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要求(共6篇)
接地要求 篇1
1 变压器接地方式
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 变压器的中性点有3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一种是中性点经阻抗接地, 再一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合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亦称中性点非接地系统, 或称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 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亦称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3—66 k V系统, 特别是10 k V系统, 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一定值时 (接地电流大于30 A) , 则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
2 低压电网变压器接地方式
低压电网220/380 V配电系统, 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 而且引出有中性线N, 并配置安装有保护线PE或保护中性线PEN。
中性线N的功能:一是用来接额定电压为相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二是用来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三是减小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
保护线PE是为保障人身安全, 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用的接地线。
保护中性线PEN兼有中性线N和保护线PE的功能, 这种保护中性线俗称“零线”, 也有称其“地线”的。
低压电网变压器按保护接地形式分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1) T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N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直接关连的接地极上, 适用于农村低压电力网。
采用TT系统时应满足的要求: (1) 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 中性点不得再行接地, 且应保持与相线同等的绝缘水平; (2) 为防止中性线机械断线, 应满足其截面积的规定要求; (3) 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 包括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剩余电流末级保护; (4) 中性线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 (5)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 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 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2) TN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PEN相连接, 适用于城镇、厂矿企业的电力网。TN系统又可分为三类: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
TN-C-S系统:整个系统中有一部分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
TN-S系统:整个系统中中性线N和保护线PE都是分开的。
采用TN-C系统时应满足的要求: (1) 为保证在故障时保护中性线的电位尽可能保持接近大地电位, 保护中性线应均匀分配地重复接地; (2) 用户端应装设剩余电流末级保护, 其动作电流应满足相应要求; (3) 保护装置的特性和导线截面积选择应满足, 当供电网内相线与保护中性线或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发生阻抗可忽略不计的故障时, 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的要求; (4) 保护中性线的截面积应满足规定值; (5)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 应装设过流保护, 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3) I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电气设备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单独地接至接地极上, 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用户, 如煤矿、排灌用电户等。
采用IT系统时应满足的要求: (1)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均应装设过流保护, 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2) 网络内的带电导体严禁直接接地; (3)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电流小, 切断供电不是绝对必要时, 则应装设能发出接地故障音响或灯光信号的报警装置, 而且必须具有两相在不同地点发生接地故障的保护措施; (4) 各相对地应有良好的绝缘水平,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 从各相测得的泄漏电流 (交流有效值) 应小于30 m A; (5) 不得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配出中性线作220 V单相供电; (6)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和各出线回路终端的相线均应装设击穿熔断器。
3 低压电网变压器低压侧接线还应满足的要求
(1) 装设电能计量装置; (2) 变压器容量在100 k VA以上者, 加装电流表和电压表; (3) 低压进线和出线应装设有明显断开点的开关装置; (4) 低压进线和出线应装设断路器或熔断器; (5) 对于TT系统, 应在低压侧进线或出线装设剩余电流总保护器; (6) 对于IT系统, 低压侧母线应有接地信号装置; (7) 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中性线、保护中性线。
接地要求 篇2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1保护零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与配电装置等相连接的PE线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手持电动工具的PE线不小于1.5平方毫米,
2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并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电气设备接地的技术要求探讨 篇3
一、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原则
①为了充分保障人身与设备的安全,各种电气设备都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来进行接地保护。保护接地线除了用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者保护接地的要求之外,不应该将其用作其他用途。②不同电压以及不同的电气设备,除了特殊的要求之外,通常应该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按照等电位连接的相关要求,还应该将建筑物的金属构件连接。③人工总接地体不适合将其设置在建筑物之内,总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该充分满足各类接地电阻之中最小的接地电阻的各项要求。④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接地来说,比如,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弱电系统,应该严格按照其相关的专项规定来执行。
二、接地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1)自然接地的施工技术要求。①敷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可以作为自然接地体使用(但输送可燃、易爆介质的管道除外)。②敷设于地下的自然接地体数量不少于两根的电缆金属外皮,至少有两根引出线与接地干线相连。
(2)人工接地体的施工技术要求。①人工接地体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②垂直接地体一般由两根以上的钢管或角钢组成,可以并排布置,也可以环状布置,相邻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M~5M为宜,接地体的长度为2M~3m,不得短于2m。③多岩地区采用水平接地体。多采用40mm×4mm或者直径为16mm的圆钢制作,多采用放射形布置。④接地线尽量安装在不易受机械损伤,并应便于检查的明显处。
(3)接地施工中对土壤的要求。①接地体应避开有腐蚀杂质的土壤,如在有腐蚀性的土壤中,对接地装置应采取防腐蚀处理。接地体最好采用镀锌元件,焊接处涂沥青油防腐,明设的接地线应涂漆防腐。②改变土壤电阻率实现接地施工对土壤的要求,改变接地效果。可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降低土壤电阻率,二是使用良好的接地材料和施工工艺。一般是采用一些人工降阻的方法,比如换土,加降阻剂。而接地极的多少,材料的不同,地网形式不同,只是改变接地电阻的一种方法。传统的接地材料是无法影响土壤电阻率的,现在有一种离子接地体,它能达到这种效果,它是靠管内的填充料向土壤四周扩散来改变土壤电阻率的。
三、接地电阻的测量技术要求
①测量接地电阻,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并定期计量检定。②测量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在测量接地电阻时,应该考虑整个临界土壤容积的电阻值。③正确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1)先将仪表放平,然后调零。2)接线正确,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数,当检流计稳定指在中心红线位置读数换算。3)如果测量标度盘的读数小于1欧,应将倍率开关置于较小的一档,再重新进行测量。④接地电阻的测量值的大小要求。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2)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3)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4)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5)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四、以学校机房施工为例,说明接地的技术要求
①学校机房所有的接地连接件应加防腐保护接地螺柱且用机械方法加以紧固。施工中应该将各级电涌防护器的接地线布置得最短最直,过长的接地线加上高频瞬时过电压引起的并联谐振会导致接地形同开路。②机房集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方面于一体,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学校各类信息畅通无阻。机房的环境,还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③最好采用多股绞线而不要使用单股铜线做接地线,因为多股绞线的表面积大,对电涌的阻抗较小。接地线的路径,应该避免电涌防护器的接地线拐90度直弯。④机房内的设备首先要做到保护地、工作地等电位连接,特别是相关设备机箱的外壳必须接地,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二次感应雷击的危害。机房内的接地汇集线可安装在地槽内、墙面或走线架上,接地汇集线应与建筑钢筋保持绝缘。⑤机房内相关设施的联合接地。即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作保护接地。接地引入线应作防腐、绝缘处理,并不得在暖气、地沟内布放,埋设时应避开污水管道和水沟,裸露在地面以上部分,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⑥机房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要求确定。如果计算机系统直流地与其他地线分开接地,则两地极间应间隔25米,以确保系统安全。
接地要求 篇4
掌握二级建造师考试机电工程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至关重要。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特地整理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本文为:2017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讲解:2H314022防雷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希望能助各位二级建造师考生一臂之力!2H31402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2H314022 防雷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
一、防雷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
(一)避雷针的施工技术要求
(1)避雷针材料要求。一般用镀锌(或不锈钢)圆钢和管壁厚度不小于3mm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制成。
(2)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都应使用镀锌制品。
(4)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应和建筑物的防雷金属网连接成一个整体。独立避雷针设置独立的接地装置时,其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二)避雷带(网)的施工技术要求
(1)避雷带应热镀锌。避雷带一般使用40mm 4mm镀锌扁钢,或Ф12mm镀锌圆钢制作。
(3)避雷带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接。
(4)避雷带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扁钢之间搭接为扁钢宽度2倍,三面施焊;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圆钢之间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5)建筑屋顶避雷网格的间距应按设计规定。如果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如下要求施工:一类防雷建筑的屋顶避雷网格间距为5m 5m;二类防雷建筑的为10m 10m。三类防雷建筑的为20m 20m。
(6)建筑物屋顶上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连接成一体。如铁栏杆、钢爬梯、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柱灯、冷却塔等。
(三)均压环的施工技术要求
均压环是高层建筑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
(1)建筑物的均压环从哪一层开始设置、间隔距离、是否利用建筑物圈梁主钢筋等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在建筑物30m以上设置均压环。建筑物层高小于等于3m的每二层设置一圈均压环;层高大于3m的每层设置一圈均压环。
(四)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明敷时要求。一般使用40mm 4mm镀锌扁钢沿外墙引下,在距地1.8m处做断接卡子。
(2)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暗敷时要求。是利用建筑物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两根主钢筋(Ф16mm)作防雷引下线,并在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
(3)引下线的间距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
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m。
学尔森小编友情提示: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2017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讲解:2H314022防雷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请各位考生认真复习。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手动免费下载收藏,方便日后查阅。此外,学尔森,是大家备考学习交流的好平台哟!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
+1V1直播教室+智能题库+月考+内部资料+直播密训 +赠送新版教材及教辅
2017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讲解:2H314022防雷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
掌握二级建造师考试机电工程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至关重要。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特地整理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本文为:2017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讲解:2H314022 防雷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希望能助各位二级建造师考生一臂之力!
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极)和接地线两部分,接地线又可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两部分。
(一)接地体的施工技术要求
1.人工接地体(极)的施工技术要求
按材料分:人工接地体有金属接地体和非金属接地体(接地模块)。
按施工方式分:接地体有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
(1)金属接地体(极)的施工技术要求
1)垂直埋设的金属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镀锌圆钢等。镀锌钢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管的壁厚为3.5mm;镀锌角钢的厚度为4mm,镀锌圆钢的直径为12mm,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2.5m。
埋设后接地体的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为减小相邻接地体的屏蔽效应,接地体的水平间距应不小于5m。
2)水平埋设的接地体通常采用镀锌扁钢、镀锌圆钢等。
3)接地体连接应牢固可靠,应用搭接焊接。接地体采用扁钢时,其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并有三个邻边施焊;若采用圆钢,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并在两面施焊。
3.接地体施工的注意事项
接地体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体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可拆卸的螺栓连接点,以便测量电阻。
(1)在接地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2)接地电阻一般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
(3)电气设备的独立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共用接地体电阻应小于1。
(二)接地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地干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接地干线通常采用扁钢、圆钢、铜杆等,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一般敷设在电气井或电缆沟内。
2.接地支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接地支线通常采用铜线、铜排、扁钢、圆钢等,室内的接地支线多为明敷。接地支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与建筑物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在直线段部分,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状况。
(3)接地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若不宜焊接,可用螺栓压接,但应进行除锈处理。
(4)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学尔森小编友情提示: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2017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讲解:2H314022防雷和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要求,请各位考生认真复习。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手动免费下载收藏,方便日后查阅。此外,学尔森,是大家备考学习交流的好平台哟!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
+1V1直播教室+智能题库+月考+内部资料+直播密训 +赠送新版教材及教辅
接地要求 篇5
1 基本点概述
配电网中有关TN, TT, IT是来自西方接地安全保护在系统和用户两侧的接地方式的简捷论述, 普遍登载于配电网技术书籍与教材之中, 但它们在书籍与教材中的理论表述, 真正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巨大反差。几乎没几个电工、电气工作者能完全在实际中正确地应用起来。总结起来有两点不甚清楚:①适应范围, 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系统;②如何接地, 在哪里接地。书中叙述不清, 没能结合实际, 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完全脱节。
本文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有理论表述而不重复教材, 做到有差异但重点突出, 补上遗漏且给出论证。再进一步给出实例接线, 与国标、行规结合起来去建立接地保护重要概念, 实现要点理解, 从而从主观意愿上积极、正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去解决安全大问题。期望能对众多配电网技术教材和书籍有关接地安全技术问题起到完善、补充作用。
2 接地保护重要认知点
(1) TN, TT, IT系统第一个字母表示系统的接地情况, 第二个字母表示用户受电设备的接地情况。①强调系统与用户不仅是接地的点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安全标准是根本不同的。②关于类TN、类TT、类IT系统, 对于前一个字母的接地应参照系统标准执行。所谓“类”是指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部分而是隶属用户部分。如这个配电变压器就是用户的, 又如一个安全电压下的IT系统, 都属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对前一个字母对应电路执行系统标准, 此为类××系统。
(2) 应关注用户的接地特点, 因接地核心问题是保护人身安全。例如设备上注明“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得开启设备, 以防触电”。这是因为不开启设备不会造成人员触及到两个电位点, 而不开启, 触及到的仅设备外壳这一点高电位, 构成回路只能是通过地回路。此时因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应能保护人身安全, 即本文重点所叙述的与剩余电流保护器密切相关的接地安全问题。它为低压三大保护法中安全电压法、绝缘法、接地保护法后者的内容。
(3) 国家标准中人身安全一个重要参数是通过人身的电流和时间的乘积小于30 m As, 这是接地保护的重要依据。GB/T 13870.1—1992《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常用部分》给出了人身安全电流 (工频) 安全区间, AC-1绝对安全区, 人体无感觉;AC-2安全区, 人有感觉但无危害;AC-3相对安全区, 人有较强烈触电感觉但长时间才有触电身亡的可能, 触电者有能力自主摆脱触电, 死亡概率小。30 m As在AC-2与AC-3的交界点上, 二级剩余电流保护或总剩余电流保护可大于30 m As, 其落在AC-3相对安全区间内, 如TT系统总剩余电流保护, 为了满足选择性要求, 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对人体的保护主要是缩短电流作用在人体上的时间。
3 关于TN系统要点
TN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 它又分为3个子系统。①TN—C。三相四线制, 企业、标准化小区居民用户常采用之。②TN—S。三相五线制, 带有一定的理想化, 用户要求高的信息化用户常采用之, 如科研机构等。③TN—C—S。以上两个系统的综合, 即一部分属TN—C, 一部分属TN—S。
3.1 简述TN—C (如图1)
这是一个TN—C系统接线简图, 考虑到系统标准化规范要求与用户要求的重大差别, 特将图之横线部分定义为配电系统, 它可以是主干线路、分支线路、接户线路;而竖线为用户, 它可以是接在系统上的一个受电设备如水泵等, 也可以是某一用户如小区内的住户。各其他分支线路同之。
哪是系统部分, 哪是用户部分?这就涉及到“产权分界点”的概念。《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用电计量装置, 应当安装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即计量箱 (含本身) 向电源侧方向产权属系统, 计量箱出线用户负荷侧方向属用户。1997年后电力改制为纯企业, 电力对用户只有安全建议权, 没有执法权。行规只针对本行业内、保障系统。
在《低压配电技术规范》中, ①N线、PEN线应当作带电导体看待, 而PE线不是;②禁止开断N线、PEN线。国标往往会被用户作为执行标准, 但应强调禁止开断的是系统的N线、PEN线, 而用户是允许的。这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如选用电气系统中用三相四极断路器, 它只有3对触点;单相用户用二极刀开关。在民规中没有查到类似论述, 应补上。
图1有两处典型错误:①用户2的接线;②装了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Z。
要点1:用户N线与PE线要分别接系统, 如用户1。所谓分别接系统, 指用户侧PE线与N线在系统上共线。因用户N线不能确保不开断, 若开断, 如用户2的K2断开, 则用户侧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时用户2全部处在高电位上, 这就是为何严禁在插座内将N线与PE线连接的原因, 而用户1在K1断开无此状况。犯此错误的非仅一般电工, 包括GB 14050—199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2006年进网作业教材 (理论部分) 直到2011年改版前高低压教材都引用了以上标准, 影响范围很大, 概因国标权威性大于行规如DL、民规如JGJ。
要点2:关于重复接地点G, 只能在系统N线上, 每一分支至少一点接地。系统要求“严禁N线开断”, 但万一系统N线开断了, 如K2开断了, 由于有了重复接地点G, 它构成了与中性点的地回路, 防止了用户设备外壳高电位问题, 当然防止了三相不平衡时某相用户过电压问题。对系统而言也界定了“用户家用电器赔偿规定”哪些应赔, 哪些不赔的问题, 就是哪些属于系统引起, 那些是用户自身问题。建议将此补充到《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中去。
要点3:由于用户三相不平衡G点电位Vg是个变量, 其与中性点VO存在电位差, 可以造成一个不小于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Z的启动电流的Ig,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使RCD-Z动作。在系统回路中, 这个电流Ig大小多半由两点相位差决定, 因此在TN—C系统中, 总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Z不可安装。在一个标准化小区由于用户侧都装了RCD, 是选用TN—C原因之一。一旦非规范化的用户或设备接入, 没有安装RCD的个别用户就会处于一个相当危险的无接地保护之中, 就完全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安全基本理念, 不可忽视。
要点4:TN系统的用户若绝缘击穿如是金属性短路, 用户过电流保护会动作, RCD起后备作用, 但应特别注意选用剩余电流断路器, 建议Ⅰ级用熔管, Ⅱ级 (总开关) 用剩余电流断路器。然而有些可能是非金属性短路, 其回路电阻往往较大, 过电流保护不能动作, 所以用户侧RCD不能缺少。
要点5:用户PE线与N线要分别接系统, 在哪共点呢?显然是在计量箱前部并入共点连接, 在这点往前看是三相四线系统TN—C, 往后看是三相五线系统TN—S, 如此就引出了TN—C与TN—C—S合一问题, 稍后述之。
要点6:在TN—C系统中谨慎设计用户等电位连接, 尤其是单相用户。此连接会使设备既接N线又接地, 等于N线直接接地, 若为单相, 此对地电流由对中性点电压绝对值与相位共同决定, 更易使RCD误动。
3.2 简述TN—S (如图2)
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 在农网几乎看不到这种系统, 但是在一个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企事业单位确实需要TN—S系统。在这个系统中N线与PE线是分离的, 在此研究4个点a, b, c, d, 其中a与c, b与d处在同一地理位置。在三相不平衡系统中N线存在不平衡电流IS, 它是电源回路之一, 也即把它当作带电导体看待。而PE线在系统正常时无不平衡电流即PE线IPE恒等于零, 这样就有Van≠Vbn而Vcp=Vdp, 若将两台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外壳接在PE线c, d点上, 可保证两台设备“虚拟地”等电位, 这是可靠通信的需要。
要点1:若采用三相四线制TN—C系统的两台信息化互相通信的设备外壳分别在a点与b点, 那么两台设备虚拟“零电位”就不同, 传输的信号叠加在这个不同的“零电位”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可靠性不能保证。如国网安徽灵璧供电公司的三台终端机经常性出现传输速率很低, 这主要是由于IP包中数据经常性出现错误, 重传及丢失信息包造成的, 此时不连接设备PE线要比接上好得多。但若是TN—S系统分别接在c点与d点上, 此问题即可解决。
接地要求 篇6
1.1 输变电的概念
电流的输送往往导致因线路发热造成损耗, 所以在输送的时候都是通过变电升高电压, 让电流变小以减少发热损耗。高压电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且目标电器也不需要如此高压, 这就需要通过变电降低电压。由于在电流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的变电, 所以把电流的输送称为输变电。
1.2 接地装置的作用
接地装置的作用主要是: (1) 用于线路和变电施工, 为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之用。 (2) 结构: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由绝缘操作杆、导线夹、短路线、接地线、接地瑞子、汇流夹、接地夹。 (3) 制作工艺:导线夹、接地夹是采用优质铝合金压铸成形;操作棒采用环氧树脂彩色管, 绝缘性能好, 强度高、重量轻、色彩鲜明、外表光滑;接地软铜线采用多股优质软铜线绞合而成, 并外覆柔软、耐高温的透明绝缘护层, 可以防止使用中对接地铜线的磨损, 铜线达到疲劳度测试需求, 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安全。
2 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
2.1 变 (配) 电所的接地装置:
(1) 变 (配) 电所的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水平敷设。其接地体采用长度为2.5m、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角钢, 或厚度不小于4mm的钢管, 并用截面不小于25mm×4mm的扁钢相连为闭合环形, 外缘各角要做成弧形。 (2) 接地体应埋设在变 (配) 所墙外, 距离不小于3m, 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应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 最小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 (3) 变 (配) 电所的主变压器, 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要分别与人工接地网连接。 (4) 避雷针 (线) 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2.2 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1) 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金属管道和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均应接地, 并在管道接头处敷设跨接线。 (2) 在1k V以下中性点接地线路中, 当线路过电流保护为熔断器时, 其保护装置的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4, 为断路器时, 动安全系数不小于2。 (3) 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 并在建筑物两端分别与接地体相连。 (4) 为防止测量接地电阻时产生火花引起事故, 需要测量时应在无爆炸危险的地方进行, 或将测量用的端钮引至易燃易爆场所以外地方进行。
2.3 直流设备的接地:
由于直流电流的作用, 对金属腐蚀严重, 使接触电阻增大, 因此在直流线路上装设接地装置时, 必须认真考虑以下措施:
(1) 对直流设备的接地, 不能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PE线或重复接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 且不能与自然接地体相连。 (2) 直流系统的人工接地体, 其厚度不应小于5mm, 并要定期检查侵蚀情况。
3 确保接地装置工程质量的组织、技术措施
3.1 设计论证阶段对远景短路电流分析要科学严谨
作为110k V输变电工程的地网——一个埋在地下的隐蔽工程, 为了满足实用要求, 短路电流的稳定值, 应根据能够得到的尽可能多年份的系统发展规划, 计算出的远景短路电流作依据。这样在系统短路容量增加以及多年腐蚀后发生接地故障而流过短路电流时, 接地线和导体的截面仍能满足热稳定校验的要求。切不可认为110k V及以下变电所一般为普通降压变电所, 在电网中重要性相对低一些, 接地短路电流相对小一些, 在选择接地线及导体的截面等技术性分析工作中也可以马虎一些。相反, 对于110k V及以下变电所, 由于其保护的可靠性差一些, 为防止接地装置扩大事故, 对15年系统发展规划的短路电流分析同样应该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可以说, 合理选择地网接地线及导体截面是保证地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接地规程》推荐的设计公式为
式中Sid——接地线的最小截面, mm2;
Ijd——流过接地线的短路电流稳定值, A;
td——继电保护主保护动作的短路持续时间, s;
C——接地线材料的热稳定系数, 对大电流接地系统, 铁取70。
3.2 施工过程要监理到位,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根据一些引发雷害事故的地网开挖情况来看, 地网腐蚀和焊接质量差以及材质不合格是严重威胁地网安全运行的三个主要原因。《验收规范》对装置施工防腐问题、焊接质量及材质选用作了强制规定。因此, 在接地装置的施工过程中, 监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应得到强化, 从接地装置的敷设、接地体 (线) 的连接、防腐措施的实施、焊接质量的跟进、重要结构部位的检查等每一环节监理工作到位, 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工艺进行施工。
应该特别强调, 在接地装置的施工过程中, 对材料设备要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材料优劣, 直接影响接地工程的质量及接地工程的运行寿命。镀锌或热镀锌材料, 其抗腐蚀能力明显强于没有镀锌的材料。因此, 接地装置的施工过程, 项目法人和施工单位要对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质量负责, 监理单位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 严禁使用材质不合格的产品。
3.3 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加大检查复测的力度
新安装的接地装置, 为了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或《规程》的要求, 在工程完工后, 必须经过检验才能投入正式运行。
另外, 必须对接地装置的外露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项目大致如下:检查接地线或接零线的导线是否完整、平直与连续, 接地线与接零线与电力设备的连接, 当采用螺栓连接时, 是否装有弹簧垫圈和接触可靠;接地线或接零线相互间的焊接, 其叠焊长度与焊缝是否合乎要求;接地线与接零线穿过墙壁和基础时, 是否加装了防护套管;当与电缆管道, 铁路交叉时, 是否有遮盖物加以保护, 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处是否装设了补偿装置;接地线或接零线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涂漆或涂色等。除外观检察外, 还必须进行接地装置的工频电阻测量和重点抽查触及接点的电阻。
运行过程中对接地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 接地线或接零线由于遭受外力破坏或化学腐蚀等影响, 往往会有损伤或断裂的现象发生, 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也会由于干旱、冰冻的影响而使接地电阻发生变化, 因此为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 必须对接地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试验。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地网, 应及早安排开挖检查, 力争在雷雨季节将隐患消除。
结束语
必须指出, 防雷的关键也在于接地, 即使有了完善合格的防雷保护设备, 如果接地不合格, 也很难保证电网或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 作为输变电工程隐蔽项目的接地装置, 为保证其工程质量及设计的运行寿命, 需要从设计规划论证阶段导体截面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校验, 施工过程接地网的敷设, 接地体 (线) 连接, 防腐措施的落实, 焊接质量的跟进, 到工程交接验收环节的外观项目检查, 工频接地电阻值及设计要求的其他参数测试的各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接地装置的工程质量, 才是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 乃至从根本上防止接地装置扩大事故的发生。
摘要: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 接地装置直接影响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 不合格的接地网将对巡视设备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城网建设和改造确保接地装置的工程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接地装置,质量
参考文献
[1]电气设备接地设计规程 (SDJ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