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Ⅲ期

2024-05-22

Ⅱ、Ⅲ期(共9篇)

Ⅱ、Ⅲ期 篇1

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约70%以上的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疗[1]。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2]。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的日益增多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新技术的运用,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长。急性放射性皮炎一旦发生,多采用停止放疗、抗炎及清创换药等治疗,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可长达2~3w[3,4]。本科采用安尔舒(也称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对Ⅱ期、Ⅲ期急性放射性皮炎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放射治疗并发生放射性皮炎达到Ⅱ期、Ⅲ期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3岁,中位年龄49岁;放射治疗次数为25~30次。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62岁,中位年龄46岁;放射治疗次数为25~30次。两组性别、年龄及放射治疗次数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估和分级标准

目前有许多测量工具用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评估,其中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为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的ROT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急性放射性皮炎损伤分级标准。ROTG急性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共有5级[5]。0级:基本无变化;Ⅰ级:水疱,淡红斑,毛发脱落,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触痛,明显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除皮肤皱褶处之外的融合性湿性脱皮,重度水肿;Ⅳ:溃疡,出血,坏死。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1)给予常规放疗知识宣教,暴露局部皮肤,勿搔抓;减少局部刺激;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2)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48万单位+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 0.2mg进行创面换药,2次/d。观察组:(1)知识宣教与对照组相同。(2)常规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或异物,用安尔舒均匀涂抹创面及周围皮肤,厚度约2mm,每天2次。疗效评价每天由护士观察放射野皮肤的颜色、创面大小、询问病人感觉并做记录[6]。在连续涂抹1w后灼痛、皮肤紧绷感、刺痒等症状消失为治愈。连续涂抹1w以上症状无明显减轻为无效[7]。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例放疗中出现Ⅱ期放射性皮炎后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方法处理,结果安尔舒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的愈合速度不同,其2w内愈合率安尔舒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放射线导致过度的细胞凋亡,还可产生氧自由基损伤基底层细胞,损伤部位多种生长因子含量不足,从而引起急性皮肤损伤[8]。有研究表明,放射性皮肤损伤通常会发生在开始进行放射治疗后的2~3w[9],部分患者皮肤在第1次照射后就可形成红斑,放射治疗累计剂量10~20Gy后红斑逐渐加重,30~50Gy可形成片状或融合状湿性脱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紧绷感、灼热感、疼痛、瘙痒、皮肤红斑、毛囊扩张、色素沉着、干性或湿性脱皮、溃疡、坏死等[10]。放射性皮炎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又影响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故多年来不少医务工作者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也称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是一种生物敷料,亲近人体皮肤,对创面刺激性小,生物相容性好。其主要成分甲壳素不仅能与创面渗出物混合凝结成干性保护性痂皮,阻挡外界的不良刺激、感染;并且具有生物活性,能够激活表皮细胞、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胞外基质再生;另外甲壳素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带有正电荷的弱碱性生物多糖,能与蛋白质形成高分子复合物,增加创面组织的网状结构,促进胶原合成,增加伤口拉伸强度[10]。用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治疗放射性皮炎操作简单;从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不但效果好,而且见效快;但要注意的是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能与新鲜创面紧密长合,成膜变干后,不可强行揭去,以免形成二次创面,结痂会随皮肤新陈代谢自然脱落[11]。

摘要:将60例发生了Ⅱ期、Ⅲ期放射性皮炎的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安尔舒治疗组为观察组,30例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治疗组为对照组。根据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2w内愈合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0%和47%,两周内愈合率分别为60%和15%,观察组疗效及愈合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用安尔舒治疗Ⅱ期、Ⅲ期急性放射性皮炎能提高愈合速度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安尔舒,急性放射性皮炎

Ⅱ、Ⅲ期 篇2

【关键词】 庆大霉素;白糖;压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73 文章編号:1004-7484(2012)-08-2472-01

2006年开始,我院对Ⅱ、Ⅲ期压疮开始使用庆大霉素消毒,白糖局部外敷治疗,为了与以往进行的一般护理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2006年5月-2012年4月实施治疗的的56例患者单处Ⅱ、Ⅲ期压疮的资料进行统计,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28例,现报道比较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①按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 推荐的分期标准,诊断为Ⅱ、Ⅲ期压疮[1];②全部患者为单处压疮;③无危及生命的原发疾病。56例患者,在告知庆大霉素消毒,白糖局部外敷是我院实施的治疗Ⅱ、Ⅲ期压疮新方法后,由患者家属或代理人选择治疗方法。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详细结果,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翻身每2h1次,翻身时注意不要损伤皮肤,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床褥柔软、平整、干燥,局部垫气圈以免继续受压,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每日1次修理疮面,清除坏死组织后生理盐水棉球清拭,伤口涂红霉素软膏后用普通无菌纱布覆盖治疗。

1.2.2 治疗组 翻身每2h1次,翻身时注意不要损伤皮肤,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床褥柔软、平整、干燥,局部垫气圈以免继续受压,治疗原发病,每日1次修理疮面,清除坏死组织后庆大霉素棉球消毒,用白糖研成粉末(经环氧乙烷消毒后)涂于疮面,无菌纱布外敷。

1.3 统计学方法 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选用χ2检验。

2 结 果

以结痂脱落,皮肤完全愈合无渗出为治愈标准,治疗组1例,对照组8例未愈,后采用外科清创术治疗。此9例不进行治愈时间的比较。2组在治愈时间、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 论

压疮,又名褥疮(压力性溃疡),因长期卧床患者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中医上又称为“席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

压疮治疗方法很多,共同点是均采用翻身、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使用气垫圈、海绵垫、软枕等防止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循环,不同点主要在控制局部感染、加强组织愈合方面,西药中的氟哌酸、复方新诺明[3],中药中鲜地龙、马勃等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方法应用于Ⅱ、Ⅲ期压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我们认为,在积极护理基础上使用庆大霉素进行了局部消毒。因庆大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杀灭作用,起到了局部消毒、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而白糖性寒,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功效,具有很强的抗感染和剥脱坏死组织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疮面血液循环,而白糖粉剂,具有高渗透压,可以保持伤口局部干燥,更利于压疮愈合。

白糖和庆大霉素价格低廉,在治疗中更适于患有长期基础疾病的卧床患者,为其大大减轻了治疗中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护理研究[J].2005,19;2082-2084.

[2] 李玲玲.褥疮换药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国疗养医学[J].2011,20(6):531.

Ⅱ、Ⅲ期 篇3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3年5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外科住院患者3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0岁,入院时均带入Ⅱ期或Ⅲ期压疮。据压疮分期标准[1],Ⅱ期压疮25处;Ⅲ期压疮5处。褥疮发生部位,骶尾部26处,髂部4处,Ⅱ期压疮表面无坏死组织。Ⅲ期压疮表面及疮面组织有大量脓性渗出物,伴随脱落的坏死组织。

2 方法

2.1 用药方法

Ⅱ期压疮局部有水泡形成时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渗液,压疮表面有脓性坏死组织或渗出液时,反复用双氧水及灭菌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剪除溃疡及坏死组织,将压疮表面坏死物、分泌物刮除,直至露出新鲜出血的正常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纱布拭干水分,局部用金因肽均匀喷湿创面,红外线灯射20~30min,外用无菌纱布覆盖,2次/d。敷料浸湿及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所有患者均避免疮面继续受压,并定时更换体位,入院时即开始用药。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压疮的愈合。

2.2 效果观察

每天用药前对患者压疮面大小、深度、色泽、渗出、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表面有无结痂进行评估并记录。

3 结果

本组26例Ⅱ期压疮用药5~7d,疮面结痂脱落,全部愈合。4例Ⅲ压疮用药15~20d,2例疮面愈合,2例面积缩小50%,部分疮面红润,新鲜肉芽组织长出,炎性渗出液明显减少。治愈率90.3%。

4 讨论

4.1 金因肽为一种生物活性制剂

金因肽的活性份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以10%的甘油和1.0%甘露醇为保护剂,rhEGF具有促进皮肤与粘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表皮细胞增殖,从面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而辅助成分中甘露醇利用其高渗作用,造成细菌脱水,菌体死亡,从而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的形成。

4.2 红外线灯使疮面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红外线灯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药物吸收,促使疮面愈合[2]。但在使用红外线灯时,灯应距离疮面30~40cm,照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适当距离,以防烫伤。

综上所述,金因肽具有生肌消肿、促进疮面愈合快的优点,且操作简便,可作为一种治疗压疮的生物药物制剂在临床上配合红外线灯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 14(5):193-195.

[2]蒲芳琴.四联法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26-27.

[3]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15.

[4]杨花.金因肽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 30期.

中国艾滋疫苗进入Ⅱ期临床等 篇4

中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近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

艾滋病疫苗研究,是全球科技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正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新方法,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今年3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在不久前盖茨基金会发表的备受关注的8个全球艾滋病疫苗名单中名列第5。

文/源自 中国科技网

转基因克隆牛诞生,为获好肉质

经过3年试验,两头转基因“克隆牛”在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诞生了。

研究转基因克隆牛,是为了提高牛肉的品质。目前,国内肉用品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肉率低且肉的品质不高。在牛肉中,肌肉间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为最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理石花纹状牛肉。但不是所有品种都可以生产大理石状牛肉,尤其瘦肉型品种难以达到。中国虽有五大黄牛,但至今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肉用品种。

这项研究共选取了200头母牛作为发展对象,分两批在80余头母牛中植入重构胚胎;最终共存活两头小牛,都是母牛。这两头“克隆牛”完全成形需要20个月的时间,届时,它们将要履行繁殖后代的任务。研究人员需要观察,克隆牛与其他杂种牛交配后,是否能将基因稳定遗传下去。这项技术成功后,还可以在羊、鸡等家禽家畜上试验。

文/源自 《新京报》

生物的适应性 犹如翻山落谷

地球生命的故事里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生物界为什么如此普遍地把性作为生殖策略。最近,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从物理学角度审视了生物进化的动力问题。

该联合小组发现,生物的适应性就像是一次次翻山落谷的旅程。在同一物种内部或不同物种之间,个体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自发螺旋波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理论,有助于解释物种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随着时间而进化。

这一发现也为解释“红皇后假说”提供了理论框架——该假说由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1973年提出,借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红皇后”的话:“你必须尽力不停地跑,才能保持在原地。”如果用它来解释协同进化的理论,那么一个物种就要不断进化来抵抗自身寄生虫。

文/源自 《科技日报》

中华文明可溯至4500年前

考古专家已经获得了中华民族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前的证据。

在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古城,考古专家发现了30万平方米的高等级宫殿区,并在高等级的墓葬里发现了数十件陪葬玉器。此外,城内还发现了大面积的水田、图腾等。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中国在3500~4300年前就已进入了初级文明社会。

另在距今4000~4400年间的山西陶寺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28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中有高等级的建筑区。陶寺遗址内,有大墓、丰富的随葬品和早期铜器。铜器上发现的朱色文字,表明当时已开始使用文字。陶寺城内南部还发现了一个决定时令、节气的观象台,研究人员经过一年的模拟观测,发现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这与《尚书》当中《尧典》所记载的“尧观象授书”相吻合。

文/源自 新华网

城市科学发展指数,北京居第三

8月14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正式发布2012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公布了2011年度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综合排名,深圳、上海、北京依次占据前三名,西部城市首次进入了前十。

就综合实力来看,目前,东部城市在全国城市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依然占有领先地位,但与以往相比出现两个明显变化:一是东部城市特别是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长三角城市、环渤海城市独占鳌头(包揽前10名)的局面首次被打破;二是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城市表现突出,进入科学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50位和前100位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多。

文/源自 中新网

中国“海洋健康”低于全球平均

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编撰了一份“海洋健康指数”,全球海洋总平均分正好为60分。中国海域在这套体系中的得分是53分,得到最低分36分的海域位于西非沿海,而最高分86分由太平洋上的贾维斯岛海域获得。

这份海洋健康指数综合了10个不同方面的指标,如海产品供给、海域生物多样性、二氧化碳存储能力、海洋旅游价值等。其中,1/3低于50分,只有5%的沿海国家得分高于70分,这表明全球海洋的健康状况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与此前针对海洋状况的评估体系相比,该指数涵盖内容更广、更完善。研究人员希望,这套指数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比如在开发一块海域之前,能了解相关决定会影响海洋哪些方面指标的此消彼长,而得分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衡量海洋管理政策的成效。

文/源自 新华社

中国科学家揭开大脑血管之谜

脑研究是当前最活跃的前沿基础研究之一,但对脑血管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中科院神经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了大脑血管网络的形成之谜。

在成人大脑中,血管(包括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650公里,表面积约20平方米。毛细血管之间的平均距离只有40微米左右,使得每一个脑细胞都受到毛细血管网的覆盖。尽管大脑的质量只占体重的2%,但通过这个血管网络,大脑接受了15%的心脏总血流量。

研究人员对活体斑马鱼中脑所有血管进行了三维成像和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发现在发育中尽管有大量的脑血管在不断形成,但脑血管三维网络结构却在不断简化。简化是由于处于局部复杂网络中的血管消失造成的,其中最初形成的脑血管约有45%最终消失,这降低了血管与血管间血流速度的差异,使动脉到静脉血流更有效。

文/源自 中国科学院网

最有影响力论文数中国列全球第6

2011年,我国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即“高被引论文”——被引用次数居于前1%,数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预测表明,我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有望在2014年进入世界第5位。

此前,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称,2011年,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225篇,占该系列发表论文总量的6.6%,与以往相比有显著增长。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占总量的比率从2001年的1.85%增加到2011年的11.3%,这一比率已居全球第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表示,有些人认为我国学术界过分追求论文发表数量。但同时应该看到,论文质量和数量也是息息相关的,数量上去了,论文被引用次数会更多,出现高质量论文的机会也更多。

Ⅱ、Ⅲ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60例II、III期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和观察组(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每组各30例。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2.0±5.0)岁;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2.0~81.0岁,平均年龄(53.0±5.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调强放疗,而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采用Varian 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空腹服用20%泛影葡胺对比剂,患者采取仰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自第4腰椎上缘至坐骨结节下3 cm,进行CT增强扫描,并将扫描图像传输至TPS治疗计划系统。于放疗第1天,口服625 mg/m2卡培他滨,每日2次,连续服用2周,停用1周,完成2个周期化疗,待放疗结束半个月后,再进行2个周期化疗。放化疗期间,给予止吐、护肝等对症治疗。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根据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面积缩小≥50%,并持续4周以上)、稳定(SD:病灶面积缩小<50%,或者病灶面积增加<25%)、进展(PD:病灶面积增大≥25%,或者出现新病灶)。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5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93.3%)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7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对于晚期或者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而且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临床疗效。而调强放疗能够消灭局部肿瘤病灶及潜在病灶,提高病灶组织的局部控制率,但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量,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降低了远处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

氟尿嘧啶作为直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尤其是对于晚期直肠癌,或者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同期放化疗能够提高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卡培他滨作为新型口服尿嘧啶氨甲酸酯类抗肿瘤药物,口服后在肝脏、肿瘤组织内,被羧酸酯酶、胸苷磷酸化酶催化,转化为5-氟尿嘧啶,发挥靶向抗肿瘤作用。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抗肿瘤功效[4]。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

参考文献

[1]杜凯.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II、III期直肠癌术后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80.

[2]吕东阳.卡培他滨联合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术后复发及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70.

[3]钟陆行.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疗效分析[J].使用癌症杂志,2011,26(4):381.

Ⅱ、Ⅲ期 篇6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药物及护理,老龄重症患者,Ⅱ-Ⅲ期褥疮

褥疮即压力性溃疡, 2007年美国压力溃疡顾问小组将其定义为:皮肤或深部组织由于压力或压力混合剪切力及 (或) 摩擦力作用引起局部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 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75%的褥疮出现在70岁以上老人。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衰弱多病以及各种原因造成长期卧床患者逐渐增加,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老龄重症长期卧床的患者中, 褥疮的发生率极高, 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还延缓患者的康复, 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 有效、快速治疗褥疮是当今护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对本院收治的老龄重症患者褥疮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及护理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外院带入Ⅱ-Ⅲ期褥疮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0例。对照组女6例, 男14例, 年龄78~90岁, 平均年龄 (84.32±4.3) 岁。脑梗塞18例, 脑出血2例。褥疮部位共20处:髋关节4处, 骶尾部13处, 足外踝3处。褥疮面积为3.0cm×5cm至8cm×15cm。试验组女8例, 男12例, 年龄76~95岁, 平均年龄 (86.12±5.25) 岁。脑梗塞17例, 脑出血3例。褥疮部位共20处:髋关节2处, 骶尾部16处, 足外踝2处。褥疮面积为2.5cm×5cm至9cm×14cm。两组患者在年龄、活动受限情况、褥疮部位、面积及分期等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协助患者充分暴露创面, 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 若脓液较多者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 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 清创后用碘伏溶液消毒创面, 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 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 (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制造, 规格5g∶0.015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34) 涂于患处, 每日2次。试验组采用同样方法清洗褥疮创面, 然后用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输出功率400m W, 输出功率不稳定度应≤±10%) 照射褥疮表面, 探头与病变部位应垂直, 距离约10~15cm, 时间为20min/次, 2次/日。激光治疗后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涂于患处, 再用人工细胞愈合膜 (杭州积好脂质体有限公司制造, 规格5g) 涂于患处, 2次/日。

1.3 护理方法

1.3.1 加强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卧于电动充气式床垫、减少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 起到全身按摩作用, 并在患者踝关节、膝关节等骨突出垫海绵垫预防褥疮的恶化或复发。建立翻身卡, 每2h翻身一次背部可垫三角枕, 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翻身时将患者身体全部抬起再挪动位置, 避免推、拖、拉等动作, 以免发生皮肤损伤;患者穿柔软的棉质衣物, 衣服潮湿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床上铺中单, 及时检查随时更换, 特别应注意保护皮肤, 保持床单干燥, 尽量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刺激, 防止便器擦伤或擦破皮肤。每日晨晚间护理时为患者擦澡,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皮肤抵抗力。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和会阴部。

1.3.2 加强消毒隔离

做好病房清洁, 保持病室室温18~20℃, 湿度50%~60%,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每日开窗通风1h,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 随脏随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头和地面, 控制病房人员流动。

1.3.3 加强营养支持

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吞咽困难、进食量少的患者给予鼻饲及静脉营养, 必要时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新鲜血液、白蛋白, 并注意酸碱平衡, 纠正电解质紊乱, 缩短治愈时间, 有利于组织修复。

1.3.4 加强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部分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 大小便失禁, 心理压力极大, 产生焦虑情绪, 不愿配合治疗。应先给予心理疏导, 建立其康复信心, 使其了解褥疮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 给患者及家属介绍以往成功病例, 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1.3.5 激光治疗仪使用注意事项。

(1) 不要让激光光束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

(2) 定期擦拭激光镜片,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 照射部位要充分暴露;

(4) 连续使用时间≤4h。

1.4 疗效标准

(1) 无效:创面无肉芽组织生长, 范围无缩小或有扩大, 分泌物无减少或增多。

(2) 有效:创面渗出物减少, 且创面无扩大, 创面组织增生疤痕挛缩愈合, 有色素沉着;

(3) 显效:创面肉芽组织正常生长, 无分泌物, 创面明显缩小, 有轻度色素沉着;

(4) 痊愈:创面痂皮脱落或创面愈合, 有新的上皮覆盖皮肤, 不留疤痕。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对照组与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69.8%和9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褥疮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老龄重症患者中所致的活动障碍、感觉、循环等系统功能下降, 褥疮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7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可达70%, 且难以愈合。发生褥疮的老年人较无褥疮者, 病死率增加4倍。褥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临床上多用庆大霉素、碘伏清创外敷等疗法, 治疗期较长。我科对以轮椅或平车入院的患者的褥疮易患因素进行系统评估,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促进褥疮的愈合。

半导体激光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 对人体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是靠激光的生物刺激来实现的。其治疗褥疮的作用: (1) 消炎作用: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和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 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2) 组织修复作用:可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 刺激蛋白质合成。 (3) 强力镇痛神经阻滞:促进镇痛物质释放, 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杀死细菌, 促进细胞生长, 增强新胶质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生成。 (4)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半导体激光直接照射血流减少的疼痛部位或间接照射支配此范围的交感神经节均可引起血流增加, 促进致痛物质代谢, 缓解疼痛。

左氧氟沙星凝胶促进褥疮愈合的机制是:左氧氟沙星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 阻止细菌DNA合成和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皮肤软组织感染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人工细胞愈合膜可促进褥疮愈合的机制是:该药用于伤口时不仅会形成一薄层保护膜, 且膜里无数个脂质体与创面的细胞接触, 通过膜融合或内吞的方式, 脂质体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直接供给创面周围的细胞, 加速创面的修复和再生, 从而主动促进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 以往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疗程较长, 而半导体激光、左氧氟沙星凝胶、人工细胞愈合膜治疗及护理可有效促进褥疮创面愈合的作用。因此我科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老龄重症患者所致的褥疮, 其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缩短病程, 患者无痛苦且易接受,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光红, 刘义兰, 等.实施褥疮患病率调查持续改进褥疮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3) :59-62.

[2]葛兆霞, 褥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6, 2 (2) :80-82.

[3]史松梅.褥疮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9) :26-28.

Ⅱ、Ⅲ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 在我院治疗的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46例。以上患者治疗前均经病理穿刺或局部活检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 TNM分期为Ⅱ期~Ⅲ期, 经化疗后行乳腺根治手术治疗, 就诊时Karnofsky (KPS) 评分>70分,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Her-2 (+++) , 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或重要脏器失代偿者, 排除了不能接受化疗及赫赛汀靶向治疗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28例给予CEF方案化疗, 年龄48~60岁, 平均年龄 (52.2±4.7) 岁, Ⅱ期18例, Ⅲ期10例;观察组18例给予CEF方案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 年龄46~57岁, 平均年龄 (50.8±4.2) 岁, Ⅱ期11例, Ⅲ期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TNM分期构成、就诊时平均Karnofsky评分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 (CTX) +表阿霉素 (EPI) +5-氟尿嘧啶 (5-Fu) 即CEF化疗方案, 具体操作方法为于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CTX 500 mg/m2和5-Fu 500 mg/m2 (4 h内完成) ;于第1天静脉注射EPI 50mg/m2, 21 d计为1个化疗周期;观察组患者在上述CEF化疗基础上, 静脉滴注赫赛汀 (上海罗氏公司生产) 治疗, 首次用药4 mg/kg, 接下来每周内用药2 mg/kg,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肝肾功能, 若出现不良反应即进行对症治疗。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1.3 临床观察内容

患者就诊时与治疗2个周期后均通过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分越高, 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治疗前后经MRI测量肿瘤大小并评判临床疗效: (1) 临床完全缓解 (c CR) :经治疗后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2) 临床部分缓解 (c PR) :经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减少>50%; (3) 临床稳定 (c SD) :经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减少<50%或者体积增加<25%; (4) 疾病进展 (PD) :经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增加>25%, 将c CR与c PR病例数合计为临床治疗有效例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寒战或发热、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粒细胞减少、心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KPS评分统计后采用均数±方差 (±s) 表示,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百分率 (%) 表示, 使用SPSS17.0软件行t检验与χ2检验, 若P<0.05则计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t=0.55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t=2.0033,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例数比较, χ2=4.441,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或发热、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粒细胞减少、心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病例数比较, 均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CEF方案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见表2。

3 讨论

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生逐年上升, 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术前给予2~4个周期化疗, 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术前进行化疗, 不仅可使肿块易于切除, 更重要的是可使不可切除的肿块变为可切除肿块, 这样可降低临床分期, 抑制微小转移灶的发展, 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5]。

HCP是一种以乳腺癌Her-2基因作为治疗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 临床研究已证实Her-2基因是乳腺癌分型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该基因位于17q21, 分子量约为185k D, 是编码1255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在约25%的乳腺癌患者中, Her-2基因明显扩增与过表达, 这类患者临床分期晚, 化疗后很少能够完全缓解。临床病理研究证实, Her-2基因过表达者的肿瘤细胞S期明显增多, 核分裂象易见, 患者的预后差[6]。目前对于Her-2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通过免疫组化 (IHC) 与荧光免疫原位杂交 (FISH) 的方法, 当IHC (+++) 或FISH阳性时提示过表达。临床研究提示赫赛汀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启到抗肿瘤的效应[7]:通过增加Her-2受体在细胞内的降解, 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及抑制VEGF的释放、诱导补体依赖性细胞介导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信号转导作用以及肿瘤转移过程下调Her-2/neu基因, 拮抗Her-2家族促肿瘤细胞增长等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研究表明, 赫赛汀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 可提高临床疗效。Slamon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赫赛汀联合化疗组总体反应率为50%, 而单纯化疗组则为32%, 提示赫赛汀与化疗药物联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Marty等采用赫赛汀联合Docetaxel的Ⅲ期临床试验也证实比单用Docetaxel效果更好。Stefan等认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加紫杉醇联合赫赛汀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病理缓解率 (p CR) , 患者治疗后腋窝淋巴结转阴概率高。对于曾使用过赫赛汀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 临床研究提示联合用药可取得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8]。

作者通过临床观察证实, CEF方案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Ⅱ/Ⅲ期乳腺癌与单纯CEF方案化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 (P<0.05) , 同时也不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P>0.05) 。因此, 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化疗过程中, 应积极推广CEF方案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春华.郝赛汀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17) :103-104.

[2]廉波.赫赛汀联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阶段性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 20 (3) :197-200.

[3]Fornier M, Esteva FJ, Seidman AD.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Semin Oncol, 2000, 27 (1) :38-45.

[4]Slamon DJ, Ley land-Jones B, Fuchs H, et al.Use of chemotherapy plus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er-2 form 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at ove rexpressesHe r-2[J].N Engl J Med, 2001, 344 (11) :783-792.

[5]徐兵河.乳腺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74-175.

[6]Wolff AC, Hammond ME, Schwartz JN, 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testing in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 2007, 25 (1) :118-145.

[7]李波.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1) :36-40.

Ⅱ、Ⅲ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 01 2年1月至2 01 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Ⅱ、Ⅲ期PBC患者91例, 均符合美国肝脏病学会2000年制定的PBC诊疗指南, 且经抗线粒体抗体检测或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确诊。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肝脏肿瘤等疾病。其中男10例, 女81例;年龄16~55岁;病程1个月至10年。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体相似。合并干燥综合征7例 (7.7%) , 慢性乙型肝炎4例 (4.4%) , 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 (3.3%) ;出现腹水20例 (22.0%) 。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护肝、降酶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DCA (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 0.25g/粒) , 口服, 每次1粒, 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mg/10ml) 10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症状:详细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乏力、肝区不适、黄疸、皮肤瘙痒患者例数; (2) 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 (TBI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碱性磷酸酶 (ALP) ; (3) 免疫指标:Ig M、Ig G、Ig A; (4) 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肝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程度判定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 ALP、γ-GT等肝功能主要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且降低幅度大于5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肝功能主要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且降低幅度在30%~5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主要指标无明显变化, 甚至病情加重或死亡[3]。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 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表1)

治疗前两组乏力、肝区不适、黄疸、皮肤瘙痒患者比例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症状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 观察组黄疸、皮肤瘙痒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2)

治疗前两组TB IL、A ST、A LT、γ-GT、A LP水平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BIL、AST、ALT、γ-GT、AL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表3)

治疗前两组I g M、I g G、I g A水平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 g M、I g G、I g 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 (38/4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 (30/4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 5, P<0.05) ;观察组整体疗效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 1, P<0.0 5) , 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 (1 5.2%) , 其中恶心呕吐4例, 头痛3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 (15.6%) , 其中恶心呕吐5例, 头痛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2,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不影响治疗, 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PB C可分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期 (Ⅰ期) 、小胆管增生期 (Ⅱ期) 、瘢痕形成期 (Ⅲ期) 、肝硬化期 (Ⅳ期) [4]。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 常合并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肝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PBC呈全球性分布, 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具有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等特点, 发现时患者常处于疾病晚期, 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确诊后的生存期中位数为9.3年, 肝移植是必然结局。治疗PBC的关键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减轻淤积胆汁毒性。

有报道[5]表明, 早期确诊后的PBC患者采用UDCA治疗生存期与正常人相同。UDCA为三级胆酸, 是一种对肝脏有益的亲水性胆汁酸。UDCA进入人体后成为优势胆汁酸, 在体内总胆汁酸中占40%~50%, 可使内源性胆汁酸分泌增加, 并阻断其肠道的重吸收, 促进肝细胞中毒性胆汁酸的清除[6]。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对细胞膜的稳定起保护作用, 改善肝功能, 缓解临床症状, 延长生存期。

甘草酸以18-α、18-β两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 静脉注射后均能在大鼠体内快速分布, 但18-α在肝脏的浓度与18-β比较明显较高, 且能迅速生成甘草次酸, 作用更强, 而18-α在其他脏器组织中的浓度与18-β比较明显较低或浓度相当, 特别是在肾脏中的浓度较低, 从而降低了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7]。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有明显的抗炎、减轻炎症病理反应作用[8]。异甘草酸镁由中草药甘草提炼转化而来, 为第四代甘草酸制剂, 抗感染、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作用均较强, 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病, 与以往的甘草酸制剂比较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9]。王佩等[10]研究发现, 应用异甘草酸镁可使慢性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唾液酶、透明质酸等显著降低, 可减轻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

本文结果显示, 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良好, 优于单用UDCA治疗, 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 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 (UDCA) 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 2年1月至2014年1 2月来该院就诊的Ⅱ、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 1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 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DCA,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 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黄疸、皮肤瘙痒患者比例及总胆红素 (TBI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碱性磷酸酶 (ALP) 、Ig M、Ig G、Ig 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整体疗效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良好, 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 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异甘草酸镁

参考文献

[1]段长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治疗研究[J].吉林医学, 2014, 35 (12) :2583.

[2]周一鸣, 马丽, 孟向红, 等.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北京医学, 2014, 36 (3) :171.

[3]廖娇, 杨帆, 罗欣拉, 等.益气活血利胆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14, 36 (1) :13.

[4]王静, 王震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7 (1) :105.

[5]朱疆依, 李增山, 晏伟, 等.熊去氧胆酸治疗不同临床分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2年随访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 (10) :735.

[6]骆永文, 李腾庆.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31) :71.

[7]王柏芳, 王颖, 王炳元,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肝脏病杂志 (电子版) , 2014, 6 (2) :13.

[8]何学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J].医药导报, 2012, 31 (4) :433.

[9]梁喜跃, 王飞.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异甘草酸镁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 (3) :55.

Ⅱ、Ⅲ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 上述患者均为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且近1 个月内均未接受过其他抗癌药物治疗, 肝肾功能正常。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5 例, 男20 例, 女15 例;年龄36 岁~72 岁, 平均年龄 (52.5±3.3) 岁;其中Ⅱ期23 例、Ⅲ期12 例。观察组35 例, 男19 例, 女16 例;年龄35 岁~71 岁, 平均年龄 (52.4±3.5) 岁;其中Ⅱ期22 例、Ⅲ期13 例。2 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具体内容及方法如下:采用负压带固定患者身体, 后经由CT扫描定位盆腔, 并将图像上传至三维适形系统中, 选定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及计划靶区, 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处理。50%膀胱照射剂量<50 Gy, 照射50 Gy骨头体积<5%, 50%小肠照射剂量<20 Gy, 常规分割照射, 2 Gy/ 次, 5 次/ 周, 依照患者情况进行5 周~7 周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培他滨口服治疗, 825 mg/ (m2·d) , 共分早晚2 次服用, 连续用药2 周后停药1 周, 3 周为1 个疗程, 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2] 依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结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3 个级别。患者肿瘤消失且维持时间>4 周可视为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肿瘤消退率达50%以上, 且维持时间>4 周可视为部分缓解;肿瘤消退小于50%或肿瘤增加<25%, 视为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 部分缓解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5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3 例, 部分缓解16 例, 未缓解6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35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 例, 部分缓解14 例, 未缓解13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35 例患者中, 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腹泻、手足综合征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 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当前临床对于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 但有多项研究表明其与饮食等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等有着较大关联, 其中直肠息肉是诱发直肠癌的重要因素[3]。Ⅱ、Ⅲ期直肠癌均属于直肠癌晚期,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便血及疼痛, 基本上丧失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

由于对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并不能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常用放疗手段辅助治疗直肠癌, 从而消灭局部残存病灶, 降低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伴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成熟, 促进了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疗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通过靶向照射患者肿瘤病灶, 从而增加肿瘤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 并有效减少了正常组织照射剂量,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卡培他滨为临床常用的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 可选择性活化肿瘤细胞, 同时提升肿瘤组织内部胸苷磷酸化酶活性、增强放疗敏感度。其在经由肠黏膜吸收后起效速度快, 与传统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辅助药物相比, 所产生的化疗反应较轻, 更易被患者接受。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应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 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 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可显著提升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70例, 按随机数组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口服卡宾他滨治疗,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 高于对照组的62.86%, 且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在治疗ⅡⅢ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ⅡⅢ期,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卡培他滨疗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尹强, 黄英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0, 22 (5) :335-337.

[2]王卫华, 刘佳, 刘丽丽, 等.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8) :129-130.

【Ⅱ、Ⅲ期】推荐阅读:

上一篇:报纸市场下一篇:液态净化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