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

2024-06-17

得与失(共11篇)

得与失 篇1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风浪中, 船沉了。唯一的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 这位幸存者都翘 (qiào) 首以盼, 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 他盼到“花儿都谢了”, 还是没有盼到船来。

为了活下去, 他弄来了一些树枝, 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然而, 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 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 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 (jìn) , 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 悲痛交加, 眼中充满了绝望。

正当他还在痛苦的煎熬中睡去时, 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大船上的人回答。

这个故事一直感动着我。过去, 我常常为自己失去的东西而闷闷不乐, 甚至后悔, 从而把自己本应该丰富多彩的青春弄得黯 (àn) 然失色。其实, 我们的一生, 总在得失之间, 我们在失去的同时, 也往往会另有所得, 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一点, 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 才能生活得更快乐。

(选自《儿童文学》)

得与失 篇2

时间:2011-11-22 20:09来源:网络文章 作者:烟雨无声 点击: 667 次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人生好比鱼,成与败好比熊掌,两者不可兼得。成与败是自己的努力程度决定的,人生的得与失,是自己的目标所决定的,成与败,得与失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步之遥,也许是咫尺天涯。成与败是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人生好比鱼,成与败好比熊掌,两者不可兼得。成与败是自己的努力程度决定的,人生的得与失,是自己的目标所决定的,成与败,得与失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步之遥,也许是咫尺天涯。

成与败是一起并存,有成功必定有失败,有得必定有失,失败是成功的基石,踩着失败一步一步往上走。一个人要想在事业取得成功,是急不来的,需要你的努力,需要你的积极进取。

登山时,需要你登上顶峰,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所在。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喜悦。登峰如人生,人生的成功也是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

在人生的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来自于勤奋,来自于知识的渊博,有远大的抱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息,成功的动力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是文坛大师大仲马之子,他年轻时,艰辛创作,写了数不胜数的文章,但他并不透露自己的特殊身份,努力换取来的只是一封封退稿书,但他从不自暴自弃,直至《茶花女》问世,轰动整个欧洲文坛,一鸣惊人。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年轻时周游各地,踏遍全国,为他的文学思想、历史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虽遭宫刑,但仍矢志不渝,历经数载,终成“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宏篇巨著。

文艺复兴时的“巨人”达•芬奇,每日画蛋,终成“正果”,马克思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查阅了数千种资料。

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难得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一个人的失败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你的失败就会让你重新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成功的人不一定永远成功,失败的人不一定永远失败.失败是你成功的阶梯,成功的背后往往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奋斗是你成功的基石。

人生的得与失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在失去的同时,也往往会另有所得,只有认清了这一点,就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就能生活得更快乐。

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所以《佛光菜根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得到的时候,心坦然,失去的时候要释然,月亮有阴晴圆缺,人有得与失,人生有缺憾,我们也要坦然面对,对于得失,认识要分明。

在生活中,有的东西不是想得到就能得到的,有的东西失去不是想失去就可以失去的;有些得到的东西是不能强求的。有的东西失去的是不应该失去的。

生活赐予的美好,要知道珍惜,眼前的东西得到了,也有一天会失去眼前的东西,东西失去就不会再回来,也不必去想它。

“首席员工”的得与失 篇3

学而优则进

有这样一种工作,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有这样一群人,远离城市,远离亲人,常年奔赴在施工前线、战斗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陈发亚就是其中一员。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只有擦亮这双眼睛,我们才能确保施工质量。”陈发亚始终牢记师傅王维的教诲,每天跟着师傅到现场测量。夏天的工地上高温折磨、蚊虫叮咬,对于这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犹如一场职业洗礼。有时为了得到精确数据,需要来回反复测量,他仔细观察师傅的操作方法、记录方式,碰到不懂的就默默记在心里,在回驻地的路上向师傅讨教;没听明白的,回去加班加点查阅书籍、资料。晚上师傅处理数据、计算的时候,陈发亚是脸皮子最厚的,只要看到师傅在处理数据计算时,他就会搬个凳子坐在旁边,静静地看,默默地记下来,看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个不停,直到搞懂为止。

2015年7月,公司举办首届工程测量青年技能大赛,陈发亚积极报名参与。比赛前期,他几乎每晚都在认真复习理论知识,次日上工地也在不断练习实际操作,甚至连跟爱人散步聊天的话题都是当天测量的事情。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并荣获公司2015年首席员工殊荣。

管而精则优

陈发亚不但钻研测量技术工作,而且在安排现场施工、质量管控、安全监督等管理方面也不断提高完善。梁山隧道是织纳线重难点控制工程,安全质量管控十分关键。在一次质量检查中,陈发亚发现隧道一个避车洞在未作防水板处理的情况下就准备隐蔽,他赶紧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反映了该情况,但现场人员以施工进度紧张、后期不一定漏水等侥幸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但陈发亚始终坚持原则,并多次与现场班组长沟通,告诉他们在后期隧道一旦出现漏水就很难治理的道理,在他多次讲解下,现场终于同意进行整改,化解了这次施工隐患。还有一次,在全断面钻孔中陈发亚发现钻孔里不断有股状的黄泥水涌出,且有顶钻现象,根据他掌握的相关知识判断可能有突水突泥的风险,于是当即要求停钻,并拟定出三条处理措施:第一,在开挖轮廓线范围内安装小导管并注水泥浆;第二,现场准备型钢等加固材料,为改变施工工法作准备;第三,安排现场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超前水平钻,并联系相关设备对掌子面进行探测。这一举措有效防止了事故发生,获得了项目领导好评。

有舍才有得

陈发亚是个助人为乐的“90后”青年。2014年8月,大坪地大桥桩基班民工肖正祥孩子考上大学,但由于经济困难正为四处筹备学费犯难。陈发亚知道后,主动借给了这位民工2 000元钱,要知道这是他进入公司组织上发给的一笔一直没舍得用的安家费呀!他的善良感动了桩基班的每一位民工。

他热爱生活,更热爱工作。2013年7月,他带着从西南交大毕业的女友一起投入织纳铁路施工建设,女友被安排在织纳铁路中心试验室工作,两人工作地点相距不到3千米,但几乎一个月还见不上两次面,因为他们各自既要忙工作,还要忙业务学习、能力提高。在织纳铁路工作两年多来,陈发亚总共就只回过三次家,一次是回家过年,一次是回家办理房贷,还有一次就是带着女友回家办领结婚证。对父母,他内疚,因为在父母生病时他没能在其身边尽到自己的孝道。而对新婚的妻子,他内疚,因为令他不安的是没能给她一个固定的家;尤其令他遗憾的是2014年情人节本来约定到县城拍婚纱照,但由于工地突然有事不能脱身,只好放弃了摄影,以至于他领了结婚证半年多还欠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内疚之余他似乎也不后悔,因为通过他的一系列奋斗,他既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更收获了事业的荣誉!

(责任编辑:李万全)

一堂公开课的得与失 篇4

1教学设计紧扣考纲, 教学推进由浅入深

在此过程中, 笔者希望通过教学达到一些师生的共同反思。

反思一:抓住学生“会而不对”的原因,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若指数函数f (x) =ax, 且f (2) =4, 则a=___。

又由指数函数的定义可知a>0, 且a≠1所以a=2

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牢记底数的限制条件, 这是学生在考试中最容易错的地方。本案例所反映出的会而不对和对而不全这两种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在这里教会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总结的重要性。

反思二:反思基础知识, 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练习的目的是复习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体会不等式与函数的内在联系, 学会把所学的知识串在一起, 便于记忆和运用。

反思三:利用2010年的高考题激发学生的激情, 促进解题策略的逐步优化。

(1) 求a的值。

这道题是2010年的高考题, 是一道提升练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质进行一定的探究, 有节奏地拓展试题所涉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既能达到做一题通一片的效果, 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可培养他们参加高考的信心。

2课堂气氛浓烈, 学生情绪高昂

因为教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情绪、心理、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 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如何“拨响思维的琴弦, 激起思维的浪花”, 这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 同时也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 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理解。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突出了数学的研究课题。例如完成引入指数函数的性质时, 板演这个环节中, 我用描点法把图描了出来, 让学生自己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营造浓烈的课堂风味, 调动学生的情绪, 对高三 (毕业班)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是很难把握的, 在紧张的升学备考阶段, 接受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 为了让学生由于紧张的备考而绷得很紧的思维之弦得以缓解放松, 课前是需要颇费一番心思的。

3新课程理念凸显, 引领作用突出

目前, 正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课堂上要多渗透学生的参与, 并做到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让学生真正从老师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成就感, 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 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活力, 让课堂绽放异彩。我在此次公开课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尝试解决, 多动脑筋勤于思考, 多参与活动表达交流, 让我的数学课堂由老师一讲到底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解决问题, 从而在课堂中,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 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公开课是面向大家展示的、供大家研究的课, 这种课尽管是面向大家的, 但不代表它就是标准的课。因此虽然这节课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提高注意的地方。

1) 教学设计没有体现集体智慧, 把它完全看成是个人的任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个人特色, 也要体现集体智慧。本来这是进校以来我的第二次公开课了, 和上一次公开课相比, 并未出现较大的进步, 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 也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原因有很多, 但第一次上课后没与同事交换意见, 而这次上课前也没有听取同行的意见, 匆匆上课, 这是本次公开课的一个缺陷。

2) 45分钟的公开课是短暂的, 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 突出重点, 不能面面俱到。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 并不是内容越多, 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多了一点。当时只想到是高考班, 时间比较紧, 没想到学生的基础差, 接收较慢, 所以上课当中感觉时间不够, 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得与失的禅机 篇5

会场上有一阵风吹动了旗幡,两个和尚注意到了,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争执不休。慧能上前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二位心动。”听到的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中学政治课本也曾以此为例,讲解什么是“唯心主义”的问题,并加以批判。

慧能的说法,依据的是《大乘起信论》中两句很有名的话:“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这里的“法”,简单说就是“现象”。现象是依意念而起、而灭的吗?这看起来有点奇怪。就像慧能说“心动”的那个例子,如果简单地去看,好像真的很荒谬:明明是“风吹幡动”,它跟“心”有什么关系?难道你心不动,风就不再吹着幡动了吗?

佛教在这方面有非常复杂的理论,我们暂且只从比较浅近的层面来说:当人们判断一个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时候,他自身的立场、知识、经验以及价值尺度是在起作用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温情时,世界是美好的,春花固佳,秋叶亦美。相反,如果内心充满仇恨,他看到的到处都是敌意,所有声音都似乎暗藏着阴谋。

人们常常是先有仇恨,再有仇人,心里的仇恨会引导我们找到仇人。这时候“仇人”只是仇恨得到实现的对象。而相反的一种情形是:只要有情欲,就会有爱人。因为情欲也需要找到实现的对象。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如此动人,就是因为它描述了一个生命欲望渴求得到实现的故事。

如果人不能明白、控制自己的欲望,被内心的欲望所扰动,心动万物随之而动,他看到的是一个变形的世界。

站在狭隘、偏执的立场上,是非无穷,祸福无端,内心的焦虑会越来越深。而禅的修持所要达成的境界,就是摆脱种种虚妄的意念,摆脱由这种妄念所造的世界的幻象,保持空明的心境,随缘而行,不为外物所动,如此由超脱而达成自由。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深水静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这是唐代德诚禅师的一首诗,题名《船居》,是用钓鱼为象征说禅法。“千尺丝纶直下垂”,一个很深的欲望引导着人的行动,名也好利也好,总之人心焦渴,定要从外界获得什么才得满足。可是“一波才动万波随”,就像水面的波纹,一浪推着一浪,你走了一步,随着就有第二步、第三步乃至无穷。

而因果的变化却不是人能够控制的,你会越来越多地感叹:“唉,形势比人强啊!”“无可奈何啊!”世上有些苦大仇深、生死相搏的人,问到起因,不过是些琐屑小事,甚至是一时误会。何至于此呢?就是“一波才动万波随”嘛。

“夜深水静鱼不食”。忽然醒悟过来,发现你最初所求的目标就是虚妄的,或者说可有可无的,得之失之,随之由之而已,你就从被动的状态中摆脱出来,飘然无碍。

“滿船空载明月归”,什么也没有得到,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心是欢喜的。

什么是“得”呢?你一心想要得到一个东西,念念不忘,心都被它塞满了,偌大世界,置若罔闻,“得”未尝得,失掉的已经很多!什么是“失”呢?你于外物无所挂心,将“得失”只看作因缘的起落变化,心中有大自在,根本就没有东西可“失”。

“一波才动万波随”是俗众的人生,“满船空载明月归”是禅者的境界,其中的区别,很值得体悟。

纪录片《京剧》的得与失 篇6

关键词:京剧,传承,史实,拍摄方式

一、传承经典中华文化

京剧,中国国粹。2011年申遗成功。但是在现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西方文化的侵入, 年轻人对京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没有热情,他们喜欢的是流行文化、快餐文化,没有几个人愿意坐下来花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听完一出戏,这种事情也只有专业工作者和研究者才会去做。这让很多京剧艺术家都感到很沮丧,害怕我们这种古老的,承载着中华文化丰富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遭到遗忘。

造成大家对京剧不感冒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缺乏对其的认识。现在的70、80、90甚至00后,有哪个在受教育的年龄了解过京剧或者戏曲这种艺术形式?这些人在上学的时候一周只上一次音乐课,而涉及到戏曲的知识少之又少,到了高中,音乐课还经常被所谓的“主课”霸占,这一点通道都被堵死了,到哪去了解京剧? 从小对京剧就是陌生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长大,上了大学。应该说大学有很多社团,但基本没有关于京剧的社团,因为没人懂,更没人喜欢,当然不会存在。二、 京剧本身的特点对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它通俗易懂,谁都能听懂,谁都能唱几句,这种参与感会大大提高大家的认知度和喜爱度。反观京剧,首先,唱词并不是人人都能听懂的,就算知道故事内容也听不懂词的发音,更别说唱两句了,这种难度造成的鸿沟不好解决。再说曲调,戏曲是高难度的音乐,旋律中的每一个转弯都带着故事和意境,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恰恰好, 这种精致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和模仿的,它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不像流行音乐,可以根据演唱者自己的理解进行改动。三、大众传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京剧虽然难懂,但歌剧与舞蹈同样属于“难懂”系列。大众传媒忽视了对它的传播这是事实,因为收视率和市场原因, 电视工作者没有将注意力瞄准京剧,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电视台也有自己的难处。但这不能成为理由,如果用新颖的节目形式,精致而富有现代特色的包装来呈现京剧,相信老百姓还是愿意看的。

二、《京剧》到底怎么了?

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观众对《京剧》的软肋也是毫不客气地将其指出。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蒋樾导演“不能原谅自己”,《京剧》回炉后又和观众重新见面。

(一)与史实不符

谭鑫培到底有没有因精彩一曲获得四品官服一套?周信芳为“四大须生”?明明是朱自清的照片怎么成了周作人?这些错误或疑问是一部纪录片不该有的,但是在《京剧》中,被那些有专业知识的观众一眼便看了出来, 试问这片子怎么可能得到这部分观众的认可,而这种怀疑不是没有根据的。

纪录片,首先是真实的。没有这个前提就根本不是纪录片。前两年,“情景再现”的手法被大加批评,一些学者认为这违反了纪录片真实的本性,但是,情景再现是根据真实发生过的时间还原的,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是一种表现手法而已,这样可以使纪录片更加生动好看, 也为纪录片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收视率和发行量都很好,超过了以往。但《京剧》犯的错误是致命的, 这一点确实不能原谅。

(二)拍摄方式的质疑

在《京剧》当中有大量明显的摆拍。摆拍在纪录片中也是不被认可的,但近年来,不管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对摆拍网开一面,冷冶夫就曾公开说他的《油菜花开》 是摆拍的。可见,随着纪录片的发展,摆拍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运用的纪录片中来的。但在《京剧》中, 摆拍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斥责“这不是纪录片, 是艺术片”的原因。镜头唯美,表现身段,甚至大量的镜头是让一位京剧演员在空旷的环境中摆姿势,确实好看,但不应是纪录片大量运用的镜头。纪录片是记录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在长城摆个身段,在民居里半个身段,这是记录吗?当然不是,这些镜头拍得再美也就是视觉的审美,没有记录意义。

(三)解说词

浅析新版《红楼梦》得与失 篇7

对古典名著的翻拍不仅拓展了创作者的空间, 同时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据悉, 对四大名著的翻拍, 它的利润比一般电视剧都要高, 这也是挣相翻拍的一大理由。通过收看其结果如何呢?有的没能超越原来的老版, 同时还招来一片非议。最为典型的要数新版《红楼梦》了。

一、成败得失

(一) 新版《红楼梦》以现行的一百二十回版本为依据, 原汁原味地采用了大量的小说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 这让观众体会了原文文字的妙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视心理描写的, 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之笔, 其中人物对白尤其生动传神, 在尊重原著的语言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二) 场景道具、服装饰品, 制作精美。剧中主要演员的服装设计非常注重年代、家庭和人物的个性及风格的统一, 比老版单一素色的服装确实胜出许多。

(三) 对于名著的改编, 总会有争议, 因为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对新版《红楼梦》批评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演员的选取, 因为很多主要演员的外型与原著的描写相差甚远, 这也就埋下了新版《红楼梦》难逃非议的命运。

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已经向世人证明, 只有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 才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根本。遗憾的是, 新版《红楼梦》从一开始的演员挑选就走向了误区。单就饰演王夫人的演员归亚蕾来说已经年近70, 由她来演王夫人显然是太过勉强了。演贾母的周采芹问题就更大了,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一点大家族核心人物的风范, 这些既偏离了原著的描写, 也不符合人们阅读原著获得的印象。

贾母这一角色可以说是《红楼梦》人物结构关系的一个核心。其社会地位, 决定着许多人物现实言行的走向。然而, 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 都没有对贾母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这一角色不需要过多的表演, 戏应该在不动声色之中, 周围的人应该围绕着她来演, 从而构成一个剧中核心人物的地位。这既是家族的需要, 同时还是表演意义上的有的放矢。这就好比绘画上既有点睛之笔, 又要有陪衬笔墨, 两者互补才能张弛有度。而周采芹演的有点过火了, 观众很难看到贾母该有的那种家族核心的亲和力与慈祥。

(四) 影视作品的音乐好比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优秀的影视剧的歌曲它的生命力比它赖以生存的影视剧还要强。纵观新版《红楼梦》的音乐制作可以说是杂乱无章, 单说一段“黛玉葬花”的配唱音乐搞的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导演为了烘托气氛, 创作了一段西洋歌剧的“黛玉葬花”, 它与整部作品的风格不协调。西洋歌剧的“黛玉葬花”好比用京剧来演唱《罗密欧与朱丽叶》, 没有欣赏价值。

(五) 人物造型不被认可, 成书于清朝时期的小说《红楼梦》于1784年完成, 虽然小说描述的时间概念很模糊, 但大体描述的是明清时期, 里面人物的头型样式有很多的插图和舞台剧做参考。艺术创作要高于生活但是也要原于生活吧?演员额头贴片式的发型是那个时期流行的吗?总不能为了造型的需要而胡编乱造吧。

新版《红楼梦》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它缺少的是导演对整个作品风格与灵魂的把握, 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欠缺的是对这部名著的理解和驾驭它的能力, 剧组尽管坐拥上亿的投资, 但它一开始就被拜金主义和社会的裙带关系所影响, 到头来也只能是拍了一部穿着名著外衣的肤浅作品。

二、发展之路

观众对名著翻拍的期望值是很高的, 如何满足中国人的名著情节?通过实践证明对待名著不能像一般的电视剧那样有钱就能随便拍。应该由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划拨专用资金, 集中我们国家最优秀的编剧、导演等。像对待大工程那样专门拍摄文学名著和重大题材, 在中央所倡导的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做大做强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翻拍。创作者必须怀着对名著的真诚和敬意, 还要把握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 用当代的眼光和情感来诠释名著, 实现名著的再延伸和再创造。使人们能够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 能够看到用影视剧的形式再现和还原名著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瑰宝。

在政府的参与下我们曾经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至今还能让人记忆犹新的好作品。例如, 大型歌舞剧《东方红》史诗, 里面的经典曲目至今还在演唱。这些由国家投资制作的精品, 它的创作模式仍然适合对名著的翻拍。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模式,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将很快就能出精品, 可以说多一分政府的参与, 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就多一分, 浪费与浮躁也会少一分。

优秀的名著翻拍作品不仅能再现历史、同时也能创造出民族的共同性, 提高民心的凝聚力。可以让我们通过对历史的书写来潜移默化的表现出对现实政治意识形态的支撑和传承, 我们期望着更高水平的名著翻拍能够呈现给观众。

摘要:改革开放使电视剧制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对文学名著的翻拍丰富了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实践证明对文学名著的翻拍不能任由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还应由国家投资、制作, 确实拍出经得住推敲和对得起名著的好作品。

浅析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篇8

关键词: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发展策略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融合了绘画、漫画、影视、摄影、剪辑、数字设计、音乐、文学等艺术元素, 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结合体。动画专业为国内高校艺术学中的影视与戏剧学下设的专业, 分为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与数字动画等方向,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动画理论知识和动画制作策略, 设计动画人物、背景, 掌握剧作、分镜、视听效果等动画知识, 提交完整的动画短片作品作为毕业设计。

动画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头戏, 对弘扬中国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不容小觑。目前, 动画产业在中国势头正劲, 涌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与此同时, 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远未达到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需的水平, 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亟需加强, 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较薄弱, 动画设计和制作缺乏创新, 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在高校与社会的对接上, 动画专业曾经几度进入中国高校十大就业困难专业, 出现了动画毕业生就业的“疑难杂症”: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 业内确实需要大量动画人才;另一方面, 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学生刚毕业就失业, 被誉为“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的动画行业, 失业率却是最高的, 这些现状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拟从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和发展策略三方面浅谈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一、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零起步到爆发式增长, 再到遭遇瓶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到九十年代, 当时我国只有一所高校设有动画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动画教育的起点。进入21 世纪之后, 我国将动画产业定义为“朝阳产业”进行大力政策扶植, 国内动画高等教育出现了几何型增长, 短短二十年间已有500 多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 1000 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系所,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都是个中翘楚。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弊端也开始显现。2010 年以后, 我国每年都有50 多万动画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但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高, 每年15万以上的人才缺口数字严肃地澄清了这个事实。虽然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画从业人员群体, 而这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却并未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

回顾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 我国在最短时间内, 将动画教育的影响范围波及到最大, 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动画教育体系。从客观上讲, 确实为动画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动画作者, 早期的毕业生也已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创作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让热爱国产动画的人们热泪盈眶的作品, 但是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还不够多。其次, 动画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 作为一名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合作意识很强, 团队的默契度也很高, 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不乏优秀的动画短片作品, 但是如何将资源整合为团队所需, 是动画专业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动画事业起步时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但是客观地说, 我们较欧美、日本这些老牌动漫强国还差距甚远。首先, 由于国内动画产业的先天不足, 专业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机会, 绝大部分高校也并不具备让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硬件条件。举例来说, 美、韩都对动画教育有独到的经验, 而这些是我国现在所无法模仿的:美国拥有强大的动画公司资源, 优秀的动画专业在校生能够获得世界一流的动画公司如皮克斯、梦工厂等实习机会, 资质一般的学生也能进入规模较小的动画公司实习, 既解决了在校生的实践问题, 实习之后的入职机会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韩国大学则采取宽松的政策, 鼓励学生办理延迟毕业, 随时去海外地区的优秀动画公司进修或工作。而国内高校无法提供这些优厚的物质保障, 造成了在校动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实践作品又与商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二、国内动画教育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 这个成长中的产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 人才需求量很大, 动画产业同样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 只想混一口饭吃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 只有专业水平过硬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而“学艺不精”正是我国动画教育出现的一大问题, 除了政策补助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动画教育体系内的“心态”问题。

白岩松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日本手冢治虫工作室工作的中国青年, 当问到当今中国动画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 青年回答:“是心态”。动画制作是非常细致的过程, 需要惊人的耐心和细心, 还需要对动画这份事业发自心底的热爱, 如大师手冢治虫一天只能完成十幅手稿, 浮躁气氛笼罩下的国产动画又能走多远呢, 国内动画教育“大跃进”遗留下的问题很多, 中国动画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优秀的动画人才不愿意到高校任教, 动画专业的教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动画人, 一部分老师本身就是缺乏热情和创造力的, 一部分略有名望的教师又因社会兼职牵扯了大部分精力, 造成了动画教育中教师心态的浮躁。也有少数充满热情的优秀人才愿意放弃优厚的待遇留在大学里培养艺术人才, 但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个“美丽的新世界”:漫画家吴淼是国内一流画手, 近几年他选择到某大学教授漫画, 而高校动画专业的现状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谈到:“国内动漫教学和创作都处于恶性循环中”, 无论是老师、学生的态度都颇为散漫。无奈的事实是, 很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动画这个行业, 艺术类较低的分数线反而成为选择原因。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动画, 同样是出于对动画行业的错误认识。

诚然, 如今动画教育中的经济投资还远远不够, 但是国内动画教育中出现的心态问题, 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我国在经济条件极为险恶的时期, 仍然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 如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还有八十年代面世的《九色鹿》等。其中《九色鹿》的五个主创人员在敦煌千佛洞整整待了23 天, 画满了五大本速写, 短短24 分钟的动画竟然有近200 幅场景设计, 最生动地还原了九色鹿的神话背景。在物质条件充分发达的今天,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感叹还是过去的动画片好看?钱钟书说, 做艺术不仅需要天赋, 还要肯下功夫, 物质条件固然重要, 摆正心态才是国内动画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动画教育的发展策略

国内动画专业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专业, 尽管过去动画教育“大跃进”为现在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 但是近期优秀动画作品的强势来袭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产业将作为重要力量, 带领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综合前文提出的一些观点, 笔者认为国内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树立踏实严谨而又生机勃勃的学风。动画容不得一点马虎, 动画人的心思体现在作品的每一帧中间, 用心与否高下立见。动画教育应克服急躁冒进的缺点, 借鉴表演、绘画等其它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 让精益求精的艺术火花在动画师生的心中跃动不息。学校应当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 边办学边发展, 将招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不断弥合自身办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之处。

其次, 广纳贤士, 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教学资源。动画教育资源在国内还比较匮乏, 学校之间应该展开合作, 进行资源流通和交换, 让有限的条件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很少有高校的动画专业能够同时具备教师、实习机会、制作设备等资源, 校际之间应取长补短, 以良性合作取代恶性竞争。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 从社会上的动画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或客座, 同时向企业输送需要磨练的在校生, 开辟海外引进人才战略, 以及以作品的好坏来衡量是否聘用一位老师而非学历等外在标准。

第三, 鼓励学生拓宽眼界, 动画专业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要制作动画片, 还有更多的人活跃在电影、游戏、电视、广告等舞台上, 各种动画的衍生行业也需要吸纳大量动画专业人士从业。应当因材施教, 发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同时, 还从中华文化传统中发掘动画的灵魂。中国动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日本等国家做外包工作, 若想发展中国动画产业, 就需要把中华文化作为动画艺术的精髓。发达国家常常在动画中加入中国元素, 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利益, 并不重视还原中华文化的本来风貌。作为中国动画人, 在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内容。

综上所述, 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学校期间,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 以及对当前动画市场具备一定的认知, 都是一名学生将来能否成长为该领域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这是国内动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动画产业是21 世纪的国际朝阳产业, 是国家发掘文化软黄金的不竭源泉,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 对发展动画产业尤为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动画产业的利好政策, 国内丰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提供中国动画的灵魂, 加之借鉴欧美、日本等国家优秀经验,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应地, 国内动画教育也应紧握时代脉搏, 做出相应的改变, 将发展历程当中的得与失转为动画产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敏.从动画专业就业之怪现象浅谈高校动画教育[J].电影文学, 2011, (02) :61-62.

[2]张立.对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 2006, (02) :101-103.

太阳能、风电发展的得与失 篇9

1 关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争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能源发电的表述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展的争论。最初的报告可以理解为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已经盲目扩张,需要制止盲目扩张,正式发布的报告可以理解为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有盲目扩张的可能,需要注意防止。从媒体报导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最初提出要“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对于主张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业界领导和专家有些意料之外,他们认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本意应指相关制造业,而不是指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这两个产业。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其实很不够,去年风电发电量700多亿千瓦时,等于节省3000多万吨煤炭。应当引导太阳能、风电科学发展,而不是限制。有的专家甚至说:“太阳能发电2015年的目标是1500万千瓦。业内不断呼吁目标过低,按照业内的期望,可能再翻几倍都难以满足,因为我国光伏电池的产能已超过了全世界市场需求。从业界的立场来说,目标是越大越好。”这些意见说明,我国确实存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产业盲目扩张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其实关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产业盲目扩张的问题前几年也曾经提出过。那时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和风电,当时业界认为现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是面对全球市场的,不能只拿本国的消纳能力来衡量其是否过剩,应当从全世界市场的需求来考虑,这样既否定了中国太阳发电、风力发电及其设备制造产业的盲目扩张,也不承认其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结果是当我们的生产能力超过全球市场需求时,我们对世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市场需求预测不准,在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双反”调查、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等内忧外患的多重打击下,市场萎缩,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承认太阳能发电、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盲目扩张,只勉强承认未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产能有可能盲目扩张,所以只是说要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其实太阳能发电、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与太阳能、风电产生的盲目扩张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是为太阳能、风电产业发展服务的,没有太阳能、风电的盲目扩张,就不会有太阳能发电、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2 对太阳能、风电的认识

这几年我们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的认识在提高,如最近提出的集中和分散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随机性、间断性和不稳定性提出的发展储能问题;认识到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关键在于消纳。这个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从只重视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到要发展智能电网;从只考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配套电网到关键是要发展消纳。还有一点认识是,风电大跃进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搞太阳能发电大跃进会比风电的问题更多。光伏发电并网比风电更棘手。光伏发电需要有灵活的调峰电源配合,需要有更强的并网技术,造成脱网事故对电网影响会更大。这些认识是非常宝贵的,但是要真正解决新能源发电的科学发展,需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首先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去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对电力工业来说是一场重大革命。过去一百多年的化石能源发电是让电力工业围着用户转,用户怎么用电,电力工业就怎么供电,电力工业以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去满足电力用户的需要。电力工业部的老部长刘澜波形象地把电力工业比作“舞伴”,用户是主角,电力工业是服从主角需要的“舞伴”。现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则不同,有太阳光可以发电,有风可以发电,阴天、雨天、夜晚光伏发电就发不了,没有风,风电也发不了电。而且有功不能调,无功不能供,调频调峰不承担。风电还有反调峰的特性。这就要对传统的电力工业和电力用户进行彻底改造。

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大多数存在随机性、间断性和不稳定性,而大多数用户的用电特性要求电源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稳定的,这使得新能源发出的电力很难适应用户的需求,需要对电力工业和电力用户进行改造。办法之一是将电力用户改造成为适应新能源发电来用电,从发电随着用户转,改为用户随着发电转。将过去用户是“上帝”,改变为新能源发电是“上帝”。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前几年有科研单位提出让电解铝工业利用风电,至今没有看到研究成果。电解铝一直要求连续供电,如果发生长时间停电,电解槽里的电解液凝结后会造成设备损坏,利用间断性、随机性的风电是很困难的。即使这个问题能解决,风电全年供电时间不过2000小时,与正常生产7000小时比较,一个100万吨年产量的铝厂只能生产30万吨电解铝,如果要达到原产量必须把电解铝厂扩大3.5倍,这就存在一个经济性问题。再一个办法是利用光伏发电、风电电解水制氢,把电能转换成氢能。制氢利用随机性、间断性电能问题不大,关键在于大规模储氢、运输氢能不易解决。办法之二是储能,将随机性、间断性、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的电力通过储能转变成连续的、不间断的、稳定的电力。在电力工业历史上,蓄电池的发明要比发电厂早,但由于化石能源发电方便地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对大规模的蓄电、储能没有需要,因而大规模的蓄电、储能没有发展起来。但是现在要大规模发展太阳能、风电等随机性、间断性、不稳定的电源,就有必要发展大规模蓄电、储能装置。为了保证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要求这种蓄电储能装置具有“足够大的储能容量、足够快的功率响应速度、足够大的交换功率、足够高的储能效率、足够短的充放电周期、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足够小的运行费用、尽量小的二次污染、足够低的工程造价。”到目前为止,比较现实的蓄电、储能装置还只有抽水蓄能电站,但看来不大可能完全依靠抽水蓄能电站一种办法来解决,缺少经济合理的蓄电、储能技术和蓄电、储能装置是当前发展新能源的障碍。办法之三是依靠化石能源发电来协同供电,即太阳能发电、风电能够发电时,让新能源发电,化石能源发电少发或不发,当光伏发电、风电不能发电时,由化石能源发电顶上。在用户不能改造,蓄电、储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目前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只能靠这种办法来解决。采取这种办法消纳新能源发电,搞多少新能源电源,就要相应搞一定数量的化石能源电源。新能源发电不可能成为替代电源,反而使电力系统内增加了相当数量的重复容量,严重影响电力工业的经济性。要用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去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必须解决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问题,而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解决新能源电力消纳存在许多实际困难,这是太阳能、风电大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二大问题是忽视了电能成本特性。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有密切关联的。由于光伏发电和风电的随机性、间断性和不稳定性,它们只能提供劣质电能,不能提供可以保证随时供电的容量,这与火电厂既能提供优质电能又可提供可靠容量是不可比拟的。现在我们往往抛开电能质量,认为只要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上网电价低于火电上网电价,就比火电经济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1972年,联合国秘书处经济与社会部编著了《电力成本和电价概论》一书,该书第一章开宗明义专门讲“电能成本的特性”。书中说:“电力供应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一个供应电力的企业要为每个用户提供两种服务,即甲,用户实际消耗的电能;乙,为了做到用户随时需要都可以及时提供电能所做的准备。后者应是昼夜持续不断地对用户的一种服务,即使在用户实际上并不耗电时,供电企业也要为此耗费一定的资金。”显然光伏发电和风电只能提供第一种服务中的部分电能,不可能提供第二种服务。光伏发电和风电不能拿每发一千瓦时电的成本与能够提供两种服务的火电发一千瓦时电的成本比较,因为这两种质量不同的电能是无法比较的。书中还说:“因此,电力企业向用户供电的全部成本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变动费用表示实际提供电能的成本;固定费用表示为用户随时需用可及时提供电能所做的各项准备所耗费的成本。对于某些电力企业来说,为了随时提供用户所需电能做好准备所耗费的成本,可能比实际提供电能的成本更大。根据变动费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与供电度数成正比,固定费用则与供电的数量没有这种严格的正比关系。但是,固定费用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用户最大需量的千瓦数。因为固定费用中的大部分是用于发、送、配电所必需的设备的投资建造和运行费用,这些费用的大小又决定于这些设备的千瓦容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电能不同于一般的能源,作为能源的电量仅仅是电力成本的一部分。风电的上网电价只相当于变动部分的一部分,要拿风电与常规火电比较,必须是风电+储能装置+抽水蓄能,使其能与常规火电一样能提供两种服务,或者是风电+常规火电+抽水蓄能,同样做到能提供两种服务,如果按这样的标准,那么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经济性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是难以解决的。

我们对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认识还应当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间断性、随机性和不稳定性是很难解决的,新能源发电要替代化石能源,并最终实现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转变,进入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新时代,大家把希望寄托在储能上,但是储能问题的解决要比太阳能发电、风电的难度大得多,于是储能(指经济合理的储能)便成为新能源走向替代化石能源的拦路虎,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经济性问题是,靠大量补贴来发展代替能源是不可持续的。要实现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必须下决心解决好储能和经济性问题。

3 防止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盲目扩张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新能源发展上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关键在于要防止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盲目扩张。中国在能源结构上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完成两次能源大转换,在化石能源利用上还是以煤炭为主,在煤炭利用上以原煤为主,气体能源比重很小,核电和水电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气体能源开发”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能源已利用很多,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基本解决,他们正在去核化不打算大力发展核电,水电已经开发完成,在能源上的主攻方向只能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我国与欧美国家发展能源的任务不同,不能与欧美国家比拼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我们的能耗高,能效低,污染重,生态环境保护差,除了能源结构问题外,还有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问题,不是靠发展新能源所能解决的,即使是能源结构问题,也不可能靠大力发展新能源来解决。加快两次能源大转换,加快气体能源、核电、水电的开发利用,比搞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要好得多。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一定要防止盲目扩张,办法是要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前面加上核电、水力发电发展中类似的前置词:确保消纳能力和做好电网建设的基础上,经济合理地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

(1)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期望不要太高。要想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来替代化石能源发电,降低污染物排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至少到目前为止是不现实的。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加快发展来替代核电、水电也是不现实的。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经济性较好的风电,连资源都不清楚。最初说陆上风能资源2.5亿千瓦,海上为陆上的3倍,合计10亿千瓦,推算到50m高度的风能资源为20亿千瓦,陆上5亿千瓦,海上15亿千瓦;2011年初又发布新的风能资源,陆上23亿千瓦,海上2亿千瓦,合计25亿千瓦。最近有专家说,陆上3级及以上风能技术开发量(70m高度)在26亿千瓦以上,现有技术条件下实际可装机容量达到10亿千瓦以上,此外,水深不超过50m的近海海域,风电实际可装机容量5亿千瓦。从风能资源潜力和可利用土地、海域面积等角度看,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我国风能资源足够支撑10亿千瓦以上风电机组(中国中长期风电发展路线图;《中国能源》2012年第3期)。这3组数字,第一组海上是陆上的3倍,第二组陆上是海上的11.5倍,第三组实际可装机容量陆上是海上2倍,陆上和海上风能资源有如此不同的差距,谁能相信这些数据是可信的?这3组数字,没有说清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以及经济可再发量。如果按第三组数字,全国陆海合计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0亿千瓦,即使全部开发,风电的装机容量比水电大一倍,但发电量大致和水电相当,连发电容量和发电量都替代不了,更谈不上成为替代能源。太阳能的资源量远比风能资源大,但太阳能发电的占地和开发利用难度要比风电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我们的现状是能源利用率极低,如果在传统能源的转化、储运、终端利用等每一个环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节约大量能源。特别是终端节能,对前端节能有放大作用。据测算,终端节约1%,可节约前端的4%~5%……就目前而言,最需要重点对待的是传统能源的改进和合理利用。如果忽视了这点而盲目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将会造成时间上的错位,实际上是舍近求远。”所以对太阳能、风电的期望不要太高,任务不要压得太重,不要盲目扩张。

(2)确保消纳能力和做好电网建设的基础发展。有专家说,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并不是上网问题,而是消纳问题。风电并网后不是电网在消纳风电,而是靠用户消纳风电:一是直接消纳;二是通过储能后消纳;三是常规电源配合后消纳。由于用户直接消纳有困难,储存设备尚缺乏大规模的储存能力,目前是靠常规电源配合来消纳。电网作为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输送通道,只消耗部分线损电能,电网的作用是扩大风电消纳市场的作用。集中开发或者分散开发的差别是可以节省电网建设,节省长距离输变电设施,消纳问题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在开发太阳能发电和风电之前要确保消纳能力建设,在不具备消纳能力的情况下,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就是盲目扩张,其后果是不能及时并网,并网之后还有可能因无法消纳而弃电。中国“十一五”期间,2006至2009年的4年里每年风电装机容量翻番,使中国拥有的风电装机容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随着风电装机的大跃进,风电弃电和风电未并网装机的损失电量之和,粗略估计2005年损失2亿千瓦时,到2011年已增加到304亿千瓦时,增加了150多倍,占风电年发电量的比重由12.5%增加到41%,特别是2011年并网风电的年设备利用小时数与2008、2009和2010年比较,突然下降150小时左右,弃风电量突然上升,这些数字都粗略地说明,消纳问题和电网建设问题非常突出。不注意确保消纳能力和做好电网建设,风电损失电量会越来越多。

关于风电消纳能力,许多人往往拿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比,在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消纳能力上中国的条件比他们差。我国常规电源中燃油、燃气发电比重小,煤电通过“以大带小”调节灵活的中小机组淘汰了,新建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大机组配合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运行能源损失大,“三北”地区热电联产机组多,在采暖季节往往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顶牛;我国水电调节能力差,不少大中型水电和小水电都是径流式水电站,难以配合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运行。这就是说,当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发展到一定规模,靠常规电站配合运行的潜力挖尽之后,要加快开发新能源就必须开发大容量储能技术,技术经济可行的储能技术不仅是我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大规模开发的关键,也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从补充能源转变成主力电源的关键。现在有一种意见,不想在确保消纳能力上花功夫,而采取由电网全额消纳,甚至实行“配额制”来解决。如果电力系统不具备消纳能力,硬要把消纳任务压给电网和其他电力企业,这个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3)切实掌握新能源发电的核心技术,防止“三边”,科学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水电、火电的争论与现在发展新能源发电相类似。当时认为火电造价低,工期短,便于扩建,容易靠近负荷中心,年利用小时较高,但需要燃料耗煤多,运转人员多,成本费用高,厂用电多,起动慢。对于水电认为造价高,主要是初期投资较大,淹地移民较多,不易靠近负荷中心,还必须建设长距离送电线路,年利用小时较低,重复容量多,但是水电不用燃料,成本一般是火电的1/5~1/10,运行人员也少,是火电的1/10左右,厂用电少80%,容易起动,水电设备制造和基建不用优质钢材。除了这些比较外,当时主要不放心的问题,一是水电遇到枯水年怎么办?二是水电装机多,容量和电量的平衡问题。因此,从长远看大家承认水电优越,但从年度计划安排及受投资限制,为了急于取得电源,又被迫挤了水电(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略)。中国从1912年建成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水电建设,到现在只利用了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的40%。当时也想加快水电建设,“一五”新塘水电装机容量80万千瓦,到1957年末水电装机总容量为101万千瓦,当时水电在建规模为170万千瓦;1958年“大跃进”开始时,曾提出“水主火辅”的电力建设方针,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大上”,大搞“三边”(即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结果被迫“大上大下”,“大跃进”中水电开工规模达到1070万千瓦,到调整时期,约20%的开工规模保留下来继续施工,约35%缓建,约45%停建,造成了巨大损失。“大跃进”时水电大搞“三边”,盲目扩张的教训是深刻的。

水电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一样,都是可再生能源,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但是水电既有一定的有效容量又能提供电量,而目前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不能提供有效容量,只能提供电量,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投资比水电大,发电成本也比水电高,从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来讲,当一个国家还有水能资源可以开发的时候应当大力开发水电,开发水电应当摆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之前。这就是为什么美、欧全力开发太阳能、风电,而我国不这么做的原因。水电搞“三边”造成巨大损失,现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正在搞新的“三边”(边研究、边试制、边建设),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条件下,从国外引进技术、图纸、零件搞研究,搞试制,然后将不成熟的设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由于技术不成熟,出现事故多。

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开发要吸取水电盲目发展的教训,不搞“三边”,要抓紧主机研制,同时抓好配套的无功补偿装置、储能装置的研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建设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不准生产,不准安装使用;对于已经安装使用的要限期更新改造。

(4)要加强新能源发电的配套工程建设,按照用户的承受能力来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要促进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把新能源发电转化成符合要求的电力;二是要使新能源发电与用户的电力需求相平衡。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储能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完成前,要加强调峰、调频电源的建设,例如发展燃气电厂、水电和抽水蓄能电源,要加强与新能源发电配合运行的电源建设,提高电源和电网的备用率。我国过去在发展常规电源时,电力系统备用容量为30%,加快能源电源发展后,由于只能实现能量替代,不能做到容量替代,必须相应增加相当于新能源电源的备用容量,例如“十二五”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15亿千瓦,那么应当额外增加装机容量1.15亿千瓦。

新能源发电成本比传统能源发电成本要高,除了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每千瓦时8厘钱,以及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上网电价高于常规电源部分,还有为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调峰、调频电源,配合电源的电源建设等所增加的成本都要由用户来负担,用户能否承受得起?所以我国要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应当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

《秦时明月》营销得与失 篇10

【核心提示】

电视动画片《秦时明月》早在2007年新春档就推出了第一部《百步飞剑》,并且在全国12省市同步播映。首部动画只有九集,每集时长十几分钟,但播出后,却引得不少漫迷的注意。时隔一年半,2008年7月第二部《夜尽天明》如期上线,这次动画集数增加了一倍,每集时长也变成了22分钟,用心地制作和适时地推广让该片在国产原创动画中获得炙热人气。到2009年底第三部《诸子百家》制作完成,发片时的《秦时明月》已然不再是刚出道的萌态。如今,第四部《万里长城》已播出,其播出版权的惊人收益在国内动漫界引起不小的震动,这是不是表明“杭州玄机”对该片的营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呢?

经验一:品牌需要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进行推广

据说,在《百步飞剑》之前,玄机团队就《秦时明月》的市场预测曾制作过一个几十分钟的短片,具体内容并未大范围公开,可见这个营销队伍自始至终是把观众市场放在第一位的。就在首部动画播出后,杭州玄机结合该片在北、上、广、杭等动漫热地操办了包括Cosplay在内的很多推广活动,可谓拼尽全力涉足那时低迷的国产动漫行业。由于推广做得到位,使得第三部《诸子百家》赢得了超乎一般数量的漫迷。

“秦”片最早为口碑传播,然后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播出三者结合,集中宣传,来营造传播效果。第二部动画和第一部动画时隔一年有余,这段时间,营销团队利用网络,与秦迷大量互动,于是到了第三部就有了不错的观众效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片子定位的年龄段,选择了新媒体网络作为首要播出宣传渠道,造就了在酷6网半年1.5亿的点播量,累积到现在点播量已达3亿。百度搜索引擎上超过3亿点击量的国产动画只有两部,一部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另一部就是《秦时明月》。玄机总导演兼总制片人沈乐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几年,由于新媒体的发力,对《秦时明月》也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各种传播方式、宣传方式,都对片子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第三部,前面所做的这些产生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甚至类似于加法变乘法了。”

经验二:动画营销重点应放在动漫周边上,75%的利润必须不放过

众所周知,动画企业收回投资的主要渠道是动漫周边衍生品的销售,这个市场占据整个投入资本回流的75%左右。《秦时明月》作为三维动画长片确实在国产动画中表现比较突出,但同时由于其人物造型太具象化,开发软周(即软周边)的道路并不容易。以日本和内地原创动漫衍生品市场为例来分析:近年萌系风格的周边产品热度偏高,实物类的如饰品、刀剑收藏品、手办等,受众群体还是比较小的。虽说“秦”片成为国产三维动画的里程碑,但周边产品却没有找到很好的着力点,以具象化的风格结合日用品并不能在现时市场上讨喜。

常规动画的成功案例,《蓝猫》《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走萌系路线,所以软周可以在各产品线上都获得不俗表现,“秦”的动画定位是年龄层较高的观众,挖掘软周市场消费需求要从角色本身入手,很多日本动漫以人设取胜的作品,都会开发人物形象的萌系造型,以配合软周市场的开发。据了解,玄机为配合周边市场也设计了该片的Q版形象,但是活泼可爱的人物造型和片子严谨的大题材并不太呼应,所以效果没有预想的好。目前也看到其开发的笔记簿、文件夹等产品,以图案精美作为核心卖点,相信还是很好的一个方向,不过要找到这部分的同类产品应该是玄机营销团队最困惑的地方吧。

经验三:慎重选择开发商的合作对象,严把周边产品质量关

从《秦时明月》手办类产品来看,淘宝(现更名为天猫)上出的设计质量都有些粗糙,不知道是翻版的原因,还是没有出正版的。在周边市场的常规案例研究中,发现导致周边产品销售业绩长期处于低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动漫主体的热度已经过期;二是该动漫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小;再一个就是受众群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了,而细分导致受众群流失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于想购买的衍生产品质量的质疑。所谓动漫周边的营销价值说到底是动漫作品在受众群心里的附加值。对掏钱的消费者来说,本质上是属于感性消费,那么对于产品质量就不仅仅是要求有保质期的实用性了。高质量的周边产品销售会对动漫作品本身的影响力有提升作用;反之,低劣质量的会降低动漫作品在受众群心中的美誉度。国内某著名媒体动漫频道主编接受网站采访时叹息:“《秦时明月》周边营销专业思想的空白导致在收益上有很大程度的缺失,非常令人惋惜。”

由此来看,在动漫品牌的营销上,除了要抓住符合自己特色的周边以外,还必须要保证动漫衍生品本身的质量。

经验四:根据自身定位,抓住主要推广方式,缜密权衡各种影响

国内很大一部分的动画企业仍在做低幼年龄段的电视动画,很少有针对12至25岁年龄段的动画片,传统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少,导致大部分动画的营销道路越来越艰难。当被问到会不会放弃电视媒体,直接走网络及移动互联这一环节时,沈乐平谈了他的看法:“我们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电视媒体。考虑到未来,尤其是未来的电影,我们更希望把受众群体的年龄段向两头延伸。”

通过调查发现,强劲的网络媒体推广态势对《秦时明月》的知名度是个不小的促进,但是50%的受众得知该片的途径仍是来自电视媒体。就此而言,网络媒体事实上是该片在传统媒体上的补充,填满电视媒体在播出期的空当,这两者适时结合,效果自然独特。

经验五:推广及时跟进,保持目标受众的情绪热度,引导消费方式

玄机的营销团队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了《秦时明月》的运营收益数据:近三年的整体收益在四千万左右,其中版权销售是最好的,占40%以上,包括海外市场;其次是衍生品销售占30%左右;再次是网游收益占20%~25%;剩下的是来自政府的奖励和扶持。同样是国产动漫作品的漫画《偷星九月天》,在知音漫客的包装和推广下卖得异常火爆,现在已出了粘土周边,所以如果是短线营销一定要趁热打铁;如果是长线营销,一定要掌握好市场节奏,这个节奏不仅指推广频率和宣传次数,也包括适当的出片速度。

《秦时明月》长于一年半的出片速度按常规市场来说,有点儿稍慢,会给营销的推广环节造成压力淤积,资讯的新鲜度不够也会造成和受众群接触断档,接下去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小急促”,因为掏钱买单的目标受众可没有想象的那样有耐心。

以常规动画营销思路来看,“秦”片众多忠实粉丝堪称是该片的巨大资源,但利用率并不高。网络统计数据显示:该片新媒体网络观影人数在50万左右;另外,电视媒体收视率也显示观影人数在80万左右,这其中不乏《秦时明月》的坚决拥护者,为了互动,玄机专门成立了“秦”片官方网站,用于发布相关的即时资讯和壁纸以及小段样片,效果不错。

得与失 篇11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

1964年, 《翻译科学探索》出版, 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并和“形式对等”加以区分。在他看来各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差异所以“形式对等”很难实现, 而“动态对等”则追求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翻译即可。1969年, 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再次定义说:“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里的动态对等就是指功能对等。由于“动态”这个词的表达被误认为是单纯具有影响力的行为, 所以常常很多人会认为如果一个译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即满足“动态对等”。为了消除这种误解, 1993年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所谓“功能对等”, 意思就是翻译不追求文字上的逐字逐句对应, 而是使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思和精神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 这就使得目的语读者的地位实现了提升。根据功能对等的程度, 奈达提出了两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最高层次的对等要求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和原文读者阅读原著时有相同的理解方式和欣赏水平。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两种语言欣赏差异较大时更不可能达到。最低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读者通过对译文的理解想象原著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欣赏, 这是功能对等的最低标准, 低于这一标准的译文都是不合格翻译。基于这两种功能对等形式, 译者应以原著的精神为基础, 但又不拘泥于语言结构的对应。

二、译者的原则

由于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实现词汇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但为了在译文中完美再现原文的文化和精神, 译者应该采取一些策论尽量减少两种文化的差异,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译者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创作出既能够体现原文精神与文化特色的译作又能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实现最大程度的体现原著语言文化。

第二, 若形式和意义不能完全兼顾, 译者应舍弃形式对等, 改变原著的语言形式以实现原文的文化和精神。

第三, 形式的改变仍不能达到满足再现原文文化时, 可以采用“重新创造”的方法解决语言差异, 使原著和译文实现意义对等。“重新创造”也就是用目的语解释和阐述那些只有在原著语言才有的词语和表达。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意义

自从20世纪40年代, 奈达把翻译放在不同的领域中研究并且总结出了许多翻译理论和观点, 其中“功能对等”、“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最受西方学者以及东方学者关注与研究。长期以来, 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争议一直是中国翻译界关注的热点。直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忠实原文”并且译本要在形式上与原著对应, 这就忽视了原语的文化传递;而意译强调“译文优雅”以及目的语的功能, 忽视了对等原则。然而直译和意译的主张者关注的重点都在于文本。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翻译的重点从文本转向读者, 从注重信息的传递转向读者的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调和了西方和中国的翻译学者长期以来相持不下的直译和意译之争。总结来说, 功能对等理论解释了许多之前的翻译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 对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实行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具有局限性。

四、功能对等的局限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翻译理论都有其各自的价值, 但没有完美的理论, 都有其局限性,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是如此:

1) 功能对等理论过于关注译文的可读性方面, 而使其适用性受到限制。例如在文学翻译方面, 过于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会导致译文的简单化, 原著的文化特点和艺术性不能很好的展示给读者, 这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并不适用。因此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不仅要关注译文是否可读还要关注语言形式, 否则即使是易读的译文也不是好的译文。

2) 功能对等理论还忽视了隐藏在原著中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达到和原著读者一样的欣赏水平, 原著的这些因素会被忽略甚至可能被译者抛弃, 这被称为一种翻译缺失现象, 译者也没有遵循忠实于原著的原则。

五、总结

通用的翻译理论体系并不存在。奈达也没有说过他的理论适用于任何翻译活动。因此需要我们辨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的原则, 对之后的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该理论的局限,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取其精华”,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 在实践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得与失】推荐阅读:

上一篇:歌词同步论文下一篇:工程建设中的索赔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