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

2024-05-30

双主(精选12篇)

双主 篇1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 新目标教学理念要求坚持“双主”原则, 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因此,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摆正教与学、训与练、课内课外的诸多关系, 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力求赢得最好的教学效益,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优化师生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来源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来源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在课堂教学中, 除把微笑带进课堂, 跟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外, 同时也把激励与竞争带进了课堂以成功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为我相信“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愿望”, 所以, 对学生在课堂的任何行为, 如提问题发表见解等, 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 激励他们好学上进, 使他们保持有积极向上的和探求成功的强烈愿望。

“因为有了你, 我才爱学习”, 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在这里, 我看到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和谐的关系, 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二、优化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教师应树立以自己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学生不断的增强和发展他们的自主性, 使他们逐步由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 变为能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 他不是知识的容器, 而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然而, 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存在着错误的教育观念, 把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 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能力如何, 而对学生实施“满堂灌”的片面教学方式, 这样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实施的过程, 教师是主体, 以教材为中介,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教材的介体作用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主导作用。

三、优化学生为主体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 才能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教师应本着教师为了学的观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优化学生为主的条件。首先, 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问,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但要抓住时机予以引导、诱导并及时作出评价, 对闪现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加以肯定, 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并对问题归类, 明确是思考的重点。其次, 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并且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 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 如齐读、分排读、分角色读等。根据内容灵活运用,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读书状态。再次, 把脸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这样,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这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教材为本, 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读、听、问、议、讲、做、写, 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各科学习之中。另外, 由于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平衡、家庭教育的不均等原因, 造成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 偏爱后进生”, 要因材施教, 因人制宜。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是优化教学课堂的关键。“教学贵在引导”, 教师是教学的指挥员, 其主导作用在于对教材的把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 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 将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教材的讲授中, 突出重点和难点, 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 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纵有序列, 横有联系, 学生理解和消化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消化了, 把教学内容和教师导向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营养, 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优化评价机制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 效果也应该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标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不仅评价传授知识情况, 而且还要评价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评价教师怎样教, 而且还要评价学生怎样学, 学的效果;不仅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还要评价智能的开发、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不仅评价形式, 而且还要评价效果。

总之, 在教学中, 坚持“双主”原则, 就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课堂效果。

双主 篇2

引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生活气息,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主课堂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低效性向高效性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特提出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用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是落实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学生、教师充分和谐发展的主阵地。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课堂教学效益高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高,师生发展就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益低、质量不高、师生没得到应有发展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体验;以教定学,师生难以互动。要从根本上解决低效、无效教学的问题,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研究做细、做实、做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有效、高效课堂。

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需要,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所有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做到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三维目标”理念;立足学生发展,树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树立效果、效率的理念;敢于放弃,敢于创新;树立精细化、精致化管理理念;以学生学的如何作为重要标准,树立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理念。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课改的理论,特别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论,把握有效、高效教学的实质,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双主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学习学科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学科学习的内容,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实现“双主课堂”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研究性学习和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其基本方法。建立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理念变观念,二是观念变方法,三是方法变文化,四是文化变信仰。观念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方式,观念决定结果。只有树立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观念的蜕变是一个蝴蝶 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非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事。观念的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认识,需要实践,是教师自己的事,非别人强迫。

二、迎接挑战,锐意改革,主动适应新课改。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实现自己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蜕变,建立起双主课堂教学的思想体系。

1、积极面对高中课改下的新挑战。主要挑战有三个:

一是面临整合教材能力的挑战。高中课改,不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革,也包括学材、学法、评价的改革。教师首先要面对新的学材,要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必须要有整合学材的能力,整合本册书内容的能力,整合教材和课外资源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的能力。

2、是面临一直以来“安逸教学”的挑战。传统教学的教师只要对教学内容教过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了然于心,甚至可以达到不备课、不带教案也上得了课的境界。因为整节课只需要老师讲得清、讲得完就可以了。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不允许这样做,它要求老师要达到一课要有一个导学案,要求老师必须对学情进行预设,要求老师能应对得了课堂随时发生的“意外”。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的学生,每一节课都不一样,这就迫使老师必须掌握更多的东西,预备更多的导学方案。因此,有效教学、高效双主教学背景下的教师就不再像原来那样安逸了。

3、是面临教学安全感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除了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外,教室都是封闭的,老师一个人在里面主掌大局,高高在上,自己觉得怎么讲好就怎么讲,把教学内容在40分钟讲完就是一堂“好”课。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对老师发出了威胁:一方面,学生随时会提出问题、随时会发生问题,老师要随时准备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是开放的课堂,除了接受学生的考问外,还要随时接受学校验评组、巡课组的考评。这就要求老师把每一节课都要上好,把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原来的教学安全感就不在了,教学危机感就形成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学生意识、高效意识。

需要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十易十难”问题:一是教师的观念明白易,内化难;二是学生新的规范要求易,养成习惯难;三是集体备课组织易,奏效难;四是导学案编写易,保质难;五是学习小组建立易,建好难;六是学校验评、巡课、考评易,引领难;七是教师作用发挥易,主导难;八是课堂展示参与反馈易,精彩难;九是学习任务设计易,达标难;十是教学质量暂降易,提高难。学校、教师要研究这“十易十难”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正确理解“双主课堂”教学含义,树立双主课堂教学理念

“双主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高效率(即学习速度)与高效益(即学习结果)的统一。高效率就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是“双主课堂”的知识指标。高效益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健全人格,这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生命指标。“双主课堂”教学本身是想通过课堂革命,促进整个教育的变革与突围,是用课堂做支点,来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双主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改革 课堂教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以学为本;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全体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发展。

“双主课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与表达”。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正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群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解是“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双主课堂”教学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学校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称谓只是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特定的职业称谓,教师和学生首先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教育首先要把生和师当人看,然后才能提到职业的问题。长期以来,管理者的眼里只有老师和学生,而没有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首先都是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人。只是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已。教师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是父母或者儿子,在社会上是一个公民,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学生也是这样,不仅仅是学生,首先是一个儿童,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不仅仅是老师眼里的学生,还是和老师一样的人,有着和教师一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所以教育首先要把人当人看,要尊重人性,而不是当学生看,更不是当学习和分数看,这些都是对人的完整意义的肢解。

过去的教育是在把儿童变成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把学习变成考试,把考试变成成绩,把成绩变成分数,把分数变成一纸证书。现在需要回到完整的人上来对待教育,学习是生活,生活还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即“人为本”。人为本,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以人人为本,以所有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为本,以所有人的发展为本,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人的发展上来,回归到人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完整的精神世界,独立自由的发展时空中来。然而学生和成人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是与教师不同的人,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与成人不同。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成人当成人看,把孩子当孩子看,把每一个人当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看。

2、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首先是基于师生关系而言,先有学生,再有老师。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当老师首先要从当学生做起,道理很简单,就像想当爷爷就得先从孙子做起一样。其实,在学校里,只有能者才能为师,而不应该有绝对的老师,绝对的老师就成了权威,成了真理的化身。所以在一所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一对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师者亦生,生者亦师,打破截然的师生概念,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所以我们有了学生中的千百个小老师,有了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生为本,也是以生生为本,以每一 3 位学生为本,而不是以部分学习尖子生为本。所以我们才有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理想发展的教育。

3、以学为本。

以学为本,首先是基于教学关系的重新构建,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关系同师生关系一样是一对相互转化的关系,教者亦学,学者亦教,但并不对应师生关系,教者未必师,学者未必生。何为师者?何为教者?能者为师,能者为教。教学关系也不是相伴相生的同期关系。没有教存在照样可以有学产生,但没有学存在,教便失去价值和意义。因此学是根本,学是归宿。我们倡导:学习就是自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人为本、生为本、学为本是不可颠倒的顺序。三本也是三维一体的,人为本是前提,生为本是目的,学为本是途径。三本观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双主课堂”教学的精髓: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

1、“双主课堂”教学的 “三主三性”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双主课堂”的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的绝对依赖,打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处于这种状态。而唯有敢于把学习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学生主体,即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贯彻和体现,这才是双主课堂。

3、“双主课堂”教学的三主原则: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主导性原则——教师及时引导;训练性原则——学生训练为主线。

4、“双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抉择: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定位: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

5、“双主课堂”的“三个关注”:

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材出发,即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要转换教师角色,诚心诚意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合作交流。

二要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内在体验。

三要关注师生发展。一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双主课堂”的特征:

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监控和调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发展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

(2)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学习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

(3)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关注生命体,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一种生命的活动。

(4)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的需要。

(5)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我把主动性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课堂太过被动。

(6)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动是瞄准了学生在课堂的精神状态而言的,新课改的理念一直在讲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传统课堂的不人道,从来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一味的打压,一味的强迫。

(7)生成性。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教师的预设。传统的教学就是注重围绕预设而进行。真正的生成是在自然状态,当生命被激发,被点燃之后,才有真正的生成。而传统课堂所谓的预设就像猎人挖一个陷阱而已。

(8)“双主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二是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三是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9)“双主课堂”要符合三个量:有信息量、有思维量、有训练量。

(10)“双主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11)“双主课堂”要达到三动:一是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二是心动——思维在动;三是神动——思想在动。

(12)“双主课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双主课堂”的目标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知识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有限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伙伴的帮助,或师生间的协作互动而实现。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双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分离;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反对教师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主体的做法。

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挑战的生命经历。

科学的评价:将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四)“双主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解放学。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更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是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

(五)重新建构两个关系:

校园的两个关系:教学关系、师生关系。

教学的两个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惟学、惟生。

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由惟师改变为惟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围绕两惟关系

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

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

模式是生产力:解脱学对教的依附,解脱教师的责任和压力; 专业化和教学艺术顺从于模式:让学和模式发挥效能;明确通过学生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假如一味发展教师的表演水平,才能更有助于霸占讲台,而教学最终应落脚在学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学才能更好。唯有这样,才可以很好规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即教师放手发动学生“一传”,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和贩卖者,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和根本解决之道或许就在这里。

(六)“双主课堂”教学就是好课。

时尚新势力:双主卧室住宅 篇3

Springtime usually signals "building time" in the housing world. Despite a decline in the housing market some families are still choosing to build custom homes. And those plans include something new, separate master bedrooms. A growing number of couples are living together but sleeping separately. Howard and Bev Rossman have been married for 33 years. They love each other but can't stand sleeping together. Bev has restless legs and Howard snores. So they bought a home and tore it down to build a custom home. The plans included what they call a "snoring room". "It takes out the tension of sleeping together, not the romance," says Bev Rossman. "So it eliminates an aspect of conflict." Bev says in the past she would have to search for another place to sleep when her husband snored. "I would have to go to our son's room or our daughter's room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says Bev. "In the morning he would wake up and go 'I'm so sorry that you had to move' but now it's great."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predicts by the year 2015 that 60% of custom homes could have dual master bedrooms. In fact many couples want separate rooms, separate bathrooms and different closets. (Source: firstcoastnews.com)

通常来讲,春季是住宅建造业大兴土木的时候。尽管建房市场有些衰退然而仍有一些家庭选择建造定制住宅。这些计划中也不乏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分开的主卧室。现在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共同生活但分开起居。霍华德和贝弗罗斯曼已经结婚33年了。他们感情很好但不能忍受睡在一起。贝弗的腿即使在睡觉时也不停地动弹,霍华德则是鼾声不止。所以他们拆了买的那套房子后,建了一套定制住宅。建房计划中就包括他们所谓的“打鼾房”。贝弗罗斯曼说:“这仅仅消除了我们睡觉时的紧张情绪,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浪漫,所以它消除的是我们的矛盾。”贝弗说,过去他丈夫打鼾的时候她都不得不另找地方睡觉。“我不得不深更半夜跑到儿子或者女儿的房间,到了早上丈夫醒来就会来找我连声道歉,但是现在问题解决了。”美国住房建造商协会预言,到2015年60%的定制住宅会有两间主卧室。事实上,许多夫妇都想要自己独立的房间、卫生间和橱柜。

(源自:firstcoastnews.com)

浅谈双主式初中语文预习指导 篇4

一、解决字词, 粗读课文, 概括内容

预习课文, 应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为此就应首先粗读课文, 解决字词, 扫清障碍, 弄清课文的主旨。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这句话道出了读的真谛。特别是初一学生, 我提倡“读”, “读”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预习方法, 逐字逐句地有表情地朗读, 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做到读音准确, 不添字, 不漏字, 不换字, 不读破句, 正确把握语调、语气。学生在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这时, 读书可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 同时画出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 然后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 查出这些字音, 自己动手解决这些问题, 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掌握汉字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生字认识了, 然后就是朗读课文, 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 大声诵读,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 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 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 思想意义, 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 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 其印象肯定会比“默看”时深刻。

弄清课文的大意, 概括内容。记叙文抓住六要素来概述, 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 写了些什么, 线索是什么,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作者介绍的事物的特点、性能、功用等是什么, 或者阐明的事理是什么。议论文指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

二、分析课题, 分析结构, 归纳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透视”美景的“窗口”, 充分利用这个窗口, 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 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例如《敬业与乐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 文章的内容往往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有的题目则直接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 记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等。有的题目是文章的线索, 如《羚羊木雕》等。

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 进行层次划分, 了解段落大意, 知道课文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进而对全文结构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在层次划分的时候, 还要把握重点, 知道文章详写的是什么, 略写的是什么。比如《曹刿论战》中, 作者重点刻画了战前战后与鲁庄公的对话, 而这正是文章的中心, 突出曹刿的远谋!

通过以上的预习, 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真切的把握, 这对解读文本很重要, 既有习惯的培养, 也有能力的培养。

三、了解背景, 分析重点, 了解写法

文章都是为时而作, 有针对而写, 有感而发的, 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比如课本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 有些内容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对背景资料的掌握并不难, 在平时的练习资料上一般都能找到。

在了解课文的重点之后, 应在教师讲解之前, 进行尝试性分析, 而不要被动的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 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论证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用这些方法, 对课文的写作特点有所了解,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四、结合课文, 做课后题

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 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在课前预习时, 不妨将这些思考题想一想, 动手做一做, 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 还有哪些不足, 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 不会做的等上课时, 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当堂解决, 这样带着问题上课, 效果会更好。

五、联系实际, 写写感受

预习课文, 不要只停留在课内, 还应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 联系生活的实际, 写写感受, 达到巩固、运用和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的目的。如, 读了朱自清的《春》之后, 不妨亲自到野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发现春天的美丽, 写写自己眼中的春天, 感悟春天的勃勃生机, 获得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直接经验或感受,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了牛汉的《华南虎》不妨想想:“假如我就是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 当时你会怎样想呢?”“假如你是观众, 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 你又会怎样想呢?加深对课文的反思体验。

六、记下疑难, 课上解决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 通过默读思考, 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 也就是弄明白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 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节约了时间, 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5

教师: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双主互动英语课堂教学感悟 篇6

这种顾虑在2009年11月末去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参观学习后打消了。在与杜郎口中学教师近距离交流中, 通过听课,实地观看,我感觉杜郎口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的学生已经真正成为了自主学习的人。尤其是所有学生都在学习,都有事做,没有不守纪律的学生。我利用课间孩子休息的时间,我坐在他们身边,聆听他们的交流,后来我发现,他们说的最多的话题还是关于学习,一个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点个个击破。学习组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组长的选拔非常关键,他们必须是成绩优秀,责任心强,展示积极性高、有正气、善于发现小组中表现优秀的组员、发现不足,及时提出建议的学生。光会夸组员,老好人的学生不合格;光自己学习好,机会总想给自己的自私学生不合格。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组组互查是老师常用的方法。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探究式的课堂,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不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是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整个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进行。

杜郎口之行使我深受启迪,无非常之志,难行非常之事;无非常之事,难立非常之功。只有我们用心做教育,教学就能在平凡中见伟大,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我就更加坚定了对双主互动课堂教学的信心。杜郎口回来之后,我把自己在杜郎口的所見所闻讲给我的学生们听,并和他们一起观看杜郎口的教学录像,他们也很受感动,都觉得应该向杜郎口的孩子们学习那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学习精神,并有志要超过他们。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留给他们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参考学案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

我进行双主互动课堂模式改革两年多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激发了兴趣,培养了习惯,提高了能力。可以说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由于实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堂英语课学生都在参与中学习,都在快乐中学习,都在享受中学习,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把学生的厌学变为好学,把学生的负担变为轻松,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我快乐、我参与、我成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明显增强。

教学改革重在成效,我们实验就在于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与非实验班相比,提高很显著。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篇7

“软件是武器装备”, 软件的质量关系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近几年装备软件研制特别强调了软件工程化管理和软件测试在质量把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对专业的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 软件工程是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管理学等原理,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的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1-3],软件工程课程是该学科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如何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指导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课程内容涉及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性强,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员为主,教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出现了 “教无激情,学无兴趣”的尴尬局面。 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软件工程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2传统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通常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采用 “一刀切”的教学手法。 但是笔者所在学校学员来源渠道、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一概而论”的方法并不适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依据笔者多年从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积累的经验,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环境、教学效果4个方面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1) 以教为主,学员被动听课。 软件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僵化,依然沿用枯燥模糊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员照本宣科,学员被动接受。 尽管教学工作者在不懈地努力,尝试改变这种局面,但是鉴于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部分教员自身从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不足,不能在课堂讲授时灵活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只能就课论课。

(2) 重理论轻实践。 软件工程课程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传统的教学将重点集中在基本理论的讲授上,而学生往往缺乏软件项目实践的背景,对所学理论难以真正理解,停留在孤立的概念层面上, 即使有实践也仅仅体现在某个具体技术环节,如代码编写上,没有一个整体的软件工程概念,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教学效果不理想。

(3) 缺少支持软件工程的实验环境。 传统教学下,软件工程课程实验局限于提供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和相关的文档要求,缺少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和环境支撑建设。 因而,欠缺实际开发经验的学员容易采用非工程的方法,最终导致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 使软件工程成为空谈。

(4) 内容抽象枯燥,学员学习兴趣不高。 鉴于软件工程课程自身内容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员容易在课程逐层递进的过程中感觉理论的“枯燥”。 而课程实验又缺乏支持软件工程的实验环境,即便进行了实验操作也很肤浅,停留于“表面”,学员在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的“步骤”后,缺少实际的工程应用,因而对课程的理解也错误地归纳为“无用”、“不实际”。 长此以往,学员逐步丧失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学情绪 。

3“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3.1“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 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激发每个学员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着重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学员在学习态度上实现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 教员角色上实现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向激发学员探索创新的引导者, 两者的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时互动有机结合。 由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通常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分离,学员往往学完不能趁热打铁,练前还需反复教学,费时费力。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依托网络教学系统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同时借助网络环境将立体化教学资源引入课程教学过程,全面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化。

3.2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员“教”的作用,把学员与“受众”画上等号。 后者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突出的是被动接受。 而教学活动过程中,学员主观能动性是否得以发挥是判断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转变了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既体现了教员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同时符合软件工程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增强了学员动手能力。 主要特点如下:

(1) 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学员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 确立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围绕“以学为主”的中心展开,课堂内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其中,课堂外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供学员自主学习。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互促进。 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实践作为理论的应用,两者密不可分。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提倡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真正使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既非“纸上谈兵”,也非 “无的放矢”。

(3) 突出“教”与“学”的交互。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切实肯定学员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利用网络教学系统、立体化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教”与“学”的交互,变“被动”为“主动”。

4“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实践

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以课程内容和最新前沿技术为基础,以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的创设为条件, 依据内容设定任务实验和项目实践,任务实验要求难度适中,既有利于增进学员钻研实验的热情,又有利于激发学员拓展理论的兴趣。项目实践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为依据,强调实战。“双主互动”教学模式首次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将理论讲授与任务实验、项目实践相结合,不再严格区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

任务实验前期由教员选取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作为主线,项目最好以教员相关横向项目为核心做适当修改、完善,教员对项目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同时教学组对选取的项目进行评估,综合考量项目能否作为课程贯穿始终的“教学用料”。 对通过评估的软件开发项目依据课程标准按教学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专项任务,每个任务要求相对独立,能够支撑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软件工程课程的课堂理论讲授部分针对划分的专项任务,就知识点进行解析, 解析过程围绕实际的项目任务, 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实质、由特殊到一般,形象生动地剖析知识。 教员在解析的同时,充分发挥“导”的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学员进行多角度的交互,引导学员按步骤逐项完成。 每堂课的专项任务实验要求学员当堂独立完成,实验结果课内提交,相关的实验报告课后完成,避免实验“雷同”现象。 每个专项任务布置之前教员会就前一任务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参考答案, 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引发学员思考、讨论,甚至让学员互相纠错,加深学员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为新任务的开始作良好的铺垫。

项目实践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安排在课程末期。前期,学员已经通过完整的任务实验掌握了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开发方法与技术,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开设项目实践的目的是模拟实际项目的开发, 使学员感知真正的软件开发过程,逐渐加深工程化软件开发的意识。 项目实践以4~6人的项目小组为单位,由学员自由组合,教员适当调整每组中成员构成比例, 使每一个项目小组均能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 项目小组从教员前期调研的实战项目中选择感兴趣的或者自拟并得到教员认可的课题进行需求分析、 设计、 编程实现、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实践活动。 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每个项目小组选举产生一个项目经理,负责对软件项目的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安全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管理,从而使软件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 教员则履行项目总监的职责,指导各个项目小组的开发过程,监控各个项目按照工程指引进行,评审项目总结。 最终以每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和阶段产品的质量对小组进行考核。

实际运用“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使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员注意, 最终达到提高学员接受能力的目的。 积极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课堂借助电子教室系统组织教学活动,与学员开展全方位的教、学互动。 同时利用校园网的便利条件,建设软件项目和测试用例案例库等丰富的案例教学素材, 学员可通过网络获取课件、案例、工具以及国内外著名高校软件工程课程资源等各种参考资料,教员亦通过网络完成辅导、答疑、作业审阅等活动。 通过教学提示、讨论交流、参考资料、学习资源、学习日志等这些课堂以外的实施延展,使学员对“已上课”的内容、框架、重点能进一步巩固提高;对“将上课”的相关信息能有所了解。 学有余力的学员, 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继续求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除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外,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够实现知识传授的形象化,激发学员学习动力[4]。 软件工程课程知识内容方面有很多需要用图表的形式来说明,例如智能模型、用例图、判定表、软件结构图等,借助图表可以使学员直观地掌握程序的流程和功能。 教员在讲解软件测试策略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展示两种组装测试的过程,使学员对非渐增式、 渐增式测试, 包括后者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结合方法有深入理解,并能融会贯通。

5小结

软件工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课程突出实践, 且综合性强。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环境、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双主互动”教学模式适应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具体表现如下:

(1) 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 “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以学员为主体,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教员为主导,使教员的角色从教学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切实从“必须这么学”转变为“可以尝试这么学”。 当然新教学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50分钟之内,依据课程实际需要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展, 在确立学员主体地位前提下,鼓励学员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体系。

(2) 理论与实践并举。 软件工程课程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基本是空白。 即便部分学校尝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操作也仅仅局限于理论、实践剥离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实际的工程体验。 软件工程课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提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举,教学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课堂全面进机房,现学现用,边学边练。

(3) 创设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仅仅相当于机房,实验环境不足以支撑工程类课程的实践。 创设模拟软件公司开发管理模式的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 建立软件工程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规范、管理工具[5]等,支持小组式开发,为学员真正实践软件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4) 课程实验激发参与兴趣。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始终贯穿“学习+任务实验”—“思考+巩固”—“项目实践+提升”的学习流程,操作性特征突出、针对性强, 学员能够在实践中体会课程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具体体现,甚至能将每一项操作与相关理论一一对应。 显然这样的教学能够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活”起来,有效地激发学员参与其中的兴趣。

摘要:“双主互动”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分析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引入“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给出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适应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要求,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双主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篇8

《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改活动因受教学手段的限制而难以有所作为。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便全面地介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成为教育创新活动中理想的平台。但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些教改则注重于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各种音、视频设备呈现教学内容, 体现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 这种教改仅仅是通过计算机将教师和学生联系, 仅仅是从“人灌”变成了“机灌”, 并未达到人机之间交互作用, 一句话: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本文试图把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无限交互的和动态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汲取传统创新式教改模式的精华, 又将“信息化”溶汇其中, 最大化地利用计算机所带来的网络资源, 以及一切视频、音频资源和各类表演、展示机会, 创造有益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校园环境;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 教会学生学习策略, 并创造机会让其灵活运用, 从而满足“教学大纲” (修订版) 的要求,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质量的外语人才, 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理论依据

本文提出的“双主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是依据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 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 (Giambattista Vico) , 他曾经指出, 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建构主义的先导当属皮亚杰。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于他有关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观点。根据皮亚杰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 也非来自客体, 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 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 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 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建构主义强调, 学习者 (学生) 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以往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依靠他们的知识能力, 可以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另起炉灶, 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 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事物。这一过程正好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体现出个体自我发展、协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 以建构主义作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可以帮助我们大学外语教学实现最终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 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

根据建构主义提倡的情境性教学, 又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有五个模块构成:情景创设——问题导入——自主探究——协作讨论——评价反馈。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 体现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合作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理念, 既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所带来的“一言堂”, 又避免了因过分强调学生为中心导致学生“迷航”的现象, 提倡的是一种“双主互动”。该教学模式共分为课堂和课外两大版块进行。

3·1 课堂版块

其教学流程模块如下:

第一个模块是情景创设, 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围绕探究目标,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的情景要源于生活, 可以是自然、社会、文化的不同背景, 用以再现丰富多姿的生活现象。因此, 创设情景、适当编排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激励性、开放性的问题作为讨论点, 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讲授课文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roughoutthe World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课) 时, 我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短片, 在风景优美的热带雨林中, 群鸟在飞翔、动物在奔跑, 调皮的猴子在树间欢快的跳跃, 各种动物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柔和优美的音乐使这一切变得更加令人流连。学生们在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时, 激动不已。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就是如何保护环境, 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讲授另一篇课文Time-Conscious Americans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课) 时, 我开发网络资源, 为学生搜寻到一段麦当劳快餐店的情景, 顾客购买一份套餐的整个过程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们意识到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 立即进入到美国的文化氛围当中, 从而激发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愿望, 提高了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感性认识。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 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 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第二个模块是问题导入, 根据每课的话题, 及情景创设的内容, 设计问题并提问。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 自然地引导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播放了上述热带雨林的短片之后, 屏幕上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1, Do you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rain forest where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live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What can human being do to protect them?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atement“we human being and other species share the same globe”?

3, From the movie we know that that rare spectacle bears i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were once considered sacred.But now they can only live in the remote part of the rainforest because of the human being's hunting.What comments do you want to make on this phenomenon?

在播放了麦当劳快餐店的短片之后,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American have a saying“Time is money”.How do you understand it?

2.In American, there's another saying about time:“We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How do you understanding this saying

3.Are youtim e-conscious?State your idea on time?

第三个模块是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发掘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并获得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灌满知识的脑袋, 而是思维敏捷的头脑”。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 自主完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各自任务完成后, 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 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为全体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潜能铺设了路径, 创设了舞台。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学生在网上查询时, 容易发生偏离主题即所谓的“迷航”现象, 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航、导法、导疑、导思的作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从整体上控制和协调, 并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 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有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 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第四个模块是协作讨论,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 让他们围绕同一学习材料, 按教学目标的要求, 进行互相讨论、互帮互学、互相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等小组合作方式, 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协作环境中共同进步。学生之间可以运用BBS论坛、在线交流和留言板等形式在网上展开讨论与协商, 并形成融合了各自研究成果的最佳方案;教师可监听、监看或参加小组讨论, 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营造交互式教学环境。

协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友好的界面, 获取教学内容, 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交换意见, 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和复杂应用等认知能力, 并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五个模块是评价反馈, 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 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并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学生自我评价, 对自身学习进行主动调节, 自我激励;教师则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学术评价、能力评价、素质评价和创新评价, 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可以从整体上更好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3·2 课外版块

创设优化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将英语学习的语境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从课本开始, 通过光盘得以巩固, 通过网络得以延伸。从正规教学过程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利用校园网、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节、电子阅览室等, 创设立体的英语学习环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建构主义指导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 这一功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师生交流, 其交互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互动。

目前我校可利用以下渠道实施课外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1) 发挥大学广播台的作用

我校广播台每次播音正好是学生课前、后最为集中的时间, 这时可以将预先录制的英语节目恰当的栏目中播放, 同学们不需佩带耳机, 轻松自在地听上一段时间

(2) 充分利用学校英语调频台

我校实施学分制后, 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6教时缩短至4教时, 在课内处理的教学内容, 比如听力, 不得不割舍, 调频台就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3) 切实抓好我校英语之角的各项活动

英语之角是我校学生运用英语的大好场所。同学们可以跟外籍专家、英语教师、留学生以及彼此之间交流切磋。请中外专家等举办讲座, 或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或组织院系际的英语朗诵、演讲比赛, 或在周末安排会员观看英语电影等。让英语之角成为我们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让我校计算机校园网为大英教学服务

校园网络将是我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一块重要阵地。师生通过校园网进入因特网的无限海洋, 获取外语教学的多种信息。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 请专家协同外语学院, 设计大学英语教学网页, 英语教学方面的多媒体资料挂到网上, 供学生使用;

(2) 开设英语聊天室, 鼓励同学们在这个广大的虚拟空间里, 毫无顾虑地彼此健谈, 提高自己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

(3) 建立BBS, 同学们可以在异时异地提出或是解答问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上讨论区等方式在网上聊天、讨论问题、发布消息, 这种互动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又能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4) 设置一个我校自己的大学英语邮件列表系统, 方便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外英语教学互动。

四、结论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从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到自我评价、自我调整, 学生的自主能力、竞争意识、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 反而加强了。教师的策划、引导、帮助、评价都至关重要, 在学生的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设计者, 学习资源的组织者, 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尤其是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这就是“双主互动”。

新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做全方位的调整改造, 由单向的信息传递, 变为双向的信息交流。它具有情景化、个性化、智能化、多媒体与网络化的特色, 有助于将知识扩展、文化熏陶、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在课堂中学、在交往中学、在因特网创造的国际化英语新时空中学习。

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发展;创设校园语言环境, 与课外英语学习的多途径信息传播方式相配合,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改变高校大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教学方法单调, 课堂秩序较差, 学生参与度低, 学习动机弱化等。真正实现了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双主互动”、优化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肖莹, 李天贤, 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机助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2].康淑敏, 王雪梅,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2

[3].喻建平, 岑如意, 以多媒体为辅助技术的英语课堂结构模式探讨,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2

[4].张华,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4

[5].汤燕瑜, 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8

[6].程卓, 田平,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思考, 教育与现代化, 2004, 1

[7].陈俊林, 吕自新,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尝试,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7

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做法与体会 篇9

一、小组建设是双主生命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为了使双主生命课堂得以顺利实施, 必须先做好小组建设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只有充分发挥小组长和班干部的作用, 实现学生的自治管理, 才能使双主生命课堂的实施得以保障。现就班级建设和小组建设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成立由值周班长、各科代表、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组成的班委会, 班委会的工作每周由全班学生民主评议。班委会监督班级的日常工作, 协助值日班长处理班级遇到的问题, 考核值日班长的工作。

2.值日班长由全班所有学生轮流担任, 全面负责班级当天的全面工作, 考核各小组的工作, 并对各小组在到校、自习纪律、卫生打扫、课堂展示与点评等方面进行量化得分, 做到日安排、日小结。

3.各科代表在班内选出本学科学习优秀的学生三至四名成立学科小组, 主要负责对本学科学生存在问题的搜集, 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4.各小组长由班级竞选。负责本小组的到校、自习纪律、学生作业练习完成、课堂展示与点评、卫生打扫、早操、体育课以及集会等。对本小组的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记录。

5.各小组必须有组名、组训、组规, 这些内容由小组确定, 每组在教室内外开辟一个栏目, 对本组工作进行宣传, 宣传内容包括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方法经验、学习资料等等。

6.小组长要对本小组的各人情况进行量化得分, 做到日登记, 周小结, 月汇总, 以此作为评优以及学生考核的依据, 也可作为对学生各项奖励的依据。

二、导学稿是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依据

导学稿是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主要依据, 是集学案、教案、作业于一体的教与学的资料, 因此导学稿必须对学生的预习、复习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要求为:

1.每周集体备课之前, 导学稿撰稿人必须拿出导学稿的初稿交集体备课组讨论。每周各年级各学科必须开辟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时间用于集体备课, 主要就下周各节课的导学稿中的每个问题进行全面地讨论, 最终确定导学稿的具体内容。然后撰稿人及时对讨论成熟的导学稿修订定稿并交付印刷。

2.导学稿信息栏目包括课题、适用年级、学科、使用时间、编号、撰写人、审核人、备课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使用说明, 主要是学生如何进行预习, 各个层次学生课前需要预习完成什么任务等。

3.预习导引, 主要是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通过预习课本哪部分内容, 完成哪些问题。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预习应以问题的形式予以展现, 不是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填空化, 而是通过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预习, 让学生能够辨析问题、辨认概念、理解基础知识, 达到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能够直接运用的目的。

4.探究交流, 主要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即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部分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探究性和层次性。问题应以所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为依据设计问题, 可以选用课本中的典型习题, 也可对资料中的问题进行改编, 但不宜直接使用例题, 不求面面俱到, 对于同一知识点下的不同题型, 以变式拓展形式予以呈现。

5.当堂训练, 主要是通过一些基础试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不宜过多, 只要将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全, 试题难度不宜过大, 只需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与巩固。试题来源尽可能照顾到课本中的习题, 然后再结合知识点的覆盖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6.每个单元结束后, 必须有习题导学稿, 主要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7.导学稿必须在上课前两天发到学生手中, 给学生更多的预习时间来完成导学稿。上课之前, 教师对导学稿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 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确保课堂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落实导学稿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不求整齐划一, 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通报。

2.课堂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展示、交流、思考、讨论时间。展示、交流主要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展示,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发现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学生存在问题, 教师再进行讲解。思考、讨论主要是针对探究交流部分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遇到困惑可以小组讨论, 再进行展示或者共同探究。

3.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展示, 教师必须事先安排, 但不得提前公布。在学生展示和点评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进行点评或者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

4. 每节课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导学稿进行完善, 并完成当堂的检测试题。

四、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措施要求

为了促使我校双主生命课堂能够尽快成熟, 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学校积极开展公开课活动。我们实施每天每个年级抽一个班为公开课班, 这个班当天的所有课程在指定的公开课教室上课, 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均可推门听课。

2.学校校级领导每周至少听课8节, 其他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听课4节, 科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节。

3. 每周至少由一名班子成员对本周的听课情况小结, 并谈自己听课的感悟, 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意见。科任教师每月对自己的听课和上课情况谈体会、谈感悟、谈认识。

4.每周由一名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 特别是小组管理情况利用全干会时间谈经验、谈体会。

5.我校邀请咸阳师院的专家教授定期对双主生命课堂进行诊断指导。

五、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体会

1.各科任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听课, 各备课组也能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与集体听课。

2.通过听课, 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无论是本学科的课, 还是其他学科的课, 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如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把本组不懂的问题写出来, 然后进行共同学习探讨;教师先检查预习的情况, 再根据预习情况, 有针对性讲解。

3.教师的课堂讲解能够讲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虽然教师讲的不多, 但是讲到了学生最薄弱的地方, 讲到了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4.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 对其他学生也布置一定的任务, 使所有学生有事可干。在学生点评以及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同样设计相应的问题, 而且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思考价值, 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得紧张而有序, 课堂显得自然流畅。

单台双主钩浮吊翻转大型构件技术 篇10

关键词:双主钩,浮吊,单台,空中翻转,码头,大型构件,特定条件

我国各行各业正处于兴盛时期,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大型钢结构等将大量出现。施工过程中编制可行性的大型构件翻转方案必不可少。根据工程的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不同,对大型构件翻转将采用不同的就速机绍双主钩浮吊单机最终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和安全性。方式和设备,如:大型吊车双机翻转或多机翻转;大型龙门起重机(船用龙门机)单机翻转等。经过对大型构件的翻转方法分析,尤其对中船龙穴600t龙门起重机的非标段钢箱梁翻转方案解析和总结,编写出特定施工条件下采用单台双主钩浮吊翻转大型构件技术的原理等,此项技术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设备类型不足等问题。

1 技术特点

1.1 翻转吊耳

根据构件的结构特点和翻转角度布置专用翻转吊耳的位置和数量,其中部分翻转吊耳也可作为装船或吊装吊耳。翻转吊耳作为临时结构与构件采用焊接等形式连接。

1.2 双主钩浮吊

浮吊的起吊能力、作业半径和起升高度较大,具有相同起升能力的双主钩。两吊钩经过同步提升、协调升降、同步下降三个程序的连续操作,实现构件空中0°~90°的翻转。

2 浮吊翻转大型构件的原理

如按顺时针翻转,先将两吊钩分别与构件相邻表面吊耳连接,左吊钩与上表面高点吊耳连接,右吊钩与相邻表面低点吊耳连接;两吊钩同步提高构件(翻转空间);两吊钩升降协调操作(空中翻转)。构件每次最大可完成90°翻转,连续两次操作可完成180°翻转。翻转流程图见图1。

3 浮吊翻转大型构件的条件概述

单台双主钩浮吊翻转构件最适应于以下施工条件:(1)施工场区内有可利用码头;(2)大型构件可转运至码头吊装区;(3)构件的外形尺寸和起重量满足浮吊的相关要求;(4)施工过程中有双主钩浮吊在场区码头作业;(5)施工场区内无其它大型起重设备。

4 浮吊翻转大型构件技术的应用

4.1 工程概述

中船龙穴600t龙门起重机(见图2)是中船集团投资兴建项目。为了满足施工工艺的相关要求,每台龙门起重机的刚性腿4号分段需翻转180°与主梁进行预拼装,共计8次翻转。

4.2 刚性腿4号分段的结构

刚性腿4号分段的外形尺寸为10 830mm(长)×9730mm(宽)×9 471mm(高),起吊重量为76t。分段的外形结构为不规则形体,由一个平面(下表面)和三个倾斜度不同的斜面(上表面、左侧面、右侧面)构成。整个结构的外形尺寸较大,结构稳定,吊装时不易产生变形(见图3)。

4.3 刚性腿4号分段的翻转方案选定

根据施工场地的现有施工条件分析,在构件翻转阶段有一台200t双主钩浮吊在码头装船作业(见图4),经过对这台浮吊的性能和详细参数分析,完全可以协调使用本台浮吊在码头吊装区域对分段进行空中翻转,整个操作满足分段翻转的相关要求。表1为翻转现场现有工机具及设施。

4.4 浮吊选型及主要参数

由于构件采用一台浮吊进行空中翻转,因此浮吊需有两个主吊钩,同时参考构件的外形尺寸和起重量选择浮吊的型号。本工程采用施工现场现有浮吊,此浮吊的性能完全符合刚性腿4号分段的空中翻转要求。

4.5 翻转吊耳的设计及布置

翻转吊耳的形式采用普通钢板焊接吊装吊耳形式,根据起吊重量计算出吊耳的详细尺寸参数,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有翻转吊耳焊接完成后需进行磁粉检测(MT)。翻转吊耳的布置由翻转的方向和度数确定,分段翻转(0°~180°)需设置8个翻转吊耳(见图5)。

4.6 分段翻转过程设计

分段翻转过程设计见图6。

4.7 分段翻转过程实景

分段翻转过程实景见图7。

5 结论

单台双主钩浮吊翻转大型构件技术的实施,满足了大型构件空中翻转的要求,扩大了构件空中翻转的施工条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技术更趋向于合理化、简单化、特定化,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参考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志军.2008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合肥:工业建筑杂志社出版,2008.

双主 篇11

1.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双主”

初中数学与同年级其他课程相比,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是首要任务,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情境型、自主探究型、协作探究型等。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笔者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上,而不是教授更多的数学知识。笔者在关键知识点的学习时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发表见解和观点,出现方向性偏差时给予启发和点拨。如在教学“数轴”时,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本学校大门口的西边4米处有一棵杨树,8.4米处有一棵松树,公交站的东边5米处有一棵梨树,6.6米处有一棵柏树,请同学们画出这种情境,并通过寻找类似图形来表示。然后引出数轴的画法,并引导学生探究数轴的定义。如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章节中,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在课程开始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勾股树动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然后采用协作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寻找规律,最后大家一起推导出勾股定理。

2.教学过程中体现“双主”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讲授、讨论、总结)都要认真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尤其重视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课程导入一定要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课程讲授环节即是学生大脑认知的过程,也是教师细心引导同化的过程,课程讲授环节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两者有机结合的过程。在讲授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层次的差异、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先导后学,有时则先学后导,总之,讲授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完成知识迁移和组合过程,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主”式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要设置讨论和总结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在讲授结束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可阅读课本,可独立思考,也可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实践发现学生更喜欢进行讨论,但是笔者一般会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且经常变换讨论的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有时我也会设计竞赛讨论或辩论。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样化了,发表见解也更积极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笔者讲解“二次函数”这节课,采取先学后讨论再总结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讲授二次函数图像的推导过程,最后设计三道难度系数较大的二次函数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求解,老师最后总结。

3.学习评价中体现“双主”

当前应试教育中的学习评价通常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通常都是终结性评价,缺乏形成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缺乏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缺乏“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理念,没有发挥出评价对学习的引导作用。

“双主”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要多元化。笔者的数学学习评价内容包括了课堂表现、小作业、练习作品、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课堂表现主要从课堂听讲认真度和课堂讨论的积极度等方面考察。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结合起来。学习评价的过程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点评,又是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

泥鳅与南美白对虾双主养模式 篇12

1 养殖条件

塘口在灌云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金圣土公司无公害基地, 共12口塘, 每口塘为5×667 m2, 共60×667 m2, 计划在2015年该模式推广面积至400×667 m2。

2 养殖方法

2.1 苗种放养

2013年6月3日进行泥鳅和虾苗种同步投放, 南美白对虾苗来自园区的苏云特种水产养殖公司, 规格为0.6~1.0 cm;泥鳅苗种来自灌云金圣土农业发展公司2012年自繁越冬苗, 规格为300~600尾/kg。

投放量设计3个梯度, 一个低密度的虾苗3万尾/667 m2, 泥鳅苗3万尾/667 m2;一个中密度的虾苗3万尾/667 m2, 泥鳅苗5万尾/667 m2;一个高密度的虾苗3万尾/667 m2, 泥鳅苗7万尾/667 m2, 以上三个梯度每个进行3个重复, 同时设置一个探索高限度放养密度的塘口, 密度为虾苗1万尾/667m2, 泥鳅苗10万尾/667 m2的一个塘口。对照组设置2种单放泥鳅的塘口, 7万尾/667 m2和10万尾/667m2的密度, 放养情况见表1。

2.2 具体措施

2.2.1 池塘条件

选择12口池塘总面积60×667m2, 每口池塘面积5×667 m2 (东西向长方形、长110m、宽30 m) , 池塘为2012年新建, 淤泥深度10~20cm, 池埂宽1.5 m, 不漏水, 水深保持0.8~1.0 m。水源来自灌云县五图河, 水质符合NY2001《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进排水渠分开, 使用聚乙烯网片建设1.2 m高防逃设施。

2.2.2 养殖管理

实行“四定”投喂, 即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每天4次投喂通威牌泥鳅专用饲料, 不再单独投喂南美白对虾饲料, 5:00—7:00、10:00—12:00, 投喂全天总量的30%~40;14:00—15:00、17:00—19:00, 投喂全天总量的60%~70%。阴雨天、泥鳅发生病害天停喂。

万尾

2.2.3 生产记录

2名技术员专门负责进行养殖生产记录, 记录每天的投喂量、2个品种的摄食情况, 根据水温、鱼虾摄食、季节和水质等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观察记录泥鳅和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情况, 诊断分析原因和使用渔药品种时间和效果, 7—10月加强水质检测和监控, 使用无公害绿色渔药改善水质及防治病害。

2.2.4 捕捞

根据南美白对虾生长特性, 饲养50~65 d后对南美白对虾进行观察测产捕捞上市。

7月中下旬打样测量南美白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 每个塘口测量20个样品。捕捞方式采用拖网带水捕捞, 网孔0.8 cm, 注意不伤害和误捕泥鳅, 经2次拖网捕捞后, 再采用地笼网扫尾捕捞存塘虾。统计每个塘口的南美白对虾的捕捞量、规格等。

南美白对虾捕捞完成后, 泥鳅继续养殖, 8—9月中下旬分别打样测量泥鳅的体长和体质量, 每个塘口测量20个样品。

9—10月份, 泥鳅陆续捕捞上市, 捕捞方式采用拖网干塘和带水捕捞2种方式。

3 养殖结果

分别放规格为4~6 cm以上的鳅种3万尾、5万尾、7万尾/667 m2, 经实际测产后, 667 m2产规格60尾/kg以上的泥鳅分别为:399.3 kg、641.2 kg和915.5 kg;与之相对应的产规格60尾/kg的南美白对虾分别为:96.8 kg、92.6 kg和106 kg。667 m2产值分别为26 786.3元、30 386元、39 381.2元, 效益分别为9 503元、10 625.5元、8 630.5元/667 m2。

放养虾苗1万尾/667 m2、泥鳅苗10万尾/667m2的塘口, 产值为38 834.3元/667 m2、亩效益为6 650.7元/667 m2;对照组设置2种单放泥鳅的塘口, 7万尾/667 m2和10万尾/667 m2的密度, 亩产值分别为32 993.6元、36 555.2元/667 m2, 亩效益分别为6 803元、5 625.5元/667 m2, 具体见表2。

4 小结

综合以上统计结果及将来泥鳅市场主要在国内等各方面因素, 最佳养殖模式为中密度的每667m2虾苗3万尾和泥鳅苗5万尾。池塘南美白对虾与泥鳅双主养是生态养殖一种方式。南美白对虾与泥鳅鱼生物学习性都具有杂食性特点, 在同一生态位上, 鱼虾共处, 不存在相互残杀。泥鳅不但以动植物饵料及碎屑为食, 还能吃对虾粪便, 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的作用, 是淡水养殖品种间比较合理地搭配, 能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 在泥鳅人工孵化及苗种生产未能形成产业的情况下, 采用池塘南美白对虾与泥鳅双主养技术效果明显, 值得借鉴、推广。

【双主】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职教学教学下一篇:造林树种的选择研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