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血吸虫病防治

2024-09-18

绵羊血吸虫病防治(精选9篇)

绵羊血吸虫病防治 篇1

近两年沿松花江一带陆续出现放牧绵羊以消瘦、贫血等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病羊后期出现跟不上群、贫血严重、趴卧不起的症状,最后衰竭死亡。畜主用抗生素和中药抗病毒药物等各种方法治疗均无效果,后经用血虫一针净治疗,治愈率高达80% 以上,经鉴别诊断疑似感染东毕吸虫。下面笔者就绵羊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一介绍,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羊血吸虫分为日本分体吸虫和东毕属血吸虫。而日本分体吸虫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省区,发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东毕吸虫则主要分布于北方,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腹泻、水肿、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尾蚴可侵入人皮肤内引起皮炎。

1 临床症状

本病多为慢性发作,病羊初期精神状态尚可,但采食较慢,后跟不上群,观察见全身苍白,尤其以眼结膜和尾巴严重,最后病羊出现下颌及腹下水肿,腹围增大,消化不良,软便或下痢; 幼羊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当突然感染大量尾蚴后,病羊表现为体温升高似流感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有浆液性鼻液、下痢、消瘦等症状,常可造成大批死亡。母羊则出现不发情、不孕或流产的现象。

2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尸体明显消瘦、贫血、腹腔内常有大量腹水。在感染数千条以上虫体的病例中,羊肠系膜及大网膜均有明显的胶样浸润,更严重的可以波及到胃肠壁的浆膜层。小肠黏膜上可见出血点或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普遍表现为水肿。肝脏组织出现程度不同的结缔组织化。肝脏质地变硬,在肝脏表面可以见到灰白色网状组织的凹陷纹理,而使肝脏表面低洼不平,并且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结节。肝脏在初期多表现为肿大,后期多表现为萎缩、被膜增厚,呈灰白色。

3 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首先在时间上,北方一般是在每年的6—9月份发病率较高; 其次在放牧地点上,一般在沿江一带,草原的死水疱、水沟、苇塘、小溪等周边场地; 再次看饮水,如果羊群都是引用上述地点的水; 最后结合粪便检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综合诊断。由于血吸虫产卵较少,在感染较轻的情况下从粪便中不易发现虫卵,粪便检查时需要收集大量粪便采用粪便沉淀孵化法,根据粪中孵出的毛蚴进行生前诊断。同时还可以采用免疫学诊断法进行确诊。

4 防治措施

4. 1 预防措施

4. 1. 1做好驱虫计划北方地区一般在每年4—5月份和10—11月份定期驱虫,每年2次。驱虫药可以用口服吡喹酮,或肌肉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过7 d最好再用1次。如果有病羊出现要及时淘汰。

4. 1. 2做好粪肥处理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和制造沼气,既可增加肥效,又可杀灭虫卵,是切断虫卵的主要措施。

4. 1. 3安全放牧选择无螺水源,实行专塘用水,以杜绝尾蚴的感染。

4. 2 治疗措施

4. 2. 1严重病羊采用血虫净( 注射用三氮脒) 按每千克体重3 ~ 5 mg深部肌肉注射,一般一次即可奏效,重症可间隔48 h重复用药一次。同时需要补血进行辅助治疗,通常采用头孢牲血素进行肌肉注射,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上的用量注射即可,隔日1次,连用3次。卧地不起的病羊,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补液。

4. 2. 2具有临床症状的但发病较轻的病羊可采取补血2次、注射驱虫药物2次即可。常用的驱虫药物及用法如下:

1) 硝硫氰胺,按每千克体重4 mg配成2% ~ 3%水悬液,颈静脉注射。

2) 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30 ~ 50 mg,一次口服。

3) 敌百虫,绵羊按每千克体重70 ~ 100 mg,山羊按每千克体重50 ~ 70 mg,灌服。

4) 六氯对二甲苯 ( 血防846 ) ,按每千克体重200 ~ 300 mg剂量灌服。

绵羊血吸虫病防治 篇2

工 作 总 结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而我乐秋学区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目前,由于受生物、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血防工作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6]169号)要求,以区中小学校要把血防知识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创建“五血吸虫病人”学校活动。为此,血防工作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现把过去一年中学校血防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领导机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血防工作落到实处。〈一〉、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教育课程领导组

组 长:张本昌(学区校长)副组长:颜世华(学区教导主任)成 员:学区所有教师

〈二〉、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教育课程专家组

组 长:颜世华(学区教导主任)副组长:张本昌 皇晋章

成 员:查政煜 字文贤 李高明

二、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指导作用,利用实物、镜像等教育教学加大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学区结合学区点多面广的实情,采取以乐秋小学为主阵地,在各小学铺开。通过与县血防站联系,组织学生观看血吸虫实物、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在感光上认识血吸虫,了解血吸虫病。

三、宣传、动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血防文件,实施课堂教学。

按照上级文件的有关要求,利用例会、学区教师会、年级组会议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血防要求,认真领会和落实县、乡、校制定的《血防计划》。通过学习,加强教师对血防课的进一步了解。

四、确定各年级各班任血防课课程的教师,为全面落实血防工作作好准备。

2005——2006学年各年级各班任血防课程的教师为各班主任。

五、开展血防为主题的讲座

2006年10月,在县血防站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次有全乡各学区领导组成的血防知识培训会。会上,先血防站、乡政府领导作了讲话不知要求,会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实物、图片。2006年11月份学区将组织各年级进行血防知识测验。计划在2006年4月份组织一次学生参加灭螺行动。计划在2006年3月出了一期以血防为主体的板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保障学生以健康的体质搞好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年中,乐秋学区的血防工作将紧紧围绕教学和“血防促学习”的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各级各部门的文件精神,培养健康、活泼、有活力的学生全体作为工作目标,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5—2006学年血吸虫病

防治

工 作 总 结

绵羊焦虫病防治 篇3

1 流行病学

主要是放牧羊群, 舍饲羊很少发生, 该病原的中间宿主是蜱。该病多发生在春夏、夏秋交替时节, 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此季节牧草繁茂, 有利于蜱活动, 是蜱活动旺盛的时期。

2 临床症状

多属于急性, 主要是一年到两年半龄的羊多发, 病程在一周以内, 也有突然死亡现象。临床典型症状呈稽留热, 达41℃左右, 呼吸困难, 心率增快, 精神沉郁, 随着病情的发展, 呼吸急促, 眼结膜苍白并伴有严重黄染现象, 流泪或有眼屎。病初便秘, 后期腹泻, 粪便中带有血样粘液, 腥臭, 各淋巴结肿大, 肾脏肿大, 有明显的结肠出血, 内容物呈番茄酱色, 后期严重消瘦, 血液稀薄, 血凝不全, 心力衰竭, 虚脱死亡。

3 诊断

没有用过任何药物病情较重的患羊, 实行耳尖采血涂片, 经姬姆萨染色后镜检, 在红细胞中可见到焦虫虫体或淋巴组织液涂片, 经染色后镜检找到石榴体, 即可确诊。

4 防治

(1) 肌肉注射贝尼尔, 杀灭血液中的虫体;肌肉注射头孢噻吩钠消炎;静脉注射右旋糖酐补血;补充维生素C等方法治疗, 有明显效果。

(2) 反复驱除体外寄生虫, 使用“灭虱粉”等驱虫药定期外用, 消灭蜱。

(3) 加强管理, 放牧区加强灭蜱工作, 圈舍周围定期用1%敌百虫喷雾。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4

一、目标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继续全面落实以控制传染源和阻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防治策略,杜绝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的发生,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建立综合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二、目标任务

(一)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积极建立综合防治长效机制。

(二)积极开展以控制传染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降低和控制危险因素,对血吸虫病病人开展相关治疗,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三)通过调查钉螺范围,在易感地带进行药物灭螺,减少人畜感染危险。开展适宜灭螺技术的研究推广,探索适合我镇特殊环境的灭螺方法。

(四)对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五)加强血防能力建设。村与村之间交流血防工作经验,提高防控能力。(六)巩固血防成果,迎接国家卫计委复核。

三、具体目标任务分解

(一)镇社事中心

同卫生院一起利用逢场进行宣传,利用广播、板报、展板、宣传资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宣传活动,普及血防知识,使村民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安排好春秋两季查灭螺工作。

(二)镇卫生院 1、2015年扩大治疗1100人,全面完成中央、省级项目目标任务,并积极开展晚血病人治疗工作。2、2015年完成查螺80万平方米。3、2015年完成灭螺8万平方米。

4、开展健康教育2万人次。

5、全面做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点任务。

6、开展健康教育,对师资、村干部、临床医生、血防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4次。

(三)镇畜牧站

2015年继续加大春、秋两季耕牛血吸虫病查治病力度,全面开展普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血吸虫病市场检疫检测工作力度,抓好家畜传染源管理工作,抓好家畜粪便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动物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2015年,全镇完成所有耕牛的查病,耕牛圈养率达到100%。

(四)镇农业服务中心

继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针对钉螺在水域中的分布特点和易复发的特性,将水利血防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加大对用水渠系的清淤和防渗整治力度。2015年计划改造斗农渠5公里,加固堤防2公里,疏掏沟渠130公里(其中支渠10公里,沟渠120公里)。

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等工作,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推广,降低农民接触疫水机率。2015年,全镇计划完成硬化农田渠系5公里,以机代牛15台,农田灭鼠1.1万亩,桔秆还田8500亩。

继续做好我镇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各流行村(社区)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增长不低于1.5%,确保全镇总水平达到78%以上;完成市上下达的农村改厕项目工作任务。

(五)镇学校

负责配合市血防站搞好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在小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和有奖血防知识小报比赛,组织学生接受病情普查监督工作,确保儿童无新感染发生。继续推进健康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镇小学生血防知识开课率达到100%,知晓率达到95%以上。

(六)各村(社区)

要积极配合支持镇卫生院的血吸虫病的查治病工作,负责宣传和组织人员查治病。在春、秋两季查灭螺工作中要协调好组与组,村与村边界区域的施药灭螺,解决好灭螺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

进一步提高对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将血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实事紧抓不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强化《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宣传,坚持依法防治;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各流行村(社区)、镇属各部门要认真研究部署2015年的血防工作,统筹规划,细化方案,量化指标,全面落实血防各项措施。

(二)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目标实现

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德阳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血防工作春查秋会制度、例会制度、述职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镇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2015年春秋两季组织相关部门对全镇血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各流行村(社区)要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防治意识

3—4月为血防宣传月,各流行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会议、展版、宣传栏、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血吸虫病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和防治知识的普及,增强群众血防意识,提高群众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升防控意识和血防达标参与意识。

(四)加强队伍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绵羊血吸虫病防治 篇5

秋末冬春是蜱、螨、虱、蚤等体外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季节。由于三角城种羊场给全场绵羊穿上了毛套, 很难发现和消除体外寄生虫的感染, 每年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012年, 为防治绵羊体外寄生虫病, 基层兽医用敌百虫加羊粪灰烬防除蜱、蝇、虱、蚤等, 以期为绵羊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于2012年3月25日 (开始防治) 至6月3日 (为绵羊剪毛) 在三角城种羊场进行。

1.2 试验药物

敌百虫, 购自陕西省西乡县城东长江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

1.3 防治羊群

三角城种羊场二大队一小队生产母羊8群 (每群210只) , 幼年羊3群 (每群220只) , 共计2 340只。

1.4 毒性试验

为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先选10只绵羊, 分3个组, 每组分别为3、3、4只, 进行了敌百虫毒性试验。方法为:第1天按最低推荐量 (20 mg/kg体重) 给第1组投药;无毒副作用时, 第2天加大投药剂量 (25 mg/kg体重) 给第2组投药;无毒副作用时, 第3天再次加大投药剂量 (30mg/kg体重) 给第3组投药。3d内无异常反应, 可认为该药安全。若第1天投药的绵羊发生不良反应, 则查找原因递减药量, 并在此基础上, 给第2组投药, 根据结果确定使用量。

1.5 配药及投药

1) 配药前准备。用细筛筛选出大量燃过的羊粪灰烬 (干灰末) , 称重, 待用。准备塑料薄膜若干片, 每片3m2大小即可。另备足量干粉敌百虫, 待用。

2) 配药。称取10kg灰烬, 加入500g敌百虫, 置塑料薄膜上充分混匀, 放置1h, 待炭灰吸附好敌百虫后备用 (用于50只羊, 也就是每只绵羊10g敌百虫, 即20mg/kg体重) 。

3) 投药。将药粉 (每只羊210g) 撒至羊的颈静脉沟、肩胛骨前缘及从绵羊枕骨后沿正中线一直到尾部的部位 (寄生虫主要寄生区) , 为绵羊穿上毛套。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性试验结果

毒性试验中, 未见试验羊有异常反应, 用药后6h可见寄生虫外露于绵羊被毛, 第2天见死亡寄生虫, 说明20 mg/kg体重的剂量为安全、有效的用量。

2.2 防治效果

防治前对绵羊进行了抽样检查, 感染率为100%, 感染强度为1~92。用药3d后, 发现绵羊体表和圈舍中有死亡虫体;治疗后35d抽样检查, 发现完全无活虫的绵羊较少;2个月后剪毛时, 重点检查毛套和绵羊体表, 不见活的虫体, 只有干了的虫壳, 说明防治效果良好。

3 讨论

1) 敌百虫是一种广谱驱虫药, 价格低、使用方便, 但如果使用不当, 极易引起中毒。无论是内服给药还是外用, 一定要掌握好剂量 (局部涂擦时最好不要超过体表面积的1/3) , 以防引起中毒。敌百虫忌与碱性药物配伍, 因为与碱性药物接触后, 会变成敌敌畏, 毒性大大增强。使用过程中, 患畜可能出现肠音增强、排稀便、腹痛、流涎、肌肉震颤、呼吸迫促、后肢无力等不良反应, 约4~6h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用药浓度过高、剂量过大, 体质虚弱的患畜易发生中毒, 表现为瞳孔缩小、大量流涎、剧烈腹痛、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 此时除清除敌百虫外, 应迅速注射阿托品、碘解磷定或双复磷等解毒药, 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家禽对敌百虫较敏感, 易中毒, 不宜用敌百虫作鸡虱、禽螨的防治。

2) 敌百虫防治绵羊体外寄生虫病有优势:一是用药量少。每只羊只用10g左右, 兽医可根据羊只大小和感染强度适当调整药量。二是疗效持续时间长, 效果稳定。实际应用效果表明, 敌百虫防治绵羊体外寄生虫病的药效可持续2个月以上,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绵羊血吸虫病防治 篇6

近几年, 绵羊寄生虫病在我县西南部乡镇较为多发, 患有内外寄生虫病的羊只, 逐渐消瘦, 重者甚至出现死亡;轻者也因羊体营养被消耗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消瘦, 导致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成年羊繁殖力下降, 育肥羊食欲不佳, 羊肉产量下降, 寄生虫病已成为困扰西南部乡镇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防止绵羊体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生。

2 防治措施

2.1 寄生虫病的预防

寄生虫具有自己特有的生活史、生存和传播条件, 预防寄生虫只要切断其生活史, 消灭生存环境和传播条件, 就能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日常管理。羊舍要建在背风向阳, 地势高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平时勤换垫料, 保持圈舍干燥、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划区轮牧。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划区轮牧, 使寄生虫卵或幼虫在放牧休闲区死亡。

粪便无害化处理。大多寄生虫卵是随粪便派出体外, 因此, 对圈养所产生的粪便要实行堆积发酵处理, 杀灭寄生虫卵, 防治传播。

消毒。对寄生虫感染过的圈舍、用具、饲料、地面等, 要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对新购进的养只要进行隔离观察, 确保健康后再混群。

3 寄生虫病的治疗

在临夏县西南山区乡镇, 应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常用的驱虫药物为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 使用方法主要为拌在饲料中自食或注射针剂, 值得提醒的是, 大部分驱虫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 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确保用药安全, 在对群体驱虫前, 要进行安全性试验, 确保安全可靠后再进行群体驱虫, 盲目使用驱虫药可使羊只中毒, 甚至死亡或不产生驱虫效果。

3.1 药浴

药浴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治疗体外寄生虫。如羊虱、疥癣等等。最实用、最经济的药浴方法为药浴池药浴。

药浴时间。为达到最佳药浴效果, 对羊只应进行春秋季两次药浴, 春秋应在剪毛后一周内药浴, 在冬季若对发病羊药浴, 应选择在晴天、温度较适宜的时间药浴或在室内进行擦浴, 防止羊只感冒。

药物。目前, 常用的药浴药物为0.5%的敌百虫水浴液。

药浴方法。首先将药池及池周围场地打扫干净, 以防羊只将杂物带入池内。将配置好的药液注入药池, 或先将需用量的常水注入池内, 再将按浓度要求计算好的用药量撒入池内, 并充分搅拌使之溶化。然后将羊群从药浴池入口处缓慢赶入池内, 当羊走近出口时, 用木叉将羊头压入药液内1~2 次, 以实现全身药浴。当羊只从池内出来走到滴流台时, 令其停留数分钟使羊身体表面多余的药液滴留下来流回池内。

药浴池的建设要求。药浴池建设是在地面挖一深1.5 m, 宽1.5 m、长15 m的沟槽, 底部和四壁用砖或石头垒砌, 然后用水泥抹面至光滑平整。砌成的药浴池要求深为1 m以上, 长在10~15 m之间, 底宽为0.3~0.6 m, 口宽为0.6~1.0 m的长槽, 以1 只羊单排前进而不能调头为宜。池的入口处修成外高内低的光滑徒坡, 并在入口处建围栏, 围放待浴羊群;出口处修成小阶梯式的斜玻, 坡度较缓, 出口处外修建围栏, 栏内铺设向药浴池倾斜的水泥滴流台。药浴羊出池后应让其停留片刻, 以使羊只滴下的药液流入浴池。

药物驱虫在临夏县已有不同程度的推广使用, 且有一定的效果, 药浴在临夏县基本处于空白, 应引起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养殖场 (户) 的重视, 在养殖场建设中应将药浴池建设纳入建设规划, 逐步推广药浴技术, 有效防止寄生虫的发生和传播, 降低养羊业生产损失, 实现增产增效。

摘要:临夏县地处甘肃省东部, 临夏州西南部, 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海拔2700 m以上, 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 加之临夏县尹集、麻尼寺沟、刁祁等西南部乡镇多为放牧饲养, 绵羊寄生虫病较为多见,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养羊生产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和当地实际, 提出了驱虫和药浴两种防治寄生虫的方法, 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绵羊血吸虫病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2010年6月25日, 养羊专业户韩某新购进的86只绵羊突然发病, 畜主多次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无效, 随后羊只间断出现死亡。经问诊得知:该羊群是6月20日刚从外地购入, 当时羊群健康状况良好, 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羊快疫、布病、口蹄疫、羊痘、破伤风等疫病均已免疫。至笔者6月30日出诊, 已死亡5只, 尚有6只病羊。

2 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高达41.5℃, 心跳加快, 节律不齐, 呼吸困难、急促, 精神沉郁, 体瘦毛焦, 行走无力, 食欲减退, 个别羊只磨牙啃土, 羔羊不时发出吟叫, 反刍及胃肠蠕动减少或停止。病羊腹泻, 排黑色或深绿色的恶臭稀便, 个别羊淡红色血尿。强迫驱赶, 肢体僵硬, 举步艰难, 重症羊四肢瘫软, 卧地不起。体表淋巴结肿大, 以肩前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羊只极度消瘦, 眼结膜苍白, 有的黄染。仔细检查发现, 羊只耳部、体表等部位有大量蜱附着。

3 病理变化

肾脏表面充血, 实质松软如泥, 稍压即碎烂。小肠黏膜充血、出血, 整个肠壁呈血红色, 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液体增多。尸体极度消瘦, 血液稀薄, 凝固不良, 皮下脂肪有点状出血。有的病例真胃黏膜上有溃疡。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的肿大, 尤以肩前、肠系膜、肝、肺等处较为显著, 切面多汁、充血、出血;肝、脾及胆囊肿大, 肝脏呈黄棕色, 有灰白色结节和暗红色病灶, 胆汁浓稠。

4 实验室检查

采取病羊耳尖血涂片, 经姬姆萨氏染色、镜检, 红细胞内发现有折光性强的蓝色焦虫虫体, 有月牙形、环形、卵圆形、尖端以钝角相联的双梨籽形等不同形状。红细胞的染虫率为70%左右。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综合诊断为绵羊焦虫病与肠毒血症混合感染。

6 综合防治

6.1 隔离病羊, 对羊舍及周围环境用石灰乳或敌百虫溶液进行刷洗, 杀灭环境中的蜱;

对羊只注射伊维菌素或用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 杀灭羊体表的蜱;用“强力碘”进行彻底消毒, 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6.2 病羊肌肉注射“血虫必杀” (主要成分:

三氮脒) , 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毫升, 同时口服“磺胺脒”或灌服10%的石灰水, 每天一次, 连续三天。

6.3 对体质特别瘦弱、营养不良的病羊, 采取强

心、补液、防止酸中毒、补充营养等措施, 进行对症治疗。

6.4 中药方剂, 青蒿45克、贯众40克、常山35

克、木通25克、泽泻30克、柴胡35克、茯苓25克、白头翁40克、甘草30克、苦参25克, 水煎服。病羊每天一次, 连服四天。

按上述措施治疗, 第五天回访, 6只病羊精神、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且羊群未出新病例, 病情得到控制。

7 小结

绵羊肝包虫病的诊治 篇8

1 流行病学

本虫呈全球性分布, 尤以放牧牛羊的地区为多。国外以地中海周围各国、东北非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常有流行。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为主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 其他省亦有分布。其中绵羊感染率最高, 分布面最广。造成绵羊感染率最高的原因, 除绵羊本身是细粒棘球绦虫最适宜的中间宿主外, 还由于放牧的羊群与犬有密切联系。牧区放羊经常带有放牧犬跟随护卫, 绵羊在牧场上吃到被狗粪污染的草的机会增多, 而当剖杀羊吃时, 不宜食用的内脏 (常含棘球蚴和其他绦虫蚴) 如喂犬, 于是造成此虫在犬与绵羊间的循环感染。

细粒棘球绦虫的卵 (六钩蚴) 在外界环境中可以长期生存, 在0℃时能生长116天之久, 在高温50℃时1小时;对化学物质也有相当的抵抗力;直射日光易使之致死。

2 病原体与生活史

棘球蚴, 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他各种器官。它也是一个囊状的构造, 内含液体。棘球蚴的形状常因其寄生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少变化。一般近似球星, 直径大约5~10厘米左右, 而小的仅有黄豆大, 巨大的虫体直径达50厘米, 含囊液10多升。

成虫寄生在中宿主 (绵羊、人等) 的小肠, 一般数量很多。含有孕节或虫卵的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或牧场, 如被中间宿主吞入, 虫卵内的六钩蚴即在消化道内孵出, 钻入肠壁, 随血流进入肝脏, 通常多停留该处;也有越过肝脏血管而入肺脏甚至抵达其他器官的, 无论在什么部位均可发育为棘球蚴。一般六钩蚴进入各器官发育为成熟的棘球蚴 (即能生出原头蚴而能感染终宿主) 需时约1月, 但此后棘球蚴仍然继续生长达数年之久。在人体内生长可延续10~13年。

3 致病作用

棘球蚴对宿主的危害视蚴体的大小与寄生部位而差异。其致病作用一是对器官的压挤, 二是分泌毒素。

棘球蚴主要寄生在肝脏, 其次是肺脏。蚴体发育慢, 在体积不大时, 宿主长期无感觉, 但长大时即压迫组织, 引起脏器萎缩与机能障碍, 如果数目多则危害更大, 甚至引起死亡。至于毒素作用, 是由于棘球蚴的囊液对宿主是异体蛋白, 也有人认为囊液本身含有毒蛋白 (Toxalbumin) , 破裂后对宿主可引起剧烈的过敏反应, 使宿主发生呼吸困难, 体温升高, 腹泻, 在人特别敏感;如在短时间内有大量囊液进入血流, 可使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而骤死。而且囊中的棘球砂以及破碎的生发囊均可在身体的任何部分长成新的棘球蚴, 后果亦极严重。

4 症状与病理变化

轻度感染或初期感染都无症状。绵羊对本病较牛敏感, 死亡率比牛高。在严重感染时, 绵羊肥育不良, 被毛逆立, 易脱落。肝感染严重时, 叩诊时浊音区扩大, 触诊浊音区, 病畜表现疼痛;当肝脏容积增大时, 腹右侧膨大;由于肝脏受害, 患畜营养失调, 反刍无力, 常臌气, 身体消瘦而衰弱。

剖检, 肝表面凹凸不平, 可在该处找到棘球蚴;有时也可在其他脏器如脾、肾、肌肉、皮下、脑、脊椎管、骨等处发现。切开棘球蚴则可见有液体流出, 将液体沉淀后, 除不育囊外, 即可用肉眼或解剖镜下看到许多生发囊与原头蚴 (即包囊砂) ;有时肉眼也能见到液体中的子囊, 甚至孙囊。另外, 也偶然见到钙化的棘球蚴或化脓灶。

5 诊断与防治

严重病例可依靠症状诊断, 也可用X光或超声波检查, 一般多用于人。家畜多采用变态反应检查。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摘除棘球蚴切除被感染的器官为最可靠的有效治疗方法。摘除手术务须谨慎, 包囊绝对不可破裂。家畜的问题主要在预防, 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只要使棘球蚴的包囊不被犬、狼、狐狸等终末宿主吃去, 此病便可逐渐控制而最终消灭。

一起绵羊泰勒虫病的诊治 篇9

1 发病情况

2014 年8 月份,多个绵羊养殖户所饲养的绵羊全群半数以上出现食欲下降、高热( 体温达到40 ~42 ℃ ) 、跛行、消瘦等症状,初期发病羊出现眼睑水肿,可视黏膜充血、潮红; 病程稍长的羊出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腹泻,可视黏膜苍白并伴有轻度黄疸,轻度流涎,鼻分泌物增多,发病后期跛行,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出现大量死亡。该病病程7 ~ 15 d,急性发病羊常在发病3 d内死亡,养殖户用过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控制,但效果不好。

2 临床检查

患羊体温高达40 ~ 42 ℃; 眼结膜、口腔黏膜苍白,略有黄染; 呼吸加快,听诊呼吸音粗粝,肺泡呼吸音增强,心率快而不齐; 触诊体表淋巴结肿大,瘤胃略显膨胀,消瘦明显。

3 剖检变化

病死羊尸体消瘦明显; 血液稀薄、颜色较淡,凝固不良; 皮下脂肪黄染,有出血点; 腹股沟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踝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及不同程度坏死与变性; 脾脏肿大; 肝脏呈黄棕色,略显肿胀,边缘钝圆,切开后对合不良,擦过量增多; 胆汁浓稠,胆囊壁略有增厚,表面欠光滑; 胃肠淋巴结肿大,变性坏死; 肠系膜上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坏死; 胃肠黏膜肿胀; 膀胱充盈,尿液混浊发黄,膀胱内壁可见出血点。

4 实验室检查

采取病羊颈静脉血液,分别制作血涂片并使用血球分类计数仪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分类计数显示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明显降低,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略有降低; 血涂片用瑞氏- 姬姆萨复合染色,100 × 镜下可见红细胞形态各异,大小不均,球形红细胞增多,细胞内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梨形或环形深蓝色染色虫体,虫体的数量不定,少的3 ~ 4 个,多的10 ~12 个,血涂片见239 页彩图1。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泰勒虫病。

5 治疗

首先给羊舍与羊体消毒、除蜱,用1% 的敌百虫溶液在羊舍内喷雾,辛硫磷浇泼剂( 赛巴安) 按每千克体重0. 4 m L脊中线浇滴。其次针对发病羊使用三氮脒,按每千克体重3 mg深部肌肉注射,隔日1 次,连用3 次; 复方新凡纳明( 磺胺对甲氧嘧啶、甲氧苄啶和青蒿素配制成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按每千克体重0. 1 m L肌肉注射,连用3 d。全群饮水中投放大蒜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连续使用1 周,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按此治疗方案治疗3 ~ 5 d后,发病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群未出现新增死亡病例,发病羊症状得以控制,效果良好。

6 小结

1) 羊泰勒虫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由于本病是以蜱为媒介的虫媒传染病,蜱是惟一中间宿主[3],因此控制好放牧过程中的蜱感染是预防本病的良好途径。草场上蜱活跃期可减少放牧,加强舍饲,适当增加精料,能减少本病的发生。另外在圈舍内定期除虫、除蜱也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建议用1% ~ 3% 的敌百虫溶液主要针对运动场、羊舍墙壁、羊体喷雾灭蜱,每7 ~ 30 d进行1 次。

2) 药物全群预防,本病的流行期可在羊群的饮水、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有研究表明大蒜素有较强的抗原虫作用[4],被广泛地应用到阿米巴虫、滴虫、焦虫以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中,同时大蒜素也具有免疫激发作用,可提高群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本病的风险[5]。

3) 加强检疫,特别是从外地引种时应严格检疫。进行血液寄生虫检查,确认健康并按要求隔离饲养,过渡饲喂后方可混群饲养,在混饲时应密切注意外地引种羊的健康状态,发现异常应及早就医诊断,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田万年.羊泰勒虫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延吉:延边大学,2008.

[2]安春胜.牛泰勒焦虫病的诊断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7):142-143.

[3]那日苏,阿勒腾.牛焦虫病的诊治及综合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6):48.

[4]黄金,胡玉荷,周有文.大蒜抗病原生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怀化医专学报,2004(2):107-108.

上一篇:音乐的情感色彩下一篇:减少调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