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间期

2024-06-07

P-R间期(精选4篇)

P-R间期 篇1

妇女由妊娠至分娩期机体正处于生理、内分泌变化的特殊时期, 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与下, 孕妇体内各系统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大而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性变化, 因此妊娠期的心电图表现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妊娠期中晚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短P-R间期发生率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1]。本文对58例妊娠期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短P-R间期的妇女, 在分娩后或终止妊娠后2~3个月内复查心电图, 比较结果, 探讨其变化发生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妊娠期妇女1357例, 其中发现短P-R间期者58例, 年龄19~34岁。

1.2 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日本光电cardiofaxECG-9020P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 在静息状态下对确诊怀孕的妇女做常规心电图检查, 发现短P-R间期后于分娩后或终止妊娠后2~3个月内复查心电图, 对比其心电图的改变, 并分析原因。

1.3 短P-R间期判定标准

正常窦性心律时, 频率在60~100次/min, P-R间期<0.12s, QRS波群正常, 无预激波, 不伴继发ST-T改变, 并排除房室交界心律、房室分离、游走心律等。

2 结果

58例有55例在复查心电图中发现短P-R间期现象消失 (占总数94.8%) , 仅有3例在复查中仍发现短P-R间期现象存在 (占总数5.2%) 。

3 讨论

临床上心电图短P-R间期并非少见, 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约为0.5%[2]。心电图上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激动通过房室连接区至心室开始除极所需时间。P-R间期长短与心律快慢以及房室传导途径异常有关。正常心脏起搏时, 窦性激动主要通过前结间束传向左心房及房室结传导, 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唯一通道, 由于房室结呈迷路样结构, 故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时间为0.12s, 短P-R间期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 (1) 房室结解剖结构短小, 传导所需时间短; (2)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 (3) 房室结内存在具有快速传导作用的非凡传导路径, 有人称为房室结内旁道; (4) 房室结加速传导现象。

本次观察的妊娠期短P-R间期现象产生主要原因考虑为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所致。因为, 随着孕龄的不断增加, 在妊娠中晚期血容量也不断增多, 需氧量也相应加大, 足月时达到最高峰, 较非孕期增加20%[3]。尤其在妊娠32周后, 下腔静脉的血流量增多最为明显, 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血液回流心脏减少, 心脏搏出量降低, 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造成房室结部分组织缺血, 房室结的功能可能会发生一过性的改变, 导致传导速度加快。也有文献报道指出其原因可能为妊娠中晚期孕妇需氧量增加, 机体对缺氧较敏感, 致高能磷酸产生减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从而影响心电生理不稳定, 使P-R间期缩短[4]。由于P-R间期的缩短, 并非是传导途径异常, P-R间期缩短这种改变会随着分娩而恢复, 即随着产后生理变化的恢复而恢复, 应属于良性的电生理改变, 无病理意义,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其余3例P-R间期缩短现象在妊娠后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时仍然存在, 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的, 如房室结解剖异常等, 需做电生理检查进一步确定。

4 结论

一般来说, 孕妇的心电图异常多与妊娠期循环血量增加和心脏负荷加重有关, 如未造成较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 大部分分娩后心电图异常改变会逐渐消失[5]。反之, 若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未及时处理, 则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和宫内死亡, 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安全。妊娠期间心电图的改变, 在无基础心脏病的情况下, 应限制活动, 适量吸氧等对症治疗可有效减轻心脏负担, 经对症治疗后部分心电图现象异常可有一定的减轻。

因此, 对妊娠期妇女应做好孕期卫生宣教, 消除孕妇紧张心理状态, 定期产前检查, 做好必要的心电图检查, 对异常患者应多次检查和随访,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提高整个孕期的保健水平, 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短P-R间期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妊娠期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短P-R间期的妇女, 在分娩后或终止妊娠后2~3个月内复查心电图, 比较其结果。结果 58例妊娠期发现短P-R间期的妇女55例在复查心电图中发现短P-R间期现象消失, 3例在复查中仍发现短P-R间期现象存在。结论 妊娠期妇女短P-R间期与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关, 多数未有病理性改变。

关键词:妊娠期,短P-R间期

参考文献

[1]苏应宽, 徐增祥, 汤森.实用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86~89.

[2]卢喜烈.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9, 135.

[3]苏应宽, 徐增祥, 汤森.实用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86~89.

[4]秦志宏, 国卫民, 郅虹.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56例分析[J].心电学杂志, 2003, 22 (2) :90~91.

[5]Kron J, Conti JB.Arrhythmias in the pregnantpatient:current concepts i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07, 19 (2) :95.

P-R间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100名无心肺疾患, 无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体格发育正常, 年龄在22岁~33岁 (平均年龄25.6岁) 的育龄妇女, 在准备怀孕前做1次常规心电图检查, 至怀孕后第6周、第20周、第33周各做1次常规心电图检查。

1.2 方法

在受检查者以平卧位平静呼吸5 min后, 由同一专业心电图医师使用日本光电9020 P同步12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 (纸速25 mm/s, 10 mm/m V) , 选择基线平稳, 图形清晰, P波明显的导联测量P-R间期即最早的P波的起点至最早QRS波群起点的间距。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 心率60~100次/min, P-R间期固定≤0.11 s, QRS波群形态正常, 起始部无预激波, 时限≤0.10 s, 排除典型心室预激、游走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等其他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1]。

2 结果

100例孕龄妇女准备怀孕前无P-R间期缩短, 怀孕早期有1名出现P-R间期缩短, 妊娠中期有14名出现P-R间期缩短, 妊娠晚期有21名出现短P-R间期, 短P-R间期发生率分别为1%, 14%和21%。

3 讨论

P-R间期是最早P波的起点至最早QRS波群起点的间期, 代表了心房除极激动通过房室连接区至心室开始除极这一段传导时间。P-R间期长短与年龄、心率、迷失神经张力有关, 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min时, P-R间期应在0.12 s~0.20 s之间。P-R间期缩短的常见原因有: (1) 房室短小, 传导所需时间缩短。 (2)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缺氧等导致房室结的不应期缩短, 传导速度增快。 (3) 房室结内残存具有较快传导功能的特殊组织。 (4) 等频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时出现的钩拢现象。 (5) 测量误差[2]。

本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出现短P-R间期, 以中、晚期尤为明显, 且予吸氧后P-R间期多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包括妊娠中、晚期明显增大的需氧量和耗氧量;快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心脏回流血液减少, 进而心脏搏出量降低。上述两个原因使心肌组织相对缺氧, 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三磷酸腺苷高能键产生减少, 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从而影响心电生理不稳定,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导致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加快, 最终出现短P-R间期。妊娠期短P-R间期属一正常的生理反应, 然而出现短P-R间期是否与机体其他内分泌激素水平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

综上所述, 妊娠期间在无基础心脏病的情况下, 对单纯出现P-R间期缩短, QRS波正常, 不伴有继发性ST-T改变的孕妇, 可做好孕期卫生宣教, 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 适当限制运动、适量吸氧等对症处理。定期产检, 提高整个怀孕期间的保健水平。

摘要:目的 观察怀孕前与怀孕后心电图P-R间期的变化, 了解妊娠期间P-R间期缩短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对100名育龄妇女在怀孕前、妊娠早、中、晚期各做1次心电图检查, 对比分析4次心电图P-R间期的演变。结果 妊娠中、晚期P-R间期缩短明显高于准怀孕前和怀孕早期, 且予吸氧后P-R间期多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出现短P-R间期与需氧量增加及耗氧量增大, 机体出现缺氧有关, 并非由于传导异常, 属一正常的生理反应。

关键词:孕前,孕后,心电图,短P-R间期,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319.

[2]郭继鸿, 许原.新概念心电图图解[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8-331.

P-R间期 篇3

1 资料与心电图分析

我院就诊的晚期妊娠者均常规12导心电图检查,年龄22~40岁,排除了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变等,并做健康查体心脏正常,血、尿常规正常,经体检,彩超及X线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2 结果

本文44例短P-R征,P-R间期测量以P波最早出现的导联作为起点,以QRS波最早出现的导联作为终点。QRS波时限正常,起始部无△波,P-R间期0.11S者判为P-R间期缩短,经随访全部P-R间期缩短者,均于产后3周恢复正常。

3 讨论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即心房兴奋开始)至QRS波的起点(即心室兴奋开始)之间的时间,P-R间期<0.11s时,则为P-R间期缩短,说明在房室连接区与房室束中有了过快的传导,一般多见预激症候群等,特别是LGL症候群时。LGL综合症即变异型预激症候群,其心电图表现为:①P-R间期<0.11s.②QRS形态,时间正常,没有预激波;③无继发性ST-T改变;④常伴有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

本文检出的44例短P-R间期的晚期孕妇中,仅以短P-R间期的现象来看,与LGL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相似,但临床上又不伴有心动过速的症状也可以排除。

晚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现象,考虑为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性改变为主要原因。房室结对缺血,炎症和药物影响颇为敏感,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常出现短暂的不恒定房室结功能性的改变。晚期妊娠者因心脏及呼吸肌工作量的增加和新陈代谢的需要,静息时的氧耗量(包括胎儿的消耗量)随妊娠之进展而持续增加,足月时达到最高值,较非孕期高20%。尤其于妊娠32周以后,下腔静脉的血流量增多最为明显,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心脏搏出量降低,心脏排出血量减少。近年一些资料证明,妊娠足月时不论何种体位(坐、侧、仰、卧位)对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都有不同程度的阻碍而导致心脏排出血量的下降。心脏排出血量减少,尤其当心脏冠状动脉痉挛时,可导致心脏缺血缺氧,造成房室结部分组织缺血,使房室结的功能发生改变,如由后结间束的房一束附加束或房束短路传导,即构成P-R间期缩短。这一现象在产后由于血液回流量的改善而消除。

晚期妊娠孕妇短P-R间期在无合并阵发性心动过速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经随访全部P-R间期缩短者皆于产后3周恢复正常,说明晚期妊娠中的P-R间期缩短是一种良性改变,似不具有病理意义。

P-R间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孕妇作为试验组,年龄20~39(25.6±4.2)岁,孕5~34(16.5±4.1)w。再根据孕周将试验组分为早期妊娠组(5~12w)67例、中期妊娠组(13~28w)68例、晚期妊娠组28w以上65例,同时选取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40(26.5±5.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亚组除妊娠时间不同外其他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心、肺、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2)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此次研究内容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变异性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和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者;(2)有吸烟、酗酒等其他不良嗜好者。

1.2 方法

试两组均采用日本光电-1250P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纸速25mm/s,增益10mm/s。以相同条件和人员描记心电图,测量选择Ⅱ导为标准,记录相关数据。对试验组中检出的短P-R间期者于分娩1周后再追综复查1次心电图。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期发生短P-R间期及产前有短P-R间期者产后P-R间期恢复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1.3 观察指标

根据《妇产科学》[4]有关短P-R间期的相关内容,短P-R间期诊断标准为:心率60~100次/min,P-R<0.12s,QRS时限正常且起始部无Q波,排除交界性心律、房室分离及房室传导阻滞。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短P-R间期发生率比较试验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内短P-R间期发生率比较

妊娠不同阶段短P-R间期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时间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试验组分娩后P-R间期复发率分析

试验组内发生短P-R间期29例,分娩1周后复查1次心电图,发现短P-R间期者1例,发生率为3.4%。

3 讨论

P-R间期代表心房激动后通过心房、房室结、希氏束、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心室肌并使心室开始除极之前的时间,反映了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情况。詹姆斯束异常传导是健康人中发生短P-R间期的常见原因。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情绪紧张时,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导致短P-R间期的发生。有学者还认为房室结内可能存在的特殊快速旁路传导途径和房室结传导递减性减退所致的房室结加速传导能增强传导能力[5],也是导致短P-R间期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心内电生理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还发现房室解剖结构短小减少传导时间也可能导致短P-R间期的发生[6]。

本文选取研究对象过程中已剔除W-P-W和L-G-L综合征病例,这避免了旁路机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综合妊娠期特殊的病理生理状况,我们分析导致短P-R间期发生率不同的因素可能与妊娠期血液循环、神经激素调节有关,是妊娠期机体对内外环境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自主神经在调节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维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动态平衡,使心率保持稳定。随着妊娠的发生发展,各种性激素在外周血中含量增加,它们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功能,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并导致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得房室结传导速度加快,发生短P-R间期。胡彦等[7]观察500例妊娠妇女短P-R间期发生率为6.6%,并认为这可能与妊娠期妇女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心脏血容量改变有关,这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另一方面,需氧量增加也是妊娠期妇女发生短P-R间期的重要原因,妊娠期妇女对缺氧尤为敏感,机体相对的缺血缺氧会引起房室传导加速,导致短P-R间期的发生。孕期随着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血管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不断改变,尤其是中晚期妊娠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失去平衡,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也加速了房室传导速度。

本研究中,妊娠中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为13.2%,较妊娠早期的发生率迅速增高,至妊娠晚期达27.7%,发生率不断提高,与以往文献报道结论一致[8]。这可能与孕期机体耗氧量急剧增加,孕妇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新陈代谢加快有关。同时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减少,造成机体缺血缺氧,使高能磷酸键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暂时性房室结功能性改变,形成短P-R间期。此时应注意短P-R间期与L-G-L综合征的鉴别[9],若孕妇伴心律失常,出现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应及时处理。产后回心血量得到改善,P-R间期缩短也随着分娩而逐渐恢复,故分娩后1周,再追综复查1次心电图,发现1例短P-R间期者,发生率仅为3.4%,较妊娠晚期显著降低。

综上,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期增加而增加。妊娠期短P-R间期的发生与孕妇需氧量增加、房室传导阻滞及神经激素调节等因素密切相关,属机体对内外环境改变所做的适应性反应,应注意与病理性变化的鉴别,防止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君.妊娠中晚期孕妇P-R间期缩短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4,18(2):120-121.

[2]丁莹,张伟.妊娠妇女P-R间期缩短的心电图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59-780.

[3]伍平.妊娠妇女P-R间期缩短的心电图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5):62,67.

[4]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

[5]李莉,王学英,秦立强,等.孕中晚期短P-R间期检出率及转归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5-36.

[6]于清芝,刘聪荣.妊娠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1):118-119.

[7]胡彦,桑学东.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观察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3):328.

[8]陈丽娜.孕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4):140-141,157.

【P-R间期】推荐阅读:

上一篇:词汇呈现的词汇教学下一篇:抽象型教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