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

2024-06-14

痛点(共12篇)

痛点 篇1

摘要: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22亿,占总人口比重16.1%。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4亿将达到峰值,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可观。近年来,与养老地产直接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发布逐渐密集。本文对养老地产涉及的土地、资金和医养结合3方面政策进行详细梳理与解读。

1政策特点:利好政策出台密度加大,关键问题未完全破解

2010年以来,养老产业扶持政策频出,解决实操问题的政策措施尚待进一步落实。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多项养老产业扶持政策(见图1)。虽然利好政策频出,但实际操作中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尚未完全破解,政策体系尚需完善。

2土地:养老产业专属用地缺失

2.1供地方式以划拨、租赁、协议或公开出让为主

结合地方养老用地的供地方式和企业拿地案例来看,现有的养老用地供地方式优劣势各有不同。

1)划拨方式成本最低、条件最严

如辽宁锦州划拨的土地被锦州市民政局取得,实际操作中限制了资本进入。

2)租赁方式是国土部重点鼓励的供地方式

江西鹰潭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即为租赁方式。于企业而言,租赁方式虽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但政策对于租赁方式供地的租期、租金、支付方式等实际问题仍未明确,有待进一步完善。

3)出让方式是当前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

虽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但也使住宅或商业用地获得土地抵押贷款、产权销售成为可能。

2.2养老出让地块增多,“养老用地+X”模式成主流

1)供地方式

相较以租为主的方式,目前土地市场出让地块逐渐增多,养老项目开始由租向买转变。2016年5月成都绿益桂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0.29亿元竞得青白江区祥福镇华家村5组在建养老开发用地,四川首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在建养老地产项目正式落地。此前,四川的养老地产项目多以租赁为主,导致项目最终都是销售使用权,实力较差、资源整合力较弱的企业很少进入。

2)供地模式

“养老用地+×”模式成主流,一方面解决了政府财政困境,另一方面也让企业看到盈利空间,但对拿地企业的资金提出更高要求。2015年2月首创置业以5.98亿元,配建6.43万m2的限价房为代价竞得北京顺义新街地块。该地块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是北京首块属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得改变用途,不得分割转让或分割出租。由于该地块配建占比较大的限价房,若要平衡养老机构投入,住宅部分价格必然高企。

3资金:企业资金压力加大

高昂的资金成本成为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主要瓶颈。

3.1前期土地开发、适老化设计、养老服务运营均需重金投入

1)前期土地开发

养老地产新增用地少,且地价高,导致前期土地开发成本成为企业重金投入的领域。

2)项目建设及配套

适老化设计成本高。据相关调查,适老化设计的床位的投入达30~50万元/床,但参照各地方补贴政策,对于民营机构每个床位的补贴为几万元,成本与补贴存在较大差距。

3)后期运营

人工成本高,政府补贴受机构营利属性限制。对于养老地产的商业运营而言,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虽获得相关补贴及税费优惠,但其必须按照民政部规定的低额收费标准执行;民办营利养老机构虽收费不受限制,但其享受的补贴较少。

3.2企业需多元化融资渠道

2010年以来中央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养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政策环境。

2016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加强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快保险产品创新等,对产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在养老金融政策落实中仍需相关法律和政策支持。其中政策引导的主要资金渠道如下。

1)政府补贴

机构性质和地方经济发达程度影响补贴方式。从当前政策扶持内容看,政府补贴包括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直接补助、政策贴息、税费补贴等方式。但一方面由于机构性质不同,补贴方式差别较大;另一方面根据地区不同,补贴标准也有差别,经济发达地区补贴力度较大。

2)银行贷款

民办养老机构贷款受限多、难度大。2016年出台《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推出针又对养老项目的低息贷款,但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取低息贷款,政策落地仍需推进。从地方层面,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贷款主体有3个特点(见图2)。受这些特点制约,民办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获取银行融资较少。

3)专业债券

债券市场是金融体系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其资金供给和需求更加简单直接,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上市资金

2016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除企业自身上市融资外,还可以通过被收购方式获取资金。但这两种渠道对于企业的门槛限制较高。

5)产业基金

中央层面,2015年发改委成立唯一一家针对大健康产业的国有基金,通过申请可最快和最大额度地进行融资;地方层面,2015年8月湖南成立全国首只省级政府引导型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2016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中欧养老产业基金随即发行,聚焦于养老产业链中的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涵盖养老产业不同细分领域,包括医疗保健、数字医疗、老人照护、老人消费等,着力于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6)信托投资基金(REITs)

2016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信托公司利用信托制度优势,积极开发各类附带养老保障的信托产品。

7) PPP模式

运用政府及企业各方资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老产业巨大的资金缺口。但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如何把握与政府的关系及解决盈利难题,是PPP模式的风险所在。

3.3养老与资本市场合作

2016年1月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2016年5月光大控股收购汇晨养老,从侧面反映出民营养老企业资本困境,也让其他养老地产企业看到,当存在缺少抵押物和融资成本高问题时,与资本结合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一条快速通道。

4医养结合成为未来养老新模式

医疗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石,如何将医疗服务与养老地产相结合,是企业亟需破解的关键问题,也是养老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4.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其中落实到企业最为关心的几个关键点如下。

1)供地支持

2015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对民办非营利医养机构可以使用政府划拨的土地,对民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通过招牌挂的方式优先保障供地。

2)金融支持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医养结合机构可以采取PPP方式,也可以采取产业引导基金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

3)人才建设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鼓励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或轮岗服务,帮助培养养老护理人员。

4)机构许可

2015年《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提出医疗和养老机构可互设,并打造“无障碍”审批,10个工作日内可申请设立许可。

5)医疗保险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期间提出要在2016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2年时间实现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4.2关注社区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政策正向基层深入落实,企业可重点关注社(区医养结合模式。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存量房时代,以及“9073”养老格局的基本确立,房地产企业从开发商逐步向社区服务运营商转型,而非房地产企业也在逐步介入养老地产领域,故社区将成为未来医养结合的重点。企业不仅要关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结合,更要注重将医疗资源整合进家庭、社区,完善配套服务。

4.3“地产+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兴起

于养老机构而言,地方对中央政策的执行速度和规范细化程度都是影响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的关键问题。目前,北京和上海在这两方面做得较好。

4.3.1政策细则落地速度快

1)医保联网政策落地

2015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2015年上海确定新增5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并在医保批准联网之后纳入“三段”结算。2016年出台的扶持政策对全市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以奖代补”制度,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2)家庭医生签约政策落地

2016年上海《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完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业务协作机制。综合性医疗机构要与养老机构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养老机构内的老人提供转诊服务。

上海作为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地区,近年来不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3)养老服务驿站政策落地

2016年5月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2016年将在城六区建设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5000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免费适老化改造,完成北京65周岁以上老人优待卡换“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工作,并逐步将老年人常见病医保范围各类药品纳入社区药品目录。

2016年5月西城首家养老驿站(牛街养老服务驿站)开门迎客,衔接社区养老。

4.3.2“地产+社区医疗服务”的品牌化模式兴起

1)北京恭和苑

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的“医养结合”分为3部分:社区设立医务室;与定点医院合作;设立120急救中心急救站。

2)北京太阳城

银龄公寓,虽然每月收费破万,但床位仍然紧张。其内部独立设置了纳入医保范围的太阳城医院,此外医院又与安贞医院合作,开辟绿色通道,安排转诊服务。

3)北京泰康之家燕园

2015年7月正式运营的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即便位置偏远(六环外)、费用高(入门押金85万、每月服务费5000元),但仍受市场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燕园独立设置了医院,并与周边2家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此外,还邀请北京海军总医院、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安贞医院等众多医院的专家定期坐诊。

4)上海万科智汇坊

2014年上海万科推出首个社区嵌入式长者照护之家——万颐智汇坊,目前智汇坊床位长期供不应求,已成为社区嵌入式长者照护标杆机构之一。2016年上海万科联手上海地产集团再推智汇坊——古美智汇坊,全面采用“无障碍设计”,可为长者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辐射古美社区周边近2000多名老人。

5)鸿坤理想湾

2015年4月鸿坤集团与益润医疗完成战略签约仪式,双方全面战略合作的第一个社(区诊所正式落户鸿坤理想湾。鸿坤计划在开发的其他社区内都设立类似的优质社(区诊所。

5趋势及展望:顶层设计待完善,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1)中央政策法规顶层设计尚待完善

土地方面,制定“养老产业”的专门用地分类,解除医卫慈善用地不允许贷款抵押等融资限制,地方应逐步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供地计划;政策优惠方面,解除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营利属性的限制,使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更多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增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医养结合方面,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全环节监管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

2)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2020年)》,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身份和户籍壁垒,推动北京政策外延,天津武清、河北高碑店等试点机构享受北京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医保政策互通等政策,使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地方政策先行,一方面对于国内其他区域和城市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养老地产企业可以重点布局政策优先推行的地区。

3)民办营利性企业与资本结合,民办非营利性企业向营利性企业转型或成趋势

2016年以来,宜华健康并购亲和源、光大控股汇晨、中金瑞华控股夕悦,由此看出,营利性养老企业受困于融资难问题,已开始选择与资本联姻,未来这种结合或将成为一种趋势。另外,由于政策补贴力度不足或受限,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多以自有资金勉强经营,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民办非营利性养老企业,正在向市场化、企业化运作转型,主动放弃政府补贴优惠,将关注点放在市场,深挖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突破融资限制,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痛点 篇2

但作者指出,你想要挖掘用户需求的时候,除了结合大数据,也要通过对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去捕捉这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欲望,从而可以击中客户的痛点,掌握无限商机。

利用小数据寻找用户的痛点,作者提出了7C理论。

1、搜集,用心去搜集你的用户习惯,兴趣,爱好等。

2、线索,用户真实的细节。

3、连接,用户的情感缺口。

4、关联,用户的情感缺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因为什么引起的。

5、因果,小数据让用户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6、补偿,从用户的情感中,发现用户没被满足的欲望,对此进行补偿。

7、观念,创意设计可以操作的补偿办法,满足用户的欲望。

知秋看完这本书的感悟是,大数据重在分析,对于用户个人的情感还是比较少关注的,没有那么个性化。

但是冷冰冰的数据只是一种分析的工具,如果要做好营销,还是要关注小数据的信息。这本书有很多有意思的分析,抽丝剥茧,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感性的现象。读书笔记比如说为什么俄罗斯女人的口红会那么红,作者用各种小数据分析,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谷歌意识到,即便掌握了大量的大数据,也没有办法了解人类的动机,大数据时代后的东西,就是小数据。

这本书的观点还挺前沿的,知秋觉得不管是大数据分析,还是小数据的收集,都说明我们要用多种视角来观察生活和工作。

解决痛点 抓住健康 篇3

陆传统介绍说,宁波市的智慧健康项目起步于2010年,经过4年多的努力,重点建成了四大平台,分别是医卫协作平台、区域医疗服务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和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在整个宁波区域范围内,实现了四个平台的协同发展,信息共享。

医卫协作平台

陆传统认为,信息共享是智慧健康的建设重点。过去,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之间相互的信息不畅通,宁波市通过建设医卫协同平台,实现了医卫协同。现在,全市已建立了700多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个人的医疗服务、体检专区、近期的用药情况、住院情况等,居民就医时的电子病历也会自动存储到这份居民健康档案中去。

“居民健康档案在各大医院,包括社区医生和县市区各级医院就诊时,都可以自动调用,并对医生设有提醒事项。主要包括病人近期诊疗的提醒,在授权的前提下,医生可以查看病人之前的检查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另外,还设有用药情况提醒。通过这些提醒,医生可以通过健康档案,了解病人以前的诊疗情况,可以起到引导、推进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检查报告共享,避免重复检查的作用,对降低医疗费用有明显的效果。”陆传统进一步解释说。

除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以外,传染病直报也是宁波市智慧健康的重点项目。过去,临床发现传染病需要填写直报卡,而且内容非常多。在实际情况中,如果遇到病人多,医生就需要逐一填写,既费时间,又有漏写的可能,随后还需要防保科审核,审核以后再通过网络直报,过程十分复杂。“这个情况,在建成医卫协作平台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传统介绍说,“医生从医院的HIS系统能自动获取病人的信息,传染病专科医生一旦认定这位病人患有传染病,就可以马上跳出报卡的界面。界面中,病人的相关信息已经根据病人门诊信息自动录入,医生只需要再根据相关的信息进行补充后直接点报。点报之后,防保科医生的工作平台就可以看到这位病人的报卡信息,再审核点报后上报国家CBC传染病报卡平台,最快只要两分钟就能完成。传染病报卡的突破,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报卡质量,还有效地杜绝了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错报、漏报,使传染病诊疗服务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利用。”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

宁波市通过建设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小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到市级、省级医院,在整个宁波市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均实现了信息共享,有效地整合了全市医疗资源,实现了优质卫生资源的共享和优质服务的下沉。这些成果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四个中心的建设:包括区域病理、区域心电、区域临检和区域影像等。

区域病理中心。2011年,宁波市根据当时的情况,成立了区域病理机构,整合了区域内各医院的病理科,通过标本物流输送、报告网络传输等信息化手段,使宁波市所有医院的病理切片制作、诊断水平达到统一的高度。

区域心电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了5家心电中心。“虽然心电做的人比较多,但是社区医生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医生看不懂心电图,通过建立区域心电中心,社区医生给病人做好心电图后,上传平台,交由心电中心的专家会诊,然后将报告返回。一般,这样的过程不超过半个小时,既方便了病人的就近就医,也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陆传统对现行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区域影像中心。除了中心城区、海曙区外,宁波市的其他11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区域影像中心。鄞州区建设区域影像中心已有近5年时间,2014年,鄞州区实施区域影像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诊断达8.8万人次,并建立起了病理诊断中心,把所有鄞州区的影像诊断的专家整合在一起,定期进行学习与分析,效果非常显著。

区域临检中心。目前已经建立6家区域临检中心,使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让基层医院共享。

综合卫生管理平台

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包含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物管理、医疗保障以及卫生资源相关的数据,主要为管理人员服务。

在公共卫生方面,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传染病等各类疾病的实施情况;在药物管理方面,对于基本药物、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在医疗保障方面,对于医保的分类情况、保障情况、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都通过数据来进行考核。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让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了解这些数据进行管理,还推出了管理平台的手机移动版。陆传统举例说:“如果医院院长出差在外,就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医院昨天的运行情况,其他医生按照授权范围都可以了解相关信息。”

公共健康服务平台

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在2010年正式上线,开放了所有的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还可以了解门诊信息、住院信息、检查检验信息等。目前,已接入37家医院,共3500多名专家可以在平台进行预约。4年多来,预约挂号量突破750万人次。2014年7月,上线了“医院通”,已有28家医院接入。用户可以通过“医院通”,了解医院介绍、医院导航、预约挂号、报告单领取、周边商户、科室医生等情况,非常方便。针对老年患者智能手机使用少的情况,与数字电视联合,开设了数字电视终端,也可以进行预约挂号、选择专家,并开设健康养生知识库,方便老年人在家使用。

对话:社区生鲜模式与痛点 篇4

永辉超市第二业务集群联合创始人彭华生

福建冠业集团董事长林永强

乐城超市总经理王卫

河南大张集团董事长张国贤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

梅特勒-托利多商用衡器总经理邱嘉

对话主持人:

北京时代商联商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

主持人:李涛

Q冠超市的林总结合你们的发展理念,谈谈社区超市的模式,二三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的探索,您的理解是什么?

对话嘉宾:林永强

A我们前三年做尝试,做门店的辅助商圈,一城一家大店可能就够了,但需要一到两家小型门店作为辅助,所以我们尝试500-800平的门店,基本逻辑是基于离消费者更近、更方便,优品低价,提供一个好的性价比,整个食品占比达到80%,生鲜的比例占60%。

我所在区域的模式比较成功,几百平方是8万-10万的日销售,作为私营企业,投资回报率是不错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主持人:李涛

Q永辉超市最近也分化第一、第二业务集群,红标店和绿标店的体系,彭总结合社区超市的探索,谈谈永辉超市对这种模式的理解。

对话嘉宾:彭华生

A我相信在三到五年时间,一定会有很多大佬在生鲜模式上烧钱,大部分是传统企业,在这方面,我认为不管是从社区的生鲜入手还是从体验店入手,应该来讲要做一定的创新,要更加的精细化。王卫总讲了几个观点我比较认可,第一个讲了抹布的文化,或者中国效率的提升,这是这几年永辉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比较认可阿尔迪超市的一些做法,但是我觉得电商对实体店有一定的冲击,不过我们要不断地创新。

讲到社区生鲜,我觉得未来电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本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线城市的店之所以没有赚到非常多的钱,是因为社区生鲜的成本,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主持人:李涛

Q作为零售企业的合作伙伴,邱总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话嘉宾:邱嘉

A很荣幸和各位大佬一起分享。因工作原因,我几乎跑遍了全国,有名气的企业都去过,比如生鲜传奇、永辉,全世界的超市,北美的、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稍有名气的也都去过。

王卫总经理刚才说的,最适合中国的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非常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业态:

一是地点的转变,从农贸转到社区店。

长春的一家叫闻氏的超市,在我个人看来,目前为止做得非常成功,是介于一种社区超市和农贸菜场之间的业态,跟各位大佬们社区店的超市模式不一样,是介于中间的业态。这几年已经开了一百多家店,而且他们的管理方式跟在座大佬们的超市不一样。比如,他们吸取了中国菜市场最精华的部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能用人成本会高,但300平米的店,每天做5万元的营业额是没问题的,生意非常火爆。连续看了6家店,都是火爆的生意,我在长春待的三天,就想好好体验,为什么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是集中式收银,为什么打扫得干干净净?

后来我有这样的感受,中国菜市场最精华的是什么?

大家可以想想,你们买菜的时候,经常去同一个摊主买。后来我发现这家店的运营模式,就是让他们的营业员固定下来,这个营业员成年累月,一年专门卖茄子和番茄、萝卜等,三五个单品,所以,周边方圆一两公里的老百姓喜欢去他那儿买,基于有社交和交情、信任,甚至可以做到控损,可以做到3%,最多到4%-5%,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为什么闻氏可以做到?因为跟客户有信任。

这家店就是做模式的转变,转变成菜场和超市中间的业态,我看后很激动。

主持人:李涛

Q乐城最早是从大卖场去探索实践的,最近做了很多生鲜传奇的探索,在社区模式探索中,请王总谈谈对社区生鲜的认识。

对话嘉宾:王卫

A各业态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包括生鲜社区店,有的做得大、有的做得小,比如日本阪急还有精品卖场,生意非常好。

生鲜传奇也在试验,实际经营面积是210-230平米,研究哪个面积更好。我们设计一种店,希望在120平米左右,但有难度,因为随着面积的减少,商品数会下降,平衡到什么程度,我们在试验。对我们来说,面积越小、选址好选,但管理难度大。

我们有一个合作伙伴是做水果的,在合肥几个月内开了50多家店,现在全国有700家,这让我们目瞪口呆,根本干不过他们。

主持人:李涛

Q刚才大家都涉及到工匠精神的话题,这种精神怎样在零售企业中体现?关于社区店商业模式的核心能力,老板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对话嘉宾:王填

A实体店发展的痛点,第一是盈利性,第二是可持续。怎么把生意做得可持续、可连锁、可发展的模式需要我们去探索。

对话嘉宾:张国贤

A关于工匠精神,我的理解是:一个人认准了你的路子,定位好了,就潜心来做。如果急功近利,为了赚钱,不可能做二十多年。工匠精神主要取决于人生的信仰、对人生的选择。急功近利又没有自信时,就不会有工匠精神。这种情况下,我的指导思想是要找到信心、找到路子、找到目标。围绕信心、路子和目标三点,我准备搞一个会议。当有这三点的时候,就有工匠精神了。不管永辉还是家家悦,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门,对商品的定位、对商品的思维是很理性的,也是很彻底的,只有思维达到一定程度才愿意下那个功夫。去年我投了10亿元发展物流,另外我有22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最低增长在百分之十几,最高增长50%。所以不管做什么业态都会赚钱,为什么我们做了几十年还在找路子?有目标有路子,找到了路子,心里明了,工匠精神就有了,这是信仰问题、自信问题。

对话嘉宾:林永强

A现在是蓝海,所有人觉得这个方向是对,但未来竞争会格外激烈。我们讲求工匠精神,管理上欧美讲究标准化。我们做这样的业态,核心在后端,如何把流程做扎实,才是我们要做的。

对话嘉宾:彭华生

A一个是盈利,通俗一点就是成本;第二个是供应链,哪个供应链整合出来需要构建大平台,平台建好后才有盈利,不然前端的成本控制不了,小钱很难做。小范围开几家的时候是可以的,但大面积开店,没有一个大平台的支撑很难复制或者大面积地扩展。

对话嘉宾:王卫

A我们的痛点,其实就两个字:效率。未来所有的竞争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谁在效率上获胜就能跑出来,红海里跑得快的肯定是盈利的。

效率的提升最后落实到综合成本上,综合成本胜出才会产生引领模式。未来电商问题上,谁更有效率的把商品送达消费者手里,谁就是最后的胜出者。

会场互动VENUE INTERACTION

现场提问:

Q永辉合伙人制度从理论上来说是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但大部分的零售企业并没有采用,永辉是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让这个模式无法快速地复制和发展?一个门店稳定后,门店合伙人制度该怎么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对话嘉宾:彭华生

A我们原来做合伙人机制时,公司高层接受的人比较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才把我们创新的业务搬到上海施行,今年算是比较顺的。

在第二业务集群,北上广深,原来北方地区包括河北,后来把河北独立出去,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跟江苏加上广、深,这些连在一起。

我从北方大区到了华中大区,然后把北上广深连在一起,这个比较痛苦,因为整个系统的工程,比如买菜,涉及到所有每一节的货架,每一节货架要承担着后期的人员,比如收获是平台几个人分,收银怎么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不是创始人很难推行的一个合伙人机制。

现场提问:

Q生鲜现金采购,如果出现采购员在采购渠道上或采购行为上吃回扣,如何处理这种行为?

对话嘉宾:王卫

A任何一个企业遇到这个事,肯定是开除,金额大的肯定坐牢,国有国法,店有店规。我认为你这个问题应该转换一下,不是惩罚他,而是建立一个机制,少开除人。生鲜首先买手在我们看来要有一定的信任度,在公司有一定的年限,对人品有基本的判断。

第二,企业内部有内部技术,把采购和收货进行分离,每天进行巡价,交换定价,知道有没有问题。

第三,还是对员工的不断教育和激励,觉得更有前途和前景。作为一个企业家,对员工首先是基于信任、鼓励、爱护。

对话嘉宾:彭华生

A能不能管理得比别人更好一点,别人出现10个的时候,你出现8个,只有建立一个文化,然后慢慢地灌输,能不能比别人少一点,比别人好一点。

现场提问:

Q京东、淘宝影响着我们的企业,传统企业做好哪些调整面对变革,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营?

对话嘉宾:王填

A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因为最重要的是环境在变,消费在升级。在消费细分的时代,每个人在某个熟悉的领域做非常多的商业模式创新。

你的问题是不同企业里、不同市场、企业不同阶段做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很多事情没有对和错,做成功的就是对的,做失败的就是错。

对话嘉宾:王卫

A青岛有三千家面包店,抢的是超市的生意,早饭不再是稀饭或者馒头,街边的小生意都抢了超市的生意。

所以我认为跟电商关系不大,而是线下的自我竞争,我们的业态不是跟自己竞争,是跟别的业态竞争、跟别的业态抢顾客。大润发的老总谈互联网思维,其中有一句话影响我很深“哪一家店最好?下一家,因为我们会迅速总结经验,在下一家做得更好”。

微信运营七大痛点 篇5

问题一:多个账号的麻烦

不知账号矩阵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有些企业也确实需要多个账号,比如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品线可以用不同的账号。而一个品牌或者一个类目开多个账号,效果并不好。

某美妆电商企业运营了多个账号,用订阅号吸引和沉淀粉丝,用订阅号通知优惠,然后引导到服务号上交易。可从订阅号引导到服务号再成交,对粉丝来说很麻烦。由于这个麻烦的存在,成交效果不理想。某高尔夫俱乐部运营2个账号,一个账号的目标粉丝是合作伙伴,另一个账号的目标粉丝是消费者,但是两个账号都没有做起来。

还有一些企业有更多账号,仅订阅号就有2个,1个用于吸引新客户,一个用于沉淀老客户,而两个账号的内容和功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该企业同时还有多个服务号,分别对应不同的电商平台,但并不是每个渠道都能有成交。

参考建议:思考清楚,该舍就舍,重点运营一个号。早点做决定,反而能走出困境,不要可惜现有的几百个粉丝的积累。

问题二:粉丝无法转化为消费者

有个很热的概念叫做新媒体,很多企业都在微信做新媒体。按此思路,企业的微信运营就是发布知识丶资讯,并配合抽奖活动。这样也确实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可是,企业逐渐发现,这些粉丝并不购买商品。

某女装企业,其账号所有者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主要发布时尚潮流丶服装搭配丶色彩趋势等,专业性很强。账号运营按照通常的评判标准,可谓优秀,粉丝数将近2万,基本全是女性,图文消息的打开率达到50%左右,互动活跃。可是,他设计的衣服,没有人买。这个现象很普遍,除了女装,还有玉石丶食品丶数码等商品,也都遇到这样的困境。

其实也好理解,我欣赏你的内容,与我买你的东西,本就是两回事。

参考建议:认清楚做公众号的目的,是销售还是传播品牌?如果是做销售,那就不要不好意思,可以更加直接一点。

问题三:缺乏与业务相关的服务意识

很多账号以推送内容为主,没有引导粉丝获取服务,或者干脆就不提供服务。现在不谈个性化服务,也不谈服务的深化,因为很多账号根本就没有服务。

某母婴企业,账号已开通店铺,粉丝通过账号咨询商品信息,得不到回复。问这家企业的老板,你们在开了店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设人工客服?老板说,设了人工客服的。那么,是否有相应的考核及监督机制?如果没有,人工客服形同虚设。

某淘宝服务商,目标粉丝是淘宝卖家,其产品具有持续服务的特征。有这种特征的企业最容易发挥微信价值。但这家企业的账号只发送知识和产品优惠消息,并不提供在线咨询的服务,这就没有实现账号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建议:对运营人员设定要求和考核机制,提供在线服务的成本并不高,做好了事半功倍。问题四:引流困境

微信运营总归是要向销售渠道引流的。如果只有单一销售渠道,还好办。如果有多个销售渠道,公众号在一条图文消息里同时让粉丝去这多个销售渠道,就很不好。

某母婴企业做一次促销活动,同时告知粉丝通过热线电话订购,去门店购买,去网上官方商城购买,同时还引导粉丝在公众号留言。某女装企业做一次促销活动,同时告知粉丝去店铺活动专题页面丶聚划算页面丶秒杀商品页面丶微淘的多个活动,甚至还有来往扎堆的活动。某中医馆在每一篇养生知识的图文消息里,同时告知粉丝去线下的多个医馆,去淘宝商城,电话订购,描述篇幅比养生知识的正文还长。这让粉丝很不爽。

引导的混乱,实质有3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文字表达能力弱,无法做到字字珠玑。

第二,没有主动策划微信跟销售业务结合,把所有的销售渠道一股脑告诉粉丝就不管了。

第三,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利益丶壁垒丶博弈,让微信运营人员很难办。

参考建议:可以多次测试,跟踪数据,找出引流效果最好的,然后持续优化。做出实际效果了,就会得到公司的重视,走向良性循环。

问题五:自己开发的痛

微信公众平台有一种模式叫开发模式,企业可以做个性化开发。可是,很多企业自己开发的平台是不可用的。

某高尔夫俱乐部,做了公众号开发,本想做预定场地丶年费缴纳等功能。钱花掉了,功能没有实现。项目已经搁置。某母婴企业,自己开发线上商城并接入公众号。但粉丝看到这个店铺的页面,肯定不会有购买的欲望,因为页面太丑。仅仅只是页面太丑,就已经足够把来的人吓退,更不用说交互体验是否好,更不用说对这个平台的信任度。

这种失败的开发项目到现在已有不少。还有企业已投入50万,却没有开发出任何可用的功能。所以,有开发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如果愿意深入行业去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或许大有可为。

参考建议:建议企业开始不要自己做开发,经营一段时间,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后再决定是自己开发还是使用现有的第三方工具。

问题六:账号的用户体验很差

用户体验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把它说得小一些。

第一,最基础最简单的排版,做得好的账号就不多。文字有白底,字体大小不统一,各种五颜六色。不用举例,随便打开10个账号,有6个都有这些问题。

第二,账号交互功能的设计是有难度的。微信把功能都提供了,但很多企业没有能力用好这些功能。单说自定义菜单,什么东西放在一级菜单,什么东西放在二级菜单,菜单标签怎么写才能让粉丝一看就明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三,很多账号设置的自动回复,并不能对粉丝起到指引的作用,并不能告诉粉丝在这个账号里可以去哪里,以及怎么去。

微信运营者,需要基本一点编辑的素质丶一点产品经理的素质丶一点平面设计师的素质丶一点交互设计师的素质。这还只是最基本的,还没算上店铺运营和活动策划。即使这样依然不够,很多表面现象的背后,是企业根本没想好在账号里究竟做什么事情。

参考建议:没什么好讲的,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看着办!

问题七:没有交流能力

微信公众号是连接企业和客户的通道,通道是用来交流的。但很多账号完全没有交流。最简单的交流是鼓励用户留言,告诉粉丝你有事可以通过公众号找企业,企业要么有人即时回复,要么告知在一定周期内回复。也不用举例,随便打开10个账号,有6个都没有做这件事。剩下的那4个,也大都没有做好。

某美妆企业,设计了问答互动,却把问答内容放在多图文的第二条图文的末尾,而第二条图文的主体内容是产品推荐,那么问答互动就很不容易让粉丝注意到。粉丝注意不到,参与的人数就不会多。

除去操作层面,更本质的问题是,企业缺少直接与消费者交流的能力。过去没有交流通道,与消费者交流交给广告公司去干,或者干脆就是在淘宝上花钱买流量。现在有了微信这个交流通道,却不知道怎么交流。这个能力不是通过方法的学习就能掌握,而是需要投身进去尝试,而是需要真的和消费者有话说。企业的微信运营人员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在论坛丶社区这些地方真正玩耍过,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玩耍。理解了这个,再在微信公众号里做互动,想必会游刃有余。

盲点和痛点 篇6

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有点感触不吐不快。这期关于余额宝的文章太及时了,最近我身边的人都在讨论它,但是没有谁真正地了解,看到你们的文章很客观地提示了风险和注意事项,感觉受益匪浅。另外,做收藏的北京人那篇,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在大学毕业后只身去了北京,也曾怀抱梦想住过地下室、做过流浪歌手,甚至一度因为生活拮据收过破烂,真可惜那时候只是收一些饮料瓶、废旧报纸,想的就是能多赚点钱,而不是像文章里的大叔,还能够这样“点石成金”,想象如果我早一点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人生就会从此不同,起码可以拓展思路,说不定我会在北京一直坚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逃离了。

编辑回复:谢谢肯定!“人生就像一个plan,需要慢慢执行”,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生活本身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成就的完美(这话有点绕)。总之,在不在北京都不影响我们塑造一个有些许遗憾但充满爱和惊喜的人生,对吗?

如何选择教育金

@柔情仙生95:看了8月刊的关于游戏取景师的文章,想起以前看过的各种体验师的报道,都是边吃边玩还能赚很多钱的工作,真心羡慕嫉妒恨啊,以前不知道什么样的特质才能找到这样的工作,这期的很多细节给了我很大启发,谢谢编辑!你们是怎么知道这就是我理想职业的?!

编辑回复:“钱多活少离家近”,可能是大多数人对职业的终级要求了吧,但是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职业背后,仍然要职场达人们不断的努力、执着和付出。在本期,我们将继续为你展示“那些年我们做过的好职业”——酒店试睡师,不知道你的理想职业会不会又多了一个选择呢?

@酱紫ks:我很喜欢《钱经》,因为通过《钱经》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开始尝试做一些财务规划和投资,不过我以前都是在三联书店买来看的,但是从去年开始,汕头就买不到你们杂志了,怎么才能每期看到你们?

是什么戳中教育失衡的痛点 篇7

尽管石家庄二中方面把事件起因指向了邯郸培训机构, 强调二中事先不知情, 并表示所谓的“考试”原本不存在, 所有录取的学生都是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来判定的, 但是邯郸培训机构“世一教育”负责人李科表示, 石家庄二中招生人员已在“世一教育”的两个校区做过宣讲, 学校上一届、上上届都有学生被提前录取。 这又该作何解释? 如果没有校方首肯与此前成功操作的经历, 培训机构真会“绑架”、胁迫学校? 校方的回应显然经不起推敲。

河北省教育厅曾明确提出, “严禁提前组织考试招录学生”。 高中学校恶意抢夺生源, 违背了基本的竞争伦理, 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争夺生源的结果更是造成了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 显然不正常。 但是, 在现实教育生态中, 生源大战现象并非仅在石家庄一地存在。 曾有报道说, 武汉示范高中花6 万元抢尖子生;湖北十堰一中老师编造对方学校有人跳楼的谣言争抢生源;河北临城县规定, 尖子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 还可享受补助, 若考入清华、北大, 奖励十万元;在郑州, 为了争夺优质生源, 上演“见招拆招”、“严防死守”、“跟踪盯梢”、贿赂初中班主任与优质生源, 这些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镜头。 如果不是校方和培训机构宣传过度, 趋之若鹜的家长和学生太多, 优质的教育资源缺少, 千人抢考场、抢试卷的闹剧又怎会上演? 又有多少人批评学校恶意抢生源呢?

近年来, 不仅高中学校抢生源, 抢生源还有由高中向初中延伸的趋势。 有的学校不仅不择手段抢生源, 还绞尽脑汁抢师资。 虽说高中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争夺生源的动机可以理解, 但是这种“自杀式”的恶性教育竞争, 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优质生源和师资向名校集中, 名校金字招牌闪闪发光, 升学率节节攀升, 择校费越收越多, 利益蛋糕越做越大, 其结果只能是拖垮更多的薄弱学校, 加剧教育不公的生成, 这对薄弱学校和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雪上加霜。

从中央到地方都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 希望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怪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也描绘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宏伟蓝图, 但是生源大战的残酷现实把孩子们的公平教育梦想击打得粉碎。 那么, 为何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 生源大战还是愈演愈烈呢?

其实, 生源大战白热化的根源, 一方面在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机制死板, 给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校的利益观、价值观失范, 教育部门监管不严或者政策底气不足。 说到底,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选拔机制存在弊端, 一定程度上为应试教育与生源争夺战提供了生存空间。

但是, 生源大战并非无药可救。 学校热衷打生源大战, 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 扩大办学影响, 增加学校吸引力, 从而谋取经济利益。 所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学校自觉坚持教育品格, 停止生源大战, 主动放弃利益蛋糕, 而要促使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从保证更多人公平教育权利的大局出发, 打好遏制生源大战的组合拳, 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估体系;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缩小地区差距、校际差距, 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 化解择校难题。 唯有如此, 教育发展才有望走出生源大战的怪圈, 实现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的愿景。

苹果支付入华面临三大痛点 篇8

2015年12月18日, 苹果和三星电子几乎同时宣布, 各自旗下的Apple Pay和Samsung Pay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 最快将在2016年初向用户开放。而Apple Pay和Samsung Pay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含了近场支付 (NFC) 的功能, 这不但让零售产业的O2O有了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同时也把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事实上, 在2015年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根据央行数据, 2015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金额84.76万亿元, 同比增长466%, 移动支付习惯已经逐渐养成。

与此同时, 2015年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参与者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据北京迈博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 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为70%, 其竞争对手腾讯的支付平台财付通为19%, 同时, 连连支付也开始在国内独立的第三方支付领域一枝独秀, 并成为Pay Pal在华选择的唯一合作伙伴。

而作为手机厂商的苹果和三星的进入, 到底会给国内移动支付的产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苹果来说, 它入华的挑战又有哪些呢?

第三大挑战:电商平台的潜在排斥

此外, 用户习惯是Apple Pay难以逾越的一个重要挑战。而这一挑战的幕后, 则是阿里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财付通通过巨额补贴形成了用户沉淀和用户习惯。最早, 阿里的支付宝为网络购物用户提供的资金安全保障以及退换货的便利, 以此切入获得了大量的用户。

据支付领域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微信能在支付宝的一统江山之下分一杯羹, 除了微信本身在通讯便利性上对用户的强大黏性之外, 也与微信支付设计比支付宝更方便有关, 在线上支付时, 支付宝需要两步, 而微信则可以一步完成。”

除了领先一步, 在使用便利性上获得了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之外, 为形成用户的良好使用习惯, 在过去一年, 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都对用户给予了巨额补贴。比如团购送餐、停车、酒店门票、便利店超市购物, 以此培养了大量用户。

在这些巨额投入背后, 是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对于用户习惯重要性的战略性认知, 而苹果能否挑战这些用户补贴所形成的用户习惯则是一个未知数。

来看一个苹果的Apple Pay支付的便利性与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的区别:“消费者A在商店里拿了一瓶矿泉水, 准备付账。收银员扫描过东西之后, 这时刷卡机上方感应区的蓝光亮了起来。A拿出i Phone, 把大拇指放在Home键上。这时候把i Phone靠近感应区, 手机屏幕上立刻显示出Passbook中我的Chase银行卡。然后只听‘嘀’的一声, 交易就这么完成了。”

不难看出, 这里有两到三个步骤, 首先将大拇指放在Home键上, 然后把i Phone靠近感应区, 之后银行卡自动刷卡。显然, 这个感应区的敏锐度是考验用户习惯的重要因素。同时, 传统的收银员是否会让顾客继续签字也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习惯, 因为一旦加上签字程序, 便利性就会大打折扣。

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 可以看到苹果从信用卡公司向零售商收取的2%手续费中提取0.15%。例如, 消费者在塔吉特百货 (Target) 购买售价20美元的搅拌机, VISA卡要向塔吉特收取0.4美元的手续费, 如果通过苹果Apple Pay进行支付, 苹果要从这0.4美元中收取0.06美元。如果是通过Apple Pay使用借记卡消费, 苹果则收取0.05美元的手续费。

对于苹果与中国国内各大银行达成的合作中, 目前记者未能详细获知这笔手续费的高低, 但有内部人士透露:“手续费是苹果Apple Pay收入模式的基础, 正是通过这些手续费, Apple Pay才能获得自己的运营收入。”

不过, 在挑战既有的用户习惯方面, 作为硬件出身的Samsung Pay和Apple Pay就站在了同一战壕中。Samsung Pay相关负责人在谈到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差异化优势表示:“Samsung Pay不是移动支付服务或支付工具, 它不介入交易也不提供资金流或信息流, 所以它与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不同。Samsung Pay是一个移动支付应用或平台, 透过与手机特性的完美结合, 它可以承载用户的支付工具如银行卡, 给用户带来优质的支付体验。”

第二大挑战:用户习惯

公开消息显示, 中国目前是苹果公司的第二大市场, 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该公司最大的收入助推器, 取代美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市场, i Phone手机在中国的销量甚至超越了美国。目前, 保守估计国内的i Phone 6用户超过三千万, 而2015年单一财季苹果中国区的营收已高达161亿美元。

不过, 与单纯销售苹果手机不同, 要让Apple Pay真正进入用户市场, 还需要支付环境的支持, 而这恰恰是Apple Pay所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由此与银联的合作仅仅是Apple P a y进入中国市场, 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第一步。而下一步, 苹果需要着力推动银联在支付环境上对其的支持。

从技术上来看, 苹果的NFC支付不同于扫码支付, 拥有NFC接收功能的POS机是Apple Pay支付手段的必要一环。这就需要推动银联对现有的POS进行改造, 使其拥有NFC的接收功能。但据记者了解, 目前银联方面改造一台符合银联闪付标准的POS机需要300~500元的成本。要想让余下的1000万台POS机全部完成改造, 总的投入大概在30~50亿元之间。

三星Samsung Pay的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我们深入探究此前各家公司未能在移动近场支付打开局面的原因, 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商户的覆盖难以快速扩大, 这同时也是用户考虑使用移动支付的重要因素。因此, 三星采取了双轨并进的近场支付技术, 即除了一般理解的NFC (近场通信) 技术外, 再叠加MST (磁信号安全传输) 技术。后者可以透过POS机的磁信号读取传送一次性的支付标记 (Token) , 达到高度安全的交易。”

“正是这种双轨制的技术架构, 帮助三星Samsung Pay在无须商户POS机进行改造的前提下, 就可以在绝大多数的商户内轻松使用, 店员省去了学习新操作方式的麻烦。同时给予用户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和更好的使用体验。”上述三星Samsung Pay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苹果对Apple Pay的定位, 安全是其超越现有其他移动支付系统的最大优势。作为Apple Pay在华的合作伙伴之一, 中信银行表示:“安全性和私密性是Apple Pay的核心所在。添加信用卡或借记卡时, 实际的卡号既不存储在设备上, 也不存储在Apple的服务器上。系统会分配一个唯一的Device Account Number设备账号, 对该账号进行加密, 并以安全的方式将其存储在设备上的Secure Element安全芯片中。每次交易都使用一次性的唯一动态安全码进行授权。”

但是, 过分强调安全的优势却正在为苹果进入中国之初设置了障碍, 在国内现有的拥有闪付功能的POS机覆盖的店铺中, 熟悉使用闪付功能的收银员却寥寥无几。很多收银员只会操作磁条卡消费功能, 却并不懂得怎么使用芯片卡插卡支付, 对闪付功能也会一脸茫然。

不仅如此, 现有支付环境的障碍会进一步带来用户使用习惯上的压力。三星Samsung Pay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以中国的市场为例, NFC POS机的占有率仅达到市场的三分之一, 虽然各方都在努力提高这一比率, 但是因为覆盖不够完善, 用户在日常使用时还要考虑店家是否支持, 用起来就比较难养成习惯。”

“毕竟排队付款时, 有交易速度的心理压力, 也有怕尝试错误被其他用户和店员讪笑的心理压力。在这双重压力之下, 消费者很难从容地拿出手机尝试性地找寻判断这台POS机是否支持NFC, 以及NFC信号感应区的位置。”上述三星Samsung Pay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大挑战:用户基数

移动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市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 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但进入者的目标却完全不同, 这也为Apple Pay埋下了潜在的挑战。

来看一下Apple Pay在美国的情况,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 Apple Pay在美国、英国对于商家的落地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开信息显示, “以美国为例, 参加苹果公司这一Apple Pay服务计划的包括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美国大型银行, 以及万事达、Visa和美国运通等信用卡公司。不过对于商家来说, 尽管苹果宣布其零售业合作方包括梅西百货和麦当劳, 美国部分大型的零售商还是没有出现在清单中。而这些大型零售商可能更倾向于形成自身的移动支付系统。”

以MCX (59家零售商组成的联盟, 包括沃尔玛等成员) 的Current C移动支付平台为例, 其便是一款由主流零售商开发的移动钱包, 他们想要加强对支付、移动品牌和移动消费者体验的控制;他们想要保留更多消费者数据, 而不是让给技术公司。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廖理就表示:“美国很多零售机构申请第三方支付的牌照, 并非是要进入金融或银行领域, 而是因为支付与零售产业密切相关。”

无独有偶,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也做出过同样表示。“对于很多国外的零售机构来说, 他们布局第三方支付, 更多的是看重支付大数据对于零售产业的战略意义。”

由此, 苹果的Apple Pay在国内能否获得更多的商家及零售机构的支持也成为了一个未知数。因为从国内目前比较大的电商平台来看, 无论是苏宁, 还是京东, 抑或国美, 都在支付领域有自己的布局, Apple Pay能否分一杯羹, 或者寻找到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点, 仍然需要拭目以待。

161亿美元

二线城市住房消费的新痛点 篇9

上海市2006 年常住人口1815 万, 其中户籍人口1368.1 万, 外来常住人口446.9 万。到2010 年, 上海市全市常住人口增长至2302 万, 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8 万, 4 年间常住人口增长近500 万。2014 年全市常住人口2426 万, 户籍人口1429 万, 外来常住人口996 万, 虽然上涨幅度已明显减小, 但2426 万的常住人口已接近城市可承载人口的极限, 虽然上海市制定了较严格户籍入户政策和控制外来人口措施, 期间仍增长了百万级常住人口[1]。

1 东部沿海二线城市

1.1 佛山

佛山这座城市在国内外以“功夫”而出名, 实际上佛山市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制造业之都”, 是中国民营制造业的代表性城市, 珠三角最强大的民营加工制造企业集中地。

看下佛山的人口数据:2010 年佛山的常住人口719 万, 户籍人口371 万, 常住人口扣减户籍人口是348 万外来常住人口, 为典型的人口输入型城市;到2014 年, 佛山常住人口735 万, 户籍人口386 万, 计算下来外来常住人口数量349 万。四年间, 佛山的人口规模增长非常缓慢, 户籍人口增长了15 万, 外来常住人口仅增长了1 万。外来常住人口多少往往跟当地产业有极大关联, 当地产业发展良好, 能够创造较多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工作岗位, 就能吸引其他地区人口来此长期工作居住。很明显, 佛山在这四年内已经无法为外来人口提供好的就业岗位, 已经无法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

作为珠三角民营制造业最强大的城市之一, 如今的佛山已然无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吸引外来人口, 但2010 年前的佛山怎样呢? 2006 年佛山常住人口586 万, 户籍人口358 万, 外来常住人口228 万, 与2010 年的348 万外来常住人口比较, 四年时间佛山新增了120 万的外来常住人口。

前四年可以增加120 万外来常住人口的城市, 后四年却只能新增1 万外来常住人口, 这几乎意味着这座城市已无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工作岗位吸引外来人口长期工作居住, 反映到GDP指标上, 2006 年佛山的GDP为2297 亿, 到2010年为5651 亿, 4 年间的增长幅度高达146%; 而其2014 年的GDP为7603 亿, 相对于2010 年的增长幅度仅为34%, 不足此前四年增幅的零头。

以上佛山房价数据 (来源新浪网房产频道) 。

2006 年佛山房屋成交均价3645 元/ 平方米, 2007 至2010 年房屋成交均价分别为:4918 元/ 平方米、5474 元/ 平方米、5855 元/ 平方米、7448 元/ 平方米, 4 年翻了一倍。佛山房屋价格高峰在2011 年, 成交均价8170 元/ 平方米, 后开始下滑, 至2015 年, 佛山成交均价已到7200 元左右, 价格已跌回五年前!

1.2 无锡

无锡是长三角乃至是全国的工业发源地, 中国工业文明之花的诞生地, 看下无锡的人口数据:2014 年无锡市常住人口650 万, 户籍人口477 万, 由此计算外来常住人口人数为173 万。2010 年其常住人口637 万, 户籍人口466 万, 由此计算外来常住人口数为171 万。

相对于2010 年, 无锡户籍人口增加了16 万, 但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仅增加了2 万, 情况与珠三角的佛山几乎一致。很明显, 长三角的无锡与珠三角的佛山, 这两个典型的制造业城市, 都失去了为外来常住人口新增大量优质工作岗位的能力, 已无法吸引外来人口前来工作或创业。2006 年无锡房屋成交均价4744 元/ 平方米, 2007 至2010 年房屋成交均价分别为:5151 元/ 平方米、6009 元/ 平方米、6491 元/ 平方米、8161 元/ 平方米, 4 年间涨了接近一倍。无锡房屋价格高峰也是在2011 年 (与佛山一致) , 成交均价8683 元/ 平方米, 后开始下滑, 至2015 年, 佛山成交均价已到7800 元左右, 同样跌回五年前!

1.3 青岛

再看全国旅游城市青岛:青岛2006年的常住人口740 万, 户籍人口749 万, 表明青岛当时还是人口输出型城市。到2010 年, 青岛的常住人口增加到871 万, 户籍人口微增至764 万, 通过4 年的经济的迅猛发展, 青岛已经吸引了107 万的外来常住人口在此生活居住。

到2014 年, 青岛常住人口为904 万, 户籍人口约775 万 (青岛统计年鉴列明因青岛公安部门未提供2013、2014 年户籍人口数据, 因此仅列出了2012 年户籍人口数为769.56 万, 根据前两年户籍人口年均增长3 万左右推测2014 年青岛户籍人口约775 万) , 由此计算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为129 万。相对于2010 年, 青岛外来常住人口只增加了22 万, 相对于前些年的百万级外来常住人口增量已大幅下滑, 这也意味着青岛能够新增的工作岗位在放缓。

2006 年青岛房屋成交均价6661 元/ 平方米, 2010 年7489 元/ 平方米, 2011-2014 年成交均价分别为8080 元/平方米、8637 元/ 平方米、9248 元/ 平方米、9359 元/ 平方米。但进入2015 年青岛房价开始开滑, 成交均价跌至8851元/ 平方米, 价格与2012 年接近持平。

通过上述三个东部沿海二线城市人口和房价变化对比可发现, 同样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佛山和无锡, 在前些年中国制造如火如荼之时, 其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吸引较多的外来人口, 促使本地经济飞速发展, 从而带动当地房价快速上涨。但随着欧美地区消费低迷,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下滑, 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出现困局, 无法新增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 外来人口数滞长, 预期购房、租房需求增长缓慢, 使得上述两城的房价在2011 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滑。而青岛得益于更好的产业结构、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较大的人口基数, 使得青岛近年的外来人口和房价仍持续上涨, 其房价不像佛山、无锡顶点出现在2011 年, 而是出现在2014 年下半年, 但随着青岛产业发展瓶颈到来, 新增就业岗位减少, 外来人口增速趋缓, 预期购房或租房需求的下降, 其房价未来将以去库存为主, 房价已无较大上涨空间[2]。

2 中西部省会城市

2.1 成都

07 年常住人口1271 万, 户籍人口1112 万, 外来常住人口人数为159 万。07 年前后随着Intel、富士康等大量的电子代工行业从东部地区迁入成都, 带动成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到2010 年, 成都常住人口增长到1407 万, 其中户籍人口为1163 万, 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为244万, 4 年时间, 新增了百万级的外来常住人口。期间也是成都的GDP突飞猛进之时, 年均保持了十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1 年达到顶峰15.2% (当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工业重点行业占比达20.1%排第一) 。然而自此之后成都的发展快速放缓, GDP增速由2011 年的15.2% 下降至2014 年的8.9%。电子代工行业有着清晰的行业天花板, 用工成本的增长以及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就无法再有大规模增长, 不能够提供大量新增就业岗位, 这也直接反映在外来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上。

2014 年, 成都常住人口规模为1443万, 户籍人口1211 万, 4 年过去, 成都的总人口仅增长38 万, 外来常住人口数量232 万, 成都的户籍人口固然增加了62 万, 但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却还减少了24 万。

成都2006 年商品房销售均价3592元/ 平米, 销售面积1532.9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均价3437 元/ 平米, 销售面积1427.0 万平方米;2011 年商品房均价6675 元/ 平米, 销售面积2713.5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均价6310 元/ 平米, 销售面积2320.3 万平方米;2014 年商品房均价7024 元/ 平米, 销售面积2950.2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均价6536 元/ 平米, 销售面积2475.9 万平方米。虽然成都房价近年仍保持了上涨, 但其上涨速度明显变缓, 上涨幅度收窄明显, 住宅销售面积几近滞长。

2.2 西安

西安2006 年常住人口822 万, 户籍人口753 万, 外来常住从口69 万。而到2010 年, 常住人口847 万, 户籍人口782 万, 合计常住从口虽然微增25 万, 但外来常住人口下降到65 万。2014 年, 西安常住人口863 万, 户籍人口815 万, 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到了48 万。很明显, 近四年间, 西安的GDP增量并未创造更多可为外来人员长期工作的岗位, 近年的常住人口数量没有明显增长, 除部分人员转换为户籍人口之外, 其外来人员常住人口却在减少。

西安2006 年商品房销售均价3317元/ 平米, 2010 年4453 元/ 平米, 2011年销售均价为6138 元/ 平米, 2014 年6446 元/ 平米。西安2011 年前后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 之后房价增长缓慢, 根据2015 年7 月7 日华商报的报道, 西安房价已跌回5 年前, 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将处于去库存阶段。

2.3 长沙

2006年长沙市的常住人口为647万, 户籍人口为631 万, 由此计算外来常住人口为16 万;到2009 年, 长沙常住人口664 万, 户籍人口647 万, 扣减得到外来常住人口17 万。近三年间, 除户籍人口略有增长外, 其一直保持了仅有十来万的外来常住人口的数量, 可见其时长沙产业无法吸引或支撑较多的外来工作或创业人群。

2010 年, 长沙启动大长沙概念, 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发展进程加速, 三个城市电话区号都统一为0731, 产业因此进行了重新布局或转移。2010 年长沙的常住人口为704 万, 户籍人口为650 万, 外来常住人口由09 年的17 万剧增至54万。表明省会城市在区域一体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天然优势, 更容易吸引周边产业转移聚集, 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有效带动人口数量尤其是外来常住人口的增长, 但此后长沙常沙总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开始滞长。

2014 年, 长沙常住人口为731 万, 户籍人口为669 万, 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为62 万。从2010 年到2014 年的四年时间里, 长沙的户籍人口增长了19 万, 外来常住人口仅增长了8 万。

长沙2006 年商品房销售均价2991元/ 平米, 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41.69 万平方米;2009 年商品房均价3648 元/ 平米, 销售面积1406.58 万平方米;2010年商品房均价4418 元/ 平米, 销售面积1680.21 万平方米;2014 年商品房均价6114 元/ 平米, 销售面积1519.20 万平方米。

长沙2010 年至2014 年房价保持了快速增长, 但2014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却较2010 年下降161 万平方米。另根据红网2015 年7 月22 日报道, 长沙房价跌回三年前, 整体库存量巨大, 房价短期内难以上涨。

中西部省会城市与沿海佛山、无锡等传统工业制造业城市相似, 其外来常住人口在2010 年后开始滞长, 甚至出现了一定下滑, 但其户籍人口却保持了一定增长。省会城市因在全省范围内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医疗配套, 使得省会城市外的少数富人们, 开始纷纷前往省会城市购房居住并加入本地户籍, 成都、西安、长沙三市均无一例外的出台了购买一定面积的新房或二手房入户的政策, 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房需求, 使得这些城市房价在2010 年后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但增幅已明显收窄, 成交量甚至出现负增长, 但表面风光仍然无法阻挡外来人口滞长带来的需求下降, 到2015 年, 上述城市房价全部开始出现下滑。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具有代表性二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和房价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若一个城市当前或未来没有好的产业支撑, 将无法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随着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逐步释放, 已建成房产的存量库存累加, 其预期房价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大概率下跌。而之前就有着好的产业布局, 当前产业结构合理, 有着良好发展前景, 能够创造更多优质工作岗位的城市, 其房价仍将坚挺, 但已不可能出现前些年的暴涨。所以, 真正的价值会自然会回归到理性增长的城市, 因为唯有这种城市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未来。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北上广深的房市迅猛发展, 其房屋价格已经到达高位, 市场趋于饱和, 投资价值也开始降低。另一方面, 东南部其他城市亦快速崛起,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逐渐成为房屋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如东南沿海为首的有佛山, 青岛, 无锡等地, 西部地区则涌现出成都, 西安、长沙等城市。下面就为广大读者逐一解读这类二线城市崛起的奥秘与实际情况。

关键词:外来人口,创造就业,实际成交量,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高峰.平抑城市房价的最佳办法[J].住宅与房地产, 2015, (2) :32-33

压痛点在临床上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压痛点,以痛为俞,以快为俞

压痛点是正骨按摩医生在患者身体某部肌肉, 皮肤上经过按压反映出来的痛点或敏感点。要确定检验这个穴位时, 可用手按压压痛点, 如患者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或患者原有的疼痛得到缓解, 就说明正是俞穴的所在部位。

它出现在非经穴点上时, 叫阿是穴;出现在经穴上时, 即与某穴相重合, 和背俞、原穴、募穴、郄穴是压痛点最容易出现的地方。压痛点除了充实诊断外, 对脊柱病疗法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由于压痛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极广, 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它十分重视, 对于脊柱病的研究更加重要。本文试从诊断及治病角度对压痛点进行讨论。

1 源泉

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奥秘深广, 在两千年前《内经》、《灵枢、背俞》篇说:“欲得而验之, 按其处, 应在中而痛解, 彼其输也”, 此句说明俞穴起源于压痛点的查验, 是“以痛为俞”的, 在经穴产生了之后, 唐·孙思邈又发现“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 刺灸皆验”, 于是便有阿是穴的原型, 在“四总穴歌”中“酸痛取阿是”一句, 足以证明阿是穴流传之广,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有病则出现、无病则消失;其敏感或疼痛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成正比, 在脊柱病临床上, 常见形状不一, 有的呈索条状、结节状、棉絮状或硬结, 经络的内外均可出现, 临床上于经络上出现为多见。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 临床上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皮肤疼痛应引起医学专家的重视。局限性疼痛与内脏器官的关系, 内脏疾病及皮肤敏感部位的关系, 我国临床医学者亦广泛应用压痛点治疗多种疾病, 如水针疗法、封闭疗法, “以痛为俞”进行针灸、推拿, 放血疗法、火罐疗法、挑刺疗法应用于各科临床,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所以说, 目前无论中医、西医, 疗效是关键, 都很重视压痛点的临床应用。

2 压痛点在诊断上的应用

2.1 压诊背俞在诊断上的应用

五脏六腑之俞皆在背上膀胱经内侧线上集中, 它是内脏之气注输于体表的部位。脏腑居于胸腹, 其皆注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 背俞为体表通往内脏的中转站, 在脊柱颈丛神经, 主要分支包括皮支和肌支两类, 皮支有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 肌支主要是膈神经。腰丛神经主要分支有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生殖股神经, 脊神经都有前根、后根在椎间孔组成, 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和脊神经节属感觉性, 所以引对脊神经都属于混合性神经。因此, 结合十二经的标本根结及四气的衔关系, 组成了经脉脏腑疾病的反应系统。背俞又是感觉外邪的门户。所以当内脏或经脉有病时, 往往可在该脏腑或经络的背俞触到异常的变化。许多学者认为经络与植物神经有密切的关系。内脏器官病变时, 其信号往往通过脊髓交感神经反射于一定的体表部位, 背俞与交感神经发生密切联系。例如, 胃脘痛则胃俞出现压痛点;对心、肺、脾、肝、胆、大肠、小肠俞等的按诊, 可查知该脏腑的病情, 从而有助于该脏腑的诊断。

一般来讲, 第1颈椎压痛以及第2颈椎压痛多为眼部及动脉疾患, 第3~7节颈椎旁压痛多为咽喉、甲状腺、动脉供血不足, 椎体生理或病理, 及神经受压等。第1~4胸椎旁多为上肢、心、肺、气管的病变, 第5~12胸椎旁压痛, 依次为胃、十二指肠、肝、胆、脾、胃、肠等器官的病变。第1~4腰椎旁压痛为肾脏、下肢的疾患, 第5腰椎旁以下压痛多为生殖、泌尿系的疾患, 就下肢各关节挛缩、疼痛而言, 其反应于腰椎上, 则腰椎的1~3椎感应于骻关节, 第4腰椎感应于膝关节, 第5腰椎感应于踝关节。

2.2 脊椎, 督脉经, 膀胱经压诊在诊断上的应用

正常成年人的脊柱内有24块椎骨, 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结组成, 从侧而现可见脊柱生理颈、胸、腰、骶4个弯曲, 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 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有弹性, 可减轻震荡, 从而保护脑和胸腹腔器官, 脊柱的弯曲还与人体重心的维持有关, 脊柱可做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督脉是人体阳中之阳, 统领阳脉之海。当某一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 其信号通过脊髓交感神经反射到体表的压痛点。所有内脏器官的感觉, 皆由交感与付交感神经支配。督脉为诸阳之会, 总督诸阳。压诊在脊柱、督脉, 以及膀胱经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例如腰痛则命门、腰阳关、阿是穴出现压痛点。中医讲的疾则脊中、至阳、身柱式大椎穴出现压痛点, 体表检查, 摸、触、感是正骨按摩施术第一步, 检查脊椎时, 医者用手、指腹等压脊椎棘突之左右, 自大椎穴起自上而下的适当压力按压, 当内脏有病时, 往往可在相应部位摸到异常变化。腰椎间盘的突出、膨出、错位, 压痛点是不一样的, 形态变位不可忽视, 例如:间盘突出与膨出、错位, 脊柱都出现侧弯, 但与压迫脊神经, 是中央型, 还是左、右, 压迫是不一样的, 一定要注意鉴别诊断, 这种关系目前已被人与现代医学中内脏和脊髓神经分布联系起来应用于临床。

2.3 按压十二募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募穴是脏腑经络穴气所聚集的地方。五脏六腑的俞穴和募穴是阴和阳的关系, 募穴在阴, 俞穴在阳, 经气是由阴走阳, 由阳走阴, 要诊募而查俞, 诊俞而查募, 俞募对照检查, 对诊断十分重要, 在治疗上募穴和俞穴往往同时并用, 都可治疗本脏本腑或其他脏腑有关的疾病, 例如, 肺邪上感, 上呼吸道, 邪气流入到肺俞, 肺募中府即同时出现反应, 若压、点、按中府穴, 肺部症状立即减轻。肺炎, 肺结核哮喘等病, 中府、膻中、穴常出现压痛点, 若点、按、揉、肺俞中府有效, 募穴和经络也有密切关系, 例如胃脘痛查胃募中脘有压痛时, 压足三里, 上巨虚亦出现压痛, 肺募中府有压痛时, 循经找列缺, 其压痛立即消失, 反之胆经阳陵泉足临泣出现压痛, 胆经病变, 需作B超鉴别。

2.4 按压郄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郄穴位于骨和肉之间, 是气血凝聚之所, 郄穴为急性病变反应最明显地方, 又是判断气血之盛与衰, 是聚、是结、是滞、是逆, 是血与气不调和, 按现代医学所讲是血脂的病变等, 详查之。郄穴为急性病反应最明显的地方, 又常用来治疗急性病, 例如心病臂挛急, 心悸亢进等, 按压揉、捻包心经之郄门, 乳中、胃痉挛取胃经之梁丘, 齿痛取大肠经温溜;痔疾、喀血, 取肺经孔最等。郄穴不但用于治疗, 亦可用于诊断, 每个郄穴都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本经的病症, 例如胸膜炎患者在患侧郄穴出现压痛, 根据压痛的强弱, 可推断病情的轻重。

2.5 穴诊

是穴位诊断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检查, 以穴位压痛及经脉的变位为依据进行诊察。经络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内连脏腑, 外络五官九窍, 四肢百骸, 肌腠皮毛等, 它把人体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古代论经络, 以及“阿是”穴 (压痛点) 也是诊查、治病一种形式, 它是以痛为穴, 以痛治痛, 刺激人体肌表的一种方法。穴位是经络的循行分布为主导, 也是人体脏腑在外经脉的一种功能反应, 它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部位的反应。穴位, 又称为输穴, 输是转输之意, 穴是空隙之意, 由于输穴与经络、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通, 密切联系, 因此在输穴的部位进行检查, 便可探求某经络脏腑气血等方面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的反应。穴位《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把它称为气穴, 又称输, 说它的功能特点是脉气所发, 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 人体内外, 所谓“输”, 有转俞, 输出, 输入的含义。古代把输称作俞。《说文》解字把俞指为空中木为舟, 故而引申为输。脉气是经络之气, 又称为经气, 经脉之气。脏腑如果发生病理变化, 则在体表一定部位, 就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异常现象, 如穴位或经脉循行路线上产生压痛、肿胀、硬结过敏现象, 这些现象由于经络在人体内循行部位不同, 脏腑疾病在体表表现出的形式不同, 有的反应为局部, 有的反应为全身。人体周身有很多穴位, 经穴中又包括五输穴, 井、荣、输、经、合、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 其中, 经外奇穴, 阿是穴, 募穴、俞穴、郄穴、对临床诊查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见表1。

3 压痛点在治疗上的应用

寻找“动痛点”是正骨按摩之方法, 它是令患者做有关活动, 以确定其疼痛的动作, 以鉴别筋伤、脱臼、骨折、内脏牵张疼, 以辨别其主症, 在维持其疼痛的姿势中寻找压痛, 以变换手法, 给予治疗, 多用于治疗筋伤、脱臼、骨折 (无开放骨折) 。笔者用此法治疗中医骨科数千例, 疗效满意, 也就是阿是穴压痛点在治疗上的应用之一。笔者对胃胀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取任脉、上、中、下脘, 及关元、气海, 督脉、胃俞、足三里, 按压一周后痊愈。心悸、失眠取脊柱、胸4~5及腰1~3, 点、按、压法疗效相当满意。传统医学, 肚腹三里溜, 腰背委中求, 头脑循列缺, 头面合谷收, 确实有道理。

综上所述, 十二经脉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 脏腑有病必然通过经络反应出来, 穴位是经络上的反应点, 当身体有病时, 以特殊的敏感点表现于体表, 从这个敏感点就可察知是何种病症。压痛点无论在协助诊断还是治疗上都有很大价值, 有赖于继续探讨。正骨推拿配穴处方以辩证论治, 循经取穴为穴, 整骨理筋, “以痛为俞”, 取俞是穴, 祖辈传来不可忽视, 诚如《备急千金药方》所言。阿是穴在针灸、推拿、挑针、判络、封闭、水针, 及其他各种临床上都有一定的价值。“酸痛取阿是”是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程士德, 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村.内经讲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83页。

济南住宅痛点调查 篇11

济南住宅的成长烦恼

1970年代,筒子楼是济南人居住的主要模式。在开元广场的南邻仍留存一座筒子楼,楼高三层,南北两廊,房间很小,没有单独的厨房规划。老高是这座筒子楼的老住户,经历过一家做饭全楼闻香味的时候,当时几十口人用一间厕所,平时想洗个澡都难。女儿在这座筒子楼里出嫁,儿子从这座筒子楼里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尽管儿子给买了新楼房,但因贪图这里距离大明湖近,老高和老伴仍然住在这里。“当年安装有线电视和网线,广电和电信的师傅研究了好久线路,因为整座楼线路老化严重。”

实际上,唐山大地震后,在我国北方不少城市的筒子楼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裂缝,甚至成为危楼。打那时起,砖混结构筒子楼的安全性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19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济南人从筒子楼搬进单元房,新式住宅的时代随之而来。

及至商品房时代,首付、按揭、物管、地段、景观等名词成为济南人购房时常接触的词语,但有关房子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古有孟母三迁,今天的家长为了一座学区房可以一掷千金。及至收房,可能遇到房屋面积缩水、一房多卖、实际与规划不符等状况。好不容易入住,装修有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其他诸如双气、电梯安全、停车场等问题不一而足。

总体来看,济南住宅建筑的通病应该是与全国同步的,可将其归纳为“四低两高”。所谓“四低”,是指住宅的综合质量低,特别是声、光、热、空气质量等物理性能和跑、冒、滴、漏等工程质量通病还没有得到根治。工业化水平低,建筑材料、部品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配套生产体系;成套技术集成度低,住宅产业的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主要以单项技术或产品为主;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建筑工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5,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的贡献率离集约型生产差18个百分点;所谓“两高”,是指资源消耗高和住宅生产污染高。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建筑物运行能耗浪费严重,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5%,采暖地区能耗为相同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实心粘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污水回收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

民房的“不可持续性”

4月22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历下区奥体片区的某楼盘发现,该社区正处于集中装修期,每栋楼上都有多处住宅正在装修。

在5号楼1单元2002户的新房中,一名正在卫生间铺设地面瓷砖的工人介绍,许多楼盘交房时是简装,大多数户主会进行破坏性装修,比如卫生间的地板和墙壁全部砸掉换新的,因为外观和质量都不如自己换的好。据这位张姓工人介绍,其户主是个还未结婚的年轻人,在做规划时,他要求将其中一间卧室与客厅相连的墙砸掉,这样客厅就能亮堂许多。实地考察时,年轻人发现这面墙是承重墙,因此改掉规划。“要是不懂的人,这面墙就砸定了。”

据房测院工作人员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发生的350多起房屋安全事故中由于住户的破坏性装修造成大概占四成。随意撤销承重墙、改动房子方案、改动水电及煤气管线等等,都会对楼房造成安全隐患。

“在家装中,不少市民对承重墙的破坏是很常见的。”该工作人员说,一般情况下,若一楼居民将承重墙大面积撤销,将惹起该楼的抗震功用削弱和负荷应力出现异常,假若此时发生八级地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另外,并不是一楼承重墙最重要,其他楼层的重要性递减。即使一楼承重墙不撤销,而其他楼层的承重墙被撤销,楼体应力方案将发生变形,方案会变得更为脆弱,发生毁灭性坍塌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日常生活中,房屋使用人经常在门口玄关处开洞,用来做成鞋柜;在厨房间的承重墙内开洞,用来放置消毒柜、微波炉和柜子等。“在结构墙体上凿洞、开槽,会削弱砌体抗力截面,减少砌体的承载能力,降低住宅的安全性能。”

实际上,说住宅不可持续,除了破坏性装修这种人为的“作”式行为,还有可能源于自身需求的变化。比如,职业和经济收入变更,会令你向往更新科技、更适宜户型的新房。家中添丁,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势必需要空间更大的改善型住宅。赡养父母,则需要适老性设计的居住空间,以方便老人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置业可能难以一步到位,更何况,许多不可抗因素也令你不得不改变置业计划。中国住宅为何短命:“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却少有50年的建筑”

时隔四年,记者仍然能清晰的回想起齐鲁宾馆被整体爆破的情景。

2011年1月28日早上6点,这座曾经的“济南第一高楼”身负1437发雷管和75公斤炸药,从底部开始,齐鲁宾馆先是一层层倒塌,11层35米高的楼体向北面的经十路方向缓缓倒下化作一堆瓦砾。只用了9秒钟,25岁的建筑就与济南人“永别”了。在齐鲁宾馆原客房楼的废墟上,一座新的建筑将重新建起,未来它和齐鲁宾馆二期一道构成千佛山下的城市综合体。

按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据财经网引述,2010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法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102年,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为80年,即使设计更新较快的美国建筑寿命也达60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感慨:“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却少有50年的建筑。”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东泉看来,建筑“短命”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使得建筑寿命不能达到设计年限;二是建筑设计落后,人们审美水平提高后,发现以前的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街区等不能很好协调;三是土地升值过快,原来的建筑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土地价值,拆掉重建更合算。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说,很多城市建筑没达到使用年限就拆除有国情和时代的原因。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地方确实有一批设计不太好、偷工减料的房子,但大都还可以改造和修复,“现在普遍选择拆除,多是为了追求GDP增长。一些省、市甚至建完就拆、拆完再建,弄水泥,炼钢筋,GDP一下就上去了。”

范柏乃表示,有些建筑就算已过时、建筑功能发生改变,本也可以做到“二度开花”,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798。另外一些建筑完全可以“不死”,比如,原来的大学搬走后,可协商转让给中小学使用;有些空置的办公楼可改为商务楼或廉租房。“可政府就是不干这些‘傻事’,而是炸楼把地卖给开发商。”

“城市建筑‘短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临安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土地投机获得的利润比较大。比如海南三亚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一些开发商看到商机,就把盖好的房子拆掉,宁可向原来的业主赔款,重新规划后再盖新房还能赚钱。

我国掘进设备管理和应用的痛点 篇1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用于地铁隧道施工的盾构机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盾构机保有数量已超过800台。如果考虑水利、铁路等其他工程项目所使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估计我国类似的设备可能超过干台。与此同时,应用盾构机施工的企业也从最初的中铁系统向其他施工企业扩展。随着盾构机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和施工单位的扩充,盾构机的日常维护和施工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而频发的各类故障也困扰着现场施工人员,这既有盾构机设计制造本身的原因,更与施工管理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痛点】推荐阅读:

痛点阻滞06-20

上一篇:立体化下一篇:MBA会计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