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西替利嗪片

2024-05-18

左西替利嗪片(共8篇)

左西替利嗪片 篇1

慢性荨麻疹 (chronic urticaria, CU) 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是突然出现的风团和 (或) 血管性水肿, 且发病时间大于6周的荨麻疹。目前认为荨麻疹病因不清楚, 发病的机理相当复杂且该病反反复复发作, 治疗效果不佳, 尤其用单一药物难以控制, 治愈率不高,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临床上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笔者所在科室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递减疗法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35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在治疗疾病同时, 我们采用DLQI问卷调查表对皮肤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主要针对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患者, 其诊断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5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6例;年龄范围是19岁~62岁, 平均年龄为 (32.6±14.3) 岁, 病程范围为4月~10年, 平均病程 (1.26±0.40) 年;B组35例, 17例男性, 18例女性;年龄范围是18~65岁, 平均年龄 (32.4±15.7) 岁, 病程范围是3月~12年, 平均病程 (1.22±0.42)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入选标准

1符合慢性荨麻疹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风团和瘙痒, 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2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未在治疗前3周内使用过, 亦未在1周内使用过中药或抗组胺药物; (3) 受试者或监护人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4)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辨证为肺卫气虚, 血虚风燥型: 皮损泛发, 反复发作, 迁延日久, 呈淡红或苍白色, 常因劳累而发作, 午后及夜间时加重, 可伴有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 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等症, 舌淡红少津, 脉沉细者。

1.3 排除标准

1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或精神病患者;2妊娠期妇女以及哺乳;3最有感染者; (4) 某些特殊类型荨麻疹, 如压力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药物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5) 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或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A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商品名: 迪皿,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口服Bid (第1周) ;间隔时间大于12h;1次/d (第2周) , 间隔时间大于24h;每隔1日口服1次 (第3周) ;每隔2日口服1次 (第4周) 。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 (江苏吉贝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粒/次, Ti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28天。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无其他口服及外用药史, 并注意饮食, 如禁食用牛、羊、狗肉、鱼虾和蟹以及海鲜、芒果等腥发动风等食物。

1.5 疗效评定

患者临床症状被在就诊当天和用药后28天时分别记录, 具体内容包括风团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充血及瘙痒程度。具体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3]来制定。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6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中文版DLQI量表, 其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评工具, 广泛用于中国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通过采用DLQI问卷调查表进行。DLQI问卷调查表来自皮肤科学网站 (http://www.dermatology.org.uk) , 患者本次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由主诊医生向患者解释, 调查问卷由患者独立完成, 评定时间定为近1月。DLQI测试在治疗28d后再次进行。

1.7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分别经过相关方法治疗28d后 (其中A组1例中途因不能坚持治疗而退出治疗) , 故最终完整参加两组方法治疗者为69例。A组痊愈10例, 显效9例, 有效7例, 无效8例;显效率55.88%, 有效率74.47%;B组痊愈19例, 显效10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显效率82.86%, 有效率94.26%;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χ2=4.42,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DLQI评分情况比较

计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DLQI量表问卷中的问题总分。A组和B组治疗前总分分别为 (13.68±5.56) 分和 (13.76±5.68) 分, 治疗后总分分别为 (9.17±2.25) 分和 (5.55±2.46) 分, 两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0.0591, P﹥0.05) ,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t=4.3844, P<0.05;t=-7.8469, P<0.05;) , 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t=6.3815, 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4]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 pyl ori Hp) 感染;2自身免疫;3体液免疫。该病病理实质上是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 主要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风团。当前治疗方法主要为:1组胺H1受体拮抗剂;2白三烯受体抑制剂;3环孢素;4中医中药。因现代医学治疗大多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 不能防止其复发, 且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故我们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递减疗法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

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 祖国医学认为[5]本病多因禀性不耐, 脾肺虚弱。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主一身之表, 肺气足则皮肤致密, 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强, 肺气虚则卫表不固, 易受外邪侵袭, 风邪袭表, 营卫不和, 发于肌肤之间则见风团、痉痒, 《金匮要略》曰:“风气相搏, 风强则为隐疹, 身体为痒”。肺主气,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旺则气血充足, 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 无以充养肺气, 故此病最易反复。故治疗多采用益气固表, 祛风止痒为法则。

盐酸左西替利嗪[6]是盐酸西替利嗪的R-异构体, 为高效高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同时有研究表明, 左西替利嗪除拮抗组胺作用外, 还能抑制组胺和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递质的释放, 具有较广泛的抗炎作用, 不像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容易引起嗜睡、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其在口服5mg后, 基本观察不到嗜睡作用等一些不良反应。

玉屏风胶囊是根据《世医得效方》中名方玉屏风散来制作的, 它克服了玉屏风散的服药不方便, 其服用更加方便、高效。由中药黄芪、防风、白术三味中药组成, 具有益气固表、健脾养血、祛风止痒及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7]。

荨麻疹的治疗目的和原则[8]是要获得症状的完全缓解, 并提出两个基本的治疗原则:1发现和清除潜在的病因和/或诱发因素;2缓解症状。本次临床研究两组均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递减疗法, 于服药第1周时加大盐酸左西替利嗪用量, 使受体信号传导在服药初期迅速被抑制从而药物的作用力度被加大, 组胺的释放进一步加快抑制, 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意减轻;盐酸左西替利嗪在第2周使用常规量主要是巩固疗效。第3周及第4周时缓慢减量则使降低受体敏感度降低, 从而巩固疗效和降低复发率及耐药率。同时治疗组又结合服用玉屏风胶囊治疗, 通过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递减疗法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 对基层医院临床应用值得借鉴和参考。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递减疗法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合格纳入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A组35例, 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递减疗法治疗;B组35例, 在A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比较两组用药28天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8天后, A组有效率74.47%, B组有效率94.2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 , 但以B组下降显著,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递减疗法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玉屏风胶囊,递减疗法

参考文献

[1]惠坤, 唐利, 李承新.EAACI/GA2LEN/EDF/WAO荨麻疹指南:定义、分类和诊断[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8) :769-77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47-148.

[3]韦霞, 张洪波.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8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12 (4) :249.

[4]王乐.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中西药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 (1) :61-63.

[5]宋东燕.玉屏风胶囊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 2007, 29 (1) :26-27.

[6]蔡中华, 李宏峡.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组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 (3) :257-258.

[7]张宝军, 周武, 章晓来, 等.玉屏风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 11 (4) :214-246.

[8]赖维, 谢小元, 龚子鉴, 等.荨麻疹:欧洲2009年指南和2006年指南的比较[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 17 (3) :176-178.

左西替利嗪片 篇2

★ 进展情况汇报

★ 论文进展

★ NASA-HDBK-7005《动力学环境准则》分析

★ 《药》读后感

★ 药读后感

★ 科研项目进展计划书

★ 野生糙苏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药的广告词

★ 《诗经》掇药

左西替利嗪片 篇3

关键词:盐酸左西替利嗪,HPLC,含量测定

盐酸左西替利嗪是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制剂,作为新型抗组胺药,主要用于缓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症状,临床上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受体选择性高,临床疗效强,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等多方面优点[1,2]。其对组胺H1受体的亲和力比西替利嗪高出2倍, 是右西替利嗪的 30倍,且受体结合时间更长[3]。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剂含量的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Chromstation色谱工作站;电子天平(型号:ALC,d=0.0001)。盐酸左西替利嗪(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604J03,含量:99.4%);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659-200401);三批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海南中瑞康芝制药有限公司制备,批号:060601、060602、060603);磷酸(分析纯),甲醇(色谱纯),水为双蒸水。

2 方法和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供试品溶液:取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研细粉末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左西替利嗪2.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阴性对照溶液:取空白辅料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左西替利嗪2.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对照品溶液:取线性与范围下25 μg/ml即得。

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柱:Apollo C18柱(250×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2H2O 3.12 g加水至1000 ml溶解)(70 ∶ 3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 μl。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同法测定。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保留时间为7.758 min,理论板数为5040;空白辅料峰均在4 min之前,不干扰测定,见图1、图2和图3。

2.3 线性与范围

精密称取盐酸左西替利嗪25 mg,置5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分别精密称取1、3、5、7、10 ml,置100 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线性方程:A= 16083C + 1136.4,R2=0.9994。盐酸左西替利嗪在4.98~49.8 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进样精密度

取线性与范围项下的3号溶液,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连续进样6次峰面积的RSD值为0.25%,精密度好。

2.5 重复性试验

取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研细粉末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左西替利嗪2.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平行配制六份,分别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105℃干燥2 h的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25 μ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的6份平行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0.49%,方法重复性好。

2.6 中间精密度

不同分析人(两个人)、不同日期(两天),取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研细粉末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左西替利嗪2.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平行配制六份,分别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105℃干燥2 h的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25 μ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不同分析人、不同日期检测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样品的含量测定的RSD为0.61%,方法中间精密度好。

2.7 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盐酸左西替利嗪20、25、30 mg各3份,置1000 ml量瓶中,并按处方比例加入辅料,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平行配制六份,分别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105℃干燥2 h的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25 μ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高中低三浓度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范围内,符合规定。

2.8 溶液稳定性试验

取重复性试验项下样品溶液之一,于室温条件下放置,分别于0、2、4、6、8 h测定,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含量测定溶液在室温放置8 h,各时间点峰面积的RSD为0.20%,小于2%,说明在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的水溶液8 h内稳定。

2.9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袋,倾出内容物,混匀研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左西替利嗪2.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105℃干燥2 h的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25 μ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2。计算公式为:

C对照品: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溶液的浓度(μg/ml)

C供试品: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供试品溶液的浓度(mg/ml)

A对照品: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

A供试品: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供试品溶液主峰面积

W¯: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平均装量(g)

结论:本品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经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重复性、精密度、线性均符合要求。

2.10 含量均匀度

取本品1袋,将内容物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应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E)。三批样品含量均匀度检查结果见表3,三批样品的A+1.8S均小于15.0,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规定。

3 讨论

本文的流动相先后考察过流动相1: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O2H2O 3.12 g加水至1000 ml溶解)(75 ∶ 25),结果此条件下,盐酸左西替利嗪出峰较快(约5.5 min)。流动相2: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0.3 g,加水580 ml溶解)-乙腈(58 ∶ 42)(用稀磷酸调pH至2.4),结果主峰拖尾较严重,加入三乙胺也不能改善峰的拖尾情况。如将流动相1的比例改为70 ∶ 30则出峰时间适宜,约8 min,可满足本品分析方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Clough GF,Boutsiouki P,Church MK.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levocetirizine and loratadine on histamine-induced wheal,flar,and itch in human skin.Allergy,2001,56(10):985-988.

[2]张壹.盐酸左西替利嗪.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420-1421.

左西替利嗪片 篇4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可因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 而转为慢性湿疹, 亦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浸润, 棕红色或带灰色, 色素沉着, 表面粗糙, 覆盖少量鳞屑, 或因抓破而结痂, 有的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 呈局限性, 边缘亦较清楚, 外围亦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 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渗出、糜烂。自觉症状为阵发性瘙痒, 有的可因皮肤皲裂而致皮损部有疼痛感。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2) 无严重内脏疾患, 无明显继发感染; (3) 治疗前1周内未全身应用过中效或短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其他外用药; (4) 年龄在25~60岁之间。

1.3 排除标准

(1) 急性、亚急性湿疹有明显渗出和糜烂者; (2) 4周内曾口服长效糖皮质激素, 1周内曾外用或全身使用过中效或短效糖皮质激素、H1或H2受体拮抗剂; (3) 合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者; (4) 糖尿病、柯兴氏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或严重免疫力低下者; (5) 妊娠或哺乳期者。

1.4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湖南省邵阳县皮肤性病防治所, 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 共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 女16例;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 (46.23±7.86) 岁;病程4个月~18年, 平均病程 (3.73±1.27) 年。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 (44.68±10.57) 岁;病程4个月~15年, 平均病程 (3.68±1.64) 年。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0mg, 每日1次, 外用奥深软膏, 每日早、晚各1次, 以薄层涂于患处, 并缓和地摩擦。对照组: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0mg, 每日1次, 外用皮炎平软膏, 每日早、晚各1次, 以薄层涂于患处, 并缓和地摩擦。

1.6 观察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在就诊当天和用药后3周分别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 包括自觉症状 (瘙痒) 和体征 (红斑、丘疹、浸润肥厚度、角化脱屑等) , 2项指标评估时按0~3级评分法:0级=无;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 总积分值为各症状及体征评分总和, 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 (即临床疗效指数)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皮损和症状消失, 积分下降指数≥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 症状明显减轻, 积分下降指数为60%~94%;好转:皮损和症状减轻, 积分下降指数为30%~59%;无效:皮损和症状无明显改善, 积分下降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7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2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治疗3周后, 治疗组有效率为89.5%, 对照组有效率为60.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91, P<0.05) 。治疗组痊愈率为60.5%, 对照组为31.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8, P<0.05) , (见表1) 。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3种类型。慢性湿疹的皮肤表现为暗红斑上有丘疹、鳞屑, 局部呈粗糙、肥厚、浸润、苔藓样变, 伴色素沉着或减退, 有剧烈瘙痒, 慢性病程, 病情迁延反复。现代研究认为湿疹的发病机理复杂, 目前已知与I、Ⅳ型过敏反应、细菌或真菌感染有关, 还与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代谢等有关。治疗上很难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慢性湿疹主要以内服抗组胺药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某些皮肤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类药物外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渗出和细胞浸润, 具有抗变态反应炎症和止痒作用。本研究在内服药都为左西替利嗪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的前提下, 主要比较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与皮炎平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湿疹的疗效。奥深为0.02%匹伐酸氟米松和3%水杨酸的复合制剂, 皮炎平的主要成分为0.075%的醋酸地塞米松, 为长效糖皮质类固醇药, 2种软膏都是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对慢性湿疹应该都有相当显著的疗效。但奥深中因加入了水杨酸, 具有角质层分离及脱屑作用, 同时加快及增强了糖皮质激素的药效, 所以对于慢性湿疹患者具有局部皮肤粗糙、肥厚、浸润、苔藓样变等的特点, 理论上奥深的疗效要优于皮炎平。2组患者疗效比较显示:奥深组有效率为89.5%, 皮炎平组有效率为60.5%, 奥深组痊愈率为60.5%, 皮炎平组治愈率为31.6%, 说明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优于皮炎平联合左西替利嗪的疗效。

参考文献

左西替利嗪片 篇5

关键词:奥深,慢性湿疹,皮炎平

2007年5月~2008年6月, 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商品名:奥深, 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 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和醋酸地塞米松软膏 (商品名:皮炎平,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各治疗40例慢性湿疹,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市学铭皮肤病研究所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 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其中, 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26~60岁, 平均 (46.23±7.86) 岁;病程4个月~18年, 平均 (3.73±1.27) 年。治疗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25~60岁, 平均 (44.68±10.57) 岁;病程4个月~15年, 平均 (3.68±1.64) 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2) 无严重内脏疾患, 无明显继发感染; (3) 治疗前1周内未全身应用过中效或短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其他外用药; (4) 年龄在25~60岁。

1.3 排除标准

(1) 急性、亚急性湿疹有明显渗出和糜烂者; (2) 4周内曾口服长效糖皮质激素, 1周内曾外用或全身使用过中效或短效糖皮质激素、H1或H2受体拮抗剂; (3) 合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者; (4) 糖尿病、柯兴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或严重免疫力低下者; (5) 妊娠或哺乳期者。

1.4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0 mg, 每日1次, 外用奥深软膏, 每日早、晚各1次, 以薄层涂于患处, 并缓和地摩擦。对照组: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0 mg, 每日1次, 外用皮炎平软膏, 每日早、晚各1次, 以薄层涂于患处, 并缓和地摩擦。

1.6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皮损和症状消失, 积分下降指数≥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 症状明显减轻, 积分下降指数为60%~94%;好转:皮损和症状减轻, 积分下降指数为30%~59%;无效:皮损和症状无明显改善, 积分下降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治疗3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91, P<0.05) 。治疗组痊愈率为57.5%, 对照组为3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8, P<0.05) 。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类型。慢性湿疹的皮肤表现为暗红斑上有丘疹、鳞屑, 局部呈粗糙、肥厚、浸润、苔藓样变, 伴色素沉着或减退, 有剧烈瘙痒, 慢性病程, 病情迁延反复。现代研究认为湿疹的发病机理复杂, 目前已知与I、Ⅳ型变态反应、细菌或真菌感染有关, 还与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代谢等有关[3]。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某些皮肤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类药物外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渗出和细胞浸润, 具有抗变态反应炎症和止痒作用[3]。本研究在内服药都为左西替利嗪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的前提下, 主要比较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与皮炎平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湿疹的疗效。奥深为0.02%匹伐酸氟米松和3%水杨酸的复合制剂, 皮炎平的主要成分为0.075%的醋酸地塞米松, 为长效糖皮质类固醇药, 两种软膏都是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对慢性湿疹都有相当显著的疗效。但奥深中因加入了水杨酸, 具有角质层分离及脱屑作用, 同时加快及增强了糖皮质激素的药效, 所以对于慢性湿疹患者具有局部皮肤粗糙、肥厚、浸润、苔藓样变等的特点, 理论上奥深的疗效要优于皮炎平。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显示:奥深组有效率为90.0%, 皮炎平组有效率为60.0%, 奥深组痊愈率为57.5%, 皮炎平组治愈率为30.0%, 说明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优于皮炎平联合左西替利嗪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04-6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37.

左西替利嗪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8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4例, 女22例;年龄12~65岁, 平均 (45±14) 岁;病程2个月至5年, 平均 (3.4±1.4) 年。对照组男22例, 女20例;年龄13~62岁, 平均 (43±15) 岁;病程4个月至4.5年, 平均 (3.0±1.6) 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大体相近。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191, 10mg/片) 每晚10mg, 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能 (北京秦武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3001) 2片, 每天3次, 餐后口服。4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自觉症状及皮损均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皮损消退≥70%;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皮损消退30%~69%;无效:皮损消退<30%, 仍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9.24和6.5 4, P<0.0 5) 。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6例 (14.3%) 出现一过性嗜睡、头晕。观察组3例 (6.5%) 出现轻度口干、一过性头晕、乏力, 均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患者血钾及肝功能未出现异常。

3 讨论

以IgE介导为主的体液免疫疾病慢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如组胺、白三烯等递质,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一系列相关症状。其中变态反应起重要作用[3,4]。

由中药甘草提取制成的美能, 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单胺、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甘草酸单胺具有与肾上腺促皮质激素相似的结构, 能抑制抗原细胞对T细胞的过度激活作用, 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降低体液IgE水平,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因而, 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解毒和免疫调节作用[5]。其临床疗效与强的松相似, 但无类固醇副作用, 所以美能可以替代对需较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

左西替利嗪为高效高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药, 保留了西替利嗪的主要药效学特征, 不但有抗组胺作用, 还有抑制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而起到较广泛的抗炎作用[6]。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提示左西替利嗪联合美能的疗效好于单纯使用左西替利嗪的效果, 可增强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不良反应少, 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摘要:目的 总结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 (美能)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每晚口服左西替利嗪5mg,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能2片, 每天3次, 口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率28.6%, 总有效率66.7%;观察组痊愈率60.9%, 总有效率89.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左西替利嗪联合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应用左西替利嗪。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13.

[2]马俊果.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9A) :72.

[3]朱文元.荨麻疹[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258-259.

[4]瞿艳红.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5B) :80.

[5]郝飞.甘草酸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01, 12 (8) :500-501.

左西替利嗪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大同市灵丘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 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 1个月内未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药物, 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对本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除外。11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6例, 男性31例, 女性25例, 年龄17~68岁, 平均 (38±15) 岁, 病程4个月至10年, 平均 (18±16) 个月;对照组56例, 男性33例, 女性23例, 年龄18~66岁, 平均 (37±14) 岁, 病程5个月至10年, 平均 (19±15) 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 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 3次/d, 两组患者连服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1周后观察疗效, 治疗期间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食物及吸入物。

1.3 评分记录标准

按临床症状轻重0~3的4级评分方法记录[2], 瘙痒程度、风团外观和风团数3项症状评分相加为总分。瘙痒:无痒感0分, 轻度、不烦躁1分, 中度、尚能忍受2分, 严重、不能忍受3分;风团 (最大直径) :无风团0分, 直径<0.5cm 1分, 直径0.5~2.0cm 2分, 直径>2cm 3分;风团数量:无风团0分, 1~6个1分, 7~12个2分, >12个3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治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疗效指数>70%;有效为疗效指数>30%;无效为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以治愈加显效计。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慢性荨麻诊临床疗效,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 也是一种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时患者自感局部瘙痒剧烈, 有风团、皮疹、抓痕、糜烂、角质增生、神经血管性水肿、皮肤划痕症等症状,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很难找到明确的过敏原。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一般分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是Ig 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成为引起荨麻疹的主要炎症递质, 致使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引起皮肤黏膜微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痉挛, 腺体分泌增多等, 一系列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临床症状。实验证实, 慢性荨麻疹其实就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的表现,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以抗组胺药物为主, 并可以多种抗组胺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H1受体拮抗剂是治疗荨麻疹是一线药物, 主要是抑制肥大细胞介质作用于靶组织。盐酸左西替利嗪是盐酸西替利嗪的R-异构体, 也是新一代高效非镇静抗组胺药物。它保留了盐酸西替利嗪的主要药效学特征, 为高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对H1受体特异性作用强, 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 具有强效的抗组胺活性及抗炎作用, 对嗜酸性粒细胞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 对组胺诱发的风团及瘙痒能迅速、持久的抑制[3]。并能抑制变态反应到致的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而起到广泛的抗炎作用[4]。研究表明盐酸西替利嗪抗组胺介导的风团和红斑效应主要依赖左西替利嗪 (R异构体) 。它不经肝脏代谢, 不透过血脑屏障, 多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体内无蓄积, 无心脏毒性。与传统抗组胺药相比, 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对中枢神经系统制作用较轻, 对认知功能和精神性运动基本没有影响[5]。这与左西替利嗪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少, 同中枢H1受体的亲和力极低有关。体外试验显示左西替利嗪对H1受体的亲和力是西替利嗪的两倍, 是一种高效的抗组胺药物物。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苷、甘氨酸及DL-蛋氨酸, 其有效成分为甘草酸苷。甘草酸苷是甘草根提取物的主要成分, 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 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发生级联反应的代谢酶—磷脂酶A2的活性和脂氧合酶的磷酸化, 使组胺、缓激肽及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无法产生, 从而抑制荨麻疹的多个发病环节。甘草酸苷水解后生成的甘草次酸与强的松龙分子结构非常相似, 具有较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增强激素抑制应激反应作用等, 且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另外甘草酸苷可以降低体液免疫Ig E水平, 显著抑制抗原细胞对T细胞的过度激活作用, 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使Th1/Th2保持平衡, 诱发r-干扰素产生,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各型变态反应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也是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药理学实验证明, 复方甘草酸苷抗变态反应作用强而持久, 能减轻充血,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在体内有较强的抑制补体作用, 并能抑制抗体的产生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过敏介质, 中和致敏原、稳定细胞膜的功能, 诱生γ-干扰素, 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91.1%, 明显高于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71.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6例用左西替利嗪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 对照组56例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 对照组总有效率71.5%,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慢性荨麻疹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1:613-618.

[2]沈辉, 刘海琴.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5) :330-331.

[3]Day JH, BrisocoeMP, RafeiroE, et a1.Comparative clinicalefficacy, onsetand duration ofac-tion of levocatirizine and desloratadine forsymptoms of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in subjectevaluatedin theEnvirontalExposureUnit (EEU) [J].Intl J Clin Pract, 2004, 58 (2) :109.

[4]陈绍谦, 蔡川川, 郑明振.依巴斯汀和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2 (1) :47-48.

左西替利嗪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盐酸依匹斯汀组41例, 其中男24例、女17例, 平均病程 (26.7±8.3) 周, 平均年龄 (34.2±11.2) 岁;盐酸左西替利嗪组40例, 其中男24例、女16例, 平均病程 (28.1±9.7) 周, 平均年龄 (32.9±13.1) 岁。2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病例

(1) 2015年4月~12月, 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 病程超过6周, 年龄在18岁~60岁的男女患者。 (2) 1周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药和其他抗组胺类药。排除标准: (1) 对两药及其辅料成分过敏者。 (2) 妊娠及正在哺乳期妇女。 (3) 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案

盐酸依匹斯汀组:盐酸依匹斯汀胶囊 (凯莱止, 规格:10 mg/粒,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每次10 mg, 2次/d, 连续用药4周;盐酸左西替利嗪组: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畅然, 规格:5 mg/粒, 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每次5 mg, 1次/d, 连续用药4周。

1.4 疗效评定判断

采用症状体征下降指数 (SSRI) 4级分级评分法, 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风团数量及大小, 瘙痒程度, 以该三项评分之和为症状积分。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即SSRI=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 痊愈SSRI≥90%;显效60%≤SSRI<90%;进步20%≤SSRI<60%;无效SSRI<2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病例数×100%[1]。

1.5 药物经济学分析指标

采用成本-效果分析 (CEA) :在药物经济学中, 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寻求在成本和效果之间找寻一个最佳点。在成本-效果分析中, 主要评价指标是成本效果比 (C/E) 和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 成本效果比 (C/E) 表示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表示每获得一个增加的效果所消耗的增量成本。

1.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盐酸依匹斯汀组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4%和80.0%,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盐酸依匹斯汀组出现困倦2例, 口干2例, 不良反应率为9.8% (4/41) ;盐酸左西替利嗪组出现困倦2例, 口干2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率为12.5% (5/40) ;均反应轻微, 不影响继续用药,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χ2=0.137, P>0.05) 。

2.3 药物经济学分析

成本 (C) 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消耗资源价值, 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2],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门诊患者, 故成本仅计算药物费用, 即治疗成本=单次给药费用×每天给药次数×服药天数, 且药品价格均按2016年3月的价格计算。2组成本为:盐酸依匹斯汀组治疗成本=4.71×2×28=263.76元;盐酸左西替利嗪组治疗成本=2.98×1×28=83.44元。对上述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显示:盐酸依匹斯汀组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组所需成本效果比 (C/E) 分别为3.09元和1.04元, 即盐酸依匹斯汀组每获得一个单位效果比盐酸左西替利嗪组多花费2.05元;而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 盐酸依匹斯汀组需多花费33.39元。

2.4 敏感度分析

在本文的成本效果分析中, 不稳定的变量仅有药品价格一项。现假设两种药品价格均下降20%, 再对上述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后显示:盐酸依匹斯汀组每获得一个单位效果比盐酸左西替利嗪组多花费1.64元;而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 盐酸依匹斯汀组需多花费26.71元。敏感度分析结果依旧表明盐酸左西替利嗪组的成本-效果较优。

3 讨论

3.1本研究表明, 盐酸左西替利嗪和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5.4%, 临床效果明显, 且作用时间长, 不良反应轻微。上述两药均是高效和长效的H1受体拮抗剂, 其中依匹斯汀还具有抑制白三烯诱导的粒细胞趋化, 抑制细胞释放多种炎症递质的作用[3], 而左西替利嗪有抑制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递质释放而起到广泛的抗炎作用[4]。

3.2盐酸左西替利嗪和盐酸依匹斯汀是两种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 本文试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 以成本效果比 (C/E) 和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为评价指标, 分析上述两种药物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治疗费用之间的药物经济学关系, 找出经济有效较优的方案。结果表明, 盐酸左西替利嗪和盐酸依匹斯汀所需成本效果比 (C/E) 分别为1.04元和3.09元, 盐酸左西替利嗪组在治疗成本和成本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尹锐, 郝飞, 向明明, 等.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 (8) :477.

[2]牛秉承, 马玉峰.药物经济学概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1996, 5 (3) :179.

[3]TASAKA K.Epinastine:An update of its pharmacology, metabolism, clinic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J].Drugs of Today, 2000, 36 (11) :735-757.

【左西替利嗪片】推荐阅读:

上一篇:不典型小儿急性阑尾炎下一篇:回忆是一种毒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