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课论文(通用3篇)
以问导课论文 篇1
高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情况将会直接影响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很多学生存在着数学概念理解能力较差, 掌握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基于以问导课, 设计驱动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文章将结合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实际活动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
一、结合课程教学特点, 明确问题驱动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活动需要摒弃满堂“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明确课堂教学指导目标, 基于高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 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为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问导课, 设计驱动教学中, 教师需要可以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于其中,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曲线与方程”这一项内容中,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层次, 其一为指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曲线方程, 明确曲线方程的概念, 掌握特殊曲线和方程之间的互为表示关系. 其二为指导学生明确求曲线方程的基础步骤, 学会自主解答问题. 其三为通过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对同一曲线方程的影响进行分析, 能够合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四为能够自主分析一些简单的曲线方程, 学会利用坐标法解答数学问题.
二、灵活设计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概念产生兴趣, 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 使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问导课, 设计驱动”问题驱动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 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灵活设计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 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 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将前后座的4 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 为学生布置各式各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 如“你想邀请朋友到 × ×餐厅吃饭, 餐厅位置在兴华街北二路左侧20 米, 你该怎样叙述呢?”等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式进行解答, 用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来研究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再如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画出两坐标轴所成角在第一、三象限中的平分线m, 并写出方程; 画出函数y = 2x2 ( - 1≤x≤2) 的图像c”.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 为学生进行图像展示, 并组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操作或者在组内借助纸笔进行绘制 ( 详见图) . 在学生画完图像之后, 教师可以提出“对照抛物线的一部分C和方程, 如果符合某种条件的集合M与C分别和其他方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可以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分析, 得出“如果M ( x0, y0) 是m上的任意一点, 那么它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即为x0= y0, 它的坐标 ( x0, y0) 即为方程x - y = 0 的解. 但是如果 ( x0, y0) 是方程x - y = 0 的解, 即为 ( x0, y0) , 以此为解的坐标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同, 它则在平分线m上, 则可以将直线m和方程x - y = 0 相互联系. ”
三、注重教学语言应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关注概念形成的同时, 指导学生重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概念探究欲望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申,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概念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并能够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与此同时, 教师需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中自身教学语言的应用. 相关心理学研究证明,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 所以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 给与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需要多采用“请”、“谢谢”等话语,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活动可以通过结合课程教学特点, 明确问题驱动目标; 灵活设计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及注重教学语言应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方式, 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摘要:基于问题驱动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是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 文章主要提出结合课程教学特点, 明确问题驱动目标;灵活设计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及注重教学语言应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相关教学策略, 旨在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以问导课,问题驱动理念,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尹丽文.问题驱动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探析——以《曲线与方程》课为例[J].学周刊, 2013, 14:144-146.
[2]邵敏亚.提出一个问题, 生成一个平台究给出一串问题, 创设“生动”课堂[D].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于福群.高中数学“目标导向分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1, 02:47-49.
以问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篇2
一、以设疑导入新课,引发学习欲望
富有启发性的导言导入新课,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新的教学内容。如在高二生命科学《遗传病的预防》一课的引入中,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向学生呈现了遗传病患者的现状,进而提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遗传病应该怎样来预防呢?”学生们惊讶于遗传病现状的同时,也迫切想知道怎样预防遗传病,关注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到新课上来。利用设疑式问题导入新课时,问题能否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关键在于所设计的问题能否紧扣学生的心弦,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这就需要教师深谙学生的喜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问题。
二、以提问推进课堂,启发深入学习
“递进式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成整个学习任务,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
如在初一语文课文《给傅聪的一封信》语段分析中,教师提问“为什么儿子变成了朋友”“具体表现在哪里”“父亲从儿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层层深入的提问很好地启发了学生体会语段的深刻含义,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又如在初二数学《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中,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要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随后教师及时出示习题让学生操练化解分式方程,当学生自以为解出方程的两个解x=-2和x=1后得意洋洋时,教师一连串追问:“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为什么不是?”“怎么处理?”学生又一次沉入思考,并通过发现自己在练习中的问题,认识到解分式方程时检验步骤的重要性。
在通过问题推进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设计问题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做到精简问题,分层提问,如以普通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独自解决;以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完成。总之教师的提问设计是基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的有效提问,是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服务的。
三、以学生质疑,促进合作学习
由学生质疑产生新的问题,教师不必马上干预,一种方式是由其他小组的学生主动地帮助学生“解惑”;还有一种方式是学生通过自学例题,领会解题的方法,然后,每个组内的学生合作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来考查其他组的学生,解题过程如果遇到错误或问题,也都是学生互帮互助。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非常可贵,而学生之间的互助解惑更能激发合作和竞争意识,相信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们将会有更强的问题意识,通过彼此的质疑问难,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问导课论文 篇3
问题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 更加丰富而成熟, 非常适合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尤其适合数学的教学, 因为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但是,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并没有掌握问题教学法的真正精髓, 在运用的过程中, 存在种种问题, 有的教师提问过于匆忙, 提问方式过于单调,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有的问题无法调动学生的回答热情等等, 导致无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那么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生活为基础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言:“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可见,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数学。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养成, 在学习中更加喜欢生活化、形象化的内容, 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密切结合, 在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 同样应该多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相关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笔者就出了一道较为生活化的题目:某商场元旦期间搞促销, 某品牌32寸电视的售价比日常价格的7折还要低100元, 已知该电视元旦期间售价为2000元, 那么该电视日常售价是多少元啊?笔者接着说:“此类问题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之前可能要爸爸、妈妈去计算,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 你们知不知道怎么计算啊?, 请大家列出方程式”, 结果同学们很快就列出了方程:70%x-100=2000元, 得出电视原先售价为3000元,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模式。此外, 笔者还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情境, 互相出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
二、以趣味为引导
初中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一些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 方式单一, 只是通过单纯直白的口头提问法,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时会对教师的提问充耳不闻。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时候, 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增强提问的趣味性。笔者在教学中就比较注重提问的方式, 经常会运用多媒体的辅助, 进行问题的提问, 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以赞赏为激励
中学生大都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表扬, 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中, 多说一些鼓励性、赞美型的语言, 多进行一些表彰, 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就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表彰, 例如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运用一些表扬性的话语, 鼓励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或者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 如“某某同学, 回答得非常好!”、“某某同学, 比以前更加踊跃了”,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表扬会非常高兴, 回答问题更加积极主动, 自主学习意识会给更强。此外一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还专门设立了各种表彰奖项, 如“回答问题最踊跃奖”、“回答问题进步奖”, 每月都会在班级内部进行评选, 为了获得各种奖项, 学生会更加自主而踊跃的回答问题, 掌握各个知识点, 会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以适度为原则
我国有句成语叫“适可而止”, 意思是说, 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 过犹不及,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样要以适度为原则。一方面, 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度, 不能太简单, 太简单的问题, 学生未经思考就能得出答案, 无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太难的问题, 学生想半天得不到答案, 就会失去继续探求的动力, 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 提问的多少要适度, 问题教学法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作为教师, 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不能在一堂课上自始至终都在提问, 这样会让学生疲于回答, 降低课堂效率,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 提问也不能太少, 太少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无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样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作为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 定要灵活掌握尺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问题教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该灵活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 让教学更加高效, 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林志东.新课程下的数学问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2008 (S1)
[2]罗坚实.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7)
[3]樊海华.在问题海洋里提升学习能力——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刍议[J].文理导航 (中旬) .2011 (07)
【以问导课论文】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