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弦

2024-09-30

“情”弦(精选6篇)

“情”弦 篇1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 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媒介。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这些作品因情而美, 因情而动人, 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粗浅的做法, 在此与同仁分享。

一、创设情境, 在欣赏中萌发情感

阅读教材文质兼美, 情文并茂, 许多课文更是图文结合, 教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服务于教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课文与学生存在差距, 教者要深入钻研教材, 积极动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播放幻灯片、录音、录像等, 创设一种情境, 通过直观的形象、浓烈的氛围, 把文章中负载的作者的情感真切地传给学生。唤醒、激励、鼓舞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受到感染。如对于“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艺术, 学生仅凭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和插图, 很难体会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教学本文之前, 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安塞腰鼓》的录像, 学生被那壮阔、豪放、热烈的“安塞腰鼓”吸引了。那么文章又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呢?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又是什么呢?在教学过程中, 随着“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四次出现, 我分别请学生在观赏画面中咀嚼语言文字, 在品味文字中欣赏画面, 学生看得入神, 学得专注, 不仅感受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强大魅力, 而且爱上了粗犷豪放的陕北高原人, 被他们爆发出的力量所震撼, 更被他们搏击人生、与命运抗争的情怀所打动。

二、补充资料, 在阅读交流中积淀情感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要求培养学生“勤于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中不仅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而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中心的感悟起到了催化作用。如学习《钱学森》《詹天佑》等文章, 学生通过搜集并阅读他们的生平和介绍他们故事的资料, 一下子就与这些伟人亲近了许多, 阅读并交流这些资料对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人品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三、展开辩论, 在畅所欲言中丰富情感

有人说,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张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不适时机地引入辩论活动, 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可以说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扫路人自己觉得工作一点儿也不累, 生活一点儿也不苦。可是在一般人的眼里,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却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阶, 工作该是多么劳累, 生活该是多么清苦。在学生阅读理解了这篇课文之后, 我引导学生一起来探究, 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 苦不苦。这时学生的观点出现了不一致。我就适时地组织学生就此话题展开了小小的辩论。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课堂学习的气氛非常活跃, 在辩论中学生的认识更全面, 理解更深刻, 从而全面地理解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总之,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本着大语文的教学观, 凭借教材, 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语文的文字训练, 更要放眼课外, 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

踏实“学情弦”做足“教学功” 篇2

[关键词]学情 帮学 拨学 创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78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构建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去生发出新的方向,一旦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最终达成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当学生遇到思维的岔路口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知识时,教师就要拔高要求,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调控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不明不白时的策略——教师帮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课堂上教师一步一步地提问,学生顺着问题一步一步地回答,逐渐揭示数学知识。当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教师要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难症结,可以通过相应的提问,让学生在答案中豁然开朗,也可以在学生说不上来或者想不明白的时候,顺着学生的话头,一个词一个字的来进行帮学,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学习。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中,有一个做灯笼的问题:“总共要做200个灯笼,如果每天做20个,做了7天,还要做多少个?”当学生列出200-20×7这个算式后,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境来引导,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让学生弄清楚必须先算乘法的理由。在学完简单的题型后,教师可以设计稍微难点的题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问题,但不能一下子就出加减乘除都有的复杂问题,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

“教师帮学”是学生对内容和问题几乎不怎么了解时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内容学起,一步一个脚印,就像上面所说的四则运算,先把每一步学好,再顺着思维把各种运算综合起来。

二、半明半白时的策略——教师拨学

教师不只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将学生的思维以数学问题为媒介,引向更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主要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些问题似懂非懂、半明半白的时候,这种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小数乘小数”中,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基本算法,但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运用和转化仍存在问题。以3.1×1.2为例,这是“小数乘小数”知识中一个变通的题目,怎样把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一般学生都会用31×12,即先将因数分别扩大10倍,再将得出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所求的值。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的规律,并把这个解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师拨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懂得基本的知识就够了,实际上只有半桶水,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在真正解决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教师有效的点拨可以将学生从基本懂得提升到会变通、运用,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三、明明白白时的策略——教师创学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肤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对数学知识世界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教师要有针对性、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内容可以设计向上攀登的“支架”,促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开辟新思路、新方法。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分数乘法的应用”中,有一道例题:“汽车要行84千米,已经行了全程的2 / 3,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怎么理解“已经行了全程的2 / 3”?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自主分析,如画线段图、用归一法、分数的意义等。虽然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但是学生需要学的不只是会做这道题,而是要学会分析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

“教师创学”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局限于按常规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有些问题教师往往可以借助学生的思维再顺势而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苹果”。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思维上的突破。

总之,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

深层对话拨动情弦 篇3

师:同学们, 此时此刻运动场化成了教堂, 这是多么深沉的赎罪!我们读读这些句子。

生: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中止比赛。

师:这是超越名利的情怀。

生:箭步向前。

师:这是第一反应的情怀。

生:当着那么多观众的面。

师:这是不顾自己颜面的情怀。

生:为自己的这一过失。

师:这是主动承担责任的情怀。

生:虔诚地跪倒在这只小鸟前面。

师:这是真诚的情怀。

生:同时伸手画了个十字。

师:这是圣洁的情怀。

生:以示深深的忏悔之情……

师:这是真诚恕罪的情怀, 让我们把这七种情怀都读出来。 (生齐读)

师:这七种情怀化成了一种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人给鸟跪, 跪出的是—— (板书:生命至高)

师:一个运动员给一只小鸟下跪, 在他眼里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可有些人拿生命开玩笑。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相关句子)

[案例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片段

师: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 悲愤欲绝。他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

生:他悲的是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愤的是汉武帝蛮不讲理。

师:司马迁受到的仅仅是身体伤害吗?

生:还有精神上的摧残。

……

师:是呀, 司马迁忍受的何止是身体上的伤害呀, 那更是精神上的摧残, 司马迁无数次想到了死, 想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可是, 每当这时, 总有个声音在对他说—— (出示:“不, 我不能死!”)

师:司马迁想到了谁?你能走进司马迁的内心想一想吗?

生:司马迁想:“不!我不能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不能辜负父亲的遗愿!”

师:于是, 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同学们,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每个人都会死的, 但有的人死得有意义, 有的人死得没有价值。

师:对, 人要死得有价值。司马迁想:如果我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所以他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同学们, 两个“一定要”, 两个“!”凝聚着司马迁多大的决心啊!我们再来读。 (生齐读)

师:“为了史书, 我一定要活下去!”为了什么?司马迁一定要活下去! (课件出示:为了, 我一定要活下去!)

生:为了父亲的嘱托, 我一定要活下去!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司马迁的内心, 告诫自己!

师:为了《史记》 (生读:我一定要活下去!)

师:为了父亲的嘱托。 (生读)

师:为了我生命的价值。 (生读)

[案例赏析]

拨动“体验情弦”叩启习作之门 篇4

一、创设情感体验, 鲜活文本

写空话、套话是高年级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缺乏情感体验, 流露的感情也是苍白无力的。很多时候, 文本是写作的范文, 通过理解、体会情感, 掌握写作方法, 不但可以使文本鲜活, 还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写作方法, 以便更好地写作。

执教《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一课时, 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只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 对“‘给’, 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以及高尔基话中对儿子教育的意义鲜有察觉。对于这样的文本, 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才能真正达到陶冶情感态度价值的教学目标。教学时让学生打开记忆大门, 回忆有快乐感受的事情。教师要捕捉学生讲述过程中的教学价值, 让他们明白在很多时候, 快乐源于无私的付出和奉献, 并重新审视快乐的意义, 进而走入伟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以高尔基儿子的身份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在写回信时, 学生们态度认真, 语言中肯, 意义深刻, 教学效果直观有效。

二、经历直观体验, 学会观察

直观展示, 有序观察, 化难为易, 化枯为趣, 激发主动表达的意愿, 是写状物作文时较实用的教学方式。

例如, 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观察动物》 (习作2) 时, 教师把一只小乌龟带入课堂。当小小的乌龟在幻灯下惬意舒展四肢的时候,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学生带着惊喜, 自觉地开始观察。教师又把小乌龟翻了一个身, 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乌龟腹部的特征。只有在书本中看到的乌龟会翻身的说法在这里得到印证:那只乌龟不停地晃动自己的身躯, 一下子用力地翻过身来。学生们惊喜、雀跃, 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氛围。原来, 观察不仅是收获, 更是一份快乐。教师还拟定了指导观察方法的提纲:先拟个好题目 (如《小乌龟》《有趣的乌龟》《可爱的乌龟》《乌龟贝贝》等) ;再注意开头, 要介绍小乌龟的名称、来历等, 或写喜爱之情;在中间环节可介绍乌龟的外形 (头、眼睛、嘴巴、脖子、龟壳、四肢、小尾巴的形状、颜色、大小) , 介绍乌龟的绝活 (动作:翻、瞪大、左瞧右看、伸出、顶、迈开等) , 介绍乌龟吃食的动作 (缩、探出、爬近、碰、闻、伸、张开、撕下、吞进等) , 再介绍乌龟的生活环境 (水中、晒壳、冬眠) ;最后结尾可总结特点或抒发喜爱之情。有了直观的视觉冲击, 有了这份详细可借鉴的观察提纲,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观察的有效性, 提升了写作效果。

三、巧用意外体验, 捕捉素材

意外体验具有动态性, 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这些体验并对其合理利用, 将给写作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记得一次习作课上, 学生如往常一般, 端正地坐在位置上听课。这时, 不知从哪里飞进一只不识趣的蜜蜂嗡嗡作响、横冲直撞。班上的女同学吓得惊呼, 有的慌忙躲避, 有的惊恐地紧盯着蜜蜂的动向。男同学呢?有哇哇大叫的, 也有充当英雄站起身驱赶蜜蜂的……此情此景, 我还怎么能上作文课?再说, 我也怕蜜蜂。灵机一动, 不如就这样, 让他们尽情感受吧!看到教师也积极地参与进来, 学生们更想展示自己真实一面。终于, 蜜蜂从我们打开的窗户飞走了, 看到同学们意犹未尽地坐下来, 我提议:“就写刚才这件事, 好吗?”“耶!”, 雀跃的欢呼声后是彻底的安静, 只听到教室里“沙沙”的笔声。《瞧, 我们这一班》《蜜蜂, 你闯入我们的课堂》《开心一刻》等一篇篇有趣生动的习作如泉涌。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合理开发, 巧妙运用, 学生的文字才会有生命力。

四、感受旅行体验, 丰富想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若能把写作当成一次快乐的旅行, 让想象自由驰骋, 谁不乐于前往?

一次习作, 写《秋天的树叶》, 对学生而言, 难!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使他们不能看到最火热的枫叶, 甚至不知道身边的树木都是什么树。有时, 随处可见的落叶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缘于此, 我制作了一份课件, 片头一位导游姐姐出现, 带领学生走入植物园的秋天, 选取生活中常见又不知名的树木进行介绍、讲解。各种树叶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每走近一棵树前都有美妙的前奏, 或是树叶铺满大地, 踩上去沙沙作响;或是一片树叶顽皮地落入你的发丝、你的手心;或是导游一声雀跃, 目光凝聚到那热情如火的枫叶林……在“游”中, 学生身临其境, 文思涌动, 心与物游, 神与画交, 一篇篇《秋天的树叶》自然诉诸笔端。这样跨时间、跨空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不就是一场最美妙的体验、最快乐的作文之旅吗?

五、设计生活体验, 打破惯性

为什么生活中的点滴都被学生忽视, 以致无话可说?因为他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灵。视而不见, 看见了若无其事, 写作时便无法追忆那些珍贵的细节、深切的体会。

下雨天, 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父亲拿着一把伞, 跟孩子一起遮雨, 他站在孩子的右侧, 一手拿着伞, 还拎着孩子的书包, 另一边手紧紧环着孩子的肩, 这位父亲右侧的肩膀淋湿了一大片, 不大的伞全偏向孩子的一边……看着看着, 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涌上心头, 我忙拿出手机拍下了他们的背影。第二天, 我拿出相片放在幻灯下问学生:“你们看过这样的情景吗?”学生认为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没有什么特别。学生的回答令我惊异!他们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 而是缺少关注生活的敏感, 缺少换位思考的意识。父母的每一次付出, 父母付出背后那浓浓的爱都被学生认为是习以为常, 都被他们忽视了。于是, 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 用心观察一下父母的言行举止。第二天, 我问学生:“ 昨天, 在家里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妈妈在我睡前, 总会摸摸我的脸, 再轻手轻脚地离开。”“昨晚, 朋友邀妈妈出去玩, 但妈妈怕我一人在家就没走。”“妈妈感冒了, 爸爸今天洗碗。”……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其实, 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只有打破惯性思维, 才能有发现。即使在家里, 与父母的相处若能用心感受, 感受那份最平凡却也是最伟大的情感, 文章还怕无血无肉吗?

“情”弦 篇5

一、满足发展需求, 遵循发展规律, 拨动学生的数学情弦

教学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 了解、掌握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建议, 整合梳理学生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建议, 并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 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乐学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首先, 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 教师都要一视同仁, 只要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自己已经付出了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教师的眼里都是好学生。这样, 在班级中就会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能消除学生之间的不良情绪, 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 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梳理,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接受能力。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内容时, 为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空间与图形, 我让学生辨认室内的讲台、光荣榜等所在的位置, 学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催生他们学习的动力。通过这一方法,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入电化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生动活泼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发, 创设一种学生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让数学教学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从内心中产生“想学、愿学、乐学”的情绪。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它以其直观形象的演示,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以其快捷生动的效率, 深受广大数学教师的喜爱。当下, 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为营造教学情境、创设乐学氛围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我运用多媒体把自己课前制作的不同的图形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演示, 形象地把蛋糕分成2等分、4等分等, 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我还运用阴影的方法, 使学生直观感知几分之几, 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由于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 把直观图形与分数联系起来, 不仅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而且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成效。

三、师生互动交流, 凸显主体地位, 提高探究合作成效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在逐层深入、循序诱导、环环相扣的情景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放飞学生成长梦想, 凸显数学教学成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 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自尊心。对优秀生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对中等生, 要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 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困生, 要积极引导、耐心点拨, 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感,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有所发展。如在教学中, 我没有手把手地进行讲解知识, 而是围绕教学目标, 把问题设计成探究思考的情境, 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这种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所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记忆深刻、融会贯通, 不但提升了学生感知的能力, 而且使教学效益的发挥达到最大化。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对一些重难点问题和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思考路径进行点拨、引导, 然后再进行重点讲解,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来龙去脉, 知道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拓宽教学渠道, 拓展教学空间, 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拓宽教学渠道, 拓展教学空间, 在整合教学内容、放大教学效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师要梳理把握小学教学的重点, 善于挖掘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与处理教材, 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从而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实际, 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活动和知识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如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一些数学史话、数学故事等, 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互动、交流, 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我国灿烂的数学文化、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我还组织学生在课外玩一些华容道、积木、拼图、七巧板等益智类的游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 进行数学思考, 感受数学的乐趣, 获取感性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放大数学教学的效用,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 探求数学学习的奥妙, 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 放飞学生成长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高颖.浅谈小学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科教, 2009 (6) .[1]高颖.浅谈小学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科教, 2009 (6) .

“情”弦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趣味化课堂,学习兴趣

宋代陈颐说过:“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与探索意愿。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 而且他们的注意力极易分散 , 而人们在心情轻松愉悦的情形下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此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最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结合学生年龄及学习阶段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善于将音乐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 用生活化、趣味化、艺术化的形式“传”诸于学生的感官, 不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并致力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使之入耳、入脑、入心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课题氛围中主动、快乐地学习新知识。笔者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 认为营造趣味化的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素养, 做好“摆渡人

书海茫茫, 渡在何处?涉身音乐学海不久的小学生需要有经验的舵手一路相助。因而, 教师的观念、素养和经验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传授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 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就是从教师自身着手, 努力丰富、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正如一位执教多年的老师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想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先有阳光。”那么教师应如何给自己充电, 丰富自身的经验底蕴呢?

首先, 教师应当端正态度, 正确认识和看待音乐的教学价值及意义所在, 摒弃急功近利、浮躁肤浅的教育教学观念,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钻研学习中去, 潜心研读、吸收借鉴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 努力积淀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并踊跃参加各种音乐教研活动以及相关的培训进修等。

其次,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的整体教育教学环境及教学现状, 以便在深入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更好地“以学定教”、“辩证施治”,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探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能力的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喜好

准确来说,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 它的主要教学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 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欣赏能力, 并让学生能够借助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表达自我情感。所以说, 作为音乐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传授乐理知识体系, 而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用趣味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化音乐课堂氛围, 让学生既学习到了音乐知识, 又能感受音乐的人文性与和谐性, 于无形中锻炼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感悟艺术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潜力, 进而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 不仅能够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 从简单到复杂, 从容易到困难, 将音乐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化,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知水平, 让学生先感性后理性, 先零碎后系统地把音乐知识植入自己的头脑中去。

三、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生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并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中接受音乐的熏陶, 进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实际教学需要, 积极创设合理又不失趣味性教学情境, 引领班级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表演唱、歌伴舞等多种途径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轻松地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之中, 并使不同音乐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学有所获。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强, 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 在新课导入上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情境, 这种展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 能够有效吸引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在学习《小青蛙找家》一曲时, 教师是这样进行课程导入的:

(一) 首先用PPT展示小青蛙的卡通图片, 继而问学生问题:“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它们的跳跃动作又是怎样的”然后请学生来进行模仿。

(二) 教师导语:小朋友们, 种子都非常喜欢雨露, 因为它们都盼望着喝饱了雨水快快发芽长大, 那么小青蛙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下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吧!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三) 教师出示歌曲配套图片及有关青蛙的短片, 教师编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最后由师生带上自制的创意青蛙头饰创编动作, 共同表演。

这样的课程导入方法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变枯燥的音乐学习为一种乐趣。

四、提供展示平台, 寓教于乐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 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 亲耳听一听, 亲手试一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 并且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自我表现诉求。因而, 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争取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歌曲歌词的内容, 自己主动地设想、编排、表演相应的动作, 并在课堂上向其他人进行即兴展示。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所学的音乐原理来制作相应的小乐器, 例如, 把沙子装进小瓶罐装作沙锤; 把酒瓶盖用铁丝串成一串当串铃等等。

五、课堂呈现方式多样化, 凸显意趣

灵活多变的课堂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课堂参与热情, 改变死气沉沉的传统式课堂教学模式。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 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年龄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 辅以各种现代化手段展开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 以使我们的课堂呈现更具趣味和活力。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 通过动画、音频、图片等形式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达到形象生动的特点, 带给学生多种深刻的感官刺激, 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享受, 逐步强化学生的

六、开展体验式教学, 活化音乐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再加之音乐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所以在音乐教学上应加强音乐运动与学习者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走、跑、跳、击掌、点头等动作来感悟和把握音乐的节奏。如在课堂上单凭教师的讲解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多联想和想象作品中提到的人、事、物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降低音乐学习的门槛。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形式来点缀、深化音乐知识的神采, 努力增强课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们学起来轻松自如, 逐渐形成老师易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双成.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 (04) .

[2]季丽.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希望月报 (下半月) .2007 (08) .

[3]史锡钧.小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的探究[J].华章.2010 (13) .

[4]杜军.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J].林区教学.2010 (07) .

【“情”弦】推荐阅读:

上一篇:聚氨酯建筑密封胶下一篇:肉鸡呼吸道病防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