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防治

2024-09-12

弓形虫病防治(共12篇)

弓形虫病防治 篇1

近年来, 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 犬的弓形虫非常常见。 弓形虫病不但对宠物危害多多, 而且是小动物主要传染给人类的疾病。

弓形虫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 (40 多种) 共患的寄生原虫病, 是一种能引起人和多种温血脊椎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 虫体寄生于宿主的多种有核细胞中, 对宿主造成伤害。

1 流行特点

弓形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 在终末宿主猫及猫科动物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球虫形发育; 在中间宿主人和其他脊柱动物的有核细胞内进行肠外期发育, 本病主要危害中间宿主。

各种动物感染弓形虫后都是弓形虫病主要的传染源, 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血液、 肉、 乳汁、 内脏、 分泌液, 以及流产胎儿和羊水中均有大量弓形虫的存在, 猫粪便中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食具, 是人、 畜感染的另一重要来源。 一般情况下经口感染, 滋养还可以通过黏膜、 皮肤侵入中间宿主体。 怀孕动物和人体内的弓形虫可以通过胎盘将其体内虫体带给胎儿。

2 临床症状

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幼年犬和青年犬感染较普遍而且症状较严重, 成年犬也有致死病例。 症状类似犬瘟热、 犬传染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发热、 咳嗽、 厌食、 精神萎靡、 虚弱, 眼和鼻有分泌物, 黏膜苍白, 呼吸困难, 甚至发生剧烈的出血腹泻。 少数病犬有剧烈呕吐, 随后出现麻痹和其他神经症状。 怀孕母犬发生流产或早产, 所产仔犬往往出现排稀便、 呼吸困难和运动失调等症状, 血液检查;急性期, 红、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或者减少。 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 但没有出血倾向。

3 实验室检查

仅依靠症状很容易与犬瘟热特别是神经型犬瘟热相混淆。 因此, 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临床症状等综合判定后, 还必须以检出病原体或证实血清中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4 治疗

对急性感染病例, 可用磺胺嘧啶, 每千克体重用70mg, 或甲氧苄氨嘧啶, 每千克体重用14mg, 每天两次口服, 连用3~4d。 由于磺胺嘧啶溶解度较低, 较易在尿中析出结晶, 内服时应配合等量碳酸氢钠, 并增加饮水。此外, 可应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酰氨苯砜。

5 防治

( 1) 注意饮食卫生, 肉类要充分煮熟, 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 2) 狗要养在家里, 喂熟食或成品狗粮, 不让其在外捕食。 因为狗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者鸟类, 或者吃了污染狗粪的食物。

( 3) 要注意日常卫生, 每天清除狗的粪便, 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

(4) 孕妇期间要避免接触狗的粪便。

弓形虫病防治 篇2

第78期

丁青县协雄乡中心小学

2017年6月28日

我校开展包虫病预防知识观看视频活动

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包虫病防治要点视频播放组织师生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要求。6月28日早上,协雄乡中心小学德育处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包虫病预防知识视频学习防范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防治包虫病,有效控制包虫病流行和发生,减轻包虫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我校对学生进行一次防包虫病的知识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各班主任结合包虫病防治要点视频,讲解了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教育引导学生不玩狗,不喝生水,不吃凉拌菜,吃熟食等,从而有效预防包虫病。

通过讲解与播放视频相结合,让学生认识了包虫病的危害,掌握了预防包虫病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养成。

撰稿人:益西曲措 审稿人:衡涛

鸡寄生虫病的防治 篇3

2.鸡绦虫。这种虫一般都寄生在鸡的小肠里,是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大的长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5~3厘米,头节上有吸盘和钩子,刺附在鸡肠上。鸡得了这种病,瘦弱、贫血,严重时死亡。治疗方法是:给鸡吃“杀绦灵”,用量可以根据鸡的病情来定。如用槟榔煎汁给鸡喝,效果也较好。

3.鸡羽虱。常见的有鸡大体虱、羽干虱和头虱。大体虱长3~4毫米,大都寄生在鸡的肛门下面,胸、背、翅膀下面也有。头虱长约2.5毫米,寄生在鸡的头部和颈部。羽干虱长1.7~2毫米,寄生在鸡翅膀上。这几种鸡虱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下蛋都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在鸡身上并轻轻地揉搓,使药液分布均匀,就能把鸡虱杀死。过10天再按此方法治1次。用神奇药笔捣碎撒在鸡窝,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弓形虫病的防治 篇4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几乎所有哺乳类动物和一些禽类均可作为弓形虫的储存宿主, 其在流行病学上所起作用不同, 以猫的重要性最大, 其次为猪、羊、狗、鼠等。急性期病人的尿、粪、唾液和痰内弓形虫, 因其不能在外界久存, 故除孕妇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外,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甚小。

1.2 遗传途径

(1) 先天性弓形虫病系通过胎盘传染, 孕妇在妊娠期初次受染, 无论为显性或陷性, 均可传染胎儿。但一般仅传染1次。 (2)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主要经口感染:食入被猫粪中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 或未煮熟的含有包囊和假包囊的肉、蛋或未消毒的奶等均可受染。猫、狗等痰和唾液中的弓形虫可通过逗玩、被舔等密切接触、经粘膜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尸解受伤亦可受染。此外, 尚可通过输血及器官移植传播。

1.3 易感人群

动物饲养员、屠宰厂工作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等较易感染。新感染的孕妇, 其胎儿感染率较高。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肿瘤、器官移植和艾滋病等患者易感染本病, 且多呈显性感染。

1.4 流行情况

本病分布遍及全球, 动物和人的感染均极普遍。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国内弓形虫在家畜中流行很普遍:血清阳性率以猫 (15.16%~73%) 为最高, 依次为猪、犬、羊、牛、马类等;至于人的感染情况, 据国内大多数地区的调查、估计血清阳性性率约为5%~15%, 平均8.5%, 远低于某些西方国家, 可能与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

2 免疫学检查

2.1 检测抗体

所用抗原主要有速殖子可溶性抗原 (胞质抗原) 和胞膜抗原。前者的抗体出现较早 (用染色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 、而后者的抗体出现较晚 (用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测)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检测可起互补作用而提高检出率。由于弓形虫在人体细胞内可长期存在, 故检测抗体一般难以区别现症感染或以往感染, 可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以及其动力学变化加以判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⑴染色试验 (Sabin-Feldman DT) :检测Ig G抗体。感染后1~2周出现阳性, 3~5周抗体效价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可维持多年。抗体效价1∶阳性提示为隐性感染;1:256为活动性感染1∶1024为急性感染。其缺点为需要活虫进行操作。

⑵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 :检测Ig M和Ig G抗体。具灵敏、特异、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与DT基本一致。但如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阳性时, 可引起假阳性反应。血清抗体效价1∶64为既往感染, 余同DT。

⑶间接血凝试验 (IHA) :试验方法简便。与DT结果符合率高。但一般在病后一个月左右出现阳性。结果判断同I-FAT。重复性差和致敏红细胞不稳定与其缺点。

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可检查Ig M与Ig G抗体。并有灵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也可用于抗原鉴定。近年来在ELISA的基础上又创建、衍生了多种新的测定方法, 如金黄色葡萄菌A蛋白 (SPA) -ELIS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SPA取代酶标第二抗体进行ELISA检测 (PPA-ELISA) ;亲和素-生物素 (ABG) ELISA;凝胶扩散 (DIG) -ELISA;斑点 (DDT) -ELISA以及单克隆抗体 (Mc Ab) -ELISA等更灵敏、更特异的方法。

⑸放射免疫试验 (RIA) :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2.2 检测抗原

系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宿主细胞内的病原 (速殖子或包囊) 、在血清及体液中的代谢或裂解产物 (循环抗原) 。是早期诊断和确诊的可靠方法。国内外学者建立了Mc Ab-ELISA以及Mc Ab与多抗的夹心型ELISA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循环抗原, 其敏感度为能检出血清中0.4μg/m L的抗原。

2.3 皮内试验以受染小白鼠腹腔液或鸡胚液作抗原。常出现延迟性、结核菌素反应。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应用不多。

3 弓形虫感染的防治

3.1 注意饮食卫生, 肉类要充分煮熟, 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3.2 猫要养在家里, 喂熟食或成品猫粮, 不让它们在外捕食。

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 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

3.3 要注意日常卫生, 每天清除猫的粪便, 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

3.4 如果孕妇血清检查证明没有过弓形虫感染, 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已有过感染的则不必担心。

3.5 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

2006血吸虫病防治总结 篇5

工 作 总 结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而我乐秋学区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目前,由于受生物、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血防工作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6]169号)要求,以区中小学校要把血防知识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创建“五血吸虫病人”学校活动。为此,血防工作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现把过去一年中学校血防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领导机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血防工作落到实处。〈一〉、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教育课程领导组

组 长:张本昌(学区校长)副组长:颜世华(学区教导主任)成 员:学区所有教师

〈二〉、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教育课程专家组

组 长:颜世华(学区教导主任)副组长:张本昌 皇晋章

成 员:查政煜 字文贤 李高明

二、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指导作用,利用实物、镜像等教育教学加大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学区结合学区点多面广的实情,采取以乐秋小学为主阵地,在各小学铺开。通过与县血防站联系,组织学生观看血吸虫实物、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在感光上认识血吸虫,了解血吸虫病。

三、宣传、动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血防文件,实施课堂教学。

按照上级文件的有关要求,利用例会、学区教师会、年级组会议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血防要求,认真领会和落实县、乡、校制定的《血防计划》。通过学习,加强教师对血防课的进一步了解。

四、确定各年级各班任血防课课程的教师,为全面落实血防工作作好准备。

2005——2006学年各年级各班任血防课程的教师为各班主任。

五、开展血防为主题的讲座

2006年10月,在县血防站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次有全乡各学区领导组成的血防知识培训会。会上,先血防站、乡政府领导作了讲话不知要求,会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实物、图片。2006年11月份学区将组织各年级进行血防知识测验。计划在2006年4月份组织一次学生参加灭螺行动。计划在2006年3月出了一期以血防为主体的板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保障学生以健康的体质搞好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年中,乐秋学区的血防工作将紧紧围绕教学和“血防促学习”的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各级各部门的文件精神,培养健康、活泼、有活力的学生全体作为工作目标,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5—2006学年血吸虫病

防治

工 作 总 结

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篇6

一、病原体

小瓜虫常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小瓜虫成虫为球形,个体较大,长422微米、宽358微米,肉眼可见,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为长卵形,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成熟虫体内前端有一个“6”字形的漏斗状胞口,小瓜虫的食物大多由此进入。

二、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瓣上布满1毫米左右的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重症者鱼体头部、躯干、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好像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眼球混浊、发白,表皮发炎腐烂、局部坏死。鳃上大量寄生小瓜虫时,黏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鳃小片破坏。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摄食,成群聚集在池边或水面。水温15~25℃时易引起暴发性死亡,水温高于25℃时也会发生死亡,但一般不会形成胞囊,水温28℃以上幼虫易死亡。

三、诊断

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即提取病鱼体表白点制作成湿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若发现多个具有小瓜虫症状的虫体,即可确诊为小瓜虫病。

四、防治方法

1.放养鱼种前池塘必须彻底清淤消毒,用250~300毫克/升生石灰溶液全池泼洒。

2.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病鱼及时捞除。

3.引进或放养鱼种时,发现有小瓜虫寄生的可用9毫克/升硫酸铜溶液药浴30分钟。

4.用0.2毫克/升硝酸亚汞溶液遍泼全池。

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篇7

1 病原特点

弓形虫很小, 长约4~8微米, 宽约2~4微米, 样子像一张弓, 故又称弓形体。一端尖锐, 一端钝圆。细胞核为一团染色颗粒, 位于中心稍偏于钝圆部。这种虫体, 在急性发病期的肝脏、肺脏、脾脏和淋巴结中都可发现。用姬姆萨染色法染色, 细胞质呈浅蓝色, 细胞核呈紫红色网泡状, 核与尖端之间有颗粒。病猪耐过急性期后, 在脑、肌肉组织中, 上述形状的虫体就逐步消失, 而代之出现一种囊状的, 它的外面有一层薄膜, 里面有数十个原虫集聚在一起, 称之为囊体。它的大小为10~50微米。这种大多长期寄生在脑和肌肉中, 往往成为重要的传染来源。

2 流行特点

常发生于夏秋季节, 温暖潮湿的地区, 尤以3~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本病可以通过母猪胎盘感染, 引起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或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另外, 消化道感染, 呼吸道粘膜感染以及吸血昆虫机械性的传播。

3 临诊特征

本病临床症状与猪瘟、猪流感皆相类似。病初体温升高约40~42℃, 稽留7~10天, 食欲减少或废绝, 便秘。耳、唇及四肢下部或有淤血斑。呼吸快, 鼻镜干燥有鼻漏, 咳嗽, 呼吸困难, 口流白沫, 窒息死亡。

4 剖检病变

主要是肺高度水肿, 小叶间质增宽, 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 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 有的并发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 上有小点坏死。肝略肿胀, 呈灰红色, 散在有小点坏死;脾略肿胀呈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呈囊状肿胀。

5 实验室诊断

5.1 直接抹片

取剖检的肝、脾、肺和淋巴结等做成抹片, 用姬姆萨氏或瑞特氏液染色, 于油镜下发现月牙形或梭形的虫体, 核为红色, 细胞质为蓝色。

5.2 动物接种

以病猪血或肝、脾、脑组织制成1:10乳剂, 给小鼠腹腔注射0.2毫升, 观察20天, 小鼠的腹水或肝、脾、淋巴结中可发现大量虫体。病初高温时, 有时在血液中能够查到弓形虫。

5.3 血清学诊断

可用染色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酶联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6 防治

猪舍保持清洁, 不要养猫、注意灭鼠。防止和野生动物接触, 阻断猪粪及其排泄物对畜舍、饲料、饮水等污染。

流产胎儿及其一切排出物, 包括流产现场必须处置, 对死于本病的和可疑病尸严格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对曾发病的猪场, 在入夏季时注意观察猪的食欲、体温、粪便, 如有异常立即检查。如发现病猪隔离治疗, 治愈的病猪不能作种用, 并对猪群定期作血清学检查, 有计划地进行淘汰。在治疗方面, 以磺胺类药物的效果为好。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我们曾在出现弓形体病的两个大型猪场, 投与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嘧啶, 日剂量是100毫克/千克, 分二次服, 间隔12小时, 投药后3天, 猪群中症状消失。两种药物如混入饲料中给与其浓度为0.4~0.5%, 连服4~5日也可达到症状消失。

猪弓形虫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篇8

1 流行特点

各种畜禽及人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病。据统计世界上约有1/4的人血清中有抗体。欧洲人的感染源性也很大。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肠道、皮肤及胎盘等途经侵入。病畜禽和带虫畜禽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和排泄物是主要传染源, 乳、流产胎儿体内可分离出大量弓形虫。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25kg以下的猪发病率较高。50kg以上的猪抵抗力强, 多成隐性感染。本病的发生季节性不强,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在每年7~8月份高温、闷热、潮湿的暑天感染死亡率高。一般为散发, 在新疫区则呈急性发生流行。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3~25d, 病猪多成急性发作,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3℃, 稽留热7~10d。精神不振, 饮食欲减少或废绝, 粪干小而带有粘液, 断乳的小猪多有水样腹泻, 无恶臭。吃入卵囊的猪还排暗红色浇油状血便, 体表出现紫红色斑块。稍后呈现呼吸困难, 常成腹式呼吸, 有时咳嗽和呕吐, 鼻孔流出水样或粘液样鼻液。表淋巴结,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耳边、鼻盘、四肢下部及腹下部出现紫状出血或瘀血。最后极度呼吸困难, 全身震颤, 后期麻痹, 共济失调, 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孕猪往往发生流产或死胎。有的病猪耐过急剧期后, 症状逐渐减轻, 遗留症状较重咳嗽、呼吸困难、后驱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肺脏稍膨胀, 暗红色带有光泽, 间质增宽, 有针尖到板栗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切面流出带泡沫样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 充血、出血, 切面有坏死灶。肝脏肿大, 硬度增加, 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脏和脾脏亦有坏死灶和出血点。盲肠和结肠表面有少数散在的不规则的点状或块状溃疡。淋巴滤泡肿大或有坏死。胸、腹腔液增多, 渗出液浑浊, 呈淘米水样, 甚至呈血水样。

4 实验室检查

4.1 图片检查

可采取有明显病变的肺、肝、淋巴结等组织或胸、腹腔渗出液做图片检查, 图片标本自然干燥后, 用甲醛固定, 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后, 置显微镜油镜下检查, 可发现特征性的弓形虫速殖子及假囊。也可将受检材料接种于小鼠或豚鼠腹腔内, 进行分离培养。

4.2 血清学诊断

做间接血凝实验, 猪血清间接血凝凝集价达1:64时可判断为阳性, 1:256表示最近感染, 1:1024表示活动感染。通过实验发现, 猪感染弓形虫7~15d后, 间接血凝抗体滴度明显上升, 20~30d后达高峰, 最高可达1:2048, 以后逐渐下降, 但间接血凝阳性反应可持续半年以上。

5 防治措施

5.1 西药治疗

(1) 磺胺—6—甲氧嘧啶 (SMM) 、三甲氧嘧啶 (TMP) 、黄芪多糖各按每千克体重80mg、10mg、5mg的量, 混料饲喂, 每日1次, 连用4日。

(2) 磺胺甲氧吡嗪 (SMP2) , 三甲氧嘧啶 (TMP) , 各按每千克体重30mg、10mg的量, 混料饲喂, 每日1次, 连用3日。

(3) 12%的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 首次使用每头每次20ml, 肌肉注射。以后每头10ml, 每日1次连用4日。

以上3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其一。

5.2 中药治疗

处方:黄连10g, 地丁15g, 青蒿30g, 菖蒲12g, 苦参30g, 常山10g, 使君子10g, 贯众5g, 柴胡10g。

用法用量:中药加水1500ml, 煎取药液500ml, 平分两份, 每日2次, 早晚灌服或混料饲喂, 连用3日。

5.3 方解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9

1 发病情况

2008年6月10日, 我镇社学村委会的养猪户从苗猪市场购进12头断奶仔猪, 6月29日发病, 据畜主诉, 发病前天猪食欲很好, 第2d早上猪全部减食或不食, 尿呈红茶色, 且有异味, 畜主本人已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及抗菌素 (青、链、林可、庆大) 霉素治疗未见好转, 6月30日求医。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 精神萎顿, 减食或不食, 喜欢喝清水, 粪便干燥带有粘液, 个别下腹部, 股内侧背部出现瘀血斑, 尿呈红茶色, 行走后躯摇晃, 其中两头呼吸困难, 耳朵末端已出现紫色坏死, 后腿内侧有紫色斑点。

3 病理变化

30日下午死亡1头, 剖检所见, 全身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 胸腹腔液增多, 肺稍膨胀, 有针头至粟粒大的出血点及坏死灶, 切开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 肝脏肿大, 硬度增加, 有少许的坏死灶。

4 实验室诊断

涂片检查, 用病死猪的肺脏作涂片检查, 待染片标本自然干燥后, 甲醇固定姬姆萨液染色后, 显微镜下检查, 弓形虫速殖子呈半月形状, 一端较尖而另一端较钝圆长4~7μm, 宽2~4μm, 胞浆蓝色, 中央有一紫红色核。

5 治疗

6 月30日上午, 肌注复方磺胺-5氧嘧啶20mL/头;7月1日上午, 病猪体温稍下降, 肌注同上药物10mL/头, 另一侧肌注硫酸链毒素100万U加地塞米松15mg/头;7月2日, 病猪体温基本正常, 开始采食, 肌注先锋Ⅵ号0.5g加地塞米松15mg/头;7月3日, 检查病猪体温正常, 停止用药。

6 小结

浅谈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篇10

1 流行特点

1.1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生, 以商品

肉猪多发,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但以7、8、9月高温、闷热、潮湿的暑天多发。

1.2 感染途径多:

可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等垂直感染。通过采食被弓形虫包囊、卵囊污染的饮料、饮水或捕食患弓形虫病的鼠雀等感染。猪多为隐性感染, 应激可引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 粪便干带粘液, 伴随呼吸困难, 有犬坐姿势等, 病猪流鼻液, 腹式呼吸,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体表无毛区出现紫红色斑块和小出血点。育肥及保育猪濒死阶段可出现体温下降。怀孕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有的病猪耐过后会遗留咳嗽, 呼吸困难, 后躯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 有的呈现视网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慢性病猪变僵猪。

3 病理变化

肺稍肿胀间质增宽, 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 灰白色、切面湿润, 有粟粒大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肝脏肿大, 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脾有灰白色坏死灶和少量出血点, 盲肠和结肠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实大的凹陷的浅溃疡, 胃底出血斑点, 有片状或带状溃疡。

4 实验室诊断

4.1 显微镜观察

采集发病猪只血液, 涂片染色后镜检, 可见月牙型或香蕉型的弓形体。

4.2 血清学诊断

可采用间接血凝实验、PCR实验等进行检测。

5 防控措施

5.1 定期监测、计划淘汰。

5.2 病愈猪带毒, 不能留种用。

5.3 猪舍保洁, 定期消毒:

用3%烧碱、20%石灰水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用稀戊二醛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

5.4 场内禁养猫、狗、猪场灭鼠。

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附链康500 g/t料, 连用7 d。

6 治疗

发病严重者:金附链0.1 m L/kg与妙手大败毒0.1 m L/kg混合后肌注, 另侧用健福0.1 m L/kg肌注, 每天1次, 连用3 d。

猪场常见体外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篇11

关键词:体外寄生虫病;防治措施;猪场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65

最近几年来,因为猪场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猪场技术人员对猪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和控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例如:通过每天早上彻底打扫猪圈卫生,定期给猪圈消毒,保证猪的饮食卫生,猪病的及时治疗等方法有效的控制了猪体外寄生虫病在猪场的传播,从而提高了猪场的养殖效益,增加了猪场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1 猪场常见的体外寄生虫

1.1疥螨

疥螨是生活在猪的皮肤表层里的寄生虫,其长时间大量的寄生,可引起猪的过敏性疾病,或者皮肤病等,当猪身上寄生这些寄生虫时,猪的症状先表现在头部,这种疾病严重时,就会蔓延到全身。猪身上寄生了这种寄生虫后,会出现身体痒,站立多动,严重时皮肤就会出血,而出血的地方受到感染后,给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创造了条件,多种疾病接踵而来,还可能导致猪的身体出现组织增生等。

1.2血虱

血虱是一种靠吸食宿主血液为生的寄生虫,其一般寄生在猪的身体表面。有两种传播途径,即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是血虱直接从已感染的宿主身上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健康动物;间接传播是血虱通过食物和其他可以接触猪的物体进行传播。血虱的传播不分时间、地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何地方传播。所以防治血虱病的传染要及时到位,一旦感染了血虱,猪很快会表现出多种症状,如突然饮食量下降,慵懒不动,皮肤上有明显的叮咬斑点,有的能发现虫体等。

1.3蜱虫

蜱虫和血虱一样都通过吸血来危害宿主,但蜱虫是导致猪死亡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在吸血的同时也传播了许多种其他的疾病。只有少量的蜱虫出现在猪的身体上时,猪没有太多的病理变化,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蜱虫出现在猪的身体上时,猪就开始变的躁动不安,时常蹭痒,同时会发现猪身上有红点出现,并且增多,甚至这些红点还会流出分泌物。当大量蜱虫吸食猪血和传染多种的疾病后,猪就会出现贫血,表现出多病的症状,最后可能导致死亡。

2 寄生虫病的防治

2.1疥螨

杀死疥螨最直接有效的是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另外,视情况不同可选择不同药物,常选用安全低毒的农用杀虫剂,猪体感染严重时可以配置浓点的药物,配置浓度按使用上限;不严重时浓度低点,配置浓度按使用下限就可以了。但是,不论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安全使用,不能引起猪的药物中毒发生。

2.2血虱

当猪身上开始出现血虱时,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用手捉寄生虫,捉到后将其碾压死。也可以用水冲洗猪的身体把寄生虫从猪的身体上冲下来,然后进行消灭。或用杀虫药配置一定浓度的药水,喷在猪的身体上,直接杀死血虱,同样也要杀死生活在猪场里的血虱。

2.3蜱虫

蜱虫在刚入侵猪身体,情况不严重时,主要用杀虫药水直接杀死蜱虫;当有大量的寄生时,用药物熏杀。例如:使用敌敌畏,配置达到能杀死寄生虫的浓度后,把药物倒入盆中放在猪舍内,借助药物的挥发的气体可以熏死猪身上的寄生虫,也可以熏死猪周围的蜱虫;也可以点燃固体药物,通过燃烧的烟来熏死寄生虫。

要注意的是在以上药物防治时一定要遵循寄生虫的生活史安排用药频率和疗程,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不能对人畜造成毒害作用。

3 寄生虫病的猪场综合防治

3.1坚持自繁自养

尽量不从外场引进商品仔猪,如需引进则一定要按照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在确定猪只安全的情况下再混入本场。自己场里的种猪和商品猪也要按照要求实施驱虫保健,尤其在产房和保育舍的猪是防控重点。

3.2提高猪场的卫生

在猪场修建前,猪场的选址一定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必须满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好,干燥等条件,这样修成的猪场,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寄生虫的感染。要能够做到保持猪舍卫生良好和定期冲洗消毒等。

3.3饮食的管理

猪的饲料必须要营养健康,所饮的水也要干净卫生。饲养员在给猪添加饲料时,一定要观察猪槽里有没有杂物和其它生物。如有则必须处理掉,这样才能从饮食上杜绝寄生虫的传播。

3.4喷洒药物消毒

饲养和技术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的表现,对于猪的异常情况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选择喷洒不同的药物,从而控制寄生虫病的发,也可以杀死其他细菌和病毒。通过及时的消毒,不仅可杀死寄生虫,也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4结语

随着现代化养猪技术的应用,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寄生虫病也在发生着变化。要想保证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对于猪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控必然要列入日常饲养管理当中。不仅要适时驱虫,合理保健,加强饲养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把寄生虫所适宜的生存环境彻底进行改造,从而从源头上杜绝寄生虫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雯丽,李丽,王冰洁,等.牛(牦牛)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亚东璃眼蜱生活习性的观察[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140-2145.

[2]阎茂林,张科,刘永红,等.猪体表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2):168-169.

[3]唐继高,李洪曙,肖芳萍,等.人工草地放牧山羊寄生虫检测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7):78.

浅析夏季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篇12

1危害

弓形虫是一种可寄生于人畜身上的寄生虫,可对人体多种器官与组织产生破坏作用,并侵害人体神经系统[1]。若怀孕母体感染弓形虫病,弓形虫可经胎盘传染至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增加胎儿畸形与先天愚的可能性,甚至流产、死胎、早产。弓形虫病发生后,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体身体健康。

2临床表现

感染弓形虫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①症状较重的病猪体温可升高至42℃,稽留7~10d左右,然后出现减食、喜饮水、粪便干并带黏液,仔猪以水样腹泻为主,或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②呼吸困难,且呈短而快的节奏,严重时为犬坐式呼吸,伴随流鼻液、咳嗽症状;③鼻镜较干燥,被毛粗乱,结膜呈潮红状,部分患猪会呕吐,末期还可在下肢、鼻端、耳翼、股内侧、腹部等部位发现小出血点及紫红斑,最终卧地不起、无法呼吸、体温下降并死亡,且死亡时口流泡沫液体;④症状较轻的病猪仅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⑤一些病猪耐过后症状会减轻,但会遗留呼吸困难、咳嗽、后躯麻痹、痉挛等神经症状,或是出现视网膜炎、脉络膜炎,甚至失明,若是慢性病猪,生长会受影响,并可能发展为僵猪;⑥怀孕的母猪症状以高热、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等症状为主,而僵持数天后可能流产、产死胎或是弱仔,但分娩后多数母猪可自愈。需要注意弓形虫病的症状和流感、猪瘟、伪狂犬病等疾病的症状较相似,诊断与治疗时必须认真鉴别。

3感染途径

弓形虫病的感染途径较多,主要包括:病畜、带虫动物脏器、分泌物、尿、血液、乳汁、粪、渗出液[2]。猪吃了被污染的饲料与饮水后,经消化道感染。此外,皮肤、呼吸道黏膜、胎盘感染胎儿及昆虫等方式也是感染的途径[3]。若患病后未能治疗,虫体会进入到组织内并形成包囊,病猪会变成终身带虫者。

4防治措施

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养猪场,弓形虫经常存在,尤其是农村散养户的猪圈。为了预防弓形虫病的发生,应认真做好以下预防措施:①注重对养猪场、猪圈卫生条件的改善,并定期对猪的情况进行监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病情;②养猪场内不可养禽、猫,预防猫、禽粪便对猪食与饮水造成污染;③定期进行猪圈防鼠灭鼠活动,以免猪误食鼠或其他动物尸体;④不可用生肉汤水、厨房垃圾、屠宰物作为猪食,避免猪吃到带虫或患病动物体内的包囊或滋养体被感染;⑤病猪流产的胎儿、排泄物中往往包含滋养体,应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原则进行处理;⑥猪群发病时,应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测,必要时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查;对于检出携带病毒的病猪或隐性感染猪,应及时将其隔离,防止发生交叉感染;⑦定期使用1%来苏儿溶液或20%石灰水、30%烧碱液等消毒剂对病猪舍、污染的环境及饲养场地进行消毒,并注意保证饲料与饮水卫生;⑧氨磺类药物对弓形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抗生素无效。因此。可考虑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六甲氧散,或是给猪群喂服复抗片,每次剂量约为60~100mg/kg,每日1次,连续服用5d以上,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若猪群感染弓形虫病虫,可选择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①若为急性病例,可使用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6-甲氨嘧啶肌注,每次剂量为30~70mg/kg,1次/天,连续肌注3~5d,并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②若为轻症病例,可给予复合磺胺嘧啶钠肌注或口服治疗,每次15~25mg/kg,2次/d;还可应用长效磺胺配制成10%的溶液后行肌肉注射,每次60mg/kg,连续使用5d,效果较好。

5小结

夏季是猪弓形虫病的高发季节,养猪人员必须对该病有足够的了解,并注意做好猪弓形虫病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猪群的健康、安全,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李宗才,马丽艳,陈宗繁.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牧与兽医,2013,45(6):106.

[2]刘英,梁涛,李永辉,杨凯,张瑞君.弓形虫病的感染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1):83-84,86.

上一篇:建筑形式语言下一篇:中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