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竿跳高论文

2024-09-12

撑竿跳高论文(精选12篇)

撑竿跳高论文 篇1

撑竿跳高项目是跑、跳和体操融合一体的运动项目,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最复杂、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又很高的项目,从开始启蒙训练到成才,一般要10~15年时间。如果开始启蒙训练的年龄过大,就错过了打下扎实基础的最佳时光,即使以后付出艰辛的努力,采取积极的措施作些弥补工作,其基础也是不够牢固的。“万丈高楼地基起”,由于基础不扎实,从而使运动员以后综合水平的提高受到严重限制。因此,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早期训练至关重要。

一、对撑竿跳高运动早期科学选材和从小培养的正确认识

撑竿跳高技术水平高的一些欧美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选材与从小培养,很有成效。当代许多优秀的撑竿跳高运动员中,有不少人是从10岁左右就开始启蒙训练的。如前苏联运动员沃尔科夫、加陶林、布勃卡等,都是从1 0岁左右就开始启蒙训练的。康·沃尔科夫则是从幼儿园到授奖台的典型例子,前苏联功勋教练员尤·沃尔科夫说:“下班后,我从幼儿园将沃尔科夫接出来,马上就带他去运动场,从5岁起,他就成为运动场上的常客。他同我一起在马路上跑,经常借助一根木棍练习起跳。”1967年沃尔科夫7岁时借助竿子可以跳过1.20米的高度,10岁跳过2.40米,13岁跳过3.20米,14岁时就进入伊尔库茨克撑竿跳高学校。1981年沃尔科夫越过5.84米打破世界纪录。而布勃卡也在10岁以前就爱上了撑竿跳高运动项目,甚至爱到和双杠上由悬垂转入支撑等。器械上做引体向上和悬垂举腿,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练习。在吊绳上用腿和不用腿的爬绳、倒爬,尤其在吊绳上做最接近撑竿跳高技术动作更重要。例如,吊绳上的各种悬垂,4~6岁助跑跳上吊绳悬垂,吊绳上的摆动举腿,沿绳向上展体,以及把这些动作连接起来,从吊绳上做过杆跳等等。本年龄段末,体操训练检查指标为:①引体向上10次。②单杠悬垂向上摆腿,脚触单杠15次。③单杠悬垂翻身上成支撑。④6步助跑跳上吊绳悬垂。⑤2步助跑跳上吊绳向上摆腿,脚触绳子。⑥7.5秒内连续后滚翻5次。着迷的程度。为此,他经常受到严厉父亲的打骂,但还是偷偷地跑去看撑竿跳高训练,并做些练习。1973年伏·彼特洛格教练员挑选了一批1963~1964年出生的孩子,经选拔淘汰后剩下8名,其中就有10岁的布勃卡。在一次测验中,布勃卡跳远4.20米,跳高1.25米,蹲踞式起跑30米4秒6,60米跑8秒6。这和其他孩子的成绩差不多,而引体向上时,使他的教练员大吃一惊,他能在摆荡中引体15次。更使教练员吃惊的是1975年的一次训练中,布勃卡才12岁,已初步掌握了撑竿跳高技术,他光着脚在草地上助跑,用铝竿跳过了3.50米,而且跳过的高度竟超出握竿点50厘米。此后,他被转到1961~1962年出生的年龄组训练。1984年21岁的布勃卡,4创撑竿跳高世界纪录,十多年,他数十次打破室内外世界纪录。成绩仅次于布勃卡并与之争雄的加陶林,也是从10岁起就开始撑竿跳高启蒙训练的,那年他就跳过2.20米。十多年,他是唯一能与布勃卡决一雌雄的运动员,他曾在明斯克训练基地,跳过6.10米的高度。由此可见,前苏联之所以能培养出一大批撑竿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视了科学选材从小培养的缘故。

我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8~12岁年龄组不分专项,主要是为儿童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但由于撑竿跳高技术复杂,除了对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要求高,而且对速度、体操等素质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应吸取外国成功经验,在早期选材上,尽可能使用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手段与方法,在重视对儿童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智力等测验的基础上进行会诊,选一批10岁左右的撑竿跳高幼苗,尤其要把那些非常喜欢撑竿跳高运动、勇敢顽强、身材好、短跑速度和体操素质特别突出又比较全面的儿童选拔出来,进行训练观察,是提高选材成功率的重要条件。这些儿童选出后,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方面,特别要注意培养和发展短跑速度、体操素质,并通过游戏活动,学习撑竿跳高技术。曾多次担任前苏联国家田径队教练员的著名田径专家、苏联功勋体育工作者维克多雅各津指出:“布勃卡具有三个决定性因素:其一,他从10岁就开始撑竿跳高,这使他很早就形成了令人羡慕的专项素质;其二,布勃卡具有短跑运动员的天赋,他尚未经过系统训练时,100米已达到10秒5,撑竿跳高助跑速度每秒9.60米;其三,他对训练的认真、刻苦态度是非常惊人的。”

二、撑竿跳高运动员早期启蒙训练方法探析

(一)主要任务和要求

1.通过观摩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技术录像,激发初学者对撑竿跳高运动的兴趣。

2.学习与掌握短距离跑、跨栏跑和跳远等技能,并发展以速度和躯干、肩带控制力量为主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3.掌握以徒手为主的体操基本技能。

4.学习与掌握分解和相对完整的专项基本技术。

(二)主要练习手段

1.专项技术。

(1)持竿弹性走:左手位于胸前15厘米,右手位于右大腿侧前方,双手握竿,竿子成竖直状,踝关节富有弹性地走步,两肩放松,双臂随走步的弹性做有节奏的轻微摆动。

(2)持竿小步弹性跑:握持竿方式同(1),起动时竿子成竖直状,跑动时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摆动腿有弹性地摆动加以配合。跑的前段步子不宜太大,膝关节不要过于弯曲,中、后段可逐步放开步子,转入自然跑。当掌握了降—举竿技术后,可接降—举竿动作。

(3)持竿高抬腿跑:基本要求同(2),高抬腿时略收腹含胸,膝盖应当高于髋关节,尤其注意两肩自然放松,后段在保持高抬大腿的情况下转入自然跑,并可接降—举竿动作。

(4)持竿扒蹬跑:启动时持竿约45°,持竿扒蹬跑时注意摆动腿与支撑腿的联动配合,以及上肢摆动与下肢的联动配合。

(5)放松持竿跑:自然放松的持竿跑技术对于撑竿跳高运动员尤为重要。放松持竿跑时要求运动员以正确的方式握竿,竿子与地面接近90°,启动后尽可能自然放松、有节奏地向前跑动,练习初期不要过于强调跑速,中、后段逐渐降竿并接举竿起跳动作,距离通常为30~40米。

(6)持竿悬垂走:撑竿竖直,运动员原地站立右臂沿竿上举(左脚起跳为例),握竿高度在右手中指上方约5~10厘米,而后双手握竿于右肩上,竿头离地约20~30厘米,向前走3~5步,当起跳腿前迈时,双手向上举竿,竿头落在起跳脚前约20厘米处,摆动腿折叠,右臂、躯干和起跳腿充分伸展并上举悬垂过竿,过垂直面后以摆动腿着地,继续前行接下一次练习。

(7)原地单、双臂降—举竿:两脚左右分立,双手持竿成竖直状,单臂练习时在前端下落后一手松开,另一持竿手臂当竿子降至45°左右开始举竿,竿头着地与举竿结束必须同步。双臂练习基本与单臂相同,举竿时注意肩、臂尽量放松,利用竿子前端自由下落时所形成的翻转力,双臂轻快地将竿子举起。

(8) 6步降—举竿:双手持竿成竖直状,原地起动,6步助跑做降—举竿练习。练习时前4步降竿,后2步边降竿边举竿。此手段熟练后,教练员可用胶带牵引(运动员右手握住竿子和胶带)进行练习。

(9) 2步连续持竿推跳:运动员在跑道上双手持竿于右肩上,竿头着地。当起跳腿抬起的同时摆动腿做一轻跳(垫步),起跳腿下压时双手向上举竿,起跳腿着地时做推竿起跳,起跳后下落时起跳腿弹性着地,接着连续进行同样的两步推跳。练习时要求运动员动作富有弹性,上下肢协调配合。

(10) 2~3步滑竿起跳:竿头置于穴斗中,右手握下竿尾,跑2~3步,右手同时向前滑竿,最后一步右手上举,左手向上握竿,完成起跳。

(11)短程直竿起跳:6~8步助跑进行直竿起跳练习。要求助跑节奏明显,动作轻松自然,降一举竿动作连贯、流畅,起跳快速、积极。练习时起跳点可适当远些,以利于运动员充分起跳。

(12)短程直竿撑竿跳远:基本要求同(11),握竿点略低,向前上方展体后接转体收腹落垫,熟练后可在1~1.5米架距处放置横杆,进行过远杆练习。直竿技术相对稳定后逐渐转入弯竿起跳及弯竿过远杆等技术教学与训练。

2.综合技能:短跑、跨栏、跳远等。

3.体操:各种倒立,侧手翻,前后滚翻,单杠、吊环以及吊绳的摆体等。

体操素质在撑竿跳高项目训练中,有重要的地位,多年的运动实践表明,凡创造世界纪录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其持竿助跑都具有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插穴起跳又具有优秀跳远、跳高运动员快速起跳能力和体操运动员肩臂的柔和、力量与灵敏协调等素质;蹬离地面后,利用竿子作为支撑及腾空、落地前一系列动作及其准确控制身体的能力,更是一名优秀的体操运动员所具备的。因此撑竿跳高是田径和体操融合一体的运动项目。

我国体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早已名列前茅;我国跳远运动项目已进入世界水平,跳高项目,则有男女三人五破世界纪录。我国运动员在灵巧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这也是我国撑竿跳高项目具有进入世界水平的一个有利因素。可是我国男子在本项目中,却长期以来与世界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技术上的差距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技术上的差距,又与插穴起跳及起跳后一系列动作的体操素质基础不扎实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一般都是从6、7岁就开始培养了,而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开始体操素质的训练太晚,是导致体操素质远远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必然结果。因此,体操训练应在撑竿跳高训练中尽早开展。

早期启蒙训练阶段体操训练内容:根据8~12岁儿童体操训练的特点和要求,发展灵活性、协调性和控制身体的支撑摆动,如单杠悬垂摆,在单杠

4.身体素质:30~100米各种方式的跑,水平方向的各种跳跃,徒手单杠等器械拉引和举腿,俯卧撑,徒手躯干综合力量练习等。

5.心理意识:通过观摩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来培养初学者对本专项的兴趣;通过克服障碍的跨栏,以及有一定难度的体操训练使运动员建立起知难而进、克服各种障碍、战胜各种困难的自信心。

学会放松、自然地掌握与完成所学的任何技术动作,同时注意完成动作时的幅度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

本阶段应当着重抓好专项基本技术与体操技能训练。此外,进行较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及学习、掌握与撑竿跳高相关的各种跑、跳等基本技能。

专项基本技术以分解与相对完整的教学方法进行,首先应当掌握正确的起跳与上竿技术,各种方式的跳远起跳练习可穿插进行。同时学会正确的持竿与持竿跑技术。完整技术练习以短程助跑为主,同时不应过分强调握竿高度和过杆高度,横杆架距可适当放远。

体操训练必须由简入繁,本阶段初学者应当学会各种倒立、侧手翻和滚翻,以提高初学者的空间本体感觉。通过单杠、吊环等器械上的悬垂摆动为专项摆体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年龄小的初学者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徒手练习为主,年龄较大从其他项目转练撑竿跳高者以补练其专项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为主,并可根据情况适当进行负重练习。

从这一阶段开始应当常年坚持进行徒手的踝关节能力训练,练习手段可采用沙坑单足纵跳,以及提踵走和弹性跳等。

年龄小的初学者的一周训练课次4~6次,年龄较大并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6~7次,其中用于技术教学与训练2~3次,体操训练应当保证1~2次。这一阶段原则上不参加任何专项比赛。

女运动员在这一阶段应当较多地采用各种徒手练习,尤其是用体操练习来发展躯干与肩带控制力量、同时加强躯干和肩带柔韧性练习。

撑竿跳高论文 篇2

孩子们很喜欢小蚱蜢,正是秋天好时节,孩子们在观察小蚱蜢跳跃的基础上,有了想学小蚱蜢跳跃的念想,于是,我们就组织了“蚱蜢学跳高”这一户外活动,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叫熟练地掌握双脚向上跳的动作。

2.会正确做出落地动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棍若干、欢快舒缓的音乐如《小红帽》《小白船》

活动过程:

1.队列练习。做好准备活动。

2.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蚱蜢妈妈和小蚱蜢,一起在“草地上”学本领。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利用场地障碍物练习走、跑、跳等动作。学习双脚跳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引导幼儿学说儿歌《小蚱蜢跳高》,“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交易桥,哪个有我跳得高。”

幼儿自由练习,探索怎样跳过三种高度不同的橡皮筋,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小腿一弯用力蹬地向上向前跳起,双脚轻轻落地。

请幼儿按动作要领分散练习,尝试跳不同高度的皮筋,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指导幼儿特别练习“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3.游戏《小蚱蜢跳高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规则:小蚱蜢分成若干组,听到信号后,跳过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然后跑回来,看哪组先完成, 跳过皮筋的时候双脚尽量不要触及皮筋。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幼儿游戏2——3次,教师视幼儿的圣体状况和情绪随时调整活动量,注意幼儿的.安全。

4.引导幼儿坐在“草地”上,一起随音乐做腿部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跳高争霸赛 篇3

上期霸主跳蚤遇到新挑战!挑战者正是名不见经传的沫蝉!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选择了老鹰、金雕、乌鸦、蜻蜓等视力好的动物充当裁判。

先是跳蚤得意洋洋地出场了。平时身材只有3毫米的它,这会儿变得特别大,靠着强壮的后腿,它用力一跳,跳过了160米!

接下来,挑战者沫蝉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它能动摇跳蚤在历届跳高赛中的霸主地位吗?请不要走开,广告过后马上回来。

挑战现在开始!

挑战者姓沫名蝉,人称沫蝉,与树上叫的知了是本家。它的身长只有6毫米左右(它们家族中还有很多不到5毫米长),家族成员众多,几乎全球各地都有它们的身影,由于个头小,又不喜欢漂亮的衣服,常躲在植物叶片上,因此不易被发现,以至于知道它们的人很少,了解它们的就更少了。

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看,沫蝉这次选择了主动出击!它变得和人一样大,身体粗短,却有一对跳跃能力很强的后腿,就像蓄势待发的弹弓,可以在瞬间跳跃中爆发后腿蓄力。只见它一跃而起,轻轻松松跳过了210米高的栏杆,好像一个人轻轻就跳到了70层楼的高度!这个高度是它体长的116倍,当今世上无人能及。接下来,更令人吃惊的是,沫蝉又轻轻松松地跳了几次,而且每一次都很高。

裁判发现,沫蝉不仅跳跃高度超过了原跳高霸主跳蚤,并且速度是跳蚤的4倍多。换句话说,就身体长度而言,沫蝉惊人的跳跃能力超过自然界任何一种昆虫!此外,沫蝉起跳的初始速度也很快,每秒约3.1米,是跳蚤起跳速度的3倍。而且在跃起的体质上,沫蝉也是佼佼者。知道吗?经过训练的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在起飞时最多也只能承受自己体重7倍的重力,而沫蝉起跳时能承受的重力约为自身体重的400倍!

裁判疯狂了!观众疯狂了!

毫无疑问,沫蝉挑战成功!它成了跳高争霸赛的“新科状元”。

(有删节)

撑竿跳高论文 篇4

关键词:体校,运动员,撑竿跳高,心理训练

撑竿跳高作为一种需要克服相关高度障碍的运动,其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在体育学校当中进行撑竿跳高运动员训练的时候,不仅仅对其技术要求较高,更对这些运动员的心理层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体育学校在进行撑竿跳高的运动员训练方面,没有对其心理层面进行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日常训练的心理训练以及竞技心理层面的训练上,相对缺乏系统的思路和对策,所以有一些撑竿跳高运动员不能够发挥出自己更高的水平。因此,对于撑竿跳高运动员进行系统化的心理训练,探索这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撑竿跳高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心理要求特点分析

首先,从撑竿跳高的技术特点上看,其包含的各类运动技巧相对比较复杂,运动员在完成撑竿跳高的过程当中要做到助跑、插穴、起跳、过杆等一系列的动作,整个过程都需要运动员连贯完成,不能够中途有所停滞,包括起跳的过程当中需要掌握速度和节奏,插穴的过程中脚应该在一个准确到位的位置,包括用快速用力的方式起跳、过杆的精确和落地过程当中也需要注重安全,这些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虽然从技术层面上剖析,这些动作都可以进行技术分解,但是实际上看这些技术要领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运用出来的,撑竿跳高的运动员在心理压力上也相对比较大。同时,运动员在进行撑竿跳高的运动过程当中,需要在头脑当中对每一个动作熟悉掌握,在心理上也需要有良好的导向。其次,从撑竿跳高的竞技比赛特征上看,每一个运动员都需要不断挑战越来越高的横杆,并要一直持续到运动员最终跳不过去为止。不断升高的横杆,实际上也会对撑竿跳高的运动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并且随着这种心理上的压力的逐渐增大,最后形成积极的心理刺激。所以,对于撑竿跳高的运动员,不仅仅要有比较成熟的撑竿跳高技术,也需要比较好的临场心理素质。

二、在体校训练中对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思路探究

在体育学校中对撑竿跳高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重点在于训练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感觉。感觉,实际上是撑竿跳高运动员在应对外界环境过程当中,接受的刺激表征信息,这些信息在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当中产生影响,运动员会自己作出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是系列性的组织、选择以及解释的过程。所以,体育学校应该从速度感知、节奏感知以及空中感知三种不同的感知层面,对撑竿跳高的运动员进行感知的训练。速度感知上,需要运动员自己通过多次训练,以此提高对于时间的自我组织和分析,这样在比赛场上能够更好地把握各个分解动作的运动时间,从而纠正或者调整自己的步长。节奏感知上,主要是在听到外部信号之后,对自己一系列动作的调整,长期训练下才能够把握住运动的速度和感觉。空中感知上,因为撑竿跳高的运动员在腾空的时候,是看不到横杆的,背对着横杆的条件下,撑竿跳高运动员需要靠自己的训练习惯,感知横杆所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在体育学校中对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还需要提升运动员的注意力与自信心。在比赛场上有很多外在的干扰因素,运动员必须要全神贯注,避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注意力训练,实际上是帮助运动员逐渐对撑竿跳运动产生心理兴趣,特别是产生成熟的内在动机,也就是热爱运动。运动员把撑竿跳高作为自己的兴趣点,那么整个注意力就会放在运动本身,而不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而运动员也需要动用自己的第二信号系统进行调节,掌握各类语言信号,在练习过程当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注意力。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注意力源自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自信心。所以,体育学校在训练过程当中,应该让运动员意识到自己的运动潜能,并且善于运用自我暗示等方式,让自己克服在赛场上的一些恐惧心理。学校的教练员也应该在平时多鼓励撑竿跳高运动员,帮助这些运动员逐渐形成自己的运动节奏,进而战胜自己心理的恐惧。

三、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学校进行撑竿跳高训练过程当中,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运动员的心理动态,并且从感知心理状态、自信心、注意力等层面进行训练,提高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综合心理素养。对于撑竿跳高运动员而言,只有成熟的心理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水平。教练员也要帮助运动员逐渐强化成功点、弱化失败点,有针对性地肯定这些运动员的训练成绩,让运动员用更高昂的斗志和信心继续投入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因此,从心理训练层面提高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体育学校日常训练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单保海.高校撑竿跳高训练“过竿技术”中使用教具教学的实验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跳高作文400字 篇5

等了一个上午,我的第一个项目终于来了——跳高!我看着其他班的高个子一个个都顺利地跃过横杆,再看看自己,中等个子,暗暗下决心:和他们拼了!

轮到我了,我跑呀跑,来到横杆前,两腿一蹬,不费多大力气就跳过去了。这时,只剩下几个小个子跳了。他们起跳点偏远了,就一连串被淘汰了。

第二回我也是顺风顺水。

第三回来了,横杆升到了我的一半高,能跳过去吗?再看看我的队友,他们都比我高啊,就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嗯!小个子怎么了,小个子也不比高个子弱。

可是,我这一跳失败了,队友们来鼓励我,我们搭手,击掌,又变得精神起来。可是,接下来的两次我还是失败了,因为我的起跳点偏远了。

我也被淘汰了……

俯卧式跳高教学新尝试 篇6

1、不切合实际、忽视重点

教学实践证明,摆动腿摆起的高度受横杆高度影响,在横杆远端较低的条件下,练习者不可能主动地提高要求,去完成快速而且充分的摆腿动作,而摆动腿充分的高摆正是合理起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强化,它就会直接影响起跳效果,这不仅限制了跳高技术的重点——合理起跳技术的养成与巩固,还会使本应自然连贯的起跳与过杆技术产生脱节现象。

2、不利于正确过杆技术的形成

合理起跳后,摆动腿及其同侧肩、臂在过杆时向内旋扣、摆动腿同时远伸,能带动(或是说需要)躯干俯卧在杆上,因为横杆近端高,练习者会产生害怕碰落横杆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其不敢在杆上做出侧倒、俯卧等动作,练习时身体倾斜、动作不舒展,在杆上旋转或扑过横杆,摆动腿只能迈或绕过横杆。如此练习势必限制正确起跳技术的养成,即使个别练习者能够建立一定的过杆感觉,也很难经受住横杆升高的考验。

3、不利于建立正确的落地概念

由于身体斜过横杆,躯干位置相对较高,摆动腿低摆过杆后完成向内旋扣、远伸必然会迅速下潜并率先着垫,之后身体用臀部着地坐在垫子上。

发现问题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到底采用何种方法既适合学练过杆技术,又能突出体现起跳这一关键技术环节呢?经过试验验证的结论是:改变横杆的倾斜方向,即利用近端低、远端高的斜杆就能解决前述问题。具体优点如下:

1、重点始终被突出。由于远端高(以不低于练习者腰部位置为宜)势必迫使练习者进行迅速而充分的高摆腿,这对于正确的起跳技术的养成与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2.真正利于建立正确的过杆技术。充分的起跳后腾空时间变长,练习者有时间、有机会在杆上体验动作感觉;摆动腿迅速高摆之后在杆上的内旋、向远端伸点动作会非常自然地顺势完成;由于近端低(低于远端约30厘米)可以有效解除躯干碰落横杆的顾虑,练习者可以从容、大胆地在杆上侧倒、俯卧,这对于建立正确的过杆感觉是必要的,而且躯干的顺势侧倾对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幅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建立了正确的落地技术。躯干动作在杆上顺利完成后,会迅速下潜,以肩背率先着垫,自然之中形成了正确的落地技术。

教学实践验证了其合理性:在随机抽取的八人中选择了五名同学随笔者参加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大赛中,与参赛的教师共同展示了俯卧式跳高技术,丝毫不落下风,就纯杆上的感觉(或是给人的印象)而言,参赛的五名同学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

现就将笔者采用的教法展示给大家:首先是传授助跑与起跳技术,然后模仿躯干的俯卧、摆动腿的内旋、伸点等杆上动作(也可以利用跳箱体会,但笔者根本就没用跳箱),而后是更多的采用改进后的斜杆指导学生学练、认真体会。此时如果利用比普通横杆更长些的秆子,会使同一个场地适应不同的练习者,指导他们根据自身水平调整起跳点来选择过杆部位,潜移默化地给不同水平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平台,更能激发他们的学练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撑竿跳高论文 篇7

回顾撑竿跳高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发现,撑竿跳高成绩的提高与撑竿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

撑竿材料大致经历了木竿、竹竿、金属竿和复合材料竿.木竿的最高纪录是由美国的萨姆萨在1906年创造的,成绩是3.78m.在竹竿被广泛使用后,撑竿跳高成绩提高了近1 m(由美国沃梅达在1942年创造,高度是4.77 m).尽管竹竿轻,弹性好,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强度低,握竿点超过4 m后易折断,因此,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运动员多采用均匀、结实、安全的金属撑竿.但金属撑竿的模量高,弹性不如竹竿,成绩提高并不显著,其最高成绩是由美国运动员德比斯创造的4.83m[2,3,4].进入60年代,随着复合材料大量地转向民用,美国率先研发出玻璃纤维撑竿(GFRP),并获得国际田联批准,正式在国际大赛上允许使用,使运动成绩大幅提高.美国运动员斯顿伯格和彭内尔先后跃过了5.13m和5.20 m.此后,多种高性能纤维应用于复合材料撑竿上,出现了如碳纤维竿(CFRP),Kevlar纤维竿(KFRP)等.苏联选手布勃卡更是用新型CFRP撑竿创造了6.15m的世界纪录[2,3,4,5],与第1个有案可查的撑竿跳高成绩(1.83m,1789年由德国人布施创造[1])相比提高了3倍多,与金属竿成绩相比提高1.32 m,是4种材料中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

复合材料的特点是比刚度和比强度高,因此,制造而成的撑竿轻巧结实,弹性又好.复合材料更大的优势在于其可设计性,因此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能力设计出适合他使用,并能充分发挥他能力的撑竿.那么,可否通过复合材料的设计,使运动员创造出更好的撑竿跳高成绩呢?上世纪60年代已有学者研究玻璃钢撑竿的机械能转化[6]、通过竿截面设计提高撑竿跳高成绩[7]、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运动员撑竿跳高过程等等[8].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通过对撑竿跳高过程的大变形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材料撑竿的变形过程、跳高成绩,以及能量的转化效率指标.通过截面尺寸设计,预测了不同材料撑竿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最后以布勃卡的体能参数为标准,为其设计能越过最大高度的等截面和变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撑竿.

1 撑竿跳高模型

撑竿跳高大致由持竿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和展体、转体拉引和推竿、腾越过杆和落地5个技术过程构成[9](见图1),撑竿在其中起着能量储存与转化的作用,它包括:在撑竿跳前半程,撑竿将运动员的动能转化为暂时的应变能,在后半程,应变能被释放,撑竿为运动员提供了向上腾起的能量[7].

对撑竿的设计限制非常简单:撑竿不能包含预存能量,并且必须有单一结构组成.根据IAAF的规则,撑竿可以由任意材料或任意材料的组合制成,长度和直径不限[7].如此简单的规则意味着给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去生产各种各样的撑竿.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高水平运动员一般会使用一系列不同材料和几何形状的撑竿,与其速度、体重等协调一致.图2为一种复合材料撑竿的结构示意图.

撑竿跳高过程虽然是一个三维的运动过程,但从撑竿的变形过程来看,可以将其简化为二维过程.文献[8]在用壳单元和梁单元进行撑竿大变形分析后发现用这两种单元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也将撑竿简化为二维梁进行数值模拟.文献[11]指出在进行人竿能量转换的分析时,可以忽略掉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绕质心运动的影响,因此,在能量计算中,本文将运动员简化为二维集中质量模型.复合材料撑竿结构如图2所示,内层为环向缠绕,中间为编织结构,外层为纵向铺设层.用复合材料层合单元根据撑竿结构计算其变形,由变形计算其等效刚度用于二维梁中.

2 撑竿的力学性能和能量转化效率

在研究撑竿的性能指标时,一般用下式[8,12]进行计算

式中M是运动员的质量,L为撑竿长度,m为撑竿单位长度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V是运动员的起跳速度,H是运动员起跳时握竿高度,YM是运动员所达到的最大垂直高度.式(1)是运动员推竿和起跳的势能差值与运动员起跳时的人竿动能的比值,因此,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撑竿对能量的转化能力.η值越大,则撑竿的能量转化性能越好.由式(1)可知,若YM=L,则撑竿的能量转化性能最佳.

不过式(1)未考虑达到最大高度YM时运动员与横杆的水平距离.若此时运动员距横杆过远,或已在横杆后面,则都无法取得最佳成绩,甚至发生危险.

图3~图5是选用了文献[12]提供的运动员的体能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选择该参数是为与文献[12]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保本文计算的有效性.所选运动员的体重为75kg,单臂举高2.25 m,起跳速度8.5m/s,腾起角20°.当选用3种不同材料(铝、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制造的撑竿时,在不同时刻撑竿的变形情况.3种材料的性能参数见表1,其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纤维体积百分含量为50%~66%时的性能参数[13].撑竿的内外径分别为35 mm和38 mm,运动员的握竿高度为5 m.

图6是撑竿顶点的运动轨迹,表2列出了3种撑竿的YM,η和达到最大高度YM时运动员与横杆的水平距离X,以及运动员达到横杆时的竿端高度Y和据此计算的撑竿的能量转化效率η',

由图3,图4可见,铝和玻璃纤维撑竿在到达过杆位置时,撑竿还处于弯曲状态,由于玻璃纤维撑竿的模量较低,弯曲的程度也更大.以此来计算的两撑竿的效率只有48.9%和30%(见表2).由图6撑竿顶点的运动轨迹可以更清晰地知道YM出现在横竿后面,因此这两种撑竿对该运动员而言太软了.碳纤维撑竿的性能指标η在3种撑竿中是最高的,但撑竿在未达过杆位置时已经弹直,使运动员无法再接近横杆,因此,这种撑竿对该运动员而言太硬了.

3 高能量转化效率撑竿的优化设计

采用不同种材料制作的撑竿,由于材料性能的差异,得到的撑竿的力学性能也会有很大差异.对于体能确定的运动员,当他选用某种材料的撑竿时,他能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多少呢?

仍采用上节中运动员的各项参数,计算出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和势能.同时假定撑竿的重量不超过3kg,并在稳定性理论确保撑竿不会发生失稳的前提下,计算撑竿的变形能.令撑竿的变形能与运动员起跳时的能量相等,通过改变撑竿截面尺寸和长度,得到两者间的变化规律,选定初步的最佳的截面尺寸和竿长值,而后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大变形分析,对截面尺寸和竿长进行校核和调整.

图7为最佳玻璃纤维撑竿随时间的变形情况,由图可见,当到达过杆位置时,撑竿已完全弹直了.图8是3种撑竿顶点的运动轨迹,由图8可见,3种撑竿在到达过杆位置时位移均达到最大值,即YM=Y=L,则撑竿的性能指标也是最佳的.

表3列出了计算得到的铝、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撑竿的最佳截面尺寸和握竿高度.其中以碳纤维撑竿的重量最轻,回弹时间最长,握竿高度最大,性能指标最高.若加上运动员1m多的臂长和半个身长,该运动员使用碳纤维撑竿是有可能越过6m以上的高度的.

4 跳得更高的碳纤维撑竿

布勃卡是撑竿跳高第1人,他创造的6.15m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6.15m是否是他的极限成绩了呢?我们根据布勃卡的体能参数设计了两种撑竿,有可能令布勃卡跳得更高.

据文献[14]报道,布勃卡身高1.84m,体重75 kg,起跳时重心水平速度8.2 m/s,垂直速度2.8 m/s,单臂举高2.45m,腾起角19°.仿造上节计算过程我们设计了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撑竿,一种为等截面撑竿,另一种为沿竿长梯形分布[8]的变截面撑竿.

等截面撑竿的内、外径分别为33mm和35.68 mm,最佳握竿位置可在5.8 m处.变截面撑竿的内径为33mm,均匀段最大壁厚为2.74 mm,变截面段总长为3m,最佳握竿位置可在5.84 m处.若使用这两种撑竿,布勃卡有可能越过6.5~6.8m的高度.

5 结论

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刚度、比强度的特点,是制造轻巧结实,弹性好撑竿的最佳材料.另外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优点,提供给运动员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使运动员找到相对最佳的撑竿,充分发挥他的能力,取得最好成绩.

本文通过对撑竿跳高过程的大变形动力学数值模拟,展示了撑竿材料的性质对撑竿跳高成绩的影响,提供了不同材料撑竿较初步的最佳截面尺寸.说明了通过优化设计,完全有可能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复合材料撑竿,帮助他们取得最佳成绩.

撑竿跳高论文 篇8

关键词:撑竿跳高,教学,心理,大学生

撑竿跳高是由快速助跑有力的起跳及上肢有力撑杆举腿过杆而组成的跳跃项目,是田径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它因技术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和对身体素质特殊的要求,在客观上给撑竿跳高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不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如果在教学中仍按照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学生在练习等模式进行,学生容易感到单调或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撑竿跳高失去练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对撑竿跳高的恐惧感。

1 学生对撑竿跳高练习的恐惧的主要表现

(1)心理紧张,神色慌张,步伐紊乱。

(2)插穴不准,降不下撑杆。

(3)助跑没有节奏、减速。

(4)不敢悬垂,后倒举腿。

2 产生胆怯恐惧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心理现象是共同相应的动因引起的。人的这种现象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主观印象,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经验的综合。要避免和克服这种胆怯现象,应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1 撑竿跳高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练习者既要有快速助跑,准确插穴,有力起跳,上肢有力撑杆后倒举腿过杆,学生必须付出许多体力,承受一定心理负担。因此,初学者会对此引起外抑制的强烈刺激。这种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中达到一定强度时,即引起恐惧的有关神经中枢相对抑制,从而导致大脑工作紊乱,失去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出现减速,插穴不准,降不下撑杆,不敢起跳等现象。

2.2 学生自身素质差。撑竿跳高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部分同学身体素质差没有力量及速度,学习技术动作困难,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2.3 看到其他同学失败或跌倒受伤的场面,会引起胆怯者的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抑制,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从而影响正确动作的完成。

2.4 因病及其他原因缺课,致使前后技术衔接不上,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胆怯的心理。

3 撑竿跳高教学中,克服学生胆怯、恐惧心理的方法

恐惧心理在撑竿跳高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少初学者,特别是胆小的学生对撑杆和横杆望而却步,甚至产生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一些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3.1 讲解生动,示范正确

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要领做法及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讲解的内容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心理上消除胆怯心理。

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看、听、练三者结合,这样在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记忆表象的参与下,以迅速学会单个技术动作。

3.2 降低练习难度,增强学生信心

由于撑竿跳高技术比较复杂,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前对跳高架及横杆有胆怯、恐惧的心理,这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有目的地降低练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的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3.2.1 立撑杆练习:

教学要求插穴、立杆、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手握撑杆斜放于穴斗里,学生助跑起跳后握杆向前立杆撑起。

3.2.2 用橡皮筋代替横杆:

学生对跳高横杆存在恐惧心理。因此,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横杆可消除学生对横杆的恐惧心理,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

3.2.3 撑起举腿引体转身过杆:

助跑起跳插穴、立杆撑起、后倒举腿过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困难很大,但是教师手握撑杆于穴斗旁帮助学生向前立杆,帮助学生撑起举腿、引体转身过杆。这样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技术及节奏,增强学生完成动作掌握技术建立了必胜的信心。

3.3 运用“错觉”克服胆怯、恐惧心理

对于撑竿跳教学的初学者来说,传统教学法﹝降低高度难度﹞刚开始时可能有效但高度逐渐增高学生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一部分胆小的学生仍有畏惧心理而不敢过杆。根据这一情况,可用简易跳高架的制作方法:增加两个跳高架之间的距离,用橡皮筋两端系上重物挂在跳高架上做横杆。由于高度不变,宽度增加,给学生的视觉造成了似乎高度降低的错误感觉,同时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没有危险。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加完成撑竿跳高动作的信心和决心。

3.4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应耐心分析、细心指导,对于其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坚持正面教育。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具有鲜明性、生动性、真实性的图片、资料和比赛录像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让技术好、动作优美的学生做示范,可消除胆怯学生的害怕心理。

3.5 正确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

5.1固定练习法。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能提高学生在练习中过杆信心。一般性练习中返复立撑杆摆腿,抓住悬垂的大绳返复跳撑、举腿、转体落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专项素质,又可通过本体感受器官使受到刺激后的反射活动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

3.5.2 诱导练习法。

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不在杆的正上方而是在杆的前方,身体经常碰杆或砸杆而失败。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撑竿前立不够身体跟不上撑杆,二是摆动腿高抬前摆不够身体重心与撑杆夹角过大,三是悬垂举腿的方向不对。因此,除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外,做一些有力掌握撑杆跳动作技术的诱导性练习,对学生顺利学会撑竿跳高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3.5.3 语言提示法。

在学生反复练习中纠正错误、改进动作时,要多采用“提示”、“强调”等第二信号,如插穴立杆时喊“前送”、后倒举体时喊“撑举”、过杆仰体时喊“后倒”等。用这些语言信号给学生以刺激和强化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5.4 正误对比法。

初学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动作,教师必须用正误对比帮助学生分析正确与错误动作,如速度、角度、方向等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动作不规范等应及时指出错在哪里,再结合正确的示范动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强化动作技术。

3.6 技术教学与素质练习相结合

一般来说,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了应付难度较大和一定危险性的动作能力时,胆怯、恐惧心理就会逐渐消失。因此,进行一些有效的素质练习来增加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动作能力是消除学生胆怯、恐惧心理的主要手段。

3.6.1 速度练习:30米跑和持撑杆跑,加速跑及变速跑等。

3.6.2 跳跃练习:如立定三级跳、跨步跳、跳深等。通过以上练习,可增加学生的腿部力量。

3.6.3 进行各种腰腹及上肢力量。如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悬垂举腿等。

4 小结

1.撑竿跳高教学中存在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心理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撑竿跳高教学中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撑竿跳高教学的恐惧及胆怯心理。

3.在撑竿跳高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有助于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编写组.高等学校教材.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如何进行儿童跳高启蒙训练 篇9

一、抓住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以“速度”为中心,全面发展儿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跳高项目是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目,其动作技术比较复杂,因此,它对儿童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要求很高。

8~12岁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同时,也正处于速度、速度力量、有氧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而这些素质也正是跳高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科学地安排各项素质训练,为儿童运动员今后进行专项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全面身体训练过程中,我们注意根据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儿童运动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和练习手段。我们经常采用的练习手段有:(1) 30~60米短距离加速跑,行进间跑,不同半径的弧线跑;(2)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如:单足跳深、助跑摸高、沙坑内团身跳、挺身跳、各级蛙跳等;(3)垫上仰卧做快速挺髋、快速收腹举腿等练习;(4)各种摆腿、振臂、甩腰、弯腰等伸展性练习;(5)各种滚翻手翻等技巧练习,等等。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求儿童运动员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动作幅度去完成每一个动作练习,以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和快速收缩的能力,从而提高儿童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与动作频率,为他们将来形成突出“速度型”的跳高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儿童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安排合理的训练负荷,从不搞“突出”、搞“强化”;在训练内容和练习手段的安排上,我们力求做到“花样常变、口味常换”,并尽可能多地采用游戏的练习形式,极大地调动了运动员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训练,运动员们的各项身体素质都得到了稳步提高。

二、循序渐进,抓好跳高基本技术训练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目前诸种跳高技术中最为先进的技术,同时又是田径技术中最为困难的技术之一。8~12岁的儿童,协调性好、模仿能力强,可塑性高,是学习和掌握各种复杂技术的最有利时期。当代最杰出的跳高运动员索托马约尔,以及我国著名的跳高运动员朱建华,都是从10岁开始进行跳高训练的。因此说,从8~12岁开始跳高基础技术训练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但是,由于儿童运动员的年龄小,身体素质差,很难在短时间掌握难度较大的完整技术;而且,他们在完成复杂动作时,往往不够准确、容易出现多余动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儿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要严格抓好基本技术的规范化,切不可急于求成,防止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影响以后的发展。

针对儿童运动员的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边学习具有相当难度的技术动作。对于那些难度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的动作技术,我们注重采用了程序练习法,即将复杂的动作技术化解成若干个易被掌握的动作练习(即“步子”),然后再根据技术原理“步子”难易程序,按顺序排列起来,让运动员“一步、一步”地逐次练习,最后达到完整掌握复杂技术动作的目的。如:在教过杆动作时,我们选择、编排了以下“步子”:(1)垫上仰卧做快速挺髋练习;(2)背对海绵垫站立,挺髋后倒“搭桥”练习;(3)原地双脚起跳,背越上跳马;(4)站在海绵垫上,双脚起跳,做背弓和甩腿练习;(5)原地双脚起跳,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6) 3~4步助跑,踩弹板起跳,挺髋挂膝于高垫上;(7) 3~4步助跑,踩弹板起跳,背越过橡皮筋;(8) 6~8步助跑,踩弹板起跳,背越过横杆练习。让儿童运动员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扬长避短,形成符合儿童特点的技术风格

技术训练是跳高训练中的“灵魂”,只有掌握正确合理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才能使儿童运动员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技术环节组成;其中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是核心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在技术训练中,一开始便将重点放在抓好快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上。可是,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我们发现儿童运动员常常因助跑速度过快、起跳腿支撑不住,而跳不起来,训练过后,运动员的膝、踝关节还有不同程度的酸痛感觉反应。经过分析,我们找出了原因:快速助跑时,所产生的起跳力量大,同时产生的对膝关节、踝关节的冲击力也就较为强烈;支撑能力差;因此,助跑速度过快时,运动员往往因起跳腿支撑不住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身体,从而影响了起跳动作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还容易造成儿童运动员膝、踝关节的损伤。为此,在后期的训练,我们在注意加强运动员支撑能力训练的同时,适当降低了对助跑速度的要求,让运动员以“可控速度”助跑,但要求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一步“迈步”快、“扒地”快、“蹬伸”快。“三快”结合,提高起跳效果,加大腾空初速度。此外,为了弥补助跑速度降慢后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适当加大了运动员助跑弧线的速率,并采用了高摆腿和积极起跳倒肩的方法,提高过杆速度。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运动员们逐步形成了以“可控速度”助跑、快速起跳、快速过杆的技术风格。这么多年来,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而无一起伤害事故发生。事实证明了我们的技术要求是符合儿童生理特点,是可行的。

跳高赛场上的镜头 篇10

“462号, 跳。463号准备!”随着裁判的声音落下, 已经站在起跳处的462号运动员憋足劲儿, 跑了几步来到杆前, 借着惯性双脚一蹬, 身子往上弹起, 弓背飞过了横杆。“好棒!”随即, 掌声和欢呼声热烈响起。我看到462运动员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 他蹦跳着从软垫上站起来, 跑向他们班的拉拉队。

待462号运动员从软垫上走下来后, 裁判的声音又喊起来:“463号, 跳。464号准备!”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463号运动员显得有些紧张, 双手不停地擦拭着头上的汗珠, 他眉毛几乎皱在了一起。“糟糕, 他状态不好, 能跳得过吗?”我在场下暗暗为他担心。他的教练走到他身旁对他说:“别紧张, 深吸一口气。”在教练的指导下, 他做起深呼吸, 眉头渐渐舒展开了。只见他退后几步, 借着助跑来到杆前, 趁势一跃, 身体贴着横杆飞了过去。

观众的掌声已经响起, 463号运动员重重地落在了软垫上。他显然受到了掌声的感染, 正想站起来欢呼的时候, 横杆却掉在了软垫上。

“唉!”人群中传出叹息声, 刚才的欢呼戛然而止。

463号运动员见此走下软垫, 立定, 给观众鞠了个90度的躬, 然后说:“谢谢大家的鼓励, 我会继续努力的。”

顿时, 现场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大家从463号运动员的言行里, 看到了不轻易言败的坚毅, 看到了锲而不舍的运动精神。

汽车自主品牌如何“撑竿跳” 篇11

拥有64年品牌历史的萨博汽车,在去年年底最终未能逃脱厄运,瑞典法院批准了其破产申请,还把中国的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拉下了水。对此,青年汽车表示:我们得到了瑞典萨博全新开发的凤凰平台技术,也算是“物超所值”。

曾经靠从低端市场切入,在技术上依靠模仿或“逆向工程”而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汽车自主品牌,近年却不约而同地陷入发展瓶颈。其中,缺乏核心技术是汽车自主品牌最大的短板之一,海外并购被认为是自主品牌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一条捷径。一时间,海外并购、合资成为自主车企竞相追逐的潮流,它们希望通过“站在巨人的肩上”,实现品牌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凤凰平台”价值几何?

通过海外并购,汽车自主品牌能否如愿以偿地借力弥补技术短板?

以“凤凰平台”为例,一方面,萨博汽车具有强悍的产品性能,尽管其老东家通用汽车已经将其研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掏空,但萨博汽车毕竟有着深厚的研发底蕴。对自主品牌而言,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世界级汽车企业的研发、设计流程和标准,弥补与合资品牌在技术上的差距。但从另一方面看,“凤凰平台”只是一个硬件平台,驾驭这一平台的人才已经被瓜分殆尽,而人才恰恰是汽车自主品牌另一个大的短板。因此,青年汽车从“凤凰平台”获得的价值有限。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共识: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最大的差距是在技术层面,但我国汽车工业一直奉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却遭遇失败。今天,合资品牌甚至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有的合资品牌企业甚至取消了“研发部门”,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确实,技术是自主品牌的主要短板之一,但这个“技术”并非单纯物理意义上的技术。

事实上,汽车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于其技术管理能力与生产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是指汽车厂商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技术资源,推出正确产品的能力,是通过人才和制度实现的。生产管理能力则是指确保汽车产品稳定、可靠,将正确的产品转化为可靠产品的能力,是通过设备和技术保证的。国内汽车自主品牌要在竞争困境中破局而出,就必须着手强化这两方面的能力。

品牌突围

面临消费环境(二次购车时代的来临)和产业变革(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双重挑战,除技术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应在哪些方面为品牌加分呢?

对品牌重新定位

汽车自主品牌能否在逆境中实现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市场定位是否精准。恰逢国内汽车普及(首次购车)的大环境,自主品牌切中了消费者在功能性和适用性方面的需求,往往从低端产品或微型车起步,转而制造更高级别的车型。随着进入一次购车与二次购车的过渡时期,汽车自主品牌必须对原有的定位进行提升或重新定位。然而,自主品牌汽车不应轻易放弃原有的定位,而应当逐渐提升产品品质,与消费者强化情感沟通。比如,奇瑞原本已经选定了做全球小车之王的定位,后来却在政绩的压力之下转而同时发布四大品牌,在战略上选错了目标,从而导致业绩下滑和战略迷失。

建立多品牌架构

随着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碎片化,像福特当年依靠一款T型车打天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典型的市场细分方式是通过车的级别进行细分,或者通过价格进行细分。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学会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品牌。比如,吉利汽车目前主打的帝豪、全球鹰以及英伦等品牌分别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细分并非越细越好,这需要考虑企业的资源状况。毕竟每个品牌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在企业整体资源状况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应当考虑如何为每个品牌提供最大的资源,确保每个品牌的成功。曾经高歌猛进的奇瑞近年放缓了前进的步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过多。目前,奇瑞的子品牌数量竟然超过了30个,在实力本来就不如合资品牌的情况下,分配到每个子品牌上的资源必然极其有限,大多数子品牌必然难以存活。相比之下,国内汽车自主品牌江淮、长城、吉利等推出子品牌的速度相对稳健一些。

对自主品牌而言,进行产品细分甚至再细分是必要的,不过要确保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推广,确保推出一款成功一款,从而在满足不同细分需求的同时,不断以子品牌拉动母品牌的发展。

实现品牌文化体系对接

在企业文化方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还缺少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纵观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无不建立了强大的品牌文化。比如,福特汽车以“百年伟业”为核心的积累与底蕴,通用汽车的“底特律汽车文化”,丰田汽车以精益管理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等。

对自主品牌而言,通过并购获得技术固然有其价值,但更应该学习知名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唯有如此,自主品牌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目前来看,并购之后自主品牌最为头疼的问题便是文化对接问题。另外,如果自主品牌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去透支这些知名品牌的资产,不仅难以学到这些品牌的文化、管理经验等,甚至连技术、工艺都很难学到手。

提升产品质量

自主品牌的口碑不如合资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的产品质量不如后者。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石,与其盲目追求品牌,倒不如扎扎实实提升产品质量。在这方面,自主品牌要向丰田学习。丰田的总裁曾经说过:“丰田不造低档次的车,而要造高品质的车。”丰田通过各种成本控制手段把“湿毛巾拧干”,也就是通过精益管理来保证产品品质。

通过多年的“半研半仿”,自主品牌汽车尽管在外观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一些细节、关键工艺上与合资、外资品牌尚有不小差距。自主品牌通过对竞争对手的“逆向工程”而开发产品,在产品上市初期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产品的设计理念、技术要求。同时,迫于竞争压力,自主品牌汽车不可能像一些外资品牌那样进行数百万公里路试,于是,把更多的问题留给了用户,让用户去发现新车的质量点(质量缺陷)。最糟糕的是,汽车自主品牌缺乏对用户抱怨的跟踪、采集和反馈系统,不能将用户抱怨很好地应用到产品的持续改进中去。

从“逆向研发”到“正向研发”

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国内车市也缓缓步入了二次购车时代。相比首次购车,消费者在二次购车时更加懂车,通常会进行升级消费,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或品质。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自主品牌原来的低端路线面对严峻挑战。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是抓住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的契机实现产业升级,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

创业之初,自主品牌通常采用 “逆向研发”模式(又称为“逆向工程”)。具体来讲,就是对合资品牌某一车型的零部件和基础设计进行测绘,然后再进行仿制。受制于技术,自主品牌的创新能力极为有限。比如,自主品牌企业在设计图纸的时候,通常是在合资企业车型图纸的基础上,对大灯、装饰件等细微的地方进行修改,原车型的主体都没有发生变化,新设计的车型里都能看到原车型的影子。而实际上,由于仿制无法保证技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想单纯通过仿制模式来提升技术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在逆向研发的模式之下,中国绝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发展的最初几年,大都把利润用于扩产、增资等,仅拿出来很少部分用作研发。据2011年《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统计,国内在研发投入上处于前几位的东风、上汽、比亚迪三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为49.9亿元,这相当于丰田汽车一年研发费用的1/16。

“逆向工程”适合汽车工业起步阶段采用,今天的巨头如丰田、现代等品牌也走过这一路径,但是走过起步阶段之后,就必须走入自主研发模式。模仿是一柄双刃剑,若自主品牌沉迷于模仿太深而不能自拔,这些品牌的发展前景就令人担忧:模仿永远是跟在别人后面,却不能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相比之下,目前吉利汽车在研发模式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推出的帝豪品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持续提升服务力

从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井喷”之后,抓住汽车普及、国家政策等战略机遇,奇瑞、比亚迪、吉利等汽车自主品牌都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在取得“火箭式”发展速度的同时,自主品牌多了几分浮躁与冒进,为销量的快速发展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服务质量的下滑。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落后等原因,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存在系统上的差距。自主品牌在并购国外品牌时,不仅应当学习其产品工艺、整车设计等“硬实力”,更应当学习其“软实力”,比如服务等。

自主品牌的服务能力透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与渠道成员的关系紧张。2011年,自主品牌与经销商的关系普遍出现紧张局面,这里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限购政策限制了消费能力,对自主品牌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自主品牌本身品牌力较弱,部分经销商“嫌贫爱富”转而投向合资品牌的怀抱。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自主品牌应当与经销商组成平等、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经销商做好服务工作,提升经销商的满意度和积极性。

2.服务渐成短板。比如,在渠道和销售管理上,与强势合资品牌不同,吉利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将最大利润留给了经销商。吉利对经销商的资金投入、店面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也远低于标准4S店的要求,这使得吉利的销售渠道得以快速扩张,为市场份额的提升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对自主品牌而言,应当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一线城市,应当建立4S标准的体验店,而在三、四级市场,可以建立3S/2S标准的服务体系,简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质量,使服务真正成为自身的竞争优势。

3.缺乏危机管理能力。对汽车品牌而言,如果产品出现问题,召回是一项重要的服务。然而,不少自主品牌认为这有损声誉,这是一个误区。召回代表的是一种企业责任,从长远来看,反而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企业长远的发展。统计显示,2011年共有67例汽车召回,进口品牌召回37次,而自主品牌仅有1次召回,这体现了自主品牌在召回制度和服务水平上与合资及外资品牌的差距。

整合全球资源

无论是吉利收购澳洲变速箱企业DSI和沃尔沃,还是“双庞”收购萨博,再联想到稍微早一些的南汽收购罗孚汽车,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些都是自主品牌在国际化视野上的有益尝试。其实,自主品牌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仅靠闭门造车很难实现。通过并购国际品牌,自主品牌可以建立国际化的视野,这也许是并购最大的价值。

另外,自主品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后,还可以借助对方的品牌声誉以及销售网络进入更多的国际市场,这是自主品牌成长的必由之路。尽管背靠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自主品牌仍应当努力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至少也要进入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市场。通过并购沃尔沃等品牌,自主品牌可以通过这些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可利用的销售渠道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开始国际化的布局。

总之,汽车自主品牌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品牌并购不无裨益,尽管有许多的问题,但仍然有很大的战略机遇,因为国内汽车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编辑:王文正 wwz83@163.com)

面对二次购车时代的来临和汽车业的产业变革,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应适时进行重新定位,根据自身资源建立多品牌架构,并逐步建立企业和品牌文化。

影响跳高成绩的心理因素 篇12

1.1 赛前不适宜的激动状态。

在大型比赛前, 有些运动员经常表现为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 经常是一种情绪状态被另一种情绪状态所代替, 其主要由于失败的预感或怕失败的一种表现, 害怕对手, 把对手估计的过高而胆怯。比赛前夕, 教练员应细心观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提醒运动员要学会自我放松, 不但如此, 还要正确估计自己和别人, 在赛场上, 要有一个意念, 飞越横杆, 抛开一切杂念, 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多参加大型比赛, 就能发挥出正常成绩。1.2盲目自信状态。虽然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适宜状态, 但由于运动员盲目自信, 有轻敌思想, 注意力下降, 知觉和思维迟钝。这样, 当比赛遇到意料不到的情况或碰到强手, 就会信心不足, 情绪一落千丈, 束手无策, 导致比赛失败。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 过高估计自己。1.3淡漠状态。由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 抑制过程加强, 表现为运动员兴奋性低, 情绪不高, 知觉和注意过程减弱, 反映迟钝, 意志消沉, 而导致比赛成绩下降。主要因为运动员对比赛不重视, 不想参加比赛, 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 因伤病长期不愈而丧失信心或身体过度疲劳和心境不佳。这就要求教练员在比赛前要多加强思想教育, 给予鼓励, 增强信心, 使运动员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2 消除跳高运动员消极心理因素的赛前心理准备

2.1 要激发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 目标是行为决策的前

提, 要使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激发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 去动员整个机体, 发挥最大潜能, 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 增强必胜的信心, 不断提高训练质量和比赛水平, 去夺取胜利。2.2了解有关比赛和对手的情况, 要了解比赛地点的环境、气温、风力、场地、器材和竞赛日程, 赛次编排以及参加比赛的队和对手实力等情况, 取得情报越多, 心理准备越充分越不容易失常。2.3掌握运动员训练水平、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的材料。赛前, 教练员应全面掌握运动员训练情况、技术水平、比赛动机、情绪状态、注意力集中程度, 临场经验、战术思维能力, 抗干扰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多种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前心理准备训练。2.4做好临赛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 运动员要做好临赛的准备活动。一方面要使全身各主要部分充分活动开, 做好比赛的身体准备;另一方面通过身体活动和做一些心理调整练习, 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激发运动员的竞赛情绪。

3 影响跳高运动员成绩的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心理因素。跳高比赛在每次试跳前, 特别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试跳上, 而运动员在试跳时常会遇到干扰注意力集中的情况。这些干扰可能来自外界。如:同时正在进行比赛的其它精彩节目, 为优胜者发奖时高奏的乐曲声, 观众的欢呼声或突然的沉寂, 以及其它偶发的意外事件等。所以, 选择跳高专项的运动员应具备很好的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品质, 以及在鼎沸喧闹的赛场上保持沉静、稳定的心理状态。在每次试跳前, 能专心致志地考虑动作细节和心理准备, 以保证每次试跳的质量。

【撑竿跳高论文】推荐阅读:

上一篇:物流组织结构下一篇: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