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病

2024-06-19

绵羊痘病(精选5篇)

绵羊痘病 篇1

冬季是绵羊痘病易发季节, 绵羊痘是家畜痘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以在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为特征。本病病原体痘病毒科正病毒属中的绵羊痘病毒, 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 但细毛羊较粗毛羊和本地羊易感性大、羔羊较成羊较易感, 病症也严重。本病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 气候严寒、雨雪、霜冻、喂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机体, 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

1 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结膜潮红、肿胀、流粘液性鼻液, 食欲减退, 采食草料量减少, 出现以上症状后1~4天在无毛或少毛的地方, 耳根、唇部、四肢内侧、蹄冠部出现红斑, 1~2天后形成丘疹, 呈球状突出皮肤表面, 指压褪色, 逐渐变为水疱, 内有清凉黄色液体, 中央下限呈脐状, 水疱经过2~3天变为脓疱。羔羊高烧不退, 痘疱内出血形成溃疡, 继而出现粘膜卡他性炎症, 不食不饮3~5天后死亡。羊只痘疹逐渐干燥, 形成棕色痂皮, 痂皮下生长新的上皮组织, 随之临床症状消失, 饮欲食欲增强, 病羊痊愈。

2 病理变化

剖开病死羊, 羊的真胃粘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半圆形坚实的结节, 有的形成糜烂, 有的形成溃疡, 咽部、支气管处也有痘疹。羊的肺部有干酪样结节, 肺小叶间质增宽, 肺弹性较差, 有炎症区, 肝脂变, 心肌坏死。

3 实验室诊断

取丘疹组织病料涂片干燥后, 用卢盖氏液 (冰醋酸1ml, 加40%甲醛液2ml, 再加蒸馏水100 ml) 固定1~2分钟后, 倒去固定液, 水洗数次, 用媒染剂 (鞣酸5克加液状石炭酸1ml, 再加蒸馏水100ml) 加温媒染1分钟, 水洗, 镀银液 (蒸馏水10ml, 加10%硝酸银2~3滴, 再加25%氨水1~2滴) 加温染色1~2分钟, 水洗干燥, 镜检, 见有深褐色球菌样圆形小颗粒———绵羊痘原生小体, 确诊该起羊病为绵羊痘。

4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羊圈清洁卫生, 保持干燥。

不从疫区引羊, 对新购入的羊只, 须隔离观察, 确定健康后再合群饲养。

每年定期对健康羊只预防接种羊痘疫苗, 无论羊只大小一律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疫苗0.5ml, 注后4~6天产生抗体, 免疫期为一年。

对病羊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用0.1%高锰酸钾液洗涤患处, 再涂擦碘甘油或紫药水, 根据临床病症可选择注射磺胺药物及青、链霉素, 如果临床伴有呼吸困难症状, 可用双黄连静脉滴注, 一般1~3天病症会得到缓解。

有条件的可皮下或肌肉注射痊愈羊的血清, 每千克体重1ml, 对病羔羊疗效显著。

绵羊痘病的防治体会 篇2

一、发病情况

该养羊户存栏羊22只, 其中:绵羊20只, 奶山羊2只。2013年4月28日, 李伯忠之父在剪毛时发现一只膘峰较好的绵羊尾内侧有红色丘疹, 没有在意, 5月1日发现尾部肿大, 食欲减少, 精神不振, 其他羊没有发现类似症状。5月2日找到了正在下乡指导督促春季动物防疫补针工作的笔者咨询。

二、疫源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确诊

该养羊户于4月20日从玉门市玉门镇肉羊交易市场购进肉羊1只, 也没有隔离观察就直接混群, 4月28日发现有病症状。经笔者对该交易市场跟踪调查, 4月20日调进的羊只为张掖市民乐县新田交易市场购进, 为图便宜, 羊只多是从散养户中收购进来, 没有免疫注射和产地检疫证明。说明此次疫情为输入性疫情。病羊体温升高, 达到41.5℃, 食欲减少, 精神不振;结膜潮红, 有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增速;尾内面有半球状的隆起结节, 尾巴肿大。经对附近的养羊户进行调查了解, 没有发现类似的症状。该养羊户从来没有注射过羊痘疫苗。经笔者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 确诊为绵羊痘病。

三、防治措施

一是确诊为羊痘后, 对该养羊户的病羊与健康羊只实施隔离、监控, 禁止羊只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 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二是划定李伯忠养羊户为疫点, 玉门镇河西村四组为疫区, 玉门镇其他村组及下西号、黄闸湾、柳河三乡为受威胁区。三是对玉门镇河西村四组的所有羊只用羊痘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并加强疫情监测。四是对该户病羊进行了扑杀、焚烧、深埋, 对病羊的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羊舍、场地等进行了彻底消毒。五是对受威胁区的玉门镇其他村组及下西号、黄闸湾、柳河三乡的所有羊只用羊痘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 并加强疫情监测。六是对该养羊户的其他羊注射羊痘疫苗并进行观察, 6 d后没有出现羊痘病症状。继续观察15 d后仍没有出现羊痘病症状, 确定羊痘病疫情得到了控制。

四、体会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丘疹和疱疹, 患羊体温升高且致死率较高。另外, 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 多数患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 给养羊业造成巨大危害。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最主要的手段。

㈠疫苗免疫 对于非疫区、受威胁地区用羊痘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是羊痘病防控工作的关键, 也是最佳选择。散养户要协助村级动物防疫员在每年春、秋两季用羊痘疫苗进行免疫注射;规模养羊户要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㈡综合防治措施

1. 控制从外地调引。在养羊业发展中, 尤其是规模养羊户, 最好坚持自繁自育的原则进行繁殖育肥, 尽量避免从外地调引, 尤其严禁从疫区、发生疫情的饲养场引进羊只。若是非调不可, 也一定要从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健康种羊场调引, 引进的种羊和补栏羊应当进行隔离观察, 在隔离观察期间可用羊痘疫苗进行基础免疫。千万不可在交易市场上随便购进, 以免传入疫情, 造成惨重的损失。

2. 定期和不定期疫情普查相结合。畜牧部门要定期 (结合春秋接种预防) 和不定期 (在重点地区) 进行疫情普查, 摸清发病范围、危害程度, 并对疫源或病羊流向及时跟踪调查, 准确掌握疫情底子及疫情动向, 为有针对性地大面积布防、设防提供科学依据。要严格执行自下而上的疫情常年监测报告和月报、年报制度, 一旦发现疫情, 除及时报告和通报外, 立即进行隔离封锁, 彻底扑杀病羊, 限制羊群流动, 禁止上市交易, 无害化处理病、死羊和严格对被污染的场、物消毒, 并对健康羊只紧急接种预防, 尽快清除疫点, 有效地控制疫情恶性蔓延。

3.实行科学免疫, 确保免疫质量。将接种免疫的重点放在易感性最强的小羊 (尤其是当年羔羊) 、纯种细毛羊以及新入境或未曾发生过病的羊只身上, 同时做到低温运输、保存疫苗, 以早春季大面积接种预防为主, 辅之以常年补针, 并严格执行皮内接种和按剂量注苗等技术操作规程, 以提高羊只的群体免疫效率。

4. 做好消毒等工作。规模养羊户的圈舍及场区每月至少消毒1次。高温高湿季节, 做好通风、降温。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做到饮水洁净、无污染。羊的粪、尿应及时清除,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规模养羊场、养羊小区要实行封闭管理, 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做好出入羊舍等饲养场、人员及车辆的消毒。

5. 加强流通等环节上的检疫, 防止疫情扩散和长距离传播。要本着“运输检疫突出公路检疫, 市场检疫突出活畜检疫和产地检疫突出到户检疫”的原则, 把羊痘纳入各个检疫环节被检疫的主要对象, 凡上市或运输的羊只必须持有产地检疫证, 运输检疫证及羊痘免疫注射证, 无证或证畜不符者必须进行重检和补免后方准上市交易或承运。

6. 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基层防疫队伍。鉴于基层防疫人员更换较为频繁, 防疫人员对羊痘知识缺乏等问题, 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 求得诸方面对防制羊痘重要性的共识, 增强乡村干部和农民配合羊痘防制的自觉性, 提高基层兽防人员综合防制羊痘的技术素质。

绵羊痘病的诊断和防制 篇3

1 病原

绵羊痘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 山羊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 其大小为300nm×200nm×l00nm, 有一管形脂蛋白囊膜, 囊膜包围一个中心, 中心含有一个双股DNA与蛋白质。病毒在细胞浆中复制和装配, 这种特性和脊椎动物的其他DNA病毒不同。在电镜下, 绵羊痘与山羊痘病毒粒子的形态相似, 形圆, 大小为115~194nm, 比其他动物痘病毒略小而细长。本病毒对直射阳光、高热较为敏感, 碱性消毒药及常用的消毒剂均有效, 2%石炭酸15min可灭活病毒, 但耐干燥, 在干燥的痂皮中病毒可存活6~8周。

2 发病机理

绵羊痘病毒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病毒侵入体内后首先进入局部淋巴结, 在网状内皮细胞中复制, 后经输出淋巴管进入血流, 引起病毒血症, 随后再到达皮肤和内脏。病毒血症发生于病毒侵入体内后第3~8d, 发热反应在第5~8d。此时, 病毒已分布于淋巴结、脾、肾、肺与皮肤, 并进一步引起痘疹。部分绵羊于第5~16d可见肺病变。动物可因严重的全身性皮肤与黏膜炎症和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于败血症。

3 流行特点

绵羊痘发生于世界许多国家, 主要见于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我国也存在本病。疾病在羊群中是由少到多迅速蔓延的。自然情况下仅发生于绵羊。而山羊和其他动物均不患病。细毛羊较粗毛羊易感, 病情严重;羔羊较成年羊敏感, 发病率高, 病情严重, 病死率也高, 因此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颇大。妊娠母羊可发生流产。自然条件下, 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 不传染给山羊和其他家畜。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操作的皮肤、黏膜感染。饲养人员、饲养用具、皮毛产品、饲草、垫料以及外寄生虫均可成为传播媒介。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 羔羊发病、死亡率高, 妊娠母羊可发生流产, 故产羔季节流行, 可招致很大损失。本病一般于冬末、春初多发。气候寒冷、雨雪、霜冻、饲料缺乏、饲管不良、营养不足等因素均可促发本病。

4 发病症状

4.1 典型病例

潜伏期平均6~8d。流行初期只有个别羊发病, 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并伴有可视黏膜卡他性、脓性炎症。大约经1~4d后, 开始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黏膜, 无毛或少毛部位, 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尾内面、阴唇、乳房、阴囊以及包皮上。开始为红斑, 1~2d后形成丘疹, 突出于皮肤表面, 坚实而苍白。随后, 丘疹逐渐扩大变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隆起的结节。结节在2~3d内变成水疱, 水疱内容物逐渐增多, 中央凹陷呈脐状。在此期间, 体温稍有下降。由于白细胞的渗入, 水疱变为脓性, 不透明, 成为脓痘。化脓期间体温升高。如无继发感染, 几日内干缩成为褐色痂块, 脱落后遗留微红色或苍白瘢痕, 3~4周痊愈。

4.2 非典型病例

即所谓“顿挫型绵羊痘”、“一过型羊痘”、“石痘”。仅表现轻微症状, 出现体温升高和粘膜症状, 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 在几天内干燥后脱落, 不形成水疱和脓疱, 呈良性经过。此等非典型病例, 常因激发败血症或脓血症而死亡, 病死率可达20%~50%。

5 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除上述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痘疹病变外, 鼻腔、喉头、气管以及前胃和皱胃黏膜常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痘疹及其坏死后形成的溃疡, 如能愈合则遗留瘢痕。肺、肝、肾也可见圆形或片状痘疹。肺的痘疹病变主要位于膈叶, 其次为心叶和尖叶, 中间叶很少。痘疹呈结节状, 全肺分布。结节一般较少, 但个体较大, 主要位于膈叶;有些病例结节较多, 大小不等, 全肺散在。尸检前胃和第四胃黏膜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 单个或融合存在, 严重者形成糜烂或溃疡。

6 治疗

(1)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 可采用对症治疗。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行, 防止病原扩散, 痘疹局部用2%的硼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再涂紫药水或碘甘油, 2~3次/d。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 对病羊应用羊病力克 (主要成分氧氟沙星、甲氧苄氨嘧啶) 和黄芪多糖注射液, 分别以0.1~0.2ml/kg、0.1ml/kg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d;对重剧病例和体质衰弱者, 配合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00ml、5%Vc5~10ml、氢化可的松 (5%) 5~10ml、10%安钠咖10~20ml一次性静脉滴注。继发感染时, 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IU, 连用2~3d;也可用10%磺胺嘧啶钠10~20ml, 肌肉注射1~3次并适当配合液体疗法。对严重病例, 可以考虑强心、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等措施, 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 用病愈血清治疗羊痘效果好, 方法是把病愈后大羊的血采出后放在消过毒的烧瓶中静放0.5h后, 把上面血清抽入消毒后针管内, 给有病的羔羊肌肉注射, 剂量按1ml/kg体重血清, 一般一次即愈, 对病情严重羔羊每日或隔日再重复肌肉注射2次, 一般都能治愈。在受威胁羊群中的初生病羔羊, 利用病愈血清紧急接种, 都能起到紧急预防的好效果。用量为预防量小羊2.5~5ml, 成年羊5~l0ml, 治疗量加倍, 皮下注射。 (3) 中药疗法以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为治疗原则。用升麻9g、葛根12g、赤芍6g、薄荷4g、牛蒡子 (炒) 6g、黄芩9g、木通6g、金银花8g、连翘8g、炙甘草6g, 混合后粉碎, 20~30g/只开水冲调、侯温灌服, 1剂/d, 连服3~4d。

7 预防措施

7.1 做好平时预防工作

养羊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精心喂养, 提高羊的抵抗力。不从疫区引进羊种, 引进羊种要避开春秋羊痘流行的易发期, 经过检疫, 隔离检查3周, 确认健康后再合群饲养和管理。但发生过羊痘或受威胁的羊群, 每年在羊痘流行季节前要进行预防注射, 以保护羊群的安全生产。

7.2 加强管理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羊群的刺激, 保持羊舍清洁、卫生、干燥、宽敞、温暖;饲喂富含营养的饲料, 增强羊只的抵抗力。

7.3 发病羊群要立即隔离和封锁

绵羊痘发病率高, 病死率高, 在我国为法定I类传染病, 一旦发生疫情, 应立即上报动物防疫部门, 经当地政府批准后, 划定疫点、疫区, 进行封锁。对病羊隔离治疗, 进行圈养舍饲, 要单管、单住、单喂, 用5%烧碱水进行紧急消毒。严禁病羊和带毒羊出外放牧和在涝池和河流中饮水, 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病死羊和剖解羊一律深埋或烧毁, 用2%烧碱溶液对羊舍和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对病羊粪便、死羊及饲料、畜产品要按规定无害化处理。停止使用被污染的牧地, 实行休牧。以尽快扑灭疫情, 防止扩大传染和流行。

7.4 紧急进行预防接种

为保护健康羊, 对没发病的羊群要紧急接种羊痘苗。用蛋白筋胶苗1ml加4ml生理盐水稀释均匀, 无论大小羊在尾部或股内侧皮肤内注射疫苗0.5ml。若用干燥疫苗可加生理盐水稀释25倍, 应震荡, 使其均匀, 大小羊一律皮内注射0.5ml。该疫苗注射后4d产生免疫保护力, 免疫保护期1年。

7.5 消毒

对羊舍、用具、活动场地及其周围环境用强力消毒灵、氢氧化钠、优氯净、碘伏等消毒药品进行严格的消毒, 每隔一天消毒1次, 连续6次以上。对病羊可能接触过的饲草料要焚烧, 掩埋。

8 危害性

(1) 绵羊痘一旦发病, 即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威胁人畜生命安全。扑灭疫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造成很大浪费。 (2) 该病常造成妊娠母羊流产, 影响绵羊的繁殖性能。 (3) 羔羊感染该病时, 死亡率一般在60%以上, 严重影响羊群数量的扩展。 (4) 绵羊发病期间, 由于采食量减少, 造成增重缓慢、膘情下降, 从而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效益降低。

9 防控难点

(1) 我国绵羊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 全面防疫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且防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均较大, 对我国当前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出挑战和考验。 (2) 由于绵羊痘病防疫未被各级政府列入“零收费”动物疫病防控范围, 目前有很多地区仍对该病防疫实行有偿服务, 导致免疫密度低下。 (3) 在生产实践中, 由于养殖户缺乏诊断知识或经济利益驱使, 仍有个别养殖户瞒报、谎报疫情, 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

1 0 讨论与小结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绵羊痘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典型病例

2012年某养羊专业户在饲养的过程中, 发现所饲养的羊群中, 有5只绵羊发病, 且在第5日后, 病羊数量上升至12只。

1.2 临床检查

通过对病羊进行观察, 发现绵羊的大腿内侧和眼鼻周围出现了黄豆般大小的小丘疹, 且部分呈现为水疱, 水疱内部积聚着淡黄色透明液体, 病羊的精神非常消沉, 且伴有呼吸困难现象。

1.3 临床症状

病羊在开始发病时, 特征非常典型, 其体温会迅速上升至41~42℃范围, 呼吸次数达到了26次/min, 脉搏达到了87次/min, 有咳嗽现象, 眼脸肿胀, 口色潮红、鼻腔内分泌物呈现粘液性、浆液性或脓性鼻液, 其眼结膜也呈现为潮红色, 病羊的少毛和无毛部位有大量绿豆般大小红色斑疹, 此后1~2d时间内, 这些疹块会逐渐长至蚕豆般大小, 且逐渐变硬, 最终发展成红色结节丘疹, 到此已经非常严重, 病羊的呼吸越来越困难, 丘疹也逐渐发展成水疱, 水疱内部积聚着淡黄色透明液体, 最终发展成脓疱, 这些脓疱在随后的几日将逐渐干瘪, 最后结痂脱落, 持续时间通常需要2~3周。

1.4 治疗方法

(1) 选用30g地骨皮、50g射干、100g黄连、30g黄柏、30g栀子、30g柴胡, 将药材全部浸泡至10kg水中, 再采用文火进行煎煮, 取3.5kg药汁, 用纱布连续过滤2次, 使药汁中的杂质能够被去除, 在灭菌后将药液注射到病羊体内, 成年羊注射量为10m L, 而羔羊则只注射5m L, 注射1次/2d, 连续注射3d。

(2) 将10m L的地塞米松、10m L的30%安乃近、500m L的10%糖盐水一剂青霉素320万U混合, 再通过静脉给予病羊药物, 1次/d, 连续滴注2~3d。肌注0.1~1.5m L/kg痘疮伍号, 2次/d, 连续注射2~3d。肌注0.1m L/kg乳酸环丙沙星, 1次/d, 连续注射3d。

2 结果

12只病羊在接受3d治疗后, 病情均逐渐好转。此外, 及时为同圈羊进行羊痘疫苗接种。12只病羊7d后均痊愈, 无死亡现象, 且同圈羊也无一只发病。

3讨论

绵羊痘病 篇5

1 发病情况

经过1959~1963年连续使用羊痘蛋白筋胶疫苗的预防接种, 绵羊痘病在果洛地区已被控制。但从2006年起该病在果洛州大武乡又有流行, 对周边的乡镇造成了威胁, 为了摸清该病近几年的流行情况, 对2006~2010年绵羊痘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差。详见附表。

2 调查结果

(只、%)

通过调查发现, 近年来许多牧户对山羊痘活疫苗重视不够。防疫户对注射方法、剂量了解少, 多半牧户发病后才采取治疗和紧急接种的措施。因2005年度大武乡98%的牧户没有注射疫苗, 使2006年度绵羊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它年份,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 临床表现

个别羊发病以后病羊逐渐增多。病羊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结膜潮红, 有浆液性分泌物从鼻腔流出。经1~3d后在眼、鼻、四肢及尾内侧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 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典型的痘疹变化。后期, 体温高达40.8~41.7℃, 心跳103~112次/min, 呼吸51~60次/min, 鼻腔内流出脓性鼻液, 有的羊不出现或出现少量的痘疹而死亡。

4 剖检变化

皮下、咽、气管、支气管、真胃黏膜有灰白色直径约0.13~0.18cm大小的半球状的坚实结节, 突出于黏膜表面, 肠黏膜有少量的痘疹, 肺脏上有干酪样的结节, 有卡他性肺炎的变化, 颌下淋巴结肿胀, 切面多汁。

5 防制

本病是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后应采取“早、快、严、小”的防治措施。 (1) 对病羊进行隔离、封锁、消毒, 重症的一律捕杀、深埋, 未发病的同群羊和受威胁区的羊群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无论羊只大小尾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只。 (2) 对圈舍、饮水槽等污染物用2.5%的Na OH喷洒消毒, 保持圈舍的清洁, 充分利用直射阳光对痘病毒的杀灭作用。 (3)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冬春季适当补饲, 每年定期预防接种山羊痘活疫苗, 保证注射质量, 密度达到98%以上。 (4) 治疗:轻症的或症状不太明显的同群羊进行药物注射:肌注病毒灵10mg⁄kg, 防止继发感染同时肌注复方阿莫西林钠粉剂25~35mg⁄kg;肌注痘疮五号0.25ml⁄kg。2种方法任选其一。注射4~6d后, 病情好转, 逐渐痊愈。

5 体会

上一篇:人本分析下一篇:原位处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