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肿方

2024-08-27

自拟消肿方(精选4篇)

自拟消肿方 篇1

筋膜间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是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骨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 即间隙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 致使间隙内容物 (主要为神经干) 与肌肉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常见病因有:肢体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肢体骨折内出血、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等。在不可逆的神经和肌肉损伤发生前进行早期诊断及筋膜切开, 常可获得较好效果, 如早期不能及时诊断、筋膜延迟切开或筋膜切开减压不完全, 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我科对冯康虎主任医师的经验方消肿方进行加减, 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早期预防四肢创伤后筋膜间室综合症42例,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2例, 男35例, 女7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65岁, 平均 (38.54±12.68) 岁;病程最短为伤后3 h, 最长为伤后3 d, 平均为伤后1.5 d;前臂9例, 小腿39例。对照组40例, 男31例, 女9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2岁, 平均 (37.25±13.25) 岁;病程最短为伤后5 h, 最长为伤后3 d, 平均为伤后1.7 d;前臂8例, 小腿35例。经SPSS 19.0统计软件检验,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1.2 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 (1) 患肢有挤压等病史, 肿胀并剧烈疼痛; (2) 筋膜间隙触之张力增高, 明显压痛; (3) 肌肉活动障碍, 在前臂表现为手指伸屈障碍, 在小腿则表现为足趾背屈及跖屈障碍; (4) 筋膜间隙内肌肉被动牵拉疼痛, 在前臂掌侧间隙表现为被动牵拉手指伸直时, 明显疼痛, 不能完全伸直手指, 在小腿腔前间隙表现为被动牵拉足趾跖屈时疼痛, 而在腔后深间隙则表现为被动牵拉足趾背屈时疼痛; (5) 通过间隙的神经干功能障碍; (6) 筋膜间隙测压 (Whiteside法) , 伤肢筋膜室内压10~30 mm Hg。具备上述 (2) (3) (4) (6) 项表现, 即可确诊为早期筋膜间室综合征。伤肢筋膜室内压>30 mm Hg予以手术切开减压, 为脱落病例。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予以抬高患肢, 甘露醇、β-七叶皂苷钠等脱水常规治疗, 每小时监测筋膜室内压, 直至恢复正常3d以上。入组后依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 筋膜室内压<30 mm Hg后3 d停服中药汤剂。

自拟消肿方药物组成:川牛膝30 g, 续断30 g, 枳壳30 g, 郁金20 g, 柴胡15 g, 防己15 g, 猪苓15 g, 茯苓10 g, 泽泻10g, 泽兰15 g, 当归15 g, 红花10 g, 桃仁10 g, 桑枝15 g, 甘草10g, 大枣6 g, 酒大黄5 g。水煎3次分次服, 每日一剂。服药后大便稀者减酒大黄量或去除酒大黄。

1.4 观察指标

入院治疗前, 治疗12 h、1 d、2 d、3 d、4 d、5 d、7 d观察伤肢肿胀、疼痛、感觉、末梢脉搏恢复等情况, Whiteside法测量伤肢筋膜室内压。症状消失且伤肢筋膜间隙周径3 d无变化, 认定3 d前为消肿时间。消肿率= (治疗前伤肢周长-治疗后伤肢周长) /治疗前伤肢周长×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患者中, 8例因伤肢筋膜室内压>30 mm Hg脱落;对照组46例患者中, 6例因伤肢筋膜室内压>30 mm Hg脱落, 均不进入统计。

(1) 治疗组筋膜室内压明显降低, 优于对照组 (除12 h、7 d外) , 见表1。

(2) 治疗组伤肢消肿率明显升高, 优于对照组 (除5、7 d外) , 见表2。

注:*P<0.05, 有显著性差异;**P>0.05, 无显著性差异

注:*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治疗组平均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3) 。

注:*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筋膜间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 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为骨折后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 形成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缺血早期: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 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少量肌肉坏死, 不影响肢体功能。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缺血性肌挛缩, 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 形成挛缩畸形, 严重影响患肢功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 常需截肢, 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还可导致休克、心率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2 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病理表现

骨筋膜室的室壁坚韧而缺乏弹性, 如果室容积骤减或室内容物体积骤增, 则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增加, 阻断室内血液循环, 使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缺血。肌肉缺血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渗出液进入组织间隙, 形成水肿, 使骨筋膜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 造成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

各种原因所致的伤肢外部受压或内部组织肿胀, 伤肢筋膜间隙内血管损伤或痉挛、血液瘀滞、局部血肿、血栓形成、组织内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筋膜间隙压力增高, 在外部压力解除后, 局部血液循环虽然重建, 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会因再灌注损伤, 致通透性增加, 肌肉组织局部循环缺血性水肿形成, 使内部压力进一步增高, 达到一定程度时, 肌肉组织局部循环障碍, 小静脉回流受阻, 小动脉灌注压下降, 甚至动脉关闭, 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 血液成分向组织内渗出。由于血浆蛋白渗出, 胶体渗透压增高, 使组织内压继续增高, 导致已缺血肿胀的肌肉体积更大, 间隙内压力进行性升高, 形成恶性循环, 致使组织缺血性坏死[1]。组织坏死, 肌红蛋白、钾离子、磷离子等酸性代谢产物、血管活性物质及组织毒性物质大量释放,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肢体肌肉缺血性坏死, 可导致晚期纤维化挛缩畸形, 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出现严重后果的唯一方法[3]。

3.3 自拟消肿方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优势

针对本综合征的保守治疗主要有抬高患肢、脱水、高压氧、动静脉泵等, 但因甘露醇、速尿等对低容量休克等有一定影响, 故不利于早期救治。

祖国医学对创伤有一定的救治经验, 我科在冯康虎主任医师的带领下, 根据中医[4]组方原则自拟消肿方, 在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形成、降低伤肢水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牛膝所含蜕皮甾酮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 能促进损伤后软组织修复[5]。续断、枳壳的主要成分有扩张血管的作用[6], 郁金[7]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柴胡[8]含皂甙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胀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防己、猪苓、茯苓、泽泻等药物的主要成分有镇痛、消炎、扩张血管、利尿作用。泽兰活血祛瘀、利尿退肿, 当归、红花、桃仁能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大黄可降低氧自由基损害及再灌注期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自拟消肿方汤剂有效成分复杂, 主要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对于缺血早期、较短时间内出现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的筋膜间室综合征, 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消肿方汤剂配合治疗效果较好,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了解自拟消肿方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肿方汤剂,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12 h、1 d、2 d、3 d、4 d、5 d、7 d伤肢肿胀、疼痛、感觉、末梢脉搏恢复等情况, 测量伤肢筋膜室内压, 比较伤肢消肿率。结果 治疗组筋膜室内压24 h后明显降低, 优于对照组;伤肢消肿率24 h后明显升高, 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拟消肿方通过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减轻再灌注损伤、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发挥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作用。

关键词:自拟消肿方,筋膜间室综合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田克, 郑重.筋膜间隙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 (11) :25-26.

[4]韦宗敬, 陆国章.外敷中药保守治疗交通挤压筋膜间隙综合征[J].广西医学, 2005, 7 (5) :688-689.

[5]吴昌昊.蜕皮甾酮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0.

[6]王勉, 秦扬.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血压64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9) :1594-1595.

[7]兰风英.郁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1) :27-28.

[8]张锐, 陈阿琴.柴胡抗炎及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 2006, 40 (3) :29-30.

自拟消肿方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全为门诊病人, 均诊断明确, 排除其它疾病。年龄20-25岁者39例;26-35岁者19例。初产者42例, 经产者16例。主要症状:妊娠数月后, 下肢浮肿, 皮肤光亮, 按之凹陷, 四肢不温, 疲倦乏力, 气短懒言, 面色淡黄, 食欲不振, 口淡无味, 小便短少, 大便稀溏, 头昏晕, 脚有麻木感, 舌淡、苔白而润, 脉滑无力等症。

1.2 方法

黄芪消肿汤由黄芪25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当归15克、山药20克、泽泻12克、陈皮10克、腹皮15克、茯苓皮15克、五加皮15克、冬瓜皮30克、车前草15克等十三味药组成, 意在健脾益气、行水利湿。故在治疗时均以此方为主, 根据病情轻重不同, 酌情加重黄芪或冬瓜皮的用量;若出现其它症状者, 随证施治。如兼肾气素虚, 不能化气行水者, 去党参、当归, 加制附子15克、白芍15克、生姜3片;兼气滞者, 去党参、山药, 加香附15克、乌药10克;兼血虚者, 加熟地30克、阿胶20克;兼胎动不安者, 加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兼食欲不振者, 加山查15克、神曲15克。

2 结果

服药后, 病势迅速好转, 主要症状体征消失, 至分娩未再复发水肿者为治愈, 共43例, 占74.1%;服药后病势迅速减轻, 随之主要症状体征消失, 但停药后又复现者为显效, 共14例, 占24.1%;服药后, 无变化, 或者病情加重, 转为它疾者为无效, 共1例, 占1.7%;总有效率为98.3%。

3 讨论或体会

张景岳说:"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于土, 故其制在脾。"都说明妊娠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脾虚水泛, 故据健脾利水法而拟方。方中用黄芪之甘温, 补气升阳, 气升则水降, 阳温气运则水利肿消;山药、白术、党参培补中气, 脾气得健则水湿可利, 故凡脾胃气虚, 体倦食少, 浮肿用之最良;当归苦泄温通, 为妇科良药;茯苓、泽泻、车前草、茯苓皮、冬瓜皮淡渗利湿, 而起消肿之功;腹皮味辛微温, 具宣发之力, 长于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全方攻补兼施, 共奏健脾益气、行水利湿的功效, 故对脾虚水泛之妊娠水肿病, 较为适宜, 具有使其脾健、气化、水通而浮肿消除之佳效。

编辑/雅兰

!!!!!!!!!!!!!!!!!!!!!!!!!!!!!!!!!!!!!!!!!!!!!

投稿小知识

题名

自拟消肿方 篇3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共46例, 均来自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21例;年龄28~72岁;其中心衰13例, 肾病29例, 肝病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经给予各种利尿治疗10 d浮肿无消退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例, 治疗组23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利尿方案治疗, 主要包括速尿、螺内酯等。治疗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强心益肾消肿汤治疗。强心益肾消肿汤组成:制附片5 g、党参10 g、白术10 g、茯苓15 g、大腹皮15 g、陈皮10 g、姜皮10 g、炙麻黄5 g、水蛭10 g、黄芪30 g、肾病加苍术10 g、薏仁10 g。心衰加葶苈子10 g, 桂枝10 g。肝病加木瓜10 g, 泽泻15 g。水煎服, 1剂/d。以10 d为1疗程进行疗效判定。

1.3 观察项目

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24 h尿量, 血清电解质水平 (K+、Na+、Cl2-) 的变化, 并判断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水肿消退情况作为判定依据, 自拟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皮下水肿和胸腹腔积液完全消失;有效:胸腹腔积液减少大部分, 皮下水肿仅局限于下肢并且为轻度水肿;无效:达不到以上指标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治疗组显效25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对照组无显效病例, 有效7例, 无效16例,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2.2 两组患者24

h尿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量明显在增加 (P<0.01) , 治疗组治疗后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1)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两组患者电解质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K+、Na+、Cl2-水平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K+、N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a+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顽固性水肿常见于肾病后期、心衰、肝病后期、淋巴回流受阻等情况, 其发生原因有血浆白蛋白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滤下降等等多方面原因。顽固性水肿对利尿剂、蛋白等反应差,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较为实际和棘手的一项课题。顽固性水肿时大量的体液渗入组织间隙, 使有效地血容量明显减少, 进一步影响心肾功能, 给治疗带来了困难。水肿患者当用利尿剂治疗后, 会使原本不足的血容量更加减少, 致肾脏缺血及肾间质水肿, 使肾小球率过滤进一步下降, 是导致利尿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血浆白蛋白降低虽可引起水肿, 但并非其唯一因素, 且血浆白蛋白降低程度与水肿程度也并不呈密切相关关系[1]。《素问·水热穴论篇》“故其本在肾, 其末在肺, 皆积水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肾主水, 脾主运化水液, 肺主通调水道。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顽固性水肿发生于各种疾病的后期, 非感受外邪所致, 属阴水。水又为阴邪, 当用温阳利水之法。《景岳全书·肿胀》:“温补即所以化气, 气化而痊愈者, 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 逐邪而暂愈者, 愈出勉强。此其一为真愈, 一为假愈, 亦岂有假愈果愈者哉!”强心益肾消肿汤药物组成中, 附片、党参、黄芪温阳益气, 白术、茯苓、大腹皮、陈皮、姜皮健脾利湿, 炙麻黄宣肺, 水蛭活血, 共凑温阳益气、利水消肿之效。本结果显示, 强心益肾消肿汤与西药利尿剂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对顽固性水肿有着明显的利尿消肿作用, 并且无电解质紊乱发生,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人血白蛋白相比, 又有者明显的医疗费用优势, 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自拟消肿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草案) 》[3]中相关诊断标准, 近一个月内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X线片拍摄发现关节间隙变窄或囊性改变, 晨僵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标准, 属脾肾两虚型。其中男36例, 女62例;年龄42~65岁, 平均 (56.5±6.7) 岁;病程1~10年, 平均 (5.1±2.7) 年。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均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澳美制药厂, 0.24g/粒) , 1粒/次, 2次/d。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 (上海) 有限公司, 60mg/片], 1片/次,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膝痹消肿方, 方用黄芪、牛膝、泽泻、党参各15g, 白术、薏苡仁、元胡、茯苓各12g, 姜黄、苍术、红花、补骨脂、山萸肉各10g, 甘草6g。下肢怕凉者加肉桂3g;纳差者加砂仁6g;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各10g;湿中夹热者去苍术, 加黄檗10g。由我院统一熬制, 200ml/袋, 早晚各服用1袋, 7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8天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且关节活动和X线表现正常, HSS评分减少超过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且关节活动不受限, X线表现提示明显好转, HSS评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活动度、X线表现好转, HSS评分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无改善或更严重, HSS评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之和。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 以0~10分表示, 0分无痛, 10为剧烈疼痛;以髌骨中点绕膝关节一周为膝关节周径。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 (HSS) 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 P<0.05) ,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 (47/4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 (41/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1, P<0.05) 。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值、HSS值、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

注:1为组间比较;2、3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值、HSS值、膝关节周径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值、膝关节周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SS值、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 (8.2%) , 轻度呕吐、纳差各2例, 停药后自行消失;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 5, P>0.05) 。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尚未清楚, 可能与外伤、过度负重、环境有关, 也与自身年龄、肥胖、遗传、营养及免疫异常等有关[1]。西药治疗以缓解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为目的, 虽可缓解患者疼痛, 改善膝关节功能, 但停药后易反复, 不良反应大,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盐酸氨基葡萄糖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 能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 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 促进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 延缓骨关节疼痛的病理过程和疾病的进程, 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 改善关节活动度, 缓解疼痛[6]。洛索洛芬钠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作用起到镇痛效果, 有起效迅速、抗炎强效且均衡、胃肠刺激小的特点[7]。

膝骨关节炎属中医“痹症”“骨痹”等范畴, 病机为肝脾肾不足, 卫外不固或先天禀赋不足, 患者外无抵御疾病能力, 邪气久滞, 痹阻经络关节, 正气耗伤, 终致邪盛正虚[8]。膝痹消肿方中黄芪、补骨脂、山萸肉益气固表, 托毒生肌;茯苓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泽泻、薏苡仁淡渗利湿;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党参、苍术、白术健脾化湿;元胡、牛膝、姜黄止痹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止痛等功效。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VAS值、HSS值、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显示膝痹消肿方与西药联用不仅能提高镇痛、抗炎作用, 还能促进细胞免疫, 提高患者抗病能力, 最终减轻患者疼痛, 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观察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这可能与膝痹消肿方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 增强免疫力, 从而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有关。

综上所述, 膝痹消肿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助于缓解症状, 且较安全。但因本文例数和观察时间存在一定局限性, 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建华, 李建强, 邝锦波, 等.白金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 2014, 52 (7) :1108.

[2]王志彬, 陈传杰.壮骨关节胶囊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7) :1835.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草案) [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 7 (11) :70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49.

[6]江相保, 高李侠.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22 (1) :29.

[7]施冶青, 韩星海.洛索洛芬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4, 4 (1) :46.

【自拟消肿方】推荐阅读:

被毒蚊子咬了怎么办?蚊子咬了怎么消肿止痒06-03

上一篇:大数据推荐数据模型下一篇:财会创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