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

2024-05-15

短板(共12篇)

短板 篇1

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最为成熟, 最具规模开发条件,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受益于国家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作为我国风电发展主要依托地的内蒙, 风电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毫无疑问, 内蒙提出打造“风电三峡”的战略构想对于促进全国风电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即便如此, 内蒙在发展风电产业时也会遇到诸多的制约瓶颈。如何找到并解决这些问题, 是摆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而在此之前, 我们同样有必要弄清楚内蒙古发展风电产业的“短板”。因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搞清楚这些问题, 是引导和推动内蒙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入网短板

风力发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间歇性和波动性, 倘若风电大规模介入现有电网, 必然会使电网的可靠性降低, 电网负荷预测精度降低, 从而影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因此大电网接受风电的规模是决定风电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从理论上讲, 目前全球风电占电网最高比例为40%,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直调装机容量2300万千瓦, 按此计算其可接纳风电800万千瓦以上。然而, 实际上, 由于内蒙电源结构单一, 调节能力有限, 能接纳的风电规模要远小于这个数。而邻近的华北、东北电网中, 只有东北电网已承诺将接纳内蒙600万千瓦风电。入网瓶颈已成为目前制约内蒙风电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

风电制造业水平短板

由于资源禀赋优势显著, 内蒙对风电设备的潜在需求巨大。根据相关预测, 10年后, 内蒙每年可投产风电150万千瓦左右, 每年的设备采购值逾100亿元。然而, 就目前而言, 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设备国产化的比例不到50%, 而国家对此的要求是: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显然, 风电设备制造落后已严重制约到内蒙风电产业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一, 进口设备造价高, 由此造成风电成本太高, 长期制约风电发展。据测算, 如果风机国产化, 风电价格可降低15%左右;二, 受世界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影响, 进口风机设备大受追捧, 由此导致了订货难和供货不及时的现象, 而这已成为严重影响风电项目建设进度的又一关键因素。2007年以来, 内蒙多数风电项目就都是因为风机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而无法按期投产;三, 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及基础研究滞后。目前, 国外的风机制造已达到可以迅速根据不同地区的风况、地质、气候条件作出修改的水平, 而国内发电机生产能力还在750千瓦以下, 大容量兆瓦级变浆变速发电机还在研制之中。

风电管理水平短板

近年来,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风力资源探明程度低, 缺乏足够可靠的基础数据。风能资源具有显著的地形差异和垂直高度差异, 我们目前对风能仅通过设在城市郊区的气候观测点来反映当地10米高的风速, 实际上50米高度的风能比10米要高1倍甚至几倍, 风力资源探明深度不够。而西班牙等风电发达国家不仅能预测出下一年度的全年风量而且准确率在98%以上, 从而可以合理安排风电调度, 避免其随机性对电网造成影响。二是风电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仍然滞后。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足、风电设备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致使风电企业竞争力不强, 严重制约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短板 篇2

作者:朱学勤

70年后谈鲁迅——已经是争议而不是盲信,这一步来之不易。倘若鲁迅活到今天,他首先高兴的应该是争议,而不是磕头作揖。他留给后人的遗产是精神,不是商业或学术利润。满城鲁氏广告,以及为商业利润阻止人们对鲁迅的争论,只能证明鲁迅生前即开始疏离那座城市,确有几分远见。这个人也不会希望围绕一本书、一个人形成一个“学科”,养活那么多文学教授,这从他当时对“红学热”、“红学界”保持距离,大致可以推断。亦可见他如何嘱托后事:第一,后代不可做文学家,尤其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所谓“空头文学家”,倘不伤害文学,一个最浅表的解释是,没有文学作品的文学家,以及通过文学评论做成的“思想家”。第二,希望他的文字“速朽”,“死后埋掉”,“拉倒”。大文豪留下如此遗言在文学史上十分罕见,几乎是份反文学遗嘱,口气之绝决,显然反映他对一生从事的文学事业是如何绝望,此外,也是要堵死身后文学界对他各种方式之利用。前一点周海婴做到了,后一点许广平没有做到,形格势禁,她也做不到。如果鲁迅能看到自己遗骸,上面爬满“鲁学家”而且是密密麻麻,由此产生与“红学界”紧邻的一个“鲁学界”,这个本身就活得不快乐的人,只会在死后增加一层痛苦,痛苦得抽搐。

鲁迅精神不死,能够活到今天的遗产只有一项:对当权势力的不合作。胡适晚年曾回顾五四之后分手的两位同道,说他们倘若活得足够长,一定会殊途同归。说陈独秀的那一句很对,说鲁迅那一句则靠不住。即使鲁迅与胡适齐寿,能证明“是我们的人吗”?这句话对一半,错一半。对的这一半,对应鲁迅这一份精神遗产。错的那一半,正好与当今“鲁学界”所回避者重合,大多可商可议,甚至是可歌可泣——

经济学解释。读鲁迅日记,恰如读鲁迅遗嘱,满篇皆为“阿堵物”,令文学青年添堵。毛泽东对鲁迅赞不绝口,但他肯定不会有耐心读完鲁迅日记。尽管鲁迅和他一样忽视经济自由,尤其是制度层面的经济自由,但是鲁毕竟与他有一点不一样:毛个性张扬,支撑他的是天子特权,鲁迅个性独立,要依靠他自己小心打理财务,并没有“特别会计室”在身后伺候。于是我们看到毛泽东能攒下200万稿费,这在消灭私产的年代,几乎是中国最大一笔私有财产,而鲁迅每天晚上却要在灯下登录钱进钱出,一丝不苟。鲁迅反对当时的经济制度,恰恰是那样的制度在形而下层面支撑他写作,他一刻也离不开那样的制度。他不避后人毁誉,认真记录“阿堵”,这一点做得很磊落,至少能证明他生前就没有死后可登祭坛的小九九。这些形而下记录是被一个经济学家揭示的,难以进入文学家的视野,他们还在悲愤地说:鲁迅吃的是“草”,吐出的是“奶”!这部日记却告诉后人,鲁迅吃的不是“草”,而是“奶”,而且是自由经济的“奶”,不是统制经济的“草”,否则,我们就不会有“鲁迅”,只会有“鲁学界”。

教育史解释。中国是在1905年废了科举,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科举制废墟上突然矗立起全新教育体系,这是本国教育史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的奇迹。这一现代教育体系,既有民国初年一代“海归”通体合作,也有英美派与日俄派的迅速分裂。分裂从属于更为宽广的世界史背景,但在当时却烙有很local的省籍情绪。鲁迅前半生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脱离教育界多年,还享受教育部三百银元的“奶”,但就整体言,他是这一体系的出局者。他后来对大学体系的刻薄嘲讽,未必是文化批判的精品,但从教育史来读,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史料,可征可信。社会学解释。上述分裂与社会转型有关,昔日转型今日再次启动,因为有重演,反而能能更清晰地看清前一幅画面。邓小平解决香港回归提出“一国两制”,但就大陆本身言,却是“一制三国”:沿海中国、内陆中国和边疆中国。社会转型无论是初次、再次,或者还有第三次,这“三国演义”都是渐次递进,从一个沿海“大外滩”扩及至内陆中国、边疆中国。“大外滩”无论发展快慢,或有无特区、租界,吸收能力总是落后于内陆、边疆失学、失业者蜂涌而入,两者之落差,当年是革命源泉,今日成网络口水,“愤青”变着脸出现。只不过当年的“愤青”按照“政治正确”,是一定要称为“文学青年”或“进步青年”的,那时尚无“愤青”、“愤老”此雅号,也没有“北漂”、“南漂”之分途。胡适乃五四之父,只能满足“余永泽”,不能吸引“林道静”,跟不上五四之后越演越烈的“丘九”潮流(“丘八”之后有“丘九”),那是他活该倒霉,命中注定“暴得大名”者,必有社会学困境。鲁迅之不幸,是在上述争逐中出局,鲁迅之精敏,是他始终不离开沿海中国,就在“大外滩里”守一个小孤岛——租界“且介亭”,这就守住或开辟了沿海中国里的内陆中国。试看萧红、萧军之秉性,今日北大、复旦中文系的旁听生中并不乏见。“林道静们”今天是要受大学正途歧视的,于是就到网络上去泄愤,但在当时却有一个“且介亭”可以挤进去取暖。那时在上海发生报刊文人与教授集团之争吵,这一恩怨延伸到文革初期才有个了断。1966年是左翼文人从报刊上发难开始,讨伐大学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一幕可解为百年棋枰,内陆中国对沿海中国终于从文学上“收官”,出局者回来收拾残局,确实是“笑”到了“最后”,“笑”得“最好”。那时当然有毛泽东更为深刻的政治谋略,以及1949年以后特有的意识形态话语,但就历史纵深言,“大批判”发端于报刊,教授集团在大学校园里戴高帽敲锣,这两幅画面皆可从30年代上一个回合中找到遥远伏线。

政治学解释。这方面说得最多、评价最高者,非毛泽东莫属。尽管他知道鲁迅生前在他诗词中读出过“山大王气”,但还是不吝笔墨,讴歌鲁迅为“空前的思想家”、“空前的民族英雄”。这么高的评价,今天连鲁迅的后人都不太好意思在70年纪念中再次引用。但毛泽东也是坦率的,比所有的“鲁学家”都可爱。1957年在上海,他坦言如果鲁迅还活着,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呆在监狱里,这句话能给毛泽东与鲁迅的政治关系盖棺定论。鲁学界现在很为难,为维护这两面,尽可能不损害其中一面而大费周章。鲁迅晚年一再声明他是要听“将令”,写“遵命文学”的,如此支持左联事业,为什么这一支持只能被利用,而不能贯穿始终?也许可以这样辩护,他们也确实这样辩护了:这能证明鲁迅追求的是民主,故而胜利后才有那样的困境。如此“民主”辩护,不符合鲁迅思想原貌——他生前信仰的是“超人意志”而不是“愚民当家”;同时也损害毛泽东形象——既然称人家为“空前的民族英雄”,为什么要让这样的“民族英雄”胜利后保持沉默?即使牺牲毛泽东形象,也还是回避不了对鲁迅的诘问:五四那一辈他有很多同道,为什么其他人的民主追求不可能被利用,唯独鲁迅能?这一问题已经出现,毛称鲁迅的骨头最硬,谢泳发问:为什么最硬的骨头会成为打人的棍子?辩护者说,这是鲁迅身后事,与鲁迅无关。若果我是谢泳,一定追着问:胡适未见得“软”,陈独秀则更“硬”,同样也有一个“身后”,为何他们没成为、也不可能成为打人之“棍”?

思想史解释。作为“空前思想家”的鲁迅,短板恰在思想,而不在其它,他的杂文艺术确实是最好的。鲁迅之坦率不亚于毛泽东,曾坦言他的思想支撑是“个人的无治主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政府主义”。这是思想史上很严肃的一个学派,19世纪曾与马克思主义同床共眠,虽同床异梦,却为后者争取到数不清的激进青年,尤其是文学青年。无政府主义席卷五四一代,是重演19世纪欧洲思想史的老版本,也是为马克思本人深恶痛绝的一幕。那时是马克思主义第二次进中国,并不是第一次,为什么能突破辛亥前第一次进 中国之困境?这就要感谢而不是憎恶无政府主义。这也是落后国家转型期屡见不鲜的社会学现象,并不仅限于中国。无政府主义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同床异梦,也与这一类地区的民主追求同床异梦,甚至是以更决绝、因而也更具审美价值的方式,与后者貌合神离。这一块思想短板,存在于鲁迅,也存在于鲁迅生前身后诸多信徒和欣赏者,直至毛泽东。终其一生,鲁迅不屑于代议制民主,自然要与胡适决裂,也自然会被毛泽东激赏。至于毛泽东的浪漫无政府主义怎么会与气象森严的列宁主义相结合,则是思想史上比鲁迅较为烦杂的另一问题。但在这里可以先提一笔: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上的貌合神离,与列宁主义则是政治天敌,能把无政府主义者送入监狱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鲁迅信徒前期如萧军、后期如胡风皆遭整肃,秘密潜伏在这里;鲁迅本人活到1957年也只能进监狱,秘密也预设在这里。毛泽东进城前激赏鲁迅,缘于他们的共同气质——“个人的无治主义”,进城之后突然坦言鲁迅继续写,只能进监狱,那是出于他的列宁主义。鲁迅毕竟是文学家,弄不懂“个人无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貌合神离,也因为去世太早,看不到他与列宁主义只有1957式的政治关系。唯毛泽东一拍两响,既能激赏鲁迅,也不妨碍他坦言无忌,1957只能把心爱的鲁迅送进牢里。马克思主义也好,列宁主义也罢,再加一个“个人的无治主义”,这三者亲密碰撞,会发生惨痛迸溢的光芒,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正是这种悲剧性美学效果,被各国“林道静”们误认为是“民主”悲剧。这是“民主悲剧”吗?其实是哪里归哪里,各家抱各家,远开十万八千里。

这个“主义”不仅能解释鲁迅的思想结构,也能解释“鲁学界”新提出的一些观点。其一,鲁迅身前已经感觉此类革命一旦成功会对他不利,留有一些要“出走”的警告。其二,鲁迅晚年加入“左联”,是要在“左派内部造反,以激活左派政治”。要解释前一点并不难:这不正是继续革命、不断革命的心理起点?革命尚未结束,革命人已不耐烦。毛泽东恰恰是在文革前夜感到孤独,生平第二次达到怀念鲁迅的高潮,抄录迅翁诗曰:“万家墨面没藁莱,于无声处听惊雷”。后一点也不神秘: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性格就是如此,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这样干,可以说一贯使然,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不断上演这一版本,普鲁东在法国左翼中这么干,巴枯宁在俄国左翼中也曾这么干,都是在“左派政治中造反,以激活左派政治”。须知无政府主义是比“左”,比左还要左,要不然马克思面对这些思想盟友怎么那样烦躁不安?此外,这一“主义”还能部分解释“鲁迅的骨头硬”,这是因为他与民主不相干,聚焦于意图伦理,而不是责任伦理。民主与责任伦理相伴,顿失滔滔,与美学效果无缘,不可能让文学青年称心如意。一旦与鲁迅相比,胡适确实暗淡,这是他除了上述社会学困境外还要有第二宿命:美学宿命。此外,无政府主义调动的是反专制情绪,反专制未必是反过来的民主,很可能是专制之候补。专制者之来源,首推世袭,可惜血缘珍稀,但它可以从对立面吸取候补,这就大大增加“造血细胞”,能突破数量限制。无政府主义在思想史上很长寿,通常是情绪偏强思维偏弱,因为是“闹情绪”,故而容易入门,生生不息。19世纪曾让马克思烦躁的东西,21世纪却绕到了他视野背后,成为他身后殿军,很可能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无论是把格瓦拉、鲁迅搬进“剧场”恶搞,还是在书房里作“理论长考”,最底下一层还是当年的情绪。故而今天中国的左翼文人,对外拥抱后现代主义,对内拥有鲁迅后裔的悲痛神色,这两者在逻辑上恰好内洽,用不着羞羞答答。只是他们不敢象鲁迅当年那样坦率,坦言自己是“个人的无治主义”,在这方面又突然软了下去。

最后,是应该谈谈文学家的最爱——“国民性改造”问题了。

“国民性改造”在本国思想史上确有渊源,上承梁启超推卸戊戌变法失败之责,四万万同胞人人有份,故而提出“新民”说,今天上海“新民晚报”的报头,还能看到这块思想化 石。下启毛泽东改造旧人的文革理想——“红雨随心翻作浪”,“六亿神州尽舜尧”。但就鲁迅当年留学日本言,那个岛国急于脱亚入欧,又不想认真改造制度,才会将改造热情转移至人脑:在文化改造、人性改造上狠下功夫。当年与日本同享一个家族谱系的德意志则更早,落后于西欧,不服于西欧,故而提出德意志“文化”优越于西欧“文明”这一说。从费希特到尼采,从尼采到海德格尔,“文化决定论”开出的单子很长,中国士人接上去的单子则更长。希特勒之所以能上台,是得益于这一条思想脉络的,文化革命之所以能发生,也是得益于这一思想谱系。国家社会主义(简称纳粹)推行种族清洗,是有文化“理由”的:为净化国民性,不得不然!只不过德意志傲慢,日本人自卑,前者是净化,后者是改造,两家人在上下两端共同推进“国民性基因工程”。鲁迅留学国为日本,“国民性改造”流入他血脉,无须苛责。此前此后还曾多次表述对尼采哲学的向往,“个人的无治主义”是他政治思想,若问哲学倾向,他肯定会坦承是尼采超人意志说,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经过反法西斯血浴,文明世界里若有提“国民性改造”,会把人吓个半死。经过50年代“改造”高潮,中国的幸存者也会有类似感受。听者先会问:“谁来改造,谁有权力改造?凭什么改造?”

鲁迅当年是没有见到“改造”后果的,应该为他庆幸。毛泽东说“鲁迅的心是与我相通的”,一点没说错,不仅“个人的无治主义”与“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息息相通,“国民性改造”也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一脉相承。历史上有机会实践此类主张者,也不仅仅是法西斯这一翼。法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乃至红色高棉改造金边的“四一七新人”,代代有其人。另一方面,二战后出现同一块“国民性”版图分裂:东、西德,南、北韩,南、北越,凡经“改造”者,都不如“不改造”的另一半。大陆同一块土地,没有“版图分裂”,但也有两个社会阶段可举例:文革与改革,还原为人性论差异,前者是摁着手坚持“改造”,后者手一松,社会大还俗,国民性立刻还原,还只是政策变异,就引起多么相反的社会后果,究竟是哪一面好,那一面劣?民主的养成在民主,宪政的训练也只能在宪政,这一点倒是胡适30年代说得对。如欲制度之外或之前先来“改造国民性”,只能落于上述陈迹,不是法西斯,就是红色恐怖,或熔铸于一炉。人不是神,也没有“超人”,“人改人”只能吓死人、改死人,如今还能迷惑人,只说明中国仅有文革之难还不够。文革虽然在政治层面被否定,其实是“解散”,而不是“铲除”。至少在思想上还没有被反思,或者干脆说,连个像样的反思还没有。天可怜见,中国?

鲁迅就没有任何精神可以继承了吗?当然不是。前面说过,他对当权势力的怀疑,以及由此发生的不合作,是可以继承的。但要用到左派一句老掉牙的话,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精神是从他那块思想短板——“个人的无治主义”开始的。虽然,思想史上的歪打正着,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教育“短板”可除? 篇3

不平衡的学前教育

家住北京的小路有个三岁半的儿子,到了今年9月就是孩子入托的时候,可是之前报名的几家幼儿园至今都没有音信,这使小路着实心急不已。

其实,从两年前开始,小路和家人就已经着手准备起孩子入托的事情了,据他介绍,由于私立幼儿园办园质量良莠不齐,选择时顾虑较多,又因为私立幼儿园没有政府财政补贴,办学成本大都转移给家长负担,质量稍好些的每月至少大几千的学费使人倍感压力,所以至今找过的5、6家有意向的都是公办幼儿园。

小路为儿子申请的多所幼儿园中有几所为机关幼儿园,某机关家属告诉记者,“我们为子女申请机关自己的幼儿园几乎没有难度,比如这个幼儿园有4个班,机关职工的孩子大概只占1个班,所以申请就能上,其余3个班向非机关职工子女开放,可能想上比较难。”机关幼儿园虽然没有将非机关职工子女拒之门外,无奈需求旺盛,机关一道门槛划出了内外孩子家长们的冰火两重天。

此前,广州市成为国内首批“试水”预算公开的政府,通过其公布的《广州市2012年部门预算草案》,外界得以了解到该市有8所机关幼儿园获得的财政预算资金逾8千万。一时间,围绕此事引发诸多讨论:得到财政投入的幼儿园所得拨款数目的依据是什么;以及利用公共财政所办的幼儿园如果不能面向社会公众招生,其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明确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广州市于2011年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当年财政给予学前教育的专项资金为2亿元,今年这个数字达3.05亿元。“蛋糕”不断做大,如何分配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当地学者担心,在广州,公办幼儿园约占幼儿园总数的17%,如果还是延续现有的财政体制和办园模式,那么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的结果将是愈发拉大了优质公办幼儿园与普通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差距。

“无爹无娘”的民办教育

作为年轻一代土生土长的北京家长,送子女上学已是这样困窘,外来务工人员要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件现实的难题。

在北京西南五至六环间,有一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刘运贵在1998年就办起了这间学校,期间先后迁了三次校址。对这些学校来说,迁址如同家常便饭,究其原因,不外乎校址忽遭拆迁、学校不堪租金重负等。记者寻访刘运贵的学校时,就见不远处有建筑工地,高架铁路以及周边居民倾倒堆积而成的垃圾场。其实北京不少打工子弟学校都散步在市区边缘,这与这些地区地租便宜,生源相对集中有着密切关联。

讲起当初开办学校的原因,刘运贵说:“办学校是为了自己孩子有学上。早年我带着一家来北京做生意,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没有学校接收,家人提议我回归老本行,于是我抵了老家的房子贷款、借钱开了这间学校。刚开始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孩子加起来才凑了一个班,这就开始上课了。”

如今这里在校学生基本保持在1300人左右,虽然生源稳定,刘运贵说日子还是不好过,“我们是民办学校,完全自负盈亏。学校开设的是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属于义务教务范畴,不用缴纳营业税。不过每年学校的租金,教职人员的工资,水电费和日常花销都是不小的数目。在整个石景山区,这样的打工子弟学校共有5所,其中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经过审批,具有办学资质的学校有三家。”当被问到政府对学校有没有财政补贴或奖励时,刘运贵回说,没有。

不过,学校的运营过程中并非全无政府支持。“政府对有办学许可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比如免费发放教科书,前年开始对学校的桌椅、照明灯和黑板进行更新,大都是设备上的支持,还有来自社会上的捐助,像运动器材和电脑,也大都是设备,而且比较零散。”

刘运贵看着这次换下来的桌椅还有几成新,可以继续使用,就将它们捐赠给了家乡的公办小学。刘运贵的家乡在河南的一个农村,去年返乡时,他看到当年曾给自己教课的老教师如今年60多岁还在教书,“学校招不到老师,就把退休老教师返聘回来。我看那校舍建的不错,是前几年按照国家标准统一新盖的,不过里面的设备还不如我这学校,几个孩子挤在一张条桌上。”

若想了解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从河南乡间公办小学,到北京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也可窥出见一斑。“我们学校孩子来自全国很多地方,入学考试结果也显示出之前受教育水平相差很多,从几分到几十分,有些孩子没学过英语和计算机。他们随父母外出打工,没有安定的教育环境。这里初中毕业的孩子里,只有很少数程度比较好的会返乡继续接受教育。”

对于学生们的教育经费问题,刘运贵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些孩子是有教育经费的,国家把钱拨到他们原籍,不过现在孩子跟着家长出来了,这些孩子原本该享受的教育经费却还留在地方。北京对打工子弟学生的标准是每名小学生一年的教育经费是160元,每名中学生一年的教育经费是260元,单是我老家一个学生的补助就远不止这些。在经费方面,区域和城乡差别还是挺大的。我们的疑问是,钱划拨下去了,孩子出来上学没有享受到,那么这些钱哪儿去了?相关部门是不是该加强监管力度?”

(黄莹玉就读于中央财大会计学院)

年终总结找“短板” 篇4

其一,查找“短板”必须要认识充分。企业发展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产经营不顺利的时候,“短板”才容易引起重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企业领导者也能够倾听大家的逆耳之言;一种是在经营发展顺溜的时候,领导者们听到的是顺耳的表扬话语,员工们表现出的是自负神态,查找“短板”自然被搁置。这是企业管理的大忌,必须抛弃这种想法,树立正确的认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谨慎从事,认真查找不足,发现“短板”,以利改进。

其二,查找“短板”必须要心怀勇气。现实工作中,一些人总觉得报忧不如报喜,报问题不如报成绩。个别领导干部因担心单位荣誉受损害、个人升迁受牵连而把问题掩盖起来。其实,掩盖问题、回避矛盾的做法,只能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酿成大患。相反,敢于亮出自己的“短板”,大家就会一起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要问题存在,早晚都会暴露。所以,每个单位、每名员工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正视问题的心态和勇气,有问题早查,有错误早纠,将“短板”消灭在萌芽之中。

其三,查找“短板”必须要动作较真。对发现的“短板”要有硬措施、真动作,要在思想上加强教育、制度上规范约束、整改上抓难碰硬。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要以企业利益为重,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直面问题,敢于报忧,善于纠错,使问题无处可藏,矛盾无法“安家”,才能够保障企业长治久安。

其四,查找“短板”必须要重点突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要善于抓大问题,解决重点问题,大问题解决了,小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短板认识 篇5

发展

煤矿事故作为一种矛盾,不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引入安全管理短板理论,找到煤矿安全管理的短板,让企业把有限的安全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用到克服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上来,这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煤矿井下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短板怎么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找短板,就要解放思想,解决“面子”问题,消除“家丑不外扬”的心态。只有敢于正视发展的短板,勇于找出短板,才有机会消灭短板。

要对照标杆找短板,突出重点找,干群齐心找。跳出小圈子看短板,和先进企业比一比,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精准发力,发挥补短板的最大成效。而且,有些短板还不容易发现,要学会借助“外力”,在配合上级检查的同时,一起查找。

其次,找出来怎么办?学会了找短板,更要补短板。找到短板后,不能讳疾忌医,只有强化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针对等不同专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具体举措,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才能让干部职工看到补齐短板的真正实效,才能达到工作的真正目的。

—1—

结合我多年来的工作,对晋东区域各煤矿存在的短板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当前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晋东区域内矿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臵,井下瓦斯含量较大,抽采难度较高,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压力。目前一部分矿井又面临停产放假的局面,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一)抽、掘、采衔接失衡,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组织

近年来,晋东区域内大部分矿井采掘衔接受阻,主要是受瓦斯治理和防突效果不理想等因素的制约。据统计,各矿原始瓦斯含量平均在15m/t左右,最大瓦斯含量达到了23m/t,而各矿主采煤层透气性系数普遍较低,一般在0.0025~0.0059毫达西,而且煤层厚度均在5米以上,相对抽采时间扩大一倍以上,抽采难度较大。虽然近几年开展了包括水力压裂、深孔预裂爆破、下筛管、新型封孔工艺等一系列的提高抽采效率的技术试验,以及进行了施工底板抽采岩巷、地面井下立体抽采等工程,但是短期内抽采效果还未达到预期,大区域瓦斯综合治理的模式还未形成。目前,为解决瓦斯突出问题,各矿采取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本煤层“短掘短抽”的抽放形式,按平均每天抽放1700 m瓦斯计算,煤巷每掘进40米,抽采达标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所以,现有抽采方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衔接需要,在瓦斯治理过程中

—2—

33存在抢时间、数据失真、短兵相接、拼刺刀式推进的情况,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也无法正常组织生产。

(二)瓦斯事故频发,煤层自燃发火异常,针对性防治技术难题还未有效破解

2008年以来,晋东区域内各煤矿共发生重大隐患事故8起,死亡事故8起,死亡22人,其中瓦斯事故9起,占事故总数的56.25%。从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看,新大地、石港2个矿井为煤层易自燃矿井。2008年,石港15101工作面着火封闭,2013年7月长沟15115工作面、石港15203工作面先后着火封闭。今年2月和3月,新大地、石港又相继发生自燃发火事故。虽然我们在防灭火方面采取了束管监测、喷洒阻化剂、预埋干冰、注氮、封堵落山等措施,但煤层自燃发火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治理。但总体上看,我们还缺乏防治煤层自燃火灾的经验,17天的自燃发火期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识,说明在破解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技术难题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扎实而细致的基础工作。

(三)企业经营形势异常困难,资金紧缺成为普遍现象近年以来,受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售价持续低迷的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自身瓦斯抽采滞后、生产衔接紧张等因素影响,产能始终未能得到较大提升,靠增产来摊低成本的方式基本不能实现,企业经营状况日益艰难。2015年,各矿吨煤平均售价188.38元,吨煤平均成本264.62元,单位成本比售价高出76.24元。均出现售价与成本倒挂现象,现金流均有不小的缺口。

—3—

(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晋东区域各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水、火、瓦斯等自然灾害一应俱全,安全管理技术难度大,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团队和高技能的员工队伍。但大多管理技术人员都是从老区调入晋东公司各矿的,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没有遇到过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技术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有效应对,而且大多操作层面的工人,受自身技能素质所限,必需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标准还不能够严格执行到现场。从专业技术力量来看,具有煤矿主体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仅13人,占在册人数的0.15%;具有煤矿主体专业初级职称的106人,占在册人数的1.23%。技术管理岗位人员不足、学历偏低,关键技术岗位人才匮乏。从井下从业人员构成来看,各矿井下队组在册5488人;其中,农合工1171人,占21.34%;属地工2667人,占48.60%。将近70%的农合工是生产队组的主体,而且井下工龄大多在2到3年,个别矿的农合工人数甚至高达85%以上。

这些“短板”的存在,制约着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瓦斯治理的泥沼和低谷,实现长周期的安全生产,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按照“木桶原理”分专业、分系统深入寻找安全管理“短板”,研究制定补齐补强方案措施,细化量化推进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下大力予以解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4—

一、夯实“一通三防”工作,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完善通风系统,强化“一通三防”基础管理。提高有效风量率、补巷整巷、及时封闭已采区等措施,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加强瓦斯超限管理,每次瓦斯超限按分级分析制度执行先停产后分析,做到瓦斯超限原因不清楚不复产,未制定落实措施不复产。

二是加强瓦斯抽采标准化的管理,实现“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的标准。提高钻孔的准确性,对钻孔轨迹进行测试,及时分析钻孔轨迹,减少抽采盲区;推进封孔工艺标准化,提高抽采效果,组织专业封孔人员进行封孔;研究摸索钻抽激励机制,将钻机、抽放职工工资和钻孔进尺、瓦斯抽采浓度、抽采达标时间等挂钩;实现井下主、干、支、主要钻场瓦斯抽采参数连续监测,为抽采达标评判和瓦斯结构工资计量提供依据。

三是继续推进抽采能力建设,完善瓦斯抽采系统。抓紧落实抽采能力建设工程,要限定工期进度,纳入计划考核。

四是强化“一通三防”管控,密切关注变化。凡是涉及排放瓦斯、巷道贯通、封闭巷道、调整通风系统、巷道揭煤、回采工作面瓦斯及防治自然发火等工程,要做到重点管控;另外,还必须密切关注变化,加强动态监测,对所有采掘工作面瓦斯、CO、煤层发生变化的,必须停止掘进、分析原因,经集体研究制定措施后方可复产。

五是制定以瓦斯预警和区域效检为主要内容的针对性措施,建立防突预警制度,制定突出危险性预警范围、预警

—5—

内容和预警流程。采集有效信息,对瓦斯异常涌出现象进行有效监控,降低生产作业的风险性。

六是要做好瓦斯治理相关科研试验工作,摸索厚煤层防突新技术。做好突出煤层采空区侧卸压范围内小煤柱掘进试验,探索研究采空区侧卸压范围内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相关技术,提高煤巷单进水平;积极推广使用瓦斯治理新工艺,通过气相压裂、水力压裂等技术提高煤层透气性,提升抽采效果,解决瓦斯治理难题。

二、加强生产基础管理工作,杜绝重大隐患事故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生产准备管理工作,要做到 “搬家不停产、搬家不减产”。一是要积极保证生产衔接的有序进行,重点是抓好生产衔接工程的科学组织和合理安排;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工作的管理,优化好工序安排,抓住关键环节,缩短工期、提高效率。(2)科学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要紧紧围绕“高产高效”目标,充分发挥设备优势,科学组织生产。

二是全面加强采掘工作面过构造的管理。重点是强化过构造的程序管理,紧紧抓住超前探测、预测预报、科学决策、过程管理四个环节的管控。对地质构造异常区,在物探的基础上及早进行钻探验证,及时准确对地质构造进行预测预报,为科学决策、提前采取措施提供依据。过构造前和过构造期间,都要严格执行“图示化”管理制度,每日根据过构造情况,生产技术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要逐日进行研究,及时调整工作面生产安排,减少对生产的影响,提升工作面过构造

—6—

效率。

三、加大整组提效和全员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在整组提效方面,要本着“精简富余、提高效率”原则,对生产矿井进行岗位评估、合理定员定编。具体措施是加大对农民工、属地工合同到期人员的整顿力度;精减管理人员,对超编的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通过整顿劳动组织。

二是在全员培训方面,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为抓手,开展好各类培训。开展上岗资格证培训和操作岗位人员技能等级鉴定培训,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并实现动态管理;开展“人人都是防突员、人人都是安全员”培训和“安全大背诵”培训,要求管理人员背诵岗位安全责任制,操作人员背诵安全事故案例,强化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四、强化干部作风纪律,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证 严格落实各级干部下井、领导带班下井、走动巡查、值班住勤等制度,充分发挥干部考勤管理制度的作用,促进各级干部在岗尽责、深入井下、沉到现场、强化管理、解决问题。

总之,“补短板”并非一劳永逸之事,要杜绝“一阵风”吹过。通过找短板、补短板,我们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和不足,但随着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还会产生新的短板。因此,只有注重长效、着眼长远,补齐补好短板,才能提升“木桶容量”,煤矿企业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汇聚发展新动能,发挥好短板

—7—

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的积极作用,让煤矿企业踏上更为广阔的新征途。

补上“精密制造”短板 篇6

大部分制造行业都需要提高其生产的精密度。精密制造业提供的都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是产业链的最顶端,是利润最丰厚的核心部分。以空中巴士、波音为代表的飞机,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以通用、大众为代表的汽车等,都需大量精密制造类产品。看规模,精密制造业可覆盖整个制造业的约三分之一。自从2009年将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我国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很多大型装备的制造能力都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我国制造业总体还是落后的,拖后腿的就是精密制造。2012年我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1920亿美元,超过了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全世界的手机77%是我国造的,但我们自产的手机芯片连全球的3%都不到。日本东部大地震之后,小米手机总裁要冒着核辐射的生命危险到日本去谈手机零部件采购,如果中国能生产,何至于此!

振兴精密制造业,政府的投入是必要的。2009年以来,A股多次热炒“物联网”、“核高基”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每年投入不过数十亿元人民币,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专项亦不超过百亿。而2012年韩国三星的投资额是142亿美元,美国英特尔是125亿美元。我国最大芯片企业中芯国际3年才拿到24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年也就1亿美元。精密制造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产业,单靠企业无法支撑。

目前在我国制造业全面振兴的大形势下,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总产值已突破20万亿元,但作为产业基础的精密制造业贡献仅为20%,如能提前在精密制造领域布局、深耕,就能尽快占据世界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发展精密制造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需求上,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消费电子、光电产品、汽车的消费国和生产国;在人才上,我国已拥有许多精密制造业的人才,并且一些企业通过在研发上的不懈投入,已在许多产品上有了质的突破,这些都为我国进一步做强精密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如能像前几年重视装备制造一样重视精密制造,那么经过大概5到8年,就完全有能力占据世界精密制造领域的制高点。精密制造与以前我们所说的装备制造不仅不冲突,反而是互补的,装备制造强调“大”,比如大型,成套设备,精密制造着眼于“小”,着眼于其关键、核心的零部件。

振兴精密制造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入。在精密制造行业,其研发投入可能要占其营业收入的20%以上,有的行业高达50%,而我国企业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率。柳传志曾说过,指责中国企业不创新的人都不是当事人,其言外之意就是我国企业首先要保障的是生存,才能谈创新。

笔者认为,振兴精密制造业仅靠政府投入是不行的,因为政府财政是有限的,而社会资金的潜力要大得多。眼下我国社会并不缺钱,缺的是氛围和支持。在我国,某个领域一旦被国家重视,资金、人才、政策就会密集地向这个领域集中,这个领域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前几年的发展中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这一现象,比如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后,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像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那样将“装备制造业”写入政府文件,进入政府话语体系,让“精密制造”一词成为市场热汇,各种各样的资金就会迅速聚集到这个领域,精密制造很快就将脱胎换骨。

其实我国政府早有推进精密制造产业的雄心,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板块中就已涉及,但力度、强度显然还不够,用语也不够精准,以致社会资源还无法实现聚焦。因此,笔者建议直接用“精密制造”效果会更好。这是扭转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局面的一大推手。一旦我国振兴了“精密制造”行业,并且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企业缺乏创新”、“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只要制造,没有创造”都将成为历史。

教育有时要忽略“短板” 篇7

“木桶效应”, 又称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 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 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 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 木桶原理还有两个推论:其一, 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 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 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 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 也可象征某一个人, 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这就是说, 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 都可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 即构成组织或个人素质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 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或个人水平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然而,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当年钱钟书考清华时, 数学就没有及格。那时学校没有因为他的偏科而将他拒之门外, 反而破格录取了他, 后来他成为被人称颂的“文化昆仑”。毛泽东做学生时, 作文曾获得120分, 而数学和图画都不及格, 这却不妨碍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政治家。谁能说他们的成就不够大呢?

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 他和齐威王约定, 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 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 上马对上马, 中马对中马, 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 所以比赛了几次, 田忌都失败了。后来, 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 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 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 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 结果取得三局两胜的赛果。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另一番启示。如果你用自己的弱项去与别人的强项竞争, 哪有不输的道理?反过来, 如果你用自己的强项, 去与别人的弱项竞争, 那么获胜的把握就大得多了。

其实任何人都难免有“短板”, 有些可能是因为努力不够, 有些则可能是由于天赋差异。对于前者, 可以通过加倍努力来弥补;而对于后者, 即使我们竭尽全力可能也作用不大, 最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多有大成就的人, 其聪明之处, 不在于他们努力去加长自己的“短板”, 而在于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如果刘翔不是利用自己的长腿去跑步, 而是去当举重运动员, 即使他再努力, 可能也成不了世界冠军。

学校教育的“短板” 篇8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育, 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使受教者学习、认识社会性、个体性和教育性中三种价值角度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学校应该从社会存在、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创造等发展需求相互结合的角度来看,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 是“铸人铸魂”。最大特点就是把受教育者, 即学生, 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 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 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学校既要肩负起培养、栽培人的责任, 又要起着传递文化知识的作用,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书育人。说得具体一些就是, 把国家职能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战略很好地教授给学生, 同时也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到知识, 逐渐培养和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种是参与社会分工, 投身社会化大生产, 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这一点是多数学校的工作重心, 不仅真抓实干, 而且效果显著。另一种是适应社会, 继而改变社会, 让社会更和谐, 使人们更好地生活。这件事情本身难度就比较大。首先, 适应社会必须要认识社会, 这对于人际关系相对单纯的学生来说本就不容易。其次, 改变社会要求个人在认识社会后不被社会改变, 一方面能够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时刻保持改变社会的想法, 从身边小事做起, 并持之以恒, 逐渐影响更多的人来共同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 继而改变社会, 这才是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意义。以上虽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但培养这样的学生不仅使学校改造了自身,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如果把学校比做一条大河, 学生则是大河里的各种生物, 各得其所, 各取所需。师生在学校要做到教学相长,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二、育人的重要性

育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正确人生的价值引导,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开放与发展的世界观;形成具有为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形成具有人类共同的崇尚真理并且勇于实践的价值观。这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潜移默化中认知主导价值基础和特点, 做到要做事先做人, 构建良性学校精神。对社会和个人而言, 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正义感才能辨是非, 必要时为正义挺身而出, 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秉持做人的原则, 知道“孰可为, 孰不可为”, 不会为利益出卖良知;不讲诚信缺乏责任感的人就其个人来讲, 通常不会被委以重任, 难成大事;从社会角度来看, 这样的人不仅不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反而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他们掌握的知识越多也许越危险。

当今社会许多人内心浮躁, 急功近利, 不肯静下心来做事, 人际交往当中唯利是图、拜金思想、功利主义的不良风气盛行, 突破道德底线, 乃至恶性犯罪的事件层出不穷, 其性质和严重程度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究其原因是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他们并非没有受过教育, 相反, 绝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教育, 甚至是高等教育。这也折射出相比教学工作, 部分学校的育人工作是一块“短板”, 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 多数事情早已过了仅靠个人单打独斗就能闯出一片天地的时候, 而更多的是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团结协作来完成。因此, 合作、沟通、良好的人际交往就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技能。遗憾的是, 目前的学校教育似乎只注重竞争, 而不注重合作。学校里面, 学校注重的是成绩排名、升学、学校名次、学校知名度。直白点说就是俩字:竞争。合作、沟通这些现代化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进入学校的教育理念中。

尽管各级学校原本就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育人工作, 但育人何以成为“短板”, 进而成为诸多社会问题的始作俑者呢?学校在育人方面出现“短板”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学校不够重视, 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下图所示) , 仅依靠学校重视是不够的, 既有政策导向又有客观原因。如:思想意识领域没有绝对的权威, 有时甚至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 又难以制定量化的指标任务进行考核, 等等。因此, 不同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育人工作通常不与学校利益直接挂钩。除此之外, 不良社会风气在这一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将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两点: (1) 拜金的社会大环境。一切向钱看, 看重金钱的同时必然忽略获取财富的手段, 仅以财富论英雄。物质财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它是每个人生存的前提, 但将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不同的层次, 下一个层次获得满足之后, 对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会逐渐强烈, 这个过程本身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最高需求层次的满足, 大部分人处在社交需要层次基本满足, 继而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样一个阶段, 如果全社会只是给予有钱人和有权人更多的尊重, 使这些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这样的社会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家长和学生身处其中难免随波逐流, 将读书和金钱直接联系起来, 读书如果不如不读书的挣钱多, 宁可不读书。 (2) 物欲之风吹进校园, “象牙塔”也未能免俗。学校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 竞争的主要指标中, 中小学是升学率, 大学则是就业率,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学校的职责败给了利益, 这种导向存在严重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社会好比一个需要吃饭的人, 学校好比厨师, 只有在厨师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 人才能不生病, 否则对社会这个“人”而言, 一旦吃下有问题的食物而生病, 没有人能够充当医生, 想要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不让他生病, 那就不能单看产量, 必须提高饭菜质量, 保证食品卫生。也就是说, 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必须保证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而不是仅能暂时“充饥”而后又“要命”的“不健康食品”。

四、几点建议

为使学校真正有决心、有条件落实育人工作,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国家政策引导, 号召中小学校加强德育实践培养, 将德育纳入升学考试。 (2) 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如:督促新闻媒体发挥自己的职责, 对社会问题进行客观陈述, 并以正确的观点加以评判, 不能为了利益, 吸引眼球, 混淆视听, 对于颠覆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事件不应点到为止;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败坏社会风气的内容及时删除;等等。 (3) 学校调整办学思路, 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考核办法。不同层次的学校面对的学生不同, 所以应分类制定, 但前提一定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4) 育人者必先正其身。在教师引进中严格把关, 建立高标准的准入机制, 必要时可以了解周围教师、同学对其的评价, 以及通过使其在见习期兼任学生工作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手段。 (5) 加强过程监督, 净化教师队伍。对违背职业道德甚至丧失教师资格的事情一旦发现, 对涉事教师严惩不怠。

综上所述, 社会问题无法消除, 减少社会问题也不能立竿见影, 但只要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 不断向社会输送更加“健康”的人才, 那么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摘要:社会问题的频现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大关系, 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源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受的教育。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普及程度和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今天, 社会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长趋势。我们的教育事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却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出现偏差, 导致育人成为一块“短板”。

关键词:社会问题,育人,学校职责

参考文献

[1]杨光明.高等教育的内涵是育人[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1) .

[2]宋敏.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精神示范和引领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23) .

[3]杨鸣, 胡成玉.教师和高校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中的职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s1) .

巧设“短板”,让学生演绎精彩 篇9

一、学会“示弱”, 引发“侠义豪情”

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形象一直是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圣人”。但是这样的“心理图像”却会抑制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 我们要故意暴露自己的“短板”, 给学生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

生活中, 我常告诫学生“三人行, 必有我师。”茶余饭后, 我常常向喜欢钓鱼的学生请教钓鱼的学问 (尽管我对钓鱼毫无兴趣) 。课间, 我会对他们玩的陀螺表现出极大的兴致, 却又什么都不懂 (尽管这一切在我眼里都是过去式的小儿科) , 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还不时地秀几下我的三脚猫水平。他们总是很有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我, 而我总学不会。最后, 我往往自嘲地说:唉, 你们比我强多了!通过这些小把戏, 让学生们觉得老师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也需要他们的帮助。这样面对我时, 他们便不再紧张。他们以帮助我为荣, 为能被我需要而感到自豪。

课堂上, 我经常把一些知识点巧妙地设置成我的“短板”, 让学生发现和帮助。例如, 在巩固字词的练习中, 我经常在板书时“忘记”或“写错”要写的字, 让学生不经意地发现我的错误并指出来。而我总是很“懊恼”地说:“什么记性, 怎么老记不住呢?”于是, 学生们豪情大发, 纷纷告诉我最好的记忆方法。不知不觉中, 我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学生也沉浸在帮助我的快乐之中。

二、“难得糊涂”, 巧创交流机遇

高年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对于“老师话语”和“文本见解”, 可能会提出疑问和不同看法。他们喜欢争辩, 好追问, 好自我表现, 尽管有时显得片面和主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糊涂”, 保护学生独特的体验, 并给学生创造说服别人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如, 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 当讨论到是否赞同父亲要“我”放掉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的做法时, 很多学生都说:“没有到规定的钓鱼时间, 钓上来的鱼就应该放回去, 这是道德规则, 我们应该遵守!”我相信这是很多老师都期待听到的标准答案。可正在这时, 一个男孩站起来不服气地说:“好不容易钓到了大鱼, 放掉了多可惜啊!”也有学生附和说:“机会不是经常有的。老师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抓住机遇吗?”就这一句话, 使班上顿时像炸开了锅。“是啊, 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 难得的一个机会, 能轻易放弃吗?”“作者后来三十多年再也没有钓到这么大的鱼, 不也说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吗?”“规则也是人定的, 可以修改!”“无论如何, 不遵守道德规范就不应该!”围绕“该不该放”的问题, 同学们分成两派, 争论起来了。眼看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他们就来请我裁定。我灵机一动, 打起了“太极”:“这个, 好像应该放了吧?”“好像放了也不对!”“你们说说看, 为什么该放?不该放又是为什么?”求助无望, 他们又从道德层面到竞争压力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 终于达成了共识:机遇固然重要, 道德更是做人的根本。看他们争得面红耳赤, 我却在心里笑开了花。

教师的“糊涂”让学生得以充分地表现自我, 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碰撞的机遇。解决了问题, 他们就会有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 这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学习心态的最好途径。

三、“无为而治”, 激发探究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要想使语文课生动活泼、有魅力, 我认为, 教师要“无为而治”, 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和“小组合作”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解决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亲历、体验, 形成“生成”的能力。

在教《螳螂捕蝉》一课时, 为了拓展大家的思路, 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的环节:从故事中选一个角色, 说说你的思考。按照惯例, 大家可能会说从这些角色共同的结局中得出的警示意义:“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忽略身后隐藏的祸患。”这也算是尊重编者的意思吧。然而, 思考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说, 从最无辜的蝉身上想到了自由和平的难得;有的说, 从螳螂的身上想到了弱肉强食的道理, “坐收渔翁之利”也是一种策略;还有的说, 从黄雀的身上想到了“战争中没有最后的赢家”……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动态中探索, 在快乐中求知, 在情感中展现。“无为而治”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舞台、求知的殿堂。

“创亮点”不如先“找短板” 篇10

此话言简意赅。创先争优, 何以“先”何以“优”?

也许有人会认为, 这次活动, 正好是企业“创亮点”的好机会, “找短板”有点“煞风景”。其实, 对公司来说, 服务上的先人一步, 往往能体现在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超强的把握能力上。对广大客户而言, 电信优质服务必定建立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因此, 仅基于这两点,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持续深入有效, 先要有不俗的勇气和敏锐的视角, 找服务短板, 消服务疑点, 解服务难点, 避“面子工程”, 这样才能使服务这棵大树根深叶茂, 成为客户心目中的“常青树”。

在实际工作中, 先“找短板”并不比先“创亮点”容易。

首先, “找短板”是件自找麻烦或自我揭短的事, 这需要有“敢于担当, 勇于牺牲”的精神。在“短板”面前, 推卸责任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态度决定成败, 正确的态度能保证自己情绪稳定, 条理清楚, 快速找出短板的成因, 从而眼到、心到、手到, 快刀斩乱麻, 让自己轻装上阵。良好的态度能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能力强, 底气足, 解决问题就快、准、好。如果对待问题避重就轻, 反而会自缚手脚, 使小问题变成大难题, 大难题变成顽症痼疾, 方向愈发不明晰。

其次, “找短板”还是件得罪人的事, 如果自找短板只是自加压力的话, 那么帮别人找“短板”就是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 以理服人, 情理交融。为他人指出“病因”, 虽然有时显得“不顾情面”, 其实也是为他人着想, 为大局分忧。在许多时候, 有高度, 才会有深度, 有深度, 才会有宽阔的胸襟。为他人“找短板”不能挖空心思, 一味盯着“鸡毛蒜皮”, 抓住“小辫子”不放, 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 给予可参考方法, 既找病又给方。

其三, “找短板”与“创亮点”不矛盾, 不对立。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 多类“短板”的不断消解, “创亮点”和“找短板”孰先孰后的问题, 会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在活动之初, 先“找短板”是促使为民服务强基固本。在活动的起跑线上, 消灭各种服务短板, 也就是清扫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前进的障碍, 活血化瘀, 诊治杂症, 以健康的体魄和开阔的视野, 才能创出更多的服务亮点, 真正形成创先争优活动的良性循环。

整合内容短板 篇11

11月20日,由中国商用显示系统产业联盟和奥维咨询(AVC)主办的“第五届商用显示行业高峰论坛暨‘触控·智能·系统·应用’”电子白板专场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聚焦问题、寻求机会、探讨方案”为主题,汇聚产业链众多业界精英与重量级嘉宾与专家,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领导会亲临指导。另外,三星、友达、LGD、英特尔等上游厂商,鸿合、仙视、TCL、松下、长虹、闪联等整机厂商共同就中国电子白板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等层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产业脉博,齐商未来发展大计。

2013年上半年,奥维咨询(AVC)研究显示,IWB市场总体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长45.9%。其中,投影式产品规模同比增长47.8%,高于整体市场增幅,仍为市场最大需求产品类型;平板式产品规模同比增长41.3%,市场份额略有下降。预计2013年销售量将突破70万套,未来几年仍将维持20%的增速发展。高速发展的电子白板市场吸引了行业内各方关注及参与,产业链上游面板、触摸框、芯片及板卡厂商、电子白板整机厂商、渠道商等齐发力,不断完善现有产品及服务,力争在电子白板市场建立长期稳定发展。

奥维咨询(AVC)认为,未来5年内,教育市场仍将是电子白板的重要应用领域,过度集中的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硬件提供商延伸至软件及资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电子白板市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

-赵清月

海外房地产投资警惕“短板”! 篇12

1、融资和抵押价值考量。

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的日趋严厉,投资和投机空间被完全真空,同时银行信贷政策也相应的做出贷款限制,国内投资人的资本利用率大大降低,甚至根本无法贷款,从而无法实现利用财务杠杆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能够便捷、等同国民待遇对国内投资者提供长期房屋贷款的只有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加坡,而其他地区即使可以提供融资贷款,还需要国人提供如缴税单、在该国家(地区)的长期工作签证等诸多额外要求。

2、人口增长因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未来40年的人口增长在全球20强(G02)国家的增长分布图,我们可以从中分析,除亚洲之外澳大利亚是未来4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只有人口高速增长、就业市场平稳、经济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投资者在海外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系数最低,增长潜力最大。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什么欧洲国家的房价增长很慢,例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此外,亚洲的日本房价在过去20年基本停滞,由于频繁地震及核污染的威胁,相信其房价会长期一蹶不振。同时,由于澳大利亚失业率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最低,经济相当稳定,所以即使悉尼成为世界第2高房价区域,依然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

3、国际惯例筛选标准。

由于海外房产市场相对成熟,很多考量标准按照国际公认的数据来衡量,例如租售比、收入比、GDP的增长、空置率、失业率、人口增长率等。除此之外,还要对购买国家的特定购房区域或者社区做定向数据分析,比如该区域的本地人收入水平、二手房屋价格水平、人口构成比例、租赁和自住分布状况、银行对区域的价值评估等细节考量。

4、海外买房别忽略治安。

业内人士表示,不要抱着抄底的心态在美国买房!例如在底特律当地治安不好、犯罪率又高,不慎重的情况下购房出现任何问题,全得由房主自己负责。即便将房屋出租给他人,遇到麻烦按照美国各州法律,也基本上都倾向于保护租客的利益。

5、买学区房要看片区。

在美国购买学区房,只要能拿出居住房子的水电费清单和孩子接种疫苗的单据证明,学校就必须接受孩子入学。如果房子住址不属于这个学区,则校方有权拒绝。美国是13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到高中毕业全是免费,家长仅需每天交给学校大概1美元多的午餐费即可。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免除午餐费。此外,书本、教辅材料都是免费的(但学期末要归还)。当然,教育免费是以这个城市居民缴的房产税做支持,非学区房的孩子只能上私立学校,学费开支很大而且安全性难以保障,所以大多数人购房都选择在较好的学区附近。

【短板】推荐阅读:

上一篇:优化中职英语课堂下一篇:数据传导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