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

2024-07-20

多屏(精选10篇)

多屏 篇1

4月20日—26日, 笔者参加常州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研修班,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在新期间, 我们考察了新传媒和报业控股两大主要新闻机构。其中, 新传媒集团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新加坡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功能, 但是, 新加坡的传媒市场格局和地理位置, 又决定了它是一家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广播电视台。这两种特性, 使得笔者在对新传媒集团的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中, 寻找到与我国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共同之处。

一、衰老的电视?

“电视的地位正在发生逆转。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 但已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8日一则报道的开始语, 这则报道后来被众多国内媒体所转载。

报道称, 年青一代有更多的渠道获取及时资讯, 有更多的方式看到视频作品, 也有更多的意愿参与互动而不是单向接受。这一切都让电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媒体愈发没落。

这种没落感, 新加坡的电视同行们似乎感受更直观。4月23日, 新传媒集团电视频道与品牌管理高级经理李弘深先生在《新加坡媒体产业发展策略与趋势》专题讲座中, 援引了新加坡近十年电视受众群的变化来说明“电视的老化”。以新加坡市场份额最高的8频道为例, 目前55岁以上的受众占比41.3%, 比十年前增加了66%, 而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在社会人群中的占比实际增加了41%。66%和41%这两个数字的差距说明, 电视观众比社会人口老化得更快。

电视的危机, 中国电视人的认识也不肤浅。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CSM) 2011年度数据显示, 高收入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明显低于低收入者。可能的解释是, 除电视外, 高收入观众拥有更多替代性文化消费途径和方式。对于电视的依赖, 农村受众远高于城市。近年来, 观众平均每段收视时长连续下降, 频繁换台使得观众停留在单一频道前的连续时间越来越短。电视似乎再也无法回到黄金年代, 资讯获取的渠道越发多元, 更多的优质影视剧集在网上召唤着年轻人, 互动和随时点播的特性把忙碌的都市白领从电视机前拉向电脑屏幕, “尽管电视机仍会存在, 但是它越来越像一个无助的显示器”。

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美国5大电视网的观众平均年龄在2008年第一次达到50岁, 而广告主最重视的年龄层是18—49岁。观众的平均年龄已经偏离了标准范围。瓦格纳公司分析老龄化的原因是:“传统的电视对于年轻人来说, 已经不一定是了解世界的第一手段了”。2011年, 德国经济杂志《资本》委托IBM商业调查研究所针对500名德国人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 在14—39岁的人中, 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只有94分钟。59%的被调查者把网络作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必要时才会看电视。

二、重新认识电视

电视, 真的衰老了吗?

其实, 作为同样的设问, 报纸和广播早已经历过, 而事实却并不像当初的预测那么可怕:当下, 报纸的发行量趋于稳定, 广播甚至伴随私家车浪潮焕发了第二春。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 有一个重新认识自身的问题。

笔者在新传媒集团总部与电视、广播一线主持人、编辑、记者的接触交流中, 感受到的是相对乐观的情绪。

新加坡的电视同行们认为, 受众从未远离电视。作为最形象直观的声画并茂的记录方式, 电视仍具有其他媒介不能比拟的优势。它超越了读写障碍, 是一种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它无须对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准有严格的要求。即便不识字, 不懂语言, 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电视所传达的内容。如今, 受到挑战的, 是传统的固定电视机收看方式, 而不是电视自身。

电视是一种记录与传播手段, 而不是接收方式。只是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 单一的接受方式 (电视机) , 使得电视和电视机划上了等号, 也束缚了电视人的思维方式和制作理念。

这种对电视自身的重新认识, 可以让我们穿越“唱衰电视”的迷雾, 看清电视发展的未来。

电视, 从家庭电视机时代, 到上网电脑、户外显示屏时代, 如今正迈入智能手机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电视不断重返自身的过程——不断地将电视最本质的优势嫁植到新媒介之中。

实际上, 每一次科技进步, 都会带来电视制作理念和传播手段的革新, 以及市场的重新洗牌。

在中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 闭路传播方式 (有线电视) 带来了单个电视机可接收频道数量的极大增加, 各区域电视台的节目, 开始面对兄弟电视台的节目竞争。本世纪初期, 有线电视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再次带来可接收频道数量的几何级增加, 电视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但是, 那时争夺的是频道观众, 是广电行业内部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

真正的跨行业竞争是近几年的事。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 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展开了受众之争。

电视媒体开始经受着收视滑坡的窘境。以常州收视市场为例, 作为主流新闻第一品牌的《常州新闻》, 2006年至2011年, 年平均收视率从7.4%逐年下滑至5.3%, 但是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20%左右。收视数据的前后变化, 从表面看, 客户在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千人成本显著上升了 (电视广告价格逐年上涨) ;电视栏目的市场份额没有减少, 但是观众总人数却在不断减少 (通过传统电视机方式收看的人数逐年减少) 。但是, 如果深入一步, 我们会发现:目前, 电视行业普遍使用的CSM收视率调查数据, 依然是在固定电视机样本户上安装测量仪的方式产生的;而实际上, 这六年, 《常州新闻》每天除了通过有线电视网传输, 已经先后实现了网络同步直播和点播 (中吴网) 、移动电视多次重播 (公交和户外) 、手机电视直播。每天实际传播到达的受众, 是远远超过CSM收视率调查数据的。

所以, 比较客观的分析是, 所谓电视观众的“一高二低” (高年龄、低收入、低学历) 趋势, 是基于传统调查方式 (测试仪) 对传统收看方式 (电视机) 得出的不完全结论。

这种基于“电视观众”而非“电视机观众”分析, 可以让我们不必过于悲观, 但也无法轻易乐观。如果说, 上网电脑和网络电视, 已经第一波分流了传统电视收看方式的受众, 那么可以预见, 智能手机和手机电视, 即将第二波分流传统电视收看方式的受众。城市台如何在电视机观众之外, 通过电脑和手机捕获流失的传统电视观众?我们制作的节目, 如何更适应移动状态收看?

李弘深先生谈及一个刚刚发生的传播现象。在新加坡, 有一家专做手机电视的网站, 叫“乐电视”, 他们最近引进了中国电视剧《步步惊心》。按照经验, 类似的穿越剧, 如果放在新加坡的电视频道中播放, 收视率会很低。但是, 经过这家网站的重新剪辑, 形成了热播, 在地铁和公交车上, 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点看该剧的年轻人。

三、面对多屏时代

多屏时代带来传统电视运营机构的理念革新。新加坡的电视同行们深切地认识到, 电视台是播出与制作并行的机构。新传媒集团旗下的频道, 开始争取更多的节目外包。他们并不否认集团内部的采编制作团队更具专业水准, 但是商业化的节目需要更低成本的预算。众多国际电视机构和视频网站的节目委托在新加坡制作。节目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了一种平衡。

制播分离有了另一种新的解释。电视采编制作机构今后将为无线传播 (现代电视) 、数字传播 (当代电视) 、网络传播和多屏化无线网络传播 (后当代电视) 提供不同的专业节目内容。

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瓶颈的打破, 使得以电脑为终端的网络视频大行其道。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带宽的速率提升, 使得以手机为终端的手机视频充满无限想象空间, 其更强的便携性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电视, 从家庭电视机时代, 到上网电脑、户外显示屏时代, 如今正迈入智能手机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电视不断重返自身的过程——不断地将电视最本质的优势嫁植到新媒介之中。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常州广播电视台2005年打造视频门户网站中吴网, 2007年布局移动电视 (公交和户外) , 2009年新闻频道和都市频道进入CMMB (移动手机电视) 。我们抢准了时间的节点, 但是, 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进入新媒介的电视节目内容还是转播传统电视栏目甚至整个频道内容的平移, 节目形态和传播特点还是针对传统的“电视机观众”。我期待, 在不久的未来, 无论是网络电视台还是手机电视台, 应该有更加适合电脑观看和手机观看的电视节目, 来更加直接地争取“网络观众”和“手机观众”。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 绝不是简单地将现有形态的电视节目放到网络和手机上就可以轻易实现受众捕获的。

行业的竞争, 表面是渠道的竞争, 本质是内容的竞争。而内容的竞争, 本质又是人才、理念的竞争。目前, 我国电视节目采编人员, 92%集中在各级电视台, 6%在社会民营影视机构, 2%在优酷等视频网站。拥有电视新闻采编资格的记者, 目前更是集中在各级电视台。据统计, 目前国内网络视频的新闻性内容, 95%来自于电视台;电信的IPTV, 除了电视剧和电影点播, 动态内容也是以转播各大电视台频道节目为主。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的技术优势和打包的营销能力, 但并没有内容制作的能力。在竞争的初期, 技术优势和打包能力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最终分出胜负的, 还是所能提供的节目内容。依托“电视机”成长起来的电视人, 如何走出“电视机”的框框, 重返电视自身, 采编制作出适合电脑和手机的电视内容, 才是关键。

正如微博催生了“140字网络文体”, 智能手机会不会催生“30秒电视文体”呢?一切皆有可能。多屏时代, 电视人亟需革新的是传统理念。

四、传统媒体的价值认识

什么是传统媒体?什么是新媒体?这两者的界定, 是本质问题还是观念问题?这些问号始终伴随着笔者的新加坡学习考察之行。

相对于报纸和广播, 电视也曾经是新媒体——这是一种记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相对于网络和手机, 电视机是旧媒体——这是一种传播和接收方式的改变。

这两种改变, 都不是决定某种媒介兴衰成败的关键——每天, 都有报纸问世;每天, 都有网站倒闭。

在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 笔者耳闻目睹了纸媒在高度发达社会的坚挺。尽管《联合早报》等报纸早就有了电子版, 但是发行量却没有减少。作为电视人, 笔者从中感受到的是传统媒体的价值挖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电视媒体首先应认清自身的优势而不是迷失。在“7·23”甬温特大铁路事故发生的最初6个小时, 微博完胜电视。然而, 在接下来的18个小时, 电视的现场感、权威性、深入度又是微博所无法企及的。复旦大学2011年度“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结果表明, 电视的影响力仍不可撼动, 公信力高居第一。

4月27日, 《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成功登陆A股市场, 并以73.6%涨幅力证, 报网融合趋势之下, 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品牌力量借助网络平台凝聚成可观的“文化价值”, 得到了市场的高溢价认可。这种价值的凸显, 你无法简单地判断, 是属于传统媒体 (《人民日报》) 的, 还是属于新媒体 (人民网) 的。

五、结语

4月28日, 世界知名投行杰弗里斯公司 (Jefferies&Co) 的分析师皮特·米塞克 (Peter Misek) 发布投资者报告称, 在电视机制造商纷纷下调2012年销售预期的同时, 手机显示屏制造商却普遍上调了今年的业绩预期, 这意味着什么?米塞克判断, 苹果将会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 推出更适合收看电视的iPhone5, 同时将直接推出命名为“i TV”的苹果电视, 这代表着苹果正式进军电视终端市场。

电视从业人员又该做出何种判断?电视, 到底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上网电脑和智能手机, 到底是分流了电视观众还是培育了电视观众?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两轮技术进步带来的受众重新洗牌, 我们面对的将是行业内和行业外的双重竞争, 电视的内容、人才、品牌、资本、政策优势等最终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这是需要电视人共同思考的课题。

正如微博催生了“140字网络文体”, 智能手机会不会催生“30秒电视文体”呢?一切皆有可能。多屏时代, 电视人亟需革新的是传统理念。

注释

14月20日—26日, 笔者参加常州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研修班,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在新期间, 我们考察了新传媒和报业控股两大主要新闻机构。其中, 新传媒集团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新加坡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功能, 但是, 新加坡的传媒市场格局和地理位置, 又决定了它是一家高度

2市场化的城市广播电视台。这两种特性, 使得笔者在对新传媒集团的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中, 寻找到与我国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共同之处。一、衰老的电视?“电视的地位正在发生逆转。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 但已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8日一则报道的开始语, 这则报道后来被众多国内媒体所转载。报道称, 年青一代有更多的渠道获取及时资讯, 有更多的方式

多屏,从未来到现在 篇2

“大家总说多屏是未来、自制是未来、盈利是未来;但我们认为,多屏是现在,自制是现在,而优酷土豆集团的盈利就在现在。”在刚刚结束的优酷土豆媒体推介会上,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CEO古永锵指出视频正“未来照进现实”。实际上,在多屏、技术、自制等诸多变量不断推动视频网站发展的同时,视频营销变革升级的时态也早就变成了“现在进行时”。

回顾多屏演绎

回顾媒介生态发展,多屏的演义从近几年开始真正发端,尤其是移动屏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多屏生态的演进。Gartner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PC、平板电脑和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3.2亿部,其中,传统PC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3.03亿部,而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8亿部,同比增长3.7%。而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1.84亿部,同比增长42.7%。

面对移动端的增长潜力,古永锵认为:“移动屏一旦觉醒,就必将是飞速的发展。在四年半时间里PC做到的规模,移动互联网仅用一年半时间。”

以优酷、土豆为例,其移动端的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从2009年开始就实现了几何级的增长态势。“截止到2013年11月,优酷土豆移动端优酷日均视频播放量(VV)已经超过3亿,9个月内增长了200%,而且正在向4亿奔跑。”古永锵指出,在多屏时代,优酷土豆已经脱离了视频网站的单一形态,并一举升级成为围绕视频的网站以及应用平台。

在移动端之外,优酷土豆“多屏合一”战略继续深化至电视端。12月5日在广州,优酷土豆集团首次对外披露智能电视战略,将在业内联合多家牌照持有方及多家硬件厂商,通过提供内置在线视频服务的形式为客厅大屏端提供内容服务。12月18日,优酷土豆集团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度合作协议,倾注各自资源共同在同洲运营的“OTT TV”终端上打造能将电视内容与互联网内容实现关联(只关联优酷土豆资源)的全新OTTTV业务,服务18个省近亿用户,成为优酷土豆智能电视战略落地的第一步。

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古永锵表示,“我们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内容生态圈,还将以最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屏时代,凭借视频领域用户、流量、内容、品牌、收入全面第一的优势,优酷土豆不做屏幕,但将实现真实的多屏合一。”

“多屏构成了全新的生态系统。”预言大师凯文·凯利的这一定论成为对多屏时代的最权威注解。在当今的营销生态中,多屏已经成为影响视频营销升级变化的最大自变量之一,而视频网站的内容、技术、品牌、营销也随之得到全新演绎。

趋势:技术主导的用户影响力倍增

多屏时代,用户行为正在发生改变。

优酷土豆集团CTO姚健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洞察,他发现:相比单屏用户,多屏用户忠诚度更高,登录频次远高于单屏用户。

其实对品牌营销来说,多屏对用户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未来营销活动的落脚点。尼尔森网联执行副总裁张余认为,多屏技术带来的一个很明显的营销变革是,售中营销执行、售后口碑传播和影响力传播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发现和建立与“黄金消费者”更直接和更快速的信息沟通及信息交换,形成对核心消费者全方位的信息触达,会成为未来营销活动的重点。

在多屏时代,用户特征和行为具备更加明确和精准的可测量性。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使得用户可追踪到终端,让效果监测更精准,从而让最大化ROI成为可能。

比如通过对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优酷土豆开发了“智能推荐”功能,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个性化推送服务,同时也开发了视频圈子应用,聚合拥有相同内容偏好的用户,既能优化用户体验,又具备精准营销价值。此外,优酷土豆还基于大数据,为广告主提供了系列营销支持产品,如“视频营销指数报告”以及“广告模拟投放系统”等,为广告主投放提供决策支持。

营销:内容价值挺进爆发期

作为信息流的内容在多屏中流动,进一步催化了内容价值的爆发。一个明显的趋势是,2014年视频行业将脱离热门内容的“单点突围”阶段,更看重全方位资源的超强流量协同为广告主带来的品牌整合传播效果。

对视频网站来说,内容格局的“内外兼修”成为发展要义。2014年优酷土豆在内容方面将从多维度打造完整的内容生态圈,例如在外购内容上,优酷土豆将在电影、国产大剧、海外内容、综艺、音乐、动漫等方面全线发力,打造多元化外购内容。在国产大剧方面,优酷、土豆将覆盖《新天龙八部》、《十月围城》等80%的卫视热播剧、160部英美剧、700小时新韩剧、700小时新港剧以及800小时新台剧。此外,优酷土豆还将覆盖80%的院线电影,近100%的音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偶像》、《全美达人》、《X-Factor》等国外综艺节目也将独家落户。

在全面布局外购节目的同时,优酷土豆集团宣布投入3亿发力自制内容,包括自制节目、合作节目(PGC)和用户原创(UGC)。

对于优酷和土豆两大平台来说,则将依照各自品牌定位发展网络自制。以“阳光”为主调性的优酷,一方面推出《优酷全娱乐》、《优酷全视角》等“优酷全系列”节目,同时综艺类的《优酷牛人精选》以及体育类《里约大冒险》等也将上线;而对于聚焦“青春”的土豆来说,将全面升级《土豆周末秀》、《土豆最音乐》等“最”系列自制节目,同时全新创作系列PGC、UGC节目,如《新城时尚》、《晓·朋友》等。

策略:视频营销金字塔升级

多屏不但改变用户行为,更改变营销传播,基于此,优酷土豆集团推出多屏联投、创新广告、品牌剧场、自制节目以及活动营销五大营销模式,从而实现视频营销的全面升级。

其中,“多屏联投”可根据用户的观看习惯,将广告系统多屏打通,实现广告信息随时随地、全面触达的效果。通过对多个移动终端集中投放,形成协同效应放大品牌音量。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特性的“创新广告”则可以将单向传播或者简单互动的贴片广告升级为深度互动广告。比如“创意轮播”产品,当品牌有多个广告创意或精美大片时,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那支创意,激发观看兴趣。

nlc202309020336

而“品牌剧场”则借助优酷和土豆的差异化品牌定位,分别推出“阳光剧场”和“青春剧场”,将热门剧目品牌化组合,有效保障流量稳定性;“自制节目”则通过为广告主提供差异化优质内容、从前期到后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垂直人群的精准细分,为广告主提供多维度内容营销,全面拓展了广告主投放的空间;活动营销实现主题聚合,提供平台级重磅主题活动,携手品牌进行联合营销,品牌可以有效借势平台内容与推广。

优酷土豆集团首席营销官董亚卫表示,“2014年,随着多屏影响力的全面爆发以及自制实力的增长,视频网站的媒体属性将会更加强化,视频营销模式将持续推陈出新,营销产品也将全线升级,会为广告主带来更好的营销服务。”

五大多屏创新模式:升级视频营销金字塔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面对电脑、手机、电视等眼花缭乱的屏幕总会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要么缺少经验最终望而却步,要么想打“多屏牌”却不得其法。对优酷土豆来说,这正是其希望为品牌解决的问题。在2013年的媒体推介会上,优酷土豆为品牌的视频营销推出了系列解决方案,实现视频营销金字塔的全面升级,其中多屏联投、创新广告、品牌剧场、自制节目以及活动营销等五大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

多屏联投模式

贴片先行让传播“多快好省”

PC时代的视频营销,贴片凭借简单、标准化、容易大规模普及的优势,已经是主流的广告投放模式。“贴片仍然是最简单、标准、易规模化的广告合作模式。它的转换成本最低,能够帮助品牌多、快、好、省地触达用户。因此我们提出,在多屏时代,多屏应该联投,贴片应该先行。”优酷土豆集团首席营销官董亚卫表示。

实际上,多屏联投可根据用户的观看习惯,将广告系统多屏打通,实现广告信息随时随地、全面触达的效果。通过对多个移动终端集中投放,形成协同效应放大品牌音量。2013年三星Mega在优酷和土豆双平台的多屏联投案例值得借鉴。

为了推广三星最新产品Mega6.3,三星携手优酷土豆,采用“多屏联投”模式,28天内覆盖不重复用户近1亿,总曝光1.5亿次。第三方调研机构华通明略的效果调研显示,相比对只接触单屏广告的消费者,在广告认知上,单屏广告的消费者的认知度只有8.8%,而两屏和三屏的认知度则达到了52.1%和63.7%;在品牌喜好度上,单屏广告消费者的喜好度提升为6%,而两屏、三屏则为44.2%和61.9%,呈现6到9倍的增长。总结本次投放,三星电子市场部网络营销总监白晔也表示:“为了短时间内告知消费者三星Mega品牌,我们选择了在优酷上投放‘三屏全时’和‘三屏环时’两款产品,事实证明,它们有效地刺激了销售。”

创新广告模式

互动创意升级让广告“妙趣横生”

“互联网视频兼具了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重属性。互联网的特性是更加互动,基于互联网特性的互动创新广告形式,可以让品牌进行更有创意的展现。现在进入多屏时代,移动端更容易实现人机间的互动。”董亚卫表示。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特性的“创新广告”,可以将单向传播或者简单互动的贴片广告升级为深度互动广告,从而更容易吸引用户眼球。

对于视频广告来说,融入互动创新元素之后,广告形式变得更加妙趣横生,从而更好地跟用户深度互动。比如“创意轮播”产品就可以在品牌有多个广告创意展示时,让用户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意广告,同时还可以通过更多的交互功能,让用户参与到创意中来。再比如“创意扩展”产品可以在有限的广告时长中,通过让用户点击引导按钮来自主选择观看长版的广告创意。此外,UGC广告播放页拓展Banner广告还能让广告与视频同步播映,通过多元化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在多屏时代,移动元素的介入大大拓展了视频广告的创新空间。优酷土豆的移动端富媒体广告便增加了如触控、位置服务、重力感应、信息推送等富有移动属性的互动功能。同时,广告的后续动作可以通过移动版品牌官网和电子期刊,实现进一步的交互。其中移动版品牌官网可以实现多屏的互动打通,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完成官网的订阅、查询、购买等动作,真正使广告成为具有移动属性的信息服务。有意思的是,电子期刊还可以实现更个性化内容定制,让广告与视频内容完美结合,进而提升用户好感度。

品牌剧场模式

热点内容组合让品牌“稳操胜券”

2013年大剧的价值被逐步释放。《小爸爸》在优酷6天破1亿点击量,《咱们结婚吧》则更是在优酷土豆双平台创下了播出期内最快破10亿播放量的全新纪录,据了解,从2013年初至今,单优酷平台共计有40余部大剧播放量破亿。

另一方面,品牌借助单剧的营销多少会有押宝的风险。毕竟围绕特定剧目,传播的随机性、脉冲性会更加显著,热剧播映结束则投放也随之结束。因此投放处于被动,且缺乏连续性,整体营销以“点”形式散落,难以形成聚合之力。

为了进一步保证广告主营销效果的稳定性,优酷土豆推出了品牌剧场。借助优酷和土豆的差异化品牌定位,分别推出“阳光剧场”和“青春剧场”,同时基于两平台不同的品牌定位去包装和组合各自的热门内容。具体来说,通过汇聚优酷和土豆平台的最优质的TOP10热剧,年度超过100部,这将使得传播能够持续眼球热度,同时月均8亿的曝光量,可以突破单剧曝光瓶颈。此外,整体多部热剧覆盖,则有效拉低了营销风险,有效保障流量稳定性。

自制节目模式

深度内容定制让营销“渐入佳境”

自制节目通过为广告主提供差异化优质内容、从前期到后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垂直人群的精准细分,为广告主提供多维度内容营销,全面拓展了广告主投放的空间。

2009年视频自制萌芽,优酷与中国移动合作视频直播无线音乐“咪咕汇”、土豆携手诺基亚打造“互联网百万富翁”。 2014年是优酷土豆集团自制节目的5周年,优酷土豆投入3亿元发力自制,为广告主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优质内容,以及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和深度化合作,借助视频网站内容上的多元和细分,让品牌聚焦垂直人群精准沟通。

nlc202309020336

因为自制节目兴起的背后,是新型内容生态圈的形成:在传统的专业内容生产团队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之外,视频网站作为内容的新生产源,加入到内容生产大军中,不同的是,它与生俱来拥有互联网给予的在内容制作、播放模式、用户互动上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营销空间。

目前为止,优酷土豆几乎所有自制节目都得到了广告主的追捧。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优酷土豆的多个自制节目都会有相应的落地活动,无论是《优酷牛人盛典》还是《土豆最音乐》、《土豆映像计划》,都通过大量明星到场,吸引众多用户粉丝的线上线下互动,让广告主的品牌信息得到全方位展示,达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活动营销模式

重大主题聚焦让整合“轰动全网”

2014年,优酷土豆的活动营销将全面升级,基于深厚的UGC积累,以及PGC和自制实力,优酷土豆集团通过“主题聚合”方式,集聚自身平台、广告主、用户的力量,放大活动传播效果。

此外,移动端即时上传、分享和传播的特性,比如优酷拍客APP的各项便捷功能,都更好提升了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和整合传播的效果。2014年优酷和土豆将借助更多主题季、影像馆以及巴西世界杯等大事件,推出《优酷牛人盛典》、《土豆最音乐》、《土豆映像计划》等可以“轰动全网“的活动,为广告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最大化提升活动营销效果。

【案例贴士】

自制内容营销的三大新玩法

玩法一:Jeep汽车玩转自制节目深度植入

2013年6月,Jeep大切诺基通过内容深度植入冠名了优酷高端访谈自制节目《老友记》。比如大切诺基的代言人王石就作为嘉宾参与了三期节目录制,同时选出每期嘉宾的经典话语做成“大切语录”曝光传播。截止到2013年11月初,Jeep品牌在节目内曝光超过5亿次,大切诺基曝光超过2.5亿次。

玩法二:蒙牛全方位整合节目资源 开展深度化合作

2013年4月,蒙牛优益C冠名《优酷全娱乐》,并进行了360度的资源整合传播。包括:1期节目冠名、48期创意版块,1场媒体发布会,6位优酷牛人、1场牛人盛典、二维码和拍客等2种互动方式、千万资源推广加互动的方式,无缝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放大了品牌音量,增强目标受众对优益C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玩法三:雀巢借助自制内容细分 定向垂直人群

2013年4月,雀巢能恩冠名优酷母婴频道,共同为准父母、新父母群体打造专属的垂直母婴视频平台,除了定向母婴频道投放视频前贴片、母婴频道联合Logo等推广方式外,还和优酷合作打造孕育教育类栏目《巢妈好孕学院》,颠覆传统的视频访谈形式,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孕育指导,在广泛覆盖的同时,达成与用户的深度品牌沟通。

【《成功营销》新媒体】

微信公众账号:成功营销

获取APP的方式:苹果APP Store、安卓应用市场搜索“成功营销杂志”

官方网站:http://www.vmarketing.cn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vmarketing

官方淘宝店:http://cgyx.taobao.com

多屏时代的电视创新思考 篇3

论及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 有一种观点认为 “旧邦难以维新”, 因为互联网思维完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 用传统逻辑做新媒体显然是举步维艰, 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旧邦”真的难以 “维新”吗? 当代世界著名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曾经指出, 电脑和电视只有学会彼此对话, 其重大影响方能发挥, 也唯有如此, 观众才可能发言。[1]本文试对互联网传播带来的多屏需求及其相应的电视策略做初步探析。

一、互联网思维已初步改变传统电视传播面貌

互联网时代,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将用户由电视单屏时代带入了由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构成的多屏时代。 屏幕数量的变革带来了制作理念的变革———以技术为先导的互联网思维影响了节目生产者的思维方式, 围绕内容生产的一系列创作、 管理、经营理念随之改变, 并快速反映到节目生产的创新中。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开播的1小时内, 200万人在手机天猫上边看边买, 整个周末累计540余万人访问天猫食品《舌尖上的中国2》的合作页面, 而节目中提及的雷山鱼酱, 上线仅仅半天, 1000份全部卖完, 四川腊肉也累计卖出1万份。

知识竞赛类节目《汉字英雄》由爱奇艺和河南卫视联合生产。 第一季收视率位居全国同时段排名前三, 其同名手机APP总下载量则高达146.8万次, 高分玩家直接参与了决赛的环节设置。 这档节目不仅成功地开创了多屏时代电视、网络、移动端的全新联动模式, 也引发了全社会关于汉字文化、 传统文化 等话题的 深入探讨。

几乎家喻户晓的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 (第二季) 联手腾讯视频, 节目上线15分钟, 点击量破百万, 90分钟破千万, 17小时破亿。 与此同时, 《 中国好声音》还推出了网络版的 《 中国网络好声音》, 衍生了大量周边视频、 互动游戏等。

《女神的新衣》 是东方卫视在2014年8月下旬推出的大型明星时尚真人秀。 该节目将内容直接、即时地转化成商业价值———明星和设计师所设计的衣服在节目播出之时在天猫、明星衣橱同步上线, 观众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页面。 2014年8月23日首播, 第一位上场的莫小棋和设计师打造的“黑色百变度假装”在天猫上瞬间卖光, 接下来渐次上架的各件新衣也屡屡被抢。[2]

这些崭新的节目形态意味着一个事实, 即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当人们习惯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使用方式、 消费方式时, 传统封闭的节目形态和单向传播已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从上述几档电视节目来看, 其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 “内容即产品” 的思路。 由“定时定点地封闭播出的单一内容节目”变成了“随时随地开放互动的多产品整合体”。 节目内容本身依然重要, 但它不再只是一次性消耗物, 而成为开放性的多次生成, 节目内容的衍生产品成为新的发力重点。

二是抓住了“网生代”追求“即时满足”的消费需求, 将“观众”转变为“用户”, 深度满足用户更为主动的消费需求。 互联网时代,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观众, 需要方便、即时、丰富的消费信息, 习惯同步、 便捷、主动的消费方式。 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电视消费者已不只是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欣赏电视, 而是活跃地与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屏幕接触, 主动地使用进而消费“电视”内容。

三是深化了电视产品内容的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多屏使用为随时随地的内容消费提供了平台, 今天电视节目正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出“由一项产品变成一种服务” 的特质。 与以往电视服务功能所不同的是, 今天的产品服务强调更为精准的服务, 强调与用户更全方位的消费需求挂钩, 甚至借助不断完善的技术和不断整合的平台, 将节目内容直接与社会服务系统形成实质关联。 我们可以看到, 今天的电视服务已延伸出社交功能、消费功能, 实现人群的聚合与直接的消费。

四是创新了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 从主要靠广告盈利的模式, 转向在有限的广告价值之外打造无上限的商业空间, 较为成功地探索了“电视+电商”模式。

实践表明, 用互联网思维办电视节目, 并不只是实现传统电视节目的网络播放就行了, 也不只是做个APP就算步入互联网4G时代了, 而是要从互联网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本质变化出发, 思考电视节目创新。 这种本质变化体现为互联网时代“传播者即是接受者”“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被动的观众成为主动的用户, 并且参与到了节目生产过程中。

二、“用户”理念正深深嵌入电视屏幕

互联网思维支配下的电视创新必然要面对一些具体挑战:如何有效整合网络与电视资源, 打造台网联动、公众参与的内容产品? 如何实施从传统电视运营到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全媒体价值链运营, 打通平台, 实现多平台发布? 如何借助平台渠道实现交互体验、即时反馈的聚拢效应? 节目一次开发后, 如何实现多次生成, 又如何依托平台资源和内容数据库, 进行多次售卖以达成高收益? 要破解这些难题, 首先必须思考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及其影响。

(一) 以用户为中心, 打造最佳用户体验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第一个问题是:用户是谁?

“以时段为坐标锁定目标受众, 进而研究目标受众的收视喜好”是传统电视节目研发的标准流程。 媒体基于目标受众时空上、物理上的收看可能, 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 而观众的收视行为受到时间和地点制约, 接收内容又被动受制于媒体的选择。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突破了时段和播出平台限制, 跨屏、移动、即时、碎片化收视已是常态。 理论上,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使用任意屏幕收看任意平台上的任意内容, 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视听传播不再是线性的、有时空制约的, 而是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24小时生态圈, 这为信息消费从单屏走向多屏、从单一走向整合提供了可能。

第二个问题是:观众与用户有何区别?

大众传播时代, 观众是抽象的人, 是个体面目不清的整体;而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2.0之后, 传受一体, 受众成为具体的人, 因而有了以具体的人的需求为核心取代抽象的物的传播, 有了基于价值观与兴趣爱好形成的圈子与群落。 换言之, 电视时代的观众是模糊且被动的, 而多屏时代的用户是细分、清晰且主动的, 在整个生产与传播环节中, 可以全情参与、使用产品、影响结果。 由此而论, 互联网思维下, “以用户为中心”的电视生产, 应该锁定目标受众, 把受众的参与需要、 情感共鸣与衍生产品需求放在首位, 打造最佳用户体验。

《女神的新衣》在定位上就锁定了准确的目标观众群———热爱时尚的年轻女性。 这个人群有热衷明星八卦、喜欢购物、追求时尚的特点。 事实上, 在《女神的新衣》推出之前, 一些节目的成功已初见端倪。 天猫拿下《舌尖上的中国2》独家合作体验平台, 就是受《舌尖上的中国1》播出时网友蓬勃的购买欲启发。 不管是《来自星星的你》还是《爸爸去哪儿2》, 这厢播出正如火如荼, 那厢观众捧着手机疯狂搜索下单千颂伊、都教授或宝贝的同款服装。 统计数据表明, 至少有64%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玩手机, 拥有上网行为的用户占比更多。

明确用户定位后, 《女神的新衣》 制作方在节目设计上竭力激发用户参与的主动行为———打通电视、电商与移动互联网, 开通天猫“即看即购”, 圈起明星衣橱“时尚粉丝社区”, 满足年轻女性渴望抢占时尚高点的愿望。 从前三期播出数据来看, 开播20分钟后, “明星展示新衣秀场”环节一开始, 百度与天猫的搜索指数便同步上升; 买手品牌伊芙丽的数据显示, 其旗舰店访客UV较之前增长100%, 成交额增长50%, 其中无线端UV占比75%, 成交占比47%。

占有用户视线, 打动用户心理, 刺激上网购物, 《女神的新衣》从用户细分入手, 创造了粉丝经济。

(二) 吸引用户参与, 建立社会化交互平台

尼尔森数据显示, 46%的智能手机用户和43%的平板用户都会在日常看电视时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 53%的移动设备用户曾在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活动中提到自己在电视上看的内容。 当视频的社交化分享、转发、评论成为必然时, 电视产业不可逆转地跨入了传受一体化的时代, 电视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1.节目固有的文本含义在传播过程中将被多次解构、重构, 产生化学裂变。 传播者不再是内容文本的唯一定义者, 内容成为开放、扩展的文本

例如, 弹幕技术在传统电视中的应用。 弹幕虽在互联网平台上已不新鲜, 但在湖南卫视《金鹰节互联盛典颁奖晚会》中出现, 还是传统电视的头一遭。 通过芒果TV网络平台打通电视端、 手机端、PC端, 实现制作方与用户、内容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多屏实时互动, 把用户边看电视边吐糟的时空从小小的客厅扩展到无限大的外延。 用户的观点、想法同步地在电视屏幕上“吐”出来, 与原文本内容叠加, 生成全新的内容文本, 构成了信息互动的闭环。

2.内容产品若想获得高关注度, 必须具备社交功能, 实现节目的社交化, 在社交媒体形成口碑效应

《女神的新衣 》第三期播完后, 节目点击量雄踞新浪微博综艺榜第一名;“女神的新衣”话题24小时内网友阅读近亿次, 位居所有节目前茅;百度指数达到251799, 较第二期上升205%, 位列当晚节目全网第二名;淘宝指数达到165706, 位居服装类搜索指数第一名。 社交媒体的高关注度对收视率起到拉升作用, 34城网数据从第一期的1.44%稳步提升至第四期的2%。

3. 电视观众在传受一体化时代也是内容的生产者, 传统媒体应倾力打造融合媒介, 从专门的内容制作机构转变为社交互动平台

今天的人们看电视, 不仅是在看电视屏幕, 伴随式、多任务的观看状态已成常态。 可以预见, 电视的未来在于互动的黏性, 在于移动端的争夺, 打造“三屏合一”的社交互动平台是重中之重。

湖南卫视2014年10月11日晚直播的《金鹰节互联盛典颁奖晚会》 便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尝试。 开场的“十指人”创意短片直接切入主题:互联时代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之变。 主持人上台后马上招呼观众拿起手机, “因为每一部手机都是电视屏幕的延续”。 在此次晚会上, 虚拟到现实的自如切换、网络感的包装手段、大量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电视的嫁接, 打造了极具新锐气质的多屏融合互动平台。4D虚拟、 “微光”热追踪、弹幕、扫码刷屏获奖、千万用户同时下载、应用疯狂大礼包等准确命中用户所喜所需, 播出仅25分钟就吸引205万名用户参与。 据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接受采访时提供的数据: “ 呼啦APP” 扫码大放送在晚会直播的过程中就有超过2000万人参与刷屏、评论、下载、分享等互动。[3]其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制作者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的技术支撑为朴树的《平凡之路》打造了一面超大的演唱墙, 多屏用户在虚拟平台上融入了这场跨地域的大合唱, 成为实实在在的节目表演者, 可谓传统电视的一种尝试。

目前, 越来越多的新节目开始引入各种新媒体元素, 试图在满足用户需求上下大力气, 做大文章。 例如, 优酷土豆联手阿里巴巴, 打造“边看边买”全新模式, 消费者在观看电视剧、电影和动漫等视频时, 点击视频中出现的任意商品即可购买;再如, 光线传媒与央视综合频道联手打造的全媒体互动音乐真人秀《中国正在听》, 现场500名观众评审通过微信“摇一摇”进入智能手机APP投票平台, 以68%的比分权重同步主导比赛结果。 此外, 各台也竞相推出具有特色的用户互动APP, 其中有江苏卫视的乐享、湖南卫视的呼啦、央视的悦动等。[4]APP上基于电视节目而衍生的游戏和互动内容, 不仅让网友们在第一时间获悉节目的精彩内容和看点, 而且增进了网友的交流互动。 据呼啦官方的数据, 在《爸爸去哪儿》播出期间, 每周五晚“爸爸之夜”的互动频次达300万以上, 互动参与的人有近400万。

从上述实践可以看出, 广泛的公众参与成为互联网时代电视创新的关键词。 电视节目创新越来越重视用户参与, 换言之, 将用户纳入节目生产前端, 从而更为精准地定位用户需求, 共同推动节目的发展。

三、社交互动激发电视生产管理创新

当受众转变为用户, 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时, 互联网思维就不仅影响了电视传播的目标与形态, 而且会对深层的电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影响, 激发这些领域的不断创新。

(一) 策划阶段嵌入, 实现现场与虚拟同步

互联网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策划到制作, 从内容到形式, 从播放到反馈, 从平台到产品, 每一个环节和产业链节点, 都需要我们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和预设性。 在内容还未成形之前, 潜在用户是哪些人? 应该寻求哪类广告主? 怎么做平台? 怎么做产品开发? 怎么打造盈利模式? 《女神的新衣》早在2013年年初策划之时, 天猫就已参与节目中来。 历经数次形态、资金、嘉宾、平台之变, 天猫的嵌入一直未变。 双方的理念在策划时就已确立:热点事件在电视等媒体形成扩散效应, 电商平台迅速推出相应产品满足瞬间激增的新需求, 从而进一步推动热点事件的升温, 形成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良性互动。

由此可见, 今天对于电视节目创新来说, 必须以开放的思维方式, 把节目生产的前端和后端打通, 整合考虑, 也就是说, 只有将各类诉求在策划前期嵌入, 才能实现现场与虚拟同步。

(二) 树立产品思维, 跨屏跨平台生产内容

1.把节目当作产品来经营

无一例外, 近三年的现象级电视节目越来越突破传统的盈利模式。 《舌尖上的中国2》与天猫商城合作, 《爸爸去哪儿1》的大电影以7亿元票房收官, 《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学员经济、彩铃经济, 以及 《女神的新衣 》边看边买明星同款等, 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一档节目的价值边际其实远比传统广告来得丰富得多。

概括来说, 这些节目都具有出色的产品思维: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需求满足。 制作人把节目当作产品, 不断挖掘用户的需求, 扩大产品的生产线, 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需要制作人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来揣摩受众的心理, 需要他们有极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生产能力。 我们都知道, 不在热度高点推出衍生产品, 就是浪费工本。

2.人人都可以做产品

探讨产品思维的另一个维度, 就在于节目内容产品不再是某些平台的专属, 电视内容生产呈现分化状态。 多屏时代背景下, 新媒体平台影响力逐渐提升, 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传统媒体人纷纷逃离体制的禁锢做起了自媒体, 打造个人风格浓重的媒体产品。 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 是在优酷、土豆合并后中国最大的免费开放平台建设起来的, 实现了每期节目平均100多万的点击量与一年近千万元的盈利, 传播力不容小觑, 后续发展存在多种可能。

在人人可以生产内容产品的当下, 视频网站当然不甘心只是平台, 纷纷提出了 “内容提供商”的终极目标。 过去两年里, 优酷的《晓说》《侣行》在实现骄人点击量和话题性的同时, 登录浙江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优酷全娱乐》 也被成功输出到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 实现了优秀自制剧对传统电视台的反哺。 另一个自制巨头爱奇艺, 出品近30档自制内容, 累计向各级电台、电视台反向输出自制节目内容时长已超过4万分钟, 输出不同节目形态超过10档, 输出至电台及电视台机构共计近30家。

传统电视媒体失去完全平台优势后同样在思考自身转型问题, 尤其是强势传统电视媒体。 湖南广电成立芒果TV和芒果传媒便是吹响了进军全媒体多平台内容提供商的号角。 芒果TV是湖南电视台内容资源的全媒体独家播出平台; 芒果传媒是内容生产实体, 立足强势的市场号召力和牛气的制作实力, 意图脱离自身平台为任意平台生产、供应内容产品。 这样的战略布局体现出电视湘军在 “人人都可以做产品”的传播环境下, 已经悄悄扩展了自身定位, 不再局限于平台来谈生产。

可以预见,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将进一步进化为“屏不是重点”。 不管是电视屏还是电脑屏、手机屏都将全面融合, 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时, 传统电视媒体应该自问:是否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生产能力? 是否有适应互联网时代产品生产的体制机制?

(三) 更新体制机制, 为产品生产保驾护航

当产品的核心竞争已不再是播出平台本身的竞争时, 能不能被观众待见变得更加具有决定性。 换言之, 牢牢抓住用户, 获得用户的主动选择和进一步消费才是重点。 传统电视媒体在重压下纷纷启动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具有产品思维的新型电视媒体。 如浙江卫视、上海SMG大刀阔斧地打造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 建立强大的市场研究和产品研发团队, 激发制作团队的竞争与创新活力, 缩短决策流程, 强化工种细分与团队协作, 提高生产精度与生产效率。

(四) 用好大数据, 产品和广告精准定位

《纸牌屋》的成功让互联网擅长的大数据分析进入电视节目研发人员的视野。 Nexfilx网站在制作这部剧集前, 通过数据库分析了近6000万注册用户的收看行为。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小说《纸牌屋》+演员凯文·史派西+导演大卫·芬奇”的组合很受欢迎。 事实证明, 大数据分析指引的方向是对的。

如今, 抓取互联网用户收视行为的大数据成为电视台及制作公司内容准入的新黄金标准, 如建立完整的用户体系, 掌握目标用户的收视行为、习惯、 偏好、个人信息等资料, 精准定位用户需求。 节目播后测评可以通过监测百度指数, 准确获知网络受众的年龄构成、地域分布、感兴趣的关键词及收看的兴奋点等信息;另外, 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关键词及话题讨论量也是衡量节目受欢迎程度的新标准。 制作方可以根据受众的评价反馈对节目进行及时调整, 发扬优势, 规避风险。 受众的精准定位也为实现精准广告投放、在线交易等商业模式提供了空间。 马云曾说过, 数据即资产, 分析即服务。 所有的数据背后隐藏的都是用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 各种看似不经意或偶然的用户行为在规模化之后都能成为一个节目数据模型中的一部分。 对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是中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应着力完善的一环。

历史地看, 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变革实践才刚刚开始, 但是目前的实践至少可以说明: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融合是双向靠近, 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式的单向压制。 传统电视媒体从业者要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不是简单地丢掉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 而是用互联网思维来丰富和发展电视传播。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将用户由电视单屏时代带入由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构成的多屏时代。屏幕数量的变革带来了制作理念的变革, 以技术为先导的互联网思维已初步改变传统电视的传播面貌: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内容即产品”的思路, 节目内容的衍生产品成为新的发力重点;另一方面, 通过强化电视产品内容的服务功能, 将“观众”转变为“用户”, 创新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随着“用户”理念逐渐嵌入电视屏幕, 以用户为中心设计节目, 将“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打造最佳用户体验, 已成为电视媒体普遍的创新追求。

关键词:多屏时代,用户中心,互联网思维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323.

[2]胡慧.重焕生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电视媒体变革[J].媒介, 2014 (8) .

[3]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金鹰节出走电视行业只是第一步[J].传媒内参, 2014-10-13.

多屏时代品牌如何做到互联 篇4

大脑数据中心存取控制是一个同样令人瞠目的过滤系统,在理论心理学中通常被称作工作记忆。这个过滤系统不断地从看到、听到和体验到的一切事情中挑选相关的、有用的体验,同时将它们存储在硬盘中以备后用,或将它们扔到回收站中。客户们使用的过滤系统目前正面临一个新的环境,即我们在数字互联的世界里由信息匮乏过渡到信息冗余。谷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在2010年对这个新的冗余时代进行了概述。他说,从文明萌芽一直到2003年间产生的信息的数量,现在每两天就会产生出来。

向信息可用性呈指数增长的过渡,加之不断从不相关信息中过滤出相关信息,正在产生一个营销人员和媒体主必须面临的新动态:关注不足。我们的大脑对过滤更多噪声和存储相同数量信息的反应,导致人们对他们看到、听到和体验到的事物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少。

这个新动态,并不比我们每天互动的屏幕中的情形好多少。从20世纪定时收看电视或在固定的家庭设备上上网,到始终在线、随时随地上网的转变,提供了比人为消费更多的内容和信息。

结合这一点,益普索Connect Tech Tracker从一个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样本中获得的趋势数据表明,英国上网家庭联网设备的平均数量已经由2013年的2.9台增加至2015年的4.0台,这为消费内容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背景。

一项由谷歌(2012年)资助的益普索Connect研究表明,拥有多台联网设备导致“始终在线”使用,那些使用三个屏幕的人在一天时间里不断在各台设备间切换和多屏幕使用。

在这种背景下,很显然,广告主和媒体主必须适应已然饱和的随时、随地过载的内容,并找出从这些不同的观看背景和心境中受益的方法,以期创造有影响力的、可量测的品牌和销售成绩。

要想实现这个机会,广告主和代理机构必须由在多个屏幕间使用一个视频或视觉执行机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转变为对屏幕敏感的策略,使创意适应不同的设备和观看背景,同时确定为同一个核心理念和品牌主张。这种对屏幕敏感的策略的基础是由数据驱动的。关于数字屏幕的内容和广告消费会产生一系列外观和意向信号,这些信号一旦与其他描述和测量数据集一起集中使用,即可为可量测的结果提供支持。

根据我们与全球广告主和媒体主的合作经验,我们发现四个旨在实施屏幕敏感型策略的关键策略支柱,并给出了几个实例,说明广告主正在抓住它们所创造的机会。

1. 通过设备优化

Coke等公司正在利用不同移动设备的外观信号,为用户定制内容。在得知印度的功能手机用户没有足以获得丰富数字内容的带宽后,他们会要求他们拨打电话并挂断,利用设备信号来对这些用户进行识别。接着,给他们发送一条消息,以下载适用于广告品牌的免费铃声和内容。

2. 在电视和数字屏幕间联网

一些广告主在启动其电视宣传后,现在正利用Ad Words等工具来了解如何衡量电视投资与搜索关键词过度索引之间的联系,修订受资助搜索的购买策略。这有可能将人们与延伸的内容联系起来,或将他们进一步推进至购买漏斗中。

3. 优化为不同的广告体验

许多数字平台现在都为用户提供选择性视频广告格式,这样,用户便可选择观看广告,或直接转至内容,广告主只需为最短播放时间或完整观看付费即可。这种替代观看环境已经导致Mountain Dew等广告主对不同版本的广告进行实验和测试,以便了解如何提高完整观看率和可跳过广告的品牌影响。

4. 利用数字屏幕上的外观和位置信号

脸书和谷歌等数字媒体主允许按地域、时刻和其他数字行为信号进行宣传定位。这样,广告主便可以传递更具体、更相关的讯息。举个例子,广告主在搜索目标关键词的用户的位置附近,向储存其产品的商店购买付费搜索位。

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识到其目标客户面临的时间不足,并通过创新型方法和使用多个数据集及技术来利用这种新动态。益普索Connect积极支持这种实验的成功量测。MediaCell通过水印技术,利用被动技术量测电视、线上和电台广告的可听内容。通过一款益普索手机应用对实时广告曝光进行量测,使我们能够评价品牌广告的媒体和品牌影响,比如媒体、渠道、节目或广告受众的人数。宣传成效、ROI和平台背景曝光都可得到有效的测定。

另一个绝佳的例子是Live|Test,利用它可以早期了解展示广告和视频的成效。广告服务技术使我们可以将客户广告直接发送给我们的研究小组;然后,我们创建测试和对照组,对他们进行调查,以量测品牌影响。这意味着它是极其现实的,藉此可以在网络上实时体验广告,而非在研究环境中体验广告。

我们相信,在帮助广告主和媒体商建立起一个可从当前格局中受益的屏幕敏感型策略信心的路上,我们才刚刚起步。虽然“关注不足”意味着客户的奇妙大脑按照需求过滤掉更多的信息,但你仍可以根据一个多屏幕、始终在线、随时随地的环境度身定制内容,从而创造出各种机会,与之联系,并讲述你的品牌的故事。

多屏融合,离电视媒体有多远? 篇5

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成功打造了有史以来覆盖最全面的奥运会,其转播涉及电视、广播、网络及手机等各个领域。除了BBC1频道外,奥运节目通过BBC新的数字平台传播,包括网站、iPlayer、移动设备、APP,以及BBC的24个red button电视频道。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则与Shazam软件合出了一款应用程序,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在NBC下属的5个电视网络上观看赛事的付费观众,可以在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上使用这款程序。比赛期间,粉丝们可以通过Shazam使用视频集锦、结果查询、奖牌榜、关注著名运动员微博等功能。该程序在伦敦奥运期间产生了几百万的交互,是迄今为止其最大规模的数字及社交媒体奥运报道。

在中国,先行者也已经开始行动。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与清华同方等新媒体产业链合作伙伴合作组建的新媒体公司——百视通,开始了IPTV、手机电视、宽频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及其相互融合业务的研究和拓展。它们从“三屏融合”出发,努力满足用户在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上对于视频的不同需求。今年5月,上海东方卫视与风行网联合,在节目制作方面开始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实质性合作,共同打造国内首档全媒体电视节目——《梦立方》。这是一档由东方卫视从英国ITV引进的高科技游戏节目,风行网作为东方卫视首席视频战略媒体,独家承办了《梦立方》中国10个城市游戏体验营活动,还与东方卫视合作策划并制作适合电视、电脑、平板电脑等不同平台特征和用户收视习惯的节目版本,届时在不同的屏幕上,将有不同的节目形态,实现全媒体节目矩阵。

看到电视同行在新技术领域的积极探索,让人很是感慨,在传媒领域,有许多次跟新技术市场擦肩而过的经历,无论是报网融合基础上的数字报业实验,还是三网融合基础上的电视媒体发展空间的拓展,探索实践者络绎不绝,然而,成功者还极为鲜见。可以说,中国媒体人在新媒体技术的实践应用上充分应验了一句俗语:知易行难。电视媒体面临的大环境也大抵如此,近十几年来,被新媒体技术不断浸润并改变着的电视媒体界,总体上说,对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价值认知正在从无视、无知的状态转向抗拒、抵触的状态,再转向逐渐理性认知的状态。然而,在实践领域,常常因为新领域探索所存在的技术前景、政策壁垒、盈利空间等不确定性风险, 以及在现有的传媒规制框架下资源掌控能力相对不足、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相对缺乏等原因,最后变成了未能实施的规划和策划,电视还是电视,没有本质的改变。

基于XMPP的多屏互动设计 篇6

随着三网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推进,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已经实现网络互通和业务融合, 广电运营商、互联网厂商和电信运营商面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多屏融合业务。

电信iT V提供三屏相册、赠送分享、互动阅读等多种跨屏业务。

歌华有线飞视业务, 使用手机将视频甩到电视机屏幕;东方有线推出云视客户端智能终端收看电视频道直播、视频点播、多屏共享。

迅雷、小米、乐视都推出相应的多屏互动产品, 覆盖了PC、手机、平板、TV四屏, 充分发挥各个终端的优势, 实现屏幕之间的无缝对接。以迅雷云播为例, 通过不同终端登录后, 会看到自动跟该账号云端同步的播放记录, 在电脑上、手机上、Pad上播放过的记录, 都可以实现同步收藏。

多屏互动以及多屏融合技术主要包含云存储、无线互联网、蓝牙红外等[1], 其中各个终端之间的多屏互动的信息共享、实时消息传达和媒体流共享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有AirP lay、DLNA和XMPP等。

本文采用XMPP协议为有线运营商提供一种多屏互动实现方案, 为广电用户提供手机切换频道、将手机播放的视频“甩到”电视屏幕, 同时用户也可以将电视屏幕的视频“拉到”手机屏幕, 为用户提供多屏的无缝共享服务。

二、系统功能

整个系统基于XMPP跨屏消息引擎, 以有线/无线网络为基础, 支持多种类型的智能终端, 从单一的电视屏延伸到多屏, 实现了多种跨屏应用:跨屏点播和直播、跨屏同看、跨屏互动。

(一) 跨屏直播和点播。

用户可以在手机、PAD和PC上通过智能终端收看直播频道、电影、连续剧、新闻、综艺等影视节目。

(二) 屏幕镜像。

用户直播或点播的视频在多个终端间进行共享。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上面播放的视频“甩”到电视屏幕上, 实现“切屏”功能, 亦可将机顶盒正在播放的视频“拉”到手机屏幕, 实现“拉屏”功能, 形成小、大三屏之间的互动操作, 能够无中断地进行播放。用户还可以在某个终端中点播一个内容, 选择记录断点, 其断点信息则保存在跨屏门户中, 含用户ID、节目ID、终端信息、断点时间点等信息, 再更换其它终端后可在断点处继续播放。

(三) 智能遥控器。

在线智能终端能够实现机顶盒各种主要按键, 主要包括:浏览器中间件操作 (点播页面浏览、翻页、输入等, EPG翻页等) ;点播视频内容、流控及退出等;直播频道选择、更换和时移等。甚至结合语音系统可以实现语音控制机顶盒, 用户直接对着智能终端说出自己想观看的频道、节目甚至是演员等其他关键信息, 机顶盒将直接播放视频。

三、系统体系

基于XMPP协议实现的多屏互动系统, 采用开放和模块化的原则进行设计, 遵循RFC 3920协议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一定的扩展, 实现多屏互动。整个系统由多屏互动门户系统、智能终端和机顶盒端的XMPP客户端、XMPP消息引擎OpenF ire, 同时与有线运营商各个系统集成的接口模块, 如:IPCAM推流系统和IP推流系统和认证鉴权系统进行集成。

多屏互动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多屏互动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多屏互动后台系统及智能终端, 机顶盒中间件的XMPP客户端。

后台系统提供实时认证鉴权、行为记录和媒资接口等;负责与IP推流系统和IPCAM推流系统对接, 从而为客户端提供封装的统一实时接口;同时具有后台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群组对其进行消息推送。

多屏互动后台系统主要有三个子系统, 门户子系统、核心子系统 (包含XMPP消息引擎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群组管理模块、内容管理系统模块即CMS模块等) 与外部系统对接的适配层。

CMS模块指内容管理系统, 采用ADI1.1规范协议, 支持跨屏直播和电视连续剧、电影等各种媒资信息的注入, 支持多终端、栏目划分、多种语言和字幕的媒资信息, 同时与广电系统对接上下片接口。CMS模块通过接口适配层与广电内容管理系统 (CMS) 对接。

鉴权模块通过接口适配层与广电鉴权系统对接, 如果用户遥控机顶盒, 必须首先进行认证绑定, 门户系统提供二维码图片供机顶盒呈现, 用户使用客户端扫描机顶盒上面的二维码即可完成个人账户与机顶盒账号的绑定。推流模块通过接口适配层与广电推流系统对接, 通过鉴权之后, 获取视频播放串, 或者获取IPCAM频点信息, 使其视频可以正常在智能终端或者机顶盒上正常播放。

XMPP消息引擎OpenF ire负责XMPP账号的注册、登陆, 消息路由、转发, 会话管理, 同时具有集群功能, 提高可用性。

用户信息模块负责多屏客户端个人账号注册和登陆, 同时提供具有时效性的TOKEN, 验证客户端是否合法。

用户群组管理模块负责多屏客户端个人账号和终端JID的映射关系, 同时根据用户属性、归属地属性和设备属性将其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 为其推送服务消息。

智能终端和机顶盒中间件的XMPP客户端SDK, 便于手机客户端和机顶盒中间件实现驻留终端内存的XMPP客户端, 发送XMPP消息, 接收服务器推送的XMPP消息。

四、工作原理

XMPP协议是即时通信领域的Internet标准, 将其XMPP协议如何应用于多屏互动系统要对其扩展, 并且整个系统必须通过适配层与广电原有系统进行对接。适配层屏蔽外部系统的差异, 确保核心子系统保持稳定, 其中XMPP引擎系统以openfire为基础, 对其进行扩展, 支持机顶盒和智能终端的开机用户注册和登录, 支持智能终端和机顶盒之间的多屏互动消息, 以及防止非法用户任意控制机顶盒。

一个XMPP实体可以是任何一个被认为是网络端点的实例 (如网络上的一个ID) , 而且它是通过XMPP协议进行通信的。所有这些实体都有一个具有唯一性的地址, 并符合RFC 2396[URI]规范要求的格式。由于历史原因, 一个XMPP实体的地址被称为Jabber Identifier或JID[2]。

根据RFC3920中的JID语法定义:

jid=[node"@"]domain["/"resource]

机顶盒XMPP账号, 根据设备智能卡和设备序列采用3DES和MD5算法, 最终生成机顶盒JID中的node。domain始终为系统XMPP引擎的域名。resource为智能卡号。

智能终端的JID组成:node是用户登录多屏互动门户系统的账号, 注册时需使用手机号或者邮箱, domain始终为系统XMPP引擎的域名, resource由客户端名称、设备类型和设备标识组成。

(一) 功能实现。

1. 用户注册和认证。

用户在智能终端通过多屏互动客户端, 使用手机号或者邮箱进行用户注册, 多屏互动系统后台系统用户信息模块将创建对应的新用户。

多屏互动客户端使用手机号或者邮箱登录成功, 系统下发系统Token、智能终端的XMPP账号和XMPP域名等信息。

用户如果使用多屏互动客户端, 引导用户打开机顶盒多屏互动二维码显示页面, 页面首先向多屏互动后台系统发送注册XMPP用户的请求, 上报机顶盒的智能卡和设备序列号, 多屏互动后台系统根据机顶盒信息, 注册机顶盒的XMPP账号, 生成包含机顶盒XMPP账号信息的二维码图片, 智能终端扫描机顶盒的二维码图片, 获取机顶盒的XMPP账号。

2. 屏幕镜像。

屏幕镜像是将小屏播放的视频“甩”到电视屏幕;或者将电视机播放的视频通过智能终端“拉”至小屏播放。在执行此操作之前用户必然已经完成注册和认证步骤, 用户选择某个机顶盒使用屏幕镜像功能。以“甩屏”为例, 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

用户在智能终端浏览视频页面, 选中某一个电影“左耳”, 点击“播放”按钮, 在智能终端观看, 如果用户想在电视大屏上观看电影“左耳”, 通过点击“电视观看”按钮, 智能终端APP向多屏互动门户发送鉴权请求, 获取机顶盒播放视频的URL。

多屏互动门户根据APP上报的移动端“左耳”的视频信息, 调用CMS模块接口, 获取在机顶盒设备上电影“左耳”的资产标识以及服务提供商。由于不同设备之间视频内容相同, 但是视频标识有所不同, 故必须获取机顶盒端的视频资产标识。多屏互动系统的接口适配层向广电鉴权系统上报机顶盒端电影“左耳”的资产标识以及目标机顶盒信息, 鉴权系统返回机顶盒是否订购此视频, 从而是否返回TOKEN。

根据鉴权返回的TOKEN和视频信息, 多屏互动系统获取机顶盒播放视频的URL。

智能终端APP获取到机顶盒的视频播放URL, 发送XMPP消息至多屏互动的XMPP消息引擎。

XMPP消息引擎转发“甩”屏消息。

机顶盒接收到XMPP“甩”屏消息, 发送HTTP GET请求获取机顶盒播放视频的URL, 机顶盒将根据上报的断点时间播放电影“左耳”, 用户实现跨屏无缝续看电影。

对于“拉”屏功能, 如果机顶盒当前播放的电影为“左耳”, 智能终端APP首先发送“拉”屏消息, 从机顶盒获取机顶盒当前播放的视频的资产标识、服务提供商和断点等信息;智能终端向多屏互动系统发送鉴权请求, 获取播放串, 根据机顶盒上报的断点, 播放视频。

如果视频为直播, 根据频道标识, 完成屏幕镜像。

3. 智能遥控器。

智能遥控器是多屏互动系统通过XMPP消息, 将手机变身遥控器, 控制机顶盒, 主要包含音量增减、数字、频道上下和菜单等功能键, 让遥控器随身携带。

智能终端发送XMPP消息至目标机顶盒, 告知机顶盒键值, 机顶盒中间件负责键值切换。

智能遥控器界面如图3所示。

(二) XMPP互动消息。XMPP互动消息主要分为屏幕镜像和智能遥控消息两种消息。

消息样例如图4所示。

message标签为“jabber:client”和“jabber:server”名字空间中定义的节点。type为normal表示文本消息, from和to分别表示XMPP客户端和机顶盒的JID。

<body>元素内容是自定义的多屏互动消息。

<multiS creen>元素承载整个多屏互动消息。type属性有“mirror”和“control”两种类型, “mirror”表示屏幕镜像消息, “control”表示智能遥控器消息。

token元素内容是客户端登录多屏互动门户时下发的令牌, 判断XMPP消息是否由多屏互动系统认证成功的客户端发送, 从而执行转发或者丢弃。assetI D元素表示为视频媒资资产标识。

channelI D元素表示为频道标识。

assetN ame元素表示视频名称。

keyC ode元素表示机顶盒中间件的键值, 当type属性为“control”时, 此元素内容有效。

五、结语

整个系统基于广电原有推流系统和鉴权系统基础上, 实现广电有线网络内的跨屏业务, 利用适配层屏蔽各个广电之间的系统差异, 系统核心标准化和模块, 可以快速在有线网络上实现跨屏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剑.基于AVS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J].中国有线电视, 2011, S1:68~69

[2]Peter SA.RFC3920: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 (XMPP) :Core.Jabber Software Foundation[EB/OL].http://www.ietf.org/rfc/rfc3921.txt.October 2004

多屏 篇7

硬件部分的设计主要以CPU和系统控制器为核心,通过各种接口总线连接外围部件。具体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显示控制器采用ATI公司的显示芯片,分别安装在系统控制器的两条PCI总线上。

系统软件全部采用源代码可控的软件。一方面获得开源软件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也方便修改和定制。整个软件系统的结构如图2。

Linux操作系统优点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利用其图形功能。

XOrg是X Window System的官方参考实现。它是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

在本文中,图形显示系统基于Xorg构建。Xorg继承了XFree86的优点,同时又因跨平台兼容性强,硬件支持面广而被业界普遍采用。而正因为如此,各大显卡芯片厂商也相继推出了对应与Xorg的图形显示驱动,部分芯片还开放了驱动程序的源代码。另外,本文讨论的是一个多屏系统,而Xorg本身对多屏显示的支持是不错的。这也更有利于完成我们的研究计划。

2 关键技术

2.1 驱动程序及相关软件

2.1.1 显卡BIOS的作用

显卡BIOS固化在显示卡所带的一个专用存储器里。其中储存了显示卡的硬件控制程序和相关信息。显卡BIOS功能相当于主板BIOS对电脑的作用,它主要设定了显卡的一些参数、工作方式等等。此时时显卡能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帮助显卡在没有驱动的情况下也能显示图像。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经常听到有人通过刷新显卡BIOS的方式使显卡超频工作,其实就是修改了存储在显卡BIOS中的芯片最初的工作频率数值。

在X86平台上,一般显示卡只要正确地插在主板上就能开始工作,所以可以形象地说它是最典型的即插即用设备。开机后显示卡BIOS中的数据被映射到内存里并控制整个显卡的工作。在DOS下显示卡是不需要任何驱动程序的,Windows,Linux进入到图形界面时也依赖于显示卡BIOS的支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显卡BIOS在显卡的工作工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2 PowerPC上的BIOS

前面说过,显卡BIOS最初的设计就是为X86平台专用的。所以显卡BIOS的二进制代码也是只能被X86架构的cpu直接读懂。那么,PowerPC上应该如何利用BIOS里的信息来完成更多的工作呢?

要让PowerPC能够使用X86指令编写的BIOS代码,就需要一套机制来读懂BIOS内容,清楚BIOS执行过程中主机与显卡之间的交互,最后使显卡处于一个稳定完整的状态,并以此作为显卡最原始阶段的初始化驱动。这套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读取,更多的需要去理解指令所做的操作具体作用是什么,从而移植为当前需要的代码。

整个流程看起来大致如图3所示:

当然,仅仅有翻译指令的代码是不够的,因为BIOS代码中还有一些I/O指令,甚至一些中断操作。如何将X86的I/O指令完美的与Linux自身所带的X86虚拟I/O地址空间结合起来就需要更多的技术来实现。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了寄存器操作。因此在这里,合适的虚拟出一套机制,完成用PowerPC内存映射x86 CPU内部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等等也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我们分别用C语言完成了加减乘除、逻辑运算、堆栈操作这些基础指令集的功能,

每当我们从BIOS里读到一条指令,就在我们的X86虚拟机里执行一条前面代码示例中的一条对应的C函数代码,完成对应的寄存器、存储器和IO操作,从而完成了初始化工作。

除去少量细节部分的注意,当上面有提到的部分都处理完成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和“执行”BIOS代码了。完成了这些事情,这时候我们得到了一张被“处理过”的显卡。显卡芯片、显存等等一些与硬件系统紧密相关的设置都不用再去重置了。需要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大家熟悉的同步,垂直刷新的相关工作数值。此时并不一定需要初始化好,当然这部分代码可以由BIOS来完成,也有一部分系统将这部分工作由显示控制程序来做。

2.1.3 多屏系统与PowerPC

上面分析了我们在执行显卡初始化部分的一些机制和难点。如果需要的仅仅是一张显卡,那么这些就已经够了。然而在一个多屏系统中,我们需要两张甚至三张,四张显卡,这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硬件地址译码窗口对齐大小的关系及传统X86 BIOS的做法局限,显卡I/O地址空间往往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一般是64K(0x0-0xffff)。当处于不同系统PCI总线窗口的各个显卡需要的I/O地址空间出现了重叠(这个问题在某些体系结构的处理器平台上并不存在),而最终却需要映射到不同的PCI物理I/O空间,出现了地址复用的问题。

在讨论我们的解决方法之前,我们先谈谈Linux中对IO系统的处理方式。

X86体系结构的CPU为外设专门实现了一个单独地地址空间,称为“I/O地址空间”或者“I/O端口空间”。这是一个与CPU地RAM物理地址空间不同的地址空间,所有外设的I/O端口均在这一空间中进行编址。CPU通过设立专门的I/O指令(如X86的IN和OUT指令)来访问这一空间中的地址单元(也即I/O端口)。这就是所谓的“I/O映射方式”(I/O-mapped)。与RAM物理地址空间相比,I/O地址空间通常都比较小,如X86 CPU的I/O空间就只有64KB(0-0xffff)。显然这是“I/O映射方式”的一个主要缺点。

PowerPC体系结构的CPU只实现一个物理地址空间,即RAM。在这种情况下,外设I/O端口的物理地址就被映射到CPU的单一物理地址空间中,而成为内存的一部分。此时,CPU可以象访问一个内存单元那样访问外设I/O端口,而不需要设立专门的外设I/O指令。这就是所谓的“内存映射方式”(Memory-mapped)。

那么如何解决上面提到的重叠问题呢?从原理上来说,我们为Linux的memroy映射I/O方式提供了另外一条路,即增加一条映射路径。从而解决了显卡I/O空间重叠时,BIOS的初始化方法。这个方法看起来大致是这样的(图4):

上述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这种重叠问题,当我们的Xorg在多块显卡上跑起来时,我们做了一些截屏。如图5:

2.2 多屏显示中的触摸屏

2.2.1 优点

在我们的系统中,考虑到由于分辨率大,显示器多,鼠标来回移动会比较麻烦。在在这种特殊需求下,我们考虑加入触摸屏设计。通过触摸屏的控制,能够减轻对鼠标的依赖,方便快速的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点击按钮,选中目标等。

在这里对加入触摸屏的优点稍微提一下。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直接人机交互过程越来越重要,触摸屏技术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触摸屏是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可以让使用者只用手指轻轻地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的操作,这样摆脱了键盘和鼠标操作,使人与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它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触摸屏是集信息显示、处理、通信和控制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工程控制和商业服务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从大型飞行器的控制,到人们手中的手机,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2.2.2 实现方式及难点分析

我们的设计思路是一个触摸屏对应一个显示器。所以,如果是三个显示器,则加入三个触摸屏的设计。

既然是多屏系统,多触摸屏的设计,那么多个触摸屏在同一个图形系统中的工作需要协调。触摸屏驱动程序需要能够支持多屏协同工作,这就涉及到对不同硬件事件的处理及图形系统的坐标翻译问题。同时,该驱动程序还要能够模拟双击,拖动,交换左右键等动作。

另外,由于当前大部分触摸屏驱动程序并没有为我们的硬件系统设计,要将驱动程序移植到PowerPC上,需要一定的移植调试工作。

3 性能分析

3.1 屏幕数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验证过三屏显示系统。该系统通过两块显卡的三路输出接口,成功完成三路输出不同却又是统一桌面的图形系统。整个系统由一套鼠标键盘控制。鼠标能够在三个显示器上来回移动,键盘则根据屏幕焦点来确定输入对象。从连续的角度看来,应该是下面这种样子(图6):

3.2 绘制性能

在开启扩展桌面显示功能后,我们对多屏显示系统的2D、3D性能做了全面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

我们重复绘制一副图像多次。根据整个过程的绘制时间来判断性能高低。很显然,耗费时间越少,绘制性能越高。

从结果中对比单屏和三屏的现实性能,三屏系统明显耗费时间更多。可以想象,多屏系统因为扩展了分辨率,增加了显示面积,耗费了更多显存等原因,性能较单屏系统应该会有所下降。这个结果虽然令我们难过,却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无意中测试到的另一些数据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也许你已经发现,在三屏中第三个屏绘制图像的性能明显好过其他两个屏,甚至好过单屏的性能。这是为什么呢?

我前面讲过,我们的三屏系统是由两块显卡搭建而成的,第一块显卡双输出,分别输出到第一个和第二个屏,第二块显卡输出到第三个屏。如果图形测试跑在第二块显示卡上的时候,所带来的性能提高。我们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第二块显卡在图形系统中处于副显示卡的角色,从而负载相比主显示卡比较轻,所以性能相对更好。毕竟,主显示卡还要为FrameBuffer模式预留一些资源,还要显示更多的桌面控件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性能的浪费。无论如何,我们发现的这个结果不失为一种提高显示卡工作性能的方法,可以作为一些对显示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特殊系统一种设计思路。

3.3 功能支持

通过本文描述方法搭建出来的多屏系统。功能支持非常完成。除了对3D性能支持不是很好之外,该系统能够全面支持Xorg的各种2D加速及扩展功能。包括XAA,EXA,硬件光标,帧缓冲模式,OpenGL图形库...等等。

在各扩展功能支持全面的基础上,我们的多屏系统在分辨率方面,相对单屏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目前的三屏系统为例,已经实现了4800×1200的分辨率(如图7),这种分辨率在单屏系统中很难实现,即使显示控制器支持,显示器也很难达到要求。

多屏系统的解决方案采用将屏幕分割的思路,在多个显示器上实现统一桌面,既方便了应用程序开发和使用,也增加了显示面积,不可不谓一箭双雕。

4 应用前景

针对于当前计算机领域日益增大的显示性能需求,本文中描述的思路主要用于在基于国产化硬件平台上研究如何增强图形显示的综合性能,如何扩展更多实用的显示功能。多屏领域是今后图形显示方面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在高性能显示设备,显示控制设备方面有着较大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Jonathan Corbet:Linux设备驱动程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1.

[2]Daniel P.Bovet and Marco Cesati:深入理解Linux内核[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多屏 篇8

在青岛海信大厦里, 有一层专门用来陈列和演示产品的展厅。其中, 有一个场景演示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家庭中的电视机、空调, 甚至是窗帘等设备。

由于现在行业标准尚未出台, 所以这样的体验只是作为厂商的战略储备技术,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 移动终端与电视这样的固定终端的相互协同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多屏合一的理念最终将成为业务的载体。

在今年的CCBN展上, 同洲电子发布的电视映像触控技术“摸摸看”, 把电视内容同步“映射”到手机和PAD上, 实现“大屏映小屏、小屏管大屏”的低延时操作视听, 则再一次引起了业界对多屏互动的关注。

可以看到的是, 乐视网、百视通、迅雷等企业都宣布了自身在多屏合一上的计划和实施方式, 但显然只有终端的多屏问题得到解决, 这些应用层的产品才能有更好的体验。

发展方向由消费场景决定

产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多屏的打通和融合。

从2013年CES这个业界风向标来看, 虽然不同的产品的外观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其内容正在通过云等手段在设备间传递。显然, 对于涵盖多种终端的厂商, 对这种多屏互动的尝试进行得更为深入。

海信通信总经理卢庆亚认为, 多屏合一的基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在他看来, 多屏合一的应用场景是在家庭里面,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终端的屏幕共享实现点对点的传输, 与此同时, 还可以通过云服务为新的用户体验提供支持。

不过, 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进一步智能化发展, 其将可以成为智能家庭的控制核心。但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是,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并不是出自同一家厂商的话, 就会很难实现通过一台移动设备控制其他产品的设想。

对此, 海信通信产品规划总监刘刚表示, 通过相应标准的实施普及, 会带来多种品牌之间的融合。“一定会有一家企业最先提出自己的标准, 然然后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 在没有有具具体体产产品被市场检验的情况下, 大多数企业是不会贸然跟进的。所以只有首先提出这样概念的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然后其产品变成了标准, 这样就可以迅速地普及。”

从目前的产业环境来判断, 有观点认为, 这样的标准形成并普及所需要的时间仍然还很漫长。

但是另一些声音则表示, 2013年多屏互动将有所改观。主要是因为Google在Android4.2版本中集成了Miracast功能, 弥补了兼容性的问题;802.11ac标准将实现商用化, 与802.11n标准相比, 前者在处理高速负载时能提供高达3倍的Wi-Fi吞吐量和2倍以上的电源效率。此外, 新一代“电力猫”将成为多屏互动的补充技术。

小屏并不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虽然多屏合一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终端设备上享受到相同的内容, 但因为其终端设备的物理属性决定了用户从其获得的体验感受并不一致。所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希望享受到与电视机屏幕一样的感官体验, 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 对于用户来说, 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 其希望得到的回馈是不同的。以目前已经实现的“大传小”和“小传大”这两个功能为例, 其分别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用户使用需求。从小屏幕传到大屏幕是满足用户对于“分享”的需求, 而从大屏幕传到小屏幕则满足了用户对于移动性的需求。

这就是说, 当用户选择通过移动终端观看影像和玩游戏的时候, 他们更多地是因为本身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或者正在进行位置的移动, 所以为其提供延续大屏幕所提供的观看内容或游戏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要, 相反视频高清与否等因素成为了次要的选择。

并且这两部分用户在使用习惯上来看, 也并不重合。爱奇艺数据显示, 移动视频的观看高峰期在晚间10点之后, 也就是人们离开PC和电视, 睡觉前的时间段。对此, 爱奇艺副总裁杨向华华表示, 移动视频、PC视频和电视, 包括电影的用户群体、用户观看习惯, 都是不冲突, 且互补的;而从技术角度来说, 小屏幕更需要优秀的交互体验, 更便捷的操作方式, 适宜方寸屏幕下的UI设计要求远远高于PC端。

三种路径,破解多屏营销难题 篇9

电视、PC、手机、Pad等数字终端媒体搭建了一个多维的传播网络,在这种形势下,跨屏联动营销有机会联合不同的传播渠道,发挥出真正的效力,达到1+1>2的效果。

和单一媒体相比,跨屏传播能同时利用电脑、移动终端及电视终端,让目标人群在不同的空间、时间都在接触广告的信息,有效的提高目标人群的到达率。

不同的屏各有侧重点,可以针对特定群体,更有效地利用电视或电脑及手机的相对优势,提供特色内容,进行多维定向投放,更多的触点和不同的体验方式提供了更好的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机会。

如何做好各屏之间的协同,挖掘更大的营销价值,如何合理分配各屏之间的广告预算,是需要广告行业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广告主首先得知道,不同目标群体在消费不同媒体介质(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在看什么、怎么看,这正是行业的难点所在。

跨屏同源数据的探索

毫无疑问,同源消费者的数据与洞察,是指导跨屏优化的最理想化的状态。所谓同源,就是所有的跨屏行为都是基于同一样本收集,其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身份信息都在掌握之中。基于同源样本所监测出来的结果,能够最好的反映到不同受众人群在各个媒体的到达情况,特别是了解到各媒体之间的重合度,能真正给广告主提供精准的营销数据。

对于同源数据的研究由来已久,通常是基于某一区域、一定数量和一段时间内的样本抽查,得出调研报告。

2010年,上海群邑和电视收视率调查公司索福瑞(CSM)有过电视和互联网双屏同源测量研究项目,抽样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城市的部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数据,对互联网使用行为的测量与CSM提供的电视收视率数据进行对比。这种研究对于帮助广告主更准确的洞察目标消费者有着很大的意义。

不少市场的参与者也根据同源数据的研究开发出了相应的系统和工具,为广告主分析数字消费者行为特征、提供解决方案。

去年,安吉斯媒体集团基于CCS消费者研究开发了专门针对多屏整合的消费者研究工具CCS Planner。CCS消费者研究也是典型的同源数据抽样调查,利用来自中国89个城市超过6万份的样本,调查时的问题涉及到人口学、品牌/产品、媒介消费和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基于CCS 消费者沟通研究,安吉斯建立了消费者数据库和优化模型,能够进行跨媒介、跨屏幕策划和优化的预算分配工具。

易观智库则发布了eCDC数字消费者行为分析系统,是由易观智库针对中国数字消费者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端对同源样本进行的行为监测分析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enfotech跨屏同源监测技术模块采集多屏数据,透过易观智库的数据治理体系及多维数据分析系统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产品与服务。

跨屏的同源数据研究需要建立大量的样本库,从而推及不同目标受众的到达情况,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媒体渠道和媒体类型数目众多,数据库的整体可信性和有效性还有待完善。

如果数据量不足,或者数据质量不高,就会造成模型结果不够精准,用这种模型指导广告的投放就会有问题。另外,市场变化实在太快,消费者的行为变化也太快,在这样快速变幻的市场条件下,模型的精准性也会着时间的推演快速下降,所以,预测性模型一定要定期调试或优化,这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

多源的数据融合

在同源数据未达到成熟的程度之前,多屏整合传播的需求该如何解决?市场参与者纷纷选择了数据融合的方式。即将多个屏之间采集到的数据与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融合、转化与换算,推导出合适的投放方式。

大数据公司AdMaster精硕科技发布的Mobile Reach 广告评估体系,基于开源Mobile SDK解决方案,能够对APP 端视频广告投放数据进行监测,AdMaster还推出了Mobile GRP,通过跨媒体去重算法,实现电视端、PC端和移动端三屏视频广告监测统一标尺下多屏受众到达评估。

秒针系统与歌华有线的合作则是基于歌华有线大样本收视数据研究中心,将北京市所有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数据,和秒针拥有的北京地区的基于PC屏幕的互联网广告监测数据相结合。通过秒针跨媒体预算优化分配解决方案MixReach,将数字化电视媒体平台、传统直播电视平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打通。

集奥的aDirect,基于固网移动融合技术的跨屏联动广告系统,则和以上的方式有所不同。aDirect是基于采用DPI(深度报文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固网设备ID和移动设备ID关联,通过固网和移动ID的关联,一个用户在使用不同设备上网时,广告投放系统能够还原消费者的画像,识别是同一个用户在访问。

同源数据抽样和数据融合,两种方式目前看来各有利弊。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少但能具象到人,网络分析数据量大但用户身份和受众的到达需要推导,对技术的要求高。未来,同源的抽样数据库、跨屏幕评估工具和大数据的联合分析应该结合使用,作为广告主的媒体投放策略的指导。

“摇一摇”的互动营销

当各家数字营销公司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将广告推送到更精准的用户面前的时候,国外有一些公司正在另辟蹊径,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拉拢着电视机面前的消费者。

德国的一家名为Wywy公司,号称能帮助电视广告主在移动设备上赚钱。其核心功能是多屏同步:手机和平板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该公司拥有的技术可以侦测电视上的广告,然后把电视上正在播放的广告推送给电视机前使用其它移动设备的用户们。

三星也在去年推出了“Samsung AdHub”,可以供广告主在智能电视上投放广告,其中的“swingo”功能能够实现手机和智能电视的互动。电视观众可以利用手机上的swingo APP摇一摇,直接用手机捕捉到广告的声音信息从而在手机端获取这一广告宣传产品的更多相关信息,让智能电视上的广告在手机端实现二次传播。

技术使广告从单向传播转为互动传播,广告主极有潜力同消费者达到更亲密的程度。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毫不勉强的,无污染的绿色广告,对网络广告感兴趣的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广告,而是可以及时地做出反应,马上实现一个交易的过程。对广告主来说,由这样的广告带来的客户是一种优质的客户,转化率也将大大提升。

基于有线网络的多屏视频业务探讨 篇10

本方案主要探讨有线电视网络在无线视频业务方面的拓展。音、视频信号通过原有HFC网络, 在使用场所通过楼体终端盒取出有线网络中的音、视频信号, 通过Wi Fi转发, 在多部智能终端上使用通用的流媒体播放软件收看直播频道。此方案特点是充分利用有线网络和公用资源达到有线电视全终端覆盖的目标, 方案兼容性强, 充分利用用户手上的智能终端产品, 不用更换手机或PAD, 利于产品推广普及。

1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1市场现状

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提高和智能化终端的普及, 视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013年视频类应用占总宽带流量的70%以上, 各大公司均加大投入进行视频市场的争夺。经过2013年的OTT大战, 随着4G的推广和Wi Fi热点的普及, 下一步视频行业的竞争将逐步向无线视频领域蔓延。

目前, 主流无线视频服务的提供商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

1.各大视频网站 (如优酷、百度等) 推出的基于智能终端的APP应用, 其特点是使用3G、4G或Wi Fi网络, 视频资源丰富, 互动性强, 所有智能终端均可支持服务;缺点是由于网络限制需要较长时间缓冲, 流量费用较高, 直播频道几乎无本地特色, 视频资源的地区性特点不显著。

2.广电系统推出CMMB、DAB等无线直播视频服务, 特点是广播式播出, 同时在线用户数不影响收视效果, 不需要缓冲, 视频质量流畅清晰, 服务费采用包月方式, 费用较低, 具有一定的本地化差异;缺点是信号覆盖范围不足, 室内效果较差, 直播频道一般不超过10个, 节目较少, 且终端需特殊定制, 终端普及率不高。

1.2前景分析

根据CNNIC数据显示, 2013年, 手机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截至2013年12月, 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 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人, 增长率高达83.8%。相对资金雄厚的各大互联网企业, 其“前端存储服务器+公用网络+终端APP应用”方式的移动视频服务是较易实现, 见效较快的一种方式。此种方式目前已有多家广电同仁正在探索, 如芒果TV。但这种方式受网络带宽和流量的限制, 3G、4G网络的流量费用和多人同时连接的带宽瓶颈一直是未能解决的问题。

由此, 对比目前已有的移动端视频服务, 有线电视广播式分发网络+最后50米Wi Fi覆盖的新型移动视频覆盖产品值得逐步探索推广。

2实施方案

2.1产品定位

综合考虑技术特点和投资成本, 本方案主要为室内公共场所的移动端 (手机、PAD、笔记本等) 用户提供直播、点播等视频服务。其采用主体广播式网络+“最后50米”Wi Fi覆盖的方式, 充分利用广电原有网络, 不用重新架设前端, 既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点对面广播覆盖的带宽优势, 又发挥Wi Fi的通用性、易用性特点, 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有线网络和用户手中的各种智能移动终端, 提供高质量、高流畅度、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视频直播服务。

2.2技术特点

对比市面主流的基于无线广播网络的CMMB、DAB和基于无线互联网的视频APP应用, 本方案综合以上主流服务的大部分优点, 具体分析如下:

1.主体网络采用有线电视现有广播网络 (单向网络即可支持) 。广播网络为点对面网络, 相对点对点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有带宽高, 不受承载终端数量限制, 利于承载视频类服务的特点。且有线电视原有的广播网络覆盖面较广泛, 大多数楼宇均有有线电视接口, 主干网络不需重新架设, 节省新建网络的成本。

2.“最后10米”覆盖采用通用的Wi Fi标准。面积不大的场所直接安装视频转Wi Fi设备即可满足覆盖功率;针对大型公共场所, 目前通信公司已在较多大型室内公共场合建设Wi Fi的室内分布系统, 可以采用合作、租用等方式实现“最后50米”的无线覆盖, 避免大范围的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

3.用户终端方面。只要支持Wi Fi的智能终端均能接收此方案的服务, 所以在用户推广上不用考虑新增用户的终端配套问题, 最简单实现方式采用通用流媒体播放器即可播放, 随开户随使用, 在推广上不存在用户更换终端的投入。

4.用户体验方面, 与视频APP应用比不需缓冲, 可普遍支持标清分辨率, 特殊可支持高清分辨率, 用户体验效果有很高提升。且与传统有线电视一样, 无流量费用, 包月可不按流量计费, 性价比高。

5.用户管理方面。采用APP客户端授权方式或结合DRM数字授权系统较方便实现用户管理。

6.转换设备方面。视频转Wi Fi设备上, 虽然目前市面并未发现专用设备出现, 但在船舶等领域类似产品已经较为成熟, 多数主流厂家在展会均推出类似的实验产品, 如大量采购, 研发成本不高, 利于产业推广。

7.如采用APP客户端授权方式, 可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原有前端和网络, 不用重新搭建系统前端。本系统的视频转换完全由有线网络和无线Wi Fi之间的转换器完成, 不用重新搭建前端系统, 即插即用, 方便快捷。推广步骤和规模可控易控。

2.3技术方案

本探讨方案设计主要思路:充分利用原有有线电视前端和HFC网络资源, 避免新前端和新传输分配网络的建设, 降低成本和提高推广速度, 规避投资风险;利用在轮船和公交车上较为成熟的视频转Wi Fi技术, 结合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和特点, 建成一套简单高效的Wi Fi视频直播系统;用户授权管理方面可采用简单的APP应用账号密码形式或应用DRM数字授权方式, 通过智能终端连接IP网络获得授权。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利用原有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和HFC网络, 直接在计划推广的公共场所墙体终端盒取出有线电视数字信号, 经过视频转Wi Fi设备转换成Wi Fi信号, 智能终端通过访问此Wi Fi网络, 使用支持流媒体播放的播放器或者定制的APP应用收看直播节目。如需覆盖公共场所面积较大或结构较复杂, 可租用已有Wi Fi室内分布系统或者自建室内分布系统方式解决Wi Fi覆盖问题。

其中, 视频转换装置包括:对数字视频广播信号进行滤波、可变增益放大、下变频和IQ调制处理以得到IQ信号的射频前端模块;对所述IQ信号进行ADC采样、解调、解码和去交织处理以得到数据流的基带解调模块。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

转发流程如图3所示。

2.4使用及授权

根据市场推广方式的不同采用清流播出加载广告和授权加密收取收视费用的方式。清流播放的节目其主要用于小区广播和广告推广等应用;另一种计划通过无线网络下载定制APP应用, 利用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 采用账号密码认证的方式完成用户授权、计费。

用户终端设置及使用方式:

接入Wi Fi。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使用视频播放软件, 打开流媒体或URL链接:RTSP://192.168.1.100/11或/21、/31、/41 (举例) , 其他终端 (如上网本、GPS等) 播放方式类似。

推荐软件:Vplayer/Moboplayer

如使用定制的APP应用, 直接在APP主界面选择相应的界面观看。

2.5方案推广

目前已经推出的针对有线网络的视频转Wi Fi设备较少, 但是船舶、公交车等卫星信号转Wi Fi设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其通过后期开发内置一个有线电视解码器即可实现方案功能。厂家研发投入较小。通过前期调研, 主流船舶视频转Wi Fi设备采购价钱在3000~5000元左右, 覆盖面积100m2~300m2。批量采购成本仍有压缩的空间。如需要覆盖的是大型建筑, 可以租用原有或自建Wi Fi室内分布系统。APP定制客户端方面:由于定制的客户端主体功能为免费的流媒体播放器, 所以研发难度和成本均不高。

整体推广思路可以按照由区域到地市到全省逐步推广。首先在一、二线城市重点商业区, 卖场、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地区覆盖, 逐步推广到全市主要公共场所。综合考虑全省各市人口密度和投入回报比, 前期建议只覆盖一、二线城市即可, 其他城市由于人口密度不足, 短时间较难回收成本。可以在用户体验效果较好、已经形成一定的用户市场之后再考虑往其他城市推广。

3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以及网络视频用户年轻化发展, 多屏融合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目前来看, 多屏融合的业务需求在用户行为中逐步凸显, 多屏融合不仅将成为各类终端的标准配置, 还有可能成为未来三网融合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服务形态。本方案是一种充分利用原有HFC网络、较经济、较易推广的多屏互动解决方案, 架设简单、维护方便, 在多屏融合业务体系将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多屏】推荐阅读:

多屏互动技术06-18

上一篇:诊断式下一篇:企业合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