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

2024-08-30

环卫工人(共6篇)

环卫工人 篇1

“环卫工, 尤其是临时工待遇太低了。”民革辽宁省委主委施中岩委员说:“2011年辽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26元, 正式环卫职工才2650元, 而临时环卫工一般800至900元。”据他调研, 我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400多万人, 其中编外工人320多万人, 约占80%。而编外工干的都是一线清扫、垃圾转运和处理等苦脏累险的工作, 工资待遇比正式工差一半还多。 (据《人民日报》)

编外环卫工即“临时工”待遇低, 无疑应属实际情况。这些年, 媒体没少报道他们的情况。许多编外环卫工不仅工资低, 而且居住条件恶劣, 劳动保护也严重缺失。造成这样的情况, 施中岩分析的投入保障不足, 当然是重要原因。否则, 正式环卫职工的工资水平, 也不至于会远低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然而, 施中岩委员调研发现的编外环卫工人占80%, 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却未必是环卫事业投入低。在笔者看来, 编外环卫工与正式职工待遇悬殊, 差距远超正式环卫工与平均工资的差距, 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这仅仅靠增加环卫事业投入是根本解决不了的。环卫部门给编外环卫工那么低的工资, 如果仅仅是因为政府环卫拨款不足, 为什么没压低正式职工的工资呢?既然没有钱, 为何还招那么多的编外人员, 难道现有正式环卫职工的工作都满负荷了, 都上街去打扫卫生了吗?恐怕到街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反过来, 就算政府增加了对环卫事业的拨款, 让环卫工人的待遇得到普遍增长, 各地也不会主动拉平两类人员的工资, 让编外与编内环卫工待遇同等。因为有“编制”这道“天堑”在, “同工不同酬”对行政事业单位, 就一直是近乎天经地义的做法。也正因为这一情况, 当编外环卫工的多是农民工, 很多还是文化低、年龄大的, 而当环卫部门招聘在编环卫工时, 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纷纷前往报名。

事实上, “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现象, 不只存在于环卫部门一家, 而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有, 乃至存在于许多国企里面。劳动, 本是没有身份差别的, 但在很多“国家单位”, 却深深刻上了身份的印记, 编制成了待遇分水岭。这种不公平分配的做法, 是用工机制改革不彻底的体现, 而且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 理应尽快得到改变。可以说, 身份歧视、权利不平等, 才是“编外环卫工人占80%”最大的真问题。

施中岩委员建议, 各级政府加大对环卫事业投入, 提高环卫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这肯定是十分必要的。只是, 既然编外环卫工人占80%, 三个编外工工资才抵一个正式工, 就不能简单按同比例提高环卫工待遇, 让两类人员工资差距被拉得更大。必须尊重法律权威, 体现社会公平, 让岗位工资回归内在价值, 实现同工同酬。当然, 这需要所有“国家单位”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摒弃不合时宜的双轨制身份歧视。

环卫工人 篇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看到环境保护工人们在清扫满是汗的地板,我想去帮助他。我对姨妈说:“我会帮助你的!于是,我拿着沉重的扫帚兴致勃勃地打扫起来,扫帚完全不听我的话,总觉得不舒服,扫帚突然戳着我打我,怎么也扫不动。姨妈说。"加把劲,按扫帚,用力划一次,举起来。“所以我试了一次,扫了一下,太累了!平时以为扫地和挥手,但挥几个月就能拿到工资。很简单没想到会这么累。好像不容易。所以我又扫了一遍。这次根据上次的经验,开始打扫,擦拭,扬尘,打喷嚏,打喷嚏,已经扫过了,过了十分钟,手就酸了,已经麻木了。我想。“啊,我只写了10分钟,累了。我经过今天的实践,意识到我们应该好好爱护环境,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刘大姐为环卫工人写歌 篇3

“星光下,晨曦里,环卫工人披征衣。雪花扑面将你迎,狂风为你奏新曲……”初见这段文字,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首韵律整齐的现代诗。其实,这是一名普通的居民刘大姐,为环卫工人谱写的歌曲,歌名叫《不能没有你》。

刘大姐家住大庆市红岗区创业庄,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

自从退休后,刘大姐就每天早早地起来锻炼。

夏天,天亮得早,5点钟她就出门了。因为太早,外面几乎看不见人,但每天,和她一样早起的,还有环卫工人。

渐渐地,她发现,环卫工人每天比她起得还早,甚至下雨天,环卫工人也不休息,还要用手去掏路旁的雨排口,常常被浇成落汤鸡。

去年冬天,连续几天下大雪,刘大姐出不去门了,但从窗户里,她看到,环卫工人还是早早地就出來了,顶着寒风,环卫工人被雪“埋”成了“圣诞老人”。晚上,居民们都睡下了,环卫工人仍在工作,冻得直跺脚,不停地用嘴哈着气取暖,有时一干就是一宿,直到天亮才休息。

这些,让刘大姐很动容,“为了小区的清洁,他们辛勤地付出着,他们很值得大家歌唱。”刘大姐萌生了为环卫工人写歌的想法。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刘大姐把自己对环卫工人的感谢、感激之情,都写在了几页纸上。

歌词有了,但还没有曲子。刘大姐的女儿懂乐理知识,于是,她便求女儿为她的新歌谱曲。

那段日子,刘大姐唱一句,女儿便根据她的调子谱一句曲子,一周后,曲子终于谱成了。

刘大姐还托人找了乐队,给歌曲录音,制作成了光碟。

近日,刘大姐手里拿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光碟,来到了创业物业管理处环卫队,将光碟送到了副队长韩加菊的手里,并当着不少环卫工人的面,演唱了这首歌曲。

“这歌真好听,让人有种放松的感觉。如果我们能唱着歌儿干活,肯定更有劲了。”环卫工人们兴奋地说。

李队长表示,今后再有什么文艺汇演,他们将用这首歌当主打。

环卫工人 篇4

在此次调研中, 选取涿州市、高碑店市为采样地点。统计后发现: 环卫工人队伍中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5. 6% 只上过小学, 46. 2% 上过初中, 还有20. 5% 从未上过学; 在年龄上, 40 - 49岁的环卫工人约占20% , 50 - 59岁的达46. 7% , 60岁以上占30. 7% ; 在性别上, 女性占76% 的比例, 男性仅占24% 。可见, 环卫工人群体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中老年。

二、劳动条件现状及问题

( 一) 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没有落实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受访的环卫工人却几乎都是临时工, 未签订劳动合同, 仅有一份意外伤害保险。而正式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享有五险, 且周末、节假日可休息。

( 二) 工资低、工时长

工资约在1400 - 1600之间, 不同城区工资还有差别。 《劳动法》第36、38、40、41条等规定, 每天工作时间不超8小时, 加班时间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法定节假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环卫工却都表示每日工作基本达9小时, 加班更是到13小时。只有大年初一休息, 周末、法定节假日无休息。按《劳动法》第44条, 平时加班有150% 的补贴, 节假日则是300% 。有环卫工称不知是否有加班补贴, 有的则表示加班费只有十元左右。

( 三) 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1. 交通事故

环卫工的交通事故多发生在凌晨4时到6时, 俗称“黑色两小时”。交叉口、立交桥洞处等是事故多发点。因缺少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备, 以及环卫工人的人群特征、工作条件导致其机动性差, 环卫工人伤亡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从法律上看, 环卫工的“道路作业权”缺失。在处理裁定意外伤害事故时, 在行车道上工作的环卫工只被视为一般行人。

2. 职业危害

调查显示从事环卫工作一年以上的人, 呼吸系统都不同程度染上疾病。由于工具选择不当或是作业手法粗糙极易被锋利物扎伤, 更有不明化学品、医疗废物未经合理方法回收, 可能使得其受到病毒和有害物的侵害。极端气候下户外停留作业, 风湿骨病、气管炎和尘肺等疾患易发生。路面湿滑, 易摔倒。长期工作于车流旁, 听力易受损。同时简单的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使得他们饱受肩周炎和腰肌劳损等职业病折磨。

3. 心理伤害

部分人对环卫工的认识滞后且有偏差, 不看重其创造的社会价值, 出现歧视、辱骂、肆意践踏他们劳动成果的现象。使得环卫工自我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很低。

面对一系列劳动安全问题, 环卫工因自身文化程度不高, 法律意识不足, 不清楚其权益遭到侵害如何去救济, 或是忍气吞声, 不相信法律及政府能真正提供帮助。

三、解决建议

( 一) 加大资金投入

《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加大资金投入, 为环卫工人配备安全作业装备, 如工作服 ( 应贴有反光带) 、警示牌, 设置休息点。引入更高效率的设备, 如增设清洁车, 滚轮垃圾桶, 以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有及时更换口罩、手套等, 以保证环卫工人的健康工作。

( 二) 加强环卫意识

对公众宣传教育, 强化环卫意识。相关部门同时制定法规, 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 安全密封, 恰当包装; 不可随意乱扔垃圾, 完善门店集市“门前三包”, 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作出严厉惩罚。

( 三) 建立、完善法律保障制度

我国至今尚未有专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出台, 现有法律较粗线条, 没有针对性的。应确立环卫工的道路作业权, 给予法定权利以有效保障。补偿制度以工伤保险为主, 有重事后补救而轻事前预防的倾向。在现有法律框架下, 用人单位应依法兑现用工待遇, 缴纳工伤、养老、医疗等保险, 切实保障环卫工权益。人身意外险属商业险, 不能等同于工伤保险, 因二者的法律依据和请求权基础不同, 理赔后不该影响正常工伤保险待遇。

( 四) 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法》规定,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25人以上的, 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劳动合同法》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单位订立; 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应当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法律有赋予工会一定权利, 那就应积极发挥工会作用, 帮助环卫工集体维权。

( 五) 加大法律处罚、监管力度

法律应起到教育、引导功能, 加大处罚力度给以警醒。 可增加赔偿额度、加重行政处罚, 甚至可设立专门的篇章规定侵犯劳动安全权利的刑事责任。政府监管需要优化。可采取公开招标、竞标的方式选择服务外包企业。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 监督其履行合同义务, 把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用人单位需制定规范的环卫工用工制度。国家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所负有的义务必须履行。

参考文献

关爱环卫工人 珍惜环卫成果 篇5

尊敬的同学们:

为了让全社会给予环卫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尊重环卫工人、珍惜环卫成果的良好风气,虎林市实验中学向全体师生提出如下倡仪:

一、弘扬环卫工人精神,广泛开展向环卫工人学习活动。要通过板报手抄报等宣传方式和在全校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在全校弘扬环卫工人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大力宣传环卫精神、环卫意识、环卫典型、环卫法规。在师生中形成学习环卫工人、争当先进典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支持环卫工人的工作,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全校师生要积极参加开展“当一天环卫工人”志愿体验活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加深对环卫工人的了解,理解他们的艰苦和辛劳。要保护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关心环卫工人的生活。

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维护周围环境卫生。同学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知荣辱、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做到不随地倾倒垃圾、污水,不向果皮箱扔污浊物、便溺物,不从楼内或车厢内向窗外扔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不乱贴乱画、毁损环卫设施等。

虎林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化虎林、维护虎林的市容市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城市管理和文明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为早日实现平安清洁的虎林作出应有的贡献!

环卫工人 篇6

城区内没有乱张乱贴乱涂的野广告, 是旅顺口城市管理的一个亮点, 据悉从2006年———2007年来旅顺口区观光的游客中, 有10多万人是冲着根除城区野广告的信息而来。2006年以前触目皆是的野广告, 给因半部近代史和东北地区花园城市而扬名的旅顺口造成极大的视觉污染, 也是对具有城市美容师之称的环卫工人形成一种职业挑战。2006年初旅顺环卫处的300多名环卫工人主动向区委区政府请缨, 勇敢地挑起了承担清除城区野广告, 提升城区环境水平, 为职业信念、为荣誉而战的重担。从此, 无论是干了十几年的老环卫, 还是刚工作没几年的新环卫, 每天凌晨3点30分上路清扫垃圾的同时认真清除墙体物体野广告, 上午8点在道路保洁时同时保洁墙体物体环境, 一天17个小时无论是清扫时段, 还是保洁时段, 他们不站、不停、不歇, 眼勤、腿勤、手勤, 或前脚张贴, 后脚清除, 使那些野广告难以立足, 更难以发挥广告效益, 使自己负责的路段始终保持着平面和立体两净的高标准清洁要求。两年里他们秉承“辛苦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 不计报酬、不报辛苦、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硬是以自己的坚韧品质根除了野广告, 净化了环境, 恢复了整洁文明的城市形象, 现在的旅顺口无论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乱张乱贴乱涂的野广告, 旅顺口区环卫工人征服城区野广告的经验也由省市推广到全国。

随着城区扫保面积的延伸和扩大, 加上清理野广告工作量的增加, 现在环卫人均日清扫道路达8000-10000平方米, 人均日清运垃圾6吨, 比两年前翻了1番。如今的旅顺口不仅以其拥有356公顷的东北地区最大的太阳沟景区, 670多年树龄最长的小叶朴, 上万株大连市树———龙柏, 成为最有看点城市和最佳人居生态城区而骄傲和自豪, 更为拥有一个平凡而又令人尊敬, 并自觉为职业信念、职业精神而战的优秀群体———环卫工人而骄傲和自豪。

上一篇:颈椎病的针刀治疗下一篇:卫生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