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创新

2024-08-27

财会创新(通用11篇)

财会创新 篇1

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基本国策, 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可继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财会创新的具体表现、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科技创新活动对财会创新的影响、财会创新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财会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伴而生, 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科技创新,财会创新,财会主体模型,虚拟经济,财会计量评价体系,会计公式,会计目标决策

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 科技创新经济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与工业经济相伴而生, 和工业经济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联系, 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存共荣。科技创新经济是知识大爆炸的产物, 它催生了财会创新的产生。换言之, 财会创新是世界经济形态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科技创新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

一、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1.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1)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源动力。1) 在人类历史上, 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创新活动最先出现在西方, 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爱迪生、贝尔、瓦特、诺贝尔等科学先驱。他们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成就了今天的工业文明, 使历史的车轮飞速向前转动。2) 领军我国电信工业的大唐集团提交的第三代 (3G) 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作为原始创新被国际电信联盟 (ITU) 接受,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3)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国家做为集成创新把军用核技术转移到民用核电站建设上, 开创了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的先河。可以说, 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导着世界经济新潮流。

(2) 科技创新是研究事物内在本质、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就是科技创新的速度和科学技术产业化水平的竞争。进入21世纪, 世界经济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已经变成生产力要素的主要方面, 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3)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已呈上升趋势。据联合国权威机构统计, 发达国家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企业, 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甚至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都是由企业唱主角。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呈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在GDP中的比例达到了两位数, 已经建成了一批世界级的研发中心, 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的研发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2. 科技创新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异性

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持续研发、生产科技创新型产品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传统企业主要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和机器设备、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两者的差异性为:

(1) 投入资产的性质不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的投入来实现的, 科技创新资产在企业资产总投入中占比很高。传统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金、设备、土地厂房的投入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科技创新资产占比极低。投入资产性质上的差异, 使得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高, 传统产品的技术创新逐渐趋于停滞状态, 产品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极限。因此, 传统企业只有依赖资金、设备的投入达到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2) 发展的理念不同。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和动力, 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在传统企业中, 产品技术创新处于停滞状态, 企业的发展只能依靠规模化生产来实现, 大多采取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但是, 伴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传统产品日益接近饱和状态, 扩大生产规模带来了供给过剩的问题, 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对企业和社会是双输的结果。

(3) 财会计量评价体系不同。传统企业是以历史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财会计量评价体系, 由于受该计量评价体系模式的限制, 对决策有用的人力资源信息、科技创新等无形资产信息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 缺乏预测性信息和科技创新价值信息等, 造成会计报告信息上的缺陷。同时, 传统企业由于生产技术处于成熟状态, 财会计量评价体系主要着重当前业绩、过去成果、结果静态评价。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据了总资产的主导地位, 财会计量评价体系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评价体系为主, 它的落脚点应该是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增长能力和剩余价值的创造能力。

二、财会创新的具体表现

1. 财会观念的创新

(1) 人才的素质观念

创新的主体是人才, 凡是科技创新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财会创新无一不是依赖于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当今市场的竞争表现为商品的竞争, 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 其实质则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地培养高素质财会管理人才, 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就能够使财会工作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 财会的信息观念

现代科技创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活动,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在信息爆炸时代,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视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数字化为先导,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内涵的信息技术革命, 使财会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而使财会业务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 注重对信息内容的分析。谁在信息和科技共享上抢先一步, 谁就会抓住市场的先机。

(3) 财会的风险观念

财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由于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 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1) 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 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如果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力度不够, 或者经营者对企业内外的信息选用错误, 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 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 使得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 既加大了库存风险、又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

3) 由于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 使得国际经济体间的资本流动加快, 进一步加快了货币风险。

4) 在高收益的驱使下, 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 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2. 财会目标的创新

财会目标是企业评价财会工作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它直接反映着企业财会环境的变化。财会目标决定财会工作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是财会工作的内在动力。科学地确定财会目标, 对规范理财行为, 建立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财会的外延目标

在科技创新时代, 企业资本范围、资本结构有了本质的变化, 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 而科技创新资本的比重将相对上升, 企业是科技人才、企业员工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有效结盟的产物。科技人才变成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企业财会目标不仅要考虑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更要考虑科技人才、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最大化和参与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 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企业责任和义务, 把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企业的发展前途有机的结合起来。

(2) 财会的社会责任目标

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企业既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要求, 又要兼顾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 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会目标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科技创新资本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区别是科技创新资本具有社会性和流动性, 它把企业与社会有机地融合起来, 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这样既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又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3. 财会内容创新

(1) 资金的筹集和投入

科技创新经济拓展了企业资本的外延, 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科技创新资本几大类, 在科技创新型企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 而是科技创新资本。企业财会管理中的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应转变为科技创新资本的筹集和科技创新资本的投入。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对企业科技创新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 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科技创新资本, 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

科技创新资本的投入是指科技创新资本的运用过程。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财会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本, 合理估计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 合理估算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和收益, 使企业科技创新资本达到最佳结构。

(2) 利润分配形式的改变

在传统经济时代, 土地、资金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 脑力劳动和其创造的科技产品居于从属地位。在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里, 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 科技创新变成了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因此, 按科技创新和生产要素分配利润, 是科技创新经济的必然选择。

所以, 利润分配应转为向企业投入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科技创新资本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按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 按贡献大小及各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进行分配。

(3) 建立科技创新资本的财务评价体系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对科技创新资本价值评价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建立科技创新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 一方面可以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 为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决策创造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能够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缺点和风险, 是新经济时代经济关系复杂性的集中体现。

4. 会计理论创新

(1) 会计对象。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进入经济发展过程, 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科技创新。企业的经营者所关注的重点, 已不再是企业的资金流转而是转向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这就说明了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是科技资本拥有量及其创新能力。因此科技创新经济时代的会计对象是企业。

(2) 会计理论模型。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 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网络中的公司已成为新型的网上企业形式, 它改变着会计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 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主体模型。存在于网络中的公司与传统实体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外在形式, 它是一种新型的虚拟会计主体。这种虚拟会计主体拓展了以往的传统会计的主体模型, 会计对网络中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应该适应这个虚拟会计主体的需要, 因此, 会计主体模型可表述为虚拟经济利益体。

虚拟经济模型。随着科技创新经济的到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 尤其是网络中虚拟公司经营活动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 只能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地转换身份和角色。因此虚拟经济模型是在一定的时效期间内, 对虚拟企业的收益、费用等业务进行处理, 适应虚拟企业的随时性和随机性。

(3) 会计公式。科技创新产权的建立, 已经引起会计公式的改变。即:原来的会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改变为:物质资产+科技创新资产=负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科技创新资产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表明在会计管理系统里, 科技创新和科技人员已经成为企业的资产投入进入企业的经营环节, 应作为重要资产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所以, 科技劳动者不但可以获得工资收入, 而且还将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利润分配。因此,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不仅包括有形资产, 而且还包括无形资产,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公式的意义。

三、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的关系

1. 科技创新是推动财会创新的根本动力

自近代工业化革命产生以来世界经济大致经历了3次科技革命, 每次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成长壮大, 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的飞跃, 建成了完整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 形成一门独立的管理科学, 因此科技创新是财会创新的根本动力。财会创新的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三个阶段:

(1) 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

(2) 第二次科技革命, 建立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会计管理理论进一步突破, 使会计管理模型的外延进一步扩大。

2. 信息技术革命对财会创新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 信息技术革命使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彻底改变了社会发展的结构和模式, 使人类社会快速地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把网络和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会计作为国际间往来结算功能将得以快速实现。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 产生了新的会计结算形式——电算化会计, 这是会计领域的重大变革。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的确立, 推动了会计的自身发展和变革。

(1) 会计目标决策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在网络经济时代, 会计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处理, 企业在明确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 可以针对需要信息, 向其提供专业的财务报告。因此, 在网络经济时代, 可以建立适用于不同决策要求的财务信息模型, 根据财务目标的变化适时地提出财务报告, 满足企业经营者决策要求。

(2) 会计模型的变化

财会主体的外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公司使得会计核算对象变成虚拟的经济对象, 会计主体模型面临着挑战。随着网络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出现, 企业之间的交易变成了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电子货币的出现, 引发了一场货币革命, 使有形的货币形式变成了观念上的产物, 交易的主体与货币本身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

3. 财会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本质上要求财会不断地创新。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财会创新能够科学地反映科技创新经济的运行规律。它能有机地协调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促进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地发展,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是相辅相成, 财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财会创新的水平影响着科技创新的水平, 而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财会创新水平。

(2) 财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机

财会创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而且为科技创新创造了动机。因为经济的发展不断创造出科技需求, 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机, 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财会的管理模式必须做相应的改变, 反之, 就会阻碍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科技创新和财会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

财会创新 篇2

应素质教育要求,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一、转换教学主体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而素质教育呼吁的是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教师在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通过提问、开辩论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被动的督促学习转变为自主自发地思考学习,并适当地让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以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加以陈述,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吸收,还能温故知新,不断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复习力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理解、融会贯通。

二、设置情境,寓教于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按考纲要求给学生所接收的知识规定答案,学生的思维已然被固有的条条框框限制,被动地接收书本上的知识,毫无任何对问题发散思维来理解的想法。而在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设置情境,将问题带进情境来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从理论理解跨越到实际情境里来。如可以让学生将上学期同专业各班的考试成绩编制分布数列,以此让学生具体理解统计学中有关编制变量分布数列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勤于思考,并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

三、合理应用,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

三、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素质教育重点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财会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无论所学专业理论多么全面充实都是为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而不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将理论生搬硬套。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应切合实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多设置一些实习课题,或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到周围生活环境里经常可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领会理论知识的精要,并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及时提出问题或参与讨论。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有思考价值的课题和实践活动,并予以足够的信任和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体会、思考并创新。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中,财会专业面对的都是一些枯燥的数据图表,学生在学习疲劳的这一阶段并不能很好地接收并理解知识,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处在一个活跃、灵活的学习氛围中,而不是全程都面对课本中乏味的文字图表。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立体分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五、因材施教

教学面对的不是一个而是多数学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同一种教学方式,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等,都影响着学生对同一知识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应该从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尤其是对实际操作性强的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发散受教育者的思维,养成其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浅析金融创新引发的若干财会问题 篇3

关键词:金融创新;财会问题;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兴起发展迅速,在经济大潮中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持续发展。本文所讲诉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创新的目的和本质是为了避免规避、管制与转移风险以及拓展融资渠道,让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实现多方效益最大化。由于对财务方面监管不力,虚假利润和财务信息不真实,给银行、企业、投资者带来误导,遭受很大经济损失,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的目的与隐患

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网络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等等)、业务创新(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市场与服务的创新。其中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创新形成的业务更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完整以及不真实,同时会加大金融行业潜在的风险发生,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形成连锁反应,造成金融行业危机,金融行业的动荡会直接导致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创新从客观上,可以提高部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也加大金融风险的存在。金融危机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有金融监管不力以及财会问题两个方面,财务问题是指会计计量和会计报表的平衡关系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负债的平衡,会计审核体系、结构,没有随着金融制度、产品、市场以及支付方式的创新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进而致使会计报表披露信息与实际不符,使管理者与投资群体被误导,掩藏了风险所诱发的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上是一把“双刃剑”。

二、金融创新与传统财务

(一)金融创新与会计制度不匹配

最近几年,金融行业迅速发展,随着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多,商业银行为提高经济增长点,也逐渐开始做表外的业务。由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面临的问题也呈现上升趋势,最主要的就是披露信息、计量,目前金融行业还未与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相应的会计制度。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做了一些规定,但没有对衍生产品进行具体阐述,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衍生品种创新较快,这就要求会计的处理方式要不断进行变化,缺乏想对应的会计制度会使会计信息失实。

(二)会计要素的问题

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中的资产被定义成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企业,这两个概念都是指发生在过去,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变化。然而衍生工具由于合约签订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也会在经济利益上带来流入与流出,但是从现实情况上,权利与义务是否能够真正的得到履行是未知数,因为它并不是发生在过去,而是未来所发生的交易事项,加上资金也难以被确定,因此,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义务与权利并不能符合现阶段的会计标准,不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范围内。

(三)关于会计原则的问题

传统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确认和报告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情况,以及确认计量、报告会计信息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原则。但金融行业创新后,对会计的要求转变为要预测未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且对不确定性要有一定的预算。传统会计确认的标准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面,需要严格遵守“经济利益很可能会流入或流出企业”以及“被确认的成本可以被可靠计量”两项标准。金融产品的创新是以取得合约为前提的,所以很难确定未来发生的事项,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传统会计原则很难与创新后的金融产品相配合,无法从客观角度反映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具有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新兴的金融产品是一种未履行的金融合约,没有办法依据历史成本进行计算产品的基础信息,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四)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传统的财务所披露的报表都只是货币化的会计信息,由于金融创新产品所制定的内容都是未来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履行约定时还不能够完全确认此业务是否为资产或负债。因此,导致很多企业将金融创新产品的交易作为报表以外的项目进行披露。但很多金融产品价格浮动较大,同时也会引起利润的较大浮动,如果仅仅是依靠报表附表的形式进行披露,没有定期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信息,很可能会造成较大的信息披露问题,而企业的会计信息也无法满足投资商和债权人的需求。

三、会计因素对金融创新的影响分析

随着金融行业的日益发展壮大,金融行业的创新业务也不断增加,金融风险也在逐步扩大,由于金融杠杆的普及,投资者如果无法合理且正确的使用金融杠杆,很容易产生金融风险,以至于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同时由于会计制度的落后,会计计量的不确定以及信息披露不完整等等弊端越发凸显,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的发生。例: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将基础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区分,由于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业务的也趋向于多样化与复杂化,现执行的会计准则并不能满足金融工具的变化与创新。

(一)会计准则落后

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企业带来迅速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从目前资产证券化交易与衍生工具的交易上来看,并没有与金融创新产品相对应的会计准则规定其确认问题。其实现阶段很多金融企业对金融产品的确认还是处于在资产的整体风险上,不能够明显确定特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这就为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由于金融产品推出的时间较短较多,又缺乏严格的会计准则进行指导,企业很容易出现故意调整利益的行为,信息披露不准确,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此外,由于缺乏明确的会计准则,个别金融工具在符合市场的情况下,企业极有可能选择一些对自身利益有保障的确认方式,对衍生工具进行打包销售时也会产生对冲盈亏的现象。

(二)公允计量属性

金融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作为企业增加了更大的金融自主权,主观随意增大很容易导致经营的不稳定性。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群众开始怀疑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中参杂了金融产品的价值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会加速金融风险的产生。如果一项金融资产不在活跃且公开交易时,就很难取得公允价值,加上缺乏专业的机构对金融产品进行专业的评估,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就失去了可靠性。由于不同企业进行会计报告时间并不相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此外,公允价值也非常容易被管理者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盈利手段来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引发社会道德风险。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经济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由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以及真实性不强等等问题都会直接导致整个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利益分配、今后的投资计划等问题,会给投资者带来错误的决策,引起不必要的信用风险。由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并依照权责发生制对完成的利损进行再次确认,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会计报表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准确的反映企业会计信息、无法正确的反映金融衍生工具所发生变动时的价值信息以及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将反映的数据都是过去的信息,没有办法提供预测的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保证投资者进行风险预测。

四、对金融创新中财会改革的建议

(一)根据金融工具创新调整会计制度

由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兴起,对传统会计行业的稳健性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会计制度与新金融工具相配合,对于会计计价基础、报告、原则以及会计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整与改革,遵循会计制度的基本规律,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多重性,并且符合现阶段金融行业的基本需求,以减少金融行业信息不准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形成双重财务报告体系

依照传统会计的计价方式做出一份静态的财务报告,再按照公允价值将表外业务归纳在表内,再出一份动态的财务报告,动态的财务报告主要考虑公允价值计价以及几个协调性的问题,包括金融内部会计制度的协调性、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协调性。

(三)对表外业务实行公允价值计量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不能准确定价的金融衍生品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方式进行客观性推广。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公允价值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在1997-2000年,为引入阶段;第二阶段在2000-2005年,为回避阶段;第三阶段为2006-至今,处于重新提倡阶段。尽管我国在2000-2005年对公允价值采用了回避阶段,是由于市场不成熟不规范所导致,当时公允价值被社会人员肆意滥用,人为的操纵利润,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但随着企业治理方面初见成效,以及各种激励约束制度逐步形成、法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也受到重新提倡,自2006年重新提倡公允价值以来,我国目前要解决的是如何对公允价值准确估价的问题,而不是对公允价值产生否定和怀疑。

(四)调整报表结构

在财务报表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添加“资产损失基金”,加大基金的提取比重,对金融创新中,衍生的金融产品的不确定风险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于表内表外资产相关的科目进行适当调整,使与相对应的负债保持平衡,将近期所得收益与需要在今后各期进行分担的成本大的比例分摊在本期中,改变原有的会计报表结构,将一些表外科目纳入表内并进行核算。以避免当期利润虚增,减少后期金融风险的积累。

(五)增加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内容

金融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从传统的会计信息理念中脱离出来,对于金融创新方面,要结合原始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符合创新发展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的间接会计结果,并扩大会计信息使用的范围。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经验与先进技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修改。例可以利用现代很多商业银行进行价格风险评估,估计金融工具所存在的风险价值,使决策者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

(六)完善金融会计规则

目前,我国金融会计基础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随之相关的会计准则与制度,还处于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创新业务也正在转变,逐渐以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为主,因此,金融企业应当与商业银行、保险、金融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共同发展,尽快制定出有利于防范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会计准则。逐渐完善金融会计制度,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同时规范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金融进行接轨。

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创新的目的和隐患、传统方面等诸多问题,以及对金融行业中财务改革的建议。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财务方面要适当与现阶段的金融产品相对应政策,及时提出及时有效的监管制度和会计信心披露措施,以防爆发金融危机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快完善金融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财务方面的管理,使我国金融行业的制度不断规范,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华.浅析金融创新中的会计问题[J].时代金融(中旬),2015(9):156-157.

[2]危晓霞.完善会计在金融创新中控制金融风险的对策及建议[J].科技广场,2011(10):114-116.

[3]刘玲.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品牌,2015(8):168-168.

[4]谷丽.浅析金融创新的动因[J].消费电子,2014(16):130-130.

[5]李义刚.浅谈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分析[J].商,2014(11):146-146.

创新财会理论,树立行业标杆 篇4

创刊伊始,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就立意高远, 定位准确。在社会效应上, 弥补财务理论的空白, 履行媒体职责,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服务行业发展;经营上,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媒体产业发展之路, 创造性地开辟了“以活动养刊”的经营模式, 为中国广大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者搭建了一个高端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新媒体时代, 传统新闻传媒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和挑战。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承担社会责任, 向世界级财务管理职能迈进, 是时代赋予中国财务管理者的神圣使命。十年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高瞻远瞩, 始终站在中国财会舆论的前沿阵地, 以大刊之睿智风范, 率先在财会理论界发出最强音, 从“财会文化”、“和谐财会”到“财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再到“财务价值理论”、“财务力量”、“魅力财会人, 美丽中国梦”, 犹如阵阵惊雷, 一次次引领了我国财会界的舆论潮流。经过时间验证的理论, 犹如一段段的沉香木雕, 亦如一坛坛的陈年美酒, 经过岁月的沉淀, 散发出浓郁、厚重的芳香。

从2004年到2012年, 每年一届的“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峰论坛”, 庄严地记录了各行业的总会计师及广大财会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在展示他们专业成果的同时, 树立了行业标杆, 也使会计人的专业智慧、诚信的职业品格和勤勉的秉性得以宣扬,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获得了社会尊重和认同。

时至今日, 越来越多的总会计师能够独当一面, 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回眸2004年至2012年的历届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 这支队伍逐年发展壮大, 成为中国财会界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前瞻眼光, 具备开拓精神, 拥有独到视角, 是财务管理界的先锋。他们拥有敏锐的头脑、强大的执行力和坚定的意志, 他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抓住机会, 直面挑战, 获取成功。而《中国总会计师》能做的则是一如既往地为他们真诚服务。

十年来, 《中国总会计师》始终以宣传中国总会计师形象、服务中国总会计师事业为己任, 真正地为中国的总会计师构筑了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正如一位年过半百的总会计师说得那样, “我从来没有想到, 我们能够读到这么精美的自己的期刊。”

过去的十年, 充满了艰辛, 但却是无比辉煌的十年。请看下列数据:

2003年,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创刊, 立志打造“中国财会领军期刊”成为信念;

2004年, 提出“财会文化”理论, 引领中国财会舆论前沿;

2005年, 致力于打造“财富全球论坛”, 召开“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新闻发布会;

2006年, 提出“和谐财会”理念, 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2007年, 首倡“财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组织中国总会计师社会责任研究课题;

2008年, 提出“民生财政”理念, 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财务管理经验;

2009年, 首倡“财务价值品牌”理念;

2010年, 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地提出“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

2011年11月, 首倡“财务力量”理念, 打造先锋财会理念大刊;

2012年8月, 首倡“社会责任·财务先行”理念, 打造绿色大刊;

2013年4月, 提出“打造国际时尚财经大刊、向国际财经前沿进发”的发展方向……

正是这些字字珠玑、句句精辟的先进的财会理念,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推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总会计师典型, 犹如中国财会界的一声春雷, 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生灵。

财会创新 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会理论创新;计算机网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代表,其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网络化和数据化成为时代的发展潮流。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相应的国家财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对财会理论产生了变革性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也变得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等进行管理与控制,所以商业的运行方式得以改变。下面,就通过对新时期财会理论创新进行分析,进一步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大对财务理论工作的重视力度,营造基建财会集中核算氛围

创新财务会计理论,离不开上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各种变革和形势的变化,各个部门的领导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明确财会理论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要做好编制基本建设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工程预算和结算问题,进行资金拨付,进一步评价好投资效益,审批项目竣工财务问题等多个方面。

另外,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加大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力度,这样才可以营造更好的监管环境。在核算中心,必须加大对高科技财会软件的引进力度,推动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信息传递的连贯性,进一步提高财务核算的综合效率。各个基层财会人员,则必须充分重视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积极承担有关法律赋予的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站在基层的视觉,发挥基础性作用,共同推进财务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会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的财经法律和法规,维护财经纪律

各个财会人员要不断落实我国财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财会核算问题,进行财会管理,明确我国的内控体系和有关的操作流程。对于相关项目的预算和资金的管理上要加大重视力度,实施统一拨款,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及时审核相关项目的财会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竣工的决算的编报和审批管理问题,明确各个主观的职责,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问题。通过加大对招投标管理的控制力度,不断明确和工程项目的执行校标有关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资产交付时的相关问题,处理好资产交付使用问题,明确投资的不作资产交付的部分。

三、加大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基层财务人员是财务会计理论创新的基石,具体工作中要通过加大对基层财会队伍的建设,利用多个渠道和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必须加大对财会人员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财会岗位来说,其对专业技术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其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比较专业。如果财会人员的素质较低,很难对一些预算和造价知识有所把握,更不用说创新财会理论了,也很难解决财会有关问题。另外,各个财会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明确相关的财务管理法律,在合理的制度框架下来进行财会理论创新,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政策执行水平,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创新财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四、规范财会核算理论

最后的基建投资计划必须是进行筹资和使用资金的依据,一旦进行的项目不符合相关法律,就要及时停止项目,控制相关资金,直到相关手续符合法律规定以后才可以进一步给予资金。任何一种基建经济活动都需要明确的文件和合同,各个合同的条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而核算中心必须要有合同的备份,这样可以在付款时进行监督,明确管理付款关口,防止出现不合法的拨付基建款项的问题。另外,账目的核算必须真实合法,除此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具体的核算途径要保持一致性,不能任意更改内容。对于有关凭证和报表的填写编制必须和财会核算规范具体要求相符合,依据国家的财务财会制度,核算各个账目的资金。通过岗位责任制的设立,明确其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定时核实账目,保障账目和实际状况相符合,保障资金的安全性,进一步明确各个业务单位的资金往来账目。要在一定时间内和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资金核对,明确所有往来款项,利用有关的信息反馈制度和台账登记制度,进一步体现工程拨款进度与工程实际用款需要,使工程的拨款总额和预算投资相符合,防止出现多付工程款的状况。

五、不断完善基本建设资金监督检查体系

对于核算中心来说,要严格控制工程监管资金,同时还要控制各个工程的用款申报情况,进一步审查核实用款审批情况表,一旦出现和财务制度不相关的内容要进一步纠正错误,如果有重大的问题就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领导,告知财政部门领导,依据有关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办理。除此之外,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建设单位和财政局上报有关的基建工程项目财会报表。

另外,要及时分析财务收支情况。对于各个项目的财务计划执行状况和资金运作状况要及时反馈,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有利于领导更好的进行决策。加大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力度,及时审查和建设单位工程结算报告有关的资料等,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可以高效率的使用。

要把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容相结合,把其加入到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中去,通过对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不断落实各项制度。由于财会目标的差异性,因此要制定合适的业务流程,与此同时,这些业务流程必须和财会目标相结合,加大对财会的审核力度。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财会的目标必须是为国家的有关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基础性服务,除此之外,还要为企业提供和财务有关的具体信息。

由于时代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财务信息处理方式也相应的产生变化,以更加适应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单纯使用一些准确的数据就可以利用相关系统内部程序测试出财会信息,满足大众的财会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联机系统可以更好的控制信息呈报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信息的前瞻性,明确其中的有关背景。如果单纯是利用过去的信息呈报方式进行财会信息呈报,很难和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难以创新财会理论,因此,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相关科研力度,才能使得这一转变变为现实。

六、总结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逐渐影响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对财会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性,同时财会人员自身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的挑战。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财会理论的创新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作为基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开拓思维,善于思考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理论探索,为财会理论的创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常红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财会理论如何实现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2]张莉.网络环境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内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3]包根梅.电算化财会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财会,2010(02).

作者简介:

企业转型跨越发展与财会改革创新 篇6

关键词:转型,跨越发展,财会改革,创新

企业转型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根本保证, 而财会管理工作是单位的运营状况和经济活动状况的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财会工作的技术程度在不断改善和进步, 逐渐趋于成熟, 但在此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 财会管理工作者应该学会不断地改革创新, 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才能为企业的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便利。

1. 发挥财会工作的管理核心作用

企业管理的核心便是财会工作, 财会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跨越式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财会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这一重大作用是值得继续提倡和发扬的, 对于过去财会管理的经验要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好的经验, 要予以学习发扬, 继续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而对于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对企业的发展有抑制作用的经验则需要予以改进或舍弃。

其次, 要想提高企业转型发展的速度, 必须要对财会管理工作作出改进。强化财会管理工作的基础, 加强财会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先做到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迅速、平稳转型, 再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将资金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结合, 将业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 将决策支持与管理控制相结合。加强财务管理规范, 加强投资、融资的监管力度, 强化创新管理机制, 努力促进企业转型跨越式发展。

2. 深化财会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 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 要想财会管理工作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出大作用, 深化财会创新亦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进行财会创新改革工作时, 应该以实现创新价值管理为目标, 对于企业的资本化运作进程、专业化整合进程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财务预算执行、管理规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是财会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

在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积极指引下, 企业理应围绕改革发展这一中心, 做好“十二五”期间经营目标的实现工作, 在改革创新的目标的指引下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财会内部控制基础, 落实财会管理工作基础, 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 并且严格执行实施, 杜绝徇私舞弊、制度规范徒有虚名的情况发生, 使得财会管理工作向更透明的方向发展。围绕年度战略目标, 落实相关政策, 确保年度经营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2) 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上寻找创新的突破点。强化资金管理力度, 实现财会管理的转型。例如, 将计算机作为工具, 各种财会管理软件的运用在企业财会管理的工作效率、成本、精准度的提升上都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多保障。 (3) 财会管理的数据是公司运营情况的直接反应, 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的重要参考标准, 对于经济运行管理、收益管理、资金管理力度要强化, 通过创新管理使得公司的经济发展质量、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4) 对于财会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 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 深入的财会体制改革, 才能对企业的转型提供积极地推进作用。

3. 创新财会工作思路

财会工作思路的转型是实现企业财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它的核心是要树立法制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和生存的必要条件即为效益, 如果不能创造效益, 企业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因此, 财会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效益”二字上。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方法、新途径是财会工作思路的重点。但是, 没有市场便没有效益可言, 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保障。因此, 除了效益观念, 财会工作还应该树立起强烈的市场观念。财会管理的眼光不能只是着眼于企业内部, 更是要注意市场大局, 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

传统的财会工作只是进行单纯的核算工作, 而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而对企业的发展起重大决定性作用的便是经营决策正确与否, 因此, 财会管理工作, 应该将思路向经营决策转移, 真正参与到经营决策中去, 财会部门是企业的重要综合部门, 是企业的经济中心, 财会部门参与到经营决策中, 为企业效益的目的做出可行性论证。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制定可行的销售策略, 能够增加资金回笼率, 提高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此外, 财会部门参与到企业的分配决策, 职工、企业、国家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 变事后算账为事前预测、规避, 这是现代管理机制中的优点。建立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筛选机制, 事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对财务预算的合理制定, 开支的节省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将财会管理思路从单纯的财会管理向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 要以市场为向导, 利用财会管理渗透力强的特点, 全面积极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使企业能够成功转型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结

会计行业的社会地位正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会计行业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 财务工作者所提供的准确的资料既反映了企业的发展状况, 又是投资者选择是否投资的重要参考标准。所以企业应该把握财会信息的特征, 加强财会信息的管理工作, 不断改进财会管理的管理模式,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融入高科技技术手段, 好好利用计算机这一高效的核算工具, 开发出更便捷的财会管理软件, 实现财会工作的信息管理, 为企业的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侯晓红, 史敏娜.财务报表分析新探[J].财会月刊, 200 (912) .

[2]陈昌智.企业转型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流通经济, 2013 (3) .

[3]余呈先, 郭东强.企业转型过程中外部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9) .

[4]顾慧君, 杨忠.外部资源与企业转型:以高管团队异质性为调节变量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4) .

创新财会人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7

财务结算中心掌握着油田财务结算、会计核算、财产保险、油气销售等所有资金的往来结算和支付。但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员工收入水平, 与生产单位的同岗位相比, 经济收入差距较大, 部分员工心态出现了失衡。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 没什么高追求, 工作中表现了马马虎虎, 敷衍塞责, 工作热情不够, 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有出息, 当不了领导, 没有实权, 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还有的会计人员不注意专业培训和专业学习, 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针对员工队伍中出现的一系列失常现象, 我们通过公布每月的财务结算量、油气销售量和资金周转量, 来显示油田的经济布局以及资金来源等渠道的多样化, 提示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 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经济世界。

二、培养员工的心理素质, 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务结算中心经过多次的人员分流、业务合并、机构调整, 员工队伍士气低下、情绪消极、人心涣散。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一是通过培养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拓展员工的思维, 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 让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困难, 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二是通过人际沟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三是培养员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确立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薪酬是最为敏感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强有力工具。它是员工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员工与单位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之一。制定和使用好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科学的、能得到员工认可的激励分配制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合理, 即切合实际。特别是单位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一定要以岗位分析为基础, 对所有岗位从工作重要度、责任大小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依据评估级别分级激励。二是公正, 这是激励制度的生命所系, 它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排除歧视性和随意性。三是稳定, 激励制度在深思熟虑, 经有效程序确定后, 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激励制度不但包括正面的奖励措施, 同时, 也要有一套严厉的惩罚措施, 如果谁触犯了规章制度条款应该受到毫不留情的处罚。如果激励制度是“刚”的要求, 而处罚的方式, 却是“柔”的“奖励”, 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 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 在注重建立物质激励的同时, 必须着手建立与之相应的精神激励。首先是感情激励。如中心组织开展的生日祝福、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活动等。其次是榜样激励。单位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要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四、加强财会人员后续教育, 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完善其知识结构, 提高其业务能力、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为进一步优化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一是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近几年中心严格执行濮阳市财政局和油田财务资产部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河南省会计人员网上答题, 连续三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格率达100%, 年检合格率达100%, 保证了会计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科室内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定期对内部岗位分工进行轮换, 使会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 促进相互交流, 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依托网络进行各种信息交流。通过飞秋、QQ群、“会计论坛”等方式相互探讨会计知识, 交流会计经验和集思广益,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的员工为根本任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还要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必要的诱导、控制和协调, 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 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一是实行人性化管理,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研究和关注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分析客观环境变化对员工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引起的变化, 帮助解决好实际问题,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尊重员工权利, 把爱和信任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员工在单位工作, 不只是为了得到比较好的报酬, 以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存条件, 而且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得到承认, 自己的建议得到重视, 自己的应有权利得到尊重。三是发挥企业文化作用, 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向心力。企业文化被当作企业赖以生存的软环境, 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使员工能够以企业文化为基础, 产生凝聚意识和向心意识,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摘要:新的用人制度和科学的人才观认为:人才素质应包括知识、经验、能力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力, 其次是经验, 最后才是知识。财务结算中心隶属油田机关直属事业单位, 也是油田会计人员最为集中的单位。通过年龄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队伍存在人才断层、员工年龄偏大的劣势, 又有会计人员工作经验丰富、职工忠诚度高的优势。如何将财会队伍劣势转化为优势,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财务结算,队伍,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基于高校财会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篇8

一、高校创新财务会计教学的原因

(一) 教学内容陈旧的因素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会发现这种现象, 在课程的设置中存在缺陷问题。这种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课程之间的衔接存在缺陷。很多课程存在着交叉或者内容重复, 亦或者课程之间的内容有遗漏, 衔接性差。比如说在成本会计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中, 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 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 又很难把各个课程区分清楚。其次, 目前的财会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 着重在与会计制度接轨。近些年来, 我国的会计制度在不断变化, 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制度中增加的知识点来传授财会知识, 相反忽视了财会知识的理论讲授, 这种教学方法会对学生未来深造会计研究生造成阻碍和影响。最后, 教材的课程滞后性和陈旧性会被时代摒弃, 比如《财务管理》等教材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和变动, 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与当前的许多标准有变化, 所以, 更要对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进行创新。

(二) 时代因素

高校的财会教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复杂教学系统。在当前时代来看, 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 高校的财会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重新组织合理的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够增强财会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环境, 拥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在高校中培养出一批为社会服务的财会人才。时代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由此而带来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求, 也就是说新的一轮财会教育改革也会提上日程, 因此高校的财会教学需要改革。其次,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 将会改变会计主体的组织结构, 因此, 它也要求财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更新。最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建立, 要将财务会计融入到社会中去, 就要在教学中添加有关于证券公司会计、保险会计、环境会计等教学内容, 更加要求教师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上紧跟时代步伐, 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 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在当前社会,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高校的财务会计教育教学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整改。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日后在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难题, 使学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同时, 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的进步和发展,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之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中, 很多知识点只是留于表面, 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问题有欠缺, 对于该问题的改进成为了高校的重点课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 除了从学生的思想层面让学生转变对财务会计的认识, 同时还要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财务会计人才。教师要做的就是, 保证教学方法的创新, 保证财会课程要思想和行动并行, 理论和实践并用, 从而提高学生独自的财务会计工作操作能力。

三、高校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方法

(一) 改变财务会计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思想层面改变, 只有教师从自身做起, 由内而外的改变以往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路, 才能够让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 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跟得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贴近市场, 满足时代的要求, 在教师自身转变思想后, 挖掘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迎合学生的需要,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课堂有充分的活跃性。其次, 教师要巧妙的利用课堂, 活跃课堂氛围, 比如设置情景问题, 财务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 因此, 在工作岗位上会遇到许多操作性的问题, 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情景问题, 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会计操作的问题和能力, 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逐步的步入社会, 成为社会的主体。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高校教学中, 就要多鼓励学生, 勤思考, 敢提问。最后, 在课堂中营造互相合作的氛围, 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 与同学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相互竞争的伙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发挥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 优化教学内容,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 做好财务会计的考核工作内容

在当今就业形势下, 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大, 临近毕业季, 学生除了要应对学校的毕业准备工作, 还需要准备考研或者面试找工作等各种事情, 与此同时, 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也安排在了毕业季。在这期间, 可以说是对学生是在面临就业前的关键时期, 在这期间, 学生如果练就了熟悉的会计工作流程, 将会对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 如果在这期间缺乏了锻炼, 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 高校在面临学生毕业季期间要组号财务会计考核的工作, 至少要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会计的实践和实习中来, 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扎实的掌握会计的基础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锻炼, 达到学校预期的教学成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 为了能够更好的创新财务会计的教学, 高校要建立并且提高现有的教师队伍质量。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 就要对教师的队伍施加教学压力, 让教师从自身感受到财务会计改革的很重要性, 感受到改革的紧张感和急迫感, 激发教师对财务会计改革额创新和主动性。第二, 要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 对教学改革创新表现良好的教师可以实行奖励制度,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鼓励。最后, 可以借助外援, 学校可以聘请财务会计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教师培训或者讲座, 提高本校教师的财务会计职业教学技能, 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 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我国高校中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和对财务会计专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如果高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 高校要对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促进学生的学习, 保证学生在日后的教学和岗位上的职业能力,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财会人才。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迅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我国教育、国防、科技等水平都在快速发展, 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改革正在有条有理的创新发展中。在现代高校中, 财务会计专业是高校的热门专业, 其实践性强, 就业前景好, 被广大师生青睐。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财会教学的水平, 对财会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分析了高校中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了对我国高校中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颖.基于大数据导向的高校财会教学改革路径[J].商业会计, 2016 (05) .

[2]高静.高校财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方略[J].科教导刊, 2016 (05) .

[3]马媛, 陈景彬.互动式教学在高校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4 (03) .

[4]付亮.如何对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J].理论观察, 2015 (04) .

[5]张道功, 李春.地方高校财会法律课教学与会计法治理念培养[J].会计之友, 2010 (13) .

财会创新 篇9

一、经济转型发展对企业财会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 一) 增强企业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将企业财会体制创新工作与经济转型相联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趋, 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 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 来满足改革后企业的正常发展, 增强企业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创新企业财会体制, 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推动企业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 二) 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真实性。改革和创新企业财会体制有助于保证企业财务组织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企业财会工作的依据就是一些单据、发票和报销凭证等, 这些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相关企业和企业内部, 如果这些原始数据出现错误, 就不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出企业财务活动, 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就会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企业财务工作面临风险, 阻碍企业长久发展。因此, 通过经济转型发展, 企业能够改革和创新企业财会体制工作, 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三)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企业要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努力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了企业对财会体制进行创新, 为了完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目标以及财会核算方法都要作出一定程度的改变, 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逐步与国际财会管理接轨, 实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我国当前运行的企业财会体制中出现的问题

( 一)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 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立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对相关部门的责任权限划分也不明确, 在面对一些企业财务问题的时候主要依靠经验来解决。企业财会体制的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的经济决策和发展计划, 甚至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 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财会体制制度。

( 二)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当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低, 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的过程中不够严格, 有些企业甚至选取自己家人或者朋友来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和素质培养, 在遇到问题时只能依靠自身实践经验来解决, 所以, 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整体较低, 导致企业财务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遭受严重影响。

( 三) 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由于大多数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所以有些企业甚至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 完全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只重视业务发展工作, 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企业资金, 使企业运转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在经济转型发展创新企业财会体制的方法策略

( 一) 企业财务人员要进行观念转型。改革和创新企业财会体制要从财务人员自身管理意识观念着手, 注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意识的转型。观念转型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谋, 从简单的账务核算人员转型为符合企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方面管理人才。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操守和学习能力, 严格履行相关法律制度, 向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经济转型发展使财务信息质量发生改变, 一些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 给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 只有培养财务人员更高的专业财务知识, 才能快速完成转型经济与国际化发展的观念转型。另外, 还要加强培养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协调配合, 为企业领导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与经营方案。

( 二) 建立企业财会运行体制。首先, 企业要转变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 由单纯的账目核算转向企业经营决策全面参与, 经营决策的成功与否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财务部门作为经济信息焦点, 必须全面参与企业内部的发展决策, 一是投资决策, 从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做好可行性计划;二是生产决策, 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分布; 三是营销决策, 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制定销售激励等措施; 四是分配决策, 合理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其次, 由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 建立市场信息反馈制度, 做好市场信息预测工作, 同时要根据预测结果, 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 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对各个部门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分析和控制, 提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建议, 充分发挥参谋作用。最后, 由传统核算管理向综合财务管理转型, 在经济转型发展中, 财务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财务工作的特点,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导向, 全面反映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决策信息, 为企业的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 三)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财会工作平台, 加快建设信息化会计。企业要不断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财务报告信息化、财会控制信息化等, 为内部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基础。在探索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同时也要实现现代化核算手段, 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 把财务人员从大量繁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 才能保证全面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 四) 培养高素质财务从业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水平, 因此, 在招聘财务人员的过程中, 要重点考核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 招聘成功后, 企业要经常开办继续教育等活动, 不断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 使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会计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从而加强企业人才建设。

四、结语

创新企业财会体制是适应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必然所趋, 也是保持财会事业生命力的有效保障。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等原因阻碍了财会体制转型发展, 这就需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观念转型, 建立企业财会运行体制,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培养高素质财务从业人员, 从而保障企业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稳步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开始转型发展,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内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财会体制,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发挥财会体制的积极作用, 才能快速推进企业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发展对企业财会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以及当前我国企业财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企业财会体制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经济转型,财会体制,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丁俐娜.基于会计视角的我国政府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9

[2]徐凯, 徐标.基于薄冰理念的企业成本控制探析——对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案例反思[J].会计之友, 2010, 28

浅谈创新教学在财会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创新教学?财会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90-0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知识结构中创新要素要求的日益明显,我国财会教学之中也应当顺便社会的发展将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于实际的财会教学之中。通过在量的具有着强烈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运用,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这样才能够促成其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潮流的统一,进而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财会教学之中运用创新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促成财会专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有着较强的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多种思维形式的高度综合,是以求异性、新颖性和独特性为主要特征的思维”。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影响具有着重要联系。创新教学在财会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其日后的工作更具创新性。

作为新时期财会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要想使创新教学在财会教学中运用所达到的效果更为明显,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

首先,以创新观念为导向。虽然目前对于教学创新的理解还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层面。但是,从其根本来看,则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之中,能够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创新的观念,引导创新的实践。作为财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够树立创新的观念,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很难真正的做到教学创新。从创新观念层面来看,笔者认为财会教学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念创新。第一,是对于财会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创新,能够站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之中对于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够使自己传授的知识更为精彩。第二,对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观念创新。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财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摆起“架子”,进而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所降低。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后,则其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树立财会教学创新观念有利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财会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有摆脱传统教育过程之中那些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其次,从财会教学内容来看。财会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应当注重对教学技能的把握,更应当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长期以来,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往往立足于教材,除了教材以外,并无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的补充。财会教育工作立足于教材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教材本身编撰的科学性、出版的周期性以及知识的更新性许多教材都有待商榷。这直接导致了我们财会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教学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劳动者,而教科书只是使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作为新时期的财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合理的梳理、整合目前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与财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财会教学内容的创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紧紧的抓住书本不放,教材上讲授什么,我们就讲授什么,而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而更好的组织财会教学内容。例如,在电算化会计的学习过程中,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来源于企业日常的会计实务,还应额外教会学生如何填制支票、汇票、办理银行转帐业务等;另外,还应让学生掌握如何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如何办理工商和税务的登记、变更、年审等基本常识。加强实习实训、学生就业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提高职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第三,从拓展视野层面来看。创新教学在财会教学中的运用,还表现在对于教育者与学习者视野的扩展。笔者认为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通过个体不断对于新生事物进行理解、领悟,最终有所发现、有所顿悟的过程。创新教学在财会教学之中的运用,则可以大大的拓展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视野,尤其是学生的视野。以诸多学习法为例,传统财会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往往采用演示法、对比法、讲授法等等,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较为有限。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先进的教学媒介融入了财会教育之中,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现代财会教育,使得大量的信息鱼贯入课堂,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均被这种趋势所震撼。财会教育工作者、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大量多媒体教学器材的运用,使得集图形、图像、文字、语音、音乐、动画和交互技术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从而进一步把学生从死板的课本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述成本核算时,对于企业的生产组织类型和生产工艺过程,如果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组织教学,效果则更好,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以上讨论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通过分析、思考问题,培养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创新教学在财会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的积极拓展学生视野等层面进行努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多元化创新型的财会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财会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爱华.财会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2).

[2] 范绍楚.谈谈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J]. 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3(12).

[3] 张慧欣,王强.创新性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4] 张正军.高级财会人才发展应注重四个“为先”[J].价值工程,2010(20).

金融创新与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篇11

目前国内外对于金融创新一词尚无统一的解释, 多是由国外观点衍生而来,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 金融创新是指突破传统金融业的经营局面, 在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技术、金融机构甚至金融市场及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而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重中之重。可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来理解金融创新。

(一) 宏观层面

如果将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史结合起来, 就属于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金融业的每项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 认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1) 金融创新的时间跨度比较长。金融创新史包括整个货币信用的发展史, 也包括金融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历史突破; (2) 金融创新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以及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其中, 金融制度创新, 其下辖着各种货币制度创新以及相关信用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包括的内容较多, 一方面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另一方面, 金融交易方式和相关业务种类的创新与改革、金融市场创新等相关的业务活动创新也属于金融业务创新的范畴。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主要包括了金融机构、金融业结构、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等与金融业组织机构相关的创新。

(二) 中观层面

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介功能的变化称为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 包括技术方面创新、产品方面创新以及制度方面创新。其中, 技术方面的创新, 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产品创新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相关活动中对产品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的改良、提高研发转生产的效率或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通过产品创新可以使企业向消费者传递更具竞争优势的新型或改型的产品。制度方面创新则是指使组织试用的制度所在系统效率功能发生了变化或者提高相关管理运行效率的过程。因此, 我们可以将金融创新定义为, 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相关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资金的周转率, 实现资金安全性和营利性的目标, 政府或金融当局会渐进地改变金融中介的的功能, 而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制度等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

(三) 微观层面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微观层面。根据不同金融创新工具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来划分, 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 分别为风险管理型创新、增强流动型创新、信用创造型创新和股权创造型创新。其中, 风险管理型创新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期货、期权以及各式各样的互换工具, 以及用它们构造出的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产品组合;而有些金融工具的创新, 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能力和可转换性则称为增加流动创新型, 比如, 将长期贷款证券化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互换以及信用挂钩票据等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就是信用创造型创新;另外, 还有一些使债权变为股权的各种新金融工具, 如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 则是股权创造创新型。

二、金融创新形式对企业的影响

在现阶段, 金融创新不仅时间跨度较长, 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因此, 金融创新对企业的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会计核算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金融创新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金融市场是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 为企业界发挥着重要的融资功能。金融市场化对企业融资活动日益重要, 主要表现在:在融资成本激增的今天, 创新金融工具能为融资者带来融资成本的降低, 而金融市场的创新可以为投资者分散和转移风险。企业想运用什么样的筹资方式, 以及哪种筹资工具, 这些筹资方式和筹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便利, 是否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都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目前我国, 金融市场发展越来越快, 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 金融市场能够向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但随之而来的也对企业财务管理高级人员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讲, 首先是要掌握最基本的融资方式, 其次要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 了解最新的金融工具;另外, 新的融资方式虽然会带来融资便利, 但也会给企业贷来融资风险, 因此, 也要警惕金融市场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二) 金融创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企业的投资活动也离不开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不仅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场所, 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各种参考依据。金融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股票、基金、债券等证券投资工具是企业的各种间接投资, 股票市场的行情可以为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另外, 包括利息率、汇率、股票指数等在金融市场交易中形成的各种参数, 也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因此, 金融市场的创新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投资的选择范围, 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企业投资风险, 比如, 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 包括一些新型的混合性和衍生性金融工具, 在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的同时, 也分散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三) 金融创新对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影响

金融工具的创新为企业融资和投资带来了便捷的同时, 也为企业会计核算带来新的挑战, 它的不断发展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中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会计披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 在会计确认环节上, 金融创新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 由未来交易事项形成的占大多数情况, 虽然投资者可以对这些交易事项进行控制, 但不确定性增强了, 不太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其次, 在会计计量中, 传统会计理论要求被确认的各个项目应该具有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但金融工具的计量多涉及到公允价值, 而公允价值的估计是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算而来, 因此,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三、金融创新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创新对企业投资、融资以及会计核算的影响, 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要有创新意识, 这就为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 高校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变革。

(一) 教学内容的变革

现有财务管理教材一直是企业融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四个环节内容, 几乎很少提到金融市场, 只是在风险价值中提到金融市场利率和参与者内容。因此, 在编制财务管理教材时, 金融市场的相关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扩增和丰富, 主要涵盖对金融市场中各种交易的对象、交易时参照的规则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进行介绍。另外, 金融创新工具的内容也是增加的内容, 如期权、期货、套期、指数等金融衍生工具, 学生对这些金融工具都有必要去了解。在教材编写的时候, 要紧密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 把最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引进。而在会计学教材中, 应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内容调整到中级财务会计中, 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另外, 还要注意教材的变化, 金融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 财务管理教材要每一到两年进行改动。在教学方法上, 在向学生介绍金融市场工具时, 不要生搬硬套, 可以将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金融工具介绍给学生, 增加学生理解金融工具的能力。比如, 现在的居民大部分都有闲置资金, 他们一般会把闲置资金拿来购买国债、股票、公司债券等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 也可以进行大额银行存单, 还可以进行期权、指数、基金等的投资, 如何选择金融工具、依据金融市场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都是个人今后理财的内容, 因此, 在讲解时应注意配以生活中的案例, 这些案例要注重综合性, 也要注重创新性,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而增加学生理解和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的变革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 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也应当适时调整。经济管理学科应用性很强, 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 自然也不例外, 注重创新能力及实用性应该作为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些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树立面向未来市场经济的理财观念。因此, 在教学中增加关于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金融交易等有关内容, 对实现培育高质量、新思维的财会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理财尤其是创新金融工具理财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基础上, 平时要多多关注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新产品、新金融衍生工具、新政策。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收集相关新型金融理财方面相关资料和理财案例, 进行归纳总结后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讨论, 组别讨论的评分计入期末课程总评成绩。这样一方面学生收集资料积极性得以调动起来,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现代理财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更能提高学生多种能力。而在会计核算能力培养方面, 因为会计准则的制订一般落后于实际, 这就要求在金融创新背景下, 财会专业学生要多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动向, 并能够对掌握的知识要触类旁通, 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健, 刘光.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创新[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5) .

[2]严郁, 程斌.金融市场化趋势与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改革[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6, (6)

[3]范红艳.金融工具创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 2007, (11) .

上一篇:自拟消肿方下一篇:大学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