如果个体从中能获取的回报超过了付出的成本,个体就会表现较高的关系满意度。国内研究表明,影响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在关系中获得的回报,以及现有关系与自己对关系的期望水平相比较的结果。在埃里克森看来与他人发生爱情关系,就要把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是否做好了这一准备呢?

大学时期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恋爱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自恋的人格特征与恋爱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了这一群体不容忽视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和《洛克·华莱士婚姻(恋爱)关系调试测定》两份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某高校25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回收问卷250份,去除答案不完整问卷,数据完整的问卷228份,有效男生问卷101份,有效女生问卷127份,文科生问卷和理科生问卷各114份。

其中《自恋人格问卷》由郑勇和黄藜于2005年编制,包含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两份分量表,显性自恋分问卷包含20个题目。隐性自恋分问卷包含15个题目。问卷题目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2个分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且两个问卷的半分信度系数在0.6以上。

《洛克·华莱士婚姻(恋爱)关系调试测定》由Lock和Wallace于1959年收集筛选构成,包含15个题目,分数从2分到158分,分数越高说明关系调适的越好。问卷作者将量表用于236个样本,发现信度素数为0.90。

最后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自恋的研究分析

2.1.1 大学生自恋的特点

对大学生自恋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总分分数从35分到175分,分数越高说明该被试越自恋。其中显性自恋问卷分数为20到100分,隐性自恋问卷分数为15到75分。本研究中大学生自恋问卷均分为97.719,分值处于中等水平。显性自恋的均分达到了58.715,分值偏高。而隐性自恋的均分为39.018,分数偏低。

2.1.2 大学生自恋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对大学生自恋水平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T检验,男大学生的自恋程度(M=99.19)高于女大学生(M=96.55),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1.405,p=.82>.05)。男大学生在显性(M1=59.35)和隐性自恋(M2=39.86)得分均高于女生(M1=58.20,M2=38.35),且男生和女生在隐性自恋上差异显著(t=2.384,p=.02<.05)。

大学生自恋水平在专业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此进行T检验,文科大学生的自恋程度(M=101.56)高于理科大学生(M=94.75),并且达到显著水平(t=3.159,p=.005<.01)。文科大学生在显性(M1=60.72)和隐性自恋(M2=39.85)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学生(M1=56.60,M2=38.14),且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1)。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恋爱满意度进行T检验,女生在恋爱满意度上的得分(M=80.77)高于男生(M=80.63),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t=.003,p=.997>.05)。

2.2 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研究

对大学生自恋人格特点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大学生自恋总分及各因子(显性自恋、隐性自恋)得分与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在.01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依次为:-0.481,-0.437,-0.524。

3 讨论

3.1 大学生自恋人格特点的讨论

从研究结果看,大学生自恋处于中等水平。权欲主要反映了自恋人格的领导、权威倾向;优越感主要表现为认为自己很优秀,认为别人都喜欢自己,关注自己,是一种优越心理;特权感反映出自恋者一种利用、剥削式的行为方式,认为自己有资格、应该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自我钦羡表现了一种明显的自我羡慕和专注;易质感表现为过于敏感和脆弱。其中特权感分值偏高,说明自恋的大学生在优越感和特权感方面的表现比较明显。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尊心强,在人际交往中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敏感性。而且其中显性问卷的均分分值偏高,M=58.715,隐性自恋的均分分值偏低,M=39.018,说明在大学生中,显性自恋特征比隐性自恋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

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相比隐性自恋差异显著。这与常人所认识到的男性角色的特征较为吻合,男性比女性来讲更有掌控欲即权欲,且更加的理性、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女性大多是性情温和、随和的、有同情心的、多愁善感,这也导致女性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容易受到伤害。但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面容、身材等外部特征。有关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指出,女性在整体上、相貌、胖瘦方面比男生对身体更不满意,也就是说女性更注重自己的外部特征。而本研究所涉及的是人的内在特点,而非外部特征,所以也从反面说明男生更注重内在的特质。

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自恋更为明显。且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自恋,文科生的分值都高于理科生,这可能与不同专业性质的长期学习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差异有关。

3.2 大学生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自恋和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即:高度自恋的大学生在恋爱中获得较低的满意度。从这点可以看出,具有显性自恋人格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对权欲以及自我优越感表现的比隐性自恋的大学生更为明显,所以对恋爱满意度产生的影响要显著。此外,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要更为自恋,且对恋爱满意度的得分要低于女生,这一点也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合。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自恋明显的大学生在恋爱中获得较低的满意度。

4 总论

对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大学生自恋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自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自恋,并且更多为隐性自恋,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自恋具有显著差异,文科的大学生自恋表现明显,且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自恋与其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既然大学生恋爱问题避免不了,就应在关注的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其亲密关系得到健康发展,这里重要的是建立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摘要:大学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恋爱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和《洛克·华莱士婚姻(恋爱)关系调试测定》对某高校大学生250人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恋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隐性自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得分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自恋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且文科学生自恋水平高于理科;(4)大学生自恋水平与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自恋,恋爱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静,张海忠.自恋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2-57.

[2]Jean M.Twenge,Sara Konrath,Joshua D.Foster,W.Keith Campbell,and Brad J.Bushman.Further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Narcissism among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8,76:919-927页.

[3]郑勇,黄藜.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探析.心理科学,2005.28:1259-1262.

自恋老公爱吹牛 篇11

在一个晴朗的早上,我满怀欢喜地刚要去上班,却被一胖一瘦两个不速之客堵在了门口。胖子说:“赵阳欠我120万,限你们三天还我,还不了,小心你儿子的小命!”瘦子有点客气地说:“嫂子,我这也是没办法,阳哥借了我58万,现在我妈生病了,急着用钱啊!”瘦子还告诉我,他们在公司碰到好多找赵阳讨债的。赵阳不敢去公司,打手机也不接,他们没办法才找到家里来。

听着眼前这两人的话,我的血直往上涌。就在昨晚,赵阳还意气风发地说他要去三亚考察个项目,还说他开发的房子最近卖得很好,想在三亚买块地,将来建一座海边别墅给我和儿子住!没想到,他前脚刚走,讨债的就追上门了。我急忙给赵阳打手机,却打不通。

不知道那两个人是什么时候走的,我独自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呆,脑海里回放着与赵阳携手走过的14年婚姻历程。

我和赵阳都是“70后”,相识于医院,我是一名护士,他是一位病人。他因开车掉到沟里被送到医院,我见到他时,他头上、腿上都缠着绷带,还开玩笑说:“你看,我像不像刚从战场上回来的伤员?轻伤不下火线,我现在还能开车,你信不信?”说这话时,他的眉毛跳动着,眼睛里闪着光,好像真是个战地英雄似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能量饱满的病人,感觉照顾他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他出院后,我们谈起了恋爱。那时,他经营着一个男子健身馆,经常有几个小兄弟跟随在他左右,到哪儿都特有派。他出手阔绰,经常带我去高档餐厅,给我买高档化妆品,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因此,我们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了。虽然赵阳婚前给我承诺的四室两厅的婚房、豪华婚礼和国外蜜月游都没有兑现,但是他为我描绘了他的远大志向、宏伟目标和我们美好的婚姻前景。

女人都是因为梦想而活着的,我坚信跟着赵阳会过上浪漫、富足的生活。因此,14年来,我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全力支持赵阳的事业,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成为千万富翁的梦想。赵阳每天不停地奔波,事业却如过山车似的起伏不定。他做过许多生意,男子健身馆生意萧条之后,他开过茶楼,承包过酒店,办过投资公司,做过房地产。做生意有赔有赚,有钱时,我想要啥他都舍得买,对朋友也仗义;没钱时,他借钱也容易。他经常对我说:“男人在外面混,别怕借钱欠债,只要能够把资金周转起来,就是条汉子。”因此,我对赵阳生意上的事从来不多过问。即便是问他,他也是报喜不报忧。他最喜欢吹嘘自己能力强、人脉广、头脑灵活,没有他过不去的火焰山。

常言说,知夫莫若妻。时间久了,我知道赵阳是个爱吹牛的人,用河南话说就是个“大喷货”。谁托他办事,他有三分把握就敢吹成十拿九稳。赵阳还特别爱讲排场,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明口袋里没钱,还要抽好烟、喝好酒、穿名牌。哪怕是招待朋友吃个早餐,他也要点上一桌子的东西,宁愿吃不完浪费,也要讲个排场。朋友们在一起吃饭,他一定会抢着去结账。得意时,他会各种显摆;失意时,他就会“玩消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伤心难过,也不让别人看到他的痛苦。

我感觉赵阳这次是真的遇到坎儿了,不然他不会关手机。他又在“玩消失”了,我每隔几分钟就打一次他的手机,一直无法接通。我疯了似的一连给他发了20多条手机短信,害怕有债主真的对我正上初中的儿子下毒手,又急忙开车去学校接儿子,告诉儿子每天放学都要等着我去接他。

整整一天,我失魂落魄,设想着各种可怕的后果,心里对赵阳的愤怒情绪也不断加剧,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坐在笼子里的傻瓜,被他骗得团团转。

婚姻门诊:老公原是太自恋

赵阳是当天晚上11点给我打来电话的。我强压心头怒火,问他:“你在那边咋样?”他说:“很好啊,这边有朋友招待,过两天就回去。”我一听他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哭着说:“你还有心思在外面玩?债主都逼到咱家里了,你就不怕我和儿子出事?”赵阳略微停顿一下说:“别怕,他们只是吓唬你,不敢对你和儿子怎样的。相信哥,不会有事的!”说完,赵阳就挂了电话。我再打过去,他又关机了。

一连两天,赵阳像从地球上蒸发了似的,没有任何音讯。我从来没有这样抓狂过。我到赵阳公司了解情况,得知他开发的楼盘因为低价转包给一个没有资质的工程队,质检不过关,根本卖不出去。而且前期资金投入都是他以高息吸纳存款的方式筹来的,现在房子卖不出去,付息又多,资金运转越来越困难。他以前拆东墙补西墙地支撑了一段时间,可是随着利息越滚越多,有的存款人又要把本金撤回,他的资金链就断了。近一个月来,找赵阳讨债的人都围住他的公司门了。他白天总是躲起来打麻将,很晚才回家;他也根本没有去三亚,很可能就躲在哪家宾馆里,不愿意面对这些因讨债翻了脸的朋友们。

我心里堵得厉害,开车到郊外,痛哭了一场。哭完之后,心里不那么堵了,但是恐惧和焦虑仍然让我无法回到空荡荡的家。我拨通了好友牛霞的电话,她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我希望她能够帮我缓解情绪,给我指点迷津。

牛霞约我去她的咨询室,在倾听了我对赵阳的失望、抱怨和愤怒之后,她又询问了赵阳的社会交往和家庭情况。我知道赵阳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他7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他妈妈漂亮、能干、强势,嫌弃他爸爸窝囊,时常在赵阳面前指责、抱怨和贬低他爸爸。赵阳有两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母亲对他寄予厚望。赵阳为了让母亲如愿,极力表现好,小学、初中都成绩优异,上高中时却因结交太多朋友,结伙游玩,荒废了学业,只考了个大专。毕业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自己做生意。

牛霞分析说,赵阳可能具有自恋人格。他童年时期,因为父母婚姻冲突不断,无暇顾及他,因此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于是他便通过自恋来弥补情感和爱的缺失。自恋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自恋的人内心缺少爱,所以他内心是灰暗的,自卑、脆弱、缺乏安全感,可表现出来的却是各种强势。比如赵阳总在不停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即使没有相应的业绩和才能,还一个劲地吹牛;他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交际能力,朋友多、人脉广,因此他就过分自负,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他喜欢被赞美,忍受不了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在亲人面前不愿承认失败;他把面子看得比啥都重要,喜欢夸夸其谈和炫耀。他总是活在自己的感受里,缺乏同情心,不愿意去了解或认同别人的情感和需要,因此他也体会不到亲人的担忧和焦虑。

牛霞忠告我说:“自恋型的人,自尊心强、敏感、易激怒,这些都是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赵阳非常害怕被你发现他内心的虚弱和伤口,因此一旦你很紧密地靠近他,他就会感到抓狂和恐慌,赶紧上演消失和撤退的戏码!”

我很认同牛霞的分析,也领悟到,赵阳并不是故意欺骗我,而是他的自恋人格让他不愿面对自己失败的现实。这是他最痛苦、最脆弱的时候,我如果指责他、抱怨他,可能会让他的人格解离、精神崩溃。因为自恋型人格者最大的灾难就是:有一天,这种自我肯定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否定时,内心那个脆弱的自我将被摧毁,自我就会面临彻底的崩溃。因此,我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放下焦虑,耐心等待赵阳回来,和他共同面对经济危机。

婚姻真谛:真情相伴是夫妻

我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了5天。第5天晚上,赵阳终于回来了,一身酒气,摇摇晃晃地进了屋,躺在沙发上就眯起了眼睛,似乎这几天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他也从来没有想到我和儿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如果不是牛霞曾经帮我做过心理疏导,我的委屈、愤怒顷刻就会爆发,非要与他吵个天翻地覆不可。好在,经过心理调整之后,我看到了赵阳的脆弱、无奈和艰辛,反而对他产生了怜悯和疼惜。我用热水给他泡脚,又冲了蜂蜜茶让他醒酒。他享受着我对他的照顾,与往常不同的是,眼里有了泪光。突然,他把我拉到身边,紧紧地抱着我一言不发。那一刻,时光像停滞了一样,我和赵阳就那样静静地感受着彼此的心跳。

那天晚上,赵阳第一次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了很多他生意上的事。我也非常坦诚地表示愿意和他共同面对当下的困难。我们把讨债者的情况逐一做了梳理,根据其钱数和家境制订了还款计划。

之后,赵阳也不再回避矛盾,重新振作了起来。仅半年时间,我们就还完了所有欠债,并盈利不少。

在那段时间里,虽然我和赵阳共同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和挑战,但也收获了共同打拼的喜悦,我们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我们感受到了夫妻风雨同舟、相扶相携的那份深情,也感悟到了夫妻相处的真谛。而赵阳也不再像原来那样爱吹牛、爱自夸了,他变得低调、务实多了,活得也越来越真实。说实在的,我很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读懂了老公,并陪伴他共同成长。

〔编辑:潘金瑞〕

自恋 篇12

爱伦·坡无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美国思想史》编撰者沃农·路易·帕灵顿称赞他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第一位艺术家, 美国的第一位批评家”[1]。在坡留世的七十篇小说中, 《丽姬娅》、《莫雷娜》和《贝蕾妮丝》等是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 被称为坡的女性小说 (笔者认为《厄舍府的倒塌》中女主人公玛德琳虽然用笔极少, 却是全篇恐怖气氛得以成功的关键, 因此也应当纳入坡的女性小说讨论范畴) 。这些女性小说, 无一例外的通篇笼罩着一种神秘虚幻的基调, 人物阴郁诡异, 情节跌宕起伏, 且都围绕女主人公的死亡与复活这一主题展开。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陈良廷的观点:“中心人物只有两个———坡本人和注定要死或已经亡故的母亲或妻子”, 而小说里的男主人公都是“作者本人的自我写照”[3]。

如用海因兹·科胡特 (Heinz Kohut) 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来分析, 坡的女性小说是完全合理的, 小说中的自恋型人格的体现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小说中很多细节显示:坡并非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将自己投射为小说的男主人公, 恰恰相反, 那些阴森缥缈、苍白诡秘、拥有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女主人公, 她们才是情节的真正推动者与操控者, 那些女性才是坡的影子, 是他自恋型人格障碍对自体意象的曲折再现。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维也纳心理学家海因兹·科胡特以及他的追随者创立的自体心理学, 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研究上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很大的发展。科胡特定义的广义自体 (self) 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 而客体 (object) 指的是一个人感情或内驱力的投注的目标。初生的婴儿是不能区分出自体与客体的, 对于他们来说客体就是自体的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 婴儿才逐渐从自体中区分出客体来[4]。科胡特认为一个自恋的人并不是将力比多投注给了自己, 而是将自恋力比多投注给别人, 因此他只是在自恋地体验着别人, 也就是说把别人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或者一方面———自体客体 (self-object) 来爱恋。应该说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轻微自恋的, 只有在形成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时才构成病症。科胡特认为在儿童1到3岁时, 由于双亲的离开或死亡, 往往会造成儿童从双亲那里体验到的关爱被中断, 儿童期望得到自体客体的关爱的要求一再受挫, 使他不得不转向自体内部获得满足, 将自己想象成那个能满足自己的强大完美的客体自体, 即转换性内化的 (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过程。

二、自恋性人格的坡

坡的不幸童年恰恰符合自恋人格障碍的形成条件。坡一岁时父亲醉酒出走, 三岁时母亲撒手人寰。因此, 坡在他自体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经历了两次至亲的分离, 尤其是父亲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是缺失的。对抛弃自己的双亲无意识的愤怒, 使坡断然地否定掉对生母的任何记忆;而与养父艾伦在性格和金钱上的纠葛和纷争, 使他对艾伦的憎恨甚至吞噬了对其养育的感恩情怀。从生父的抛妻弃子, 到生母和养母的接连去世, 再到养父的嫌恶, 坡其实经历了多次自体客体的拒绝, 他的试图获得关爱和对客体投注正常情感的尝试一再失败。这样的经历迫使他在幻想中将自己夸大, 同时也将未得到的双亲之爱理想化, 而他对别人的爱都不过是在变相地爱自己而已, 只有这样他才觉得是安全且理所当然。

失去了双亲爱的儿童, 就等于是被剥夺了使自体脱离自恋性拘绊的机会, 他们往往会不断的从外部客观世界去寻找一个———全能式的人物, 暂时替代性地弥补自己的创伤[4]。这在坡身上具体表现为, 对母亲或妻子等象征爱的形象的追逐。坡一生诸多遭人非议的事件不难得到合理的解释:对养母的过分依赖, 对同学的母亲斯塔那德夫人的疯狂热恋, 与多位女性的恋爱关系等。其实, 他所追求的是对过去的重造, 是对他曾经属于一个家庭, 是一个家庭成员的事实的复制, 更是寻求一种“对自己敏感性的充实”[5]。简单来讲, “他渴望的仅仅是爱和被爱”[5]。

三、真正的操控者———女主人公背后的坡

人们习惯性的认为:坡的女性形象取材于妻子弗吉尼亚, 坡是小说中神经质的男主人公。通过仔细比对, 笔者发现———无论从外貌和才学上看, 弗吉尼亚都不应是坡灵感的来源。

弗吉尼亚嫁给坡时才14岁, 是个“胖胖的小姑娘, 性情温和, 腼腆害羞”[5]。坡的女主人公们总是“身材颀长”[7]、拥有希腊人的“阔大”而“透出超凡气质的轮廓”[7], 苍白的皮肤, 嘴唇上有微微上扬的曲线。她们共同的气质是忧郁、神秘、虚无缥缈且毫无凡人气息, 这当然不像平凡且平庸的弗吉尼亚, 相反更像是朋友口中坡的形象:“漂亮的前额”[5], 脸色苍白显出“橄榄色”[5], “双唇微翘, 显得傲慢不羁”[5]。显然, 坡的女主人公的原型不是妻子弗吉尼亚, 而是他自己。此外, 坡的女主人公都是学识超群的才女。她们 (以丽姬娅和莫雷娜尤为突出) 有罕见的学识, “精通各种古典语言”[7], 研究的学问是“自夸博学的经院中被认为是最深奥的题目”[7], 这显然不是“很少读埃迪的作品, 而且只能理解她所读的一部分内容”[5]的弗吉尼亚能达到的境界。可是, 坡对自己的才学向来非常自负, 这是众所周知的。如他的女主人公一样博古通今, 博闻强记。骄傲而自恋的坡, 将夸大的自我和理想化的双亲意象融入他小说中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中, 以期在作品中重新安排自己的一生。

如果是持续终生的自恋, 在成年期, 健康的自恋会表现会极具创造性, 富有幽默感和投情能力。自恋性自体 (夸大、炫耀性自体) 、自我和超我 (被内化的完美典范) 的相互作用, 决定着一个人人格的特征风格[4], 也决定了坡的作品风格。这些美丽柔弱的女性形象, 代表着唯美的弱势群体, 也代表着坡自己, 他想象她们虽外表羸弱却享受着男主人公的爱慕和敬畏, 她们乐于随心所欲地将恐惧感和压抑感施加给他们。用这样的方式, 坡在作品中操控着生活。

四、心灵式恐怖的施虐者

克里斯多夫·拉斯奇《自恋主义文化》中说, 自恋人格的患者, 在意识底层存在喜欢夸大炫耀的特点, 而“经过一番适当的掩饰本意, 驯服和中性化之后———有可能得到满足”[6]。自恃清高的坡显然具有“夸大炫耀”的本性, 投注了坡的自体意象的女主人公正是以所谓“中性化”甚至“异性化”的形式释放了他内心的控制欲和复仇欲, 补偿了在现实中被否定被排斥的挫败感。爱伦·坡的女主人公们绝对不是心灵式恐怖的“受害者”, 而是“施虐者”。

自恋人格者常常如坡一般患有忧郁症, 内心极度空虚, “沉醉于对无限权威的幻想之中, 并坚决相信他们有权利剥削他人, 有权利得到满足”[6]。坡的博学和聪明, 使他能自如地控制他给别人的印象, “渴望得到崇拜但又鄙视那些受他操纵并崇拜他的人”[6]。于是有了莫雷娜一次次的复活, 我们甚至可以听见莫雷娜幽怨的诅咒:“你未来的日子将充满忧伤……因为你的欢乐时光已经结束;人生不可能得到两次欢乐”[7];《丽姬娅》中男主人公对丽姬娅爱到无法自拔的地步, 因此有学者从不可靠叙述角度将罗维娜的死和丽姬娅的复活诠释为非理性犯罪———“我”杀死了罗维娜却归咎于超自然因素, 一切都是因为丽姬娅那压倒一切的美[8];贝蕾妮丝看似羸弱, 她用牙齿对男主人公造成压迫感, 最终她遭到了象征夺取贞洁的被掘尸拔牙的厄运[2], 可她以及她的牙齿将会使强迫症患者的男主人公永无宁日。玛德琳更是《厄舍府的倒塌》的神来之笔, 她出现的篇幅实在少之又少, 却能使读者、叙述者和男主人公无时无处不感到她的存在, 她仿佛一直在厄舍府的上空开合着她空幽的眼睛, 逼视着男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在被活埋之后, 于雷电交加之夜破土而出, 猝死在他身上, 将他一同带进地狱的深渊。这些看似疯狂的故事, 烘托出女主人公那强大的鬼魅力, 也反映了坡内心世界的荒凉。“宏大的自我, 被贬低了的、如影子般虚无的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 潜藏着的迫害者”[6]———坡, 向我们展现了:他所体验到的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那强烈的空虚及不真实感, 用防御性的幻想来掩盖未被反映的自体, 把自己限制在施虐的幻想中。

结语

坡这个自恋的、“邪恶的”[5]、“病态的”[1]、聪慧的天才, 留给世人登峰造极的杰作和那令人“撇上一眼”就心醉的“超凡之美”[9], 留给自己的却是太多遗憾。幻想的极度美好和现实的无限残酷, 造就了他超现实的令人费解的女性小说。曹明伦说, “坡的不幸在于, 他一直混淆了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和他想象中的世界”[10]。沃农·路易·帕灵顿说他是“在节制与放荡, 病态的荒诞与清晰的理性之间的摇摆, 和萦绕在他心怀的对精神失常的恐惧”[1]。坡坎坷的身世, 促成了他痛苦而扭曲的自恋人格;同时, 他的具有自我毁灭特点的性格, 融合在他聪明才智之中, 造就了世界为之震颤的不朽之作。毫无疑问, 这种用自己的伤口写作的方式是极其痛苦的, 那些在死亡与活埋以及复活之间辗转挣扎的女性, 正是坡内心一次次与自我、与现实抗争的曲折再现。

时值爱伦·坡诞辰200年, 希望这位怀才不遇的天才文人在等待了200年之后, 能在众多读者和学者的瞻仰和赞叹声中, 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获得内心的平静。

责任编辑:严梅

参考文献

[1]沃农·路易·帕灵顿著:陈永国译:美国思想史1620-1920[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2]徐冰:被囚禁的男人和女人——爱伦·坡怪诞小说中的性别错位[J],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5) :76-79;

[3]陈良廷: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2;

[4]米希尔·克莱尔: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 贾晓明、苏晓波 (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朱利安·西蒙斯:文坛怪杰——爱伦·坡传[M], 文刚、吴樾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6]克里斯多夫·拉斯奇著, 陈红雯译:自恋主义文化[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8;

[7]帕蒂克·F·奎恩编, 曹明伦译: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M],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5;

[8]何木英:埃德加·爱伦·坡《丽姬娅》的又一解读——非理性犯罪小说[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3 (6) :119-122;

[9]Thompson:G R. (ed) .Poe:Essays and Reviews[C], New York: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 1984;

【自恋】推荐阅读:

自恋的我学生作文06-06

上一篇:工程评标问题下一篇:A公司企业财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