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练三位一体

2024-07-08

教、学、练三位一体(精选12篇)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1

中医中药学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 数千年传承不衰, 到了21世纪, 出现了“全球中医热”的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自我预防保健意识不断加强, 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它不仅能够治疗各科疾病, 而且副作用小, 成本低廉, 尤其是中医中药的养生、保健、美容功效更被社会广泛认可。目前, 中等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从而涌现出许多非专业人员或短期培训人员从事中医学保健、美容等工作的现象, 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人为造成许多医疗事故, 甚至某些保健场所还带有部分色情的成分, 对中医药行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为改变这种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 要培养用人单位用得上的中职技能型中医药专业人才, 以出口拉动入口, 以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

1 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中职中医中药教育教学应明确专业方向, 及时适应社会的改革发展。目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已成为中等职业院校的共识。学校在加强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中医中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基础上, 让学生更多地加强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培养运用中医、针灸、推拿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1], 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医疗卫生、中医养生、康复保健、美容美体等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2 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 我国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 专业基础课为专业临床课服务, 这样就造成为了追求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忽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等职业岗位工作实际要求的现象[2], 传授的理论知识过多, 同时又削弱了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突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我校在经过广泛调研后, 对中医中药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对于文化基础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 以“够用”为原则, 而对于专业课程, 要求实践教学的时间占理论课程的50%以上。通过这种改革,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学生在实习阶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解剖学教学中, 对于针灸推拿专业, 我们着重讲解与针灸推拿临床应用有关的骨性标志活体定位、肌性标志活体定位等。这些内容与以后的经络腧穴学、推拿治疗学和针灸治疗学等学科的学习联系紧密;在内脏器官的讲述中, 重点阐述与针灸推拿专业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 如:头面部、五脏六腑等。对于与该专业联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在临床课的教学上, 根据实用性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比如在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的教学中, 主要针对有关针灸推拿治疗方面有特色和有疗效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进行重点讲述, 如: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其他疾病可以少讲, 甚至可以不讲让学生自学。又如在中药制剂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对传统剂型的制作有一定的认识, 也要让学生熟悉现代常用剂型, 尤其随着制药业工厂化, 大型制药设备的使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这在以往的教学中基本上未涉及。又如筋伤类疾病 (也就是软组织损伤类疾病) 的教学, 以局部解剖回顾教学入手, 补充适量的X线、CT等影像学教学, 让学生学会对颈椎病、腰椎病等常见病症的诊断, 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特点[3]。这种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所形成的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 以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新体系, 为中等职业教育开创了新的篇章。

3 加强课堂教学实效

中医中药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考核学生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 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我校也为此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及尝试。

3.1 小班制教学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校尽可能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带入课堂, 创建实践教学课堂。这对每班的学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 学校采取小班制授课, 一个班20~26名学生, 学生两人一组, 边学习边练习。以针灸推拿专业为例, 每个教室安排26名学生, 13张练习床, 例如在学习刺灸学时, 教师边讲授边示教, 学生边学习边练习。这样的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 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学生边学边练, 很容易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达到了“教、学、练一体化”授课的目的。这样小班上课的教学效果与原来大班上课比较, 学生反映效果好很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手把手地教, 学生也愿意学,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增加练功课时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数量多, 加之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等多方面因素, 我校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暴露出动作协调性差、耐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体育课教学计划中加入了练功课, 针对每个专业的需要进行锻炼。另外, 每天晨练30分钟。通过锻炼, 与以前相比,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健康测量值均有明显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技能操作的能力 (即操作手法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能力) 有了明显提高, 并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以后技能手法的艰苦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受益终生。

3.3 制订严格的技能考核细则

我们在各专业课程考试中, 均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60%, 并严格制订技能考核的具体细则, 包括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多站式考试形式、详细考试评分标准等。这样就促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 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积极性也更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相关内容,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4 施行实训室的开放制度

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4:30—6:00各实训中心开放,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实践练习, 每个实训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同时, 邀请身体不适的教师和学生来实训室就诊,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中医诊断, 用中医手法进行治疗。鼓励和推荐实践技能好的学生操作, 促使其他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多证融通, 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国家行业上岗制度的建立健全, 许多用人单位也将具有执业资格证书作为招聘人员的一个条件, 这就迫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还必须获得执业技能资格证等。我校根据实际情况, 把“双证书”、“多证书”教育作为培养目标, 把岗位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 加入保健按摩师 (初、中级) 、保健刮痧师 (中级) 、美容师等课程。依托设在我校的第七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对我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 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为一体。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毕业时, 除毕业证外, 还能获得2~4个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 从而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扩大了就业渠道。

通过“教、学、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华佗杯”针灸推拿竞赛、2012年的全国职业院校针灸推拿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后, 学校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就业为导向, 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为依托, 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 科学合理地精简和整合课程, 完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认真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 认真研究探索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使之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娴熟职业技能, 深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摘要:积极推进校企 (院) 合作, 工学结合,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中职人才, 是对中职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挑战。学校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 积极探索, 努力实践, 认识到实用、有效、专业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培养方向, 由此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中医药教育,“教、学、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卫, 彭进, 李雪.针推专业实用性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6) :40-42.

[2]贺箫楠.针灸推拿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 2010 (7) :9-10.

[3]雷龙鸣.针推专业推拿治疗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 2009 (4) :38-39.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2

首先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方法实践。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加强了实验实训力度,尝试采用把一部分教学的课堂搬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讲述理论部分时,通过CAI课件、录像、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将仪器、仪表、电路器件等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相关波形,使学生能初步应用EWB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和进行电路功能的仿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论部分讲完后可立即安排相应的动手实验,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动手操作,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衔接更紧密,时间的安排上也较灵活。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而且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技能对他们成为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帮助。

其次我们采取了多种考试办法。过去学生成绩往往凭期末一次笔试来确定,这种方法难以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电路、电子系列基础课程及实验课中均对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探索及改革,其基本精神是将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在平时解题答题时具有的创新性表现纳入总成绩,学生期末成绩等于期末卷面成绩加上平时作业及创新性课题成绩。实验课成绩为平时实验和综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时,除实验报告外,主要结合实验各个环节情况(检查、验收、答辩等)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探究“学、教、议、练”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阅读课型;苏教版

我们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固定又灵活为主的结构模式。其中基本模式为:学、议、教、练。根据教材的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因素和学生预备经验的程度确定程序的灵活。基础性模式为:学、练、议、教;二类难度模式为:学、议、教、练;高难度模式:学、教、议、练。但在推进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这一内容的研究缺乏支撑依据,所以我们对研究内容和进度做出调整,以学科为单位,探究课型中的“学、教、议、练”组合与运用规律,以下作一粗浅梳理。

类结构阅读课型呈现了“知结构—用结构—化结构”这样的语言结构内化过程,这种清简的组块教学风格彰显了对教育规律的清晰评判,对教育乱相的从容淡定。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这是对结构性思维最好的阐述。类结构教学也引导我们形成结构性思维方式: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思考本学科多功能的育人价值,初步考虑知识、能力、习惯等的纵向发展,考虑听、说、读、写,考虑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以及学生活动的横向整合。它有助于我们摆脱“跟着课文跑”的怪圈,打破以往教学的匀速运动状态。

以下,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实施类结构阅读课型的四段法组合与运用:

一、调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创造性运用教材,对各年段教材进行梳理、归类

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中的课文为例,第四单元是说明文序列:

《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从内容上分别介绍了文物、建筑物、城市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內容运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和构段方式。其实,在第二单元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也以对比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火星这颗神秘的星球。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打破了教材原定的单元结构,对这四篇课文进行了调整,将它们整合为统一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化单元认识,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二、重组——把视野从教材转向学生,对学生能力训练也要进行序列重组

针对五年级学生阅读方面基本状态的分析,认为五年级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整体、系统思考能力,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强;从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角度和我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分析,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向运用表达转化还存在着障碍。根据上述因素,对这四篇课文的教学思路作了整体的布局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内容感知:归纳:作者主要介绍了火星的哪些知识?文章结构认知关键:地球与火星有何相似和不同之处?说明方法的掌握:讨论:为什么介绍火星要与地球相对比?

《秦兵马俑》内容感知:网络教学:对大家介绍文中的或你知道的兵马俑?文章结构认知关键:过渡段点明了特点说明方法的掌握:讲授:对不同说明方法的内容作适当讲解。

《埃及金字塔》内容感知:绘图、思考:古埃及人民还会采用什么方法建造金字塔?文章结构认知关键:承上启下的设问句说明方法的掌握:阅读:你知道那些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音乐之都维也纳》内容感知:品味字词:哪里彰显了维也纳的音乐个性?文章结构认知关键: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面阐述说明方法的掌握。运用:用你认为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你喜爱的

城市。

三、运用——学,指导学生梳理阅读说明文思维的基本过程,组织学生通过精读,总结阅读经验,由此及彼,实现自主学习

大致经历:审题、辨体(是写什么的文章?)——理清文脉(按什么样的思路展开?)——品味语言(介绍事物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总结反思(分析作者思维方式,学了之后对自己有何意义?)——后续学习(阅读其他同类型文章,能不能把握写作方法和构段方式?)议教结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阅读迁移(哪些语言文字是采用了你知道的说明方法,哪些是与前文不一样的说明方法?)——方法运用(用某一种指定的说明方法三言两语介绍一个事物的特点)练。结构仿写(运用本单元的说明方法和构段方式,介绍一处你熟悉的地方或事物。)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吴玉如.“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彦华.师生互动理论下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2011(6).

[4]刘咏春.提高质量,从教师备课开始.江苏教育:教学版,2011(10).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4

2010年10月经学院审批, 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开始建设。该项目由庾汉成老师负责, 张亚峰、严湘华、胥书霞老师和本人参与了建设, 邀请实训中心老师参与整个施工过程。我们先从总体上划分区域, 规划布局, 把“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训区”和“建筑采暖工程实训区”列为重点对象。先进行样板房的搭建:六个给排水实训区, 两个地暖演示区。把所涉及的管材、仪表及附件、设备、工具准备好, 进行了样板间管道的配置, 给水和排水管分别与卫生器具连接, 采暖管与分 (集) 水器连接。地暖采用断面处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地面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其他实训区需要现场制作, 比如:教学演示区的50个凳子, 管道工基本操作要用的12个管工操作台, 10个散热器组对操作面, 管道焊接的排风罩, 材料堆放架、工具摆放架等。2012年7月一体化教室验收合格并投入了使用。

1 管道设备安装 “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简介

管道设备安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主要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也用于水、暖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一体化教室位于我院南院实训楼二楼, 建筑面积约600m2, 分八个区: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教学演示区;电动工具操作演练区;管道工程焊接实训区;管道安装基本操作综合实训区;材料堆放区;工具摆放区。

(1) 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简介 (见图1) 。建筑给排水工程包括:建筑给水系统和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用水设备组成。采用直接供水方式, 给水管材采用镀锌钢管或PP-R塑料管。管道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热熔连接。建筑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通气管、清通设备组成。采用UPVC管粘接而成。

(2) 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的主要功能:1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所用管材和管件、与卫生洁具如何连接, 了解给排水系统安装与土建相互关系。2实物展示、真实工程的参观, 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 并对真实工程有足够的认识。3让学生通过小组配合安装, 提高其动手能力, 感受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简介

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以低温热水作为热媒, 将加热管道与建筑物构造相结合, 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进行采暖的系统。该系统由分 (集) 水器、加热盘管等组成。加热盘管的布管方式为平行排管。地面结构一般由楼板、找平层、绝热层 (上部敷设加管) 、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 (见图2) 。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主要功能:

(1) 了解地板辐射采暖地面的结构, 管道的材料, 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方式。

(2) 通过实物的演示了解真实工程情况, 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 一体化教室配有钻床、砂轮切割机、电动套丝机、气压泵、电动和手动试压泵、交流弧焊机等设备, 可进行套 丝、电焊、切 割、散热器 组对和安 装等实训。

3 管道设备安装 “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的 使用

2012年7月一体化教室已投入使用, 我系普大设备10级、11级二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实训。在实训室, 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习兴趣浓厚, 个别小组在完成自己实训任务外, 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小组工作。从总体上看, 学生在实践课上表现相对轻松, 参与度高, 喜欢动手, 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

在两年中, 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体化教室的投入使用, 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体化教室的使用不仅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承担了“水暖工种实训”的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初、中级管道工”职业技能考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观需要;也为社会相关技能等级考试、技能培训搭建了平台, 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

4 管道设备安装 “教、学、练”一体化教室对 教师的作用

在一体化教室建设过程中, 专业团队老师积极参与规划和布置, 完成了一体化教室各系统的设计、编写了说明和各项规章制度, 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一体化教室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 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依托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 督促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 工艺技术的科技信息, 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成果应用到实践基地建设中去, 通过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 室的建设, 不仅可培 养锻炼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也可增强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中青年骨干“双师”教师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 提高了教师实践课的指导水平。专业团队教师近两年参与了国家级管道工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管道工考评工作, 也为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写了锅炉工、管道工的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学习的相关资料, 为地方专业培训做出了贡献。

5 管道设备安装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的 实践教学特点

建筑设备安装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原材料知识、设备及工具知识、典型工艺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工种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设备、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岗位的操作技能、常用设备故障分析、排除方法。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适应安装岗位的工作要求,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根据教学积累, 总结出“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5.1 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 部分项目设置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吻合。

5.2 实用性强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理解专业理论, 培养专业操作技能, 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 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 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5.3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 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5.4 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5.5 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教学从“知识的传 递”向“知识的 处理和转 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 动实践、手脑 并用的创 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向“实训车间”转变; 教学手段由“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由此可见, “专业核心教学”和“项目训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练”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 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我系专业课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摘要:建筑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操动手能力, 为学生的技能鉴定及社会相关人员的技能等级考试搭建了培训平台, 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建设,简介,使用,作用,特点

参考文献

[1]李社虎.管道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5

一、课程基本情况

自1978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郧阳师范专科学校”起,中文系就开始开设《文学概论》课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经过中文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1994年文学概论课程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其中三位教师被评为教学明星。2004年文学概论课程又被评为校级优质课。

本学科发展至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术和教学梯队,人员结构合理,课程设置完备,开设了文艺学学科所包含的一般课程。各主讲教师多年来认真开展常规教学工作,帮助历届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在龚举善等同志的带动下,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累计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部分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学术界引发了热烈的回应。

二、课程在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和与中文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自开设以来,一直是我校生源丰富的专业之一,社会需求量较大。在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中,《文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依教学计划设定,本课程的教学需两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5学时。在开设《文学概论》之前,学生已经先修了《中国现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外国文学》等部分文学课程,为深入掌握文艺理论打下基础,并且这些课程还会同期开设,有利于学生边学边运用,这也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三、课程教学目标

1、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掌握文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学生运用文学基本原理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学习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

3、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史和作品选以及写作课的学习;

4、使学生学会各类文学作品鉴赏、批评和讲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

四、教学内容

由以下模块构成:导论;文学活动;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课堂讨论与练习;作品鉴赏与研讨等。

五、“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总体思路是以“做”为核心,通过“做”带动师生的“教”与“学”活动,强化“做”的主要措施是尽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融汇“做”,以“做”来巩固、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的目的。

我们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基于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与感悟,进一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对文学现象及文学思潮的分析研究能力,通过对社会、生活、文学作品的观察与审视、分析,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促进个人对于社会的参与度,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并服务于实践。

为达到一定的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加大实践教学活动学时比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学时安排如下:教学学时的1/3用于实践教学,其中课堂讨论、习题练习随堂进行,占16学时,每学期各8学时;作品研讨、专题研究,占10学时,每学期1-2次。学生练笔、即兴创作占10学时,每学期2-3次。

2、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作品研讨会,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并在准备研讨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动手的机会。

近五年开展了《中国农民调查》、《根本利益》、《天使在作战》、《大江北去》《活着》、《抉择》、《吉祥如意》、《透明的废墟》等文学作品研讨会,并随机课堂开展了20多次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大致实施过程为:先安排学生阅读指定作品,并写出评论文章;其次,学生自评、互评、作品共享、老师点评、学生谈认识与体悟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某一作品、现象的思考,拓展学生视野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

开展课堂讨论活动的效果良好。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课堂气势,拉近了师生距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作、研究兴趣,并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一方法也吸引了其他各系(专业)师生来观摩,甚至许多其他专业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促进教学。

3、鼓励学生将讨论会的思想加工整理成学术论文,通过自荐与老师推荐向外投稿,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

4、其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片的直接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感知、体味作品,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网络课堂运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将相关知识点、重难点辅导、材料分析运用、章节案例、课件、图片资料、学科前沿信息等到上传到教师个人博客中,并在学生中公布网址,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联系了师生感情。

学术讲座:每年都请校内外专家就文学理论相关论题作学术讲座,全系绝大多数师生到场聆听,向专家提问请教,学习视野得到大幅扩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浓厚的学风。

作业:每学期布置不少于三次,分章布置或相关章节归类布置,内容不限,或习题或谈论观点或提交论文。

考试:考试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查)内容也并不局限在传统题型上,形式多样,基础知识点考核与理论运用相结合,难易相当,顾全大局。

六、教学评价设计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发言,作品评论写作均计入平时考核成绩或计入期末考查成绩中。

七、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程,学生大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学艺术基础理论知识,然后用来指导各种文学艺术实践活动,学习效果显著。每届都有不少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和作品,并获得了校级、市级、省级各种奖项。学生从本课中获益颇多,感受到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也检验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促进了教学改革。

中文系毕业生分布在机关、厂矿、企业、部队、学校等等,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有的变成了语文教学骨干、作文教学明星,进入其它企事业单位的有的还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各级各类领导岗位,有的成了业务骨干,还有的走上了专业创作和研究之路等等。

从各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看,中文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八、课程教学水平自评

总体来看,本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省内同级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九、课程教学改进方向

进一步改进教法,指导学生更新学法,除课堂教学外,灵活安排各种延伸学习活动,如专题讨论,撰写学术论文,文学创作练笔,积极联系校内外专家作报告等,创造多种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多开展科研协作,力争把教师队伍打造成优秀科研团队; 增强档案意识,积累教学资源,并建设网络教学系统,打造教学库,习题库,材料库等网络内容。

郧阳师专中文系

新课程中的“教、学、做”一体 篇6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 主线 重要基础 丰富 基本规律 联系 指导 新课改 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72-02

“教学做一体”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方法的主线、重要基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认真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偿试者,更应该深刻领会大教育家的教学精髓,做到在继承传统教法的同时有所创新。这就是我们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目的,这一目的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学习教育基本规律,并与当代教育教局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为当代教育服务。

陶行知,一位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十分明确,他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所提出的“教学做一体”的思想,就是要根据“做”的内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选择教法。他认为“教学做一体”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上的说明。在生活方面,他主张教有教的方法,学有学的法子,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另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教上教的是学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即使是学,先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来做来学,乃是实学。这些现论在现代课程改革中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现试从下面三个方面读读看法。

一、“教学做一体”与新课程理念

要想获得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做一体,就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根据法子,等怎样做,就怎样做,怎样学就怎样教。新课程的功能强调的是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学会做人,强调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作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一教学来说,教学方式不改变,新课程就体现不出“新”,现代教学论的观点,那就是教学过程应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与学,学与教的关系。意味着教师触立位的转变,传统的知识者要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换,在课堂教学上力求在开放的环境中教学,如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把学生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发掘学生的“真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与生活观

“生活质量就是教学做一体”,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中心观念——生活教育观,强调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方法,教育内容必须通过课程来体现。“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如课程得到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课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一教育》一书中,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必然孕育着教育的深刻改革,未来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别需要时代精神的人,为此教育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探索与实践中也正在不断完善,从教材角度来讲最核心的课程资源,原有的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教材,正逐步被与学生生活发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相联,此外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正把鲜活的现实生活带进教室,此时教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用书,而是加入现实生活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的“活的新教材”。新教程不仅强调那些客观的逻辑的共同的知识,(这些间接经验,有明显可传递性,是构建教材内容的主体)也关注那此主观的、自觉的能富有创造性的知识(这些直接经验是靠个人经验与感悟,有不可传递性),而后者如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生”切合学生生活的内容;第一单元“民俗风情”是围绕为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是引导学生领略科学思想的,把它们加入学科内容将引起学生学习观点的大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大变革。如由原有的重复知识过程,转化为注意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概念的提出过程,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过程。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学校“也充分说明”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所经承认学生的主体,了解并关切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以此作为新教材的起点,必能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年龄、特长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发展和创造性能力得以迅速形成。

三、“做”为中心与新课程法构

“教学做一体”,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主动,而且因为有了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奋发,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他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双手、脚、空间和时间,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心的教育,这在新课程结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教学做一体”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方法的精髓与重要成果,我们不能以各种理由摒弃它,要做到,吸收旧的传统教法中有益的成分,在新形势下努力贯彻课改精神,体现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其突出特点是都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促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注意启发、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来。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情感志度和价值观也在得到培养和变化,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衡量课改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伊相如.实用文章分析法教程,2005.10.

[2]高吉魁.语文新课材研究性学习,2005.4

[3]苏立康.初中语文教材与教学

[4]《21世纪初教育新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与名师为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7

一、自主“ 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

“ 学”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的学习, 学生会在大脑中形成清醒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习中, 学生会深入探究知识规律, 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而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在认识上会变得更加全面, 在理解上会变得更加深刻,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快速运转的舞台, 学生在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和分析。

例如在学习《 二次函数》 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描点法来获得函数图象。 在自主探究中, 学生会利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来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学生亲历了探究过程, 在大脑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继续探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和最值等问题。 通过学生不断地探究和思考, 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从而变得“ 会学“” 善学”。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会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

二、教师“ 教”学, 精讲引导点拨

教师的“ 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捷径。 通过教师的教, 学生会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学习重难点, 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教师的“ 教”并不是满堂灌, 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给学生讲到, 做到全面、细致, 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教学生不会的知识, 教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存在质疑和疑问的知识。 教师要做到教师所教的正是学生想听的, 要做到精讲、细讲, 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教师有效的讲解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正是学生想听的,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探究, 认真地听讲。

例如在学习《 数列》 时, 为了使学生掌握由数列的前n项求数列通项公式,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解题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统一形式, 即把已知的项化成统一的结构形式, 如分式、根式、和式;之后进行分离定值, 确定统一形式中的定值, 如分式中的分母或分子, 根式中的幂指数或被开方数。 然后确定关系, 建立统一形式中的变化的量与项数n之间的关系式, 最后组装工时, 根据统一形式, 把定值和变量部分组装在一起, 就可以得到通项公式。 教师把方法教给了学生, 学生对于知识规律有了清楚地认识, 就会在探究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 把教师所讲的要点和方法进行融会贯通, 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达到灵活应用, 触类旁通。 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开阔, 在学习上会感觉到豁然开朗, 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方法, 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升华理解, 帮助学生纠正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错误。

三、学生“ 练”习, 反馈矫正操作

学生在课堂上的“ 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 学生会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练习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理解, 巩固知识。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学生都能够做到正确掌握, 通过练习, 学生可以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 使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指导, 灵活地操作课堂, 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实现课堂的优化。

例如在学习《 椭圆》 的时候, 教师给学生提供练习题:已知椭圆G:x2/4+y2=1 过点 ( m, 0) 作圆x2+y2=1 的G的切线l交椭圆G于A, B两点。 求椭圆G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将|AB|表示为m的函数, 并求|AB|的最大值。 在进行课堂学习时,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是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 通过求函数的最值求得。 解题过程中涉及直线与圆相交问题时, 联立方程消元后所得方程的判别式大于零, 可确定某一参数的范围。 在解题时应设出直线l的斜率k, 根据l与单位圆相切建立m与k的关系式, 进而再利用弦长公式求弦长|AB|时消去k, 只用m表示。 在解决问题时, 学生易错的地方就是不能建立m与k的关系, 从而无法消去k;不讨论直线l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知识解答不全面。 教师把这些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都进行细致地讲解, 学生就会逐步地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 “ 学、教、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提高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会发现问题, 从而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到量体裁衣, 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业麒.结合生活巧引入.精心设计破难点[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3年01期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8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理论听不懂、不愿听, 操作跟不上、不愿做, 教师讲得累, 学生听得烦, 形成了教师不愿教, 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 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 有必要探索一种既适应学生现状, 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的教学方法。采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

一、“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以具体的问题为引领, 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 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学生把已有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制定解决方案,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 更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效率最高的是动手实践, 手脑并用则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而“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正是强调手脑并用, 自主探究学习, 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素质本位教育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还可在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热爱,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教学脱离实践会使学生不理解理论的应用价值, 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兴趣和动力不足;失去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 单调枯燥。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实例的启发,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挖掘个人体验, 以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

二、“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做”, “在做中教、做中学”。做、学、教是一件事, 核心是“做”, 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教学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 在运用中学技术。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强调掌握熟练的动作技能, 这种技能是按一定的技术要求, 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和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 不仅有利于认知学习, 更有利于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课程教学是围绕实际项目来组织教学, 打破现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 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以具体的项目和案例来进行讲解。该教学方法着眼于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 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三)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根据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结合汽车专业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以具体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来说明“做、学、讲、练”一体化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 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以“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典型故障案例”为引领, 多元整合, 设计教学内容。打破原有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理论框架。根据汽车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 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 以发动机检修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 构建学习情境, 开发做案、学案, 教学内容选取的基本思路为运用项目引导的课程开发方法, 以具体维修工作岗位的生产任务为主线, 分析故障解决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确定相应学习情境和单元内容。本课程共开发六个项目:汽车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气缸压力不足、发动机不能启动、发动机怠速不稳易熄火、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异常。

2. 教学内容的组织

把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融合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 每个工作任务都包括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上, 要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 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具体的安排, 把学习目标转换为学习情境, 并把学习情境划分为若干个子情境, 每个子情境作为一个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做案, 明确工作任务, 再根据学案查找相关知识点, 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结构和原理的学习, 转变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寻找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气缸压力不足的故障为例设计工作任务, 确定教学内容, 划分子情境。

3.“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每一个教学项目开始前, 按照4S店维修接待的基本模式, 以顾客报修为切入点, 给出与本项目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型案例, 并发放做案, 学生根据做案提供的参考诊断信息进行思考, 查找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然后以此为基础, 完成学案上相关知识的学习, 重点掌握教学项目涉及的构造原理、故障检修等具体教学内容, 并进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 并引导学生思考, 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最终由学生自主完成各学习单元的实际操作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以接受派的形式接受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并交付给“顾客”。如, 针对气缸压力不足的故障诊断。第一步:做, 情景模拟顾客报修, 展示故障现象, 下达工作任务———做案, 明确目标、步骤、程序等关键信息。第二步:学, 学生根据任务工单进行分组讨论, 并完成学案上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内容。例如, 活塞的磨损检测, 学生要自主学习并掌握活塞的结构特征和磨损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 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 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准备。第三步:讲, 以小组为单位, 就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交流, 并现场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各小组分别对活塞的磨损进行检测, 教师引导各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最后教师就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技术要求、操作方法与步骤等内容进行现场讲解, 并对各组在讨论和演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测量位置不正确、千分尺使用不规范等) 进行梳理。第四步:练,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进行监督和纠错, 并根据各组学生现场表现和过程记录进行考核, 并进行归纳总结。

4. 开展“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做、学、讲、练”一体教学中, 学生根据布置的工作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要想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还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做好教学情境的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课堂上采用引导、讨论、现场演示等一系列方法, 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中, 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 每一个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增强专业实践的能力, 以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 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3) 完善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项目的实施是按照真实的维修情境来进行的, 必须开发符合生产实际的项目教材, 以及做案、学案等。并不断地积累和完善, 使得学习目标和工作要求相配套、维修情境和实施过程相吻合。

“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边做边学、做学结合, 使教学成为一项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反复多次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 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不断加强。因此, 在汽车专业实行“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针对“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 并结合具体的课程, 从内容设计、内容组织以及具体实施的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汽车,一体化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巫尚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科技, 2010 (10) .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9

“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把一门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现场教学模式。教师边教授边示范, 学生边听讲边练习, 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

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必须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一般来讲,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中的《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等专业课程, 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 实践性、操作性强, 可以采取此教学模式。嵌体的制作、冠桥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全口义齿制作等内容, 与实际操作紧密, 比较适合“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2 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准备与布置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安排在口腔技工实训基地内进行, 教学环境的准备与布置, 对提高“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2.1

必须做好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准备工作;

2.2

制定好教学程序, 准备好“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教案;

2.3

预先对实践带教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沟通, 理顺程序环节;

2.4

预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3“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应依据下面程序进行:

3.1

首先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一套器械设备;

3.2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操作;

3.3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位同学反复做实训操作时, 教师及实训教师巡回指导;

3.4

指导教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随时作具体指导, 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及时叫停作补充讲解;

3.5

为保证“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效果, 课前应制定实训考核评分标准, 并在讲解示范操作的同时, 一并解释给学生;在实训课终了对每位同学的实践结果给予打分评定, 并作记录, 作为平时成绩;

3.6

每一个实训项目结束后, 由教务科组织进行单项实操技能考核, 该成绩记入总成绩。

4“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考试及成绩评定

将“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学生实践分数, 纳入学生课程成绩。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两方面成绩综合而成, 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50%, 操作考核成绩占50%。

5 体会

5.1 开展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的意义

5.1.1 学生的素质现状, 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 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 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 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在教学理念上, 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 顺其自然, 加强形象思维教学, 多给学生自己动力操作的机会, 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 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5.1.2 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进行,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 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 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 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 教师就在学生中间, 就在学生身边,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忱,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边学边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1.3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是“动恼”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 我会忘记;指给我看, 我会记住;让我去做, 我会理解。所以, 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 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任课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理论, 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 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 使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2]。

5.2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比较, 有如下优点:

5.2.1 学用结合, 效果明显。

一体化教学是学用结合, 教与学不间断、连续进行的一种教学法。其应用, 克服了常规教学法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相隔一段时间, 到实训时又要重新讲授的缺点;并且, 每次一体化教学活动, 学生均可亲自动手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与信心。

5.2.2 现场真实, 形象直观。

如常规教学法在讲授局部义齿观测仪时, 即使将仪器拿到讲台上讲课, 因学生与讲台有一定的距离, 教学缺乏真实感和直观性, 讲课抽象乏味。而采用一体化教学, 教师和学生均置身于布设好的教学现场:学生眼可观及仪器, 耳可聆听教师讲解, 手可触及操作仪器, 现场真实, 形象直观, 充分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2.3 节约课时, 缓解矛盾。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在不增加教学课时的前提下, 达到了增加学生实训实践机会的目的。

5.2.4 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改善了以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

通过每学期四次实践技能考核, 从考核结果分析与其它年级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5.3 应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3.1 处理好现场一体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仅用现场一体化教学方法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 现场一体化教学必须与课堂教学配合使用。当教学内容直观性强且需要特定的教学现场, 即可选择一体化教学进行教学。如所有的修复体的制作工艺教学内容, 就安排一体化教学, 而与操作关系不密切的理论内容还需要在课堂教学完成。

5.3.2 在应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实训过程中, 教师必须积极巡视实训现场, 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及时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 并对学生的实训结果当场审查评定, 以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5.3.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宜分小班进行。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20~30人一个实训班为宜, 10~15人为一小组, 每一小组配备一套仪器设备, 以方便教师指导。如果学生人数太多, 可适当增加指导教师。

5.3.4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各类实践操作技能, 并且两者能很好的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学经验, 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大和突出实际操作技能, 一切教学均围绕着实际操作。

摘要:《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中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其实践性、操作性强。本文就高职三年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这两门课程试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实施该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准备与布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获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10

新时期,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改进教学方式, 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教、学、做合一。因此, 必须克服那种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室为中心, 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旧模式。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 做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手、口、脑并用的教学形式:课内与课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与技能比武“五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做、考、赛并举, 真正做到开放型教学。为此, 本人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树木》和《插花艺术》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大胆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调整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

以岗位需要的能力为依据, 在内容上摒弃课程体系的束缚, 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以岗位能力和实际应用的经验学习为主, 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即以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为辅。其次, 在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上, 按照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能力展开课程内容排序。譬如在《园林树木》教学中, 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 课时由原来的92学时调整为60学时, 理论学时减少32学时, 实践教学增加15学时, 增加了现场教学次数, 强化了实践技能培训;新建成的教学大纲在内容选择及内容结构上更加接近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及能力, 克服了原来体系的许多弊端, 促进了学生对本课程技能知识的全面掌握。根据目前园林行业所需要的高级绿化工知识, 结合绿化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对《园林树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使之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衔接。从高级绿化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成绩上来看园林2 0 0 6级比园林2 0 0 4、2005级平均提高10%左右,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针对性、适用性和优越性, 也证明了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能力, 才是最有用的知识。

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根据《园林树木学》和《插花艺术》的课程特点, 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与技能比武“五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做、考、赛并举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对比教学、模拟教学和操作示范教学等, 教学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插花艺术》课程“礼仪花艺的设计制作”综合实训中, 先由教师引出2~3个插花主题思想, 然后由学生构思确定自己的插花主题、设计花型, 自己选择花器、采购花材, 作品完成后评分确定成绩, 并详细点评,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式教学, 能真正做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三、实践教学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中, 应该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 实践教学应以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为主。在《园林树木学》、《插花艺术》教学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 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 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及职业技能鉴定, 形成了教、学、观、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真正做到“生产教学合一、师傅教师合一、工人学生合一、作品作业合一”。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11

【关键词】地理;复习;分层;规划;优化;指导

进入新一轮的复习阶段,教师感觉无可再教,学生则埋头苦练题,十分枯燥,复习效率不高。其实,复习是一个系统归纳和整理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目标定要明确,要求定要细,无论是从复习计划的制定还是过程的落实而言,都需要做到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结合高中地理复习情况来看,要提高地理课的复习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分层分段,明确目标要求

“分层分段”,一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基础好的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基础弱的要达成什么要的目标,复习中都要向学生明确;二是要分段进行,即第一轮复习要达成什么目标,第二轮复习又要提升到什么程度也需向学生明确,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努力,逐渐靠近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复习资源要多而全,且要能及时关注和地理相关的时政要点,这样,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收集信息,然后整理,才能对学生做出更好地的指导。对学生而言,资料并不要多,但要精,能切中要害,抓住知识点进行复习。在对知识的整理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勤动脑,如概念、定义等要动笔记,问题要动脑想,要学会纠错,纠错中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针对不足再展开识记、做题。当然,基础知识依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了基础知识而采用“题海战”方式进行。

二、系统规划,促进目标达成

很多学生在地理复习过程中都抓不住重点,拿到什么资料就看什么资料,没有规划性,复习效果自然不高。帮助学生系统规划,就是要让学生能真正做到“知识系统化”、“概念清晰化”、“考点问题化”的程度,能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再次巩固概念,针对考点而学会自问自答,做到灵活解决问题。

首先,知识系统化,就是要结合教材中的章节、板块而进行拉网式的复习,做到由点到面的归纳和整理。如“大气的热力作用”系统下可分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其中又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全球热量问题”,由此而推及原因延伸到“大气运动”,那就自然过渡到“天气”和“气候”……如此类推整理。“考点问题化”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对教材模板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罗列、清点,从而形成考点,再以问题形式进行巩固。如针对“水循环”这一知识点,什么是水循环,包括哪些类型,有哪些环节,又有什么意义,梳理这些问题后再去做题,效果更好。“概念清晰化”实质是要以对比辨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梳理。如对于“海拔”、“前水位”、“潜水面”、“地下水深”等概念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辨析。

三、优化模式,应用拓展延伸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复习模式也直接影响复习效率。笔者认为,首先,要确定当次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复习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再确定考点及考点释疑过程、知识拓展和应用等内容,让学生由目标逐渐向知识过渡,再去应用。接着则要以典型习题作为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消化所复习的内容,最后再根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以“地球公转意义”的复习为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是必须掌握的,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日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是需要理解,确定了目标,接下来就需明确考点,这里考点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然后举出相应典型练习题,拓展问题可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地区的纬度和直射点所在纬度有什么关系?”在拓展应用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展开合作交流,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或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如“内陆循环”和“陆地内流区的水循环”、“印度洋板块”和“印度板块”。

四、专题训练,加强考前指导

在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的基础上,要注重帮助建立知识间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极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但在专题训练中需要注意,一是要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是一些“高频考点”,如“大气专题”、“区位分析”等;二是要引导学生把易错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专题,如“空间区位易错专题”、“地理计算中常见计算错误专题”等。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测试卷进行分析,根据答题情况分析自己哪些地方不足,然后思考解决办法。

在考前指导中,针对这几点地理考试的特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开放试题的解答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非选题,要能抓住题干回答,如题干中问的是气候特点就不能答作气候类型。在语言组织上要注重应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如“山脉走向”的回答就应表述为“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当然,不同的学生在地理复习中的基础不同,复习中还是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除了课堂中加强引导外,还要注重发挥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高考,客观看到自己本身的,在付出中寻找收获,而不能让学生纠结在分数中,这样才利于学生做出最大努力。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家长正确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在复习过程中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对于概念的记忆可采用编歌诀的方法,也可伺机让学生唱唱歌,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样对提高复习效率也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黄丽洁.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高考(综合版),2014(05)

[2]单永.我心中的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年Z1期

教、学、练三位一体 篇12

关键词:高等职业,物业管理专业,应用人才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是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的学习模式。将理论与技能培养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 形象、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1 物业管理专业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的课程结构是, 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模式, 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分开的。在实施的程序上, 理论课程在先, 实践课在后。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这种模式已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教育的要求。高职高专从教学改革入手摸索出了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的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做法, 即在课堂上讲理论、在实践场所讲操作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 一到工作现场又重新摸索的情况。当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高职高专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边教边做、边学边做, 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 教师教完了, 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 所学的理论得到印证了, 技术学会了, 技能也得到加强, 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

“教、学、做”一体化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如何实现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就成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也做过多种探索, 如: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但就总体思路上都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平而不尖。不可否认上述几种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 但两者在时空上难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脱节的, 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展“边教、边学、边做”是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是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2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探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教学计划等环节着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为了实现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设计了三级实训模块课程体系,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即从学生入学贯穿到毕业, 形成了从低到高, 从基础到前沿, 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及顶岗能力逐级提高的模块化课程新体系, 每个模块都有各自主要实训内容, 各个模块之间又是有机统一, 互相支撑, 互相影响的, 如图1所示。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物业管理员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每级实训模块内容如下:

1) 基础实训模块 这一模块在前四个学期进行, 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同时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素质, 并通过实践教学将素质转化成为专项基本技能。并通过相应的单项职业能力考试, 取得各单项职业资格证。

2) 综合实训模块 这一模块在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进行, 通过一系列模块化的实训课程, 系统完整地对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强化, 实训周数达到8周以上, 初步形成了三种能力 (岗位基本能力、技术专项能力、综合岗位能力) 训练课程 (或项目) 。

3) 顶岗实训模块 这一模块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 主要采用物业管理现场实践的方式。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物业环境中, 将已形成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同时还将一些非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转化成能力运用到实践中, 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通过参加岗位资格考试, 取得执业资格, 最终形成全面顶岗就业能力。

3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1 教学内容一体化

根据物业管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 参照物业管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本院物业管理专业以实训为中心构建了三级实训模块体系, 即基础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顶岗实训模块, 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 组织课程, 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比基本为1∶1。各实训模块内容细化后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核心能力及项目课程如图2所示。

3.2 教学场地一体化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要求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 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的分割模式。教学场地要求设计为教师和实训室一体化, 教学场地既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又可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布置。物业管理综合实训室主要要包括中央空调系统、消防报警及灭火喷洒系统、电梯运行系统、闭路监控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住宅三表远传计量系统、可视对讲及住户报警系统、公共设备管理服务系统、教学演播系统、各类物业设备设施、各类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图示展板等, 除了实践教学用工具、设备外, 还配备相关理论教学设备。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室或综合实训大楼进行, 学生通过这两个模块实训后具备了上岗能力, 顶岗实训直接在物业管理公司上岗实习。

3.3 师资队伍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理论与实践均应非常过硬, 能够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结合在一起, 既要博学多能、经验丰富, 又要专业技术熟练、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最好由同一教师担任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工作,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理论或实践教学的进度及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本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90%以上达到了双师型要求。

3.4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推出了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情境法、问题牵引法、任务拓展法等等。

多媒体教学法:目前拥有专用多媒体大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达25%。为满足教学需要, 购买了多部成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践视频, 如物业管理的主要环节、物业管理的结构体系等等。然后直观讲授, 这样效果非常好。

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分成若干来自于物业管理实际的项目, 这些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达到学理论、练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现场情境法:首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将物业管理现场搬进课堂, 然后再将课堂移到物业管理现场。这样一来一回, 学生基本达到了一线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应用课程:《物业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等。

问题牵引法:设置层次递进的问题, 每个问题相当于一扇门, 由学生推开, 牵引学生学习。例如《建筑制图与识图》有一部分内容是识读一套施工图, 学生面对十几张内容繁杂的图纸无从下手, 老师就给出上百道题, 学生看图做题, 题做完了图读完了, 内容学会了。

任务拓展法:结合课程设置层次衔接的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也就完成了课程的学习。《物业管理企业会计》课程最后要完成一套综合的模拟题, 学生完成了模拟题, 就基本掌握了物业管理企业会计。

这些方法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5 评价体系一体化

物业管理专业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积极致力于学生职业人品的塑造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考核方面, 根据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在基础实训模块, 将学生考勤、平时成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单项实训等纳入考核, 平时考核占30%或40%, 期末考核占70%或60%, 单项实训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能取得单项职业资格证的, 以通过相应的单项职业能力考试为标准考核。

在综合实训模块,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完成实训作业情况考核, 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在顶岗实训模块,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完成实训作业及毕业论文情况考核, 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4 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 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联系生活实践, 学以致用。让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 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邱晓雅.素质教育“内化”意识略论[J].教育评论, 2007, 21 (5) :17-18.

[3]李娟, 李逸航.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4 (2) :10-12.

[4]罗蔓, 莫薇, 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1 (6) :15-18.

[5]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 2009, 21 (2) :47-48.

【教、学、练三位一体】推荐阅读:

上一篇:在线学术交流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