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教师(精选12篇)
财会专业教师 篇1
一、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问题的提出
当前, 中职财会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了具有一定技能和理论的人才。但是, 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 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此, 就需要提高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 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改进教学质量, 这样才能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财会专业性人才。
二、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
(一) 进行教学反思的深刻背景
当前的中职教育承载着工业化进步的推动力量。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 对于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依靠高素质的财会教师。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改进需要对财会教学进行反思, 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成为教师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活动。反思比其他方式更具有优势, 教师通过反思方式, 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思索, 并加以改进调适, 逐步认识和遵循教学规律,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创新,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面临着中职财会人才培养的情况下,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使教师不但成为教学人员也成为教育的研究学者, 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满足日益变化的职业就业市场的需要。
(二) 进行教学反思的自我学习操作模式
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很重要的是通过财会的教学活动, 并通过反思教学来摸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 能够有效改进财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式, 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尝试解决, 逐步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 由此财会教师能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学反思促使财会专业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教学反思有利于财会教师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这种学习的主体是财会教师自身, 研究的对象是财会教学实践;提升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反思”和“探究”。财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操作模式就是实践 (财会教学) ─反思─调整─再实践 (财会教学) ……这样的循环模式。这样就能通过财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 提升其专业化素质。
(三) 教学反思的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调查了解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要求及财会教师教学现状, 研究财会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2) 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 获得相关信息, 为研究提供参考。 (3) 行动研究。财会专业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畅通反馈渠道, 不断地获取相关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 进行分析、整合。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 反思自我。通过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方法上的差异, 反思教学行为, 从而提升自己。 (4) 案例分析。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 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 从中捕捉案例。财会专业教师通过案例分析, 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 特别是教学思想, 通过交流反思, 促进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三、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一) 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前沿的教学理论和财会理论
中职财会专业教师基本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 很少进行创新, 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的教学计划成为教学的重点, 没有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 缺乏应有的财会职业岗位之间的逻辑关系, 难以给予学生设计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来说, 财会教师很少能够参与财会学科的研讨会, 缺乏足够地把握财会学术的最新动态, 不能够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财会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受到限制发展, 财会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2. 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经验
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更多地是以科研成果和职称来衡量评价, 因此, 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术的研究, 忽视了师生之间对实际问题的探讨, 甚至有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心理, 对财会工作岗位缺乏热情, 难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一些财会教师仅仅从事财会教育工作, 不具备大型企业的财会工作经验, 没有实践技能, 脱离财会岗位的实践, 难以进行示范和纠正学生实践环节中的易错环节, 不能达到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性培养目标。
(二) 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 加强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
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 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财会教学新理论和新技能的出现, 需要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来加强终身学习, 以便使教授的知识, 能够具有时代性, 符合新的实际操作与政策法规。财会教师应从社会对财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 加强项目导向和情景教学内容, 将授课内容与实践技巧进行整合, 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熟悉财会操作和精通财会原理的财会教师才能产生教学实效。
2. 开展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中职院校的财会教师在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 能够提高财会专业实践能力, 从教育教学向实践技能转变,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财会工作的创新工作。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挂职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锻炼, 缩短财会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操作的距离。同时, 引进企业的财务高级管理人才到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来, 增加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财会技能的培训。通过引进的人才将企业的典型案例交流给财会教师, 可以作为鲜活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教师在校内教学科研和在企业的实习、实践研究之间有充分的统筹安排。
四、结论
通过对教学反思的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研究, 总结出以下结论。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具有紧迫感和长期性。财会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财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完善要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与企业实际发展相对应的新理论和新技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能够教授给学生最前沿的会计和税收技能, 例如, 初始建账、财税咨询、工商注册等实践工作。同时, 财会教师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财会教师自身的财会岗位的职业能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较高的财会专业人才。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下, 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决定了财会专业人才的能力。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 其操作模式就是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调整改进─再教学实践, 这样的循环模式。指出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因此, 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学反思,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庞洪秀, 王巧云, 刘彤.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 2008, (7) .
[2]贾宗武, 王惠珍.关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7) .
[3]欧丹萍.浅析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 .
[3]龚丽娜.于“真教”中带动“实学”——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
[4]吴小蕾.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来自台湾职业教育的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5) .
[5]汪敏生, 邓晓荣, 王益宇.互补型双师动态组合——高职师资建设的多视角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1) .
财会专业教师 篇2
目前所在: 从化 年 龄: 19
户口所在: 湛江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62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50 kg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财务/会计助理/会计文员, 会计, 审计人员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廉江学生志愿者联合会 起止年月:-05 ~ 2012-10
担任职位: 艺术团团长
工作描述: 创建廉江首个具有组织性的志愿艺术团队,让该艺术团具有一点的管理模式。安排志愿者联合会提供艺术表演、晚会演出等;协调表演小组之间的关系;安排晚会演出的`训练、彩排及所需道具。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7
专 业 一: 财务管理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财会专业操守意识的课堂培养 篇3
财会专业操守意识的课堂培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岗位意识培养。热爱本职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人员只有树立了强烈的岗位意识,立足于“爱岗位”这个出发点,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何时都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我们职业教育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岗位冲刺的教育,将“爱岗敬业”的信条牢牢地镌进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干一行,爱一行”。
法规意识培养。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不单自己要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在自己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这种守法遵章的意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要时时渗透,让学生的思想中扎下依法办事、依法从事会计工作的根子。
道德意识培养。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职业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财会从业人员的这种职业道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公正意识培养。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无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
此外还有服务意识培养、保密意识培养等。
财会专业操守意识的课堂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意讲授教材,挖掘内在联系。近年新版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在不失以前版本优点的基础上,突出了将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灌输和沟通能力的锻炼融为一体。该类教材在阐述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强调对学生沟通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此,该类教材主要章节增加了“相关案例”“案例分析与沟通能力培养”等内容,通过对其中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沟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用好教材,会使课堂上进行的职业操守教育进展顺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注意剖析案例,分析问题实质。案例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形象、通俗的作用,剖析案例会使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理论说教。通过案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让学生有前车可鉴,明白在会计从业中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职业操守的建立。
第三,注意讲解练习,抓准细节渗透。财会从业人员的工作是与具体的数字打交道,其职业操守也是通过具体的会计业务来体现的。故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职业操守培养时,完全可以凭借教材中的一些练习,让学生有实在的感触。例如,我们在讲应付票据教学时,多引用有关票据犯罪案例;在讲账户和账簿知识时,多结合个人姓名与户口簿来讲;在讲原始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时,多结合适用的法律依据来解答它的重要性。
在练习的讲解中,要做到精炼、生动、有针对性。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掌握语言技巧,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进行教学,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建立完整的知识概念,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对树立会计职业操守的意义有感性的认知。
开展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我们职业教育课堂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财会专业教师一定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崇尚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财会专业教师 篇4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作为初级财会人才的重要输送渠道, 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财会人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 很多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不畅、对口率低, 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会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企业的认可。为此, 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2010年财会专业被列为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的第三批专业, 正式开始财会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会毕业生, 笔者认为首先要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教师, 师资的好差决定着未来会计人才素质的好差。
本文基于绍兴县财经学校、绍兴县职教中心、绍兴县电子工程学校3所中职学校, 对39位会计教师、约2 600位在校会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分析中职会计教师专业技能现状及成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中职财会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
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特别针对这一职业提出的, 笔者将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构成分为三类。
课程整合技能:专业教师应具备课程整合的能力, 财会专业几门主干课程的部份知识点是相通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合, 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教师应参与课程开发, 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
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是构成教育的因子, 教育效果如何, 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中职财会教师的课堂技能, 包括会计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运用能力、对会计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利用的能力等。
专业实践技能: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脱离了实践理论是抽象的, 实践技能的掌握, 有助于学生的上岗实习。财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大部分原因是学生实践技能差, 因此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好坏。
三、绍兴县中职财会教师专业技能调查与分析
2012年10月至12月期间, 对绍兴县3所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问卷调查。
(一) 调查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和随机取样的调查方式, 据统计3所中职学校有39位财会教师, 全县在校财会专业学生有2 600人左右, 因此在数据分析上教师卷采用整体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学生卷采取了随机取样1 000位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卷全部收回, 学生卷收回942份。
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绍兴县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即课程整合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专业实践技能这三个角度展开调查研究。
(二)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 笔者对教师卷和学生卷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1. 课程整合技能
在学生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还有40.87%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只能对教材做适当调整, 且只能按照课本讲解, 有12%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对课本内容不做调整, 只是照本宣科, 没有整合的能力。笔者分析认为, 由于专业教师在职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已趋落后, 职后又没能及时学习, 导致专业知识陈旧, 课程整合的能力较弱 (见表1) 。
2. 课堂教学技能
笔者针对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教学手段的实施情况、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财会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查, 大多数教师表示能采用多媒体教学, 但仍有46.15%的财会教师表示不常用多媒体。对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调查发现, 大多数财会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 许多财会教师常利用讲授法、练习法等 (见表2) 。
从表3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但是在整堂课教学中教学法方法单一, 只有18.15%的学生对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兴趣;51.0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仅15.07%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
3. 专业实践技能
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直接影响着实务课程的教学, 也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教师卷调查数据分析中, 虽有71.79%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但33.33%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差不多。根据以上数据, 笔者分析认为中职学校的财会教师“双师型”比例较高, 但实践技能较弱。从调查和走访中得知, 其实“双师型”多数是“双证型”, 而非真正具有实践技能或实践技能很强的教师。数据显示, 有25.64%的专业教师没有下企业实践的经验, 35.90%的教师只有1年以下的实践经验, 由此可见财会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较高, 但实践技能很弱。从数据中可知, 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见表4) 。
在表5学生卷调查数据分析中有46.8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实训技能一般, 停留在理论型实践, 仅有23.4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的实训课教学很实用。由此可见, 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仍需加强。
(三) 绍兴县中职财会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结论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按照“做中学”的理念, 把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融合在一起,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绍兴县中职财会教师专业技能现状从以上整体样本和抽查样本所统计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绍兴县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各方面都有待提高, 中职财会教师在课堂上, 还是离不开传统教学的束缚, 注重理论, 缺少实践操作, 学生和教师的动手能力都较差。笔者分析认为, 绍兴县财会教师可以在学校领导、教育部门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以适应改革的实施。
四、中职财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策略
笔者针对绍兴县中职财会教师专业技能的调查反馈情况, 从财会教师自身角度, 对如何提升中职财会教师专业技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 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 有助于教师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把所掌握的知识模块化、系统化。现在中职学校所采用的财会教材基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具有统一性, 没有独特性。而各地方的中职学校培养的财会毕业生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服务的, 各有各的特色, 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财会教师应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统一的专业知识前提下, 对本地区的特色业务进行灵活处理, 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具有独特性。如绍兴县柯桥地区以纺织外贸为主, 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为柯桥地方经济服务的, 所以笔者认为学校的财会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特色编写会计实训教材。以纺织生产、外贸为主, 设立模拟企业环境, 使学生在实习前能先对本地区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这样的职前学习有利于学生上岗实习, 同时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 鼓励教师变革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依赖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课程安排中主要以理论课为主, 学生学的仅是符号化的知识, 获得的只是分数, 动手能力差。笔者建议中职财会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 在实训中融入理论, 在理论中融入实训, 同时通过开展探讨、合作交流等形式, 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解先进先出法核算时, 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设置采购员、仓库保管员、会计人员的岗位, 让学生模拟采购、领用情景, 来帮助学生熟悉业务流程, 掌握先进先出法的核算。这些设想, 能促使专业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三)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非常薄弱, 且知识落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教师很少参加实践。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教育部门组织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下企业实践活动。凡是参加过这个实践活动的教师都清楚效果不是很如意, 一是学习时间短暂, 二是教师尴尬的身份, 要想教师真正学到专业技能, 笔者认为只有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内部, 从财务一线上去深入学习, 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1. 鼓励教师顶岗实习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 很少有企业会接受顶岗实习的教师, 但现在不少中职学校都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对于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还是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校企资源, 定期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教师顶岗实践, 教师通过“亲密接触”企业财务岗位, 积累真正的实践经验, 应用于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在访谈中获悉, 目前, 很少有中职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实现教师“工学结合”, 而在笔者的调查中, 却有66.67%的教师愿意下企业实践去获取专业实践知识、发展自己的专业。国家也已开展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的计划, 学校已安排一位财会专业教师参加顶岗实习。
2. 鼓励教师成立会计工作室
要真正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另一途径就是亲手实践, 介入到企业的财务中去。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师本身就有一定会计技能, 加之社会也有这一需要,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鼓励专业教师步入社会, 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发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倡教师可以成立自己财会工作室, 代理记账, 这样通过与社会接轨, 不仅能使专业教师获得一手的实践资料, 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也能为部分学生提供学习的岗位。因此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应鼓励财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 多参与相关社会工作, 尽可能多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知识,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自身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24/201201/129045.html2011.
[2]王素萍.略论发达国家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特点及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7) .
[3]卢连伟.职教教师职业素养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
[4]曾文华.浅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商界, 2010 (2) .
[5]熊婷, 程博.中职学校会计师资情况调查分析——基于26所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 2010 (12) .
财会专业简介 篇5
我校会计专业开设于1989年,是我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财会专业创办二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岗位层次为大中型企业、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重点面向基层会计岗位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学校于1999年先后投资建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机房,承办了多次市级会计竞赛。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
二、发展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预算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基础、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国家税收、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国际贸易、财经应用文等。
四、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
1、熟悉我国财经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掌握会计、统计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了解财政、税务、金融的1基本知识;
4、具有从事具体行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计算器操作技能;
6、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五、前景展望:
财会专业就业面广,技术性强,就业前景乐观。学生
强化训练,提高财会专业教学质量 篇6
摘要:近几年,财会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显下降趋势,常常出现原始凭证看不懂、会计分录不会编、帐表做的脏又乱的状况。因而,如何提高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成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而强化会计实训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财务会计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 强化实训,要抓住核心技能,把握凭证、账簿两个关键环节
会计技能的核心是会计核算技能。会计核算技能的核心是制证、登帐、编表。而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则是核心的核心。对学生而言,制证、登帐技能是评价一个财会毕业生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财会专业毕业生今后所要做的最基本、最大量的会计工作。因而,强化会计实训,要把重点放在强化制证、登帐技能训练上,要求学生扎扎实实的练好制证、登帐技能。
2 强化实训,要从课堂教学开始
2.1 边讲边做
这里的“做”不是做作业,而是技能操作。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中的凭证填制时可预先设计一些例题,发给学生一些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老师讲授凭证填制要领时,学生边听,边按要领填制凭证。操作过程教师边巡视边指导,使学生轻松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审核方法。老师再抽查、讲评。通过学生动手一做,填制凭证的技能就容易被掌握、牢记。各种账簿的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也可以采用这种做法。
2.2 进行实物展示并讲解
会计课程的平时课堂教学,应注意为会计实训打基础。学生在试训中最感困难的是不熟悉一张张五花八门的原始凭证,更看不懂这些凭证反映的是什么经济业务内容。这类问题不能都放到到集中实训时解决,集中实践周时间有限。这类问题最好分解在平时,逐一解决;为此,日常收集一些常用的原始凭证,如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托收凭证、汇兑凭证、进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领料单、验收单等,将这些凭证印发给学生或张贴在班级,便学生了解;还可以印制仿真原始凭证,让学生在练习中填写,进一步熟悉这些凭证。
2.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CD光盘、课件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类教学虽然是眼观手不动,但画面上的一举一动的操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以后的实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强化实训,要将平时随进度实训与集中综合实训相结合
娴熟的技能需要不断磨练逐步造就。平时随进度实训就是要把技能训练引入平时的作业环节,随着教学进度,通过仿真作业,不间断的进行技能训练。老师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基本出发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围绕重要的知识点,采用模块模式设计学生训练的实训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在强化平时实训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结束后的集中综合实训(即实践周的模拟实习)。平时随进度实训一般只是单项或部分技能的单独训练,而集中综合实训是对各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整个过程、会计核算的各项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
4 强化实训,要重视技能操作的规范化
规范化是会计工作极其重要、最为基本的要求。会计工作规范化应从头抓起,要常抓不懈,财会学生作为初涉会计的未来财会工作者,有必要在刚接触会计时,就接受规范化教育,并坚持按规范化的要求不断进行训练,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规范化教育和训练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要重视会计技能传授的规范化。教师传授的规范化直接影响学生操作的规范化。所以,教师在传授各项会计核算技能时,一定要按规范要求来进行讲解并进行规范性演示,丝毫不能随意、马虎。
(2)要重视会计技能训练的规范化。人云:“恶习难改”,表明不良习惯和不当动作形成容易改正难。学生刚刚开始铸造专业素质的时候,如果形成不规范的行为习惯,那对学生未来的会计生涯将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因而,无论是课堂实训、平时随进度实训,还是模拟实习,都应十分重视操作技能的规范化。
实训过程需要监控,实训结果需要检验。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建立相配套的实训考核制度。实训考核制度需涵盖平时实训考核、综合实训(模拟实习)考核及专业技能鉴定三环节的内容。
平时实训考核除应考核学生作业结果的正确性、规范性外,还要把是否按时按量完成实训任务,列入考核内容,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试训。并认真记录平时实训考核成绩。
综合实训考核除考核学生实训结果的正确性、规范性外,还要特别注意检查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认真对待、独立完成。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训,保证实训时间的到落实。教师应规定学生的最高缺勤率,超过这一缺勤率就视作不合格处理。建立实训结果抽验制度,有针对性的抽出部分同学,让她就随意抽出的实训资料进行现场作业,并将作业结果与原实训结果进行对照。若两结果不相一致,视作抄袭,按不合格处理,以抑制抄袭行为,促进学生独立操作。
要积极推行会计核算技能鉴定,规范技能鉴定工作。为此,要精心编制完善、科学、适用的会计核算技能考核资料;要改善技能考核的方法方式,严格按规范化要求进行评定,保证评定结果的客观性;要维护技能鉴定的权威性,明确规定技能鉴定不合格者不予毕业,并坚决执行,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刻苦认真的进行训练。
5 强化实训,还要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尤其青年教师大多從学校到学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大多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像,给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提高专业教师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的关键。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1)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兼职,接触企业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2)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人员来校兼课、指导。(3)从企业引进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充实教师队伍。(4)鼓励在校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争当“双师型”教师。
会计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对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规范化程度是评价学生专业素质和财会专业教学质量的最主要指标。而强化会计实训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规范化程度的关键。因此,会计教学应以强化会计实训为重心,科学的安排实训,扎实的开展实训,严格的管理实训,客观地考核实训,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财会专业教学之注重财会模拟教学 篇7
我们以往财会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传授的形式,尽管按习惯的教学模式,如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传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虽无可挑剔,但很难给学生以生动形象,记忆深刻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基础会计第六章账簿的时候,尽管教师把账簿的概念、种类等详细地讲给学生听,但学生没见到实物,印象模糊,更谈不上记忆深刻。可见,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势在必行,出于这种愿望,在前几年,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规定每月给学生三天实习时间,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想办法,给学生联系实习地点,让学生到各大银行、企事业单位等财会部门去实习。但实习一段时间后,就发现,采取这种课堂与课后挂钩的实习,并没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客观上,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都很繁忙,且人员较少,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帮助这些实习学生,学生也只能一知半解,作为实习教师也很跟踪全部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离开学校对自己也很放松,愿去实习就去呆一会儿,不愿去就不去,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教学并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法,也逐渐地取消了,后来,又采取了一种方法,就是学生毕业前,集中两个月到银行、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实践结果,也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以上两种方法,虽然都不很成功,但却促进了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我们知道,实习教学是以教学为主,带有实际动手操作任务的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它使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巩固和发展,也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心智技能验证。由此,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财会模拟室的创建,正是适应了这种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之一。
财会模拟室创建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系统地掌握财会实际操作知识。在这个模拟室里,学生要熟练地掌握财会工作的程序,即出纳员工作-记账员工作-成本核算员工作-直到银行结算等业务,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实用财会人员。在模拟室组建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进行选点。即选择一个恰当的单位,作为我们模拟室的模型。我们选点本着两条原则:一是这个点必须是一个生产单位,即工业企业;二是这个单位的管理系统要比较完善,财务制度健全,财务工作程序要系统,全面本着这两条原则我们选择了本市的一个明星企业作为资料模型。
第二个步骤:联系同学们所学专业学科和工厂业务实际,设计出在模拟室里,应上墙的图表,这些图表包括:会计科目表、固定资金运动示意图、流动资金示意图、成本核算图、记账程序核算示意图以及错账的几种更正方法等图表,并按财政部要求,在财会模拟室内挂上,会计员上岗要求及会计法则、会计制度等。这些图表上墙,能使学生一进到这个财会模拟室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这些图表对学生实习应起到一个提示引导的作用。同学们能一目了然,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巩固了课堂所讲述的理论知识。
第三个步骤:搜集资料。我们搜集了这个明星企业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两个月的会计核算资料,这两个月的资料比较完整、系统,而且又是年末的资料,便于结转,对学生实习非常有益。
第四个步骤:整理和重新编写资料。我们复制和抄录下来的原始资料,有的重复,有的零碎,需要重新编写一套适合学生实习用的一套完整的、不重复的业务资料。
实习是职业中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场所是学校的教学设施之一,是专业课的实习课堂,财会模拟室的组建与发展,对近几年财会专业的实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为配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又组建了多媒体会计电算化教室,利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核算,更进一步促进财会专业的教学实践。把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学以致用,也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摘要:财会模拟室的组建与发展,对学校近几年财会专业的实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为配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又组建了多媒体会计电算化教室,利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核算,更进一步促进财会专业的教学实践。把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学以致用,也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财会专业教学心得 篇8
对于《基础会计》教材,教师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每一本教材都有一条总的线索,《基础会计》这门课,贯穿始终的线索是:“原始单据—记账凭证—结账—报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那就是树枝和树叶。有树干和树叶的大树才能够茁壮成长。另外,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记账凭证,即会计分录。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其余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也就为下学期学习财务会计打下了基础。
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那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学习与《基础会计》相关的知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等,还要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等。教师讲课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其知识也应远远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学。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专业发生巨大的变化,财会专业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它的变化可想而知。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精力充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当一名好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我采取了很多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启发式谈话法”。我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其逻辑性很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让走神的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谈话式教学方法。我还运用“对比教学法”。比如,在讲到会计分录时,多次运用比较法,“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对比,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捐赠。教师要注意总结,一节课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可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就是书呆子。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联系了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基础会计》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的脑子里都有相关的经济业务。我会出一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能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账户,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损益类,学生必须熟记这12个账户。“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这4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8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本年利润的余额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将利润分配个明细账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去。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用“T”字型账户,以便于学生理解。仅仅将知识讲透、讲明白那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己做账。为了达到此目的,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所有者权益。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各种各样。提醒学生注意,做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哪些知识。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多媒体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业务核算。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或模拟会计环境,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还款、生产产品、投资等,若将真实的环境引入课堂,则可大大缩短教学与现实的距离,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再如在“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核算时,随着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声音,购料和销售的情景就呈现在学生面前。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能力的形成,靠的是自己的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融教法、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尽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教学时,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设计编制成课件,任意调用,反复重现。既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又为新材料的操作巩固“腾出了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加大课堂训练密度,提高训练的效率。
财会专业教师 篇9
1. 教学目标不同。
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看,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课, 这就要求学生对这门课要全面掌握, 使学生有一个厚实的理论功底, 宽泛的知识体系, 能够较快吸纳消化新的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的应用功能。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其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职能管理部门, 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选修课, 可以拓展其知识面, 丰富其知识结构, 不需要全面掌握, 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 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了。
2. 学生的基础不同。
学习财务管理学, 需要较好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相对来说较好,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 已经为财务管理的教学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学生已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 从而对企业资金运作在头脑里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 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较容易理解。比如在讲解负债的资金成本时, 由于学生编制过利润表, 所以很容易理解利息的所得税抵税作用。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只开过基础会计, 当计算负债的资金成本时很难理解利息为什么要乘以 (l一所得税税率) , 而教材对这一部分也没有专门进行讲解,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 教材的选用应不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其掌握的“精、深、广”, 所以应选取有一定深度, 书中的理论既是国内外财务管理中较成熟的观点, 同时又兼顾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的教材。而在给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取教材时应选取基础性教程, 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生动、习题简练、行文简洁的教材。此外, 为了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教材还可以附加“使用指南”, 指出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不是很重要, 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弃等等, 为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取舍提供参考。
2. 讲授难度和侧重点应不同。
在讲授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 依据课程标准适当调节难度。财会与非财会专业授课难度不同, 财会专业中普招学生和二级学院学生授课难度不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主修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 其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工作后其会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非财务问题。而财会专业学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开展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分别对待, 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例如: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是其在工作后经常会用到的财务管理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用较多的篇幅讲解;而项目投资的内容虽然也很重要, 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 在教学中就应重点讲解项目投资的原理, 而无需要求其对每一种评价方法悉数掌握。
3. 讲授的程序应不同。
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 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直接切入主题, 而不用再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了, 而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却不行。例如:一张资产负债表可以概括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 左边是资金的运用, 其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营运资本, 股利分配后剩余的留存收益又形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所以, 在开篇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内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时, 必须引入资产负债表。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 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知识薄弱, 所以必须先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再讲财务活动。
4. 课时设置应不同。
我校现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周三学时, 并不区分本专业和外专业。由于学时的限制, 很多本该深入的内容不能深入的讲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 案例多, 练习多, 难度大。3课时的授课时间, 只能完成授课任务, 而练习讲评、案例分析已没有时间, 因此, 在教学中学生、教师都感到压力较大。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可考虑从3节/周增加到4~5节/周, 即最低保证72学时的授课时间。使教师有条不紊地讲授和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同时也给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 本着整体优化原则, 合理安排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时间, 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 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衔接提高。
5. 考试方式应不同。
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财会和非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决定了其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 配合多样化学习。对于非财会专业, 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 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 甚至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 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对本科学生而言, 其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还是相对较低的, 因此, 实践环节应着重考察其在过程中的学习收获, 相对弱化对实践、研究结果的考察。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加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财会类专业,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对本科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 各高校也逐步从培养学术性人才过渡到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因此, 各高校都在积极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目标
近年来各高校财会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已意识到“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满足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因此都在积极倡导并响应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对于增强理论课的现实感、吸引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进而培养正确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
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随着社会对财会人员的不断要求也在不断的完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出色的职业判断能力, 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业能力, 为实现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后续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1]。
2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校的财会专业都开展了手工模拟训练等实践教学, 部分学校还积极倡导校外实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操作中, 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大部分学校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开设了实践课, 将目标和重点放在企业的基础财务核算工作上, 忽视了提升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基础会计课程通常进行单项实践, 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 重点锻炼学生记账的能力, 训练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财务会计课程一般进行综合实践, 主要是按照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固
定模式, 包括发票的识别、假账的甄别、违法案例的分析等内容, 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技能训练。这些内容一般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体进行设计的, 行业单一、内容简单, 没能真正实现对学生业务技能训练的作用, 缺少应有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令学生难于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 实践内容设计过于规范和理想。例如, 涉及计算、纳税的业务, 都会提示学生要按一定的方法和比率计提折旧、税种、计税依据和税率等, 这些业务内容一般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发生过程的原始凭证提示, 而是会计人员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在会计期末应进行处理的业务, 此时不仅需要自行编制计算凭证, 更多情况下需要根据职业判断确定应采用的方法和比例等[2]。
2.2 校外实践流于形式
部分高校由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匮乏, 使学生缺乏校外实习的机会;即使有, 通常也只是做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甚至与会计无关的工作, 学生大多停留在全面掌握企业整体情况的表面现象上, 缺乏对诸如企业筹资策略、利润分配策略等内容及其与企业财务运作关系的硬性要求, 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将目标和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基础财务核算工作上, 忽视了提升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3]。
2.3 对实践课程要求不严格, 考核不规范
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 实践教材仿而不真, 学生实习、实验课程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等现象;课程考核以理论考试 (期末试卷形式考核) 为主, 实践课成绩仅做专业课考核时的参考, 使学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加实践课程的学习。
2.4 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大多是由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承担, 而高校的财会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 没有参加企业财会实践工作的经验, 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够, 动手能力不强, 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在财会实践教学过程中, 只能靠所学的知识和想象指导学生, 缺乏
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 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4]。
3 完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针对目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特色教学和校外教学、及时总结和交流沟通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和整合实践教学体系。
3.1 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项目的设计、实习内容的选择上, 要充分考虑财会类专业课程的特点。随着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要适时调整实验项目及内容。在对实验室进行大量硬件投入的基础上, 同时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建设, 对会计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进行高度模拟, 收集全面的实践资料, 扩大经济业务范围, 规范业务流程和程序, 给学生更大的创造性空间, 让学生告别空对空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必要时教师只是实施辅助的教学工作。同时, 为强化职业道德训练, 在实践中可设置一些学生容易违反规定的经济业务, 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最终由老师评价学生的守规、诚信等情况,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
3.2 发挥各高校的专业优势, 开展特色教学、校外教学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和特色, 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所以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拿我校来说, 我校是石油院校, 主干专业的针对性较强, 因此, 与各大油田有着悠久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我校财会类专业就可以利用好这个“人和”的优势, 适时在各大油田建立大量实习及创新基地, 依托学科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及油田企业的各种科研条件, 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较早介入科研, 使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摇篮”, 使实习过程真正成为就业的演练。同时, 学校可定期委派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一些中小企业, 为中小企业进行财务诊断, 为其财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等, 使企业相信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进而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确保学生校外实习效果。
3.3 及时总结和交流沟通
指导老师要适时的与学生探讨实习单位的发展措施和宝贵经验, 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并且就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予以解决, 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另外, 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测试和模拟, 以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 使学生能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3.4 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和考核
一方面, 建立健全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 包括实践指导书、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规范以及科学的成绩评定办法等;创建账务处理程序实践、财务会计实践、成本会计实践、管理会计实践、财务管理实践、审计学实践、专业方向选修模块课程群相应课程实践。并以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为契机, 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为学生联系珠算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全国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财会实践的资料库, 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实习实验教材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极大地提高实践技能。
3.5 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 是指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教师群体。针对高校财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
一是长期聘用或临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专门的财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丰富教师队伍, 并且要求年轻老师为其助课,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定期派遣校内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基层锻炼, 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做兼职会计。同时, 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鼓励教师参与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 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新, 刘桂春, 周霞.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J].会计之友, 2007 (11) :83-84.
[2]马玉珍.会计实践教学层次化管理与系统规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4) :88-90.
[3]沈燕.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 2009 (4) .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财会工作中的职业关键能力
1财会人员需要具备相当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财会人员担负着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职能,在会计事项确认和计量过程中,需要密切保持与单位各个部门的联系,保持与公司高层、部门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各个层面的沟通与合作。兼顾好各方面的关系。财会工作也要执行监督职能,要在税法、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法规和单位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并且合理处理企业和国家、企业和个人、国家和个人等多重利益。
2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身抗压能力。财会人员身处经济工作第一线,要对企业的股东、经营者和国家负责,工作强度和职业风险很大。财会人员除了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外,还需要学会寻求同事的理解和合作,化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提高自身抗压能力。
3具有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随着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新的业务,会计准则和经济法规会经常发生变化和调整,财会人员已不能再靠吃老本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二、财会专业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方式
1在课堂理论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尝试“行动导向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动能力为目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财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比如,在会计流程的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出纳、制单、审核、记账和会计主管等岗位,让他们模拟不同环节的角色,认识不同角色的岗位权限和利益要求。在活动中设计各种岗位的冲突,让学生去沟通和解决。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理论和案例介绍会计工作的特点、处理原则、沟通技巧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促进了师生互动,而且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2在财会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项目引导教学法”,即教师在一段时间里,将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如完成某公司某月的账务处理。在实施时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应让学生在实训中获得”做账”以外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采用40/60比例操作,即教师只做40%,学生解决60%,给予学生自我感受和自主学习的空间。遇到问题,则引导他们上网、查参考书,在问题研究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顶岗实习通常是财会专业走向职场前的最后一课,它把财会职业标准具体化。学生在校体会不到整天与人、财、物打交道的会计工作的实质。实习可以让他们现场感受会计职场的氛围,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顶岗实习之前,教师最好组织职业关键能力的集中训练。培养团队意识和进行责任心教育。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碰到很多实际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专业上的咨询和解决职场冲突的意见,但最终需要学生自行分析、解决,这个过程是对其能力的最好锻炼。
三、财会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实施条件
1现在对财会专业教师的素质有全新的要求。教师要了解职场对财会职业的需求变化,明确财会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按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教学环节。
2学校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投入。其一,由于将培养关键能力融入日常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其二,会计实训实习教学的增加对学校教学资源的要求更高了,这包括建设校内校外的教学实训场所、增加教学材料等硬件要求:其三,实施职业核心能力教学通常小班教学效果更理想,如果将大班改为小班,则教师数量、负荷要增加。再加上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职业能力培训,需要投入的资金也不少。所以,学校必须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投入。
3注意教学管理的配套改革。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管理和教辅工作要跟上变化,如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要作配套性改革。学院应明确职业能力导向,从资金和政策上帮助教师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探讨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模式等。
财会专业校外实践方式改革探索 篇12
关键词:校外实践,实践方式改革,实践质量
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每个高校的财会专业都设置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然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校外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较多, 因此本文把研究的重点专注于校外专业实践。
一、财会专业校外实践的意义
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 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是对所学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的前提
理论知识是实践工作的高度总结, 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抽象性, 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部分地解决其浓缩和抽象性对学习的困扰,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真实的场景及切身的体会, 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和实质, 通过校外的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场景经历以及过程体会, 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实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是防止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必由之路
现实中有部分学生平时在理论学习时成绩很好, 而一到企事业单位动手实践时便成为低能儿。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学生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起来。通过校外专业实践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只注重理论的偏向, 学会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三) 是实现高校与企业柔性对接的桥梁
当前的商业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总想尽可能缩短毕业生到企业的实习时间, 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通过校外专业实践, 使学生在平时教育过程中便接受真实场景的洗礼, 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实践工作场景, 应对实践工作的各种挑战。经过专业实践的煅炼, 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时间,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程度和社会竞争能力。因此校外专业实践是实现高校与企业柔性对接的桥梁。
二、财会专业校外实践目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然而这么重要的校外专业实践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效果却差强人意。为了节省成本 (学校监管成本以及学生实习期的生活成本) , 方便学生就近实习, 校外实践大部分会选择分散实习, 由学生自主寻找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而学生基本都喜欢选择在离家较近的企业实习。这种情况本来也无可厚非, 因为离家较近, 生活比较方便, 生活成本较低。但根据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中暗中调查发现目前财会专业实习状况不容乐观:
(一) 部分学生根本不去实习
由于学生分散实习, 离家较近, 离学校较远, 校内指导老师以及监管部门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部分学生根本不去实习, 只是到网上弄一些实习报告模仿一下就交差完事。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 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应该去实习, 以为是学校放假了, 因此根本不知道督促学生去找实习单位。即使有部分家长知道学生正在进行实践, 但由于暑期高温酷暑, 学生从家里到实习单位来回容易中暑, 出于溺爱, 也不会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实习。在监管无力的情况下, 部分学生就会把宝贵的实践时间白白浪费了, 而根本没有实现专业实习的目标。
(二) 学生变身勤杂工, 不愿去实习
还有部分学生本来想认真去实习, 提高自己的能力, 实现专业实习的目的, 但到了单位却根本没有得到实习的机会, 成为单位打扫卫生, 端茶倒水等的免费劳动力。而企业经济业务流程, 账务处理程序, 经济业务背后发生的逻辑却根本接触不到。暑期实习完了, 顶多看了几眼凭证和账簿, 而真正应该实现的专业实习目的却一点都没有实现。导致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从开始的积极变成最后的消极, 到最后干脆就不去实习单位。
(三) 学生实习处于无序状态, 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专业实践一般排在大一结束或者大二的暑期, 属于实习性质, 时间短, 实习学生并不热心, 实习单位接受的也不热心, 这就出现了部分学生把实习当作放假一样回到家里, 即使到了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也是不管不问, 导致学生处于“放羊状态”, 实习效果很难监管。
三、校外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校外专业实践出现目前的状况, 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结起来主要原因如下:
(一) 学生数量众多, 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
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 财会专业招生数量也翻倍增长。截止2013年, 全国有606所会计本科院校招收高等院校设置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在校学生数量达到575261 (1) , 如果再加上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 保守估计会计类专业招生数量在20万人左右。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如果两届实习生叠加 (大一, 大二专业实习) 在一起, 总共有40多万学生, 找对口实习单位的确很不容易, 所以在难以有效监管的情况下, 部分学生由于寻找实习单位困难, 就放弃了专业实习。
(二) 财会岗位的特殊性, 使学生很难接触真正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资金的运转过程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核心机密, 由于这些机密很多都不能对外公开, 所以实习企业是不愿意把这些机密信息让一个实习学生接触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到企业实习以后, 很难被放心地接触业务, 大部分实习的学生最后都变成服务生, 打扫卫生, 端水倒茶等跑腿业务, 因此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企业紧缺的岗位的设置和利益的单向性使得实习学生很难获得真正的指导
1.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很难有充足的精力指导实习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岗位设置通常都是“一人一岗”。在岗位人手紧缺的情况下, 财会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 企业的指导老师不愿意花费额外的精力和功夫去指导只会“添乱”的实习生。
2.利益的单向性使得实践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大部分学校的校外专业实践时间较短, 一般都是二周左右, 最长也不会超过30天。企业的实习指导师根本不愿意投入精力去指导, 因为首先实习的学生根本不能减轻其工作量, 还会增加其工作量;其次等到实习学生刚刚能处理一些业务时, 可以帮助指导导师工作时, 实习时间已经到了;第三, 由于是校外实习, 企业指导教师不属于学校的教职工, 而指导的工作量又难以衡量, 因此学校很难给这些指导教师发放相应的指导报酬, 所有指导导师的指导都是免费的,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完全没有任何的指导费收入。从理性的角度考虑, 实习指导单位的导师不愿意真正花功夫与精力去指导实习的学生, 所以出现了让实习学生端端茶, 倒倒水, 或者拿一些单据等跑腿业务, 而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对工作场景, 工作流程有所了解以外, 在动手实践方面没有得到真正的巩固。根据近几年抽样反馈的结果来看, 90%以上学生在单位没有得到真正的指导, 指导单位的实习评价也仅给盖一个章走走过场而已。并且这样的校企合作也很难长久。
四、校外专业实践方式的重构
为了加强校外专业实践的监管, 提高校外专业实践的质量, 经过本校的探索, 目前对校外专业实践方式进行了重构。
(一) 划分校外实践专业的环节
校外实践专业环节的划分主要是就其功能来进行划分的。会计教学过程首先是理论教学, 然后是模仿实践, 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过程。然而模仿终究归模仿, 由于其单纯性, 还很难把学生变成企业所希望的职业员工。所以出现了很多学生在学校进行各种学习以后, 对会计技能基本掌握后仍然不能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会计岗位 (王伟, 2010) ②。因此校外专业实践的功能就在于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工作场景、理解会计分工的意义、学会真正的如何建账、如何传递单据、如何把会计与税务联系起来, 实现由象牙塔学生向职员的转变。根据这个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校外专业实践划分成了解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了解职业的工作场景、理解会计分工的意义、学会建账以及对应单据处理、学会处理会计与企业相关业务的关系。这些过程归纳起来可以划分成两大环节, 一部分是了解环节, 另一部分动手环节。
(二) 了解环节校外化
根据上述校外专业实践的功能及划分。我们可以将了解类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师带队的方式让学生去企业 (校外实践基地) 驻扎一两天来体验, 比如企业的工作流程, 企业岗位标准, 通过企业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经济业务发生的流程, 加深学生对资金循环运转的理解和各岗位分工的目的。这些功能通过大规模教师带队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不会过多干扰到企业的财务正常工作。
(三) 动手环节校内化
而对于需要动手的过程, 学校可以引进一家或几家代账公司进行长期的合作, 这家代账公司进入学校驻点, 相当于把他们的分公司办在学校里面, 然后每一种业务都引入到驻校办公点, 由驻校职工以师傅授徒弟的形式进行真正的指导, 当然轮训的学员需要进行保密的培训。第一批可以少量培养, 实践时间拉长, 比如两个月等。等到第一批轮训结束以后, 他们既可以成为代账公司的兼职员工, 帮助指导师傅减轻工作量, 同时也可以专门指导下一批师弟师妹进行实践。这样做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解决了财会专业实习学生数量众多的难题。
如果通过每一批滚动式发展, 到最后每一批优秀学员便可留下来充当学弟学妹的专业实习指导老师, 扩大了指导教师的数量, 解决了实习学生数量多, 难以找到实习单位的根本问题。
2.校企双方在互利的情况下, 可以更加长远地合作下去
普通的校外专业实践只有学校一方获益, 而企业和校外指导教师只是简单地付出, 因此企业对于实习并不热心, 指导教师也并不积极。通过邀请代账公司形式驻点, 通过一批批滚动方式轮训, 部分优秀学生可以兼职帮助指导教师工作, 提高其工作量, 扩大代账公司的业务量, 校企双方均得益, 各取所需, 实现合作双方共羸。这种合作才能长久地合作下去。另外对于校外指导教师可以纳入兼职指导教师, 给予相应的实习指导津贴, 提高他们的指导积极性。也摒弃了当前很多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 仅仅是基地, 而很少去实习的怪象。
3.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煅炼
由于代账公司业务的多样性, 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业, 方便学生熟悉各种类型企业的账务处理, 同时对于代账公司, 不仅有代账业务, 还会处理纳税相关业务、企业业务咨询业务等, 这些业务在性质单一的企业实践过程中是很难体验到的。
4.提高了专业实践的质量
把校外专业实践真正动手部分移入校内, 通过滚动和个体激励方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习率, 另一方面也方便校内加强过程的监管, 提高了专业实践的质量。
四、结论
校外专业实践对于校企之间的柔性对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学生种种原因导致实习的效果难以有效监管, 本文通过实习过程的分解, 提出了把动手过程引入校内, 通过企业驻点, 滚动发展、双方共赢的方式实现长期有效的合作, 提高校外专业实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喜平·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案之优化[J].财会月刊, 2013, (06) .
[2]刘弋茜, 陈建西·“校司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探索[J].财会月刊, 2013, (05) .
[3]刘建勇, 朱学义, 朱亮峰.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09) .
[4]张雪芬, 顾诚浩.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基于苏州众勤会计实训模式[J].财会月刊, 2013, (06) .
【财会专业教师】推荐阅读:
非财会专业07-13
财会专业对接11-21
中职财会专业12-19
财会专业人员05-26
非财会专业学生11-22
财会专业教学12-19
财会专业论文12-25
财会专业英语简历范文11-19
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05-16
加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