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T

2024-08-15

MECT(共3篇)

MECT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副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41例,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第4周、第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天、第1周及第2周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从而评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情况及其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 而减分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过χ2检验, 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副作用方面, 治疗后第1天WM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而1周以后逐渐恢复, 除了第1天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外, 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确切疗效, 且副作用小、治疗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

难治性抑郁症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剂足够剂量、足够疗程治疗6周以上而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变的病症[1], 是精神科临床的一个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41例;其中男23例, 年龄17~72岁, 平均 (36.14±11.02 ) 岁, 体重41~89kg, 平均 (68.10±10.13) kg;女18例, 年龄18~69岁, 平均 (34.53±10.11 ) 岁, 体重38~81kg, 平均 (56.14±11.28) kg。

1.2 入组条件

(1)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 (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 (2) 汉密顿抑郁量表 ( HAMD) 评分≥20 分。 (3) 经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剂足量、足疗程正规治疗≥6周, 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 (4) 无MECT 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疾病;②有药物依赖和滥用史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均符合MECT适应证, 无明显禁忌证。

1.3 MECT治疗方法

MECT 治疗期间停用抗抑郁药物。MECT治疗前先行麻醉, 采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然后丙泊酚2~4 mg·kg-1 缓慢推注进行麻醉, 最后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松驰剂琥珀酰胆碱1~2mg·kg-1。治疗过程要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不同选择不同的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 治疗过程患者会出现口角或面颊部等肌纤维抽搐症状, 通电结束时, 予以面罩气囊做加压人工呼吸, 直至自主呼吸恢复。MECT隔日1次, 10 次为1疗程。MECT采用美国美可答公司生产的思倍通多功能电痉挛治疗监测仪。

1.4 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 周、第4周、第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以HAMD 减分率为标准:减分率≥75 %为痊愈, 50 %~74 %为显著进步, 25 %~49 %为进步, < 25 %为无效;治疗结束后第1天、第1周及第2周,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 中的4 个项目 (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 [3]评定不良反应。

1.5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并进行t 检验及χ2 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所有41例患者全部完成所有疗程。治疗第1周末5例 (12.2%) 显著进步, 第4周末18例 (43.9 %) 显著进步, 第12周末35例 (85.3%) 显著进步。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0.2%。

2.2 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及减分率比较

如表1所示。

2.3 MECT治疗前后WMS评分情况

如表2所示。

注:▲经过χ2检验分析, 第1天WMS评分与治疗前及其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难治性抑郁症是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提示, 约30%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对原来一系列抗抑郁剂治疗没有反应, 约40%慢性抑郁症患者对治疗缺乏反应[4]。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是在麻醉诱导下注入肌松药之后的电休克治疗, 患者在麻醉后进入无意识状态, 治疗过程中无恐惧感, 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本组研究发现, 治疗第1周末5例 (12.2%) 显著进步, 第4周末18例 (43.9 %) 显著进步, 第12周末35例 (85.3%) 显著进步;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0.2%。通过对治疗前后HAMD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 而且减分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过χ2检验分析, 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明确的疗效。在副作用方面, 我们对治疗前后的WMS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治疗后第1天W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最为明显, 而1周以后逐渐恢复, 除了第1天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外, 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这说明MECT只会造成短期的记忆障碍, 不会有严重后遗症发生, 临床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本次研究证明 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肯定, 而且具有见效快、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强, 李艳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折[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 16 (2) :105-108.

[2]董文升, 邸晓兰, 杨甫德, 等.现代电休克治疗对越行为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 (5) :276.

[3]方积乾, 陆盈.现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50-209.

[4]CITROME L, BILDER RM, VOLAVKA J.Managing treat-ment 2 resistant schizophrenia: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linicaltrials[J].J Psychiatr Pract, 2002, 8:205-215.

MECT 篇2

关键词:长托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血压,麻醉药物

临床上无抽搐电休克 (MECT) 常用于精神疾病患者, 其原理是通过给予短促的强烈的电刺激使患者神经细胞释放神经介质, 从而使功能异常的大脑恢复正常。由于MECT的电刺激对于机体是一种应激反应, 因而MECT时患者血压会骤升, 因而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疾病的患者潜在风险极大[1]。故治疗前给予适宜的抗胆碱能药物使患者处于全身麻醉下的血压波动平稳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通过在MECT前给予长托宁对患者的血压骤升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取64例临床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3例, 女41例, 平均 (35.3±4.8) 岁, 所有患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的标准。排除标准:①近期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③ASA分级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 在3级以上;④对MECT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有禁忌证患者。所有患者依据所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 32例, MECT前予以阿托品;研究组, 32例, 治疗前予以长托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案

两组MECT治疗时麻醉均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 治疗前30 min在肌内注射抗胆碱能药物, 其中对照组所用的药品为阿托品0.02 mg/kg, 研究组为长托宁0.01 mg/kg。两组再分别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0.8 mg/kg, 待肌颤结束后再予以醒脉通治疗仪 (购自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 通电治疗。

1.3 临床指标观察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分别在刺激前、刺激即时、刺激后5 min、10 min末各点记录两组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的刺激即时、刺激后5 min、10 min末的SBP、DBP及MAP均明显较低 (P<0.05) , 而刺激前各血压值无差异 (P>0.05) 。研究组的刺激即时、刺激后5 min、10 min末的各血压值与刺激前无差异 (P>0.05) , 而对照组的刺激即时、刺激后5 min、10 min末的各血压值显著高于刺激前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认为MECT治疗不仅只是单纯的电刺激, 其主要是通过电刺激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变化恢复正常, 多采用不超过2 min的电刺激[1]。由于电刺激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伤害性刺激, 可导致机体的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以及迷走神经的激活, 引起机体骨骼肌出现痉挛, 神经系统的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释放, 进而也出现一系列的循环系统的应激性生理变化, 如:血压一过性急剧升高、心率加快、一过性心律失常等。这种应激性生理变化对于老年患者, 尤其是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有害的, 因可以诱导出现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临床急症。有研究指出由于机体应激反应与电刺激导致的迷走反射亢进有密切关系, 因而给予应用抗胆碱能药物, 如:东莨菪碱、阿托品、654-2等[2]。然而临床发现其稳定血压波动的临床疗效不佳, 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临床上需要在MECT治疗前给予患者适宜抗胆碱能药物来稳定血压, 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近年来临床药理研究发现新一代的抗胆碱药长托宁对于M1及M3型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而对分布在心脏与神经系统的M2型受体无生理学选择性, 因此长托宁不会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的作用, 故临床使用不会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并且对心率变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3]。本研究通过比较在MECT治疗时分别应用阿托品与长托宁的患者的血压波动区别, 结果显示, 长托宁在电刺激的即刻、刺激后5 min以及刺激后10 min各自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均较应用阿托品组患者要小。同时长托宁组的MECT治疗前后的各血压指标值无显著差异, 但是阿托品组的MECT治疗后的各血压指标值显著高于MECT治疗前。因此本研究认为, 长托宁能控制MECT治疗而导致的血管系统应激反应, 有效的稳定血压波动, 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洁, 王宁, 陈建平, 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麻醉探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18 (6) :326-328.

[2]赵洪祖, 杜好瑞, 李红.MECT治疗前后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 14 (1) :10-12.

MECT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2~60岁;入组时PANSS总分≥60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及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系接受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物 (过去5年内用过两类结构不同的三种药物) , 用不同途径给药, 足量、足疗程的治疗 (相当于氯丙嗪等价剂量600mg/d以上至少治疗8周) 仍无效者;无MECT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史;智能障碍。共收集86例, 入组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根据入院顺序, 随机分为治疗组 (43例) 和对照组 (43例) 。治疗组患者男21例, 女22例, 年龄在23~60岁, 平均年龄 (40.7±2.5) 岁, 病程在5~34年, 平均病程 (15.5±4.3) 年;对照组患者男22例, 女21例, 年龄在22~60岁, 平均年龄 (39.7±3.1) 岁, 病程在5~36年, 平均病程 (16.6±4.1) 年。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05) 。

1.2 治疗方法

入组时均经1周清洗期, 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氮平治疗 (350~450mg/d) , 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采用氯氮平治疗 (300~400mg/d) , 加用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治疗, 一般治疗10~12次, 每周治疗3次, 共计4周。

1.3 临床评定

采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 采用TESS评定出现的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末各评定一次。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100~25%为有效;PANSS减分率<25%为无效。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粪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测定一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4周治疗, 两组均取得肯定疗效。以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 治疗组患者有效32例, 有效率为74.4%, 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 有效率为51.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20例 (46.5%) , 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19例 (44.2%) , 两组患者大多能够耐受, 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部分患者未作处理自行逐渐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均P>0.05) 。另外研究组有7例行MECT治疗后出现轻度记忆力减退, 4例出现一过性头痛, 均不影响继续治疗, 在治疗结束后3~5天恢复正常, 无严重副反应出现。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尽管治疗水平不断进步, 但最终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认为大约有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系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其对药物疗效差或完全无效, 甚至恶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甚至丧失社会功能。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威胁着患者和家人的健康, 困扰着临床医生, 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法。目前认为氯氮平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药物[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疗效肯定, 安全性较高[2]。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有效率为74.4%, 对照组有效率为51.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中,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后偶见一过性头痛及短期记忆障碍, 一般治疗停止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氯氮平联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两者合并是较好的增效策略。不仅能够尽快控制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 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患者能够较好耐受, 安全性较高, 具有明显优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摘要:目的 探讨氯氮平联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43例) 和对照组 (43例) , 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氮平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服用氯氮平的基础上加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定患者的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4.4%, 对照组有效率51.2%,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氮平联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肯定,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氮平,MECT,精神分裂症

参考文献

[1]刘铁榜, 臧德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 10 (2) :114-115.

【MECT】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手拉大手下一篇:组件测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