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昔单抗

2024-05-29

巴利昔单抗(共5篇)

巴利昔单抗 篇1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 PGD)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肾弥漫性或局灶性不同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病变, 是我国最常见的肾脏疾病, 也是导致肾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观察应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 (Basiliximab) 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3~7月本院收治PGD患者1905例, 随机抽取舒莱组与对照组各35例, 诊断均符合文献[1]的标准。舒莱组中男23例, 女12例;年龄15~64 (30±14) 岁;肾病综合征16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16~67 (35.8±13) 岁;肾病综合征16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给予活血化淤、抗炎、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雷公藤、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 等治疗;舒莱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巴利昔单抗 (舒莱,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020050) 20mg, 加入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4d后重复使用1次。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全部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观察指标

1.3.1 24h尿蛋白定量:

留24h尿液至带刻度的容器, 即排空7点之前的尿液, 从7点开始第1次留尿后加防腐剂将其与尿液混合均匀, 一直留置到第2天早上7点时排尿, 记录总尿量后, 取10ml至试管并送检。采用罗氏 (C702) 及罗氏原厂配套试剂, 运用苄索氯铵比浊法直接测定。

1.3.2 尿蛋白定性:

入院后第2天晨起第1次留取中断尿送检。采用爱科来AX-403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日本爱科来配套试剂, 运用试剂法测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尿蛋白定性

对照组治疗后好转7例 (20.00%) , 恶化3例 (8.57%) , 无变化25例 (71.43%) ;舒莱组治疗后好转9例 (25.71%) , 恶化3例 (8.57%) , 无变化23例 (65.71%) , 2组患者尿蛋白定性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24h尿蛋白定量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 (2.70±2.71) g和 (1.18±1.16) g, 舒莱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 (3.16±3.33) g和 (0.75±0.74) g, 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其他

在输注舒莱的过程中, 无过敏反应发生, 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随访6个月, 2组均未见病情恶化, 腰酸、乏力、纳差等症状。

3 讨 论

本研究根据蛋白尿是肾脏损伤标志和临床治疗指标, 以蛋白尿和随访情况为基础反映2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由于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易受对症药物的影响, 故不作为观察指标。

在肾脏的免疫损伤中, 由TH1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与高亲和力的IL-2R结合产生一系列级联反应, Jak-STATMAPKP13K等多种诱导T细胞增殖、活化、启动反凋亡机制[2];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 活化T细胞通过释放溶解酶类和氧化颗粒造成肾脏损伤;炎性细胞浸润, 并刺激肾固有细胞, 肾固有细胞可被激活表达各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 趋化因子通过招募巨噬细胞、多核细胞和T细胞等炎症细胞直接或间接放大肾脏损伤[3]。因此, IL-2和IL-2R通路在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的选择性表达, 成为选择药物治疗PGD的重要靶向。常用抑制IL-2细胞因子基因转录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药物环孢素、他克莫司, 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巴利昔单抗, 是一种人 (鼠) 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它能定向拮抗白细胞介素-2的受体α链 (CD25抗原) , CD25T-淋巴细胞对IL-2具极高的亲和力, 巴利昔单抗能特异地与T-淋巴细胞上的CD25抗原结合, 阻断IL-2和IL-2R通路, 即阻断了使T-细胞增殖的信息, 从而降低CD25T-淋巴细胞数目。这为巴利昔单抗应用于PGD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 巴利昔单抗是采用杂交瘤和基因技术人工生产的人 (鼠) 嵌合体型单克隆抗体, 消除了血清人体抗鼠抗体、特型抗体等单克隆抗体有关的种种弊端。巴利昔单抗免疫原性低、不良反应小, 在临床已被证实[4]。本结果中巴利昔单抗的安全性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应用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替代不良反应大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将成为原发性PGD治疗的研究趋势。本研究巴利昔单抗使用剂量参照其在肾移植的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说明了巴利昔单抗是否能达到患者机体要求的免疫抑制性质和程度, 替代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 巴利昔单抗可以应用于PGD的治疗, 但PGD不能作为巴利昔单抗的强适应证。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134.

[2]王健, 王瑜, 叶松, 等.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2) :241-249.

[3]钟建泳, 瞿连喜, 张明, 等.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 24 (6) :468-471.

[4]Nair Mp, Nampoory MR, Johny KV, et al.Induction immunosuppression with interleukin-2receptor antibodies (basiliximab and daclizumab)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Transplant Proc, 2001, 33 (5) :2767-2769.

巴利昔单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移植术患者49例,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二次移植或多器官移植的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基础疾病,术后3 d死亡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7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0.8±5.0)岁;原发性肝癌35例,乙型肝炎8例,丙型肝炎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1.2±4.9)岁;原发性肝癌18例,乙型肝炎4例,丙型肝炎3例;对照组24例,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0.7±5.2)岁;原发性肝癌17例,乙型肝炎4例,丙型肝炎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早期进行他克莫司+激素二联治疗:在患者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新肝恢复供血前静滴500 mg的甲波尼龙,术后第1天减至200 mg,之后每天递减40~40 mg时改用波尼松进行治疗,每天20 mg口服并逐渐减量,一般患者于用药3个月后减停;肝癌患者于用药1个月后减停;自身免疫病患者长期用药。在患者术后24 h内给予他克莫司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每日0.075 mg/kg,随后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调整,使之血药浓度在5~7 d内达到10~12 ng/m L。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进行治疗:在患者移植肝脏复流后2 h内以及术后第四天分别给予巴利昔单抗,20 mg溶于100 m 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当中,并于20~30 min内滴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3.1 急性排斥反应。

参考文献[4]对急性排斥反应进行诊断:患者临床表现为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右上腹疼痛、肝部重大,胆汁稀薄,色浅,分泌减少;化验检查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结果显示患者血清胆红素以及转氨酶浓度上升,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发现患者出现三联征:汇管区的炎性细胞浸润、胆管炎性损伤以及静脉内皮炎症等。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每天1次0.5 g的甲波尼龙,连用3 d,同时将他克莫司换成环孢素A进行治疗。

1.3.2 其他。

术后感染:于患者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肺部、泌尿器官等感染的情况,并于发生感染时进行细菌培养或涂片观察真菌、结核或检查血液内巨细胞病毒等可能感染的微生物。不良反应:对患者肝肾功能、血液及尿液常规检查进行严密监测,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肝脏存活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后记录患者及其移植肝脏的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首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有患者出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均在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后逆转,且并未发生激素抵抗性排斥。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0%和29.2%,其中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其次则为肠道感染。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2.3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患者及其移植肝脏存活情况:

治疗组术后1年患者以及移植肝脏的存活率分别为92%/92%;对照组为87.5%/87.5%。治疗组患者有2例死亡,1例死于移植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肝癌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死亡,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肝癌复发。

3 讨论

急性排斥反应可对患者所移植肝脏产生不可逆性的损伤的不良效应,其不仅能够导致患者移植肝脏失去功能,还会导致患者易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甚至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预防和减少患者肝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以及移植脏器的存活率。在患者器官移植前或者移植后早期利用一些生物制剂对患者进行免疫诱导治疗,能够减轻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诱导移植脏器的耐受性,同时免疫诱导还具有延缓他克莫司及环孢素A的应用,降低其肾毒性的作用。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诱导治疗在降低免疫排斥的发生,诱导受者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以及促进移植脏器的存活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5]。

以往用于免疫诱导治疗的多为多克隆抗体,但其在阻断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并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保护移植脏器的同时,会促使机体产生具有中和性的抗体,使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6]。

巴利昔单抗是一种目前临床常见的用于免疫诱导治疗的单克隆抗体[7],其具有定向拮抗IL-2受体的α链即CD25抗原的作用,CD25抗原在抗原的激发反应中于T淋巴细胞的表面表达,激活T淋巴细胞对IL-2的高亲和力。巴利昔单抗则能够与T淋巴细胞表面激活的CD25抗原相结合,从而阻断IL-2与T淋巴细胞的结合,同时阻断了T淋巴细胞的增殖通路。

本研究利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进行预防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巴利昔单抗的治疗组首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在移植术后的感染及不良反应方面,巴利昔单抗组与常规治疗组并无明显差异,在患者1年后移植器官及其自身的生存情况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比较安全的。

综上所述,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索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移植术患者4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FK506+GCS)二联免疫治疗法,治疗组(术前2 h和术后第4天应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以后采用常规三联预防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首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1年后死亡2例,对照组1年后患者死亡3例。结论 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对于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参考文献

[1]Steazlt E.Thelongreachof livertransplantation[J].Nat Med,2012,18(10):1489-1492.

[2]郑树森,俞军,张武.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2-4.

[3]胡圣国,周江桥,陈晖,等.巴利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1):120-122.

[4]祖存,李波,魏永刚,等.巴利昔单克隆抗体在肝移植中应用的早期观察[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26(12):745-747.

[5]黄效维,刘洲,谢敏妍.肾移植后不同抗排斥治疗方案感染及急性排斥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8):3236-3240.

[6]Neuhaus P,Clavien P,kittui D,et al.Improced treatment response with basilixinmab immunoprophylax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from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J].Transplantation,2004,78(334):886-891.

巴利昔单抗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5例, 男45例, 女30例;年龄28~76岁, 平均49岁。根据血液病诊断[2]评价, 7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经淋巴结或骨髓病理确诊, 免疫组化检查CD20阳性;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5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CLL/SLL) 6例, 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初发70例, 治疗复发5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7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患者, 6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应用美罗华联合CHOP (R-CHOP) 方案化疗;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联合FC (R-FC) 方案化疗。美罗华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0毫克 (10毫升) 、500毫克 (50毫升) 。第1天 (d1) 美罗华用量一般按375mg/m2静脉滴注, 美罗华初始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 缓慢静脉滴注, 共2~3h左右滴完。然后美罗华5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 4h左右结束。第2天 (d2) 开始用CHOP方案或FC方案治疗, 上述药物联合应用6d, 21d为1周期。本组患者完成1~8个周期。

1.3 结果

本组患者在使用美罗华过程中, 发生输注相关反应12例, 表现为面部潮红伴皮疹7例, 寒战、高热1例, 低血压1例, 呼吸困难1例, 喉头发痒2例。大部分发生在第1周期, 2例面部潮红伴皮疹发生在治疗第2周期。

2 护理

2.1 输注相关反应的预防

2.1.1 心理护理

美罗华价格昂贵, 为自费药品, 加之患者对美罗华的疗效期望值很高, 担心出现不良反应, 首次用药感到紧张。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层次和理解能力,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美罗华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联合化疗的疗效及输注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反应, 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 并鼓励家属陪伴, 从而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患者的信心。使用美罗华前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蔬菜水果, 避免海鲜类易过敏食物。病房内禁止放置鲜花, 避免引发过敏反应。病房内拒绝不必要的人员进入, 保持安静,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

2.1.2 药物方面

2.1.2. 1 用药前准备

本组75例患者均应用美罗华联合化疗, 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性大, 治疗前静脉通道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 本组患者均行PICC置管或颈内静脉置管。为预防美罗华输注相关反应发生, 故在用药前准备好吸氧装置及心电监护仪;准备好抢救车, 备好肾上腺素、异丙嗪、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及注射用物, 备好简易呼吸皮囊、拉舌钳、开口器等急救用具。

2.1.2. 2 药物保管

美罗华原液应储存在2~8℃的冰箱内避光保存, 药液应现配现用, 配制好的药液室温下可保持稳定12h, 如不能立即使用应置于2~8℃冰箱内, 24h内有效, 严禁剧烈晃动。

2.1.2. 3 药液配制

由于美罗华不含抗微生物防腐剂和抑菌剂, 因此配制溶液时保持无菌非常重要。配制时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美罗华, 加入生理盐水中, 稀释美罗华的浓度为0.4mg/ml或1mg/ml。抽取美罗华时, 注射器中不能有空气, 抽取和往生理盐水中注入美罗华时动作缓慢并且针头深入液面下, 并轻轻颠倒输液袋将药液混合, 严禁剧烈晃动[3], 避免产生泡沫, 以免蛋白质分解降低药效, 并注意观察配制好的药液有无微粒或变色。

2.1.2. 4 药液输注美罗华是生物制剂, 含有鼠蛋白结构, 应单独一路输注, 以免影响药效[4]。

使用美罗华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 这样既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 又避免了药液的浪费。美罗华用量一般按375mg/m2静脉滴注, 使用美罗华前0.5h予地塞米松5mg静推, 美罗华初始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 缓慢静脉滴注, 约15滴/min, 观察15min无反应调整滴速为每0.5h增快5~10滴, 至50滴/min止, 共2~3h左右滴完。然后美罗华5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 50滴/min, 静脉滴注, 4h左右结束。滴注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 起始滴注2小时内设专人守护, 静滴中密切观察并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患者不适主诉和异常体征的变化, 根据监测情况调节输注速度。

2.2 输注相关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2.2.1 寒战高热的护理

美罗华含异体蛋白成分, 大多数患者在应用美罗华最初12h内易发生发热、寒颤[5]。因此用药前30min我们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注, 嘱其多饮水, 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本组有1例患者首次注射美罗华后2小时自觉发冷, 测体温37.5℃, 予减慢速度并保暖, 鼓励饮水。20min后测体温39.4℃, 立即停止输注, 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并予冰袋降温, 1h后测体温38.2℃, 2h后体温逐渐降至37.2℃, 将余量美罗华按初始速度减半继续输注, 患者体温未再升高。及时协助患者予擦身及更换衣裤、床单, 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与干燥,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2 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护理

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美罗华输注过程中常见的反应, 皮肤可突发瘙痒, 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指导患者穿宽松、柔软、纯棉的衣裤;嘱患者不要用力搔抓, 防止皮肤破损。加强巡视, 观察皮疹情况, 对症状不严重者不需中断用药。本组7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伴皮疹, 均予减慢输注速度, 按医嘱增予地塞米松5mg, 之后症状逐渐好转, 皮疹逐渐消退。在使用美罗华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喉头水肿等严重的输注反应, 护士应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器材。一旦发生喉头水肿的先兆, 立即停止输注, 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患者平卧位、高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注意保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特别是血压、呼吸频率及深度、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并且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本组2例喉头发痒, 经上述处理30min后, 1例症状缓解, 继续将药液按初始速度减半滴注, 未再发生喉头发痒;1例喉痒明显, 经处理30min症状缓解不明显,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后, 患者要求停用美罗华。

2.2.3 低血压的护理

应用美罗华治疗时, 大约10%合并低血压[6]。本组患者使用美罗华前及输注时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 开始每15min记录血压、心率、心律及血氧饱和度1次, 1小时后30min记录1次, 2小时后每小时记录1次, 直到美罗华输注结束。患者血压下降10~15/5~10mmHg, 无明显不适, 继续观察处理。高血压患者用药前12h及输入过程中停止使用降压药。嘱患者卧床休息, 避免突然起身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等, 用药结束后继续卧床4h;将患者可能用的物品置于可及之处, 做好床旁陪护。本组发生低血压1例, 血压降低大于15/10mmHg, 予减慢滴速, 30min后血压恢复至基础血压, 治疗继续。

2.2.4 呼吸困难的护理

出现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是美罗华输注过程中的严重反应, 需立即停止滴注。在输注过程中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观察有无缺氧症状。本组1例患者输注开始后1小时自觉胸闷、呼吸费力, 两肺闻及少许哮鸣音, 立即停止输注, 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经上述处理1小时后症状缓解, 继续将药液按初始速度减半滴注, 未再发生呼吸困难。

3 小结

近几年来, 美罗华已作为治疗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的靶向治疗手段。美罗华是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剂, 进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而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反应[7]。在临床上, 可能无法区别严重的输注反应与过敏反应或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主要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 表现为发热、寒颤、肌肉强直、低血压、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通常发生在美罗华输注开始后30min~2h内[8]。治疗期间只要正确掌握药物的作用原理、配制、剂量、输注速度, 认真做好心理护理,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药物输注相关反应的严密观察和处理是能够预防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或缓解输注相关反应症状, 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应用时输注相关反应的临床表现, 并探讨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患者, 观察其输注相关反应,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75例患者出现美罗华输注相关反应12例, 其中面部潮红伴皮疹7例, 寒战、高热1例, 低血压1例, 呼吸困难1例, 喉头发痒2例。主要发生于第1次应用, 通过及时观察及干预, 除1例外, 余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严密观察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可使患者顺利完成美罗华治疗。

关键词:美罗华,输注相关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于洁, 李娜, 刘毅.氟达拉滨联合美罗治疗CLL/SLL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8) :1460-1461.

[2]张之南, 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24-225.

[3]廖巧芬, 胡晓蓉, 程晓莉.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7) :641-642.

[4]裘益玲, 姚斌连.美罗华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3) :270-271.

[5]李荣, 李兴霞, 曹秀玲.R—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23) :77-78.

[6]关伟华, 宁香珠, 王燕萍, 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6, 15 (1) :67-68.

[7]陈永, 高永艳, 李艳, 等.利妥昔单抗致不良反应325例文献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0, 26 (2) :179-181.

巴利昔单抗 篇4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护理

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为人鼠嵌合型CD20单克隆抗体, 主要应用于CD20表达的恶性淋巴瘤, 也常用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的治疗, 临床应用中往往需要多疗程治疗。作为生物源性的单克隆抗体, 输液反应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常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畏寒、寒战、血压下降, 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样症状。传统上临床常用的利妥昔单抗输注不良方法为:每个疗程均在给予预防性的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之后, 先静脉输注100 mg~200mg的利妥昔单抗2h内输注, 如果没有明显输注不良反应发生, 则继续将剩余剂量在4h~6h输完;全程给予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多参数监测。由于利妥昔单抗输注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国外已经探索成功快速输注新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10年3月引进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的新技术, 对773例次的病人第2次及之后的治疗应用利妥昔单抗快速静脉输注,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进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病人147例, 其中男79例, 女68例;年龄21岁~74岁;非霍奇金淋巴瘤130例, ITP 10例, TTP 7例。淋巴瘤病人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ITP和TTP病人的诊断经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所有病人均在第1次应用临床传统方案利妥昔单抗输注时无明显输液反应, 其中7例病人在首次输注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轻度畏寒、恶心等反应, 经过给予抗过敏药、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减缓输注速度, 加大补液量等措施后缓解。

1.2 治疗方法

符合以上诊断并接受过首次利妥昔单抗常规输注的病人, 排除心脏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高血压及75岁以上的病人;排除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时发生以下3级或4级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病人 (包括对症治疗和/或暂时中断输液无快速反应、初步改善后症状再度出现、需要住院治疗临床后遗症、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 。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应用于第2次以及此后的输注。输注的其他措施类似于第1次, 应用前半小时给予抗组胺药物盐酸异丙嗪片25 mg以及非甾体消炎药泰诺林 (对乙酰氨基酚片) 660mg口服;甲泼尼龙4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快速输注完毕, 利妥昔单抗输注前应用多功能监护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指标, 并记录下基础值。此后将治疗剂量的利妥昔单抗 (375mg/m2) 经注射用水溶解后, 起初100 mg或20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 30min内输注完毕, 仔细观察有无输注不良反应, 没有输注不良反应则将剩余的利妥昔单抗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调整滴速, 60min~90min输注完毕。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 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输注后记录多功能监护的检测值。在快速输注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 监护提示血压明显下降[低于80/50 mmHg (1 mmHg=0.133kPa) , 或高血压病病人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心率显著增快 (较输注前基线水平增加50%以上) 以及其他明显不适症状者, 暂停利妥昔单抗输注, 汇报医生后给予补充补液, 追加5mg地塞米松, 好转后取消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改为常规输注, 并将时间延长到10h。此外, 联合化疗可以和利妥昔单抗输注同一天进行。化疗当天静脉补液量在1 500mL左右, 不足量通过口服补充。联合化疗时预防性给予碳酸氢钠片口服, 每天3次, 每次500mg。

1.3 结果

包括首次接受输注时发生利妥昔单抗输液反应的7例病人在内, 全部病人接受了2个~7个疗程的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 完成全部后续既定疗程的病人达121例。目前仍在接受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疗程的为15例。2例病人因经济原因停止后续利妥昔单抗治疗。所有病人共接受773例次的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2例病人输注过程中出现血压轻度下降, 无头晕、心悸、眼前发黑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征象, 评判为轻度输液反应。经过暂停输注以及后续放慢输液速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处理以及适当增加静脉补液后有效缓解。没有病人因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的不良反应而改为利妥昔单抗常规输注或者退出利妥昔单抗治疗。

2 护理

2.1 输注情况的观察和护理

输注利妥昔单抗时若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一般表现为发热、寒战、强直, 其他症状包括面色潮红、血管性水肿、恶心、头痛、呕吐、荨麻疹, 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缺氧, 甚至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血液检查可有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血乳酸脱氢酶升高等。一般利妥昔单抗应用非常安全, 仅少数病人发生轻度输液反应, 包括心率增快、低热、血压轻度降低等。此时, 密切观察病人的主诉, 注意尿量, 注意观察多功能监护仪的显示, 及时判断, 如果为严重输注不良事件需要立即评判和采取救治措施。

2.2 严重输注不良事件的预案和护理

评判发生严重输注不良事件时需立即暂停利妥昔单抗输注, 就地抢救, 床边备好抢救车, 随时做好心脏按压及急救药物注射的准备, 迅速建立2个静脉通道, 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及药物, 为抢救病人生命创造条件。遵医嘱予补液水化碱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必要时需给予强心、利尿、支气管扩张药、抗休克甚至呼吸支持。病人采取去枕平卧位, 下肢抬高20°~30°, 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 予氧气5L/min吸入, 缓解胸闷、气促症状, 持续多功能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脉搏、血压、心音、心率、面色、体温的变化, 并注意观察全身情况, 注意病人的意识、皮肤的色泽和肢端温度。严密监测尿量, 配合医嘱做好病人血液标本的采集, 急查电解质、肾功能, 防止肾功能受损。给予床栏保护病人, 防止坠床, 加盖棉被, 注意保暖。重视病人的主诉, 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病室安静, 尽量减少紧张气氛, 安慰病人, 稳定其情绪, 以娴熟的急救技术、沉着稳重地为病人进行各种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加强病人心理护理, 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使其顺利度过危险期。待症状消失后可以再次利妥昔单抗输注, 但速度需减慢。视变态反应严重程度给予抗过敏或抗休克治疗, 禁止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

2.3 心理护理

病人大多数为恶性疾病, 疗程长, 利妥昔单抗药价较高, 病人经济上顾虑大, 对治疗效果期望值很高, 往往表现为紧张害怕、焦虑不安、心理压力大。护士应注意: (1) 多与病人进行沟通, 同时向病人介绍有关用药知识、讲解利妥昔单抗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优点, 治疗过程、方案及预后;解释副反应是暂时的, 通过预防措施, 某些副反应可以避免, 以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治疗。 (2) 向病人说明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各种预防性用药的目的和意义。 (3) 告知病人在用药过程中会全程心电监护, 消除病人紧张、害怕的情绪。 (4) 寻求病人家属和亲友的感情和经济支持, 增强病人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4 健康教育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时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绝望, 因此,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做好恶性淋巴瘤病人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缓解、减少疾病复发有重要作用。根据临床经验, 对恶性淋巴瘤病人的健康教育应以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态、预防感染和出血、合理的膳食指导和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主要内容。

3 讨论

利妥昔单抗作为抗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自本世纪以来, 广泛应用于表达CD20的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1,2]。近年来, 也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TP及TTP的治疗[3]。对常见的儿童ITP, 利妥昔单抗是少数几种对儿童安全的有效治疗药物。但作为人鼠嵌合型生物单抗, 潜在的风险是发生输注不良反应, 尤其是变态反应。虽然真正的变态反应极为少见, 但输注不良反应其实较为常见。因此, 利妥昔单抗的传统输注采用了在抗组胺药物和皮质激素保护、多功能监护状态下长时间慢速输注。慢速输注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但却给病人带来了不便, 减少了自由活动时间并增加了心理负担[4]。并且, 对在社区应用利妥昔单抗的病人来说, 由于医疗资源紧张, 提供的监护设备有限, 抢救措施有限, 使传统输注方法难以在社区展开。因此, 改进利妥昔单抗输注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年,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1位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出利妥昔单抗的90 min输注方案, 输注时20%的药量在前30min给予, 其余80%在60min给予。对接受利妥昔单抗和含皮质类固醇的化疗的150例病人以及接受利妥昔单抗作为维持治疗的56例病人的初步研究显示, 这种治疗方案可被良好耐受[5], 未见3级或4级输液反应, 轻度反应无增加。目前这种方案由当地1 200例病人使用, 只有1例病人发生严重反应 (3级) , 并且被成功治疗, 证实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方法可靠。2012年10月19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批准了新的利妥昔单抗静脉输注时间, 新的输注时间为90min, 适用于那些在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3级或4级输注不良反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

我中心应用经验证实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的安全性, 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适合向国内各家医疗单位以及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在应用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时一定要把握好适应证, 必须排除具有较严重心肺合并症者, 包括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高血压病病人, 以及需要排除在首次常规输注利妥昔单抗时出现3级或4级输注不良事件的病人, 这样才能确保病人后续治疗的安全性。此外, 根据国外的应用经验对那些肿瘤负荷高、容易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病人, 也不建议采用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对应用利妥昔单抗的病人群体而言, 接受巩固维持治疗的病人快速输注的安全性要高于仍携带有一定肿瘤负荷的病人。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吴月兵.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 2011, 38 (8) :947-949.

[2]李剑.利妥昔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1, 34 (4) :308-311.

[3]隋涛, 杨仁池.利妥昔单抗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32 (7) :487-488.

[4]冯娜, 孙爱华.输注利妥昔单抗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J].重庆医学, 2009, 38 (16) :2111-2112.

巴利昔单抗 篇5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肠癌,护理

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 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很多病人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 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C225) 又称爱必妥 (erbitux) , 由于其杀伤肿瘤细胞的精确性和极少伤及正常细胞, 现已成功应用于晚期肠癌的治疗中。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肠癌病人13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肠癌病人13例, 男9例, 女4例;年龄22岁~68岁, 平均45.3岁;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 确诊为晚期肠癌;结肠癌8例, 直肠癌5例;临床分期均为Ⅳ期。

1.2 治疗方法

西妥昔单抗每瓶剂量为100 mg (20 mL) 。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 首次计量为400 mg/m2体表面积静脉输注, 以后每周维持计量为200 mg/m2体表面积。在西妥昔单抗给药前30 min常规给予西咪替丁0.4 g静脉输注, 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或苯海拉明50 mg口服, 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

1.3 结果

10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 包括皮肤干燥、痤疮样皮疹、皲裂, 2例出现甲沟炎, 3例出现迟发性腹泻, 3例出现骨髓抑制, 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无一例发生变态反应;13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均为晚期肠癌, 经过多次治疗失败, 而西妥昔单抗价格昂贵, 使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大, 担心治疗后达不到预期效果[1]。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进行疏导, 认真倾听病人诉说, 关心病人, 以取得其信任;为病人及家属提供药物信息、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引导病人理解出现副反应更能说明药物发挥了应有的疗效, 并介绍成功病例。同时, 护士应积极与家属做好沟通, 让家属多陪伴病人, 减轻其心理负担, 以积极配合治疗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用药护理

护士应熟练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西妥昔单抗的保管要求较高, 运输及存放需冷藏, 温度为2 ℃~8 ℃, 禁止冷冻, 开启后应立即使用。西妥昔单抗的配药应在化疗药物专用配置室进行, 用专用箱送至科室。配置人员穿防护服, 戴防护镜、双层手套及专用口罩, 配置完毕应及时洗手。如果本注射液接触到皮肤, 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静脉输注时应用专门的精密药液过滤器输注。为了防止药物外渗, 用药前应行深静脉置管或给予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化疗过程中每周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每次化疗前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B超、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详细记录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行胸腹部CT检查。西妥昔单抗是一种来源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的IgG1嵌合抗体, 故容易产生过敏。为了预防变态反应, 病人必须接受抗组胺药物的治疗, 用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或苯海拉明50 mg口服, 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西妥昔单抗静脉输注从1 mL/min起, 15 min后如有不适, 可适当加速, 最大输注速度不超过10 mg/min, 输注时需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输液完毕后予生理盐水冲洗。给药过程中用全程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至用药后至少1 h, 同时床边备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用药时,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包括有无皮肤瘙痒、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低血压等症状。观察并记录病人心率、心律、心电图波形、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有无异常, 观察体温变化。15 min~30 min巡视1次病房, 直至药物使用结束后1 h。本组13例病人在严密心电监护等措施下均顺利完成治疗, 未出现发热、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及血压下降等反应。

2.3 不良反应的护理

2.3.1 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皮肤毒性反应, 发生率约80%, 于用药后2周内出现[2], 包括皮肤干燥、痤疮样皮疹、皲裂、甲沟炎等, 尤其以痤疮样皮疹为多见, 常见于颜面部、颈部, 也可见于头部、胸背部, 表现为小丘疹、脓疹, 皮肤可有鳞屑, 并有轻微瘙痒感。护士应指导病人穿全棉内衣, 剪短指甲;出现皮疹或鳞屑时, 勿用手抓挠,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干燥, 可适当涂润肤霜, 勿用刺激性肥皂及沐浴露, 将室温调为26 ℃, 不能过高, 以免出汗加重皮肤瘙痒;外出时戴手套、帽子, 穿长袖衣裤, 避免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出现甲沟炎后局部给予碘伏溶液擦洗或浸泡, 每天3次~5次, 每次15 min~30 min, 经过处理, 3 d~5 d症状好转, 停药1周后, 皮疹逐渐减退。

2.3.2 腹泻的护理

腹泻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稀等, 一般在用药1周至1个月后出现。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温和食物, 避免刺激性、过敏性食物及过冷、过热、产气食物[3], 少量多餐。注意腹部保暖, 防止受凉。保持肛周清洁,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 温水坐浴, 并在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的大便次数、量、形状及有无腹痛等情况, 遵医嘱口服止泻药物。本组3例病人在用药1周后出现腹泻, 给予口服洛哌丁胺2 d后症状缓解。

2.3.3 骨髓造血系统抑制的护理

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对骨髓造血系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常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白细胞<3.5×109/L, 中性粒细胞<1.0×109/L时, 应暂停化疗并遵医嘱行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如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100 μg或150 μg皮下注射[4]。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时, 应给予保护性隔离。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做好病人的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 指导病人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 用软毛刷刷牙, 防止出血, 并观察体温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本组3例病人出现Ⅱ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 经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d, 连续2 d后升至正常, 未出现发热现象。

2.3.4 其他不良反应的护理

包括乏力、恶心、呕吐等, 一般比较轻微,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好转。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生物治疗日趋重要, 而分子靶向治疗是21世纪抗肿瘤治疗的重大进展。作为代表药之一, 西妥昔单抗是第1个在全球获准上市的人鼠嵌合型的IgG1单克隆抗体, 可以特异性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结合, 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 从而阻断整个下游信号途径的传导而发挥抗肿瘤作用[5], 提高晚期直肠癌病人的有效率及生存期。用药前护士应认真学习该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其配合;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调整输液速度,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护理, 尽量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严格操作规程, 通过护理干预, 增强病人信心, 减少不适感, 保证给药顺利进行, 以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红霞, 陆宇晗.1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33) :3529-3530.

[2]孔秋焕, 邹本燕.爱必妥联合开普拓治疗肠癌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8, 14 (6) :775-776.

[3]刘英新, 王春英, 王斐, 等.爱必妥化疗导致腹泻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9) :815-816.

[4]陈墨, 周彩存, 张杰.力比泰与泰素帝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29 (3) :54-57.

【巴利昔单抗】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校选址下一篇:供用电合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