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2024-09-09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精选9篇)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篇1

包虫病防治知识试卷及答案

包虫病防治知识试卷

一、什么是包虫病?(10分)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叫棘球蚴病。

二、包虫病可分为几种?(10分)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

三、包虫病有哪些主要危害?(10分)包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

四、包虫病致病的几种类型?(10分)

1、包虫感染

2、包虫破裂

3、血行转移

4、门静脉高压

五、包虫病主要流行与那些省份?(10分)

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省区

六、包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10分)狗等食肉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七、人体包虫病如何诊断?(20分)

1.有在流行区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接触史;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2.B超扫描、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或发现占位性病变并查出包虫病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或病原学检查发现棘球蚴囊壁、子囊、原头节或头钩等。3.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肝、肺等器官的占位性疾病。

八、如何预防和控制包虫病?(20分)

1、加强狗的管理,积极开展狗的驱虫治疗。

2、加强屠宰管理。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改善饮水卫生。

5、加强健康教育。

6、保护易感人群和家畜群。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篇2

1 螨病

羊螨病是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羊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称疥癣、疥虫病, 其具有高度传染性。本病主要发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主要通过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厩舍、用具等间接引起感染。螨病是严重危害羊群健康的寄生虫病。

1.1 病原与症状

疥螨病的病原是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 疥螨一般寄生于皮肤柔软且毛短的部位。该病始发于山羊嘴唇、口角、鼻梁及耳根, 严重时会蔓延至整个头部、颈部及全身。绵羊主要病变在头部, 患部皮肤呈灰白色胶皮样, 称“石灰头”。病羊剧痒, 不断在围墙、栏柱处磨擦患部, 由于磨擦和啃咬, 患部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水泡甚至脓疱, 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 严重感染时, 羊生产性能降低, 甚至大批死亡。

痒螨病的病原是疥螨科痒螨属的痒螨。痒螨对绵羊的危害特别严重。本病多发于毛长部位, 初发于背部或臀部, 以后很快蔓延至体侧。羊奇痒, 患部形成水泡和脓泡, 渗出液很多, 尔后形成浅黄色脂肪样痂皮。病初羊被毛结成束, 之后毛束脱落, 皮肤裸露, 患羊贫血, 严重衰竭, 寒冷冬季可大批死亡。

山羊患部多在耳壳内面, 其患部形成硬而坚实, 紧贴皮肤的黄白色痂块, 炎症常蔓延至外耳道。病羊摇耳, 常在硬物上摩擦, 严重时引起死亡。

1.2 诊断

于患部皮肤与健部皮肤交界处剪毛后, 将消毒刀与皮肤表面呈垂直角度刮至皮肤微出血, 将刮取的皮屑置于载玻片上, 用50%甘油水溶液处理后, 置显微镜下观察, 若见到虫体, 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1.3 防治

1.3.1 保持卫生, 定期消毒

可用10%~20%生石灰乳或20%草木灰水对圈舍及用具进行消毒。

1.3.2 皮下注射

按0.2~0.3mg/kg体重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 间隔7 d重复用药。

1.3.3 局部涂搽、喷淋

可用0.01%~0.05%双甲脒或0.03%辛硫磷涂搽患部, 7~10 d后再重复一次。

1.3.4 药浴

药浴法常用于绵羊, 可在木桶、水泥浴池、帆布浴池内进行药浴。可用0.05%辛硫磷、0.05%双甲脒、0.005%~0.008%溴氰菊酯等。

1.3.5 浇泼剂

可用外用透皮杀虫剂——虱螨灵。

2 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又称肝蛭病, 是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片形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 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 羊患病后常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幼畜及绵羊常因此病大批死亡。慢性和隐性患羊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显著降低。

2.1 病原与症状

片形吸虫病病原是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一般因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感染该病, 本病多于春季、夏末、秋初发生。急性型病羊初发热、衰弱、离群, 叩诊肝区, 半浊音界限扩大、压痛明显, 患羊贫血、黏膜苍白, 严重者死亡。慢性型病羊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异嗜、被毛乱而无光, 眼睑、颌下、胸前、腹下水肿, 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急性死亡的见急性肝炎和贫血现象, 慢性的见慢性增生性肝炎, 胆管内可见虫体。

2.2 诊断

采用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2.3 防治

2.3.1 定期驱虫

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末冬初进行两次预防性驱虫, 也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自身条件确定驱虫次数和驱虫时间。

2.3.2 粪便处理

及时对畜舍内的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处理, 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

2.3.3 饮水及饲草卫生

避免在沼泽、低洼地放牧, 以免感染囊蚴。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 保证水源清洁卫生。有条件的可采用轮牧方式, 以减少感染机会。

2.3.4 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其生活在低洼阴湿地, 可结合水土改造, 破坏椎实螺的生存环境。本病流行地区应用药物灭螺, 可选用1∶50 000的硫酸铜溶液或2.5 mg/L的血防67对椎实螺进行浸杀或喷杀。

2.3.5 药物治疗

丙硫咪唑 (抗蠕敏) , 按10~20 mg/kg口服;五氯柳胺, 按15 mg/kg口服, 本药对成虫有驱除效果, 急性治疗时剂量可增至45 mg/kg。

3 绦虫病

绦虫病是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卵黄腺绦虫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的小肠所引起的。其中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 特别当羔羊、犊牛感染时, 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 甚至可引起死亡。三种绦虫既可单独感染, 也可混合感染。

3.1 病原及生活史

常见绦虫有贝氏莫尼茨绦虫、扩展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卵黄腺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卵黄腺绦虫的中间宿主均为地螨。

成虫寄生于羊、牛小肠, 它们的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后, 被地螨吞食, 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当终末宿主羊、牛等反刍动物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后, 似囊尾蚴在反刍动物消化道逸出, 附着在肠壁上发育为成虫。

3.2 症状及剖检变化

症状的轻重通常与感染强度及患羊的体质、年龄等密切相关。病羊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 贫血与水肿。羔羊腹泻时, 粪中混有虫体节片, 有时可见虫体的一段吊在肛门处。患羊被毛粗乱无光, 喜卧, 起立困难, 体重迅速减轻。虫体阻塞肠管时, 羊则出现肠臌胀和腹痛表现, 甚至因肠破裂而死亡。有时病羊出现转圈、肌肉痉挛或头后仰等神经症状。后期, 患畜仰头倒地, 作咀嚼运动, 口周流有泡沫, 对外界的反应几乎丧失, 直至全身衰竭而死。

剖检死羊可在小肠中发现数量不等的虫体, 其寄生处有卡他性炎症, 有时可见肠壁扩张, 肠套叠乃至肠破裂;肠系膜、肠黏膜、肾脏、脾脏甚至肝脏增生性变性;肠黏膜、心内膜和心包膜有明显的出血点;脑内可见出血性浸润和出血;腹腔和颅腔贮有渗出液。

3.3 诊断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因绦虫未成熟而无节片排出的, 可进行诊断性驱虫, 如服药后发现虫体排出或患羊症状明显好转, 即可作出诊断。

3.4 防治

3.4.1 丙硫咪唑

按5~20 mg/kg体重口服或制成1%悬液灌服。

3.4.2 氯硝柳胺 (灭绦灵)

按70~80 mg/kg体重口服。

3.4.3 硫双二氯酚

按75~100 mg/kg体重, 包在菜叶里口服, 亦可灌服。

3.4.4 预防

在虫体成熟前, 即羊放牧后30 d内进行第一次驱虫, 再经10~15 d进行第二次驱虫, 这不仅可驱除寄生的绦虫, 还可防止牧场或外界环境遭受污染。有条件的可实行轮牧。避免在雨后、清晨和黄昏放牧, 以减少羊吃入地螨的机会。结合牧场改良, 进行深耕, 种植优良牧草或农牧轮作。

4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在全世界广泛存在和流行。

4.1 病原与症状

本病病原为弓形虫科弓形虫属的刚地弓形虫, 其可经口感染, 经胎盘感染及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引起感染。大多数成年羊呈隐性感染, 妊娠患羊常于分娩前4~6周流产, 流产时, 大约一半的胎膜有病变, 其绒毛叶呈暗红色, 绒毛中间有许多直径为1~2 mm的白色坏死灶。产出的死羔皮下水肿, 体腔内有较多的液体, 肠内充血, 脑尤其是小脑前部有广泛的炎性小坏死点。此外, 在流产组织内可发现弓形虫。少数病例可出现神经症状和呼吸症状, 表现呼吸困难, 咳嗽, 流泪, 流涎, 有鼻液, 走路摇摆, 运动失调, 视力障碍, 心跳加快, 体温41℃以上, 呈稽留热, 腹泻等。剖检见淋巴结肿大, 边缘有小结节, 肺表面有散在的小出血点, 胸、腹腔有积液。此时肝、肺、脾、淋巴结涂片检查可见弓形虫速殖子。

4.2 诊断

确诊必须依据实验室检查及血清学试验。

4.2.1 病原体检查

4.2.1. 1 涂片染色镜检

采集发热期患羊的血液、脑脊液、眼房水、尿、唾液或淋巴穿刺液涂片染色, 对死羊则采取肺、肝及淋巴结等脏器涂片。上述材料涂片自然干燥后, 用甲醇固定2~3min, 瑞氏液直接染色3~5 min或以姬姆萨液染色20~30 min, 待水洗干燥后镜检。

4.2.1. 2 集虫检查

如脏器涂片未发现虫体, 可采肺门淋巴结或肝组织3~5 g捣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混匀, 再用双层纱布过滤, 滤液以每分钟500转的速度离心3 min, 取上层液, 再以2 000转/min的速度离心10 min, 取其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4.2.1. 3 压片及切片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慢性或隐性感染患畜组织中的包囊型虫体。检查时需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或压片供染色镜检。

4.2.1. 4 动物接种试验

未查出虫体的可疑病例, 可取肺、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 (每1m L加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1000μg) 混匀, 静置, 取上清液接种于小白鼠腹腔, 每只0.5~1.0m L, 接种后连续观察20 d, 若小白鼠呼吸促迫或死亡, 取腹腔液或脏器进行涂片检查。初次接种的小白鼠可能不发病, 可用同法对小白鼠进行连续三代盲传后, 进行结果判定。

4.2.2 血清学诊断

此法主要用于患羊生前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方法有色素试验 (染色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法、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皮内变态反应及琼脂扩散反应等。

4.3 防治

急性病例可应用磺胺类药物, 若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亦可考虑使用四环素族抗生素和螺旋霉素等。上述药物通常不能杀灭包囊内的慢殖子。常用药物如下:

4.3.1 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

前者按70 mg/kg体重, 后者按14 mg/kg体重, 每日2次, 口服, 连用3~4 d。

4.3.2 磺胺甲氧吡嗪+甲氧苄胺嘧啶

前者按30 mg/kg体重, 后者按10 mg/kg体重, 每日1次, 口服。连用3~4 d。

4.3.3 磺胺-6-甲氧嘧啶

按60~100 mg/kg体重或配合甲氧苄胺嘧啶 (14 mg/kg体重) , 每日1次, 口服, 连用4次, 以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并有效阻抑速殖子在体内形成包囊。

4.3.4 预防

搞好畜舍卫生, 定期消毒;防止饲草、饲料和饮水被猫的排泄物污染;流产胎儿及其他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流产地亦应严格消毒;严格处理死于本病或疑为本病的畜尸, 以防污染环境或被猫及其他动物吞食。

5 羊消化道线虫病

寄生于羊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很多, 消化道线虫往往混合感染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炎和消化机能障碍, 病羊消瘦、贫血, 严重者死亡。

5.1 病原及生活史

羊的常见消化道线虫有捻转血矛线虫 (寄生于真胃) 、奥斯特线虫 (寄生于真胃) 、古柏线虫 (寄生于小肠、胰脏, 偶见于真胃) 、仰口线虫 (寄生于小肠) 、夏伯特线虫 (寄生于大肠) 以及毛首线虫 (寄生于盲肠) 等。

羊的消化道线虫均系土源性发育, 即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家畜感染是由于吞食了被感染性幼虫或感染性虫卵所污染的饲草、饲料及饮水所致。仰口线虫除经口感染外, 还能直接钻入皮肤引发感染。

5.2 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羊感染消化道线虫的主要症状为:消化紊乱, 胃肠道发炎, 腹泻, 消瘦, 眼结膜苍白, 贫血。少数病例体温升高, 呼吸、脉搏频数, 心音减弱, 病羊终因极度衰竭而亡。

剖检可见消化道各部有数量不等的相应线虫。羊尸消瘦, 贫血, 内脏显著苍白, 胸、腹腔内有淡黄色渗出液, 大网膜、肠系膜胶样浸润, 肝、脾不同程度萎缩、变性, 真胃黏膜水肿, 有时可见虫咬的痕迹和针尖大到粟粒大的小结节, 小肠和盲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 大肠可见黄色小点状结节或化脓性结节及肠壁上留下的一些瘢痕性斑点。

当大肠上的虫卵结节向腹膜面破溃时, 可引发腹膜炎和泛发性粘连;向肠腔内破溃时, 则引起溃疡性和化脓性肠炎。

5.3 诊断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做出诊断。

5.4 防治

5.4.1 丙硫咪唑

按5~20 mg/kg体重, 口服。

5.4.2 左旋咪唑

按5~10 mg/kg体重混饲喂给或皮下肌内注射。

5.4.3 噻苯唑

按50 mg/kg体重, 口服, 该药对毛首线虫效果差。

5.4.4 预防

生猪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 篇3

关键词:生猪;寄生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5-02

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寄生虫的危害。由于这些寄生虫病的存在给生猪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

1 生猪常见寄生虫病种类

1.1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猪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一般发生于3~6个月的猪群,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患猪表现为不爱吃食、精神萎糜、瘦弱、贫血等,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咳嗽、腹泻等症状;由于蛔虫具有游走性,猪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下,蛔虫会迅速进入猪的胆管内,导致生猪出现严重腹痛、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导致猪的死亡。

1.2 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幼虫常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中,一般情况下位于膈肌、嚼肌和肋间肌,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中。

通常情况下,感染旋毛虫病的猪表现症状并不明显,常导致猪群发生肠炎。因为幼虫位于猪的肌肉中,会使猪出现四肢僵硬、肌肉疼痛、肿、体温升高等现象,猪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猪存活期间不易发现此病,宰杀生猪做肉检时可发现。

1.3 猪囊尾蚴病

此病也常称为猪囊虫病,猪带绦虫的幼虫常引发此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这种幼虫会位于猪的横纹肌当中,也有的会存在于猪的眼睛和大脑中,而成虫一般位于小肠中。

患有这种寄生虫病的猪临床无任何表现,发展较为严重时猪才会出现四肢水肿、消化不良和贫血等症状。

1.4 猪姜片吸虫病

在长江流域以南还存在一种寄生虫病就是姜片吸虫病,该病主要依靠存在于人和猪小肠中的布氏姜片吸虫引发。其中间宿主是扁卷螺,而尾蚴逸出螺体常常存在于大量水生植物当中,如果猪吃到这些水生植物时,就会感染发病。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应科学饲养,保证充足的饲料营养和饮水,定期给猪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依据猪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时期供给全价日粮,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严防病从口入,保证饲料清洁、新鲜,防止发生污染,如果给猪饲喂水生植物,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要饲喂生鱼虾、贝类以及没有烧开的泔水;保护好猪场内的水源,确保水的质量;定期清理猪的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寄生虫卵;做好驱蚊、灭蝇和灭鼠工作,不得在猪场内饲养家猫和家狗,杜绝其他猫类动物进入猪场,消灭中间宿主,切断传播途径。

2.2 消毒与隔离

最好实行自繁自养制度,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和隔离消毒制度,如果确实需要引进外来猪只,首先应该全面了解供种场情况,新购进的猪只要在隔离情况下使用广谱驱虫药给予驱虫,同时认真检查在确定猪无病后才能进入生产区混合喂养,可以有效防止外源性寄生虫进入。落实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保证同一批次、同一来源、同一日龄的猪在一起饲养。坚持卫生消毒制度,生猪出售后,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并空置2周后才能引进下一批猪;做好猪舍和用具的消毒工作,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应进行消毒,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猪场,特别是母猪舍和小猪保育舍,防止人员带入寄生虫卵。

2.3 定期检测

要进行严格的粪检和病死猪剖检,同时认真观察屠宰生猪,根据这些情况准确判断猪场寄生虫种类和感染率以及流行情况,考察驱虫效果。每年最少要进行二次粪检,进行粪检时可以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明确虫卵数量来判断蠕虫感染情况,如果观察到的每克粪便中含有虫卵数量在5 000个以上时属于严重感染,500个以下则属于轻度感染,处于中间的属于中度感染;在确定疥螨感染时可以应用蹭痒评估法,也就是在静止情况下观察猪群的蹭痒情况,5 min内蹭痒总次数除以猪的总头数,如果指数大于0.4 为严重感染,小于 0.1 为轻度感染,0.1~0.4 为中度感染。不管是体内寄生虫还是体外寄生虫,如果确定为中度感染时都要进行驱虫处理。

2.4 科学选用驱虫药

在确定驱虫药时要充分考虑猪群的种类、年龄和寄生虫种属、寄生部位等,选择应用广谱高效、低毒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尽量做到使用数量少、容易喂食、方便、较低残留等,因为猪群感染寄生虫时都是混合感染,为了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应该选择驱虫广谱、治疗效果突出、而且毒性较小的复方驱虫药。

2.5 规模化猪场驱虫程序

(1)种公猪。保证每年最少驱虫两次,时间常选择在清明前后和霜降前后。如果不能达到预期驱虫效果,可以间隔3个月驱虫一次,使用肯维高和虫净、伊维菌素等掺入饲料,连喂 7 d。

(2)后备母猪、空怀母猪。配种前也要进行驱虫,可以应用肯维高和虫净拌入饲料,连喂 5~7 d;母猪生产前2周必须驱虫 一次,可以使用伊维菌素连喂 5 d,而且还要对母猪全身进行消毒,将母猪分娩栏设置为高床,保证猪舍干燥,母猪移出产房后,要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才能移入下批母猪,防止出现母仔间传播。如果母猪有球虫病,就要在生产前使用抗球虫药对其治疗,防止小猪出现感染情况。

(3)生长肥育猪。保育结束后要进行驱虫一次,自外部引进的苗猪在正常吃食后进行驱虫,以后间隔2个月就要进行驱虫,可以在饲料中掺入肯维高和虫净,连喂 7 d。如果猪场感染有球虫病,在小猪出生后5 d就要使用抗球虫药进行防治,小猪断乳后要在饲料中掺入盐霉素,连用 5~7 d,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猪群中存在小袋纤毛虫感染,则需在小猪断乳后使用甲硝唑和二甲硝咪唑、地美硝唑等掺入饲料中,坚持每天 1次,连用 3 d。

3 小结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篇4

为进一步巩固包虫病防治工作成绩,合理应用各种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12345”包虫病防治知识进牧户、进村社、进校园、进寺院、进机关活动,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全面提高人群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循化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制定了《关于印发循化县开展“12345”包虫病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全面提升人群健康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住开展各类集中宣传宣讲活动、组织干部下基层调研、开展驻村扶贫、驻点帮扶等契机,深入推进包虫病防治知识进牧户、进村社、进校园、进寺院、进麻尼房,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继续开展好“一驱、二要、三不、四勤、五能”宣传活动。从7月27日起,我XX卫生院辖区15个行政村开展“12345”包虫病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青海省20xx-20xx包虫病防治行动方案》指出,力争用3-5年时间做到全人群包虫病B超免费筛查的目标,青海省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xx-20xx年连续三年监测数据显示,青海省已累计筛查260万名包虫病重点人群,占青海省近一半人口,其中,发现患者一万余人,且对20xx-20xx年新发现的患者给予免费手术或药物治疗。要充分认识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措施。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已成为许多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严重阻碍着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积极创建包虫病防治“12345”宣传品牌,促进农牧区群众改变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宣传效果。提高群众自觉参与,配合包虫病防治工作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打好包虫病防洽攻坚战的鲜明导向。包虫病是人体受到狗体内绦虫的虫卵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虫卵随狗粪散布到人们生活的环境里,这样就很容易沾染到人的手上、衣服上和日常用品上;另外,通过狗毛、羊毛、干草、水等与人有接触机会的东西,也会沾染给人。如果人误食了虫卵,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脏器(主要是肝脏和肺),慢慢生长,以后变成像囊袋一样的肿块,里面充满了水一样的液体,有的包虫囊肿可以长到几十斤重,压迫脏器。如果囊肿破裂,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食入被犬和狼粪便中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是包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XX卫生院按照上级要求,马瑞兰院长立即行动,积极部署,定做横幅,制作宣传资料,要求各村医和保健员联合卫生院职工进牧户、进村社、进寺院等,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可接受、愿意办”的工作思路,组成宣讲组,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向群众讲清、讲透、讲全、讲准包虫病的危害、防治成效、防治方法、防治措施、救助政策等知识,向群众着重分析讲解了有关防治包虫病和提高生活卫生环境的重要性,还与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问答互动,把大家关心的几个热点话题,做了专业详细的解答。宣传讲座活动中,我院工作人员认真宣读了《XX卫生院“12345” 包虫病防治健康宣传材料》。随后,结合身边的事例就如何预防和治疗包虫病作了详细的解读。采取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的方式,向前来旁听群众深入讲解了相关包虫病防治知识。使群众进步增强了对包虫病的认知,对有关包虫病传播途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教育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不喝生水,不吃生肉,饭前洗手,餐具洁净;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牛羊染病;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提高了自我预防意识,此外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普及包虫病科普知识,宣传包虫病防治常识,提高老百姓对预防包虫病的认识,号召居民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我乡辖区内老百姓的包虫病防治意识,预防和减少包虫疾病在我乡辖区内的零发生。下步,我院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切实让群众认清包虫病的危害,熟知防治措施,逐渐形成大家“人人讲卫生、人人要健康”的自我健康意识。

本次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制作4面包虫病宣传讲座横幅,发放宣传册共计1300余份,,并发放了价值5公斤驼泉食用香醋共675桶,真正把“12345”包虫病防治健康知识“一驱:家养犬一月一驱虫;二要:要吃熟食、要讲卫生;三不:不玩犬、不喝生水、不用牛羊有病脏器喂犬;四勤:勤洗手、勤查体、勤扫除、勤埋犬粪;五能:能支持包虫病防治工作、能

2009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篇5

为贯彻《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有效控制包虫病的流行,认真落实国家重大传染病免费救治政策,积极救治包虫病患者,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进一步加强包虫病防治工作,实施积极的防控措施,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区新源县等30个重点流行县(市)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以县为单位,到2010年底,人群包虫病血清阳性率(12岁以下的学生)下降40%以上,犬感染率下降50%。

(二)目标

1.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流行区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有一定的提高,逐步培养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2.对流行区的所有犬进行登记管理和驱虫,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通过开展流行区重点人群普查,加大病人发现力度,对发现的包虫病病人开展药物或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对从事包虫病防治和诊疗的专业人员集中进行培训,提高基层防治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5.装备基层疾控机构急需的防治、实验设备,提高防控能力。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新源县、阿合奇县、额敏县、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温泉县、尼勒克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巴河县、特克斯县、巩留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塔城市、乌苏市、托里县、裕民县、阿勒泰市、布尔津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博乐市、精河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和硕县、和静县、尉犁县、乌鲁木齐县,新增加吉木乃县。2010年执行包虫病防治项目县市共计30个。

(二)项目内容

1.重点人群查病。按照卫生部《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要求,各项目省(区)对重点流行乡(镇)采用B超和血清学方法开展人群查病,共25万人次。提供血清学检测试剂4万人份,对各流行乡(镇)12岁以下儿童采用血清学方法开展儿童感染情况监测共计4万人次。

2.救治病人

(1)药物治疗。对新发现的包虫病病人,免费提供阿苯达唑片剂或乳剂;对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包虫病病人,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评价疗效,确定需继续采用药物治疗的,免费提供阿苯达唑片剂或乳剂。2010年计划开展包虫病病人药物治疗0.7万人次。

(2)手术治疗。为确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质量和安全,使患者就近得到有效的救治,各地(州)、县(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通过申请并且由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审核、2 现场验收等形式核定定点医院,2010年项目拟开展包虫病手术治疗410例。目前自治区卫生厅已经确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自治区包虫病外科技术指导医院,昌吉州人民医院、乌苏市人民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为我区包虫病外科手术定点医院,尚有15家医院正在核定中。各地应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包虫病手术救助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包虫病病人手术管理办法”执行。

3.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参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要求,以村为单位,对流行区的所有犬进行登记管理;每月定期对流行区的39万条犬采用吡喹酮进行药物驱虫;提供检测试剂3.5万份,对流行区3.5万只犬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4.健康教育。加强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包虫病流行区各级干部、群众对包虫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引导农牧区群众改变不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流行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重点人群,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召开村民会议、结合宗教活动进行宣传、设立专题宣传栏、媒体宣传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防治包虫病的核心信息。各地应该建立一定数量的永久性宣传标语或标牌。定点医院和项目县(市)疾控中心要挂牌明示。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用民族文字或双语开展宣传活动。

5.人员培训。自治区对县级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诊断治疗技术等专题培训,共计举办2期,以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防治技能。县级对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乡村医生、村干部或村畜牧兽医员等进行病人督导管理、传染源犬驱虫和管理、包虫病防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共举办30期,每个县1期。地(州)级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要指导培训。

6.配备设备。新增项目县疾控机构自行采购1台包虫病诊断用便携式B超,用于开展现场查病工作。从拨付的项目总经费中支出。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1.自治区卫生厅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项目的规划、指导、组织实施和督导评估,并且协调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自治区疾控中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负责药品、检测试剂招标采购工作,并且及时通知项目地区和项目单位领取配备的物资。新增加项目单位自行采购B超,采购时需要考虑数字化、防震性、实用性。

2.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编制,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质量控制、信息收集和管理、技术指导、检查督导与考核评估。

3.各项目地(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各地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和督导项目执行情况,配合上级部门的督导;地(州)级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协助技术特别落后项目县开展工作。

4.项目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的管理,包虫病病人筛查,病人病案管理,治疗药品领取,保管和发放,信息收集,疫情和项目执行情况上报、应急处置,健康教育和宣传,基线调查,传染源驱虫、登记、管理等项目的具体实施。

5.流行村的村委会、乡村医生或村畜牧兽医员协助和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开展防治工作。

6.自治区卫生、财政部门根据本规划制定实施计划,报卫生部、财政部备案。

(二)资金安排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77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地区开展包虫病防治的治疗药品购置、手术治疗、检测试剂、B超采购、现场督导、实验室质量控制、定点医院现场审核、人员培训等所需经费(具体补助项目及资金分配情况见附表)。自治区财政根据实际工作应为自治区级、地(州)级补助必需的工作经费。项目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工作情况给予适当配套或补助。

1.病人药物治疗督导管理补助费。补助经费仅限于承担上述工作的乡、村医生、村干部,凭收款凭证领取补助经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标准和进度制定用款计划,核实补助金额,报送自治区卫生厅。

2.健康教育、培训补助费用。自治区根据项目县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培训经费的拨付与培训效果直接挂钩。

3.包虫病病人手术治疗费用。包虫病病人手术治疗工作由各项目地区按照“包虫病病人手术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卫生厅将按照实际完成的手术病例及时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到定点医疗机构。

4.药品设备。人群治疗和犬驱虫的药品、人群和犬的检测试剂由自治区疾控中心统一采购。实验室和B超所用耗材、B超机由执行项目县(市)自行选购或招标采购。

(三)招标采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自治区疾控中心将合理制定计划采购品目、规格和数量,组织招标采购工作,采购结果及时报卫生部、财政部备案。

四、项目执行时间 项目于2010年底前完成。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透明度。各项目地区和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前期,组织各级防治部门贯彻学习本方案,编制浅显易懂的宣传材料,并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卫生厅每年组织自治区、地(州)、市(县)级专家组成专家组或由地州级组成交叉督导组对各项目县的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经费使用和实施效果等进行2次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根据“评估方案”对项目单位做出评价。各项目地区和项目执行单位随时迎接卫生部组织的国家级专家对包虫病防治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调研。

(三)项目完成后,自治区卫生厅须将项目总结、项目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考核结果报卫生部、财政部。

(四)对于项目执行较差的地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项目执行好的单位将从本级节余费用中予以奖励。特别差的于来年终止项目。

(五)在本,病人手术救治费部分下发卫生厅审核。并且通过现场验收的定点医院,剩余部分由本级掌握,以备全疆宏观调配使用。

附表: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完善宣传教育,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及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措施

1、采取健康教育、病人治疗、对犬进行药物驱虫,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等综合防治策略。

2、以提倡“勤洗手、不喝生水”为重点,广泛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不用未经有效处理的染病动物内脏喂犬的习惯。

3、积极开展病人筛查和治疗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加强与农业、畜牧、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在包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加强对犬的管理,定期给犬驱虫,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无主犬,控制犬的数量。

4、加强对牛、羊等家畜屠宰的管理,提倡集中屠宰,加强卫生检疫,对染病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工作目标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健康教育覆盖到村,提高牧民对包虫病及其危害性的知晓率,逐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展针对传染源犬的管理和驱虫,使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5%以上,使家犬感染率与项目启动前之比下降60%以上,有效控制传染源。

3、对主动就医人群进行B超检查,对发现的包虫病确诊病人给予免费药物治疗,全程治疗率达到80%以上。

4、对领导层和防治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能独立开展各项防治工作。

四、工作步骤

1、健康教育。对流行区牧民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疫区牧民对包虫病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及包虫病的防治知识。在汽车站、主要路段、街头、家畜屠宰场设立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并放置宣传材料。乡镇、村委会及牧区要设立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专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每个村至少有5条(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包虫病知识固定标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进行广泛宣传,在广播、电视上开设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包虫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广泛开展包虫病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在宗教场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校要开展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课程。

2、犬及家畜的监测管理工作。

(1)建立家(牧)犬登记管理制度。对乡(镇)的家(牧)犬进行登记造册,无主犬以村为单位进行登记。建立规范的犬驱虫登记制度,实行犬驱虫登记卡,对乡(镇)所有犬每月1次,共12次的定期药物驱虫工作。

(2)开展家(牧)犬及家畜感染情况的监测工作。根据乡(镇)犬驱虫登记记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

(3)加强对牛、羊家畜屠宰的管理,做好家畜登记工作,积极提倡集中屠宰,加强动物卫生检疫的监测,对染病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驱虫后5天内的粪便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防止棘球绦虫卵污染环境。

3、开展病人治疗工作。建立健全包虫病防治工作制度,对所发现的病人根据自治区《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的要求,符合药物治疗标准的进行免费药物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乡卫生院、村卫生是每年至少开展2次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包虫病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及包虫病的防治知识。

卫生院

2012月9日

新肉孢子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篇7

1 犬新孢子虫的危害

新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 自1984年挪威兽医学家发现本病以来, 该病受到国内外畜牧兽医界的极大重视, 并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 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芬兰、西班牙、匈牙利、瑞士、瑞典、挪威、荷兰、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日本、以色列、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先后报道了牛、犬、马、羊等新孢子虫病。感染率从10%~40%不等, 最高可达82%, 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血清流行病学依不同国家、地区和使用的血清型以及感染的阶段不同而不同, 有的牛群中的血清阳性率达87%。调查显示, 在美国42.5%的牛流产是由新孢子虫病引起的, 英国12.5%的牛流产也是由该病引起的, 中国台湾地区牛血清抗体阳性率达44.9%。新孢子虫抗体不但出现在血清, 而且还出现在牛奶、阴道分泌物、唾液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引起的流产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本病可经胎盘发生垂直传播给子代。据国内外报道, 该病给畜牧业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人工腹腔感染的幼犬, 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患犬呈现进行性麻痹且后肢重于前肢。除此之外, 还出现吞咽困难、咀嚼障碍、肌肉无力和萎缩。四肢麻痹的犬表现不安, 但仍能生存数月之久。新孢子虫病对患犬机体的侵害呈局灶型或广泛型。实际上, 侵害所有器官, 包括皮肤在内都参与病理过程。无病状的带虫母犬可将病原传给胎儿。同一只带虫母犬可连续几胎使其胎儿感染新孢子虫病。

患新孢子虫病牛呈现为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弯曲、关节拘谨、后肢麻痹、眼睑反射迟钝、头部震颤明显、头盖骨变形、角膜轻度混浊。新孢子虫病能引起奶牛和肉牛的流产, 从妊娠3个月开始到妊娠期结束期间的任何妊娠阶段的奶牛都可发生流产, 大多数新孢子虫诱发的流产在妊娠后的第5~6个月。胎儿死在子宫后、发生吸收、木乃伊胎、自溶胎、死胎、出生后伴随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出生后临床上正常, 但伴随慢性或隐性感染。但这些牛在妊娠期时可将新孢子虫经胎盘传给胎儿。新孢子虫病诱导的流产可以在每年重复发作。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的奶牛比血清阴性的奶牛更容易引起流产, 这在奶牛和肉牛上是一样的。临床正常, 但血清学阳性的母畜, 所产的犊牛95%以上在出生前已经感染全新孢子虫。母畜的年龄、哺乳次数、普通的流产史、持续感染在牛的垂直传播中对青年牛的影响要比老龄牛的大。

2 新孢子虫病的防治

目前, 还没有能控制新孢子虫病的有效办法。研究表明减少新孢子虫感染的管理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避免犬或其他终末宿主的粪便污染到饲料和饮水。 (2) 要彻底清除流产的胎儿、胎膜、胎盘和死胎。 (3) 加强检疫, 淘汰感染牛, 严防从国外引进感染或带有此种寄生虫的动物。然而, 以上控制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 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新孢子虫病的发生。

目前对于新孢子虫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但已筛选出几种比较有效的化学药物, 如磺胺类药物、离子载体抗生素 (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盐霉素、马杜拉霉素、放线菌素等) 、四环素类 (强力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等, 这些药物对体外细胞培养的虫体杀虫效果也见成效, 但体内试验的药效研究报道甚少。在新孢子虫病的早期, 试用甲氧苄胺嘧啶、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等抗弓形虫药物进行治疗, 具有一定的疗效。如对某些具有表现为后肢虚弱的早期新孢子虫病动物进行及时治疗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有报道显示, 使用磺胺嘧啶和甲氧苄胺嘧啶合剂, 以15 mg/kg的剂量每日给药2次, 同时用乙胺嘧啶以1 mg/kg的剂量治疗1次, 4周后动物的麻痹症状消失。也有报道用磷酸克林霉素以150 mg/kg的剂量连续肌肉注射24 d, 可以治疗由新孢子虫引起的心肌炎等症状, 但其产生的疗效常因病的发展程度以及用药的时间而有所差异。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篇8

一、三病的区别方法

1. 流行不同。圆形碘泡虫病流行时间长,发生面积广,无论是小水体还是大面积养殖都有发生,但发病高峰期为冬季与春季。小瓜虫病,水温15~25℃时多发,常流行于初冬、春末,在所有养殖地区都有流行,养殖鱼类都可能发病。卵涡鞭虫病流行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尤其是浮游生物量少、放养量大、饲料营养不全面、遇上连续降雨、水温23℃的酸性水环境中易发,发病高峰期在5~6月。

2. 危害不同。圆形碘泡虫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特别是1龄以上的鲫鱼尤为常见,一般不会引起患鱼大批死亡,但严重感染时鱼体表有数百个肉眼可见的大胞囊,外观极其丑陋,失去商品价值。小瓜虫病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鱼苗和鱼种,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管理不当时感染率极高,严重感染时会引起鱼大批死亡。卵涡鞭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淡水鱼的鱼苗和鱼种,病情严重时5龄以上的大鱼都会发病,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卵鞭虫生存,几天内可使鱼大批死亡。

3. 寄生部位与症状不同。鱼类感染圆形碘泡虫后,不摄食或少摄食,鱼体消瘦,体表无黏液或有少量黏液,头部、鳍条、鳃弓和口腔周围等处有肉眼可见的大小不一的白色胞囊,白点之间有红色的斑点,寄生部位发炎、出血,使鱼失去商品价值。小瓜虫大量寄生时,会侵入鱼的皮肤、鳍条、鳃的表面组织,引起组织增生,使患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游动异常,在鱼体表、鳍条、鳃瓣上会形成肉眼可见大小相近的圆形的白色小囊泡,跟菜籽大小一样,严重时在皮肤和鳍条上附着许多小白点,故又称为白点病,同时体表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感染卵涡鞭虫的鱼种,发病初期在水中拥挤成团,并有一段时间的急速游动,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卵涡鞭虫的不断侵袭,白点慢慢地布满全身,以致白点连片重叠,像裹了一层米粉;后期患鱼游动无力,常常呆浮水面,不摄食或少摄食,鱼体抗病力下降,导致“粉块”脱落,发炎充血,并发水霉病致死。

4. 病原不同。圆形碘泡虫病是一种圆形碘泡虫寄生在鱼体表而引发的鱼病,孢子近圆形,嗜碘泡明显。小瓜虫病是纤毛虫病的一种,由多子下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所引起的一种鱼类侵袭性寄生虫病,小瓜虫成虫呈卵圆形或球形,全身布满短小而均匀的纤毛。卵涡鞭虫病是鞭毛虫病,由嗜酸性卵甲藻侵入鱼体引起的一种鱼类侵袭性寄生虫病,成虫呈肾脏形,身上有鞭毛。

二、诊断方法

1. 根据患病鱼体表白点形状、大小、颜色、所在部位等症状和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 与显微镜检查相结合进行诊断,在载玻片上滴1滴水,把病变部位的白点挑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肉眼观察到的虫体即能确诊。

三、防治方法

1. 圆形碘泡虫病的防治。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购买苗种和成鱼。②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价的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③发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0.7克,溶解后全池遍洒,隔2天泼洒1次,连泼3次。④每100千克鱼用10千克槟榔加水煮沸后取汁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3~5天;每100千克饲料中加晶体敌百虫100克,每天投喂1次,连喂5~7天。

2. 小瓜虫病的防治。①合理密养,加强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②全池遍洒辣椒和生姜,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533~800克和生姜100~1500克,一起加水煮沸30分钟后连渣带汁全池遍洒,每天泼1次,连用2~3次。③每100千克鱼用30~40克青蒿末拌饲投喂。

3. 卵涡鞭虫病的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鱼生活在较好的水环境中。②饲养期间定期泼洒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每次用量为15~25千克,使池水呈弱碱性。

包虫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篇9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的通知 卫疾控发〔2010〕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科技厅(委、民(宗委(厅、局、公安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厅(局、商务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林业厅(局,妇联: 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保证《行动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科技部国家民委公安部 民政部财政部水利部 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 国家林业局全国妇联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附件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

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1.到2012年,(1以县为单位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2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 青藏高原地区,犬感染率降到1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2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10%以下。

其他流行地区,犬感染率降到10%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5%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8%以下。

2.到2015年,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1青藏高原地区,犬感染率降到8%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5%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8%以下。

(2其他流行地区,犬感染率降到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5%以下。

(二工作指标。

1.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1查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

省(区以县为单位,调查历史流行县的犬感染率、2岁以下家畜和啮齿类动物患病率、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

其他省(区、市以当地感染的包虫病病例为线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传染源犬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7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3条。

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3家畜免疫。

青藏高原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75%以上。其他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4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5健康教育。

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6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6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75%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6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6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6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以上。

(7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

2.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1传染源犬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3条。

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2家畜免疫。

青藏高原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其他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95%以上。(3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4健康教育。

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病人的治疗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5%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

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8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8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80%以上。

(6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7饮水安全。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内的牧区定居点居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居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

三、主要防治措施(一控制传染源。

1.家犬的登记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牧场负责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

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各流行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兽医站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3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兽医防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兽医站。

3.无主犬控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捕杀无主犬。每月定期由村级防疫员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4.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管。农业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调运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监管。

(二开展健康教育。

1.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开展本系统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卫生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包虫病防治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刊播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和工作信息,定期无偿刊播有关公益广告,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

3.民委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国家免费救治包虫病的相关政策,并利用各种宗教活动向信教群众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引导信教群众正确就医。

4.教育部门负责将包虫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以包虫病防治知识为重点的主题队会。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

5.各级妇联组织负责对妇女工作干部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针对农牧区妇女开展多种形式的包虫病防治知识宣讲和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家庭主妇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家庭健康行为的形成。

6.村(居民委员会要确定1名兼职宣传员负责包虫病宣传教育材料的发放和张贴工作,对辖区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和兽医防疫员充分利用集市、村民会议、村级广播、犬驱虫日等机会,对农牧民群众宣传“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等基本防治知识。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定点屠宰场所和集贸市场从事畜产品交易的重点人群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和掌握不用病变脏器喂犬和对病变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基本防治知识。

(三防制中间宿主。

1.家畜屠宰管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屠宰场(点家畜的屠宰检疫,监督做好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家畜免疫。县兽医站负责分发抗细粒棘球蚴病疫苗,由乡、村级兽医防疫员每年对当年新生存栏家畜进行疫苗接种,此后对免疫家畜每年进行1次强化免疫。

(四查治与管理病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人群查病、病人管理、药物和手术治疗,并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五关怀与救助病人。

民政部门负责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因患包虫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六提供安全饮用水。

国家发展改革和水利、卫生部门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开展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包虫病流行区居民使用污染严重的地表水问题,优先保障定居点农牧民饮用水安全。有条件的地区供水到户,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供水到集中供水点。

(七开展基线调查和病情监测。

1.基线调查。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或按照不同地理方位进行抽样,对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和6-12 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2.病情监测。卫生部门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儿童血清学阳性率和人群患病率监测,兽医部门按照《家畜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监测,为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四、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资源,确保防治经费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可根据当地包虫病流行状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使包虫病防治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流行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农业(畜牧、公安、林业、科技、水利、民政、教育、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和新闻宣传、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包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其他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鼓励省际或区域之间开展联防联控,促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

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包虫病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做好病人的发现、报告、管理和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症的包虫病患者积极开展外科手术救治;做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及时调整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提供技术支持。农业(畜牧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国家总体方针,研究制定家畜包虫病防治政策和措施,落实农村家犬驱虫,家畜免疫,严格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开展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商务部门负责加强对牲畜定点屠宰场所的管理。公安、城管等部门通过各自渠道加强对城镇地区家犬数量的掌握和管理,妥善处理无主犬。林业部门负责做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宣传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全面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民委和民族宗教事务等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开展包虫病防治政策、防治知识的宣讲,逐步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对包虫病危害程度的认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查病、救治、犬驱虫等防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督促中小学校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妇联做

好农牧区妇女和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健康行为的形成。民政部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开展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和水利、卫生部门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保障农牧民饮用水安全。科技部门负责将包虫病有关科研项目列入有关国家科技计划。

(三增加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包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将包虫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予以支持。同时,应当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包虫病防治工作。

(四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将包虫病防治科研列入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相关部门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多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阻断包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探索各类地区包虫病的防治模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的抗包虫病药物不同剂型疗效和不良反应系统评价;研制敏感、特异、便捷的检测试剂;研发高效、安全的包虫病新型疫苗、治疗药物和新剂型;研制长效、方便使用的驱虫药品和犬抗棘球绦虫疫苗,探索流行区无主犬的管理和驱虫措施;深入开展包虫病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加强相关机构能

力建设。各流行区的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臵专门的防治科、室、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包虫病防治人员;乡(镇卫生院和畜牧兽医站有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包虫病防治工作。各流行乡、村有专人负责包虫病防治工作。

不断改进和完善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包虫病诊断、治疗能力,重点流行区的县级综合医院要逐步具备开展包虫病外科手术的能力。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包虫病实验室网络能力建设。加强包虫病虫种鉴别和检测试剂评价能力。省、地市级实验室具备对免疫学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的能力。县级实验室具备免疫学检测能力。

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科学、定

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 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 综合考核评价。要及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 位。卫生部、农业部及有关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本行动计划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上一篇: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问卷 - 东北师范大学下一篇:以思考为起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