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

2024-06-08

三控(通用11篇)

三控 篇1

我国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且利用效率不高、病虫害发生程度较重、过量施用农药、高产田后期易发生倒伏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发出水稻“三控”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控肥(对氮肥的施用总量及前期的施入比例进行适当控制,以促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控苗(适当对基蘖肥中氮肥比例进行控制,以增加有效分蘖)、控病虫(使群体的通风透气性增强,田间的群体结构得到较好的优化,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效果,进而降低农药使用)等,实现水稻产量及收入增加的目的。2007年通过广东省的科技成果鉴定,2008年、2010年均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生产的主推技术,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我国水稻生产的10项主推技术之一。作为广东省水稻生产中的主推技术,目前在各地的粮食高产创建及水稻示范等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广东省继抛秧技术后的又一项应用面积超过66.67万hm2的水稻生产新技术。2010年10月,广东省农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兴宁市的水稻“三控”技术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通过比较,产量约10 750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13%。通过在水稻生产中推广“三控”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的用量,还可以降低农药的施用量,增强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增产10%,增收2 000元/hm2左右。目前,该技术不仅在广东省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在广西、江西、海南等地区也得到了推广,推广总面积已超过266.67万hm2,水稻总产增加145万t,成本节约了18亿元左右。

1 选择优良品种

各个地区水稻田间的土壤肥力水平、气候等因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要结合实际选择品质优、产量高、对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对于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生产区,适宜的水稻品种包括株两优819、丰优299、中浙优1号等。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要求种子的千粒重在27 g左右。不同的水稻品种,一般播种量也有区别。对于常规稻,早稻、晚稻的播种量分别为75、60 kg/hm2;对于杂交稻,早稻、晚稻的播种量分别为26~30、22~26 kg/hm2。

2 培育壮秧

早稻播种要在日均温稳定达到12℃时抢晴天进行。晚稻的播种时间要结合所选水稻品种的抽穗安全期及合适的秧龄等进行确定。对于采取湿润育秧方式的,提前备好秧田,与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10,且基肥可施入41%三元复合肥300~375 kg/hm2,然后在水稻进入2叶1心时施断奶肥,可选择尿素37.5~45.0 kg/hm2、氯化钾37.5~45.0 kg/hm2等;水稻移栽之前3 d左右,追肥作为送嫁肥,可施入尿素65~75 kg/hm2。若选择抛秧的方式进行移栽,则育苗的秧盘(434孔)密度宜为975盘/hm2左右,结合水稻苗情灵活选择施入的送嫁肥用量;若选择机插的方式进行移栽,则秧田与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80~100)。水分管理上,不同的时期有一定的差异,1叶1心之前,保证沟中有适当的水即可;进入2~3叶,灌浅水,与湿润相结合;3叶后,田间灌浅水层,切记不可将心叶淹没[1,2]。

3 科学施肥

结合当地前3年的水稻平均产量,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18%左右作为当年的目标产量。地力产量即为稻田不施肥时的水稻产量,单季稻、早稻、晚稻分别为5 500~6 700、3 700、5 200 kg/hm2。结合目标产量及地力产量,确定要施入的氮肥量,一般依据为稻谷产量每增加100 kg,需要增加纯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5、2~3、4~5 kg。各种氮肥比例的控制上,一般基肥占比在50%左右,分蘖肥、穗肥、粒肥分别占20%、20%、10%。氮、磷、钾肥的比例以1.0∶0.3∶0.8为宜。早稻、晚稻的分蘖肥施用时间分别为水稻移栽后的12、9~12 d,穗肥的施用时间分别在水稻移栽后的30~35、25~30 d。当发现田间的水稻颜色较正常偏深,或者群体的密度过大时,可适当地降低施氮量并推迟施用的时间。水稻进入抽穗期后施入粒肥。以直播稻为例,具体的氮肥施用分配上,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分别占20%~25%、40%~45%、20%、10%。施基肥时将全部的磷肥、1/2的钾肥施入,剩余的钾肥1/2用作分蘖肥[3,4]。

4 适时移栽

选择抛栽方式或者湿润育秧方式进行移栽的,早稻、晚稻的秧龄分别以25~30、21~25 d为最佳。选择机械的方式进行移栽的,早稻、晚稻适宜的秧龄分别为20~22、15~18 d,一般叶龄处于3~4叶为最佳。移栽的规格控制在20 cm×(17~20)cm,移栽密度控制在27万~33万株/hm2。

5 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结束后,生长前期,田间的水分宜浅,以营造利于返青、分蘖的水分条件。当田间的苗总数量达到有效穗数的85%左右时即可进行晒田,切记不可重晒,当出现倒2叶至剑叶开始有尖冒出时停止晒田,后面保持田间有较浅的水层;抽穗后,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式,以实现养根、保叶的效果;断水的时间一般在收割前的6~8 d[5]。

6 病虫害防治

结合病虫害的预测,坚持早防、早治的原则,统一安排用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若病虫害没有大面积发生,而是发生在局部,则只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局部防控,不可大范围用药。药剂选择上,最好选择毒性低、残留期短的植物性或者生物农药。为了对早稻田的叶瘟病进行预防,可在水稻移栽前3 d左右喷75%三环唑900 g/hm2左右1次;对水稻田的1代二化螟进行预防,可提前喷施40%三唑磷乳油1 500m L/hm2左右;对晚稻田的3代三化螟进行预防,可喷施40%三唑磷乳油1 500 m L/hm2左右;对晚稻田的稻飞虱等进行预防,可在田间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左右。水稻移栽后的35~45 d,重点做好纹枯病的防治工作;在水稻进入破口抽穗期后,要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纹枯病的防治,喷洒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等;稻瘟病防治上,可喷洒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可喷洒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50%乐果乳油等。稻飞虱的防治上,可喷洒2%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

摘要:结合水稻“三控”技术的应用概况,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科学施肥、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水稻“三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农荣,钟旭华,程飞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进展(摘要)[J].中国稻米,2013(4):146-147.

[2]梁广成,李侠涛,杜敏.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汕头市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09(3):29-30.

[3]凃新红,黄农荣,邹华旭.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仁化县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25-26.

[4]黄农荣,钟旭华,郑海波.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07(5):16-18.

[5]戴宇勋,黄农荣,黎金英.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9(3):20-21.

三控 篇2

厨房、仓库控制原料新鲜度

使用新鲜优质的原料是出好菜的前提,在我们酒店,不新鲜的原料不允许销售。原料不新鲜的界定范围很大,不仅仅包括变质、变色、过期的,还包括第一天出库却没有用完,及已涨发、解冻、冲水而没有用完的原料。

例如我们根据销售量预测出,周一至周四每天约需要新鲜排骨15千克,周五至周日每天约需要25千克。但周二只销售了13千克,剩余的2千克排骨尽管没有变质,也属于不新鲜的原料,不允许冷藏起来次日接着销售,而是直接划入“公共区”,用来制作员工餐。因为排骨每被冷冻、冷藏一次,就会损失一部分水分和蛋白质,做出的菜口感发柴。

控制原料的新鲜度,要通过厨房和仓库协作。每天出库前,仓库接到出库单后,马上检查行政总厨的签名,核对数量,若发现与规定数量差别超过10%,则马上与行政总厨联系,得到确认后再出库。

厨房部领原料时,要当面清查种类、数量、质量,并在仓库留档的出库单上签字确认,一旦领走,仓库不再对出现问题的原料负责。同理,加工原料前,每个档口的负责人都会确认原料,一旦确认,上一个环节的人员不再对出现的问题负责,依此类推。

用这种方法看上去会增加原料成本,这时“公共区”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公共区”是指酒店每月的员工餐、试菜、打折菜、免单、原料过期等产生的支出,数额控制在月营业额的1%左右。只要严格控制每天的出库量,一般是不会出现为了确保原料新鲜而使“公共区”支出超额现象的。

当然,这种做法也要灵活掌握,辽参等高档原料就不适合上述原则。因为涨发一批辽参约需两天,每批至少可以保存使用两天,但超过允许使用期的,一样不能销售。全员控制菜量、刀工和装盘

菜量是否充足,装盘、刀工等是否符合标准,是考验一个酒店是否诚信经营的重要砝码。为了控制菜量,我们酒店的每个菜所用的主料、辅料、调料的数量及熟制后的重量,所配盘子的重量,装饰物重量等都有严格规定。每个切配厨师都备有电子秤,切配好后马上过秤,确保菜量充足。作为检查,出菜口也配有电子秤,菜品交到传菜员手中前先过秤,允许每道菜出现50克以内的误差。如果出现菜量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出菜口可以马上叫停,立刻调整,并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将所有记录报给行政总厨,落实责任。

关于责任划分,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直接责任人负主要责任,其他责任人负连带责任。例如我们酒店中一直卖得很好的粤菜小炒“风吹肉炒芥兰”,需要用

风吹肉50克,净芥兰200克,调料50克,所用盘子重约300克,制作好的菜品上桌前为550-650克。在出菜口过秤时为700克,则这道菜明显超标,出菜口的师傅要马上将超出原料—风吹肉和芥兰按1∶4的比例取出,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果菜品只有500克,就要通知粤菜厨师长,安排负责该菜的师傅重新制作一份。多用的原料由该菜的切配师傅承担50%的主要责任,与该切配师傅同组的炒锅、打荷以及粤菜厨师长、行政总厨平均承担剩余的50%连带责任。如果出菜口的师傅没有发现,或发现问题却没有及时调整,被其他人发现后,全部责任由出菜口师傅承担。

再如,“苔蘑土豆片”需要用6寸浅窝盘才能体现出菜品的立体感,颜色搭配才美观。但这次使用了6寸平盘,如果在出菜口被拦下,则负责这道菜的打荷师傅承担50%的主要责任,炒锅师傅、鲁菜厨师长、行政总厨承担剩余的连带责任。如果这道菜在备菜间被拦下,除了上述4人,出菜口师傅、传菜员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这道菜在巡台时被发现,则从炒锅师傅、鲁菜厨师长、行政总厨、出菜口师傅、传菜人员、服务员到营养师,都要负连带责任。

同样,菜品形状、刀工不符合要求,餐具有破损、不干净等带来的问题,也按照上述办法划分责任。若菜品中有杂物,在还没有上桌时被发现,从切配到发现问题人员前的人,平均分担责任;如果被客人发现,则由包括前厅经理和服务员在内所有与这道菜有关的前厅、后厨人员平均承担责任。

这种责任划分方式有效地督促各个岗位的员工参与到控制菜品工作中来,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扯皮,也会让每个员工明白,酒店不是老板个人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经营好。

新鲜的排骨才能使用

经多次冷藏的排骨做菜口感会受影响

正确的盛器能有效提高菜品档次

传菜员、营养师控制菜品温度

目前,很多酒店都十分关注热菜的入口温度。我们酒店地处黑龙江,本身就不占温度优势,所以如何为菜品保温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把握的。

控制菜品温度的是传菜员和营养师。

对于每一道热菜,我们都规定好上桌温度,例如辽参等高档原料制作的菜温度不低于85℃,猪手等胶原蛋白含量高、容易凝固的菜品温度不低于88℃,粤式小炒的温度不低于75℃,带汁、芡的菜不低于85℃„„

为保持菜品温度,我们专门配备了托盘盖,菜品离开出菜口就用托盘盖盖好,运送5米即能送入装有散热管的传菜电梯,再经传菜员快速送入备菜间,都是处在保温环境下,温度降低量控制在2℃左右是允许的。所以如果菜品到传菜员手中没有凝固、出水、变凉等问题,基本就能保证菜品的温度。

营养师确定菜品温度的方法是。在备菜间通过手感感觉。如果托盘盖不凉,盘底不凉,菜品表面没有凝固,无汁或少汁菜盘中没有大量汁水,则这道菜就可以上桌,反之就要通知负责相应菜品的厨师长加热或重做,并做好记录,下班后报给行政总厨。如果某道菜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则需要马上提醒客人这道菜要尽快食用。若营养师没有把握好菜品温度而遭到客人投诉,则全部责任由营养师承担。通过传菜员和营养师的工作,可以避免客人以菜凉等为由要求退菜、换菜,而使酒店损失增大,也可以有效减少与客人周旋的时间、次数,避免给酒店带来负面影响,对让客人高高兴兴、明明白白消费有不可小觑的贡献。酒店菜品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一:菜品标准化、量化的重要性讲解.1:标准化和量化的定义是建立在中央工厂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其目的是规范菜品操作和有效的成本控制、达到菜品从根本上质的变化稳定和提高起到重要性作用。

2:标准化和量化首先是以中央工厂为基础制定标准、加强中央工厂的技术力量、复杂的环节由中央工厂统一掌握和掌控、省掉中间环节(众多不稳定因素都是因为同一种技术由多人制作和操作而导致的不稳定)已达到稳定化和健康化发展和提高。

3:节省技术人才的技术合理利用、有效降低劳资成本、可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劳动力(俏江南的优点是利用每一个劳动力高效的生产接近日本国的效率)、这是靠我们有效的模式和企业文化管理所产生的。

4:中央工厂首先是以技术力量为核心的一个机构、包括菜品研发团队、菜品监督团队、菜品培训机构、都是由中央工厂来落实和执行、所以餐饮企业连锁机构的定义必须是以中央工厂为基础延伸到每个店和岗位。

5:随着企业店面不断的扩张和发展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岗位的设立和责任的落实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使命、那就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企业需要的是效益、效益最直接的就是利润和市场前景。

二:模式的形成和落实执行

1:首先我要讲的是、谈到中央工厂菜品标准化、量化管理、这是一个体系的建立、体系所涉及的就是岗位责任和职权范围、执行力度和执行方式、我个人认为在一个企业执行方式永远比执行力度更为有效。

2:中央工厂必须要具备各岗位的技术人员合理搭配和运用才能使之起到关键性作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菜品质量的稳定和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各店劳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3:具体落实方案首先从中央工厂入手、制定标准的操作手册(分为各个岗位的标准量化和细节操作方式)、培训手册(全面的整本细化到每个菜品操作流程和量化标准)、成本卡(按出成率计算出每道菜品的细化成本在计算出综合成本、出成率的标准制定(有助于各店规范供货商送货及验收要求和质量控制得到保障、以及对采购的要求提供标准)。

4:首先是对厨师长的统一要求和进行系统培训、各店的厨师长都是技术型管理、通过培训和标准手册进行菜品质量监督和落实并严格按标准执行菜品管理(这样你就有了对菜品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稳定)、在由中央工厂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各店各岗位员工进行统一要求和培训、指导和引导贯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和运用。

5:我想只要我们往这方面去做、最多在两个月时间内各店的菜品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也能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质量的稳定和理论操作培训能有一个标准的质料、掌握和学习起来有方向感、操作起来有标准。所以高质量的菜品不一定要高技术人才才能做好、这是目前降低劳资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连锁企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菜品管理模式。

三:厨房程序化管理

1:所谓程序化管理就是层层负责制、不越级处理问题、不越级汇报问题、但厨师长可以直接指导或吩咐每一个岗位人员、可以对各岗位提出建议或要求和处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的去说明具体管理制度和操作内容。

营销“三控”:在金字塔尖起舞 篇3

于是,定位高档的黄金叶特制“茗仕之风”在历经磨难后终于如期上市了。“茗仕之风”担当的企业责任就是通过“茗仕之风”这个产品的塑造带动黄金叶品牌的飞跃,以改变黄金叶低档品牌形象,最终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知名顶级品牌。这样一个产品的上市,让郑州卷烟总厂完成了一次品牌的完整构建。

战略性行动:构建金字塔顶层

一、品牌塑造:追求高度

经过反复讨论,“茗仕之风”的品牌传播语确定为“居高自远,茗仕之风”,“居高自远”取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在《咏蝉》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简缩语.可谓一语双关,既代表“茗仕之风”的顶级名烟形象和产品的高品质,又代表目标群体追求高远的心境和超然洒脱的人生高度,非常适合现代名人雅士的消费潮流,而且易于传播。

事实上,在上市之初,可谓历经艰辛,因为是高档产品,也必然需要在价格上进行体现,因此如何突破价格壁垒就成为关键性的难题。

二、面临难题:价格双刃剑

对于高档卷烟产品来说,价格的定制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生死的环节。郑州市场400元以上价位卷烟市场年销量在1200箱左右,而品牌集中度相当高,主要是中华、苏烟,占75%以上,其余为芙蓉王、熊猫等品牌,所占比重很小,这对于河南高档卷烟市场来说是一个机会。

但如何定价呢?这成为烟厂决策层一件颇为头疼的问题。黄金叶高档品牌定位刚推出,定价过高唯恐市场不认可,至少不能高于中华卷烟的价格;定价偏低就缺少礼品市场的调性,何况“茗仕之风”软包老产品也是300元/条的高档产品,应该高于这个价格。于是,经过多方面的研讨和考证,最终确定零售价为500元/条。这个价位使得新产品一上市就赢得消费市场的热切关注,尤其是恰到好处地迎合了河南高档卷烟礼品市场的需求。事实上,中华高档卷烟产品针对节日需求的提价和限量控制,也留给了“茗仕之风”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当前一些零售100元/条的产品,留给商业公司的毛利率就已非常高,郑烟考虑到这一因素,做出了“茗仕之风”留给零售商更高利润空间的决定,由于并不期望该产品上量,最终敲定了低于300元/条的市场批发价。而恰恰是这个批发价给产品后期运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低于300元/条的市场批发价,而零售却是500元/条,存在如此高的市场差价,如果对终端商户控制不力,必然会因为商户之间的竞价销售导致市场价格的混乱,尤其是春节高档卷烟礼品消费高潮时期,春节过后礼品回流到市场必然会加大产品零售价格的混乱程度,也必然大大降低高档价位的产品形象。最终,很有可能背离产品定位和使命,并导致这个产品丧失良好的市场前途。

三、解决之道:三剑合璧

由于这种特殊的产品定价,以及新产品上市承担的历史使命,使得新品上市操作不同于普通卷烟产品,而且卷烟行业销售的特殊性也决定这个产品上市操作更不同子其他快速消费品。于是,“茗仕之风”采取了“三控”的原则。

1.控点:遴选重点商户

控点原则是:其一,遴选出信誉好、店面豪华、位置较好、遵守商业规则、服从企业管控且有高档烟销售能力的商户;其二,在销售原300元/条“茗仕之风”业绩较好且经营规范的商户;其三,这类终端商户主要包括商业公司的直营店、大卖场或者大型连锁商超、大型的百货商店、大型名烟名酒专卖店。在郑州市区选择销售中华、金芒果、芙蓉王等名优卷烟销量最大的前50名中的30~50家烟酒店,进行限量投放销售。其他各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选择1 2家以内的终端商户进行投放。选定这些商户主要是考虑他们的店面上档次,位置具有宣传价值。

2.控量:阶段性限量销售

第一阶段,控点商户一次购进“茗仕之风”的数量必须限制,一次购进不能超过5条。产品上市第一阶段,只陈列不销售,借此营造市场需求氛围。

第二阶段,按照各地市的市场消化能力给商户制订访销量,并注明“销售中”字样。

第三阶段,调整限定的数量,适当放宽每次产品访销数量,尤其是在春节消费高峰阶段,提高商户的每次访销量,满足必要的市场需求,在高端消费群体中营造口碑传播。

3.控价:严格操控限价销售

严格控制产品零售价格,尽量保密市场批发价。“茗仕之风”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巨大的价差空间,虽然初衷是希望商户的综合利润高于中华和芙蓉王香烟,但这种差额极易导致价格下挫、伤害品牌形象,高档烟的品牌形象一旦受到损害,则很容易导致品牌运作的失败。

对于企业来说要解决产品价格硬伤.还要有三种策略必须到位:

其一,零售价阶段性保密,如果企业和商业公司沟通顺利,让商业公司给商户的批发价也是500元/条,然后每个月进行每条批零差之间的销售返利,这个策略是弥补价格缺陷最好的举措。

其二,向国家烟草局等相关单位协调产品批发价,在产品投放前期,尽快和国家烟草局协调将“茗仕之风”产品的批发价格上调至400元/条以上,保障产品较高的市场零售价格.维护高档品牌形象。

其三,引导并掌控商户经营,严格控制零售价格,利用给商户每月销量奖励的形式,鼓励与督促其按标准零售价出售,并随着限量出售、品牌打造等市场手段的实施,逐步营造“茗仕”奇货可居、众人追捧的品牌价值。

通过以上的价格策略,新产品刚刚上市就在郑州市场掀起良好的销售态势,尤其是通过大范围高消费人群派送、终端形象展示和公关活动的推广,这个品牌在上市两个月内就很快成为河南卷烟市场的一个新宠。

战略性反思:完成品牌金字塔的布局

应该说,多规格品牌战略既是出于内部竞争的需要,以促使各个品牌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更是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的商战需要。根据不同的战略目的,不同品牌担负不同的使命。

一、以高端产品塑造市场形象

郑州卷烟总厂的黄金叶是中国烟草行业的著名品牌。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趋同、顾客权利上升的新时代,成功的策略可以形成差别优势。而高端的品牌形象就是打动消费者、形成品牌形象的关键优势,也是一个最佳的策略。另外,也为了继续维护知名品牌的形象.黄金叶品牌也需要一个高端产品以保持其市场位置。而50元/盒的特制“茗仕之风”则定位高端,也担当起了品牌形象的重任。

二、以中高档产品紧跟竞争对手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实力的顾客群体,利用高价格的高端品牌同低档低价的产品展开竞争是不明智的。因此,需要利用中高档产品提升品牌的大众化的群体形象,并进行侧翼维护和巩固市场。8元/盒的“世纪之星”定位中高档,作为利润型和竞争性的产品,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和打击对手的有利武器。

三、以中档产品应对价格战

价格战一直是营销的关键词之一。因此,将郑州卷烟总厂延伸到中端市场.通过4元产品“世纪之光”走向了四通八达的销售网点,借此完成了价格阻击战的目的。

事实证明,多规格品牌金字塔组合策略是郑州卷烟总厂一个成功的、重要的举措。最终在品牌建设上,郑州卷烟总厂建立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品牌组合,实施错位经营,突出主导规格,发挥了其带动作用一一这是一个成功的战略。

三控 篇4

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框架下, 构建有力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体系和管控机制可谓是重中之重。绍兴电力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工作部署, 在推进融入大运行和大生产体系建设中, 一手抓管理提升, 一手抓规章执行, 逐步构建起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管控有力的变电检修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目标管理体系 (以下简称“三控”体系) , 有力提升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

绍兴电力局的变电检修安全生产“三控”体系构建, 经历了探索实践、系统形成、持续改进三个主要阶段。“三控”体系的运行着重解决变电检修作业现场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管理与控制, 是对变电检修现场安全管理的细化、深化和具体化, 是安全生产综合预控法的继承与发展。

2 安全管理控制四要素

管理控制学控制原理认为, 组织中的控制活动是通过组织的控制体系来完成的, 而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手段等四要素构成, 就变电检修范畴而言, 主要包括:

控制目标———防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 防管理层面的薄弱环节, 防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等方面。

控制主体———由现场总负责、现场安监员、专业现场负责人和工作票负责人等组成, 具体落实集中检修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 指导执行层正确认真地执行。

控制对象———由工作班成员组成, 整个控制活动的执行者, 要求正确认真地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既定任务。即“六定”管理法, 指“定人员、定状态、定地点、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

控制方法与手段———分为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现场控制主要通过运用《变电检修作业指导卡 (书) 》, 设立专职监护人, 加强安全稽查, 使用设备状态核对确认单, 执行变电作业风险控制卡等。反馈控制在变电检修工作结束后, 运用MIS系统下达检修试验报告, 收集反馈执行情况, 专业审核试验结果等。前馈控制把管理者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偏差有所察觉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最大的优点在于“防患于未然”, 如进行风险辨识与风险控制等。

3“三控”体系的构建

“三控”体系是一种应用于现场安全控制的方法论, 主要由现场安全组织、现场安全监督、现场安全控制三大体系构建而成。其中现场安全控制体系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个目标、二种手段、三种模式、四个重点、五大过程”。

(1) 一个目标, 即实现变电检修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

(2) 二种手段, 即变电检修标准化作业、变电检修安全风险控制。

变电检修标准化作业。以变电设备检修为例, 主要由设备管理标准化、作业计划管理标准化、作业前期准备工作标准化、设备停役方式标准化、生产组织方式标准化、检修作业过程标准化、检修装备标准化、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检修项目闭环管理标准化等九大部分组成。

变电检修安全风险控制即综合考虑作业项目的重要程度、技术难度、对电网的影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后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对作业风险的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定级、审核和执行三个主要流程。变电作业风险辨识, 涉及所有一、二次设备, 几乎涵盖所有专业, 各项作业既有专业的特殊性又相互关联, 因此, 要从专业特点出发, 综合分析, 有针对性地辨识风险。变电作业风险评估, 是风险预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检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分级, 根据评估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对变电作业风险控制, 可通过作业过程中实施《变电作业风险控制卡》, 实行检修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 实现作业全过程安全控制。

二种手段的有机运用———开展风险预控工作。变电检修作业采取专人负责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方式, 在全面摸排和评估各变电站风险点的基础上, 建立变电设备静态安全风险库, 全面辩识和评估各专业作业过程所涉及的动态风险点, 建立变电检修作业风险防范手册和辨识范本, 在作业前对作业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同时对照风险库和辨识范本中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参照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卡, 使各工种的作业风险都能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库、防范手册和辨识范本中的所含风险点实行定期滚动修改, 同时重点考虑新增、改造设备的风险摸排和控制。推行检修作业指导书, 主要包括风险控制卡、检修工序质量控制卡。检修工序质量控制卡包括检修工序控制与检修质量控制两大功能。检修工序控制主要包括检修设备的工序流程, 明确检修人员作业对象, 作业范围。通过检修过程的工序管理, 使检修人员在有序安全检修作业的同时, 及时掌控整个检修进程。检修质量控制主要包含检修设备的一些重要信息如设备技术参数、检修次数等信息, 明确检修人员、检修项目、要求及要达到的检修质量标准, 保障检修设备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变电检修作业指导 (卡) 书》把安全风险预控与设备检修、施工标准、工艺、检修质量等要求相结合, 以相关标准、检验规程及制造厂家的说明书为依据, 根据国网公司编制要求编写。通过具体应用可把风险控制落实到每项检修作业中, 做到对每一检修设备单元中每一阶段、每一部分工作进行确认、控制, 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三种模式, 即全部停役、分片停役、单一间隔三种检修模式。全部停役集中检修是指以一个变电站为单元, 除直流系统和检修临时用电系统外, 其他设备全部停电作为检修对象, 并规定在一个时段内完成所有设备的检修工作。一般为当天停役, 当天完成, 当天复役。分片停役集中检修是指以变电站中主变台数和分段母线为单元, 实施分片轮流停电检修。一般一天一半, 两天完成。单一间隔集中检修是针对变电站内单独某一间隔的停电设备集中于同一时段完成的模式。

(4) 四个重点, 即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检修质量、作业环境安全控制。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工作地点的不安全环境, 特别是要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 提高检修质量, 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 从而消除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监理工程师考试三控计算复习技巧 篇5

1.熟记知识点,剖析教材例题。

掌握记忆教材知识点,并将教材知识点运用到试题中,最好将教材里的例题,一道一道统统解答一遍,万不可偷懒,掩耳盗铃。从例题的解答过程中,剖析题型,分析解题思路,最终形成属于自己解答计算题的技巧。

2.选择套题练习,查缺补漏。

待监理师考试科目三项控制知识点熟记后,选择一份有答案,有解析,比较好的套题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将自己熟记的知识点运用到试题中,从中知道自己哪块薄弱,根据自己的弱点,查缺补漏。

3.历年真题演练,做到心中有数。

演练监理师考试科目三项控制近几年的历年真题,了解计算题部分的考试题型及考查点。通过历年真题的演练,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既能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也能找到解答计算题部分的技巧,

以上便是监理师考试科目三项控制计算部分解答技巧,希望能助你监理师考试备考顺利。

三控 篇6

关键词 晚稻;三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03

控肥、控苗和控病虫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的核心,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采用三控技术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水稻的施氮量、苗峰和病虫情况,来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栽种绿色健康稻米的目的。2015年,在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高田垌开展了三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希望通过实施晚稻三控施肥试验,掌握水稻三控栽培的技术特点,了解三控栽培技术的效果,为今后推广水稻三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选择仁义镇三联村高田垌农户罗扬平责任田作为试验田。试验田面积为484 m2,是本地典型的水田,交通方便,肥力中等,排灌良好,沙壤土,为双季稻田。

1.2 试验品种

根据仁义镇三联村高田垌的实际情况情况选择适宜试验田种植的博优1167作为试验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为117 d左右,属于大穗型品种。

1.3 试验设计与要求

试验设三控施肥和对照施肥2个处理。将试验田平均分为三控区和对照区两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均为242 m2,各处理区间筑田埂分开,田埂用农膜包裹。三控区和对照区禾苗的移栽方式都统一采用人工插植,确保基本苗;在秧苗期对“三控区”和对照区实行统一管理;在大田期,三控区按三控栽培技术进行施肥管理,对照区按常规栽培法进行施肥管理。

1.4 栽培管理情况

1.4.1 育秧方式

三控区和对照区都采用抛秧盘方式育秧,每667 m2大田用561孔抛秧盘50张,每50张抛秧盘施45%(15∶15∶15)挪威复合肥1.5 kg、17%葵花牌壮秧剂0.6 kg作基肥,移栽前3~4 d,667 m2施尿素3 kg加氯化钾2 kg作送嫁肥。

1.4.2 大田施肥管理

在大田管理期三控区和对照区采取不同的施肥管理策略。三控区根据目标产量(600 kg/667 m2)和地力产量(300 kg/667 m2)确定每667 m2所需的肥料总量,并按照纯N 15kg/667 m2,P2O5 7.5kg/667 m2,K2O 13.5 kg/667 m2的比例进行施肥。对照区按农户施肥惯例,与上年同一季节采用相同的施肥方法进行施肥。三控区和对照区具体施肥情况如表1、表2所示。

1.4.3 水分管理

三控区禾苗移栽后在分蘖期保持浅水层,当全田苗数的目标有效穗数达到80%左右时(约18万苗/667 m2)开始露晒田,到二叶抽出期(移栽后40 d左右)停止晒田,此后保持在浅水层直到稻苗抽穗,抽穗后田间内保持适宜的干湿程度,收割前7 d左右断水。对照区按农户常年的灌溉方法进行管理[1]。

1.4.4 病虫害防治管理

三控区和对照区2个处理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法相同:使用相同的农药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施药,统一管理。本次试验依据稻田内常见的病虫害类别选用抛秧除草剂、百螺敌、多靶标、井冈霉素、吡蚜酮、广屠、异稻瘟净和扶稻8种农药,根据专业用药标准对福寿螺、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穗颈瘟等6種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根据试验田稻苗生长情况,本试验分别于8月6日、8月10日、9月12日和9月21日进行了4次不同的施药,施药类别和分量参照稻田具体情况和专业用药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控栽培技术对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试验对三控区和对照区稻苗的分蘖情况和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所示。

分蘖方面:三控区在对照区之前进入分蘖高峰期,三控区分蘖速度较快;三控区无效分蘖情况明显减少,三控区无效分蘖数量少于对照区,三控区分蘖态势比对照区好。

苗数方面:三控区苗数呈平稳上升趋势,最高苗数得到了有效控制;对照区苗数发展变化幅度大,苗数增加不稳定,最高苗数起伏不定,最高苗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生长发育方面:三控区禾苗均剑叶挺直,青枝腊干,三控区禾苗生长发育比对照区稳定,三控区生长态势明显优于对照区。

综上,三控栽培技术能有效控制禾苗分蘖情况和苗数,对禾苗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稳产高产”目标的实现[2]。

2.2 三控栽培技术对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分析

试验于2015年10月29日对试验田主要病虫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控区每100丛稻田内稻飞虱的数量比对照区少232头;三控区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均明显低于对照区,其中三控栽培技术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三控区内纹枯病的病虫率降低了14.4%,病株率降低了17%。

综上所述,三控栽培技术在晚稻栽培期内能有效防治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降低了病虫害的为害率,对防治病虫害存在积极作用。

2.3 三控栽培技术对经济性状的效果分析

试验分别对2个处理的经济性状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显示:三控区的实际产量为509.9 kg,对照区实际产量为452.1 kg,三控区比对照区增产47.8 kg,增幅为12.8%。从晚稻产量构成的各个经济性状来看,三控区有效穗比对照区多0.68万/667 m2;三控区成穗率比对照区高10.04%;三控区穗总粒数比对照区多14.1粒;三控区结实率比对照区高1.6%;三控区千粒质量比对照区多0.2 g。说明三控区增产是有效穗、成穗率、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5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控制总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从而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是实现增产目标的有效途径,三控栽培技术对晚稻增产的作用明显。

2.4 三控栽培技术对经济效益的效果分析

试验调查发现:三控区每667 m2稻谷产值比对照区高169.9元;三控区每667 m2稻田的施肥成本比对照区少42元;三控区每667 m2稻田纯收入比对照区高211.9元,三控区增收21.4%;三控区产投比高于对照区。

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三控区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控栽培技术对晚稻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3]。

3 结语

“三控”施肥技术是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技术进行氮、磷、钾的合理搭配,注重中后期的施肥方法来增加穗粒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争取高产。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三控栽培技术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栽培技术对晚稻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今后水稻栽培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江杏.水稻三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10):33.

[2]应国勇,刘诚,刘栀,等.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1):76-79.

[3]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等.三控施肥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7(5):13-15.

三控 篇7

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龙川县的示范推广应用情况

水稻“三控”技术作为一项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食物安全的新技术, 其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龙川县从2006年开始在龙母、鹤市、麻布岗、车田试验示范。据统计, 2010年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为61.8%;推广应用面积为42 866.7 hm2。经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专家组实割验收, 2010年龙川县“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核心区的产量为9 451.5 kg/hm2, 比同地区前3年习惯施肥产量 (8 455.5kg/hm2) 净增稻谷996 kg/hm2, 增产幅度为11.8%;按稻谷平均收购价2.30元/kg计, 2010年新增产值2 290.8元/hm2, 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525.0元/hm2, 2010年增收节支2 815.8元/hm2, 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控”施肥技术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核心区实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控”施肥技术应用到位率达到100%, 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100%, 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大面积稳定增产。

2 推广应用的保障措施

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保证技术到位, 坚持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移栽插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的“五统一”技术路线,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重点选用国家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和省确认的农业主导品种, 以核心区带动辐射区均衡增产增效。

2.1 加强组织领导, 大力推进示范推广

农业局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成立了由副局长担任组长的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实施领导小组, 各镇都成立了水稻“三控”技术的实施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为水稻“三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2 整合各种资源, 形成技术推广强大合力

龙川县把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与标准农田建设、低产田改造、优质粮工程、植保工程和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整合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相关资源, 加大投入, 扎实有效地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集成、展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 注重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创品牌相结合。

2.3 把“三控”施肥技术列为主推技术

2008年开始把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列为主推技术, 集成推广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鼠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应用, 进一步发挥“三控”施肥技术对龙川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为粮食生产实现增产稳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4 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到户到人

一是外引内联, 通过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合作, 整合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 加快龙川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步伐。二是上下联动, 切实把推广该技术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来抓, 印发施肥指导意见。三是印发施肥建议卡。龙川县组织有关专家, 编制简明易操作的“三控”施肥技术建议卡, 向全县种粮农民发放, 使农民尽快掌握“三控”施肥技术。四是创办高标准示范片。以核心区带动辐射区的“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有机整合农业科研、县、镇、村推广机构, 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家和技术服务队伍, 形成强大的技术合力, 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 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 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推广通道, 加快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3 推广应用的主要做法

3.1 坚持示范试验, 现场观摩交流

召开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现场推广会, 在水稻生长关键季节, 组织农业相关人员、技术专家、农技人员、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 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三控”施肥技术示范试验现场, 进行观摩。现场会邀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讲解, “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户对应用该技术的感受现身说法, 让农民看得见、问得着, 发挥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点带面, 促进全县“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推广的全面顺利开展。

3.2 加大宣传, 扩大影响

为了更多农民认知、掌握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宣传工具, 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扩大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的影响, 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 取得明显成效[3]。开展科技下乡咨询活动、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三控”施肥技术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节本增效、生态环保以建立节约型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3.3 抓好技术培训, 注重专家授课和现场指导

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重点培训乡镇农技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村干部, 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开展, 把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列为主要培训课程, 专门聘请省级专家到全县各乡镇对农民进行授课, 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 还充分利用县级农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 在全县各乡镇各村进行巡回技术培训与指导, 每到肥水管理和病虫草鼠螺防治时期, 技术服务队还深入田间地头, 了解农民实际需要, 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着力提高技术入户率。

3.4 注重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 绿色防控

一是农业防治。指导农民适时犁耙田, 清除稻田菌核, 压低螟虫基数;各村统一栽培品种和播种时间, 培育无病虫壮秧, 减少桥梁田;及时处理割后稻草, 犁耙沤田;合理密植, 科学管理肥水。二是生态控害。保护天敌, 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 发挥天敌控害作用[4]。三是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光性, 采用电子灭蛾灯诱杀害虫。四是生物防治。推广Bt防治水稻螟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和稻鸭共育治虫治草等技术。五是化学防治。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丙溴磷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噻嗪酮、异丙威、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纹曲灵防治纹枯病;三环唑、稻瘟灵等防治稻瘟病;抗凝血杀鼠剂 (杀鼠迷、敌鼠钠盐、溴敌隆) 防治农区害鼠。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可提高水稻产量, 改善稻谷品质, 确保稻谷价格, 项目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根据统计, 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2 866.7 hm2, 直接经济效益12 070.4万元, 总投入653.45万元, 新增纯收入11 416.5万元, 总投入产出比为1∶17.47。项目实施后, 当年平均新增纯收入2 664元/hm2。

4.2 社会效益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单实用, 适应性广。全县举办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培训班70期, 培训人员9 170多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7.2万份 (包括新品种种性介绍, 栽培技术要点, 病虫鼠害防治技术等) 。只要按“三控”施肥技术规程操做, 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为粮食创高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较好地解决了龙川县习惯施肥的陋习, 促进水稻的安全高产, 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增加农民的收入, 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 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 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推广通道, 加快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实现农业科学发展,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新技术, 协调高产与高效、安全、环保的关系,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实现科学及时预测, 多重措施并举, 合理适时施肥打药, 进一步提高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平:一是高产稳定, 增产增收, 2010年增产幅度11.8%, 倒伏大幅减轻, 抗逆性强, 稳产性好。二是省肥省药, 安全环保。通过与农民习惯施肥法比较, 2010年“三控”施肥技术可节省氮肥用量41.2%, 节约肥料成本45.1%, 氮肥利用率提高67.9%;少打农药30次, 可节约化肥农药、人工525元/hm2以上, 化肥面源污染明显减轻, 生态环境系统明显改善, 降低农药残留, 确保稻米食用安全, 保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5,6]。

5 推广前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与龙川县传统的习惯施肥相比, 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提高氮肥利用率, 施肥次数减少, 肥料面源污染减轻。龙川县农民施肥习惯:早造一般施肥4次, 晚造一般施肥4~5次, 而“三控”施肥技术一般施肥3~4次, 可减少1~2次施肥。二是中期无需晒田, 叶色能自然退赤, 转色顺利, 可以有效地解决早稻生长中前期天气经常雨水多、无法晒田的难题。三是病虫害发生轻, 从而减少农药施用量及次数, 提升稻米质量安全, 实现减排降耗。四是增强抗倒伏能力。五是后期熟色好, 有效穗及结实率高。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县的水稻生产增产增效, 规范技术模式, 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落实, 提升高产创建成效, 示范带动全县水稻大面积均衡稳定增产增效,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6 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部分田块施肥水平未达到“三控”施肥技术要求, 增产潜力未全部发挥。集约生产程度低, 农户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千差万别, 应用该技术存在较大难度, 很难真正完全按照技术规程、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肥, 影响效果。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 加强与农民间的协调和沟通。

(2) 农民技术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整合好该技术相关配套技术的基础上, 加大对镇、村两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 着力提高农户对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技术水平。

(3) 该技术推广普及还有待进一步大力实施示范带动, 推广应用过的农户普遍接受采用该技术, 仍需加强有效的宣传, 辐射带动效应还需继续强化。

参考文献

[1]何健灵, 李茂禾, 钟旭华, 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12) :24, 31.

[2]黄农荣, 胡学应, 钟旭华, 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12) :21-23.

[3]黄农荣, 钟旭华, 陈荣彬, 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效果及增产增效原因分析[J].中国稻米, 2009 (3) :54-56.

[4]凃新红, 黄农荣, 邹华旭, 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仁化县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12) :25-26.

[5]田卡, 钟旭华, 黄农荣.“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6) :150-157.

三控 篇8

1“三控”管理的目标

项目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 应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PDCA) 循环工作方法, 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在目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 存在很多的环节对施工质量影响如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人的因素、社会环境等其它条件, 因此要想做好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不断的提高施工质量, 对各类型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以及各工种岗位人员、施工环境要进行很好的统筹按排, 这些是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最重要基础。

施工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能够保证按合同约定时间内完成工程的交付使用, 最大限度减少支出, 降低建造成本, 因此在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 需要由企业的负责人和承包商共同来签订完成工程项目所需的工期合同, 在所以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 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开工时间和施工进度进行编排, 科学利用工作面, 争取时间, 合理压缩工期, 使相邻专业工作队的开工时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搭接施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能够严格的按照有关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 (若专项工程) 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来组织实施。同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做好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 能够将实际进度计划和计划进度进行对比, 如出现进度偏差后, 需要对其偏差原因分析, 找出引起偏差的原因, 从而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减少或避免相同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 保证工程项目在规定的合同期限内完成。

施工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目标, 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来说, 必须要做好实施阶段的施工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 能够保证工程项目严格的按照成本计划行成本支出, 一旦出现各种消耗和支出超过成本计划范围外, 需要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成本分析, 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尽可能的以最低成本来完成的工程项目的施工。因此工程项目的在整个实施阶段, 都必须要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成本,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成效, 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 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支出, 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互相监督,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2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三控”管理措施探讨

2.1 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管理质量, 实现质量控制的高效性, 必须要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项目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 按照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和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各法规性文件。一方面需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的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要求, 编写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 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具体建设情况目标, 制定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提高了工程项目建设操作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对于项目质量控制工作顺利开展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在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 加强对施工人员、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管理也是保证施工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 人的因素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 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指直接履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建设项目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实体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能力。因此人员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要想不断的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就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升, 能够促进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过程中,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展工作, 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坚持以质量控制为标准开展施工操作。

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标准完成每道施工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 能够充分的保证施工质量, 对工程施工工序做好严格控制, 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都达到了既定的验收标准要求后才可以开展下一道工序施工, 同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监督管理, 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而能够调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施工步骤上需要加强设定质量控制点未经检查验收不得施工, 实施重点控制。

2.2 进度控制措施

施工进度控制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依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条件制定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对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详细的编排, 这样可以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同时在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的考虑可能影响施工进度执行的因素, 比如设计变更、自然环境因素等, 对于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需要做好提前计划和进度控制。

对于已经完成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需要严格的按照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施工操作, 保证每项施工工序顺利开展, 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施工偏差, 从而采取有效的纠编措施来减少偏差, 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计划顺利。

要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建设人员进行职责划分, 使得其能够各司其职, 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有利于施工建设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 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有的工程项目可能需要建设几年, 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技术已经发生了更新, 因此需要对更新的施工技术进行论证和审核, 确定可行后可以应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 这样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进度计划的有效执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需要定期向监理单位及其业主上报相应的施工进度, 申请进度款项结算, 对于保证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该阶段的施工成本数据等也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工程成本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为能够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2.3 成本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 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成本管理制度, 在施工实施阶段, 需要根据项目建设要求, 制定高效的施工成本控制计划, 同时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先进性, 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不定期的对施工成本计划进行分析, 制定有效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从而加强对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械使用成本三方面的控制, 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损耗, 提高机械设备的施工利用效率, 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良好控制。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开展“三控”管理, 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 保证施工进度, 做好施工成本控制, 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只有充分的把握这“三控”管理基本任务和目标,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建筑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 做好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 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侯君双.加强建筑项目工程三控管理的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4, 16∶48.

[2]朱建章.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3∶167.

[3]李文明.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2, 20∶16-17.

[4]赵天亚.浅析加强建筑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J].科学之友, 2013, 06∶104+132.

三控 篇9

1 三控课程概述

三控监理课程也被称之为三控三管一协调, 是目前监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包括三控课程、三管课程和一项协调过程。这种课程体系是基于传统的三控两管一协调为基础加上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形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1 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是指项目实施阶段 (包括设计准备、设计、施工、施工前准备各阶段) 的进度控制。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用控制措施, 确保项目交付使用时间目标的实现。

进度管理在施工中存在着不符合性, 人力资源的配备是否充足、材料物资的确定是否及时、机械设备的运行完好率、方案工艺的明确性、施工环境的有利营造均是进度控制的关键因素。

在施工中两方面的因素要严格控制:其一设计的不完善或专业设计上未汇总论证, 而是根据现场施工逐步调整, 将严重影响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完善与实施, 将会导致施工组织系统的不确定性, 直接影响进度计划的实施。其二物资材料的确定, 如不能及时确定, 施工方案及工艺也就不能及时确定, 尤其对于加工周期长的材料, 将严重影响整体施工的合理安排甚至扰乱整个施工计划。

对于施工环境, 和谐的环境将有力促进施工进展, 如不和谐, 将会造成众多障碍间接影响施工, 此方面也要努力营造及及时沟通。

1.2 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加施工的承包商, 按合同标准进行建设, 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 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

施工的质量控制, 强调预控为主、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有下述二方面:其一设计先天性不足, 导致功能不完善、工序衔接漏项、工艺不符环境质量要求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其二合理的技术方案与工艺是促进质量提高与改善的关键, 组织方案与工艺的技术论证是一个重要环节。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把好四关:物资材料进场检验关;样板引路关;施工过程三检关、报审验收关。

1.3 安全控制

工程投资 (成本) 控制→针对施工单位是成本控制, 而对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来说, 就是投资控制了。不是指投资越省越好, 而是指在工程项目投资范围内得到合理控制。安全控制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 设计方面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不存在施工中无法采取防护措施的设计内容。

第二, 必须保障安全措施费用的有效投入。

第三, 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或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设置、配备。

2 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控课程体系内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 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工作过程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它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课程体系。而是根据典型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来构建课程体系。

2.1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系统化的实际丁作过程相联系。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1 首先进行岗位 (群) 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采访等方式, 对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岗位工作作任务进行总结归纳。明确了典型工作作任务与职业行动能力, 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定位。

2.1.2 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分析, 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

所谓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 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 是完成目前工作的岗位要求。

2.1.3 然后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 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 最终南行动领域转化而来, 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又高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

2.1.4 创建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 开发教学项目。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 注重工学交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的融合, 确定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2.2 课程构建

2.2.1 在行业领导、企业专家和院校监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共同参

与指导下, 对监理监理员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分析, 对于监理员应具备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进行分解:a.知识目标:监理监理员必须掌握监理工程相关的技术、工程监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所需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等。b.能力目标:监理监理员必须具备对工程现场监理的岗位技能, 即对工程项目进行“三控、三管、一协调”的能力;c.素质目标: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诚实公正等良好的监理职业素养。

2.2.2 基于以上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监理员的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了

《监理工程监理实务》、《监理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程概预算》, 《工程进度控制及项目管理》等四门专业核心课程与之对应, 并以《监理工程监理实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起点, 构建了以核心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形成为主线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结束语

课程建设应遵循先导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行业性与地域性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多元整合和整体优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资源配置、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监理课程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 专业建设必须纳入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重组的参照系, 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从而体现出高职课程特色。

摘要:新世纪是一个经济时代, 也是一个知识时代。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其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行改革, 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职业院校教学中, 课程建设与教学体制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也是完善教学体系的核心工作, 更是目前教学工作的主要重点及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控课程体系的开发, 并阐述了监理技术专业的相关开发流程。

三控 篇10

在理论上、学术研讨交流上, 还可以发挥作用。但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 这个概念就不太起作用了, 有时就根本不起作用。那么现实中的安全生产的定义, 是个什么内容呢?归纳提纯为:在生产全程中、出现和产生的危险、隐患, 都是在人们完全控制下, 的生产全过程。这样人们在生产全过程中就能够把危险和隐患的排除与控制当作必须主要工作来抓。生产全过程的危险和隐患就必须先排除后控制 (排除不了的就一定要控制住) 。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就是排除危险和隐患、同控制危险和隐患的全过程。

2三控

2.1投资-建设一个项目或完成某项工作所付出的可以用货币丈量和统计的劳动报酬集合。

2.2进度-建设一个项目或完成某项工作所付出的可以用时间丈量和统计的劳动时间集合。

2.3质量-建设一个项目或完成某项工作所付出的可以用某个标准和图纸来衡量检验优劣结果的标的。

3安全生产与三控的关系

3.1安全生产与投资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劳动历史过程中, 是劳动生产推动人类不断从原始落后的生产工具 (木、石、骨、陶、金……) , 向不断改进完善领先的生产工具发展。原始手工制作工具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不断被先进生产设备所取代。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社会、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从落后生产方式到先进生产方式无不与生产设备的改进完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其中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同人们对 (人、财、物) 的投入 (投资) 又有着成正比例关系。俗话讲的好有一分 (耕耘) 投入、就有一分收获。生产安全也是如此,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高速发展, 人们对生产安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如今生产安全投入不仅限于生产工具设备的投入, 而且还在如: (人员、材料、方法、环环……等) 方面加大综合投入要求, 来确保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回归自然完好如初。当然在当今激烈竞争环境中生产安全各要素投入也不能无度, 更不能无投入。必须要有一个基本上的 (最低限制) 法律上要求。即人们在劳动生产全生产过程中即使发生了事故, 也不能对人们造成身心伤害、和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破坏。这里只是一个总体上的要求, 因为各个行业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 (即人、机、料、法、环等) , 所以具体要求也就不能相同。应在动态中进行生产安全与投资关系的控制, 而绝不能只在静态中单一操控。原因很简单, 因为劳动生产过程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用事前准备好的预案中的各备用投入要素来进行投控, 对在建项目而言这只是一次静态控制, 因为预案并不能包含在建项目的全部排控投入要素。这就会出现一种这样事态现象, 如在事前投入准备了防水、放火、防坠落用的工具设备等要素, 却没有准备预防大面积坍塌的工具设备物资等要素, 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却出现大面积坍塌, 在排控和抢险中无相应工具、设备、抢险物资器材等, 使得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变得无法控制。一个失去排控风险工程项目, 生产安全是没有保障的。在安全生产各要素投入中, 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投资是最关键的, 也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项目经理这一层次的管理人员, 应做到一项目、一培训之规定。因为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最直接参与, 最接近工程项目的领导者和管控者。这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生产安全管控的好坏起决定作用, 也对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起关键作用。因为他们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排、控、管、知识熟练掌握程度, 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图纸”“安全生产防控措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项目的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综合要素的把握情况、都是其他人员不能对比的。人们都能承认汽车驾驶人员是交通运输事故的主要制造者和受害者, 因为驾驶人员是车辆的直接参与者和管控者, (属于单个管控体) 。相同点是工程项目与车俩都是“标的物”, 而不同处是车辆的管控体是个体。项目的管控体是以项目经理为主的群体。因此, 在安全生产的管控中, 各要素的投入, 特别是对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投资, 就显得特别重要。安全生产各要素投资 (投入) 与生产安全过程是密不可分, 安全生产各要素的有效投入, 是生产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3.2安全生产与进度的关系。进度有时也叫速度, 可用时间这个参数反映出来。在对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中发现, 十次事故、九次超速。可见进度 (速度) 对生产安全影响有多么的重大。也就迫使的我们联想到工程项目的建造进度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工程进度与生产安全关系分析与研讨。工程项目进度 (工期) 的快慢有他自身科学规律可循, 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计算出来 (计划工期) 。在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 以计划工期为进度控制目标、以实际情况来跟踪调整计划工期的时间, 在建造计划工期内, 可能会出现了人力不可抗拒事件发生 (如: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地震、战争、因地质条件的重大变化, 而造成重大设计变更等) 。调整后所得到的工程进度就是实际进度 (实际工期) 。这里包含了生产安全必须的全部要素投入所占用时间, 及人员培训等。如果按照上述工期来把握工程项目进度, 生产安全就不是个问题了。那么为什么现实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那样与进度有关的安全事故呢?原因就在。他们违背了科学的正常安全生产与进度的关系, 搞政绩工程献礼工程 (抢工期) , 只顾进度、降低安全生产要素准入的要求, 这种只顾进度不顾生产安全的`生产方式,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生产方式中、都是走不远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必须要建立在安全生产基础上。否则建设进度越快, 风险积聚就越大, 事故发生概率及产生的危害就越大。因此要想管控住工程项目生产安全这个闸门。就应先把握住进度这个生产要素不能超速运行。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管控住, 使生产进度始终在科学计算的轨迹上运行, 每时每刻都不能失控。

3.3安全生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单对工程项目而言, 是对标的物检验结果的文字概述, 可用合格与不合格来区分。在科学的投资和进度控制下工程项目质量是有保证的, 是合格的产出品。生产过程也是安全的。但不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产出不合格质量标的物。因为质量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 并不是单一对应关系。对质量的度量依据有很多如:标准、规范、规定、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对具体的工程而言, 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直接依据。而生产安全的前提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来组织建设生产, 才能使得标的质量是合格的, 生产是安全的。

三控 篇11

1 投资成本控制

在项目的成本计算过程中, 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关费用开支进行调控和指导, 并把投资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的预期范围内, 合理控制投资成本。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熟悉和分析项目情况、盈亏概率, 切实参与编制投标书,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 要对人工费进行控制。根据工程量和公司劳动定额, 控制人工总量, 进而控制总的人工费;其次, 对材料用量进行控制。严格审核材料用量, 完善用料制度, 制定经济科学的施工方案, 使用新型技术材料, 以减少用料量, 减少返工浪费现象的发生概率。

2 施工进度控制

首先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计划书。以图纸为前提, 根据合同要求编写好施工进度计划, 并依此分配人力物力和设备材料, 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安排进度。在具体截止时间前要留出一定的时间防范不可预估的工期差。一方面, 项目部要严把材料检验关, 建设单位依据合同规定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项, 以保证工程进度;另一方面, 施工单位在按合同保证好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时, 也要做好工期的索赔工作。只有主动地为工程积极考虑, 才能在施工进度上进行严格控制。

3 施工质量控制

项目部要根据公司设置的质量目标, 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审核标准。要严格把好材料关, 把质量验收标准设置得高过国家标准, 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质量。主体结构的质量直接关乎工程安全质量和工人的生命安全, 材料在采购时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程序, 确保材料安全可靠性。在施工前将技术交底给工人, 让工人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要求进行把握并抓住技术要点和难点。在各工序的产出品及重要的工段, 施工单位先行自检, 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呈交“质量验收通知单”, 监理工程师通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工序。在施工中出现质量缺陷的, 监理工程师及时书面通知施工整改, 直至合格。

4 施工合同管理

首先, 要对复杂的合同内容进行分析, 全面了解合同实施产生的结果, 及时发现合同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及早制定出相关策略, 做好防范措施;其次, 在对合同进行分析后, 应将合同的具体责任有效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和具体工程实践当中;再次, 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分析发现偏离,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调整以达到合同目标;最后要对与合同有关的档案资料规范管理, 比如合同书、标书、图纸等等, 以便查找调用。

5 施工安全管理

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人, 是监理过程中的督导者, 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从公司到项目经理到班组长, 每一级的负责人都要承担相应责任。为确保安全, 需要保证必要安全设施的投入, 并且配备专职安全员落实到位, 以防因建设安全引发的不必要损失。平时要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施工意识, 尤其是对新从业工人或者特定的技术岗位要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 抓好关键工段和设备的安全, 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

6 施工信息管理

施工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工段和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保证项目施工信息方便的获取、存储和流通, 以控制项目建设的相关服务。施工信息的管理包括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行中所产生和流通的信息, 另外也包括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

7 与施工相关的组织协调

工程项目的监理, 离不开人、物、时、空等多方面的科学组织和相互协调。在具体的人力物力、主要与次要、供给和消耗、使用和储存、运用和修整、时间安排和空间排向等各个层面进行科学的组织部署, 达到建设项目最优化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施工过程中, 要以工程技术经济为基础, 兼顾国家建设政策和相关技术法规, 协调运作项目计划和整体要求, 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协调好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工种、各项资源能源之间的关系, 为按时按质完成施工管理的任务而不断努力。

总的来说, 在实际的工程监理过程中, 要把握好“三控三管一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监理工作最初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把握好质量, 控制各种直接或间接发生的费用;在施工进度和安全控制过程中, 要督促设计单位做好施工配合, 及时传达设计变更通知;定期或不定期编写提供监理工作报告, 建立例会制度;加强合同和信息监管, 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监理, 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实现工程的监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弘.建设项目监理模式的变革及途径[J].森林工程, 2009 (3) .

[2]杨新能.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5) .

[3]苑敏, 张百岁, 赵春燕.我国工程监理业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 2009 (1) .

【三控】推荐阅读:

上一篇:萨满文化下一篇:网页开发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