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2024-07-08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共10篇)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1

1 概况

“丁香园”网站 (http://www.dxy.cn/bbs) 原名“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丁香园医学主页”, 始建于2000年7月, 创办者李天天当时还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他了解到当时我国医学院校的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还很陌生, 连一些研究生、医务工作者也如此。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资源, 要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 他萌生了建立专业检索网站的念头, 以便普及检索知识, 交流检索经验, 传播检索方法和技巧。网站建成后, 凭着一股执著的专业精神和深厚的专业积累,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学生的关注和使用, 网站的信息内容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 从最初每天只有数人查看留言版, 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行业网络交流平台。它一直致力于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广大专业人士提供在线学术交流服务。

该网站曾用过的域名有:http://go.163.com/~hrbmu、stanley2000.yeah.net和jiansuo.net, 目前前两个域名已失效, jiansuo.net则永久保留。主站是丁香园论坛, 网址是http://www.dxy.cn/bbs/index.html。

作为面向医药生命科学专业人士的在线专业交流平台, 网站下设的“丁香园论坛”, 含有100多个医药生物专业栏目和在线互动式交流功能, 能提供实验技术讨论、专业知识交流、文献检索服务、科研课题申报、考硕考博信息等多种服务。

此外, “丁香园”还与业内的专业媒体, 如《健康报》、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机构已经合作发表了数百篇稿件, 出版了数本专业图书。

“丁香园”秉持“专业是soul, 专业是key, 专业是core”的宗旨, 同时坚持自由的专业交流和完全“Free”的知识及资源共享的精神, 以及创立之初就确立的“独立、非营利、纯学术”的经营理念。

网站的定位是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学习型组织;以帮助专业人员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反映专业人员的呼声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网络专业传媒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

2 交互平台

目前, “丁香园”的网站技术开发平台主要采用Linux、Java、PHP及My SQL集群等开源技术。

网站独立主机于2003年8月投入使用。此外, “丁香园”还开设了以下子网站:

丁香人才 (http://www.jobmd.cn) :为专业人才招聘平台, 提供本行业人才招聘、职场快讯、求职指导、猎头服务等信息;

丁香通 (http://tong.dxy.cn) :本行业的商业信息平台;

药学频道 (http://pharma.dxy.cn) :专为药学领域打造的新平台;

丁香博客 (http://www.dxyer.cn) :专业就是做自己的品牌;

丁香会议 (http://meeting.dxy.cn) :提供本领域的会议会展信息。

丁香园网站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除提供BBS交流平台的服务外, 还提供RSS和RDF内容聚合服务。丁香园各子网站栏目设置见图2, 由该图可知, 丁香园主站是丁香论坛, 是目前成熟的学术型网络论坛典型代表。本研究选取丁香园的核心网站, 即丁香论坛, 进行深入考察, 探讨在线学术论坛成功因素。

3 资源情况

丁香论坛是丁香园网站的核心, 由初创办时的医学信息检索经验交流平台发展而来。

目前, 丁香论坛的资源主要来自两种渠道, 分别是互联网抓取和网友提供。

其中, 大多互联网抓取的资源事先存在于互联网上, 通过程序或人工被丁香园采集, 并对其进行信息加工成为有效数据, 并经过信息处理步骤呈现给用户;而网友提供的资源, 则主要来自网友在博客、论坛、展台等处自助上传发布的资源, 需要通过信息认证而被判定为有效资源, 经过信息处理后呈现给用户。

丁香论坛共开设讨论区18个, 其中学术类讨论区9个, 技术类交流区4个, 资源心得区3个, 论坛功能区2个。各讨论区具体见表1, 其中版面最多的两个区分别是学术讨论类的药学讨论区和经验交流类的实验技术讨论区 (均为10个版面) 。

在学术讨论类中, 临床医学讨论共有五个区, 此外是基础医学讨论区、药学讨论区和生命科学讨论区;因为临床医学的分流, 因此药学讨论下设版面数最多。

同时, 技术交流类中, 由于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都是实验性学科, 无论是求学的学生、大学学者还是已工作的医务工作者, 都需要完成实验, 因此实验技术交流区下设版面多。版面数次之 (9个) 的区是临床医学讨论二区和生命科学讨论区。平均版面数最少的是资源心得类, 只有2个。

图3统计了各类讨论区的平均版面文章数, 反应各讨论区热度。

从该图可知:资源心得类的休闲区热度最高。学术讨论类各区的热度有较大差别, 临床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的论坛热度较高;相比之下, 生命科学讨论区的热度较低, 平均版面文章数低。

技术交流类各区热度相当, 因为技术交流区用户多数是网站开办伊始时注册的, 对技术经验分享持肯定和积极态度。

从丁香论坛2002年创办至今, 已经经历了8年的发展, 论坛也聚集了一批自己的忠实用户。休闲区热度最高, 相比其他区, 休闲区的使用用户几乎是其他区的加总, 因此平均文章数最多。功能类讨论区的热度不高, 是因为这些讨论区的主要使用用户是版面管理人员。

技术交流类讨论区中, 检索知识的热度较低, 是因为检索技巧类经验基本已经成熟, 新用户只需查询即可满足信息需求;而其他三个讨论区, 则是因为会有新的讨论话题增加, 所以热度较高。

学术类讨论区的热度是比较高的, 这也是丁香论坛从检索技巧讨论向学术类论坛的成功转型表现。多数版面文章数介于10万到30万之间, 每天各版面文章数增加量较为稳定, 不超过100。本文主要研究丁香论坛版面之间热度对比, 提炼成功因素。

学术类讨论区共9个, 其中5个是临床医学讨论区, 下设版面共33个。纵观这33个临床讨论版面文章数 (具体见图4) , 最多为骨科专业讨论版, 共54万篇;最少为医学哲学和医学史版, 共1383篇;均值为17万。

其他4个讨论区分别是基础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和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讨论区, 下设版面共32个。在这32个版面中 (具体见图5) , 文章数最多的版面是新药与信息讨论版, 共30万篇;文章数最少的版面是环境与生态学讨论版, 共5241篇。

技术交流类讨论区共有版面32个, 各版面文章数见图6;文章数最多的版面是考研交流版, 共38万余篇;最少的是丁香园专家信息版, 共7216篇。

功能类讨论区共9个版面, 各版面文章数见图7;其中, 文章数最多的是求职招聘版, 共86万余篇;最少的是“丁香园”规章制度版, 文章仅113篇。

4 学术交流氛围

“丁香园”汇聚了近200万名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工作者, 每月新增会员约3万名。大部分会员来自我国省会城市和大中型城市的三甲医院, 70%以上的会员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每天同时在线人数众多, 最高时超过13000人;每天的独立IP访问量超过12万次, 页面访问量超过180万次。到2010年, 其总访问量已经超过12亿次。全国45岁以下、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中, 90%以上都知晓“丁香园”。

丁香论坛的讨论极为热烈, 全版共设讨论区18个, 版面109个。文章数在100万以上的版面共1个, 在50万到100万之间的版面共2个, 在10万到50万之间的版面共41个, 10万以下的版面63个。

丁香园各版面的信息资源丰富度基本上呈现长尾分布, 文章数最多的14个版面 (心情驿站、求职招聘版、骨科专业讨论版、影像医学和核医学讨论版、考研交流版、神经科学专业讨论版、超声医学讨论版、普通外科讨论版、新药与信息讨论版、心血管专业讨论版、呼吸与胸部疾病讨论版、蛋白质技术讨论版、麻醉疼痛专业讨论版、细胞技术讨论版) 的资源数量占全部资源总量的50%。

网络论坛是互联网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 目前的使用也最为广泛和普遍, 大多数用户都选择在丁香论坛发布信息。这类信息发布方式因为使用时间长, 且参与人数众多, 使用这类互联网信息发布方式, 成熟且稳定, 用户认知度也较高;这类互联网信息发布方式, 在市场上有众多可供选择的互联网产品搭建, 方便快捷, 价格低廉, 即使是重新开发此类市场上以成熟的互联网产品, 投入的成本也较少, 开发周期也较短。另一方面, 丁香园用户可通过博客 (丁香博客) , 论坛 (丁香论坛) , 企业黄页 (丁香通) , 网络会议 (丁香会议) 等处, 发布自己的博文, 讨论帖及供求信息, 或浏览其他网友发布的博文, 讨论帖, 供求信息, 会议主题报告, 并参与线上评论留言等交流活动。

此外, 丁香园会定期开展专题活动, 由账户为“丁香园通讯员”的用户 (该账户同时也是丁香园管理员) 组织专家访谈、约稿和对疑难杂症的讨论热潮, 这样的活动丰富了论坛话题, 帮助保持论坛活跃的生命力。

5 结论

通过上面的考察和分析, 可以发现“丁香园”网站具有以下特点:

1) 它已发展为一个门户网站, 通过广告和各子网站特色产品实现盈利。其主站为BBS学术讨论论坛, 依托主站用户资源开办电子商务和人才招聘分站, 从分站中实现盈利, 是学术论坛企业化运作的成功案例;

2) 它最初是从经验交流讨论开始的, 通过医学检索经验分享凝聚用户, 并逐步发展出一批忠诚度高的用户。说明学术论坛开办初期, 需要目的性强、收益见效快的议题驱动, 以增强用户粘性;

3) 它秉承学术讨论第一的理念, 在主页上明确写出“请患者咨询主治医生”的标语。丁香论坛面向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硕博研究生以及医务工作者, 讨论议题是专业领域前沿问题, 该标语较大程度上杜绝了常见病例讨论, 保证了资源的质量;

4) 它拒绝商业氛围, 一般只接受学术类广告以及专家讲座、调研和竞赛类的软性广告。对于商业广告, 仅在首页上方和中间各设置一个banner广告, 严格限制其数量。这种做法使其“学术论坛”的定位深入人心, 同时也能够有所收益;

5) 其管理团队由400多名版主评选出的7人承担, 善于挖掘和培养草根写手。丁香论坛这种管理模式延续高校BBS的热心网友管理模式, 易得到用户的认同感;同时重视对草根写手的挖掘和培养, 帮助用户产生成就感, 加强对论坛的依赖。

6) 交流议题丰富, 包括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专家答疑、病例讨论、投票调查等。并设有“丁香园通讯员”账号, 发起和组织各种专题活动, 一方面丰富了讨论议题, 另一方面也积极影响着业界和学界, 扩大了论坛影响力。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2

截止9月22日,本人完成了2011年干部在线学习全部学习任务,总课程48课,其中必修课7门,选修课41门。总学习时间40小时37分,总学分35.5分,其中必修课11分,选修课24.5分。

本人在发展改革部门工作,由于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且在基层从事的是较多的具体事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的不断加快,虽然自己前后从事了近二十多年的计划工作,但还是觉得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完全胜任本职工作,不被时代淘汰,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党性修养、文化素养、业务知识和各种新知识、新技能。近年来,本人虽然多次参加省、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但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干部在线学习来释疑解惑、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第一,干部在线学习内容安排丰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尤其是不少与发展改革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十二五”专题系列、省政府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的专题。对我们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其他产业发展规划、对我们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编制项目、争取上级支持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第二,干部在线学习为学员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性,学员可以自己随时随地安排学习,避免了工学矛盾,保证了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同时,学员也可以

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自觉性。

李建祥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3

关键词:MOOC 在线交流

中图分类号: G254.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6-0018-05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in MOOC

Abstrac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in MOOC, such as low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mproper selection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tools, irrational us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tools,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in detail, and provid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OOC; online communication

MOOC在线交流是指不同MOOC参与者通过借助一定的交流工具进行在线互动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主要有知识分享、学员互动,课程讨论、经验交流等,参与的主体主要有教师、助教和学员。在线交流是MOOC互动的主要形式,其开展的顺利与否对一门MOOC的影响很大。然而,许多MOOC在进行在线交流时都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拟分析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有关课程改善在线交流质量提供参考。

1 MOOC在线交流存在的问题

1.1 学员积极性不高

学员是在线交流的主要参与者,无论是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助教还是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流,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授课效果,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在许多MOOC中,都存在着学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人数较少和整体活跃度低。

1.1.1参与人数少

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一门MOOC往往会吸引成千上万名学员的报名学习,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参与课程在线交流的学员人数却非常少。以笔者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的“信息检索”为例,至2014年12月5日,该课程报名学习的人数已达13648人,但参与在线交流的人数却只有2250人左右,大约仅占报名总人数的16.49%,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只参与一两次在线交流的学员。众所周知,完成一门MOOC学习一般要经过注册、听课、作业、交流讨论、考试、获得证书等环节,可是真正能够参与所有环节的学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员都仅仅是完成了注册,或者注册和听课,其他环节很少参与甚至从不参与。

1.1.2整体活跃度低

对于那些已参与过在线交流的学员,还存在着整体活跃度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员两极分化,少数学员异常活跃,几乎每天都会与教师、助教或者学员进行在线互动交流,而大多数学员却仅仅是偶尔参与或者参与几次后便不再参与,整体人均参与频次较低。笔者曾针对此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301人中,经常参与在线交流的为55人,所占比例仅为18.27%,而偶尔参与和很少参与的比例却分别占到了43.85%(132人)和37.87%(114人)。二是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时间集中在每次课程更新当天或前后两天,其他时间参与较少,造成整体参与度不高。这里仍以笔者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为例,该课程开课日期为2014年9月1日(星期一),以后每周一上线新的内容,每到课程更新当天,其参与人数便达到一个小高峰,而其他时间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见图1)。

1.2 在线交流工具选择不当

进行在线交流当然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工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线交流的效果和可持续性。MOOC在线交流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MOOC平台自带工具,比如Coursera、edX、Udacity、iversity平台的论坛,“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讨论区等;另一类是第三方在线交流工具,比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视频软件等。MOOC在线交流工具选择不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1.2.1采用的在线交流工具较少

采用的在线交流工具较少,难以满足广大学员的需求。比如在Coursera、edX、Udacity等平台上,许多课程并没有采用第三方在线交流工具,广大师生只能通过论坛进行互动交流。Coursera曾经做过统计,学员在讨论区提出问题到获得回应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2分钟[1],对于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学员而言,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交流形式。况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使用论坛这种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除了使用习惯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隐私,比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讨论区的帖子都是公开可见的,无法进行隐私设置,这会使那些仅仅想和某些特定对象进行在线交流的学员望而却步。再如,在选择社交媒体这种工具时,国外课程大多会采用诸如Facebook、Twitter等比较流行的工具,而国内的课程则采用QQ、微博、微信等形式,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那些来自其他国家学员的习惯与便利。

1.2.2采用的在线交流工具过多

课程组希望通过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来满足不同学员的在线交流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也会带来其他问题。首先,学员会被分流,不利于学员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比如某些学员在QQ或者朋友圈分享资料时,那些习惯在论坛上活跃的同学就很难看到,反之亦然;其次,会给课程团队带来额外的压力。目前,还没有哪个MOOC平台可以将其他各种在线交流工具整合在一起使用,每种工具都需要有专人去负责,需要一一登录各个平台去管理。 笔者开设的“信息检索”采用了讨论区、QQ、电子邮件和微博四种交流工具,专门安排两名助教管理和维护仍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在线交流工具采用的越多,老师或者助教花费的精力也就越大。制作一门MOOC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那些团队人员本来就少的课程,采用过多的在线交流工具只会让原本就稀缺的人力资源更加捉襟见肘。最后,选择过多的交流工具也会给学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多数学员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一门课程提供多种在线交流工具,那么这些学员一般都会去逐个注册采用,而并不会去考虑这些在线交流工具自己是否真的用的到,最后变成为了使用而使用。

1.3 在线交流工具使用不合理

在线交流工具的使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进行功能细分。许多课程采用了多种在线交流工具,但却没有对每种交流工具的具体用途进行明确说明,学员在进行在线交流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经常会出现学员通过不同的在线交流工具同时提问同一问题的情形。在某一特定交流工具的使用上也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该平台内嵌的讨论区会预先设置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三个版块。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划分,在具体使用时还需要课程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板块细分,或者明确各板块用途。然而,目前该平台上仍有相当部分课程的讨论区只采用了这三个版块,且没有明确的使用说明,经常有学生遇到不知道该在哪个版块发帖的尴尬。第二,缺乏重点。很多课程采用了多种在线交流工具,但是却没有着重使用的工具,对学员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学员互动交流过于分散在不同交流平台上,不仅影响了在线交流的效果,而且也会给学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第三,缺少创新。创新性的使用在线交流工具可以提高学员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台湾大学的“红楼梦”在课程功能区设置上别出心裁地以《红楼梦》中章回名为课程板块命名:讨论区是“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以文会友区更名为“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2]。然而,大多数课程在使用在线交流工具时都比较刻板,缺乏新意,这也是许多学员不愿意参与讨论的原因之一。

2 MOOC在线交流问题产生的原因

MOOC在线交流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原因:

2.1 学员方面原因

2.1.1学习动机

学员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学习MOOC的态度及努力程度。对于许多学员来说,获得MOOC证书是其参与学习的主要动机,为了获得证书,这些学员大多会按时完成课程规定的相关任务和讨论,积极参与课程在线交流互动,比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许多课程明确规定学员课程讨论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30%,这就起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然而,目前MOOC学员大多为在校学生,其中又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居多,以笔者开设的“信息检索”为例,根据调查,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占到了学员总数的57.19%。由于这些学员不存在学历压力,所以MOOC证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许多学员明确表示其学习不是为了获得证书,对课程互动交流和作业提高也不感兴趣,他们仅仅关注自己喜欢的那部分视频和课件资料。还有相当数量的学员参与课程学习的动机是消遣娱乐。

2.1.2学习时间

MOOC学习者几乎都面临着学习和工作压力,学习MOOC的时间非常有限。果壳网MOOC学院、POWER教育和Coursera等机构联合发起的“MOOC学习者大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没有学习MOOC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忙没时间”,占到了29.0%,可见学习时间对MOOC学习的影响之大。在参与MOOC学习的调查者中,有70%的学员选修了2门以上课程,28.8%的学员选修了4~10门课程,甚至有4.9%的学员选修了11门以上[3]。毫无疑问,学员选修学习的课程越多,平均花费在每门课程的时间就会越少,花费在课程在线交流上的时间就更可想而知。根据笔者的调查,大多数学员每周愿意花费在MOOC学习上的时间为1~4个小时,如果这些学员选修2门以上课程,按照当前多数课程规定的每次学习时间3个小时来要求,那么他们连完成课程学习的时间都不够,更无暇顾及课程的在线互动交流。

2.1.3能力与习惯

首先是能力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MOOC的注册学习几乎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只要能够上网,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学习。因此,不同学员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为学员参与在线交流带来了很多困难,同样一款在线交流工具,每个人的使用情况都不相同。曾经就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学员跟笔者所在的课程团队发邮件反映说他无法参与课程的微博互动交流活动,该学员表示他从没有接触过微博这种社交媒体,更不会使用,学起来也很困难。再者就是使用习惯问题,不同的学员可能偏爱不同的交流工具,如果没有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交流途径,那么这些学员参与课程在线交流的意愿将大大降低。

2.2 课程团队方面原因

在课程团队方面,师资力量有限是首要原因。大多数MOOC的主讲教师和助教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人,从课程规划、资料收集整理、课件制作到视频录制、课程上线及维护,再到课后互动交流、作业批改,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程团队用于在线交流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特别是主讲教师,准备MOOC的同时还要处理校内教学及科研工作,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与学员进行在线交流;其次,对学员了解不够。很多MOOC没有对学员的基本情况、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和了解,这就导致其选择在线交流工具时出现种种问题,无法满足学员需求。除此之外,对在线交流工具的特点不够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每种在线交流工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如果对其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很难将其效用得到最大实现,且容易出现使用不当等问题。

3 解决MOOC在线交流问题的建议

3.1 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3.1.1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积极性,MOOC团队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程在线交流。比如制定相应规则,对积极参与课程在线交流的学员提供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笔者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程在线交流,每次课程结束后都预留相应的讨论主题,那些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在论坛或者QQ群、微博等平台积极发言的同学都将有机会获得课程团队提供的精美明信片和一定幅度的成绩加分,课程结束后成绩靠前的同学甚至还可以获得主讲教授主编并签名的教材。激励措施实施后,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再比如,果壳网MOOC学院邀请联合国人口基金、万科公益基金会等合作伙伴,推出“MOOC学院奖学金计划”,其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大家进行知识分享[4]。

3.1.2提高交流的趣味性

MOOC之所以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学员去报名学习,趣味性比较强也是其主要因素之一,MOOC游戏化就是MOOC强调趣味性的重要体现。在线交流也是如此,如果能够提高其趣味性,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粘度必将大大增强。提升趣味性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平台设计的趣味性、交流形式的趣味性、交流内容的趣味性等等。以Open2Study为例,该平台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勋章,完成一定的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勋章,比如创建账号就可以获得旅行帐篷勋章、参加社区论坛和参与课堂讨论就可以获得鹅毛笔勋章,与其他学员联系交流就可以获得篝火勋章等等[5],这些勋章会显示在个人信息页上,趣味性要比仅仅显示经验等级要强很多;在讨论的主题上,“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新媒体概论”课程就善于设计趣味性比较强的讨论主题,比如“人肉搜索之辩”、“我的网络参与行为”、“我身边的创意产业”、“我是信息贫穷者还是信息富有者”等等,每个主题都能吸引大量学员的参与[6]。

3.1.3进行适当引导

采取适当措施,对学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积极性。比如Open2Study平台上的“网络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for the Web)课程开课伊始便引导学员积极介绍自己,比如来自哪里、职业、研究领域和学习这门课的原因,拉近学员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解,并鼓励通过Facebook, Google+ 和Twitter进行交流和分享[7];斯坦福大学建立的平台NovoED鼓励和引导用户组建学习小组,该平台上的一些课程规定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作业,引导学员进行协作和互助,学习小组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就是积极学习交流的过程;笔者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规定学员可以以自由组队的方式完成相关分享任务,对于完成质量较高的队伍给予一定物质和成绩加分奖励,这种自愿结合的互助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积极性。

3.2 合理安排交流时间

针对学员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团队可以适当放宽课程相关作业或者讨论的时间,让学员尽量抽出时间去完成,并鼓励以小组的方式参与。对于那些需要定期集中进行实时交流的课程,可以将集中交流的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避开工作时间,同时将实时交流的实况录制成视频共享给学员,以便学员可以在日后闲暇的时间观看学习。比如北京大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便将其实时交流环节安排在非工作日晚上,交流活动资料以及所有视频案例都上传到百度网盘供学员下载学习。

3.3 提高教师参与度

教师是MOOC的授课者,教师的参与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和学员参与在线交流的积极性。从学员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他们更愿意与教师而不是助教或其他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特别是涉及到有关课程学习的问题时,教师的回答显然更具权威性和吸引力。果壳网MOOC学院、POWER教育等机构联合发起的“MOOC学习者大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学员中,喜欢老师答疑的学员占50.6%,喜欢和老师在讨论区互动的占48.0%,喜欢参加老师实时在线交流活动的占44.2%,只有6.7%的学员认为不需要和老师交流[3]。对于教师来说,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不仅可以解答学员疑问,了解学员学习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可以搜集到大量的学员反馈信息以便改善课程质量。授课教师可以将资料搜集、富文本制作、作业批改等互动性不强的事情交由助教来做,尽可能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上。

3.4 鼓励学员参与课程管理

学员参与课程管理既可以提高学员的参与感,又可以帮助课程团队分担部分课程压力。MOOC团队可以适当开放一些管理权限给表现优秀的学员,例如论坛管理权限、QQ管理权限、课程分享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等。在“信息检索”课程中,笔者所在团队便下放了部分权限给那些积极参与课程讨论、表现活跃的学员,比如对于那些在QQ群比较活跃的学员,课程团队把他们设为管理员,负责与学生沟通交流,解答一些有关课程的一般性问题,并将学员诉求反馈给课程团队,起到桥梁作用。这样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参与管理学员的在线交流积极性,同时由于他们的活跃和学员身份,也带动了其他学员积极参与到课程交流中。

3.5 选择合适的在线交流工具

在选择在线交流工具时,课程团队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用户使用习惯、用户个人能力、在线交流工具的功能等。在用户使用习惯和个人能力方面,课程团队需要对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比如学员来源、学历水平、语言能力、知识储备等,尽量可能地考虑到大多数学员的接受能力;在在线交流工具的功能方面,课程团队需要了解不同工具的功能差异、使用成本、易用性、隐私性、及时性等。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由学员推荐或者课程团队搜集,列出尽可能多的在线交流工具让所有学员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择,最后根据票数的高低,结合其功能选出最好的几种作为该课程的在线交流工具。以 “信息检索”为例,我们在开课之初便调查了学员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学员推荐采纳了多种在线交流工具供学员使用,三周之后,再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学员在线交流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员提出改进的建议,最终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本课程的基本情况将在线交流工具确定为讨论区、QQ、电子邮件和微博四种,并以讨论区和QQ为主要交流工具,同时不断根据学员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

3.6 协调各种在线交流工具的使用

首先要明确各种在线交流工具用途,这样学员就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工具,在选择时更有针对性。课程团队可以根据不同工具的特点来确定其用途,比如QQ的特点是社交性比较强,因此可以将其用作学员之间的交流;电子邮件具有一定的隐私功能,可以用作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微博的分享功能比较强大,可用作经验分享和发布课程信息等用途。其次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在线交流工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集聚效应,大多数学员聚集在某几种在线交流工具上,其他在线交流工具上的学员则相对较少,此时就需要将重心放在使用人数较多的在线交流工具上,同时也需要统筹兼顾,适时关注下其他交流工具。再次,进行适当引导。比如某种在线交流工具的人数特别少时,可以考虑将其引导到其他交流工具上去。当讨论的内容严重偏离讨论主题或者课程内容时,也需要适时地对其进行引导,以保证在线交流的质量。最后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充分利用各种在线交流工具的特点及功能,创造出最好的交流效果。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便创新性地利用QQ群视频功能开展课程在线分享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学员的关注与好评。

3.7 结合线下交流

线下交流可以拉近学员与老师、学员与助教以及学员与学员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在线交流。目前已有很多课程在尝试组织线下活动,进行线下交流。Coursera的学习中心,可以让那些无法在家中访问互联网的学生在学习中心学习Coursera 课程,并且可以和当地促进者进行互动交流[8]。Futurelearn上的一些课程会在英国的大学举办线下聚会,让学习者有机会和教师面对面接触,并通过在线交流分享相关活动成果;果壳MOOC小组同样通过举办线下活动,将其成果在线上进行共享学习[9]。

参考文献:

[1]“和而不同”的Coursera精神[EB/OL].[2014-11-28]. http://www.bdqn.cn/news/201307/10237.shtml.

[2]李昕桐.MOOC“中间人”:从课堂到网络[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12-13.

[3]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EB/OL].[2014-11-28]. http://mooc.guokr.com/post/610674/.

[4]MOOC学院奖学金计划[EB/OL].[2014-11-28].http://www.guokr.com/zone/moocscholarship/.

[5]open2study badges[EB/OL].[2014-11-28]. https://www.open2study.com/user/badges.

[6]新媒体概论[EB/OL].[2014-11-28].http://www.icourse

163.org/course/zju-21002?tid=21007#/info.

[7]User Experience for the Web[EB/OL].[2014-11-28]. https://www.open2study.com/courses/user-experience-for

-the-web.

[8]Coursera 学习中心[EB/OL].[2014-11-28].https://www.coursera.org/about/programs/learningHubs.

[9]果壳MOOC小组[EB/OL].[2014-11-28]. http://mooc.guokr.com/search/?wd=%E5%B0%8F%E7%BB%84.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要素研究 篇4

关键词:科技传播,学术交流,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实证研究

笔者从设计流程角度讨论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主要要素。设计流程角度的主要要素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 笔者仅是从在线学术论坛的特点出发, 整合前人的研究。具体操作是:笔者首先对用户体验主要要素做出初步假设, 然后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网络收集问卷, 以问卷数据检验假设。

1 理论与初步假设

根据用户体验要素和内容的研究成果, 结合在线学术论坛的特征, 笔者依据James Garrett对用户体验内容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的划分来讨论设计流程方面在线学术论坛的主要要素。James Garrett从网页作为软件界面和网页作为超文本系统两个不同角度从五个层面讨论具体的内容 (如图1) , 战略层无论是软件还是超文本系统均要考虑网站的目标和用户需求;范围层从软件角度需要考虑功能规格而从超文本系统角度需要考虑内容需求;结构层从软件角度需要考虑交互设计而从超文本系统角度需要考虑信息架构, 框架层从软件角度需要考虑界面设计而从超文本系统角度需要考虑导航设计, 二者均要考虑信息设计;表现层无论是软件还是超文本系统均要考虑均要考虑视觉设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线学术论坛, 主要讨论各层超文本系统的内容, 除了范围层和框架层, 因为范围层中的功能规格 (对于在线学术论坛, 笔者称为功能设计) 和框架层中软件界面考虑的界面设计对于在线学术论坛来说也比较重要, 因此也作为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内容的一部分。另外, 由于在线学术论坛的内容是由用户产生的, 所以不涉及到信息设计, 故在框架层不讨论在线学术论坛的信息设计。

对于整个用户体验要素框架而言, 笔者有两个假设:第一,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的各要素 (论坛发展目标、了解用户需求、论坛组成板块、信息架构、帖子包含内容、帖子的外观、帖子的质量、论坛按钮/输入框等要素的形式、导航、论坛的外观风格) 都很重要;第二,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各要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为论坛的发展目标——了解用户需求——论坛组成板块——帖子的质量——帖子包含内容——帖子的外观——信息架构——导航——论坛的外观风格——论坛的按钮/输入框等要素的形式。

1.1 战略层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战略层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其一, 作为在线学术论坛的管理者希望得到什么;其二, 论坛的会员希望从中获得什么。简言之, 就是要弄清在线论坛的目标和会员的需求。网站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商业目标、品牌识别、成功标准 (具体要看网站注重什么, 可以是用户单次访问停留时间、页面浏览量) 等[2]。会员的需求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内容, 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产品的体验需求更不相同, 只有弄清楚在线学术论坛会员的真实需求, 才能做好用户体验。

关于战略层的两个重要问题, 笔者的假设是:在线学术论坛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促进科研人员的有益讨论;在线学术论坛的用户一般希望在论坛上获得以下服务:发表学术观点、以回帖形式与他人讨论学术观点、获得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摘要、获得某学科的考研考博信息、某课程的讨论专区、参加学术活动例如征文。

1.2 范围层

在确定在线学术论坛的目标和用户需求之后, 进入范围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论坛需要什么内容, 提供哪些操作功能, 也就是在线学术论坛应该包含那些频道。

关于在线论坛应该包含的频道, 笔者假设为:课程讨论、学术前沿、学科时事、论文写作、考试就业、学校专区、精华区、留言反馈区、帮助等是必须的。

1.3 结构层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结构层主要涉及内容建设的信息架构, 通过信息架构来构建用户体验, 用户可以更高效率、有效地浏览论坛的内容。这里的信息架构主要是指在线学术论坛中各个网页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篇帖子的元数据, 一般的信息架构的结构形式有层级结构、矩阵结构、自然结构和线性结构。

笔者假设在线学术论坛的信息架构应该采用层级结构, 因为层级结构的树形状时人们习惯的分类思维, 也是计算机熟悉的数据结构, 不仅在技术层面易于实现, 而且符合用户的体验需求。每篇帖子的元数据应该囊括帖子作者、发帖日期、帖子标题、内容类型、参考文献、作者联系方式 (邮箱等) 、帖子权威性评价。

1.4 框架层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框架层包括导航设计和界面设计。全面且准确的导航是一个网站并不可少的, 导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用户提供在网站页面间跳转的方式, 传达各网页之间的关系, 传达内容与网页的关系。目前大多数网站都使用多重导航, 同时使用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和网站地图等。界面设计在此主要是指各种按钮和输入框的使用, 某些按钮和输入框在节约网站空间和提升用户体验上存在一定矛盾性, 在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的权衡。

关于在线学术论坛的导航, 笔者假设多重导航是必要的, 主要匹配的导航类型应该是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和上下文导航。在界面设计方面设计的要素很多, 帖子的展现形式对于用户的体验效果是重要的, 相比于下拉框和多选菜单用户更喜欢单项框和复选框, 用不希望在在线学术论坛上看到太多的需要自己输入文字的文本框, 用户不仅习惯于点击“确定”来发送操作也习惯于点击“回车键”。

1.5 表现层

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表现层主要体现在布局风格、配色和排版等。表现层是比较难以把握的, 因为对于外观设计的感觉是比较主观的, 可能一百个用户就有一百种偏好。

笔者关于表现层的假设是:在线学术论坛的页面布局风格应该具有对比性, 突出重要信息, 但是不能过度;在线学术论坛的页面颜色不超过3种;在线学术论坛的字体应该是稳重正式的风格。

2 问卷调查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 获取用户体验数据 (即各层次内容的态度和看法) , 以验证笔者最初的假设。本次调查利用问卷星 (www.sojump.com) 这一专门的问卷调查网站, 发布问卷、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 共收回问卷139份。样本用户的基本情况是:男性用户86人, 女性用户53人, 比例如图2所示;样本用户中学生超过九成, 共126人, 大学教授5人, 科研工作者2人, 其他职业6人;51人注册过学术论坛用户, 79人没有注册过, 9人不清楚是否注册过;将近一半的用户没有登录过在线学术论坛, 剩下的一半仅一半的用户一周内会登录一次, 具体的比例如图3所示。

对于用户体验元素的重要性这一问题, 问卷的结果显示笔者给出的10个要素基本上是重要的, 具体选项的比例见表1, 各要素的平均得分均在3 (选项从左到右依次从1到5分) 以上, 整体的平均得分为3.78。

对于重要性的排序得到的结果与笔者最初的假设存在差异, 问卷数据显示的重要性顺序是:帖子质量——了解用户需求——帖子包含的内容——信息架构——论坛发展目标——论坛组成频道——导航——论坛的按钮/输入框等要素的形式——论坛的外观风格——帖子的外观。这样的排序结果与上题的重要性矩阵大体一致, 但是仍存在误差, 主要是论坛发展目标这一元素的得分仅为5.9排在第5位, 这可能是部分被试者填写问卷不一致导致的误差, 不过这不影响大致的重要性判断。

3 数据分析和假设验证

3.1 战略层

图5数据显示:在线学术论坛对用户的吸引力主要在于获得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摘要、回帖形式与他人讨论学术观点、某课程的讨论专区、发表学术观点、获得某学科的考研考博信息。虽然顺序上有点出入, 但是基本上与笔者原先假设的战略目标是“在线学术论坛应该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促进科研人员的有益讨论作为发展的目标”基本一致。表明用户使用在线学术论坛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学术活动, 而交友、聊天等功能对用户吸引力不大。所以, 在线学术论坛在设计时应该充分重视如何才能便于用户之间的学术交流这一重要目标, 这也是满足用户获得良好体验的关键。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数据显示用户并不看重在论坛上“发表学术观点”的功能。这一点与其他一些调查数据很相似, 即科研人员一般不积极在在线论坛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愿意在更小的知己圈子里敞开心扉。

3.2 范围层

数据显示:学术前沿、课程讨论、精华区、学科时事、论文写作、疑难解答的支持者均过半数, 其次分别是留言反馈、考试就业、学校专区或其他 (资源交流等) , 具体百分比如图6所示。由此可见, 在设计在线学术论坛的频道时应该着重发展和管理前几个频道, 再逐渐发展后几个频道。

3.3 结构层

图7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用户偏好层级结构的信息架构。

图8则显示:对于假定帖子应该包含的每一项内容, 被试的呼声都比较高, 依次顺序为:帖子标题、帖子作者、发帖时间、内容类型、参考文献、作者联系方式 (邮箱等) 、帖子权威性评价。

3.4 框架层

图9数据显示, 87.8%的用户认为在线学术论坛应该提供全局导航, 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应该提供辅助导航和上下文导航, 剩下的导航被选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也不低。表明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 设计者应该提供尽可能多样的导航功能。

帖子的表现形式对于用户体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调查数据也基本上肯定了这一假设。对于与帖子相关各要素的重要性得分排名为:内容质量、提供附件下载、权威性评价、更新频率、承载音视频能力、图片像素、文本字体、字数。重要性的平均分为3.81, 具体的选项分布如表2。

用户对下拉框和单项框、多选菜单和复选框之间的选择结果 (如图10和图11) 出乎笔者意料之外:55.4%的样本用户选择更加偏爱下拉框, 25.2%选择更加偏爱单项框, 19.4%觉得两者都一样;36%样本用户选择更加偏爱多选菜单, 34.5%选择更加偏爱下拉框, 29.5%觉得两者都一样。可以看出比起单项框和复选框, 用户更喜欢下拉框和多选菜单。

对于文本框的态度样本用户的选择 (如图12) 与笔者的假设一致, 52.5%的样本用户不希望在在线学术论坛中看到过多的文本框, 而只有1/8的样本用户认为文本框越多越好。故在设计在线学术论坛的过程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文本框。图13数据还显示42.4%的样本用户习惯在完成任务后点击“确定”发送命令, 32.4%习惯点击“回车键”, 25.2%两者都习惯。

3.5 表现层

图14中的四种页面布局形式是来源于James Garrett的著作《用户体验的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 1号图表示视觉上的中性分布, 没有任何一个元素突出, 2号图表示通过对比引导用户在页面上的视线, 3号的表示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几个关键要素之上, 4号图则表示由于过度对比导致了混乱的视觉。调查结果显示:样本用户更倾向于3号和2号图的布局效果, 分别是41%和31.2%, 选择4号图的有14.4%, 而选择1号图的是12.2%。

图15数据显示, 近八成的样本用户认为在线学术论坛的配色最好在2到3种, 这和笔者原先的假设基本一致。另外, 对于字体, 多数用户倾向于使用稳重正规的宋体、楷体等字体, 但是也有一部分用户希望能够自己选择, 那么在设计时可以采取两者相结合, 默认字体为宋体, 用户可以通过下拉框选择其它字体。

4 结论

综合上述的统计分析, 可以发现, 从设计流程的视角, 影响在线学术论坛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是:

在战略层, 在线学术论坛是否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促进用户开展有益的学术讨论”为主要目标;是否能满足用户希望获得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摘要或者获得业务进阶机会的需要。

在范围层, 在线学术论坛重视提供诸如学术前沿、课程讨论、精华区、学科时事、论文写作、疑难解答等频道的设置。

在结构层, 在线学术论坛的信息架构一般宜采用层级结构;帖子的元数据应当包括标题、作者、发帖时间、内容类型、参考文献、作者联系方式及权威性评价等项目。

在框架层, 在线学术论坛宜采用多重导航, 优先考虑实现全局导航。宜多采用下拉列表和多选菜单, 少用文本框。帖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内容质量、提供附件下载、权威性评价、更新频率等方面。

在表现层, 论坛提供的页面的布局形式需要体现出对比性, 但是又要避免对比过度而造成视觉混乱。页面的配色以2-3种为佳, 字体要稳重。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 量化评价表的设计比较匆忙, 没有经过专家的检验, 参与测试的人数较少等。

参考文献

[1]根据《用户体验的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一书自画.

[2]James Garrett著, 范晓燕译.用户体验的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8) :34-153.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5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成为驱动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在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中,Business to Customer(下文简称B2C)模式发展最快。这种模式中,卖方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与广大消费者进行在线的交易, 因此, 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在网络平台上的实时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在线交流话语是一种新的电子媒介话语形式, 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商务话语。是指在国际电商(B2C)模式下,商家与客户之间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或电子邮件进行实时沟通所使用的英语。与传统的商业电子邮件相比,有即时的特点;与即时消息相比,有特定的商业目的。因其是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国际化的产物,出现的时间很短,国内语言学者对于这一商务英语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文献综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语言学家Baron 认为“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是语言变化的动力”。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简称CMC)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的与某项任务相关的交流或者一般的人际沟通。Herring 将其定义为“人与人之间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交流”。CMC 是指“运用计算机和远程通讯网络系统来构成、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

一般来说,CMC 包括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同步(synchronous)交际和异步(asynchronous)交际。同步交际指的是互动实时发生,异步交际指的是交际双方没有同时在线。这种二分法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实时交流,由于电脑、网速或键入速度等原因,双方也很难完全同步,有时离线后的聊天信息可能几天后收到并回复。根据交流的媒介,可以分为基于文本的交流(text-based)、基于音频的交流(audiobased)和基于视频的交流(video-based)。根据对话者的类型,CMC 还可分为一对一的交流(如电子邮件、在线交谈)和一对多的交流(如视频会议、论坛等)。

在上述CMC 的类型中,以文本为基础的同步交流(在线交流)和异步交流(电子邮件)使用比较广泛。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以一对一的、以文本为基础的同步交流,包含站内信。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卖家在线交流案例为语料, 在从事跨境电子商务阿里巴巴速卖通的20 位卖家提供的100 个真实的在线交流案例中选取30 个相对完整的`案例, 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和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的文体特征。

这些速卖通的卖家均为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和国贸专业的学生, 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买家主要来自于瑞典、美国、俄罗斯、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本研究所采用的语料是由卖家本人从店铺后台截取的真实的在线交流记录,语料真实可靠。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所有交流的信息(包含语法拼写错误等)未做任何修改,仅将买卖双方的姓名改为买方和卖方以保护其隐私。

四、跨境电商在线交流话语的语言描述

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是一种新的商务交流话语的形式,在速卖通平台,买卖双方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国际版旺旺,以及阿里巴巴站内信来完成平台询盘、订单咨询、抱怨索赔等跨境贸易的各个环节。此外,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中英语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和媒介。英语作为“lingua franca”,是指“既没有相同的母语又没有共同的文化的人,选择英语作为他们之间交流的语言。”在本研究中,跨境电商在线交流话语是指中国卖家和世界各地不同母语的买家用英语完成交易的话语。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又为商务话语,是“商务组织中,人们为了完成工作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的方式”“是商务环境下人们的社会行为”,所以它又不同于非商业目的的网络话语。

(一)语体特点

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与面对面的交流和电话交流不同, 买卖双方通过键谈和读取电脑屏幕的文本来完成在线的交流,通过电脑来完成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是计算机媒介沟通。Crystal 认为“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与传统理解的口头话语和书面话语存在根本的区别”。作为计算机媒介沟通,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是以书面话语的形式,缺乏语调,话语被永久记录,但在许多方面与口头话语类似,因为它是互动的、相对自发的和无计划的。交谈双方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文字的设计、编辑和润色修改。其兼具口头话语和书面话语的特点,同时又有两者所没有的特征。

(二)词汇特点

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交流依赖于键盘输入,计算机和网络的速度。因此,言语交际的双方使用一些策略来减少编写消息所需的时间,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的词汇特点主要有:使用缩写、首字母缩略词、句首字母小写等。

1. 缩写词。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中,缩写大量使用。在30 个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案例,总计82,673 词的语料中, 缩略词的形式有15 种, 具体如下:r=are, u=you, plz=please, frm=from, whr=where, add=address, cos=because, pcs=pieces, THKs/thx =thanks, wht=what, sec=second, N=and, M=am,tel=telephone, odor=order。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即时的信息为双方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可以及时解决买方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促进跨境平台交易的顺利进行。缩写词的使用更好地适用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流,可以减少键盘录入的时间,提高话轮转换的速度,以利于在线交际的顺利进行。

2. 首字母缩略词。首字母缩略词在网络交际中非常普遍,常见的首字母缩略词主要有:用LOL 来代替“lough out loudly”,用OMG 代替“Oh, my God”, 用KIT 代替“keep in touch” “TALLL”代替“talk toyou later”等。在Lin &Baron 对IM 和手机短讯的语言特征进行统计学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在1146个词的即时交流的数据库语料中,首字母缩略词有4 个。在本次研究中,82673 个词的数据库语料中,首字母缩略词有5 个。其中最常用的“LOL”,出现次数为25 次。

3. 句首字母小写。英语的语法中规定,句首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但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中,句首字母小写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专有名词,如:“I” “DHL”“Aliexpress”“Alibaba ”“China Post”等首字母也没有大写。跨境电商在线交流的主要目的是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谈判双方以信息的传递为主要目的,进行大小写的切换会影响双方交谈的速度,所以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中,小写现象非常普遍。

(三)对话结构及句子表达特点

话语中的开头、结语、问候、话轮转换策略等等在以计算机为媒介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中是随意的。此外,与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交流相比,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中,由于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之间时间的延迟,话轮的转换包含更多的重复。用短句和简化的语法来反复重复、修正和阐明自己的想法。

1. 简单句和短句的大量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虽为商务话语,但简单句和省略句使用较多。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相对于其他文体,句子长度较短。因为在即时的在线交流中,要做出及时的反馈,解答对方的疑问,迅速对问题给予解决方案,所以语言的描述性和修辞性特征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单句和短语的使用可以避免由于复杂的表述所产生的误解,促进话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句子的部分省略。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语料库的句子分析表明,句子部分省略的现象相对较多,其中,对于“代词、助动词、冠词、介词等”的省略较多,从而出现各种句法的变体。如:例1:

Buyer(17:08:42): Hi

I want to buy NO 1,4,7,13,15.

www.

Is available? (S1)

Seller (17:09:06): in stock(S2)

just order them

Buyer (17:11:43): Thanks

Seller (17:12:23): i will wait your order(S3)

在例1 这段跨境电商中关于询盘的在线交流中,S1 省略了作为主语的代词“it”, S2 省略了句子的主谓部分“they are”,S3 省略了介词“for”。

此外,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中,标点符号的省略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中,双方通过即时的信息进行交流,一条信息通常是一个句子,同时为了节约键谈中录入的时间,所以句尾的句号经常被省略。在语料中,没有句子保留句尾句号。句尾的问号也经常被省略。另一方面,在跨境电商在线交流话语中,经常省略缩略形式中的“’”,如下面的例2 中,S4 中的didnt 和S5 中的its 均省略了“’”。

例2:

Buyer(17:25:09): why u didnt solve the essue yet :( (S4)

Seller (17:25:19): can you show me your order ID

we will check for you ok?

Buyer(17:25:40): 1110227143

Seller (17:26:18): we will give you discount in next order

it is not ok?

Buyer(17:26:50): its ok but the order is 15$ (S5)

(四)副语言暗示缺乏的弥补策略

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是以文本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使其缺乏面对面交流时使用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音量、手势、肢体语言等副语言特征。这些副言语的线索非常重要,面对面交谈时,人们借助上述副语言特征来传递信息和情绪。由于缺乏非语言或副语言暗示,话语交际的双方会采用一些策略进行弥补,这使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1. 使用表情符号。在跨境电商在线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买卖双方使用表情符号,来代表情感和面部表情表情。表情符号实际上是象形图,如:例2,S4 中的“:( ”是表示生气、不高兴的表情。“:)”表示微笑。“:-)”是表示眨眼、调皮的表情。在此次研究的语料中,使用的表情符号有5 种,即::),:-),:(,;-),^^。其中最常用的表情符号为微笑的表情,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话语是商务话语,以商务洽谈为目的,与普通网络话语相比,表情符号使用相对较少。

2. 使用大写字母。在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交流中,也可通过使用大写字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

例3:

Buyer: (18:25:07): okay now wht to do?

Seller (18:26:23): i send a new package to you today+1 gift

Seller (18:28:19): ok?

Buyer (18:28:55): okay instead of gift can u offer me some discount on these shirts only IF U THIS T

IME SEND CORRECT LEOPARD SHIRT (S6)

Order NO:1120084918

Buyer (18:29:55): ONCE AGAIN I M TRUSTING U N ORDERING SAME SHIRT 2 MORE (S7)

ALONGWITH THE ONE PREVIOUS (S8)

使用大写字母可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同时表达强调、愤怒等强烈的感情色彩。上面的例子中,买方因卖方发错货而抱怨,卖方提出了补偿要求,而买方用整个句子中所有字母的大写的方式(S6、S7、S8)来反复强调自己希望卖方不要发错货的意愿。

3. 使用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通过重复使用问号、感叹号等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感染力,如:例4 中,买方用三个感叹号和四个问号来对卖方发货情况提出质疑,并寻求解决方案。

例4:

Buyer (18:08:08): My order doesn’t find out 14 days a site of tracing of parcels!!!! What’s the matter

4. 使用多个元音或辅音。

例5:

Buyer(17:02:51): you have SOOOOOOOO many new products, i my still lost and looking at your new

items ;-)

Seller(17:02:52): ^^

例5 中,买方使用多个辅音字母,对so 这一单词进行变体,表达自己看到如此多的商品。

五、结语

远程培训在线交流互动的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尊重理解,交流互动,策略

一、引言

网络远程培训在线交流互动的策略, 其目标是培训的助学导师在网络培训、远程培训以及成人培训的相关理论指导下, 根据培训可使用的在线交流互动的方式和条件, 以学员的培训需求为出发点, 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 形成一套在网络远程培训中行之有效的交流互动方案, 在实施的过程中灵活变通, 通过反馈、评价等方法不断地完善该方案, 最终使得网络远程培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在交流互动过程中, 对参训学员的尊重和理解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 能使得培训的交流互动事半功倍。

二、网络远程培训在线交流互动的策略分析

近年, 网络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例如教育技术中级培训、英特尔 ? 未来教育培训以及高中教师职务培训等。以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为例, 参训学员由传统的集中面授被动式的培训转变成为了分散主动自主学习的培训, 助学导师不再是培训知识的讲授者, 而是学员课程内容学习的引导者[1]。网络远程培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学员和助学导师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显得特别重要, 助学导师和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 交流互动受个体特征的影响明显, 如何在现有的网络及培训平台环境下有效地提升培训互动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成为了网络远程培训中助学导师所面临的问题。笔者曾经担任过六期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助学导师, 六期的助学经历, 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成人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给助学导师带来的挑战, 在经历挫折、不断尝试和及时反思之后, 笔者认识到:在对所有参训学员的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 合理地使用各种交流工具, 能使培训的交流互动更具有效率和针对性, 培训的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而这点, 恰恰又是很多助学导师感觉到却又做不好的。下文笔者将以三个案例总结出网络远程培训在线互动交流的一些主要策略。

1. 尊重交流对象, 端正助学态度, 立足平台功能, 把 握互动机会

案例:《多一个回帖, 多一个希望》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1002期, 笔者担任了一个班级的助学工作, 开班以后的助学工作包括了分组、开班致辞、建立Q群、前期测试、学员了解案例教学发帖回帖的操作等, 一切工作都按照助学导师团队备课的思路进行着。在模块二开始前, 看到学员们能陆续登录平台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笔者随即把自己的助学工作中心调整到了联系还未登录的学员身上, 打电话、发短信、发工作OA信息等等。在一个空闲的时刻, 笔者打开了班级交流区域的自由讨论, 讨论区有两个帖子, 好奇的笔者点开了看看, 原来是有两位同一个学校的老师在这里发牢骚, 说学校是怎样强迫他们报名之类的怨气说话, 作为助学的本能, 笔者回复了他们的帖子, 在理解他们的立场上, 分析了本次培训的作用以及能学到的东西, 而且单独留下了笔者的电话和QQ等联系方式, 这是所有的助学都能做的事情。没过多久, 笔者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谢谢张老师能花时间写这么多东西, 看了您的回复, 对本次培训笔者又有信心了——学员: 梁 **”。虽然看到这条短信很开心, 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但是笔者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笔者突然感觉到, 假如笔者是学员, 笔者也是多么希望助学能理解笔者, 能多点并及时回复笔者的提问, 可是助学导师能做到所有学员的问题都回复吗?这好像是不太可能, 但培训刚开始, 学员的热情是最高的, 笔者能不能尽量不要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呢?想到这里, 笔者似乎看到了学员们那期待的眼神。一到晚上, 只要是学员的发帖, 笔者都及时回帖, 或称赞或置顶或加精, 只要是学员的提问, 有问必答。三天之后, 奇迹出现了, 当笔者再回头去看学员发表的帖子的时候, 回复的数量和质量比笔者想象的要好很多, Q群的人也差不多齐了, 班级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 当期培训的效果非常好, 在最后学员对助学满意度调查方面, 100% 的满意, 这不是对笔者的肯定, 而是对相互尊重的肯定。

策略分析:在本案例中, 助学和学员之间的交流, 以平台中学习区域发帖回帖为最重要方式。学员的主帖和回帖不仅是学员必须完成的作业, 更是学员对培训是否认同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 或原创、或复制、或详细、或粗浅、或认真、或敷衍。所以,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提高师生发帖的质量是一个最根本的策略, 监督和管理重要, 尊重学员的观点以及参与学员的讨论显得更重要。本案例中, 笔者在尊重学员的基础上, 不放过任何一个和学员沟通的机会, 而且在培训一开始就将这种精神保持下去,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2. 理解学员处境, 找准交流切入点, 注重反馈信息, 及时自检反思

案例:《一条被遗忘的小纸条》

在1106期第二模块的助学中, 有一次, 当笔者登录平台后发现有十多条学员发的小纸条没有查看, 笔者按照惯例一一查看并回复, 绝大多数都是咨询培训平台的操作以及作业问题。本模块快结束时, 当笔者打电话给一位进度几乎还停留在本模块刚开始地方的学员陈老师问其在培训中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 他态度很不好地对笔者说:“我都在平台那里跟你说了我退出本期的培训了, 你怎么没看到纸条呢?”这可吓了笔者一跳, 按照规定早就过了退出培训的日期了, 怎么办?笔者这才回过头来详细地去查看他与笔者的纸条交谈的记录, 原来, 他还真的提出过退出本期培训, 只不过平台点击查看纸条那里, 只显示了和某位学员最近一条未查看的记录, 这可麻烦了, 是笔者工作的失误, 怎么办?没办法了, 只能硬着头皮再次拨通了那位老师的电话, 在向他道歉之后, 了解到他是因为要外出带队实习, 时间和上网环境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笔者也根据实际情况向他解释了本次培训的培训思路及要求, 而且还单独为他个人稍微调整了他的培训时间, 慢慢地, 他也理解了笔者作为助学的难处,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 他没有退出, 而是在空余时间尽量完成了培训, 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策略分析:本案例中, 小纸条是助学和学员私下交流最方便的方式, 小纸条是不公开的, 纸条里面的内容更能反映出学员的个性、喜好等特征, 也更能代表学员的态度。笔者能在理解学员的基础上, 主动和学员道歉并尊重学员, 取得了学员的理解, 顺利地完成了助学工作, 在自检和反思中助学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因此, 找准与学员交流的切入点, 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是师生互动交流中一项重要的策略。

3. 师生互帮互助, 丰富技术手段, 提升交流实效, 定 期总结升华

案例:《QQ群里的小故事》

在1202期中级助学中, 笔者助学的班级年轻老师居多, 有小部分是学校经过几期的培训后剩下的年龄相对较大的老师, 开班总体非常顺利, 特别是在Q群里面, 讨论非常积极。在群里面, 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经常在线, 对班级学员所提出的问题总能热心地解答, 笔者利用好这个资源, 一方面在各种互动交流方式中表扬了该老师的努力, 另一方面也私下与其联系, 希望他可以在班里起到带头作用, 多帮助他人, 在笔者的说服下, 该年轻教师非常积极, 不但积极把自己的培训任务做好, 还在群里面和平台上热心帮助他人, 最终该期他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另外群里面有一位接近退休的高级教师, 有一次在群里面说到其对电脑不熟悉, 对第三模块网页设计的作业不是很懂, 希望有人能帮助他, 平时已习惯查看聊天记录的笔者知道这种情况后, 在空余时间利用电话和QQ的远程协助功能, 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教会了他两个页面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模块结束时, 该老师的网页作业做得出奇的好, 而且笔者发现他还能在群里面解决同班学员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 甚至后来, 该老师甚至还成为了笔者非常好的朋友。笔者还把这些案例定期在博客中记录下来, 与他人分享, 给自己勉励。

策略分析:本案例中, Q群是培训平台以外的师生在线互动最方便和有效的方式, 合理地利用Q群等现代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可以为网络远程培训创建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 利用社会化的信息交流工具, 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生和师生互动[2]。Q群中的聊天记录, 是助学了解学员培训动态的重要资料, 在本案例当中, 笔者充分使用了QQ的功能, 实现了培训的优化。因此, 合理、充分利用社会化信息交流工具 (培训平台外, 第三方交流工具) 进行师生在线互动交流是促进助学工作升华的有效策略。

三、结语

以上案例, 虽然只是助学工作师生互动交流的小插曲, 但却深深地改变了笔者对网络远程培训的看法, 甚至改变了笔者做事的态度和方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 就是不简单,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身为网络远程培训助学, 面临的是各式各样的学员, 培训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只要能站在学员的立场去想问题, 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处境, 那么, 助学导师只要一个小小的问候和关注, 学员们也会站在助学导师的角度去想问题, 只要互相包容和理解, 任何的沟通方式都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笔者所做的培训反馈调查中, 84% 的参训者非常在意助学是否回复自己的发帖, 77% 的参训者希望能和助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87% 的参训者愿意尝试多种在线交流互动的方式, 他们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取得好的培训效果, 这些反馈数据, 也从侧面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网络远程培训在线交流互动的策略中, 任何在线交流互动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脱离了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 都是苍白的。身为助学, 对学员的尊重和理解是一把万能的钥匙, 它能让交流和互动有了感情色彩, 在此基础上, 借助于日渐完善的培训平台建设以及社会化交流方式的发展[3], 日后网络远程培训的在线交流互动将会成为决定培训成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芒, 时俊卿.学校课堂教学策略及其模型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3) .

[2]林慧敏.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7

一、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有学者认为:提高网络研讨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是“形”“神”兼备, 其中, “形”是指网站的类别, “神”是指组织与管理。而对于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来说, 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研讨氛围和谐, 教师积极参与

在研讨过程中, 教师们能做到平等对话、文明用语, 不追求学术霸权, 能够相互给予自我展示的空间, 有力塑造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研讨内容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能总结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声和现实需要, 那么, 必然会吸引更多教师热情参与。

第二, 研讨的问题有深度、有争辩, 也有共识

针对所研讨的问题, 参与教师要进行深度挖掘, 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互相争论, 以理服人, 最后形成共识, 使自己的思维得以引领, 这是维系研讨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第三, 研讨结果共享, 可供深入学习

在研讨过程中, 虽然教师有火花的碰撞, 有深刻的认识, 但基于论坛功能的特点, 其研讨成果需要进行整理并形成文本的资料, 以使研讨成果推广能够最大化, 最终促进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存在的弊端

(一) 话题过大

就讨论主题来讲, 其往往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组织者难以把握话题核心思想, 给研前准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在研讨过程中, 教师的讨论缺乏针对性,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深度不够。

(二) 准备不充分

部分组织者和教师在研讨前没有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讨, 并加以理解运用, 而在研讨中大篇幅地照抄照搬文献资料, 造成了参与教师阅读上的困难以及研讨只停留在文献的层面上。

(三) 形式单一

纵观以往的研讨都惯用流程式的讨论, 这样显然有点单一。在线研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道理, 如果常用板书式进行讨论, 不但枯燥无味而且约束参与者的思维。因此, 主持人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研讨内容, 尝试不同的研讨形式, 并使研讨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 时间过短

一个 (类) 问题研究要达到一定深度, 并不是短短的2个~3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甚至几个研讨周期的反复思考、思辨、统合才能形成共识。但就目前的在线研讨来讲, 时间短已经成为制约研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 节奏失度

反观在线研讨中的一些情形, 由于发帖速度较快, 给予参与者思考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 导致在一些核心知识的讨论上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问题研究不深刻。

(六) 重“形”缺“神”

在研讨结束后, 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公布的数据, 如参与人数、发帖量、点击量等, 这只是在线研讨的“形”, 这些固然不可忽略, 但笔者认为在线研讨更要注重“神”, 即主题内容的内在价值和问题探讨的深度。总之, “形神兼备”是体育学术在线网络研讨的诉求。

(七) 总结缺深度

在以往的研讨总结中不难发现, 部分总结者长篇引用网友的发言, 并没有统合成观点, 内化成自己的认识, 而这些发言又更多的是从文献上直接复制所得, 显然这样的总结有失学术规范, 当然, 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有效性探析

(一) 精选研究主题, 引导网络研讨

教学研究必须围绕某个主题展开, 正如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一个个问题深入一样。有了主题参与者才会围绕中心各抒己见, 形成思维碰撞, 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2]那么, 这些主题怎么样才能算是“精”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比较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或者欢迎的教育教学话题。一般情况下, 关注度越高, 关键词标引的次数就越多, 所涉及的主题将是研究的热点。如, 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体育游戏、体育兴趣、学生体质这些关键词近几年在期刊网上标引频率较高。

2. 一线话题

一线话题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而把大家聚合起来一起分享成功经验, 探讨疑难问题, 对提高教育艺术、教学能力效果非常显著。如, 《中国学校体育》就设有这样一个栏目, 并在杂志上有话题框架。

3. 体系研究

对某一个项目 (一类问题) 的研究,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以及教师的知识技能系统的构建, 从而培养教师的系统性思维。如, 球类、短跑、长跑、投掷等。

(二) 优化研讨过程, 提高研究效度

1. 意识问题

(1) 整体观

在线研讨活动应包括研前准备 (文献资料和问题现象的研究、研讨框架设计、问题多种预设等) 、研讨阶段 (研讨形式选用、引导方式、节奏把握等) 以及研后总结推广 (反观研讨内容、分析归类、撰写总结、成果共享等) 。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割裂的,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忽视, 都会影响研讨的实效性, 这就是所说的整体观。

(2) 流程观

流程即是要保持研讨过程的有序性。对于组织者来讲, 研讨流程就是研前预设的研讨步骤;而对于广大参与者而言, 也要遵守这个步骤开展研讨, 否则过程就会失去针对性, 问题探讨就会停留在表面。

(3) 人文性

基于网络研讨的特点——自由和自发性, 网络研讨也应该是在民主的、轻松的研讨氛围中进行, 这也是参与教师所期望的。因此, 在研讨中, 参与教师要做到言语文明、态度虚心, 要尊重其他教师的观点。

(4) 思辨意识

思辨有助于学术的繁荣, 网友的隐匿性特点增加了思辨的可能性, 消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权威效应, 使研讨能够围绕问题和观点展开;此外, 在研讨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摆事实、列依据、讲道理, 能够使研讨的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2. 操作问题

(1) 针对问题发帖

为提高研讨的针对性, 广大教师应根据主持人给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同时, 也应该在一个问题讨论完成后再给出下一个问题。

(2) 合理控制发帖字数

由于参与人数较多, 如果在研讨中大家又都是大段地复制文献, 仅阅读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更不要说深入讨论了, 当然也不能总是说“对、不对、好”之类的奉承话语, 对此, 建议在发帖时在观点明析、案例清楚的前提下要尽量压缩字数。

(3) 把握研讨节奏

在线研讨并非在形式上把帖子发完就是大功告成, 而是要给予教师们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这样才能深挖问题本质, 因此, 主持人一定要把握好研讨的节奏, 当然这点也需要引起广大参与教师的注意。

(4) 整合工具

如, 可以将论坛和QQ群进行整合, 具体地讲, 可在研讨中利用QQ群即时性强的特点做如下整合:Q Q群公布主题 (网址) ——网友进入论坛讨论——QQ群小结——QQ群公布下一主题内容这对把握研讨节奏很有成效。

(5) 主持团队合理分工

在研讨过程中, 主持人对问题的解疑、设疑, 对节奏的把握, 对研讨的进程与深度等都要细致深入地进行研究, 对于一些疑惑和问题, 要在后台管理群经过讨论后再上传至论坛中, 这就需要主持团队中每个人要合理分工、各尽其职。对此, 笔者认为在研讨活动中需要多个参与者组合成一个主持团队, 以提升研讨的有序性、实效性。

(三) 培植主持团队, 引领网络教研

在线研讨中, 主持人要起到引领作用, 其教育思想、研究态度、思维方式都应该引领研讨活动的发展方向, 而且, 立足于论坛的长期发展, 应该不断地吸收多元文化。

1. 可发动网友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报名, 从这一点上可以充分体现民主性。

2. 论坛中优秀的主持人可以去发现和培

养新的主持人, 年长教师可以带动年轻教师, 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帮助经验匮乏的教师, 形成“传、帮、带”的培养模式。

3. 要给予年轻人更多展示的机会, 把

他们推到“台前”组织研讨活动, 鼓励他们勇于实践, 在积极的态度中慢慢培植他们成长。

(四) 制订研讨制度, 确保健康开展

制度是确保论坛健康发展的保障, 因此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必须要有好的制度来维系。事实上, 一些学术论坛之所以能够有效、高质地组织研讨活动, 正是因为其有很多好的措施。笔者认为, 如果能够将这些措施有机地整合起来, 形成强有力的制度, 促进参与者由约束性向自发性转变, 对于论坛的长远发展非常有意义。如, 资深会员参与的值班制度、论坛总结的资格制度、网络通报和相关问题处理制度、激励和奖励制度等, 将这些措施形成文件后, 将能够为参与教师提供行动的方向和保障。

(五) 深度研讨总结, 确保学习延续

研讨总结并非只是从“粘贴”到“复制”的简单过程, 它是在原有文献资料和研讨帖子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再认识。在以往的一些总结中, 笔者发现有些参与者引用了其他教师的观点, 而且其他人的发言很多都是从文献中照搬出来的, 这样的总结不但没有深度, 反而有抄袭的嫌疑。在此, 笔者也提示广大参与者, 在引用他人观点时要详细标明出处。好的总结, 应该有自己的论点, 当然也可以是运用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证, 也可以是建立在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再认识。如, 《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第一期论坛总结“基于辩证视角学生不良行为有效管理”就总结得非常好。由此, 笔者认为, 要写好在线研讨总结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参与研讨前, 要对文献进行认真研讨, 理解给定主题内容当前研究的现状与进程。

2. 在研讨过程中, 要积极参与, 把握研讨

主题的核心思想, 针对主题中某个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 并和网友交流思辨, 为研讨结束后撰写总结做铺垫。

3. 在研讨结束后, 要反复研读帖子, 整合

他人观点, 提炼内容精髓, 拓展自己的思维, 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4. 参照杂志相关栏目文章的撰写方法,

确定内容与思想的表述形式, 最终形成自己的文本。如, 论坛总结中有很多类似案例分析的文章, 这类文章有理有据, 很有说服力, 值得学习。

5. 反复研读自己的总结, 不断调整文章框架、提炼各级标题、琢磨行文语句, 使文章更具层次性, 表述更准确。

此外, 在线研讨应有一定的延续性。笔者建议, 《中国学校体育》基于新的平台, 可以设立一个单独的版块, 将每期的总结汇总起来, 放入指定的版块中, 这样不但能使资源共享得到最大化, 确保学习的延续性, 还能提高论坛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李文治.教师网络教研原动力浅探[J].教学研究, 2008, 31 (6) :509.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8

基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方式,采用诸如BBS、Web界面等方式连载发表的文学作品成为目前的主流方式之一。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表文学作品[2]具有诸多优势。因此,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软件开发技术,克服地域对交互方式的限制,为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更为友好和便捷的交流平台。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

基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网络文学快餐式的特点,网络文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的写作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环境、为出版商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等,诸如以上优势使得网络文学得到了工业界、学术界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快餐式文学现象,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艺术审美方式、出版机制等方面,而且构建了一个自由的、广阔的创作和审美氛围。然而,这些优势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和软件开发技术为其提供的服务,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成为网络文学发展、交流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功能需求

该系统需要有文学作品发布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管理员管理、内容管理、文学作品管理和栏目管理、用户功能管理、作者论坛管理、评论管理等功能。

系统用户角色分为:管理员系统和用户系统。其中用户管理是为了在注册情况下,用户可以了解除管理员权限和作者权限外的所有信息。

本系统根据对用户权限、作者权限和管理员权限需求的分析设计出必须的功能模块,如图1~图3所示。只有注册为会员后才能使用图书搜索功能及进入个人中心模块的权限。

在已有在线系统[4,5]的基础上,本系统可以适应各类浏览器工具,避免了各浏览器之间的互异性对系统的影响;同时界面的友好性和管理员的操作简易性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要求。此外,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友好性方便各类文学作者和读者使用。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

基于全局分析进行总体设计,从较抽象的层次上分析对比多种可能的系统实现方案和软件结构,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和最合理的软件结构,从而降低系统开发成本。

首先,将系统模块化如图4所示,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读者模块、作者模块、图书模块、论坛模块,接着,再分别对这4个模块进行细分。

然后,通过抽象的方法把相似的方面集中和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接下来逐步求精、信息隐藏和局部化,使得各模块相互独立。模块间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来度量,那就是内聚和耦合。最终目标是高内聚、低耦合。

根据网站性质可以看出,本实例可以划分出3个主要功能。根据这些功能,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5所示。

3.2 系统数据库

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信息表、图书表、类型表、章节表、书评表、收藏表、历史表、广告表、公告表。

用户信息表由用户编号、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用户昵称、用户头像、用户注册时间、用户性别、用户邮箱、用户状态(禁用/正常),用户积分构成。用户编号为用户信息表的主键如表1所示。

3.3 页面

首页主要以展现网站面貌,介绍及演示为主,布局如图6所示。其中网站logo为左上方登录显示分为两块,一块为游客浏览状态,另一块登录后状态。而网站导航栏放在页头,单独处理,方便与复用。用图书推荐、滚动列表、新书推荐等形式填充首页。

3.4 安全性和可靠性实施方案

在判断用户输入的会员名和密码是否和数据库中的相同时,需要注意一下SQL注入式攻击[6],SQL注入式攻击是指利用设计上的漏洞,在目标服务器上运行SQL命令以及进行其他方式的攻击。

此外采用了验证码技术[7],该技术通过特定的数组中产生一段随机的数字或字母,并随机生成一幅背景图片,在图片里加上干扰线条,由用户肉眼识别其中的验证码信息,并在文本框中输入正确的验证码,验证成功后才能正常使用系统功能。验证码能够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用特定程序暴力破解方式,进行不断的登录尝试来破解密码。实际上用验证码是现在很多网站通行的方式,虽然正常用户使用略显麻烦,但这是必要的。不少网站为了防止用户利用特定的软件自动注册、登录、灌水,都采用了验证码技术。

4 系统实现

4.1 用户模块

在线文学作品交流系统使用者分为3类:会员、作者和管理员。会员登录后可以阅读文学作品、更改密码、发表评论,作者登录后可以发表作品、阅读文学作品、发表评论、更改密码,管理员登录后可以更改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息、修改公告、管理评论。

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7所示。只有当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码都准确无误时才能成功登录。

此页面验证码部分使用Ajax的技术实现局部刷新的功能。在Ajax的js脚本文件中代码如下:

Ajax功能是实现局部刷新的功能,在JS文件中,首先获取xmlhttp对象,之后用open方法打开异步请求,使用send方法发送请求。最后通过xmlhttp的ready State是否为4且xmlhttp的status是否为200。

其中xmlhttp的ready State共有5个状态:0为请求初始化,1为服务器连接已建立,2为请求已接收,3为请求处理中,4为请求已完成,且服务器响应已就绪。

本系统注册只能由游客注册,同时只能注册会员。作者必须为游客提出申请而后经管理员通过成为作者。搜索功能只有会员和作者才能进行搜索。此外,主界面为充分体现系统界面的友好性,将所有内容大致分为男生版,女生版及校园版,并且图书做出详细的分类。系统的主页界面如图8所示。

子界面中实现页面的实时更新,使用动态读取数据;文学作品信息界面主要实现了图书下载,章节列表显示和评论发表;系统中主要实现了文学作品内容的分章节阅读并在内容下方实现章节的导航条。

4.2 作者模块

作者界面主要实现了作者资料和作品表的显示以及连载作品的章节上传,可对密码进行修改。上传功能在作者连载书籍时发布新章节使用,通过字符流对上传文件中内容进行读取,主要代码如下:

在Action中首先创建缓冲临时文件夹,设定缓冲临时文件。然后读取请求对象中输入流获取提交对象集合,之后判断文件上传对象,获取文件名及路径,获取输出流。

本系统中作者论坛界面主要实现了作者之间互动交流,以及管理员在公告模块发出公告。且作者论坛界面只能由作者及管理员进入。

4.3 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模块主要实现了对用户及评论管理。管理员可管理用户的状态,可管理书评列表。管理员禁用或启用用户状态,可控制用户的登录状态和账户,管理书评等。管理员通过查看最新的书评内容,选择是否显示书评,同时可对该用户进行管理以维护网站良好的阅读风气如图9所示。

5 结语

系统开发模式选取了B/S三层结构和基于Java的SSH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文学作品在线阅读、资料管理和作者交流等功能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包括作者、读者和出版商在内的所有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文学作品交流平台。

摘要:采用基于Java的SSH架构,设计并实现了文学作品在线阅读、系统管理员的管理和作者论坛等功能。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阅读平台,同时可以分享写作心得,从而为各类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和交流环境。

关键词:文学交流,SSH架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傅其林.文学网站的产业化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8,(10).

[2]周志雄.对原创文学网站的考察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4).

[3]王希望,孟祥书,王福顺.基于SSH架构的Web系统的开发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4):538-541.

[4]陈雪峰,杨晋霞.在线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7,(17):310-311.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9

在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最新十八项反事故措施5.1.1.14规定:严防交流窜入直流事故出现;5.1.1.18.3中规定:新建或改造的变电所,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 应具备交流窜直流故障的测试和报警功能。[1]

目前国网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装置普遍不具备该功能, 文章充分考虑了上述的具体要求, 一方面是对指导性文件的落实, 另一方面也是对直流馈线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提高, 在技术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原理简述

交流混入直流系统检测选线功能采用交流选线综合原理技术, 当混入直流系统的对地工频电压大于整定值 (>50V) 时, 不管是交流与直流母线之间直接短路, 还是交流经电容耦合混入直流母线, 或交流经电阻混入直流母线, 都可区分是母线混入还是支路线路混入, 并可准确选出混入母线号和混入线路号。对工频电源不接地系统 (需要时可在其零线与大地之间接一电容) , 也可实现工频混入直流母线监测选线的功能。正常运行时, 装置可查看直流母线工频电压和交流电流最大的三条线路的交流电流的相对值, 为及时发现故障, 排除故障隐患提供依据。

交流电信号是300Hz以下信号, 纹波信号是1000Hz以上信号, 通过电容耦合电路可以将交流和直流分开, 通过选频电路可以将交流电信号选出来, 通过计算机芯片的采集计算, 最终可以计算出混入交流成分的幅值大小。通过计算每路交流信号的大小, 最大的一路必定是混入源, 这样可以得出交流混入点。在实际电路设计时可以参照纹波测试仪的电路, 二者只是选频点不同而已。[3]

系统组成 (见图1, 图2) 。

2 关键技术

2.1 交流窜入直流监测的原理

交流电压检测回路, 母线通过电容隔直流、差分运放、快速整流、滤波、高速AD, 实时检测母线上的交流信号, 并反馈至主芯片, 若外部交流窜入电压大于所设定的信号保护门限值, 通过声光报警及干接点输出报警相关信息, 并记录保存本次报警相关信息。交流波形窜入直流时间、幅值、波形、相位等信息。

2.2 直流系统纹波监测原理

电路采用耦合、交直流分解、脉动信号分离等特殊电路处理, 将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进行隔离, 高速采样, 全范围测量法进行有效、实时准确对直流电源纹波含量即纹波电压值, 计算直流中的纹波系数, 测量超过指定值报警并记录。

2.3 交流窜入直流系统的支路检测原理

如图2所示, 如果交流火线与支路2的L1搭接, 支路2的漏电流互感器就会感应出交流电流I2, 而其他支路的漏电流互感器就没有感应电流。这样系统据此感应的交流电流, 可以判定交流窜入是在L2支路上。图2中R1、R2是直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对地检测电阻。如果交流电源地线与支路2的L1搭接, 这种情况与直流系统支路接地是一样的情况。[2]

2.4 直流电压的监测

本装置通过实时电压采样来实现对直流电压的监测。

3 结束语

文章对于交流窜入直流的检测和支路判断给出了原理分析, 对于从事直流电源运行维护的人员, 分析直流接地和交流混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于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人员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景玉, 郑文敬, 田峰.交流混入直流引起开关跳闸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电力安全技术, 2010 (11) .

[2]杨伟, 张俊芳.微机选线式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的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0 (4) .

在线学术交流论文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 国民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 各种食品加工业也不断发展, 但是, 伴随着需求的增加, 对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种食品半成品和成品通过色泽、表面检测的方式进行筛选, 传统的食品检测是使用人工目测食品的色泽等属性进行判断, 检测的效率和质量精度都不高, 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的需要, 利用机器视觉检测对食品加工业进行检测, 可以实现检测的高效, 高精, 不仅可以满足数量上增长, 并且可以保证食品的生产质量。本文针对食品加工业设计了一种单轴交流伺服装置进行食品的在线检测。详细介绍了运动控制装置的设计。这种装置适用于各种成品半成品食品的加工检测上。

2、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

如图1, 待检测的食品由传送带传送, 当进入到检测柜里的时候, 传送带自动停止, 摄像机将沿着检测路径进行扫面, 经过扫描得到的数据进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当前被检测物检测完毕后, 传送带运行将下一检测物送入检测柜中。

检测时, 摄像机将食品拍成图片, 然后对图片进行处理和运算, 通过食品表面的颜色等信息进行筛选, 但是由于摄像机的检测区域有限, 要保证食品全部被扫描, 所以摄像机经电机控制沿着图2的轨迹进行运动, 保证整个被检测物被扫描到。

当传送带停下后, 摄像机在运动模块的控制下沿直线轨迹进行扫描, 同时将扫描数据送到计算机中, 计算机通过图像算法对图片进行处理, 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并进行判断, 当发现被检测物有异常的时候, 会发出信号, 并对有问题的物品进行处理, 摄像机扫描一遍后, 传送带继续运动, 摄像机沿原轨迹回到原点, 进行下一次扫描。

3、装置实现及电气连接

整个装置由摄像机、运动模块、伺服电机[1]、运动控制卡和计算机构成。摄像机安装在由伺服电机控制的运动模块上, 实现单轴运动轨迹的扫描, 而伺服电机的控制由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运动控制卡来完成, 运动控制卡是在计算机ISA总线或PCI总线的步进电机或数字式伺服电机的上位控制单元, 接收计算机传来的控制信号, 完成运动装置的运动控制。

计算机完成运动控制命令的发送、人机界面等功能, 运动控制卡则接收计算机的命令并发送对伺服电机的控制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等, 伺服电机则控制运动模块带动摄像机进行轨迹扫描。

考虑到可靠性和稳定性, 运动控制卡选用了MPC02, MPC02采用先进的专用控制芯片, 具有梯形及S形升降速曲线, 最高输出频率可达2.4MHz, 带有编码器反馈端口, 主要适用于数字式交流伺服[2]系统或闭环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接收脉冲和方向信号来控制其运动过程[3], 因此, 用MPC 02卡来实现对伺服电机系统的控制。图3为MPC02卡和电机电气连接图。

4、控制程序的设计

在windows下, 应用VC6.0开发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 进行系统的控制, 其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对运动控制卡MPC02的驱动库的调用。

对驱动的调用方法如下:

(1) 调用Windows API函数LoadLibrary () 动态加载DLL;

(2) 调用Windows API函数GetProcAddress () 取得将要调用的DLL中函数的指针;

(3) 用函数指针调用DLL中函数完成相应功能;

(4) 在程序结束时或不再使用DLL中函数时, 调用Windows API函数FreeLibrary () 释放动态链接库。

应用程序初始化部分要对系统进行自检和初始化, 如果自检和初始化没有通过, 则会进行相应的处理:

控制摄像机沿轨迹直线扫描既控制摄像机连续运动的时候需要调用连续运动函数, 连续运动函数可以使电机按照一个特定的速度一直运转, 直到调用sudden_stop或decel_stop使其停止, 或者遇到限位信号、外部报警信号等:

set_conspeed (1, 1000) ;——设置1轴常速度

con_vmove (1, 1) ;——令1轴以常速连续运转

当检测完一个被检测物的时候调用回原点运动函数可以使摄像机返回原点, 这些函数以常速或梯形速度运动, 直到MPC02卡接收到相应的原点接近开关发出的信号为止, 达到原点时运动将自动停下来[4]:

set_conspeed (1, 1000) ;——设置1轴常速度

con_hmove (1, 1) ;——令1轴以常速回原点

控制程序主要就是用以上几个函数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 但是针对于用户的主程序还包含着人机交互界面和对图像的处理过程。

5、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轴伺服电机的食品检测系统, 应用MPC02运动控制卡控制交流伺服电机进行摄像机的精确定位, 满足了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要求, 同时用户控制程序提供了很好的人机交流的平台, 方便了系统动控制和对被检测物的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交流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卡的食品在线检测装置, 满足机器视觉中对摄像机精确定位的要求, 介绍了MPC02运动控制卡和伺服电机的控制结构, 详细介绍了运动控制部分软硬件的实现。

关键词:运动控制卡,伺服电机,机器视觉

参考文献

[1]刘玉慧.交流伺服电动机在液压调速回路中的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6, 35 (5) :136~137.

[2]杨喜玲.交流伺服系统在卷烟机中的应用.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6, 23 (3) :58~60.

[3]王志强.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性能综合比较.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8 (5) :15~17.

上一篇:实体性条件下一篇:教、学、练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