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存储(共4篇)
节目存储 篇1
目前广电行业对存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存储容量要求越来越大;访问存储的站点越来越多;带宽需求呈现趋势;数据存取安全性要求提高;系统性价比不断提升;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存储系统是高清播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存储系统设计是整个系统框架和结构设计的前提, 选择一款好的存储设备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的运行。
1 实现功能
高清节目存储系统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高清节目的长期存储, 二是为播出系统提供二级缓存区。
(1) 高清节目的长期存储
建立存储管理系统, 实现数字节目内容存储与再利用, 将解决大量素材节目存储、查询、再利用的现实问题, 并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和应用途径;同时也将提供业务不断发展、管理手段先进的业务环境。
在标清数字化网络里, 要处理比标清数据量大几倍的高清数据文件是能够信任的, 但节目资料可能涉及高清素材、多轨多语言音频文件、分离字幕等, 需要更精细的文件组织管理结构。
(2) 播出系统二级缓存
播出视频服务器自带有存储体, 考虑到节目重播的可能性, 可以将需要重播的节目素材从播出视频服务器迁移到高清节目存储系统中, 在重播前回迁到播出视频服务器, 避免重复上下载。
另外考虑到, 从高清非编制作网制作好的待播高清节目先存到该储存系统中, 在需要播出前再传到播出视频服务器中, 这样既可以减轻播出视频服务器的存储压力, 也可使播出视频服务器与其他系统有一定的隔离, 防止外网的客户端直接访问播出服务器, 保障它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保证播出系统的安全。
2 系统要求
(1) 高清格式和码率
分析使用的环境及要求, 结合目前网络带宽和存储设备带宽技术发展的现状, 并基于对码率大小和与码率所对应的系统带宽占用等方面的考虑, 高清编辑制作格式为MPEG-2标准中的MP@HL类级, 1920×1080/50i扫描格式, 16:9宽高比, I帧4:2:2, 高清编辑制作码率为100Mb/s, 足以满足节目制作和播出的需要。
播出使用的高清格式是MPEG-2标准中的MP@HL类级, 1920×1080/50i扫描格式, 1 6:9宽高比, I B P帧L o n g G O P (1 5/3) 4:2:2, 码率为50Mb/s。
高清编辑制作的节目需转码成高清播出的格式和码率, 以进行播出和存储。
(2) 容量
高清节目采用以下格式和码率存储:
格式MPEG-2标准中的MP@HL类级, 1920×1080/50i扫描格式, 16:9宽高比, IBP帧LongGOP (15/3) 4:2:2, 视频码率为50Mb/s, 音频码率为3Mb/s
每小时素材所占容量: (50+3) Mb/s*3600秒/8bit/1024M=23GB。
(3) 带宽
设计存储系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计算整个网络所需要的总带宽, 总带宽是存储设备选型的重要参考因素。在标清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被普遍采用, 2Gb SAN或千兆到桌面的单网和双网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最近的4Gb FC技术和更高性能存储产品可提供更大的网络带宽、存储带和存储容量, 这些都为建立高清网络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3 存储架构
广电行业的存储系统, 长期以来一直是“FC+以太”的SAN双网结构为主, 其中视音频数据通过FC网络进行传输, 近几年来IP存储技术高速发展, iSCSI、NAS等技术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并且其采用的单网结构具有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 也开始在很多中小项目中得到应用。
(1) SAN双网存储结构
为了满足海量视音频素材数字化存储和再利用的需求, 存储区域网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技术以其灵活、稳定高效的特点, 在广电行业内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经过了大量项目实践的考验, “FC+以太”的双网结构这种技术的成熟度是比较高的。
在视音频应用中, 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共享。为了实现SAN上的数据共享, 目前通常使用SAN共享文件系统软件, 如IBM Tivoli SANergy来完成。为保证SANergy软件的正常工作, 除建立FC网络, 还须要建立以太网用于传递控制信息, 这就是所谓的双网结构。它由基于FC协议的光纤通道网和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组成, 其中以太网主要传输控制信息和数据库信息, FC网络主要传输高码率的视音频素材数据。
SAN的优缺点
基于“FC+以太”的SAN双网结构的系统, 最大的优点在于高性能, 可以保证大数据量的并发访问情况下主机读写带宽的稳定。目前2Gb/s的光纤通道已经可以提供200MB/s的数据读写带宽。而且4Gb/s的FC产品也已经发布, 10Gb/s产品的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它还可以实现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共享;高速计算机与高速存储设备的高速互联;灵活的存储设备配置要求;数据快速备份;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但这种架构也存在着相当的不足。最主要的不足就是造价十分高昂, 与以太网交换机相比, 相同端口数的FC交换机的价格会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而在主机端安装FC HBA卡、为工作站铺设光纤等同样价格不菲。在视音频系统中, 经常需要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近百台工作站和服务器同时通过FC接入网络, 这就造成系统成本的急剧上升。系统需要划分多个分区, 分区限制导致磁盘利用率低下;UNIX、Windows、Linux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工管理工作, 对FC设备进行管理维护的复杂度仍然偏高。
(2) 单网结构存储系统
近年来, 基于IP的存储技术发展迅猛。许多业界的领导企业包括微软、思科等纷纷推出其基于IP存储的产品, 传统的主流存储设备供应商如HDS、EMC、IBM、NetApp等, 也都提供了基于NAS或iSCSI技术的产品供用户使用。
目前几种常见的基于单网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NAS技术、iSCSI技术和GPFS系统等三类。在此仅简单介绍NAS技术及其优缺点。
网络附加存储NAS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是一种直接连接到IP网络之中的任务优化高性能存储设备, 包括存储器件 (例如硬盘驱动器阵列、磁带驱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 , 和一台专用于数据存储设备管理和数据存储的文件服务器 (NAS服务器) 。NAS服务器上装有专门的操作系统。它为文件系统管理和访问做了专门的优化。专用服务器利用NFS或CIFS, 充当远程文件服务器, 对外提供文件级的访问。
与传统存储技术相比, NAS主要有以下优点:
NAS设备的安装非常简单, 不需要任何其他专业操作就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网络中。NAS产品内置专门用于数据存储的简化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可以直接挂到网络上。只需将NAS服务器连接到交换机上, 分配一个IP地址即可, 几分钟内就可完成安装并运行。
NAS设备的物理位置是灵活的。它们可放置在网络中心局域网内, 靠近数据中心的应用服务器;也可放在其他地点, 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起来。用户可根据需要来确定NAS的物理位置, 一般将其放置在访问频率最高的地方, 以进一步缩短用户的访问时间并提高网络吞吐量。
客户不需安装任何额外软件, NAS服务器的设置、升级及管理均可通过Web浏览器远程实现。NAS服务器与网络直连 (直接连接在网络核心交换机) , 当增加或移去NAS设备时不会中断网络的运行。
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 NAS设备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这样既可减小CPU的开销, 也能显著改善网络的性能。
基于T C P/I P的数据传输使N A S可以支持多种网络文件系统, 如N F S、C I F S、N C P和A F P等。N A S独立于操作系统平台, 可以支持Windows、UNIX、Mac、Linux。
为了获得高可用性, 可将存储阵列与中等NAS服务器群集用缆线连接起来, 使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能够接替传送数据,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消除了单点故障, 为将用于关键业务的重要信息提供了更大的安全保证。另外, 采用多个NAS服务器组成的NAS群集架构, 可以提供很好的负载均衡的网络带宽保障。
因为NAS的投资仅限于一两台NAS服务器和存储体, 而不像SAN是整个存储网络, 同时, NAS服务器的价格往往是针对中小企业定位的, 所以成本较低。
但NAS有以下的缺点:
从性能上看, 由于与应用使用同一网络, NAS会增加网络拥塞, 反过来, NAS性能也受制于网络传输数据能力;NAS服务器通过NFS或CIFS协议进行网络文件共享时, 效率降低;从数据安全性看, 由于通过网络协议的访问方式, NAS一般只提供两级用户安全机制, 虽然这能简化使用, 但还需要用户额外增加适当级别的文件安全手段。
(3) 存储架构的选择
在广电行业内, 国内外主要的非线性设备供应商都提出了基于单网的解决方案, 也已经有很多系统采用了这种纯以太的单网结构。在这些应用环境中, 单网结构高性价比的优点发挥的尤其明显。而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 以太网的性能又将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届时, 以太网和FC网之间的性能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单网结构将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标清应用, 甚至是高清应用。因此, 从长远的角度看, 单网结构将是一种更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趋势,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它将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内, 不断对传统的“FC+以太网”的双网结构带来冲击, 成为数字媒体网络化存储的标准方案之一。
本文高清播出节目存储系统以使用NAS的单网存储结构为例。
4 系统方案
根据需求可以制定不同的数据迁移策略, 非编网制作好的节目先迁移到播出的存储盘阵, 然后进行审片检查迁移是否成功, 内容是否合格。审片合格后提交到播出系统, 审片不合格再重新上传。播出收到其他网络发来的文件后, 将素材从存储盘阵迁移至播出服务器。之后通过播出服务器的审片通道检查素材是否迁移成功, 内容是否合格。
(1) 存储系统组成
存储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存储体1台;EMB服务器1台;ESB服务器1台;2台迁移服务器。
网络结构图如图1:
盘阵采用了Isilon的IQ12000x集群NAS存储体, 采用OneFS操作系统。此存储系统采用多NAS头集群技术, 即多个NAS头 (节点) 组成一个逻辑存储, 每个NAS头下挂有独立的存储体, 存储的文件平均分布在所有存储体中, 存储体后端使用InfiniBand进行数据交换。任何一个NAS头故障都不会影响其他的节点工作, 而且数据不会丢失。每个NAS都可以提供独立的访问带宽, 随着NAS头的增加, 即容量的增加, 带宽可以一直线性扩充下去, 轻松达到上GB的访问带宽。这是当今比较先进的存储技术, 与其类似的有AVID公司的ISIS, OMNEON公司的MEDIAGRID。既拥有了廉价的存储空间, 又拥有了光纤级的访问带宽。
Isilon IQ使用基于Web的管理界面来设置、监控和管理Isilon IQ集群。通过一个基于Web的中心控制台, 实时管è”Ã理集群的性能、空间利用率、配额、监控、检测复制作业, 还能增加或者减少集群的节点。
设计中采用了3个存储节点, 每个节点下挂24TB存储空间, 共72TB物理容量, 做N+1冗余, 有效空间为48TB。访问带宽可以达到300Mbps。
未来扩充容量的同时, 带宽自然线性提高。保护现有投资。
数据的传输通过交换系统完成, 交换系统包括2台千兆以太交换机, 此系统中的存储、迁移服务器连接播出服务器网络, 实现素材的存储与迁移。
(2) 系统功能扩充
设计中配置了2台迁移服务器。将来系统在扩展时, 能够增加存储服务器、迁移服务器的个数, 能够将服务器分别独立出, 提高系统的性能, 增加系统的利用率、安全性。
为播出系统提供了分级存储架构, 将来可以在该基础上建立播出内部媒资系统。系统将来可与台内媒资系统互联, 使用大容量磁带库存储文件, 大大提高了硬盘播出系统的优势, 避免了大量的重复的上下载工作。节目部门可以检索媒资中的节目, 如果有可以直接播出的片子, 可以提交迁移申请, 从媒资的带库中, 自动迁移到存储体。同时播出的编单软件可以调用媒资的检索界面, 在编单的同时就可以检索待播的节目是否在媒资系统中, 从而判断是否需要从磁带上载。
综合以上信息, 存储系统是高清播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存储系统设计不断完善, 功能不断强大, 素材不断丰富, 高清播出系统不久将代替目前的标清播出系统。广播电视自数字化以来, 经过最近这几年的发展, 高清技术不断成熟, 特别是本届奥运会, 高清电视节目所占的比例达到70%-80%, 事实说明广播电视高清化已非遥远的事。
播出节目存储管理安全性分析 篇2
电视技术发展带来节目存储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和安全隐患, 尤其在播出部门, 当节目素材数据遭到损坏时, 对播出的影响是直接的、严重的, 为了安全地存储管理这些节目素材, 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存储设备的利用率和保证素材的正常播出, 本文结合南宁电视台播出部节目存储管理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播出节目素材存储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 存储设备的安全性
1.1 硬件设备安全
1.1.1 在线存储
播出使用的在线存储设备采用高性能大容量的SCSI磁盘阵列, 用于存储播出的视音频素材, 优点是速度快、可靠性高、支持热插拔。SCSI磁盘阵列具有极高的数据安全性, 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 在盘阵部分模块故障时仍能提供不间断的数据服务。目前的SCSI硬盘采用的是正反两面记录的多盘片结构, 单个SCSI硬盘的存储容量已相当可观, 而RAID技术的应用, 硬盘的存储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是在计算机的SCS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以把若干个硬盘加上控制器组成一个大容量, 快速响应, 高可靠性的存储子系统, 从用户看可作为一个逻辑盘或者虚拟盘, 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 适合访问要求频繁, 并且对反应和数据传输都要求较高的应用。同时冗余技术确保在磁盘损坏的情况下不影响数据的读取传输。
1.1.2 近线存储
近线存储介于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 它可以将数据的访问量不大的数据存放到性能较低的备份设备上。比起磁带备份, 近线存储设备搜索素材更迅速、传输率更高, 同时又具有与磁备份一样的海量存储容量。近线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近段时间采集的视音频素材或近段时间制作播出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资料片等。
1.1.3 离线存储
离线存储介质相对价格比较便宜, 存储量可以比较大, 是对在线存储数据的备份, 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离线存储的典型产品是磁带库, 播完的节目素材录入磁带保存, 当需要重新读取节目素材时, 需要把磁带重新进行上载。因此, 离线存储的访问速度慢、效率低, 用来存储不常用的数据, 包括制作年代较远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资料片等。
1.2 软件管理安全
节目素材从不同采集工作站上载到上载频服务器, 然后根据节目播出需求再把素材同步到播出服务器。节目素材通过素材管理软件实现对素材的管理, 给上载到服务器的每段素材赋予一些基本信息, 如节目ID号、上载时间、出入点等, 控制素材在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中的走向, 制定迁移和删除策略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其软件的主要功能有:存储迁移策略的制定, 根据电视台内部的工作实际, 制订和修改存储和迁移策略;素材的常规管理, 包括素材的查询、删除以及索引信息的修改。
1.2.1 数据库维护
技术维护工作人员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对录入节目日志、播出日志、删除节目日志、播出表编辑日志等进行管理, 并且很方便地进行查询。可根据节目ID号对每个素材进行查询:如节目名称、节目编号、长度、入出点及其他相关信息等, 并对每天的播出情况进行记录, 并可打印存档。播出素材管理程序人性化操作界面, 显示素材当前的状态, 查找方便, 提供诊断程序, 发现问题及早报警。
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机可能发生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 因而, 备份是保证系统安全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因此, 必须采取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恢复措施, 数据库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部分重要数据根据需要采取异地备份措施, 以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1.2.2 设置用户权限
对节目素材在上载工作站中的各种操作 (如上载、编辑、设置) 有详细的权限管理。用户的权限由系统管理人员在部门管理者的授权下进行设置。应用系统一级的用户的权限不但决定了用户是否可以使用某个设备资源, 还决定了用户是否可以使用系统中的某个功能。从而保证所有工作站的操作与操作人员对应, 保证播出安全性, 降低人为破坏的可能性。
其次有效的网络监控手段和防火墙设置可以保证合法用户在授权范围内调用数据, 杜绝非法用户的入侵, 保证数据的安全。
2 制度保障安全
2.1 制定工作流程
节目素材管理实行专人管理, 由上载工作人员根据节目的播出时间、播出次数, 分类管理。素材迁移工作流程的设计直接决定素材使用的效率, 并且会影响播出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素材迁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调度方案, 总体原则就是以节目单为周期, 一周之内要播出的节目保存在播出服务器, 待播或重播的先迁移至近线存储。其基本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本地存储的素材根据节目单调度到近线存储和播出服务器;素材经过近线存储进入播出服务器;播出与上载服务器之间需要有同步操作, 这样设计既保证了素材的集中存储, 又提高了素材的传输效率及安全性。
2.2 设立监督检查制度, 层层把关
节目素材从上载、审核、同步及迁移至近线存储最后到回迁使用, 每一步操作都建立复核检查制度, 进行技术审片, 最后由复核检查的上载工作人员签字确认, 以确保素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排查安全隐患, 保证播出安全。
2.3 加强设备维护, 建立设备检修档案
充分利用好每周的设备维护时间, 检查维修, 定期重启服务器, 特别是在重大安全播出确保时期, 提前做好维护工作, 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素材丢失或损坏。
3 小结
节目存储 篇3
高清存储技术无论是在数据的传输还是存储上都是原有标清信号数据量的五倍以上,因为图像的分辨率提高了,所以对于图像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存储技术不够完善,那么图像中的缺陷,例如聚焦不实、图像色温的差异,都会明显暴露出来。
1 各电台在原有数据存储上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重复上载,使工作量增加了
由于服务器所能存储的容量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所以电台对于节目的重复播出就要重复地上载节目,这种方式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循环的上载节目会对数据材料进行重复的压缩和解码,导致其中节目的质量大大降低。
1.2 对于节目素材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下
一些电视频道会把一些相同的节目素材进行重复的播放,但是这些不同的电视频道没有实现素材的共享,而且在节目的播出中广告的重复频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上载到服务器中的节目素材会占用很大一部分的服务器存储空间。
1.3 管理不方便,不利于节目素材的安全播出
每个频道都需要很多个视频服务器,但是所有重复的电视素材只能放置在同一个存储空间中,这种情况对于电视素材的管理就非常不方便,而对于存储空间来说,服务器内长期的保存着重复使用的素材,使电视节目的播出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1.4 服务器的存储容量扩容需要很多的资金投资
想要把传统的存储问题解决,就要对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而对于电台节目的服务器来讲,扩容需要很多的资金,这就增加了电视台的节目素材存储成本。
2 网络系统数据存储技术
网络系统数据存储技术是指把网络和存储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来建立存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实现节目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目的,现在的网络系统数据存储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其他的附加设备来辅助,让很多的企业都能够保留珍贵的数据资源,所以网络系统数据的存储技术应用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2.1 直连式DAS存储技术
以前使用的直连式DAS存储技术通过SCSI接口与磁盘相连接,各个端口不能实现共享,所以使用者在对数据进行访问时,会在服务器之间进行很多次转发,并且每次转发都要申请服务器的参与,所以这样的模式在进行大量数据的转发时,会造成非常大的资金浪费,并且使文件对服务器系统产生阻碍,限制系统的扩容。
2.2 网络附加NAS存储技术
NAS是由存储系统和文件服务器共同构成的,它是以网络文件的形式对数据资源进行网络备份,传输方式是进行数据的传输,而且在对外提供文件访问上是自身的文件系统,可以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
NAS的优点:即插即用,它是利用TCP网络来连接的,所以适用已存在的网络。操作系统专用,但是文件可以对其他操作系统实现共享。文件的访问有专门的网络协议进行优化,提高了访问的速度。
NAS的缺点:NAS设备与企业服务器两者公用一条宽带会影响NAS使用效率。而且NAS不能进行扩展,有自己专用的网络标识。
2.3 存储区域网SAN
利用SCSI协议可以让SAN服务器与很多个存储设备之间建立信道。实现多个终端同时访问存储设备的可能。SAN由主机、磁盘阵列和互连设备共同组成。
在对有现有的网络构架进行了分析之后,对每种构架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统一存储的构架,就是集成式的网络附加数据存储技术,它可以实现终端对数据的访问,也能够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成了现在最佳的一种网络系统数据存储技术。
3 结语
现在的高清节目存储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保存的安全性,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保证节目素材仍然可以正常使用,NAS的网络系统数据存储技术就实现了这种可能,它采用的一种类似镜像技术的存储技术,把相同的数据同时备份在两个不同的存储器中,使面临突发情况时,仍然可以保证数据的正常使用。
摘要:本文对高清节目的制成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高清节目网络系统的构成,分析了高清节目整体存储框架的搭建、存储服务器的设计和选择、存储技术、数据编码、传输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从节目的运行和维护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储存构造,利用专业的存储技术对高清节目制作网络系统数据进行存储。
关键词:高清节目制作,数据存储,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枫,陈鸿.高清节目制作网络系统数据存储技术应用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12):49-51.
[2]陈鸿.高清节目制作非编网的数据传输及存储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节目存储 篇4
笔者以台州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存储系统为蓝本,介绍一款功能多、成本低、相对安全可靠,适合于县级电视台使用的节目制作存储系统。本系统是在DV cam格式与Betacam格式(DSR-1600 放像机与UVW-1800 录像机)对编制作线的基础上逐年添加设备累积而成的,经历了用DSR-1800录像机替代UVW-1800录像机、添加一拖二的非编工作站,再到购入存储管理系统逐步升级成为一个小型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由于财力所限,摄像设备不能一次性更新,加上通讯员提供新闻素材格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系统不仅能采集SONY蓝光盘、DVcam录像带的素材,还要能够采集Be tacam录像带、DVD光盘、U盘(为防止病毒感染系统,U盘是严禁直接插入非编使用的)的素材。节目制作完成后向播出机房的传送、记者带回的新闻被上级台录用后素材的上送等功能也是不可缺少的,还有系统的基准同步问题。当然,系统的安全性和节目制作的备用手段更是不可忽视的。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多格式采集功能
由于县级电视台节目素材格式的多样化,要求系统有多格式的采集功能:
1)SONY蓝光盘素材的采集。SONY蓝光盘摄像机拍摄的素材可经过PDW-U1读写器或PDW-HD1200蓝光盘录像机直接采入非编网进行剪辑。
2)DVcam格式素材的采集。SONY DSR系列和HVR系列的DVcam磁带摄像机拍摄的素材可经过DSR-1600放像机采入非编网进行剪辑。
3)Betacam格式素材的采集。由于早期录制的资料带和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录像带均为Betacam格式,所以仍保留了UVW-1800录像机用于Betacam格式录像带素材的采集。
4)DVD光盘和U盘素材的采集。采用一台带有USB接口的蓝光DVD播放机,经AV接口与非编工作站连接进行采集,从而扩展了新闻节目的制作手段,又隔离了病毒对非编网的入侵。但其缺点是受DVD播放机和非编的限制,有些格式文件无法采集。
3 系统节目上传和多格式录制功能
3.1 节目上传播出机房播出
由于节目制作机房与播出机房距离约3 km,所以利用光纤进行传送,在制作机房可用非编工作站1或非编工作站2,经MES-500A交换机切换将制作完成的节目送给光发射机进行传送。
3.2 新闻送上级电视台播出
记者带回的新闻被市级台录用后,可以从非编网中直接调用已采集的素材通过DSR-1800 录像机经光纤送达市台接收机房,也可以把录像带直接放入DSR-1800录像机中播放送达。
对于向没有光纤通路的省级电视台上送新闻,基于省台的开放式FTP平台,把采访拍摄的素材拷入办公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进行上传。
3.3 多格式录制功能
由于没有媒资系统,节目的资料还是采用录制成资料带的形式进行保存的,录制的方式是把非编网保存的节目通过PDW-HD1200 录像机录制成蓝光盘资料带或通过DSR-1800 录像机录制成DVcam资料带,还可以在非编工作站上安装刻录软件直接刻录成DVD光盘。
4 系统对编功能
由于磁带摄像机的存在和调用资料带素材的需求,仍保留磁带录像机的一对一线编制作线。
4.1 DVcam格式录像带的对编
对于DVcam格式的录像带,采用DSR-1600放像机和DSR-1800录像机进行对编,由于录像机接口不够,录、放机均选购加装了1394板卡,信号流程走的是1394接口,一次性解决了录、放机间的视、音频信号传输问题;利用1394接口对编,剪辑过程中视频画面略有延时的感觉(与通过Composite接口或Y-R.B接口比较),但图像和音频质量无损失。
4.2 Betacam格式录像带与DVcam格式录像带的对编
Betacam录像带与DVcam录像带的剪辑,采用UVW-1800 录像机通过Y-R.B OUT接口经MES-500A交换机到DSR-1800 录像机Y-R。B IN接口进行对编,以方便记者调用Betacam资料带中的素材。
5 系统的备份手段
在素材采集上,采用2台PDW-U1读写器和PDWHD1200 蓝光盘录像机分别与非编工作站3、非编工作站4 和非编工作站5 连接,作为SONY蓝光盘素材的采集;将2 台DSR-1600 磁带放像机分别与非编工作站1和非编工作站3连接,作为DVcam录像带素材的采集,从而实现新闻素材采集的互为备份。
在节目传送上,把非编工作站1、非编工作站2 通过MES-500A交换机的切换与光发射机连接,作为节目上传播出机房的互为备份;还可以把节目录制在录像带和蓝光盘上送播出机房播出。
6系统设备的连接
由于非编工作站和录像机自身所带的接口有限,且设备格式的不统一,要想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系统各设备的连接是一个难题。采用MES-500A数字多格式信号交换机来解决。
MES-500A数字多格式信号交换机能对复合视频(Composite)信号、分量视频(Y-R.B)信号、SDI信号、平衡音频信号及非平衡音频信号进行集中处理并任意交换,并提供了数十种用户自定义的设置,用于存储不同设备间的连接方案。正是基于MES-500A交换机的这一功能,把DSR- 1600 放像机、DSR- 1800 录像机、UVW-1800 录像机和非编工作站1、非编工作站2 及光发射机等设备的复合视频(Composite)、分量视频(Y-R.B)、平衡音频等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与MES-500A交换机相对应的接口进行连接,然后在MES-500A交换机上对所需的信号通路流程进行编程设定并保存,从而实现了众多设备间的连接。实际操作时,只需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一键切换,就可实现所需设备间的信号连接。
MES-500A交换机还有具有基准同步信号1进4出的功能,从而解决了制作系统中基准同步信号不足的问题。
MES-500A交换机输入的视、音频信号基本上能达到无损失输出。其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测试仪器及连接线为松下VP-7732A,泰克ASG-100、TSG131A、VM700A,佳耐美。
7 基准同步信号的解决
1)以MES-500A交换机为中心,含非编工作站1、非编工作站2、DSR-1600 放像机、DSR-1800录像机、UVW-1800 录像机、PVE-500 编辑控制器,均以DSR-1600 放像机的基准信号为同步源,通过MES-500A交换机的1 进4出同步接口和录像机自带的同步信号接口实现基准信号的分配,来保证各设备的同步锁定。
2)以非编工作站3 为中心,含DSR-1600放像机、DSR-1800 录像机、PDW-HD1200 录像机、PVE-500编辑控制器,以DSR-1600放像机的基准信号为同步源,通过各录像机自带的同步信号接口实现基准信号的分配,来保证各设备的同步锁定。
8系统的扩展性
一般的县级电视台每天的自制节目数量都是有限的,为了保证所有非编工作站的正常运行,在升级成小型的非线性编辑网时,对支撑系统运行的核心盘塔预留了足够多的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带宽开销,以满足系统扩展的需求:1)可增加2台服务器,分别做非编网数据库与MDC(磁盘管理服务器)的备份,增加1 台与原系统同型号的存储盘阵,做一对一数据迁移备份,从而实现双服务器双存储盘阵系统,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2)可添挂小型媒资系统,以方便资料的保存和调用;3)可增加音频工作站、演播室采集非编工作站等,进一步改善网络的完整性;4)只需更换早期的非编工作站并升级非编网的软件,即可升级为高清制作网。
摘要:根据县级电视台经济实力有限、设备更新换代慢、节目素材格式杂的现状,以及对节目制作的实际需求,以台内多年累积而成的电视节目制作存储系统为蓝本,介绍一套低成本、多功能、多格式、可扩展、实用性强的适合于县级电视台使用的节目制作存储系统,并对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客观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