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

2024-05-23

猪弓形虫(共7篇)

猪弓形虫 篇1

Jacob和Lunde (1957) 首先将间接血凝试验 (IHA) 应用于弓形虫病检测。于恩庶 (1979) 将IHA试验应用于我国猪弓形虫病的检测。1982年, 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出IHA诊断试剂。1982~1986年, 中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协作组采用统一的IHA操作规程, 对多种动物和人进行了大规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IHA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宜作为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IHA法在实验动物弓形虫检测中已经是一种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但在猪弓形虫检测却没有作为国标。本试验的目的就是建立检测猪弓形虫感染的IHA方法, 探讨IHA法在猪弓形虫检测上的价值。

1 材料

1.1 弓形虫虫株

NT株 (猪源汤山分离株) , 购自江苏省农科院。

1.2 实验动物

ICR、B6小鼠 (18~22g) 兔绵羊, 由本院实习牧场提供。

1.3 试剂与器材

1.3.1 弓形虫诊断制剂 (IHA抗原) (每个试剂盒包括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冻干IHA抗原, 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和稀释液)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批号20822, 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级, 购自扬州市中林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1.3.2 微量血凝试验V型反应板;微量加样器20~200µl;无菌试管;吸管。

2 方法

2.1 弓形虫抗原的制备

取20只ICR小鼠, 以碘酒和70%酒精消毒小鼠腹部皮肤, 腹腔接种弓形虫速殖子0.2 ml (虫数104/ml) 。4 d后乙醚麻醉或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以碘酒和70%酒精消毒腹部皮肤, 向腹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4 ml (或者注射无菌pH7.2 PBS, 3~4ml) , 轻揉腹壁, 再抽取腹腔液。2500 rpm离心15 min, 倾去上清液, 在沉淀中加10倍pH 7.2 PBS, 振荡混匀, 4℃过夜, 10000 rpm 4℃离心1h, 取上清液加等量1.7%盐水。-20℃以下保存备用。

2.2 绵羊红细胞的鞣化

2.2.1 绵羊红细胞的采集和处理

以碘酒和70%酒精消毒健康绵羊颈部皮肤, 用5 ml的一次性灭菌注射器采集全血2~3 ml, 快速注入含有0.2~0.3ml 5%柠檬酸钠的试管内, 轻轻摇匀。2000 rpm离心10 min, 加入0.15M pH 7.2 PBS适量进行洗涤, 2000 rpm离心10 min, 再加入0.15M pH 7.2PBS适量进行洗涤。如此反复洗涤3次, 用PBS配成2.5%的红细胞悬液。

2.2.2 绵羊红细胞的鞣化

在2.5%的红细胞悬液中加入含1%鞣酸的PBS, 使鞣酸的终浓度为1/104或1/2×104, 37℃水浴15 min, 用PBS洗涤3次, 再加PBS配成2.5%鞣化红细胞。

2.3 抗原致敏鞣化的绵羊红细胞

将2.5%鞣化红细胞1份, 抗原液1份, pH6.4的PBS液4份混合, 摇匀后室温下放置15 min, 加1%正常兔血清 (事先用绵羊红细胞吸收其非特异性凝集素) 后, 2000 rpm离心洗涤2次, 再用PBS配成2.5%的红细胞悬液, 4℃下保存备用 (在6个月内有效) 。

2.4 待检血清的采集与处理

2.4.1 待检血清的采集

将在兽医院门诊采集的95份猪血清和屠宰场采集的151份猪血清, 用IHA Kit检测并筛选出阳性样品和可疑样品共计49份, 用建立的IHA方法检测;人工急性感染30只ICR鼠, 即腹腔接种弓形虫速殖子5×103/只, 8 d内30只小鼠全部死亡, 在感染鼠濒死前摘眼球采血并分离血清;慢性感染10只ICR鼠, 即腹腔接种弓形虫速殖子5×102/只, 18 d时摘眼球采血并分离血清。

2.4.2 待检血清的处理

取待检血清0.5 ml置于试管中, 加入1%正常兔血清1.5 ml, 56℃灭活30min, 加入未致敏的绵羊红细胞2 ml, 4℃过夜。

2.5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的操作步骤

取处理后的待检血清作倍比稀释, 于96孔“V”型反应板中每孔加入上述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50µl, 然后加入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悬液50µl, 37℃作用2 h以上, 观察结果。以1∶64的稀释度出现50%凝集者判为阳性。同时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与兰州兽医研究所弓形虫IHA检测试剂盒作平行试验。

2.6 判定标准

红细胞呈膜状均匀沉于孔底, 中央无沉点或沉点小如针尖, 判为“++++”。

红细胞虽呈膜状沉着, 但颗粒较粗, 中央沉点较大, 判为“+++”。

红细胞部分呈膜状沉着, 周围有凝集团点, 中央沉点大, 判为“++”。

红细胞沉集于中心, 周围有少量颗粒状沉着物, 判为“+”。

红细胞沉集于中心, 周围无沉着物, 分界清楚, 判为“-”。

结果判定以出现“++”孔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 定为本间接血凝试验的凝集效价。小于或等于1∶16判为阴性;1∶32判为可凝;等于或大于1∶64判为阳性。

3 结果

3.1 猪肉弓形虫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

用建立的IHA检测猪临床样品29份及屠宰点猪血清样品20份、急性感染鼠血清样品30份、慢性感染鼠血清样品10份共89份, 检测结果见表1。对49份猪血清样品用DT、IHA、IHAKit作平行检测, 结果见表2和表3。

以DT试验作为标准, IHA敏感性及特异性如下:

4 讨论

本试验检测30只弓形虫急性感染鼠血清, 结果只检测出4例阳性;检测10只慢性感染鼠, 检测出9只为阳性。检测结果说明IHA法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还缺乏敏感性。Wilson M等 (1987) 应用ELISA、IHA、IFA三种试剂盒, 对100份血清样品检测后认为, IHA对急性感染早期血清缺乏敏感性[1], 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罗新萍等 (1998) 应用ELISA和IHA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 本试验所测的特异性抗体高峰值出现在感染过程的稍后期, 不能用作弓形虫病的先天性感染检查[2]。

本试验应用DT试验、IHA Kit与建立的IHA方法平行检测49份猪血清样品, DT检测出10份阳性样品, DT检测出的10份阳性样品中, IHA Kit检出8份阳性样品, 本实验室建立的IHA方法检出7份阳性。DT检测出的39份阴性样品中IHA Kit全部检测为阴性, 本室建立的IHA方法检出1份阳性、38份为阴性。同DT试验比较, IHA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6.92%、97.5%、91.85%和0.744。结果表明IHA法敏感性相对较低, 但与DT试验相比, IHA法的特异性和符合率都比较高。IHA方法也是国内外各实验室弓形虫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与DT的诊断符合率为80%左右。

IHA虽然敏感性相对较低, 有时易发生非特异性凝集。但间接血凝试验是一种微量、快速、特异、廉价的血清学方法, 可以快速的筛选出大量的阴性样品, 宜作为辅助诊断和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1]Wilson M.et al.1987.Compare three methords for detecting Toxoplasma gondii.J Clin Microbiol25 (12) :2049

[2]罗新萍, 罗新华, 黄美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比较.新乡医学院学报, 1998, 15 (1) :59-61

猪弓形虫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虫株与病原体

弓形虫地方株由吉林省长春市某猪场收集, 本研究所保存;体重20g左右的小白鼠购自长春生物制品厂实验动物中心;微小隐孢子虫、贾第虫、旋毛虫和球虫本实验室保存。

1.1.2 主要试剂

TaqDNA聚合酶、4种dNTP混合物 (2.5Mm) 、分子量Marker购于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NCBI上弓形虫MIC3的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 扩增长度为1080bp, 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其序列为:

1.2.2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反应总体积PCR为50μL体系:

10×PCR缓冲液:5μL;dNTPs:4μL;TaqDNA聚合酶:1μL;上游引物:2μL;下游引物:2μL;模板:10μL;灭菌双馏水:26μL。

PCR扩增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 55℃复性30s, 72℃延伸30s, 35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10min。

1.2.3 PCR产物的鉴定

取5μL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含0.5mg/mL溴化乙锭) 后, 于紫外检测仪观察, 有1080bp条带者判为阳性。

1.2.4 模板的制备

虫体的收集与消化:将收集保存于液氮罐中的弓形虫速殖子复苏, 接种小鼠腹腔, 3~4d后处死, 用无菌生理盐水洗腹腔, 收集腹腔液, 离心弃上清, 镜检后将虫体用消化液 (0.1mol/LpH值8.0Tris-HCl, 1%SDS, 0.1mol/LNaCl, 10mol/LEDTA) 在放于65℃水浴锅内裂解2h[3], 10000r/min离心5mim, 吸上清, 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 (25:24:1) 混匀, 5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加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 (25:24:1) 再抽提一次, 轻微颠倒混匀, 作用5min, 5000r/min离心10min, 吸上清, 加2倍体积无水乙醇, 0.1倍体积3mol/LNaCl于﹣20℃沉淀30min, 10000r/min离心10min, 沉淀用无水乙醇洗一次, 自然干, 用20μL双蒸馏水溶解, ﹣20℃保存待用。

1.2.6 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测定

分别用微小隐孢子虫、球虫、贾第虫和旋毛虫阳性病料提取DNA, 做为对照, 无菌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对照, 弓形虫阳性模板作为阳性对照, 同样条件下进行PCR反应。

1.2.7 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测定

采用SDS碱裂碱法提取虫体基因组DNA[4]。将提纯的弓形虫模板用超纯水分别稀释成每1μL模板所对应的虫体个数为:105, 104, 103, 102、10和100。然后同样条件下进行PCR检测。

2 结果

(1) 弓形虫速殖子在小白鼠的腹腔内接种后, 注意观察发病情况, 如有皮毛松竖、不活泼、弓背、闭目、腹部膨大、颤动、易惊觉或呼吸急迫等病状, 即应解剖, 取腹水作组织涂片, 观察游离的滋养体和包囊。

(2) PCR扩增结果:将含有虫体的小白鼠腹水用来提取模板, 进行PCR扩增反应,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可扩增出一条大小为1080左右大小bp的条带 (图1) 。

(3) PCR检测特异性实验:以微小隐孢子虫、球虫、贾第虫、旋毛虫和球虫阳性DNA为模板的PCR产物,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均未见有特异性条带 (图2) , 说明引物特异性高, 适合于弓形虫MIC3的特异性扩增。

(4) PCR检测敏感性试验:将每1μL模板所对应的虫体个数为:105, 104, 103, 102、10和100进行PCR扩增, 所得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其中105, 104和103个速殖子的DNA扩增的条带较亮, 而, 102和10个速殖子的DNA扩增的条带较暗, 1个速殖子的DNA未扩增出目的条带。由实验结果得出, 该PCR检测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10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 (图3) 。

3 临床样品检测

对吉林省20个猪场的200份血样进行PCR检测, 在20个猪场中有阳性猪场为4个, 平均检出阳性率为20%。临床采集8份可疑病例的腹水和血清, 分别用来做弓形虫MIC3的PCR检测和间接血凝检测, 同一个样品的PCR扩增结果为阳性, 其对应的间接血凝结果也为阳性, 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吻合。本实验也用鸡、猫、狗的抗凝血提取DNA作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均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根据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于弓形虫DNA扩增。将弓形虫DNA稀释到一个虫体的量结果还是阳性, 表明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用微小隐孢子虫、球虫、贾第虫、旋毛虫和球虫DNA做为对照, 无菌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对照, 同样条件下进行PCR反应, 其结果均为阴性, 表明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经过PCR反应, 最终扩增片段为1080bp, 适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区分。因而此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是分布于虫体前端棒状体周围的微线体所分泌的粘附因子, 与虫体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和结合有关, 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MIC3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微线体蛋白, 由于MIC3在弓形虫的速殖子、缓殖子和子孢子期都能表达, 这在弓形虫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关于编码弓形虫全长MIC3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克隆编码全长MIC3的基因, 然后进行原核表达, 并对表达产物的进行免疫试验。也为今后的弓形虫基因重组疫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科研, 苑淑贤, 李琳, 等.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概况及前景[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1, 2.

[2]李观娣.弓形虫免疫[J].中国兽医科技, 1986, 8.

[3]李健, 杨秀珍, 梁东春, 等.检测弓形虫PCR-ELISA方法的建立[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6, 2.

弓形虫的防控 篇3

1 病原

刚地弓形虫的生长和发育是在两个宿主体内完成的, 在体外无法生长发育, 一个是终末宿主猫科动物, 在其体内进行球虫型发育;一是又称裂体生殖, 该发育过程是通过猫科动物在环境或食物中食入包囊或卵囊后, 消化将囊膜溶解, 子孢子、速殖子侵入猫体小肠上皮细胞, 在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二是有性繁殖, 猫科动物体内无性繁殖多代之后, 有裂殖子可以发育成为配子, 不同大小的配子可以受精结合后形成合子以及卵囊, 随着猫粪排出体外, 当犬通过消化道感染感染该卵囊后在体内无性繁殖, 但是不排出感染性的卵囊。

2 传播途径

2.1 垂直传播

胎儿通过母体先天获得性感染弓形虫, 该虫体可以突破保护屏障, 使胎儿在子宫内部感染, 感染胎儿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死亡, 顺利产出的胎儿多带有畸形, 同时怀孕母体还容易出现多种临床并发症, 人类感染率的逐渐升高, 使得该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

2.2 经消化道传播

通过带弓形虫的肉、乳、蛋传播这些食品如果不煮熟, 其中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未被有效彻底杀灭, 人和动物食用它们后就有可能发生感染弓形虫。通过接触猫粪传播感染弓形虫病的猫粪便中有大量弓形虫卵囊, 其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 一般可存活个月, 如果它们污染了水源、食物和环境, 当人和其他动物与这些污染弓形虫的环顾接触, 或食入这些污染的水和食物, 引起经口腔等途径感染弓形虫[3]。

2.3 经呼吸道传播

动物之间一般不会发生接触感染, 易感动物都需要食入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乳汁等分泌物感染, 但是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带虫动物感染, 尤其是猫、狗、兔接触过密, 当环境中存在猫粪便中排出的卵囊, 卵囊通过空气吸入呼吸道或在破损的皮肤黏膜上进入体内, 引起感染。

2.4 经血液传播

动物之间、人之间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供血者的血液中带虫, 受血者可感染, 也可能出现急性弓形虫病。

3 临床检测

3.1 病原学检测

对患病动物的检测, 主要采取染色镜检初筛, 对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采血, 进行血涂片, 带自然干燥后使用甲醇固定后选择姬姆萨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镜像下出现稀疏的滋养体, 在细胞内出现一端顿圆、一端稍尖, 呈弓形或香蕉形, 滋养体包浆蓝染, 核内深染紫红色, 一个视野里单个或双个出现[4]。

3.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可以选择间接血凝试验, 成本低、可操作性高。

准备材料: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简易试剂盒, 含有弓形虫致敏红细胞、稀释液和标准阴阳性血清。被检血清:使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疑似患病动物血液, 分离血清。其他:移液枪、V型血凝板等方法: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方法。

判断标准:大于1∶64判断为阳性;小于1∶32判断为阴性, 1∶32则为可疑, 需重复试验[5]。

4 综合控制

该病全球感染率较高, 危害严重, 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病发原因复杂, 易感动物广泛, 早期使用克林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但在高发地区多选择免疫。

5 总结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许多畜禽, 如猪、牛、猫、犬、羊、马、骆驼、兔、鸡、鸭等都可以感染弓形虫且出现病症, 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6]。

摘要: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 造成宠物, 尤其是猫、狗等小家畜临床上出现全身性症状的烈性人畜共患病, 以妇女、儿童易感, 本文从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防治对该病进行阐述, 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防控

参考文献

[1]王英琳.关于一起猪弓形虫病的治疗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 2014, (3) .

[2]王旭.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湖北畜牧兽医, 2013, (11) .

[3]李论.浅议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 2013, (12) .

[4]杨金兵.猪弓形虫病的诊治经验[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 (3) .

[5]赵志敏.猪弓形虫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9) .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篇4

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 全球分布, 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由于弓形虫生活史复杂, 传播途径多样, 对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尚未有理想的药物。因此, 弓形虫病疫苗的研究对于防治弓形虫有重要意义。研制安全、有效、廉价的弓形虫疫苗是最好的防治措施。

1 弓形虫全虫疫苗

1.1 死疫苗

病原体弓形虫死疫苗是经甲醛致死的虫体或全虫裂解物制备而成, 免疫接种结果表明, 抗原效果差, 免疫剂量大, 抗感染能力弱, 免疫期短[4]。死疫苗免疫接种比较安全, 但其抗感染能力弱, 用量较大, 免疫原性差, 对人和畜禽无太大的使用价值。

1.2 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和弱毒弓形虫是指经紫外线、放射线及化学试剂处理后其毒力降低, 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 接种后虫体保持一定活力, 能激发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减毒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s-4、T-263、S48。研究表明, 对接种Ts-4疫苗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性[5], T-263抑制猫排弓形虫卵囊[6], S48接种绵羊可引起流产[7]。实践表明, 减毒疫苗可以做到一次接种可达到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 全方位调动机体免疫, 不使用佐剂, 不影响肉类品质, 抗弓形虫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此类疫苗经突变可恢复毒力, 对接种动物存在潜在发病的危险和传播疾病的重大隐患。因此, 弓形虫减毒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研究意义不大, 前景不容乐观。

2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病原微生物 (弓形虫) 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原核细胞 (受菌体) (如大肠杆菌埃希菌) 或真核细胞, 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 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 加入佐剂即制成弓形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常分为复合多价疫苗和单价疫苗[8]。

弓形虫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基因有P22 (SAG2) 、P23、P28、P30 (SAG2) 等。

2.1 单价疫苗

Makionka等将P30基因重组与3种不同的质粒载体导入大肠埃希菌, 收集SAG1抗原, 用此重组抗原免疫小鼠, 能激活巨噬细胞杀伤弓形虫活性[4]。Lunden (1993年) 等用r SAG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分泌IFN-, 感染小鼠存活率明显提高[9]。陈晓松等 (1994年) [10], 严廷生等 (1997年) [11]纯化重组SAG1也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

2.2 复合多价疫苗

由于弓形虫生活史复杂, 宿主几乎包括所有温血动物, 抗原成分多, 各种抗原在体内诱导免疫反应的场所不同, 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单价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不好。发展多种抗原组合, 针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复合多价疫苗, 可克服单价疫苗的不足。

Lunden等 (2000年) [12]古钦民等 (2002年) [13]将弓形虫P22、P30抗原制成免疫刺激复合物 (ISCOMS) , 免疫山羊和绵羊等均能产生高滴度抗体, 免疫活性较强。陈海峰等 (2001年) [14]将P30抗原与棒状体蛋白ROP2重组拼接表达载体, 在体外表达, 结果表明其免疫活性较强。杨培梁等[15]截取P30、GRA2、ROP2抗原基因与霍乱毒素中的B、T淋巴细胞进行重组, 构建多表位抗原, 成功地构建多表位动物载体。

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安全性好, 不易产生免疫应激, 能调动机体形成全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增强机体免疫力。不足之处为, 此类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昂贵, 免疫原不易制, 免疫原性差, 从而限制此类疫苗的推广。目前未见有此类疫苗在人体疾病中使用的报道和市场销售, 但却是今后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

3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脱氧核糖核酸 (DNA) 疫苗和核糖核酸 (RNA) 疫苗, 经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基本原理是将编码抗原的基因插入载体质粒中形成质粒重组, 通过直接肌肉注射, 或者用基因枪注入, 接种机体, 达到抗感染目的[4]。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新疫苗。目前, 核酸疫苗技术在疟疾虫病、利什曼原虫试验, 结果显示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在起步阶段。Augus等 (1996年) [16]创建P30的重组表达质粒p CMVtoxo, 接种BALB/c小鼠的皮内及肌肉组织两种免疫方法, 均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力。Nielsen等 (1999) [17]构件成plt PASAGA质粒, 能使80%~100%的小鼠获得弓形虫RH株的致死性攻击的保护力。

核酸疫苗在弓形虫疾病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核酸疫苗的基因片段的有效性分子还不清楚, 外源基因导入宿主机体是否会出现基因突变等影响, 这些是核酸疫苗在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4 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的原理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已有的病毒毒株或细菌疫苗株基因组或其质粒, 使其高效表达, 但不影响受体病毒或菌株的存活和繁殖。动物接种这种活载体疫苗以后, 不仅对原病毒或细菌有免疫作用, 还对导入基因片段相关疾病产生免疫力[8]。

杨秋林等 (2002年) [18]将弓形虫的P30基因和ROP1分别导入乳酸球菌进行表达, 对小鼠进行弓形虫攻击感染具有明显抵抗力。李文珠等[19]、Wang等[20]高红刚等[21]均证明活载体疫苗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在刺激保护性免疫反应好于DNA疫苗,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 小结

猪弓形虫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0例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弓形虫脑病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9~55岁, 平均42岁。HIV抗体均为阳性, CD4<50个/微升。分为实验组血清Ig G阳性, 脑脊液Ig G阳性, 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 对照组血清Ig M阳性, 脑脊液Ig M阳性, 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均以持续性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收治入院。

1.2临床表现:实验组头痛7例, 发热7例, 呕吐5例, 意识障碍6例;对照组头痛8例, 发热7例, 呕吐3例, 意识障碍7例。

1.3颅脑扫描:头颅CT平扫, 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 范围从颅顶至听眶线, 1螺距, 10 mm层厚, 使用100 m L 300 mg/m L的碘海醇为增强剂, 推注时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 注意控制好推注速度为3 m L/s。

1.4材料:阿奇霉素, 泰特, 诺百力, 甘露醇, 地塞米松。

1.5治疗及观察: (1) 患者入院后给予AIDS护理常规, 安排专职人员一级护理, 同步进行心电监护, 鼻饲, 吸氧等各项监护支持, 完善各项检查, 尤其是血、脑脊液弓形虫抗体以及抗酸杆菌培养, 肝炎病毒系列检查, 以及肿瘤标志物肿瘤脱落细胞检查等, 以明确诊断。 (2) 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诊断性治疗弓形虫感染。 (3) 泰特2支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诺百力2支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进行保肝治疗。 (4) 甘露醇125 m L, 每6 h一次, 加压静脉滴注以降颅内压, 同时给与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以减轻脑水肿。全过程辅以支持治疗并根据实时症状予以对症处理。1个月后观察患者表现并复查头颅CT。

2结果

治疗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50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 头颅CT均表现为颅内右侧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 大小不一, 边缘不规则, 病变范围越大占位周围水肿越明显。治疗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头痛疗效比分别为0.08、0.20, 发热疗效比分别为0.04、0.20, 呕吐疗效比分别为0.04、0.16, 意识障碍疗效比分别为0.08、0.16, 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14、0.017、0.032、0.044 (P<0.05) ,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CT表现现实占位病变完全吸收分别为32%、64%, 明显吸收分别为44%、28%, 部分吸收分别为24%、8%。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21、0.033、0.017 (P<0.05) ,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表示血清Ig G阳性的艾滋病患者仍提示抗弓形虫感染, 需治疗, 观察治疗后脑部占位缩小。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艾滋病人合并感染弓形虫脑病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进展性致死性病变, 临床表现主要与病灶部位的大小及其所致炎性反应引起水肿的强弱有关, 病灶部位越大, 炎性反应水肿越严重临床表现越重, 反之则越轻。弓形虫脑病最易发生于CD4<100个/微升的患者[2], 尤其是CD4<50个/微升的患者。它是引起艾滋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弓形虫生活史比较复杂, 五种不同的形态构成了弓形虫的整个生活史, 包括滋养体 (速殖子) 、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3]。人感染弓形虫多由于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滋养体的食物所致, 也可经皮肤、黏膜损伤处或经输血、器官移植而感染。当机体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 (如艾滋病患者) 时, 在机体内感染的弓形虫就会复燃, 虫体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繁殖, 100个弓形虫原虫能够在6 h内增殖至10万个原虫, 对被寄生的细胞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弓形虫在哺乳动物或人体细胞内通过无性繁殖迅速产生大量的速殖体, 能够引起细胞变性和坏死, 进一步导致坏死部分周围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可表现为炎性细胞和水肿的广泛浸润。弓形虫常侵犯大脑、胎盘、眼和淋巴结等组织和器官。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细胞内的弓形体包囊活化可以引起脑部组织的活动性感染, 其中以引起脑炎最为常见[4]。

影像检查是检出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研究表明在所有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病变中, 弓形虫脑病是最有可能明确诊断的病变[5]。弓形虫在颅内的感染病灶大多集中于顶叶、枕叶、颞叶及额叶, 增强扫描后的病灶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环状、片状和团状。从CT表现上看虽然弓形虫脑病没有具体的特异性, 但是还是能够发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对诊断弓形虫脑病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和CT表现差异明显, 其中对照组1例死亡可能是因为救治期间并发了其他的合并症。由于弓形虫脑病的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非特异性, 现在还没有找到较好的病原学方法来进行诊断, 对于血清学标志物Ig G阳性的患者, 当CT检查颅内表现为多发或局限性低密度影, 尤其是较广泛的占位性病变时, 结合病史应充分考虑到感染弓形虫脑病的可能性, 尽早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建议, 以便临床医师尽快做出临床诊断,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避免耽误患者的救治机会。

参考文献

[1]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26-727.

[2]叶鹏, 张林.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3) :193.

[3]刘转转, 王海龙, 殷国荣, 等.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 15 (4) :334-337.

[4]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26-727.

川北地区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调查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于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妊娠妇女2065例, 年龄18~37岁。

1.2 仪器及试剂

全自动酶标仪为美国宝特ELX-800型, 血清学检测用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现代高达生物制品公司。

1.3 检测方法

采集妊娠妇女空腹静脉血2mL, 离心后取血清置-20℃低温冰箱存放,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中抗体IgM,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然后用全自动酶标仪定性判断反应结果, 样品OD≥3.0判为IgM抗体阳性。按表1内容进行询问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妊娠妇女抗体IgM阳性率

在2065例妊娠妇女中IgM阳性人数为101例, 阳性率为4.87% (101/2065) 。

2.2 城乡差异

本次调查的妊娠妇中来自市区和城镇的有1258人, 来自农村的有807人, 阳性率分别为4.13% (52/1258) 和6.07% (49/807) 。妊娠妇女弓形虫的感染农村高于城市 (P<0.05) 。

2.3 年龄差异

在2065例妊娠妇女中, 年龄最小的18岁, 最高的37岁。按18~22岁、23~27岁、28~32岁、33~37岁分为四个年龄段, 进行统计比较, 18~22岁年龄段IgM的阳性率为4.52% (27/587) ;23~27岁年龄段阳性率为4.76% (29/610) ;28~32岁年龄段阳性率为5.18% (25/483) ;33~37岁年龄段阳性率为5.19% (20/385) 。结果显示:4个年龄组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经统计学处理4个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并不显著 (P>0.05) 。

2.4 职业差异

以动物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有关职业作为实验组, 相关动物包括鸡、鸭、鱼、猪、牛、羊, 其它职业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以上职业相关人数769人, IgM阳性人数为62人, 感染率为8.06% (62/769) , 其它职业人数1296人, 39人阳性, 阳性率为3.01% (39/1296) 。统计学处理两组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 。

2.5 宠物饲养习惯差异

以城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家有猫、狗宠物者作为实验组, 无宠物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367人, 30人为阳性, 阳性率为8.17% (30/367) ;对照组891人, 22人为阳性, 阳性率为2.47% (22/891) 。实验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3 讨论

弓形虫病是一种流行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可寄生于除红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内, 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弓形虫, 感染率在0.5%~45%, 欧洲国家感染率最高[2]。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 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多在10%以下[1]。人群感染弓形虫后常呈隐性感染状态, 在初孕妇女及妊娠前3个月内的急性感染, 可通过垂直感染的方式致胎儿感染, 可造成流产、早产、畸形或死胎[3,4,5]。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是一种常用的弓形虫免疫学检测方法, 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有IgM和IgG。IgM抗体是弓形虫近期感染和活动性感染的标志物, IgG抗体阳性提示曾经感染弓形虫现已经产生特异性抗体, 但IgG抗体阳性孕妇异常妊娠发生率与阴性者没有显著性差异[6]。IgM抗体检测在弓形虫的实验诊断及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7]。

本地区妊娠妇女弓形虫IgM阳性率为4.87%, 低于广东省的7.4%, 高于成都市的4.21%[8]。与成都市相比较, 可能与调查对象的居住地和职业构成的不同有关。询问调查结果也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IgM阳性率分别为4.13%和6.07%, 妊娠妇女弓形虫的感染农村高于城市 (P<0.05) 。在弓形虫的易感因素调查中, 除城乡差异外,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有关职业和有饲养宠物者, 感染率高达8.06%和8.17%, 经统计学分析P<0.05和P<0.01, 提示在生活、劳动过程中与动物有密切接触者更易感染弓形虫。弓形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 但不同年龄段间阳性率差异并不显著 (P>0.05) 。

积极开展弓形虫病的流行和预防知识宣传, 对妊娠妇女进行孕前和孕期IgM监测, 并结合常规产前超声筛查[9], 及早诊断, 及时治疗[10], 对防止先天性弓形虫病儿童的出生, 提高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雍龙, 主编.人体寄生虫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71

[2]Lopez A, Dietz VJ, Wilson M, et al.Preventing congenital toxo-plasmosis[J].MMWR Recomm Rep, 2000, 49 (RR-2) :59-68.

[3]Newton ER.Diagnosis of perinatal TORCH infections[J].Clin Obstet G-Yneco, 1999, 42 (1) :591-600

[4]尚涛.产科科领域的弓形虫感染.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J].1995, 11 (3) :136~137

[5]何友雄, 吕元聪.TORCH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预防医学研究杂志, 1998;14 (1) :27

[6]王新英, 李伟, 黄瑛.防治孕妇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率的研究.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 (16) , 24-26

[7]邱珞琳.孕妇Toxo-IgM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3, 9:38

[8]孙荣国, 刘正乐, 王德成等.成都市孕妇及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5, 4 (2) :16

[9]李胜利, 主编.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6:121

猪弓形虫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十堰市城区3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抽取一~六年级小学生750人,其中6~8岁184人,9~11岁343人,12~14岁223人;男生390名,女生360名。

1.2 方法

1.2.1 血清学检测

每位受检者均抽取肘静脉血2 mL,4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半径5 cm),分离血清置-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试剂盒由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与结果判定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弓形虫IgG抗体阳性定为弓形虫感染。

1.2.2 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动物(宠物)的饲养(接触)史、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等。

1.2.3 资料处理及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弓形虫感染情况

在被调查的750名小学生中,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78人,阳性率为10.40%。见表1。

2.2 性别及年龄分布

男生与女生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51%(41/390),10.28%(37/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6~8,9~11,12~14岁3个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5%(15/184),11.08%(38/343)和11.21%(25/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

2.3 生活行为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

2.3.1 是否饲养宠物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率比较

调查的750名小学生中,饲养宠物学生与未饲养宠物学生感染率分别为16.24%(57/351)和5.26%(21/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2,P<0.01);饲养宠物男生与女生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7%和1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未饲养宠物男生与女生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8和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饲养宠物与未饲养宠物男、女生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3.2 个人行为与弓形虫感染

经常饭前、便后洗手与偶尔或从不洗手的学生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2%(38/431)和12.54%(40/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6,P>0.05);常喝生水与偶尔或从不喝生水者阳性率分别为13.51%(35/259)和8.76%(43/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6,P<0.05);喜食生食、半生食品和常食烧烤食品者与偶尔或从不食生食、半生食品和烧烤食品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4.73%(33/224)和8.56%(4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3,P<0.05)。

3 讨论

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2类。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母亲在孕期感染弓形虫,虫体经胎盘感染胎儿而引起的疾患;获得性弓形虫病是摄取了未熟的肉类或受卵囊污染的水及食物所致。免疫力正常的人对获得性弓形虫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多呈隐性感染。妇女妊娠时,促性腺激素孕酮及雌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了母体的自然杀伤细胞,同时CD4+和CD8+细胞比例降低,易感染弓形虫[4]。妇女在妊娠期感染了弓形虫,可直接传播给胎儿,使胎儿先天性感染,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5,6,7]。

调查结果显示,十堰市城区小学生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0.40%,略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感染率(4%~9%)[8],且弓形虫的感染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众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9,10,11]。在弓形虫病的流行因素中,猫、犬等宠物对人类弓形虫病的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陈昌源[12]调查显示,湖北地区家中养猫、犬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31.41%,不养猫、犬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10.72%。笔者的调查结果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表明弓形虫的感染同与猫、狗等宠物的密切接触相关。人群弓形虫的感染率随饮食习惯、个人卫生行为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而异。调查结果显示,饲养宠物明显增加了小学生感染弓形虫的机会,与动物密切接触、卫生意识差以及常喝生水、喜食生食或半生食品和常食烧烤食品等均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

因此,应大力开展卫生科普宣传,使学生认识到弓形虫病的危害性,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同时,加强对宠物的管理,防止宠物粪便污染水源、食品,接触宠物后要认真洗手,减少弓形虫感染的机会。

摘要: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十堰市城区小学生弓形虫IgG抗体,同时问卷调查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结果共检测城区小学生750名,检出弓形虫IgG抗体阳性78名,阳性率为10.40%;其中男生为10.51%,女生为1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宠物者阳性率为16.24%,未饲养宠物者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良好者与不良者之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与家庭饲养宠物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关键词:弓形虫病,感染,生活方式,学生,城市

参考文献

[1]NEWTON ER.Diagnosis of perinatal TORCH infections.Clin Obstet Gynecol,1999,42(1):59.

[2]马杏宝,蔡黎,张宝秀,等.上海市不同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10):483-486.

[3]杨爱景.妊娠期妇女检测弓形虫感染的临床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34-1435.

[4]王春莉,刘建虎.弓形虫感染免疫研究近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19(3):121-123.

[5]郑林儿,范骏.自然流产与TORCH感染相关性分析.检验医学,2005,20(2):115-116.

[6]JEFFERY L,JONES,KRUSZON-MORAN D,et al.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us in the United State,1999-2000.Emer Infec Dis,2003,9(11):1371-1374.

[7]崔黎明,宗珊,李淑红,等.不良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感染的调查分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5):382-383.

[8]赵树馨.不可忽视弓形虫病的危害.中华医学杂志,1991,71(3):121.

[9]申丽洁,李伟.大理学院新生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30-931.

[10]欧阳琳,李革.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8-119.

[11]朱名胜,耿家荣,宋明华,等.十堰市519名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64.

【猪弓形虫】推荐阅读:

弓形虫病防治09-12

犬弓形体病06-13

仔猪弓形虫病诊治06-13

上一篇:服务产业下一篇:母猪产后无乳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