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戍边

2025-01-19

屯垦戍边(共3篇)

屯垦戍边 篇1

摘要:通过对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源的特性分析, 收藏与利用情况, 分析了兵团屯垦戍边文献保护与服务模式, 进一步探讨收集与合理利用屯垦戍边文献的方法。

关键词:屯垦戍边,服务模式,探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具有准军旅性质的、负有屯垦戍边使命的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兵团文化, 是新疆当代多民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 党中央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新疆的实际, 决定在新疆成立兵团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兵团的屯垦戍边实践, 对维护新疆稳定、巩固西北边防安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是兵团及其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与兵团文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1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源特性

1.1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的概念

屯垦戍边文献是兵团人在履行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 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智慧的总和, 所反映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区域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革、发展及其现状。屯垦戍边文献全面反映了新疆兵团在该地区的人文地理、经济、民俗、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屯垦戍边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献独具的特色。

1.2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的分布及收藏

50多年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以屯垦历史、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旨在依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的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 利用兵团文化建设的优势, 开展社会文化方面的科学研究, 形成一批以西域历代屯垦史、兵团屯垦社会文化和西域屯垦文化艺术为方向的研究领域。兵团人以其多元性文化为特色, 有目的、有步骤地建立了兵团特色文献藏书系统。目前, 兵团历史和文化戍边、屯垦文化与民族文化、屯垦戍边史、丝绸之路研究、西域民族宗教、西域历史文化研究、西域文物考古研究、新疆沙漠治理、新疆棉花栽培等专题文献已被列入各类型图书馆的重点藏书范围, 形成了各高校及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中的特色,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2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源的利用

我国屯垦戍边历史与现状的复杂性、兵团的特殊性决定了兵团文献的特殊性和高利用率、不可替代性。1999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批准石河子大学组建兵团资料文库, 经过几年的筹备, 2005年3月我馆正式组建兵团资料室和兵团资料文库。

兵团资料文库现有各类兵团文献1万余册。包括《生产建设兵团志》、《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兵团年鉴》、《兵团统计年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新疆屯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社会50年纵览》和新疆各地市县地名图志等史料类文献和兵团各师、局志、团志、史以及反映兵团屯垦戍边的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回忆录、老照片、图册及视频资料等。这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我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保护与服务模式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的收藏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无可讳言, 仍存在许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a.兵团资料所属单位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 支持不够。各个单位都能认识到屯垦戍边文献意义重大, 但向他们收集资料时却困难重重。b.资金缺乏。图书馆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外出调研或收集文献都需要资金, 资金严重缺乏制约了文献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c.上级主管部门无硬性规定。新疆兵团许多单位不重视兵团文献, 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地方, 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他们的发行量也得不到肯定。问题的关键是图书馆无法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来强制收集地方文献。d.纸质文献极易损坏。在地方文献中, 有许多价值很高的资料, 往往是许多用户反复查阅和使用的对象, 这极容易导致文献磨损和残缺, 甚至是丢失。

4 收集与合理利用兵团屯垦戍边文献的方法

4.1 加强宣传, 做好收集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发动宣传攻势, 通过宣传, 向有关单位宣传收集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料的重要性, 使注重收集、妥善保管、积极捐赠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料, 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自觉自愿地将工作中形成的属于收集范围的文献资料及时移交, 确保兵团屯垦戍边文献的收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4.2 拓展范围, 丰富馆藏

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料建设是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中心目标, 而丰富的馆藏又是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条件。征集工作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也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源头, 拓展征集范围包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贴近社会、要注重积累等。

4.3 建立开发兵团屯垦戍边文献数字化和网络化基地

屯垦戍边文献数字化能较大程度上减少珍贵地方文献的破损及遗失等现象。要实现屯垦戍边文献信息的网络化, 应首先对兵团屯垦戍边文献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 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文献目录数据库, 为系统管理兵团地方文献创造条件。建立兵团屯垦戍边文献数据库也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数据库要能反映兵团的概况、统计数据、招商引资和产业动向、旅游信息等等。

4.4 建章立制,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要想拓宽和稳定图书馆的收集渠道, 主管部门就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奖励政策, 由地方权利机关在整个地方行政区划的范围内颁布和实施以保障文献建设的一种制度, 制定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 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利用政府的管理体制来掌握地方文献出版信息, 收集地方文献, 才能保证收集到地方文献的数量和质量。

4.5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馆际沟通、交流各图书馆还应加强联系和沟通, 在以兵团屯垦戍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区或本系统的文献信息需要, 以及本馆的实际, 进一步建设起各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 互通有无, 如相互交换地方文献等, 在保证地方文献征集渠道畅通的同时, 减少文献征集的盲区和遗漏,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屯垦戍边文献工作人员除了要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 了解社会的需要以外, 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调整工作模式, 扩大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不同文化需要的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那艳.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7 (1) :42-45.

[2]黄晓斌.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 2009 (1) :60-63.

[3]张沛黎.兵团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兵团经济发展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20 (6) :22-24.

[4]史东娟.我校图书馆对兵团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J].农业与技术, 2008, 28 (2) :177-180.

[5]张沛黎, 陈宝安.兵团地方文献的存在、收藏与开发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7, 6 (4) :102-104.

[6]周曦宏.关于地方文献收集与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3, (5) .

屯垦戍边 篇2

来源:曹天星 日期:2008-05-20 18:13:41 点击数:503

曹天星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新世纪,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全国人民翘首期盼的一次盛会。会议提出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重要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一个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立意高远,思想丰富,求真务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进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报告的亮点和重点之一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十六大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更是指导我们推进和发展屯垦戍边事业的明灯,我们必须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着重把握好“七个深刻领会”:一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三是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五是要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六是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七是要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针对七师而言,就是要把领会和宣传十七大精神、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委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精力投入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去,把行动体现在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之中,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好“三大作用”,在新的起点上谱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屯垦戍边事业新篇章。

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科教兴师、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以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为抓手,以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农、兴工、活商,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2年的时间使七师经济赶上和达到全兵团的平均发展水平。

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推进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富民之路。改革的实质是体制机制创新。要努力探索特殊体制和市场经济接轨的新机制,认真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充分调动团场和职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让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团化优势充分发挥,让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展现。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在兵地融合发展中创造新辉煌。立足奎屯“金三角”地区的地缘、区位优势,铁路、陆路交通资源,东联西进,构筑向西开放,面向中亚、西亚的大开放格局,以开放促发展。

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谋福祉。群众利益就是我们党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在。致富职工群众是我们一级党委的职责所系。扎扎实实地落实兵团党委的职工减负优惠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职工负担不反弹的同时,通过工业反哺农业,通过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通过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减轻职工负担,确保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绘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生动画卷。

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军垦文化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筑牢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屯垦戍边思想长城。加强职工群众的责任、使命教育,构建兵团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全面提高,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劳动技能全面提升。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群众性文化人才,促进本土文学、艺术创作,共建职工群众的精神家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大力推行团务、连务、企务公开,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支持职工参与管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扎实开展“党建两级联创”活动,狠抓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用;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发挥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作用;着力提高班子的民主决策水平,发挥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落实责任制为龙头,以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屯垦戍边 篇3

——构建服务边疆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我校近十年来加快农学、农林经济管理、临床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园林专业、汉语言 (师范类) 等10个与新疆特色农业、畜牧业、化工等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目前石河子大学共有本科专业72个, 涉及农、医、工、经、管、文、理、法、教、史等十大学科门类, 较好地满足了边疆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二是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石河子大学以培养适应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了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在不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同时, 还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我校与疆内160多个农牧团场、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三是毕业生理想信念与边疆建设相适应。兵团事业是石河子大学的根, 兵团精神是石河子大学的魂。石河子大学通过兵团精神全过程 (入学教育、学中、毕业教育) 育人、全方位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育人、多层面 (教育、教学、管理、服务) 育人, 使石大学子普遍养成了朴实的品质、奉献的精神、顾全大局的意识、自觉地将热爱祖国落实在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行动中, 将无私奉献落实在顾全大局献身边疆的行动中, 将务实创业落实在立足西部建功立业的行动中, 将开拓进取落实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行动中, 推动着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形成服务边疆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党委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贯彻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校、院、系三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将就业率与学院领导干部考核评优挂钩、与学院年度招生计划挂钩、与学院申报新增专业挂钩、与教学质量评估挂钩。二是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定》、《石河子大学对到基层就业本科毕业生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搭建平台。如我校每年举办春季和秋季两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四是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我校将就业指导课设为公共必修课, 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校党委周生贵书记、向本春校长、何慧星副书记、吴新平副校长等校领导亲自为毕业生上就业指导课。五是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展演、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我们都是一家人”民族团结晚会等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全校学生工作者与少数民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开展一助一活动;全面实施“民汉同住”工程, 民汉学生同堂上课、同舍生活、同场运动, 互为指导, 相互学习, 转变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念。近八年, 我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 居于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前列。六是加大对贫困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力度。如, 学校为贫困生报销部分就业期间车旅费 (100—300元) 。六是积极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我校面向大四毕业生开设了SYB创业培训计划课程, 同时认真宣传和落实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 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建立内地生源毕业生自愿留疆的“教育移民”新机

制。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招生, 内地生源学生占近50%。近八年来, 石河子大学逐渐建立起内地生源毕业生自愿留疆的“教育移民”新机制。一是建立促进内地生源毕业生留疆就业的校、院、系三级领导机制;二是建立学用一致的学科专业培养机制;三是建立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育人机制;四是建立促进内地生源毕业生留疆就业的服务机制;五是建立内地生源毕业生留疆就业的激励机制 (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典型激励、政策激励、物质激励) 。2002—2009年我校内地生源毕业生每年留疆率平均达50%以上, 已为新疆和兵团输送了6439名内地生源本科毕业生, 开创了“教育戍边”人才流向新疆的独特机制, 引起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中宣部的高度重视。

——唱响毕业生到边疆基层就业的主旋律。我校长期以来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为屯垦戍边服务, 鼓励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一是积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二是设立“石河子大学基层奖学金”, 对于自愿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新疆国家级贫困县及以下单位就业的统招应届本科毕业生, 学校给予2000元的奖励。2009年, 学校拿出37万元对符合奖励政策的185名基层就业毕业生发放了奖金。近四年来, 学校为毕业生兑现基层就业奖学金106万元。同时, 2009年共为177名基层就业毕业生办理代偿资助209.48万元。三是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组织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参观等活动, 形成良好的基层就业氛围。如, 我校各学院经常邀请在基层工作的校友回校为毕业生现身说法, 鼓励他们投身边疆基层建设。四是积极协助基层用人单位制定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近八年来, 我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到新疆、兵团基层单位就业, 其中, 参加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188人, “三支一扶”135人, 兵团选派生650人, 农村特岗教师235人, 城市社区就业近150余人, 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近8000人。

——积极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工作。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2009年, 我校组织开展大型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活动6次, 撰写调研报告、相关论文10余篇, 申请相关课题2项。如, 2009年4月, 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孝光教授组织和带领农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等学院领导专门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基层用人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 并与农八师145团、148团就引进大学毕业生达成了相关协议。石河子大学校、院、系每年都会组织此类调研活动。

——为屯垦戍边事业培养了大批“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

上, 干得好”的人才。60年来, 石河子大学共为新疆兵团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10万余人。石河子大学毕业生坚守兵团事业, 弘扬兵团精神, 像一棵棵胡杨树, 遍及天山南北。据不完全统计, 兵团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校毕业生或接受过我校专业技术培训。兵团各级医技人员及中小学教师中70%以上是石河子大学毕业生或接受过我校培训, 机械领域86%、水利建筑领域50%的从业人员为石河子大学毕业生或接受过培训。

——大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得到社会认可。我校毕

上一篇:移动金融下一篇:小城镇风貌整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