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

2024-05-17

二氧化氯(精选12篇)

二氧化氯 篇1

1 前言

氧化脱毛法是用氧化剂破坏角蛋白的双硫键而使毛松动或溶解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硫化钠石灰法相比,氧化脱毛法能消除硫化物污染。近年有学者对此方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Marsal[1]等人对双氧水的氧化脱毛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陈武勇[2]等人对酸性介质下的二氧化氯氧化脱毛进行了探索,上海益民制革厂曾使用过该法;Clariant公司有相应的产品如脱毛剂Imprapell CO。目前二氧化氯用于氧化脱毛都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但它有着明显的缺点,一是会释放出气态氯,使得容器必须密闭且废液中产生氯代有机物,二是与浸灰工序不能很好地结合,势必增加工序,使生产周期延长,增加成本。本文在碱性条件下,探讨了二氧化氯用于氧化脱毛的工艺控制。

2 实验

2.1 实验主要材料及仪器

黄牛皮(黑龙江制革厂优质盐湿皮);二氧化氯水溶液(自制);M5D-Ф300台式有机玻璃转鼓(江苏无锡东北塘矿山皮革机械厂)。

2.2 工艺实验方案

脱毛前工艺:

黄牛盐湿皮称量

水洗300%水,20℃,转动30min

浸水200%水,20℃

0.5%Na2CO30.1%Baymol AN转停结合10h

去肉称量,作为以下材料用量依据

脱脂200%水,30℃,0.1%,Baymol AN转动30 min

取样从背脊线冲开,在可比位置的背部取皮样为10 cm×10cm,分别用于氧化脱毛和硫化钠脱毛对比实验。

脱毛工艺:

二氧化氯法:

100%水,25℃

0.05%Baymol AN,转动30min

2.0%~2.5%Na OH,转动30min,pH值控制在9左右

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转动时间以毛溶解掉为准(定时取样)

硫化钠脱毛:

100%水,25℃

0.05%Baymol AN,转动30min

1.5%硫化钠,转动30 min

扩大水至250%

1.5%硫化钠,转动1~2 h至毛溶解

脱毛后工艺:

浸灰:均在脱毛液中进行

6%石灰(溶解状态),转停结合过夜,14 h

按常规工艺进行脱灰、软化、浸酸、铬鞣及加脂。

2.3 检测方法

氧化脱毛后浴液的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法测定;羟基脯氨酸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3]。

3 结果与讨论

3.1 二氧化氯对脱毛效果及对裸皮蛋白的影响

3.1.1 氧化脱毛的pH值的确定

二氧化氯的脱毛机理为:

R-S-S-R+2ClO2+2H2O→2R-SO3H+2Cl-+2H+

由此可知,在碱性条件下更利于角蛋白双硫键的破坏,产生角蛋白磺酸盐,从而使毛溶解。但是碱性过强(大于9时),Cl O2在水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从而影响它的氧化能力[4]。同时,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进行脱毛,皮胶原纤维会过度膨胀,使成革松面;而且由于过度膨胀,碱和二氧化氯不能很好的渗入皮层内部,导致胶原纤维分散不好,成革不丰满。

综合考虑,确定氧化脱毛的pH值为9左右。

3.1.2 氧化脱毛的效果

试验中发现,当二氧化氯的质量浓度从100 mg/L提高到300mg/L时,牛毛的毛根开始松动或被溶解,此时毛干未发生明显破坏;当二氧化氯的质量浓度增至500 mg/L时,毛干才发生断裂,这说明氧化脱毛的裸皮容易在毛根部发生断裂。而传统硫化钠脱毛的裸皮毛易在毛干部位发生断裂,这是两种脱毛方法的主要不同之点[5,6];在毛干受到破坏之前,毛根已被溶解,也进一步说明了二氧化氯氧化脱毛法更容易实现保毛脱毛,不仅降低脱毛废液的处理难度,而且脱去的毛可回收。

二氧化氯脱毛首先发生在毛根,就需要二氧化氯能很好的渗透到裸皮的毛根部位,为此,通过加强转鼓的机械作用来促进二氧化氯的渗透。本试验转鼓的转速从传统的4 r/min提高到16r/min,同时脱毛前进行了充分的去肉和脱脂。

3.1.3 氧化脱毛对裸皮蛋白的影响

二氧化氯在氧化脱毛的同时,也对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部分(纤维间质)进行水解,胶原蛋白的水解对制革不利,非胶原蛋白部分(纤维间质)的水解,有利于促使胶原纤维的分散,纤维间质的去除。

从图1可知,胶原蛋白的水解量随作用时间和二氧化氯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但与空白样(未加二氧化氯的碱性液)相比,胶原的水解量很低,这说明二氧化氯对皮革胶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二氧化氯的质量浓度在200~250 mg/L范围时,胶原发生水解程度较小,受保护作用最明显;当二氧化氯浓度进一步增加,胶原的水解量逐步提高,说明此时二氧化氯的氧化而导致的破坏作用占主导地位。

从图2可以看出,与胶原相比,有更多的非胶原蛋白在氧化脱毛过程中被去除,并随着二氧化氯的浓度和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加大。脱毛效果的好坏应以毛松动并溶解的同时,胶原蛋白的损失量较低且有更多的非胶原蛋白被去除为准,因此,二氧化氯最佳质量浓度应控制在200~250 mg/L之间,氧化时间为4 h。

3.2 二氧化氯氧化脱毛后灰裸皮及成革理化指标分析

由表1可知,二氧化氯氧化脱毛后的灰裸皮和成革的收缩温度、含铬量及抗张强度均高于硫化钠脱毛法,而伸长率低于硫化钠脱毛法,这说明二氧化氯脱毛能够减少对胶原的水解损失,与上面的试验结果相一致。可能是二氧化氯脱毛时,某些氨基酸的侧链发生了氧化作用,如丝氨酸和苏氨酸等侧链可能产生出羧基,使脱毛后裸皮的等电点降低,暴露或氧化出更多的阴离子基团。由于二氧化氯的氧化作用是以单电子转移的,使电子在胶原纤维之间易发生转移或终止反应而导致交联的发生;从成革粒面来看,二氧化氯氧化脱毛所得的成革粒面紧实、粒纹细致;铬鞣后的蓝湿革皮板颜色浅淡,说明二氧化氯对皮板有一定的漂白作用;对脱毛废液来说,过量的二氧化氯起到了预氧化的作用,其废液量(二氧化氯脱毛的水100%)比传统法(硫化钠脱毛的水250%左右)减少了100%以上;同时,由于不存在硫化物,可采用加酸酸化的等电点沉淀法回收脱毛废液中的角蛋白磺酸,不用担心会释放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沉淀的角蛋白磺酸再分离干燥,可以生产饲料和肥料,或进一步精制来提高附加值;在除去蛋白质的脱毛废液中,有机物含量、色度、气味都大大地下降,可以和制革的其它工序的废液合并作进一步处理。

4 结论

二氧化氯在碱性介质中不膨胀状态下进行氧化脱毛是可行的,能实现保毛脱毛;与硫化钠脱毛法相比,无硫化物的污染,废液容易处理;所得成革收缩温度高,含铬量大,抗张强度好,粒面紧实、粒纹细致、不松面,尤其适用于鞋面革的生产,但由于成革伸长率低,不适用于服装革的生产。

参考文献

[1]Marsal A,Morera JM,Bartoli E.Study on an unhairing proces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nd amide[J].JALCA,2000,95:1-10.

[2]陈武勇,张洋,戚建国,等.二氧化氯水溶液氧化脱毛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皮革,1999,28(19):4-5.

[3]俞从正.含胶原物质的羟基脯氨酸的测定[J].中国皮革,1981,10(9):43-44.

[4]Odeh IN,Francisco JS,Margerum DW.New Pathways for Chlorine Dioxide Decomposition in Basic Solution[J].Inorganic Chemistry.2002,41(24):6500-6506.

[5]Morera JM,Bartoli E,Borras MD,et al.Liming process using hydrogen peroxide[J].JSLTC,1997,81:70-73.

[6]骆鸣汉.毛皮工艺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0:110.

二氧化氯 篇2

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体系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催化二氧化氯氧化的过程与催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Cr为3 500 mg/L的.配制难降解废水时,最佳反应pH为6~8、氧化剂用量为1 000 mg ClO2/L,反应时间为60 min,CODCr去除率可达50%左右;而采用催化二氧化氯氧化处理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为2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 mgClO2/L,反应时间为45~60 min,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去除1kgCODCr氧化剂费用为3.7元,废水可生化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表明催化二氧化氯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

作 者:方华 吕锡武 贺启环 Fang Hua LU Xi-wu Ne Qi-huan 作者单位:方华,吕锡武,Fang Hua,LU Xi-wu(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南京,210096)

贺启环,Ne Qi-huan(南京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4)

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二氧化氯;含氰废水;处理;机理;因素

二氧化氯的反应活性是氯的2.6倍,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能彻底去除色素[1-3],不会产生致癌的氯代有机副产物[4],本文通过试验法研究了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影响因素[5]。

1.试验研究

1.1 主要试剂:氯酸钠、硫酸、盐酸、双氧水、酚酞、硝酸锌、硝酸银、氢氧化钠溶、试银灵、亚硫酸钠、甲基橙、邻苯二甲酸氢钾。

1.2 方法:二氧化氯反应器产生二氧化氯经负压系统进入反应器,与调好pH值的含氰废水反应,未能及时反应的二氧化氯在吸收瓶中被吸收。

2.结果与讨论

2.1 pH值对二氧化氯除氰效果的影响

取含氰废水1.5L放入四口烧瓶中(原水样CN-含量为280.62 mg/L),用预先配好的33%NaOH调节水样的不同的初始pH值,然后按理论投加比投加二氧化氯,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室温。

由图1得出,反应体系的pH值在10左右时,处理效果比较好。二氧化氯除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pH值,pH值的不同直接影响着CN-的去除率。

2.2 反应温度对二氧化氯除氰效果的影响

用相同的水样(原样中CN-含量为280.62mg/L),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固定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理论投加比,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研究反应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图2为温度对氰根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提高体系的反应温度对提高二氧化氯除氰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在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二氧化氯除氰率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

2.3 反应时间对除氰效果的影响

用相同的水样(原样中CN-含量为280.62mg/L),调其初始pH为9-10,反应温度为室温,按理论比2.6:1投加二氧化氯。实验得出结果为:反应时间对二氧化氯去除氰化物并不构成较大的影响,通常在反应1h时已经可以达到反应2h去除率的95%以上,由此可以说明过长的反应时间对氰化物去除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

2.4 二氧化氯投加量对除氰的影响

用相同的水样(原样中CN-含量为280.62mg/L)。调其初始pH为9-10,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h。试验得出结果为:在某一特定反应条件下,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直接影响着氰化物的去除效果。当初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一定时,氰化物的去除率伴随着[ClO2]/[CN-]的提高而提高。增大二氧化氯的投加量有助于氰化物的氧化分解。但当[ClO2]/[CN-]=6.5时的去除率已接近100%。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二氧化氯投加比应小于6.5。

3.结论

(1)pH值是二氧化氯除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当pH值为10时,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可达到95%以上的去除率,接触反应时间短。

(2)提高体系的反应温度对提高二氧化氯除氰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3)反应时间对二氧化氯去除氰化物并不构成较大的影响,通常反应1 h时就已能达到反应2 h去除率的95%以上,考虑到经济因素,反应时间应以1 h为宜。

(4)在某一特定的pH值下,加大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十分有助于氰化物的氧化分解。但当[ClO2]/[CN-]=6.5时的去除率已接近100%,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二氧化氯投加比应小于6.5。(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2.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医药化工系)

参考文献:

[1]梁玉兰,李福仁. 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4):245-246

[2]严健强,李福仁,梁玉兰. 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研究[J]. 无机盐工业,2003,35(2):42-44

二氧化氯应用影响因素研究 篇4

1试验方法

试验所用原水取自长江支流墅沟河,其中氨氮(NH3-N)、耗氧量(CODMn)等有时超出Ⅲ类水源标准。液氯消毒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有害人体健康的消毒副产物。其常年水质状况如表1所示。

ClO2溶液的制备:根据《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中制备ClO2的方法,将NaClO2与稀硫酸反应,于三蒸水中(冰浴)收集ClO2气体,用棕色磨口瓶盛装于4 ℃冰箱中保存。使用前用连续碘量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再配制成一定浓度。

为避免连续碘量法测定低浓度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的误差,本试验采用AutoCATTM 9000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浓度,其测定范围为:ClO2浓度0.10 mg/L~5.00 mg/L;ClO2-浓度0.10 mg/L~5.00 mg/L。

2研究结果讨论

2.1 不同水质对二氧化氯消毒的影响

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副产物主要为亚氯酸盐,实际应用中,不同水质条件会对亚氯酸盐的生成量有一定影响。本试验先在相同水质原水中投加不同量的二氧化氯,观察亚氯酸根产生量的规律。此后改变某一水质参数并投加不同量二氧化氯,考虑其对二氧化氯消耗量及亚氯酸根生成量的影响。

在相同原水中投加ClO2,投加量分别为0.6 mg/L,0.8 mg/L,1.0 mg/L,1.2 mg/L,1.5 mg/L,消毒30 min及24 h后,分析测定消毒后水中ClO2及ClO2-值,其消毒前的水质见表2。

消毒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消毒后ClO2剩余量逐渐增大,并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24 h后ClO2剩余量小于30 min后的剩余量。经分析可知,在初期消毒时,ClO2主要与水中细菌,有机物,Fe2+,Mn2+等发生反应,消耗一部分ClO2,由于ClO2氧化性较强,反应速度较快,在初期消毒之后,ClO2消耗量较少。同时ClO2自身存在挥发分解衰减过程,导致消毒24 h后ClO2量减少。

由图1分析可得,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消毒后水中ClO2-值也随之增大,当投加量为1.5 mg/L时,ClO2-值为0.971 mg/L,超过了饮用水卫生标准(≤0.7 mg/L)。需注意的是,消毒24 h后,水中ClO2-值有所增加,经分析,水中剩余ClO2自身衰减以及与有机物、细菌等继续反应均可导致ClO2-值的增加,而目前水厂一般采取控制出厂水中ClO2-值的方法,出厂水经过一段时间到达用户时,水中ClO2-值还会有所增加,为保证用户水质,建议水厂监测管网末端水中ClO2-值。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为保证出水中亚氯酸盐或ClO2-值不超出水质卫生标准,建议实际应用时,ClO2投加量应小于1.0 mg/L。

在上述水质条件下任意改变其中一个水质参数,如CODMn,Fe2+,Mn2+,NH3等,并选择ClO2投加量分别为1.5 mg/L,1.2 mg/L,1.0 mg/L,0.8 mg/L,0.6 mg/L,观察不同水质参数变化对ClO2消耗量及ClO2-生成率的影响,分析其不同的影响力。

各水质参数的改变方法如下:

为保证其他水质参数不变,取等量相同原水,分别投加不同物质达到改变某一水质参数值的方法,采用投加腐殖酸的方法改变水中CODMn值,使原水中CODMn值由3.98 mg/L变为4.86 mg/L,采用投加FeSO4改变Fe2+值的含量,使原水含铁量为0.85 mg/L,投加(NH3)2SO4改变水中NH3-N值达到3.17 mg/L。不同水质参数值改变后ClO2分别消毒30 min后测定其中ClO2及ClO2-含量。

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中Fe2+,Mn2+,NH3及CODMn值改变后,相同二氧化氯投加量消毒条件下,水中残余ClO2及ClO2-的量稍有变化,但总体来说相差不大。相对来说,当水中CODMn值改变时,ClO2消毒后水中ClO2及ClO2-值变化最大。经分析,其原因为水溶液中,ClO2与NH3很难反应,在pH=7~8时,ClO2与NH3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远远小于10-2 L/(mol·s)。因此,ClO2不适用于破坏NH3。而水中Fe2+虽然能与ClO2反应并生成Fe3+,但水中Fe2+含量相对较少,也造成了其对消毒反应影响较小的结果。以下试验着重考虑CODMn值的变化对ClO2消毒的影响。

2.2 CODMn对二氧化氯应用的影响

水中的有机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一般强氧化剂仅靠直接氧化,CODMn的去除率在20%以下。同样,ClO2氧化也是基于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或生成其他有机物。研究资料表明,原水CODMn≤6 mg/L时,投加ClO2 2 mg/L~3 mg/L,去除CODMn不足10%。

本试验在不同CODMn(1.33 mg/L,2.46 mg/L,3.16 mg/L,4.31 mg/L,6.76 mg/L,7.43 mg/L)原水中分别投加不同量ClO2 (1.5 mg/L,1.2 mg/L,1.0 mg/L,0.8 mg/L,0.5 mg/L),消毒30 min后测定水中CODMn,ClO2及ClO2-值。

由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CODMn值的降低,CODMn去除率也随之降低,CODMn=7.43 mg/L时,去除率最高可达到15.48%;而CODMn=1.33 mg/L时,去除率基本为0,而且有时会出现负值。可能是因为CODMn较低时,水中多为小分子有机物,而ClO2主要氧化大分子有机物,对小分子有机物无去除作用,而ClO2投加量不同时,CODMn去除率相差较小。在水中已存在剩余ClO2时,剩余ClO2量的变化对CODMn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

由于ClO2与原水中多种有机物均能发生反应,因此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极大地影响了ClO2的消耗量。为得到不同CODMn条件下ClO2消耗量趋势线,相同CODMn条件不同ClO2投加量下ClO2消耗值取平均值,得平均值的趋势线(见图2)。

图2中数据表明:ClO2消耗量随着CODMn的增大而增大,经分析其原因为随着CODMn的增大,水中可氧化有机物增多,ClO2消耗量也随之增多。在水厂实际运行中,滤后水CODMn一般小于3 mg/L,此时就要求根据不同有机物含量确定消毒剂投加量,即在出水剩余ClO2大于0.1 mg/L的条件下确定ClO2投加量。本试验选取CODMn含量分别为4.31 mg/L,3.16 mg/L,2.46 mg/L,1.33 mg/L时,求出了CODMn含量与ClO2消耗量的关系,相关性较好。建议可将其应用于实践应用,同时注意实验误差与实际投加量的出入。

有关CODMn对ClO2-生成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CODMn的增大,ClO2-生成率也随之增大,这和ClO2消耗量与CODMn关系是相同的,因为ClO2氧化水中有机物后,除去自身消耗的一小部分外,大部分均转化为ClO2-。当ClO2投加量大于0.8 mg/L时,不同投加量条件下ClO2-生成率相差不大,而投加量为0.5 mg/L时,ClO2-生成率偏高,这可能是因为此时ClO2投加量过少,而CODMn较高时,其刚好满足氧化有机物的要求,其绝大部分转化为ClO2-,水中剩余ClO2<0.1 mg/L。由此可见,在CODMn>4.0 mg/L时,ClO2投加量应大于0.5 mg/L,方可满足出水剩余ClO2要求。

3结语

1)通过实验研究,在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水质较好的原水时,原水中Fe2+,NH3-N值变化对ClO2消毒消耗量及ClO2-产生量影响较小,原水中CODMn值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CODMn对ClO2消耗量的影响可以描述为如下关系式:

ClO2消耗量=0.073 7 CODMn+0.283 8。

2)ClO2可以氧化水中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对原水中CODMn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当水中CODMn>4 mg/L时,ClO2对其去除率一般在10%以下;而当CODMn<4 mg/L时,ClO2氧化几乎没有效果。

3)经试验所做研究可能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差别,试验确定的二氧化氯投加量应取0.8 mg/L~1.2 mg/L,可以作为生产运行的重要参考数据。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质因素对二氧化氯消毒的影响,着重考虑好氧量(CODMn)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ODMn值的变化对二氧化氯消毒有较大影响,二氧化氯对CODMn的去除率随着CODMn的减少而减小,当CODMn<4 mg/L时,几乎没有去除效果。

关键词:二氧化氯,亚氯酸盐,CODMn,水处理

参考文献

[1]唐非,谷康定.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减少消毒副产物[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1):55-58.

[2]杨云龙,孟建丽.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强化处理[J].山西建筑,2004,30(1):66-68.

[3]黄晓平,钟笑颜.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余氯”控制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4):98-100.

[4]尤作亮,张金松.二氧化氯净化副产物的控制与去除技术[J].给水排水,2003,29(3):17-21.

水处理中二氧化氯与臭氧的应用 篇5

水处理中二氧化氯与臭氧的应用

介绍了二氧化氯和臭氧在给术处理中的`应用,并在其消毒机理、氧化消毒特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努力为现有水厂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 者:赵占一 施伟保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供水管理处,河南,濮阳,457001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X1关键词:二氧化氯 臭氧 消毒 饮用水处理

二氧化氯 篇6

摘 要:采用二氧化氯溶液对切分沙窝青萝卜进行预冷,并以溶液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通过测定色泽、渗出物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对预冷工艺进行正交优化。综合分析得出最优处理组合为:采用10 ℃ 85 mg·L 二氧化氯预冷液浸泡5 min。

关键词:二氧化氯;预冷;切分沙窝青萝卜;正交优化

中图分类号:S6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9.016

Study on Optimal Precooling Process of Fresh-cut ‘shawo Green Turnips by Using Chlorine Dioxide Solution

LI Zi-qiang1, HU Yun-feng2, ZHAO Yun-long2, HU Han-yan2, CUI Han-yuan2, LI Ping3

(1.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Engineering, Yun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Kunming, Yunnan 650031, China; 2.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3. Tianjin Aolv Agricultural By-product Company Limited,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The low temperature chlorine dioxide solution was used to precool fresh-cut ‘shawo green turnips.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precooling time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get the optimum precooling process through mean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whiteness index, the content of exudate and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precooling effect in the study. The optimum precooling process were: 85 mg·L chlorine dioxide solution, precooling for 5 min, the temperature of chlorine dioxide solution was 10 ℃.

Key word: chlorine dioxide; precooling; fresh-cut ‘shawo green turnips; orthogonal optimization

切分果蔬是目前蔬菜加工产品中新兴的一种方便产品,但切分果蔬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分造成组织损伤,引发一系列不利于贮藏的生理生化反应,如呼吸代谢加快、乙烯产生加速、酶促和非酶促褐变加剧、易被微生物污染等,尤其是微生物超标问题是切分产品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因此在切分果蔬加工技术中消毒和杀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艺[1-5]。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较为安全的食品保鲜剂,十分适用于切分即食产品的杀菌消毒[6]。

果蔬采后田间热可加速果蔬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促进水分蒸发和微生物繁殖,并加速果蔬老化进程[7-8]。而通过预冷可以快速降低果蔬本身的呼吸热、田间热,使其降至适合保鲜的温度,可明显减少损贮藏损耗率、提高果蔬品质,延长果蔬贮藏期[9]。

本试验采用二氧化氯溶液对切分沙窝青萝卜进行预冷处理,即发挥二氧化氯的杀菌功能,同时对切分产品进行预冷,以利于切分产品货架期质量的保持,旨在提高切分沙窝青萝卜保鲜工艺技术水平。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沙窝青萝卜,购于天津市红旗路农贸批发市场。

1.2 主要试验设备和试剂

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R-10型色差计、HT-300B型电子天平;石英砂、碳酸钙、无水乙醇无水硫酸钠。

1.3 试验方法

1.3.1 切分沙窝青萝卜加工工艺流程 新鲜原料→挑选、整理→清洗→切分→预冷消毒→沥干水分→包装→贮藏

13.2 预冷消毒工艺正交优化 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温度、时间和二氧化氯浓度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优化处理。试验所用正交表的正交因素与水平如表1所示。

1.3 指标测定方法

1.3.1 色差的测定[10] 参照Bolin等[11]的方法,采用色差仪测定鲜切青萝卜切面果肉处的颜色变化。用白度指数(Wi)表示色差的变化,分别测量L(亮度值)、a(红度值)、b(黄度值)三个指标,利用公式计算白度指数:Wi=100-((100-l)2+a2+b2)1/2,Wi越高说明青萝卜表面木质化越严重,越低说明颜色品质越好。

1.3.2 渗出物含量的测定 渗出物质的测定采用Carlin 等[12]的方法。称取4 g样品,放于2张滤纸(d=5 cm)间,在10 kg压力下保持10 s,称质量。测试重复4次取平均值,结果以渗出 g·kg-1 鲜质量表示。

1.3.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适量鲜样品加入石英砂、碳酸钙粉及少量乙醇研磨,过滤,最后用乙醇定容,摇匀。置色素提取液于比色皿中。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 nm、649 nm下测定吸光度。将吸光度代入公式:叶绿素a(mg·L-1)=13.95D665-6.88D649,叶绿素b(mg·L-1)=24.96D649-7.32D665,叶绿素含量(mg·kg-1)=(叶绿素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质量。

1.3.4 数据处理 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正交试验[13-14]。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适预冷温度、时间和二氧化氯浓度对色泽影响的优化试验结果

色泽是反映切分沙窝青萝卜感官品质最直观的指标之一,因此本试验以此指标作为优化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由表2可知,贮藏至第2、4、6 天时,影响切分沙窝青萝卜色泽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C>B>A,C>B>A,C>A>B,综合比对确定影响切分沙窝青萝卜色泽的最主要因素为二氧化氯浓度,其次为浸泡时间,最后是预冷温度。由于白度值与切分沙窝青萝卜感官品质呈负相关,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最适处理组合应分别为A1B1C3、A1B3C2、A1B1C2,综合平衡考虑得出对于色泽的保持较优处理组合为A1B1C2。

2.2 最适预冷温度、时间和二氧化氯浓度对渗出物含量影响的优化试验结果

渗出物通过细胞体液的释放量反映了细胞的完整性与组织强度,因此也是感官指标的另一重要评价指标。由表3可知,贮藏第2、4、6天,影响切分沙窝青萝卜渗出物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A>C>B, C>A>B,A>C>B,可见,预冷温度对切分沙窝青萝卜渗出物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消毒剂浓度,预冷时间影响最小。由于渗出物越多,说明切分沙窝青萝卜的细胞完整性越差,感官品质越差,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最适处理组合分别为A3B1C1、A2B1C1、A3B1C1,最后确定A3B1C1组合最有利于抑制细胞完整性的破坏。

2.3 最适预冷温度、时间和二氧化氯浓度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优化试验结果

沙窝青萝卜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是其外观品质的重要体现,切分沙窝青萝卜老化、变质的一个外观特征就是表皮颜色转淡。由表4可知,贮藏第2、4、6天,影响切分沙窝青萝卜叶绿素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C>B>A,A>C>B,B>C>A,可见预冷温度、预冷时间、二氧化氯浓度对切分沙窝青萝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当。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最适处理组合分别为A2B1C1、A2B2C1、A2B2C1。可见,对于叶绿素含量的保持较优处理组合为A2B2C1。

2.4 验证试验

综上所述,切分沙窝青萝卜贮藏过程中对于色泽、渗出物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较优处理组合分别为A1B1C2、A3B1C1和A2B2C1,为进一步确定出对于切分沙窝青萝卜色泽、细胞完整性、叶绿素含量均有利的处理工艺,对以上三个处理进行了验证。由表5可见,贮藏至第8天时,A1B1C2与A3B1C1处理组的切分沙窝青萝卜除渗出物含量稍高于A2B2C1处理组,其他两个指标则要好于A2B2C1处理组。微生物数量是决定切分沙窝青萝卜货架品质的至关重要因素,因此,引入菌落总数作为验证试验的主要考核指标对各处理组做进一步筛选,由结果可见三组处理均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贮藏至第8天时,各组菌落总数均控制在105数量级以内,并以A3B1C1组菌落总数最低为7.80×104 cfu·g-1,最终确定出最佳组合为为A3B1C1。

3 结论与讨论

(1)采用二氧化氯溶液预冷切分沙窝青萝卜的预冷工艺中,保持色泽的最优工艺是采用2 ℃ 90 mg·L-1二氧化氯预冷液浸泡5 min;保持细胞完整性,渗出物最少的处理工艺是采用10 ℃ 85 mg·L-1 二氧化氯预冷液浸泡5 min;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处理工艺是采用6 ℃ 85 mg·L-1二氧化氯预冷液浸泡10 min。

(2)综合色泽、渗出物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并结合微生物指标,最优处理组合为采用10 ℃ 85 mg·L-1二氧化氯预冷液浸泡5 min,此工艺下的切分沙窝青萝卜贮藏至第8天各项品质指标保持均较好,菌落总数仍较低,为7.45×104 cfu·g-1。

参考文献:

[1] 王宏. 鲜切蔬菜保鲜工艺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8 (12):84-86.

[2] 刘少典,韩军歧.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学术版,2009 (8):4-7.

[3] 李超,冯志宏, 陈会燕,等.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10 (1):3-6.

[4] 胡欣,张长峰,郑先章.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2(6):17-20,24.

[5] 许振,章炉军,陈春竹,等.鲜切蔬菜微生物污染总菌数检测方法[J].保鲜与加工,2006(6):42-44.

[6] 陈钊.二氧化氯对真菌杀灭机理及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7] 宋小勇.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检测与品质变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8] 吕盛坪,吕恩利,陆华忠,等.果蔬预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3(8):101-104.

[9] Paull R 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fresh commodity quality[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1999,15:263-277.

[10] 王成,徐玉娟,吴继军,等.鲜切胡萝卜的真空预冷研究[J].保鲜研究,2012(2):24-28.

[11] Bolin H R,Huxsoll C C.Effect of preparation procedures and storage parameters on quality retention of salad-cut lettuc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1,56(1):60-62,67.

[12] Barry-Ryan C,Pacussi J M,OBerirne D.Quality of shredded carrots as affected by packaging film and storage temperatur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0,65(4):756-730.

[13] 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篇7

关键词:消毒,二氧化氯,大肠埃希氏菌

0 前 言

饮用水水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传统净水流程中, 一般采用液氯预氧化和消毒工艺。然而,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 人们发现采用液氯消毒时产生了不良的消毒副产物DBPs以后[1], 对氯和氯的衍生物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及其危害愈加重视。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 积极寻找替代氯的更安全、更优越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已成为供水界的首要任务。二氧化氯具有广谱杀菌能力, 是一种较为优良的消毒剂, 它对水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通常强于氯;同时, 它还可以去除水中的多种有害物质, 如铁、锰、硫化物、氰化物和亚硝酸盐等[2]。二氧化氯最大的优点是在净化饮用水的过程中, 基本不生成卤代的有机物[2],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安全性列为AI级。在发达国家,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净化方面的应用已很普遍。根据统计, 在1977年, 欧洲就已经有495座水厂采用了二氧化氯消毒, 美国有84座, 加拿大有10座, 世界其它国家还有10座。美国环保署已将二氧化氯列为可替代氯的首选消毒剂[3]。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在一些中小型水厂中加以研究和应用, 但发展迅速。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数百家水厂进行了二氧化氯的试验和生产性应用。本文以大肠埃希氏菌为指示物, 通过改变二氧化氯消毒的条件对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 剂

(1) 二氧化氯 (ClO2) 。

采用美国公众健康协会编制的《水和废水标准测试方法》中的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用该法准备的ClO2浓度在250 mg/L~600 mg/L之间。

(2) 腐殖酸。

用腐殖酸作为有机碳源改变水中的DOC。将1 g的腐殖酸溶解于1 L的蒸馏水当中, 静置60分钟后, 取上层500 ml较清的溶液于0.45 μm的过滤器过滤后, 将过滤溶液存于棕色瓶中备用。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DOC于实验前实测确定。

(3) 大肠埃希氏菌。

以大肠埃希氏菌作为生物指示物。通过往蒸馏水中人工投加混合均匀的大肠菌备用液获得所需要的水样。

本实验大肠菌的检测方法为滤膜法, 以品红亚硫酸钠作为培养基。

(4)

PH =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KI晶体;0.05mol/L的Na2S2O3;纯氮气;1%的淀粉溶液;浓盐酸。

上述试剂用于碘量法测定制备的ClO2浓度。其中, PH =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还可以用来调节水样的 PH值等于7。

(5) 1.8 g/L的Na2SO3溶液。

根据化学方程式, 每1 ml该溶液可以中和1 mg的有效氯, 但由于其它物质的干扰, 实际脱氯时要以绘制的脱氯曲线为依据。

(6)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用于大肠菌的培养。

(7)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用于改变水样的PH值。

1.2 仪 器

(1) ZDX-35BI型灭菌器;

(2) 电炉;

(3) PHS-3C精密PH计;

(4) LRH-250A生化培养箱;

(5) GR-200电子天平;

(6) 84-1A磁力搅拌器;

(7) THZ-82A台式恒温振荡器;

(8) 非色散红外吸收TOC分析仪;

(9) CARY-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3 操 作

本试验通过改变ClO2投加量、PH值、DOC、消毒的时间和温度, 考察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情况, 对影响消毒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

灭活试验在250 ml的锥形瓶中进行, 锥形瓶外以黑色不透光的纸或塑料包裹, 将配好的搅拌均匀的含有大肠埃希氏菌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每个锥形瓶的水样为200ml, 对实验所需要的部分条件进行调节控制后, 往各水样中投加各剂量ClO2, 同时开始计时, 于不见光的地方用搅拌器高速搅拌30秒后静置, 在各消毒时间点投加稍微过量的脱氯剂, 对各时间点获得的水样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投药量和接触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N0=1.8×105CFU/ml, DOC=0 mg/L, t=20 ℃, PH= 7。

如图1所示, 投加的ClO2浓度分别为0.2 mg/L, 0.5 mg/L, 1.0 mg/L, 2.0 mg/L, 5.0 mg/L时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随时间变化曲线。

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 消毒时间的延长, 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率得到了提高。具体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 ClO2投加量的增大和消毒时间的延长增大了CT值, 使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率得到了提高。

(2) 由Chick定律[4]ln (N0/N) =kt可知, 在灭活速度常数k一定的条件下, 接触时间越长, 灭活效率越高。

(3) Herbert Watson于20世纪早期报道了灭活速率常数与消毒剂浓度的关系k=k′Cn, 其中, k为灭活速度常数, k′为衰减常数, C为消毒剂浓度, n为稀释系数[4]。当ClO2浓度C值增加时, 灭活速度常数k值随着增大, 从而提高了灭活效率。

但是, 对于同一加药剂量, 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 -log (N/N0) 的增长趋于平缓。需要指出的是, 当 N/N0为零时, -log (N/N0) 为无穷大。对于2.0mg/L和5.0mg/L的ClO2投加量, 在灭活30 min后检测其大肠埃希氏菌时, N值为零, 所以30 min的灭活率没有在图中体现。

2.2 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N0=2.3×105CFU/ml, DOC= 0mg/L, t=20 ℃, ClO2投加量C=1 mg/L。

如图2所示, 对于同一的消毒时间, 改变PH值时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率并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并且, 改变PH值时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率变化幅度很小 (最大的约为0.05) , 从细菌学检测的随机性而言, 即使在消毒条件完全相同的两次实验中, 得出的灭活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值。这表明PH值并不是影响ClO2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与国外的相关报道[5]相符合。

也有观点认为, 体系PH值可能通过改变ClO2对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而间接影响其灭活微生物的效果。早期曾有研究结果表明, 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效果随着PH值的上升而提高。也有研究表明, PH值也同样影响ClO2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近年关于隐孢子虫的灭火试验结果表明, 就ClO2对卵囊的灭活速度而言, PH=8.0时的速度快于PH=6.0时的速度;而在 CT值相近的情况下, PH=8.0时的灭活效率是PH=6.0时的将近两倍。对贾第虫的研究表明, PH值的影响规律与隐孢子虫类似[2]。

体系PH值对ClO2灭活微生物效果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 目前还尚未明了。对于不同的微生物而言, PH值对灭活效果的影响也不同, 但相对液氯而言, 一般来说, 在PH值为6~8.5的范围内, ClO2对多数微生物灭活效果受PH值影响较小[2]。

2.3 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N0=1.7×105CFU/ml, PH=7 , t=20 ℃, ClO2投加量C=0.5 mg/L。

作出腐殖酸投加量与DOC的变化关系曲线, 以此为依据控制腐殖酸投加量, 使得水样的DOC为0 mg/L, 5 mg/L和10 mg/L。

如图3所示, 当消毒时间相同时, 随着DOC的增大, 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率降低了。

这是因为ClO2具有强氧化性, 很容易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 ClO2中 Cl原子的标准氧化态是+4价, 其理论氧化能力是氯的2.63倍, ClO2的氧化电位1.84V, 比液氯的氧化电位高出0.37V。当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升高时, 增大了有机物接触ClO2被氧化的机率, 从而减少了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灭活的可能性, 降低了消毒效果。

有研究表明, ClO2不仅能氧化水中的铁、锰等, 它在低浓度和广泛的PH范围内对有毒、致癌、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消除效果[6]。值得一提的是, ClO2在对有机污染物的消除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6]。

2.4 温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N0=1.9×105CFU/ml, PH=7, DOC=0 mg/L, ClO2投加量C=0.5 mg/L。

通过空调控制室内温度20 ℃左右, 选择冰箱在节电状态下的储藏温度7 ℃及用恒温器控制水样温度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 ℃, 20 ℃, 30 ℃, 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曲线 (如图4) 。

如图4所示, 在7℃~30℃, 温度越高, 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灭活效能越好。可能的原因如下:

(1) 一般说来, ClO2在水中几乎都以单分子型体存在, 通过扩散吸附在细菌的表面, 进入细胞后, 通过氧化酶以及损伤细胞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达到灭菌的目的。温度升高以后, ClO2单分子型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加快了, 从而提高了灭菌效能。

(2) 由Chick定律[4]ln (N0/N) =kt, 温度的升高可能增大了灭活速度常数, 从而提高了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的灭活效能。

(3) 有研究表明, 虽然ClO2的稳定性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 存放温度越低, 稳定性越好, 但是在非高温的条件下, 温度对ClO2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例如在32 ℃条件下保存的ClO2溶液3日后的浓度仅比1 ℃条件下的低2.54%, 30天后相差7.7%, 45天后差别也只有15.2%[6]。可见, 就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灭活的时间而言, 温度对ClO2的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 温度对细菌灭活率的效应可以用van’s Hoff-Arrhenius关系式的形式表示, ln (T0/T) =[E (t-t0) ]/[Rtt0]。其中, E表示活化能, R表示气体常数, E和R均为正数;t0表示取得某一灭活率时的温度 (温度单位以K表示) , T0表示与t0相对应所需要的灭活时间, 当灭活温度改变为t时, 取得同样灭活率所需的时间以T表示。对上式作简单的变形后得到ln (T0/T) = (E/R) / (1/t0-1/t ) , 当温度升高即t﹥t0时, 易知 T﹤T0 , 达到同样灭活率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

有研究结果表明, 在同等条件下, 当体系温度从20 ℃降低到10 ℃, ClO2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效率降低了40%, 这还与ClO2对贾第虫和病毒的灭活结果相类似[2]。

2.5 悬浮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悬浮物被认为是影响ClO2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悬浮物能阻碍ClO2直接与细菌等微生物相接触, 从而不利于ClO2对微生物的灭活。本实验没有对悬浮物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向纯菌液中投加膨润土产生浊度低于或等于5NTU的悬浊液时, ClO2的灭菌效率下降了11%;而当悬浊液浊度为5~17NTU时, ClO2的灭菌效率下降了25%[2]。当微生物集聚成群时, ClO2对它们的灭活效果也大大降低。Brigano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ClO2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要达到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同等灭活效果, 对集聚成螺旋状的病毒的灭活时间要比病毒以单体形式存在时的时间长2.7倍以上[2]。

3 结 论

(1) 在较宽的PH值范围, PH在4~10之间时, 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有很好的灭活效能, 并且PH值对灭活率的影响很小。

(2) 当PH为4~10之间, DOC≤5 mg/L, 室温条件下 (20 ℃) 时, 在0.5 mg/L~5 mg/L ClO2投加量范围内, 经过2分钟的接触时间, 就能够达到对大肠埃希氏菌2log以上的灭活。

(3) 加药量、温度、水中有机物浓度、接触时间是影响ClO2对大肠埃希氏菌灭活效能的主要因素。加药量增大、接触时间延长、温度升高时, 灭活效率提高;水中有机物浓度升高时, 灭活率降低。

(4) 比较ClO2对其他微生物灭活的资料, 加药量、温度、水中有机物浓度、接触时间对其它微生物灭活效果的影响类似于大肠埃希氏菌。 [ID:5909]

参考文献

[1]USEPA.Alternative Disinfectants and Oxidants[M].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9.

[2]张金松.饮用水二氧化氯净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Juli H, Chao Y, Wang X.Influence of Chlorine dioxide on chloro-form formation[J].Environ Chem, 1994, 13 (5) :466-473.

[4]Metcalf&Eddy Inc.Wastewater Engineering:Treatment and Re-use[M].Fourth Edition.Washington: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99.

[5]Edwards G A, Amirtharajah A.Removing color caused by humic acids[J].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1993, 77 (3) :50-62.

二氧化氯处理黄磷废水的研究 篇8

在黄磷生产中, 所有与黄磷直接接触的地方所产生的废水均含有元素磷等有害物质。如洗气塔、受磷槽、精制等处产生的废水。就连地坪冲洗水和磷渣水淬水中也含有元素磷等有害物质。黄磷废水毒性强, 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黄磷碎屑随废水排出时, 污染更为严重。

对于黄磷废水的处理, 主要采用化学法进行, 国内应用较成功的方法是采用臭氧氧化除磷法和漂白粉氧化法[1,2]。但随着造纸、饮水消毒、污水处理等行业不再使用漂白粉以后, 漂白粉的生产越来越少, 因此, 现已不适合处理黄磷废水。因此, 必须寻找新的适于黄磷废水处理的氧化剂。最近几年来, 在造纸、饮水消毒、特别是污水处理中悄然兴起了二氧化氯热, 适于污水处理的小型二氧化氯发生器已有系列化产品。二氧化氯已成为漂白粉、液氯等氧化剂的替代产品, 是替代漂白粉和臭氧用于黄磷废水处理的最佳选择。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采用试验室模拟黄磷废水水样;本试验的二氧化氯来自重庆科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2 试验仪器与药品

1.2.1 试验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微量滴定管、加热套、水浴锅等。

1.2.2 试验药品。碘化钾 (分析纯) 、钼酸铵 (分析纯) 、铬酸钾 (分析纯) 、高氯酸 (分析纯) 、磷酸氢二钾 (分析纯) 、试银灵 (分析纯) 、氯化钠 (分析纯) 、亚硫酸钠 (分析纯) 、硝酸银 (分析纯) 、抗坏血酸 (分析纯) 、氢氧化钠 (分析纯) 、浓硫酸 (分析纯) 、淀粉 (分析纯) 、熟石灰 (市售) 、盐酸 (分析纯) 、酒石酸 (分析纯) 。

1.2.3 模拟废水。所配模拟废水水样磷含量10.52m g/L, 氰含量2.4m g/L。

1.3 试验方法。

取150m L黄磷废水放入恒温水浴中, 用H Cl和N a O H调节p H值到需要值, 在搅拌下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氯, 于暗处静置, 15m in后加入1m ol/L亚硫酸钠冻结反应, 然后检测PO43-和CN-的含量。PO43-的检测采用抗坏血酸还原比色法, CN-的检测采用银量法。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本试验采用化学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对上述模拟废水进行处理。

在本试验中, 分别考察二氧化氯在不同的反应时间、温度、p H条件及不同的二氧化氯浓度下, 对磷和氰的处理效果。

2.1 Cl O2在不同反应时间对氧化P4和CN-的影响。

为了考察反应时间对二氧化氯氧化率的影响, 在20℃, 加入定量二氧化氯, 在不同反应时间下, 二氧化氯对P4和CN-的处理效果见图1。

由图2可以看出, 反应时间对二氧化氯氧化P4和CN-的影响都很小, 反应主要发生在前15m in

系列1:二氧化氯对P4的氧化率;系列2:二氧化氯对CN-的氧化率内, 15m in以后, 再增加反应时间, 氧化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 控制反应时间在15m in, 二氧化氯对P4和CN-就能达到很好的氧化效果。

2.2 Cl O2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氧化P4和CN-的影响。

加入定量二氧化氯, 在反应时间为15m in, 不同的反应温度对氧化P4和CN-的处理效果见图2。

图中:系列1:二氧化氯对P4的氧化率;系列2:二氧化氯对CN-的氧化率

由图2可以看出, 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 二氧化氯均能很好的氧化P4和CN-, 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率有所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较小, 因此, 二氧化氯可以在自然温度下直接处理P4和CN-即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可以忽略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3 Cl O2在不同p H值对氧化P4和CN-的影响。

黄磷废水经二氧化氯处理的过程中p H值有所下降, 为了方便起见, 使用起始p H值来考察p H值对氧化率的影响。在20℃, 加入定量二氧化氯, 反应时间为15m in的条件下, 不同p H对氧化P4和CN-的影响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 p H值对二氧化氯氧化P4几乎没有影响。对CN-有较小的影响, 但即使p H值在3左右, 处理后的氰含量也在0.5m g/L以下, 完全能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2.4 不同的Cl O2浓度对氧化P4和CN-的影响。Cl O2的浓度, 用理论过量率来表示。即分别加

图中:系列1:二氧化氯对P4的氧化率;系列2:二氧化氯对CN-的氧化率

入Cl O2理论量的1.0、1.1、1.2、1.3、1.4、1.5、1.6、1.7、1.8倍, 再分别稀释到25m L。其对P4和CN-氧化效果的影响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 二氧化氯的过量加入对P4的氧化基本上没有影响, 只要达到理论加入量就完全可以达到氧化要求。但二氧化氯的加入量对CN-的氧化效果影响较大。因此, 要使CN-的氧化率达到要求必须增加二氧化氯的加入量。CN-氧化率随着二氧化氯加入量的增加而加大, 当二氧化氯过量50%时, 氧化率接近90%, 这时废水中的CN-的含量已达0.25m g/L左右, 完全可达到排放要求, 以后再增加二氧化氯的加入量, CN-氧化率的变化较小, 故Cl O2过量率为50%为宜。

3 结论

综上所述, 二氧化氯在常温、中性及二氧化氯过量50%的条件下反应15m in, 可较好地氧化黄磷废水中的磷和氰化物。黄磷废水经二氧化氯处理后, 水中的磷和氰的含量可分别降至0.4和0.3m g/L以下, 完全可达到G B8978-1996中有关黄磷生产废水小于0.5m g/L的工业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赵增迎, 黄成华.沸石吸附废水中磷污染物的研究[J].上海化工, 200 (55) :56.

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观察 篇9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菌悬液的制备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大肠埃希菌 (ATC-C 8739) 、白色念珠菌 (ATCC 10231) 的新鲜培养物及枯草芽孢杆菌 (ATCC 6633) 、蜡状芽孢杆菌 (环境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 的芽孢, 用含蛋白胨10 g/L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 稀释至所需浓度, 混匀, 制成菌悬液。

1.2 中和剂鉴定试验

试验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试验设8组, 按悬液定量试验程序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

1.3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从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蜡状芽孢杆菌。取0.5 m L菌悬液和4.5 m L消毒液 (阳性对照为PBS) 混匀, 作用5 min, 取菌药混合液0.5 m L, 加入盛有4.5 m L中和剂的试管中, 混匀, 中和作用10 min, 取其混悬液, 做活菌计数, 计算杀灭率。

1.4 稳定性试验

该消毒剂开封后, 在室温下保存, 每星期至少使用2次, 分别在第30、60、90 d取样, 按照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测试杀菌性能。

1.5 腐蚀性试验

选定隐蔽区域, 用该消毒剂擦拭洁净区316不锈钢柜面0.5 m2, PVC帘子和环氧树脂地面各1 m2, 每天擦拭, 连续擦拭7天后观察表面腐蚀情况。

2 结果

2.1 中和剂试验结果

中和剂试验结果如表1。

试验表明, 用含5 g/L硫代硫酸钠加10 g/L吐温80的PBS缓冲液, 可有效中和各菌最高试验浓度的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 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注:试验温度为20~22℃。加菌悬液后作用5 min, 加中和剂后作用10 min。结果为3次试验的平均值。

2.2 杀菌效果

杀菌效果如表2、表3。

注:试验温度为20~22℃。阳性对照菌数:大肠杆菌为1 200 000 cfu/mL,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1520000cfu/mL, 白色念珠菌为1 190 000 cfu/mL。结果为3次试验的平均值。

注:试验温度为20~22℃。阳性对照菌数:枯草芽孢杆菌为1 260 000 cfu/mL, 蜡状芽孢杆菌为1 150 000 cfu/mL。结果为3次试验的平均值。

悬液试验表明, 以此消毒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 平均杀灭率均达100%以上, 该消毒剂对悬液内枯草杆菌芽孢和蜡状杆菌芽孢作用3 min, 平均杀灭率均分别为99.82%和99.86%, 作用7 min, 平均杀灭率均达100%。

3 结语

二氧化氯 篇10

二氧化氯是由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生成,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纯度为99%的氯酸钠溶解成水溶液与浓度为31%的盐酸水溶液分别注入二氧化氯发生器中进行充分反应, 生成以二氧化氯和氯气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杀菌剂。同时, 在利用负压曝气原理, 将二氧化氯经水射器混合自动投加到水中, 它与细菌及其它微生物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氨基酸分解破坏, 进而控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同时它对细菌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 可有效氧化细胞酶, 并能快速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达到杀菌的目的。因此, 用此类药剂可克服细菌表现出的抗菌性问题, 将污水站的菌类物质快速氧化, 达到杀菌的目的。其化学反应原理为:NaCLO3+2HCL=CLO2+1/2CL2+NaCL+H2O。

2 现场试验

试验地点选择在深度污水站进行现场试验, 二氧化氯杀菌工艺采用滤前水加药方式, 加药点设在总来水汇管上。由于二氧化氯杀菌剂具有强氧化性, 当系统内硫化物含量超标时, 将会造成二氧化氯投加量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试验前期对深度污水站水质进行化验分析, 从化验结果硫化物的含量可以看出, 在当前水质条件下的合适的投加量。在有效氯20-50mg/L投加量范围内观察杀菌效果, 确定达到杀菌效果的最低投加量。化验数据详见表1。

从化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系统未投加二氧化氯杀菌剂的情况下, 空白阶段1#水样通过两级过滤和紫外线杀菌后水中的SRB、TGB、铁细菌的个数均有降低的趋势, 但均未能满足水质达标要求。

投加二氧化氯杀菌剂后, 从2#水样化验结果可以看出, 总滤后与原水比较系统内各项菌类值均降低了1个数量级, 但仍未达到标准要求。分析认为由于系统内各项还原性物质较多, 造成二氧化氯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杀菌效果, 将此阶段定义为系统不稳定期为试验第一阶段。

从3#水样结果可以看出, 总滤后各项菌类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 此阶段定义为系统稳定期为试验第二阶段, 其中, SRB由原水的2.5×103个/m L降至滤后的6个/m L、杀菌率达到了99.76%, TGB由原水的6.0×103个/m L降至滤后的0.6个/m L、杀菌率达到了99.9%, 铁细菌由原水的1.3×103个/mL降至滤后的0个/m L、杀菌率达到了100%。此时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为了摸索最佳投加浓度, 继续开展了降低二氧化氯浓度试验。当浓度降低后, 从4#-7#水样可以看出一次滤后至二次滤后各项菌类个数均维持在达标值范围内, 分析认为在50mg/L-35mg/L时, 二氧化氯杀菌剂可有效保证系统内菌类的平衡不增, 说明此时药剂仍对系统中菌类起到抑制作用;从8#-10#水样可以看出一次滤后至二次滤后系统中菌类个数有上升趋势, 说明此时系统中的有效氯开始降低, 但由于前期杀菌率较高, 水质仍可以继续保持达标水平, 其中, 在投加浓度27.5mg/L情况下, SRB由原水的2.5×102个/m L降至滤后的6个/m L、杀菌率达到了97.6%, TGB由原水的1.2×102个/m L降至滤后的0.6个/m L、杀菌率达到了99.5%, 铁细菌由原水的1.3×100个/mL降至滤后的0个/mL、杀菌率达到了100%。

试验期间共消耗氯酸钠16t、盐酸38.5t, 深度污水站日处理水量1×104m3/d, 其中, 以现有二氧化氯最低投加浓度计算, 日需要消耗盐酸551kg (约628元) 、氯酸钠181kg (约905元) , 折合成药剂费用为0.16元/m3, 与常规杀菌剂投加浓度在30mg/L时相比降低药剂费用0.24元/m3。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二氧化氯杀菌工艺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达到了试验预期目的, 可考虑将该工艺纳入正常生产, 以有效保证污水站水质达标合格。由于试验初期将二氧化氯杀菌工艺安装至已建的加药间内, 已建加药间空间有限, 现规划将二氧化氯主体工艺移至停运的空气压缩机操作间, 并将工艺管线等设施重新敷设安装, 以便于今后正常生产运行。

3 结论及认识

一是二氧化氯杀菌工艺对污水中的三大菌类具有杀灭作用十分明显, 可有效抑制污水中菌类物质的滋生。

二是二氧化氯杀菌工艺对污水系统的适应性较强, 如为改善污水水质, 加药点可在污水站的一次沉降罐的进口;如为改善注水水质, 加药点选择在注水站储罐进口上;如果要改善全程水质, 建议上述两个点都要投加杀菌剂。

参考文献

[1]陈婧.梁法春.含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2)

二氧化氯 篇11

【关键词】氧化锆;复合材料;晶型

1.引言

二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ZrO2表面既具有酸性中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碱性中心,常用作高性能的催化剂或载体;ZrO2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可在PH=1或14的条件下使用,对其表面改性后可用作色谱柱固定相基质,同时也可在各种酸碱介质或氧化气氛中使用,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优异的相变增韧性,作为陶瓷材料的

3.结束语

二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可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基本涵盖二氧化锆材料的所有应用领域。二氧化锆晶型在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氧化锆晶型对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1)二氧化锆晶型本身固有性质。(2)二氧化锆晶型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如分散性。(3)二氧化锆晶型表面物理变化如相变化。(4)二氧化锆晶型表面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掌握二氧化锆晶型的这些性质特点对开发高性能的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焕英,宋秀芹.纳米二氧化锆制备的研究进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J].2003,27(6):613-616.

[2]安欣林,王晓莉.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I性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20-22.

[3]崔兰,崔江梅,陈小平,李水荣,马新宾.水热法制备ZrO2及其复合粉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24(6):551-555.

[4]宋宁,胡一璁.纳米氧化锆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 2009,37(5):65-68.

[5]欧阳静,李晓玉,金娇,张毅,杨华明.ZrO2的结构、力学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A,2013,27(8):13-18.

[6]叶晓云.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进展,2010,29(9):1710-1714.

[7]张胜红,张鸿鹏,李为臻.ZrO2晶相对MoOx/Z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醇选择氧化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 2010,26(7):1879-1886.

[8]侯琳熙,尹锡俊,龙能兵,杨沈激,张瑞丰.大孔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制备及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2,28(2):239-244.

[9]Chiara G, Alfio B, Ettor V.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high temperature prepared ZrO2-TiO2 mixed oxides[J]. J Solid State Chem, 2013, 201: 222-228.

[10]潘喜强,杨向光.不同晶型氧化锆对甲烷燃烧Pd/ZrO2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化学,2014,31(2):177-181.

[11]路顺,林健,陈江翠.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J].2007,(3):1-3.

[12]黄晓巍,刘旭俐,李湘祁,俞建长.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8,36(11):669-1675.

[13]朱正权,黄永章,李兴彦,王力军.氧化锆基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1,18(2):79-82.

[14]梁明德,于继平,张鑫,冀晓娟,沈婕,章德铭,任先京. 高温热障涂层陶瓷层材料研究进展[J].热喷涂技术,2013,5(2):1-9.

[15]彭伟校,王开军,胡劲,王玉天,孙鸿鹏,易峰.纯/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水热法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A,2013, 27(10):146-149.

[16]冯秀梅.碳含量不同对ZrO2-C复合材料抗保护渣侵蚀性能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1,28(3):227-231.

[17]赵瑞.ZrO2-C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研究现状[J]. 耐火与石灰,2013,38(5):7-10.

[18]廖宁,李亚伟,桑绍柏,金胜利,李华军.ZrO2-C质耐火材料中碳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J].耐火材料,2013,47(5): 329-333.

[19]李亚伟,田彩兰,赵雷,李远兵,金胜利,李淑静.碳包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及其晶型转变[J].硅酸盐学报,2009,37(8):1273-1276.

[20]王焕英,张萍,国占生,邢广恩,秦丽娟,韩志敏.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7,36(1):161-165.

[21]袁明,陈萍华,蒋华麟,舒红英,谢伟杰,何伟,邹芳,林艺.氧化锆陶瓷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3,(1): 1-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138016)】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材料与机电学院;

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关键词】氧化锆;复合材料;晶型

1.引言

二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ZrO2表面既具有酸性中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碱性中心,常用作高性能的催化剂或载体;ZrO2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可在PH=1或14的条件下使用,对其表面改性后可用作色谱柱固定相基质,同时也可在各种酸碱介质或氧化气氛中使用,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优异的相变增韧性,作为陶瓷材料的

3.结束语

二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可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基本涵盖二氧化锆材料的所有应用领域。二氧化锆晶型在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氧化锆晶型对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1)二氧化锆晶型本身固有性质。(2)二氧化锆晶型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如分散性。(3)二氧化锆晶型表面物理变化如相变化。(4)二氧化锆晶型表面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掌握二氧化锆晶型的这些性质特点对开发高性能的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焕英,宋秀芹.纳米二氧化锆制备的研究进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J].2003,27(6):613-616.

[2]安欣林,王晓莉.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I性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20-22.

[3]崔兰,崔江梅,陈小平,李水荣,马新宾.水热法制备ZrO2及其复合粉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24(6):551-555.

[4]宋宁,胡一璁.纳米氧化锆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 2009,37(5):65-68.

[5]欧阳静,李晓玉,金娇,张毅,杨华明.ZrO2的结构、力学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A,2013,27(8):13-18.

[6]叶晓云.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进展,2010,29(9):1710-1714.

[7]张胜红,张鸿鹏,李为臻.ZrO2晶相对MoOx/Z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醇选择氧化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 2010,26(7):1879-1886.

[8]侯琳熙,尹锡俊,龙能兵,杨沈激,张瑞丰.大孔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制备及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2,28(2):239-244.

[9]Chiara G, Alfio B, Ettor V.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high temperature prepared ZrO2-TiO2 mixed oxides[J]. J Solid State Chem, 2013, 201: 222-228.

[10]潘喜强,杨向光.不同晶型氧化锆对甲烷燃烧Pd/ZrO2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化学,2014,31(2):177-181.

[11]路顺,林健,陈江翠.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J].2007,(3):1-3.

[12]黄晓巍,刘旭俐,李湘祁,俞建长.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8,36(11):669-1675.

[13]朱正权,黄永章,李兴彦,王力军.氧化锆基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1,18(2):79-82.

[14]梁明德,于继平,张鑫,冀晓娟,沈婕,章德铭,任先京. 高温热障涂层陶瓷层材料研究进展[J].热喷涂技术,2013,5(2):1-9.

[15]彭伟校,王开军,胡劲,王玉天,孙鸿鹏,易峰.纯/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水热法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A,2013, 27(10):146-149.

[16]冯秀梅.碳含量不同对ZrO2-C复合材料抗保护渣侵蚀性能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1,28(3):227-231.

[17]赵瑞.ZrO2-C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研究现状[J]. 耐火与石灰,2013,38(5):7-10.

[18]廖宁,李亚伟,桑绍柏,金胜利,李华军.ZrO2-C质耐火材料中碳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J].耐火材料,2013,47(5): 329-333.

[19]李亚伟,田彩兰,赵雷,李远兵,金胜利,李淑静.碳包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及其晶型转变[J].硅酸盐学报,2009,37(8):1273-1276.

[20]王焕英,张萍,国占生,邢广恩,秦丽娟,韩志敏.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7,36(1):161-165.

[21]袁明,陈萍华,蒋华麟,舒红英,谢伟杰,何伟,邹芳,林艺.氧化锆陶瓷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3,(1): 1-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138016)】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材料与机电学院;

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关键词】氧化锆;复合材料;晶型

1.引言

二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ZrO2表面既具有酸性中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碱性中心,常用作高性能的催化剂或载体;ZrO2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可在PH=1或14的条件下使用,对其表面改性后可用作色谱柱固定相基质,同时也可在各种酸碱介质或氧化气氛中使用,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优异的相变增韧性,作为陶瓷材料的

3.结束语

二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可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基本涵盖二氧化锆材料的所有应用领域。二氧化锆晶型在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氧化锆晶型对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1)二氧化锆晶型本身固有性质。(2)二氧化锆晶型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如分散性。(3)二氧化锆晶型表面物理变化如相变化。(4)二氧化锆晶型表面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掌握二氧化锆晶型的这些性质特点对开发高性能的二氧化锆复合材料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焕英,宋秀芹.纳米二氧化锆制备的研究进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J].2003,27(6):613-616.

[2]安欣林,王晓莉.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I性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20-22.

[3]崔兰,崔江梅,陈小平,李水荣,马新宾.水热法制备ZrO2及其复合粉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24(6):551-555.

[4]宋宁,胡一璁.纳米氧化锆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 2009,37(5):65-68.

[5]欧阳静,李晓玉,金娇,张毅,杨华明.ZrO2的结构、力学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A,2013,27(8):13-18.

[6]叶晓云.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进展,2010,29(9):1710-1714.

[7]张胜红,张鸿鹏,李为臻.ZrO2晶相对MoOx/Z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醇选择氧化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 2010,26(7):1879-1886.

[8]侯琳熙,尹锡俊,龙能兵,杨沈激,张瑞丰.大孔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制备及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2,28(2):239-244.

[9]Chiara G, Alfio B, Ettor V.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high temperature prepared ZrO2-TiO2 mixed oxides[J]. J Solid State Chem, 2013, 201: 222-228.

[10]潘喜强,杨向光.不同晶型氧化锆对甲烷燃烧Pd/ZrO2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化学,2014,31(2):177-181.

[11]路顺,林健,陈江翠.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J].2007,(3):1-3.

[12]黄晓巍,刘旭俐,李湘祁,俞建长.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8,36(11):669-1675.

[13]朱正权,黄永章,李兴彦,王力军.氧化锆基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1,18(2):79-82.

[14]梁明德,于继平,张鑫,冀晓娟,沈婕,章德铭,任先京. 高温热障涂层陶瓷层材料研究进展[J].热喷涂技术,2013,5(2):1-9.

[15]彭伟校,王开军,胡劲,王玉天,孙鸿鹏,易峰.纯/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水热法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A,2013, 27(10):146-149.

[16]冯秀梅.碳含量不同对ZrO2-C复合材料抗保护渣侵蚀性能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1,28(3):227-231.

[17]赵瑞.ZrO2-C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研究现状[J]. 耐火与石灰,2013,38(5):7-10.

[18]廖宁,李亚伟,桑绍柏,金胜利,李华军.ZrO2-C质耐火材料中碳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J].耐火材料,2013,47(5): 329-333.

[19]李亚伟,田彩兰,赵雷,李远兵,金胜利,李淑静.碳包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及其晶型转变[J].硅酸盐学报,2009,37(8):1273-1276.

[20]王焕英,张萍,国占生,邢广恩,秦丽娟,韩志敏.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7,36(1):161-165.

[21]袁明,陈萍华,蒋华麟,舒红英,谢伟杰,何伟,邹芳,林艺.氧化锆陶瓷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3,(1): 1-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138016)】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材料与机电学院;

浅析水处理中的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篇12

1 二氧化氯水处理的特点

二氧化氯作为水处理的消毒试剂是具备其优势的, 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氯在进行水处理的时候可以对水体病原微生物和水体病毒进行处理。在对于水体病原微生物进行处理的时候, 二氧化氯可以对在水体中的各类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的工作。尤其是对于水体中的大肠杆菌的杀灭是特别明显的。很多的消毒试剂通常都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作用, 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 很多的消毒试剂会出现溶解度降低的情况, 但二氧化氯是不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出现这种情况的, 所以二氧化氯在水处理工作中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的增大。二氧化氯在处理水体病毒方面也是作用效果十分的明显的, 在病毒的处理方面, 氯气在水中的作用效果是十分快的, 使用少量的氯气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水体中的病毒都杀灭, 而且是非常彻底的, 在水处理的时候使用二氧化氯是非常的经济和实用。

2 水处理中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

在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水处理工作的时候, 也是会受到一定的因素影响的。一般情况下, 水温的因素是会影响到水处理中消毒试剂的使用效果, 在进行消毒的时候, 消毒的效果是和水温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会表现出正比例的关系。通过一些实验可以得出, 在水温过低的时候, 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是十分弱的, 所以在进行消毒的时候, 一定要特别重视水温对于消毒效果的影响。在进行水处理的时候, 水体的酸碱值也是影响二氧化氯消毒的一个影响的因素, 在酸碱值适中的情况下, 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是十分的理想的, 并且是十分稳定的, 一旦酸碱值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影响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 所以在进行二氧化氯消毒以前可以对水体的酸碱值进行必要的测试, 这样可以使得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达到最好。在水体中投入的消毒试剂的份量以及消毒试剂与水体的接触时间都是会影响消毒试剂作用水处理的效果, 通常的情况下, 提高消毒试剂的投入份量并且增加其与水体的接触时间都是会提高水处理的效果。在实际的水处理过程中, 一定要特别注意水的温度, 水体的酸碱度以及消毒试剂的投入量和消毒试剂和水体的接触时间, 只要注意这些才会使得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达到最好。而且在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污染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水处理过程中的出水余量, 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量中, 这样可以避免在水处理后水体中产生异味, 而且对于水体的纯度和色度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3 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的优势

在以前, 人们对于水污染使用的处理技术通常都是臭氧、紫外线或者是液氧, 与这些处理方式相比较, 二氧化氯是有很多的优势的。在进行水处理的时候, 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而且还是具有综合效果的, 它可以将暂时性的消毒工作转变成为持续性的工作, 特别是对于水体当中各种细菌及微生物而言, 二氧化氯消毒水处理的持续性优势表现极为显著。选用二氧化氯消毒进行水处理全过程当中消毒效果的发挥受到氨因素的影响较小, 整个水处理过程当中消毒效果的发挥比较完善的稳定。选用二氧化氯消毒进行水处理的过程当中, 在碱性环境作用之下, 其杀菌效果的发挥同样不受影响。选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同传统意义上消毒技术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能够针对水体当中的病毒物质进行强而有力的杀灭特性。特别是对于市政污水处理过程当中的管道污水处理作业而言, 选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进行水处理, 其能够对换热管装置表面的生物膜进行高效的剥离与脱落, 从而在市政管网污水处理中有着高效的应用价值。选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进行水处理, 其在消毒处理的全过程当中不会存在导致任何可致癌物质的生成。这也就是说, 水处理作用下所产生的水体不会出现任何形式的致癌物质。选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进行水处理, 有着高于传统消毒技术的综合性优势, 能够针对污水水体进行无污染的脱色处理、助凝处理、除氰处理、除臭处理以及除酚处理, 从而有效拓展处理水体的应用范围, 提高应用效率。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到了的很大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城市产生生产生活污水也在不断的增多。一直以来, 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方法都是让其直接流入到大江或者是大河中。这样的污水处理方法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把环境保护考虑进去, 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课持续发展。污水的处理工作一定要循序着环境保护和可重复利用的原则, 这样对于人们的生存环境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污水的处理时, 可以使用二氧化氯的方法来进行。使用二氧化氯的方法处理后的污水对水资源的破坏是最小的。为了使污水可以进行更好的处理, 一定要对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进行很好的分析工作, 这样可以使得处理工作做得更加有效果。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进行污水处理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污水的处理不但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而且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二氧化氯处理污水的技术, 使用时需要的空间是非常少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处理效果。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 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水处理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二氧化氯作为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应用优势作为显著的一种水处理消毒技术, 应当引起各方关注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总而言之, 水处理系统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应用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并且在未来, 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能够逐步引入并广泛应用于供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以及医用废水处理等水处理领域当中, 这样对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同时也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快速发展, 使得建设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城市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污染的增多, 使得城市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水污染。为了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水污染方面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确保水资源可以持续使用。在水污染处理方面, 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来实现, 这样可以解决水资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对于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进行必要的分析, 可以使得它更好的为水处理工作服务, 使得它在水处理消毒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水处理,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源月.二氧化氯处理中药废水的氧化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10.[1]刘源月.二氧化氯处理中药废水的氧化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10.

[2]梁玉兰.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2]梁玉兰.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3]张力.二氧化氯处理倒空黄磷弹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7.[3]张力.二氧化氯处理倒空黄磷弹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7.

【二氧化氯】推荐阅读:

上一篇:策略与实践研究下一篇:区域性合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