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记》论文(精选7篇)
《玉簪记》论文 篇1
六年前, 白先勇先生推出了他的青春梦之二——新版《玉簪记》。六年里, 它让人们在惊艳之余感受到了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朽魅力, 也让人们迷上了软糯的水磨声腔和曼妙的昆曲雅趣。
《玉簪记》, 明高濂著。事见《古今女史》, 主要脱胎于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 并在明人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记》基础上改编而成。讲述了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一段冲破禁忌礼俗的曲折爱情。
南宋初年, 开封府丞陈家闺秀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 随母逃难流落入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法门, 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 经女贞观, 寄寓观内, 见陈妙常, 惊其艳丽而生情, 经琴挑、偷诗、秋江等一番波折后, 终于私合, 结成连理。
新版《玉簪记》由白先勇总策划, 启用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 传承大师华文漪与岳美缇的现身说戏, 美学家辛意云的情爱诠释, 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挥洒, 画家奚淞的白描佛像与色空不二, 王童、曾咏霓的淡雅服饰, 王孟超的极简舞台, 更有古琴大师李祥霆与千年唐琴“九霄环佩”的联袂演绎。
以《琴挑》、《问病》、《偷诗》、《秋江》四个传统折子戏为核心, 新版《玉簪记》在前面增加《投庵》, 在中间穿插《催试》, 共六折把整出戏串联起来, 历时两个半钟头的表演, 将陈潘爱情故事, 演绎得淋漓尽致, 雅俗共赏。
昆曲属“雅部”, 谈及中国文士风雅传统, 便不可不提昆曲。新版《玉簪记》以中国文人雅士的文化传统——琴曲书画为基调, 恢复昆曲“雅部”的原貌, 将中国传统最为雅致的琴曲书画, 在舞台上赋予新意。如果说昆曲的美学是“抽象、写意、抒情、诗化”。那么, 新版《玉簪记》就是以中国文人雅士的文化传统——琴曲书画为基调的逸致小品。《琴挑》的以琴传情, 《偷诗》中以诗传意, 都是中国传统“雅文化”的呈现。
新版《玉簪记》整体风格定调“简·意”, 设计理念推崇极简、写意, 强调线条、简美。以董阳孜的书法为经络, 间以溪淞的观音画像、佛手莲花, 书法美学元素与昆曲舞台线条相融合, 创造出一个纯净流畅的水墨世界。另外, 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身段犹如有声书法、流动水墨, 于是昆曲、书法、水墨融于一体, 化为一组和谐的线条文化符号, 极简、写意。这也便是新版《玉簪记》所企图达成的昆曲新美学。
舞台上所呈现的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画家奚淞的佛像, 充满东方水墨意象, 书法、白描的线条与水袖动作一脉相承, 整体搭配淡雅脱俗, 线条张力铺天盖地, 字画完全融入表演之中, 不再只是布景, 而是随剧情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董阳孜共为新版《玉簪记》写了八组书法, 依序是“玉簪记”、“高濂”、“女贞观”、“《法华经》文”、“净”、“荷”、“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及“秋江”。戏一开场, 行书的“女贞观”为空间点题, 小楷写成的大段《法华经》文, 则将修行净地庄严寂静的氛围自然流露。《秋江》一折, 背幕“秋江”二字, 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的动势, 人物的水袖翻飞、舞蹈唱腔的淋漓流荡, 三幅“秋江”推进变换, 一幅比一幅抽象, 一幅比一幅写意而流, 流至溶漾处, 便是江水了。三幅挥洒大气的抽象字, 呈现出江水愈来愈浩大, 男女主角的心也愈加热情澎湃的意境。
溪淞的画, 在新版《玉簪记》中被用作背景投射。除表现道观庄严肃穆的观音像之外, 还有几幅佛手莲花, 从花苞到绽放, 在花开的每一阶段悉心呵护, 慈悲众生。用在《问病》、《偷诗》二折, 除美之外, 更含有颇深的佛法, 万物生发始于情。这样一来整出戏的哲学意味与境界便都升华了。
新版《玉簪记》的创意, 是由原著故事所具有的另一层面上的涵义所引发的, 使局限在僧侣相恋的趣味性, 面向昆曲《玉簪记》原版, 顿然由通俗变得风雅, 由单薄变得丰富, 由平面变得立体, 由意义的静置变为微妙的延宕。
所谓“十部传奇九相思”, 昆曲的传奇文本多以爱情为主题, 高濂的《玉簪记》讲述的是一段道姑与书生的炽热爱情故事, 呈现了晚明戏曲在情色议题上的大胆作风, 而张淑香教授为《玉簪记》的“色胆包天”作出了生动论述。新版《玉簪记》以全方位的新美学开拓新内涵与新视野, 使人沉酣同时, 更上层楼, 登高望远, 领略其中可能隐含的精神境界:圣与俗、色与空在其中已打破二元对立, 形成相互辩证、对话、协商、延异、流动、模糊的不稳定状态。爱欲是神秘的, 天意是隐微的, 但终究, 人间有情, 佛有慈悲。
《玉簪记》中《琴挑》一折非常著名, 它包含了这出戏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而新版《玉簪记》的《琴挑》更是非同一般, 该剧邀请到了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 并以何作如先生所藏之千年唐琴“至德丙申九霄环佩”为这折戏演奏。这也是昆曲、古琴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次联袂。
从动听的《琴挑》, 到活泼的《偷诗》, 再到悲戚的《秋江》, 以琴传情、以诗传意, 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雅文化”——琴曲书画。简美写意, 这也正是新版《玉簪记》久演不辍的原因所在。
《玉簪记》论文 篇2
关键词:玉簪;抗逆性;综述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28-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909)资助
玉簪(Hosta)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国家的种植数量较多。玉簪以其株型、叶色、花型丰富,部分花具香味,抗性较强,有净化SO2和HF的作用,栽培养护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和室内观赏。但是我国玉簪品种单一,仅限于紫萼玉簪和东北玉簪,不能满足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搭配的需要。近年,我国从国外引入花色艳美、花期不同的新品种,为了在各地园林中推广应用,对其育种及抗性研究工作陆续开展,具体研究有以下几方面:
1 引种玉簪生长培育研究进展
我国对引种玉簪的栽培、良种选育及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中科院
从国外引种玉簪86个品种,并对其驯化栽培,大部分驯化较为成功[1];上海市园林科研所对10个引进国外的玉簪品种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并建立年产100万株玉簪苗的生产流程。王文静对引自荷兰的5个玉簪品种的综合评价分数最高的是H.‘Albomarginata’玉簪。高志慧对东北林业大学引入的5种玉簪进行了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表明:“金冠”玉簪(H.‘Grand Tiara’)花期长且花叶特性稳定,观赏特性较高[2],其芽、花茎和花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4.0mg/L+NAA0.2mg/L;“金冠”玉簪子房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3.0mg/L+NAA0.2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活性碳1g/L。杂交育种是玉簪新品种产生最常见的途径,赵连杰等利用白花玉簪(H.Plantaginea)和狭叶玉簪(H.Lanciforlia)杂交获得F1代杂种—香花紫玉簪。王芳等确定了MS+6-BA4.0mg/L+NAA0.1mg/L为美国玉簪品种“法兰西”和“阿波罗”最佳的芽增殖培养基。国外玉簪品种的引进,不仅丰富了国内玉簪品种资源,也给我国带来了新的育种资料,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了机会。
2 引种玉簪抗逆性研究进展
目前,由于我国大量引进玉簪品种,对其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新品种的培育方面,抗逆性(耐荫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基础研究工作也在加强,为其在园林中的栽培应用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2.1 抗旱性研究进展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基因表达和产量的重要因子,因此,可以将玉簪抗旱性作为评价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2007年,韩雪首次对6个引种玉簪进行抗旱性评价,确定褶皱玉替能够忍受的最长抗干旱天数为45d,这对该品种在今后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3]。同年,李建成对几种引种园林植物进行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簪对干旱适应性最强,对干旱胁迫下的盐渍逆境具有更高的缓冲性[4]。2008年,莫健彬对6种玉簪进行耐热生理生化分析确定,高温下其电导率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均可作为玉簪品种耐热性筛选指标。
2.2 抗寒性研究进展
植物的抗寒性是指植物在对低温寒冷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通过本身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获得的一种抗寒能力。对玉簪进行抗寒性鉴定和评价,是其抗寒育种和异地引种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对玉簪抗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北寒冷地区。韩雪对6个引种玉簪进行抗寒性评价,确定褶皱玉簪为抗寒品种;采用灌防冻水防寒措施为最佳防寒措施[3]。许怡玲等对从荷兰等地引进的11种玉簪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表明H.‘Christmas Ttree’、H.‘Iindependenc’和H.‘Sieboldiana’为抗性最强品种。高志慧对东北林业大学引入的玉簪品种进行抗寒性研究显示“金冠”、“金标”、“白花”、东北、“山中脊”等玉簪根系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2.65℃、-23.14℃、-20.47℃、-27.71℃、-25.78℃;抗寒性依次为东北>“山中脊”>‘“金标”>“金冠”>“白花”。
2.3 耐荫性研究进展
植物的耐荫性是指在弱光条件下生存的能力。因此,耐阴性也可作为评价玉簪异地引种及园林配置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施爱萍等研究了4个玉簪品种在全日照50%、30%和5%条件下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生长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随遮荫程度的加重,各生物量增量下降,叶片生物量增加,各器官干重的总体减少程度大于鲜重[4]。韩雪对6个品种玉簪进行耐荫性评价,确定褶皱玉簪适宜生长的光强为25-75%之间,光强太弱会破坏观赏特性。王文靜对10个玉簪进行光合特性比较表明其中6种可在范围更广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对光照的适应性更强。刘东焕等对北京植物园引种玉簪进行光合特性分析确定“加拿大蓝”玉簪生长的适宜光强是光照的50%,在园林中应配置于针叶林下;“金色欲滴”玉簪、白玉簪最适光照是全光照的30%,在园林中应配置于阔叶林下或建筑物背面。
3 引种玉簪研究的发展方向
对引种玉簪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应加强对引种玉簪的基础研究,目前对园林植物的抗逆性评价还没有系统的评价标准,而只是通过测定其中几个具体指标来判定植物抗逆性,给实际应用带来麻烦,因此应通过植物生理学、统计学等多种方法针对玉簪来筛选主要的评价指标;其次,在引种玉簪育种方向上,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抗逆性兼具观赏性的玉簪品种,并通过杂交育种将引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和我国原产玉簪属植物的优点结合起来,使培育观赏性状优良并对我国区域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成为可能,以丰富和提升我国的园林地被景观和观赏花卉资源。
参考文献
[1] 江浩.玉簪引种驯化及耐荫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8.
[2] 高志慧,岳桦.五种玉簪在哈尔滨生长发育特征的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08,7.
[3] 韩雪.地被植物在哈尔滨的引种及应用试验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施爱萍,等.不同遮荫水平下4个玉簪品种的生长性状分析[J].植物研究,2004,24(4):486.
《玉簪记》论文 篇3
一、整体创意:空门生情花禅韵解人心
在上世纪80年代, 著名昆曲艺术家岳美缇、华文漪恢复排演了《玉簪记》, 汲取精髓, “求精不求全”, 编排了由四个折子戏组成的轻喜剧小品。华岳版《玉簪记》纯简至极, 纤尘不染, 新版《玉簪记》在此基础上追求进一步的提纯, 将服饰、背景进一步简化。简化不代表简单, 新版《玉簪记》试图融入更为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艺术源远流长, 同时也一脉相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 空灵、流动、优美、精雅等特质相融相通, 昆曲是最为纯熟雅化的戏曲剧种, 而灵动恣意的书法、简洁明净的白描正与摇曳多姿、纯美风雅的昆曲契合。正如白先勇所说, 在昆曲表演中增添书法、水墨画等元素, “融入人物情节, 直接生发烘托照映预示的作用, 成为内外有机整体元素”, (1) 实现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次心有灵犀的交融沟通。
新版昆剧《玉簪记》清绝雅绝, 更添几分青春情致, 而在总体创意上, 不仅仅局限于描述生尼之间的禁忌之爱, 而是具有一种普世情怀———宗教不再是阻挡潘陈相恋的高墙, 而成了酝酿爱情的温床, 阻挡潘陈两人实际上是横在他们之间的一道心障, 佛的“慈悲为怀”实际上是在鼓励两个年轻人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呵护着这朵生长在空门的娇艳的爱情之花, 这样一种对宗教的阐述是新颖别致的, 又是深谙禅宗佛理况味的。
新版《玉簪记》大胆采用了台湾画家奚淞的观音画像佛手莲花作为舞台设计的一部分, 甚至还将董阳孜抄写佛经书法作品直接运用到了舞台背景中, 将宗教氛围渲染到了极致, 这种宗教是温润的、宽和的、慈悲的, 其中在《问病》与《偷诗》用了多幅佛手莲花白描图, 表现的是莲花从花苞到盛放, 寓意着感情日渐明朗的过程。在宗教氛围的渲染下, 这不再只是一个奇谈艳史, 而成了一则宣扬青春与真性情的纯美之作。
禅宗的意韵同时还运用到了新版《玉簪记》舞台设计之中。新版《玉簪记》舞台设计的艺术定位之一即是“空灵简约”, 奚淞先生的白描佛像简洁清寂, 董阳孜大师的书法作品飞扬灵动, 与佛学中以“空”为宇宙本相的观点一脉相承。新版《玉簪记》在“空”的基础上还追求一种灵动感, 甚至融入现代舞台艺术的一些元素, 增添了声光效果。新版《玉簪记》在舞台灯光方面采取的是“极简主义”, 与整体演出的风格保持一致, 虽然效果见仁见智, 但仍是昆曲现代化的可贵尝试。
二、剧本整编:时空碰撞强效开场
在剧本的整编方面, 新版《玉簪记》在华岳版《玉簪记》的基础上又有了创造性的改编。其中最富创意的一个改编即是在《琴挑》之前添加《投庵》一出, 其主要内容来自于高濂《玉簪记》里《避难投庵》和《必正投姑》两个关目, 不过因为剧情需要, 进行了较大的浓缩和改编。在原文的语境中, 妙常出家和必正投姑两出戏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 新版《玉簪记》将其整编成一出戏, 追求的是一种“强效的开场”。在第一出戏中陈妙常、潘必正蓦然回首, 便已情愫暗生, 表现出“才入佛门, 爱情便来叩门”的强烈反讽。 (2) 这种安排在时空表现方面诚然符合中国戏曲艺术流动性的这一特点, 较之华岳版《玉簪记》故事情节上更为完整, 但另一方面, 这样的编排又显得有些突兀, 陷入“一见钟情”的俗套。或许编排者的原意即是追求一种开场效果吧。
尽管《投庵》的编撰存在一定的争议, 然而不能否认, 新版《玉簪记》的剧本整编极具新意, 尤其是在细节上的改编与补充, 使其较之华岳版《玉簪记》更完整连贯, 而非折子戏的叠加。新版《玉簪记》每出戏之间虽称不上是环环相扣, 但是整体上较为绵密。《投庵》一折交代了男女主角的身份由来, 最后一个回眸牵出了两人的情缘, 使接下来的《琴挑》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琴挑》最后潘必正偷听陈妙常私语而受风寒, 这为后来的《问病》作了铺垫。《问病》一折妙常软言细语相劝, 两人关系进一步明朗化, 才使得潘必正有《偷诗》这样的大胆之举, 抓住了妙常的把柄, 索性两人坦诚了心迹, 促成了好事。然而两人浓情蜜意终究无法瞒天过海, 还是招来了女贞观里小尼姑们的碎语闲言, 清规已乱再加上人言可畏, 便有了观主《催试》这一出戏。《催试》本是一个比较冷的过场戏, 但因为小尼姑叽叽喳喳议论纷纷这一细节而平添几分诙谐轻松的气息。最后一出戏《秋江》的新版有眼界豁然开朗之感, 突出的是两下青春年少对于未来的希冀和彼此间的信任。
三、人物塑造:绵绵儿女情拳拳赤子心
《玉簪记》之所以打动人, 不仅在于其浓烈动人的青春情爱, 也在于其出色的人物塑造。无论是妙丽聪慧的小尼姑陈妙常还是热情憨直的书生潘必正, 都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颇受昆曲艺术家和爱好者的青睐。
在新版《玉簪记》中, 陈妙常这个主要人物也发生了些许变化。陈妙常有着她独特的身份和定位, 她是逃难女贞观无奈遁入空门的小道姑, 这一身份使她与潘必正的相爱存在这种阻碍, 这也使潘陈的相爱显得格外勇敢和可贵。在新版《玉簪记》里, 沈丰英扮演的陈妙常依然是那个温婉的小家碧玉, 是那个有些犹疑踟蹰的小道姑, 然而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与任何陷入爱恋的少女又别无二致, 面对心上人, 她难掩心中的爱慕, 又偏偏遮遮掩掩, 假意试探, 嘴硬心软, 再加上其娇嗔含羞的神态, 让观众与数百年前这个可爱的小尼姑之间似乎产生了奇妙共鸣, 分明是自己身边就真实存在的小儿女情态。
新版《玉簪记》中潘必正多了一些少年心性。潘必正与陈妙常一见倾心, 虽然仍是才子佳人的俗套, 但两厢青春年少, 为彼此的年轻与美丽所吸引也合情合理。接下来, 潘必正先是有些冲动地接近、试探陈妙常, 当然遭到冷水相泼, 可喜的是偷听妙常自言自语似乎还有些希望, 于是潘必正拿出了生病的伎俩, 果然让这个“十分有情”的小尼姑心软下来, 后来的“偷诗”更是天赐良机, 抓住了妙常思凡的把柄, 总算是让妙常“不情不愿”地“就范”了。在两人相恋的过程中, 潘必正对妙常是真心实意的爱慕, 他爱护妙常, 也偶尔冲动, 但同时他又有着“调皮”的一面, 甚至惹妙常生气, 然而无论是爱护还是欺负, 都是出于他对妙常一颗真诚炽热的心。这样的潘必正格外真实又特别可爱, 他有着少年的冲动和顽皮, 然而他对妙常一片真心, 他的执着与勇气, 他的有情有义, 都让人为这青春的热情而动容。
注释
1 张淑香:《律动的线条---浅谈书法与昆曲》, 见《云心水心玉簪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21 0页。
花叶玉簪怎么养 篇4
花叶玉簪分株时,一般选择2、3年生的老根萌发的植株。由于花叶玉簪的老根株型比较大,分株时需要进行切割,切割工具一般选用锋利的菜刀。先选好分割点,然后再进行切割。可以用一些坚硬的工具进行辅助分割。萌动后分株要特别小心,避免碰伤萌发的芽。为了保证长大后的花叶玉簪株型丰满,分株时每株需要有3-5个芽。花叶玉簪分株后需要马上消毒。将分株后的花叶玉簪浸在1000倍的普力克消毒液中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15分钟后将消好毒的花叶玉簪取出,阴干。这时,就可以进行上盆了。
上盆移栽就是将分株完成后的花叶玉簪植入盆具中进行栽培管理。首先需要配制基质。基质:配制花叶玉簪的基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草炭、松针和珍珠岩。将草炭、松针和珍珠岩按照5:3: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按每公斤基质6克的比例加入缓释放性肥料,缓释放性肥料可以使小苗随着每次的浇水不断获得肥料。然后加水使基质湿润,搅拌均匀。盆具:由于花叶玉簪的根比较大,一般选用18乘18厘米盆。上盆:上盆时,先在盆具中填充一部分基质,将分株后的花叶玉簪放入盆中,用手扶好,然后沿根部缓缓倒入基质,栽植深度最好是使花叶玉簪的芽入土1-2厘米。确保基质充分填充,没有空隙,留2厘米盆沿用来浇水。上盆完成后要马上浇透水。
四个玉簪品种组培快繁研究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国外引进的Hosta ‘Big Daddy’、 金鹰、小黄金叶以及翠鸟。4个优良玉簪品种均具有抗萎蔫能力强,对强光照具有一定适应性,并且自身具有抗病虫和蜘蛛害的特点。
1.2方法
1.2.1外植体灭菌选择生长健壮无离体变异产生的植株。选取茎尖部位,剥去外层叶柄,露出包含潜伏芽的部位,在自来水下冲洗30 min,然后在无菌操作室的超净工作台上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切取包含生长点,长度约为2cm的茎尖,用75%酒精浸泡30s,然后在0.1%HgCl2中浸泡8min,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试验所用的外植体分别取于2012年4月和7月。
1.2.2启动培养将灭菌后的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含不同浓度6-BA的启动培养基中,6-BA浓度分别为2.5、3.5和4.0mg·L-1。每次接种30瓶, 每瓶1个外植体,3次重复。接种30d后统计启动率。启动率(%)=(萌动的外植体总数/未污染的外植体总数)×100。
1.2.3增殖培养将萌动成为多株的植株分割成单株,修剪成高约2~3cm的植株,分别接种于不同激素 配比的培 养基中,分别为Z1:6-BA 1.0mg·L-1+NAA0.1mg·L-1;Z2:6-BA1.0mg·L-1+ NAA0.2 mg·L-1;Z3:6-BA1.0 mg·L-1+NAA 0.3mg·L-1;Z4:6-BA3.0mg·L-1+NAA0.1mg·L-1; Z5:6-BA3.0 mg·L-1+ NAA0.2 mg·L-1;Z6: 6-BA3.0 mg·L-1+NAA0.3 mg·L-1;Z7:6-BA 5.0mg·L-1+NAA0.1mg·L-1;Z8:6-BA5.0mg·L-1+ NAA0.2 mg·L-1;Z9:6-BA5.0 mg·L-1+NAA 0.3mg·L-1;每次处理5瓶,每瓶10株,3次重复。继代1个月后,观察玉簪生长状态,统计丛生芽增殖率。增殖系数=增殖瓶数/接种总瓶数。
基本培养基选用MS,添加蔗糖30.0g·L-1, 琼脂6.0g·L-1,pH5.8~6.0,培养温度为(24± 2)℃,光照强度为2 000lx,光照时间为14h·d-1。 启动培养基中额外添加NAA0.2mg·L-1。
1.2.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 用Excel 2003和DPSv7.0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取材季节对外植体灭菌效果和启动率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接种7d以后,Hosta ‘Big Daddy’、金鹰和翠鸟3个玉簪品种多数外植体的染菌率会随着取材季节的延后而升高。可能是由于4月份处于玉簪休眠期或萌动前期,玉簪植物体内积累了较丰富的营养和内源激素,材料易启动[13]。小黄金叶的污染率随取材季节的延后而下降,在4月份的污染率为38.9%,7月份下降到21.4%。
2.2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外植体启动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见,随着6-BA的浓度升高,Hosta ‘Big Daddy’的启动率 呈现先下 降后上升 趋势。 当6-BA浓度为4.0 mg·L-1时,启动率最 高,达100%。6-BA浓度为2.5~3.5mg·L-1时,启动率为75.0%~80.0%,不适宜启动。金鹰和小黄金叶的启动率均呈先上升后 下降的趋 势,当6-BA浓度为3.5mg·L-1时,启动率达最大值,分别为84.6%和83.3%。不同6-BA浓度对翠鸟启动效果影响不大,3个浓度处 理下的启 动率均超 过90%。当6-BA浓度为2.5和4.0 mg·L-1时,翠鸟的启动率均达100.0%。
2.3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外植体增殖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4个玉簪品 种均在Z8培养基(6-BA2.0 mg·L-1+NAA0.2 mg·L-1)的增殖效果最好,金鹰、小黄金叶和翠鸟的增殖倍数均极显著大于其它培养基。Hosta ‘Big Daddy’在Z8培养基上的增殖倍数除与Z3和Z4差异不显著外,均极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在Z2培养基上的增殖倍数最小。金鹰在Z1培养基上的增殖倍数最小。小黄金叶在Z6培养基上的增殖倍数最小。 翠鸟在Z2培养基上的增殖倍数最小。
3结论与讨论
控制或降低污染率是组织培养先期阶段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组织培养工作效率的重点操作流程。综合考虑,玉簪最佳的外植体取材时间应该在植株生长开始阶段,此时萌动率高,细菌活性较低,污染率低。随着植株进入生长旺盛阶段,细菌活性较高,比较容易染菌。因此,接种的时间最好选择温度较低的春天。本试验结果表明,于4月份取材的外植体污染率小于7月份。这与郭晓东[13]和徐刚[14]等研究的结论一致。
Hosta ‘Big Daddy’在MS+4.0 mg·L-16BA+0.2 mg·L-1NAA培养基上的 启动效果 最好。金鹰和小黄金叶在MS+3.5mg·L-16-BA+ 0.2mg·L-1NAA培养基上的启动效果最好。翠鸟在MS+2.5或4.0mg·L-16-BA+0.2mg·L-1NAA培养基上的启动率均达到了100%,考虑经济因素,MS+3.5 mg·L-16-BA+0.2 mg·L-1NAA为翠鸟最适启动培养基。4个玉簪品种均在Z8培养基(6-BA5.0mg·L-1+NAA0.2mg·L-1) 的增殖效果最好。
《玉簪记》论文 篇6
1 玉簪快繁的发展现状
该属植物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园林中应用非常广泛, 近年来在我国的园林绿化中也开始大面积使用, 但品种仍局限于So Sweet、Francee、Fragrant Bouquet等年代较为久远的品种, 此外, 传统分株繁殖方法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繁殖系数、生长周期和病毒累积等因素的影响, 不能满足商业化的大规模应用。不少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组培快繁研究[2,3,4,5], 近年来, 上海和广州等一些从事规模化组培苗生产的企业从欧美国家引进了数以百计的新优品种进行订单式生产。
2 玉簪属植物工厂化组培快繁技术
2.1 外植体的取材
2.1.1 取材时间
外植体的取材时间以根茎腋芽休眠期为宜。玉簪的生长周期总体可分为休眠期和生长期。以上海市为例, 1~3月份为休眠期, 3月下旬休眠芽开始展叶、生长, 直至11月份以后叶片逐渐枯黄进入休眠状态。在休眠期, 腋芽的鳞片层层紧密包裹 (见图1A) , 构成了抵御菌类侵入的物理屏障。陈必胜等研究表明, 春季是玉簪开始生长的季节, 因为体内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 接种后芽点启动率高, 污染率较低[6]。
2.1.2 取材部位
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应选取根茎腋芽, 以利于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吴国智等对花叶玉簪分别进行了花蕾诱导和腋芽诱导, 发现花蕾诱导变异率高, 而腋芽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性状稳定, 基本没有发现变异[7]。所以玉簪属植物的离体快繁, 应选取根茎腋芽为外植体, 剥去数层外部鳞片并削去部分基盘 (见图1B) , 通过常规消毒手段, 即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2.2 增殖系数的影响因素
2.2.1 激素浓度对增殖系数的影响
增殖培养多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IBA、蔗糖及其它附加物。6-BA浓度一般设定为0.5~4.0mg·L-1, 具体视组培苗的状态、生产计划和不同实验室的培养体系而异。在6-BA 2mg·L-1+NAA 0.2mg·L-1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 增殖系数一般可达到3.0以上, 并且生长状态良好。增殖培养中, 可根据订单情况, 适当提高细胞分裂素浓度, 一般不超过4 mg·L-1, 但在生根前的2~3次增殖中, 应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至2mg·L-1以下, 以利于生根。研究可知, 6-BA对玉簪不定芽增殖影响最大, 6-BA浓度超过5.0mg·L-1, 繁殖系数呈下降趋势, 有些小苗生长畸形, 表现为植株僵化或叶片发黄皱缩[7,8]。
2.2.2 切割方式对增殖系数的影响
在增殖阶段, 继代苗的处理方法对增殖系数和生长势具有重要的影响。观察发现采用2~3株·丛-1进行丛芽增殖, 稍微切去基部愈伤组织外层, 可以取得较好的增殖效果。采用单芽增殖或者基部愈伤组织切除干净, 继代苗增殖率低且生长势较弱;愈伤组织不切除, 则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样不利于继代苗的生长。
在增殖阶段, 对粗壮苗及丛生苗进行对劈处理, 是提高增殖系数的有效途径。粗壮的组培苗由于茎秆粗, 生长势好, 从茎秆中部对劈后破坏了原种苗的顶端优势 (见图1C~D) , 从而有利于侧芽的诱导。但对劈后诱导的侧芽需要2~3个周期方能达到生根规格, 所以是否采用对劈的方法要视种苗长势和订单情况而定。
A:玉簪休眠芽;B:外植体消毒;C:粗壮芽进行对劈;D:诱导根茎腋芽;E:发货包装;F:玉簪移栽苗A:Sleeping bud of Hostaes;B:Disinfection of explants;C:Splited thick bud;D:Induction of rhizome lateral bud;E:Hosta take good roots;F:The landscape of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2.3 生根系数的影响因素
玉簪属植物比较容易诱导生根, 实践中发现, 在添加了浓度为0.05~0.20mg·L-1 NAA的MS或1/2MS培养基中均生根良好 (见图1E) 。研究表明, 玉簪在一定浓度的ABT、NAA和IBA中均能诱导生根[7,8,9], 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个别调整。但在规模化生产中, 为了生产出标准一致的种苗, 一般还通过增加壮苗环节来实现。
壮苗环节一般将6-BA的浓度控制在0.2~1.0mg·L-1, 培养28~42d, 再挑选标准一致的种苗进行生根培养。通过壮苗培养, 可以降低组培苗体内累积的细胞分裂素浓度, 不但有利于得到一致性较好的种苗, 还有利于后期生根移栽。经过壮苗阶段的组培苗移栽后呈现出前期侧芽少、生长快、一致性好的特点;而不经壮苗阶段直接生根的组培苗移栽后出现侧芽多、生长慢、有缓苗期的现象, 这可能与组培苗增殖阶段细胞分裂素的累积有关。
2.4 光照强度的调节
玉簪属于阴生花卉, 在组培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调节光照强度, 以达到较好的增殖系数和生长状态。在增殖阶段, 光强宜控制在1 000~1 500lx, 光照时间为12h;在壮苗和生根阶段, 光强应控制在2 000~3 000lx, 光照时间为12h, 可以促进种苗健壮生长。对花叶玉簪而言, 培养后期增强光照强度可以加强花叶玉簪的叶片颜色, 便于分辨、剔除变异植株。
2.5 变异苗的处理
玉簪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的变异苗主要是指在继代过程中原有植株叶片形状、颜色的改变等尤其是花叶玉簪, 由于其在遗传、生理上与常规玉簪品种有一定的差异, 控制叶片色彩性状的基因在激素刺激下容易发生变异而失去花叶特征[4], 因此如何在组培过程中保持原种苗的优良性状是花叶玉簪工厂化育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际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控制外植体取材、调节激素浓度并在继代中不断进行变异苗筛选来降低变异率、保证原种苗的纯度。外植体取材一般选取根茎腋芽而非花蕾和叶片等外植体有效地降低变异率。Meyer等研究表明, 花叶玉簪品种不适宜采用经过愈伤脱分化阶段繁殖, 主要是由于叶色嵌合性状易发生变异[10]。虞耀瑾等研究表明, 玉簪茎尖生长锥具有比较明显的“原套-原体”结构, 叶片嵌合体的变异与生长锥的结构有关。花叶玉簪的组织培养须以促进腋芽增殖产生小苗为主要的繁殖途径[4]。因此, 在继代培养中应控制细胞分裂素浓度在4 mg·L-1以下, 尽量采用“芽繁芽”的方法进行生产, 以降低变异率。但在继代过程中, 在诱导产生侧芽的同时常伴随有愈伤及不定芽的产生, 不定芽的变异率视不同品种而异, 但大部分品种不定芽也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所以在生产中, 应总结不同品种特性, 不断筛选, 以保证较好的品质和增殖系数。
2.6 移栽及发货包装
玉簪生根培养21d左右, 根系长度可达2~3cm, 根据订单需要, 可进行包装发货或者移栽温室。组培苗直接发货时, 可以带培养基的袋苗发货, 也可以将试管苗基部培养基清洗干净, 整齐地放入垫有吸水纸的塑料容器内, 试管苗的根部朝向吸水纸的一侧 (见图1E) 。夏季高温时, 包装箱内视发货距离远近放2~4块冰袋以降低箱内温度。温室移栽时, 也须洗净根部培养基, 再移植入草炭:珍珠岩比例为3∶1的穴盘中。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并定期喷施杀菌剂, 成活率接近100%。穴盘苗生长2~3个月后移栽入花池或苗圃, 可形成漂亮的地被景观 (见图1F) 。
2.7 综合评定
玉簪属植物的组培生产还有其它花卉种类不可比拟的优点: (1) 玉簪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订单外的组培苗可进行移栽后出圃, 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经营风险。与切花类的组培苗不同, 玉簪移栽后主要作为地被植物用于园林绿化, 移栽后地苗的出售一般以腋芽数目来计算, 所以玉簪移栽后可以短期出售也可以长期出售, 降低了经营风险。 (2) 玉簪在组培过程中, 对于继代周期和生根周期要求不严格, 便于进行生产调整。玉簪的继代周期一般在53d左右为宜, 但延长至70d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生根周期一般15d即可, 但延长至42d移栽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成活率。
3 结论
玉簪属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难度较小, 可行性较高, 在新优品种的开发推广上便于进行规模化组培快繁。近年来, 欧美国家玉簪需求量巨大, 并不断有新的玉簪品种推出, 为我国一些进行代工生产的组培企业提供了契机。在规模化组培中, 由于生产品种多, 生产周期有松有紧, 玉簪属植物这种适应性强、便于调控的生长特点对于组培工厂整体的生产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研究玉簪植物工厂化组培苗培育苗的关键环节, 加快其快繁技术的发展, 基于玉簪属植物离体快繁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合规模化组培快繁生产实际, 阐述并总结了玉簪属植物组培快繁中的关键技术, 以期为玉簪属植物组培苗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簪,组培苗,概述
参考文献
[1]李庆杰, 赫玉芳, 王婵, 等, 玉簪属植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2) :11826-11829.
[2]李钱鱼, 夏宜平.花叶玉簪优新品种及其繁育技术[J].中国花卉园艺, 2003 (19) :31-33.
[3]杨丹, 顾德峰, 董然, 等.三种玉簪新品种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J].北方园艺, 2012 (1) :124-126.
[4]虞耀瑾, 王泰哲.玉簪组织培养器官的建成[J].上海农业学报, 1996, 12 (1) :23-27.
[5]徐刚, 汪一婷, 吕永平, 等.玉簪的组培快繁[J].中国花卉园艺, 2008 (22) :15-17.
[6]陈必胜, 莫健彬, 杜永芹, 等.玉簪新优品种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 2007, 23 (2) :77-80.
[7]吴国智, 郝砚英, 王勇, 等.花叶玉簪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09, 15 (5) :80-82.
[8]肖小君, 唐旭, 李婷婷, 等.玉簪新优品种离体快繁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1) :49-50.
[9]冯慧, 王茂良, 王建红, 等.玉簪花器官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 21 (3) :42-45.
《玉簪记》论文 篇7
1 形态学特性
5种玉簪的生长及观赏指标观察结果如下。
1.1 雪帽玉簪
叶心形,线先端短尖,有时扭曲,表面蓝绿色,有不太规则的宽白边,有泡状凸起及蜡粉,背面稍淡,在白与绿之间穿插一些灰绿、灰色的条纹。夏季开漏斗形近白色的淡紫花,能结种子,结实率一般。能见光,强光会导致叶片晒焦。
1.2 翠鸟玉簪
春生叶卵圆形近心形,先端渐尖,叶基部心形,边缘平滑,夏生叶长卵形,先端渐尖或长尖,叶基部楔形,边缘平滑。叶片正背面有蜡粉,正面深蓝绿色,无花纹。花漏斗形稍具钟形,开张较小,花筒长,裂片短。花瓣裂片中央有条状紫堇色晕,无条纹,似白花。能结种子。
1.3 光彩玉簪
植株高大,叶质较厚,局部有泡状凸起,叶卵圆形,叶基部心形,边缘微波。叶色黄绿,边缘有宽窄不一的蓝绿色,花纹不规则。花钟形,花瓣裂片中央条状淡紫脉纹,两侧宽白边,花茎扭曲,长短不一,能结种子。
1.4 母亲米亚玉簪
叶卵形,局部有泡状凸起,先端长尖或渐尖,叶基部下延,边缘微波。春生叶深绿色,边缘有不规则乳黄色边,夏生叶浅绿色,黄绿边。花漏斗形,开张较小。裂片中央条状紫晕,上布紫条纹,两侧白色。
1.5 萨吉玉簪
叶质较厚,稍具杯状,叶卵状心形,全部为不对称型,先端突尖,叶基部心形较平或截形,边缘大波浪,不规则。叶色深绿,花纹不显,边缘有较规则的黄色宽边,叶背面叶脉突出。花漏斗形,开张适中。花瓣裂片白色,中央有极窄的淡紫纹,能结种子。
2 物候期
观察玉簪的物候期,了解其生态习性,有利于玉簪新品种的引种、育种以及在沈阳地区的应用发展。物候期的表现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样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5种玉簪在沈阳地区物候期变化均正常,考虑到沈阳地区春季天气较冷,玉簪萌芽稍晚,一般情况下,4~5月为展叶期,花期为7~9月,8~10月为种子成熟期,10月之后随着气温降低,叶片逐渐枯黄掉落,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进行休眠。
3 栽培与管理方法
3.1 繁殖方法
玉簪的繁殖方式分为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和组培繁殖3种。根据沈阳地区实地栽植情况,部分玉簪品种存在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的情况,难以满足园林应用需求,使播种繁殖受到限制。而且所引种玉簪以花叶玉簪为主,在组培繁殖中,发现花叶嵌合体玉簪品种在增殖过程中易出现花叶性状分离的情况,导致后代玉簪形态特征发生变化,且所需成本较高。因此,沈阳引种玉簪栽植主要选用分株繁殖方式。
玉簪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萌芽期(4~5月)或秋季落叶后(10~11月),但在沈阳地区受气候影响,通常在春季进行分株,此时不定芽均在萌发生长,一目了然。分株时将老株挖出,观察根茎上小芽密集程度,利用快刀纵向切成楔形小块,一般2芽或3芽为一丛,有单芽位置较好且壮实也可独立成株。切口在潮湿时使用消毒的杀菌剂(草木灰)蘸一下,可以避免腐烂,切能保证存放数日不会死亡。采用分株繁殖可以很好的保存原品种的优良性状,且当年就可以开花。玉簪母株每2~3年需要分株一次,否则影响生长。
3.2 栽植技术
玉簪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喜阴耐阴,忌强烈阳光直射,强烈光照会导致玉簪叶色变白,甚至出现变薄、变焦的情况,影响其观赏价值。其抗寒性较强,可在沈阳地区自然环境下过冬。
玉簪栽植地点应选择通风、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的荫蔽处。其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以土壤肥厚,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玉簪喜肥,在定植前施足基肥,一般为6~7公斤/平方米。栽植时注意深度适中,浅不露根,深不埋心,覆土后与地面水平以保证正常生长。株栽植行距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可根据植株实际大小进行调整。栽植后需浇1次透水,保证根系和土壤接触良好。
3.3 日常管理
玉簪属多年生植物,有喜阴喜湿、抗寒、较为耐旱,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因此管理较为简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或喷水,尤其在生长茂盛时期注意水分供给,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烂根。多雨季节应注意田间排水,适时对杂草进行清除。生长期可适当施用氮肥或复合肥,使叶片肥厚有光泽,同时促进开花。开花前,可叶面喷施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1~2次,使叶片颜色鲜艳,花繁叶茂。开花后不需结实者,可剪去残花,保证观赏价值。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根茎进入休眠期,应将地上部分剪除。入冬前应浇封冻水,可在根际附近覆细砂,以防地下根系受冻。玉簪属植物病虫害在沈阳地区很少发生。
4 园林应用
【《玉簪记》论文】推荐阅读:
玉簪清咽十五味丸说明书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