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

2024-06-23

鬼城(精选9篇)

鬼城 篇1

辉煌、鼎盛、暗淡、衰败——拥有312年历史的美国底特律市终于没能扛住庞大债务包袱的压力而走上了破产申请保护之路。这座驰名全球的“汽车之城”因被视为美国重工业的风向标而受世人追捧和尊敬, 同时也让美国人酣畅淋漓地体验到了“车轮上国家”的骄傲与自豪。然而, 种族血拼的倾轧, 金融危机的摧残以及管理战略的偏失, 日渐丛生与聚合的内外负面力量总在不间断地消耗与损伤着底特律的孱孱元气, 直至人们今天看到一个骨瘦如柴般的城市之躯奄然倒下。

底特律在哭泣

商业细胞可以催生一个城市已经被人类经济史所反复佐证。1701年, 法国皮毛商人路易·亨内平乘船沿底特律河航行时发现, 河的北岸有一块理想的歇脚之地。登岸远眺, 映入亨内平眼帘的底特律河宛如一条银链将苏必利尔湖和伊利湖挽联起来, 两岸茵茵绿草簇拥着的银色的水带由近及远延伸开来。最终, 亨内平决定在此长久地驻留下来, 并将此地取名为“底特律”。为了吸引一些携家带口的家庭到这儿来居住, 亨内平当时开出的优惠条件是, 只要有人来到底特律就可获得一块免费的自由土地, 在这个政策的刺激之下, 底特律人口迅速增加。

1896年, 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建造了福特汽车制造公司, 这在底特律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从厂房的筹建到生产线的安装, 福特公司花费了5年多时间, 而在正式投产的3年之后, 福特推出了人们可以购买的第一款机型车。随后, 通用、克莱斯勒和阿美利加等美国汽车公司的总部纷纷落户底特律, 底特律从此成为了美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中心, 并且赢得了“汽车之城”的美誉。据悉, 在20世纪漫长的时间里, 美国的汽车产业在全球一直独占鳌头, 而底特律的汽车吞吐量占了全美汽车产销量的27%。

汽车制造业的兴起带动了钢材、仪表、玻璃以及轮胎、发动机等零部件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吸引了美国南部大量的居民, 底特律的城市与人口规模迅速扩容。资料显示, 在20世纪50年代的鼎盛时期, 底特律位列美国第五大城市和密歇根州的最大城市, 全城拥有将近200万人口。当然, 由于特殊的产业规制, 底特律就业人口约有90%以汽车工业为生。

拜上苍所赐, 身处五大湖水路战略要地的底特律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特别是圣劳伦斯深水航道通航后, 底特律一夜之间成为远洋船只的主要起讫点, 以及美国对加拿大贸易的最重要口岸之一。不过,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远洋运输技术的不断升级, 全球远洋运输风险得以大大降低, 底特律的水位优势也渐趋式微。

受到汽车工业和一度繁荣的航运业所驱动, 底特律建造了大量镀金时代的建筑, 由此也赢得了“美国的巴黎”以及“音乐之都”的美名。在底特律, 30层以上的饭店、酒店等豪华建筑物比比皆是, 不仅如此, 底特律还是全美保存摩天楼和历史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

然而, 所有的辉煌似乎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消褪, 而且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底特律实际已经丧失全美重工业制造中心的地位。虽然在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中, 底特律管理当局试图通过固定资产的扩张以及城市市容的改造唤回昨日的繁华与喧闹, 但依然未能让“汽车之城”重放光彩。而在城市自我新陈代谢动能弱化和外部手术近乎失效的情况下, 底特律只能沿着固有的轨道线路一步步滑落下去, 并直至呈现出今日的衰相:

——贫困程度日渐加剧。现在底特律只有不到70万的人口, 相比于高峰时期减少了65%, 城市座次退居到全美第18位;全城失业率高达18.2%, 相当于全美平均失业水平的的两倍之多;家庭平均年收入约2.6万美元, 为美国最贫困的郡县之一, 其中全市有31%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恶行犯罪不断蔓延。在全美25个大型城市中, 底特律的犯罪率排名第五, 为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一项民间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平均1000名居民中, 62.18人涉及财产相关犯罪, 16.73人涉及暴力相关犯罪, 分别高出美国其他地区的一倍和三倍。也正是如此, 底特律被《福布斯》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的城市”。

——公共服务极度匮乏。目前底特律约有40%的路灯不亮, 只有三分之一的救护车可提供服务, 与其他地方在居民拨打911电话后警察约10分钟可以赶到相比, 底特律的警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到。

——城市资产严重贬值。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一名中国投机商在底特律一共买了363处房产, 最大的一笔开支只花1.2万美元, 就买下了曾经价值170万美元的房产;最小的一套房子只花了500美元, 而这甚至买不到一双高档皮鞋。

50年的苦苦煎熬

底特律的破产不是美国城市破产的首案, 在此之前, 加利福利亚州的斯托克顿市、罗得岛州的中央瀑布市先后向当地地方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然而, 相比于这些没有产业支撑的中小城市而言, 有着汽车产业背景的底特律走到倾家荡产的地步却值得深思。

作为当时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 底特律人口主要由外来居民所构成, 其中一部分是从南部地区迁进来的黑人。由于当时的种族隔离依然明显, 黑人与白人的矛盾在底特律异常尖锐, 并最终酿成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城市暴乱与流血冲突。作为这场暴乱的沉重经济代价, 三大汽车业巨头全部停工停产, 数千家小生意永久性地关闭, 城市税基受到空前削弱。不仅如此, 暴乱之后, 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白人开始撤离底特律。资料显示, 直到现在, 底特律的黑人占82.7%, 但88%的市民没有大学学历, 该比例位居全美之首。观察发现, 自暴乱以来的近50年时间中, 底特律市政府主要职位基本上一直掌握在黑人手里。

屋漏偏遇连阴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不期而至。对于底特律而言, 这场资源性劫难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成本的放大之痛, 而且还有市场的无情流失与萎缩。历史资料表明, 在石油危机前, 底特律的汽车销售以年均23%的速度递增, 但危机之后就没能看到如此盛况的再现。令底特律没有想到的是, 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等新兴汽车大国迅速崛起, 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竞争空前加剧, 面对着对手的正面交锋, 底特律本不强大的竞争优势日趋式微, 汽车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出现掉头向下的拐点。

实际上, 在遭遇到外部产业同类化竞争与冲击的同时, 底特律所承受的来自美国国内产业差异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追踪发现,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 除了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美国新经济在硅谷崛起外, 以航天航空、新材料为构架的新的工业中心也在美国沿海港口城市地带铺展开来。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驱动着物态资源向产业高地聚集, 也强力吸引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资料显示, 自2000年以后的10年时间中, 底特律人口锐减了25%, 而且这也是底特律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流失。

次贷危机和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给了体态虚弱的底特律致命一击。在危机中, 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 三大汽车公司共计裁员14万人。受此影响, 作为底特律市财政主要收入来源的汽车企业经营所得税开始锐减。不仅如此, 随着许多人失去工作和其住房还贷能力的丧失, 成千上万的房屋被银行收回拍卖, 而且房屋的加速贬值也使得整个房地产交易市场陷入停滞, 原先作为政府税收来源的房产税也每况愈下。据《底特律新闻》报道, 2012年, 底特律有一半的房产业主没有缴纳房产税, 金额高达1.31亿美元, 相当于市府12%的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减少的直接后果是政府公共支出能力的空前削弱。资料显示, 与10年前相比, 底特律2012年度在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和文化建设等民生项目的支出上大幅萎缩50%。而最为关键的是, 随着政府维稳功能的弱化, 底特律的犯罪率开始飙升, 焦虑之中的企业与中产阶级开始大批撤离, 由此形成底特律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流失。积重难返。数据显示, 底特律曾经拥有200万人口, 但如今只有不到70万人。人口流失就是政府税收的流失。资料表明, 与10年前相比, 底特律的市政个人所得税减少近一亿美元, 减幅达1/4。

应当说, 在税源残酷流失的生态下, 政府应当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收益作为补充。然而, 除了汽车业外, 底特律再也找不出第二条可以为财政“输血”的产业管道。走投无路之下, 底特律市政府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公债发行身上。的确, 借助于美国3A级国家信用, 过去10年中, 底特律地方债的发行一路绿灯, 发行规模冲至170多亿美元。然而, 当密歇根州政府在两年前翻开底特律的财政账本时, 该市高达120亿美元的长期债务令所有审计人员呆若木鸡, 闻到腥味的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迅速出手, 将底特律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汽车之城”的融资通道被迫关闭。

作为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密歇根州政府在今年3月接管了底特律市财政, 并派出破产重组专家小组进驻底特律。3个月后, 重组小组宣布, 底特律将停止偿还总额高达185亿美元债务中的部分债务。然而, 由于未能说服包括工会和养老金委员会等债权人作出让步, 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只能无奈地宣布, 谋求破产保护是解决底特律市长期积弊的唯一途径。

公共决策的偏失

对于危机的驾驭和管控彰显着一个城市管理者的战略水准与实战技能。通过前面分析不难发现, 底特律由盛及衰已经延续了数十年, 这一过程实际给当地决策者预留出了非常充足的纠偏与更正空间。然而, 由于行动的迟缓与方向的偏失, 底特律的城市姿容没能在相关刺激因素的提振之下摆脱疲态, 相反愈发憔悴, 并直至凋零。

产业结构单一进而导致财政风险的聚集是过去数十年中底特律始终没有医治的内伤。资料显示, 底特律财政收入的80%来源于汽车制造业。但经济历史证明, 一个城市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 不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个别强势企业身上, 而在于不断更新产业链, 打造新的增长点。同为美国老工业城市的匹兹堡, 就因为找到了医疗、环保等“绿色经济”增长点, 从昔日“烟城”成功转型为美国“最宜居城市”。无独有偶, 曾经以纺织业为财政支柱的芝加哥从20年前就开始向金融服务转型, 并最终唤来了城市的盎然生机。而与匹兹堡和芝加哥相映衬, 人们丝毫看不到底特律市的历届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作为与建树。

当单一的汽车产业受到冲击从而不能维系政府的税收需求时, 当地管理者并不是从削减负担和强化企业再生动能的角度进行刺激与扶持, 而是采取了增加税收这一竭泽而渔的短视政策, 进而加速了汽车产业的衰落进程。据悉, 底特律市的企业所得税率常年维持在40%的高位, 而周边一些小城市仅为百分之十几, 由此引起的产业资本流失不言而喻。如今, 在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中, 除了通用汽车公司总部仍设在底特律市, 其他都已远走高飞。

在城市管理的传统血液丢失而新的血液不能及时输送上来的同时, 底特律的管理者又迷恋上了城市的翻新与改造的“面子工程”, 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外貌的更新让底特律重新复兴。如耗资5700万美元建造了乔路易斯球馆, 耗资2亿美元建造了一条三英里长的“人民运载”线, 耗资3.5亿美元建造了由7幢大楼组成且楼层高达73层的文艺复兴中心。然而, 如今这些外表华丽的庞然大物不是成为无人出入的空壳, 就是运营效率极度低下和亏损累累。如“人民运载”原计划每年运载1500万人次, 但目前实际每年运载不到200万人次。

显然, 城市建设的以新换旧并没有带来底特律的最终复兴, 相反政府投向市政设施方面的养护费用大幅攀升, 财政窟窿越捅越大。资料表明, 2012年, 底特律政府为维系市政设施运转的总支出达到26亿美元, 其中自来水供应和污水排放项目的支出达到8.3亿美元, 与10年前相比递增了64%。受此影响, 2012年底特律市的财政赤字飙至3.26亿美元。不仅如此, 市政工程建设还酿造了背向民心的官僚腐败。就在日前, 底特律前市长基尔帕特里克被法院裁定犯有20项腐败和受贿罪, 其中至少有3项与供水管线施工维护工程受贿有关, 同时涉及到多名市级官员。基于以上事实,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格拉泽认为, 底特律采用了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地修建办公楼、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等刺激增长的战略, 这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 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 并最终使底特律成为“大厦集群”的受害者。

一般来说, 当一个城市的财政遭遇危机之后, 当地政府应当采取紧缩手段, 如裁减政府公务员、削减福利支出等措施, 以将城市的财政运行拨回正轨。从这个意义而言, 底特律市政府曾试图削减当地高额的雇员薪资、退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政策举动无疑可圈可点。然而, 由于汽车工会力量过于强大, 底特律市政府的积极“瘦身”行动并未能最终成行。资料显示, 底特律汽车工人的工资每小时基本都在70美元以上, 比其他制造业员工高出30多美元, 企业人力资本压力由此可见一斑。与汽车工会反对政府的变革举措一样, 庞大的公务员群体也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站在了紧缩政策的对立面。数据显示, 底特律企业退休员工与现任公务员的比例为2:1, 因此, 仅2012年, 底特律市政府就拿出14亿多美元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而投放在公务员身上的薪水和福利则达到57亿美元。

现在看来, 受制于既得利益群体, 料定底特律的破产之路不会平坦。据最新报道, 目前底特律185亿美元债务中, 约90亿美元债权人为养老金基金和退休人员医疗保健基金, 涉及1万名市政职员和2万名退休人员。为此, 底特律养老金基金和市政工作人员已经提起诉讼, 要求州法院阻止市政府申请破产。照这样情形, 底特律即使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走破产之路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

中国的警醒与反思

“底特律”这块镶着金边的金字招牌, 曾经引起中国不少城市的追逐与热捧。然而, 时至今日, 听到大洋彼岸传来的底特律破产尖叫声, 国内城市的决策者们理应触发些许的警觉与自省。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 引致底特律走上破产不归路的许多病症其实在中国不少城市身上也已有所表现。人们不禁发问:那些试图复制底特律历史奇迹的中国城市, 是否也会复制底特律的破产轨迹?

压垮底特律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大大超出其偿还能力的高额债务, 而在这方面, 中国的许多城市有着同样的内伤。据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 在11个省本级和13个省会城市中, 有4个省本级和8个省会城市债务增长率超过20%, 另外9个省会城市的债务率超过100%, 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从绝对数额来看, 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数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高达近11万亿元, 这其中主要表现为城市政府的负债。更为可怕的是, 在中国, 政府一向被认为具有无限的信用, 因此, 尽管有的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或资不抵债, 但依然能放开胆子举债融资, 其中仅2013年以来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就发售了3673亿元人民币债券, 同比增长一倍之多。倘若加上过去发售的地方债, 其数量更是惊人。地方政府负债累累, 长此以往, 许多城市可能就会因财力不济或不堪债务之压而趴下。

如同底特律饱受单一产业结构困扰一样, 中国许多城市也存在着类似的风险煎熬。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 作为单一产业的煤炭业曾经使该市创造出人均GDP与香港媲美的奇迹。然而, 伴随着如今煤炭业的不景气, 鄂尔多斯瞬间陷入财政困境, 甚至连公务人员的工资也须向企业“化缘”。无独有偶, 东北的许多老工业城市数十年时间中所依赖的都是单一的石油或钢铁产业, 但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 这些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 当地财政收入已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同样, 在沿海地区的东莞、温州等城市, 长期以来坐享“三来一补”的红利, 但由于金融危机后欧美进口能力的弱化以及美国实施“再制造业战略”, 这些城市的外贸出口订单持续减少, 财政收入状况也每况愈下。城市与产业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在面临经营困难时可以裁员, 可以搬迁, 但一座城市如果将希望押注在一个产业身上, 就会失去应有的灵活性, 最后可能陷入覆水难收的状况。

借助于城镇化战略的启动, 在城镇化等于房地产化思维的驱动下, 有些地方政府做大城市规模的决心与意念同底特律市政府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以鄂尔多斯为例, 当地政府奉行大资金、大建设、大投资的模式, 一个人口不足6万人的康巴什新城竟然创造了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值高达30余亿元的罕见奇迹, 最终的结果是新房空置率高达97%, 以致美国《时代》周刊将康巴什描绘为一座“鬼城”。据媒体报道, 像鄂尔多斯那样的“鬼城”在中国共有12座, 其折射出的是地方政府贪大求快、急功近利的传统GDP思维。然而, 城市从来不是建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产业和人支撑, 即便聘请最一流的设计师, 建造最好的大楼和别墅, 也不过是一座“鬼城”。特别是当城市已经衰败、空间剩余时, 试图用进一步的建造和城市更新来将它激活, 导致的不过是更多空间的闲置、更多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浪费, 留下来的也只有一个债台高筑的政府。

作为一座城市, 底特律的破产虽然映衬的是当地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物态资产的贬值, 但其实质是美国产业更替的写照与标尺。过去30年中, 受制于高成本与能源资源禀赋约束的美国制造业由盛及衰, 而且金融危机加速了像底特律这类传统工业城市的破产进程。但观察发现, 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底特律等城市的破产而大惊失色或者乱了方寸, 其沉着的底气主要来源于在本国制造业衰退过程中同时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如今, 虽然美国有底特律等老工业城市形成的“生锈地带”, 但更有生机勃勃的“阳光地带”。从这个意义而言, 底特律破产更像是美国经济调整的产物。同样, 伴随着中国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的丧失以及外围竞争压力的增大,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冲破固守制造业的思维窠臼, 寻找新的产业业态, 同时驱动制造业的升级, 应当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动脉。

种族隔离与仇杀无疑是底特律历史的经久之痛。虽然我们庆幸中国城市没有种族冲突, 但必须承认观念与事实上的群体歧视和隔阂已在中国大小城市广泛存在。统计表明, 目前约2亿外来人口无法在城市落户, 农民工与当地人的诸多差别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当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甚至酿成了群体性的突发事件,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因此, 解决好族群融合应当成为中国城市公共治理的核心命题。

受到汽车工业和一度繁荣的航运业所驱动, 底特律建造了大量镀金时代的建筑, 由此也赢得了“美国的巴黎”以及“音乐之都”的美名。

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 引致底特律走上破产不归路的许多病症其实在中国不少城市身上也已有所表现。人们不禁发问:那些试图复制底特律历史奇迹的中国城市, 是否也会复制底特律的破产轨迹?

鬼城 篇2

丰都鬼城一般都是很恐怖,人们一听见“鬼城“二字一定会望而却步,可我还是决定和老爸勇闯鬼城。

走进鬼城时先要过阎王爷的三道关卡,第一道是过“奈何桥’。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过第二道“鬼门关”,当你走进鬼门关时你会发现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老爸在我身后把我抱得很紧,好像担心我被“鬼”抓走当他们的“午餐”。我们缓步前进发现前面有人,于是我和老爸快步的跟了上去,正在这时,突然,不知有什么东西刨了一下我的脚,我正在纳闷儿,忽然想起以前我姐对我说的话:“你走进鬼屋,会感觉有东西在刨你的脚,而你要知道,是鬼在刨你的脚!”我马上恍然大悟,原来是“鬼”在刨我的脚。然后我们又往前走,突然,我感觉到像头发一样的东西在飘,我断定这是“鬼”的头。接着,我们又往前走,我以为前面没有“鬼”了,于是我就放松了警惕,可是我失算了,当我要走出鬼门关时,一个“鬼”突然“跳”了出来,吓得我尖叫了起来,这“鬼”跳出来吓人不说还“啊”地叫了一声,好像还对我说:“我要让你当我的午餐!”吓得我紧抓着前面阿姨的衣服。第三道关卡是“金鸡独立”。

郑东新区≠“鬼城” 篇3

“和想象的不一样,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鬼城’,新修的高楼却空无一人,荒芜的公寓和空荡荡的郊区,绵延一片又一片的空房子。”这是近期美国CBS的“60分钟”电视节目的解说词,该节目工作人员在香港金融分析师Gillem Tulloch带领下,来到河南郑州郑东新区进行参观,由此发出了以上感叹。

当“上一任鬼城”鄂尔多斯还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散去,位于中原大地的郑东新区再一次因高空置率而被冠以“鬼城”名号。记者走访发现,郑东新区房屋不愁卖,空置率虽有,但还不到“鬼城”的程度。

房屋销售不成问题

内环80米、外环120米高的60栋建筑群落,拥簇着郑东新区最为繁华之地,这个占地3.45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CBD,正好隔中州大道与老城的金水区相望,新老城区由此分隔。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宏大规划的区域,其“空置率”问题被国内外媒体屡屡提及并饱受诟病。

除了这次美国媒体的报道,最早在2010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12名大学生运用查验水、电、气表,点算“黑灯率”(电表不走率)等方法,以1.1万套商住房为样本,测算出郑东新区商住房空置率超过55%。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20%以上为严重积压区。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寥落,这也成为一些人质疑其为“鬼城”的主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确认当地居民的入住情况,记者于四月中旬对郑东新区进行了实地探访,经过观察发现,围绕CBD的数十座高楼,在晚八点左右,亮灯的房屋约占两三成,而记者所居住的OHO·新干线小区,亮灯的房屋尚不到两成。

面对“空置率”质疑,郑东新区房子究竟是卖不出去,还是卖了没有人住呢?

记者走访发现,位于郑东新区2008年以后竣工的民航花园、中油运河上郡、银河丹堤等新楼盘,售价大多在15000~2000元/平米之间,一些较老楼盘,也维持在9000~10000元/平米,这一价格,相当于老城区住宅平均售价的近两倍。

但这里的房源在销售上似乎并不存在困难。在距离CBD约8分钟车程的鑫苑世纪东城,4月27日其4号楼即将开盘,同时1号、3号楼也在销售之中,均为18~33层的高层建筑,均价从9500~11500元/平米不等,其中两居的小户型排号已达七八十人。

而在紧邻CBD地区的小高层豫航泊郡,其开盘时间显示为2011年7月31日,到2012年年初,全部共549套房源便已销售完毕。

商都网房产频道的一项数据显示,在2013年4月,郑东新区继续领跑热门区域榜,在其4月份的来电量中以22.47%稳居第一,其中温哥华小镇、上东城均为关注度最高楼盘,相比老城区楼盘没有一个入围前五,郑东新区的发展显然成为郑州城区向外扩张的关键区域。

新城尚需完善配套

事实上,自2003年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序幕以来,郑东新区成了中国中部最大也是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十年间,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入住人口近80万,有151家各类金融机构和5000余家企业进驻。据估算,郑东新区建设总投资应在2000亿元以上。

去年底,郑东新区新火车站旁边一幅13亩商务金融地块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产商以2000万元/亩的单价拍得,创下郑州有史以来土地出让价新高。而附近另一地块此前出让时的拍卖价不过500万元/亩。由此可见,郑东新区住宅楼盘,尤其是高档社区的开发热情日益见涨。

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郑东新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已完成31.29亿元,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二位。计划2013上半年完成投资185亿元。

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区域配套并不能赶上新房的建成速度。尽管郑东新区建起了大量的高档楼盘,适合普通工薪阶层吃饭的地方却很少,而在小区外围的底商也大都空置。

以邻近CBD的鑫苑中央花园为例,一层底商中约有20%~30%处于转让状态,即使开业的商铺,也多以烟酒销售、美容服务居多,顾客寥寥。在数百米外的五行嘉园,临街的店铺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仅间或有几家银行和中高档餐饮分布。

也有市民反映,一个人走在路上,胆小的人还是会有点恐惧,“等公交半小时一小时才来一辆,因为住在这边的人都有私家车。”

新区之未来

从鄂尔多斯到营口、常州,乃至现今被热议的郑州,中国的三线城市频现空巢。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在其微博中这样写道:复制房地产拉动的旧城镇化、工业化模式在中小城市风险极大,希望地方政府从建设的高热状态降温,从鄂尔多斯与营口等城市警醒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烂账留给后人。

但是,从郑东新区的现状来看,一味说“鬼城”是否也有些言过其实?

“新城在某个阶段出现入住率较低的情况,不止是郑东新区存在,但这一问题会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眼前的空置率未来很容易消化,而且还必须考虑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郑州新区总规划师、郑东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周定友如是说道。

在河南省房地产深耕多年的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在接受采访中也半开玩笑地表示,“就(CBS)所拍摄的郑东新区画面而言,是不是现在的,值得怀疑。”胡葆森介绍,郑东新区经过几年发展,面积已由最初3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近百平方公里,已经入住80万人口,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容纳1万人的水平,这是城市规划与发展比较理想的水平。

鬼城 篇4

“鬼城”遍地开花?

媒体上所称的“鬼城”大量出现, 与我国城市的快速扩张有关。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去年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90%的中国地级市正在规划新城新区, 部分城市新城总面积已达建成区的七、八倍, “鬼城”现象频现。

而《南华早报》这次报道对大陆的“鬼城”做了概括式的报道。

《南华早报》称, 西方国家的“鬼城”, 通常是由战争、自然灾害、疾病或者失败的经济造成的, 但在内地情况并不一样。在内地, 地方政府任意匆忙地发展项目, 试图以此推高GDP增长, 并达至城镇化目标。而鬼城往往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制造出来的。

在成熟经济体, 例如美国, 根据里昂证券 (CLSA) 地产研究的数据, 这一比例维持在10%左右, 比内地要低。甚至在香港这个房地产被认为是重要投资项目的城市, 在1997年至1998年期间, 即房地产泡沫爆破之前, 房地产占GDP的比例也仅为8%至9%。

地方政府希望从大片土地上获利, 但内地三线城市中, 许多新城都未能成功建起。在这里, 三线城市包括了7 4个相对有经济活力的中小型城市, 这些城市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以持续吸引其他地方的民众移居当地。

报道称,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 在经济重度倚赖于自然资源、重工业和农业的内地东北部, “鬼城”的分布十分密集。在这个地区, 经济多样性不足, 未能提供多种类的就业机会。

在内地东部, “鬼城”大量分布在山东省沿海地区。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海岸上如雨后春笋般建造起来的度假区, 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报道又称, 贵州省的人均GDP排名在内地垫底。与贵州省的其它地区相比, 贵阳的福利系统和基础建设条件较好, 因此能吸引人来到这个城市, 但在短期来说, 这并不能构成一个足够高的人流涌入。

三亚、常州、赣州和温州等城市也布满了空置的建筑或烂尾楼。在夜晚, 这些建筑会在黑暗中亮起一些诡异的灯火——有人住在那里。三亚是一个沿海的热门城市, 但旅客作为临时人口占据了很大比例。其它发展稍落后的城市由于过于偏远, 天气寒冷, 或者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因而未能吸引人们到那里去。

(二)

统计方法存在缺陷?

然而, 一些研究人员对于将这些城市标签为“鬼城”持谨慎态度。

《南华早报》的报道, 是根据内地经济研究人员陈勤提出的实验模型编制的内地“鬼城”地图。陈勤的模型主要根据两个指标, 包括未来的供需比例, 以及对照一个城市内现有住宅数目, 供应的单位数目是过剩还是不足。这个统计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一些可能发展成“鬼城”的地区, 预测到2020年, 哪些地方的房屋供应会超过需求。

但有研究人员认为, 如果仅根据城市住房的供应量, 就将城市标签为“鬼城”, 进而对该城市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是不够客观的。因为现在一个家庭拥有多个房产的情况很普遍。另一方面, 城市的发展、新城人气的集聚, 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内地房产信息集团 (CRIC) 针对关于贵阳的悲观预测特别予以反驳, 并称由于省会城市通常会在社会福利、基建设施和经济发展上被给予优先政策, 对于省内其它地区的民众来说, 贵阳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曾在哈佛住房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朱小棣同意这个观点。他说, 如果仅根据未来的过量供应就将一个城市称作“鬼城”是不准确的。多重业权 (一个家庭拥有多个房产) 已经让城市内的不少单位被空置。

“这些空置的住宅会对城市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你必须先观察, 而后再得出结论。”他表示, 总的来说, 人们在寻找“鬼城”的时候需要谨慎一点。“人们过于热衷寻找‘鬼’, 很可能会将任何一个地方标签为‘鬼城’”。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也表示, 对城市的定位, 不能轻易冠以“鬼城”的说法。比如说, 短期内一定数量的空置, 是为城市建设做出的提前量, 这一类算不上“鬼城”。

部分“鬼城”是一个误会?

误认“鬼城”, 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曾被长期认为是“鬼城”的郑州郑东新区, 现在其实是一片繁华。

2010年底, 美国一家名为“商业内幕”的网站公布了若干幅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 称其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鬼城”。

这一报道遭到郑州官方强烈反弹, 新区管委会发布数据称, 郑东新区CBD入住率达到90%。克而瑞郑州机构的研报指出, 2014年, 郑州市各区域成交土地价格波动相对较大。从具体区域来看, 郑东新区土地单价最高, 为10678.26元/平方米。

一位郑州当地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 郑州属刚需性城市, 但郑东新区属于河南省的高端住宅片区, 价格在郑州也处于第一梯度。“前几年因为是新发展区域, 在认知度方面都相对低, 再加上郑州老城区为二七区和中原区, 客户地缘性比较强, 郑东形成了‘鬼城’的误区。外地的金融机构来郑州了解过, 后来发现不是 (鬼城) 。”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表示, 郑东新区原来也不是真“鬼城”。郑东新区发展到今天, 是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缩影, 也是郑州市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不去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会有今天城市的承载力。”据了解, 郑东新区目前已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26家, 人民银行、河南证监局等机构, 汇丰、渣打、东亚等多家外资银行, 中行、农行、工行、民生、广发等1 2家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2 0余家保险机构以及中原证券、中原信托、郑州银行等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均汇聚于此。

牛凤瑞认为, 对河南来说, 郑州是中原地区的中心, 河南本身有1亿人口, 欧洲任何大国都没那么多人口。人口的支撑和政策的支持下, 郑东新区作为中原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 摘去“鬼城”帽子, 也是顺理成章的。

(三)

如何给鬼城纠偏?

那么, 什么样的“鬼城”能够“摘帽”?

牛凤瑞给出了一个公式:鬼城改变面貌的时间, 等于其依附的主城区的发展势头, 除以主城区与鬼城的距离。换句话说, 主城区发展势头越强劲, 依附于主城区越近的“鬼城”, 越容易“摘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认为, 郑东新区能够“摘帽”, 经验就在于政府主导, 规划在先, 通过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金融中心, 吸引多家知名企业入驻, 使城市具有了产业生命力, 加之郑州作为省会城市, 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郑东新区交通、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的不断改善, 郑东新区“筑巢引凤”才逐渐成为现实。

赵秀池认为, 郑东新区的例子说明, “鬼城”的概念也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鬼城”可以变为富有活力的新城。其他“鬼城”也一样, 这需要根据当地实际,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 以居业联动、产城融合为基点去规划、设计, 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使“鬼城”的转变。

知名房产研究员严跃进分析, 鬼城能否“摘帽”, 要看“鬼城”出现的原因和要素供给能否跟进。

第一类是土地资源供给规模大的城市, 此类城市出现“鬼城”, 在于资源供给过度, 忽视了市场需求。此类城市“鬼城”阴影的消失可以做到, 关键在于控制土地出让规模。第二类是资金供给规模大的城市, 比如一些滨海城市“忽悠”外地购房者买房, 结果产生了大量空置房。第三类是城市重心转移背景下的城市, 比如郑东新区就逐渐承担了老城区人口的转移, 此类新城未来出现繁荣, 是必然的。

不同城市需区别治理

严跃进的观点其实点出了一个问题:同样被称为“鬼城”的城市, 具体情况或许千差万别, 必须区别对待。

从事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克而瑞信息集团曾就中国内地“鬼城”作了三类划分。其中, 产业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在产业间歇期会与“鬼城”称号相伴;现实发展跟不上规划预期的区域新兴城市会呈现阶段性“鬼城”现象;有产业支撑的综合型城市成为“鬼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更进一步指出, 严格说来, 国内媒体对“鬼城”概念的使用是含混的, 包括了ghost city和empty city两种含义。

所谓ghost city, 可译为“鬼城”, 是指经历过一段辉煌的发展历史后由于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不及时而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的城市。在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 都一定程度上存在“鬼城”。这类城市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厂房与办公楼遭弃用, 人去楼空, 城市破败。但是, 一定要注意, 这些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发达的都市,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曾经很高。因此, 可以说, “鬼城”不是造出来的, 而是城市发展到老年阶段没有找到医治“萧条病”良方而出现的一种问题。《南华早报》所说的“鬼城”, 实际上大部分指的是空城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鬼城”。

而empty city, 可译为“空城”, 是指建成后缺乏产业支撑、人气不旺的新城, 根本就不具有真正的“鬼城”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特征。

那么, “鬼城” (ghost city) 与“空城” (empty city) 的治理方法与前景自然也是不一样的。“鬼城”是老年期的城市, 其出路在于通过转型振兴经济, 恢复往日活力;而“空城”是年青城市, 其出路在于找到一条适合城市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鬼城”的基本格局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形成的, 因而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而“空城”的发展尚未定型, “空城”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改变“有城无市”现象的。也就是说, “鬼城”的路径依赖问题比较严重, 而“空城”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中国, “鬼城”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 这类城市在国外亦称萧条地区。根据国际经验, 这类地区的萧条病的治理需要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在治疗萧条病的过程中, 防止因产业竞争优势丧失而造成的人口大量流失是重中之重。“空城”改变面貌的关键则在于增强对产业与人口的吸引能力。

(四)

地图虽失真, 问题却不假

不可否认, 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之中, 地方造城运动存在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 中央政府于2014年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出台这一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纠正过去城镇化的偏差, 引导全国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城镇化道路。

依靠卖地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和拉动经济发展, 是过去的“旧常态”。如今地方政府应着力发展其他实体经济产业, 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就业, 吸引更多人进入经济循环, 而非介入房地产微观市场。

房地产作为“调结构”的主要对象之一, 行业规模不太可能再度扩张;与此同时, 行业数年高速发展已经使得住房稀缺性下降, 住房需求基本满足, 故而行业需求结构在持续变化。目前房地产市场存量大, 地方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发展配套设施, 改善居民居住质量, 着眼于中观的生活质量环境和房地产业态环境, 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对处于“鬼城”阴影下的一些城市而言, 稳定住房消费、去库存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楼市“主旋律”, 亟待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思路, 停止“为建而建”的项目审批,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优化产业与经济结构,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媒体在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错误做法进行报道与批评时, 也应辨析清楚真相, 既不夸大问题, 也不混淆问题。

“鬼城”与“空城”的治理层级有明显区别。“鬼城”的问题比较严重, 因而需要中央政府支持;“空城”是地方政府造成的, 其问题一般在地方政府层面解决。

用张可云教授的话说, 任何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遇到“老化”问题, 但这不并表明任何城市都会陷入萧条的泥潭之中。在即将进入老年阶段之前, 城市若能未雨绸缪, 就有可能避免陷入“鬼城”陷阱。目前, 空城问题比较突出, 但将“空城”归为“鬼城”之列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鬼城”与“空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现象, 混淆二者有可能会误导地方政府的决策, 也可能会误导中央政府治理老工业基地的决策。

鬼城作文300字 篇5

我越想越害怕,我死活都不原意下船,可是还是被妈妈拉下了船。下船后,导游阿姨告诉我鬼城并不像我想的那样阴森恐怖。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哼哈殿,站在殿中,我发现哼、哈二将就在我的左右两侧。导游阿姨说哼、哈二将是神可以保护我们不被鬼欺负,但需要我们齐心把他们叫出来,如果声音小了或不整齐,他们听不见,就不会出来保护我们了。于是,我们小声数“一、二”,然后大喊“哼!哈!”。导游阿姨说:“你们是我听过最响亮、最整齐的呼唤声了,二位神仙一定会跟着你们,保护你们的!”听了这话,我的担心放下了一半。

接下来,我们一家三口手牵手九步走过奈何桥,意味着我们一家会永远幸福。我们还看到了夜叉、酒鬼、小气鬼、淘气鬼……,一点也不可怕,我还跟淘气鬼一起拍照呢!过了鬼门关,走过黄泉路,最后我们来了天子殿,这里供奉的是阎罗王。我们一起拜了阎罗王,原来他不仅掌管地狱,人类的生死,还能保佑我们健康长寿呢!

中国“鬼城”的背后 篇6

“淘金者”梦碎

鬼城一般是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从房地产角度来看,系指某片区房屋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犹如鬼城。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鬼城数量颇多,其中的12座更为海内外所共知。从鬼城分布的数量来看,内蒙古排名第一,共有4座鬼城,分别在鄂尔多斯康巴甚、呼和浩特清水河、巴彦淖尔和二连浩特。河南排名第二,共有3座鬼城,分别在郑州郑东新区、鹤壁和信阳。江苏排名第三,共有2座鬼城,分别在常州和镇江丹徒。此外,还有辽宁的营口、湖北的十堰以及云南的呈贡。另外,被誉为“亚洲最大别墅区”的天津京津新城,空置率高达90%,俨然一座空城。广东惠州的大亚湾新城空置率约7成,广州花都别墅群卖了8年,周末入住率仅为五六成……这些鬼城的共同特点都是,耗费巨资的建设,豪华的政府建筑,行人稀少的街道,大量空置的住宅。

拔苗助长的城镇化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鬼城?在讨论之前,不妨先看看曾经辉煌的“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破产原因。底特律的症结,主要在于对汽车产业依赖度太高,故而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后果。底特律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在过去很受推崇,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汽车业衰落,致使过度依赖汽车产业的底特律经济严重衰退、人口大量外流。底特律高峰期人口将近200万人,而现在只有70万人左右。

对汽车产业依赖程度过高,创新能力有限,再加上政府管理方面的缺失与偏离,最终使得这个曾经异常繁荣的城市走上了破产之路。中国的鬼城亦存在相似的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城市尚未形成特色产业,就开始兴建大批量的住宅楼。不是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城市,而是根据投资需求建设城市,鬼城便“应运而生”。

城市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些产业来支撑。鬼城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所催生,而非城市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外扩。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城市化,不仅会造成城市病,而且会使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财政,造成投资冲动一浪高过一浪。单一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导致投资浪费、人口大量迁出,从而形成鬼城。

三四线城市鬼城率高

近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这意味着,会有更多地方变为“城市”,同时更多三四线城市的新区有可能成为鬼城。

据克而瑞信息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风险排行榜》显示,房地产风险排名靠前的是一批国内三线城市,其中陇南、武威、酒泉依次名列全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前三位。而风险最高的前50名中,除了拉萨是二线城市外,其余皆是三线城市。榜单显现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风险得分均值依次递增的趋势。这意味着,三线城市比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发展风险更大。

报告分析称,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速度已经脱离基本面,过去几年过于激进的土地出让速度,积累成目前的库存高压,使得竞争惨烈。由于三线城市经济总量相对有限,中心区域的土地供应也较为充裕,使得三线城市供应过量。西北地区形成风险集中圈,一类是由于过度炒作、泡沫化明显,如鄂尔多斯等;另一类是陇南庆阳、固原等最为贫穷、干旱缺水地区。西南地区的山地地形制约了人口和经济集聚,房地产发展亦较为落后,秦巴山区广元、巴中、云贵山地临沧、昭通等均位于风险前20强。

如何破局

解决当下的鬼城现状,或者避免鬼城的出现,地方政府是关键。需要因地制宜,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而不是扎堆盖房子。城市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的支撑,如果只注重城市建设,建了很多楼,但产业没有培育起来,缺乏就业岗位,人口就很难聚集。大中城市,经济结构要多元化,围绕支柱产业,实现适度多元发展,不能依赖单一行业。在解决鬼城问题上,鄂尔多斯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该市正在调整城市整体经济结构,希望摆脱对煤炭产业的整体依赖,并极力发展非煤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结构的完善,以此拉动城市就业与人口内迁。鄂尔多斯是典型的资源主导型城市,其新的经济增长点——非煤经济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周期,新旧两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速度不一,两者差距会逐渐拉大并造成不平衡,故而其经济发展受制于煤炭开发的状况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为了发展非煤经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两级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出台了诸多政策,如以资源换项目。按照鄂尔多斯市政府的计划,到2017年实现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此,该市大力招商引资,正在培养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城镇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人;城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将达75%。因此也有一些房地产专家对鬼城的现状并不担忧,他们认为,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城镇化是一个阶段性进程,所谓的鬼城只是这一进程中的暂时现象,因为一座新城的形成需要一个周期。

鬼城 篇7

“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 市场做市场可以做的。”读完公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发表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总体上中央改革决心大, 部署内容很广泛, 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 很全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在谈到这份公报时认为, 此次公报里关于改革的新思路非常多。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华表示, 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均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更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及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充分表明中央改革的决心。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许多专家认为,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厉以宁:我在公报中读出最重要的讯息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处理好, 因为处理得不好, 就会影响以后的改革发展。

过去人们常说“小政府, 大市场”, 并且以为这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比较好的处理方式。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场, 这就是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者都要讲效率, 都要有效, 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情, 市场做市场可以做的事情, 这样就行了。

过去谈效率, 只谈到生产效率, 而现在更应该重视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在经济学里引起了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将企业中搞组织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列为生产人员, 这些人能够将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组合在一起, 产生更多的效率, 这些人都是效率的提供者。

第二个变化就是企业并购重要性提升, 这样企业就会更为重视资产重组的作用、筹资的作用以及证券市场的作用。资源有限的要归政府管, 个人收入分配无论是二次分配还是一次分配都要归政府, 一般资源配置和涉及消费者自主消费的以及利率则归于市场。

张立群:市场如何发挥作用, 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发挥作用?很重要的取决于政府怎么样管和在哪些事情上管, 因此如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政府的职能, 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 该管的要坚定不移地管好、管出水平。这次公报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全面的部署。

公报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后面, 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而且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其实这两个方面都是支持这个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保证。所以围绕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政府职能转变, 这个工作做好, 把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快提高, 从事前的项目审批, 加快向事中、事后的监管转移。

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公报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周天勇:这次公报有所突破的, 一个是对国有经济提出一个“活力”, 这个以前是没有的。国有企业效率比较低, “活力”不足, 活力控制了影响力。第二是这次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从国外以及我国情况来看, 许多创新是民营企业进行的, 包括技术研发, 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

张立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 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个方面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制经济,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 也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强调的是共同发展。

在这个发展当中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 特别是在这个里面要不断明确产权制度, 加强产权制度保护,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厉以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定要共赢, 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最佳途径。如果城市没有小微企业, 没有民营企业, 这个城市只能是鬼城。但是民营企业当前需要转型, 要有产权意识。

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管, 国资委不要管具体的企业, 要主抓国有资本的配置, 可以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对于有短缺的行业、新兴的行业就可以多增加投入, 产能过剩的行业就应该退出。国有企业应当成为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公报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曹红辉:公报里有两个概念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和科学的财税体制。前者是政治学中的概念, 第一次被写进中共中央全会公报;而后者则阐明了财税体制的本质和目的, 明确了它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接下来的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这一串说法其实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 包括正在制定的《预算法》, 央地之间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以及未来的房产税、遗产税、资源税、消费税等等。

刘剑文:此次全会将财税问题单独放在一段, 将财税问题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超出了过去历届全会。

从中可以看出几个新思路:其一, 在财政的重要性上, 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考量, 是一个新提法。其二, 公报提到了要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其三, 提到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权力和责任要进行明确, 并要有法制保障。其四, 全会讲到要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当前不少事权集中在地方政府, 民生改革、教育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任务繁重。但同时却没有相匹配的财权, 一些基层政府甚至绝大多数财力都是靠转移支付。为此, 现在就要厘清事权和财权, 做到有事做就有钱来保障。

加快自贸区建设

公报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周天勇:适应全球化新的经济形势, 这次提出对外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 比如说放宽投入准入, 加快自贸区建设,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一系列的措施。从现在看, 促进更高层次的开放, 既要引进来, 又要走出去, 我们要有我们的跨国公司, 我们有实力的企业要走出去, 同时也要扩大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 新的秩序就是我们自己的自贸区, 也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区、双边自由贸易区, 利用自贸区体制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出口产品升级, 形成中国和世界的产业分工, 更多地在全球化中得到我们的利益。

曹红辉:另一个首次出现的提法是“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相比过去强调“走出去”、不重视“引进来”的导向, 更加重视公平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说法, 表明未来国内企业不仅要参与国际市场, 还要争取引领规则, 不仅仅依赖比较优势, 这就包括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内涵, 还意味着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争取掌握定价的话语权。

鬼城 篇8

笔者认为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依赖政府调节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 一直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增速保持在两位数。现阶段的改革主要方向是以低碳、环保、高新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主, 但是因为本体发展环境和限制这些产业又无法短期内带动中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对于经济危机后期的经济发展增长动力的选择只有振兴“铁公基”三大建设, 刺激国内投资与资本流通, 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忽然被拉高的房价, 规模巨大的房地产, 建设数量过多的高速铁路与我国发展实情并不吻合。当前转型时期的特殊性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扭曲”, 这种“扭曲”表现为社会问题复杂并且多样;政府频繁出现腐败问题与贪污人员;市场经济调节能力逐渐丧失;政府调节能力越来越强;房地产业发展规模过大、价格区间过高;全国资本投资方向几乎全数集中在房地产业;全国多个地区“鬼城”现象频发;高速铁路、公路每年无法实现赢利等。房地产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 国家不希望房地产行业衰退、经济发展倒退, 但是市场发展趋势要求房地产降价恢复理性价格, 政府又不能过度控制市场, 因此政府陷入的境地最为尴尬, 也是转型时期特殊性产生的主要根源。

近来,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厉以宁教授在其文章《反对过分依赖宏观调控》一文中提到了关于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的观点, 厉以宁教授提到中国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遵从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 但厉以宁教授不赞成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宏观决策, 而是要遵从市场调节和发展的规律。至于房地产泡沫是否破裂、何时破裂没有给出说法, 厉以宁教授对市场调节非常有信心, 他建议政府为低收入群体建设大量的廉租房, 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针对中等收入的人群给予平价房的照顾, 定价政策略高于廉租房, 低于市场平均价格, 以此来解决中等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虽然文中并没提到对市场调节的乐观或者悲观态度, 但能从文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笔者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态度并不乐观, 甚至悲观, 回望5年前大量热钱盲目涌入房地产业的投资热潮, 购买者对后期风险的评估几乎是零, 盲目追求短期投资效益, 投机者付出的资本投入很可能在未来3年内“付之东流”, 亏损殆尽。

面对国内外学者提到的“鬼城”, 国内学者保持着不同的态度, 有一些学者认为不用担心这种骇人听闻的观点和传闻, “鬼城”对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发展不会有太大冲击, 还有另一些学者认为“鬼城”的存在是有必要担心的, 全国各地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 连续5年大规模建设房地产业, 过度投资导致了住房的供大于求, 市场供给出现了失衡, 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鬼城”这种新型名词的产生, 从国际经验判断, 这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前期的一个标志。这种标志的长期存在是对经济的一种威胁, 因此房地产泡沫破裂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面之词, 只是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一种假想。

2 对房地产泡沫破裂假想的主观性分析

笔者在文中只是以假想为主, 对我国房地产泡沫进行分析, 为政府和学者提供了一种假设性的分析方法或理论依据。假设在2008—2013年的5年时间内, 我国房地产业从发展规模和速度上, 超过了过去30多年的全国整体发展水平, 以房地产业为主的产业链条中, 水泥、钢材、装饰等相关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100%以上。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很多国外建筑供应商对国内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用材需求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 中国近5年来消耗的水泥和钢材数量超过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所需要的数量, 这种过度消耗原材料建设房地产业, 大兴地产投资热潮, 远远超出了房地产本身的现有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产生了“房屋无人居, 非理性消费, 物价飞涨”的社会影响, 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导致市场中的房屋供应量远远超出正常需求水平, 加上飞速上涨的物价, 半遮半掩的通货膨胀率, 对人民生活来说经济发展环境是一种机会主义虚拟经济环境, 对待社会发展来说经济发展环境是一种房地产占主导地位的模式, 房地产对中国遭遇经济危机后经济增速仍然达到两位数作出了贡献, 但是后期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损失。政府虽然提出了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策略来提升人民对房地产的需求, 真实意图就是政府出资帮助农村人民获得住房, 缓解房地产危机持续蔓延的一种策略, 但是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农村人民是否愿意搬到城市?搬到城市后农村土地又该如何利用和规划?新搬进城市的人口或者将农村城镇化后的就业、医疗、教育都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这些问题要是想全面发展, 政府负担会太大, 而且以中国的农村人口基数, 再给中国30年也做不完这些事情。因此, 笔者认为2008年遭遇经济危机后的刺激资金投资方向选择在房地产行业为日后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埋下了隐患, 有可能会引发未来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变得太多会对经济发展秩序和社会发展稳定性造成影响, 最终房地产泡沫可能会破裂, 针对泡沫破裂后的问题如何分析和选择相应的对策, 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去挽救危机也值得思考。

3“鬼城”的危害性分析

“鬼城”其实是一个新兴名词, 指的是建设好的住房没人居住、没人管理, 整个社区或者整个街道只有住宅楼不见居住迹象的一个区域的统称。我国出现“鬼城”现象并不稀奇, 也不值得惊讶,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认清本质, 看清问题, 了解“鬼城”对我国的危害。

2013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的李铁在其谈话中提到:“国内房地产泡沫是存在一定的严重误判。”他甚至认为国内不存在“鬼城”, “鬼城”是一个伪概念。他提出中国人均收入未超过国外水平, 因此具有对住房的很大需求, 未来几年内仍然会对房地产业形成依赖, 房地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利用人均收入判断对住房的需求并不科学, 从理论上讲存在可能性, 但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现实状况并不是这样。我国房屋空置率过高, 房价本身超出了市场价值几十倍, 这个问题非常矛盾, 假想一个城市中有上千套房子空着不让人住, 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赚几十年的工资买不起一栋房子,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社会矛盾激起, 对政府带来压力, 政府却又无力快速解决问题, 对未来的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如果站在长远角度考虑, 就应该正确看待问题, 理性思考未来和现在的关系, 做出正确的判断。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 房地产市场价值超出了建设实际成本和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数倍乃至数十倍。全国银行贷款35%~45%集中在房地产市场, 投入资本过大, 如果未来3年内房地产开发商负担不起银行贷款利息, 或者未来不能偿还银行贷款, 我国银行会发生债务危机, 一旦出现债务危机, 银行会出现大量的呆坏账, 银行手中会持有大量的抵押房产无法变现, 一时间难以处理, 资金链也会出现断裂。通过观察当前银行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可以得知银行正在判断未来短期内存在资金链风险的大小。

“鬼城”的危害主要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信心, 一些投资者和开发商会选择捐款逃跑, 银行贷款负债的压力增大, 房地产开发商的价格不再坚挺, 理性购房与持币待购观望的人群越来越多, 这些市场迹象都足以说明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已经确定, 只是选择如何理性下行。

“鬼城”概念会急剧扩散, 事实也会证明“鬼城”的存在, 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加速, 最终破裂会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减缓国内投资速度, 个人投资商会选择快速抛售房产以挽回经济损失, 中低收入者和刚性需求者会选择低价买进, 甚至一些外国移民也会选择在中国购买一套甚至多套房产。

“鬼城”就像是一个信号, 它的出现会影响国内房地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动力, 例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将会有一部分人失业。

“鬼城”的数量现在看来还并不算多, 基于现在的时间和空间考虑, 还有机会将这个问题进行更好地处理, 假想未来“鬼城”数量越来越多, 房地产泡沫破裂, 房地产危机爆发的日子就越近, 危害性也就越强。

摘要:自2008年我国政府拿出4万亿元资金刺激低迷经济发展后, 全国房价呈现普遍暴涨的局面, 全国投资热潮连续4年集中在房地产业, 全国投资热潮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 也对未来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现阶段“鬼城”现象的出现有着对未来的什么预示, 笔者给出一些假想判断。

关键词:转型时期,房地产泡沫,假想,“鬼城”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反对过分依赖宏观调控[J].房地产导刊, 2013 (6) :26.

走进爱尔兰“鬼城” 篇9

自动检票口大敞着,我走过的时候,一个孤零零的工作人员从售票小屋的深处对我点了点头。

下了台阶,看到一块刻着金字的牌匾,上面写着:亚当斯镇火车站,2007年4月16日,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剪彩。

是啊!2007年4月,那段乐观岁月中最后的一段。当时,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希望。但随后不久,所谓的“爱尔兰之虎”经济出了毛病,再往后,病症几乎恶化到了不治的地步。

亚当斯镇,代表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的经济持续增长年代的宏图大志。都柏林快速地富裕起来。

跨国公司招兵买马,新公司不断开张,东欧的经济移民大批涌入,爱尔兰“海归”也回来赶搭凯尔特梦想快车。

都柏林人口迅速增加,需要新建住宅。所以,1998年,政府批准了打造一座新城的计划。首期修建10万套住宅,计划容纳2.5万人。

安 静

新镇的选址也很上乘,沿着主要铁路干线的绿地,距离都柏林只有15分钟,附近一条公路干线从都柏林直通爱尔兰西北部。

2006年,爱爾兰盖房热的高峰,第一批住宅上市发售。

那时候,要买房的人昼夜排队,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开盘前两天,即售出330套住宅,其中一半以上的买主都是初次购房者。

带我参观样板房的中介穿着考究、入时,她递给我一份印制精美的小册子,上面印着的口号高呼:亚当斯镇,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问她:“生意怎样?”她承认:“进展缓慢。”现在,四居室的新型排屋(townhouse)起价是21.5万欧元。房地产市场崩溃前,类似的房子卖价要50万欧元。

窗外,下一批住宅修建地点上,仍是木板围起来的“储藏室”。旁边停着一辆小货车,一位保安坐在车里盯着我。

我继续问:“下期工程什么时候动工啊?”陪我看房的中介最开始有点犹豫,但是不久,当中介所需要的乐观职业心态占了上风。她点点头,说道:“我希望,也就是今后几个星期之内吧。”

“住在这儿什么感觉呢?”

她回答说:“安静。非常安静。”

眼下,只有1200套住宅中有人搬了进来。其实,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一点儿都不用担心。旁边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附近,“长颈鹿幼儿园”中也有不少学龄前儿童。

但是,沿着小镇的街道转一圈儿,却看不到多少生命的迹象。

除了一个邮递员、两个修理便道的工人、一个孤独的跑步健身者,大街上空空荡荡。

火车站的大喇叭广播声偶尔随风飘过,提醒没影儿的乘客“快车就要进站了,靠边儿站”。广播声,才打破死一样的沉寂。

这个地方,感觉更像是美国郊区,而不是忙碌的爱尔兰小镇。

回 报

最初搬到这里来住的人被告知,他们的“吃螃蟹”精神肯定会得到回报。这里将有50家商店、9家餐馆、两间酒吧。但是到现在,小区服务设施仅有唯一的一家便民小店、一家理发店和一家比萨饼店。

原来宏大的计划还包括4个公园,为居民提供田园风光;有露天咖啡馆儿环绕的现代化大图书馆;有8个放映间的电影院。

一所半途终止的建筑工地旁,堆放建材的木棚子上贴着招贴画。画上,是5个带着游泳镜的小朋友。

“亚当斯镇年度报告”用十分理智的语言描述了小镇没有游泳池的事实:“2008年批准修建运动、娱乐场馆。目前还未动工。”

但是,亚当斯镇确实也有一种小区感。这里,也许没有教堂,但是却有一家“盖尔人田径协会”俱乐部,还有步行、自行车小组等。

“亚当斯板球俱乐部”的成员名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南亚裔姓名;其中一所学校开办了英语补习班。这都反映着爱尔兰也正在走向文化多元。

暂 停

虽然已经竣工的住宅只占计划的10%,但是,这些住宅看上去都非常漂亮,也很结实。新房设计很现代,但也汲取了都柏林乔治亚建筑风格的遗风。

从印度的昌迪加尔、到香港的荃湾、英格兰的米尔顿凯恩斯,世界各地许多新建城镇都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自己的身份,受到当地居民的爱戴。

返回亚当斯镇火车站,沿途,看到充满希望的招贴画、空空荡荡的自行车停车点,我不由得深思,亚当斯镇的未来又会如何呢?

如同现在爱尔兰生活的许多方面一样,好像,有人按下了“暂停”钮,亚当斯镇也在等候着下一个机会。

但是,未来,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编辑/唐馨)

【鬼城】推荐阅读:

丰都鬼城06-30

鬼城纪行游记随笔05-15

上一篇:二孩政策下一篇:工业框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