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引诱剂

2024-11-28

性引诱剂(共9篇)

性引诱剂 篇1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水稻生育期内可发生两代,第一代在水稻育秧秧母田造成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死苗,影响秧苗素质和秧量;中后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传统的防治方法是通过预测预报,发现水稻二化螟幼虫后喷洒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然而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杀灭害虫天敌,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环境和生态问题。采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成虫具有省时轻便、经济、有效、安全、环保等特点,同时还可更加准确地掌握二化螟发生规律、消涨规律。笔者结合2015年利用性诱剂对汉滨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测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大田防治示范,示范规模66hm2,现将示范效果通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示范区概况

汉滨区稻区为一年两熟,常年为水稻油菜轮作或水稻小麦轮作。示范阶段平均气温:24.6℃,降水量:577mm,≥10℃积温:3 623℃。第一代二化螟的始发在4月25日,终见5月26日,为水稻育秧阶段即秧母田期,一般30~40d;二代发生期在7月10日,终见7月25日,平均在15d左右,为水稻孕穗期。

1.2示范地点

汉滨区大同镇、恒口镇两个水稻主产镇,建立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在大同镇的新湾村、民七村、光荣村、恒口镇的窑沟村、长明村共五个村,示范规模66hm2,每666.7m2置两个性诱剂粘胶诱捕器,根据田块形状对角置放,共置1 000套。

1.3使用方法

1.3.1材料示范用二化螟性诱剂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A:白色钙塑板,B:粘虫胶片,C:悬挂铁丝。

1.3.2安装将部件A按轧好的线折起成三角形状,用长铁丝两端穿过顶部两端的圆孔处拧好。用短铁丝一头穿过诱芯薄壁处并固定,另一头挂在部件A顶部中间圆孔处,使诱芯距离底面1~2cm;部件B为两张单面胶片对面粘住,使用时将其揭开,胶面朝上放在部件A三角形的底部,并将胶片两个宽边分别向有胶的一面折起1cm左右的沿,防止胶片中间隆起,安装完毕。

1.3.3使用方法用通过顶部的长铁丝,将三角形诱捕器悬挂于田间,放置30套/hm2,诱捕器底部应距离水稻顶叶部10~15cm,待胶板上粘满蛾子后及时清理掉,当胶板粘性小不能粘虫时要及时更换。

1.4调查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观测记录。

2结果与分析

2.1秧母田采用性诱剂二化螟诱杀发生情况

据调查资料表1显示:示范区域从4月25日至5月28日,五个观测点共诱蛾量为906头,平均每点蛾量为181.2头,从定点观测分析二化螟秧母田始见于4月25日,5月4日进入高峰期,5月29日终见,集中发生期在4月28日至5月10日,5月4日为高峰点。

灯测结果:二化螟蛾4月21日始见,高峰于5月4日,终见于5月24日,全代共收集蛾量180头,其中雌蛾114头,雄蛾66头,秧母田平均每点性诱剂诱蛾雄蛾181.2头,比灯测雄蛾多2.75倍。

性诱剂秧母田诱杀后卵量调查:据5月8日在杨庄村调查5块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的田块平均卵量4块/666.7m2,未放置诱捕器田块调查平均卵量为75块/666.7m2,比放置二化螟诱捕器田块卵量高出了18.7倍,说明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突出。

单位:头

2.2二化螟性诱剂大田诱杀效果

调查表3显示,本次3个点诱杀蛾量不是很多,在调查的21d中,较多的第二点累计为109头,三点诱杀总头数185头,从7月9日到7月31日,集中发生诱杀期为7月13~24日。

2.3水稻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与普通防治对比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次在7月20日进行。水稻移栽后5天,放置性诱剂诱捕器。分别调查5个点(详见表4)。资料显示,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实查1 500穴,总株数18 097株,被害穴数3穴,被害株数8株,被害株率接近零水平;普通防治实查250穴,总株数3 101株,被害穴数27穴,被害株数257株,被害株率9.03%,两者二化螟防治率均达到理想水平。但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蛾量效果更好。

注:调查时间为5月8日,水稻分孽期。

调查时间:7月20日(水稻孕孽期)

调查时间:8月20日(水稻乳熟期)

从表5中可以看出:采用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被害穴率为0.01%,普通防治的被害穴率为2.04%,白穗率都很低,达到了预期防治效果,但综合分析:采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人工费用每次5元,性诱剂诱捕器每套费用每次8元,合计每次费用13元;普通药剂防治每次人工费用20元,药剂费用12元,合计费用为32元,亩节约20元。同时,采用性诱剂防治没有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展望与探讨

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水稻二化螟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增加了防控难度,同时提高了防治成本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的应用,从测报应用到大田生产上的应用,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明显。

本次示范面积66hm2,在水稻秧母田期使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卵块量折合亩卵块量仅为4块,诱捕效果显著。在水稻大田生产上,水稻插秧后三天即可放置诱捕器,每666.7m2放置2套,每套覆盖范围300~350m2,诱捕后,被害株率和直接影响产量的白穗率均较低。采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对二化螟成蛾诱杀技术和普通药剂技术防治效果较为接近,但性诱剂诱杀操作简便易行,明显省时省力,农民接受较快,且二化螟性诱能亩降低防治成本20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突出,安全性好,可作为水稻无公害生产的绿色防控方法推广应用。

摘要:利用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作性诱剂诱捕器,在水稻秧母田、大田生长期内放置田间以诱杀二化螟蛾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被害株率和直接影响产量的白穗率仅为0.01%,采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

关键词:二化螟,性诱剂,示范

参考文献

[1]石海英,张俊艳.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941-943.

[2]郑永敏.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效果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30.

[3]左文.水稻挥发物与二化螟性信息素对二化螟的协同作用[D].浙江大学,2007.

[4]焦晓国,宣维健,王红托,等.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进展[J].昆虫知识,2003,40(3):193-198.

性引诱剂 篇2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4-0011-04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主要危害梨、苹果、桃、山楂、杏等果树。近年来,随着万荣县桃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梨小食心虫已成为危害桃树的头号害虫。目前在防治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用药量日趋增大,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果品农药残留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用性诱剂是种群动态监测和无公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灵敏、专一、高效、经济、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桃园的防治效果,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性信息素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作此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山西省万荣县汉薛镇西景村王建才和王大学2户桃农的3个桃园内,面积分别为2 hm2、4 hm2、1.6 hm2。3个桃园在该村呈三角形分布,距离均在500 m以上。管理水平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水利条件均良好,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1.5 %~1.6%,pH值7.6~8.0。试验品种为超越,树龄10~11年,密集型栽植,667 m2栽植200株,树高2.5 m,株行距为1.2 m×2.5 m,树势基本一致。桃果均于8月底成熟,667 m2产量为4 500~5 000 kg。

1.2试验材料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为绿色天然橡皮塞,反钟口形,长1.5 cm。诱捕器和粘板一套均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为粘胶型诱捕器。粘板根据诱蛾量的多少和使用时间长短同时进行更换。

1.3试验设计

共设3项试验,分别为:

试验1,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试验。设3个处理区和1个对照区。处理区为常规防治+性诱剂诱杀,设在王建才的3 hm2连片桃园内,该园由果园作业道路分成东、南、北3个区域,每个区域1 hm2。处理①、②、③分别为每667 m2设置3套、6套、9套诱捕器,每套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诱捕器全部悬挂于桃树背阴面;对照区为常规防治,不悬挂诱捕器。设在离处理区500 m远的王建才的0.8 hm2桃园内。

试验2,诱捕器不同放置高度试验。设在试验1的各处理区,共设4个处理。处理Ⅰ、Ⅱ、Ⅲ、Ⅳ分别为诱捕器悬挂在树体的底部(诱芯距地面40 cm)、树体的1/3高度(诱芯距地面100 cm)、树体的2/3高度(诱芯距地面160 cm)、树体最顶端(诱芯距地面200 cm)。诱捕器全部悬挂于桃树背阴面。小区随机排列,重复4次。

试验3,诱芯持效期试验。设在王大学的1.6 hm2桃园中,试验面积为0.4 hm2。每667 m2桃园中共设置安装6套诱捕器及诱芯作为处理①,1套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以后每隔1周每667 m2增加一组诱捕器和诱芯(还是6套),共增加6次,依次作为处理②、③、④、⑤、⑥。不同时间安装的作不同的标记,以便于调查记载。

1.4试验方法

试验1、2于2013年5月3日在田间安装诱捕器,5月10日开始调查,以后每隔7 d调查记载一次,至8月30日结束。试验3于5月8日在田间第1次安装诱捕器,以后每隔7 d安装并调查一次。

试验1在每个处理区和对照区的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按Z字形六点取样,随机选取6个诱捕器和6株树,挂牌定点,从5月10日开始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各个诱捕器的诱蛾量、每株树的总梢数、总果数(包括落地果)、折梢数、蛀果数,并随即用镊子清理粘板上的蛾子,摘除受害梢和蛀果。试验2从5月10日开始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各诱捕器的诱蛾量,并随时清理干净虫体。试验3于每次安装新诱捕器后1周,对新、旧各诱捕器诱集数量进行一次调查、记录。然后比较各不同时间放置的诱芯的诱虫量,统计分析各批诱虫量的差异。

效果计算参考陈汉杰等研究的防治效果计算方法。折梢防效=(对照区折梢率-处理区折梢率)/对照区折梢率×100%;蛀果防效=(对照区蛀果率-处理区蛀果率)/对照区蛀果率×100%

根据各试验调查数据和近年观测调查数据,将梨小食心虫成虫各个代别发生时间划分为:越冬代4月上旬至5月上旬、1代5月中旬至6月中旬、2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3代7月下旬至8月底。各试验数据均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诱捕器不同密度放置试验

2.1.1诱捕器放置密度对诱蛾量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表1),各个处理的诱蛾量从越冬代至3代均为处理②诱蛾量最高,处理③诱蛾量最低。除越冬代外,其余各代处理诱虫量均以处理②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从诱蛾量情况来看,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每667 m2放置9个性诱芯既费工费本,效果又不佳,不可取。

2.1.2诱捕器放置密度对折梢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表2),各代均以处理②的折梢率最低,对害虫折梢的防效最高,为45.00%~74.88%,全年平均防效为67.84%;其次为处理①,在35.75%~61.10%,全年平均防效为55.15%;处理③最差,在26.1%~49.3%,全年平均防效为43.07%。除1代外,其余各代防效均以处理②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综合全年平均防效,处理②和处理①、③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①、③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桃园防治梨小食心虫折梢时,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

2.1.3诱捕器放置密度对蛀果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表3),1代幼虫期调查,各处理均未发现蛀果;2、3代均以处理②的蛀果防效最高(87.24%~91.63%),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全年平均防效,处理②显著高于处理③但与处理①差异不显著。因此,对蛀果的控制效果仍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

2.2诱捕器不同高度放置试验

诱捕器不同高度放置试验结果表明(表4),各代以及全年总诱蛾量均以处理Ⅲ(160 cm)诱蛾量最高,全年总诱蛾量为3 032头。除越冬代外,处理Ⅱ、Ⅲ、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处理工。考虑到诱捕器悬挂高度达2 m时,不便于操作,故在田间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以诱芯离地面1.6 m效果为最佳。

2.3诱芯持效期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表5),处理1从5月8日放置性诱芯开始至8月底试验结束,一直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其他各处理同样至试验结束均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诱芯持效期可达110 d。处理1和处理2均在6月26日与处理6差异达极显著性,与处理5差异达显著性,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41~48 d;处理3于5月22日放置性诱芯,在6月26日与处理6差异达极显著性,但与处理5差异不显著。7月3日与处理5差异达极显著性,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35 d;处理4在6月26日与处理6差异达显著,与处理5差异不显著,7月3日与处理5差异达极显著,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28 d;处理5于6月5日放置性诱芯,在7月10日与处理6差异不显著,在7月17日与处理6差异达极显著,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43 d;处理6于6月12日放置性诱芯,在7月17日时与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但在7月24日与处理5、4、3、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差异显著,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43 d。综上所述,诱芯的最佳使用持效期为28~48 d,大致为40 d左右。

3结论与讨论

在田间应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群集诱杀可起到预测预报和控制种群的作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不仅可诱杀雄性成虫,减少雌雄交配几率,达到田间卵量减少和无效卵增加的效果,同时可扰乱成虫正常活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群的繁殖,而且具有无污染、无残留、不伤害天敌等优点。

在桃园使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不仅诱蛾量最高,而且对折梢的平均防效为67.84%,最高达74.88%,对蛀果的平均防效为87.52%,最高达91.63%;悬挂高度以诱芯离地面1.6 m左右为宜,不仅诱蛾量高,而且便于操作;诱芯持效期以30~40 d更换一次为最佳。

性引诱剂 篇3

昆虫性诱剂在害虫防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使用昆虫性诱剂杀灭害虫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的防治方法,应在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极大推广力度,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性诱剂的原理及特点

性诱剂诱杀害虫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 (雌性激素) 的化学成分, 吸引在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 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 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 从而阻止昆虫交配、产卵, 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 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1,2]。

使用性诱剂诱杀害虫方法简便, 只要将性诱剂安装在诱捕器上, 悬挂到田间就可以诱杀害虫。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相比劳动强度小, 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产品的残留和施药者的毒害。性诱剂是一种特异性性信息素,诱集性非常专一, 每种性诱剂只专对一种害虫, 对天敌无任何影响, 也减少了害虫抗药性发生。

2 使用方法

可采用水盆式诱捕器或粘板式诱捕器, 在田间设置水盆式诱捕器应将诱芯 (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溶渗于硅橡胶塞内制成) 悬挂在直径为20~30 cm的水盆正中, 盆中加入3/4的清水, 水里加入少量洗衣粉等助剂增加黏性, 每盆上方悬挂1枚诱芯, 诱芯用细铁丝拴紧悬挂在盆口水面上1~2 cm处, 然后把水盆放置在0.5~1.5 m高的竹竿或木棍支撑的三角架上。当农田害虫的成虫陆续羽化后, 雄蛾会受诱芯雌激素的吸引前来交尾时落入水中溺死。田间盆式诱捕器一般设置45~75个/hm2, 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为20~30 m每天检查水盆, 每天将害虫捞出集中消灭, 注意观察水量及时添加或更换, 始终保持诱芯与水面距离1 cm左右, 确保防治效果[3,4]。粘板式诱捕器是将诱芯置于粘板中央, 再把诱捕器固定在竹竿或木杆上, 将竹竿或木杆在土壤中插牢, 使诱捕器悬挂高度距地面0.5~1.5 m。

3 注意事项

一是同一诱捕器只能安装1种性诱剂诱芯1枚, 但是可以将2种以上诱芯混装。二是由于性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 安装不同种害虫的诱芯, 需要洗手, 以免污染。三是性诱剂诱芯必须在低温的冰箱 (-15℃) 中贮藏。四是1个诱捕器放置1枚诱芯, 每4~6周及时更换1次, 适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

4 体会

4.1 使用时期要与害虫羽化期相适应

结合当地植保部门预测目标害虫羽化时期, 在害虫各代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才能有效干扰害虫的交配产卵, 最好在第1代刚开始羽化时使用效果好, 防治也较彻底。第1代羽化成虫时间比较一致而且数量少, 能压低虫口基数,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使用密度与害虫发生特点、总量相适应

诱捕器以45~75个/hm2为宜, 小菜蛾等飞行能力不强的害虫可稍加密, 还要经常观察诱捕到的蛾量, 发生量大时要及时添加诱捕器提高诱捕效果。

4.3 高度设置与害虫飞行高度相适应

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与作物顶部距离为20~30 cm, 诱捕器进虫口 (诱芯) 与墒面的垂直距离为100~12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靠近作物顶部, 距离顶部约为10 cm即可。性诱剂应用在果树上, 要求悬挂的高度以诱芯距地面1.5 m左右为宜。

4.4 放置位置与作物、风向相适应

农作物会同时受到几种害虫的为害, 在使用性诱剂时要做好选择, 如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受小菜蛾为害较重,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也会有发生, 在选用性诱剂时把杂食性的害虫如甜菜夜蛾性诱剂置于菜田周围, 小菜蛾诱捕器置于菜田中央部分效果较好。诱捕器放置在上风头有利于性诱剂的散发, 可以诱捕到更多的成虫。值得一提的是贮粮害虫应首选性诱剂防治, 在粮食加工、贮藏的过程中, 视察会发生麦蛾、米象、谷蠹等害虫为害, 使用性诱剂诱杀害虫可有效地避免害虫、害虫排泄物和化学药剂污染粮食及其加工产品,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消费者健康的威胁。

摘要:介绍了昆虫性诱剂的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 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体会, 以期为昆虫性诱剂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昆虫性诱剂,无公害农产品,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秀珍, 蔡永华, 吴树业.昆虫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防治上的应用[J].温州农业科技, 2006 (1) :45-46.

[2]陆志新, 陈建祥, 黄金福.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测报上的应用[J].长江蔬菜, 2013 (6) :47-50.

[3]苏赞, 龙晓彤, 胡亚杰.昆虫性诱剂防治烟草棉铃虫的方法及使用技术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6) :89-90.

聪明地引诱你 篇4

女人,经历一场浪漫而漫长的恋爱后,在披上婚纱的那一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那天所有灿烂的笑容都告诉了新娘,她收获了幸福。但婚姻生活平静如水,没有了婚前的浪漫和激情,甚至会出现了隔膜。 所以,女人要学会聪明的引诱。

很多女人在结婚之后,变成了一个家庭“煮”妇,对自己的外形也不太注重,整天穿着休闲服装穿梭在超市和厨房之间。但聪明的女人得明白一点,男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非常注重女人的外表。很多女人在结婚之后,安逸的生活让她们身材走了样,所以,还是得注意自己的身材问题。在做家庭“煮”妇的同时,有空就参加一些运动,比如瑜伽、健身操之类的训练班。

A、聪明的女人做丈夫的情人

如果你爱一个男人,不能因为他是你丈夫而疏远他。因为很多男人都太健忘,婚姻的平淡很可能会让他忘记你以前的灿烂和美丽,他会将目光移向别人而对你熟视无睹,你就变成了他的“糟糠之妻”,所以结婚后的女人不但是丈夫的妻子,同时也要扮演情人的角色。

B、聪明的女人要做先生的孩子

男人有时候喜欢去照顾别人,尤其是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会有一种自我的满足感,所以不要每件事情都要去逞强着自己去处理。偶尔撒娇或是让他发挥一下男人的魅力,为你做些事情,他会觉得更好。

C、聪明的女人要做先生的母亲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关怀和照顾,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体贴、贤淑的老婆永远在家里等着他,为他泡杯暖暖的茶。

D、聪明的女人不能只做“花瓶”

一个聪明的女人,除了美貌,还要有灵魂,假如你曾是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那就应该好好运用,不能浪费。发挥出你的才华,更能让自己的老公觉得自己的老婆不是“花瓶”,才华横溢的女子会让女人更魅力四射。

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成虫对比研究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重庆市涪陵区石沱乡富广村6社的30年马尾松纯林内进行,海拔高度为570 m,马尾松胸径16 mm,平均高16 m,林分郁闭度0.6。

1.2 试验材料

1.2.1 引诱剂。

A-3(广东省林科院研制);M-99(浙江省森防站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联合研制)。

1.2.2 供试诱捕器。

采用白铁皮折叠式诱捕器(浙江省森防站研制),其上方为伞形罩(直径36 cm),罩下放置2块可交叉的挡虫板(37 cm×22 cm),板底相连处各截去一个“十”字空间(16 cm×8 cm),用以盛放诱剂瓶(罐);挡虫板下方为漏斗(底径8 cm,上径32 cm,壁长7 cm);漏斗下放置直径8cm、高18.5 cm的集虫杯。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至羽化结束进行(2010年6月3日至8月29日),设3个处理,即A-3、M-99以及清水对照(CK),5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15个诱捕器(间距50m,离地面1.3 m)分别置于试验地林道两旁空气流通处,将整瓶打开瓶盖的引诱剂悬挂在诱捕器中央,使气味缓释。

1.4 资料统计分析

每隔3 d记录、收集1次诱捕器中的松褐天牛成虫;统计诱捕到的松褐天牛雌雄比、孕卵量;每次检查后更换诱捕器位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检验不同引诱剂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

由表1可知,6、7月各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较大,8月随着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降低,各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明显下降。引诱剂A-3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数量最大,与引诱剂M-99、清水对照有显著差异。2种引诱剂与清水对照均有显著差异。

(头)

注:表中的数据是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字母表示在Duncan’s多重比较中差异显著。

2.2 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的数量动态变化

由图1可知,2种引诱剂诱捕量变化趋势一致,引诱剂A-3的诱捕量大于引诱剂M-99。6月松褐天牛诱捕量最大,7月次之;松褐天牛诱捕量最高峰出现在6月18日,8月以后松褐天牛诱捕量骤减,诱捕量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引诱剂A-3的引诱效果好于引诱剂M-99;6、7月是松褐天牛防治的最佳时期。

2.3 诱捕的松褐天牛雌成虫孕卵量

此次试验共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21头,其中雌成虫254头。抽样解剖120头雌成虫的卵巢,共得到2 174粒卵,平均孕卵量18.15粒/头;6、7、8月平均孕卵量分别为19.15、26.23、8.98粒/头。根据诱捕的松褐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可知,6、7月是松褐天牛的最佳防治时期,可有效降低下代虫量。

3 结论与讨论

在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体系中,松材线虫病蔓延的关键是松褐天牛传播,要想降低松材线虫的危害必须控制天牛数量。目前,有较多关于应用引诱剂控制松褐天牛的报导,有的产品已在松材线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中广泛使用,效果较好[5,6,7,8,9]。该试验表明,6、7月是重庆市松褐天牛成虫的羽化高峰期,雌虫孕卵量也较大,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7,8,9]。引诱剂A-3、M-99均对松褐天牛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对松褐天牛雌虫的诱捕能力强于雄虫。该试验筛选出引诱活性较强的引诱剂A-3,在林间应用可有效降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和抑制松材线虫病扩散,是适合重庆地区使用的理想引诱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际建.利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来引诱松褐天牛初步试验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6,23(1):17-25.

[2]肖银波,周建华,华启尧,等.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林间引诱效果[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3):66-69.

[3]唐伟强,吴沧松,赵锦年,等.缓释型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6):35-36.

[4]王洪帆.利用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治理史[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7):29-30.

[5]来燕学,张世渊,黄华正,等.松墨天牛在松树枯萎中的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6,13(1):75-81.

[6]赵锦年,蒋平,吴沧松,等.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3):262-267.

[7]黄学恒,张宏,唐志强,等.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试验初报[J].重庆林业科技,2003(3):22-24.

[8]杨大胜,牟晓伟,吴斡宁.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初报[J].重庆林业科技,2005(2):51-52.

引诱 篇6

舞蹈的世界,你看得到,伸手去够总是一层又一层。你只能艰难学习,却不愿意轻易放弃。从最初对舞蹈的喜爱和探究、向往时付出的努力、遭遇挫折时的挣扎到收获时的释然和感恩,舞蹈的魅力,如同天空——

你知道,摸不到的,总是最吸引人的。

不是此时,不是彼时;只是,那时的天空

—一下午3点35分,天空深远依旧,并无新意。只是一个普通的时间,一片普通的天,一架普通的飞机在头顶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它变得不同凡响,是因为,恰巧,那一刻我的眼睛穿透天光,仿佛看见蛊惑人心的幸福变成一个孩子向我招手。

性诱剂防控棉花斜纹夜蛾效果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材料为:性诱剂 (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作物为棉花。试验对象为斜纹夜蛾。试验区位于无为县福渡镇棉花主产区的张庙村, 西靠公路, 北依水面, 东南为林区, 试验区相对集中独立, 周边均为成片的棉花。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试验区、对照区、未防治区。试验区按15枚/hm2的密度安放性诱剂, 性诱剂放置在离棉花顶心20 cm处 (适时调整) , 对斜纹夜蛾基本不作用药专治 (2011年因棉铃虫虫量高, 在防治棉铃虫时, 对斜纹夜蛾也有兼治作用) , 试验区面积16 hm2;离试验区300 m左右处, 选择3块田作对照区, 防治按农户常规用药;在对照区选择50 m2田角不进行药剂防治作未防治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隔5 d, 对试验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间5个诱捕器进行观察, 记录诱捕的蛾量, 并对每个点调查20株棉花, 记录卵块数、虫窝数、虫量;对照区每块田选2个点, 每个点选择25株, 调查卵块数、虫窝数、虫量, 5 d调查1次;每个代别结束, 调查试验区、对照区、不防治区叶片危害率;另外, 还需详细记录对照区农户用药情况[3,4]。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蛾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 5只诱捕器6月22日至9月30日共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5 439头, 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31头,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点诱捕蛾量高, 中间点诱捕蛾量最低。根据代别看, 1代最高诱蛾量为7月2—6日, 平均每天诱蛾24头;2代最高诱蛾量为7月27—31日, 平均每天诱蛾75头;3代最高诱蛾量为8月26—30日, 平均每天诱蛾97头;4代最高诱蛾量为9月15—19日, 平均每天诱蛾21头。从6月27日至9月30日诱蛾量变化看, 每代高峰期较明显, 但3代蛾量高于4代, 符合2011年田间3代发生较重的趋势, 诱蛾高峰期与2010年相比, 普遍推迟10 d左右。

2.2 斜纹夜蛾的发生与危害

由表2可以看出, 试验区斜纹夜蛾2、3、4代累计落卵量为5块/百株, 累计残留虫量为42头/百株, 而对照区累计落卵量为12块/百株, 累计残留虫量为62头/百株, 卵量差异明显, 对照区高于试验区, 但虫量差异不明显。

由表3可以看出, 至9月底, 试验区危害率为0.066 3%, 对照区危害率为0.194 1%, 未防治区危害率为0.270 3%, 三者差异明显, 未防治区危害率高, 分别是试验区与对照区的4.1、1.4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防控棉花斜纹夜蛾效果较好, 5只诱捕器6月27日至9月30日共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5 439头, 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31头, 试验区斜纹夜蛾2、3、4代累计落卵量为5块/百株, 较对照区和未防治区低。至9月底, 试验区的危害率为0.066 3%, 对照区的危害率为0.194 1%, 未防治区的危害率为0.270 3%, 三者差异明显, 未防治区危害率高, 分别是试验区与对照区的4.1、1.4倍。

注:表中数据均为百株平均数。

2011年性诱剂防控棉花斜纹夜蛾效果较2010年明显,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11年无为县斜纹夜蛾呈中等偏轻发生, 较2010年高一个等级;二是防控面积加大, 2011年诱捕面积为16 hm2, 2010年只有10 hm2;三是棉铃虫发生较2010年重, 田间幼虫量大, 3~4代平均用药2次左右, 用药次数增加, 对试验区斜纹夜蛾产生兼治作用[5,6]。试验区与对照区田间虫量差异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对照区防治次数高, 根据农户田间用药记录统计, 7—9月每块田用氟铃脲防治斜纹夜蛾7~9次。

摘要:性诱剂防控棉花斜纹夜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防控棉花斜纹夜蛾效果较好, 5只诱捕器6月27日至9月30日共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5 439头, 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31头, 试验区斜纹夜蛾2、3、4代累计落卵量为5块/百株, 较对照区和未防治区低。至9月底, 试验区危害率为0.066 3%, 对照区危害率为0.194 1%, 未防治区危害率为0.270 3%, 三者差异明显, 未防治区危害率高, 分别是试验区与对照区的4.1、1.4倍。

关键词:性诱剂,斜纹夜蛾,棉花,危害率,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积秀, 纪翠红, 黄培枝, 等.斜纹夜蛾性诱剂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6) :203-204.

[2]徐爱仙, 周志程, 龚伟, 等.应用性诱剂监测芦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发生动态初探[J].湖北植保, 2012 (1) :58-60.

[3]朱海燕, 马友华.性诱剂防治蔬菜斜纹夜蛾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0) :10741-10746, 10750.

[4]姚士桐, 郑永利.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诱剂夜间的诱集数量动态[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6) :1330-1331.

[5]石桥德, 宾莉, 王华生, 等.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控制效果及使用技术研究[J].广西植保, 2009, 22 (S1) :12-14.

性引诱剂 篇8

一、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人格保护论”

笔者认为, 刑讯逼供、暴力等非法方法之所以被认定为“非法”是因为这种方法侵犯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格尊严。也就是说, 如果某一言词证据是侦查机关通过侵犯公民的意志自由而取得的, 那么该取证行为就构成了“非法”, 因为它侵犯了公民的人格权, 违反了有关“人格平等”“意志自由”的法律规定。这一解释并非毫无根据, 而是符合大陆法系关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的通说———“人格保护论”, 其本源来自于德国。

德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 “被指控的人有决定和确认自己意志的自由”。[1]这是“人格保护说”的理论精髓, 同时也是德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依据。“人格保护说”认为,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立存在的个体, 即使是被判决有罪的人也应当享有“人为之人”最起码的人格权利, 更不用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了, 因此当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峙时, 应首先意识到自身与审讯对象之间始终处于一种人格平等的法律状态, 而不是凌驾于他人之上, 更不能用国家强制力的影响力来“压制”审讯对象, 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 任意强制或干涉公民的意志自由。

二、“威胁、引诱和欺骗”的侦查谋略适用空间

正如在德国、日本等众多大陆法系国家的实践中, 对通过“诈术”包括欺骗、利诱以及轻微威胁 (以下威胁均指轻微威胁) 等获取的言词证据的证据能力均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模式, 在立法上对引诱和欺骗性取证甚至包括威胁性取证均采取“容忍”的态度, 即并不明确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绝对禁止威胁、引诱和欺骗性取证。[2]因为他们认为, 以“威胁、引诱和欺骗”的手段获取证据不一定是强制或干涉办案对象意志自由的结果, 并且倾向于将“威胁、引诱和欺骗”视为常见的侦查谋略。

侦查谋略, 就是侦查机关“巧妙”地运用侦查措施查明案情、查获证据的行为, 具有策略性和智谋性, 类属心战、智战。[3]由于其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威胁、引诱和欺骗的意味, 是“合法”还是“非法”, 仅仅用这两个词语, 很难给出清楚的界定。但根据“人格保护说”, 至少侦查谋略必须是“规则之内的谋略”。[4]这个规则包括不得违背道德性底线, 宗教习俗等, 比如“亲情逼供”, 它违反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 以此胁迫所得的证据应当排除适用;也包括不得有不合理或不合法的后果告知。比如,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不老实交代就把你老婆孩子抓起来”。但可以存在法律允许的适度威胁和引诱, 前者比如累犯、加重情节, 后者比如自首、坦白与立功, 从轻、减轻与免除情节。[5]总之, 运用侦查谋略是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言词证据。倘若“引诱、威胁和欺骗”的讯问或询问手段导致办案对象丧失意志自由, 作出非自愿的供述, 其言词证据就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虚假性, 那就超过了“侦查谋略”的范围了。

三、结语

“威胁、引诱和欺骗”的适度存在, 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 打击犯罪, 提高办案效率, 其实质是为了维护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追究犯罪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在借鉴各国实践的基础上, 最终也没有将“威胁、引诱和欺骗性取证”作为明确禁止的对象, 而是交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 来权衡判断是侦查谋略还是非法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昌盛.刑讯逼供和法治的代价[N].人民法院报, 2010-6-18.

[2]林喜芬.论"两个证据规定"的三大突破与五个局限——以非法言词证据的证据能力为重心[J].现代法学, 2011 (2) .

[3]万毅.侦查谋略之运用及其底限[J].政法论坛, 2011 (4) .

[4]万毅.侦查谋略之运用及其底限[J].政法论坛, 2011 (4) .

性诱剂防治茶尺蠖效果试验初报 篇9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和茶树品种的选择

试验防治对象:茶尺蠖 (Ectropis oblique Prout) 。

供试茶树品种:3次试验均为龙井43, 11龄茶树, 茶园茶尺蠖虫口密度、植株长势和日常管理基本一致。

1.2 环境或栽培条件

试验地位黄质沙壤土, 偏酸性, 肥力中等, 茶园有修剪的茶树枝条覆盖。

2 试验材料及处理

2.1 不同性诱剂诱芯示范试验

第1次试验处理设:中捷橡胶诱芯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对照 (英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橡胶诱芯) ;空白 (供调查幼虫防效用) 。

第2次试验处理设:中捷毛细管诱芯A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捷毛细管诱芯B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捷毛细管诱芯C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对照 (英格尔橡胶诱芯) 。

2.2 不同诱捕器形状试验

三角型诱捕器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有孔瓶式诱捕器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船型诱捕器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3 试验方法和时间

试验随机排列, 每个处理挂置诱捕器5个, 诱捕器间距为50m, 诱捕器底端高作物顶端10cm。

第1次不同诱芯试验时间在6月14日, 第2次不同诱芯试验试验时间为7月11日, 不同诱捕器形状试验时间为6月14日。

4 调查方法、时间

4.1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1.1 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1次不同诱芯试验后1d、3d、7d、14d观察诱捕成虫数量, 共调查4次。并在试验后14d调查幼虫数量, 计算防治效果。

第2次不同诱芯试验后1d、3d、7d、14d观察诱捕成虫数量, 共调查4次。

不同形状诱捕器试验后1d、3d、7d、14d观察诱捕成虫数量, 共调查4次。

4.1.2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检查各诱捕器胶板上雄蛾数量, 检查完毕后用镊子将胶板上的雄虫清除, 第1次不同诱芯试验调查幼虫数量时每小区1个样点, 每个样点目测调查10m茶蓬上的幼虫数量。

4.1.3 防效计算方法

第1次不同诱芯试验调查幼虫防治效果计算方法执行:

防治效果 (%) =[ (处理前虫口基数-处理后虫口数量) /处理前虫口基数]×100%

4.2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观察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

4.3 观察对茶树和其他节肢动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5.1 第1次不同诱芯试验

据调查结果表明, 14d诱捕数量累计平均每个诱到虫量中捷橡胶诱芯为7.6头, 低于英格尔橡胶诱芯的14.8头, 低48.6%, 中捷橡胶诱芯对幼虫防治效果为24.8%, 而对照英格尔橡胶诱芯为23.4%, 均有一定减少, 具体见表1、2。

5.2 不同诱芯第2次试验

据调查结果表明, 14d诱捕数量以中捷毛细管C最多, 平均每个102.5头,

比对照处理英格尔橡胶诱芯每个55.6头, 增84.4%, 中捷毛细管A、中捷毛细管B的14d诱捕数量分别为9.55头、17.0头, 比对照处理英格尔橡胶诱芯减少82.8%、69.4%, 具体见表3。

5.3 不同形状诱捕器试验

由图结果看出不同形状诱捕器诱捕成虫结果船型>三角型>干式, 14d诱捕数量以船型最高每个12.4头, 三角形次之8.8头, 干式最少仅0.2头, 效果最差。观察发现瓶式诱捕器只能诱导很少量茶尺蠖, 茶尺蠖翅膀较大, 有善于爬行静息时翅膀都是平展开, 瓶式诱捕器的进口相对来说较小茶尺蠖不容易进去所致。

5.4 对茶树和其他生物的直接影响

据观察上述处理对茶树未见药害, 对飞鸟等天敌未见影响, 对茶园中捕食性昆虫、蜘蛛等的初步观察未见影响。试验区所采的原料加工的成品茶从感官上未有异常。

注:△为三角形, 干为瓶式。

6 结论和讨论

性诱剂诱捕茶尺蠖诱芯以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毛细管C效果最好, 但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橡胶诱芯低于对照英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橡胶诱芯,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橡胶诱芯防治茶尺蠖幼虫效果与对照英格尔公司相当, 可以在生产中使用和进一步示范。

不同形状诱捕器诱捕茶尺蠖效果以船型最好, 三角形次之, 有孔瓶式效果较差 (如图1) 。

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性诱剂毛细管C+船型诱捕器防治幼虫效果值得进一步试验。

摘要:性诱剂防治茶尺蠖试验结果表明, 橡胶诱芯以英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较好, 14d诱虫量达14.8头, 毛细管诱芯以北京中捷四方科技有限公司毛细管C最好, 14d诱虫量102.5头, 诱虫器形状以船型效果最好14d诱虫量12.4头, 三角形次之8.8头, 干式最少0.2头。

关键词:茶尺蠖,性诱剂,效果,试验

参考文献

[1]胡萃, 朱俊庆, 叶恭银, 等.茶尺蠖[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4:1-205.

上一篇:效价跟踪下一篇:预习作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